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的启示范文

时间:2023-10-05 01:25:09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1

名言警句是学生普遍熟悉的句子,将其用于引导新课,不仅能让学生从自己熟知的知识向未知知识过渡,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抵触心理,而且能让教师更加轻松地构建全新课堂。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名言警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善于交往》中的“众人划桨开大船”时,想要给学生引入团结的课题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中国古代名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心齐,泰山移”“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来讲述。事实上,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过这些名言,也能简单理解其意思。通过这些名言,学生自然能联系到团结的主题,再接触课本上的知识自然就轻松很多。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课堂引入方式更加自然流畅,不用讲过多道理就能让学生理解团结的内涵,也能根据这些名言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课程知识的扩充,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的内容。

名言警句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在利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时,一方面应注意选取初中生听过的名言,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选取贴近课程主题和内容的名言,用简单的语句表达最贴切的意思。

二、思维培养,名言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考。学生思维的培养,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对名言警句比较信服,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充分利用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为学生指引方向。

比如,在讲述《分清是非》单元中的“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时,教师可以利用名言警句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例如,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莎士比亚曾说:“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名人为什么这样说,生活中有哪些诱惑,面对诱惑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循循善诱,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渐理解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是指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小小一句名言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教师要利用这些浅显易懂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启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对思想品德知识有深刻的理解,逐渐形成良性思维。在利用名言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精选名言,选取的名言要有讨论的余地,让学生能从简单几句话中思考多维问题,从而拓展思维的宽度,加大思考的深度。

三、做人培育,名言助力

学习思想品德课表面上是在学习知识,实质上是在学习做人的道理。而名言警句表面上是在讲生活生产实际中的经验教训,实质上是在教人避开雷区,正确做事。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若能引名言警句之“石”攻思想品德之“玉”,必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首先能让学生在名言警句的学习中深化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其次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比如,在讲述《学会负责》中的“有肩就得挑担子”时,其教学要求是让初中生不仅要有负责的态度,更要有负责的行动。关于负责任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例如,梁启超曾经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这句话告诉学生虽然承担责任不易,但我们还是要有负责任之心,并将之付诸行动。这些名言警句蕴含的意思与课堂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妙,与课堂新知结合,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名言警句蕴含深厚,教师要注意名言自身的德育功能,找到名言警句与课本内容的契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2

一、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有“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生达到“乐学”,必然要使他们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愉快,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将驱动学生去学习更多的格言警句;如果对能认读格言警句的学生、能翻译出新的格言警句的学生说“Very good”、“You’re very clever”、“Great”等赞扬的语言或者借助于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格言警句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生词,如教学4B Unit 4 Buying fruit一课时,教师进行拓展教学:An apple a day,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让医生远离你),其中keep、away就是生词,学生不能将句子完整地读出。这时如有学生能将句子中的其它内容读出,教师就应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及时表扬该学生,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表扬该生的同时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激励,以后也会争抢着展示自己。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味”

格言警句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情境教学法、听说法、阅读法等。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为目的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用以下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1.游戏比赛法。

好强、好胜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利用游戏比赛法教学能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能让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地迸发出来,尤其是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它还能令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背诵格言为例,我校一英语教师就设计了一个猜灯谜的游戏:一个灯笼上写一个单词作为这句格言的提示语,学生可以通过抢答背诵出带有这个单词的格言警句,来获得奖品或为本小组积分。如:灯笼上有learn一词,学生看到这个词时,脱口而出:There is no end to learning(学无止境);Live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这样学习就避免了机械背诵的枯燥性,使格言警句背诵充满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情境教学法。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可见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并运用格言警句,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如进行教学活动时,大部分学生都在投入地学习,有个别学生却在玩耍嬉闹。好动是学生的另一大特点,教师如能把学生好动的特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这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教师可以相机教学以下格言: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Time is life(时间就是生命);All work,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笨)。此时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受到了思想教育,同时教师也给这部分学生留了面子,让他们明白了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要分清场合与时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出示时机最优化,使学生感到有“理”

如教学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时,从课题上不难看出planning是这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与planning相关的知识,还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空洞的说教无法起到教育作用,只会使学生不耐烦,只有通过设计与planning相关的教学活动,再渗透一些格言教学,才会起到警醒学生的作用。

