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常识范文

时间:2023-12-25 17:25:28

茶叶知识常识

茶叶知识常识篇1

关键词:茶叶品牌;建设策略;知识产权

品牌是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品质、运营理念、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和认知,是企业同客户间建立起的信任,这是全球最具价值的不动产,潜藏在每个消费者心中一隅。中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产茶大国,茶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且逐步增多,同时经营者的竞争也日渐加剧。茶叶品类众多,消费者极易对某一种茶叶产生独特需求,进而对企业形成较强的忠诚度,这就造成了一些小企业唯利是图,对这些具有较高忠诚度的茶叶进行仿冒。例如“信阳毛尖”因为出名而被人仿冒,造成了大量损失。为了能够切实保护茶叶品牌,申请专利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企业品牌势在必行。

1茶叶品牌建设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1.1茶叶品牌建设现状

我国产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既是产茶大国同时茶叶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随之带来了国民经济大幅提升,茶叶的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猛增。中国茶叶种类丰富,但消费者消费理念与自身喜好紧密相连,这极易使消费者对个别茶叶品牌形成习惯和依赖性。因此各茶叶经营商店为争抢客户及市场地位,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是一种设计、名称、标记、术语和符号,也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块使用,旨在用来辨识某一企业产品,并使它在竞争中凸显特色。同时品牌综合反映了公司产品的质量、特性、信誉和服务,是企业产品品质的保证,同时也象征着企业的形象、精神外貌、文化理念与企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品牌现已成为国家甚至整个产业经济实力的一大象征。产业已成为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日常消费品,其品牌作用愈发显著。比如,国际著名茶品牌“立顿”,在全球的袋泡茶市场,其年销售总额在十亿美元左右,在全球茶叶市场中占六成比例,然而中国茶叶一年出口总量却不及“立顿”茶这个品牌一家销售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茶企业间的竞争,还是国家间的茶叶经济竞争,缺乏知名品牌是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很多名茶因为不具有自有品牌而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步减少。这意味着茶品牌建设是大势所趋。

1.2创建茶叶品牌的重要作用

一是可提升客户群的忠诚度。茶叶消费者是否忠诚于某个品牌在市场占有率上表现出来,茶企业积极建设茶品牌,可以推动消费者一步步认识、熟悉、喜欢直到接受该品牌,使之养成购买该品牌茶叶的习惯,该种忠诚度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并且一旦养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二是提高企业的收益。就经济学企业的利润分布而言,高利润在技术开发与品牌运营,加工制造属于低利润区,即秉承“U”字型的“笑脸定律”。据统计得知,名牌商品是我国居民消费的聚集区,知名品牌至少可以把价格抬高二到四成。并且茶叶品牌建设所需成本与企业今后所得到的利润相比来说不值一提。三是可以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的增长。品牌包含在无形资产之间,从企业资产组成发展走势上得知,现代企业的价值越来越趋向于品牌等无形资产上,尤其是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其无形资产价值远远高于有形资产价值。这与知识经济社会的特征相符。另外茶品牌建设有助于茶企业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

2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推动茶叶品牌建设

在茶叶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包装上市等这一套增值流程的价值链中,小的茶企和种茶农户简单生产加工同把茶叶精细加工和现代包装融为一体的大企业相比,前者获得的价值可谓是杯水车薪。后者之所以获得绝大多数利益,与他们拥有知识产权有密切关系。因此从知识产权出发在品牌的定位、培育、维护三个方面来建设茶叶品牌十分必要。

2.1品牌定位

企业想要将一个同目标市场相关的品牌形象建立起来,就必须准确地定位品牌,茶叶企业也是如此,要围绕着茶叶展开设计、策划、推广、创新一系列活动,展现品牌的核心价值,使企业拥有自身的特点,在市场上展现差异化的茶叶品牌,才可以在市场上站稳脚。企业的定位准确与否主要由以下三点决定:一是企业产品能否同客户需要相符;二是茶叶产品的目标用户是否拥有连续购买实力;三是茶企业的产品是否能演变为知识产权,是否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一个企业的品牌定位同上述要求相符,就能够引领企业占领和开拓市场,使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优质服务。

2.2品牌培育

品牌培育指形成品牌价值的过程,是发展品牌的必由之路。企业品牌价值是品质、形象、服务等各种间接载体的聚合,在拥有上述几点的前提下,还应当使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品牌发展的依托,把培育品牌和知识产权制度有机融合,巩固品牌价值的地位。在培育品牌初期,茶企业需要拥有富有品牌内涵的商标,并且及时以法定流程为依据申请注册,使知识产权成型,这样有助于将品牌形象树立起来,并使知名度提升,便于顾客辨别消费。同时,企业注册商标后,能够受到法律保护,使茶企业被其它企业贴牌的可能性降低。例如,创立在1890年的立顿茶品牌,之所以能够使“立顿”红茶在夜总会、高级宾馆等高档场所推广,并销售出高价,与自身持之以恒的培育品牌有很大关系。茶企业在培育茶品牌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将自主品牌创立起来,获取富有茶品牌涵义的商标专有权之外,还要利用广告宣传茶企业良好的形象、显著的质量优点以及全面专业的服务。如果创作者创作出拥有原创特性、内容符合法律的广告作品,势必就取得了著作权,就能够享受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宣传品牌时,应当学会使用知识产权制度实时制止他人展开非法模仿,防止客户误解本企业茶品牌导致品牌形象淡化的事情发生。

