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过年好范文

时间:2023-10-07 22:28:51

文章过年好

文章过年好篇1

1961年,章文勇出生在山东潍坊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章文勇费了好大劲,才进入了一家国营企业做了一名工人。不久,他结婚生子,生活虽然平平淡淡,却也过得挺安稳。

后来,章文勇看到周围有些人干起了个体户,几乎个个发了财,他和妻子商量后,于1985年辞职,也做起了个体户。

艰苦打拼,从菜贩子到地产商坐拥千万

头脑灵活的章文勇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离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只有30多公里,寿光交通便利,距北京只有400公里,而寿光的菜价与北京的菜价相比,有时能差好几倍。他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就这样,章文勇做起了“菜贩子”,做得也很顺手。一年下来,他足足挣了近30万元。经过一番努力,他又打开了内蒙古的市场。这样一来,他一年就能挣80万元左右。

转眼到了1992年,章文勇已经是身家数百万元了。他曾炫耀地对别人说:“我的钱下半辈子什么都不干也够花了。”

这时,妻子劝他回老家,章文勇也厌烦了整天东奔西跑、与家人分离的日子,他在潍坊一家工厂找了份工作,过起了简单的生活。

过了几年轻闲日子,花钱大手惯了的章文勇发现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少了,他计算了一下将来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夫妻两人养老、看病、请保姆等的费用,越算越觉得自己的那些钱太少了。于是,他又开始琢磨着怎么挣大钱了。

2000年左右,中国的房地产异常火爆,章文勇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时机,他更看好北京的房地产市场。2001年,他再次辞职,开始进军北京。他带着自己所有的家当,与北京的一个有实力、有关系的房地产商合作,一起拿下了位于城东的一块地。2003年,他们开发的小区开始销售,刚开盘就受到追捧。到了2004年,房子全部售完,章文勇赚了200多万元。

在北京赚足了后,章文勇又把目光盯向了刚刚开始火起来的青岛房地产市场。他炒二手房赚了几百万,并在青岛置了价值400多万元的3套房产,买了一辆奥迪A6轿车。此时的章文勇,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千万富翁。

羞言出身,富翁身份不抵“高官”头衔

章文勇的发家,完全是靠着他的吃苦、勤奋、聪明。他的发家史,也与国内许多富翁一样,都是出身卑微,最初从底层做起。

开始,章文勇对自己的出身和发家史一点都不避讳,甚至还有些炫耀。每次和亲戚朋友吃饭聊天时,他都津津有味地对大家说:“我老章就是从最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什么样的苦我没吃过?有些人的原始积累是靠坑蒙拐骗得来的,可我老章全是卖力气挣来的,这钱我花着心里踏实。”

每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对他恭维一番。听着人们的赞美声,接受着人们羡慕的目光,章文勇心里别提多舒服了。他庆幸自己当初果断的辞职下海,否则,他只能每月拿死工资,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

也许是从底层出来的,虽然章文勇已经身价过千万,但他对人却很随和。于是,就有人总开玩笑地叫他“菜贩子”。章文勇不但不生气,而且还挺高兴。

随着财富的积累,章文勇接触的人也开始有了变化。自从打入房地产业后,章文勇认识了不少很有家庭背景以及官场上有一定地位的人。很快,他就觉得自己的处境有些尴尬了。

2005年4月的一天,章文勇几个搞房地产的朋友约他一起吃饭,并说为他引见几位人物。一会儿,陆续来了3名很有派头的男子。朋友向章文勇一一介绍说:“这位是某部委的冯厅长,他的叔叔是中央首长;这位是某报社的蒋社长,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父母都是老华侨;这位是某高科技公司的袁总,著名科学家的后代。”

听着这些震耳的头衔和不凡的家庭背景,章文勇顿时心生羡慕和敬佩。这时,朋友将他做了介绍:“这位是章文勇先生,从贩菜起家,又炒房发了财,现在是千万富翁了。”

在这种场合,在这些人面前,“贩菜”、“炒房”这些字眼让章文勇觉得是那么刺耳,就连“千万富翁”这个让他不知陶醉过多少次的词,都让他无法使腰板挺起来。虽然对方礼貌地和他握了手,但他却总感到他们看自己的目光中有一种不屑的东西。他知道,与他们相比,自己就是一个乡巴佬,是一个没文化的暴发户,和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

