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5 14:33:00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1

8月9~10日,省人才办与省农委共同召开全省“万名兴农带富之星”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万名兴农带富之星”培养计划工作经验,促进相互学习,推进培养计划加快实施。省农委副主任刘丰艳、省委组织部刘志刚副处长出席座谈会。

在听取了长春市农委、永吉县农业局、洮南市农业局、龙井市农业局和5位省级兴农带富之星的典型发言后,刘丰艳副主任指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在全省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创新人才建设工程、新农村建设人才支持工程、培养引进百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工程等。通过人才工程建设,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开发农村人才的新体制,吸收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经济建设的急需人才,为全省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万名兴农带富之星”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筛选出的3010名兴农带富之星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有30名被评为省级兴农带富之星,受到省人才办和省农委的表彰奖励。

为了圆满完成三年培养1万名思想解放观念新、科技兴农能力强、致富带动作用大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目标,刘丰艳副主任要求,要明确导向作用,积极打造品牌。通过培养计划的实施,引导更多农村实用人才投身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扩大农村人才培养计划的含金量、吸引力和覆盖面,树立有较大影响力的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典型,努力将兴农带富之星培养计划打造成我省农村人才工作品牌;要创新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服务。要把创新政策作为培养计划实施重要内容,以人才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用好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完善政策体系,鼓励各市(州)、县(市、区)搞好政策创新。通过完善配套服务,让各产业专业大户、合作社领办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和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对吉林有认同感、知遇感、归宿感和成就感,从而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要拓宽培养领域,搭建交流平台。万名兴农带富之星培养计划的实施,要紧密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要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作部署。应充分发挥我省涉农学科综合优势,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广泛宣传,交流合作,引导急需紧缺人才向农村生产一线流动,不断提高我省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省农委人事处处长岳宏在会上作总结发言。全体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九台市雨田生态米业有限公司和九台市齐氏园林公司。(省农委人事处 供稿)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2

一、落实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加入WTO以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决定着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三队伍一起抓”,把实施人才战略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成为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51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45人;享受政府特贴人员及市级专家13人;市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6人;区拔尖人才70人;区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30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严重老化。在13位享受政府特贴和市级专家中,目前在岗的只有4人,而且有2人已经接近退休年龄,45岁左右的只有2人;6名市级优青中已有5人年龄在40岁以上。

2、后备人才不足。目前我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不少,但专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拔尖人才少,特别是能达到市级专家水平的更是严重不足,而且创新能力和独立主持科技项目的能力较弱。

3、培养经费不足。我区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由于企事业单位进行重组转制,管理方重效益轻科技的影响,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进修的经费不断减少,所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修,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机会较少,技术更新的速度较慢。

4、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由于受到外资、私有企业高工薪、高待遇的影响,高层次人才很难引进到党政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中,即使引进了,也很难留得住。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培养14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其中具有市级专家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具有市、区级水平的技术骨干11名。

二、组织领导与管理实施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强管理,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

组长:朱光彤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知识分子领导小组副组长)

副组长:王玉敏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知识分子领导小组成员)

何朝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知识分子领导小组成员)

下设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孟令然区委组织部干训科科长

成员: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有关人员

领导小组每年将定期召开一次协调会议,检查培养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具体高层人才培养的落实工作由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

三、重点工作及实施步骤

(一)确定人选

为保证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将培养对象确定为在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如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林果业、建筑业、教育行业、信息技术业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年富力强,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一定科研成果,有潜在培养价值的技术骨干。

经过基层单位推荐,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的严格考察、筛选,确定了14名培养对象(名单附后)。

(二)培养目标和方向

根据培养对象目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计划从**年-2005年,用三年时间,将其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培养:

第一层次: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3人,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独立主持科研能力。

第二层次:区级学科(行业)带头人11人。通过学习培训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成为专业技术骨干。

(三)培养方式和渠道

1、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

第一年:主要是到相关大学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创新思想等,同时进行外语的强化训练。

