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11-02 06:00:07

背影阅读答案

背影阅读答案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要障碍 学习方法

一、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对提高英语水平至关重要,但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诸如词汇、语法、背景知识、阅读习惯等多种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阅读效果。

(一)词汇量偏低

词汇量是制约英语阅读效果的基本要素。应对不同体裁、不同篇幅的阅读资料,制约学生阅读速度的就是词汇量偏低这一问题。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往往是通过学习课文、阅读报刊、考试考级等几种方式比较集中地接触英语资料的。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生词。生词的存在先让读者在阅读速度上大打折扣,然后直接影响到对语篇的理解。

(二)英语语法混淆

英语语法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应该作为必会内容。因为在熟记单词的基础上,要用英语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是需要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并弄清句子成分构成的。如今,英语语法乱用、语义混淆的现象随处可见。一些英语学习者由于语法掌握不,致使表述不清,甚至错用并产生严重歧义或误解。

(三)背景知识匮乏

背景知识的重要作用通常会被大量的英语学习者忽略掉,因为更多的人把阅读障碍归因于生词和长难句的理解,由于对于所读资料背景知识十分陌生,而造成对文章理解上的重重障碍。尤其是一些以特殊历史为背景的英文资料对读者来说更难解其义。

(四)不良阅读习惯

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指读、声读和回视。指读是指为了在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同学们常常用手指、笔或尺子等等指着一个个单词或放在这些词下面阅读。指读大大减慢了阅读速度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声读一般有三种形式:出声读、默读和心读。事实证明,读者阅读速度慢一般都采用了某种声读的方式。回视又叫返读或复视,在实际阅读中许多读者多次返回重读,既影响了速度又影响了理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趣当基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在让学生阅读之前可以穿插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到阅读课中来,比如说讨论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猜题看图,诱发兴趣”,在学习新的单元或课文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标题和插图,通过“触景生情”的方式来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

(二)积累乃关键据笔者调查。

许多高中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不是为了获取材料信息而阅读,而是为了提高做阅读题能力而进行的机械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可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但并不是说这样的“训练”不好,只是这似乎有点丧失人们阅读的乐趣。所以,我们既要不断地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帮助他们学会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首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除了课本给我们的阅读材料,还应该找其它的材料来进行阅读,其次,本人认为,既然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培养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阅读的选材及题型设计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并且要接近生活,符合实际需要,这也表明阅读者的兴趣与材料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据本人在所上的班级中进行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故事型题材最感兴趣,其次社会文化类,最不感兴趣的是科普文章。普遍认为科普文章里面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很难理解,也不好把握文章的意思。

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略读法是快速阅读中的一种方法,通常又称为浏览。略读的关键是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利用略读法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首尾两段,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则常常总结归纳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查阅法考生从文段中获得所需的具体信息,可以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而只需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阅读就行,这种方法就是查阅法。查阅法主要是获得具体的信息,回答具体的问题,即测试中的细节问题,它常常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有关,有时跟具体的数字如长度、宽度、高度、距离、大小、尺寸等有联系。考生在使用查阅法时,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逻辑顺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顺序能帮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做到高效省时,准确无误。

3、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法.考生应该有意识地积累英语单词,没有一定量的英语单词作基础和保障,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都无从谈起。考生可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一个生词放在具体的句子语境中记忆。

4、判断推理法.运用以上方法学生已经能做出好多题,但是在答题的时候,考生有时会发现所给的四个题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可以作为答案项,这时就应该意识到该题是一个判断推理题了。在答题时,考生一旦发现有一个看似正确的选项,就立即把它作为正确答案的备选项,这是不明智的,正确的方法是再看一看其他选项中还有没有更完备的答案。如果有别备选答案的话,就要根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选择比较,去伪存真,做出深层理解和全面分析,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选出切合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的最佳答案。

背影阅读答案篇2

关键词:九年级;散文阅读;讲评;参与度

一、背景与意义

九年级语文复习阶段,有相当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练习和试卷的评讲。那么,如何提高评讲的有效性?如何使学生的答案呈现得更科学?呈现和评议学生的答案,指出其解答失误的根源,授予其正确规范的解答技巧,点拨其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这些都是教师评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本人在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复习课中,发现学生散文语段阅读学习效率不高,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人经过回顾复习教学过程、反复仔细分析这一过程,发现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语文散文阅读的练习评讲过程中学生答案的呈现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不得当。

语文散文阅读练习评讲的过程中,呈现学生答案我们往往都只停留在口头上,仅限于对话而已。因此一节课下来,很是热闹,但热闹过后,紧接着的或许就是一片空白,最多也只是有一点雪泥鸿爪式的残存。

这种答案的呈现方式造成了学生对答题技巧的掌握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操作层面的答题规范,答题术语等掌握得很差。再加上我们城郊初中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的基础相对来说薄弱一点。特别是散文语段阅读题,答案的呈现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我校第一次阶段性考试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描写对象把握不准,复述内容较多;二是表述程式不清,不够严密;三是筛选辨别、概括能力薄弱,照抄原文、大量引用现象较普遍,未能对所截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四是阅读视野狭窄,速读能力不强,遗漏较多;五是分析角度把握不准,答题不够规范;六是没有原文意识,凭生活经验答题,对文句在文段中的地位、作用等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我校的散文语段平均得分率只有7.8分(满分为16分),比城区其他学校得分率要低得多了。

