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13 08:05:20

减负措施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精神,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实施科学施教,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制定“减负”工作实施措施:

二、具体措施:

(一)健全制度,落实“减负”责任

1.实行减负工作责任制,明确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减负”工作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教师。

2.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化管理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严重违规的教师追究相关的责任。

3.通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定期听取家长、学生对“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进行整改。

4.建立通报制度,设立“减负”举报电话()。

(二)严格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严禁教师私自调课。

2.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小学生在校集体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个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3.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一二年级尽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控制在四十分钟内,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生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除参加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调研考试和统考和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反馈检测外,不得自行进行考试(小学部每学期只组织一次质量检测)。提倡对学生进行多元性和过程性学业评价。

5.严格考试分数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分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的规定,教师不得排名公布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6.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的管理。严禁教师私自给学生征订教辅材料,学校不向学生推销上级规定之外的教辅材料。

7.严格控制中小学学科竞赛。不组织和参加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

8.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杜绝搭车收费,适当减免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

(三)强化要求,提升教师素质

1.全体教师必须明确减负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不但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2.教师每学期要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内容具体,切实可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教师要认真学习洋思经验,提前备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学生减负,教师不减质”。切不可因自身的原因,搞课堂不足,课外补。

4.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爱护每一个学生,禁止歧视、讽刺、挖苦学生,杜绝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

5.教师必须按时授课,不拖堂,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6.任何老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在家庭或社会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7.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四精四必”,批改及时,无漏批错改,改写字迹工整,符号准确规范,作业量不超出规定。

8.年级组长、班主任注意协调作业总量,控制练习资料,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同年级要严格统一练习,每天公布各学科的题量和中等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学科教师要密切配合。

9.各教研组要把“减负”列入本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洋思模式在本学科中应用,加强校本练习的研究、开发,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减负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批票画押;发牌领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134-02

一、家庙铁槛去顶岗,减负增效安排当,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精兵简政

《红楼梦》中,且说那个玉泉庙和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和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贾政正想打发到各寺庙去分住。但王熙凤说:“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竟送到咱们家庙里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买米就完了,说声用,走去叫来,一点儿不费事呢。”[1]自力更生或自食其力是一个好的策略,既是减轻负担的对策又是简少费用的措施。当年大观园为了接待皇妃贾元春回老家探亲招收了一批的寺庙小和尚,因元春省亲事后无事可做,正要想办法如何调整这些人员时,荣国府的财务管家王熙凤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或一箭双雕的法子,把那些临时工疏散到贾家的私庙里去种田种地种庄稼,养猪养牛养牲畜。来一个自力更生、其食其力、奋发图强的新生活新道路,既可以减轻贾府的财政压力,又可以不让那些小和尚无事可做,惹事生非。在一个单位里也要实行人力资源的分流,一部分人由财政负担着,另一部分人由他们自负盈亏,实行单独核算。还有一部分可以实行自谋职业,不依靠单位。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各尽其能,各有所需,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所以,这些积极的办法,领导层一定要慎重考虑的,要慎重地采用,要慎重地实行。在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上既要管钱又要管物,还要管人,招之即来,来者能战。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人不会吃闲饭,家家也不会供养闲人。所以,要建立人力资源库或团队管理机构,当某项工作或项工程或某个项目需要使用人力资源时,就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一个微信就把人集中起来了。若某个工程某个项目或某个工作完成时就应该解散该团队。如此良性环循往复,对人对己都有好处,都能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一个人可以穷但心不能穷,心里要有能力能量能源,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穷志不倒。一个人的身体可以残废,但心灵、心机、心智、心理不能残废,因为健康的心理是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一个人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人,要容纳不喜欢你的人,所以要谦虚谨慎,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与建议与希望与企盼。一个人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取其谁的雅量与洞察能力。一个人在世界上混要随缘随时随地随机,要珍惜当下,且当下就在你的内心世界。在人生成长中要注重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三为”法则: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建设或开发一切可以建设与开发的领域,“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共和国开国总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这样说过:“因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很大的开支,所以我们在消耗方面不能开支太多。这就需要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传统作风。”[3]为建设海洋强国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或开发资金。研究表明“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公司中,稳健性的增加会导致非经常性收益缺乏价值相关性,但却提高了非常性损失的价值相关性,并且二者的差异随着稳健性的增强而加大。而以散户为主的公司中,稳健性的增强会同时提高非经常性收益和损失的价值相关性。”[4]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诸葛亮的谋略,尤其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一个典型的筹资决策里的实践过程。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就是抓住机遇,战胜困难。经过就是借鸡下蛋,孵化雏鸡。结果就是神机妙算,载誉而归。”[5]

