茶叶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01 07:52:53

茶叶的作用

茶叶的作用篇1

1、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

2、蜂蜜“食疗”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蜂蜜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和果糖70%左右,还含有蛋白质、无机盐、有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镁、钾、磷等物质。

3、《神农本草经》中说蜂蜜“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纲目》中说:“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肝病、便秘等有很好的疗效。

4、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在发酵的时候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因此才称之为红茶。红茶在单独冲泡饮用的时候会有一点涩涩的感觉,这是茶叶的通性。而在红茶中加入一点蜂蜜之后,这种口感就得以改善,并且味道也更好。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茶叶的作用篇2

1“肯定列表制度”概述 日本于2005年6月7日正式了“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ListSystem)全称《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是当前比较新的关于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如农药、兽药以及饲料添加剂等的制度。 1.1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具体内容 2006年,中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编委会提出了关于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的界定,据此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产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界定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暂定标准”中共涉及了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及264种农产品食品,暂定有51392条限量标准;(2)在没有重新设定暂定限量标准的情况下沿用了原来的限量标准共涉及农业及农业化学品、农产品食品分为为63种、175种,有2470条残留限量标准;(3)对未涵盖在上述标准中的所有其他农业化学品或其他农产品根据“一律标准”设定了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标准为0.01ppm;(4)13种杀虫剂和兽药、50种食品添加剂以及5种其他物质共有豁免物质68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得在任何食品中检出和不得在部分食品中检出的农业化学品物质分别为15种和8种,涉及了食品共84种和限量标准166个。[1] 1.2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特点 “肯定列表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与以往的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相比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1)所涉及应该检测的项目明显增加,所规定的标准极其苛刻。比如第五类“一律标准”将0.01ppm设定为没有具体确定明确标准的农业化学品限量统一标准。(2)“肯定列表制度”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大且限量指标增多。所有农业化学品和食品基本在“肯定列表制度”所涉及的范围之内,在“暂定标准”一项中涉及了过去全部规定2.8倍的农业化学品、5.6倍的限量标准以及1.4倍的食品品种等。(3)“肯定列表制度”的制度执行伸缩性大且具有比较灵活多样的执法措施。按照“肯定列表制度”的相关规定,日本政府对进口产品的抽查频率、比例和项目上主动性更强,由此可能增加不公平竞争和一定程度的歧视。 “肯定列表制度”自从2006年5月29日实施后对中日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愈来愈显著“。肯定列表制度”中所涉及的食品、农业化学品以及限量标准等分别为302种、799种和54782个,这些基本把我国直接出口到日本的肉类、蔬菜、产品、水果等所有农产品所包括。根据历年来的海关统计,我国在2006年6月份对日本出口的农产品价值减少到了5.96亿美元,与2005年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值减少了1.31亿美元,中国农产品出口在收到对日出口的减少在2006年6月份在对全球的农产品出口中同比下降了1.2%,是近年来鲜有的出口贸易情况。[2] 2“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茶叶消费国之一的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根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2002年至2007年间对日本出口的茶叶除了2004年以外在其他年份基本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自2006年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我国对日茶叶出口2006年为2.77万吨,比2005年减少0.69万吨,同比下降20%;金额为0.657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减少0.141亿美元,同比下降17.7%(见图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2002年~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月度报告注: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形成。通过上述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日本直接的茶叶出口变量受到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比较严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我国对日本出口的茶叶风险愈来愈大 我国茶叶出口日本风险增加其主要原因来自“肯定列表制度”中关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凡是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不仅仅需要出具输出国检验检疫机构所开出的卫生证明文件,同时还需要接受并且通过日本政府方面对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的抽检等,而对于任意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或者相关产品均采取废弃或者退回出口国的方式来处理。该项规定出台后,一方面导致货物输出国相关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日本进口商要求采用货物通关合格后支付货物款项的方式,输出国企业将承受了所有的风险转移。 第二,输出国的统一食品若是在抽检中国有超过两次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该种食品则会被界定为具有高风险性的食品,同时需要接受高风险性食品所要接受的严格强制性检查。这就意味着只要输出国企业中有某一种出口农产品不符合所规定的标准2次,这就会很有可能导致整个行业在出口时接收到周期长达几个月的强制性的检查,其比较严重的后果是导致输出国出口企业该类食品永久禁止进入日本市场。 由此可知,我国茶叶出口日本风险增大主要原因有:第一,检查增多。我国输入日本的茶叶为了符合“肯定列表制度”要求需要经过日方进口检验等多重检测自检、出口检验、进口商指定的第三方检验等,而这些过程的增加会间接或者直接地使得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茶叶成本与日俱增,并最终导致了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直线下滑。第二,退货增多。由于“肯定列表制度”中关于对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的要求和标准极为苛刻,即使我国对日本出口的茶叶或者其他农产品经过了多重自检和他检等,要顺利通过日方进口检验的几率并没有增加。而一旦抽检不合格,整批茶叶将面临废弃或者退货的危险,无论哪种处理方式都将对我国出口商造成巨大损失。第三,出口到日本的茶叶被检不合格批次增多。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在2007年一年间被日本抽检的有107批次不合格,而在“肯定列表制度”涉及的相关条例和标准的有74批次,占据了整个不合格批次的百分之七十之多。#p#分页标题#e# 2.2中国茶叶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严重受损 由于农产品之类的商品在价格方面的需求弹性偏小,由于检测、运输、风险等方面使得我国出口到日本茶叶的成本居高不下,成本的居高不下必然会导致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茶叶价格日益攀升,中国茶叶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严重受损,从而最终导致了中国茶叶出口企业的利润流失,企业的整体出口能力受到重创,如何应对当前国际壁垒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点之一。 2.3“肯定列表制度”带来的示范效应 “肯定列表制度”带来了全球范围的示范效应,自2006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对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残留检测标准进行了制定和相应的修订,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给我国茶叶出口带来的影响是致命性的,同时也给我国茶叶出口提升其内在的竞争力提供了一个示范性平台。 3中国茶叶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我国茶叶出口频繁遭受到了日本等国家贸易壁垒的原因不仅仅来自于日本国内茶叶产业为弱势产业的扶持和国民对茶叶消费需求较高等各方面的影响外,还受到了国际上各个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我国出口的茶叶在质量上和安全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总而言之,中国茶叶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3.1国际因素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经过分析可知我国茶叶遭遇一系列贸易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科技进步导致对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以及质量要求大幅度提高。标准化方面的要求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上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检验检疫等要求日益高度化和标准化,科学技术进步一方面在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和提高了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药残留量问题。因此,导致各种检验检疫的种类、项目成倍增加,各种检疫标准不断修改。科技发达的国家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设定一系列苛刻的标准,为自己国家的农产品建立一道隐形的保护机制。 第二,各国政府对国民健康重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各国政府尤其是日本等国家对国民健康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众多民众和媒体等各个方面的特别关注,报刊、电视等对人民的安全健康问题加以大肆渲染,发达国家的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和社会安全的考虑开始对进出口的农产品制订了国际上通用的或者比较适用于本国的安全技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3.2国内自身因素 第一,出口的茶叶技术含量低、安全性差。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往往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性。欧洲和日本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但这两个市场对茶叶中所残留农药的检测和管理也是最为严格的,甚至细化到农药成分及茶叶理化因子,茶叶中农药的残留指标也逐年修改。但是茶叶的种植离不开农药,因此,如何去除茶叶成品中残留的农药,使茶叶安全标准达到国际标准一直是我国众多茶业企业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难题。 第二,我国检测标准、检测体系混乱,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与国际标准相比差距巨大。以我国农药残留新标准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标准为例,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相应的法律条文中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标准的规定呈现少、旧、低的特征。如,日本根据“肯定列表制度”规定制订了110种农药的限量标准以及15398条限量标准等。 4关于中国茶叶出口日本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探讨 我国针对不断增加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步意识到必须对我国出口的产品等国际贸易相关对策实施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完善法律预警机制 面对技术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应该要发挥立法指引、信息收集和咨询、信息通报三个方面去完善法律预警机制。西方国家很早就建立了该类预警机制,事实证明该机制对其国际贸易起到了提前防范和积极应对的作用。我国政府首先要在立法上做到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由于政府能够及时地掌握各方面信息的流通,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定期向国内相关企业进行披露。 4.2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体系 政府应该在WTO的框架下,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积极实施国际上通用的相关标准,如ISO9001、ISO14000标志等,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体系,其次,加大企业的技术与标准化法制意识,以适应国际上对相关产品的特殊要求。最后是重视技术方面的立法工作。一方面可以结合国际上以及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合理性要求,加强技术立法。

