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2 12:47:17

杭州文化论文

杭州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组织文化;组织变革;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杭州地区的水泥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虽然企业整体规模也有了大幅提高,但导致了新增产能过剩,水泥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严峻形势。总理在十一届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要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为此,水泥行业正推进转型升级,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思维,调整现有组织文化,进一步统一文化氛围,努力形成行业内共识和合力。90年代初期,杭州水泥行业国有制改革逐步进行,行业规模增多,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企业并未重视组织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进入2000年以后,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水泥行业的决策层,慢慢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进行组织变革,生产适销对路的水泥产品。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和循环经济为发展的经济模式,在组织内外文化中不断体现。

一、主要问题

1.社会变革加快,传统组织忠诚度下降

心理的认同度,即组织愿望与员工自我奉献之间的默契程度,往往是企业组织文化的基础。在行业内,水泥企业总是热衷于重视组织文化的表面,比如召开组织文化的交流大会,设计标志性的组织口号与规章制度;往往忽略了以织行为和组织变革中心的文化管理的研究。

2.组织文化培养,员工参与不足

文化的建设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而不是高层决策者自我主张的行为。它需要全体员工的认同,参与和支持。只有企业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的目标达到高度一致时,组织才能协调发展。行业文化具有特色性,独立性和难模仿性,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种文化的竞争力,则集中的表现在管理者的策略和员工的行为之中。从管理文化的向量上看,行业内的企业,普遍权力等级差别强,对待风险的态度或者冒险精神较弱,组织变革速度缓慢等特点。

3.管理风格保守,文化调整灵活性差

行业内组织文化的劣势:企业文化发源与决策者文化,并且不能支撑整个企业的变化发展。而成熟的企业文化必将取待个人主义的决策者文化。组织内部要沟通顺畅,而在文化上达成共识的组织,交流起来往往比较容易;保守型的组织,浓厚,不愿承担风险,创新意识弱,过分注重规范化管理,对于多变的市场环境难以适应。文化应该考共同的参与而不是决策。要靠逻辑去思考,而不是直觉去判断。杭州水泥行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长期受到政府的经济干预和优惠补贴,会导致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过度得依赖政府的行为与信息,而不是更多的思考自身文化与外部市场发展的协调性,导致了应对危机的能力不足。

4.信息收集不对称,应对危机能力不足

浙江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小资本大聚集”,“小企业大协作”,“传统经济模式发展和外资设备引进发展并存”等区域经济特点。并且经历了从承包试点到股份制转让,再到中外合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大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长期的信息收集和应对机制。水泥行业是高能耗,高成本的企业。而水泥市场的行情,更是呈现波动起伏的状态,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决策的重大失误。摊子摊得过大,产品生产过剩,企业难以程度巨额成本;摊子摆得过小,企业销售渠道不宽,创造利润不够。

二、发展方向

1.宣传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水泥工业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具有一定优势。被行业内所公认的是,水泥生产已成为消纳社会工业废弃物的大户,大量的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杭州水泥业生产成本上,最大的负担来自煤炭发电,而树立环保的企业文化战略,自己发电节能,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以获得杭州政府节能减排的退税优惠。产品及其产品推销方式成为反映公司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传统的水泥行业向生态化转型,就要把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灌输到组织文化内,就要渗透到生产工艺方案和高性能水泥产品之中。积极塑造文化中的环保意识。要把企业清洁生产,掌握环保技术,变成上下员工的自觉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组成环保管理群体,摸索经验技术。

2.鼓励员工参与,加强内部管理

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小组:集合生产,销售,人事,财务,职工代表大会等各方面的人员,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制定,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员工之间的信任感。内部管理的重点,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尊重每一个员工,坚持以人为本。要努力在沟通的融合渗透组织文化的重要内容,提高团队的和谐程度。对于管理成果,不论大小,积极奖励。树立创新文化,保持组织文化建设的持续性。