二、批票画押登发牌,按数发银两清账,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光明磊落

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贾府后街的周氏为儿子贾芹在贾府谋了一个差事,王熙凤安排贾芹到家庙铁槛寺去做事。于是,“贾芹便来见贾琏夫妻两人,感谢不尽。凤姐又几作情央(求)贾琏先支三个月的,叫他(贾芹)写了领字(领条),贾琏批票画了押,登时发了对牌出去。银库上按数发出三个月的供给来,白花花二三百两。贾芹随手拈一块,撂与掌平的人,叫他们吃茶罢。于是命小厮拿回家,与母亲商议,登时雇了大脚驴,自己骑上;又雇了几辆车,至荣国府角门,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经往城外铁槛寺去了。”[1]在这里,可以看出财务手续是很严格的事情,一是正副经理或是领导集团内部要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对于一个新员工或临时工的使用要开出明码实价,一天多少薪金或一个月多少薪金或一年多少薪金?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是正式工?是临时工?还是合同工?雇佣期多长?其工资福利提成等劳务报酬的结算方式,结算的时间,都要与新员工讲清楚,讲明白,以便调动新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二是在发放工资上用三种方式,对于正式工而言,一般是按月集中发放。对于临时工而言一般采用每月结算或每一个星期结算一次。一般采用打条子的方法,叫你领多少你就领多少。对于实行年薪制的企业,每年要结算一次工资薪水补贴等劳务报酬。三是不论正式工或临时工的工资薪金或资金或津贴等等都要上报劳资部门审核批准发放之后方才发放,千万不要触犯财务纪律。因为工资、津贴、资金既要考虑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又要考虑单位内部或社会发展一定时期的纵向比较。四是对于员工的工资、津贴、福利报酬的发放方式必须是现金方式,千万不要以物或以债以欠条方式支付。至此,“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6]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工厂就以该厂生产的产品以成本价用来抵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殊不知,这种方式严重地打击了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因为劳务报酬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所以要注意道德底线。一个人要勤劳勤奋勤俭每一天,而每天叫醒你自己的不是闹钟,而是心中的那个伟大的梦想与幻想。每天抛弃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不成熟的自己害了你自己,甚至害了你一生,每天囊中的不是贫穷与困苦,而是你的素质与养成。所以,一个人的素质决定着工资薪金的高低与多少。有时候,一个人坐下来,静思一下,可能感觉会更好。钱多钱少,够吃就好。人丑人美,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老公晚归,回来就好。老婆唠叨,顾家就好。孩子从小,就要教好。博士也好,卖菜也好。长大以后,心安就好。房屋大小,能住就好。名不名牌,能穿就好。两轮四轮,能驾就好。老板也好,能忍就好。一切烦恼,能解就好。坚持执著,放下最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不是有钱,一定会好。心好行好,命能改好。谁是谁非,天知就好。修福修德,来世更好。天地万物,随缘就好。很多事情,看开就好。人人都好,天天都好。你好我好,世界更好。总而言之,知足最好。在工作中一定要谨记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的“三不争”法则。共和国开国领袖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提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7]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真事办好事办善事办急事办千秋大业之事。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每个企业或单位管理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础的技能比如成本管理技术,管理会计工具的知识,数据分析技巧和相关的科技和软件以外,由于管理会计还需要为企业筹划未来,所以一些高级技能类的胜任能力与技巧,比如潜在的风险认识,对战略选择的评估能力,把握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等都是管理会计不可缺少的胜任能力。此外,一些软技能,比如领导能力,沟通技巧等等对管理会计也非常重要。”[8]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163-164.

[2]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9.

[3]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7.

[4] 周晓苏,吴锡皓.程健性对非经常性损益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J].管理评论,2014,(4):3-13.

[5] 徐汉峰.以会计文化视角看《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筹资决策[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4-6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99:7.

[7]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21.

减负措施范文第3篇

一、回顾——盘点“减负”现状

自20*年5月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落实“两个减负”,通过各岗位自我挖掘、各科室协调配合,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征纳关系和谐度和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合理设置办税窗口。

根据有关规定,我局结合征管实际对办税窗口进行了整合,只设立“综合服务”、“发票管理”、“车购税管理”三类窗口。同时提供“一窗多能”和“一窗通办”服务,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认证、发票领购等多项涉税事宜,避免了重复排队,有效减少了纳税人排队等候的负担。

(二)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

实行“首问负责、内部流转、协调专管、限时完成”的一站式服务,精减多余环节,优化办税流程,压缩办税时间,坚持办税服务厅集中受理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对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所需资料,实行“一次性”告知;对资料齐全的涉税事项,予以“一次性”办结;对于网上流转的待批文书,取消纸质文书内部流转审批。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和税务机关“重复找纳税人”的问题。

(三)全面推行多元化申报。

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电话申报、短信申报、双定户批量扣款、网上认证等多元化、信息化申报方式,使纳税人纳税申报、财务会计报表等信息迅速、准确地导入征管信息系统,减少纳税人往返国税机关及在办税服务厅排队等候时间。对于长期选择多元化数据电文申报方式报送涉税资料、数据质量较高的企业类纳税人,施行按年度报送;对于银行批量扣款方式的个体“双定”户,凡未超定额均不再要求报送纸质申报资料;企业所得税季(月)度预缴申报只采用电子申报方式。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轻松纳税”,同时大大减轻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和工作压力。我局多元化申报率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应申报903户,多元化申报757户,多元化申报率达83.83%。

(四)清理简并办税资料。

我局结合实际全面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资料,坚持纳税人同一涉税资料原则上只报送一次,可以在软件中查询到的信息不重复报送,简并后不影响征管工作质量的涉税资料不要求报送。例如:办税服务厅对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不再分税种而是统一报送、统一采集、统一录入,按照“一户式”存储要求进行管理。再如:对纳税人第一次提供的有关证件复印件,经审验留存备查,将相应信息及时录入“一户式”电子档案,发生变更时及时更新,彻底避免了纳税人重复提供各种证件复印件的负担。又如:个体工商户办理税务登记,根据纳税人提供的附报资料采集、录入综合征管软件信息,直接打印《税务登记表》,经业主签字确认即可,无须再手工填写表格。这些措施的采取有效降低了征纳成本,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五)开展人性化特色服务。

