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范文

时间:2023-09-28 14:45:39

减负增效篇1

一、开放思想,摆脱传统,锐意创新

1.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师生同创“减负”与“增效”的美好前景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提供给师生共同演练的平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加强组织,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让学生永远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解放思想,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无谓于得失,以“减负”为中心,摆脱陈旧的传统模式,课堂教学不拘一格,师生同创。我们如果仔细注意一下“减负”这个字眼,它是带有预期性和目的性的。如果我们把它体现在教学中,它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开阔,方法新颖独特,作业量少效大,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如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博爱包容,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成绩分优劣,只有这样,才能把“减负”升华到“增效”。

2.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宋代朱熹曾说过:“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他的意思是说,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能力小的就培养低一级的人才,能力大的培养高一级的人才。这样才不会有因不堪造就而被遗弃的人。古人语如珠玑,充分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理论。学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聪明乖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说明由于各人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盲目追求高的升学率,扭曲了人才的定义,这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要义,重在“人性”的“民主”化——提倡保护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科目感兴趣,你就不必强调其他学科也至臻完美。因人、因材施教,说的并非“全能”,而是“全面”。各学科之间虽说是相通的,但有必要强调学生文理皆通吗?所以教师要顺其自然。经常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各学科的共通点,潜移默化,让学生产生兴趣转移。同时,还要把这种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负增效”,师生共同描绘教学相长的美好明天。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职业道德。教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刻谨记慎独律己,言行一致,树立学生心中的诚信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必须大胆创新,寻求突破,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为“减负增效”做出率先的举措。

二、重视教法,指导学法

“减负增效”其本质就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具体到教师这里,就要求教师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工夫,事半而功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学科有数学学科独一无二的数学思想。课堂教学中的表演、实验、直观演示,都可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等等,并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将其贯穿于每节课中。让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并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这正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这是其一。其二,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是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根据反馈,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作出及时的调整。其三,要注重课堂结构的优化,拖延课堂时间或延长教学时段,把完整的内容分割开来完成,都不符合教学原则,同时也起不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总之,“减负增效”不只是口头上和思想上的意识行为,而是应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教学和学习行为。要“增效”就必须“减负”,我们教师应当在这一方面多下工夫,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减负增效”出谋划策,为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减负增效篇2

【关键词】减负;小学语文;增效;作业设计

在要求落实“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我正式踏上小学语文的讲台一个学期了,在此仅能浅谈个人的一些观点以及做法。

最为一名新教师,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是减负增效呢?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在走上讲台的第一天,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必须要坚定不移并且要深入推进“增效减负”这一教育使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把“减负”真正落在实处,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如何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做到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身素质。语文教师应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我们教师要经常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和生长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听课评课,加强同伴互助和合作,注重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教师每节课后写课后笔记,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和提高。

二、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学生都有个性差异,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一片苦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三、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环节

首先,备好课是优化课堂的基础。为了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经常就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达成共识。集体备课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教师们的集体智慧,也便于我这样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及早进入轨道,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非常有帮助。我们讨论后明确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学情和教材特点,要单纯和明确和务实,不说空话和大话。要正确透彻的理解每课的编排意图和例题与练习题的前后联系。课堂导入要直接明了,不绕圈子,杜绝花哨。这样才能落实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其次,上好课是优化课堂的途径。小学语文课堂要从“听、说、读、思”四个方面入手,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会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四、作业设计新突破

作业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常规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基本途径,更是洞察教学理念更新的窗口。小学语文作业应该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根据教学经验审视学生的作业,我个人认为,作业就像教师为学生准备的饭菜,只有以人为本,用心制作,才能美味可口,营养均衡。学生“不吃”或者“多吃”,教师“不管”或者“硬塞”都是不科学的。那么,教师怎样为学生精心烹调既可口又有营养的作业餐点,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学习的效率呢?我认为,语文作业的改革,首先就得从作业设计入手,新课程实施中作业的设计应该具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创新性、互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让语文作业展示真挚而迷人的微笑,秀出窈窕而纤丽的身姿,让小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这样,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

减负增效篇3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正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譬如:教师把课堂物理实验仅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看待,这样的思想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到了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转变一下教学思想,把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则通过实验得到的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观察方法,分析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可以起到触类旁通,减负增效的作用,真正实施和推进了素质教育。

所以,面对教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地探索追求,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二、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减负增效”的教改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认真的实施。

