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28 08:38:58

背影教案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模式;实践措施

一、微课相关概述

微课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微型教学视频,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用最精炼的方式表达出。在网络运营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学习,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微课特点:第一,学习重点有效突出。将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微课视频展示,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重点。第二,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们可以搜索到自己想了解任何的知识。第三,内容简练明确,学生观看一个微课视频只需要花费5-7分钟,让学生便于抓住关键要素。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微课模式的具体实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微课模式,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合理规划,让微课模式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为例,具体步骤如下:(一)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将文章中重难点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明确本文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背影》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掌握根据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亲人之间的亲情。将教学重点内容做成微课的教学内容视频,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把握好视频时间,内容最大限度精简化。然后将做好的视频和课堂练习题等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微信公众号中,让学生们在微信群中自主探究预习。教师利用微信群和微信留言,了解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改进教案,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二)课堂教学实施。在开始讲课前,根据学生之前在微课中的预习,提问学生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学生在课前微课中预习的情况。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在分组中要将组内学习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合理分配。所有小组的学生发表完本组的看法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并通过微课视频将答案公布。文中主要描写了四次“背影”,包括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教师点评完让小组成员反思本组出现错误的原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三)课后及时追踪。教师将有关知识点的专项练习上传到微课平台让学生复习。要根据文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某种描写方法出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对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追踪,学生可以在微信中和教师及时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对其强化,将知识反复巩固直致充分掌握且灵活运用。

三、实施微课模式后语文考试成绩诊断前后对比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期语文考试成绩,和实施微课模式后的一学期语文考试成绩对比,发现实施微课后学生语文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成绩,如表1。要作用。但是实施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

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采取针对化的教学方案,将微课模式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在文字中升华情感,在情感中荡涤心灵。

作者:惠 婧 申红梅 单位:1.成都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2.四川眉山中学

参考文献:

背影教案篇2

一、导学案使用的原因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限时讲授,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踊跃展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实现这一教学过程,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基于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时紧,任务重,采用导学案式的教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并且在我校地理教学中取得一定的实效,为学生顺利通过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地理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展示、生成新知;利用导学案,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课堂反思以及复习备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为了更好地把导学案与课堂实效结合起来,我一般把导学案分为四大部分,即: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课堂探究和达标巩固。

1.研读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省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师参阅新旧各种版本教材下,生成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2.精设预习问题,自学教材内容

教师能否设置高质量的预习问题是驱动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基于教材,略高于教材。预习问题应该能较为全面地覆盖教材内容,答案也往往能够在教材中找到依据。当然也有一部分问题的设置要略高于教材,让学生有进一步思考和分析的空间,答案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初步整合和简单分析后获得。当然基础知识部分也可以以填充式的形式出现。

3.巧设探究案例,推动课堂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因此,教师在平时导学案的设计中精选案例,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并提出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4.选取典型试题,实现巩固达标

试题的选取要基本包括两个方面:巩固基础知识和提升纠错。为使试题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相吻合,对有些常见题目作适当的改编,甚至是原创。

三、导学案的课堂实施

【导学案实例】(截取课堂片段)

地质构造——褶皱

【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基本形态。

2.掌握正常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

3.理解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在生产、工程建筑上的应用。

【基础知识】(略)

【课堂实录】

课堂探究一:褶皱的形成原理(图片略)

教师:请同学们对照两组图片,结合教材花2分钟完成探究活动一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展示:地表岩层最初形成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实际上,在山区常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却是倾斜弯曲的,我们把这种因地壳运动引起岩层一系列的弯曲变形,成为褶皱。

课堂探究二:褶皱的基本形态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对比图片分析,根据褶皱弯曲方向的不同,可分成哪两种基本形态?