茶叶的作用篇3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喝茶能增加血管收缩功能,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酒醉后的危害。防止茶饮料中的冷浑浊:单宁酶,全称单宁酰基水解酶,是一种细胞膜结合酶,将茶乳酪转溶的专一酶,它能断裂儿茶酚与没食子酸间的酯键,使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水解,释放出的没食子酸阴离子又能与茶黄素茶红素竞争咖啡碱,形成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短链物质,从而降低茶汤的混浊度。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茶叶的作用篇4

1、沙棘茶有生津解渴、有益于健脾养胃、清热化痰、活血化淤的作用。喝沙棘茶,能够合理地医治咳嗽有痰、胃痛等症状。

2、喝沙棘茶能够合理地医治心血管疾病。由于沙棘中带有丰富多彩的沙棘紫铜、很多的机酸、碳水化合物、甲基纤维素及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将血中的废弃物消除,修补身体的肝脏,使肝功能检查能够获得修复。将血中的废弃物完全排出来,还可以使肾的功能获得修复。

3、喝沙棘茶,有抑止我们皮肤的色素的转化成和防衰老的作用。由于沙棘茶带有比较丰富的维他命,非常是维他命C,它能够抑止我们皮肤中的色素和脂褐质堆积的功效,让我们的皮肤变的鲜嫩光洁,而且能够根据降低黑色素,来做到清除我们皮肤中的黑斑的目地。

(来源:文章屋网 )