1、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

3、备教法。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教师确实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素质的教学境界。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多种形式并进的,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懂得怎样才能学好物理的学法。如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板画、示教板等。当然,要准备好这些内容需化一定量的精力去实施安排。如要做演示实验,教师首先要预先做一遍,看看仪器的好坏,现象清晰程度,同时考虑到可能要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意外,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差错。如果学校里暂时没有你所要的仪器,教师尽量得自制,可能时间化费了些,但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一位苏大教授也曾说过:瓶瓶罐罐做实验乃不可少。如果投影仪来辅助教学,投影片的制作要精心准备好,达到最好的效果。

4、备练习。在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准备好了的习题可早作准备,或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一部分可作课堂练习之用,另一部分作课后作业。

三、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关键。

第一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

第二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必须注意到:

1、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周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

2、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凡是能通过挂图、标本、模型、实验或教师叙述讲授清楚的内容,就不一定要用电化教育工具。电教工具应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便如电子计算机模拟实验,故然有其直观、形象、省时间、省费用等优点,但它毕竟不能代替真正的实验,特别是对无一定感性认识的初中生来说,容易认为它和电子游戏机一样是假的。因此,要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实物实验和微机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物理,更要让学生会学物理。“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生学习物理方法也就是说教学生用物理的方法学习物理(如观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教师点拨……),并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地应用物理,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第四是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可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获取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第五是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务负担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能力明显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四、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课后做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抄抄了事。教师批改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练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现在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有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物理、用物理之心永久扎根。

五、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能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消化下一节课的“食粮”;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澄清。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定能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定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

减负增效篇4

关键词:减负增效;课堂效益;学习兴趣

当前,“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向着真理的方向多迈一步,真理将变成谬误。”教材的不断更改,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进入了误区,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相信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自小在应试教育中成长,思想已形成一种框架和定性,一时半刻无法领略其要旨。然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现就“减负增效”这一话题,以笔者所教的化学学科为例,浅谈一二。

一、“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

“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现在,知识信息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二、要给马儿吃“好草”

增效是减负的真正目的,而增效重在提高课堂效益。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减负增效”不是让马儿不吃草,而是要让马儿吃好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内45分钟的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

1. 备教材。教师必须反复地研究教材和辅导资料,分析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 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人之资质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学问有深浅,不可概以此语之。古代教育家言语如玑,确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不可能每个都一样聪明一样乖,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学生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互有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不可鄙视“长短脚”,不可操之过急,应尽量尝试利用学科的共通点,潜移默化,产生兴趣的转移,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

3. 备教法。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教师确实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多样的,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化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如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PPT、示教板等。如要做演示实验,教师首先要预先做一遍,看看仪器的好坏,现象清晰程度,同时考虑到可能要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意外,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差错。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一位苏大教授也曾说过:瓶瓶罐罐做实验乃不可少。

4. 备作业。在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就必须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解题。课本、练习册上的题一定要精选,最好是自己动手出题,以避免学生机械重复做题,这样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一是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指导;二是加强规范化解题训练。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解化学题目时思路不清,过程紊乱,没有条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下去,一旦题型一变,就束手无策。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就有意识地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归纳出各类题的解题规律、解题格式,养成一题多解、解后体会的良好习惯。还经常自编自拟一些题目,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

三、激发兴趣,让马儿自己乐意跑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发兴趣,让马儿自己乐意跑,减负增效将事半功倍。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化学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变难受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1. 课题的引入新颖,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开好头是一节课的关键。课题的引入常用如“新闻”引入法,在学习《氯气》这一节时,笔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生化武器引入,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毒性之强,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明白氯气为什么有毒,在学习氯气性质后学生自己找解除氯气毒性的办法。 如在学习《过滤与结晶》这一节时,笔者从成语“杞人忧天”——打一化学实验操作名词入手,引入课题。学生为了猜到这个谜底,当然会全神贯注学习。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如在讲到“化学原电池”时,让学生把铜片、锌片连着灯泡分别插入诱人的西红柿中,发现灯泡发出暗淡的光,灯泡为什么会亮了呢?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今天学习化学原电池。总之,通过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维持学习的兴趣,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2. 上课教师充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热情洋溢的讲解,加上确定的手势,生动形象且富有启发的语言,妙趣横生的话语,恰如其分的比喻,都能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干净利落,抑扬顿挫,富有诗意,适时插一些疑问、谜语,提出些问题让学生抢答,学生课堂上自然热情高涨。