学生组内合作,教师巡视点拨。

生1:岩层向上拱起的部分为背斜构造,向下弯曲的部分为向斜构造。

生2:A处岩层结构完整,而C处部分缺失,但两处岩层都是向上拱起,所以都是背斜,同理B、D都是向斜。

教师:背斜、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生3:A处是背斜成山,而C处是背斜成谷;C处向斜成谷,而D处是向斜成山。

教师:我们一般把A、B构造形成的地形成为一般地形;而C、D构造形成的地形称为倒置地形,那么这种倒置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展示图片,学生分析)(图略)

生4:图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体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底,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力的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利用PPT,动画展示并验证)

教师:背斜是被侵蚀成谷的,而向斜则因两侧背斜构造被侵蚀掉反而成为山岭,由此可见,背斜可成山也可成谷,向斜亦然。所以,在野外判断背斜、向斜只凭地表形态判断是不可靠的,关键是看岩层走向。

课堂探究三:褶皱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利用PPT动画展示地壳中油、气、水的存储状况)

师生共同探讨:

教师:我们刚才讲过褶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由于不同岩层岩性不一样,在弯曲变形时的幅度不一样,岩层产生空隙,有利于储存油、气、水等资源。

生1: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生2:修建隧道应选在背斜顶部,此处岩层呈天然拱形,不易形成坍塌,且不易积存地下水。

在我校,地理课堂导学案的使用已成传统,但每份学案并非循环使用,在原有学案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关注考查知识点的变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渠道关注最新资讯,重新打磨课堂探究案例,研究知识点最新考查形式,真正做到课堂上让学生低负高效。

背影教案篇3

一、受负迁移的影响大

所谓“迁移”即先前已经掌握的某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在环境不变时,学生加以继续运用从而能够迅速解题(也就是“正迁移”);但情境变化后,它则会妨碍学生采用新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也就是“负迁移”)。

如:Charles Babbag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_____the first computer.(A.to invent;B. inventing; C.to have invented;D.having invented.)本题众多学生误选 B 或 D,而正确答案应为 C。是其原因在于受consider doing something.(考虑做某事)的影响,然而这道题的难点在于结构作了调整,若将原题改成主动语态则容易得多:people generally consider Charles Babbage the first computer.

二、辨微能力差

学生缺乏一定的观察辩别能力,不能觉察出不同语言现象间的细微变比,在解题时往往失之偏颇。

如:A poet and artist _______invited to the meeting held last Sunday.(A.have been;B.were;C.has been;D.was.)正确答案应为 D。但由于平时多次接触句型 Husband and wife are searching for the lost child.和句型 A man and a woman are waiting for you.没有弄清″ a poet and artist″和″ husband and wife″.″ a man and a woman″之间的真正差别而误选 B。

三、受汉语干扰

学生不能从英语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常常受汉语表达法的干扰而不能准确解题。如:″I’m sorry to take your umbrella by mistake.″″____″(A.You are welcome;B.That’s all right;C.It doesn’t matter; D.Nothing serious.) 正确答案为 B。但众多学生由于受汉语表达法“没关系”的影响而误选 C,问题的关键在于不理解 matter的真正含义 be important.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习题来指导学生的解题实践,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地防止上述错误的发生,从而达到培养解题能力的目的。究竟什么类型的习题训练达到这一效果呢?徐荣秀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下列几种类型:

(一)连环式

某些语言现象之间的差别可谓维妙维肖,教师往往难以简单明了地解释清楚,纵使解释清楚了学生也难以掌握。如 search 与 search for 的用法区别可通过下列这些连环题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悟出其差异。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列出下列 A 组句式,然后分别提供 B、C、D 组中划线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整列出 B、C、D 三组。

A.(They found a map.)They searched the map.They searched for the village. They searched the map for the village. They searched for the village in the map.B.(After finding the village.)They searched the village They searched for the house.They searched the village for house.They searched for the house in the village.C.(After finding the house .)They searched the house. They searched for the box. They searched the house for the box. They searched for the house in the village.D.(After finding the box.)They searched the box.They searched for the stolen money.They searched the box for the stolen money. They searched for the stolen money in the box.另外,stop to do something.与 stop doing something.等也可仿用此法:(Seeing the teacher coming)They stopped fighting.They stopped to do their lessons.They stopped fighting to do their lessons.

(二)背景式

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总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或氛围(即背景)。在解题时,这个环境或氛围左右着正确答案的选择。通过不同背景的相似题型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背景的能力,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试看下面两例:

例一:The chairman said, the problems _______here should be kept secret.A.to be discussed B.being discussed C.discussed.若不另行提供背景则 A、B、C、均为正确答案,若分别提供:

背景 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eeting,the chairman said,

背景 2: At the middle of the meeting,the chairman said,

背景 3: At the end of the meeting,the chairman said,

则答案只能分别是 A、B、C。

类似的还有:

1.That little girl seems____

A.to cry; B.to be crying; C.to have cried.