3.加速精神建设,建设学习型组织

组织文化的构成包含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行业内,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对完善。特别是大中型水泥厂,在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生产规范性方面比较到位。当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企业,开始重视企业面貌,工艺特性和经营管理哲学。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构建,在行业内普遍不足。特别是要求企业决策层与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企业伦理道德,并未得到十足的重视。精神层是组织文化构建的核心层,是只有各类型企业都努力衡量自身的组织精神,组织理念,行业内才能形成内在的源动力。组织最关心的是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最有活力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变化,使组织内各部分更加紧密联系。有利于水泥行业抢占先机,规避风险,迅速调整生产销售目标。

4.注重公共关系,加快文化转型

公共关系方面,水泥企业如何处理好同行业间的协作理念,建立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准则,建立并加快同行业间的组织文化,显得十分的重要。企业战略上的调整往往和企业文化的转型是同时的。文化的转型的实质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转型比战略调整显得更为重要。组织文化的转型,是战略调整的内在需求,是实体企业生存的新方向,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内部员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调整和变革现有的组织文化,主要通过三个步骤;(1)重构价值观;(2)重构行为规范;(3)重构文化仪式。

三、结束语

员工内涵与组织文化是可协调的。培养企业的学习型的组织氛围,灵活调整组织策略,以优化存量推进转型升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只有在协调的文化氛围中,整个行业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包晓闻,宋联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企业文化背景[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兴淋.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黎群.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马作宽.组织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倪健民.组织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赵洪义.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的合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8]胡如进.从混泥土角度谈水泥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杭州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杭州;地域文化;竹文化;旅游纪念品

近十几年来,杭州旅游产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作为消费者旅游体验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却一直停滞不前。目前,杭州旅游纪念品主要集中在杭州土特产,如龙井茶、西湖藕粉等饮食产品以及杭州丝绸、绸伞等传统工艺品等方面,而创新型、物美价廉、承载杭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种类较少,且大多数缺乏杭州本地特色,质次价高,影响了杭州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

1 杭州旅游纪念品现状

1.1 目前以土特产、传统工艺品居多,缺乏创新型特色产品

杭州本土特产分为主要分为饮食类和工艺品类,著名饮食类有龙井茶、小核桃、笋干、天目山香榧、西湖藕粉等,著名工艺品有杭州丝绸、王星记扇子、西湖绸伞、都锦生织锦等。这些土特产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知名度高,但纵观近几十年,特别是杭州传统工艺品长期以来,样式老套,缺乏新意,鲜有创新型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出现。

1.2 传统工艺品以手工制作居多,价格与价值长时间背离

杭州传统工艺品闻名遐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艺人的流失,致使人工成本高昂,如王星记扇子,从毛竹到成扇需要经过88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其人力成本相当高。长期以来由于较高的价格,致使大部分游客观而不买,从而失去了相当一部分市场。

1.3 缺乏杭州地方特色,款式与国内其他产品雷同

目前景区销售的大部分旅游产品如手串、饰品等工艺品以及相当数量的儿童玩具大多通过国内市场大量批发而来,除了本身就缺乏杭州本地特色之外,还会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和厌烦感,拉低了游客在杭州旅游体验的期望值。

1.4 仿制的工艺品产品质量不高,工艺粗糙

一些仿制的手工艺产品在市场上的泛滥,价格较低,但做工粗糙,大大降低了游客对杭州文化旅游品牌的认同感,游客购买这种产品回去后无论自己使用还是馈赠亲友都显得尴尬。

2 杭州地域文化特色与竹材的特点

2.1 杭州地域文化特色

美丽的自然风光并不是杭州独有的特点,杭州独特的气质在于各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它兼有自然景观、古都文化、宗教文化、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要素。[1] 从古至今诸多文人墨客、诗词歌赋、民间传说、历史遗迹为杭州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与民间传说,如以西湖山水为背景的故事《西湖女神》《白蛇传》等故事,与钱江潮相关的《钱王射潮》等神话,以及凤凰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龙井的“乌龙传说”,虎跑的“两虎跑泉故事”等等。还有见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可追溯到宋代的杭州茶文化,距今四千七百年的杭州丝绸文化,起源东晋年间的佛教文化,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运河文化等。这些文化瑰宝充实了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留下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情趣。

