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范文

时间:2023-10-27 11:16:40

李白赠汪伦篇1

来到唐朝,街上挤满了人,真热闹.有叫卖的,有吆喝的,有讨价的……真是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交响曲.真不巧,来到李白家的时候他不在,听说他去了泾县的桃花潭游玩了.我立刻去了桃花潭,桃花潭真是景色怡人,美不胜收.哎!我想起了,李白有一首诗叫《赠汪伦》,是李白离开桃花潭的时候,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而且,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据说,汪伦非常喜欢李白的诗,于是写信邀请李白来作客,但又怕他不肯来,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听说李白既喜欢游玩,又喜欢饮酒,就在信中写道:“先游好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时,打开一看.果然被吸引住了,就前去赴约.等李白到来时,汪伦才把真相告诉李白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一酒家.”

李白听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李白并没有生气反而被主人诚意的邀请感动了.在李白乘船要走时,汪伦来送他,写下这首《赠汪伦》送给汪伦,从此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忽然,我看见一个人走得很急,好象有什么事急,转身一看,原来他要为他的好朋友送行,他在岸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可见,他们一定是很要好的朋友,这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时候,我忽然听见有人在念李白的那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想,这不是李白送给汪伦的诗吗/难道他就是李白?他一定是李白,我很高兴能见到他,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我很高兴,很满足,好想与他秉蜡夜谈.

李白赠汪伦篇2

一、故事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不少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则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又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赠汪伦》时,老师可适时介绍:一天,汪伦听说李白将来泾川,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

二、想象悟情。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发挥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再现、丰富作品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如在《赠汪伦》教学过程中,老师启发学生想象:汪伦为什么此时才踏歌送行?学生有的说:“李白怕汪伦伤心,事先并未告诉,所心汪伦得知消息后,匆匆赶来。”有的说:“汪伦正在家里准备美酒赠李白,所以姗姗来迟。”有的说……教师又启发学生想象:李白此时可能会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认为李白“嗖”地跳船上岸,与汪伦道别;有的说李白看着汪伦,想着汪伦这些日子对自己的款待,忍不住吟诗一首(即《赠汪伦》);有的说……不难看出,学生对李汪之间的深情已有较为深刻的领悟,诗中之情也有了依附,这样悟情是真真切切的、扎实有效的。

三、朗读见情。古诗词原用于吟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散)、均衡。因此,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使诗词充溢着音乐的旋律。此外,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像陆游的《示儿》,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中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四、绘画察情。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采用“吟诗(词)作画,以画讲诗(词)”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符合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如教学低年级《草》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景。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画一画中理解诗的意思,感悟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五、以境启情。古诗词的语言学生有时难以理解,所以,教学古诗词时,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情感的信息畅通无阻。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送行画面,再现当时当地艳丽的春景,伴以悠扬的音乐和感人的朗诵。当学生看到孤独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天边,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时,不用老师讲解,他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朋友情深”。

六、以知促情。诗人作诗(词)有其特定背景、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不知背景,便不能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江雪》一诗时,在粗知大意后,教者说明,这首诗是诗人柳宗元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显然,诗人所写的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写这种想象之景呢?白雪象征着皎洁,孤舟寒江象征着孤高、特立独行的品格——这首诗实乃诗人自咏怀抱之作,虽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诗人以渔翁自喻,流露出来的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李白赠汪伦篇3

那汪伦是谁呢?相传他是安徽泾县人,生性豪爽,颇喜欢结交名流贤士。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声名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李白的风采。可是,泾县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有些犯愁。

后来,李白游历到了安徽,汪伦很快获知这一消息。他灵机一动,提笔给李白写了一封邀请信。信中说:“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信,怦然心动,这是多么好的一处人间仙境啊,有十里桃花美景相伴,有万家酒店恭迎畅饮,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吗?他见信起意,热切异常,快马加鞭赶到泾县。一见到汪伦,李白便急不可待地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见自己仰慕的大诗人信以檎妫就一脸愧疚地实话实说:“惭愧呀!我们这里只有一个水潭叫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真正的桃花;有个酒店是姓万的老板开的,店名就叫万家酒店,并不是真正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罢,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连声说:“佩服!佩服!”