一是落实首问责任制;二是实行值班长制度,集中处理纳税人的意见或建议;三是坚持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纳税人办理手续齐全的涉税事项立即办理,手续不齐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一次性完整、准确地告知;四是严格纳税服务时限承诺制度,承诺办理涉税事宜的具体时限,能缩短的尽量缩短,尽最大努力减少纳税人的办税时间;五是开辟纳税服务“绿色通道”,为重点税源、残疾人、孕妇、军人等特殊纳税人提便捷服务;六是实行全程服务,为纳税人提供包括受理、承办、回复等环节的完整服务;七是推行提醒服务,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提醒纳税人按时申报纳税,减少纳税人不必要的损失;八是提供午间服务,专门为不能在正常时间办税的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九是实行电话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对于验旧发票、领购发票、认证发票等业务,纳税人都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服务,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我局已有10余户发票使用大户享受了预约上门验旧发票服务的便利,累计验旧发票1500逾本。

二、思考——分析“减负”瓶颈

虽然在落实“两个减负”的道路上,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但还是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什么束缚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是什么制约着我们前进的速度?减负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挖掘,我们必须找到问题之所在,然后直面挑战,努力的去攻克。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走访纳税人了解一手信息资料,召开税企座谈会和干部座谈会倾听心声,我们找到了影响减负增效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意识的缺位。

我们每个税务干部都知道“两个减负”,但是真正能带着这种意识去工作的人却寥寥无几。减负的手段不是凭空制造的,而是从基层、从税收征管一线中发现并提炼出来的。而我们的干部在抱怨工作压力大、业务繁琐时却很少去积极主动的思考纳税人减负的需要,很少去总结自身岗位减负的需要。减负意识的缺乏和淡薄是最深层的制约,束缚了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减负工作的落实和减负实效的提高。

(二)实效评估的缺位。

一项措施的推行,不是以实施为终结,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的。目前出台的各种减负措施各单位的执行力度不一,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成效评估,使减负工作一直处于游离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减负工作牵涉各单位、各部门,人人有责,却没有人切实负责;二是减负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症结,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三是对减负措施一味机械的执行,缺乏思考、疏于分析、忽略总结。所以这些减负措施的推行,到底减轻了谁的负担,减轻了多少负担,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否提高了征管效能都没有结论。减负不应停滞在决策上、制度上、形式上,而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确有实效的。

(三)系统完善的缺位。

综合征管软件的上线和运行是税收征管工作信息化和规范化的新纪元,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目前发票管理岗位发票的交旧验旧工作需要按月录入,不仅每月开具发票的份数和票号都需要进行手工计算录入,还要分别计算每月开具发票的不含税金额和税额,有的个体工商业户一本商业销售发票25份可以使用两年甚至三年,工作人员要把这一本发票的信息录入系统相当耗费时间,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还是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征管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依靠自身的力量、依靠一个单位的力量、依靠“软环境”的改善仍无法有效解决时,应及时提交上级机关调查研究,核定成本,集中人力资源进行跟进完善,例如小软件的开发。

(四)税法宣传的缺位。

虽然我们积极利用每年的税法宣传月、宣传日进行集中宣传,在日常税收工作中也不断强调加强税法宣传,但从结果上看我们的宣传并不到位。很多纳税人来办理纳税事宜时还非常迷茫,有的甚至分不清国税、地税和工商业务的归属。我们宣传的内容是不是纳税人迫切想了解的?我们宣传的方式是不是纳税人普遍欢迎的?我们宣传的结果是否让纳税人感到满意?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目前的税法宣传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急功近利,并没有成为辅助和推动税收征管工作加速前进的有效手段。

(五)联动机制的缺位。

“两个减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我们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基本规律,割裂了“两个减负”的内在需求。一是横向联动机制缺位,基层单位之间的减负经验缺乏交流,相同或相近的共性困难,却在各想各的办法,不能共享好的做法,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二是纵向联动机制缺位,上下级之间仍缺乏沟通,基层单位在不违反法律和程序的前提下努力为纳税人减负,必然会对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进行或多或少的变革,这些变革直接关乎各项排名指标和考核检查,而上级单位并没有及时了解、及时分析、及时调整,导致减负与考核的脱节、给纳税人减负和给基层减负的脱节,从制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基层单位减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家宁愿按部就班,也不敢冒风险推陈出新了。

三、展望——勾勒“减负”前景

(一)改变观念,就从现在开始。

一句话、一个提醒、一次会议都有可能改变我们长久以来固守的观念。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让我们珍惜这一次思考和探讨的机遇,就从现在开始改变观念,认清“两个减负”的实质,从心底深处、意识深处去接受和理解,并为之奉献我们的热情和才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给他人减负也会给自己减负,减负本身就是一举两得的。基层税务干部为纳税人着想,简化办税程序,优化纳税服务,切实给纳税人减负,其实相应地也会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上级给基层减负,简化考核程序,优化考核指标,切实给基层减负,其实相应地也会减轻自身的负担。落实“两个减负”是当前构建“大征管”格局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被纳入“大征管”格局中,所以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为减负做贡献。改变观念是第一步,落实行动才是关键,减负应贯穿到我们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始终,并渗透到每一环节中去。落实“两个减负”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税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去落实好、贯彻好。虽然在减负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可能有反复、有失败,但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做出的努力不会白费,每一次小小的付出在时间的检验里换来的都是更大的回报。