2.2 竹材与竹文化

竹是一种禾本科常绿植物,资源丰富,生长周期短,具有力学物理性能优良、易加工利用、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美观等优良特性。[2] 竹材利用程度高,竹笋可食,竹叶可入药,竹根、竹杆可通过竹编、竹雕等工艺制作工艺品。竹子还可以通过现代化工艺被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竹集成材、竹胶合板、重组竹以及通过刨切工艺制作的刨切薄竹的竹材人造板,被广泛地应用在家具、地板、建筑、装饰等十多个领域。[2]

竹子不仅具有丰富的物用价值,更富有深广的人文价值。竹因其自然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人们往往把其人格化,[3] 许多文人以竹做题、作喻,以咏竹、画竹和种竹来表现自己的志向、人品,借其比托自己坚忍不拔的人格品性。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3 基于杭州地域文化的竹制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

浙江的竹文化十分悠久,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对浙江竹子的描绘也很多,竹子也是浙江省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树种之一,竹林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竹林、竹文化隐藏着巨大的旅游资源,正所谓“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3]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城市,也是著名旅游城市,将杭州地域文化与竹文化相结合开发具有杭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3.1 竹制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手工艺与工业化“双轨制”

在设计前就从生产工艺出发进行开发,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手工艺和工业化生产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并存,互相补充,互相汲取营养。一方面,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产量高、价格较低,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游客的购买需求,同时可从传统工艺品中提取设计元素;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生产的产品制作精美、价格较高,特色化明显,可以满足部分游客的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可逐步研究优化工艺,将纯手工产品的部分构件实现工业化,以降低成本。

3.2 竹文化与其他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发创新性的旅游纪念品

竹文化的应用还可以与杭州著名的丝绸、织锦、茶叶、食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全新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例如,将竹子与丝绸、织锦相结合,可以开发出特色服装、饰品、箱包等产品,像茶叶、食品等饮食类的产品可以开发出相关的竹制的包装、器皿等。这些方式使竹材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创新性地开发出相关的产品,丰富杭州特色旅游纪念品的产品线。

3.3 围绕具体景区的文化背景,开发主题性竹制旅游纪念品

杭州的旅游景点都有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西湖的白蛇传说、钱塘江的钱王射潮等。这些文化背景是旅游景点赖以生存的土壤,从中提取创意元素用来开发竹制旅游纪念品,不仅能够强化产品文化特色、纪念特色,而且还能起到知识传播的作用。

4 总结

旅游纪念品不仅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明、文化、特色和品质。将杭州地域文化与竹文化相结合,开发具有杭州地域文化特色的竹制旅游纪念品,不但能有效填补旅游产业的空缺,提升消费者的感受,还能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旅客前来杭州旅游,从而拉动地方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刘晓伟.试论提高杭州旅游的国际化程度[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01):56-59.

[2] 武新艳,郭明,张金凤.竹产品的非物质生产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02):280-285.

[3] 郑友苗,邵琼.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的影响探析――以浙江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30-5532.

杭州文化论文篇3

担任杭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赵志刚,越剧版《暗恋桃花源》里的那个“陶老板”,当年凭一部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家喻户晓的那个“越剧王子”,几天前还是上海越剧院的副院长,几天后却已是杭州市文联的一员――2010年8月9日杭州市戏剧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赵志刚当选为戏剧家协会的新一届主席,并成为杭州市的又一位引进的文化名人。

在赵志刚辞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职务之初,就有人猜测,赵志刚离开后会看中浙江越剧市场,因为之前他在浙江各地市巡演广受欢迎,《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及今年全国巡演的新版《暗恋桃花源》都是与杭州相关方面合作的。

杭州休闲的城市文化环境备受艺术家青睐,而杭州浓厚的越剧氛围也是赵志刚愿意落户杭州的一大原因。近几年,杭州市多次为优秀文艺人才推出特殊政策,借助文化名人效应,提升杭州的文化档次。其次,杭州市对艺术家创作、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予以支持、理解和尊重,并且在住房、户口等服务上给予最大支持。

赵志刚说:“杭州是越剧的大本营,无论居住环境还是越剧环境,对我来说,都很不错。”