汪伦在待客方面,非等闲之辈。很快,李白被汪伦每天别出心裁、花样百出的待客方式所感染,两人海阔天空,谈笑风生。在汪伦的精心安排下,交胜友、喝老酒、看风光、聊佳人……李白格外开心如意,对未能看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遗憾也渐渐淡去,还感慨“世无桃花心间有,酒无万店杯中全”。

李白赠汪伦篇4

踏歌,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又名跳歌、打歌等,从汉唐及至宋代广泛流传。它是一种舞蹈,舞者成群结队,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

踏歌有以下特点:

一、手挽手结队歌唱,即所谓“联手而歌”。

二、唱歌时以足踏地,应节而舞。需要补充的是,“踏歌”之“踏”并不只是用踏步来打拍子,而是按照曲子的节奏,与唱歌相配合,做出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刘禹锡《踏歌词》曾对四川一带的少女们踏歌欢会的情景有所描绘:“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联袂行”,“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联袂”即手挽手,“新词宛转递相传”是说一个接一个地唱,“振袖倾鬟”显然是描写少女们应节而舞的姿容。

因为踏歌是一种民间的文娱形式,所以踏歌者唱的大都是民歌。其歌词有整齐的五言、六言、七言,也有参差不齐的长短句。

踏歌者演唱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刘禹锡在《纥那曲》中说“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是指用相同的曲子配上多段歌词以反复歌唱。此外,也有“联歌”的方式,如刘禹锡《竹枝词》中:“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所谓“联歌《竹枝》”,很可能是用《竹枝》的不同变体连缀起来轮流唱歌。有的曲调在演唱时,还要在句间或句末加上“和声”,让人听起来更加生动活泼。

踏歌不仅风靡于民间,而且还渐渐传入宫廷。唐玄宗精于音律,曾制作新曲《葱岭西》,让仕女们分行列队,联袂而歌。这说明,“踏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宫廷贵族或教坊乐工的加工改造,已经成为宫廷歌舞的一个品种了。

需要指出的是,踏歌并非都要列队,也有单人或数人踏歌的形式。李白《赠汪伦》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者是一队人,还是仅汪伦一个人呢?只要我们细加分析,就会知道答案。诗歌的题目明确指出是“赠汪伦”,诗中又提到“不及汪伦送我情”,可见,这里并没有别的人来为“我”送行。

踏歌这一习俗最迟在汉代已经出现,到了唐宋逐渐繁荣,不仅成为人们自我娱乐的一种方式,而且还广泛渗入节日庆祝、社会交往和庆典礼仪中。

首先,踏歌是人们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重要文娱活动之一。清明之日,春回大地,草木皆绿。人们不仅踏青郊游,而且还成群结队,连臂踏歌,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便是对这一盛况的生动描绘。

每当农民们以辛勤的劳动迎来五谷丰登的时候,他们除了酬谢神明的赐予外,还要结队踏歌,以表达丰收的喜悦。王安石的“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便描绘了都城近郊的农民在陇上踏歌以庆祝丰收的情景。

其次,踏歌还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便是一个例证。李白是汪伦的好友,一旦分别,仅以言语相赠不足以表达其内心的感情,于是言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汪伦以踏歌的形式来表达其真挚情感的方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不禁由衷赞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外,踏歌还是宫廷宴会或庆典的一项活动。

李白赠汪伦篇5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新课程目标要求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语文教学要依据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利用教材让学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古诗《赠汪伦》的教学,谈谈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粗浅体会。

1.创设情境,赋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性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生命的活力,使材料回归生活,走向学习者。