第二年:根据个人的专业,计划到发达国家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培训或做学者访问,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拓宽眼界,提高科研水平。

第三年:通过参与国家或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开发的能力。

2、区级学科(行业)带头人:

根据个人的专业特点,主要通过进修、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合作、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培养。

(四)个人培养计划(附后)

(五)考核办法

为保证培养工程取得实效,我们将对培养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个人档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及考核办法,届时区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保证受资助人员按时、按计划接受培养。不按计划参加培养或达不到培养效果的,将取消其获得资助的资格。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每年培养计划完成后,培养对象要以书面形式汇报学习效果,并撰写相关的理论文章或学术论文。

2、每名培养对象在三年中,要在省部级(或区县局级)专业刊物上发表2-3篇科研论文;或有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或区县局级)奖项;或有1-2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或区县局级)立项。

3、部分培养对象被评为市级专家、市级优青或享受政府特贴。

四、培养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此次人才培养工程共需资金36万元,其中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资助10万元,区委资助15万元,各单位资助11万元(详细情况见附表)。主要用于培养对象在学习进修、技术交流、考察实验、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提高和深造,鼓励他们瞄准学科或专业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利用3—5年的时间,逐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从而加快我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确保培养经费准确无误地发放,区高层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结合个人申报学习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养经费预算,并设立“**区高层次人才专项培养经费”帐户,经费由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五、工作要求

鉴于此项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涉及诸多方面,为加强对培养的有效管理,充分高效地使用好资金,确保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各单位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实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提高认识,按照“三支队伍一起抓”的精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2、落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要与本单位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已取得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有潜能的人才,通过具体的培养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识才的方法和途径。

3、各单位还要协调受资助人才的工作,切实保障其有时间参加学习培训,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考核工作,关注受资助人才的学习动态,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经费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为落实“**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打好基础。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3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县畜牧兽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牧工作会议及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市局有关要求和安排,周密谋划、精心部署、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定期督查、严格考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思路

突出畜牧结构调整,按照市委、市政府“夯基础、调结构、育龙头、强科技、攻难关、促增收、奔小康”三农”工作思路。坚持“林缘牛羊,前塬鸡兔,全县养猪”产业格局,着力培育一批骨干龙头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努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持续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县肉牛饲养量万头,至年底。占计划的%出栏万头,占计划的%奶牛饲养量头,占计划的%肉绒羊饲养量3.44万只、出栏万只,分别占计划的%和114%猪饲养量7.23万头,占计划的%出栏万头,占计划万头的%鸡饲养量万只,占计划万只的%出栏万只,占计划万只的%肉类总产量吨,占计划的%鲜蛋产量吨,占计划的%鲜奶产量吨,占计划的%。

全力提升产业规模今年我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原则,一、抓龙头带小区。加快推进舍饲圈养、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继续完善甘肃永盛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和佑苏兴民养殖基地建设,改(扩)建永正良种猪场、石湾子嘉宾牛场等标准化养殖小区西坡石湾子村支部书记任家斌牵头按照“圈舍简易、品种优良、科学饲养、紧跟市场、突出效益”原则,筹资70万元对本村原宏源种业公司制种中心的房舍进行改造,建成了西坡石湾子标准化养牛场,该场占地10亩,现已建成标准化牛舍26间、520o配套建成兽医室、消毒室、饲料库、业务办公室,建50m3沼气池1个,100m3污水化粪池1个;配套建设草棚4间、平方米,建设260立方米青贮窖2个,运动场平方米;购大型铡草机2台,打捆机、包膜机一套,农用车1辆,全年青贮玉米秸秆吨现存栏早胜、秦川基础母牛80头并辐射带动周围户群众发展标准化养牛基地永正乡友好养猪场建成标准化猪舍4栋,现存栏良种猪头,至目前已出栏肥育猪头,创产值万元,创利润万元;五顷原乡龙咀子村建成肉牛养殖小区1个,共建标准化暖棚牛舍54间,入住养牛户18户;周家乡下冯村冯云建成养羊小区1个,建暖棚羊舍4o一次性调购波尔山羊只。

