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8 18:43:56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高职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carrying out by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whole society, but als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an important topic in dept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special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four aspects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vocational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素质的含义,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鸣说说:“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理念所强调的,就是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争取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以往所说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确定内涵和特殊现实意义,并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用人的角度讲,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初中毕业的员工文化层次低,悟性差,提高慢。因而,不少企业集团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总之,重视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选择,又关系着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前途,更是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如何搞好职教中的素质教育,需要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不停的探索,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页.

[2]俞克新、李飞鸿:《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教育与职业》2004年17期.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2

文献法:查阅大量刊物,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证做好准备。

对比法:将新、旧体育教学标准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证了本文观点。

2.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体育教学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起已经有六十多年了,而体育教学改革也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另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历经了三十年的发展壮大,因此职业教育里的体育教学也在改革中发展,从前的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始终扮演的只是娱乐与配角的角色,有些院系随意压缩体育课课时,甚至不开体育课,现在随着主管部门的督导和自身认识的提高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体育教学在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职业教育中日趋重要。当然,这样的成果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在改革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有了新的突破,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改良,课程内容有了新的摄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接下来我便分别论述使体育课程重要性趋增的原因。

2.1教学目标的突破

2.1.1传统的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和其他类院校一样,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为教而教,而学生亦是为学而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均刻意地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或考试分数,一味地使用客观指标评定体育教学效果。于是,体育由一门有趣、活泼、能够张扬天性的科目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结果学生慢慢淡化了他们的兴趣,抑制了他们特长的发展,身体也不一定能够健康。

2.1.2新的教学目标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后,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已经成为其传统目标的新突破,人本主义思想已贯彻教学始终,即以人为本,以每位学生为本,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念、理想、人格、道德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变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具有责任感的新青年。在由传统目标向现代目标的转换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观念与人文素养得到了更新与提高,由教师在上、学生在下变成了师生平等,互相交流。

2.2教学方法的改良

2.2.1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等级观念亦是严谨异常,师便是师,生便是生,老师说什么学生都照着做,一堂课下来,几乎全部为老师规定与灌输,当然,这指的还是对体育课较为重视的学校,还有些学校甚至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于是体育课变成了一堂自由活动的松散的课程。以上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弊端都是相当大的,以第一种“满堂灌”式为例,学生确实能够学到一些体育课的专业知识,但是与体育课的教学目的相差甚远。体育课本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其体质,并能有效调节学生在各科文化类教学中所产生的枯燥乏味情绪而开设的,对于“满堂灌”的体育教学法,学生可以接受一次两次,但是长期下来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减退,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掌握也会渐渐变少。而拿第二种“自由活动”式来讲,自不必说学生会真正学到多少知识,这甚至会造成他们学习态度松散,对课程认识出现误区,觉得体育课是一门什么都不用做的玩耍课程。

2.2.2新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体育课较之原来的传统上知识性和趣味性均有显著提高,在许多学校,体育课已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教学则是予以学生体育知识更系统的传授,而室外则更增添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与开放性。教师由原来死板的教学转而变为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努力配合他们,使他们成功。

2.3课程内容的新摄入

2.3.1传统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案的编写有着陈旧的固定格式,每节课内应该做的事情已被完全规定好,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课程模式了如指掌,久之便失去兴趣,且未体现出本课程的开放、创新功能。传统的体育课程仅仅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而课程好坏的评定只是靠在课堂上完成指定技能的优劣程度得出的。这样便牵扯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问题,技能素质好的学生,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自然考评成绩就高,反之成绩自然差一些,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对学生的综合考评来说是极不合理的。

2.3.2新的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新的课程内容中,教案的编写已经变得多元化,即老师觉得如何将这门课上到最好且最合理便如何进行教案的编写工作,甚至可以将教案简化。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变成课程的宗旨,且由于这个原因,课程内容也已变为使学生参与运动,提高技能,得到身心健康发展。增强课程内容设置的灵活性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教学,使学生有充分的热情接受教学,使体育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生活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2.4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

2.4.1学生传统的思想认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似乎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而开设的,也正因为其教学目的的单调,学生对课程的思想认识有极大的局限性。他们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每一项任务,觉得只要按照固定模式完成课程拿到相应分数就好,自身的兴趣并未融入其中。