二、基本概念

答案呈现策略:答案呈现策略倡导教师与阅读材料、学生与阅读材料、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元的信息交互与思维的共振。从答案的呈现形式看,强调对照,如不同层次学生的答案呈现,正与误的对照、优与劣的相形、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或教师答案)的比较、不同角度的答案差异等等。从学生答案呈现的载体看,一是无形呈现,即让学生口述答案,以听觉为媒介。即口头呈现,可以让学生口述,讲清楚每个选项正确的原因和错误的原因,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改正;二是有形呈现,即让学生上板书写或用幻灯片或实物投影呈现答案,以视觉为媒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本人认为,九年级散文阅读复习课上,学生答案的呈现以后者为主,采用合理编组,课中随机生成的呈现恰当,选择时机,化整为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动力。而且教师本着精讲精练的原则,进行适度拓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熟练。并通过板书呈现、实物投影呈现、幻灯投影呈现、纸质呈现等途径,将学生在散文阅读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依托媒介、学生互助、高效讲评等策略来解决。

三、主要策略与实践

1.合理编组选择时机适度拓展

(1)对照组合多角度探究归纳解题思路

单一的答案呈现由于缺少关联性,从而使信息反馈过于单纯。因此,答案的呈现,应考虑它合理的编组策略。就当前语文中考模式下的主观类试题,学生的解答是一个纷繁的对话场景。这个对话过程的结果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它必然地反映了解答者(读者)对阅读材料、命题者设问的理解程度与认知层次。编组时,我们可以采用对照组合,体现其优与劣的梯度,让平时保守的答案与创新具有挑战性趋向的答案组合呈现,让合乎情理的误读与不合情理的错读相对照,这样有利于澄明是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呈现学生多种关于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合理答案,旨在明示解读的多种途径与鉴赏的多个角度,有利于学生归类整理,从而构建起相对清晰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1:《指尖上的温柔》试卷练习讲评课上,第一小题是“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①这时一股无名的冲动牵引着我。第二小题是“下列句子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一向沉默的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唠叨:“这回哭鼻子的地方也没有了。”而一向爱唠叨的母亲却一反常态地少言寡语,默默帮我收拾行装,一样又一样地做我喜欢吃的菜。

这里,我把指代内容题和语言赏析题归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练习,先请中等偏下的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再请优秀生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答这两类题都要回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和主题查找。所不同的是指代题要先分析这个词的结构,答案基本可以从上下文中的词句中去寻找,而赏析题却要考虑怎么写(修辞和描写方法等)、写什么(句子表层意思)和为什么写(句子深层意思),答案就不仅仅是直接抄,还要联系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等多角度去探究、去感悟和归纳,从而提高阅读得分率。

运用这样的合理组编,通过“比较阅读”,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归纳概括、分析鉴别,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思路,在今后的散文阅读中看到这一类题目时,能有据可循,而不是盲目答题。

(2)选择时机,讨论点评,提高解题能力

经过课前预设呈现,这有助于促进评讲课的教学内容集约和教学节奏明快,减少枝节,提高教学单位时间内的利用效率。课中随机生成的呈现更符合阅读鉴赏活动的真实状态,也更有利于教师直接地与学生对话(学生的现场解读结论往往是引爆多元对话的火线);当然也由于这样做的对话趋向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对教师课堂调控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者多用于大的阶段性或单元性的测验之后的讲评,而后者则一般多用于日常的松散的、零碎的片断性质的习题或试题评讲。平日,我会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语段,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及时发现解题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修改,使答题更规范从而提高得分率。

案例2:《温暖的记忆》试卷练习讲评课上,我规定时间叫学生当堂完成这个语段,当做了10分钟后,我根据巡视的情况,叫两位优秀生和两位中等生,分别上黑板板书第11题“第二段中写焰火和飞雪,其作用是什么?”和12题“请对‘蹬三轮车妇女’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时间到后,请其他学生点评并给出得分,然后说说你给出这个分数的理由,再进行全班交流、点评补充。其中有学生点评道:板演11题的同学没有考虑到环境描写这一点,她仅仅写了本段内容方面的作用,而12题在赏析时同学又出现了概括不全和没有结合材料去分析等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和修改,从而完善了答案,接着再请学生对照已修改过的板书点评自己的答案,是否也和他们一样漏写了内容,以此促进答题规范。

板书呈现,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其思维状态,从解答角度、文字书写、标点运用等各方面看,都更直观,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检视与评判。通过这样的讲评和板书对照,及时地把握运用答案呈现的时机,同时让学生去尝试当批卷老师,评点并修正答案。这样的评价活动比教师的讲解更有效果,使他们在交流阅读体会中,在争鸣中思想得到升华。不但提高了解题正确率,而且还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的主题,让阅读语段中的素材成为同学们讨论的话题。