章文勇觉得深受刺激。那天,他饭没吃好,酒却喝了许多。饭后,他非抢着买单,似乎想用这一万多块钱来为自己争回点什么。而他最后争回来的,只是大家客气的几声“谢谢”。

回到家中,章文勇向妻子倾诉了自己的苦恼,“都说钱可以带来一切,可我觉得,有权还是比有钱好。我曾自以为是地觉得,老子有钱,所有人都会对我毕恭毕敬。可在那些人眼中,我就是一个土包子,永远登不上台面。在他们面前,我真是觉得抬不起头来。”

章文勇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自卑。现在,他觉得自己真是个井底之蛙,没见过大世面。

为了提高自己的档次,一向不太爱打扮的章文勇开始对自己进行包装,全身名牌,连袜子都要买皮尔・卡丹的。在举止做派上,他也努力模仿那些人。他在各种场合不愿再提自己的出身,每当有人提起时,他也总是赶紧把话岔开。

然而,尽管章文勇想尽了办法,在人们的眼中,他仍然是一个从底层出来的暴发户。需要买单时,人们都会叫上他。在那些有头有脸有地位的人面前,人们毕恭毕敬,一副敬仰的样子。而对待章文勇,人们却随意地开玩笑,并不把他怎么放在眼中,除非让他掏钱时,才会吹捧他几句。章文勇内心感到了极大的不平衡。

章文勇越来越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这个社会上,要想赢得人们的尊重,光有钱不行,还要有地位。

可怎么才能做一个有地位的男人的呢?他没有背景,靠自己奋斗也不可能了。想来想去,章文勇想出了一个“妙招”:冒充高官。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宁肯自己花钱为别人办事,也绝不收别人的钱。他觉得,这样就不会惹麻烦了。

荒唐冒充,虚荣风光过后无尽悔恨

经过一番研究和思考,章文勇将自己包装成了“原山东省某厅副厅长”、“国务院某处处长”。他觉得,有这两张“王牌”,就再也不会被别人看低了。为此,他还特意去印了两套名片。

2005年底的一天,章文勇在老家宴请了一帮朋友。这些朋友中,既有他过去的老相交,也有生意场和官场上的一些成功人士及官员。席间,他掏出名片一一发给大家,说:“我现在是国务院某办公室的主任了,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到北京去找我。”大家纷纷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章主任,祝贺您,以后别忘了咱们啊!”“章主任,您真有本事,您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看到这些人对自己唯唯诺诺,不停地给自己敬酒,章文勇感到从未有过的舒服。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了,做一名“高官”原来滋味是这么爽!

过了2006年春节后,章文勇来到了北京,设宴招待各界的朋友。他知道北京大,官多,所以没人真正去追究。于是,就将自己的两个名片全部散发给大家。立即就有人恭维他,章文勇像是众星捧月一般,真觉得有些飘飘然了。

那天,有个知道章文勇底细的朋友,悄悄地问章文勇:“你什么时候当过厅长啊?我怎么没听说你当上什么处长了?”章文勇脸一沉:“别乱讲。你的公司不是还有50万元的资金缺口吗?是不是不想要了?”那位朋友立即知趣了。

因为有求于章文勇,那个朋友明知他在做假,但却在各种场合帮着章文勇一起吹嘘,甚至还编造章文勇过去当厅长时的所谓“业绩”。自从章文勇是国务院某处处长的消息传出去后,老家来找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章文勇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在大家面前挣面子,几乎是有求必应。

2006年3月初,潍坊的一位朋友因为想承包北京的一个装饰工程,来到北京想请章文勇帮忙,从中活动一下,把这个工程争取过来。章文勇一口答应下来,并亲自开着车到机场去接人。他为朋友安排进四星级宾馆,每天请朋友进高档饭店吃饭。朋友想给他好处费,他却一分也不收,令朋友非常感动。

一边招待朋友,章文勇心里一边犯难:“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把这个工程弄下来,怎么向朋友交待呢?”最终,他还是决定用钱来摆平。一个多星期后,他找到朋友说:“这个工程不是我不帮忙,而是早就被一位中央首长的儿子弄走了,怎么好意思从他手里抢呢?这样吧,你把这趟来北京的一切费用都给我,我拿到单位给你报了。”虽然工程没拿到,但那位朋友一看章竟有这么大的权力,对他佩服极了,回老家后到处说章有本事。

章文勇一直恪守着自己的原则,那就是绝不收别人一分钱。找他办事的人,总想给他意思意思,有的甚至塞了红包到他口袋里,他都一一回绝了。因此,章文勇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尽管他并没能给人家办成事,但因为他没有收钱,还自己掏钱招待人家,所以,没有人说他一个不字。

2006年5月,章文勇来到青岛,照样又将自己的所谓“高官”身份炫耀了一番。一天,有个朋友找到他,说自己一个亲戚的侄子今年考大学,想到北京去上大学,但成绩不太理想,想请他帮忙。