2.3品牌维护

维护品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步骤。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维系较好的发展势头,应当拟定出有远见的策略,以充分调研市场为基础使企业的服务、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性加强,同时运用知识产权和权利化创新成果,使企业单独的知识产权形成,进而维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处理某个问题的技术方案、生产方法,包含实用性新技术、发明、外观设计等都可以是专利。同茶叶相关的专利主要在茶叶包装和深加工之中产生。茶叶的深加工指通过传统工艺加工好新鲜的茶叶后,再进一步运用高新技术,把茶叶中各种功能性的成分,通过一连串的纯化、分离手段制造成茶制品的流程。当前,冰茶、速溶茶、茶多酚、茶多糖、单体儿茶素等均是茶叶深加工物质。这些茶叶的成分有很多神奇功效可当作天然原料而广泛应用在国际食品、医药、日用工业、化妆品工业中,而为了在这些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企业应当开辟出自己的品牌,在我国已经有86项属于茶叶深加工发明专利。另外在包装茶的流程中,外观设计的功能不可小觑。而茶叶存放所需容器,即包装历经了从简到繁,从单一到多种的演变。在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的当下,为了维护品牌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上也应当从包装上下功夫,设计出独特的包装,有利于目标用户辨别。总之,茶企业为了在技术上处于优势地位,应当将本单位的专利战略制定出来,积极地研发和创新技术,同时适时地根据知识产权制度申请专利,确保企业在将来市场发展中独自拥有新产品和技术,将生产、运营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3重视知识产权,为茶叶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3.1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给予高度重视

品牌竞争是一种市场竞争,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企业应该充分清楚品牌和知识产权紧密相连,树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从创新要素、主体、环境、机制等方面拟定出企业品牌战略,把申报和保护知识产权列入到整个知名品牌的整个流程中去。例如1842年在彰化成立的“峣阳茶行”,在2004年展开新一波转型。百年老店对消费用户来说,具有品质稳定、产品特色、价格公道等保证,不过也让人产生保守、传统、陈旧等联想,该茶行创新运营理念,将东方传统与西方时尚品味相融合,重视用户需求,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包装,并与生动有趣的空间规划相结合,打出“随时随地、轻松惬意享受好茶”的标语,通过该种创新,打造出了颠覆常人对茶的旧思想,使茶变成了富有生活品味的消费品,从而创造出自有品牌。

3.2加大惩罚侵犯知识产权分子的力度

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展开有力、有效的惩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力武器,茶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品牌,申请专利之后,就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过如果惩罚侵犯知识产权的人的力度不够,或者使侵权行为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惩处的代价,那么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会频频发生,为了能够维持茶叶市场的稳定,相关部门应当在知识产权法律中拟定或者修订有关条例,并加强惩处侵犯知识产权力度,在根本上改变茶企业知识产权诉讼案中难维权的难题。惩罚侵权人时不应局限在罚款数目上,而在严厉打击惩处的有效性和有力性上着手,即应着重打击侵权分子的能力,对于屡次不改或者侵权严重的应当要将其阻拦在市场运营活动之外。

3.3革新现存的知识产权执法体制和管理制度

运用体制改革加速释放出品牌建设和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红利,建议按照深圳整合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系和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践经验,尽快改革国家层面上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使知识产权执法合力成型,大幅提升权利人的维权效率。

3.4知识产权终审法院的建立

在我国范围内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有三个,这是司法改革的主要成就,不过因为管辖权和运营受到限制,仍然无法将最终判决知识产权案的统一性问题处理好。本人认为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茶品牌乃至其他领域知识产权问题,建立知识产权终审法院势在必行,这样不但能够使包含中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重拾信心,同时指引大型知识产权案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趋势。通过以上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能够为茶企业品牌的维系提供有利的保障,为规模小、个体茶叶运营者创造自有品牌,申请专利奠定基础。

4结语

现今,我国茶叶的生产和流动都差强人意,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很多不法茶商就会冒名顶替著名品牌来销售质量不佳的茶叶,这导致很多企业的品牌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企业创建自己品牌的基础上,申请专利、贴商标,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就能够降低盗用品牌的事情发生,为茶企业稳健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国华.运用知识产权推动茶叶品牌建设[J].农业展望,2007(7):33-35.

[2]蔡丽辉,杨吓强.浅谈茶叶品牌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1):61-62.

[3]李玉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动品牌建设[J].中国科技产业,2016(4):35.

[4]林映州,李镇雄,陈舒纳.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品牌建设与保护研究[J].价值工程,2014(17):155-156.

茶叶知识常识篇2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高职课程;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设计

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是茶叶生产技术专业、茶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鉴定茶叶品质的应用型课程。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强调技能、强调实践、强调应用的特点,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一条主线、三个平台、多个模块构成,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主线,建立审评与检验基础知识平台、各茶类感官审评方法与技巧教学平台和物理与化学检验方法教学平台,每个平台下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茶叶生产、茶叶营销及茶文化传播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茶叶审评与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提高茶叶品质服务。为有效地实现《茶叶审评与检验》的教学目标,笔者运用五星教学理论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上做了一些探索。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的特点,有必要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知识针对性强,具有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在同一平台的教学内容上,前后内容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是一门要求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掌握其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即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进行教学设计,正符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实践说明,准确、灵活地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可明显地提升教学效果。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依靠死记硬背,机械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显然这些都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有利于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设计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其学习兴趣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因此,在《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首先通过联系现实世界存在的某种现象,提出某一问题,让学生进入到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换句话说,就是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本模块教学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在“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全世界仍以茶师感官审评方法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又如在“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条件”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不是任何人或专业人员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准确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在各类茶审评方法模块或茶叶检验方法模块的教学之前,通过展示往届学生在审评或检验报告上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差异,提出“为什么他们的报告结果有差异,怎样才能保证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提出问题的实质就是让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就是给学生交待下一步学习的具体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信息空白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关注,让学生介入研究问题,清楚下一步所有的行动、操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解决中心问题。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提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对该模块内容的掌握。

在新模块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并将之作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在让学生建立起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学好课程的目标。五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等构成,其四阶段循环圈之一是“激活原有知识”,即指导学生回忆、联系、描绘或者应用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将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让学生觉得他们已经部分懂了即将要学的东西,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讲授“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中“感觉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回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采取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感觉基本规律的理解;又如我们在讲授“精茶审评方法”的过程中,通常让学生先回忆已掌握的“毛茶审评方法”,在此基础上讲授精茶审评与毛茶审评的主要不同之处,尽量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旧知识体系中达到重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精茶审评方法;再如在讲授“茶叶物理检验”中“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过程中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时,让学生先回忆在学习“把盘操作”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以促进学生对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规定的理解。