新增规模养殖户户,全县新建养殖小区(场)6个。占任务户的%规模户累计达到户。

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了加快草产业基地建设步伐,二、抓饲草基地建设。筹措资金10万元,从宁夏固原调购优质紫花苜蓿种子4000公斤,投放到西坡、五顷原等种草示范点上,并派出技术人员蹲点,现场指导种植,共建千亩草带2个,五顷原龙咀子种草点抓住春季降雨的有利时机,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平整土地,一次性完成连片种植紫花苜蓿1048亩西坡石湾子租地种植紫花苜蓿1026亩。

根据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同时。大力开展玉米秸秆青贮工作,建成五顷原龙咀子、西渠、南邑,西坡乡石湾子、高渠、南桥,三嘉乡关川、松树坪、刘川,湫头乡西沟等个青贮示范点全县青贮玉米秸秆万吨,占任务的%。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认真落实“预防为主,三、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防控结合,综合防治”方针,切实落实“两强一打”防控措施,全年共用口蹄疫苗注射牛万头(次)免疫密度%注射羊万只(次)免疫密度%注射猪万头(次,免疫密度%用高致病性猪蓝耳苗免疫注射猪万头(次,免疫密度%用猪瘟苗免疫注射猪9万头(次,免疫密度99.1%用高致病性禽流感苗免疫注射鸡.万只(次)免疫密度%公路沿线、城镇周围、养殖密集区及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密度均达到%建立建全了疫情测报网络加强了兽药饲料经营及养殖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所有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四次拉网式检查,查缴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兽药18件,全部进行了销毁;取缔无证经营户3户,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户,使全县兽药饲料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养殖环境进一步优化。

努力提高新技术普及应用率一是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在榆林子、永正、山河、西坡等乡镇建成标准化养猪场10个,四、抓畜牧科技推广。饲养肉猪3240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抓了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山河镇佑苏兴民养猪场、永正种猪场各建成发酵床猪舍一幢,500o三是抓了冻配点建设紧紧抓住国家肉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在县实施的良好机遇,新建山河冻配点(处)进一步规范了原建3个冻配点的运行机制,调购西门塔尔、利木辛、夏洛莱等良种肉牛细管冻精7000支,冻配母牛6400头四是抓了暖棚养畜技术推广改圈3570间,扣棚5.26万m2扣棚养畜10.33万羊单位;五是抓了饲养方式转变变散养为圈(笼)养,变自由放牧为设施养殖,变单一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变粗放经营为科学管理,通过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年内共争取到项目投资61.35万元,五、抓项目工作。其中:①《国家良种肉牛补贴项目》冻精补贴5万元;②《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重点建设项目》11.25万元;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9.5万元;④《兴民养猪场建设项目》35.6万元;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县10个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续建项目和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市上已经初验,等待省上验收。

畜牧科技普及率大大提高一是组织了全县畜牧兽医系统3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二是组织了26名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学习培训考试;三是对全县94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四是聘请大北农集团专家举办了1期微生态健康养猪技术和防疫知识培训,六、抓科普宣传和培训。培训养殖技术骨干120人;五是派员参加北京及省、市业务培训12人(次)印发养殖知识、防疫知识宣传页6000份;六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专业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适时举办各类培训班,全年共举办饲草种植、加工及调制、暖棚养畜、程序化免疫、设施养殖、快速育肥、冻配改良等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骨干4219人(次)。

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全县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始以后,七、抓科学发展观学习。单位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安排了专职业务人员,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配发了学习笔记,制作了宣传横幅、宣传栏,编发简报26期,职工人均撰写心得体会及调研材料3篇以上,人均记学习笔记3万字以上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工作作风得到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我不懈努力,总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是林缘和前塬养畜进展不平衡;二是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三是缺乏大项目的带动,发展资金相对匮乏。