那个朋友的亲戚望子成龙,知道求人办事要花钱,就通过朋友给章文勇装了个3万元的红包,章文勇坚决不收。对方怕不花钱章文勇办事不上心,干脆买了一台价值上万元的液晶电视,悄悄亲自送到了章文勇的家中。这一下,章文勇也不好退回去了,只得收了下来。就是他收的这唯一一台电视,给他惹了麻烦。

高考结束后,朋友的亲戚心里很着急,就打电话给章文勇,觉得章很外行。朋友的亲戚不放心,就托人去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发现章文勇所谓的“厅长”、“处长”全是假的!

朋友的亲戚立刻去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章文勇被抓捕了,他委屈地问:“为什么抓我?”干警告诉他,他涉嫌招摇撞骗罪。章文勇辩解道:“我一分钱没有收过别人的,我没有犯法。”干警向他解释说:“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正常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都构成招摇撞骗罪。非法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如:骗取某种政治待遇或荣誉等。而且,你还收了价值上万元的电视机。”

文章过年好篇2

【关键词】小学 四年级 英语阅读 教学策略

1.引言

英语目前是全国普及通用的语言,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就已经逐渐接触、学习英语知识和英语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锻炼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对话类的文章,而篇幅比较大的文章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会忽略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高年级遇到篇幅比较大的文章时容易产生烦躁等不良的心理阅读障碍,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针对这个状况,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探讨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2.研究内容

2.1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

因为小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接触设计到很多的阅读类文章,所以在开始实施阅读教学时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从最基本的开始入手,在正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基础上让他们逐渐的接触英语阅读方面的学习。可以从英语单词和语句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后逐渐的加大阅读的篇幅和文章量,这样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2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施

2.2.1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小学生对于纯文字类的文章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文字与图片的相互结合,将阅读教学材料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 What is your job?》阅读教学时,给小学生准备了很多关于不同职业的图片,这些图片除了包括日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职业外,还包括了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职业,而这些职业学生并不是很常见,通过这些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设计了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通运用这样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后基本上掌握了文章里的重点语句与单词:“What is your/her/his job? a policemen ,a policewomen,a waiter,a waitress,a driver,a worker,an wegineer......”在阅读之后,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卡片,让学生自己设计关于自己未来的英文名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拿到卡片之后,非常积极、热情的设计关于自己未来的名片。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名片,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设计名片的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单词和句型再一次进行了复习,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里重点内容的印象,调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

2.2.2阅读与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好方式并不是对文章里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端详和阅读,而是要开拓更多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四年级下册《A new student》教学时,先运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的阅读和了解,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单词和语句进行了解,便于后面更好的学习与理解。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阅读文章里的内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情景,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里的内容。在下半节课的时间里,根据文章里的内容开展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演课程,让学生针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提问与讲解,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够较快的记住文章中的单词和语句,可以暂时将其写在纸条上来提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2.3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

2.3.1删改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态度

在小学生最初接触英语阅读的时候对于阅读比较懵懂,并不是特别了解,特别是一些篇幅比较大的文章,如果没有英语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与教导,学生就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难以静下心来进行仔细认真的阅读。目前,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实施与完善,许多的学生已经逐渐喜欢阅读。根据调查发现,本班级喜欢阅读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目前有很多学生咨询符合他们阅读的英语文章与读物,通过不断的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了解更多关于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

2.3.2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小学四年级学生相对来说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比较少,通过阅读活动的完善与实施,使他们通过短时间的阅读学习,提高对英语阅读的星都,特别是在篇幅比较大的文章方面更有耐心,为今后高年级的英语阅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平时的考试测试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不断的阅读与英语学习,增加了在英语方面的知识,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量。

2.4英语阅读教学提升计划

2.4.1丰富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很多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上的评价较为单一,通常采用的是随机测试或者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统一测试。但是单靠测试时无法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充分体现出来的。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当不断丰富学生阅读评价方式,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列入到评价体系中,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2.4.2给学生们推荐更多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

通过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积极性能够看出,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于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阅读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生活后,教学课本中的文章已经很难满足他们对于阅读的要求,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他们自身的需求选择一些比较生动、适合他们的读物,促进他们对于英语阅读兴趣的提升,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词汇量,促进他们学生英语阅读的水平。

3.结论

在小学生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便逐渐的接触英语阅读,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涉及的文章会逐渐增多,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其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教学课程的实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剑英.小学英语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看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0

