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16:51:16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实训报告;创新模式

实训操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实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实训报告必须在科学实训的基础上进行,撰写应该体现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有效性。实训报告就相当于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报告,必需对日常实训任务完成汇报进行适当革新,以便培养学生后续到企业中开展问题研究、撰写报告的能力。

一、报告内容结构

1.题目及署名

强调实训题目,要求用一句话点明所要研究问题,可以对实训指导书上的题目进行修改。题目下面署上操作者姓名、班级和专业,以示文责自负。

2.前言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写出此次实训验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实训关键操作技能,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说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3.材料及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训材料的配制方法和预处理技术,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技术流程路线,既尊重实训指导内容,又参考自己查阅的相关文献作相应的修改,力求达到最佳的实训目的与实验成果。

4.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的实验技术流程图路线,得出实验结果,力求做到有理有据,准确可靠。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即使实验失败,也要说明失败原因,为下次实验总结经验教训),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人的讨论,如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对操作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同时,大胆地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和质疑等。另外,可以对实训课的组织与安排提出建议,以便老师在同类实训教学中改进。

5.致谢

致谢对象应是对整个实训操作过程有实质性帮助的人,主要是实训合作伙伴以及实训教辅人员,并应写出被致谢者。

6.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要求学生每个实训至少参考4篇以上文献。

7.附录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主要包括本实训的原始记录、药品的配制方法和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原始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详细而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技术路线,有关溶液的配制方法、实验数据、标准曲线的制作、实验条件。药品的配制方法要求学生详细记录所称量药品的质量、体积、溶剂溶解方式、溶液的总体积以及试剂的贮存方式等。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写清楚首次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使用环境、仪器原理、使用方法等。

二、报告注意事项

1.可读性

为了便于传播和交流,报告的表述应具有可读性。语言阐述必须精确、通俗,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言。专门的名词术语,可以用,但不能故弄玄虚。文字切忌带个人色彩。一般不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把日常概念当作科学概念,不宜采用工作经验总结式的文字。

2.以流程图标示操作路线

实训时操作路线一般最好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书写,这样在操作时看起来比较方便,一般文字不要太详细,但也不能过于笼统,让别人无法“照方抓药”,但关键点最好越详细越好。通常实训流程图可以参考下面格式:姜辣素产品工艺。根据不同的用途,姜辣素的生产工艺略有不同,但总的路线如下:

3.讨论或建议

分析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或舆论所左右;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月卷号(期号)页码。如:

[1] 张星海.基础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2] 张星海,周晓红,陆旋,等.茶多酚生产水相中茶氨酸分离技术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6):443-449.

这样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目的主要为了通过平时不断锻炼,逐步提高学生掌握初步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 李忠光,龚明.实验报告撰写改革尝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1):69-70.

[2] 何显教,赵善民,王映.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提高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6):1095-1096.

[3] 林述英,施小芳,李微.用科技小论文形式撰写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4,80(2):99-100.

[4] 张星海.姜辣素生产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7,(5):37.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庆元县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2] 薛惠锋,常远主. 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农业综合开发中以小流域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单元,将水利、农业和生态三者相结合,充分考虑小流域现状,因地制宜,提出适宜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达到水土保持效果佳、生态环境好、农业综合效益较好的三者共赢。

目前,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在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并进入实施,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出了“立体开发”、“水力资源开发”、“商品生产基地”模式等多种模式[[ [3] 刘海滨,窦贻俭,朱继业. 江苏丘陵区土地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2, 22(2):58-61],4[ [4] 韩玉玲. 浙江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J]. 水土保持通报,2000,20(3):50-53]]。但由于该模式实施时间短,相关文献较少,且涉及内容较多,影响了该模式的推广。笔者结合当前的工作,以庆元县为例,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期为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推广提供参考。

1 庆元县概况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北面与丽水市的龙泉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省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南北长49公里,东西宽67公里,区域面积1898平方公里。全县下辖7个镇、13个乡,2010年末总人口20.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94万人。

在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243.5万亩,占85.5%;农业耕地16.06万亩,占5.6%;河流3.45万亩,占1.2%;房屋、道路及其他用地21.63万亩,占7.7%,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 由于本区多山地,食用菌、毛竹、山地蔬菜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

2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传统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以单体项目为主体,而农业综合开发是基于农业的一项经济性活动,必须立足于水利、农业和经济三要素。庆元县地处浙南部山区,山多坡陡,农田基本建设难度较大,加上常受台风影响,造成洪涝灾害,农田被毁,又时遇干旱,导致作物缺水,产量低而不稳。因此,加强庆元县农业综合开发,对提高农业的抗灾避灾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小流域综合治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关注水土流失治理,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是将小流域概念引入农业综合开发,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通过对小流域范围内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完善区内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小流域范围内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以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开发也有利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庆元县土地资源、尤其是山地资源相对丰富,农业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体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完善小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寻求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者的平衡,提高了小流域的可持续经营程度,对促进庆元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3.1 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与成效

庆元县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每年立项开展基于小流域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4年来共实施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716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88万元。新建堰坝118座,开挖疏浚河道43公里,衬砌渠道200公里,新建水池172座,防洪堤43公里,机耕路268公里,机耕桥79座,加固扩容水库7座。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成为该县三农工作的重点,为庆元县农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庆元农业形成以粮食、蔬菜、畜禽、水果和茶叶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3.2 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

庆元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的特点,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水量1709毫米左右,无霜期2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76小时。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较大,有利于农业立体开发,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全县水资源总量达22.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1076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倍。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8.98万公顷,是浙江省人少地多的区域,大量坡地因基础设施跟不上而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据估计可开发土地资源达1万公顷左右,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3.3 农业综合开发的制约因素

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较少,生产经营分散,导致农业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现有田间工程配套率50%,灌溉保证率只有50%,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55,防洪标准达不到5年一遇,农田经常遭受洪涝和旱灾的影响;农业经济后劲不足,龙头企业建设有待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科技转化率偏低;农业基地规模偏小,规模效益未能充分体现。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通过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科技转化率;通过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扩大基地规模。从而大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经验

笔者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将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4.1 经济性要素

经济性要素主要分为两点,第一为资金的投入,2004年以来,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中,以省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占总投资的68.89%,村群自筹次之,为13.48%,县级配套再次之,为12.87%,充足的资金投入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这种资金投入组成结构也和庆元县的经济水平相适应,既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源,又提高了各级的积极性。第二为注重农业产业化的培育,基于小流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注重与产业化相结合,注重提高农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水平。成功的农业产业化培养既提高了小流域的可持续经营程度,又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2加强技术力量,改善工作条件。

随着项目数增加,资金量增大,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最近两年我县农发办增加了两名工程技术人员,增强了技术力量。同时,县政府提供了资金,购置了一辆工作用车,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联席会议决策,部门协同推进。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涉及部门多、牵涉面广,要协调的关系也比较多,需要领导的重视和部门的配合。为此,我县建立了由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县长)召集,财政、审计、监察、招投标中心、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决策、透明操作,争取部门配合、协同推进。

4.4 明确乡镇责任,搞好政策处理。

我县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列入县重点投资项目,对相关部门和乡镇进行考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实行双业主制,把所在乡镇政府作为业主之一,负责政策处理,协调解决涉及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的各种关系,确保工程无障碍施工。

4.5 规范工程招标,加强施工管理。

严格招投标管理,选好施工队伍,是抓好项目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为节约投资,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我县所有工程均进入县招投标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施工队伍,确保资质合格、信誉优良的施工队伍来承担工程施工。同时,针对项目区较分散、施工场面广、农发办管理人员少的实际情况,农发办一方面从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聘用了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另一方面还聘请了水利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使施工程序和验收资料更加规范。

4.6 落实管护制度,做好档案管理。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名金融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

17号那天,当同事为我们举行告别会时,当我逐一向同事告别时,泪意不止一次地涌上眼眶。不经意间,实习就结束了。舍不得同事,舍不得香港,但是,很庆幸自己没有带着遗憾离开。

准备

香港实习的名单公布后,得知自己有幸入选,心里兴奋之余不乏压力。香港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毕竟不同于内地,而且此前我还未有过实习经验,第一次就要面对如此大的挑战,担心自己胜任不了。因此,做好实习准备是必要的。于是,查阅关于香港媒体等相关资料成了学习空闲时的必要功课。出发前,蔡启恩老师为所有到香港实习的同学准备《香港实习求生手册》,更专门抽出时间为我们上了四堂课,讲解香港社会情况和媒体情况。

当得知我和另一名同学被安排到《茶杯》杂志实习后,我着手了解香港杂志及实习机构的情况。香港杂志多如牛毛,娱乐、摄影、宠物、时尚、影音、饮食等等,但是网上关于《茶杯》杂志的介绍很少,它没有专门的网站,也没在国内发售。幸运的是,我手里有一本朋友送的03年2月版的《茶杯》,它是我在实习前了解实习单位的唯一途径。

所谓“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做好这些准备功夫,我的心里踏实许多。

实习第一天

报到那天,因为不清楚状况,我和逸美都选择穿着比较正式的服装,还化了淡妆。去到公司才发现,同事们不这样穿。后来与同事聊天也提到这点,他们觉得我们当天的穿着太“隆重”了。不过,第一天报到,注重着装打扮是应该的,也表示了你对别人的尊重,尤其在我们这种情况下,穿得正式一点总比随意好。

报到以后,我才知道实习单位还没有给我和逸美安排具体的工作。于是,第一天的主要工作和收获是,了解实习机构:

TOM(CupMagazine)PublishingLimited(Tom出版有限公司),是TOM集团期下的书籍出版社,共有三本杂志,分别是《茶杯》(CupMagazine)、《AVMagazine》、《生活百宝》(PNSMagazine)。另外,还有不定期出版的一些杂志或丛书,由两名编辑专门负责。杂志社的规模较小,总共只有43名员工。

《茶杯》杂志于2002年创办,初为周刊,后改为月刊,到06年3月份已出版五十期。《茶杯》现在是一本文化生活杂志,以话题为主的小众刊物,杂志通常邀请著名的文化界人士撰稿,如陶桀、蔡子强、梁文道、阿里安等,而较小自己采访写稿,这本杂志只由两名编辑负责。

《AVMagazine》是一本影音周刊,逢星期五出版,到目前已出版将近200期,销量位居全港同类型杂志之首。《AV》的采编队伍仅有7人,“全男班”,通常称之为“AV七子”。

《生活百宝》是一本与“百佳”(连锁超级市场)合办的生活优惠情报志,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出版,与《茶杯》一样,也是只有两名编辑负责所有的采编工作。

“来得不是时候”

由于《茶杯》是月刊,也由于将近农历新年,杂志要赶在印刷厂放假前做出来,我们来的时候,《茶杯》已经在定稿阶段,于是我们被安排跟《AV》和《生活百宝》的工作。因为对影音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多,我们在《AV》周刊能够帮上忙的时候不多,所以这段时间,大多数时候是在做《生活百宝》。但是接到的任务不多,在春节假期前一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很忙,相比之下我们就显得空闲。同事也说,“你们来得不是时候”。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想象中的实习情况与实际的落差,我有点失望,来之前做好了应付每天“忙碌”生活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实际上是那么空闲。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宿舍,听同学聊起她们去了哪里采访、写了哪些稿,累得不得了的时候,我却只能说,我看了一天《茶杯》的杂志和书,心里是忍不住的羡慕和失落。

但是,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下去,事实上,每个人安排到的实习机会都是平等的,能不能有所收获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争取工作。于是,当空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会主动问遍三本杂志的编辑是否有需要帮忙。若实在是没有工作,那就向他们请教关于做杂志和编书的工序、如何拍照及处理图片、怎样排版等等。此外,《茶杯》出版的杂志和书籍以及公司的网络资源是利用不尽的资源,由此读到看到许多以往在内地无法接触到的知识。

杂志社见闻

有时候,不一定是亲自动手去做才算是有收获,观察、询问也是学习的途径。

《茶杯》的工作时间是朝十晚七,公司里早上一般都很安静,人几乎都是在中午以后才回来。在这里,记者和编辑没有明细的分工,查资料、采访、写稿、图片、版面构思都要负责好。摄影及处理图片就专门由摄影师负责,与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和实践的有所不同的是,版面设计与排版是由美工负责,即是他们所说的“砌版”,不需要编辑自己排版。通常,编辑每完成一个栏目就交给美工排版,而不是等到整一本杂志的内容都做好了才统一排版。

鉴于杂志的性质,公司里设有一间小小的影棚,用于拍摄封面及影音器材等。还有《AVMagazine》的专门试用室,用来测试最新的影音产品以更真实客观地介绍新产品的性能等。《生活百宝》则有煮食厨房,会请厨师亲自煮出杂志里介绍的食谱,并拍摄制作方法的步骤图片和成品等。实习期间,我们也几次有机会从旁观察拍摄封面和煮食。

去香港前,在老师的“恐吓”下,以为香港人很不好相处。但是,来到这里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茶杯》的同事给我的印象很好,他们友好热心,乐于与我们交流,常常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值得去玩,我们有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们也很有耐心回答。我们走的那天,同事们还为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会。