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学习方式或示范操作,用新的知识与技能展示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当他们感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极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安排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紧扣施教目标,先通过展示与将要教学的内容相一致的正例和反例,或提供操作示范展示某一过程,对某一过程做出生动形象的说明,引导学习者关注相关内容信息,提供学习指导。因此,我们在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或当场进行示范操作,利用播放已录制的往届学生在初次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动作的录像资料,以此向学生说明其重要性和未正确掌握所产生的后果。如在讲授“评茶用水事先处理和煮水方法”时,先讲授未经事先处理的自来水和未煮沸或煮沸过度水严重影响评茶结果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新内容加以重视;又如在讲授“内质审评的取样与称样方法”时,先播放不规范取样方式对茶汤浓度、汤色影响的录像,以告诫学生要重视随后学习的内容与操作方法;再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各个检测方法的教学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方法的每一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顺序和时间掌控。

及时、合理安排好实验、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尝试应用新知识和练习新技能从学习者的角度安排教学的思想也是教学理论所强调的,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都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作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五星教学模式认为,让学习者尝试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四阶段循环圈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否有机会及时地尝试应用或练习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是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环。在安排实验、实训环节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操练,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应用进行不同的练习,针对“应怎样做”的内容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去掌握整个过程。如评茶过程程序操作的训练部分,在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完成后,立即安排课上实训,并逐渐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进入实训场所反复操练;针对“记忆信息”的练习要求学生不断回忆和再认所学的内容。如本课程中“评茶术语与评茶计分方式的运用”的内容,通过提供不同质量茶叶的实训材料,让学生反复运用术语对品质的表达,以掌握各术语的内涵;针对“理解知识之间关系”的练习要求学生找出、说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在“毛茶审评方法”和“精茶审评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练习,从评茶的结果理解外形审评四项因子和内质审评四项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发生什么”的知识进行的练习时,教师设计出变式问题让学生操练,即根据给定的条件预测某个过程的结果,或针对未曾预期的结果找出错误的条件。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相关项指标检测时,常常用改变了的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促进相关项指标检测时所用技术条件与参数的记忆。当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很重要。教师的反馈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最初练习的时候教师主要是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随着学生的熟练程度的增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的知识迁移。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将新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学应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工作中,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既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五星教学模式认为,鼓励学习者将新知识或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够促进学习。要让学生融会贯通所掌握的新知识和技能,必须做到:(1)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和平台。(2)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反思的能力。因此,其一是结合《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的生产实训,让学生审评生产实训期间每天加工的茶叶,让学生通过审评结果,提出第二天生产加工的改进意见;其二是充分利用省、市、县每年茶叶评比的机会,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所举行的评比活动,参与到评比全过程之中。活动结束时,每个学生要撰写一份心得体会;其三是在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时,在校企协议上明确要求接受单位让学生以茶叶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企业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实践。在每个学生实习总结中必须有一份参与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小结。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体会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明显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上,由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迟到率、逃课率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生病时仍坚持上课。

第二,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两者相互促进,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数据显示,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后,学生对本课程各项理论、技能掌握的周期明显缩短,课程考核成绩与《评茶员》证书考核的优秀率逐届上升。

第三,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操作的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进入企业后,改变了过去长时间充当配角的局面,多数毕业生很快就变为工作单位审评与检验上的主角。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一年后在工作岗位上担任主角的比例达75%。

第四,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深刻的领会,包括对课程的培养目标都要十分清楚。其次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达到“双师型”的标准。再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还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能以学生为中心搞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盛群力.五星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24).

[2]盛群力,宋洵.五星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兼及一堂课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3]盛群力.五星教学过程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茶叶知识常识篇3

关键词:法律意识;依法治企;合法经营;法律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步子不断加快,加上整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如今我国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飞快成长,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茶叶企业也是中小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也愈加突出,但是茶叶企业的发展历史大部分都较短,在发展过程中,对法律风险的防控也较为淡漠。

1大部分茶叶企业法律意识淡漠的原因

1.1茶叶企业对法律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事实上,多数茶叶对法律的作用认知,存在局限性或者是认识错误。尽管我国已经建国近70年,但是,法律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都停留在执政、统治领域,经济领域的法律并不成熟。且在经济活动中运用的不多,特别是茶叶企业,由于其经营方式、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凭信任来进行业务往来,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很少用到法律。所以,茶叶企业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往往认为是统治者的事情,而非企业维权的工具。所以,大部分茶叶企业并不关心法律的、实施及法条的变化等等,对法律和企业的关系上漠不关心。

1.2相当数量的茶叶企业不懂法律,不会运用法律

然而,当法律问题发生后,或者其权益受到侵犯时,大部分茶叶企业更愿意采取上访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愿意采取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一种很大的心理误区,这就造成了茶叶企业很多时候明明有理,明明可以通过法律来追回损失,但是,由于其不愿意通过诉讼来解决,致使其错失维权良机,造成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1.3潜意识里不愿意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权益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屈死不告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由于其客户源比较固定,彼此间的依赖心理极强,特别是在买方市场当中,由于怕诉诸法律后,影响自身在客户心中的形象,甚至怕得罪下游客户,而更加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茶叶企业更加不愿意诉诸法院,而被迫忍气吞声,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自我保护组织,长此以往,茶叶企业无法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

2茶叶企业法律观念淡漠的表现及危害

目前,大部分茶叶企业都存在较大程度的法律意识淡漠现象,这是由于其内部组织结构或法人治理结构所造成的,由于茶叶企业的形成往往来自于茶农或者茶商,很少有从事法律的专业人士或者有较强法律意识的专业人士,企业的法人或者管理团队的法律意识也就决定了茶叶企业的法律意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由众多的外部条件所决定的,同时,由于茶叶企业在遭遇法律纠纷时,由于立法不够完备,或者执法存在偏差等问题的存在,更进一步加剧了茶叶企业法律意识淡漠现象。茶叶企业法律意识淡漠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2.1企业创立阶段就缺乏法律意识