2.4.2学生新的思想认识

在体育教学不断改革完善后的今天,学生的思想认识已经得到极大的转变,他们已经认识到上好一节体育课,不单单只是完成几个固定的动作,得到一些自己需要的分数,而是要让其兴趣爱好得以扩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自觉地学习体育知识。并且学生们会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心已经转变,由原来的以课堂、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得愈发明显。

总之,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其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它调节学生在各文化课中积累的沉重情绪,增强他们的体质与毅力,并让他们不断发现自己创新的潜力,可以说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日增加,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N].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颜廷河.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J].北京:教与学,2005,4.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了职高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对职高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真正将其培养成为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对职业教育充分了解,只有对职高生的现状做充分的分析和了解,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市场经济条对职业高中生的影响

其一 职业高中生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目前人们对职业价值观的判断和取向,较多地选择现实利益标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的不良习气在初中阶段就已形成,进入职高时仍未转变。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从原先较为分散孤立的状态变得相对集中,通过校园传染,问题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校内,“问题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教学秩序,言谈举止不文明,不服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教,甚而公开对抗。鉴于这种情形,我们应正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因材施教,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二 培养职业高中生的敬业意识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多数职高生由对职业教育的性质了解极少,自身决策能力较差,选择职高校时,有的是因为从众心理;有的是因为专业名称诱人;有的是因为父辈亲友劝说。当初他们报考时,并没有明确自己将来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而是想找一个供以栖息的避风港,便可一劳永逸了。其实,这种缺乏敬业意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幼稚想法,最终还是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切实保证跟得上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社会对职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要求是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敬业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其三 职高生自身的心理问题

目前,职高生的心理问题着实令人担扰,不可等闲视之。它的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外在的客观因素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家长的不良行为,教育方法不当,或娇宠,或失控,或棍棒教育;家庭结构不完整 ,造成学生心智成熟较晚等;还有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现实相脱离。

三、对职业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措施

一是结合专业实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刚入职业高中的某些学生,认为迟到早退、吸烟打架、顶撞老师是无所谓的事,怎样结合实际让他们明白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呢?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让学生明白向自己挑战,战胜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教给学生学会做人,首要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保持理智,遇事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始点。如按时作息、按时出勤,着装要整洁;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在人前不做小动作;物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用毕放回原处,不乱丢废弃物;诚信为本,信守诺言,借用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汇报工作要及时准确、不加主观意识;在钱物面前做到公私分明,不浪费、不占别人便宜;待人和气、克己忍让,工作上不要偷奸耍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为他人想,背后不议论人。经过上述反复教育和行为训练,对于改变学生的不良举止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大有裨益。

二是结合专业实际培养敬业精神。职高学生虽说是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但在他们头脑中职业形象和对专业的了解仍然是很模糊的。学会运用智慧做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你准确地判断,开发你的潜能达到成功的目的。要告诉学生多看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听课,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尤其职高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他们人生的依傍,能使他们的人生拥有更丰厚的财富。培养敬业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会抓机遇,给自己创造机会。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教育学生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管理时间,把握时间,做最有效的投资,用好零散的时间更是省时之道。

三是结合专业实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初、高中生是处于心理发展最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极其重要。职高新生大都带着失败、自卑的灰暗心理踏入校门,他们往往表现出两类极端的心理倾向,一类是抗拒、逆反的心理,表现为桀骜不逊,自暴自弃。另一类是悲观失落、自怨自艾、精神萎靡不振。特别是对那些在初中阶段已有所放纵的学生,培养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更为重要和迫切。

