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训练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13 20:43:54

形体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1

关键词:酒店管理;形体训练;教学

一酒店管理专业形体训练的内容及特点

形体训练是一项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舞蹈基础练习(以芭蕾为基础),结合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综合训练,可塑造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针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的设定,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形体课内容设置如下:

(一)常规形体训练,注重的艺术性的培养

基本姿态和基本形态是基础,端庄、高雅、挺拔的姿态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我们的学生中身体会出现不正,弓背、斜肩、含胸、松垮、步伐拖沓等现象,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必须注重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的修养,结合他们未来的职业需要,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热身、把上、把下这些基础训练来塑造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及优美体态。通过把干训练形成正确姿态,有效掌握腿、躯干、上肢的柔韧性、灵活性、力度性和直立性,把下的训练能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爆发能力。结合基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健身操及瑜伽体式等一系列练习,对学生身体各部位进行反复训练,提高他们的肌肉支撑能力和身体柔韧性,常规形体训练的内容丰富多彩,悦耳的音乐,舒展的动作姿态,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十分强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2]。

(二)模拟情景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的培养

针对我校学生不同的就业岗位群,在教学中,我还安排了前厅接待、客户服务、会议、餐饮等相关情景的礼仪训练,把服务姿态训练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全程模拟训练,感受服务姿态的规范、优美,从而调整自身的训练。将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群相结合,让我的教学也更生动,对于学生来说,实用性也很强,有助于他们职业素质的提高。

二酒店管理专业形体训练的职业需求

(一)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符合“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形体训练能改善学生的基本姿态,有利于肌肉的生长,能消除多余脂肪,使体型更加健美、匀称,经常进行形体训练,可以提高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承受不住的,在形体训练过程中,头、肩、四肢、腰腹都会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从而达到骨骼和韧带的正常发育,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及平衡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依托于长期的体育锻炼,这就符合“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二)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真正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开设形体训练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酒店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取决于服务质量的竞争,这就要求员工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好的形体和气质,讲礼仪、外形好、有气质的人才最受客人的欢迎,能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将直接影响服务的整体形象。在形体训练过程中,针对性的加入仪容仪表、语言、涉外礼仪等培训,可以使学生们的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这种具有服务性质的专业来说,加强学生的素养和美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能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三)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了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协调有力的动作以及能得到锻炼效果的肌肉训练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影响,给人满满的正能量,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变得活泼开朗,精神焕发,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丰富多彩的形体训练内容,独特魅力的个性情感引导,不仅能使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形体姿态,还能使学生对形体美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并被其所吸引。形体训练是一项审美很高的运动项目,其上课环境干净整洁,服装统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姿态美的表现力,培养高雅的气质;形体训练内容很讲究,它是以舞蹈和仪态动作为素材的身体形态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身体美、运动美、神态美、音乐美、心灵美的感受与表现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4]。

三酒店管理专业形体训练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的办学模式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目标适时调整形体训练教学内容,凸显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以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面部表情训练及礼仪训练为主,以民族舞、古典舞、身韵训练等为辅。

(二)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可以提高形体训练的教学效果,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例如:成立舞蹈队、啦啦操队、礼仪队等活动小组,并制定相关训练计划,活动开展计划,结合节假日,举办文艺表演、礼仪比赛,这样,既让学生有了满满的收获感,又丰富了校园文化。

(三)结合相关器械进行辅助训练

良好的教学设施也是提升形体训练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形体训练课在纠正学生不良体态的课堂训练中,除了专门的动作训练外,还可以通过哑铃,拉力器来辅助练习,这样有效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身体的控制力,腰部是身体的一个重要发力点,也是脂肪容易堆积的地方,当常规的腰部拉伸、地面腹背肌练习这些还达不到需要的效果时,就需要借助仰卧凳来锻炼腰腹力量及腰部曲线等等。学校还可以配备一些其他器械来辅助教学,同时也方便学生锻炼。

(四)建立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

形体训练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根据学生每周训练打卡次数、问卷调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方面结合进行,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将形体礼仪作为其中一项实习内容,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便日后就业适应社会需求[5]。总之,形体训练对学生塑造体型、提升气质、成为准职业人大有裨益,也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与礼仪的养成。形体训练课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我看来,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来制定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张群;马福兴.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设计与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3-4.