(3)迁移拓展,提高尝试,自主解读

要提高语文复习讲评课教学的效率,就应该本着精讲精练的原则,有效地运用答案呈现的拓展策略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熟练。就语文阅读鉴赏类的习题讲评而言,在呈现某一问题的答案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重读文本或者另外提供新的同类型的文本阅读,仿照着某一问题的命题角度(诸如散文标题的含义与表达效果、散文的线索等)仿设提问,来尝试训练自主解读。

案例3.《温暖的记忆》试卷讲评课上,我在讲完了这个语段时,让学生再重读文本,要求参照《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语文)》来尝试提问觉得上文在哪些点上还可以命题,请尝试并作答,并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命题和答案,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

以此来考查学生是否明白了现代文散文阅读的考点,是不是具备按照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的能力。同时采用适度拓展来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较好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比老师自己概括总结、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会更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2.依托媒介,学生互助高效讲评

答案呈现需要依靠特定媒介,或者听觉,或者视觉(包括板演和幻灯投影)等。对于不同的题型,考虑到题目答案的长短,以及课堂时间的掌控,采用投影呈现答案,会更快捷、更直观。

(1)纸质呈现典型错误以作警示

纸质呈现,这种呈现方式是把学生作业当中的答案复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类型,剪贴到一张白纸上,然后印发给每位学生一份。可以让学生给每个答案打分,或评议。还可以让学生加以讨论,充分地交流思想。

每次在批阅练习后进行分类,找出一些带有普遍性错误的答卷,在讲解中呈现出来,如把这些试卷掩盖住学生的相关信息,然后把这些试卷分发到各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进行同桌讨论或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这些错误为什么会出现,怎样才能避免出错,提高得分率,并呈现完整参考答案及得分情况以帮助理解。

案例1:龙应台的《目送》这个语段,第一题是“阅读第10至第15段,分点简要概括‘我’目送父亲的情景”,分值是3分。教师将得分为0至2分的答案记录下来,反馈给学生,并请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和提分策略,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纸质呈现同桌讨论后,教师最后投影失分原因和提分策略。

失分原因一:审题有失误,筛选辨别能力弱,用词不准确

现场答案:①“我”很落寞,很孤独。②“我”感到悲凉,舍不得离开父亲,父女分别的悲凉情景。③“我”悲伤痛苦,女儿告别父亲的悲伤情景。

答案得分:0分

增分指导:题目要求概括“我”目送父亲的情景,而答案却写成“我”的心理感受。

失分原因二:概括太抽象,照抄原文较多,截取信息未能进行整合加工

现场答案:①“我”静静地站在那。②“我”暮色沉沉地目送他。③“我”悲痛地目送着他。

答案得分:1分

增分指导:应具体答出“我”在哪里,怎样目送父亲的情景。

失分原因三:角度把握不准,要点不齐全,答案有遗漏不规范

现场答案:①父亲的小货车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②“我”拎起包看着轮椅的背影。③“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地凝望。

答案得分:2分

增分指导:缺少“特定场合”这一要点,且概括不全。

修正答案:先写在特定场合,再写“我”目送父亲的具体情景。

通过这样的纸质呈现,本人在练习评讲的过程中,把参考答案印发人手一份,且呈现出参考答案的采分点、给分点,让学生自己结合题目去理解出题人的意图、考查的考点。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其中失分的错误之处,错在哪里,这样学生明白该怎样答题才能踩到得分点上,减少失误。而且课后,本人也问了一部分失分较多的学生,这样的练习讲解对你今后的散文语段阅读提高得分率有帮助吗?学生一致认为,经过这样的练习,不会再感到无从下手了。

(2)幻灯投影呈现优劣答案以作对照

幻灯投影呈现,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作业当中的答案分类,打到电脑上,然后在课堂上呈现各类型性质的答案,还可给出“解题思路”“知识点、能力点说明”“误区提醒”“评分细则”等与答案有密切关联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与技能的生成。

在讲解中,还可以将两份不同类别的(往往是较优秀的与较差的)答案,通过投影仪同时呈现,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在讨论和对比中有所取舍。

案例2:《指尖上的温柔》试卷练习讲评课上,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第11题第六段中“我哭了,我清楚地感到泪水的沉重,开始是那么热,后来竟那么凉。”“泪水”为什么会“沉重”?又为什么会先“热”后“凉”?这个题目的答案(较优秀的与较差的),学生核对答案。核对完,请学生自行思考错答的原因,特别是得分较低,为何会失分,今后回答此类题目还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先和同桌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得分最高的学生代表,谈谈自己在做题时是如何组织答案的,最后请得分较低的学生说说回答题目中出现的问题,自己的思维障碍有哪些。教师顺势进行点拨,指导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怎样的出题,回答题目时,一定要从题目要求出发,力求丝丝入扣,特别是第11题一类的题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题。教师而且把典型错误答案以无记名的方式摘录投影出来,师生一起归纳出错原因:知识的缺漏、审题不仔细、文章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完整规范、没有规范书写等。重温有关的知识。