茶叶的作用篇5

1.1茶叶现状

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的历史追到唐末,兴起于明清,繁盛在当代,到如今产茶已经有漫漫一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品种丰富,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多年来,大力发展“三步走”、“茶业富民”等战略,显现“铁观音 和谐健康新生活”品牌价值。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水高船涨,茶叶产量飞速提高,传统落后的茶叶机械制造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茶叶发展的需求。茶叶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机械生产及运用将会对茶叶产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客观的经济利润。为了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使茶叶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进而开拓国际大市场。因此,引进新型制茶机械,研究适合茶叶品质特点的机械化制茶技术就是摆在民众及政府面前的重要事情。

1.2茶叶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单机作业多、连续化机械少

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茶厂的制茶机械装置水平较低,很多机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购买的,旧、老、坏、破烂不堪等现象十分严峻。加工设备基本上是常规设备,连续化、自动化没有起步,机械化滞后。由于这些茶厂缺乏先进茶叶机械装备,茶叶机械装置性能不稳定,以单机作业及传统手工作用为主,这就导致了茶叶采摘、生产的连续化工作能力弱,制茶工艺较难实现规范调控。

1.2.2设备创制与工艺脱节

新型茶叶机械制茶技术在的一些山区推广量小,且茶农对部分新型机械技术性能掌握尚不过硬,特别是在投叶量、作业时间、加压等方面使用不正确。在大宗名茶的加工上,干燥工序与炒干机不配套。很多生产茶叶机械的技术人员并不精通茶叶加工工艺,使得茶叶机械与茶叶加工工艺出现不协调发展的现象。

1.2.3茶叶加工设备标准化不统一

目前,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缺少统一的技术指标,除了标准件、通用件外,各企业生产的茶机零部件不能通用。这一方面给采茶用户造成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制茶企业的成本。同时,目前有些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较难实现全自动生产流水作业,制茶效率跟不上,工艺不时应人们对茶品质要求较高的需求,进而影响了茶叶机械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机械化生产的具体措施

2.1设备创制与工艺、品质结合

小型茶厂、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要因地制宜,要建立以大型茶机生产企业为主体,茶叶生产为导向,生产、学习、研制、研究相互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发展机械产制来适应当下人们对茶叶品质的需求,适应当下茶叶市场的需要。比如,杀青炒干滚筒的转速可调、珠茶推炒机推炒幅度可调、各种扁茶机压力可调等。在引进的国外茶机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消化吸收与再创造。比如,在优化制作技艺方面,充分利用与台湾人缘相近、地理条件相似的优势,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制茶技术和制茶机械,与本地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研发道路,研发新的适合不同种类名茶品质要求的茶机产品,创新茶叶生产技术。

2.2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

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要制定茶园管理、栽培、采摘、修剪、加工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步骤。目前,根据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初始产制的基本原理及传统制作加工工艺,名茶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的机械加工工艺程序定为:鲜叶采摘-筛分取舍-摊放晾干-杀青-揉捻滤净-解块分解-分筛栓选-理条分析-初烘一步-摊凉二步-复烘出炉,一个流程下来,全程机械化生产及加工,将会极大地提高速度及经济效益。

2.3加快茶园耕种机械的运用

随着茶园种植规模的急速扩大,仅仅是依靠人工作业式的管理茶园,采摘茶叶,费用大及劳动力的紧缺就摆在了茶园主们面前的问题。因此,要想加快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茶园机械耕种的引进。在一些高瞻远瞩的茶厂或是企业,就走在了前列,如注重“铁观音”、“黄金桂”等品牌生产的茶业总公司的上第茶厂、普瑞历山茶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着手引进茶树修剪机、采茶机等,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进一步上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2.4对茶叶机械化配套操作技术的培训提上日程

茶叶的作用篇6

茶叶的物理参数影响茶叶机械的设计研发、茶叶加工条件的设置及成茶品质,所以研究茶叶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茶机的设计提供依据,改善茶机性能,便于茶叶加工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为自动化控制提供信息,可提高茶叶加工工艺,改善成茶品质。茶叶容重是指茶叶物料单位容积的质量。在设计储青槽、萎凋槽、做青机和揉捻机等机械设备时,不同工序茶叶在制品的容重都需要用到。松散物料空隙所占体积和整个物料所占体积之比称为孔隙率。茶叶属于散粒物料,颗粒之间存在间隙,在茶叶加工时,杀青、作形和干燥都涉及茶叶物料中的对流给热作用,而孔隙率是影响该作用的重要参数,所以研究茶叶孔隙率的相关规律在茶叶加工工程中有重要意义。休止角和静摩擦角都是反映茶叶摩擦特性的重要参数,摩擦特性是杀青机、揉捻机、炒干机等确定输送带安装角度以及机械运动参数的重要依据,是茶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1]。本文主要研究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含水率、容重、孔隙率、休止角和静摩擦角这些物理参数,旨在分析探讨它们的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有关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基础数据和预测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茶叶均取自华中农业大学茶叶加工厂。茶叶加工过程为: 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作形干燥。加工条件: 鲜叶是人工随机采摘的一芽一叶的春茶; 萎凋在 20 ~ 30℃ 自然通风条件下进行,茶叶摊放厚度 3 ~5cm,萎凋时间 5-6h; 萎凋叶杀青用滚筒杀青机( 浙江绿峰茶机有限公司) 进行杀青,工作温度为200℃ ; 杀青叶经过 15 - 25min 回潮,进入盘式揉捻机( 浙江绿峰茶机有限公司的 6CR – 25 型) 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约 40min,轻压约 10min,重压约 20min;揉捻好的茶叶送入理条机( 浙江绿峰茶机有限公司)中边干燥边作形,工作温度为 150℃,作形时间约 15-20min,前面约 5min 加轻棒,中间约 10min 加重棒,后面约 5min 加轻棒; 茶叶最后进入 150℃ 的复干机( 浙江绿峰茶机有限公司) 中进一步干燥提香,时间为 20-25min。各加工工序中的茶叶原始样品制备好后,用密封袋密封,袋上注明采样时间、茶叶加工工序及样品质量,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关试验,送检的时间不超过 5h。