如: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一年之计在于春)Working without a plan is a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工作没有计划,犹如航海没有罗盘)。出示时机及出示方式将决定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掌握情况,所以应在学生充分理解、加以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格言教学。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3

一、名言警句诗词导入法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作为一门德育课程,纯粹的理论阐述或逻辑演绎会扼杀这门学科的活力,而相关名言警句的佐证,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的要求并非是死板的教条,而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宝贵总结,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探索成果,这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和实用感。因此运用名言警句诗词导入新课,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在讲授《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时,可借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导入。

二、音乐导入法

美好的生活需要音乐,德育课也需要音乐,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材中的意境。如果把德育课与音乐结合起来,音乐导课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时,先播放《种太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有关理想的歌曲,以动听的音乐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歌曲进行分析,导入所学的课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寓言故事导入法

中外古今有许多丰富多彩、寓意深远的故事和寓言。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和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以及传说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或简单化,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例如,在讲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人与规律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利用“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同样,利用“纸上谈兵”的故事就可以引出从主观出发的错误性、危害性以及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四、漫画导入法

漫画往往能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声过后却发人深省。恰当地把漫画引进德育课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中职德育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教师在讲课时,如果先出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漫画,并从漫画引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既设置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例如,在讲“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课中的“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时,我就利用了课本中“读书人与庄稼人不会耕田怎样下田和不让下田怎会耕田的争论”漫画。提出问题: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进而导入。

五、设问启发导入法

启发的关键在于学生有积极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解决。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入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例如,在讲“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时,可以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思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是不是告诉我们太阳在绕地球转?”“当重物掉下时,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不会向天上飞?”“这些现象包含什么样的哲学道理?”等等。

六、图片导入法

图片往往集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体,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在选用图片的时候,我们的选材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更要新颖、震撼,让学生耳目一新,可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如果案例不新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话,就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讲“义与利、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等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下大贪官、文强等公仆形象和沦为阶下囚的照片,通过给学生讲述他们前后的变化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今天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社会背景下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等内容。

七、温故知新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导入正处于故新之间,起着承故启新的作用。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课要能巧妙地联系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只要能抓住这个特点,承上启下借助旧知识导入新课,也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4

关键词: 警示性公示语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交际意图

一、引言

“警示性公示语经常与橙黄色几何图形标志出现在公共场合,以提醒公众对潜在危险的注意、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或生命损失”。[1]然而对此类公式语翻译,望文生义的译文比比皆是。如昆明翠湖公园里有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地面湿滑,担心摔倒”,其英译文是“The floor is wet,Please fall down carefully”(地面湿滑,请小心地摔倒)。又如北京某商场将“小心碰头”译为“Take care of your head”(照顾好你的头)。这样的译文严重影响了警示性公示语警示功能的实现。如何避免这种直来直去的死译,做到既准确地传达信息,又实现其警示功能呢?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为警示性公示语英译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看成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交际的目的是使参与交际双方或各方能沟通。要使双方或各方能相互理解,就要把信息的意思传达清楚。“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在他对《圣经》翻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最初提出的是“动态对等”。“所谓动态对等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2]这里面包含了三层意思,即“最切近”、“自然”、“对等”。检验的标准在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所接受的信息能否做出基本一致的反应。奈达的这一理论着重于语言交际中语言外的交际效果的对等而不是盛行于当时的“形式对等”。奈达考虑到“动态”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为仅指一种影响力,而对他的翻译原则产生误解,继而用“功能对等”这一术语替换了“动态对等”,“因为‘功能’二字把翻译视为一种交际形式,着重于翻译的内容和结果,比‘动态’更合理”[3]。二者都是以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所接受信息能否作出基本一致的反应为依据。即“使译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3]。这就意味着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翻译要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为了保全内容而改变形式,其变动程度的大小,必须视不同语言之间在语言和文化上的距离大小而定”[4]。在正确传达信息的前提下,使译文具有可读性,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警示性公示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在翻译中不求两种语言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根据这一理论,警示性公示语的翻译既要考虑翻译信息和原有信息之间的对等程度,又要考虑外来读者与本地读者的反映。为此可采用以下几种句式。