常见的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按顺序逐题进行讲解,每题都一样,没有侧重点,没有学生参与,只要求学生认真对答案、记笔记。这样教师讲得很累、很辛苦,但收效甚微。而本节课学生自行思考答题错误原因、分组进行发言、教师给予点拨,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之间的差异,去发现解题时的思维障碍。事实也证明,只要教师充分地相信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创造性、可发展的人,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实物投影呈现优秀答案以作示范

实物投影呈现,对于作业的讲评,采用实物投影呈现答案会更快捷。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作业讲评,实物投影更能给人一种视觉冲击,有的同学字写得不清楚,答案组织得不规范,都会在实物投影中被放大好几倍,让其他同学对错误点一目了然。

批阅试卷和练习的同时,找出一些相对优秀学生的答卷,把这些试卷练习的答案直接用实物投影呈现,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出试卷中的优点、突出点,让学生自己对照优秀答案,查找自己失分原因,通过分析,以作示范。

案例3:第一次阶段性考中龙应台的《目送》试卷分析讲解课。第9~12题的得分率我校很低,平均分为7.8分。于是我将现代文阅读(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作品类)考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考查内容心中有数。并结合这次考试,请学生具体分析9~12题题干中的“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再根据实物投影上优秀学生的答案,请学生从审题角度讨论评价答案:

列举《目送》第11题的题目:第(2)(3)段具体叙写“我”目送华安上学的情景,其作用是什么?(3分)审题考点信息:叙写“我”目送华安上学的情景的作用。

限制信息:第2、3自然段中

优秀答案:①写出了一个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担忧之情;②写出了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和对母亲的依恋;③为下文他长大后内心锁闭、渐行渐远作铺垫。

《目送》12题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的理解。(6分)

审题:①必须结合作品全文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关键词是“不必追”。

这是一堂目的性阅读训练试卷讲评课,教学目的指向明确――根据学生的优秀答案,学会审题。因前不久刚考过的第12题,有的小组学生几乎“全军覆没”,而看到这些学生能拿满分,让他们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接着,请学生从审题角度评价这些优秀学生的阅读题的答案,和自己为何得不到满分进行思考讨论,这样使他们更加有了评价的依据,因此积极性也更高,参与面更广,从而提高了他们回答的正确率。而教师却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气,学生就能明确答题方向。

这个环节也是由正确审题到规范答题的过渡。它启示我们:训练不能只有学生做、教师评这样的一种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来当老师,评点并修正答案。而且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面,学生的评价活动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果。如果教师能从原有的训练课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围绕问题,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展示才能的活动,这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和集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收获与反思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定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如何使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呈现学生答案方式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现有水平,抓住错误点,解决增分点。然后课堂中通过学生讨论、探索答案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通过有形呈现学生答案,暴露错误;再通过呈现参考答案,让学生评一评,归纳错误原因。由老师概括答题步骤转变为学生自己总结答题步骤。在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学中由老师提出课堂教学新范式。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练习中掌握解题,在呈现答案中纠错,在纠错中进步。呈现答案策略的实践,能够更好地贯彻“先学后教”的新课程理念。

3.有效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师生共进

参与式教学强调要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而不是靠教师教给他现成的知识。通过对学生答案呈现策略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更科学地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构建新的知识。比如学生对同学答案中错误点的认识,是解题思路出错还是答题不规范,有了一定的思维参与,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答案的呈现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优秀的学生不妨放大其优点,张扬其名,满足其成就感;差的学生则对事不对人,保护其自尊心。另外,还需注意的是这种答案的“有形呈现”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和手段来提高语文散文阅读复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解答语文主观题的实际能力,规范学生语文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式,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应对新课改下的中考。

城郊初中九年级学生散文阅读讲评课答案呈现策略与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摸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才能改变复习课重负低效的现象,构建有效的复习课堂。

参考文献:

[1]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上海师范大学,2010.

背影阅读答案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一、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促进或影响阅读的各种因素,从而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

(一)句法结构

英语的句式结构与中文的句式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二)背景知识

初中学生背景知识(包括目的语文化背景、相关阅读材料的理论知识)的缺乏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词汇

词汇一直是影响二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词汇量的大小就直接预示着他们阅读水平的高低。

二、阅读教学方法

(一)合作型阅读策略

合作型阅读策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扩充词汇、促进学生间合作的教学手段。实验证明被试者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词汇量增加,合作技巧得到发展,大大丰富了内容学习。

1.同伴指导

该策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知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操作中可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起,其中一位学生充当教师,就其阅读进行方法上和理解上的指导,回答阅读者的各种问题,帮助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2.同伴读前准备

教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与所要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激活有关话题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二)内容型教学策略