其一,教育学生要有美德。从学生的行为规范抓起,把关心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培养“不妨碍别人”的基本品行,进而提倡助人为乐的行为模范。如在进行道路交通法规教育中,可以把“为了您家庭和他人的幸福,请遵守交通规则”作为切入点,讲清危害,明确法规,告诫学生要珍惜生命,从而提高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特别要告诫学生,品德就是力量,你的品德能决定你的胜负,决定你是否能在当今社会立足。那么,诚实守信就是最好的美德,它是你永远受用的资本。宽容能够健全人格,它能助你成功。其二,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无形资产,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他人相处,不要拨弄是非、拉帮结派,全班团结一致,班集体才有凝聚力,才会共同进步。将来要与朋友、同事、上级、客户等形成良好的人际网。其三,教育学生要有庄重、得体、大方的形象。教育学生要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体现着个人的修养,作为学生,穿着打扮要讲究,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此外,健康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同样重要。身体健康才能承受吃苦耐劳,勇气与自信又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条件。经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学生增强了劳动意识,偷懒耍滑的现象便会大大减少。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4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深入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职业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作为辅助手段,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职业教育教学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革教育观念,通过实践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学院基本都是以前的专科学校,教学上都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实验教师数量不足,大量扩招导致生源和教学比例失调。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的数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参与教学的年轻教师数量不多,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较少,实践教学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往往被当做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导致总体师资水平不高。高校教师基本是从外校引进,少数是本校培养,多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所学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2.实践基地严重缺乏。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一直是制约职教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瓶颈。由于学校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的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是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实习单位多数是私企,不够注重培养人才,所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学以致用,自然也就谈不到理论联系实际了。

3.实践教学方法模式化。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几十年不变。单一的灌输型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践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成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活动。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以至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预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及每一步即将得到什么结果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完全是在教师教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而并不能够领会这样操作的原因,缺少主动积极开发性思维的创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4.实践教学管理不够完善。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以国家配置为主,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以及就业率是否升高,与学校没有紧密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与社会结合的积极性。由于受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实践教学的投入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等不够完善,导致实践教学的投人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和管理体系加以保证。

二、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1.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体系。传统的教育体系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实现由学科型向实践型转变。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技能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要着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就是要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本,合理确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重视学习和研究,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积极认真思考,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逐步完善教学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次,学校应围绕市场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紧密结合,在教学体系中应设置实验、技术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研等主要实践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参加各种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比较完善和全面,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实践教学的学科设定应该符合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一致。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时间分配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内容要革新,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活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曾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最根本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核心在于提高人才能力和素质,其中首要的在于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点在于实践教学环节。”现今高职院校都越来越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从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促进职业院校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建设实践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提出过很多次,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方案。为保证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培养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应以补充教师队伍数量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教师队伍为重点。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与这一要求还相距很远,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变目前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把实践经验作为高校应用学科专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首先,从校外聘请专业从业人员。可以从生产第一线聘请一些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经过全面培训后,充实到教师队伍。其次,培养提高现有实践教师。可以将一部分教师选送到工厂、科研所等单位学习,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科研等实践中去,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参与校内、校外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2.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目前我国职教院校实习基地主要是结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专业面窄,规模小,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于资金投人不足,相当数量的实习基地设施落后、严重老化。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建设校内外结合、覆盖所有专业学生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要建立实习工厂,并加大经费投入,定期添置和更新有关设施和生产设备,以保证学生操练和生产的需要。校外要通过厂校联合、订单培养等形式,选取几个单位作为学生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还应选取几个科研场所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对校外实践基地要规定工作任务,健全规章制度,提出预期目标,并对实践活动做出合理评价。毕业实习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全面进行实习实践,使他们把整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各项活动中去,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3.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实践能力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焊接点。学校应以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人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据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出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和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课程内容。首先,应对企业以及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组织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就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全面论证与研讨,初步形成学校课程改革新思路,即依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基于就业导向,改革原有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其次,合理制订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方案。高职教育培养实践应形成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理念与建设实践。鉴于职业岗位生产任务各异、专业类别不同,学校形成的课程体系应以更好的就业为主旨。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为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毋庸讳言,随着市场化改革以及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复杂的就业心理,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加之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这种“进”与“出”两头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有不少学校已经步入了窘境。

1我国现有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教育对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1.2生源规模小、素质差

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的社会观念,使得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

地方政府未能真正理解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各县、区、市一窝蜂地办职业培训学校,再加上民办职业教育的介入,瓜分了这块本来就不大的“蛋糕”,客观上导致了招生市场的恶性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各学校招生成本急剧上升,办学规模和效益急剧萎缩。

招生难,难招生。各学校都把招生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招生第一,全员参与”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这种做法自然淡化了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就业市场调查等工作,客观上对学校的稳定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3专业建设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众所周知要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因此,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其危害有三:一是像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对教学设备和师资的要求很高,投入很大,学校如果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如果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过去财会、电子电器等专业曾经热极一时,现在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闲置设备和师资。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