杭州市引进赵志刚,看中的是他的个性、开放的思路和创新能力。而赵志刚看中的则是杭州市为艺术家们打造的开放的平台。

赵志刚来杭州来得很彻底:他把自己的未婚妻兼搭档陈也带了过来,二人双双从上海越剧院辞了职,即将在杭州合作组建工作室。

日本艺术家来杭文化交流

日前,来自日本的佐藤典子现代舞蹈团和日本友好提琴交流团用各自的艺术形式,和杭城市民进行直接的文化交流。

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组织举办的“2010世博杭州之旅”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与世博会同期举行,而佐藤典子现代舞蹈团和日本友好提琴交流团的到访,更掀起此次文化交流的高潮。

据了解,在杭其间,日本文化体育团队与杭州文化体育团体进行了友好交流演出,并游览杭州美景。有部分团体选择杭州市推出的国际社会资源访问点(如杭州社会福利中心、杨绫子学校等)进行义演。

来杭参加本次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日本文化、体育等交流团体6000人,包括日本大鼓、大正琴等乡土艺能、和服、茶道、花道、剑道、空手道、吹奏乐、曼陀林、合唱等艺术团体。

杭州将举办国际魔术大会

杭州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25-01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推进城市化的坐标,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筹码”。文化、生活、创业相互融合,是千百年来杭州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杭州城市文化发展的优势。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他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需要指出的是,文化软实力取决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具备软实力,只有那些对内能产生民族凝聚力、对外能产生吸引力的文化资源才具备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不仅包括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吸引等方面,还包括文化物质价值的投资于拓展、以及文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等。

二、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

杭州以风景秀丽著称,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室内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杭州是五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这些都是杭州“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上狠下功夫,是杭州近年来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从提炼“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为杭州的人文精神,到提出“和谐创业”模式,再到确立“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质牌,都表明了杭州越来越注重城市的文化建设,并由此在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上,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时尚、先锋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从西湖博览会,到世界休闲博览会;从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到国际动漫节;“从大力推进西湖、运河、湘湖、西溪湿地的综合保护,到恢复传统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修复杭州的人文生态,延续杭州的城市文脉,都表明杭州把城市文化建设切实地落到了实处。”因此,对于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做出具体以下几点思考:

(一)培养文化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而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市民的精神状态、文化素养、意志品质和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梳理杭州城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培养广大市民城市自豪感与认同感,使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精神和价值追求,从而增强杭州的文化凝聚力。”此外,市民素养的高低对于文化软实力提升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市民素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基础,加强知识、思想、法律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民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文化风气,增强文化素养,提高市民对杭州文化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二)保护开发文化遗存,传承历史文脉

杭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分布各处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南宋皇城大遗址蕴含这极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彰显杭州城市特色的稀缺文化资源、景观的核心,是杭州城市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存、工业遗存等各类遗存的保护开发力度,使杭州这座历史名城人文内涵更加厚重。要依托西湖、西溪的山水之美,整合“丝绸之府”、“越剧之都”、“爱情之都”的文化资源,“把杭州打造成为传统与现代、高雅与民俗相互融合的文化名城”。

(三)加强保障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

城市的文化传播在于这个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就是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和方式,“不断推进和保障杭州文化事业,创建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多变复杂,使文化创新需求日益显得突出。加强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任用;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提升战略;加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杭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信息化水平较高等优势,把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成为文化支柱产业,努力使之成为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杭州城市“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也会不断得到深化推广。要加大弘扬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与杭派文化相结合,提升杭州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1992.

[2]魏思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 2009(03).

[3]黄健.加快文化建设,打造生活品质之城[J].杭州通讯,2007(03).

[4]周乾松.“十二五”时期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J].中共杭州是委党校学报,2010(05).

杭州文化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杭州动漫产业,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选题的背景:

目前的国际动漫产业, 欧、美、日、韩呈争先态势。动漫产业是英国的第一大产业, 占GDP 的7.9%;美国网络游戏的产值已经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 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日本游戏市场每年创造着2万亿日元市值规模, 日本动画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第六位, 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

虽然,我国发展动漫起步较早,从上世纪20 年代开始制作动画,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陆续创作了数个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但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原有的动画制作体制、表现形式、动画创意、制作技术、营销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条件下动漫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动画制作一度停滞,更难谈到动漫产品走出国门。