[2]许诺.浅谈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形体训练课开设的状况[J].山西青年,2018(24):218.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形体教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前言】小学形体课是对体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形体训练的特点和作用

1.形体训练的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和针对性

不论男女老少,不论何种职业,都可以参加改善和反战身体某部分需要的各种形式的形体训练。 少儿形体训练是引导、启发,即兴升华为一体的艺术形式,重视少儿培养,挖掘少儿天赋。

(2)内容和方法多种多样

从形体训练的内容上看,基本动作、器械及项目都是十分丰富的,形体训练的动作主要是有用于身体局部练习的单个动作,还有用于形体练习的健身系列,分成套动作以及用于矫正康复的专门动作。

从形体训练的方法上看:它是在人体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人体艺术造型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和各自的水平,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性别,选择不同的方法。

(3)灵活性与艺术性

形体训练可以是集体,也可以个人;可以在同一的时间内,也可以分散安排,十分的灵活。另外在训练时配上音乐可以提高成套形体练习的感染力,以及提高练习者的音乐素养和培养起良好气质,愉悦身心。

2.形体训练的作用:

(1)形体训练有利于同学们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同学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这种迅速的发育成长使同学们的身心状态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在形体训练过程中,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产生,有利于他们心理能力的发展。同学们心理能力全面起动又带动同学们体、智 、德美的全面发展。

(2)形体训练有利于启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形体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以同学们喜爱的游戏做穿插,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启发儿童的“求知欲”。

(3)形体训练有利于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面发展。

同学们聪明智慧、品德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心理发展水平要在活动中展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训练时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增强了群体意识,培养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于同学们个性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4) 形体训练有利于思维能力及注意力的提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形体训练动作的练习,常常会出现错误动作,正确的动作定型是在不断纠正错误动作、体会正确要领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老师示范正确的动作,向同学们提问动作要领,是培养同学们观察和思维积极性的好方法。

(5)形体训练特别有利于同学们的意志品质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毅力等个性特征。形体训练使同学们的交流、吃苦耐劳、生活自理等能力都得到增强;还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1)基本姿态练习

人的基本姿态是指:坐、立、行、卧。当这些基本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时会给人一种感觉,由于一个人的姿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改变诸多不良体态

(2)基本素质训练

形体基本素质练习时形体训练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练习中可采用单人练习和双人配合练习两种形式。在训练时,应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和配合者的承受能力,不能超负荷,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基本形态控制练习

基本形态控制练习是对练习者身体形态进行系统训练的专门练习,是提高和改善人体形态控制能力的重要内容。训练必须从严要求,持之以恒。

2.形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训练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训练时要穿有弹性的紧身服装或宽松的休闲服,训练时不能佩戴饰物, 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计划,要保持训练场的整洁和安静,做器械练习时,要有专人指导和帮助, 在训练中和训练后要注意补充适当的水及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

三、形体基本练习方法

主要有上段练习包括头颈练习和抬肩练习;中段、下段练习包括胸的练习、肋部的移动、膝关节练习等;地面素质训练包括坐地勾绷脚背;盘脚压胯;侧卧旁吸腿等练习 扶把训练主要就是擦地练习。

四、形体训练必须注意的要点:

站立走路做到拉长胫、打开胸、展小臂最终走路做到身体的移动就像一串树叶(身体的柱和臂似茎干,脚与小臂似叶,叶围着茎干直接向前)。

五、第一课时形体课教案

教学内容:形体训练

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压前、旁腿

教具准备:录音机 碟片

教学过程: 开始上课时老师同学互相问好,然后老师挑选一名学生做示范,对同学们进行站、坐、走、蹲等的训练,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分析。

七、形体训练成效

我们在进一步明确了形体课的教学发展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这使教学的效果非常明显。我校的形体课尚处于探究阶段,以我教了二年级的两个班的6节课看来,经过形体课的初步训练,大部分同学克服了塌肩,缩脖的坏习惯,在动作和表情等方面比没有训练过的学生要协调灵活得多,气质也更优雅大方和自信,艺术素养有所提高,在精神上表现出良好的状态,活泼开朗,积极向上。

以上所述,仅仅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认识,今后我们还要一如既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论证,使形体训练课开展得更好,把"让学生趋向美,追求美,并借生动有趣的形体课来提高学生的快乐商数,幸福指数"作为教学目标而继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肖玲著,《舞蹈基础训练》,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05-01

2、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著,《舞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6-12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丰富,一些新的体育训练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便是其中一种,体能训练是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训练过程。将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逐步渗透到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敏感期特点选择体能训练内容

优先选择发展某种素质的内容。如学生身体正处于平衡能力发育的敏感期,体能训练就优先选择发展平衡能力的练习内容,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二、根据主教学内容选择体能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内容与主教学内容要匹配。如:主教学内容是篮球变向运球,体能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发展脚下灵活性提高变向能力的练习或上下肢协调性的练习。

三、根据学生身体发育阶段选择练习方式

高中阶段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发育已经接近成年人,可以适当采用负重练习和静力性练习。