2.I’m sorry ____you waiting.

A.to keep; B.to be keeping; C.to have kept.

例二:下面 1、2、3 题的选项均为:A:thank you.B:the same to you.

1.Tom:Have a nice weekend.Jack:_______

2.Tom:Happy birthday to you.jack:_______

3.(背景:Tom and Jack were born on the same day.)

Tom:Have a nice birthday.Jack:_______

1、2、3 题的正确答案分别为 1.A、B;2.A;3.A、B。通过此题训练

要让学生真正弄懂这三题之间上下文或背景造成的区别。

(三)对比式

此类习题中仅有微妙的变化,通过训练,可培养学生的辨微能力。

1.①Is this place of interest _______he visited last year?(答案 D)

②Is this the place of interest _______he visited last year?(答案 B)

A.where;B.which;C.in which;D.the one.

这组练习区别仅在于无定冠词 the,然而它却决定了正确答案的选择。

类似的还有:

2.Better stay inside_______(答案 A)

Better to stay inside_______(答案 B)

A.hadn’t you;B.isn’t it;C.did you;D.is it

3.The two men _______themselves bankers are actually cheats.(答案 C)

The two men _______themselves teachers who could teach Japanese(.答案 B)

A.are called;B.called;C.calling;D.call.

(四)不定项选择式

这类习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如:1.I think the jacket_______

A.fit for you;B.fits you;C.a nice fit;D.fit for you well.(答案 A、B、C)

2.The police officer ordered that prisoner_______ at once.

A.be killed;B.to kill;C.to be killed;D.should be killed.(答案 A、C、C)

背影教案篇4

Zhang Zhijuan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 361021)

(Xiamen Industry,Commerce and Tourism School,Xiamen 361021,China)

摘要:旅游法规课程对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往往成为学生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拦路虎”。本文探究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背诵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bstract: Tourism Law courses have a greater learning curve for the students in tour guide major, often becomes the "stumbling block"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case method, recitation teaching methods,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关键词:旅游法规教学方法

Key words: Tourism Law;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89-02

0引言

《旅游法规》课程是导游与旅行社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同时也是参加该专业技能考试―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旅游业的职业道德及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和掌握现行旅游法规的最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际旅游案例的技能和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文需要准确记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在众多的法律法规条例中找出适用条例,这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都是较大的挑战。以往很多学生在导游资格考试中,都是因为旅游法规丢分严重,甚至影响考试成绩,导致无法通过资格考试。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几轮的旅游法规教学,本人逐渐摸索、总结出一些经验、方法,试探析如下。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以及小组讨论和争辩,从而提高认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案例分析是政策与法规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1.1 在备课中引入大量案例对于一些难理解的法律条文或规定,都以案说法,起到深入浅出的效果。比如: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标准中,关于安排的旅游活动及服务档次与协议合同的不符,有旅行社的主观故意和相关部门的原因两种情况,两种情况应区别对待进行赔偿。这个问题向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难点。我自己设计了两个案例:

案例一:2008年国庆期间,李先生等15人报名参加A旅行社的云南三晚四日游,合同约定云南当地的住宿标准为:三星级酒店双标房(180元/人・天)。旅行社因未能订到该种标准的房,改订二星级酒店双标房(120元/人・天),旅游者向旅游质监部门提出投诉。

案例二:2008年国庆期间,李先生等15人报名参加A旅行社的云南三晚四日游,合同约定云南当地的住宿标准为:三星级酒店单人房(280元/人・天)。因为酒店的单人房已经住满,酒店将其预订改为三星级酒店双标房(160元/人・天),旅游者向旅游质监部门提出投诉。

通过对比,特别是对两个案例中赔偿金额具体数值的计算,学生很快明白了两种情况的不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达到教学目的。

1.2 通过课堂案例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事先对案例进行精心的挑选,选用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小组成绩即是全组成员的成绩。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通过小组的讨论、总结和成果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由学生独立分析,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检查学习效果。作业中往往会暴露很多教师无法预想的问题,能很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和薄弱环节,因此,特别注重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案例作业讲评课,我都事先将学生的错误问题归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请学生来当“诊断病情”的医生,指出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由于错误的示例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作业,因此贴近学生实际,具有代表性。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另外在案例教学中,适当辅以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案例分析同启发式、研讨式、情景式、模拟式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光盘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信息含量,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在旅游法规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通晓旅游法规基本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案例中所揭示的实际问题能够准确精到的进行分析,并且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在课堂上展开案例分析讨论,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恰当展开讨论,又不至于讨论得过散,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这体现出对于教师综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