[2]袁素英.创造高效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45

文章过年好篇3

关键词:安全 青年 习惯性违章

众所周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自始至终是我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生产、服务、经营、效益等诸多工作可靠、可持续的开展,针对安全工作。全国、全区乃至全局屡次采取措施狠抓落实。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电力施工中往往违背决策者、管理者的初衷,尤其是青年人,众多事故事后分析就是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因此,习惯性违章的如何分类以及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尤其是青年人)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

一、习惯性违章的定义以及危害

习惯,是指个人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长期反复发生的具有排他性的习惯性作业行为。在“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者中,“不负责任”导致“麻痹”,而“麻痹”引发“违章”。这一系列动作,均是个人的行为所致。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各类人员责任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而且它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往往被工作人员忽视,尤其是刚上班的青年人,更不易被别人发现和加以纠正,从而造成思想麻痹和判断失误,其危害极大。所以,工作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性行为、思维和工作方式,是电力施工企业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人员责任事故的强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导致习惯性违章原因: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不良习惯行为、动机是南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主要有行为者不负责任、违章时,存在侥幸心理、 取巧心理、逐利心理、偷懒心理、宽容心理和浮躁心理。

二是行为者过于自负,对自己行为能力估计过高。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视规章制度为草芥。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不少就是青年人、技术能力较强的人所为,十分令人扼腕叹息和震惊。

三是文化场对个体的影响。任何违章行为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所致,或多或少都与集体有关系,外界因素对行为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表现心理、从众心理、盲从心理、好奇心理。

从以上对不负责任、违章者的心理分析可知,不负责任、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是行为者的内因,即行为者的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很明显,年轻人表现的较为突出。最可怕的是每次不负责任,每次违章并不都引发事故,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事故是偶然的,这种观点在事故分析中常常听到。其实不然。只要认真、仔细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很明显,虽然事故的发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实际上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的不负责任、违章行为,这就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与发生事故的必然性、规律性联系。

三、习惯性违章的分类:

在电力施工中,人将习惯性违章分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大类,简称为“三违”,反“三违”的实质就是反习惯性违章。根据多年对违章、不负责任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违章大体归纳为四种形式,即指挥性违章、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违反劳动纪律。

指挥性违章:班组长(含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专责人员)及以上管理人员指挥或默许工作人员无票作业、使用有错误的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或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必须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的人员,未取得合格证书前就上岗工作,安规及相关标准、规范考试流于形式,工作人员操作存有严重缺陷的机器、设备和机动车辆,口头、临时安排工作人员任务等,视为指挥性违章。

作业性违章,又可分为操作机械设备违章、高空作业违章,电气作业违章,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违章,防火防爆作业违章,交通运输违章等几大类并若干条款,在此不赘述。

装置性违章,也可分为人身触电、高空坠落、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防火防爆、交通运输及车辆保养等方面,也不细述。

四、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基本对策

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反习惯性违章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相当一个时期内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做为一名青年人,做为一名生产一线的工人、做为一名管理者,如何杜绝习惯性违章?就必须正确认识加上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良好的安全氛围、健全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从青年做起,从小事抓起,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方能防患于未然。

(一)、基础教育是根本

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习惯,应遵循“教育是根,文化是本”的原则。

职工的责任意识、技术素质的高低,遵守各类标准、规程的自觉程度和应变能力莫不与其密切相关。安全意识教育的重点是责任意识教育,要采取人性化的形式;力戒说教式、长官式、填鸭式的教育。除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形势任务、方针政策、法制法规、组织纪律、安全知识、规程制度、工艺标准教育外,应重点抓好法制教育、主人翁思想教育,特别要注意抓好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新员工上岗前教育、工人转换岗位时的再教育。青年人、新员工上岗前、工人转换岗位时的可塑性最大,认知新事物、求知识长技能的欲望最强,最容易受引导和接受别人对其行为的训练,是这些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当然,也是形成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时期,特别是对于已在岗两三年后的员工,已形成许多习惯,在旧习惯抗扰下,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这就是不负责任、习惯性违章,乃至导致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二)、从青年做起、从小事抓起

在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工作中,青年必须先行,俗话说有“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习惯也多表现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员工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做事有条不紊、不丢三拉四,工具箱中各类工器具整洁并归类合理有序、观察细致、有做工作日记的习惯等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也许不为人知,但很有可能是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基础,所以我们倡导:杜绝习惯性违章从青年做起,从点滴小事抓起。

(三)、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制定规范,运用强化机制。好习惯与坏习惯一样,不是不可以逆转。没有严格的规范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即使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在环境改变和工作任务饱满时,在坏习惯的作用和抗衡下,往往就忘了。其原因,除了员工的好习惯还没有固化和稳定外,主要还在于企业没有必要而合理的规章制度。即使有了必要而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如我电力行业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等,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如《作业指导书》等)的执行也是无济于事。