工作实录

实习期间,三本杂志的工作我和逸美都需要参与。

《茶杯》:负责第四十九期的Calendar·cityreport和第五十期的Calendar·events两个栏目。Cityreport是关于日本最新城市规划动态的话题,而events则是报道香港从3月份开始举行的推广香港本土原创漫画的“漫画工地计划”。发表在《茶杯》的文章,客观报道事件是其次,文章注重的是观点及评价。写这两篇稿是我们最为头痛的,因为城市规划和漫画都是不熟悉的领域,所知甚少,要在事件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颇有难度。我们往往需要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增加了解才能着手写稿。编辑在看过我们的稿后给的建议是,在撰稿时扬长避短,让读者看完你的文章后发觉不了你是门外汉。

《AVMagazine》:作为女生,我们对影音确实懂得不多,所以没有参与过《AV》的采写工作,通常是帮忙打专栏撰稿人的稿件。此外,跟着《AV》的记者出席媒体讲座、新闻会等,是最大的收获。即使没有机会写稿,能够亲临现场观察,就是一种体验。

《生活百宝》:在这本杂志做的工作最多,包括翻译整理食谱、翻译介绍“百佳”产品的文章、介绍“百佳”新动态,还与逸美合力做了一个冬天换季“收纳”(把不穿的衣服收起来)的专题,介绍收纳前如何清洗衣物、不同衣物的收纳方法、省位方法、收纳工具、防虫除湿措施等等,期间外出采访香港“宜家家私”。《生活百宝》每一个大栏目前都有一页insidecover,介绍日常生活的小贴士、小窍门,我们也负责搜集资料提供选题。比较有趣的是,拍摄《生活百宝》里的照片需要用到许多“道具”,例如食谱介绍用到的碗碟、收纳工具等等,而这些都需要编辑亲自到街上看过,合适的就买回来或者借回来又或是到店里去拍摄,所以,在拍摄图片前,他们都需要外出“扫街”。期间,我们也曾两次“扫街”。另外,做这本杂志还需要懂画画,在我负责的“每月甜品”介绍,编辑就要求自己画制作方法的步骤图。

虽然是实习生,但是有什么工作安排下来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去完成的,几位编辑只是事先跟你讲明要求,并不干涉你的过程。他们很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写好的稿件如果有什么问题,他们会指出来然后让我们自己回去修改。

春节假期过后,我们的工作渐渐多起来,特别是实习结束的前一周,17号那天,我们工作到七点多才下班,而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要离开香港回汕大了。非常可惜,当新一期的工作进入最紧张忙碌的阶段,我们却没法参与,没法亲自看着它们出版。《茶杯》的总编辑阿Ling说,暑假的时候他们收了一个实习生,他/她就参与了整个制作过程。或许,以后再有到《茶杯》实习的机会,学院把它安排在暑假。

经验总结

主动争取工作机会:虽然是实习,但是不会有人手把手教你做事,而且同事们都很忙,不能时时顾及到你。所以,不能等人给你安排工作,空闲的时候就要主动向上司争取工作的机会,主动请求记者带出去采访。像在《茶杯》遇到的情况,就更应该积极主动一点,我和逸美没事的时候都会问遍所有编辑,有时问到连自己都不好意思。

必须懂英语:以前听师兄师姐们介绍工作经验的时候就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但是自己没有亲自经历过是不能切身体会它的重要性的。工作时需要翻译稿件;与编辑的邮件沟通或联系采访用的是英文;香港人讲话爱夹杂英文;巴士里几岁大的小女孩用英文与母亲对话……在这个被英文包围的世界里,我知道,英文是日后学习中必须着重学习和提高的一环。

中文是优势:在帮忙校对稿件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写的中文有很多问题,如累赘、文句不通等,可是我不敢随意改动,担心那只是用语习惯不同。但是,中文确实是我们的优势,院长曾这样讲过,《茶杯》的阿Ling看过我们的文章后,也曾称赞我们的中文水平很好。

学习繁体字及“仓颉”打字法:来实习前并没有想过,打字会是实习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在香港用的是“仓颉”输入法,由于不能在公司的电脑安装软件,我们只能用附带的“微软”拼音输入法。但是香港人的写作用语通常是粤语,而且是繁体字,有很多粤语字不会用拼音念,也就打不出来。所以,学会“仓颉”打字法让你在香港实习时省去不少麻烦。但学“仓颉”必须懂繁体字,不然不会拆字。

宁愿早到也不能迟到:准时是新闻人的最基本要求。香港人生活节奏快,路上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的。我的经验是,宁愿早到也不能迟到,尤其是在你不熟悉的地方,即使有地图在手,你也难以预计实际路程需要的时间。而且,就算你已经知道大概需要的时间,最好也提早一点出发,以防有突发状况发生。记得有一天上班,按照以往预计的时间到巴士站等车,才发现宿舍对面的一幢住宅起火了,附近的路都封起来不准车辆经过。再耽搁,没办法,只能匆匆赶往地铁站。

采访前做好准备:除了做好采访内容的资料搜集外,还要弄清时间、地点。记得有一回,跟一个同事到新闻会采访,去到采访地点才发现搞错时间,正确时间是在下周的同一时间。采访香港“漫画工地计划”的揭幕会时,地点是在湾仔“香港艺术中心”,而我们误以为是尖沙嘴“香港艺术馆”,幸好那天有摄影师同行带路,不然就闯大祸了。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我们并不知道编辑会安排我们什么工作,采访什么内容,万一你不懂就错失许多机会。比如在《生活百宝》要自己画食谱制作步骤图,比如采访香港“漫画工地计划”,如果我是个喜欢漫画懂漫画的人,那么我写稿时就不会那么痛苦。再如,《茶杯》在五十期将会继续做cityreport的城市规划话题,编辑要求我们先搜集资料再写稿,但是由于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就算搜集到资料也无从入手,于是,我们错过了做这个话题的机会。

实习感想

当初申请这次实习,是希望将我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看看自己达到什么水平。实习过后,我体会到:实习其实是一个发现自己不足然后提升自己的过程。

总的来说,经过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学习及平时的实践锻炼,是足以应付实习期间的工作。但是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这次实习,我接触到许多以往闻所未闻或是不熟悉的知识,因此遇到不少困难。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新闻人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要懂,这回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了。除了学习专业外,我们更加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扩宽视野。

即使你做了万全准备,在实际中还是会有你料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然后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然后再做准备,然后……这些不断准备及碰壁的经历,就是成长的过程。五个星期的香港实习,让我成长。

附:实习期间发表的作品

已出版:《茶杯》杂志第四十九期Calendar.cityreport(P14,2006年2月出版)

拔走眼中钉?日本铲除丑陋建筑

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资深城市规划家伊藤茂(ShgeruItou)的报告《丑陋日本》出炉,点名日本十大最丑陋城市规划,对于日本战后盲目发展经济,罔顾品味的所作所为,这份报告无疑是一记响亮的巴掌。

事缘应首相小泉纯一郎的邀请,伊藤茂出掌“日本美丽复兴计划”研究小组,铲清过去60年里,冒战后经济复苏政策之名,而长出来的丑陋建筑。伊藤茂表示他是按“客观标准”选出这些丑八怪,而不是他的主观喜恶,不然他必点名六本木山玻璃大楼:“那十足是一个俄罗斯老妇的屁股”。

东京日本桥居“黑名单”榜首。该桥建于17世纪,曾是江户时代五条街道的起点,促进了东京的商业发展。可惜,为了准备1964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竟然在桥上盖了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几乎埋葬了原先的日本桥。在这复兴计划的讨论中,小泉提出要移走这座大型高速公路,让传统的日本桥重见天日。

香港最近也有提出湾仔重建计划,究竟是拆掉旧楼起新楼,还是保护旧社区文化呢?官民各有意见。归根到底,还是钱和文化之间的冲突。再说远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经济,沿海城市急速追求国际化,政府大搞形象工程,重金聘礼国外知名城市建筑师出谋策划。不过,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后,把旧建筑掩在阴影里,城市文化又在哪里呢?城市规划应该顾及长远,中国总不想步日本后尘,在乱七八糟的城市规划之后,再花时间金钱去重建吧。

其他作品将会在3月份出版的《茶杯》杂志和《生活百宝》杂志中发表,由于杂志还未寄到,这里附上的是初稿,未经编辑修改:

《茶杯》杂志第五十期Calendar.Events

公仔书要

政治上的「我们就听得多,现在,本土漫画也要来凑热闹为自己「。

这个由香港艺术中心执行筹办的「计划称之为「漫画工地计划。

开幕展览《漫友引力》将汇集展示本地28位机具份量的自主漫画家的新旧作品,以及他们绘制的自画像,视为香港历史上阵容最强大的一次本土漫画展览。

艺术中心何以要替漫画「?皆因漫画向来被人看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闲书,甚至认为荼毒青少年而遭长者挡在子女、学生的阅读行列外。故此,一班漫画爱好者高喊漫画无罪,是一种创意工业,催生此次「漫画工地计划,更邀请多位文化人如梁款、何兆基、卢子英等,力图还漫画一个公道,重新定位漫画对于本土的社会文化价值。

其实,公道自在读者心。漫画,以前叫做「公仔书,开始在香港出现时就受到大众欢迎,如《老夫子》等,发展到现在,香港各大书局、报摊随处可见售卖漫画,也有每年暑期举行的漫画节,不能说漫画受「不公待遇。正如天天见诸报端的政治漫画家尊子所说,六七十年代漫画里出现一些负面元素而给人坏印象,但自从《麦唛》等反映香港草根市民生活的漫画出现后,人们已认识到本土漫画不单止是打斗,慢慢地开始对它们改观。

不过为何香港本土漫画在近十几二十年来却是走下坡路?为何现在这一辈年轻人更多是钟情于日本漫画?为什么漫画节里大家争抢赠品多过买漫画?似乎,这才是香港漫画界同仁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香港漫画家如何藉此次「漫画工地计划?大家拭目以待。

Caption:

多位本地漫画家借此次机会,以自己的风格画下自画像,与大家见面。数数手指,算下当中你认识几多位?(答案在本版内)

伍码六

阿兴

阿高

麦家碧

大泥

草日

智海

何家超

欧阳应霁

10—林祥焜

11—何家辉

12—何鸿达

13—江康泉

14—黎达达荣

15—利志达

16—刘莉莉

17—马龙

18—国志鸣

19—杜琛

20—小克

21—苏敏怡

22—杨学德

23—梁以平

24—一木

25—尊子

26—阿平

BOX:

「漫有引力—漫画工地计划开幕展览

28位参展漫画家包括:荣念曾、麦家碧、二犬十一咪、苏敏怡、阿高、利志达、智海、江康泉、尊子、大泥、何达鸿、黎达达荣、杨学德、小克、阿兴、何家辉、马龙、草日、欧阳应齐、林祥焜、刘莉莉、国志鸣、梁以平、杜琛、阿平

日期:2006年3月10日至4月15日

地点: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四楼

时间:10am-8pm

票价:免费

3月份开始至07年10月还将会有动话工作坊、动话放映、漫画研讨会等系列节目,详情请浏览:.hk

《生活百宝》杂志第三十期(2006年3月出版)

栏目:每月甜品

整理:苏惠芳???????摄影:畲世培

大题:香浓牛油红茶蛋糕

引言:闲暇时自己动手做一个蛋糕,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比起在外购买滋味百倍。牛油红茶蛋糕做法简单,口感软滑,红茶香浓扑鼻,在蛋糕表面淋上朱古力浆,味道更好,闻到已经够诱人。

材料:(2件,大小:7cm×7cm×14cm)

牛奶60克

袋泡红茶3包

牛油(室温下软化)185克

砂糖120克

鸡蛋(拂匀)3只

面粉250克

发粉2茶匙

朱古力浆适量

做法:

牛奶煮至刚好沸腾,将红茶包放入牛奶中浸泡至少20分钟。

将牛油和砂糖搅拌至软,分数次加入鸡蛋轻手拌匀,然后拌入做法(1)内,继续拌匀。

将已筛好的面粉和发粉拌匀,然后拌入做法(2)内,制成牛油红茶蛋糕面糊。

将面糊倒入蛋糕铁模,放入已预热焗炉,用摄氏180度烤30分钟,取出后立脱模。

最后于蛋糕表面淋上朱古力浆,切件,即可食用。

栏目:“百佳”FreshCheck

微量营养素?什么来的?

健康,人人都想拥有。想从饮食中获得健康,首先就要知多些关于营养素的知识,从中选出最好的食物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在百佳,不单有各种健康食物供选择,而且还提供好多有用的tips。让百佳同你分享下有关微量营养素的知识啦。

微量营养素是?