四、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选择组织教学形式

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表现欲强,可以多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要注意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练习的效果。

五、多种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体能平衡发展

人的各种素质发展虽然有其敏感期,但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所以练习时虽然要重点发展在敏感期的素质同时也要重视其他的素质。

六、体能训练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哪一方面素质弱,就要加强哪一方面的训练。如某一高中学生上肢力量弱,投掷铅球能力差,就可以加强上肢方面的体能训练同时加强与投掷能力相关的体能训练,使之投掷能力逐渐增强。

七、要区别对待

根据男女生发育的生理、心理、敏感期的不同,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安排体能训练内容时要适当有所区别。

八、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合理

体能训练与学习其他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比例要合理,各体能素质之间的比例也要合理,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九、形式要灵活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单独安排或与其他内容相结合进行练习。

十、体能训练的过程要具有可控性

体能练习所选择的内容、方式、方法要具有可控性。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对运动量和强度等目标进行调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4

摘 要:形体舞蹈课程是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站姿、坐姿和走资。通过形体舞蹈训练不仅可以将外在的肢体活动与内在的审美结合起来,达到训练的目的,而且更能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人格魅力及对美的感受力。

关键词:高师院校;形体舞蹈;教学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我国师资力量的储备军,她们不仅要能够上好音乐课,更应该胜任各种活动,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形体,给人呈现出美感。经过科学的形体舞蹈训练可以塑造优美的体态,培养出优雅的气质,还能将生活中错误的习惯和不良的姿态一一改变,是我们音乐专业同学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一、形体舞蹈训练的主要内容

形体舞蹈主要涉及三种要素,即体态、体形和体态语。体形主要指人的身体的基本形体特点和体格类型,是人天生和自然的一种体格形态。体态主要指人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形体姿态,如站立、行走、坐立等动作表现出的基本状态。体态语主要是指认得肢体语言,即人们利用自己的体态、体形已经动作、表情等所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一种语言。体态语是人类不断进化和个人在长期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的一种独特能力,对于我们日常的有声语言是一种很有益的强化、补充和丰富。事实上,形体舞蹈不仅非常有利于人民大众和普通舞蹈爱好者的身心健康,即使在专业舞蹈教育中,形体舞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舞蹈形体训练的方式不断培养和加强舞蹈专业学员的舞蹈形体美和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如此才能在舞台上释放舞蹈的魅力,跳出完美的舞蹈。

在形体舞蹈教学中融入了许多芭蕾基训在其中,芭蕾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和应用,不仅在于舞蹈本身的独特魅力,更在于它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要,这种审美被全世界人们所认同。因此,在形体舞蹈中运用芭蕾训练是十分利于学员对四肢的开合度以及柔韧度的训练,进而提高训练者的气质和形体美。

形体舞蹈教学是对学习者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对受训者进行兴趣培养和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其次,通过训练达到形体美、形象美、造型美等特征,从而使学习者感受到美,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感情等诸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形体舞蹈教学现状

首先,高师院校音乐类专业的学生,有相当一大部分同学在进到学校前是没有进行过形体舞蹈学习的,有一少部分虽有接触过,但也不够科学和系统,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进校时没有良好的形体姿态,弯腰驼背,松垮外八字等这样的形体常常能看到。其次,在一些高师院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待形体舞蹈课程不够重视,很多学生都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的专业课程,加上各个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形体舞蹈课程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学校是开设半学年,有的是开设一学年,使得有的学生对形体舞蹈课程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态度,造成形体舞蹈课程教学的被动现象。再次,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对形体舞蹈课程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教学内容都有老师自己制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有的学校形体舞蹈课内容繁杂,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经常变化,使学生刚刚掌握一点基本的知识就进入到另外的内容里学习了,这也是学生对形体舞蹈课程不够重视的原因,缺乏教材,没有计划,内容不够清晰,训练目的不够明确等都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形体舞蹈课程教学的现状。

三、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形体舞蹈训练的改进方法

1、加强基本功柔韧性训练

在任何体能训练中,柔软性的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习形体舞蹈的基本入门,拥有好的柔韧性不仅会使你的动作更为协调、优美、灵活与轻松自如,还能防止在训练过程中肌肉与韧带的拉伤,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热身与放松运动,柔韧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肢柔韧、腰部柔韧、下肢柔韧和全身柔韧。如压腿,开胯,拉腰等训练。

2、注重把杆辅助训练

把杆训练是形体训练的基础,可为以后完成各种徒手动作及组合做好良好的准备。扶把杆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有:首先是5个脚位上的站位、其次是脚的基本组合练习,如擦地、半蹲、小踢腿、小弹退、大弹退、压腿、控制等。再次是基本舞姿与重心练习。如、移重心、平衡与控制等练习。在训练当中主要借助把杆,稳固重心,有效地开发身体各部位的韧性、力量和平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因此把杆练习是芭蕾形体训练的基础练习,只有掌握了这些训练的技术方法,才能准确的科学的达到训练的目的。