三、2011年工作要点

以肉牛羊规模养殖为重点,2011年全县畜牧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及省、市、县产业开发导向。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着力组建养殖公司、养殖协会,走前塬猪鸡,林缘牛羊的发展模式,扶持带动养殖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采取国家项目扶持,1积极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等办法,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年内建成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规模养殖场,重点抓好佑苏兴民养殖基地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石湾子良种肉牛繁育场的改扩建,永正种猪场监控设施安装工作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以林缘乡镇为基地,以牛羊设施化养殖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新增规模养殖户200户500亩草带3个,2抓好草产业开发全县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万亩以上建成千亩草带3个。其中林缘西坡、五顷塬、三嘉三乡镇,每乡各建1个千亩草带,山河、湫头、西坡三乡镇各建1个500亩草带林缘养牛规模村全部推行玉米秸杆青贮技术、舍饲圈养和良种冻配技术,重点扶持石湾子、西渠、龙咀子、关川、西沟、等5个千头肉牛养殖规模村,使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并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和项目扶持。

力争落实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3抓好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县好农标准化养猪小区建设》县西坡石湾子良种肉牛繁育场建设》等项目的争取工作。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4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和[1]。同时,也是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构成的一种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2],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双能型”教师,既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3],同时还必须具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等。

2影响应用型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太合理,整体素质不太高

学校学生规模发展迅速,教师引进难度大,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职称教师引进的难度更大,引进的教师以刚毕业的年轻硕士、博士居多,生师比严重失衡,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多青年教师刚毕业就直接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普遍不高,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2.2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

学校新引进的教师多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没有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尽管在岗前培训中学习了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内容,但因为时间短,学习不够充分,无法形成系统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同时,在培训中缺乏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堂管理等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造成教师教学能力欠佳,教师的教学能力、授课质量与本科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4]。

2.3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对生产实际不熟悉,实践经验不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和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一些教师习惯于原有思维和方法,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法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不多、不够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清晰。

2.4部分教师科研促进教学能力不强

一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整体不高。二是对于科研服务教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教学的主动意识还有待增强,在一定时期,在教师职称评定等制度设计层面上一定程度存在着“科研化”的倾向,对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个人的科研活动与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之间联系性不高,把科研和教学割裂开来,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导致教学水平不高。

2.5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校外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各种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分散,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控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2.6缺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门组织机构

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也比较笼统,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没有独立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有的是人事处下设的师资科负责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规划工作,有的是教务处下设的教研科主要负责教师教学奖项的评选以及新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二者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都对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但发挥的作用有限[5]。鉴于上述原因,势必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能力结构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6]。

3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举措探讨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院作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下面结合我院的一些主要做法,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举措。

3.1健全师资建设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有关规定》,《铜陵学院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铜陵学院“选派百名教师访学工程”实施方案》、《铜陵学院百堂“精彩一课”实施方案》和《铜陵学院关于科研促进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强化教学基本技能;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突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建立教师教学监督和动态评价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自控能力;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2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促进教师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推动教师深入思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规律,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培养渠道,进一步确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学校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全过程。

3.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以实施“五个计划”、实现“五个一批”为重点,充实专任教师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即:尽快研究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百名教师访学计划”、“百名教师挂职计划”,努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聘请一批“双能型”教师、共享一批优质师资、培育一批学术带头人、转岗一批不胜任人员。3.3.1着力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引进力度,采用学校内部聘任和人事等形式,弥补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重点加强学校特色专业和新办专业的师资力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结构。修订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争取省厅的政策支持,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争取政策空间。加强返聘、外聘教师工作,返聘教学效果好的退休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外聘教师群,加大从行业、企业弹性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进一步落实与合作高校优质师资队伍共享共建。3.3.2大力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制定《铜陵学院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及管理办法》,实施校内学科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3.3.3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培养“双能型”教师。继续实施“百名教师访学计划”,每年选送20-30名教师到境内外访学交流。实施“百名教师挂职计划”,用3年时间选派100名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制定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再提升实施办法,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严格执行助教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专业培训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开展“一帮一”、“以老带新”和“传帮带”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岗位职责、学术道德、教师风范等方面的教育。推进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能力。3.3.4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的作用。成立引进教师审核委员会,严把教师引进的入口关,确保引进人才的素质。组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经常开展示范教学、观摩教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教学评比等活动,扩大教师参与面,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重视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同行相互之间的帮扶和学习。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4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坛新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2011-2013年共有60多名教师申请攻读博士学位,选派了100多名教师赴国内外访学进修、125人次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2013年安徽省首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学校选派的3名教师分别获得文科组和工科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度“英国国际微电脑鼠大赛”中,学校一名教师的两件作品在决赛中分别喜获冠亚军。