多数茶叶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的影响,无法对企业的创立进行完整的法律设计。再则,由于合作初期,大部分发起人都高度信任,再加上自身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企业的初期设计上就出现了法律盲区,导致企业在创立阶段就存在很多的法律问题。企业创立之后,又因为实际控制人往往有些私心杂念,往往做出侵犯其他发起人权益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再比如有些发起人不能履行发起人义务,使得其他发起人面临着法律风险。

2.2茶叶企业缺乏法律应用经验

茶叶企业在合同签订、条款设置、技术规范、履约保障等方面较多地存在法律观念淡漠现象。商务合同的签署一般是在地位相等的两个当事人或多个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一种契约,是双方或者各方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纸质文书。合同签订后,对于各方来讲就有了很强的法律效力,但是,由于个别茶叶企业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不强,在合同约定的时候,或者由于当事人处于较为弱势的一方时,或者为急于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就会模糊法律概念。在合同商谈、条款设置等方面就不可能处于公平、冷静的立场,不可能作到完美无缺,就会被他人所利用,然后就会使得合同变成一种危险的陷阱,这样就会由于一份合同而将整个企业置于非常不利的状态,甚至会成为企业倒闭破产的诱因。所以,在合同条文的约定时,茶叶企业应当具有冷静、清醒的头脑,避免这样的法律风险发生。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个规模较小的茶叶企业与另一个商家签订了一份价值几百万元的合同之后,这份合同对于这家茶叶企业来讲,具有决定生死的作用,一旦正常履约,那么这家茶叶企业可以从中得到一笔可观的利润。然而,合同签订之后,在履行的过程中,另一家企业没有切实的履行合同义务,造成这个茶叶企业很大的亏损,被迫到法院,然而,在审理过程中才发现,与这个茶叶企业签约的是一家没有履约能力的公司,其资产总额根本无法与造成的损失相对应,同时,由于合同的条款设置有着较大的漏洞,造成这份合同基本没有履行的可能,因而,这个茶叶企业尽管在情理上占理,但是在法律上却无法得到保护。

2.3茶叶企业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

茶叶企业在合并重组、企业融资、银行信贷甚至在民间供货过程中法律意识淡漠。当前,企业为做大做强,普遍存在着兼并、重组,合作融资等需求,而茶叶企业也在相互重组,同时,为了补充企业的资金,茶叶企业也会大量的采取融资、借贷等手段来获得资金,但是,在企业的重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公司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和相关的国家政策,特别是国企与民企之间的重组并购,则更为复杂,而茶叶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对上述复杂的操作程序往往不很了解,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落入某一方设置的法律陷阱当中,这对于茶叶企业来讲,可能其风险是致命的。同时,由于茶叶企业规模一般来讲较小,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可能一直都比较突出,需要不断的来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融资,可有时又往往难以达到资本市场融资的资格,那么,在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的情况下,被迫通过民间借贷、集资等方式来补充资金,甚至要借高利贷,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就可能将企业推入绝境,有时候有的茶叶企业为了获得贷款,甚至编造假的文件等,而茶叶企业的经营者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份文件而已,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触犯了法律,成了金融诈骗罪犯,这仍是法律意识淡漠的危害。如果不能引起重视,就会把企业推向犯罪。

2.4茶叶企业在人力资源、劳动保护等方面也存在法律风险

《劳动法》实施以来,从法律层面对劳动者进行了有效的保护,这是我国法制进步的主要象征之一。然而,从整个劳动保护法的层面上来看,突出的是对劳动者的保护,而对用人单位的保护力度相对较弱,这也是目前颇有争议的一项内容。作为茶叶企业来讲,劳动者的权益需要保护,而企业的权益也同样不能忽视。目前,很多茶叶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劳动法》对企业造成的潜在风险。由于不懂得法律风险,在操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有不遵守法律的行为发生,这些都会给茶叶企业带来劳动纠纷,例如随意承诺、滥用权利、薪酬制度不合理等,一是容易受到劳动部门的行政处罚,二是容易被劳动者索赔,三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要引起茶叶企业的高度重视。

3茶叶企业法律困境的解决途径

3.1强化企业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上下的法制观念

企业的法律风险,往往取决于经营者本身,同时,公司上下容易步入法律误区的相关人员,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使企业形成一种有效的法律保护土壤之中,避免在决策、商务、融资等相关事项中进入法律盲区,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2建立和完善依法治企的管理体系

以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为重要内容。企业的法律事务,较多的是合同的签订、修订、补充、履行等,在合同当中,应当对很多法律问题进行涵盖,同时,茶叶企业也应当针对自身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等加入整理,纳入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加以修订完善,使企业能够合法经营和发展。

3.3完善法律机制建设和实际应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制度,避免进入劳动者保护的一些误区之中。在员工招聘、使用当中,要依照法律规定,完善相关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等手续,建立相关的保密制度,签订保密合同,由于用工事实的存在,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就会被人利用,造成追偿损失,这对企业来讲是很危险。只有完善手续,才能避免处于被动局面。

3.4建立自身的法律人员队伍,或者充分利用相关的法律资源

目前,很多企业都有了自身的法律人员,而茶叶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大部分并没有设置法律人士,因此,对于有条件的,要建立法律人员队伍,没有条件的,也要想办法聘请相关的法律顾问,从而为企业保驾护航。

4结语

综上,对于茶叶企业,和法律打交道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运营中如果没有法律意识,就会步入法律困境,只有真正的建立法制意识,才能让法律成为企业的保护神,企业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随着其在经济活动中更多的参与法律事务,更多的发生企民关系、合同签订、合同履约、金融往来等业务的同时,其法律风险、困境等已经严重制约了茶叶企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麟.我国社会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困境及其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3):123-126.

[2]李居彩.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遭遇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19):214-218.

[3]杜惟毅.公司法视野下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15(2):189-191.

[4]朱作鑫.我国风险投资企业法律形态的困境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15(15):228-232.

[5]俞树毅.西部地区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困境及配套措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28-129.