3、强调基本形态控制训练

基本形态控制练习是对练习者身体形态进行系统训练的专门练习,是提高和改善人体形态控制能力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态控制训练通过徒手、扶把、双人姿态等大量动作的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系统动作的灵活度。

4、形体舞蹈组合训练

形体组合训练是指对训练者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训练内容。如:基本手位组合、基本步法组合、基本舞姿组合、三拍子舞步组合等的练习,可以使肢体各个方面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受到锻炼,这些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提升了训练者们的内在气质又帮助她们纠正了自身形体的不足,如驼背、含胸等不良的姿态。

形体舞蹈课中的舞蹈组合教学是基本训练课,它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教材并配合生动有效地教学方法,使受训者掌握和体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风格的基本能力。如:维吾尔族舞蹈的热情奔放,藏族舞蹈的优美“弦子”、蒙古族舞蹈的豪迈矫健,通过大量的、与舞蹈密切配合的音乐伴奏,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现能力。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5

[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段精辟的文字告诉我们: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是分为两大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第二阶段: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上述内容的。完成这个从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就是走完阅读的全过程,俗称走完“来回趟”。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有来无回”,忽视后半个阅读过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突出读写训练重点。事实上,从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来看,只重视了一般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读写基本功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来进行训练组的训练。因此,要突出读写基本功训练,还得从认识训练组教材的特点开始。作为读写例话这样一种形式,它是训练组教材中的一部分,更必须立足整体来考虑它的教学。下面以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组为例,谈谈训练组教学的大致过程,而读写例话的教学就可窥见一斑。

现行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是按读写训练组的形式编排的,每一个训练组又是一个什么特点呢?从编写来看,读写成对,相互对应;从训练来看,有一个训练体系,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发展的结果;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它有导读、预习、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六部分,包含着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地位作用上来看,它是重点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既然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当然应该按这样的教材特点来教。我觉得,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至少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过去,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确定是多元化的,由于主攻方向不明了,多是只完成半个阅读过程,只能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得到一些有关字、词、句的训练,而读写能力却得不到提高。怎样才能较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由一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来定向,这是因为一组教材中的导读、预习、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是受读写训练重点所制约的。导读,介绍该组重点训练项目;预习,提示学生怎样学好重点训练项目;课例,是举例、感知重点训练项目;读写例话,理解重点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运用重点训练项目发挥其功能。这个功能实际上都指向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种整体功能。从这一点来考虑一组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理所当然的是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共有的教学目标,共有的训练重点。

第二,要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训练组的结构不同于单篇教学的教学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它发挥整体功能,旨在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二)结构形式。以重点读写训练项目作为核心和依据,贯穿于一组教材的全部内容。(三)整体训练。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在一组教材的阅读过程中不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四)整体效应。整个教学是一个学生由悟到懂到实践的自学训练过程,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悟”的阶段。这是第一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对所学的重点训练项目有所领悟。其主要活动为:(1)由导读引出教学目标;(2)由预习导出操作步骤;(3)由课例中的思考、练习找到默读思考的“纲”;(4)以思考题为导向,自学阅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技能。那么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就是先要知道本组学习的目标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再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步骤,然后按照提纲边读边想。经过反复揣摩,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个初步认识,最后按照课后提示,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阅读课文。(二)“懂”的阶段。这是第二大教学环节,也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课例”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这一环节先是重温课例有关内容,分析其特点,然后再归纳其共同特点,最后达到理解的境界。(三)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是放手让学生练习,这个练不是盲目地练,而是按读写训练项目的要求定向练;这个练也不是少量地练,而是大量地练。通过练,将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化为技能技巧。由上述各环节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结构是一个以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适应训练组教学的一种训练结构,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第三,要重视时间的再分配。要把教学课时变为可用课时,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随着教学组训练的需要,教学课时要进行一个较大的调整。总的趋势是,压缩阅读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增加第二阶段的课时,即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增加学生练的时间,做到真正的由扶到放。在实验班里,教师根据其经验强调讲读课从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的教时不超过一课时,强调要打通课时,统筹安排,并且对课时进行一个原则规定。如一课时教完的课文,上半堂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下半堂为第二阶段;两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为第一阶段,第二课时为第二阶段;三课时教完的课文,第一课时教第一阶段,第二、三课时教第二阶段。这样的安排,为读写训练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如第七册第二组的教学时数由11节压缩为7节,这7节中,用之于第一阶段的只有2节,用之于加强读写训练的就有5节。时间宽裕了应该怎样利用?我认为,只有按照训练组的过程来练,才有可能使这些时间成为有效时间,达到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的目的。