改革开放以来, 杭州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动漫产业被视为21 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 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创业”的口号, 倡导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休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杭州的动漫产业已在全国确立了领先的地位。2004 年12 月, 杭州高新区被批准设立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中国美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杭州也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拥有两大基地的城市。从2004 年到现在, 杭州又相继成功举办了“首届杭州国际动漫嘉年华”、“杭州市首届卡通动漫节”、“2004 杭州首届国际动漫交流展”等大型动漫展览及第一、二、三、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市由此开始了“打造动漫之都”的发展之路。

选题的意义:

动漫产业被誉为“无烟的朝阳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广阔背景下,动漫国际贸易成为动画产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动漫产业虽然在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欧、美、日、韩动漫大国来说竞争力仍显不足。

因此,本文将结合杭州动漫产业的本土优势,针对动漫产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提高杭州动漫产业对外贸易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为杭州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目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结合杭州动漫产业发展的本土优势,针对杭州动漫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提高杭州动漫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动漫产品的出口对策。

主要内容:

引言

一、杭州动漫产业对外贸易现状

二、杭州动漫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政府的鼓励政策

(二)人才方面努力形成了集聚优势

(三)“动漫节”的推动作用

(四)杭州动漫产业与城市旅游互动关系

三、杭州动漫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出口产业链的不完整

(二)动漫基地过多过滥,没有实现产业聚集

(三)缺乏出口龙头骨干企业

(四)动漫原创力不够

(五)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确

四、提升杭州动漫产品出口的对策

(一)构建适合中国动漫发展的产业链,发展衍生产品

(二)谋求合并, 形成规模经济, 并进一步形成范围经济

(三)培养和引进动漫专业人才

(四)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贸易环境

(五)结合中国特色,提高动漫的原创性

(六)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七)开展国际合作,拓展营销渠道

(八)建立动漫产品出口管理体系

结束语

研究方法:

本人将采用网络调查、抽样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来进行论文研究。

研究手段:

本人通过参阅各种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口竞争力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以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看国内外动画片,漫画以及相关的动漫衍生品,通过自身体会来比较国内和国外动漫的不同,并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数据,为论文提供最实际可靠的数据材料。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 袁涌波.杭州动漫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社科视野,2008.09.

[2] 沈玉燕,钱言.杭州创意产业提升商业模式竞争力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18.

[3] 王勇.杭州动漫产业与城市旅游互动关系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17.

[4] 魏婷.如何“走出去”——中国动漫企业的应对之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0.03.

[5] 冯元章.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动漫产业经济桥梁[J].中国市场,2010.21.

[6] 徐同林.发展浙江动漫产业的对策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9.22.

[7] 丁培卫.中国民族动漫产业的价值链构建及品牌塑造[J].山东社会科学,2010.02.

[8] 孙聆轩,李勇.提升我国动漫产品出口竞争力对策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9] 司思.我国动漫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02.

[10] 金雪涛,张东胜,檀倩.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9. 01.

[11] 李娟.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7.03.

[12] 陈义冰.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结构现状的产业化探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0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文市发,2008.33.

[15]韩英.陈少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J].东岳论丛,2006.09

[16]郑兴.张坤.新形势下我国动漫产业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17]肖昕.我国动漫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与经济,2009.04

[18]吴来安.中国动漫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探讨[J].传媒研究,2010.07

[19]张笑.魏婷.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2009.03

杭州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发展;运动休闲业;提升;杭州;新活力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63-02

一、运动休闲业的特点及杭州发展运动休闲业的现状

(一)运动休闲业的概念及特点

当今世界,休闲是一种时尚,运动也是一种时尚,运动与休闲相结合更是时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专家曾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特别是杭州这座休闲氛围极浓的城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业,是杭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杭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了路径。从狭义上说,运动休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市民的各种运动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参与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休闲形式;从广义上说,运动休闲还包括各种运动娱乐、身体锻炼、体育赛事、健身康复、体育文化交流、体育节庆,以及它所衍生的各类休闲活动。

运动休闲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空闲时间进行;二是借助身体活动或其他相关设备;三是感受到愉悦。运动休闲业的快速增长已越来越得到各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杭州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和培育引导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杭州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壮大运动休闲产业市场规模。目前杭州市共有体育经营场所约2200余家,相关注册资金超过12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约5万人,全年经营收入约10亿元人民币,体育运动用品制造业(服装、鞋帽、运动食品、普通文体用品等除外)的企业约500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全市目前开展与体育经营相关的体育项目79项,2200余家体育休闲产业场所,显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2010年8月初,杭州市就开放各类游泳场所近200家,接待市民游泳者就超500万人次。