(二)畅通机制,激活蝴蝶效应。

减负不应闭门造车,各岗位、各科室、各单位、上下级之间都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及时共享,做到链接灵活、反应灵敏。要畅通机制,使减负在系统上下产生“蝴蝶效应”,营造一个岗位的做法迅速得到推广,一个单位的经验迅速得到普及,上下级之间回应迅速的良好局面。做到共性的问题集中解决、共同开发,避免人力资源和减负成本的重复浪费。目前我们自主开发的一些小软件在减负和增效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是“可圈可点”的减负措施,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注重挖掘那些存在潜力、等待开发或者尚未成型的减负“苗头”,使之得到确定、清晰和完善,使纳税人的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基层的一些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得以实践,使上级单位在对基层落实减负时有的放矢。

(三)税法宣传,用好减负法宝。

税法宣传是我们提高纳税人对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落实为纳税人减负,实现事业科学发展的最有效法宝,所以我们的税法宣传应以科学性为指导,以实用性为出发点,以有效性为归宿,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1.税法宣传应该宣传什么?

第一,要始终坚持宣传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获得更多纳税人对纳税义务的理解和支持,并不断普及纳税的意义;第二要经常普及宣传纳税的最基本流程,使纳税人对于哪些业务到国税部门办、怎么办、找谁办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要及时宣传新的税收政策,使纳税人随时了解、随时掌握国家政策的调整,并能对自己经营业务的影响做出准确的判断。

2.税法宣传应该怎样宣传?

一是充分利用好税法宣传月、宣传日等活动加强集中宣传,拓展宣传面;二是纳税人来办理涉税事宜要主动宣传,除了让纳税人了解这一次、这一项业务之外,更应该将相关事项和今后应注意的事项、遇到问题应该怎样与我们联系、与谁联系一一向纳税人介绍,尤其要落实好首问责任制和值班长制度,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在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中做好税法宣传;三是做好上门宣传,将税法宣传自然地融会贯通到户籍巡查、日常检查、纳税评估中去,只要造访纳税人都应该时刻谨记税法宣传的责任,纳税人问到的我们要说清楚,没问到的我们应该主动解释、提前告知。

3.税法宣传应该达到什么效果?

举一个例子,同时有两个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理发票业务,一个纳税人咨询新领购发票需要提供哪些资料、经过哪些手续,另一位纳税人抢在工作人员前面一一给他进行了解答,而且丝毫不差。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效果——让每一个公民都成为税法宣传的火炬传递者。我们的税法宣传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以点带面、以月带年,重点抓好每年4月的税法宣传月,形成声势,扩大影响,提高全社会对税法的认知和自觉遵从度。同时要讲宣传税法融入到日管工作中去,一起实施,一起落实,使税法宣传形成习惯,我们税务干部不仅要做严格的执法者,也要做好税收工作的宣传者。

虽然从短期内、表面上看税法宣传似乎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从长远和实质上看,税法宣传是落实纳税人减负和税务干部自身减负最根本的出路,也是我们的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我们不能要求纳税人像我们一样熟知税收法律法规,但我们每天哪怕只赢得一个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许明天就赢得了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片区。一盏盏迷蒙的灯亮起来,必将照亮我们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康庄大道。

(四)换位思考,抓住减负的秘诀。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参与到减负工作中去,就请从换位思考开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还能做什么,也请从换位思考开始!换位思考是每个人、每个单位落实减负、做好减负的秘诀。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获得目标,惟有换位思考才能取得成绩。

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时常把自己设想成纳税人,或者把纳税人设想成你的亲人或者朋友,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还可以给纳税人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减少更多的负担。同时,科室之间要不遗余力的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增强大局意识,在衔接紧密地执行力中减少内耗,减少负担,促进和谐,实现增效。

所谓的上级和下级永远是相对的,作为上级在指导、考核基层时,应该设想自己是基层单位,或者回想一下自己被检查或考核时的感受,那样你就会发现作为相对的下级我们都希望有这样的上级——第一,当我不知道怎么办时,它会给我明确的指导,而不是给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或者承诺随后答复便杳无音讯;第二,年初没有布置的工作,年底却要检查,上级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正确界定征纳双方的责任归属,我们都希望各种排名指标和考核标准是事先公布并可以预见的,是明确规定并可以估量的,让我们心里踏实,奋斗有劲头;第三,杜绝临时性或重复性报送报表、数据等资料,上级单位应加强信息的归口管理,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和使用长效机制;第四,切实解决“文件多、会议多、评比多、检查多”的问题,上级开展各种调研不应只走形式,只带走问题,却没有反馈;第五,由于上级原因长期疏于监管、没有规范的工作突然开始翻旧帐,要求大整顿。作为基层单位都欣然接受各项工作不断规范,却很反感拿今天的标准去弥补昨天的漏洞,任何的法律和标准都不应溯及既往,况且这种弥补缺乏真实性,浪费成本,毫无意义。上级应善于将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的工作任务融于税收征管的日常工作之中,不搞突击检查。

目前我们国税系统对质量与效率的考核和执法规范的监督越来越完善,但是在实践中这些考核指标的设计与实际运行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要不断的完善改进,要对考核指标实施动态的管理,才能切实发挥出对工作促进的积极作用。虽然我们每年都在修订,但是对于基层反映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还是缺乏有效的措施,指标的优化滞后于工作的需求,形成矛盾,应该切实的抓好解决好。