3.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考评制度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质量常态监控、信息反馈、分析、利用和自我评估、改进的工作,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建立健全校、院二级督导队伍,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教学督导要深入课堂、实验室等教学一线去听课、评课,检查基本教学文档,不仅要善于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和方法,特别要注重听课后反馈这一环节,注意反馈的形式和反馈的内容,在深层次问题上加以帮助和指导,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7]。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通过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等多元化的形式,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规范、教学工作状态以及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学校还可以根据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实验课、体育课等不同性质的课程和副教授、教授、和讲师及助教工作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8]。这样,可以让每位教师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这对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是一个长期、连续的系统工程,学校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积极构建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平台。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5

《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师团队在已有建设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为核心,努力打造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双突出的“工程型”教师团队。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上,制定了引进来、走出去、上台阶、促骨干、老带新的建设原则。

引进来:有计划地引进建筑设计经验丰富的企业人才,改善教师结构;目前,《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师团队已经拥有强大的外聘教师队伍,为专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学,聘请专业技师担任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建立一只稳定的,管理到位的、认真负责的兼职教师队伍。

走出去:《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真正全面了解建筑工程行业技术的第一门课、入门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识图能力培养课。为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建筑企业挂职锻炼,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成果、有检查,丰富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实践技能。

上台阶: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精品课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促骨干:骨干教师是专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要根据学院教师发展规划,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骨干教师进行精品课建设、教研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等,以骨干教师带动相关教师,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

老带新:近几年学院引进年轻教师多,团队根据专业建设,为每位新入职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新入职教师安排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企业经历的老教师作为导师,以助课-说课-听课―指导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一、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及校外专业带头人选拔聘任

课程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骨干和核心,对于校内专业带头人,团队安排每年参加行业高级别专业研讨会以及省市专业技术会议,不仅能够更好服务社会,还可以提高行业影响力。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带头人申报科研教研课题,提高整个团队的科研水平,并及时将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一线。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要引进校外专业带头人一名,要求行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具有丰富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对高职教育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团队根据发展需求,对校外带头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步骤的培训与提高,使之成为真正的双师型带头人。

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我团队每年安排骨干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各级行业研讨会、培训会,至少下企业挂职两个月,以开阔眼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和教改能力,继续改善教师学历、职称结构。

三、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提高团队的学历结构,力争硕士以上学位达到95%以上。

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团队有计划地鼓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申报各级教研、科研课题,进行课题的研究,提高整个团队的科研水平。每年均有约十项社会服务项目,涉及建筑设计、监理、评标、施工等多个领域。

五、进一步优化双师结构

团队多位老师凭借自己的学识被聘为企业技术顾问,教师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反过来又反哺教学,实现了产学结合,团队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受到同行和学生好评。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

六、“手拉手”加强年轻教师培养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对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实时追踪与全面了解,并根据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始终坚持“送、下、带”等措施,“送”即送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下”即下到施工现场顶岗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带”即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老教师带领开展教学工作,从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备课、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注重内化职业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得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七、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

继续坚持每周1次的团队教学研究;加强或扩大与其他教学团队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每学期2次;加强与校外教学团队的交流,每学期2次;通过交流学习,提高团队内成员的教学及专业水平,学习其他团队的先进经验,与同行分享本团队的经验与教训,与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八、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团队与15家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综合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和教师科研需要。

九、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继续完善和丰富精品课程资源,扩大网络教学资源信息量,争取将《建筑构造与识图》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省级资源共享课程。

通过团队建设,以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为核心,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双突出的“工程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加快青年教师成长进程,在教学改革、精品课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大进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加强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资源共享、合作双赢。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对口、技能过硬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 01期

[2]都丽莎 张龙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职教通讯》2015年第9期

[3]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教育研究,2014(3):122.