2背诵教学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旅游法规教学中,案例分析题都需要引用法律条文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条文。如果熟读法律条文,并且能出口成章,那解题就至少成功了一半。为此,对于重要的法律条例,我采用传统的背诵教学法。

2.1 在背诵任务的选择上,确定那些重要的经常被引经据典的内容。如“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标准”、“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违反导游人员法定义务的罚则”等。学期初对本课程的背诵任务作一个总体介绍,让学生心中有数,并将每次任务的完成与期末考核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

2.2 在学生的背诵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包括引导学生对背诵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特别关注易出错的背诵难点等。

2.3 检查背诵效果。背诵任务给出以后,教师确立一个期限,在此之前,由教师亲自一一抽检,以确保背诵质量。在具体操作上,注意根据学生层次,适当调整背诵要求,以确保程度稍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背诵任务具体,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背诵验收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骄傲自豪的事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往往是通过一次背诵验收后,就迫不及待的主动来询问下一次的背诵任务,足见其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可。通过验收的学生对未通过验收的学生同时又起到一个鞭策和激励的作用,在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浓厚的学习气氛,课间和晚自习在班级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是很好的佐证。这门课程学完以后,时隔一学期或者一年去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学生向我反映,旅游法规由于以前记得牢,所以捡起来快。2010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我校导游专业学生的通过率是平均通过率的两倍,旅游法规这只“拦路虎”总算威力不再。

3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

旅游法规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除了案例分析外,非常注重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报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读、写、议”小论文。比如:在学习“旅游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这一节之前,为让学生对“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业”这一旅游大前提有感性认识,教师给出一些主题,让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探求“非典”“东南亚海啸”“千岛湖事件”“911事件”“动乱”“汶川地震”等热点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敏感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强化安全意识,同时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今后从事旅游行业服务工作时,应把游客的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再如,“旅游交通管理管理法律制度”章节中,涉及到大量的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方面的生活常识,同时这也是导游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因此,课前我给出学生一些专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汇报发言。如航空运输可选择什么是直航?什么是中转?什么是经停?如何购买特价机票?机票种类常识,什么是机场建设费及其收取规定,什么是燃油附加税及其收取规定,乘坐飞机的常见规定等专题;铁路运输中诸如“旅客不能按时乘车怎么办”、“退票的相关规定”、“无票乘车怎么处罚”等常见问题。由于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学生兴趣十足,课堂汇报气氛活跃。此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既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工作做了相关的知识储备。

4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旅游法规涵盖旅游行业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与多门学科有所交叉。在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再来学旅游法规,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比如: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和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这两部分内容和导游服务课程就有交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常用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又如:导游服务中“游客丢失护照和签证”后的处理程序问题是学生比较不容易掌握的知识难点,因此在旅游法规课程上,讲授“中国公民出入境的有效证件”部分,将重点放在给学生讲清楚“护照”和“签证”的概念,明确“护照是一个国家为本国公民颁发的”,而“签证则是欲前往国的入境许可证”。在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一步步引导其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国公民在本国境内丢失护照签证”这个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加大难度到“一国公民在外国丢失护照签证”和“外国公民在中国丢失护照签证”,最后引出“某国华侨来华丢失护照签证”,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将课题延伸到导游服务中“丢失护照和签证”的处理程序问题,水到渠成。

以上是我在旅游法规教学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自己觉得比较有效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既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底蕴,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贴近学生实际,细心体察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活动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设计教学,这是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对老师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元奎.旅游法规实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2]汪传才.旅游法教学刍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96-99.