营养素,是从食物中提取得的一种物质,能够促进身体发育,保持及修护身体组织。营养素分为两类,分别为常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常量营养素是产生如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的能量。微量营养素通常归属于矿物质(如钙,铁)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由于只需少量就够,因此称为「微量营养素。

锌是维持生命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体内成千上百的蛋白质中估计有3000种含有锌元素。锌元素最充足的天然食物来源是牡蛎(蚝),虽然这类水底食腐动物会积聚有毒的金属络合物。在大部分的动物蛋白质中都可找到锌元素,如牛肉、猪肉及家禽。锌的其它食物来源包括豆类、坚果、全谷制品(如小麦、大麦和燕麦等)、南瓜种子及向日葵种子。全谷面包、谷类、豆类及其制品中含有的肌醇六磷酸会降低锌的吸收。也就是说相比植物蛋白质,人体较容易从动物蛋白质中吸收锌。因此,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需要多吃含锌食物。医学研究发现,锌与抗氧化剂化合,可以延缓老年斑的出现。

铁,是身体氧气输送系统中的必要元素,也是细胞正常生长与变异所需物质。铁质不足(贫血)会限制氧气输送到细胞中,导致疲劳、工作力差、免疫力降低。另一方面,铁质过多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饮食中的铁质存在于肉类中,如红肉(牛肉)、鱼、家禽肉。我们也可从豆类中吸收铁质。

维生素

维生素分两种类型: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K)。

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贮存,需要每天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在贮藏和烹调过程中容易损坏,流失。为减少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应该冷藏新鲜产品,牛奶和谷类远离强光存放,用煮过蔬菜的水来褒汤。

脂溶性维生素则可以长时间贮藏在人体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但过量摄入会产生大量毒性,引起健康问题。不同于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会在烹调食物时流失,因此,不能从饮食或补给品里过度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是维持正常视力的必需品。皮肤,眼睛以及口腔、鼻粘膜等都依靠维生素A保持湿润。

维生素A对人体有如此重要功能,医学证明,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和皮肤干燥、粗糙。然而,过量摄入(一般通过饮食补给品)维生素A则会引起中毒,症状包括皮肤生疥癣、痕痒,食欲不振。

让身体吸收足够维生素A的最好方法是食用多样化食物。维生素A最基本的来源当然是动物性食物,如乳制品,鱼类和动物肝脏。而一些含有β胡萝卜素(叶红素)的植物性食物可以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胡萝卜,南瓜和绿叶蔬菜中富含β胡萝卜素。这些新鲜食品在百佳都可买到。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帮助维持组织细胞聚合,愈合疮伤,巩固微血管壁,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等。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可以防止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

我们可以从哪些种类的食物中获得足量维生素C?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新鲜水果(尤其是柑橘类水果如猕猴桃,橙,甜红辣椒)和蔬菜。

百佳有一队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质量评价专家,农场检定系统及专门的蔬果分发中心,保证你能够在百佳买到新鲜优质的蔬果。

总结

掌握一般的微量营养素的信息,我们在百佳选购食物时,就能从众多品种中找到满足营养需要的食物。

百佳店中店?一站式购物新概念

十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意味着更新、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百佳也求新求变,以适应人们对方便快捷生活的需求。96年,百佳首次创立「超级广场概念,除售卖各类新鲜食品外,更引入自家面包店、烧味店,让你购物买餸唔使周围走。十年之后,为迎合市民的高质量生活要求,百佳斥资一千万元,实行大变身,于红勘黄埔花园家居庭店首创加入生活百货概念,在原来「百鲜墟、「Baker’sChoice基础上,再增设中高档生活用品店中店—LivingIdeas,还设置节日物品专卖区,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享受。以后,买家私、床褥不用去专门的百货公司啦,可以为你省下不少车费,又免受舟车劳顿之苦。

店中店—LivingIdeas

店中店占地7,000平方呎,是全店总面积(42,000平方呎)的1/5,从生活家居用品到文具,一应俱全。细分为家私、灯饰、小型家电、床上用品、浴室用品、毛巾、厨房用品、餐具、文具、贮物箱等十个区域,产品分类摆放,一目了然,让你购物时不用像盲头乌蝇周围乱转。

店中店产品应有尽有又时尚新潮,文具由Q版卡通到简单实用型,各式各样,大人小孩都能满足;家私、灯饰款式多样而且新潮,适合喜欢新鲜特别的顾客;还有更多生活用品供选择,紧贴潮流生活的你又怎能错过呢?店中店出售的2,500件产品中,有1,500件是全新引入的本港少见的新产品,其中包括全家家私用品——电动刷鞋柜。此鞋柜是欧洲设计于内地生产,内装有电子控制版,可控制里面的装置进行除臭及吸湿,不用另外花钱买除湿剂、除臭剂。鞋柜的最底层还设有圆筒形自动鞋擦,使用时,只需要轻踢一下鞋柜右下角的按钮,待柜门打开后将鞋伸进去,便可擦亮鞋子,一物两用,既方便又省时。

香港设计师当然是更加了解本地市民的使用需要,他们设计的产品就绝对符合你的心水,在百佳店中店就有售香港人自己设计的特色家用小电器,如奶惜机、莫加咖啡机等。

黄埔家居庭百佳店中店是首个,但不会是仅有的一个,百佳将会陆续在另外的超级广场中引入此新概念,让你进享轻松便捷的购物乐趣。

百鲜墟

百佳除了有「店中店外,别忘了还有新鲜食品区域「百鲜墟,既名为「百鲜墟,所有食物当然是新鲜的啦。

在「百鲜墟里面,有分成海鲜、河鲜及冰鲜三大区域的海产类和鲜肉类,各种新鲜肉类任你选,不用怕这里会有街市的鱼腥味与湿滑,绝对符合你的卫生要求。

饮食要均衡,买完肉食,转身就到蔬菜类。这里的蔬菜每日新鲜,由国内输入,经过质量检定,全部符合A级才能拿到百佳新鲜卫生检定证书,进入到「百鲜墟里,令你食得放心,食得健康。

每日放工回家又要下厨煮菜很麻烦,但又想省钱不出街食,有什么好介绍?「百鲜墟里还有「御小厨和「御烧味,数十款熟食小菜供你选购。现在,「御烧味推出首创的「人参烧制叉烧,甘甜的人参味渗到叉烧的每一处,你又怎能错过这款美味食物呢?

「百鲜墟里还有师傅实时弄制寿司刺身的「筑地寿司、各样豆制食品等新鲜食物,不用像在街市里买菜时左转又转。「百鲜墟环境干净宽敞,买菜要几方便有几方便。

Baker’sChoice

买完餸菜,还有明天的早餐未买?没关系,百佳开设了「Baker’sChoice,店里有独立的收银柜和入口,环境卫生舒服。「Baker’sChoice有即场烘制设备,让你实时食到新鲜热辣的面包及蛋糕,亦自创许多新款面包,高中低档款式任你选择。逛商场太久肚饿?Hightea时间又到?又或者想送美味靓蛋糕给朋友?「Baker’sChoice可以满足你所有的要求。

百佳提供的一站式购物享受,家居生活用品、餸菜一次过买齐,为你省下不少时间及金钱,精明的你,怎么会错过呢?

专题:

收纳四步骤:

选择

想想你或家人有没有两年以上没穿过的衣服还在衣柜里?快点将所有衣服搬出来,是做选择的时候了。

将所有衣服全搬出来,一件一件考虑它的去留(选择分类:1、破旧或不想要。2、自已不穿但适合送人。3、还打算穿的衣物。)

Tips:面对一堆不穿又不舍得丢掉的衣服,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置它们呢?不妨将不要的衣服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再将它们缝起来,做成布帘,可用来遮衣柜,既省钱又有创意。

清洗\晾晒

收纳之前,一定要将所有衣服都清洗或晾晒(如果已经清洗过的,晾晒就可以)。现在,与你分享一下清洗与晾晒的方法:

1)羊毛被:不能水洗,只适合干洗。晾晒30分钟~1小时即可。

2)蚕丝被:不可水洗,不能晾晒,只能放在通风处阴干。

3)羽绒被:可以水洗,不能晾晒,只能阴干,但建议还是以干洗为宜。

4)棉被:不可以水洗,有黄斑出现表示已滋生细菌或虫类,最好丢弃。

5)衣服清洗:取出口袋里所有物品,若有破洞或脱落的逢线及纽扣要修补好,否则清洗后情况会更严重。并根据衣服上的洗涤标示来清洗。

洗衣Tips:

⑴羊毛、丝织品及麻等质料的衣服应送洗衣店干洗,男士西装及女士的套装最好干洗。

⑵尼龙衣料易染色,建议和其它深色衣物分开洗。

⑶刺绣及缝有珠珠、亮片等装饰的衣服,建议翻面清洗,如果要以洗衣机清洗,一定要放进洗衣网中。

⑷毛衣:用约三十摄氏度的暖水轻揉,切忌大力搓洗,切勿扭干,可用大毛巾卷起毛衣吸干水分。

羽绒:不宜水洗,若表面沾有污迹可用毛巾或牙刷蘸上清洁剂,轻刷污迹部位,然后放在通风地方吹数小时,以消除湿气,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

大褛:只适合干洗。

皮衣:不宜水洗,用湿布轻抹污垢后放在荫凉处风干,便可收进衣柜。切忌烘干或让皮衣在阳光下暴晒。

在收纳之前,要确保衣物都晒干,以防存放时潮湿发霉。除了在阳光中曝晒外,亦可把棉被撑开,用电风扇吹一吹,让棉被保持空气流通,棉被里面就不容易潮湿和发霉。湿机、烘被机、烘干机亦可以达到晒被子的效果。

收纳

step1:?分类----按个人分类,分别装箱或集中放在一起,再拿出来穿?时,较快速、方便。

按衣服的眼色及类型,将同色系、同类型、同功能的衣物(如休闲服或上班服)集中收纳。step2:?整理----挂或折迭存放

适合吊挂的衣服:大衣、西装、套装、衬衫,及亚麻、全棉等质料的?衣服。

适合折迭的衣服:所有针织衣物,如上衣、裤子、裙子和洋装等。毛衣也可折迭收藏,而且尽量放在抽屉或收纳箱的上层,避免在上面放较重的衣物。冬季的运动服、休闲裤或牛仔裤,则可以用卷寿司的方法卷起来收纳,既省空间又容易取拿。可以考虑在收纳箱贴上标签,方便找寻、拿取。

step3:装箱-----工具介绍----真空收纳袋(UNY、吉之岛)、(活动)收纳箱(IKEA、UNY)、墙架、贮物挂袋(IKEA)

step4:存放(IKEA)-----怎样才能省空间,整齐及美观,易取,怎样找空间存放

4、防湿、防虫方法

DIY-----木炭、咖啡渣/茶渣、干桔皮、报纸、旧恤衫作防尘套

木炭:木炭具有很好的防虫吸湿作用,只要将小块的木炭装在棉袋中,绑好,就成了天然的防虫吸湿剂。

咖啡渣/茶渣:泡过的茶叶渣或咖啡渣可以用来除鞋臭,晒干之后装进棉袋中,就成了天然的除臭剂。

干桔皮:具有吸湿防虫功能,将一些桔皮晒干后,用棉袋或纸包好,放进衣柜或衣物中,不但能防虫吸湿,还有桔皮的清香味,比一些清新剂要健康得多。

报纸:报纸上的油墨能够防虫吸湿,可铺在柜面上,再放上衣服。亦可塞些报纸进鞋子里,一方面吸湿气,另方面防止鞋子变形。

旧恤衫:一些胶的防尘套不易散气,容易潮湿。用大件的旧恤衫当防尘套,既可防尘,不易潮湿,最重要的是废物尽用,精打细算的你点会放过呢?

商品介绍

吸湿剂(百佳、吉之岛、UNY——“白元”:可在阳光下晒干后重复利用)

吸湿防虫活性碳(吉之岛、UNY)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在这里召开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启动第二批试点,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总书记、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明确要求。**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当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组织示范试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开发、强化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立法取得显著进展。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本届政府有望出台。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北京、上海、山东、重庆、深圳等17个省市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决定。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调整了部分矿产资源的资源税额标准,提高了成品油、大排量汽车、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产品消费税。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国务院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开发、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钢渣水渣综合利用、电石渣干法制水泥、高炉回转炉消纳社会废物等一批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汽车零部件等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在广大农村也逐步推广。

——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形成。在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形成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不同工艺流程的企业,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会同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全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推动这些行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研究成果。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总局制定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统计制度建设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到目前为止,已火电、磷肥、铅、锌、轮胎、包装等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25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了3项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7项再生利用企业污染控制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10个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2006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全国大部分省市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机构,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议事日程。

——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几年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各类媒体加大了循环经济理念、实践和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通过论坛、培训、技术交流会、展览会、科学知识普及等,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积极成效。重点行业单位产值能耗物耗逐步降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加强。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已达56%,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相当于粗钢产量的20%,废旧有色金属年回收利用量相当于年产量的25%左右。今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78%;1-9月,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认识尚未完全到位,一些地方仍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当作软指标,清洁发展、集约和节约发展、循环利用资源和生态文明的意识不强。科技支撑作用不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还比较薄弱,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先进适用的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急待加强。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各级政府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稳定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完全落实,资源循环利用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法制建设不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研究解决。

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开拓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推广,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十分必要。

**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选择确定了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以及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我们编制印发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要求,对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及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各试点单位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编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试点工作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我们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试点实施方案逐个进行评审。目前,除3个单位外,绝大部分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并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有序地推进试点工作,个别没有通过的也正在按照评审意见抓紧修改完善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进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我们利用国债资金加大了对试点单位重点项目的支持;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循环经济支撑技术;指导试点省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工作成效评估;开展重点问题调研、试点经验交流,加强分类指导;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涌现出一批由试点到示范的优秀企业。如济南钢铁有限公司积极推进能源梯级利用、钢渣综合利用和废水循环利用,实现电力自给50%以上,煤气“零”放散。中国铝业公司在中州分公司被列为试点单位后,全公司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公司下属80%的氧化铝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到2008年有望实现全公司废水“零”排放。北京水泥厂积极探索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利用水泥设施处置城市危险废物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高消耗、高排放建材行业实现生态化改造树立了典范。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利用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发电,实现了煤炭开采过程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创电石渣干法生产水泥,实现了氯碱化工行业废渣、废水“零”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生产建材产品,并把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电力生产,实现了废渣、废水的“零”排放。一大批试点企业通过节约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综合利用、构筑产业链,降低了能耗物耗,减少了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竞争力大大增强。