二是扎实休闲体育系统本体产业基础。杭州市现有大关游泳中心、杭州游泳健身中心、大关游泳健身中心、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航海模型运动中心、射击汽车运动中心、陈经纶体育运动学校、杭州体育馆、体育场和各县、市、区的直属场馆等一大批场馆,为市级体育产业创收打下了良好基础。据统计,我市共建各类体育场地6286个,其中标准场地392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2358个。市政府投入建设全民健身苑、点661个,大大促进了杭州体育休闲锻炼市场。另外,我市奥体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现计划在2013年建成(观众席达八万人)。同时各区、县(市)政府也在不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杭州市体育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销售突破11亿元,为场馆设施建设又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

三是民营资本投资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2200余家休闲体育产业场所中,民营资本所占比例达60%以上。如“双溪漂流”、“舒适堡”等,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识,自树本地品牌或引进国外品牌,开发合适的健身产品。另外,一些专业体育健身中心、俱乐部、会所、户外拓展、户外极限运动俱乐部,以经营特色项目成为杭州休闲体育产业的新亮点,如“笑雪舍宾”“星空瑜伽”等,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连锁经营。

四是培育具有杭州特色的国内外品牌赛事。近几年杭州市体育局每年都要举办十多项大赛,如:世界汽车飘移赛、钱塘江冲浪比赛、杭州市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第三届世界电子竞技(WEM)大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大力促进赛事经济、体育旅游的开展,促进了运动休闲产业新领域的开发。活跃了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是促进运动休闲培训服务业蓬勃发展。截止2010年上半年,杭州市共举办游泳、羽毛球、网球、跆拳道、户外拓展运动等培训班近800个,参加培训的学员达近8万人,杭州市2003年至2010年共培训各类别单项专业指导人员和救生救护人员近3000余名,现全市已有国家体育社会职业指导员1000余名,体育救护人员和专项管理人员超过1500名,体育经纪人资格证人员100余名。

二、发展运动休闲业的意义

(一)能带动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的全面提升

运动休闲正受到来自国内外、各阶层的欢迎。自行车旅游、骑马或骑骆驼游、登山、攀岩、徒步沙漠探险、野外生存训练、峡谷漂流、滑翔伞、滑冰、滑雪等时尚运动休闲项目方兴未艾;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文化节庆活动牵动亿万人的关注。通过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可进一步促进杭州的旅游、交通、餐饮、食宿、娱乐、建筑、广告、新闻出版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建设

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是中共杭州市委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与杭州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的战略目标是完全一致,是构建“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杭州的运动休闲业,可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营造发展运动休闲文化,如“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和“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杭铁头”精神。

(三)发展运动休闲产业有利于提升杭州城市品位和国际形象

城市品位,就是一个城市的品质、质量和档次。发展运动休闲业,培养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风气,凝聚民族亲和力,振奋民族精神,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祥和、安定、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是提高城市品位的一条可行可取、有效快捷的途径。通过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能成为走向世界的载体,接轨国际,提升杭州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扩大杭州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借助一个国际性体育赛事的平台,就能让世界来认识和了解杭州。

三、杭州发展运动休闲业的可行性

(一)杭州发展运动休闲行业的优势基础条件

1、自然环境优越,区位条件优越。通过近几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碧水、蓝天、绿色、清静”工程,杭州的环境有了相当大的改善,现在是“树多了、水清了、空气更好了”。杭州区位条件优越,目前地处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和休闲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居民休闲意识浓厚。杭州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四季水光山色,风景怡人,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人与山水同乐、自然为上的情趣培育了杭州城的休闲觉悟、休闲态度、休闲意识、休闲个性、讲究情趣、追求和谐,休闲的理念已经渗入杭州人的骨髓。杭州的确是天生的“休闲之都”。