[3]彭姣飞.论旅游法规的案例教学法[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

背影教案篇5

1必修课

美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其中,必修课又包括两个方面:档案学必修课和学位必修课。例如,档案学教育设置在历史学系,必修课就可能包括历史学方面的知识。笔者对美国25所高校进行调研,结果有20所高校明确提出了必修课的要求。1)必修课的数量特征。美国各高校档案学教育必修课数量最多的高达11门,有4所高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包括了各主办单位的核心课程。密歇根大学、西华盛顿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的必修课都明确规定了要进行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算学分。必修课门数最少的只有3门,有3所高校,它们都是将档案学的核心知识作为必修课。除去没有细分必修课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西华盛顿大学,共有12所高校设置了学位必修课,有16所高校都设置了档案学必修课,有6所高校只要求了档案学必修课而没有学位必修课,只有两所高校没有把档案学知识作为必修课。这一事实说明,尽管美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档案学专业,但是档案学的教育仍非常注重档案专业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也很注重培养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和核心技能。2)必修课内容特征。《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包含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和辅助课程,该课程设置对开设档案学高等教育的美国各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各高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结构,笔者尝试将以上20所高校的必修课程按照《大纲》的分类进行汇总统计,所得结果见表2和图1。从《大纲》分类的角度来看,美国各高校更重视档案学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档案专业素养的培养,共有71门该类的课程。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之基础理论,各高校更加注重对档案管理各重要环节的深入讲解,确保所培养的学生在实际的档案工作中能较好的应对;有些高校开设了一些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档案专业和职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该专业有更强的归宿感;背景类的相关知识在各高校的必修课中设置的较少,只有三门。《大纲》推荐的辅助课程,在各高校开设得很多,共83门。其中,开设得最多的是相关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除了保护学、人文与社会学方面的课程分别只有1门外,其它各类的课程都不少,说明各高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受学科背景的影响挺大,也很重视与时俱进,开设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另外,也非常重视方法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实践能力。

2选修课

选修课一般也有两种,档案方面的选修课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和跟导师商讨共同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美国各高校对档案学教育的选修课要求较之必修课的要求就没有那么明确,很多高校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有些高校只规定选修课的学分要求是多少,例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等,前者要求选修课学分要达到24个学分,后者要求至少修满9个学分;有些高校会给学生推荐具体的选修课课程,但不强制,例如,肯特州立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等会列出推荐的具体课程;有些高校只提示推荐学生选修的课程范围或领域,例如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校区、西华盛顿大学等,前者要求学生在信息学系或者历史学系里选修课程,后者的选择范围包括历史学、档案学、文件管理方面的课程,想要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必须与自己的导师沟通选择;还有一些高校就指定了学生选修课的具体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几门修读,如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匹兹堡大学等。总之,美国开展档案学教育的高校对选修课的要求没有必修课那么严,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与导师沟通的结果进行修读,但是他们选修的课程范围主要是档案学方面的知识和档案教育属于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跟设置必修课的目的差不多都是重在培育学生的档案学素质和一些基本和核心技能。

3实践要求

美国高校在开展档案教育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会不同程度地要求档案学方向的学生进行实习。在25所开设全日制档案学高等教育的美国高校中,有19所高校都提出了实习要求,但对实习要求的程度都不一样:有些高校直接将实习设置到课程要求里,分别有81所和52所高校把实习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除了把实习作为必修课设置以后,还在选修课里设置实习,希望学生进行2次的实习;还有5所学校明确规定实习的学分是多少,其中西华盛顿大学的实习学分最高,每次实习算10个学分,需要两次实习,共计20个学分,而且这两次实习都属于必修课的范围;有78.95%的高校只要求实习一次,但也有4所高校要求实习两次,要求实习两次的高校有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德雷塞尔大学、西华盛顿大学、西蒙斯学院。总之,美国档案学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学科背景与课程分布的关系

1学科背景对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影响巨大,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对档案学课程设置的影响更加突出。

如图2和表3所示,对这四种类别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行统计发现,在美国,不管是在必修课的设置上,还是选修课的设置上,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的课程数量都是远远超过档案学类的课程,历史学类课程也占很大的比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与档案学学科发展历程有关。在美国,档案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专业,它仅是挂靠在历史学或图书情报学等学科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学科背景对其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影响巨大。

2院系隶属对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影响显著,美国档案学依旧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课程设置摆脱不了相关学科的束缚,不具独立性。

为了深刻揭示美国档案学高校的院系隶属对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笔者将对院系隶属为图书馆学和历史学的高校,分别统计分析其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情况。院系隶属为历史学的和院系隶属为图书馆学的高校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见图3和图4。综上,通过将图3、图4与图2进行对比分析,我们能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当档案学设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下时,档案学类、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的课程就相应增多,而历史类课程就相应减少;当档案学设在历史学学科下时,档案学类、历史学类的课程相应增多,而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的课程相应减少。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国档案学教育受到院系隶属的影响很大。