1.提高阅读速度

(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先文后题。即先把全文读懂,然后做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读懂全文的同时,容易降低读速。另外,由于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记住的细节内容未必有用,有用的内容未必记住。答题时仍需到短文中去寻找,实际上等于降低了读速,降低了效率。先题后文。即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目的明确,在阅读时有所侧重,能节省时间。缺点在于没有读过短文,不了解文章的主题、细节分布情况,因而不可能很快找到所需信息,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类似广告性质的阅读理解题。文――题――文阅读。即先快速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然后读问题,再将全文认真读一遍,最后回答问题,这个过程列表如下:顺 序:通读阅读材料 速度(快速/略读/览读)掌握主旨大意,内容:粗读思考题 速度 明确考点,以便排除干扰项,阅读方法:复读阅读材料 通篇跳读(寻读)局部精读理解全篇,初选答案,目的:解答思考题 精读(细读)确定答案。该种方法避免了前两种方法的缺点,使同学们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全文的}材、主要结构、中心思想、主题段、主题句。在跳读时,一目十行,目光自上而下寻视与答题内容有关的词句,无关的内容掠过,使回答有关who,what,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时,能很快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因此,文――题――文阅读理解方法是多数人采用的,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

2.扩大知识面

增加一些题材广泛的泛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人物等方面的社会知识对提高阅读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增加非英语阅读也有助于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除了教材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泛读教学,要选定一种内容广泛、话题时兴、难度适当的国内外优秀英语教材,(如New Concept English,Oxford English等)作为泛读课本,鼓励学生多读英语报刊、杂志,切勿将英语教学局限在有限的课文教学之内,否则,想要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就是不现实的。

3.加强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计算自己的阅读速度。事实上,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加强听说、写的训练也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

要使所选择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历史传说、民间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等,还有身边唾手可得的、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

(一)初中高年级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为学生选择恰当的书

为孩子选择恰当的书。不要为你的孩子选择太难的书,特别是用作阅读训练的书。确保书中至少有90%的字词他都可以轻松地识得。如果阅读过程中为了搞清楚字词的意思而多次停顿,他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了解故事整体的意思。

2.增加词汇量

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把这些生字查好词典,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效果却很好,因不时接触,反复记忆,词汇量增加得很快。

(二)初中低年级指导学生阅读

背影阅读答案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注意点

高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高中的英语学习不仅对高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个人在今后开展英语的相关工作上也有深远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

(一)背单词的方法

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单词量,没有一定的单词量,就很难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在英语单词的学习上,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机械记忆单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记忆起来困难,而且很容易出现记住了又忘记的现象[1]。在记忆单词中应掌握读音是关键,要学会单词的音标,然后根据音标去记忆单词,自己就能逐渐掌握英语发音和字母之间的一些规律。另外,h字有会意字,英语单词也有,比如说油是oil,田地是field,油田就是oilfield;fall的书写,字母f和l都又细又长,相比a很高,那就是从高处掉下来,落下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忆单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语法的学习方法

在英语学习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也成为了我们高中英语学习的重点部分。在语法学习中,主要注重的方法是将语法放在第一位,再进行时态的辨别。语法学习不能向以往一样只是背诵固定句式,而要根据单词来进行归纳,要了解这个单词的词性,和它转化的动词、形容词等进行语法的归类[2]。比如说在“worth”这个单词的学习上,还要掌握其派生出的“worthy”、“worthwhile”等词汇进行归类。另外,在语法中的时态学习,高中阶段接触的较多,对于时态可以重点背一些典型的时态句型,如现在进行时是“be+doing”,将来时是“will+be/do”等,通过背诵这些固定句型,在遇到相关的语法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套用。

(三)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英语中阅读理解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对我们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有着高要求。在快速阅读中需要快速的找到答案,一般的方法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找答案,或者是找到问题中提到的关键词,答案就在原文中相应的区间找,比如说一般第一题多数都会出现在原文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段内,而最后一道题的答案多数在原文的最后一段[3]。而对于完型填空这样有难度的题型,在做阅读前要先读懂全文的大致意思,一般是要读三遍的。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大致读一下,在掌握文本意思之后,将有明显的答案选出;在进入第二遍的阅读时,就要进行仔细的研读,结合语法知识进行选择;在第三遍的阅读时,着重对不准确的选项进行分析,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这是在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

二、高中英语学习的注意点

在英语的听力训练中,可以通过看英文电影或者是听英文歌曲来培养语感,下载一些听力软件(如:喜马拉雅FM)来定时的做听力训练,要注意听正宗的英语口语。在有听力材料的前提下,跟随录音读句子,读的过程中注意音调和断句。要大声朗读培养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自信,会读才容易记忆,记下来才能应用。在英语口语的练习中应注意将英语口语融入到生活中去,尝试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语对话转化成英文,同时有意识的让自己使用这些对话。在英语的写作学习上,定时写英文文章,检验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每次写文章最好强迫自己使用不同的语法和句式,写完之后请英语教师进行批阅修改。

三、结论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可能觉得在英语单词、语法等方面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掌握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会发现英语学习其实并不难。而且英语在高中学科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英语学习上更应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英语学习中的要点,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争取取得优异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朱红英.高职学生“多元化”英语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02(01):85-88+92.

[2]高颖.谈提升高中英语自主性学习力度的方法[J].才智,2015,23(04):45.