为什么必须以训练组为单位进行整组训练呢?我们可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系统论认为:结构是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形式,是要素的组织形式,是从系统内部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而功能主要是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映出的能力,是从系统外部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这个系统的外部环境,是否可以理解为教材结构外的教师和学生。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中间,教材起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功能总是一定结构的功能,如果改变系统的要素就会影响系统的功能,如果改变其结构也就会改变其功能。单篇单教之所以不好,就是任意改变了一组教材的要素,改变了一组教材的结构。单篇单教不利于打好基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须加以改革,建立起一套与教材相适应的整组训练体系。这样,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才能深化,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才能发挥训练组的整体效应。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6

摘 要 竞技健美操姿态训练是竞技健美操训练的基础。它能改善姿态,培养气质,发展素质。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竞技健美操姿态训练的训练内容,即基本身体姿态训练、基本身体控制训练和基本身体素质训练,为竞技健美操姿态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姿态训练 重要性

竞技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发展相当迅速,从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一次竞技健美操比赛起,它就以活泼、热情的风格风靡世界各地。当前我国竞技健美操在世界上享有比较高的声誉,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但与世界上其他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差距在于成套创编的艺术性以及运动员在完成成套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在技术训练中发现教练员主要把重点集中在成套动作训练、难度动作训练、柔韧和力量素质训练上,忽视了运动员身体姿态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训练。所以,在进行艰苦的训练、发展难度的前提下,还要在姿态的优美以及艺术的表现上狠下功夫。

一、竞技健美操姿态训练的概念

竞技健美操姿态训练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竞技健美操特有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并按照竞技健美操项目的要求与标准来塑造与改善身体姿态的过程。竞技健美操是一种动态美的行为艺术,同时还具有姿态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特征,而姿态美是健美操的基础。

二、竞技健美操姿态训练的重要性

(一)改善姿态

当前竞技健美操正朝着高难度、高度艺术化的方向发展,难、新、美、稳是它的特点,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稳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动作,但动作的完成只有体现出美才有观赏价值。如动作完成稍有欠缺,姿态不够完美,就会被扣分,所以运动员姿态的好坏往往决定其运动的成绩。因此,要想获得优异成绩,除了顺利完成动作这一关键外,运动员的姿态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气质

气质是运动员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综合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不同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在竞赛中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姿态训练在外形上改善其优美的姿态,而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其个性的培养,优雅气质于无形中形成。在竞赛中利用高雅的气质来表现美,能使其艺术性更加突出,从而提高成套的艺术表现。

(三)发展素质

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各种机能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训练中保证训练效果,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基本因素;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因此,对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是提高技术能力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保证难度动作的质量及完成成套动作的基础。

三、竞技健美操姿态训练的内容

(一)基本身体姿态训练

基本身体姿态训练是竞技健美操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它对形成运动员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竞技健美操中,身体姿态具体表现为脚尖、膝盖、手腕、肘关节、肩部、腰部、头部等部位的姿态。优美的姿态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长期精雕细刻的加工过程,并贯彻在技术动作的整个训练中。由于竞技健美操训练内容多,在训练中既要做好基本身体姿态的训练,又要不影响其它内容的训练这一原则。训练的内容则根据运动员训练程度,训练计划的安排,气候条件等等而定。

(二)基本身体控制训练

竞技健美操的技术动作发展迅速,动作更复杂,难度动作亦加大,能否完美地完成成套动作,对教练员和运动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身体控制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为了跟上新规则的要求,与国际健美操水平接近距离,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重视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因此,加强运动员基本身体控制能力训练是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不可忽略。

(三)基本身体素质训练

基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是健美操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培养运动员的身体姿态、身体控制能力,对动作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不同的训练形式与内容,可提高运动员的柔韧、协调、灵活性、控制能力、力量及耐力等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和柔韧素质,它们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形体的控制力和表现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姿态训练是竞技健美操的基础,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优美的姿态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优美的姿态也是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形成的。

(三)把基本身体姿态、基本身体控制、基本身体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肖光来.健美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张吉吉..浅析基本体操教学中基本姿态的训练[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6).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7

军事游戏作为一种以军事题材为背景的高仿真游戏,其在军事训练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分析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理论依据及其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对军事游戏的训练流程进行了设计,明确了训练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指挥训练的形式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将军事游戏引入到指挥训练领域,探讨其在训练中的内在运行机制,对创新指挥训练形式和提高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军事游戏;指挥训练;内在机制;流程设计