(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上海新格、河南豫光、江苏春兴等企业实现了再生金属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了一批再生铜铝铅锌加工利用示范工程。如上海新格再生铝生产规模超过20万吨,开发应用了多室熔炼炉装备,实现了永磁搅拌熔炼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铝合金的废铝利用率达到87%;河南豫光从国外引进国际一流的废蓄电池预处理集成系统,建设了10万吨再生铅综合回收示范工程,目前生产规模已达5万吨,为铅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4条年处理规模10万台的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探索废旧家电定点回收、集中拆解处理,投产试运行以来,为国家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政策积累了经验。山东济南复强公司在装备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利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展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形成2万台生产能力,目前年再制造发动机5000多台。

(三)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试点园区根据自身特点,按生态工业理念规划园区建设,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园区现有企业的生态化改造,对新上项目从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准入标准、集约用地、节约用水、废物排放等诸多方面确保园区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强度递减,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上海化工区基于化工主导产业建设上下游链接项目,抓好产业链条节点项目,形成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产业集聚整体优势;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仅为全国化工行业平均水平的1/2、1/12、1/8和1/3。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园区内产业布局进行规划,形成高度关联的煤化工、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湖南汨罗、广东清远通过规范园区管理,实现再生资源统一回收、拆解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同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链延伸,用循环经济理念对园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湖南汨罗形成了约100万吨再生资源回收和集散交易规模,广东清远初步形成了30-40万吨的拆解加工能力。

(四)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了雏形。10个试点省市在全社会层面,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探索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循环利用和废物减排水平,促进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辽宁省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6个重点行业、5个城市、10个区县、10个重点园区以及50家重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提出了构建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循环层次,培育区域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3+1”模式。山东省从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层次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工作,培育10个循环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型园区、30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重庆市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大力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企业搬迁和主城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同时把发展库区循环经济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新思路。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为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六省市GDP增长了14.41%,但能源消费总量仅增长9.55%,能源强度降低了4.25%;取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废水排放量基本持平,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08%;7个试点行业中42家试点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5.5%,能源消费量仅增长9.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2.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4.6%和8.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7.9%,提高2.5个百分点。

总结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首先,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各试点单位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协调联动。不少单位一把手亲自抓,亲自部署落实。试点省、市都组织召开了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党委、政府领导亲自进行动员部署。如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动员大会,省委书记、省长到会讲话;鹤壁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设立了循环经济办公室,有力地推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其次,科学规划是前提。制定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循环经济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我们在组织实施第一批试点过程中,要求各单位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中咨公司、国内知名专家对方案逐一进行论证审查。通过制定未来3-5年的规划或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及重点项目,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审查对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科学技术是支撑。开发应用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了选矿拜耳法和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等重要科技成果,使生产能耗降低50%,铝土矿资源服务年限提高三倍以上,建设投资节省15-20%,生产成本降低10%,为经济利用我国中低品位铝土矿资源开辟了一条新路。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和应用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等一系列新技术,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热电工序实现水的多级串级利用和循环利用。2006年与2000年相比,钢产量增加5倍多,新水耗量基本没有增加,吨钢耗新水由13.58吨下降到3.53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圳东江环保公司开发了以电镀污泥等含镍铜废料为原料生产硫酸镍和电积铜组合工艺,含铜废液综合收运和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高浓度氨氮废水利用率达到50%。试点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往往是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的企业。

第四,必要投入是保障。项目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上海、辽宁、江苏、宁波、鹤壁、铜陵等试点省市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及开展相关工作。如上海市安排2亿多元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项目。青岛市政府计划今明两年拿出500万元支持试点企业建立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已安排200万元。多数试点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如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建成了10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目前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214万吨,综合利用瓦斯1600万立方米,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第五,完善政策是基础。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才能做到既“循环”又“经济”,循环经济才能得到持续发展、长期巩固和提高。国家实行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北京水泥厂利用水泥炉窑处理有毒有害废物的实践表明,正是由于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危险废物收费机制的建立,才使企业在水泥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持续发展。湖南省为加快推进汨罗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近期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了关于支持汨罗循环经济试点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财税、科技和用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汨罗市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为今后一个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单位要进一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耗总量大,加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能源消耗总量还会增加。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伴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过程的硬约束,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九五”时期就提出来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至今没有根本转变。**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为此投入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高得多,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8%、39.6%、31.8%、47.7%和24.4%。即使考虑汇率因素,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得不到根本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要持续增加,这将使我国在国际上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去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33%,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增幅减缓。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效果进一步显现。上半年,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78%;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但是,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开辟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实现“零”排放,化害为利,污染治理成本大大降低。循环经济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性措施。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重点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此以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已有较好的基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抓紧完善;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年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矿井水利用和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没有编制规划的地区要抓紧部署启动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专项科技计划中,组织实施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在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已经编制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和钢铁、铝、海洋化工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对这些技术要通过现场交流会、推广会等方式予以推广。积极支持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

(四)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产业政策方面,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调整,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财政政策方面,会同财政部制定中央财政清洁生产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即将出台的循环经济法的要求,抓紧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投资政策方面,继续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一些节能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支持范围。税收政策方面,落实好国家已有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调整完善消费税,对资源消耗小、循环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等给予较低的消费税税率,对消耗高的消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快研究提出废水“零”排放企业免交排污费等政策;研究解决钢铁、建材等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上网问题。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国内紧缺资源和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产品出口。研究鼓励国内紧缺资源废料进口的政策。加快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五)加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系列宣传活动。继续加强地方、行业、企业循环经济培训,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营造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验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今后一个时期,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要大力推进生态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副产物和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当前要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这些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污染严重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等重点流域和区域内的工业企业,要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按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合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将重点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工作,为全国工业园区生态转型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秸杆综合利用工程。

三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按照市场规范、竞争有序、合理布局、环境友好的原则,积极推进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废弃包装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在废旧物资回收方面,通过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支持沿海地区建设一批以再生原料为主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基地。在再生资源利用方面,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抓紧建设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再生铜铝铅锌示范企业,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项目。在机电产品再制造方面,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铁道设备等再制造示范工程。在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方面,重点支持建设拆解处理示范企业,探索建立回收拆解的相关政策机制。在包装物回收方面,要切实解决月饼、茶叶、保健品、化妆品等消费品过度包装问题,加快研究建立容器包装等回收利用体系。

四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积极推进政府节能和绿色采购。在此基础上,各地要尽可能将区域内工业、农业,城市、农村,生产、消费等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全社会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五、进一步做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要继续深化。经国务院同意,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今天正式启动。第二批试点,不是第一批试点简单数量的增加,而是对第一批试点的补充和深化。一方面,将第一批试点中未包含的行业和领域,如矿产资源、机械制造、皮革、食品、包装、纺织(再生纤维)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另一方面,将节能减排任务比较重的重化工集聚区或园区及对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重点城市和地区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

对列入试点的单位来说,这是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要积极努力,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的典型单位,为全面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推进试点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第二批试点单位要抓紧成立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门机构,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试点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动员部署试点工作,要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措施,逐一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二是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第二批试点单位编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明年4月底前完成上报工作。各单位在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时,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方案进行论证。第一批试点单位中,实施方案尚未通过评审的两个单位,要按照评审意见抓紧修改完善,年底前报国家发改委,仍不能完成编制方案的,将取消试点单位资格。

三是抓好方案组织实施。试点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制定分各阶段工作计划,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要抓好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需要的各项建设条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政策问题,要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四是加强重点项目组织申报。对试点方案审查中确定的重点项目,要按照我委投资管理相关要求,抓紧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落实资金、搞好环评等相关工作。各地区发改委、经贸委,要组织专家论证,指导做好项目组织申报;同时,要根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节能奖励资金的不同要求,选好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支持。

五是强化基础管理。各试点单位要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和核算制度,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环境核算,从主要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能源和物料平衡分析,对资源产出、利用效率、废物产生排放水平与国内同行和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全方位比较,找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差距。对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的节能减排效果,要准确统计,及时上报。

六是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要会同环保局建立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督查制度,对试点工作组织阶段性评估和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进展情况不理想、存在问题较多的试点单位,要加强指导,限期完成。加快制定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办法,及时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和验收。

七是加快示范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各试点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及时总结上报。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对试点经验进行推广。要根据试点情况,继续组织召开电力、轻工行业,农业和产业园区等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同志们,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意见》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政协把学习宣传贯彻《意见》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市政协党组就学习贯彻《意见》向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并积极配合市委起草《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对《意见》进行了专题学习。常委会议作出了学习贯彻《意见》的决定,对全市政协组织提出了具体要求。邀请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就《意见》的学习贯彻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市政协举办的区县政协主席研究班、区县政协机关干部培训班、政协理论研讨会围绕贯彻落实《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论研究。组织新闻媒体对学习贯彻《意见》做了系列宣传报道。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赴39个区县,指导和检查《意见》的学习贯彻情况,并按照《意见》精神深入研究区县政协换届中的有关问题,向市委报送了关于区县政协换届工作有关问题的建议报告。市政协办公厅积极配合全国政协就政治协商、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界别设置与调整和县级政协设置与作用三个课题进行了调研,形成三个专题报告。

在市委的领导下,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取得重要成果。全市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的领导,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级政协深受鼓舞,精神振奋,增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市政协全面开展履行政协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各项工作,重大问题协商取得新成果,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委员视察工作取得新成效,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专门委员会负责人或机关专职领导职务有了新进展,发挥界别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新突破。各级政协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形式、新方法,不断加强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政协工作更加活跃;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积极配合政协开展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积极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建言献策

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关系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宏伟目标的实现。市政协把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协商,取得重要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3月至5月,市政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组织有关专委会及部分政协委员,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分赴30多个区县调研,形成了16篇调研报告;举办了“重庆发展论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座”;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6月,市政协召开二届十九次常委会议,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及29个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专题协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围绕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30条意见建议。会后,向市委报送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意见》及系列调研报告。市委书记同志批示:“政协的这些调研报告,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对解决问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请有关部门研酌,进一步提出改进工作的操作性意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部署。去年5月至8月,市政协围绕我市“两型社会”建设问题,组织经济、农业、城环、港澳台侨外等专委会和21个区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8个市级相关部门和10家企业的意见,形成了《建设重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见建议》等29个调研报告。9月,市政协召开二届二十次常委会议,与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专题协商“两型社会”建设问题,提出了充分认识建设“两型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节约水资源、集约利用土地等5个方面18条建议。市委书记同志批示:“政协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调研和建议,针对性很强,对实际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请发改委、经委、环保局等认真阅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协商会上指出,协商材料和建议意见立论高,有重点,针对性强,很有价值。

一年来,市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组织专门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30项、专题考察39项,提出专项建议和调研报告31份。其中,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我市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渝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有关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关于重庆市地下文物保护的建议,关于建立艾滋病劳教服刑人员专管场所的建议等等,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得到认真采纳,有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面对去年我市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市政协迅速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旱情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汇集了第一手资料,提出了抗灾救灾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此外,市政协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人畜禽共患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就业、实施义务教育、“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实施进展、市政协二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等情况的通报,就全市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监督,为促进市委、市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努力。

(三)认真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全局性工作。二届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1842件,经审查立案1708件。其中,集体提案432件,委员提案1276件。截止2006年底,立案的提案已全部办结,办结率为100%,落实率为35%。市政协积极探索提案工作的改革创新,建立了分层办理制度、对提案者和承办单位“双走访”制度、“不满意”提案重新办理制度,对重点提案办理召开了专门的督办会议,并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联合检查、重点走访,加大了提案办理力度。推进提案办理高层运作是去年提案工作的又一特点。市委书记牵头办理了九三学社重庆市委提交的《以体制创新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难题》的集体提案,市长王鸿举牵头办理了市工商联提交的《关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全市各级领导和部门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做出了表率。

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去年共收集社情民意2548条,编发610期。其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编发了88期,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编发了100期,围绕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和安稳致富问题编发了26期,为市委、市政府了解民情民意,集中民力民智,实施科学决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市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受到全国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近150期(条)或被全国政协采用,或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由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和回复。比如,《当前农村建设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市委领导批示:“提出的问题的确值得关注,是一篇参政议政的好文章”;《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市委办公厅主办的《工作情况交流》上全文登载;《构建和谐重庆,社区建设更关键》报送市委后,市委提出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民政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调研,提出加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和管理组织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工作的意见。

(四)努力加强和改进委员视察工作

委员视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市政协努力探索组织委员视察的新形式,加强和改进视察工作,增强了视察的实效。去年10月,市政协首次组织本届常委视察团,对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视察团的三个分团赴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就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深入当地企业、乡镇、学校实地考察,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企业、移民代表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听取意见。11月,市政协召开了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专题协商会,与市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协商,就加快库区产业发展、促进库区移民就业和维护库区社会稳定提出15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会后,向市委报送了《关于解决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社会稳定问题的意见建议》。这种突出重点、深入实际,以巡视察看、咨询建言、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民主监督为主要功能的视察,既推动了市委工作部署的进一步落实,也在视察选题、委员参与、视察成果的提出、受理、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委员们的好评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同志批示:“政协围绕中心工作精心组织视察活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这对于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工作,抓好落实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政协及政协常委们服务大局的意识和水平。”要求将政协意见建议发市委工作通报,进一步发挥视察的效果。