背影教案篇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听力教学;能力培养

引言

即将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工具和平台,也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多项实验结果显示,了解目标语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提高听力材料的理解率。听力理解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一种单项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且是解码与意义的再一次重新立体构建。在此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起着同等的作用。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语言和文化的教授比例不均衡的问题;其中听力教学尤为突出,课本练习中单纯语言知识练习,比如词汇和语法句型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词汇、语法,甚至只单纯地讲授解题技巧等,并没有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听力材料中所隐含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国际意识,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跨文化教学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现状由于高考的重大压力,大学生在入学前的英语课程主要以读写为主,片面强调书面考试的分数,因此相比较而言,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而现阶段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却主要由教师播放录音材料,学生针对材料进行答题,教师公布答案,重复播放录音材料,在答案处重点停顿。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文章或段落,教师把录音的文本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再重复播放录音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录音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跟听单词,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兴趣,听力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只能通过播放英语电影来吸引学生,而在此过程中又没有任何文化内容的讲解,导致听力课堂教学的恶性循环: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也失去教学的动力。2.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拥有能够和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正常有效沟通的能力。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比如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概念。这就要求交流者同时了解这两种文化的背景,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限于国内目前的教学及学习条件,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结交外国朋友以及观看英文影视剧目等都可以被看作跨文化交际的一种体现。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彼此依存,彼此影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产物。因此,语言的构造包含某种程度的文化内涵,语言的使用也要遵守一定的文化规范。语言能力的水平并不能代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水平。

二、跨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的应用

语言是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两者不可分割。如果对英语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储备,就会极大地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初步探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听力教学中的影响。在《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每一册书中都有这样一个模块“GlobalView-points”,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使用者针对每个话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的一个单元中提到了各国的饮食习惯。如果首先介绍东西方饮食文化喜好和禁忌,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比单纯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一些饮食方面的单词要有效果。同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不同国家的饮食资料,分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提高听力理解的水平。

三、听力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策略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材料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1.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导入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听力材料的相关内容,适当增加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便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听力材料,更深层次地帮助其了解相关文化知识。2.主题式跨文化渗透语言学习应该是多渠道、多方位的,不应过分依赖教材内容和标准答案。因此,可以利用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主的英语教材,开展主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资料和渠道,丰富课堂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学习增加学生参与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3.注重英美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用中国眼光学习和分析西方文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介绍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也需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结合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和敏感性,促进跨文化能力的形成。

结语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端复杂的思维过程,学习者不仅要运用原有的语言知识,还需要把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及其他文化知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增强其文化的感知度和敏感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同时,可以利用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主的英语教材,开展主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颜静兰.外语教师开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1).

[2]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4,(3).

[3]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7.

[6]束定芳.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趋势[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3).

[7]庄淑娟.如何加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6).

背影教案篇7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教学档案数字数字化建设的涵义,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档案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学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主要工作对象,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完整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学档案将以电子文件出现,但却没有对应的系统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教学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通过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

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1.便捷实现多种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

电子档案可同时将文字、声音、影像等内容集成保存, 并可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极大增加了档案的编辑性、可读性、可视性,丰富了档案的内容。

2.信息存储容量大

电子档案体积小但存储容量大。一张cd-rom光盘可存储650 mb,相当于30万汉字的图书1000册、35万张a4打印纸上的文字信息或10万张图形信息。

3.便捷实现检索浏览

电子文献由于具有全文数据库的结构和相应的按自身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通过数据库、检索软件等技术,借助某些关键词,能够便捷的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方便了用户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免除了翻阅、查找实体档案的繁琐。在教学档案管理网络平台上,档案管理人员还可通过网络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提供利用;利用者亦可以足不出户地远程访问档案材料,网上下载档案信息, 或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可被多人在不同地域同时访问、浏览、下载,同一份电子档案可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三、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受高校现行人事制度的影响,目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能力一般,习惯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编研模式。而在信息社会,档案的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已呈多元化发展,一些必备的技能如数据存储和压缩技术、档案信息组织技术、检索技术等还不为多数人熟练应用,更不用说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了。