(五)降低成本,整合服务资源。内外联动切实降低税收成本,提升征管效能。

1.内部——压缩成本,打造“多层汉堡式”工作理念。

结合我局相对于其他县局业务种类较多、纳税户数较多、情况较为复杂的实际,提出“多层汉堡式”工作理念,即用更少的成本,解决更多的问题,创更优的服务,实现更理想的效能。例如:实施合并调查,对于一次下户能够办结的调查、检查事项坚决一次办结,将税务登记、税种登记、资格认定、个体双定业户定额核定、普通发票领购资格等项目一次性合并调查,有效避免多头重复安排内容相同的调查和检查给纳税人造成的负担。

2.外部——加强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取得政府的支持,尤其要加强国、地税协作。

针对纳税人“两头跑”的问题,可以及时交换信息、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联合开展税务检查和税收调查、联合开展纳税评估、联合开展政策咨询和税收宣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一来既节约了税务部门的成本,也切实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又有利于提高社会对税务部门的满意率。

减负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作业减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其中减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减负的本质是“精华”教学,所学的知识是对世界和生活做“切实可行的理解”,而不是之前的硬性记忆。其实,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是相融的,如果知识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减负将无影无踪,就好比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一致,减负也不能同一而论,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就得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单一的考试类型,完善评价标准,让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有更多时间与精力为自己正确的理想而奋斗。

一、减负的理解

“减负”是减轻负担的简称,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掉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旨在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减负的最终效果不是减效,而是增效。减负是全民性的一个课题,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减负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评价学生的标准,不然不改变评价标准,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南辕北辙,徒劳伤神。评价标准要多元化,不能单一,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学校的一名新教师,一直在为学生的减负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教师本身,要想减负,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随意增删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最后就是作业量适当。

二、减负的措施

1.用心减负

新课改的实施给小学教育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切实做到减负,是每个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当然我也不例外。减负的实施者是教师,起着桥梁的作用。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从心理上接受减负,不能从心底排斥减负,要对减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其实减负的另一方面是在帮助教师成长,是加快教师成长的推动力。

2.课堂减负

(1)适量的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量决定教学任务的轻重。如果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多,一节课40分钟难以完成任务,或者仓促完成,学生很可能一知半解,那样只能课下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只有适量的教学内容才是减负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又不能影响教学进度。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做到既减负又提高教学质量。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教材,教师要做到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备教材,要按照单元的顺序进行备课,明白每节课在本单元处于什么位置,本单元在教材同类型的知识点中处于什么位置。这样备教材具有较高的前瞻性,不会受某节课教学目标的影响把之后的知识点提前讲授,更不会发生课上多讲或者少讲知识点的情况。备学生,教师要了解每个班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应该具有多样性。首先,每天上课前要在头脑里过一遍教学过程;其次,当教授完一个班后,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教学方式、教学顺序等),及时反思难点是否突破、难点是否掌握;最后,上完每天的教学内容后,应该结合学生的当天课堂和作业情况继续反思,可以在教案上写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把握课堂上的40分钟是重中之重。首先,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没有顾忌地提出;其次,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上都能够有所提高;最后,课堂上不仅要有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还应该有完成作业的时间。在完成作业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对个别后进生进行辅导,尽量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3.作业减负

减负,并不是不允许教师布置作业,而是作业要适量,就要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不能普遍撒网。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不可能只通过课堂上的40分钟就能完全掌握知识点,需要在课上或者课后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数学作业不在于量大,而在于精。数学作业应该涵盖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基础练习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本节课的重点,形式、难度与例题相仿,目的在于巩固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综合练习有别于基础练习,形式应该适当变化,难度有所提升,让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点,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拓展练习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够综合已学的知识,整合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与他们能力相当的作业。例如,对于后进生可以在完成基础练习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综合练习;中等生可以在完成部分基础练习和全部的综合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部分拓展练习;对于优等生可以在完成部分基础和综合练习的基础上,完成拓展练习,最终每个学生完成的作业量基本相等。分层作业专门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同时不会造成心理负担,给了学生一定的弹性空间。

4.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乐趣,我想数学绝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当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学习,自发思考问题,对于学习只能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负担。所以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关键。而对于学习数学不可能一帆风顺,期间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如果小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它,以后对于学习数学就是一件有负担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以及家长从中良好地引导,积极解决问题。我想有了兴趣,有了处理问题的能力,相信学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广。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减负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对于教师本身,应该时刻装着减负的心,积极装备自己,提升素质,积极面对挑战,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把握课堂上的每分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进步,并通过课后的巩固练习得到提升,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参考文献:

减负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应对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发展中也有着一定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压力过大,并且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成效显然并不满足现阶段我国教育的要求,因此,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增效减负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其中的学习主导性。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重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让小学生来决定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不再局限在片面的教学内容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进行小学语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视野,使小学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减小了学习的压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优化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出相应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耐心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多发问,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学到小学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切入点,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切入点都大同小异,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帮助很小。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种切入点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较大的教学负担和较低的教学效率当中,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已久的短板。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之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逐步实现了增加课堂效率,减少教学负担的任务,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性,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落实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减负措施范文第6篇

以往,相关文件的核心减负措施都围绕着作业、考试(评价)、教辅书和补课这四项标志性问题展开,而教育部日前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四个针对“显标”的核心措施扩展到了入学、编班、教学起点等“本”的方面,可谓几十年来减负类规定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文件。因此,该规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减负规定,它指向的是小学教育如何彻底实行均衡发展的问题。