茶叶知识常识篇4

看:若是买散茶就要看各种茶叶外形是否一致,色泽是否油润,以及含碎茶和枝梗等杂质多少来评定其品质。若是买包装好的茶叶或者茶袋,首先要看包装是否完好,以免茶叶受潮变质;其次要注意包装袋上的制造日期或者赏味时期,最好不要购买无法在保质期内喝完的茶叶。

闻:茶叶的香气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闻茶叶的香气有干闻、湿闻两种。干闻时,好的红茶茶叶应有红茶特有的馥郁之香。开泡后湿闻茶汤时,好茶香气鲜灵、浓厚、无异味。要注意茶的刹那间嗅觉特征—祁门香,注意香气是否纯正、持久、浓厚。

摸:茶叶的“身份”主要是估量其条索或颗粒的松紧、轻重、粗细。相对重实的好,粗老轻飘的差。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捏一下茶叶,水分足干的茶叶要是用手捏就成粉末,这样的祁红一般是大厂或品牌茶才具备的。若是捏成片状或不宜捏碎说明茶叶已经受潮了

品:祁红的滋味要鲜爽、醇厚,回味隽永;品滋味的同时还要观察汤色和叶底。茶汤一般以红亮、浓厚为上品,浅淡、为下品。叶底以柔软、厚实、鲜嫩、显芽为好,单薄、粗硬、色泽暗为差。

选购祁红时,要避免几个常见误区:

不要仅仅根据包装判别茶叶的好坏。现在祁红的通用包装很多,价格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很难正确区分。所以我们还要尽量选择品牌祁红,条件许可的可选择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的产品。

不要仅凭茶叶外形是否显毫来判断红茶的品质。有的早熟茶品种本身就是含毫量多,成品茶满披金毫,但内质一般,滋味淡。

茶叶知识常识篇5

茶学专业教育要同时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茶学教育是为茶学专业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更好地从事茶行业工作做准备的,如果不在制茶、售茶等实践活动中累积经验、培养能力,必将在未来的茶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据周倩等人对某高校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或只学到一点点,还不如去社团或参加学生会能够得到锻炼。理论知识虽然是枯燥难懂的,但是理论也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而空谈实际的人最终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的。没有理论知识的准备,实践活动很难理性地开展,也容易走上歧途。理论知识也是社会实践能够正确、科学、可持续进行的保障。茶学专业大学生要抓住有限的时间,读懂《茶经》、《茶叶审评》、《茶叶生物学》、《茶叶加工学》等专业书籍,努力汲取知识的营养,积淀茶文化在内的深厚的文化素养[6,4]。怎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变得能让学生很乐意接受,这就要求茶学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发现可行的教学方法。茶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等有关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学习茶叶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等实践技术的感性认识,并以此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因各种茶事活动的盛行,在茶文化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开发创新意识,自主组织茶文化相关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扬茶文化。在茶经济学实践中实施责任制,分配给学生全年销茶任务量,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设计营销策略方案、实践方案,在观察过程中调整方案,终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5]。学校还可以与茶馆、茶店联合,如果学校有能力的话,也可以自建茶馆,让学生充当服务员学习茶店服务知识,充当茶叶消费者,体验购茶者的心理变化。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手抓理论学习,一手抓实践学习,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茶叶人才。

2.注重模仿学习的同时重视创造学习

模仿针对的对象也就是要在后期逐步实现的目标,模仿带来的结果就是学会、体会与感受。一些很有名的制茶师傅起初都是模仿别人的制茶技术,然后才渐渐地实现了自己独特的做茶技术,很多成功的茶艺师也是从学习和模仿他人的冲泡技艺开始的,然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研发出一套有个人特色的冲泡技艺。模仿就是一种学习,在茶学教学的初期,教育指导工作就要放在模仿上。这种模仿可以是指导性的,也可以是“放手”性的,不论何种方式都要求授课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帮忙挑选合适的模仿对象。当模仿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创新性学习,首先茶学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以及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对已有的知识以及现象进行提问和猜想,也是一个大胆创新的过程。比如,学生学习和实践了传统茶类加工技术之后,让学生接触一些新型工艺茶,学校在此基础上再提供开放式的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新的加工工艺,在实践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找到更多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后,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合,最终创制新的、好的品种茶。

3.注重个人学习的同时重视团队合作学习

茶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可以促进学生对合作充分认识理解的活动,让他们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形成你追我赶、相互督促、相互进步的良好学习风气。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大学与中小学不同,个人学习在大学生活中所占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茶学专业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生要做的是认真上好课和把握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以茶会友,茶是交流的好载体,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或学生自发组织开办茶会,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探讨茶叶审评、茶叶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心得。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实验和实习中,采取小组负责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竞争、讲解示范,并以学生自评的方式对其他组和本组内成员学生打分。采用团队合作学习,要注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实践能力和协作意识,最终目的是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4.小结

茶学教学活动是茶学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从事茶产业前景看好,而为了在茶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茶学知识,掌握种茶技能、制茶技能、泡茶技能、评茶技能、售茶技能当中的一种或几种,让学生接触到一些茶叶专业技能,激发学习茶叶专业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他们不足的是什么技能或知识,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带着目的去有所侧重地学习,在学到各种技能的基础上,专攻一两种茶叶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茶学专业教师还要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先从模仿那些拥有较高制茶技术、泡茶技术等专业技能的做茶师傅、茶艺专家入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拥有自己一套技能,达到创新性学习的境界,但是在学习的初期要加强茶学理论的学习,为以后的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等实践学习打下的基础。茶学专业的实践学习中要经常进行团队学习,让小组成员间互助学习,不同小组成员间切磋各种茶叶技能。总之,茶学专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提高。

茶叶知识常识篇6

关键词:茶叶营养与保健;立体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42-02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健身饮料,是世界上无酒精的三大饮料之一(茶叶、咖啡、可可)。茶叶含有不少的营养物质,有些还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多酚类、咖啡碱、茶氨酸、矿物质、维生素、色素、芳香物质等。饮茶的功能目前已被证实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利尿解毒、消炎灭菌、清心明目、降压、抗辐射,增强微血管弹性,防癌美容等[1,2]。在高校开设一门《茶叶营养和保健》选修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余拓展视野、开阔思路、自身素质提高的有益补充[3]。笔者面向我校非园艺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选修课《茶叶营养与保健》,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全校学生普及茶叶知识,阐述茶叶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建议科学饮茶,避免喝茶误区从而达到科学保健的目的。