1.4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不高

由于各学校都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职招生的就业拉动基本形成,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是低薪就业;部分学生经过学校多次安置后,学校不再承担安置责任,学生再就业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毕业生质量不高,二是学校就业跟踪服务不够。从考察情况看,少数学校把弹性学制曲解为随意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的时间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2就业指导意义及内涵

2.1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专门的实践活动,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而把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更是近几年的事情。为使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带领全体教职工反复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学习各级领导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精神,引导大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促进中职校学生成长和发展、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了一支由“一把手”负责,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再次,建立起稳固的就业基地。由此,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2.2就业指导的任务、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其主要任务包括: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

[1] [2] [3] 

的基本规范,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通过学习逐步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的理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其自主择业、自立创业的自觉性。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第一,进行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够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既注重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避短发展自己,又能根据所学专业的要求,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主动适应职业要求。

第二,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个人优势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加强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就业形势,有关就业的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学生择业求职提供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达到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目的。

针对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政府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我国教育经费中比重较低。从 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与财政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中央专项资金投入 亿元,扩大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可见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许多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国来借鉴和学习。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应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可以解释为: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有一部分专职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新任教师除应具备规定学历文凭外,还要逐步增加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切实具备职业教育师资要求的比较全面的素质。要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固化、发展滞后的问题;要完善教师职务制度,设立专门的职务系列,制定专项的实施办法,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特点。

..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地位也就很难提高,由于发展空间不理想,所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就不足,当务之急是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其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

就业指导的途径

.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

首先,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结合所教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德育课教师要上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要增强实效性、针对性。要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校各年级教育的全过程,把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结合起来。其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再次,开展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毕业前要集中接受写求职信、求职面试辅导、礼仪礼貌训练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能力。

.实行“订单”教育

要进一步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就业工作,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推陈出新,要紧紧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走。因此,从年起,我校先后与当地及沈阳、大连、青岛的企业达成合作办学的意向;企业根据需求确定用工计划和人才标准,学校依据企业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然后到企业实习,企业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种合作办学方式,实现了培养、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重要性;研究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尤其是在学生的就业方面。为了在社会有一个立足之地,学校把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都会用在对学生的技术的培养上,特别是中职学校。而目前在我国国内的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与社会的各方面的要求基本已经脱离,主要表现在只注重技术而不重视学生的素质的教育。就目前就业形式而言,职业高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技术的培养,熟悉专业的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中职学校在招收学生方面的范围很广泛,基本属于“零门槛”的状态,学生在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很缺乏,学生不仅仅知识方面很薄弱,在人文素养方面也比较缺乏,例如具有一些比较差的行为习惯,缺乏自觉自律性,对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不到位等等,这些不良的表现都是属于人文素质低下方面的表现。一个人生物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心的、内在的品质,通俗来讲就是一个的道德的表现。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和思想中,中职学校就是一个专门培养学生技术的学校,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使得学校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的职业素质较差。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的学生本身的学校成绩较差,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卑心的产生,缺乏自信心,如果学校不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极有可能使得部分学生由一个弱势的群体演变为危险群体,对社会的和谐极有可能有着一定的破坏力,所以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职业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后天教育更是终生教育,它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化。它强调个体认识和内心体验,目的是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具有广博的胸襟和眼光,有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而中职学校的教育一般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培养熟悉专业技能的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缺陷,而语文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因为语文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媒介。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两者尽可能的达到和谐统一。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1.通过教材陶冶审美情操,引导学生建立起美好的人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说美和真,美和善交融在一起,构成真善美的艺术。美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陶冶性情,美化人生。文学艺术中的形象美、意境美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而且在审美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效果。

文学艺术的美具有很强的教育审美功能,当我们欣赏那些作品时就会受到作者的灵魂熏陶,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建立起健全美好的人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欣赏形式美的同时从内容上发现美的内涵,由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2.老师的正面的引导。职业素质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景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来得到提高。身为语文老师,老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以素质培养素质的一个过程。相对于教材内容以及课外读物,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更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设计者和促进着,又是学生人生之路得引导者。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并自觉地爱岗敬业。这样不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就一定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情况更加严重,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教师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老师在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客观的对待学生的表现,当发现学生的缺点时,不应过于直接,要委婉的指出,并鼓励学生改掉,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以后的各个行业的基本的员工和劳动者,老师应该发展学生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结语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更加应该利用一切职业素质教育的素材和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得技术和素质相结合,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奕璇.中职听障生语文素质提升的创新探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6期.