2001年在杭州举办的世界休闲经济高峰论坛是中国休闲经济的分水岭;同年7月,中外专家基本完成《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举办了“以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的世界休闲博览会,是世界休闲娱乐界的奥运会,对推动休闲观念的进步和休闲产业的升级。

(二)消费方式转变使得运动休闲需求增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增加了用于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运动休闲作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据《杭州市民目前主要休闲活动及希望发展的休闲活动》调查显示:期望发展运动休闲活动从现实的20%一下子蹿到了52%,这说明杭州市民休闲的品位正在不断提升,对休闲的最求和认同也在不断加剧。

(三)运动休闲与旅游结合发展前景广阔

由于消费者对运动休闲的需求日益增长,从2001年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体育健身游”,2002年韩、日世界杯和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各相关国际旅行社组织赴韩、日和德国的球赛观光助威团的热烈场面均可看出,运动休闲所产生的市场需求,使运动休闲与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四)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领导指引了“服务业优先”战略

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是杭州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是杭州发展以大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曾预言,杭州将形成两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休闲产业。近期黄坤明书记在调研现代服务业时强调“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杭州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的城市发展功能定位。在宁波召开的浙江体育运动休闲发展论坛上,省体育局局长李云林明确指出:“运动休闲业是发展服务业和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是体育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运动休闲业发展的定位与杭州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

一个行业应该为所在的城市承担起自己能够承担的那份责任,一个行业的定位,要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一致,要和市民所期望的方向一致,要和政府努力地方向一致。而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就是打准了杭州城市发展的脉搏,在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过程中,将杭州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平台,运动休闲行业也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六)运动休闲场所资源丰富

杭州各区县市积极开展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创建,发展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富阳发挥山水文化优势,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在推进六大运动休闲基地、七大休闲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全面推介运动休闲之旅的特色线路。根据场地不同,开发不同的运动休闲项目,为使得运动休闲项目得到丰富和扩展,按照森林、湖泊河流、峡谷、田野等多种场地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旅游景区开发与运动休闲特点,创新一些旅游运动休闲项目。

为满足市民和中外游客休闲体育消费需求,紧紧依托杭州现有优势,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及相关政策;引进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壮大后备力量;引进品牌赛事,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发展基础保障;合理解决体育市场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在编人员的编制;加快引进或培育高水平的经营公司、体育经纪和中介组织;加强无形资产开发,研发运动休闲系列产品;逐步使杭州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运动休闲大本营、运动休闲目的地、运动休闲用品大市场、运动休闲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实现运动休闲行业成为杭州的特色行业和优势行业之一,成为整个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运动休闲目的地。

作者单位:杭州市体育发展集团

参考文献:

[1]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1期.

[2]王丽岩.休闲体育:人性的回归.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韩素萍,张晓宁.休闲体育概念研究之综述.山东体育科技,2005年第4期.

[4]罗歇.苏.休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杭州文化论文篇7

5月11日,古城杭州,天空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上城区凤山路与馒头山路交叉路口,“绿城西子•杭州御园”的工地现场,已看不到之前施工的喧嚣景象。就在当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叫停了这一被指在南宋皇城遗址上建设的豪宅项目,将邀请国内权威考古机构和专家对该地进行再次勘查考证,并根据考古发掘和论证结果,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作出处置决定。

本刊在杭州的实地采访中还发现,与杭州御园相距甚近的周边,也不乏其他近年刚刚建成的高档楼盘;而对该项目被曝光,坊间颇多流传“系开发商与其竞争对手内斗”的说法。唯独文物保护本身却似被各方忽略。至本刊截稿前的5月23日,当地政府承诺的“二次勘查”亦未有任何进展的消息。

千年皇城上的千万豪宅

5月5日,一段《南宋皇城遗址建千万豪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开发商正在大举动工,开挖地基。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有文物爱好者在工地淘宝,发掘出了廊柱、地砖等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南宋时期的文物。