《茶叶营养与保健》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有1600多名学生选修,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学习,学生对茶叶里的营养物质成分以及饮茶的保健作用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较单一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是一门跨专业的选修课,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茶学的背景知识,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有效地将知识高度概括,牢固记忆,灵活运用,笔者采用了一套“立体式”教学模式,同时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学体会谈谈“立体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选修课程《茶叶营养与保健》的一些理解与想法。所谓立体式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料立体化、考核方式多样化三者的有效结合[4]。

一、教学资料立体化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各种参考书目、问卷调查、学生提问的记录以及课程论文自拟选题等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特点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性地进行饮茶,使学生每堂课程都有收获,并且可以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增加一些实践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站有完整的一套加工不同茶的生产流水线,我们把加工过程进行拍摄并以视频方式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去试验站亲身体验如何制茶。同时课堂上也增加了一部分不同茶类的品饮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同学们亲身感受不同茶类的滋味,从而更有助于他们学习六大茶类的分类原理,并认识六大茶类。目前,同学们对所增加的这部分实践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也很大程度地喜欢上这门课程。介绍一些饮茶中的生活小技巧:比如如何判断功夫红茶的好坏,如何购买到好的茯砖茶,在不同的教学季节也要给学生介绍对应时令的养生茶以及养生方法,当同学们掌握到了各种小技巧,在下一堂课的时候可以以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兴趣答题,慢慢会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上本课程。

立体式教学的前提: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对高校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国内外茶叶理论及技术也不断发展,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新的前沿理论、学科发展动态等,及时补充教材未涉及到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5]。

二、课堂教学立体化

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自然、快捷、有效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例如在讲述六大茶类是如何进行分类时,将茶的加工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各个加工环节的原理和依据,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以酶学为基础的茶叶分类概念[6],从而再去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鉴别市场上所看到各种不同茶的种类。整个讲授过程以启发式、诱导式教学为主,采取演示、答疑、辅导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尤其遇到一些关于茶叶品质化学、制茶过程中物质变化机理等理论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时,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可以让老师知道哪些方面还需要重点详细地讲解。笔者自身在这个过程中详细记录学生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记录在知识库中,所谓知识库是针对本课程收集的各种与茶叶营养和保健相关的试题,这些试题的主要来源就是在讲授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通常情况,教条式和填鸭式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学生非常反感,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茶营养和保健课程中茶成分牵涉一些化学专有名词,比如说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黄烷醇类、花青素类和酚酸缩酚酸等,这些在讲解过程中明显枯燥很多,这个时候可以给同学们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苹果的果皮和葡萄的果皮等就有丰富的花青素类,这也是在茶叶保健成分中的多酚类物质中所具备的,通过现实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完善和补充实践教学。

三、考核方式的立体化

除了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立体化同样重要。笔者认为对于《茶叶营养和保健》本选修课程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考核方法,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教学上的诱导,所以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以出勤率为主要考核方式,随着讲解内容慢慢增加,尤其是实践内容的增加,很快发现同学们会自主地进行学习了。此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为内容让同学们自己讲,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同时将此也作为考核的另一个方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考核就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研项目经费的支持下,正在初步构建智能化教学系统网站,网站的模式如图所示,将所收集的与茶叶营养和保健相关的试题库进行了一个整理并上传于网站知识库,学生模型能够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教师模型通过由诊断模型反馈的学生认知能力信息和领域知识库中提供的知识综合起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7,8]。

诊断模型是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的接口,它接受来自学生模型的信息,通过诊断分析学生的响应,判断学生已经懂得的知识或学生产生的错误概念,传递到学生模型的当前状态中去,同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模型,教师据此动态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人机接口包括学生、教师进入教学系统的交互界面,通过浏览器实现系统与师生的交互。最后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方面制订考核方案:平时考核包括考勤和自选内容的讲解(30%),期末考核包括(知识库的练习和考核论文的撰写70%)。

总之,作为拓展学生专业素质的选修课,茶叶营养和保健教学应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从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模块化、考评体系多元化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进一步达到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技能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肖玫,杨丽琴,刘晓明,吴继群.茶叶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23-24.

[2]王汉生.茶与人体健康[J].广东茶叶,1995,(02):21-28.

[3]何岐,黄丽仪.在医药院校开设《茶叶营养与保健》选修课的做法与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40-143.

[4]李红雨,王治刚.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J].陕西教育,2003,(9):16.

[5]由玉坤.对公共选修课《茶饮养生》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外教育研究,2011,(08):84-85.

[6]宋丽,丁以寿.陈椽茶叶分类理论[J].茶业通报,2009,31(3):143-144.

[7]周晓军.多媒体智能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2000.

茶叶知识常识篇7

通过本专业学科组会议交流学习、企业调研、本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商榷、在校学生咨询,以及毕业生的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调查,明确了此课程当前的主要培养方向。旨在扩大高等学校广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认知和文化鉴赏能力,为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基础;培养和促进学生未来在职场中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和个人文化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对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中华茶文化概论

本部分主要是系统地介绍茶的起源和发展史、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世界茶区分布及茶叶分类、我国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历史与现状、茶具艺术鉴赏、茶的冲泡与品尝。借以此部分历史、经济、农业、美学等方面的系统介绍,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多角度认识。

(二)中国各式各民族茶俗例说

了解民族茶俗(汉族和少数民族茶俗),从而剖析中华民族大家庭与茶的源远流长历史渊源,以及获知民族茶文化发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课程讲授时,结合不同民族的饮茶时间,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的影响,来阐述最终形成的不同沏茶方法、饮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等不同的民族饮茶习俗。将故事和风俗寓于学习中,让学生在掌握此部分内容和了解不同民族风土人情二者兼得。