3. 巧设实验,引发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美丽的喷手”、“空杯生烟”、“水中着火”、“小刀镀铜”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能增强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 精心设疑,激发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授“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时,教师可设疑:“你在家里做过酸辣汤吗”?学生马上会想,学化学与做“酸辣汤”有联系吗?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通过实验讲透“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概念。再如,讲离子时,氯气和金属钠反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放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来回迅速摩擦,可看见瓶内火星四溅并伴有大量白烟,这时学生觉得十分有趣 ,课堂气氛活跃,此时结合实验,引出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Na+),达到稳定结构,这时钠元素呈+1价,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氯离子(Cl-),达到稳定结构,这时氯元素显-1价,引出离子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现象和教师提问中产生兴趣,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高效率的课堂效果。

5.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平时演示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有了一些实验经验以后,适当地将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学生做,学生看,将会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如学生在已具备了制取氧气、氢气的实验知识和经验后,二氧化碳的制取就可变为学生的演示实验。学生做演示,对做实验的学生来讲,是对他的知识、实验能力的考验,可以满足其好奇心、好胜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对看实验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自己的同学上讲台做实验比教师做实验更加关注,并能极其认真地观察这个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过程是否做得规范,且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教师们还任重道远。只有从根本上真正端正化学教学思想,提高化学课堂效益,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未来,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使化学教学呈现一片丰富多彩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减负增效篇5

关键词:预习作业 布置做作业 批改订正作业

在课程改革和减负增效的热潮中,我们教师要重视作业的几个环节;预习、分析做作业和整合订正作业。要在作业上化的时间和心思,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要了解学生的差异程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赋予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作业的权益,让学生提供自我发展、自我反思的空间。要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使学生的作业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英语作业是在教育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教师用来复查学习的教学手段。

一、 预习作业

学习英语再好的方法是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首要环节,通过完成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英语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预习有助于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促进新旧知识的系统化,能增强听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听课效率, 亦可以给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慢的同学以弥补的余地。那么如何提升英语预习作业的有效性呢?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1.明确预习目标, 抓重点

英语学习要有成功的地方,重要的是要明确学习目标,这是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的首要环节,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明确预习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整个预习工作的前提和导向。如在对新标准Book 3 Module 1 Unit 1的预习中,预习目标的设定就是通过对What is a wonder of the world?的解析,能自己查一份关于名胜古迹的报告。 2、丰富预习内容,形式多样

在教英语课程设计预习作业时,不仅包含语法、句型、词汇等语言知识目标,而且包含对话、运用等语言能力目标,甚至涉及到情感目标。预习作业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如在对这个板块的预习作业设计时,预习作业中听,要求学生能听写下文章,能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书本的部分练习;说,要求学生在Talk aboat中找出日常生活能运用交际语,并能通晓其使用的情境;读,要求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能初步了解文章,并能找出这个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写,要求学生能找出与主题有关的一些可用的句子。在其他版块的设计时,即使在一次预习作业中,难以将听说读写的内容涵盖全面,但也要调整为突出一个重点,兼带其他语言功能项目等。

二、布置做作业

针对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workbook作业与课外homework作业;按其形式又可分为listen作业、speaking作业与writing作业。

布置做作业上的“四要索”。我们既反对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练习模式,又反对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习题,它往往是导致陷入“题海”的直接原因。我认为,在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1)针对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又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和笔头作业。除借助课堂讲授以外,教师还要借助作业来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因此,采用何种类型和形式的作业,就需要根据每次作业的重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师在选题时,只有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与知识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设计巩固交际语言项目的练习(书面作业),要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得体性、规范性;设计巩固语法知识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设计口语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2)层次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指学生个体层次,知识层次)、结构合理(指题型)、题量适中(指大、小题目数)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四会”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3)时效性 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而它应具有时效性(即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若某作业作为课内作业,就不能作为课外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如JEFC教材同步练习册中的练习(一课一练),就具有较强的时效性。(4).适量性新的《课程计划》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实施,使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减少。该课程计划对学科课时量及课外作业量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初中英语课每周4节;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每科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做到选材有针对性且题量适中,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三、批改作业中的“三重点”

如果说教师盲目布置练习会将学生带进“题海”的话,那么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本应用来钻研大纲和教材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只重结果(对,错)而忽视过程(错误的原因)。我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红笔在错误的下面划线使学生知道这里错了。