要培养员工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还必须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如《经济责任制》)等强化手段。对员工因良好习惯避免、缩小、正确处理事故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要适时地、诚心诚意地予以表扬、肯定和奖励,对不良习惯要及时对其主观因素进行认真追查分析,根据情节轻重和造成危害的程度给予批评、否定和按规定处罚。必须做到规程面前、制度面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法治。

(四)、深入实践和行为指导

良好习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要躬行实践。只有不断地将要求、标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只注重说理教育而忽视实践,良好的习惯是不会真正形成的。有人曾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形成好习惯,重要的是行动。

(五)、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不可否认,家庭文化,就是家长文化,对个人成长影响十分巨大;企业文化,取决于领导文化、长官文化,其作为后天的影响,重塑员工,是很好的途径。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各级管理者的价值趋向、道德品质、情感志趣、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企业环境建设和对职工的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所以,企业文化环境对员工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领导文化、长官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先导,其权威性、感染力、号召力最强。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的习惯更容易在企业、车间、班组中传递和认同。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员工看干部”。所以,在企业文化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级领导的所做所为。要求各级领导从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责任意识入手,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带动员工养成良好习惯。

(六)、舆论宣传

要注意和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针对实际并具体地进行良好习惯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方法,大力宣传遵章守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违章违纪和不负责任的危害性:表彰安全生产中遵章守纪的好人好事;谴责违章违纪、不负责任的恶劣行为,并结合典型事例进行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宣传,逐渐形成干部职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参与和良性互动的局面。

五、习惯性遵章的重要性、优越性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行为、思维、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决定个人的成长道路。所以,习惯对人极为重要,对于生产一线的电力工人,习惯性遵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尤其是青年人,学会利用“三铁”杜绝“三违”,养成良好习惯,为以后长远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习惯性遵章可以使人工作时得心应手、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任务,使得工作人员的一系列动作规范、协调,准确,遇事沉着,既节省精力又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质量:当不断重复的行为、思维形成了稳定的联系后,就会长久地保存下来。当需要时,沉淀在大脑中的无意识马上就会被唤醒,肢体感官便能按定势作出相应的反应。对某些复杂、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就会心中有底。总之,习惯性遵章的养成会使工作人员受益匪浅。

六、反习惯性违章,青年应先行:

文章过年好篇4

记得1956年3月28日晚上,我国首屈一指的数学家华罗庚在笔者就读的高校给数学系学生做报告。当时笔者是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也慕名去听讲,从那以后至今已有40年了。他讲话的主要精神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即: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的某门学科,要想在这个领域内进行某个项目的研究,那就必须掌握前人在这个项目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再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最终有所创造、有所突破,这样你的研究成果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能推动某门学科向前迈进。否则你的研究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他说:有位数学系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一个数学上的问题,当时他感到这个问题的讲法还有欠缺、还不完善。于是他着手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争得研究的时间,他有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课堂上的学习。通过一年多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弥补了老师讲这个问题的欠缺和不完善。可是当他兴高彩烈地将他撰写的论文即将寄出去发表时,他在四年级的课堂上听到的正是他二年级听的那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继续,老师讲的内容跟他研究出来的成果一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更全面。这个学生为此而后悔莫及,感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全然付之东流。

在我们作文批改方法研究领域,类似华罗庚所举的例子的情形是很多的。笔者在撰写《启发式作文批改法》一书的过程中就发现《中学语文教学》杂志1981年12期登载了潘德咏同志撰写的《用符号批改作文的做法和好处》一文,而早在1952年,张纪方老师就发表过类似的文章(见天津大众书店1952年10月出版的《谈作文批改》一书中的《我的符号改文法》一文)。又如《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第2期刊登的智体刚同志写的《作文本发下以后》一文所写的内容与1960年发表的南京市第一中学智仁勇老师写的题为《作文评讲后的练习及其检查》一文大同小异。我认为这是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只是在平面上绕圈子,而没有迅速地螺旋式上升的现象。为此我曾先后去信对这两个杂志编辑部谈了这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孙移山先生在1989年3月30日给我的信中说:“你发现我刊文章的观点,50年代已有人谈过,一点不假,本刊一创刊,我就主持作文教学专栏,当时我就发现50年代一些文章是30年代一些文章的翻版,80年代一些文章又是50年代一些文章的翻版(不只是作文教学)。我曾为这事苦恼过。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研究没有很大进展,还在原地打转的现象。……”《语文教学通讯》主编孙全生在1995年2月16日给笔者的信中说:“您在信及书(指拙著《启发式作文批改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中提到,本刊发表类似观点的文章,首先应当承认是编者的失误。其次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在平面上绕圈子’的现象并不乏见,我想这恰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少年来难以有质的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语文教学中诸如教材编写、教法探讨、语法体系及其讲授等等,多为花样翻新,真正扎扎实实搞研究且富有成果者不多。……”