1.Caution

“Caution”的使用说明“危险”就在近前。为此,在使用警示图形标志的同时,这个词使用大于具体提示的问题或危险内容的字号。“Caution”公式语常用以下几种结构。

公式1:Caution+mind

例:注意:小心台阶Caution Mind the step

注意:小心碰头Caution Mind your head

公式2:Caution+action

这种句式结构提示公众和旅游者这些“行动”往往都是正在进行之中,不予足够关注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例:正在维修施工Caution Maintenance in progress

注意:高空作业CAUTION MEN WORKING OVERHEAD

注意:正在保洁Caution Cleaning in progress

公式3:Caution+完整句子

例:注意:擅自停车一律锁定CAUTION Unauthorised vehicles will be clamped

公式4:Caution+Please开头的祈使句

这种方式温情、客套,非常人性化

例:注意:请当心,不要让热饮烫着手Caution!Please take care with hot drinks!

2.Warning

使用“Warning”警示语的描述内容比用“Caution”的应用情境更为危险。以下是几种常用句式。

公式1:Warning+Noun/Target

例:注意:划船区Warning Rowing area

公式2:Warning+Beware of+Noun/Target

例:小心台阶Warning Beware of step

公式3:Warning+完整句子

例:注意:横穿铁路者将受罚Warning Trespassers on the Railway are liable for prosection

3.Emergency

“Emergency”是提示公众和旅游者特别“紧急”的警示性公示语。它的应用句式有下面几种。

公式1:Emergency+名词构成的紧急设施

例:紧(应)急洗眼处Emergency eyewash

公式2:In Emergency+应当采取的行动或行为

例:紧急情况拉动把手推开车门In Emergency Pull Handle & Push Door To Open

公式3:Emergency+Noun+Only

例:禁止出入 限紧急情况出入 NO EXIT EMERGENCY EXIT ONLY

4.Danger

使用Danger警示性公示语告知公众的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信息。一旦不按照警示的内容去做,往往可能涉及财产,甚至生命的安全。常用句式如下:

公式1:Danger+Sentence

例:危险!不要在悬吊物下停留Danger Stand clear of suspended load

公式2:Danger+Adj/Noun

例:危险!高度易燃物品Danger Highly flammable material

5.Beware

警示意义的公示语还包括使用Beware构成的短语、语句。

公式1:Beware of+名词

例:当心有狗Beware of the dog

公式2:Beware+完整句子

例:当心!儿童在玩耍Beware!Children at play

此外当“局势”相当严重时,Beware还可以与Caution,Warning一同使用。

如:注意当心行进车辆Caution Beware of moving vehicles

四、结语

译者由于受源语影响过深,缺乏跨文化意识,对警示性公示语存在字对字、机械化翻译的现象,中式英语痕迹明显,这样不仅不合乎英语语法的结构,更无法传递出原文的警示功能。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摒弃了盛行于当时的“形式对等”,以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所接受信息能否作出基本一致的反应为依据,采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来翻译。在大多数情况下,英语中警示性公示语的表达有约定俗成的方式,因而译者应以此为基础,运用“Caution”、“Warning”、“Emergency”、“Danger”、“Beware”等词语的相应表达式,把原文的意图和内容准确得体地再现给译文读者,从而实现警示性公示语的警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2006:41.

[2]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1.

[3]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24,118.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5

一、借助诱发想象导入

想象是指大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活动。青少年想象力丰富,联想奇特,思维活跃,往往在教师的启迪、诱发下大胆想象出一个超现实的、神奇的想象世界来。在开课时,教师借助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导入课文,可以变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是,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当你在晴朗的夜晚,仰望着这深邃的、迷人的天空,看着天幕上那一闪一烁的星星,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联想到了些什么?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凭着奇妙的联想与想象,为我们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神话境界。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共同欣赏这神奇美妙的星空世界吧。

二、借助谜语导入

谜语是一种“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授知识于课堂之外”的形式,而猜谜语是一种妙趣横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引人谜语,就会收到特殊的效果。通过猜谜语,能够锻炼人的智力、启迪智慧、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和艺术享受。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笔者先在白板上出示一个谜面: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要求学生打一水果名。学生一看到这个谜面,即刻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他们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欲一展身手。