每当减负文件,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就是:所提措施能否落实。这个担心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同类文件出台得太多了。社会痛恨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痛恨过重负担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人们欢迎减负规定出台。

规定此次减负的亮点并不在于重申四个核心负担问题的剪除措施,而在于通过具体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个标志性的负担现象当然要治理,但考虑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将减负措施扩展到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学校改革层面,无疑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思路。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去更多是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层面考虑问题,如学校布局调整、办学条件均衡、师资队伍提升、课程教材改革,等等。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均衡也确实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但这些宏观政策层面的措施,与在微观层面上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活泼、快乐的学习生活,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受升学考试制度的制约,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始终未能从过重课业负担的“不健康”状态中走出来。

此次减负规定的头三条将宏观均衡发展政策与微观健康成长措施进行了有机衔接,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微观体现和智慧落实。其中,阳光入学和均衡编班是减负的基础措施,其实现需要家长和社区的参与,这是一种在理论和制度层面减负的措施。家长和社区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本就是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当前,家长和社区如何参与到学校的入学和编班工作中,还有许多制度细节有待各地、各校创造性地探索。“零起点”教学则强调按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并坚持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问题。只要有恰当的教学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机制跟进,就是一种在技术层面的治本措施。

如果说阳光入学、均衡编班以及“零起点”教学是从入口上采取的根本性减负措施,那么,改进评价方式、实行等级评价,就是从出口入手进行减负。与百分制这一精细、严格的评价方式相对应,等级评价是一种综合性、模糊性评价方式。其基本表现是“等级加评语”。各地其实早已不同程度地在不同科目中,特别是在学生综合发展方面探索了多种。实践表明,从对学生的影响来说,这种评价方式总体上优于严苛的百分制评价。

减负措施范文第7篇

减负政策的历史沿革

建国后,全国各级学校学生的健康问题颇为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功课过重、卫生条件差、饮食缺乏营养等。为解决这些问题,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指示》指出“目前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要求各地有效地解决中小学负担过重问题,并提出“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基本办法是改善教材,提高教师水平,改进学校领导”。同时,要求加强课外活动,以弥补课内学业的负担。

20世纪60年代,根据学生劳动过多、学校师生身体健康水平下降的情况,中央《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的紧急通知》,再次重申要减轻工作、学习负担,增加睡眠和休息时间。196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克服中小学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要求大力宣传克服轻视劳动 , 特别是轻视农业生产劳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1964年8月19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的《关于中小学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报告》,提出要上好体育课,坚持认真做早操或课间操,广泛开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964年7月14日,教育部下达《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通知》指出“课程的彻底改革要与学制改革统一考虑”,调整课程的原则是“适当减少课程门类,能集中一年学完的就不学两年;适当减少每周上课总时数,使学生有较多的课外活动时间”。可见,20世纪60年代,减负更加侧重课程改革和体育等课外活动的开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高考制度的恢复,在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学生负担越来越严重,又一次引起党和政府领导的关注,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减负计划。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1979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公布《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与课外活动,小学不超过6小时。1983年12月,国家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睡眠、休息和课外体育、文娱、科技活动时间,不要频繁的考试,要求全国各地不得举办全日制升学补习班等,规定各级教学研究机构不得组织任何名义的猜题、押题、模拟考试等活动。1988年5月11日,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若干规定》,提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许多小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生负担过重与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精英教育有极大的关系,减负的政策导向开始由课程改革转向考试遏制,避免不正当竞争引发的学生负担过重。

20世纪90年代,国家一方面在针对过度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负担问题的治理之外,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由此,减负有了另一层意义,不仅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看到这一时期有关减负的政策文本特别多,1990 年2月15日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若干规定》,1993年3月24日的《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1994年11月10日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1995年2月9日的《关于停办各级各类奥林匹克学校(班)的紧急通知》,2000年1月7日的《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9年4月22日的《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一时期的减负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评价、考试、课程、课外活动等方面来全面落实。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减负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十年教育的一件大事。2013年,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解决困扰民生基本问题的应有回应。该规定从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等十方面全方面回应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治理问题,客观来讲,较之20世纪的所有政策文本都要科学、客观、严格、实际。该规定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价值立场鲜明,解决问题的导向明确,对于提振社会公众信心、改善义务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由上述减负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减负的措施涉及时间(学习时间、体育娱乐时间和睡眠休息时间)、作业量、考试评价方式、课程教材、控制竞赛活动、教学管理等方面,从内容来讲,国家考虑得已经很全面,自建国以来教育部制定的减负政策大大小小也有近50项,每一次都是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减负浪潮,但实际上是“减负轰轰烈烈,应试踏踏实实”。减负工作实施了这么多年,并没有在“减负”的呼声中感到负担有所减轻。

减负政策执行为何失真?