去年11月至12月,市政协又对委员年终视察在组织形式上进行了改革。分界别组织了11个视察团,按照“精简、务实、高效”的原则,分别对我市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情况,市农业科学院建设,长寿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建设,高校科研工作与中小学创新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创新运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和社区体育,重庆出版集团改制后的发展和重庆创意产业建设,民营企业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和在渝侨资企业发展,救灾救济工作、青少年工作、民营女企业家发展,民族宗教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视察。通过创新视察形式,依托界别委员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视察,增强了视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更好地发挥界别作用和委员们更好地参政议政,创造了新的条件。

(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是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市政协坚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发挥人民政协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

充分发挥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坚持邀请市级各派、工商联负责同志列席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参加各种专题协商会,支持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全市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尊重和保障各派以本党派名义发表意见的权利,积极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平台;尊重和保障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视察、提出提案、举报、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的权利,着力为他们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创造条件;积极反映各派、工商联在换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政协机关中担任专职领导职务的派人士做到了有职、有权、有责。一年来,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积极参加市政协的各项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提出了263件集体提案,反映了792篇社情民意,在政协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泛调动民族宗教界委员的积极性共建和谐社会。组织委员赴西部省、自治区学习考察和深入我市民族地区调研,提出了加强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与协作的建议,受到全国政协的肯定。全国政协根据重庆市政协提出的关于召开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产品推介会的建议,决定今年召开第四次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举办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博览会;组织委员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建议》,受到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了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促成市佛教协会和西南大学共同举办了我市“首届佛教高级研修班”;促进解决我市民族专修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和我市宗教团体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及历史遗留问题。去年,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被市政府授予“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认真开展对港澳台侨界人士的工作和对外交往。组织港澳委员对我市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发挥港澳委员作用,团结港澳各界人士,主动做好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工作,得到中联办负责同志的支持和肯定;面对去年重庆百年不遇旱灾,港澳委员主动向灾区捐资200余万元,支持了救灾工作。在与台湾社团和知名人士的交往中,大力宣传《国家法》,推进“反独促统”工作;推动台湾农业考察团与永川市签订了茶叶、竹炭加工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意向协议书;促成了“两岸科技经贸及汽车发展论坛”在渝成功举办。加强与侨务部门的联系,召开了“五侨”联席会,以“友城”工作为主题进行商讨,就新形势下发挥“五侨”优势、推动友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协领导率团出访了美国、俄罗斯、肯尼亚等国,接待了2批来渝考察的外国客人,宣传了重庆,扩大了与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的交往。

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积极作用。征编出版了《重庆文史资料》第10辑,完成了《重庆旅游文史丛书》6个区县分卷的征编出版工作,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规划项目《工业学大庆》组稿5篇,完成了对重庆大轰炸“三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参加了全国政协书画室举办的“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美术作品展”。

(六)不断加强政协系统的联系和配合

市政协着力加强对区县政协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坚持区县政协片区会议制度,按照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要求,先后在6个片区召开了14次片区工作会,围绕区县政协换届工作、区县政协工作经验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等问题进行探讨,提高了片区工作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市政协领导走访区县政协制度,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先后32人次到区县调研,指导区县政协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邀请区县政协主席列席市政协常委会议和有关重要会议制度。坚持区县政协主席研究班、机关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的“两班一会”制度,分别就学习贯彻中央《意见》精神、提高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能力进行了研讨,对区县政协有特色的工作经验开展了交流。《重庆政协报》、《人民政协报》重庆记者站不断加大宣传报道市和区县政协工作的力度,提高了对政协工作的宣传和服务水平。

市政协认真接受全国政协的指导,广泛开展同各地政协的联谊。先后接待了12位全国政协副主席来渝视察。积极向全国政协反映工作情况,全国政协《值班日报》先后34期刊登了重庆市政协履行职能的情况。配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来渝开展了“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的专项调研。协助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渝召开了“关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题研讨会”。承办了西部省区市政协第十次社会和法制工作会、京津沪渝政协研究室工作交流会第三次会议。接待了232批来渝考察交流的各地政协客人,扩大了与各地政协的相互学习交流。

(七)切实抓好政协组织的自身建设

市政协按照中央《意见》的要求,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政协的自身建设。

在突出界别特色方面,市政协注意安排相关界别的委员列席有关重要会议,参与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组织工会界的委员深入“两新”组织,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行调研,对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意见建议;组织农业界的委员深入10多个区县及部分乡镇、村组、农户进行调研,就高度重视解决“无地农民”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组织共青团、社会救济界的委员对我市社会福利和救济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大界别提案的征集和督办力度,有效地发挥了界别提案的作用。

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方面,制定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强化了对委员参政议政情况的考核,加强了制度建设。集中组织了3次“委员活动日”,1200余人次听取了学习贯彻中央《意见》精神的报告、宏观经济形势报告,参观了有关城市建设项目。市政协领导通过7次“主席接待委员日”,接待了100余名委员,认真听取并及时反映了委员们了解的社情民意。举办一系列报告会和专题讲座,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了条件。各专门委员会积极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考察、联谊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坚持对委员地区小组分类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全年共开展150余次委员小组活动,激发了委员履行职能的热情。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同时,对长期不参加政协活动、不履行职责的委员,也采取了相应的组织措施。去年3月,市政协常委会对3名委员作出了劝其辞去委员资格的处理。

在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方面,市政协机关坚持创建学习型机关,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开展树立“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人文精神大讨论和“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机关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精神得到弘扬,干部职工的全局观念、服务意识、政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出现新的面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和落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去年,机关被授予市级机关模范职工之家和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市政协办公厅被评为全国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获三等奖。

过去一年市政协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府及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关心、积极协助的结果,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加强团结、勤奋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也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履行职能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界别作用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多样和丰富,政协机关的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这些都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进。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常委会将自觉接受全体委员的监督,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将迎来中共十七大的召开,迎来中共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和重庆直辖十周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市政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和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和市委的《实施意见》精神,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重庆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创新发展政协工作,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加快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市政协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围绕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提出的构建和谐重庆的目标任务,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针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一小时经济圈”、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等,精心选择带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履行政协职能。要围绕“打好直辖牌、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组织委员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市委、市政府更好地推动重庆实现科学发展。要结合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继续就解决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社会稳定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贡献力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尽心尽力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政协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发挥好作为党联系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努力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运用例会、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途径,真实、准确、快捷地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如实反映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群体性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使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加体现重庆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收入分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力求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探索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工作。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为推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发挥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市政协要围绕完善民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重点问题,认真开展调研和咨询论证,为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言献策,努力推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在运用好例会、视察、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促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人民政协汇聚了各界别的代表人士,他们不仅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市政协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作用。要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和谐重庆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在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委员中,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促进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有机结合,积极培育重庆人文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促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重庆的良好氛围。要动员和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和谐创建活动,把共建和谐重庆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形成人人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五)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为激发社会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多做贡献

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市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为激发社会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发挥作用。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创造才能,营造鼓励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成事业的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和政协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切实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促进阶层关系的和谐。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要全面贯彻党的自由政策,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要充分发挥港澳市政协委员在港澳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各界人士的团结,共同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方针政策,团结台湾同胞和在渝投资台商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加强对外交往工作的力度,密切同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团结联谊活动,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六)加强自身建设,为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奠定基础

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市政协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地贯彻到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去。要大力支持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有效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界别活动的内容、完善界别活动的机制,充分发挥界别的特点和优势。要认真组织和推动政协委员学习,促进委员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政协章程,履行委员职责,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大力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的政协工作干部队伍。今年是本届政协任期的最后一年,要继续深化履行政协职能的各项工作,认真贯彻全国政协视察工作座谈会、提案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视察和提案工作,力争取得新的进展;要协助市委做好市级各派、工商联和各区县政协换届工作,做好新一届市政协委员、常委协商提名的相关准备,对本届政协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为下一届政协顺利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我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下,市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促进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意见》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政协把学习宣传贯彻《意见》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市政协党组就学习贯彻《意见》向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并积极配合市委起草《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对《意见》进行了专题学习。常委会议作出了学习贯彻《意见》的决定,对全市政协组织提出了具体要求。邀请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就《意见》的学习贯彻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市政协举办的区县政协主席研究班、区县政协机关干部培训班、政协理论研讨会围绕贯彻落实《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论研究。组织新闻媒体对学习贯彻《意见》做了系列宣传报道。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赴39个区县,指导和检查《意见》的学习贯彻情况,并按照《意见》精神深入研究区县政协换届中的有关问题,向市委报送了关于区县政协换届工作有关问题的建议报告。市政协办公厅积极配合全国政协就政治协商、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界别设置与调整和县级政协设置与作用三个课题进行了调研,形成三个专题报告。

在市委的领导下,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取得重要成果。全市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政协的领导,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级政协深受鼓舞,精神振奋,增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市政协全面开展履行政协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各项工作,重大问题协商取得新成果,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委员视察工作取得新成效,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专门委员会负责人或机关专职领导职务有了新进展,发挥界别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新突破。各级政协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形式、新方法,不断加强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政协工作更加活跃;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积极配合政协开展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积极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建言献策

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关系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宏伟目标的实现。市政协把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协商,取得重要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3月至5月,市政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组织有关专委会及部分政协委员,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分赴30多个区县调研,形成了16篇调研报告;举办了“重庆发展论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座”;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6月,市政协召开二届十九次常委会议,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及29个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专题协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围绕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30条意见建议。会后,向市委报送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意见》及系列调研报告。市委书记同志批示:“政协的这些调研报告,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对解决问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请有关部门研酌,进一步提出改进工作的操作性意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部署。去年5月至8月,市政协围绕我市“两型社会”建设问题,组织经济、农业、城环、港澳台侨外等专委会和21个区县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8个市级相关部门和10家企业的意见,形成了《建设重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见建议》等29个调研报告。9月,市政协召开二届二十次常委会议,与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专题协商“两型社会”建设问题,提出了充分认识建设“两型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节约水资源、集约利用土地等5个方面18条建议。市委书记同志批示:“政协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调研和建议,针对性很强,对实际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请发改委、经委、环保局等认真阅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协商会上指出,协商材料和建议意见立论高,有重点,针对性强,很有价值。

一年来,市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组织专门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30项、专题考察39项,提出专项建议和调研报告31份。其中,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我市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渝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有关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关于重庆市地下文物保护的建议,关于建立艾滋病劳教服刑人员专管场所的建议等等,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得到认真采纳,有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面对去年我市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市政协迅速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旱情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汇集了第一手资料,提出了抗灾救灾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此外,市政协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人畜禽共患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劳动就业、实施义务教育、“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实施进展、市政协二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等情况的通报,就全市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监督,为促进市委、市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努力。

(三)认真做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全局性工作。二届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1842件,经审查立案1708件。其中,集体提案432件,委员提案1276件。截止2006年底,立案的提案已全部办结,办结率为100%,落实率为35%。市政协积极探索提案工作的改革创新,建立了分层办理制度、对提案者和承办单位“双走访”制度、“不满意”提案重新办理制度,对重点提案办理召开了专门的督办会议,并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进行联合检查、重点走访,加大了提案办理力度。推进提案办理高层运作是去年提案工作的又一特点。市委书记牵头办理了九三学社重庆市委提交的《以体制创新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难题》的集体提案,市长王鸿举牵头办理了市工商联提交的《关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全市各级领导和部门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做出了表率。

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去年共收集社情民意2548条,编发610期。其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编发了88期,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编发了100期,围绕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和安稳致富问题编发了26期,为市委、市政府了解民情民意,集中民力民智,实施科学决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市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受到全国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近150期(条)或被全国政协采用,或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由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和回复。比如,《当前农村建设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市委领导批示:“提出的问题的确值得关注,是一篇参政议政的好文章”;《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市委办公厅主办的《工作情况交流》上全文登载;《构建和谐重庆,社区建设更关键》报送市委后,市委提出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民政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对社区管理工作进行调研,提出加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和管理组织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工作的意见。

(四)努力加强和改进委员视察工作

委员视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市政协努力探索组织委员视察的新形式,加强和改进视察工作,增强了视察的实效。去年10月,市政协首次组织本届常委视察团,对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视察团的三个分团赴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就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深入当地企业、乡镇、学校实地考察,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企业、移民代表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听取意见。11月,市政协召开了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专题协商会,与市政府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协商,就加快库区产业发展、促进库区移民就业和维护库区社会稳定提出15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会后,向市委报送了《关于解决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社会稳定问题的意见建议》。这种突出重点、深入实际,以巡视察看、咨询建言、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民主监督为主要功能的视察,既推动了市委工作部署的进一步落实,也在视察选题、委员参与、视察成果的提出、受理、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委员们的好评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同志批示:“政协围绕中心工作精心组织视察活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这对于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工作,抓好落实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政协及政协常委们服务大局的意识和水平。”要求将政协意见建议发市委工作通报,进一步发挥视察的效果。