军事游戏作为一种以军事题材为背景的高仿真游戏,其在军事训练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美军为主要代表的国外军队在军事游戏训练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此,我们将军事游戏引入到指挥训练领域,探讨其在训练中的内在运行机制,对创新指挥训练形式和提高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一、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理论依据

体验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我们可认为体验学习是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按照体验—反思—总结—实践四个步骤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促使新知识的形成,再将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如此循环反复、层层递进,推动学习活动向高一级水平发展。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游戏中不断得到应用,与早期的游戏相比较,现代游戏给玩家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情感表达和心理冲击等较为强烈,常常会使游戏玩家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玩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体验平台。使用军事游戏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对指挥员进行训练,让指挥员亲身经历不同战场环境所带来的不同挑战和冲击,不断对游戏任务失败进行反思,对成功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逐渐形成指挥员的经验做法,从而提高其应对未来任何战场情况的能力,及时准确作出指挥决策。所以从体验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基于军事游戏训练的指挥员指挥能力形成和提高主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情境诱发阶段。这是激发指挥员训练兴趣和动机的阶段,应当注重对游戏训练场景的构建,增强游戏的体验性,围绕主要训练内容,尽可能的贴近实战背景,使指挥员能够玩有所思、训有所感,从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二是自主体验阶段。指挥员在游戏提供的环境中进行训练,接受各种任务的挑战并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形成处置类似情况的能力经验。在体验的过程中组训者可以适当根据不同指挥员的认知能力,指导他们获得感悟或者体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三是经验内化阶段。此阶段指挥员通过对训练的体验训练后开展反思和总结,将训练中的所思所感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能力经验,同时注重加强交流和讨论,在组训者的引导下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引起指挥员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二、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要素构成及逻辑关系

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要素主要由组训者、受训者、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环境等五部分组成,但在军事游戏这个训练平台上又赋予了它们区别于其他训练要素的特殊涵义,准确把握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要素内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对我们研究其训练的方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组训者通常包括部队各级首长机关、训练保障部门、分管训练的组织机构和各级教练员等,他们是训练的筹划者、指导者和保障者,引导指挥员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构建,形成并积累指挥经验,为开展游戏训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而其传授者的角色体现的并不是很明显;受训者是指挥能力和经验的获取者。由于军事游戏自身的局限性,文中所指的受训者为接受训练的个人,具体包括部队各级军官、士官和各类指挥岗位的指挥员等;训练内容是指受训者需要掌握的指挥理论、指挥技能、指挥思维和指挥谋略等,是训练中其它要素组织与运行的依据。按照训练任务规模级别可分为:战略指挥训练、战役指挥训练和战斗指挥训练;训练方法是指受训者利用军事游戏开展指挥训练的组织形式、程序和方法模式的统称。根据军事游戏的特点,我们可采取理论学习、战例研究、模拟推演、红蓝对抗等形式来开展指挥训练,目的是使受训者了解掌握指挥的基本理论、方法程序、原则要求和思维谋略等,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训练效果;训练环境是受训者进行指挥训练的时空环境,在此特指游戏所提供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游戏态势等。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五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图1所示:组训者和受训者作为训练的主体,两者之间是帮与训、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过程中,组训者主要扮演着训练的引导者、经验的指导者和活动的保障者的角色,而受训者在组训者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自主构建,不断提高自身的指挥能力;训练环境、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作为训练的客体,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不同的训练环境对应着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内容的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游戏环境中进行构建;而对于不同的训练内容也需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训,增强训练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够提高训练的整体效果。训练主体与客体之间因为训练目的而产生联系,主体在一定的方法模式和机制体制下进行学习训练,它们之间是利用与被利用、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

三、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流程设计

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是以指挥员为中心,以提高指挥员指挥能力水平为目标的训练活动。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指挥员素质特点,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游戏训练平台,采用不同的方法模式进行灵活施训。本文综合部队组训模式和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将训练划分为先期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讲评三个阶段,其中包括确定训练内容、选择构建环境、选择训练方法、总结评估等四个主要部分,具体训练流程框架如图2所示:

(一)确定训练内容

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内容的确定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部队职能任务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选择,例如武警部队担负执勤任务的分队指挥员可选择对执勤指挥的内容进行训练,而执勤指挥训练的内容又可细分为“两看”勤务执勤指挥、警卫勤务执勤指挥、守卫勤务执勤指挥、巡逻勤务执勤指挥等等;担负反恐作战任务的分队指挥员可选择反恐作战指挥的内容进行训练,其内容也可细分为反劫持行动指挥、反爆炸行动指挥、反袭击行动指挥等等。总之,在明确训练内容上一定要注意强调选择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把握好“按需施训、突出重点”的原则,做到专岗专训、一岗一训,有效增强指挥员胜任本职指挥岗位的能力。