1. 2 试验方法

1. 2. 1 茶叶含水率的测定

按照 GB/T 8304-2002,使用热风干燥箱对加工过程中茶叶的水分进行测定。

1. 2. 2 茶叶容重的测定

参照金心怡等[1]、陈福海[2]和 SEKINE J.[3]采用的量筒法测定茶叶容重。茶叶容重测定时的加料方法有自然堆放法、压重法和振实法,本试验中采用自然堆放法,手工加料,使茶叶表面基本和量筒刻度线平齐。称取茶叶质量,按下面公式计算容重,即

1. 2. 3 茶叶孔隙率的测定

参照金心怡[1]、田晓红[4]和 SEKINE J.[5]仪器法对茶叶孔隙率进行测定,自制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容器 1 和容器 2 具有相同的体积,容器 1 中不放入任何物料,容器 2 中放入待测茶叶样品( 茶叶样品自然放入,不振动,不压实) 。试验开始前所有的阀门都关闭,准备工作做好后,打开阀门( 1) ,向容器( 1) 中充入压缩空气; 当压力表达到一定数值时,将阀门( 1) 关闭,待其平衡后由压力表读出压力 P1; 接着打开阀门( 2) ,待其平衡后,由压力表读出 P2。孔隙率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出,即

1. 2. 4 茶叶休止角的测定

休止角指散粒物料从一定高度自然连续下落到平面上时,所堆积成的圆锥母线与底平面的夹角,用 α表示。休止角的测定方法很多,有注入法、排出法和倾斜法,本文参照金心怡[1]、董玉秀[6]和 TURAN J.J.[7]的注入法对休 止 角 进 行 测 定 ( 圆 盘 半 径 r =100mm,下落高度 100mm) 。

1. 2. 5 茶叶静摩擦角的测定

参照金心怡[1]、施合森[8]和 WIERZBICKI K.[9]的斜面法对茶叶静摩擦角进行测定,测定装置见图 2 所示。将所用壁面摩擦材料放在斜面仪的斜面上,把茶叶试样放置在壁面材料的适当位置上,然后缓慢绕动手柄使斜面倾角逐渐增大。当茶叶试样刚开始沿斜面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即为茶叶试样的静摩擦角。

2 结果与讨论

2. 1 茶叶含水率

绿茶加工过程中,含水率变化情况见图 3 所示。从图 3 可以看出: 茶叶加工过程中含水率一直在下降,变化范围为 73. 7% ~4. 2% 。其中,作形过程中茶叶失水最多,含水率下降最快,杀青过程次之。原因是: 作形和杀青过程中的高温环境使得茶叶失去大量水分,然而作形时间长于杀青时间,所以作形过程中茶叶含水率下降最显著; 萎凋和揉捻过程都是在室温下进行的,所以这两个过程茶叶含水率下降相对较缓; 最后的干燥过程虽然也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但是茶叶经过作形中的高温环境,含水率已经很低,所以复干过程中茶叶水分丧失就很少了。

2. 2 茶叶容重

绿茶加工过程中,容重测定结果见图 4 所示。从图 4 看出,整个绿茶初加工中成品绿茶的容中最大,揉捻叶次之,鲜叶的容重最小。不同工序茶叶容重的变化原因如下:1) 鲜叶萎凋。鲜叶含水率很大,叶片饱满,架空、勾挂现象明显,因此容重较小; 经过 5-6h 的萎凋过程,叶片因失水而疲软,架空、勾挂现象明显消除,使萎凋叶容重迅速增大。2) 萎凋杀青。萎凋叶经过滚筒杀青机在 150℃温度下杀青,继续失水,并且外形卷曲收缩,容重继续增大。3) 杀青揉捻。揉捻过程使茶叶外形卷曲成条,茶叶抱成茶团,体积明显缩小,容重骤然变大。4) 揉捻作形。揉捻叶在 150℃ 温度下作形,水分大量丧失,茶叶逐渐变干,茶叶间的架空现象又明显起来,使容重有所降低。5) 作形干燥。这个过程茶叶失水变慢,条索逐渐紧结,茶叶体积减小,茶叶间的架空和相互间的勾挂现象也逐渐减少,容重增大。