去年11月至12月,市政协又对委员年终视察在组织形式上进行了改革。分界别组织了11个视察团,按照“精简、务实、高效”的原则,分别对我市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情况,市农业科学院建设,长寿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建设,高校科研工作与中小学创新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创新运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和社区体育,重庆出版集团改制后的发展和重庆创意产业建设,民营企业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和在渝侨资企业发展,救灾救济工作、青少年工作、民营女企业家发展,民族宗教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视察。通过创新视察形式,依托界别委员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视察,增强了视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更好地发挥界别作用和委员们更好地参政议政,创造了新的条件。

(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是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市政协坚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发挥人民政协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

充分发挥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坚持邀请市级各派、工商联负责同志列席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会议,参加各种专题协商会,支持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全市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尊重和保障各派以本党派名义发表意见的权利,积极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平台;尊重和保障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视察、提出提案、举报、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的权利,着力为他们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创造条件;积极反映各派、工商联在换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政协机关中担任专职领导职务的派人士做到了有职、有权、有责。一年来,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积极参加市政协的各项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提出了263件集体提案,反映了792篇社情民意,在政协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泛调动民族宗教界委员的积极性共建和谐社会。组织委员赴西部省、自治区学习考察和深入我市民族地区调研,提出了加强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与协作的建议,受到全国政协的肯定。全国政协根据重庆市政协提出的关于召开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产品推介会的建议,决定今年召开第四次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举办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博览会;组织委员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建议》,受到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了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促成市佛教协会和西南大学共同举办了我市“首届佛教高级研修班”;促进解决我市民族专修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和我市宗教团体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及历史遗留问题。去年,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被市政府授予“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认真开展对港澳台侨界人士的工作和对外交往。组织港澳委员对我市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发挥港澳委员作用,团结港澳各界人士,主动做好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工作,得到中联办负责同志的支持和肯定;面对去年重庆百年不遇旱灾,港澳委员主动向灾区捐资200余万元,支持了救灾工作。在与台湾社团和知名人士的交往中,大力宣传《国家法》,推进“反独促统”工作;推动台湾农业考察团与永川市签订了茶叶、竹炭加工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意向协议书;促成了“两岸科技经贸及汽车发展论坛”在渝成功举办。加强与侨务部门的联系,召开了“五侨”联席会,以“友城”工作为主题进行商讨,就新形势下发挥“五侨”优势、推动友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意见建议。市政协领导率团出访了美国、俄罗斯、肯尼亚等国,接待了2批来渝考察的外国客人,宣传了重庆,扩大了与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的交往。

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积极作用。征编出版了《重庆文史资料》第10辑,完成了《重庆旅游文史丛书》6个区县分卷的征编出版工作,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规划项目《工业学大庆》组稿5篇,完成了对重庆大轰炸“三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参加了全国政协书画室举办的“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美术作品展”。

(六)不断加强政协系统的联系和配合

市政协着力加强对区县政协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坚持区县政协片区会议制度,按照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要求,先后在6个片区召开了14次片区工作会,围绕区县政协换届工作、区县政协工作经验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等问题进行探讨,提高了片区工作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市政协领导走访区县政协制度,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先后32人次到区县调研,指导区县政协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邀请区县政协主席列席市政协常委会议和有关重要会议制度。坚持区县政协主席研究班、机关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的“两班一会”制度,分别就学习贯彻中央《意见》精神、提高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能力进行了研讨,对区县政协有特色的工作经验开展了交流。《重庆政协报》、《人民政协报》重庆记者站不断加大宣传报道市和区县政协工作的力度,提高了对政协工作的宣传和服务水平。

市政协认真接受全国政协的指导,广泛开展同各地政协的联谊。先后接待了12位全国政协副主席来渝视察。积极向全国政协反映工作情况,全国政协《值班日报》先后34期刊登了重庆市政协履行职能的情况。配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来渝开展了“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的专项调研。协助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渝召开了“关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题研讨会”。承办了西部省区市政协第十次社会和法制工作会、京津沪渝政协研究室工作交流会第三次会议。接待了232批来渝考察交流的各地政协客人,扩大了与各地政协的相互学习交流。

(七)切实抓好政协组织的自身建设

市政协按照中央《意见》的要求,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政协的自身建设。

在突出界别特色方面,市政协注意安排相关界别的委员列席有关重要会议,参与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组织工会界的委员深入“两新”组织,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行调研,对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意见建议;组织农业界的委员深入10多个区县及部分乡镇、村组、农户进行调研,就高度重视解决“无地农民”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组织共青团、社会救济界的委员对我市社会福利和救济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大界别提案的征集和督办力度,有效地发挥了界别提案的作用。

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方面,制定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强化了对委员参政议政情况的考核,加强了制度建设。集中组织了3次“委员活动日”,1200余人次听取了学习贯彻中央《意见》精神的报告、宏观经济形势报告,参观了有关城市建设项目。市政协领导通过7次“主席接待委员日”,接待了100余名委员,认真听取并及时反映了委员们了解的社情民意。举办一系列报告会和专题讲座,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了条件。各专门委员会积极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考察、联谊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坚持对委员地区小组分类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全年共开展150余次委员小组活动,激发了委员履行职能的热情。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同时,对长期不参加政协活动、不履行职责的委员,也采取了相应的组织措施。去年3月,市政协常委会对3名委员作出了劝其辞去委员资格的处理。

在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方面,市政协机关坚持创建学习型机关,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开展树立“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人文精神大讨论和“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机关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精神得到弘扬,干部职工的全局观念、服务意识、政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出现新的面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和落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去年,机关被授予市级机关模范职工之家和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市政协办公厅被评为全国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获三等奖。

各位委员:

过去一年市政协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府及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关心、积极协助的结果,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加强团结、勤奋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也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履行职能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界别作用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多样和丰富,政协机关的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这些都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进。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常委会将自觉接受全体委员的监督,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将迎来中共十七大的召开,迎来中共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和重庆直辖十周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市政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和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和市委的《实施意见》精神,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重庆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创新发展政协工作,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加快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市政协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围绕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提出的构建和谐重庆的目标任务,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针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一小时经济圈”、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等,精心选择带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履行政协职能。要围绕“打好直辖牌、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组织委员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市委、市政府更好地推动重庆实现科学发展。要结合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继续就解决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社会稳定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贡献力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尽心尽力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政协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发挥好作为党联系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努力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运用例会、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途径,真实、准确、快捷地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如实反映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群体性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使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加体现重庆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收入分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力求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探索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工作。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为推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发挥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市政协要围绕完善民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重点问题,认真开展调研和咨询论证,为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言献策,努力推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在运用好例会、视察、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促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人民政协汇聚了各界别的代表人士,他们不仅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市政协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作用。要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和谐重庆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在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委员中,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促进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有机结合,积极培育重庆人文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促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重庆的良好氛围。要动员和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和谐创建活动,把共建和谐重庆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形成人人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五)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为激发社会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多做贡献

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市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为激发社会活力和增进社会团结发挥作用。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创造才能,营造鼓励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成事业的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和政协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切实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促进阶层关系的和谐。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要全面贯彻党的自由政策,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要充分发挥港澳市政协委员在港澳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各界人士的团结,共同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方针政策,团结台湾同胞和在渝投资台商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加强对外交往工作的力度,密切同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团结联谊活动,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六)加强自身建设,为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奠定基础

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市政协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把市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地贯彻到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去。要大力支持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有效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界别活动的内容、完善界别活动的机制,充分发挥界别的特点和优势。要认真组织和推动政协委员学习,促进委员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政协章程,履行委员职责,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大力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的政协工作干部队伍。今年是本届政协任期的最后一年,要继续深化履行政协职能的各项工作,认真贯彻全国政协视察工作座谈会、提案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视察和提案工作,力争取得新的进展;要协助市委做好市级各派、工商联和各区县政协换届工作,做好新一届市政协委员、常委协商提名的相关准备,对本届政协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为下一届政协顺利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各位委员:

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一)民事执行监督的现状

对于民事执行这一项与当事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司法行为,我国现行的法律对民事执行的监督大而化之,仅作了程序意义上的制度设计,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规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依据宪法的规定,各级人大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然而由于我国立法上的缺陷和人大权力软弱的传统,各级人大对法院的监督既没有具体的程序规定,更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其监督权的体现往往局限于每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法院工作报告的审议,针对法院的个案监督也在不断萎缩,使得人大监督形同虚设。2、来自党委的监督。中国的司法行为始终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和监督,法治理念教育更是明确提出“党的领导”,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坚持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法院的监督不断强化,然而这种监督更多地体现在对设立组织机构和树立司法理念方面,而不是具体案件的监督。社会现实中,某某党委领导对具体个案的批示,在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种对个案的监督,而是一种指示,甚至是一种干预。3、来自检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一方面具有渎职案件侦查职能,随着反腐行动的不断深入,不少枉法裁判的渎职法官被绳之以法,另一方面具有包括民事执行监督在内的民事法律监督职能,然而这项职能的行使却差强人意,存在着种种障碍,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来自舆论和社会上的监督。随着改革的进程,法院的审判行为不断向媒体和社会公开,透明度不断增加,来自舆论和社会的监督作用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具体个案上甚至能够影响法院的裁判,然而这种监督由于社会传统和人为因素原因,不可避免地带有较重的感彩,能否真正地公正值得探讨。从以上监督方式不难看出,民事执行的监督方式缺少相关的具体监督规定,可操作性差,不足以遏制民事执行过程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愈演愈烈的“执行难”、“执行乱”便是最好的注脚。

最高人民法院在近几年中,为规范民事执行工作相继做出了一些司法解释。1998年7月1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专门规定了“执行监督”一章,对民事执行监督的程序、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规范民事执行工作、破解“执行难”的难题,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民事裁判的顺利执行,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我们也看到,规定中的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监督关系,在现实操作中已经异化为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一旦法律上的监督关系演变成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后,法律监督与制约的能力就会大大削弱。这种监督职能由审判机关独自享有,那么在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审判机关往往会考虑维护自身形象、自身利益等因素,司法公正的价值观难以得到保障,并且自我监督的模式在一定程序上会导致监督主体对违法现象的“心慈手软”。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纠正和处理执行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规定,只是人民法院系统内部的规定,这些规定能否得到正确有效的实施,完全取决于各级人民法院自身。对已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力度,也缺乏透明,消除不了人们对在系统内部的处理是否能够依法处理的合理怀疑。而且在事实上对违法执行的人员的处理结果存在具体操作上有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在努力强化系统内部对于民事执行工作监督的同时,基于种种因素,对于民事检察监督这一缕自外部的“阳光”,以提高诉讼效益、最大程度地维护司法权威为由,相继出台多项司法解释,排斥和抵触民事执行检察监督。1995年8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的抗诉不予受理的批复》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书的执行而在执行程序中做出的裁定,不属于抗诉的范围。因此,人民检察院针对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做出的查封财产裁定提出抗诉,于法无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00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处理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暂缓执行建议问题的批复》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生效民事判决提出暂缓执行的建议没有法律依据。”“从立法学的角度看,最高法院的上述司法解释都有违宪之嫌,因为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一切执法活动都享有监督权,民事执行行为自然也不能例外。”凡是国家权力行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违法现象,检察机关都应当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人为地、单方面地对宪法赋予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加以限制或说不。宪法既巳授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虽没有配套的相关具体规定,但处于被监督者地位的法院不断出台司法解释限制监督者的监督范围,在实际上“抗衡”和“蚕食”检察机关的民事监督权,不免有越权之嫌。

(二)制约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因素分析

从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生效至今,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开展已经十几年,应当说,在维护司法公正,纠正法院错误判决方面取得了积极而有效的成绩。但是,困扰民事检察工作的种种消极因素也逐渐凸现,严重阻碍了民事检察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对民事执行监督这一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规定严重缺位

我国现行法律存在着总则规定的监督权力的广泛性和具体监督方式的狭窄性的矛盾。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总则部分对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从这个层面看,检察机关不仅有权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也当然有权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职能。然而,对于监督的主体、对象、条件、程序等问题,分则中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规定,使得检察机关的监督陷于“无法可依”的境地。部分学者援引《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规定作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认为凡是生效的判决裁定都属于检察机关监督的范围,民事执行过程中的裁定因此当然可以抗诉,值得注意的是该条规定是列在“审判程序”一编,而不是“执行程序”一编中,多少有些张冠李戴的嫌疑。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检察机关同样处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严格遵循“法无明文规定不得行使”的原则,检察机关对于民事执行的监督缺少具体法律规定的支持,这在根本上阻碍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实施和发展。

2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直接限制

在司法实践中,法检两家出于对民事诉讼法的不同理解和各自的权力争夺,长期争论不休,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直接限制了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职能的发挥。对于检察机关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不予受理。对于先予执行的裁定,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检察监督于法无据。“最高人民法院为了抗衡来自检察机关的民事经济检察监督,左一个解释,右一个批复,对可以抗诉的生效裁判的范围不断蚕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而使来自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频频受阻,其影响是极坏的。”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单方面做出的明显超越权限的“司法解释”,不断地“攻城掠地”,检察机关消极对待,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既未及时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以巩固自己的监督者地位,更未将上述司法解释提交具有最高立法权的全国人大审议其合法性,致使这些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完全阻止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渠道。