(三)世界各国茶俗例说

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各国后,在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主要有亚洲国家茶俗、欧美国家茶俗、俄罗斯和东欧茶俗、非洲国家茶俗、大洋洲茶俗以及南美洲茶俗。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茶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后所形成的不同国家饮茶风俗。

(四)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

从茶政与茶法、茶与宗教、茶与文学艺术三个方面,剖析茶与政治、经济、宗教、文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茶叶为媒介,茶马古道为例,诠释经茶马古道的茶叶传播与外来文化交往、交融、整合与涵化,形成富有地方民族色彩,又具有鲜明的外来文化影响的文化特征;作为古代重要的贸易交通要道,加强了中国与国外的贸易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宗教文化交流。

(五)茶与健康

被称为国饮的茶,其保健功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研究的领域更是大有增多。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国历代医学关于茶的论述、现代医学论茶叶保健作用、茶的心理保健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茶叶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并获知这些功能成分所对应的功能,了解中国国饮的健康魅力之所在;并知道如何正确饮茶和健康饮茶。

(六)茶宴、茶点和茶酒

介绍茶宴与茶肴,浆茶、粉茶和茶点心,茶酒与茶鸡尾酒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如何制作和评比这些制品。通过此章的学习,让学生扩宽了茶除了饮用以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充分完美地利用茶叶,延长茶叶茶业链。

(七)茶文化大众窗口——茶馆

介绍不同形式茶馆(当前中国主要的宣扬茶文化为主的茶艺馆)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内容,包括北京“五福”茶艺馆、上海“湖心亭”茶楼、西子湖畔茶馆、重庆中华茶艺山庄等茶艺馆。通过茶艺馆的设计、管理和内容介绍,以及组织参观校园周边的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茶楼设计公司和地方茶艺馆,综合凝练学生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生从设计学、美学和贸易管理学的角度综合认识茶文化。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茶文化学》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茶文化与茶俗、茶与健康、含茶食品、茶艺馆。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都相对独立,在教学中不同的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模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课程内容的1-4部分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外,还带了茶叶、茶具现场展示,辅助加深茶叶分类、茶具欣赏等;展示不同的茶叶和不同的茶具匹配型号,以及其分别的冲泡方式和礼仪。

(二)新型茶叶产品和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介绍、吟诵结合茶叶冲泡,融艺术、生活所需于学习中。茶与健康部分的内容偏工科,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且降低掌握知识的难度,主要是先展示新型的含茶产品,再逐步导入这些产品中所主要运用的是茶的何种功能,从而引发学生主动了解茶的功能成分的积极性;在茶保健功能介绍时,增加了宋代、唐代的有茶叶保健功效解说的诗词,并采用吟诵的方式讲述,寓文学、艺术于茶健康知识学习中去。

(三)含茶食品展示与品尝、结合实际操作制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携带简单易做的含茶食品(抹茶饮料、抹茶蛋糕等)到理论知识的课堂上去,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些产品的制作,并真正地了解产品的特性,扩大学生对茶和茶文化的认识,增大茶与生活的贴切度。

(四)实际参观周边较具特色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介绍学生到其有兴趣的茶艺馆实习。除了课堂上不同的中国特色茶艺馆介绍外,还联系近边的茶艺培训公司和地方茶艺馆,并带部分学生前往参观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茶艺馆的整个运营理念,懂得学习的重点部分;同时也让茶艺馆工作人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扩展其运营模式。

四、考核方式的改良

考核的方式从单一的期末统考,改为了平时作业、上课心得和项目完成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其分别占总成绩的20%、20%和60%。平时作业学生需手写交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直接复制信息的可能,增加其手写记忆的部分;并且还期待通过手写作业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全心感受经历。上课心得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撰写内容可包括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信息、对茶文化的感受、茶食品制作的领悟、或是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等。在课程初期,提出一个可执行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项目,5-7个学生一组,自己确定项目任务、目标,并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和实施方案,最后在课程结束时,交付审核并计分。

五、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于《茶文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反思。

(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掌握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把自己从课堂的讲授和知识的灌输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和社会接轨接触新的知识,并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样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

(三)茶室和茶具的建设除了软件上的更新,硬件上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必备的;茶室和茶具的更新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的不断前进,茶文化也出现更新,茶具也是不断地配合改进。譬如现有的红茶泡器则是新型退出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建设茶室和茶具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四)校园茶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开展校园茶文化宣传活动,借以丰富校园生活,增进学生礼仪和德育教育。以茶席设计、品茶、赏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美学、设计学、营养学为主要基础理论,以奉茶、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为内涵的礼仪训练和修身养性的全面体现。