2. 3 茶叶孔隙率

绿茶加工过程中,孔隙率测定结果见图 5 所示。试验结果表明: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鲜叶的孔隙率最大,杀青叶次之,揉捻叶的孔隙率最小,不同工序在制品的孔隙率与含水率没有明显关系。不同工序茶叶孔隙率变化的原因如下:1) 鲜叶萎凋。鲜叶经萎凋而失水,叶质萎软,相互间的架空现象消除,导致孔隙率减小。2) 萎凋杀青。萎凋叶在滚筒杀青机中翻转运动,在筒体摩擦力和导叶板的作用下,被带到一定高度后下落,茶叶之间、茶叶与筒壁之间产生轻微的摩擦碰撞,叶缘细胞受到一定损伤,加之水分丧失,导致叶片发生一定程度的卷曲,而且叶片变硬,相互间的架空与勾挂现象重新显现,使得孔隙率增大。3) 杀青揉捻。杀青叶经揉捻之后卷紧成条,而且因揉捻作用彼此抱成茶团,所以孔隙率明显减小。4) 揉捻作形。揉捻叶经作形之后原本抱在一起的茶团彼此解开,变成一条条紧细圆直的茶条,同时因为大量失水,茶条硬直,彼此间的架空勾挂现象明显,故导致孔隙率又增大。5) 作形干燥。这个过程茶叶外形基本不再变化,但由于仍有部分水分丧失,导致茶叶体积微小变化,所以孔隙率也有较小的减小趋势,但基本上变化不大。

2. 4 茶叶休止角

绿茶加工过程中,休止角测定结果见图 6 所示。试验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休止角与含水率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其具体变化规律分析如下:1) 鲜叶萎凋。萎凋过程中鲜叶因失水而导致叶质萎软,叶梗与叶片之间相互勾挂现象明显消失,休止角明显减小。2) 萎凋杀青。杀青使得茶叶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并且有一定的硬度,叶片之间的勾挂现象较为严重,休止角增大。3) 杀青揉捻。杀青叶经揉捻作用后,叶片呈卷曲状或条状,相互间的勾挂现象加重,并且有果胶等粘性物质附于茶叶表面,导致休止角增大。4) 揉捻作形。揉捻叶经作形后变成紧细圆直的茶条,茶叶表面被磨光,相互间的勾挂现象逐渐消失,使休止角减小。5) 作形干燥。在干燥过程中,茶叶由于摩擦碰撞导致茶尖短碎,另外由于这个过程茶叶仍有少量水分丧失,使得茶叶体积缩小,休止角减小。

2. 5 茶叶静摩擦角

绿茶加工过程中,对不同茶机材料的静摩擦角测定结果见图 7 所示。从图 7 分析得出:1) 同一种壁面摩擦材料,不同含水率对茶叶静摩擦角的影响: 一是在所有材料上,作形之后的茶叶的静摩擦角最小,其原因可能是作形之后的茶叶条索紧细,茶叶表面被磨光,导致静摩擦角较小; 二是在不锈钢板、镀锌铁板、铜板和普通钢板上,含水率对摩擦特性的影响比较小,即不同工序茶叶在这几种材料上的静摩擦角相近,原因可能是这几种材料的表面粗糙度相差不大,不同加工工序中茶叶含水率的变化不足以引起其静摩擦角的变化。2) 同一种含水率( 即一种加工工序中) 的茶叶对不同材料静摩擦角的影响: 一是在同一种含水率下,铝板的摩擦角明显较其他材料大,浸胶帆布带次之,原因可能是铝板的材质相对其它几种金属材料较软,经砂纸打磨之后表面粗糙度较大,导致静摩擦角较大,而浸胶帆布带表面虽然较为光滑,但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所以与含有一定水分的茶叶接触时摩擦特性较为明显; 二是在同一种含水率下,不锈钢板、镀锌铁板、钢板以及普通铁板之间的静摩擦角相差不大。

3 结论

茶叶的作用篇7

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一) 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全球覆盖面较广

迄今为止,我国茶叶出口到 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亚、非地区,二者总份额接近 80%,此外,欧洲和北美洲也是我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市场。摩洛哥、俄罗斯、美国、日本和欧盟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源地,同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对象国,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极大。2014 年,在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中,位居前五名的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多哥、日本和美国(见表1)。其中,我国出口到摩洛哥的茶叶数量为4.866万吨,金额达174498 万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66%和17.36%,出口均价每千克3.586美元,同比增长1.53%。出口到日本的茶叶数量为1.27万 吨, 同比下降14.57%,出口金额 51907万美元,同比下降 7.07%,出口均价每千克4.086美元,同比增长8.79%。

(二)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红茶、绿茶和特种茶为主

我国主要出口的茶叶品种有红茶、绿茶和特种茶。 其中,绿茶是拳头产品,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79%左右,在我国出口的各类茶中,绿茶始终占50%以上的份额, 2000 年绿茶出口占比为53.6%, 2012年出口占比69.8%, 2014年出口占比高达82.65%,绿茶占比的增幅逐年提高。我国2014年出口绿茶24.92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的 82.65%,出口金额为 9.53亿美元;出口红茶2.78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的9.21%,出口金额1.45亿美元;出口特种茶2.46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14%,出口金额1.75亿美元(见图1)。