2、作业"粗改"与"精批"相结合。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粗改”与“精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学生知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井做到“对症下药”。

3、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教师“包办式”的作业批改方式,往往使学生产生惰性,这是应予以扭转的。

减负增效篇6

【关键词】减负增效; 优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2-02

数学作业,具有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体能力的作用,是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实现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如何在减负的前提下,又能保证质量,是学校、社会、家庭极为关心的问题。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加作业实效的途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1 精心选题,把握重点

学生的减负提质,从另一方面也是老师的增负,让老师面临更严峻的专业功底考验。因为只有刻苦钻研,走进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紧扣重难点精选练习,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质”和“量”并重。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2 自主选择作业, 体现以人为本

新课标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练习,努力让优等生“吃得饱”有余力,中等生能挖潜,上台阶,后进生起点低,小坡度。学生不仅可以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在达标的基础向高一层次的目标攀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2.1 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小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2.2 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常用的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3 分散作业密度, 减轻作业疲劳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 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尽量避免始终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努力将几十分钟的练习分散在整堂课中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作业疲劳,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如一些基础训练题可穿插在新课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模仿练习的同时又尝试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训练题可放在新授课后让学生尝试独立或合作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适当选择布置有趣的课外作业

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中,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

3.1 突出实践性,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2 突出趣味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并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作业就来劲,就跃跃欲试,达到寓学于趣的效果。

3.3 突出合作性,变“单干户”为“共同体”。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以上是我对优化作业的一点思考和探究,也是学习新课标的思考和探究。传统的作业给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心身伤害,教师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能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特点,设计出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科学化的作业,对作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人性化的关怀,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 孔企平:《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减负增效篇7

一、教改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教育时弊和困惑,崔桥二中全体教师开展了“学生不使用教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的研讨并形成的共识是:废除题海,方可教改。

当前,教学新理念多,教学新模式多,教学新经验多,但是能大众化、常态化的并不多,学习成功的也不多。除了人们不敢大胆实践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教改简单化,致使教改太浮躁,太急躁。课改必然遇到很多新问题,必须大胆实践,以积极的科学态度善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牢牢把握大方向,规避风险,才能持续课改。

漫漫教改之路,我们历经艰辛、困惑、怀疑,但痴心不改。我们认为:题量与成绩的关系,多做题并不能决定成绩好,如果舍去基础,盲目过多做题,低层次重复训练,成绩与付出成反比,①杜绝教辅、控制题量工作越深入,越扎实,成绩提高越突出。②杜绝教辅、控制题量、回归文本,成绩才出现奇迹。2005年,我校提出了“决非是学生做题越多越好,决非是教师讲得越多越好”,为杜绝教辅造势。2006年我校提出了“杜绝教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转而大量印题,随后学校又强调了“杜绝教辅,控制题量”,教师不得不自己选题。2010年,我们在“杜绝教辅,控制题量”的基础上,又提出回归文本,教师合作,优化资源。四年时间,突飞猛进的成绩,引起了县教体局的关注,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现场会。我们认真总结反思,在教改实践中提升出一些理论,又反过来指导我校的教改实践工作,使得我们的教改工作更扎实,信心更足了。

二、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即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途径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决不是单纯的快节奏,大容量,应是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为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做了大量工作。

1、杜绝教辅的做法:①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不能购买教辅,教师不能让学生使用教辅,通过校讯通发信息告知家长。②学生确需使用教辅,由教师申报到教导处,学校研究,校长把关。③持续教育师生对不使用教辅的好处的认识。④设检举箱,举报学生使用教辅的学科教师,也可直接反映给校长。⑤定期或随机到教室检查学生用书情况。⑥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检举。⑦对使用教辅的教师除严厉批评外,与绩效工资挂钩,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⑧学生手里没有教辅和试卷,教师则由学校提供足够的教参和教辅,教师用书由学科教研组长挑选,同学科教师统一使用,每位教师三本左右,并给教师配购试卷两套。学校每学年为教师和学生购买教学用书计4万多元。

2、控制题量的做法。杜绝教辅并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用题训练,用题训练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不过,训练要科学,科学策化,科学选题,科学点拨。控制题量,也要遵循科学和满足需要的原则。精选题,选精题,选有代表性的题,选揭示方法的题,选揭示规律的题,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出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才能保证拯救学生于题海之中,才能使学生减负进而愉悦高效的学习,进入学海佳境。