(二)选择构建环境

训练环境是指挥员开展训练的空间载体,在此特指指挥员所处的游戏任务环境,在确定训练内容之后需要对军事游戏训练平台进行选择和游戏情境的构建。若要使选择的游戏平台适用于指挥训练,这就要求其必须要具备全维视角功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指挥官模式,这样才能够便于指挥员对游戏全局进行把握,更好的实施指挥活动。同时,人们可根据需要对类似游戏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融入相应的军事指挥作业元素,对指挥员开展指挥作业的环境进行模拟,使其无限接近于实战环境,更好的满足指挥训练需求。

(三)选择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选择是组训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选择训练的方法,对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尤为重要。在此,对训练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是受训者的能力素质状况。对于能力素质较弱、思维能力较低的受训者,我们可选择直接传授的方式进行训练;对于能力素质较强、思维较为活跃的受训者,可选择启发或诱导的方式进行。二是训练内容。比如指挥员在用军事游戏模拟战例分析时,可采取层层设疑、分段推演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军事游戏进行战术模拟指挥时,需要采用人机对抗或者人际模拟对抗的方式进行训练。三是游戏功能属性。在选择训练方法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游戏平台的功能属性,弄清哪些适用于认知式的学习训练模式,哪些又适用于对抗式的训练模式等。

(四)总结评估

人们较为常用的总结的形式有讲评式总结、反思式总结和复盘检讨式总结。训练的评估也是总结讲评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训练过程、内容、方法和效果的综合考量和评价,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在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研究中,我们着重对指挥员使用军事游戏平台进行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游戏数据分析、业务能力考核、实践应用考核等方式对训练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并最终作出判断和得出结论。

四、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一)任务牵引,战训一致

始终坚持以任务为牵引,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使训练无限贴近于实战。首先要依据任务选定训练课题,指挥员在训练中要严格依据所担负的使命任务选好训练内容,重点突出兵种特色、区域特色和任务特色,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依据实际构设训练条件,利用军事游戏构建指挥员的指挥训练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环境因素的影响,设置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则和条件,让指挥员在近似于实战的条件下开展指挥对抗作业;最后要依据标准评估训练效果,严格按照指挥训练的标准对指挥员的作战思想、指挥方法、指挥思维和战术运用等过程行为进行评估,做到既看结果,也看过程;既定性分析,也要定量分析,对训练的整体效果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循序渐进,统分结合

严格遵守军事训练的一般规律,讲求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形式。在训练内容的设置规划上要注重由易至难、从简单到复杂;在训练方法的使用上要由分段到连贯、从单一到全面,一切都要以训练的效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区分阶段,抓好分段训练。指挥员在对某一科目进行训练时,可根据科目的各个时间节点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逐个阶段进行训练;其次要突出重点,抓好反复训练。指挥员的训练应当突出对重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训练,对游戏训练中的重点环节或专项内容进行反复研练,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要着眼全程,抓好连贯训练。在做好分段训练和重难点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对训练科目按照由开始至结束实施全程连贯训练,并对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导调控制,促进指挥员将知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和经验。

(三)启发自觉,灵活导调

坚持以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指挥员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在灵活多样的方式作用下实现能力的自主构建。在现代教学中人们较为常用的方式有提问式、诱导式、归因式等,这些学习训练方式都有效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基于军事游戏的指挥训练有较高的参考借鉴价值。然而,我们在强调以人为本和能力自主构建的同时,并不意味着组训者就可以对训练过程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相反,组训者在这其中恰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灵活适度、恰到好处的训练导调能够促进指挥员知识能力的构建,对训练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按需集成,自主创新

游戏平台并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适用于指挥训练的,它是在充分考虑军队实际和深入分析指挥训练需求的基础上才作出的选择。由于许多军事游戏的开发有着浓厚的外军背景,其中融入大量外军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外军的军事游戏训练平台所体现的外军的指挥方式和思想,与我军指挥的方法程序是有所区别的,在实际的应用中不能照搬照抄。所以,立足于自主创新是研发适用于我军实际的军事游戏训练平台的唯一出路,我们可以积极借鉴国外游戏开发的经验和技术,按照指挥训练的需求进行功能集成、模块集成和系统集成,深入搞好游戏软件平台的自主研发和二次开发,大量融入具有我军特色的指挥作业元素,使所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军队的指挥训练活动。

参考文献:

[1]董德怀,等.军事游戏训练[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志勇,等.军事游戏训练流程研究[J].东南军事学术,2013(4):37-38.