教学《赠汪伦》一课,为了尽快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把平时积累的一则材料――《赠汪伦》一诗的传说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汪伦是唐朝有名的歌手,并且很有才学,家住安徽径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很喜欢李白的诗,也很想结识李白。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就想邀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了一条妙计……邀来了李白。李白知道实情后,对汪伦毫不见怪,更为汪伦交友的热情所感动,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一诗给他,表示心底的谢意。”对于李白和汪伦的这段佳话,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以故事、时代背景引入新课,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轻松自如地把学生带入诗境中。

2.自主探究,变被动地学会为主动地会学

在课堂文化观看来,课程是学生自我适应基础上的文化再生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而是动态的生成、主动的建构。服务于这一理念,《赠汪伦》一课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地学会为主动地会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放手让他们去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的意境。在这一步骤中,我重点设计了“多读、探究、交流、吟诵”四个环节。

(1)多读。引领学生应用多种形式读诗。比如: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采用学生领读,小组读诗,男生、女生赛读诗等多种方式,逐步达到流利地读。熟读之后,学生个别读诗。学生对文本熟悉了,读透了,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感知诗意,进入诗境,分析诗人写诗时的心境,从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进入诗中与诗人产生共鸣的境界。

(2)探究。学生自读后,走进诗中后,将个人对诗的体会、学习所得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互相交换心声,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同学相互研究解决。在研究难题时学生又一次走进了诗中,又一次和诗人交谈,理解深刻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视诗人为知己的感受。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交流,将对诗的理解升华。

(3)交流。交流是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我设计以多种形式交流,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毫无负担地参与到交流中。如: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敢于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4)吟诵。学生交流学习所得后,满腔情感要有所宣泄、流露,教师引导学生配上背景音乐反复吟诵,充分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相信学生伴随着优美、舒缓的乐曲,置身于诗的意境之中,体察、感悟、陶醉,以声传情,此时的朗读是最精彩的。

3.自由活动,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

教学发生的逻辑起点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由、充分地发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加工、创造,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本节课突破常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生能背诵、默写古诗之后,安排学生自由活动,提供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综上所述,教教材不是目的,用教材来教才是真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开发教材内外的可用性教育因素,将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达标与发展各种教材内容进行一体化的整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鉴赏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积累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李白赠汪伦篇6

一、课前引发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保持兴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后增加兴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课末“增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李白赠汪伦篇7

于是,他托人捎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喜欢桃花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封信后,非常兴奋,立刻便准备马车前往泾县。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李白看到“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会异常兴奋呢?这是因为李白不但喜欢游山玩水,更喜欢饮酒作诗。这么美丽又有许多酒的地方,李白怎能不想去呢?

两人一见面,李白便迫不及待地拉住汪伦,问:“汪伦兄,我早就饿了,那个‘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呢?快带我去赏景饮酒吧!”汪伦听后,大笑起来,这让李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李白疑惑的表情,汪伦说:“李兄,你太急了!‘十里桃花’是我们这儿有一个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是因为这里酒店的老板姓万。”李白听后一愣,继而一边大笑,一边拍着汪伦的肩说:“不错啊,老兄,把我都耍了一把!”两人一见如故。

接下来的日子,汪伦带着李白尽情地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每天都开开心心地过着如神仙般的生活,这正是李白所向往的生活。一天,家中捎来一封信,告诉李白家中有急事。面对热情好客的汪伦,李白不好开口说要走,只好在临走前的夜里给汪伦留下一张纸条,说明他回家的原因。

第二天的清早,李白踏上了回家的小船。他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了看还在睡梦中的泾县,刚准备让船夫开船,岸上忽然响起了一阵踏步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原来是汪沦!汪伦笑着说:“李白兄,要走也不早和我说,我们这儿有一个送客习俗,每一位客人走时,全村村民都要踏步唱歌,欢送客人。”李白听后很感动。正当这时,船夫说:“客官,时候不早,该起程了。”李白回头不舍地抹了抹眼泪,大声地对汪伦说:“再会啊,汪兄!”汪伦一边挥手一边说:“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船离岸越来越远,李白思绪万千,为汪伦写下了一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篇8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1)