这两位很有责任心的杂志主编都承认在作文批改方法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在平面上绕圈子”的现象,并都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深深忧虑,而且站得高看得远,从作文批改方法研究领域扩展到整个语文教学的研究领域。

1996年7月23———26日笔者应邀出席了在庐山召开的全国中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研讨会,在会上也谈到了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问题,可惜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曾有时间充分展开,笔者的发言也只能适可而止,因此回来后很想有所议论。为此翻阅了近来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谈作文批改方法改革的文章,但仍发现这些文章中有不少乃是过去文章的翻版,于是我感慨万端,觉得要使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前进,首先要解决在平面上绕圈子,不能迅速地螺旋式上升的问题。因此我决定我所想写的“有所议论”的文章,就从如何能“螺旋式上升”这个问题开始。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能迅速地螺旋式上升呢?

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者,对本文刚开始所介绍的华罗庚教授所说的某门学科中某个项目的研究者,应在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一点,要有充分的认识,写文章之前要广泛阅读已经发表的有关这个项目的文章和专著,然后感到自己的确有新的发现,而这新的发现是来自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中的或者是读别人的著作进行逻辑推理而获得的,那么才可以动手写文章。另外,一些语文杂志的作文专栏的编辑,尤其应广泛阅读已经问世的有关作文批改方法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然后在编发文稿时首先发表那些有创见有突破的文章,对于那些人云亦云的,与前人文章中已经论述过的问题雷同的稿子,则不予发表,或给作者以点拨和引导,让他们写得符合要求后再发表。

第二,从事作文批改方法研究者不要停留在写文章这一点上,要争取写出专著来。因为我国的报章杂志上虽然发表了不少阐述批改作文新方法的文章,但众说纷纭不成系统,而且读者只能挂一漏万地读一点,再加上以前的也难以读到,这样就使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心中无数,找不到研究的起点。而有了阐述作文批改新方法的专著后,情况就不同了,专著是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某种批改作文的新方法的,有了它就有了研究的起点,再在这起点上研究出成果来,那么我国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就不会在平面上绕圈子,而是螺旋式上升了。

第三,我国中学教育的管理部门、行政部门或研究机构,要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各种新型批改作文方法组织对比试验,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推广那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批改作文的新方法。

文章过年好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英语教学;小学

英语学习当中英语阅读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在高年级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上,通过提升阅读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通过导读来吸引学生

导读策略在小学英语阅读当中非常重要,通过导读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将之前学到的英语知识通过导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整篇文章的主线内容介绍一下,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有意识地向主线内容靠拢,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章。再者,教师要提前将文章当中一些关键词汇标示出来,让学生掌握之后再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会大大下降,能够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还有提前将一些阅读的手段和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抓住文章的主线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高年级阶段遇到的文章篇幅还比较短,其中涉及的英语单词和词汇比较简单,因而教师在开展导读过程中可以将主线介绍作为重点,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联想法让学生展开联想,课文主要是讲述了Wang Bing的网络朋友,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Wang Bing写的e-mail来引出关于他的e-friend的内容,问学生“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s e-friend”,让学生自由进行联想,比如,他的家庭、年龄、外貌、国籍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关键词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导读,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和问题去阅读文章,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

二、设置阅读任务来提升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任务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但是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也是要掌握一定的布置技巧,从简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水平。在布置阅读任务时也最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是疑惑来进行阅读,这样能够更快地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比如,在阅读“The Great Wall”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关于长城有多长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找到答案,这也是任务的一种,通过这样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找到乐趣,完成之后能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指导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略读、跳读、精读与泛读以及朗读和默读有机结合的朗读技巧。精读与泛读是对立的阅读技巧,两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从以往的一见陌生的词汇就停下来去查找字典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去查找中转变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完整地阅读完整篇文章,以更加了解文章的内容。而朗读和默读也属于阅读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更多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读音方面的问题,也能够切实了解语句的阅读方式和语调、语境,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朗读是不可缺少的,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当中掌握英语的阅读技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默读技巧,将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思维去推敲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从中领悟文章的真谛,在无形之中提升英语朗读水平。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强化英语阅读教学能够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技巧的指导,通过相关策略来辅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从而不断促进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吉桂凤.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25-29.