[3]鲁赢,等.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游戏教育训练研究[J].中国军事教育,2013(2):34-35.

[4]李华.军事电脑游戏在外军教育训练中的应用及启示[J].中国军事教育,2007(4).

形体训练的内容篇8

关键词:羽毛球 教学 多球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19

羽毛球的学习方法尽管相对容易,但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运动能力和羽毛球运动技巧,科学的羽毛球教学课程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是一种非常常见和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步伐分解和反应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羽毛球技术的训练和考察。它是学校羽毛球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训练方法,在技术和战略以及体育耐力的提升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就从羽毛球多球训练的方式和作用上展开详细的讨论。

1 羽毛球多球训练的形式

羽毛球多球训练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实际训练方法, 其主要的训练内容是按照教练所制定训练程序进行训练,以多种不同的速度和连续不断的供球方式开展实际的训练过程并且需要不断地变化球速和落脚点,充分将各种羽毛球实战技术运用到训练的过程中去。通过这一系列程序训练来对学员进行专业的羽毛球培训,其中最重要的训练过程就是反复进行技术练习,涉及的训练形式包含了四种不同的方式:①一球一击的训练形式是羽毛球多球训练的基础,它是指由一个人负责连续不断的供求而由训练者来持续击球的训练过程。②多球单练的形式主要是指训练学员之间开展相互练习,直到球失败再开展下一轮的击球训练。③定点击球的形式则是要求学员接受某个特定地点的击球训练过程,以培训羽毛球技术为主。④移动击球与前面定点击球相反,要求将球发到不同的地方来训练学员的实战技术和应变能力。这四种训练形式的有机结合能高效地提高羽毛球训练的质量,达到非常好的训练效果。

2 多球训练在羽毛球教学中的作用

2.1 多球训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羽毛球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基础动作的结构分解上,能促进学生基础动作的表象意识形成。多球训练的过程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主要集中在不同方式的挑球和发高球的技术训练中。根据前面介绍的多球训练形式可以知道,其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转换方法,其中高球、吊球、杀球、网前球是羽毛球技术的基础,需要对这几种技术进行重复的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针对具体的学习进度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主要采取简单的方式来训练,以帮助学生找到羽毛球运动的感觉,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术要领。在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语言的鼓励,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因为羽毛球训练内容的丰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进一步使其对羽毛球学习产生强力的好奇心,进而增加了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

2.2 多球训练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

体育项目的训练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身体素质是开展运动的前提条件。然而在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的枯燥和单调,因而造成学生对这项课程训练的反感。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多球训练科学地融入到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能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对这项训练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训练过程中被无形地吸引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素质学习的课程中来,提高了羽毛球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因为多球训练包含了各种速度和步伐的训练内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持续的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中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开展下个课程的羽毛球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2.3 多球训练能提高学生对球落点的准确判断能力

羽毛球多球训练的过程涉及了学生之间相互击球训练的内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将球都击在特定的区域,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以这种高强度和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际的技术水平。根据学生技术水平的差异来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对于有一定羽毛球基础的学生,将训练的重点放在技术的熟练和击球技巧上面,配合相应的羽毛球战术和团队训练来提高学生综合实力。速度训练中追求快并确保击球的准确性,灵活地处理实战中的各种突况,在训练内容上则需要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来进行,以严格的时间控制和小组形式展开内容的训练。例如,设定每组跑动的时间在20秒左右,稍事休息再进行另一轮的训练,每次循环8组后再更换训练的内容。整个训练过程中都是高强度的运动量,在培养各项技术方面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4 多球训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羽毛球实战技巧

羽毛球的技巧需要在非常多的实战中总结和学习,而羽毛球中的多球训练则有效地实现了这个目的。多球训练中的反复练习击球环节能培养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感觉,同时提供了各种技术运用的机会以促进在实际训练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败的经过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为掌握技术性的经验作出贡献。尤其是多球训练和不定点的训练方式更能培养学员的实战应变能力和思维反应意识,通过较短的时间即可大幅度提高学员的实际应战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双打训练的程序能有效地结合一般训练来全面挑战学员的实际技术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羽毛球综合实战技术的提升。

3 结束语

羽毛球的特殊技术和实战特性决定了必须将多球教学法运用到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中去,通过对羽毛球运动理念教学的有效转换来实现羽毛球实际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反复的、持续的训练为基础落实各项技术的教学过程,在不断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技术中提高羽毛球击球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开展解决了素质训练的单调乏味,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可以不断提高羽毛球的实际应战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一勤.浅谈羽毛球教学中的多球训练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报,2012,(6).

[2]钱学芹.羽毛球的多球训练法在教学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1,(10).

上一篇:民风民俗资料范文 下一篇:清浊合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