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影响下,从小,我就喜爱朗诵古诗文,并常常陶醉于其中,乐而忘返。

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团圆,恍惚之间,我竟走入了东坡先生“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思乡情绪中。

中秋佳节,他独自一人,却无法与亲人相聚。所以,他举杯问青天,明月究竟几时会有?又埋怨月圆时分,他却与亲人离别。我陶醉于其中,与他一起感伤月亮的不公,她“不应有恨”哪!但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终究唤醒了我。是啊,何不带着美好的愿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锦瑟,她是谁?商隐前辈,那是你的意中人吗?所以你会“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因为太思念她了吧,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无情的事物也因你的痴情而变得有情,想必,它们也和我一样,陶醉在你“此情可待”的追忆里了吧!而我更是可惜你的“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清照,这是一位令我敬慕的女诗人。我常陶醉在她“误入藕花深处”的池塘中,与她一起“争渡,争渡”,看着“惊起一滩鸥鹭”,我不自觉的就心情舒畅。有时,想着她“日晚倦梳头”“人比黄花瘦”的憔悴面容,我心生怜惜,不禁也“欲语泪先流”。即使曾经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如今的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失去了以往相亲相爱的丈夫,怎能承受得住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亲爱的夫君,你该陪在我的身旁,许我一个依靠的肩膀啊!我沉浸在那痛苦中,多想替清照这样呼唤啊!

古诗文里的故事,充满了怎样的魅力?我竟能如此的的陶醉于其中!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2)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完了《别董大》这首诗后,做完课堂作业,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关于汪伦与李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书上没有的。

故事内容是:在唐朝时,汪伦和李白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汪伦想,李白是个大诗人,又是我的好朋友,可从来没为我写过一首诗。于是,他把李白请到他家对他说:“朋友,请你为我做一首诗吧。”李白答应了,就在汪伦家住了下来。汪伦每天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可奇怪了,李白却作不出诗来了。

一天,汪伦出去做事了,李白想,我在朋友这里这样大吃大喝,真不好意思,于是他决定回家。他走了一会儿后,汪伦回家发现李白不见了,就想:李白这样不辞而别,一定是我没有拿出最好的热情招待他,所以他不跟我道别就走了。对了,不是说李白喝酒后就能作出诗吗?于是,汪伦拿出两坛最好的酒挑着去追李白,他来到桃花潭边发现李白正要乘船回家。汪伦大喊:“喂——船家停一停!”这时,站在船头的李白望着赶来送行的朋友脱口而出《赠汪伦》这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伍老师的故事讲完后,我们都开心地笑了。接着老师又告诉我们《赠汪伦》这首诗和《别董大》一样,也是一首送别诗。我想,老师的知识真多呀!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3)

记得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爸爸总要教我念几句古诗词,但是到了第二天便忘得一干二净。那时候我觉得古诗词就是没有儿歌、童谣那么好听。要说在我记忆里能够留下一丁点美好印象的,也许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了,有一次听着老师一边读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边学着鹅游水的样子,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那时,我发现古诗词原来还是蛮有趣的。

现在上了小学,听着老师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因此也认识了李白、陆游、王安石等许多著名诗人。现在,我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词。我惊叹古诗词的驾驭艺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用简记得去年有一次,学校组织了春游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太阳刚刚探出头来,路边的小草还含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小鸟在树上欢快地跳跃着,花儿展开着笑脸,一群群小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看着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说一句赞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村烟”……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简单单的言语便把一幅江南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面前;还有一次,我跟几个伙伴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我自作聪明地出了一个题目:什么盘天上挂?“空中飞碟”“天宫一号”伙伴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非也,非也,是月亮也。”我故作深沉摇头晃脑地说:“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伙伴们听了我的解释后,个个仿佛恍然大悟,信服地点了点头,又让我暗自得意了一回。

上一篇:有关爱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开幕式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