3、回归文本,优化资源。为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着力解决好“回归文本,优化资源”的基础工作,对此我们又构建了校本教研活动平台。目前运作顺利,教师乐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回归文本,即挖掘教材、活化教材、放射教材。

挖掘教材,指将知识点、重点、难点、教材题目中的障碍点找准,提炼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规律、技巧,提升学科思想、方法、人文素养(课堂的灵气、品位所在),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准确、透彻的把握。深奥部分要认真剖析、挖掘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内涵、结构之间的联系、作用。按照课标要求,打乱本节课教材内容顺序,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原有资料、经验、课标、教材、教师用书)。

活化教材,指以课本中的部分内容为原型,或以课本中某个题为原型,结合考点和学生实际需要设计出一些提高能力所需的题目,如阅读题、辨析题、问答题、简答题、探究题、听力题、实验题或一组题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而这种训练有方法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展示。使学生对知识得以内化、活化,让课本上刻板的知识鲜活起来。

放射教材,指在挖掘教材、活化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大量阅读教学资源中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考点和形成能力的要求,匹配或补全与课本相关内容的题,优选有代表性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重点在于变式训练。选题要坚持精选题、选精题、选有代表性的题、选相对一个知识点多角度的题和不同深度的题,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方法,达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促使学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显然,回归文本是一项耗时、动脑的创造性劳动,没有现成的资料可用,势必给教师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对此,我们构建了校本教研活动平台,教师合作,资源共享。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组,添置了一台专用复印机,固定了每周星期三下午75分钟的教研时间,雷打不动,任何教师不得缺席。

设计有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本,活动记录中有四项内容:挖掘教材、活化教材、放射教材,预习内容。每一项内容都要填写三个要求,基本内容,可以略写为共用书中的第几项第几题或某一部分;使用时间,如课前,课中,课后;困惑或疑问。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平台,做好杜绝教辅、控制题量、回归文本、优化资源,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可能,真正落实学生学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这样的备课,都得尽力,因为这是能力的检阅;这样的备课,都可以集中精力备好一个课时,获得五个优质课时资源;这样的备课,在合作中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这样的备课,减轻了教师的过重负担;这样的备课才真正优化了教学资源;这样的备课,才真正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可能;这样的备课,才真正避免了抄教案,教师们都乐意这样的教研方式。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了“教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的效果。

三、浅尝教改 任重道远

减负增效篇8

一、广泛阅读,积累知识

历史涉及我国社会变革的全过程,对于现代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掌握我国历史变革历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好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历史知识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积累而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课本知识与课外阅读互相结合,才能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学习。面对学生逐渐积累的历史知识,教师要结合课堂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对历史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二、挑选题材,熟悉背景

面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在掌握大量书籍信息之后开展教学工作。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将历史知识放到历史情境中去,经过这样的处理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于历史能有深刻的了解。例如:讲解《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以前英国、葡萄牙窃取港、澳的相关片断,准备了歌曲《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等。通过这种背景的设置,学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堂上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先学后教,合作学习

历史教学要实现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应该顾及多个方面。不仅仅是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还需要把握好各项内容的教学安排。如:讲授《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时,我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采取了“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懂得如何去把握历史。授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具体描述洋务运动的概况,比一比看谁能学高为师。(2)维新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3)为什么要变法?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变法为什么会失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时代的背景探究分析其历史原因,从而使思维得到拓宽。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知识理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分析。

四、媒体教学,增强兴趣

教师要全面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后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多项技术综合于一体,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很多学习难题得到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善于结合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课堂上讲到各个时代著名的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等时,我利用多媒体具体展示他们从政时做的一些事情,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些人物,从而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五、创造活动,拓宽空间

面对创新历史教学,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使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我安排学生观看于丹、易中天等知名教授的历史讲座,以此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如:根据教材要求开展的“人们能否有效地避免世界大战”的讨论活动,在活动时注重让学生能有足够的空间参与思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六、借鉴历史,放眼未来

历史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回顾社会的发展历程,在历史中收获知识,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时,则向学生介绍中日黄海、东海资源之争、岛屿之争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你认为目前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要让学生站在要维护好国家的,使黄海、东海及南海实现长期的和谐与稳定的角度上来思考。通过为学生布置这些挑战性、前瞻性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问题。

上一篇:我的表姐范文 下一篇:人间真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