(三)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基本趋于稳定增长的态势

入世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量除了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出现小幅下降外,基本上趋于稳步增长的态势(见图2)。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30.1万吨,同比下降7.5%,出口金额12.7亿美元,同比上升2.1%,相较2000年22.8万吨的茶叶出口量增长了32%,与此同时,中国茶叶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由12.56%上升到18.10%。

二、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日本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

日本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其中,关于茶叶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将茶叶分为茶、未发酵茶和发酵茶三类进行检测。在这些茶叶的标准中,日本对每一个农药检测项目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同时规定了详细的检测标准。例如对茶的检测项目是42项,对未发酵茶检测项目设定为218项,对发酵茶检测项目有217项,总计477项。肯定列表制度强调“最大限量标准”和“一律标准”,即有明确规定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残留不得超过最大限量标准。对于没有明确规定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残留一律不得超过0. 01ppm 的标准,否则,将被禁止流通或进口。此标准使我国出口日本的茶叶被检测出农药超标的几率大大增加,给我国茶叶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自从2006 年日本实施了以《食品中农药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为主的技术壁垒后,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茶叶数量和金额下降显著,2006 年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0%和17. 7%。此后我国对日茶叶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我国的茶叶出口数量为3.74万吨,出口金额为8390万美元,而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降至1.46万吨。出口金额降至6063万美元,十年间对日茶叶出口数量降幅高达60.96%,出口金额降幅高达27.73%。2014年,我输日茶叶因农残检测超标被通报2次。 这说明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造成了直接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欧盟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

近年来,欧盟作为全球茶叶的主要进口和消费地区,以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为由,制定了极其严格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MRL)。其中,规定了欧盟认为合理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并增加了多项茶叶中残留农药种类的检测。与此同时,凡是欧盟未登记的农药,一律实行零容忍。欧盟于2000年开始对茶叶中包括杀草强、2,4,5 -涕、乙滴涕、氯丹、敌菌丹 ( 四氯丹)等农药残留指标进行检测,其茶叶农残限量标准采用仪器检测低限 (LOD),实施期间不断地提高农药残留标准。2003年到2004年,欧盟以不符合其农残检测标准为由,对我国的乌龙茶全面禁止进口。2005年,欧盟对中国茶叶农药残余的检测项目从193项增到210项,同时对茶叶中硫丹30mg/kg的限量改为 0.01mg/kg。2007年,欧盟对我国茶叶的农药检测项目已经达到了220项,2008年实施的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 (EC149/2008),其中针对茶叶共提出290项农药残留要求,并新增170 种农药检测项目。2010年,欧盟在459号公报中对农药残余标准有了一定的放宽,作出了3项改变:分别是取消硫素5mg/kg的限量,将喹螨醚(Fenazaquin) 农残限量由0.01mg/kg变为 10mg/kg;将噻虫啉 (Thiacloprid) 的农残限量由 0.05 mg/kg 改为 10mg/kg ,随后的两年,欧盟对我国茶叶的农药检测项目进行了多次修订,截止到2012年,欧盟对我国茶叶的农残限量要求增加到了463项。2013年下半年起欧盟逐步加大了对我国输欧茶叶蒽醌残留的检测力度,要求每公斤茶叶不能超过0.01毫克的“默认标准”。2014年8月25日,欧盟再次提高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需要检测的农残项目中出现了嘧霉胺、啶氧菌酯、异丙隆等。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我国茶农在茶叶种植中使用的啶虫脒再次被限量加严1倍。据悉,啶虫脒是茶园登记用药,因防虫效果好被广泛使用。在2013年啶虫脒的检测限量为0.1mg/kg,而2014年该农药检测限量为0.05mg/kg。2000年到2014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变化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数量为2.48万吨,然而,随着欧盟于2000 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严格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MRL),我国出口欧盟的茶叶数量和金额自2001 年开始大幅下降,到2003年,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的降幅分别高达 40.3% 和29.9%,由此可见,欧盟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其茶叶出口。2004年,我国的茶叶出口量逐步回升,上涨趋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由于2008年欧盟出台新的茶叶农残检测标准,2009年,我国的茶叶出口急剧下降。随后,由于2010年欧盟 459号公报中,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标准有了一定程度的放宽,出口量又开始逐步小幅增长。不过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输欧茶叶因农残检测超标就已被通报30次。

(三)美国的《茶叶进口法案》

美国的《茶叶进口法案》对茶叶的检验检测方法和进口茶叶的包装认证等作了规定,所有进口茶叶不得低于最低标准样茶,最低标准样茶是美国茶叶专家委员会每年通过评茶师的感官审评从贸易样中选定建立。有着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成熟的技术法规的美国,虽然针对茶叶所检测的农残项数不多,但部分农残限量标准比欧盟还要严苛。美国修订的茶叶农残标准,硫丹为0.1mg/kg,乙硫磷为1 mg/kg,三氯杀螨醇为不得检出。自2003 年起,各类进口茶叶均要经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简称 FDA)抽样检测,茶叶检验官有权对不符合消费要求和品质低于法定标准的产品禁止进口。出口美国的茶叶只有按照规定证明茶叶的农药残留量在允许范围内,才能进入美国市场,否则属于不合法产品。