减负政策为何难以实施、收效甚微?除去政策本身的有限理性、政策主体与政策目标群体之间的不一致性(即政府、社会公众、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博弈)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减负背后的制度环境,这成为制约其政策效果的根本要素。总结起来,无非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中高考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监管问责制度的缺乏。

第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应试教育和择校热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大痼疾,它们联为一体,相互作用,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形成一个似乎难以逾越的怪圈、一个无法战胜的神话。造成这一病态的原因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主要包括: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传统价值观念,精英主义价值和名校情结深入人心,并因独生子女政策而被放大和合理化;学历社会的出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用人制度加剧了对优质教育资源和高学历的追求;高考制度和升学率攀比对基础教育的不良引导;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致使中小学校差距过大,迫使家长不得不择校;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宣传,教育培训市场的推波助澜,加剧了择校竞争和学生负担;社会性的特权和腐败行为对教育公平的伤害,等等。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相应责任。但总体而言,地方政府推进均衡的举措,主要为“盘活”现有资源,包括建名校集团、名校帮扶薄弱校,以及中考名额分配等,导致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状况改观不大。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打破现存的择校利益链。

第二,中高考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由以上的政策扫描,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门试图通过高考科目的调整、课程难度的调整以及考试难度的调整来减轻学生负担,但事与愿违,学生的负担反而越来越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高考的录取制度没有变化,仍坚持按照学生的高考分数的高低结合志愿进行录取。在这种录取考试制度的指挥下,单一的分数标准依然是很重要的选拔评价指标,哪怕只考一门,学生的负担也会很沉重。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被应试化,在这种情况下,减负政策要求小学不要考试、不要百分制打分、不要排名,听上去非常符合教育规律,实际上难以实施,即便校内实施了,校外增负也是必然。家长们不是不懂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应试教育和分数考试评价的框架下,家长们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冒险。于是,政策文本再完善,只要升学考试的压力存在,分数评价的制度存在,家长和社会依旧会给孩子加压,让孩子上补课班、培训班。考核评价体系关注的只有分数,导致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涉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无法开展。只有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才有可能把学校、教师、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减负措施范文第8篇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减负举措,但在执行过程中,某些理应得到支持的措施,却给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担忧和麻烦。例如缩减学生上学时间使得一些家长的工作时间被打乱,而“不留作业”或者“少留作业”也引起了家长对教学质量的担忧。正因如此,如果不能消除家长的担忧,获得家长的支持,诸如“中小学课外活动政府买单”之类的减负计划很可能会事倍功半。

各中小学实施减负计划,应当充分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像北京市“3点半至4点半接孩子”的做法,不妨做一些改变:这部分时间内,学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并安排相应的教师予以指导,而所有的费用由政府买单。等到了规定的下班时间,家长们能腾出时间来接孩子时,再让学生离开学校。这样一来,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计划便能得到有效监管,既有利于减负的落实,也考虑到了家长的现实。

当然,充分考虑家长现实只是一方面,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才是关键。其实,小学生“就近入学”措施已经消除了家长的一部分担忧,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仍在很大程度上阻挠着减负的推行。家长们担忧的是,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多了,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而当自己孩子玩耍之时别的孩子却在努力学习,这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而不管教育部门和学校如何大力推行减负,最后落实到家长头上时,除了被动接受诸如提前放学这些硬性的规定外,家长额外安排孩子学习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由此可见,要切实推行减负,家长这一关还必须得过。

值得反思的是,不少教育改革措施大都停留在“广而告之”的层面上,并没有对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做出必要的解释。家长的疑惑和担忧没有消除,单靠学校单方面推行教育改革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教育部门在缩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学校各种课程改革措施同步进行,但问题是家长并不了解课程改革的举措。因此,倘若家校之间能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例如学校定期举行“校园公开日”,邀请家长来校参观新课改的成果,这样或许能较好地帮助家长消除心中的疑虑。对于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外活动计划中来,让家长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减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推进中小学生减负计划应当系统、周全地考虑家长的实际,不能减了学生负担,却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更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消除家长的担忧和疑虑,让家校双方形成良性互动,保障减负取得实效。

减负措施范文第9篇

2006年,农一师三团十六连职工聂海凤最初没有想到的是,今年可以减少上交费用4950元。而让农八师一四一团十二连职工王丽华感到欣喜的是,不但可以按团场的减负措施减少上交费用,还可以享受其他优惠政策。王丽华承包了70亩棉花,仅减负和优惠这两项就让她多收入了近5000元。当年,聂海凤和王丽华与全兵团农牧承包职工一起,享受到了兵团减轻团场农牧承包职工负担的各项政策。

2006年6月,兵团党委明确指出:今后农牧工负担(除去自身受益部分)总体上只降不升,对减负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当年要确保实现承包职工总体负担减少10%的目标。

“减负10%”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以2005年全兵团农牧团场承包职工负担27亿元为基数,2006年至少要减少农牧工负担2.7亿元。

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在兵团体现为民宗旨、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很快,兵团党委《关于加快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1+3”文件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出台。在这两个重要文件中,减负工作被列为兵团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关于团场农牧承包职工缴纳费用的暂行办法》则对承包职工缴纳费用的项目、缴费原则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一项事关屯垦戍边事业根基稳固的惠民工程,在全兵团迅速强力启动。

按照兵团党委的部署,各师迅速成立了减负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各师迅速摸清团场承包职工负担情况,分解落实减负任务,减负工作全面展开:

农一师把减负任务量化到职工承包的每亩土地上,量化到每个承包职工身上,并张榜公布,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农七师在兵团追加补助经费的基础上,调减团场上缴利润1600多万元;农八师、石河子市财政对农业用水直接补贴,每亩补贴8元,全师承包职工受益1600万元,平均每位职工受益3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兵团各师、团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农九师一些团场停止收取承包职工每亩5元的连队公共费、养地费等收费项目;农四师一些团场对收取职工的林业绿化费、农机具建设费、草场费、统一防病费等逐项进行清理……