[4]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6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科学素质为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向为目标,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加大科技推广与创新力度,积极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发展设施农业,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使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确保2017年摘帽,2018年全部脱贫,基本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在全省、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抓培训,提升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科学素质。要围绕全县脱贫攻坚行动的深入开展,依托县扶贫办扶贫资金支撑,在全县部分贫困村开展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要针对种养殖业发展,积极扶持种养殖大户,增强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提供有关科技书籍和资料,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

(二)调结构,提高效益。以助推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实施科普惠农为载体,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要注重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采取课堂与实地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现场指导、专家面授、技术服务等方式,对贫困地区农村党员干部、种养户和广大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要发挥科技致富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影响带动身边的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走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

(三)抓人才,带动致富。重点培养两类人才:养殖技术人才、种植技术人才,通过培育使之成为土生土长的“田秀才”和科技扶贫致富带头人。要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工程,帮助贫困村建立由科技致富带头人负责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员,扶持有条件的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

三、具体措施

(一)指派责任心强、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脱贫攻坚规划,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提出有利于脱贫攻坚的合理建议,并负责扶贫工作的联络。

(二)利用现有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对贫困人口开展科技培训。由县科协赠送各类科普书籍、科普资料、科普挂图,组织广大干群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种养殖技术,创造更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

(三)通过组织参加博览会、考察学习、参观科普示范基地,使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开拓视野,增强他们发展种养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学习新的技术和好的经验,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起到推动作用。

(四)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多种载体,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教育党员群众、培育新型人才、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五)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积极争取该项目以奖代补资金,培植并推荐申报优秀科普示范基地、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带头人,通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由主席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督查、落实等工作,保证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快速推进。

(二)提高认识,抓好落实。党的十以来,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我县提出了要在2018年全部脱贫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围绕目标任务,做好统筹安排,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协调沟通,搞好建档立卡,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畅、有序开展。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7

关键词:新建 本科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新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很多高等专科学校转型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尤为严重。为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本文现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现状,提出建设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的新思路。

一、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从学历结构分析,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数较少,高层次师资人才缺乏;从年龄结构分析,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高,中年教师所占比例少,存在断层现象,影响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从职称结构分析,中级职称所占比例高,高职称人才尤其是正高职称人才缺乏,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数量不足;从学缘结构分析,学缘结构相对单一,严重影响学校学术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

2.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对师资队伍重在“管理”,而忽略了对老师的培养,培养资金不到位,尤其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资金不充足,更是无法实现师资培养长足发展。

3.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不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上不够完善,政策方针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有效的促进师资队伍良性发展的用人机制,未能对师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4.师资队伍职业道德机制不健全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教师背离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职业道德理念,出现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他们将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中的职业道德机制可操作性不强,其中业务能力考核、师德师风评定比较抽象、笼统、单一,指导性不强。

二、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针对高层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优化结构、均衡补充的原则,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固定编制和临时聘用相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及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在增加师资队伍数量的基础上,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面向国内外高校和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机制。

(2)加大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的聘请力度。新建本科院校可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设立校内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岗位,向国内外聘请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导重点学科(专业)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2.实施资助培养计划,促进人才梯队的形成

(1)实施优秀教师培养和奖励计划。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着眼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依据教学、科研并重,鼓励科研创新,体现教学导向的培养思路,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综合效应,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重点支持,通过重点支持和强化培养,促进优秀人才梯队的形成。

(2)实施学科(专业)带头人资助计划。进一步明确学科(专业)带头人岗位职责、资助方式和培养办法,遴选培养资助学术水平高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教师担任学科(专业)带头人,全面负责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与规划。重点支持其带领本学科(专业)教师开展创造性研究,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学术拔尖人才。