三、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认真实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各项茶叶农药残余检测认证

与发达国家平均2-5年修订一次茶叶农残标准相比,我国所制定的茶叶农药残余检测标准较低且更新周期较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总共制定了19项茶叶农残限量标准。2010年,我国正式实施首个关于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2012年,我国对该标准的部分内容又做了新的修订,同时针对茶叶农药残余制定了新的卫生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 -2012)。此次标准的实施将对茶叶农药残余检测项目增加到了21项,这表明我国对茶叶农药残余检测标准趋于严格化。但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政府对茶叶新的农药残余检测标准执行不力,对农药检测标准推广力度不够,同时政府对茶叶农药残余检测所拨付的财政资金难以到位。因此,政府必须建立起真正的茶叶农药检测标准体系,并对此标准进行严格的执行。当前,全世界推行环境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20多个。环境制度的执行不仅可以降低茶叶农药残余,同时可以规范茶叶的生产过程。环境制度对企业约束力最强的一项就是需要企业做产品认证。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我国茶叶需要通过各种绿色有机认证,来使企业树立起规范生产意识,主动建立和开展SQF、GMP、HACCP、GAP及欧盟的“绿色通行证”等认证,从而加强茶叶质量控制,规避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规范茶叶生产过程,建立出口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

针对茶叶进口国所设置的各种技术壁垒,我国可以通过提高茶叶的质量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来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茶叶可追溯体系。茶叶出口可追溯体系主要是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茶叶进行专业的记录和标识,让出现质量问题的茶叶有源可找。这种茶叶追溯体系不仅可以查找到问题茶叶产生的原因,同时可以查询到生产茶叶的茶农,从而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为了提高茶叶质量,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意茶叶的源头质量的提高。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规模,借鉴国际各种标准体系来完成茶叶的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建立“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来保证茶叶生产的规范管理。同时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规范制度,在源头上杜绝农药使用超标问题,保证茶叶生产的规范化。第二,提高茶农的专业素养。经验丰富的茶农以及较好的种植技术是茶叶生产过程的关键。茶叶在生产、加工、包装以及出口各个环节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整包的茶叶受到污染。因此茶农进行茶叶的种植时,需要树立较高的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茶农需要经常参与种茶知识培训课程,从而保证茶叶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对于茶叶生产的每一道程序,都需要做到专人负责,同时需要负责人对自己责任区域进行检查签字认证,从而保证生产出的茶叶具有较高的质量。

(三)增强我国茶叶的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品牌影响

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是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出口的茶叶以初级产品为主,品质低,价格低,经常遭遇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茶叶产品竞争力低。为此,急需对茶叶进行深加工,从而拓宽茶叶应用领域、提升茶叶品质、有效解决中低档茶的出路,可以从以下几种茶叶深加工方式入手:第一,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元素,因此可以通过提取茶叶中有益的微量元素制作成人体所需要的保健产品,从而保证茶叶的价值。第二,可以将茶叶直接制作成茶饮料,从而提升茶叶的价值。第三,对茶叶进行加工,制作成食品或者药品。第四,将茶叶中精华进行提取,制作成茶类工艺品。品牌对于茶叶的竞争力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增加茶叶的竞争力,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我国茶叶种植进行规模化处理。茶叶种植可以发展成为较大规模的茶园基地,通过规范种植技术,从而保证茶叶具有较高的质量。通过规模化种植茶叶,可以提升茶叶的品牌竞争力。第二,政府加大对茶叶种植的资金投入,同时做好引导作用,帮助企业做到规范化生产和管理,从而帮助提升茶叶的品牌竞争力。第三,对茶叶种植进行结构优化,从而提升茶叶产量。第四,制定专业的销售模式,培养茶叶销售商的销售技巧,从而提升茶叶的品牌竞争力。第五,加强我国种茶技术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从而提高我国茶叶的竞争力。

(四)构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在近年来的茶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的茶叶生产还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茶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因此,茶产业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研发茶产品多样化制造技术。我国茶叶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样化茶叶新产品。第二,提高茶园茶农种茶效率。在我国茶园种茶过程中,依然存在低效、过度依赖农药等问题,所以需要建立高效的茶叶种植技术,提高茶叶种植效率。第三,提升种茶技术装备。对于现在茶园种植来说,存在装备落后问题,导致茶园工作效率低下。而提升茶园装备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第五,使用低档原料,保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高效利用。第六,使用以虫治虫的方法代替使用农药治虫方法,从根本上维护茶园的生态平衡。第七,通过建立多样化的种新技术推广模式,保证茶园茶叶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连菊.日本对茶叶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5 (4).

[2]朱茂利.浅析中日茶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J].市场研究.2013 ( 5) .

[3]宋玉华,江涛.中国出口欧盟茶叶质量与风险分析[J].茶叶.2014 (2) .