3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理论研究薄弱

目前学界对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主要存在两种声音:其一是全方面监督说,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应贯穿于民事案件从、审判到执行的全部诉讼过程;其二是有限监督说,即检察机关只需监督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是确有错误,审判人员在审判过程中是否有重大违法行为。有些激进的学者更是提出彻底取消检察机关业已存在并逐渐成熟的民事检察监督职能,学者黄剑峰认为“来自法院之外的各种国家权力以所谓法律规定的监督之名,行干预民事诉讼之实以扩张自身权力范畴的现象却仍然得不到有效遏制,一定程度上甚至有扩大化的趋势”,“应取消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权”,“检察机关民事抗诉法律制度的存在弊大于利。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意味着市场经济主体依法享更广泛的自由,在私法领域的国家干预势必走向衰弱,诉讼效益必将大大提高。因此,取消现有的民事诉讼抗诉制度势在必行。”学界理论不统一,甚至取消民事检察监督职能的观点甚嚣尘上,而且法律又没有对民事执行检察的方式、范围等做出具体规定,使得检察机关在开展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实践中举步维艰,与人民法院之间的分歧不断加大。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定是盲目的。缺乏确定的前进方向和理论支持,这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在目前难以有所作为的理论障碍。

4审判机关部门利益和本位主义的影响

虽然民事检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但改判的案件多了,必然会影响审判机关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各级人大代表对审判机关的评价。“目前障碍民事检察监督机制应有功能之有效发挥的主要原因在于审判自身。也就是说,从法院系统的整体层面上来讲,普遍地尚未理顺与法律监督机关的相互关系,不习惯接受来自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甚至于对民事抗诉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法院以审判独立为借口,视检察机关的监督为一种干预,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拒绝监督,有人甚至认为“在特定具体事件之审理程序终结或确定以后,就其审理程序是否违法或裁判内容当否,不允许对法官进行批评、调查或追究责任。”以上种种观点,从根本上讲,这是法院从自己的部门利益和本位主义出发,认为民事检察监督“侵犯”了其固有的领地,与所谓的“国际潮流”背道而驰,是检察机关为扩大自己的职能权限而采取的扩张措施。实际上恰恰相反,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职能不是为了监督法院工作而存在,其根本目的在于与法院一道正确实施民商法律,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检察机关自身监督能力的限制

民事检察监督的力量配备相对薄弱,监督者的能力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事检察监督工作涉及的法律知识面广,法律关系复杂,对于检察干警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相对于法院精于民商事审判和执行而言,检察机关对刑事领域业务较熟,其主要职能长期定位于刑事公诉及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上。人民法院则是长期以民事审判和执行为主要业务,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已开展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了一支学历较高、谙熟法律、业务精通的法官队伍。人民检察院从1988年才开始民事检察监督的试点工作,有的地方此项业务甚至还尚未全面开展起来,人员的配备也相对薄弱,有的检察院民行部门人数尚达不到要求;有的地方人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有的地方配备的年轻人又缺乏工作经验。总体上分析,现有的民事检察队伍对民商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够深不够透,对证据审查不够准确细致,办案经验不够丰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监督者,只有具备比被监督者更高的水平,才能提出有价值的监督意见,才能提高监督的权威和效果,才能全面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

6对实践中已经进行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指导

在我国的民事检察工作实践中,部分省市人民检察院已经就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与人民法院达成共识,有的单位已经联合行文,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程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四川、重庆等地已将检察建议作为具体的监督方式以会签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郑州则实际进行民事执行的现场监督,这都是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取得的可喜进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不受检察监督的。然而,各地方检察院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最高人民检察院目前尚没有对其监督程序,监督方式、监督效力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理性整理,并上升到司法解释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民事执行进行检察监督的实践。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理依据与现实必要性

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法律监督职能,是实现依法治国、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在崇尚法治的今天,作为民事检察监督一部分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因为民事执行是保障人民法院裁判是否真正得以落实的最后手段,与公众权益的息息相关,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理依据

1的要求

我国的检察制度是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在前苏联,作为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拥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不仅在刑事诉讼中拥有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和执行监督权,而且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也有监督权。在现行的俄罗斯《宪法》和《检察院法》中,也规定了检察机关拥有民事审判和执行监督的权力。”我国现行宪法第129条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们认为,这里的“法律监督”,不仅应当包括《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关于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监督规定,还应包括《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包括民事审判和民事执行在内所有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虽未在宪法中以具体条文的形式直接加以规定,但《民事诉讼法》第14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8条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于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该制度是符合宪法应有之意。因此,民事检察监督职能是宪法赋予的,不是检察机关凭空捏造产生的。它是我国多年来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也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的国家权力和立法权,有权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我国的检察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存在本质区别,“三权分立”制度通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与平衡来实现监督和制约,检察权只从属于三权中的“行政权”,检察机关成为政府的一个部门,行使特定的行政权。在我国,检察权是与审判权、行政权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并不依附于行政权。因此,在国家法律监督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处于核心地位。正如有学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完全不同,法律监督体系结构也有差别。人大有权对执行机关的立法和执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类国家机关的分工是必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既有理由也有必要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立法和执法活动实行全面监督,但由于繁重的任务又使它难以全面地担负起这一责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采取一种授权方式由一个国家机关代为行使这种职权。检察机关就是这样的机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理解为检察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在法律监督方面的执行机关。”可见,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法律确定的权力对法院的所有诉讼行动实行一定的制约和监督,是宪法应有之意,因为“法律监督的实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是一种权力——一种强大而独立的权力。”因此,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权组成的一部分,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是中国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必然选择。

宪法之所以对我国的政体做出如此规定,原因在于它是为了保证国家机构的运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全局性作用。宪法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能,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国家司法制度的良性运转,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法制的统一,从而保证国家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前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从根本上决定了权力配合和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任何国家机关必须接受监督,包括法律监督。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仅仅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判权,宪法并未赋予人民法院以不受任何权力制约的独立审判权。民事检察监督正是权力制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直接体现,是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检察机关被授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具体反映。不受任何法律监督的民事诉讼活动,其结果必将是使司法独立走向极端化、绝对化,随之也必然会带来司法专权和专横腐败的产生。因此。人民检察院对民事执行程序进行必要的法律监督是由其宪法定位和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属性决定的,并且有利于增强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的属性,提升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的权威,形成人民检察院更为全面、合理的法律监督体系结构,从而将宪法对检察机关的定位落到实处。同时,基于我国体制对检察院和法院的定位,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在诉讼程序及执行程序中居于主导地位,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诉讼程序及执行程序中处于监督地位,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在我国的结构中,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同为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它对人民法院的监督应当是全方位的。我国这种二元司法结构所确定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之间的职能分工决定了人民检察院不仅有权对法院直接的审判活动进行活动,也有权对作为审判活动延续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这也是我国体制下法律逻辑的必然结果。

进行监督不仅是宪法规定的权力,也是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法定义务。

2权力制衡与监督的要求

“权力需要制约、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的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权力制约权力,是指公共权力的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强调的是在各种不同权力的关系和运作上的分权与制衡,通过权力之间在职能上的相互牵制,防止某一权力被某个人或某个公共组织所垄断、滥用。

权力制约权力理论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其在《、政治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历经波里比阿、洛克、孟德斯鸠、杰斐逊、华盛顿等一大批思想理论家和政治实践家的继承和发展,使得该理论的内容不断地丰富与充实。该理论对建立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国家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尤其对美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民的理论出发,并且为了矫正资本主义国家因实行“三权分立”所出现的弊端,对“三权分立”理论有过深刻的批判,但他们从未完全否定“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合理性。马克思在1831年对黑森宪法赞扬说:“没有哪一部宪法对执行机关的权限作过这样严格的限制,在更大程度上使政府从属于立法机关,并且给司法机关以如此广泛的监督权……高级法院有权对有关任免制度的一切问题作出最后决定。众议院从议员中选出一个常任委员会,组成类似雅典最高法院的机构,对政府的活动进行监督,并且把违反宪法的官员送交法院审判,即使下级执行上级的命令时也不得例外。”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实行人民民主的国体,但它在现阶段也只能用人民代表制作为实现民主的主要形式,这就客观上出现了权力所有的主体与权力行使的主体不相一致的情况,而且权力固有的恶性即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可完全消除,因此为了保证权力的运行不出现违背人民意志的异化,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权力制约对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必要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种权力制约理论不仅运用在宏观的权力行使中具有普遍的意义,而且运用在微观的具体的权力行使中,也具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民事执行权属于国家公权力,具备公权力本身固有的管理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其也需要接受监督、制约。

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法治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限制权力。没有权力的相互制约,所谓法治只能是虚伪的法治。实际上,法律监督就是权力制约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法治精神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事执行权属于公权力的组成部分,如果对其没有监督,那么必然是不符合权力制约理论要求,也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要求,更不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民事执行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正确认识民事执行权的构造是准确把握民事执行规律的前提。对民事执行权构造的认识也曾一度不统一,出现了多种观点。一是民事执行权即执行实施权,二是将民事执行权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三是将民事执行权分为执行命令权、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四是将民事执行权分为执行命令权、执行调查权、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五是将民事执行权分为执行立案权、执行命令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执行内部监督权,六是将民事执行权分为司法审查权、执行命令权、执行保全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执行管理权。200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提出要按照执行工作规律要求,探索建立执行实施权和裁决权两权分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执行权运行机制。至此,民事执行权的构造基本达成共识,将民事执行权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一般说来,执行裁决权具有司法属性,执行实施权具有行政属性。执行权兼有司法权和行政权双重属性,既非单纯的司法权,也非单纯的行政权。其实,无论是三权分立国家、还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权力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划分,权力往往以复合形式存在为常态;法院、政府、立法机关等尽管以执掌某类权力为标识,但都是拥有复合权力的集合主体。总体说,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法院以行使审判权为使命,人民检察院以行使法律监督权为使命。民事执行权包括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是双重属性的权利,是法院权力集合中的一部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民事执行权进行分权运作,注重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之间的分立、制约、协调。民事执行权分权运行,有利于克服执行员对案件的全程包揽的弊端,防止执行工作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权分权运作理论与机制,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民事执行权需要制约、需要监督。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现实必要性

总体上看法院民事执行情况是好的,法院自上而下关于民事执行改革的实践也是卓有成效的,民事执行的有关司法解释陆续出台,民事执行的具体程序不断得到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执行难”现象,遏制“执行乱”现象,这是必须首先肯定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法院民事裁判在一定期间和一定地区由于执行的原因而成为“法律白条”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使得当事人经法院裁判所确认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实现,同时也对法院审判权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概括而言,我国民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难”和“执行乱”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层面上。在通常情况下的表述中,“执行乱”被涵盖在“执行难”中,是民事执行监督的重中之重。

1民事“执行难”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民事裁决执行难的现象较为普遍,人民法院的许多生效裁决得不到全面及时有效的执行,甚至成为根本无法执行的“法律白条”,在很大程序上影响了法院既有的审判权威。本文试从执行法院和执行法官以外的视角,对民事执行难的表现及原因简要概括。

(1)我国的民事执行立法不完善。我国民事执行的主要依据是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编——执行程序。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方法上分析,强制执行法是公法,把具有明显的公法特征的强制执行制度放在典型的私法中加以规定,显然存在着立法上的重大缺陷。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单独的强制执行法,不但导致了执行实践中的许多方面缺少依据,而且明显表露出如下缺陷:一是我国对执行程序设置具有职权主义色彩。二是许多规定原则性强,在实践中的操作性却很差。三是执行程序规定的不完整性。

(2)民事执行机构的法律地位较低。在设有执行机构的法院,尽管其执行庭或执行室等在名义上与审判庭平行,但是实际上其法律地位远远低于审判庭,“重审轻执”这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必然成为执行难的潜在因素。(3)民事执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良莠并存。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执行由执行员负责办理。然而,“执行员”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对于执行员的职权范围、任职条件、具体分类等问题,现行法律都没有做出规定,部分法院甚至将审判业务能力不强、学历不高等难以胜任审判工作的法官调任执行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执行员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到民事执行工作的开展。

2民事裁判“执行乱”的主要表现

(1)执行程序乱。即在民事执行过程中,执行法院或执行员不严格依据《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司法解释确定的程序执行,执行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对执行标的大、影响广、有利可图的案件,不同的法院争夺管辖权,而对执行标的小或执行难度大的案件,不同法院互相推诱扯皮,甚至拒绝受理执行;部分执行员故意拖延执行,使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实现;在执行过程中不依法出示有关证件、法律文书,不按规定通知必须到场的人员到场;随意变更被执行人,任意执行案外人财产;对同一标的重复执行;超标的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等等。如某县人民法院在执行标的为4.5万元的案件中,执行员超标的查封被执行人刘某两间商业旺铺,并违反《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若干规定》的操作规程,私自联系评估机构对刘某的其中一间商铺进行评估,评估价值为18万余元。该案执行员在未将评估报告副本送达被执行人、未通知被执行人参加竞买、未将两次流拍后降价的情况告知被执行人的情况下,将该商铺以13万余元的价格拍卖,致使被执行人受到重大经济损失。

(2)执行措施乱。即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一是不严格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措施办事,任意增加、变更执行措施,最为典型地是“以拘促执”、“以拘代执”,以人身作为执行标的或执行手段,逼迫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有的甚至造成被执行人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严重后果:二是滥用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措施,给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超额查封、重复查封;四是执行员及其他执行工作人员态度恶劣、行为粗暴,严重损害审判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等等。

(3)执行管理乱。即在民事执行过程中,部分执行法院的执行款物管理混乱,不设立统一账户,不设专人管理;对执行员的监督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致使执行款物不能及时过付给申请执行人,部分法官甚至替换或截留、挪用、私分、侵吞执行款物。如某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原执行员李某某,利用法院执行制度的漏洞,7年间贪污执行款4485万余元,受贿22万元。再如,某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员孟某在执行案件中,将执行款划到某私人账户,改用劣质茶叶抵顶执行款。