2006年9月,兵团派出6个减负工作督察组分赴南北疆。督察结果表明,兵团党委作出的减负重大决策在职工群众中反响强烈,各师党委高度重视,减负工作步步推进。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不无感慨地说,这是近年兵团实施力度最大的一项工作之一。

2006年,减负这项深得民心的工作在兵团各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农二师,该师党委针对职工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3次全师干部大会,及时出台了6条措施,以此来确保兵团减负政策落到实处。截至当年10月,该师12个团场实际减负2777万元,职工负担总体减少16.55%,全面完成了兵团下达的减负任务。

在农六师、五家渠市,师、市党委把减轻团场承包职工负担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条政治纪律,落实措施,规范行为,扎扎实实完成减负目标。截至11月中旬,农六师减负10%的目标已经全面完成,全师平均亩减利费达13.5元,承包职工上交利费减少2239万元。

农十三师将“放水养鱼”作为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立足点。截至2006年10月底,该师已为职工减负1328万元,完成预定目标的123%,职工亩承包费用平均下降47元。不仅如此,该师还取消了6个团场的上缴利费,并力争在3年之内取消所有团场的上缴利费。

在兵团各级党委的强力推动下,兵团减负工作凸现成效。

减负措施范文第10篇

50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减负政策,对遏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倾向的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减负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全国再次掀起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热潮。

一、中央政府积极为减负制定政策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任务,强调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后将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路出发,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科学设计课程和教材难度、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监测公告制度、规范各种社会补习和教辅市场等措施;学校要做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等工作;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

为了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要求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加大对违反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的责任制度。建立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外补习班的管理制度,鼓励家长、社区和新闻媒体进行监督。到2015年,基本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减负的目标。《十二五规划》还进一步对“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做出具体要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办法,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推进素质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这些规定,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

为此,2010年中央政府启动改革试点,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等具体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出地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对减负的目标、具体措施、配套政策、实施保障条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课程、学生作业量、补课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辽宁省盘锦市、江苏省南通市、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部分市县等地,减负的重点任务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等地,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部分市州、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等地,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二、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减负实践

并取得一定成效

为了配合中央政府的改革试点工作,各省市相继制定了改革试点方案。

山东省颁布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方案》,要求建立规范办学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的长效监测机制,明确学校责任,把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习纳入教师考核和学校聘用合同管理,同时加大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是完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对学校及在职教师的违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罚。

江苏省南通市颁布了《推进中考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拟用4年时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制定了改革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特色课程、评价制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优质课程资源体系、规范办学和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机制等改革措施。其最大的亮点是制定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文化科目考试相结合的中考改革模式。并从组织机构、工作培训、实施评估等三方面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提供了开发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参加活动提供制度保证和基本规范;在全市建立了九大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减负”增效;开发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管理和考试管理信息平台、市财政设立改革专项资金等保障条件。

安徽省颁布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改革试点的目标是:到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初步规范各类招生、办班、收费行为,并规范教材管理;到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起稳定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徽省出台了三项改革措施:一是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三是健全评估与督导制度。安徽省还从四方面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一是完善《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的配套政策,制定规范招生、办班、教学、收费等方面的实施细则。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对规范办学行为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考核评估,并将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纳入县级党政干部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三是明确、细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保障改革方案的实施,安徽省拟采取加强政策法制的保障、加强机构队伍的保障、加强监督考核等措施。

北京建立了减负监测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全市小学率先减负。2011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减负工作。一是推进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依据有关政策文件,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落实减负的有关要求;二是结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反馈工作,聚焦课堂,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采取专项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理论和理念、现状调研和实验等方面的研究,理性分析负担的成因,引导全市小学主动减负、有效减负、率先减负。两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的减负意识增强了,减负实践取得一定效果。

浙江省2010年8月开始新一轮减负。推出六项严格措施:一是严格开设课程,所有中小学都必须依法依规开设课程,不得随意加大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尤其是要坚决防止和杜绝搞两张课程表的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二是严格控制作业量,今后教师布置作业,自己首先要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作业不能布置给学生;三是严格控制补课,诚然这方面社会上违规问题比较严重,但我们首先要抓好自身;四是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五是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小学生、初中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住校生晚自修每天不得超过2课时,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六是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建立六大制度保障:一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重点是规范命题,控制命题难度;二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各地每年都必须向社会公布辖区内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三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都要与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四是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征求意见会议,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五是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每所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要向师生公布课程安排等情况;六是家校联动制度,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推进减负,家长是重要方面,我们要向广大家长多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此来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的理解和支持。为了确保减负各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浙江省切实加强督导、督查工作,各级督导机构都要把减负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充分运用“督学”和“督政”这两手,督促和检查减负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相关联的奖惩措施,定期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对教师和学校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作为对各地教育科学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经过一年的努力,系统内的减负自觉性增强了,社会对减负的关注和监督也增强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观念,在全国各地深入人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和招生考试制度等环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减负收到了显著成效。

三、我国减负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在,中小学生的课外作业仍然很多,中小学生大量参加课外学习培训的状况也越演越烈,学生睡眠不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和家长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学生的学业负担总体而言并没有减轻,甚至有加重的趋势,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有三大差别、人口压力、用人制度、社会评价、教育观念、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教育体制和结构、学校发展均衡、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与方法、教师素质等。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今后,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加大减负规定的执行力度,减轻学生负担。学校要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减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全面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今后,我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任重道远。

上一篇: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范文 下一篇:抗旱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