背影阅读答案篇5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听、说、读、写四方面下工夫,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运用英语的一种普遍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考试中,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占的比重大约为49%,许多学生觉得这是英语考题中最头疼的部分。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怎样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阐述一下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要做好阅读理解题,首先要有正确的阅读观,不同的人对于阅读的理解和观念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阅读观直接导致不同的阅读习惯。有些人的阅读过程是文字——理解——意义。从这一流程来看,这是一种被动地吸收信息的过程,是一种消极的阅读方式。而另一种阅读过程是预测——文字——验证——信息。这种阅读过程以预测开始,以最终获取信息为目的,这是一种有准备的有目的的阅读,而最终的目的是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读者先确定目标并做出推测,然后一边理解一边验证推测,这一过程加入了读者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做阅读理解题通常使用两种方法:

1. 顺向法。

首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情节,然后细读题干和选项,接着再细读一遍短文,最后细读题干和选项选出最佳答案。虽然所需时间较多,但解题正确率最高。特别适合于推理判断题和推测作者的观念、态度、意图题,因为这类题必须在上升到篇章结构理解的层面上,才能准确得出答案。

2. 逆向法。

在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从文章后的设题入手,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先读文章后的问题,弄清其要点,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的放矢地阅读文章,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这样做有利于尽快地理解文章,捕捉信息,从而有助于解题。这种方法适用于事实细节题,尤其是快速寻找信息题。

三、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

只有既掌握语言又掌握文化知识,外语才能发挥其交往的功能。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知识,主要是指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只学语言不学文化是很难学好该种语言的。

语言的得体离不开文化知识,学生要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运用恰当的语言,要注意培养文化素养,尽量减少交际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因此,学生既要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学习文化知识。

现行教材设计了中外学生在校学习的情景,通过教学问候、介绍、告别、看病建议、劝告、喜好、厌恶、祝愿、购物等等表达意愿与希望,可能与不可能、同意与不同意等交际功能项目,还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质。学生通过教师介绍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基础,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所掌握的背景知识,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

四、搞好阅读课教学

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阅读是一个语言与思想相互作用的过程。

1. 注重阅读课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教材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图片有的创设情景,有的提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利用插图进行简单提问或描述来引入新课。互联网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片。通过搜索,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的图片,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常用的导入法还有视听导入法,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英文原版歌曲和电影片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介绍美国著名导演Steven Spielberg的课文时,先播放由Steven Spielber导演的影片Jurassic Park的片段,使学生对其作品有所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CHARLIE CHAMPLIN可用CHAMPLIN主演的电影片段来作为引入,让学生啊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更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2.注重学生参与,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阅读课教学。首先让学生快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来呈现课文,然后,让学生完成对表层意思的理解,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的提问,如True or False的问题,wh-问题,MULTIPLE CHOICE 或BLANK FILLING。

第二步,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后,回答一些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的提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处理一些生词或复杂的句式。有些生词适宜在阅读中让学生猜测词义,有的生词适宜在课后利用讨论,讲解,或查词典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对于文中的长句,难句,应进行分析,理解,帮助学生对内含信息的获取。

第三步,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归纳复述。在学生复述课文之前,可以给学生一些能提示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在要求学生复述A GARDEN OF POETRY 时,我就给出了下列关键词:history,poet,poem,introduction,a door of finding a new way,帮助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复述任务。

五、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 养成默读习惯,使注意力集中在文字符号上,纠正唇读、心读、喉读等做法,以免分散精力,影响阅读速度。

2. 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因为这样容易使理解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

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毫无兴趣。有的学生只乐于做单项填空题,对阅读文章兴趣索然。结果这些学生一做阅读题就错误百出,要么是阅读速度太慢,要么就是理解出现偏差。因此,也就根本谈不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精读是指精心的研读。它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创造性的阅读。在精读中仔细揣摩和体会词义,分析难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泛读是指广泛涉略。在泛读中,熟悉语言材料,了解文化背景、培养语感、培养兴趣。泛读求量,精读求质。

八、训练阅读速度

限时阅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取一定长度且有趣的阅读材料,不作预习,限时读完。每天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和加强其对文章内容的记忆。

背影阅读答案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沉潜;内蕴;创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99-02

教师必须有坚实的文学功底,有敏锐的语言感悟和审美能力,潜入文本深挖细思,洞彻感悟,有了深度,才能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深度;要阅读更广义的读物,广泛涉猎,文学的,历史的,心理学的,教育教学的,才能拓广学生的视野;要用动态生成的理念善待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沉淀思想,内蕴感悟,吐纳英华,创生出新的境界;把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并将之融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产生碰撞和共鸣。

一、初入文本,默读静思

宁静的阅读气氛,能让学生全身心接触文本,在浑然不觉中,除去心中浮躁,真正走进作品,产生自我而真实的审美体验,于独立的阅读空间,尽情体验涵泳。课堂上老师一般都会给学生提出初读要求,甚至提出“以最快的速度阅读全文”,给出很多问题。提出要求也应该,没有任何要求的阅读会放任自流,但初步阅读不要有太多的要求,不能提太大而笼统的要求。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处在适当压力下,才能发挥最好效能,压力过大,反而产生消怠心理。创设一个能让学生潜心阅读的课堂,需要我们给予时间,给予解压,给予方向。