茶叶知识常识篇8

关键词:茶道;文化传承;高校教育

中国茶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茶文化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具有自己的茶道文化,而所有的茶道文化都是在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高校是茶道、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师讲授、茶文化专家的讲座,来传达茶道知识、茶道传统与茶道技艺。因此茶道文化对现代人的意义并不在于学习茶道技巧,而在于继承、传播茶道文化,推动茶道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茶道起源于唐朝,《茶经》是第一部有关茶叶的文学著作。而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饮茶的国家,从唐朝以后茶作为一种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开来。《茶经》是唐朝陆羽所做的有关煮茶、饮茶的文学文献,它不仅仅是介绍煮茶、饮茶等茶叶知识的学术著作,还包含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一切皆空的深厚茶道文化思想内涵。自唐朝以来,宫廷、民间、寺院、市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饮茶品茶活动,茶道茶文化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宋代以后逐渐出现点茶、斗茶等活动,茶道也由原来的高雅文化逐渐向市民文化转变。各个阶层的民众都能够用茶道文化招待朋友、拜访亲友,以完成日常的交往活动。明清以后的饮茶品茶活动更为简约,而茶叶的选择、生产也更加的精细化。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饮茶活动,茶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中国茶道并不拘泥于煮茶、饮茶形式的选择,而更加关注茶产业附加产品的生产、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自唐代以后茶道开始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各个地区的茶道交流活动往来不绝,其中茶道文化得到最好继承的国家为日本。茶道在原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四大皆空的思想上,又增加清寂的禅学思想。因此茶道思想融合宗教、哲学、艺术、伦理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独有的清、柔、圆、寂的文化氛围。如今的茶道一方面承担养生的作用,普通民众从茶道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作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茶道内涵能提升国民的思想素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2茶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茶道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宗教的文化思想,形成独特的清寂和美文化理念。我国地域辽阔、茶叶种类众多,因此在煮茶、品茶等形式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各个地区的居民都有一套自身独有的饮茶方式,也形成不同的茶道思想。当前茶文化领域尊崇的茶道思想为“廉、美、和、敬”,廉洁清廉、追求美向往美、心态平和安定、心存敬畏成为茶道所尊崇的主要思想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茶道正在逐渐往商业化、大众化等方向靠拢,休闲娱乐成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专注于煮茶、饮茶、茶产品方面的探索开发,提倡茶叶平心静气的养生作用。但相比于日本茶道而言,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道礼仪规范。由于我国的茶叶种类众多、茶道流派复杂,煮茶、饮茶等茶道方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从制度层面对茶道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特色进行规范,所以我国的茶道发展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特征。目前我国专注于茶叶产业建设,包括茶叶生产、茶叶附加产品生产、茶文化景区建设等,通过建立茶叶品牌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来吸引游客,增加本地的茶叶收入,提升地区的茶叶知名度。茶道的传承主要通过茶叶的经营销售来完成,现代居民通过煮茶、饮茶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各个高校还设立有茶文化、茶学专业,传授给同学们茶叶理论知识、茶道的理论知识,使同学们自觉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茶道还能够与茶叶科研结合起来,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茶叶产品;有些学校还开设茶产品营销课程,教授给学生茶产品营销技巧。而社会中也出现茶艺师培训等课程,主要向现代居民传授茶道的礼仪文化,以及煮茶、倒茶、饮茶等方面的技巧。茶道文化传承方面的间断问题,应该在茶道制度、茶道传播形式、茶道传播程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茶道传播制度、方式、程序方面的规范,能够建立起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主体。同时茶道的传播要贴近普通群众,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茶道文化的推广宣传,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还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茶道文化课程的设置,争取每个学期都能开设一门茶道文化课程。茶道行动规范、礼仪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3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维中的运用

中国茶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现代意义。茶道首先讲究现代居民对茶的理解,讲究茶文化的发掘与传播,以及茶道产品的开发创造,主要围绕茶叶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附加价值等方面展开;然后茶道讲究现代人对自身的理解,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等一系列的活动,人能够从自身灵魂中发掘到更多的东西,将身体与灵魂进行融合。茶道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道中的“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的,茶道讲究真善美,提倡清寂廉静和美的文化品位。所以,茶不仅具有缓解口渴、陶冶身心的物质滋润作用,而且有着洗涤心灵、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茶道也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茶道活动,能够带给人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茶道的清幽、廉静、和美是传统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也应该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幸福目标。茶道分为两个部分:茶和道。茶涵盖所有的茶叶种类,道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属于哲学的范畴,是由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金刚经》等一系列的宗教经典组成。茶与道的结合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道文化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茶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特征、以及茶本身的清幽,揭示茶叶与环境存在的紧密联系,也能够从侧面提升人类的环保意识。茶叶具有“和善美丽”的特性、茶道主张“精行俭德”的品德与信仰,告诫世人应“德博而化”。这表明通过茶道文化和善品性的熏陶,能够逐渐提升世人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茶道还具有天道人伦的道德思想,天道人伦的思想主张万事万物都要按照其自然规律进行运转,不能违背天道人伦进行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茶道以和、天人合一作为人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所依从的理论依据,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茶道专业讲师专注于对茶道的文化、精神、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讲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水准与文化修养。茶道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连接关系,茶道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演示活动,进行茶文化的传播;还能够通过茶道书籍、茶道自然生态景区进行茶道文化的传播。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共同构成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才能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才能使人们深入了解茶道文化的精髓。通过利用茶叶博物馆、老茶馆、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文化景区等现实资源,开展茶道文化传播活动。茶叶基地参观考察、茶文化景区游览、茶道社团活动的结合,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深度传播,也能够使大众了解茶、感悟茶,品位茶道的独特美感与深厚的文化哲思。我国在古代已经有茶道教育方面的课程,茶道教育大多以家庭授教为主。传统上社会的茶道交流、煮茶、饮茶,也以男性为茶道交流的主要群体。现代社会也允许女性从事茶道学习、交流活动,大多数茶馆酒楼有着男性茶道传授师,也有女性茶道传授师,他们主要从事茶道表演、煮茶等一系列茶道活动。我国也逐渐增设茶艺师资格考试、茶道师技艺欣赏交流活动,用以培养大量符合国家要求的茶艺从业人员,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茶道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在高校教育中主要起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虽然说各个高校也开设茶道课程进行茶道的交流,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与陌生人、合作伙伴的交流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履行各自的职责。茶道具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过茶道的学习以后,能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心神交流,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茶道中的动作规范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茶道的教授活动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交流,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与道德素养。对那些非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茶叶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传授茶道煮茶、倒茶、品茶等方面的技能与规范。通过茶道知识的通俗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茶叶方面的知识技能,理解茶道传播的人文思想。对那些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专业的茶叶、茶具、煮茶标准动作、品茶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道文化的深邃内涵。

4结语

茶道不仅仅包含茶叶、茶文化的内容,更涵盖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因此茶道包含茶文化的所有内容,同时也包含哲学、美学、自然科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居民的精神寄托与文化归属。所以高校的茶道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传播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高校可以通过茶道专业教学、茶叶产地参观游览、茶道实践等方式,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道文化体系,推动茶道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作者:刘大勇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庄爱兰.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理念与制度关系探讨[J].才智,2015(36):124-125

[2]岳淼.高校的教学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J].科技展望,2016(3)

[3]岳淼.简谈高校的教学管理的创新[J].科技展望,2016(2)

上一篇:社会责任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简述空乘服务礼仪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