[2]高南鹏.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和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科学咨询》.2012年9期.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7

教育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各教育部门对其拥有的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行共享。例如可以在省内(或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职业教育信息网”,可以将省内(或全国范围内)的各所职业学校共同创建的公共课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课程、精品课程以及管理制度等上传到“职业教育信息网”上,这样即可以实现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参考学习,也方便学生随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

无论是制作专业教学资源,还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等,都需要依托优秀的教材。然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书籍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教材普遍关注的是理论知识的构筑,忽略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如何运用相关知识的案例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学生也无法学到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技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主编写各种课程的系列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一个由各地职业院校组成的利益联合体,合作共赢,共同协商解决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组织职业教育领域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突出的教师群体共同合作完成一套具有创新性的以实际操作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并在这些教材的基础上,由相关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制作实训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在合作中,由专业教师提供专业操作过程,例如由专业教师提供工业产品的制作过程,然后由计算机技术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实训仿真软件,制作系统的多媒体课件等等。

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一起调动起来,而且节省时间、节省资源,提高了课堂效率,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真正制作工业产品铸件前,可以多次使用仿真软件练习操作方法,当熟练了操作步骤之后再到真实的机床去操作,这样即达到了多次练习的目的,也为国家节省了很多资源和资金。另外,还可以在“职业教育信息网”上建立论坛,该论坛主要用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并形成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所有的成员进行约束与管理。

总之,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编写教材,然后再根据这些教材制作实训仿真软件、系统的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等,最后再利用实训仿真软件、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这种创新的专业教学环境,真正做到了专业教学模式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接,增强了教学环境的实际操作性,建立了规范的、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适应现代化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变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建立基于网络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是相当必要的。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教育的日益深入,在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显露出误区,如:部分教师常常把职业教育片面认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术、动手能力培养的就业培训,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以至于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心中只有自己。从企业对毕业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表明不受企业欢迎的大多数学生不是因为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而是因为不会做人。

职业教育虽有素质教育的优势,但它并不等于是素质教育,那种认为职业教育无须实施素质教育,或职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能够看到,虽然职业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并无追逐“应试之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但在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上,职业教育并不占优势。职业教育不是天然的素质教育,它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教育,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也就是职业角色教育。从教育过程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性、全面性和可发展性;职业教育则强调定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从教育策略来看,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要求从学校到社会实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把文化课、理论课限定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虽然是这个系统工程中已被足够重视的主要部分。但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善与发展,职业培训及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道德就是一种力量。数千年前,老子迫于过关,留下《道经》、《德经》,首创“道德”一词。今“道德”一词已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更突出约束性与规范性。其实,“道德”一词本义于《道德经》,为“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国有国德,人有人德。以德治国,是一个国家的美德。以德做人,是一个人的美德。道德层次的不同,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价值高下和生命意义的美丑。人无德不善。美的道德是一个人屹立于传扬社会的脊骨。道德的内涵应当包括勤劳,真诚,勇敢,善良,明理和创造相统一的精神体现。《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20个字:“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很“大”又很“小”。说道德很“大”,是因为它凝结着民族性格,展示着社会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说道德很“小”,是因为它时时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道德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认为,道德、健康和知识,既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而道德又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误。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没有道德的人,知识再丰富,也难成大器。道德建设要务实不要务虚,要少说多做;少指责别人,多反思自己;要少教育他人,多教育自己;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要强调自觉而不要依赖别人约束。每一位具有道德的中国人,都应该加入到这场道德文化鼎兴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奋斗!不重视继承传统美德,凭空是不可能建设新道德的。道德建设表现在社会阶层各个方面,但是表率的示范作用影响力最大。从排队、不随地吐痰和遵守交通规则做起!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需要道德来维持和平衡社会秩序与人的心理状态。道德建设靠自己,靠社会,靠国家。道德就是家风国风。

上一篇:失色天空范文 下一篇:谁的本领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