平时的课堂阅读中,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静心阅读。如果初读时间不充分,学生仓促进入文本,分析就会粗线,长久如此,学生会将阅读看淡,等待答案,消磨时间,谈不上有自己的获得;相反,学生没有压力,就能不知不觉地投入文本中去。如学习《芦花荡》一文,为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凝神静读,充分体味文章中独特的空灵而清新的语言,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接触作品中所呈现的景物和人物。此时他们安宁自然,触摸着清新自然的语言,感受着语言带来的精神愉悦,为下一步的分析讨论奠定基础。果然,进入分析时学生很感兴趣,效果很好。反之,他们最多将教师和参考书上的答案当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空白处,学生疲倦消极,读物的魅力便会消解得荡然无存。

二、沉潜文本,品读内韵

语感的获得和对文本的理解,沉潜品读是功不可没的。如果语文课堂上缺失了品读过程,代之以机械分析,满足于问题解答,阅读就会枯燥乏味。语文到底要教什么?根本是在教言语。言语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形式,是需要欣赏的美。教学中只有牢牢地抓住文章“怎么说”,即“言语形式”这个根本,才会上出“语文味”。注重让学生反复品读,把重点放在语言的涵咏和习得上,在一些重点语句中,含义隽永的语言可以多读几遍,使他们能透过语义的表层意义触摸到内在的意蕴,品出味道,读出境界,得出旨意,悟出情韵。

古人强调读书要做到“三到”,其中“口到”就是要做到朗读。北大教授钱理群说过,文学的教育,声音极其重要,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所以读是让学生用心感受的一种重要方式。褚树荣老师也说过,一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算不算真正好课,是值得质疑的。可见,只有诵之于口,才会思之于情,动之于心,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拓展内涵,感受文章美的情韵,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

三、洞彻文本,超越感悟

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阅读就是用理解和想象连续不断地确定和填补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的过程。文学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愈能激起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活动也才会成为真正的精神享受。

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从容地引导学生发现空白,填补空白。如教学朱自清《背影》,引导学生读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让学生抓住动词“探”、“攀”、“缩”、“倾”,发挥想象,脑海中再现父亲背影,体会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艰难,体会一种在艰难困窘中更深厚的父爱。有这个典型细节的联想和想象来填补学生在人物描写刻画中经验的空白,填补学生情感中对父母琐碎而平凡言行关注的空白。通过这样的内蕴培养,他们很快联系了课文其他细节,再创造地想象,学生神色沉凝起来,理解不仅深刻,而且也体味到了写作上该怎样抓细节的问题,情感上也有升华和超越,开始关注平凡中的不凡,朴素里的真情。

四、厚积文本,发现创生

师生长期深入而广泛地阅读,能浸润学生真正品读文字的慧心,阅读教学就到了其真正需要的境界。有了慧心,一切人类的最美好的精神财富就能为他们所承继、所拥有,成为他们的内蕴力,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真正的指向和归宿。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一美国教授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去问题化的教育,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问题是学生的“本分”。在文章的感知理解上,学生都不愿或不敢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对文章作出创造性的解读,产生出创造性的意义,而努力去追寻、猜测教师或教参上的答案。一旦猜对了所谓“标准答案”,就意味感知的结束和胜利。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被矮化与扼杀,阅读个性缺失,创造性更是被泯灭。如果学生总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下阅读,即使有积累,也没有创新。我们的阅读在积累内蕴的同时更为了发展,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中更要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自己,成就自己。一个长期在沉潜、民主的阅读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学生,相信会有自己的思想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最终归宿和本质是人,是心灵,是精神获得。阅读课堂里创设一个能让学生浑然入境的氛围,培养学生沉潜阅读的习惯,深入感悟又不断超越旧我。阅读教学,惟其沉潜始得内蕴,惟其内蕴,始得创生,进而迸发出新的创造的思维火花,真正促成人的发展,升华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背影阅读答案篇7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不失分、少失分呢?从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本固元,从兴趣上培养语文阅读爱好,提升语文素养,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修炼文化素养

(1)充分发挥学生图书室的作用,让学生读得起书。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使学生读得起书。(2)充分发动学校、班级的力量整合学生图书资源。(3)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拿一到两节课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独自领悟感受。(4)教师每学期给学生指定固定的读书目录并规定一定的任务:或是读书心得体会、或是故事会、或是经典诵读、或是诗歌朗诵会、或是读书心得手抄报等,并适当地给予奖励,在交流展评中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有所收获。

二、授人以渔,让学生把握解决现代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读题目:判断文体,搜索对应信息。读题目,确定文体,快读文章判断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散文(狭义的散文),迅速将相关文体知识与该文体对应。

(二)读文章:明确内容,感知大意。读文章进一步明确文体,了解内容,知道讲了什么事、主要人物、主要观点(找准议论句)、抒发的感情(发现抒情句)。说明文的篇首句、段首句还有过渡句等常常就是把握文章结构的关键处;而议论文的标题、文章的开头及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对把握大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散文、小说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与文章的主旨及其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三)读关键句:明确主旨,抓住核心。读段首词、限制词(例如《看云识天气》《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读段首句(如《敬业乐业》);读过渡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读段末句(《紫藤萝瀑布》《敬业乐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篇首句(《谈骨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影》);读篇末句(《紫藤萝瀑布》《第一次真好》《沁园春・雪》);读抒情句、议论句,直接与课文主旨密切相关。