(4)执行收费乱。即在民事执行过程中。执行法院不按照《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标准》的规定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个别法官甚至向当事人吃拿卡要,直接侵犯当事人权益。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执行法院以办案经费紧张为由,要求申请执行人给予赞助,名为自愿,实为强迫;二是个别执行法院明确提出要按比例从执行标的中提成,将执行工作搞成“有偿服务”。

(5)消极执行。即在民事执行过程中,执行案件的有关人员故意地不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或者执行人员徇私枉法,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使得被执行人转移、毁损、隐藏、变卖财产或者逃匿,造成生效民事裁判所确定的权利长期得不到实现,甚至永远无法实现,给申请执行人造成经济损失。

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构想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原则

1有限监督原则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首先,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各种监督尽管对象、范围和方式不同,但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作用不能被其他监督所替代,同样也不能替代其他监督的作用。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才能有效地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其次,由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因而对超出法定范围的违法现象,检察机关无权进行监督。同时由于法律监督具有规范性的特点,法律关于监督程序和手段的规定是否完备,也会影响法律监督的效力,制约法律监督的作用。

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是有限的,不宜对所有的民事执行活动都进行监督,这是由民事权利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执行的案件性质看,由于该类案件都是民事案件,执行的标的具有私权性质,当事人对私权享有处分权。因此,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当事人的意志仍贯彻在其中,在执行过程中虽有违法或不当行为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当事人对此不予主张的,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就不宜主动追究,否则有可能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不当干预。检察机关启动民事执行监督程序应当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前提。其次,法律虽赋予了检察机关的国家法律监督地位,但检察机关最主要的职能是在刑事案件中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在民事案件中主要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如果在民事执行中检察机关开展全方位的监督,则必然加大检察机关的工作量,可能会影响检察机关核心职能的行使。至少短时间内尚不具备对所有民事执行案件开展检察监督的条件,现阶段可以有重点地开展执行检察监督,侧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以及当事人申诉、控告的案件。

2依当事人申诉原则

民事执行不同于刑事执行和行政执行,涉及私权的处分,依照民事诉讼的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和案外人有权处置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在当事人和案外人没有提出申诉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不应当介入。为了避免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不当干预以及妨碍民事执行程序的高效运行,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应当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前提,检察机关不应主动启动监督程序。检察机关的监督应当视为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应遵循民事诉讼的意思自治原则。因此,检察机关启动民事执行监督程序应当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原则。

3事后监督原则

检察监督是执行程序结束或某一法律文书(如中止执行、变更被执行人裁定等)作出之后,而不应是程序进行之中。程序结束是指某一阶段程序,如受理、准备程序之后,而不是全部执行完毕。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与方式

1民事执行监督的审查范围

在局部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试点中,对监督的范围一般都不是很明确,处于一种发现一件监督一件,抓到篮子里都是菜的阶段。根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现阶段应重点对以下几类情况进行重点审查监督:

(1)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所作出的生效的裁定、决定违反法律规定

执行机关可裁定的事项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执行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另一方面是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实体权利问题,如追加被执行主体的裁定,有关实施执行措施的裁定。执行机关在执行过程中作出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可能会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有关权益;有些裁定虽然违反了法律规定,但对当事人的权利没有造成侵害的或者影响不大,对于前面一种情况,从检察监督的主要目的来看,检察机关应该给予积极监督。

(2)强制执行行为违法

我国民事案件的判决后当事人自愿履行的较少,大多数都是申请执行,通过强制执行使判决内容得以实现。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享有执行权,占主动地位,而当事人处于被动的地位。实践中所出现的执行乱的现象主要集中在法院在执行中的执行措施违反了法律规定,侵害了当事人的权益,这是检察机关对民事判决执行监督的重点所在。

(3)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

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众多问题,有些是由于执行人员本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所造成的,而有些则是个别执行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人为的变相执行或不执行。执行人员徇私枉法使得被执行人利用机会转移、毁损、隐蔽、变卖、逃匿财产,造成生效民事判决所确定的权利无法实现。对于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的执行行为应该作为监督的重点。

2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

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监督方式:

(1)纠正意见。对象为确有错误的裁定。执行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法院在执行中所作出的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上级检察院发现下级法院在执行中所作的裁定确有错误,指令执行法院的同级检察院进行监督。

(2)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的对象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形:

在执行程序中所作出的通知(包括协助执行通知)、决定有瑕疵的;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准备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可以建议法院暂缓执行;对执行人员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或者涉嫌犯罪的,建议法院更换执行人员;对于执行管理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建议法院完善。

(3)纠正违法通知书。对执行人员有严重违法的,检察机关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要求法院纠正违法行为,并追究当事人的纪律责任。

(4)刑事调查。发现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索贿受贿、截留侵占执行款物或执行费、、等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涉嫌犯罪的行为,可以进行初查和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

设计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时应该以现有的民事检察工作机制为基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主要包括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以及保障机制。

1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

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包括了申诉案件的管辖、审查及审查终结等机制。

(1)申诉案件的受理

检察机关受理。民事执行目的是为了使生效的民事判决内容得以实现,从工作性质上属于民事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检察监督的职能是由检察机关的民检部门来行使,因此,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机构设置来看,没必要设立新的机构,可以由民检部门行使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权。

案件的来源。从案件的来源看主要包括是检察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发现提出的。执行活动的标的具有私权性质,当事人具有自由处分的权利,为了避免对当事人意思自由的不当干扰,在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诉的情况下,原则上检察机关不宜主动启动执行监督程序。当事人及其法定人或案外人认为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决定错误,以及法院的执行侵害其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控告的,检察机关应当受理。另外,对于民事执行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的、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检察机关发现后应当查处。

(2)案件管辖

在级别管辖上,实行同级监督为原则。民事执行活动周期短,强调的是效率,如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监督,则无法及时对错误民事执行活动进行及时纠正,会影响监督的效果。因此,对于民事执行活动通过同级检察院的监督从时间上更为及时。民事案件的检察监督工作已开展多年,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民事检察队伍,办案质量已得到保证。因此,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级别管辖上应采取同级检察院对同级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如上级检察院认为必要,可主动对下级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下级检察院认为需要的,也可提请上级检察院进行监督。

在地域管辖上,采取执行法院所在地检察院管辖原则。民事执行活动主要就在执行法院所在地进行,因此,由执行法院所在地的检察院进行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执行法院和当地的同级检察院因为地域关系,开展工作时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协调,监督效果更为明显。

(3)案件的审查

民检部门受理民事执行案件的申诉之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首先是从程序上进行审查,包括申诉主体的适格、申诉的材料等。其次是从实体上审查执行行为是否错误有且属于检察机关监督范围之内的。

适格的申诉主体。在通常情况下,民事执行申诉案件是由民事主体提起的。提起申诉的民事主体必须符合形式上的要件和实质上的要件:

从形式要件来看,可以提起申诉的主体为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及案外人。执行当事人包括了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和被执行人,原则上是依照民事判决书判决的内容来确定,即为生效法律文书所记载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债权债务主体的变更,即由,执行当事人以外的人继受判决书中所确认的债权债务,此时,继受了债权债务的人就成为执行当事人,这种当事人称为继受人。执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也可以作为申诉的主体。这里的第三人是指主张其合法权益受执行行为侵害的案外人。第三人在执行过程中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的权利都有可能受到侵害。通常情况下,第三人与执行程序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第三人可能与孰行行为发生关系,成为利害关系人。主要包括被执行人的债务人等。

从实质要件来看,提起申诉的主体必须是主张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执行行为侵害且与执行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除了符合形式上的要件外,提起申诉的主体还需具备实质上的要件。其一,提起申诉的主体必须是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执行行为侵害的人。如果认为执行行为侵害的是他人的权益,则元权提起。其二,提起申诉的主体必须是与执行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也就是说其合法权益受到执行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直接影响的人。

申诉的材料。申诉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应当提交申诉书、人民法院的执行文书,以及证明其中诉主张的证据材料。

(4)审查终结后的处理

办案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审查,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按规定的手续办理。审查终结后,区分情况及时作出决定。民事执行行为没有错误的或虽有瑕疵但并不影响申诉人实体上的权益的,应做好申诉人的息诉工作。法院的执行确有错误的,根据具体情况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通知书等。

比照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抗诉案件办案期间,执行监督案件宜在3个月内审查终结。如果需要刑事调查的,适用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2监督保障机制

(1)必要的调查权

为了取得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效果,应该赋予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相应的调查权。

调查执行文书的权力。执行人员在从事执行活动时必须依照相关程序进行,执行文书是执行人员活动轨迹的书面记载。执行文书包括法院在执行中做出的裁定、决定、通知等。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的合法性审查首先应是对执行文书进行审查。对于已经终结执行程序的案件,执行人员已将案卷归还档案室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直接调阅案卷。对于执行程序尚未终结,申诉人提出申诉的,相关资料未装订成案卷,或执行程序虽终结但执行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归档的,检察人员可以直接向执行人员借阅案卷或复制相关材料,法院执行人员不得拒绝。

调查执行中相关事项的权力。申诉人在提出申诉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如认为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的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则需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该裁定违法。但是,民事执行活动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在很多情况下除了能提供初步的证据外,申诉人欲取得确凿的证据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如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未经评估和公开拍卖程序的,低价出卖财产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申诉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并阐明理由的,检察机关可以依职权进行调查。检察机关认为确有需要进行调查的,也可依职权主动调查。对于一些执行申诉案件中,申诉人并没有向检察机关提出调查申请的,检察机关认为确需调查的,也可调查。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违法对当事人采取拘留、罚款的强制措施或其他滥用强制措施的,该行为对当事人的财产和人身都造成了极大的侵害,影响较大,检察机关都可以职权主动进行调查监督。

刑事调查权力。对于执行人员严重违法或者涉嫌犯罪的,检察机关可以直接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侦查等。

(2)监督效果的保障机制

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并发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以后,法院应当尊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积极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组织人员对检察机关提出的纠正意见、检察建议或者违法通知书进行研究,并及时整改。比照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执行的监督,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向检察机关反馈接受监督的情况。

(3)配套以下机制

检法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检、法两院的民检部门与执行庭定期联系制度,两院主管领导每季度至少协调工作一次,互通情况;庭、科长每月沟通一次研究工作;案件承办人每案联系一次,分析案情,对于认识不一致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由院长、检察长协商解决。二是建立检察长列席审委会讨论执行案件制度,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检察长可以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执行案件的裁决过程,发表检察机关监督意见,但不参与表决过程。三是建立个案执行督促催办机制,促使法院认真、及时纠正其违法行为,并将结果通知检察机关。四是建立执行息诉工作机制。对于执行机关的执行裁定及执行行为正确、被执行人不服的,检察机关应做好申诉人的说服解释工作,依法公开进行审查,做到澄清问题、消除疑虑、明辨是非、消除矛盾。

提请上级检察院监督机制。如果法院拒绝接受监督或者拒绝反馈,可以向上级检察院报告同级法院拒绝接受监督的情况,提请上级检察院监督。在上报上级检察院的同时,应当附上开展该项执行检察监督的案卷,以利于对上级检察院对执行检察监督进行全面审查。上级检察院认为下级检察院的执行监督得正确的,应向同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同级法院对其下级法院监督;如果上级检察院认为下级检察院的监督不当,可以责令下级检察院撤回监督文书。

提请人大监督机制。如果法院拒绝接受监督或者拒绝反馈,必要时,可以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请示汇报。汇报检察机关开展该项执行检察监督的情况、以及法院的态度,争取人大的支持,保障检察监督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民事执行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整个民事诉讼活动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正确执行与否直接关系当事人民事权利的实现,直接关系诉讼目的实现;离开正确的执行,诉讼将失去它的现实意义,裁判就变成一纸空文。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民事执行权力的行使具有监督的责任。局部地区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试点证明,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监督不仅有助于弥补执行救济匮乏的不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化解群众不满,支持和保障执行工作依法进行。检察机关介入执行工作,有利于增强法院裁判的公信力,更容易使当事人服判息诉,推动执行工作顺利开展;检察监督还有利于增强法院对地方保护主义等地缘、人缘因素的抵抗力,促进案件的公正执行;通过对民事执行案件的检察监督,纠正执行中的不当、不法执行行为,发现并查处执行不公背后的司法腐败,正本清源,从而促使法院更谨慎地行使执行权。

在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进行立法完善以前,我们呼吁最高人民检察院尽早制定统一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操作规范,明确监督原则、方式、范围、程序以及如何确保执行监督的效果等。尤其是,建立必要的效果保障机制,避免有错不纠,或者建立对有错不纠行为的制约机制。这对于实现有效监督的目标来说极为重要,也更有挑战性。只有这样,执行监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种效果保障程序的内容,既包括建立法检两院有效沟通机制以化解不必要的意见分歧,也包括在两院不能通过正常沟通解决意见分歧时建立由上级机关或者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解决的机制。

摘要: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解“执行难”,解决“执行乱”,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立法、完善执行体制、提高执行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强化对执行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来予以改善。加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就是重要的外部监督途径。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检察监督既有法理依据,也存在现实必要性。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可行的监督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上一篇: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导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