三、借助诗歌导入

青少年一般喜欢诗歌。诗歌语言凝炼,想象丰富,含义深刻,表现力强。所以,选用与新课有关的诗歌导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情感,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创造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气氛。比如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时,笔者先有感情地朗读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同之处的诗歌,然后引出要学习的课文。同学们,朱子奇先生写有一首《纪念白求恩纪念歌》的诗,他 是这样写的:“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 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一/河边的石头,/ 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 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 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借助歌曲导入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听觉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一首好的音乐,能起到无以伦比的作用。开课前,播放一曲旋律优美的乐章,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因此语文课上,适当选择歌词与教学内容有相似相通之处的歌曲导入,会使人的情趣高洁起来,效果是非常好的。

五、借助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名言警句琅琅上口,简约而有力量。名言警句往往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名言警句,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唤起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气氛,顺利引入新课的作用。

六、借助对联导入

对联是我国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对联作为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它具有体裁精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俗可雅、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对联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陶冶人们的情操,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在教学时,恰当地引用对联导入课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往往能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有这样的一副对联:“苏州园林甲江南,桂林山水冠神州”,你们猜猜,这副对联写的是什么地方?这副对联,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赞誉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所处的地位。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这样高的美誉,是因为苏州古典园林美学上追求自然之趣,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苏州园林,去领略和感受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吧。

七、借助设问导入

所谓设问导入,教师根据新旧教材知识的联系抓住新课的知识重点,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以促使销售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秘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的老师》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在小学时我们已经写过多次,但是,我们所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不够生动?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呢?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魏巍的回忆散文《我的老师》,对照我们所写的同题作文,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6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赏析】

“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高远。

诗的前两句“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描绘了一群淘金妇女劳动的情景:清晨,雾气笼罩大江,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江水中的小洲,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这时,三五成群的妇女捋起衣袖,赤着双脚,挤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江隈”,江边弯曲的地方。江中金沙往往夹杂在泥沙当中,江岸弯曲处水流缓慢,容易沉积,所以淘金的妇女便挤满在那些地方。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妇女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

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这里诗人只是就事喟叹,并没有生发议论,然而从这两句喟叹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态度: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谡呷纯梢晕尴薅鹊卣加欣投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7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兴趣,促进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使学习“日积月累”成为学生主动行为。

1.情境运用

生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源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积累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时值班上的两位学生参加市信息技术竞赛,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让他们在全班介绍获奖的体会,回忆备赛、参赛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这与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中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启发引导学生比较体会,采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两句比较恰当,采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亦可。这样,联系生活,结合具体的情景,相机引导,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2.故事激趣

在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学生。教学时,笔者采用《曹刿论战》的故事导入方法,先向学生生动描述了齐国和鲁国战斗的故事,接着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引出曹刿精辟分析的语言,最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自主积累格言的兴趣。学生兴味盎然、热情高涨,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格言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格言的意思,促进了积累。

3.现身示范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给学生以示范和榜样。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有感情地诵读,现身示范,促进学生主动积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要求积累八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笔者告诉学生,老师能把这八句话背诵下来,并让学生打开书本逐一对照。除了背诵出句子外,笔者还把作者、作品以及作者的国家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学生听完教师抑扬顿挫的背诵后,大为惊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诵读积累,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积累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的任务。

4.课件悦情

“日积月累”语句隽永,启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自觉积累并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笔者经常采用课件演示的方法,播放与“日积月累”有关的图片、动画片、录音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促进积累。例如,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内容是四幅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教学时,伴随悠扬的乐曲,教师用课件播放对联中所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如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济南大明湖、苏州的沧浪亭等,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在赏景悦情中促进积累。

二、第二境界:讲求方法,有效积累

“日积月累”语句简短,言简意赅。教材将需要积累的词句逐一罗列,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词句内容较枯燥,词句之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积累的任务是较困难的。如果采用机械记忆方法,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求方法,丰富积累的形式,提高积累实效。

1.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非熟读而成诵也。”反复诵读,熟能生巧,形成记忆。在指导学生练读时,先要求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等形式,大体了解各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组织多种的形式进行检测,增强复习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安排了六句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笔者采用这些形式进行检测:

(1)师生互背。教师读出诗句,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的作者和作品。也可以教师背诵出诗句的作者或作品,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

(2)小组互背。如组织一二组学生背诵前一句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后一句诗句。也可以一二组学生背诵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诗句的作者和作品,反之亦然。

此外,还可以采用男女生互背、单双号互背的方式。在教师组织下,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较好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积累的目的。

2.分散记忆

一个学习过程,相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心理学上认为处于中间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可能受到前后两个阶段的干扰。而学习过程刚开始的阶段,前面没有干扰,学习最后阶段后面没有干扰。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好。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干扰少的首尾阶段。同时,由于每次学习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

“日积月累”教学的时间仅为一课时,引导学生采取“分散记忆,逐个突破”的方法,可以较好解决积累记忆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学本单元伊始,教师将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词句抄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过关背诵。一周后,再换另外的词句。等学完本单元的课文,也完成了本单元“日积月累”背诵任务。在课前的诵读时,教师重在纠正读音,对词句意思作必要讲解。教学“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时,重在抽查检测,巩固运用。事实证明,取“分散记忆,集中巩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高积累的兴趣和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奇特联想

教材编排“日积月累”的词句,呈线形排列,这些词句往往是内容相近、结构相仿。尤其是那些对联和诗句,由于学生对诗句排列的顺序没有清晰的印象,积累难度较大。笔者采用“抓住字头,奇特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形象记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十一册教材第一单元要求积累六句诗句,笔者引导学生从每句诗句中各选一字,即“花、天(造物)、虫、柳、云、菊”这六个字,代表该句诗,运用奇特联想的方法,将这六个特点鲜明、形象好记的字编写几句话。如一朵特别大的花从天而降,落地后爬出一只只的小虫,小虫子们顺着柳树不停地往上爬,居然爬到云朵上面,云朵承受不了,掉落在地上,砸到了一朵上。这样,抓住字词,奇特联想,组成一串,达到快速记忆、有效积累、不易遗漏的效果。

4.分门别类

中高年级的“日积月累”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积累词语。对于这些成语,除了采用分散记忆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积累与“艺术的魅力”有密切联系的十六个成语,但这些成语互不关联,要求学生准确记忆,难度较大。笔者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从中寻找规律,选用合适方法来记忆。学生很快发现,从成语表达的内容看,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还有关于书法方面的。积累时,可将十六个词语进行分类记忆。从词语的构成看,学生发现有三个带有“不”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人”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笔”字的成语,还有三个带有“梁”字的成语。按照这样分类记忆,就可以轻松积累十个成语,再引导记住其他的六个不同类的成语就容易多了。

三、第三境界:学用结合,深化积累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学生在理解、诵读之后,教师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语句的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让积累的词语、诗句、对联等互动起来,使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联系旧知

“日积月累”的内容编排上,与单元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从不同年级不同册的内容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巩固已积累过的内容,不断丰富积累。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的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回文联、叠字联时,可以结合复习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对联,加深对回文联、叠字联特点的认识。

在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有四句是与《三国演义》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两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复习巩固旧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意识,提高了对知识的梳理、归类的能力。

2.收集资料

在完成积累的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警句、对联、诗句等,鼓励他们分类,以方便查找引用。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经常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歇后语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在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歇后语,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主动性。

3.活用词语

中高年级的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到两个单元积累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某种情境的,有的是描写艺术魅力的,有的是形容创新品质的。成语的内容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笔者引导学生将学习课文与积累成语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成语的感知和理解。如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成语,大多是描写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的。学完《小英雄雨来》后,要求学生从“日积月累”的十六个成语中选择合适成语赞美雨来,学生兴致很高,筛选了“出其不意”“神出鬼没”等九个合适的成语。这样既巩固了积累的成语,又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巧用名句

名言警句的启示篇8

一、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证明什么)论点是作者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主张、见解,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论据(用什么证明)证明作者见解的材料。 论据的类型:(1)事实的材料,(2)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论证(怎样证明)以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

二、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

立论(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念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及格式: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点明中心论点。(2)、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3)?、归纳每段的中心句总结中心论点。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

5、领会议论文语言特点:概括、严密、辩证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上一篇:我感恩我快乐范文 下一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