文章过年好篇6

杂志紧贴大众群体,突出了大众消费,受到了大众喜爱。许多文章对烹饪的操作过程写得细腻,例如选料、刀工、调味、火候、装盘等,似乎手把手教你学烹饪。所以有人把文章精华之处抄在笔记本上细心领会;有人按杂志上操作程序做出了比以往可口的饭菜,让全家喜形于色。例如,有人按扬州炒饭的程序,炒出了香喷喷的米饭,按锅贴制作方法做出了底酥馅鲜的锅贴,遵循“炒牛肉3道功夫”炒出了可口的牛肉,大众觉得有收获,怎能不订阅《烹调知识》杂志呢!

杂志中有的文章介绍的烹饪技艺、精美菜肴,虽一时学不会,但这精美绝伦的技艺,或某一品种菜肴的味珍、形美,跃然纸上,实为之惊叹!为之垂涎!

还有那些介绍地方美食的文章,写得也很生动。曾吃过的某种美食,让你回味,没吃过的地方美食似乎饱了口福,或者产生了强烈要去那里品尝的欲望。

尽管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多民族、多习俗、多口味,读者也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文化的人,但我觉得杂志所设计的栏目基本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编者充分运用“五味调和”之法,使读者“尝”到了千姿百态、奇香异味的大餐、小吃。

杂志编者把作者的文章润色得通俗、好读,使许多文章显得朴实、平易近人,使得编者遵循的“饮食向导、厨房顾问、主妇良师、烹饪必读”这一宗旨顺利实现。

另外,编者对读者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建议的态度,十分诚恳,给读者的信十分亲切,使更多的读者对杂志产生了信任感,愿共同办好这本杂志。

更感人的是编者对作者的培养。吉林张胜文,20几年在《烹调知识》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后来又出版专著20余部。这200余篇文章20余部专著背后有编辑为他写的20 cm厚的信!这是何等诲人不倦,为他人做嫁妆的精神啊!这在全国的编辑部也是不多见吧。这正如他在2001年第4期的文章中写道:“我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由于《烹调知识》这个特殊的媒介,却将编辑和作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可以想象,编者肯定还为更多的作者进行过培育,花去了更多的心血。正是这种精神,《烹调知识》杂志就有来自各个地域、各个层面的好文章。根据这些“千姿百态”、“回味无穷”的好文章,编者为我们调和出了一期又一期“绚丽多彩”的“百味香”。

由于编者、读者、作者心心紧紧相连,我坚信,《烹调知识》杂志就会和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新疆烤羊肉串一样在全国“飘香”,和兰州的《读者》杂志一样更多地摆放在全国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各级阅览室里。

最后再谈几点偏见:

1.饮食文化栏目中的文章,有的语句、诗词,古文色彩过于浓厚,有的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过于繁杂、冗长。难免失去一部分大众化的读者。风情栏目的文章,文学性描述语句最好简短些。因为我们的杂志毕竟是以烹饪为核心的专业杂志。

2.有些文章标题占的篇幅过大,空白太多,使得正文篇幅减少。

3.某些菜肴烹饪用料名称,在某个地域有一个称呼,或行内有一个称呼,但地域之外,或行业之外,用这个称呼别人就不懂了,不懂就无法学习操作。例如,“地瓜”还是用“红薯”写在杂志上。“苦味杏仁黄菜”这“黄菜”不一定读者都明白。“幼盐”(2006年第二期P27中间第3行)读者也不一定清楚是何种盐。“一品银芽(清茶)”(2006年第6期P8倒数3行),对“银芽”用括号注释一下,读者就明白了。“财鱼(黑鱼)”(2006年第6期P15倒数第11行),同样用括号注释一下,读者就感到编者在为读者着想。

编后感言:

读完这篇新疆乌鲁木齐读者杨天文的来信,心中颇多感概。引起思绪万千,急欲一吐为快。

一则,我们十分感谢杨天文读者对本刊的偏爱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今后“面向大众,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二则,众多的过誉之词,亦使我们感到深切的愧疚和不安。说实在话,近几年来,我们秉承“饮食向导、厨房顾问、主妇良师、烹饪必读”的宗旨,极力探索本刊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面向大众,改革创新”的新路子,从版面的更新,栏目的变换、文字的编排、装帧的改进,一直到内容的革新……力求向广泛的平民百姓和打工一族(主要是青年厨师、厨工)传播烹调知识,普及烹饪文化,教授烹苑技能,指导餐饮生活,但终觉未能尽如人意。比如杨天文信中的几点意见,就十分中肯,也切中时弊。再如,也有不少读者希望增添彩页,增强观赏效果,由于我们担心增加读者负担而未敢贸然实施。诸如此类问题,导致我们踌躇不前,而不能大踏步前进。