2.缺少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

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机械性”对教学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校的教务工作更多受制于购买的教学管理软件,加上很多高校有自己的特殊的实际管理情况,因此个性化修改之后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及其有关设备硬件差异,这些不足和差异都影响着电子数据的规范性和共享性,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1.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工作的主体,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丰富档案专业知识,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来从事教学档案管理。

2.开发教务档案管理平台系统,实施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工程

加强归档的标准化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各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并实现了教学管理软件辅助管理,这为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教学软件和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化”电子数据和材料,这为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数字基础,便于实现密集存储和快速检索;以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为教学档案的网内和网际共享、传递打下了良好的交流基础,这些都为教学档案的维护、网内共享、公开和查询,特别是数据进一步发掘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

3. 尽快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尤为重要。校档案馆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结合《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尽快出台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特别是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标准、数据库录入规范、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等,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

数字化档案给教学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补充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外,还要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结合存贮介质使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积极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实现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控性,以及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4.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工作质量检查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网络平台和工作规范建立起来以后,高校应根据积极实施管理纠偏。 并且基于网络进行的检查更为便捷,各个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只要检查自己管理的模块数据库中的档案就可,这样可有效减少收储遗漏,更便捷的考核二级学院的工作质量。

五、结语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数字化教学档案建立起来以后,可以通过对立档单位工作流程在线监督进一步提高原始数据归档质量,便捷实现档案资源在网上的、传递、检索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照余.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94-99

背影教案篇8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问卷的构成

    学生参与度(studentengagement)一般指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效教育活动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它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大学更好地认识学生学习的质量,并理解学生有效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促进大学做出相应的改进[2]。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问卷设计中将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定义为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加入案例讨论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发言和积极与同伴辩论的程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程度调查,目的是发现目前工商管理本科在校学生案例教学的真实参与程度;第二部分是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参与程度问题设计依据利克特量表进行,每个问题分为1~4分(1分表示学生从来不这样做,2分代表学生有时这样做,3分代表学生经常这样做,4分代表学生总是这样做,只有当调查结果在3~4分之间,才能说明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第二部分问卷是针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影响因素来设计的。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本研究依据反映案例教学效果、适应三方评价(学员、教师和领导),评价全面性及可比性原则,以米斯尔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和我国学者张玉田等设计的指标作为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筛选的基础[3-4],结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共计收集影响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47项,经初步筛选实测问卷选择了24个适合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上述问卷调查选择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及四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对问卷第二部分做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案例教学各个阶段学生参与人数的分布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认真阅读案例方面,选择峰值出现在3分,这表明经常参与这一项的人数最多;在加入案例分析小组、主动发言和参与同伴辩论方面,分数的峰值都出现在2上,说明在这三项上有时参与的人数最多。表1显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案例的参与程度最高,平均分为3.11,属于能令人满意的参与度。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同伴辩论、主动发言陈述观点的平均分分别为2.59,2.51,2.26,说明学生在此三项上都是很少参与。结合表1和图1,说明被调查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上的参与程度总体偏低,这必然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低下。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造成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程度偏低的原因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24个影响因素得到赞同的程度如表2所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赞同课堂氛围不热烈、对案例的相关知识背景不够了解和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而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案例的典型性不够、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只有不足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其他16个指标的被赞同程度介于20%~50%之间。对24项案例教学参与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可被分为五类:第一类课堂氛围因素,其中包括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热烈,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加入讨论小组的程度偏低;第二类学生自身因素,性格内向不愿意发言、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信心不足、不习惯参与辩论、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自己没有新奇的想法不敢讲,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发言陈述观点和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第三类案例的难度因素,包括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太多、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不够、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案例不贴近生活、案例思考时间太短,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观点的程度偏低;第四类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因素,包括案例不够新颖、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吸引力、案例的表现形式单一、案例对实践的影响力不大、案例的典型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程度偏低;第五类沟通因素,包括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和小组成员不具备良好沟通技巧,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及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

    结合表1、表2及图2结果可以看出,课堂氛围类因素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氛围不热烈,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加入小组上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9);学生个体因素中各因素的赞同比在40%左右,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发言(平均分2.26)和与同伴辩论上的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1);案例难度、新颖性和典型性类因素的赞同比前两类低,但他们同样导致主动发言及参与辩论的程度低;沟通因素的赞同比最低,因此被调查者在认真阅读案例上的参与度最高(平均分3.11)。

    三、结论

上一篇:浮力教案范文 下一篇:观潮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