(3)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通过学术梯队建设、团队吸纳、项目资助或鼓励自由探索等方式,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的支持力度,遴选并重点资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和较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持其在本学科(专业)内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优先推荐申请科研项目或选派外出进修,提升其教学科研水平,造就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后备梯队和科研骨干队伍。

(4)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以上学位;建立青年教师挂职学习制度,每年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到企业或其他高校挂职学习;加大青年教师外送交流力度,每年资助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或开展学术交流;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外语、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等教学技能专项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更快成长。

3.建设人才小高地,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新建本科院校可围绕学校提升发展战略目标,依托学校重点学科(专业)、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精品课程,加快推进学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努力建成人才小高地。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迅速聚集、培养一批高层次拔尖科研与教学创新人才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并形成创新团队,在产学研结合、专业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精心打造品牌,冲刺部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力争取得成果,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全校学科(专业)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4.实施“人才温暖工程”,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1)设立高层次人才奖励基金,加大对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对在教学、科研、品牌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鼓励高层次人才积极创新,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上水平。

(2)贯彻落实各项高层次人才资助、奖励政策。经常关心、走访高层次人才,帮助有困难的高层次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3)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扩大高层次人才发展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的学术环境,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做到人尽其才,努力为高层次人才发展营造自由发展的空间,增强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5.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

(1)加大师德建设力度。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寓于教师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制订和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中长期规划;高校教师应自觉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完善师德建设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应建立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聘用)、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等挂钩;加强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建立教师学术道德评价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完善师德奖惩和监督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对于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坚决调离教学岗位。

参考文献

[1]杨高全.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2):55-56

[2]郭英莉.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篇8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双培双带”对象的技能培训,拓宽"双培双带”对象的发展思路,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培训目标

完成20__——20__培训规划总目标的80%。即:把全镇60岁以下农民党员中的60%以上培养成为发展能手;把70%以上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加大对发展能手的政治素质培养,在新发展的农村党员中,发展能手达到80%以上。通过培训,在全镇培养(来源:文秘站 )出一大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党员,政治素质强、创业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政治觉悟高、致富能力高的“双高”型发展能手和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党的基本知识等。

四、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重点是“菜单式”集中培训。从3月份开始结合全镇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和春种(投)、秋种计划安排,组织渔、农技部门,采取科技宣讲、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扎实开展10次以上全镇性农业实用技术集中培训。

2、科技项目培训。今年7-9月份,与渔(农)技推广站联合开展3次以上科技项目培训。

3、银幕培训。从今年7月份开始,与市电影公司联系,继续在选派村-茶安开展以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为主体的银幕培训。

4、输出培训。适时组织全镇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和各类种、养专业大户进行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

5、特邀培训。根据各村“双培双带”信息员收集到的“点菜”信息,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从市“双培双带”讲师团中邀请专家,为农村群众进行种、养技术培训。

6、一对一培训。根据农村群众个人意愿和要求,由镇培训讲师团随时为其进行培训。

四、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镇党委依托业余党校和“双培双带”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党员、干部和农村发展能手。团委、妇联、农委、渔(农)技推站等单位,要紧密结合各自的点,积极参与配合。

2、政策扶持,搞好服务。镇财政、信用社等部门,要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扶持“双培双带”对象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确定生产经营项目,创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和产销服务组织,支持致富能人领办、创办、合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致富带头人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对各村上报的“双培双带”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实施,优先落实资金。抓好各项培训的相关配套工作。

3、分类指导,务求实效。在培养对象上,选择文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快、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勤劳致富、在群众中具有强影响力的致富能人和有潜力的党员干部作为重点陪养对象。在培养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对农村党员干部,着重进行科技文化、致富本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发挥示范作用的能力;对致富能人,着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其富而思进。在培养方式上,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组织致富能手参加政治学习等各种灵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

上一篇:欢迎词语范文 下一篇:中学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