我们今天公开发表这封来信,其目的不是为了自我炫耀,而是欲借此“砖”而引“玉”,希望更多的读者对本刊近几年的所作所为品头论足一番,看看哪些对?哪些错?哪些还有不足?哪些还应该改进?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文章过年好篇7

这就是我所说的,这文章是我看起来无法接受的,像《鲁迅手稿选集》,我给大家看一段话,看到没有,《门外文谈》这段话——只有门外是天堂,因为海边的缘故吧,总有些风用不着挥扇,虽然彼此有些认识,却不常见面的寓在四近的亭子间或阁楼里的邻人,也都坐出来了。请问这是什么句子呢?跟邻居啊虽然彼此有些认识,却不常见面的寓在,注意这个动词啊,寓在四近的亭子间里或阁楼里的邻人,有话不好好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怪的句子来写?这什么句子呢?这就是我所说的,鲁迅到文字里面,有一种稀奇古怪的、看起来令你非常不舒服的、甚至不通的句子混在里面,怎么可以这样子呢?你看鲁迅,鲁迅说,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异议,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法,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注意啊,他的意思是说,文章要比口语简单明了,可是我们看到他写文章,发现他比我们嘴巴讲的话还别扭。

我讲这些资料给大家听,纯粹是客观的数据,在《鲁迅全集》里面,你可以看到这种大量的鲁迅式的风格,这种风格我无法解释它,我只能推断说,他是受了那种复杂反复的日本文法、日本语文结构的影响,再加上这种生吞活剥出来的中国的文言文的结构,两个里面混出来的鲁迅的文体,不是吗?这种文字,如果会被封为是中国多么了不起的,像所说的,他是文化革命的主将,我必须说,鲁迅没有做过文化革命的主将,说,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我必须说,如果是伟大的文学家,就不应该写出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鲁迅式的中文。到今天如果有人还说鲁迅的文章写得多好,我必须说,这种人没有进步,在八十年后,在七十年后,在六十年以后,大家没有进步。请大家注意,我没有否定鲁迅他们这一代的人,正好相反,我还是特别把他们那时代的人的那些爱国的这些情操,我还特别地美化,讲给大家听。

今天我跟大家谈到,陈仪的好朋友鲁迅,我也跟大家说,鲁迅有他很多的优点,可是,如果六十年后、七十年后、八十年后,我们给他的评价如果不相当,过分地高估了鲁迅,过分地赞美了鲁迅,并且认定了鲁迅这些作品都是最好的,而变成我们一个典范的时候,我觉得很危险,为什么?证明了我们没有进步。所以今天我花一点时间,拿出鲁迅的一些文章给大家看,至少在写白话文的,这个白纸黑字这个文体上面,鲁迅的可议之处、可检讨之处、可批评之处太多了,大家好好想想看,不要再说鲁迅的文章写得多么好,鲁迅的文章写得实在不够好。

文章过年好篇8

论文见刊需要很多步骤,还要经过期刊的三审三校,其实三审三校就是初审、复审、终审,在我们的论文好不容易写完了,也查重结束了,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尽快的见刊,文章终审也是很多同学都比较激动的,因为通过终审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文章通过了所有的考核关卡,所以见刊也是肯定的了,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通过终审以后什么时间才嗯那个见刊发表呢? 终审过后何时见刊,不同刊物有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刊物安排也是不同的,有的普刊一个月都用不了可能就能见刊,有的也需要等上两三个月,如果是核心期刊,等上半年甚至一年也不为过,因为核心期刊或者影响力比较大的普刊,稿源众多,这些期刊可能已经安排好了后续半年乃至一年的文章安排,作者即便通过审稿也需要排队等待发表。 终审过后也有文章未能顺利见刊的情况,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并不是很常见,作者在做准备时,这些特殊情况必须考虑进去。作为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准备好文章,杂志社的安排我们不能决定也不能左右,只要留足充裕的时间,就不会对构成影响。 其实也有论文通过终审以后并没能顺利见刊,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是这样的情况不是很常见。作者在准备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作为作者来说主要是尽快的准备好文章,毕竟我们不能安排杂志社的决定和时间,只要有了充足赋予的时间,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祝愿你们的论文都能够如期发表。  

上一篇:我的小仓鼠范文 下一篇:小班下学期班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