茶叶的作用篇8

关键词:茶叶机械;推广;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52-02

1 山区县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

山区县有利于茶叶生产,无污染,富硒,茶叶品质较高,是山区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山区发展茶叶生产有如下优势:

1.1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很多山区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茶叶种植生态环境,绝大多数地方适宜种茶,并且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在优越的宜茶大气候条件下有些地方更有其特殊的小气候。比如横跨了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的陕南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污染小,这些都是发展茶叶生产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陕南地区作为我国第二大富硒区,使得茶叶中的硒含量普遍较高,从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另外,山区茶叶种类繁多。比如陕南地区历史悠久的三里垭毛尖,在清代就已经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紫阳茶在唐代就开始成为朝廷的贡品,并沿丝绸之路,远输西域各国;还有多次在国内国际上获得大奖的午子仙毫等其他名茶。

1.2 产业优势

(1)茶叶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茶叶的生产大致可分为育苗、种植、采摘、粗加工、精加工、销售等环节,概括起来茶叶产业链为生产――加工――销售,其产业链较长,各环节之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且每个环节都能安排大批劳动力就业,产品经过粗加工到精加工后,档次明显提高,通过包装和创名牌,利润可以大幅度上升。茶叶种植后3年投产,5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益30年,1亩每年可实现3000~5000元的收入,其经济效益高于许多经济作物,更高于粮食作物。

(2)进入门槛低,转移农民多。山区农民劳动力数量比较多,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从事高精尖技术产业干不了,但搞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粗加工,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一般人都能干,同时,茶叶加工对资金规模的要求并不高,弹性较大,上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几十万就能起步,而作为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加工,所需资金较少,所以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农民搞茶叶加工,在地里植茶,平时就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二、三产业,到了制茶季节,加工茶叶。农民从原来的“全部务农”转变为“亦工亦农”,最终过渡到“以工为主”。

2 山区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不强

由于经济和地理等原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山区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提高茶叶品质认识不足,商品意识不强。很多农民存在着小农思想,满足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思改变;茶农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对茶叶生产机械化认识不够,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加工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制茶水平参差不齐。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并不断提高其商品意识。首先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开拓大家视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其次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掌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对茶农和茶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聘请茶叶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千方百计提高广大茶农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重点在制茶企业和种茶大户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支茶机应用加工技术骨干力量。另外,为了增加收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茶农的商品意识,进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宽茶叶市场,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3 山区县茶叶机械化水平现状

3.1 茶叶生产机械设备比较落后

目前一些山区县开始逐渐推广名优茶机械加工,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也有了一些提高。但是随着茶叶纳入食品行业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出台,市场对茶叶加工安全性要求的逐步提高,山区县茶叶生产加工中还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1)机械设备严重落后,功能单一,影响质量和效益。很多地方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功能比较单一。如目前我县使用的杀青机械、揉捻机械、理条机械等,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产品,存在着温度难以控制、效益不高、杀青程度难以保证、难以联入生产线等问题。

(2)机械配套不合理,自动化水平低,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乡镇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不合理,质量稳定性不高等情况,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部分茶农科技文化素质低,使茶叶机械正常效率难以发挥。

(3)家庭单产生产方式钳制着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分散单一的生产方式,山区土地分散等必然会出现生产上的不协调,这些都钳制着机械的连片作业,影响到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3.2 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清洁化,连续化水平低

山区县一般都是国家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由于缺乏资金,科技投入十分有限,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落后,自动化加工简单,生产流水线几乎是空白,茶叶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不够,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深加工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3.3 茶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山区县传统的绿茶制作加工工艺均为手工操作,存在着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力日趋紧张,扩大生产受到限制;手工制茶人员技术差异大,加工不规范,产品质量难以标准化等问题。

4 加快山区县茶叶机械新机种、新机型的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名优茶加工机械是茶机行业新产品开发的重点。至今已成功研制了可供各类名茶或多种名茶加工使用的“通用机械”,如名优茶杀青机、揉捻机、解块机、理条机、提香机、炒干机和烘干机等,使毛峰型等名优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与此同时,根据一些名优茶加工的特殊要求,还研制成功了如卷曲形名茶炒制机、碧螺春茶烘干机、针形茶炒制机、扁形茶(龙井茶)炒制机等“专用机型”,使这些做形难度较大的名优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这些都是山区县可以考虑引进的茶机新机种、新机型。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引进,不能因为是最新的机种机型就引进。我们必须结合山区县的具体情况和茶叶生产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那些能够促进本地区茶叶生产和发展的新机种、新机型。比如:鲜叶摊放是名优茶加工的必要工序,也是占用厂房面积最大的工序。我们可以考虑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衡州市绿峰茶机公司协作研制成功的一种智能控制的名优茶鲜叶自动摊放机。该机器的基本结构,类似于自动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该机可以自动上叶和卸叶,每次鲜叶最大摊放量可达300公斤。鲜叶摊放时间、摊放温度、鲜叶失水率和空气循环时间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用于名茶加工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陈旭东.关于绍兴市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的若干思考[J].茶叶.2007,(4).

[2]徐良.贵州省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化,2007,(1).

上一篇:石家庄幼儿园范文 下一篇:对妈妈说的感恩的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