(四)读问题:精读问题,联系语段。(1)仔细阅读问题,联系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段落,找出中心词、关键词。(2)直接作答:尽量用课文原句或是关键词回答(说明文居多),在答题时语言力求简练,切中关键,把握出题的方向。(3)提炼概括作答,在根据文章的抒情句及议论句把握主旨的基础上从关键句中提炼答案。(4)联系背景、主旨句、抒情议论的句子作答时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核心词。

(五)把握相关文体在答题时的语言内涵。比如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说明方法与说明文语言特点、论证方法与论据、语言特点与表达效果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一一把握,就不会出现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等混为一谈的现象。

(六)读分值:抓得分点,准确组织语句,工整答题。读分值大体明确得分点(大体情况如此):二分:一点式答题;四分:二到三点式答题;六分:三至六点式答题,并且在答题时书写工整,不得涂改不清。

背影阅读答案篇8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 问题 对策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了“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达到30―36万字以上”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常有以下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明显阻碍了高效阅读。克服这些问题,对高效阅读至关重要。下面介绍了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常犯的毛病,并提出了对策。

一、手口并用,口随心动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习惯性地用手指边指边读,甚至发出声音,也就是“指读”和“唇读”。实践证明,“指读”只会严重限制阅读的速度,达不到一目几行甚至一目十行的速度。而“唇读”也只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阅读时放下胳臂,有意识地闭上嘴唇,坐正身体,固定好头部,集中精神,用目光去扫视。开始可能不习惯,但是慢慢就会适应。

二、字字不漏,“地毯式”推进

有些学生逐字逐句、面面俱到地读,好像地毯式搜索一样,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地毯式推进”般的阅读。这种方法浪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却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由于阅读材料的题材、题材和内容不同,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思想、陈述内容的方法不同,而读者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阅读目的也有所区别,因此阅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Grable&Stoller,2005)。阅读者的阅读目的决定其阅读方式,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更加科学的阅读方法。

1.跳读(Skimming)。跳读的目的是用浏览的方式尽快弄清楚文章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并对文章的轮廓结构有个整体的概念。跳读时,尤其应注意文章的起始段、终结段、段前句和结尾句,以及关键的信息词和连接方式,因为它们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最精简概括。

2.查读(Scanning)。查读的目的主要是借此获得具体的信息,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测试中的细节问题。弄清楚文章中的5个“W”,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3.精读(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就是对关键的部分进行仔细的阅读,如:关键词、关键句和难句的阅读。对于有些句子,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要通过推理、判断,结合文章中心弄清楚其隐含的意思。对于长难句,可以借助于句型分析,化繁为简,整合分析,进而彻底理解其“言外之意”。

三、清除障碍,“助手”伴左右

在阅读时遇到生词,一些学生总想借助词典和文曲星这几个“助手”,试图清除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把文章中的每个词意都弄懂。这样势必限制阅读的速度,使得阅读效率低下。其实对于文中生词,我们可以借助很多方法猜测它们的含义。例如:通过定义、解释、同义词、反义词等猜测词义;利用派生、转化、合成等构词法等猜测词义;还可以利用周围的语境去猜词。例如:Tomorrow’s world will be even more complex than today’s world,and,to manage this complexity,even more specialized education will be need.句中的complexity和specialized两个词是通过complex和special的转化得来的。再通过词性可判断出complexity意为“复杂性”,而specialized意为“专业化的”。如采用这些方法,渐渐的,学生就可以不依赖“助手”。

四、内置“转换器”,母语不离弃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先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后再去理解,而自己无形中充当了从英语到汉语的“转换器”,也就是部分学者所说的“译读”。实践表明,“译读”每分钟只能读100个词左右,速度快不了。这是英语阅读,而不是翻译,转换的过程必然会限制阅读的速度,分散注意力,影响阅读效率。掌握多国语言的伟人马克思说过,想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忘掉自己的母语。如何避免边译边读?工夫当然需要用在平时,多背多说,培养语感,使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外语,且要坚持不懈。

五、浅尝辄止,蜻蜓点水

有些学生选出答案后就万事大吉,好像蜻蜓点水般,触到水面就知足了。阅读的真正目的不只是找出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得有用的信息。专家提出,在阅读中应采用两轮阅读法。第一轮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轮着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例如,译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2 Reading课文“The economy of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如找出问题答案后,就草草了事,那就“蜻蜓点水”了。找出答案后还要注意此篇是关于辩论的文章,读后更应该弄清楚辩论的有关常识,如辩论的特点和辩论的要素(语言流畅、逻辑比较、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同时找出经典的语句多读多背,培养语感,充分做好语言的输入。课外可以激励学生开展正反方类似话题的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上一篇:小乌鸦爱妈妈课件范文 下一篇:你听到了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