这个房地产项目是由绿城集团开发的“绿城西子•杭州御园”。其原定今年9月开盘,预计2013年入住,占地32亩,仅推出77套住宅,面积从330到600平方米不等,每平方米预计售价6万到10万元,单套动辄至少2000万元,即便是在房价高企的杭州也实属超级豪宅。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林正秋教授,杭州市文化局原局长胡效琦,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周生春教授等7位专家一致认为,根据相关历史地图、文献及考证资料,杭州御园项目确实正位于南宋皇宫遗址上,而且是皇城的核心部分东宫遗址。早在今年4月他们就投书媒体,呼吁叫停该遗址上的大规模商品房开发。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退休教授周复多说,南宋皇城遗址距现有地面只有三四米,该楼盘目前开挖的地基深达10多米,肯定会对地下文物造成严重破坏。

据悉,2001年,南宋临安城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家列入“十一五”100处重点保护遗址名录。而早在2007年,中国文物研究所、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就联合编制了《临安城遗址――皇城遗址保护规划》。2003年3月,由于在施工中发现了南宋御道遗迹,被称为“西湖第二环线”咽喉的万松岭隧道还因此停工并修改规划。

在绿城西子房地产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的介绍中,也这样写道:“地处杭州城市中心,原南宋皇宫内,比邻即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西湖,坐倚名胜遍布的凤凰山,是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内唯一出让的住宅开发用地,也是距离西湖最近的一块可开发土地。”

对此,有网民认为:“杭州目前正在申遗,而南宋皇城是代表杭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核心之一,急功近利和短视,会给带来杭州永远的伤害。”

5月20日,本刊与刚刚自美国访问归来的周生春教授取得了联系,在电话中他告知,需与林正秋教授等人商议后以一致口径对外相关说法。但在记者邮件发送采访提纲后,截至本刊截稿前尚未收到其回复。而当记者按照周生春提供的办公室电话联系林正秋时,接电话者却不愿承认自己是林正秋,拨打其手机则自动转成短信。

皇城遗址或早遭破坏

在央视曝光后不久,杭州御园即被叫停。5月11日中午,当本刊记者冒雨来到项目工地时,只见大门紧闭,透过门缝能够看到现场已无大型机械及工人施工的场景,门边近处丢弃一旁的一架手推车内尚有整车的土方未卸下,再远处挖开的大片数米深的地基,木条、钢筋错落,伴着连绵的阴雨,里面都已积起了不浅的水塘。

过不了一会儿,一位自称负责看管材料的老工人来到门边,他告诉记者,停工已有一周左右了,并抱怨说公司至今拖欠着工人工资。支支吾吾的他不敢多说,也拒绝开门,因为“上面交代过”。而沿着工地的围墙逡巡,记者并未看到任何有关该项目的文字或施工标志牌。

在与御园仅一墙之隔的某单位,工作人员则对记者透露,该项目施工至今已有一年多了,两家相邻的中间平台上堆砌的高高的土方,就是从工地挖起或是从外面运来的。在这几位杭州当地居民的印象中,南宋皇城所在大致就是附近的区域,“再往北,就是出了皇城的御道和六部桥了”。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杭州御园项目的原址上曾是杭一米厂,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友好时期,“如果要说破坏,那么早就被破坏掉了。”工作人员甚至私下表示,绿城集团在杭州势力颇大,此番御园项目被曝光,或是有其竞争对手在背后操作的影子。对于本刊记者的进一步追问,他们欲言又止。临走,还特意叮嘱记者千万不要透露他们的身份,因为“马上就要退休了,不想再这个节骨眼上惹麻烦。”

从御园工地现场边记者看到,南北走向的中河高架正好从皇城遗址上方穿过,这条杭州市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此前就被认为是最突兀、最影响遗址保护的。据了解,2010年6月,杭州召开“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导则”方案征集评审会时,美国哈佛大学的方案就提出,建议中河高架改线。

而沿着凤山路往北,记者还发现,与杭州御园仅一路之遥即可看到一处带有多幢高层、小高层的住宅小区――凤山花苑。资料显示,位于江城路上的该小区2000年开工,2003年建成,目前房价将近3万元。在这周边还有其他类似的近年刚刚建成的高档楼盘。它们是否也将破坏千年皇城或临安城遗址,同样存疑。

被查事发三证不齐

媒体报道显示,杭州御园项目被叫停,原因之一还在于三证不齐,这三证分别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该项目只拿到了第一张证。

5月9日,杭州市城管执法局上城区局收到一份来自杭州市规划局上城区规划分局关于御园项目的《违法建设案件移交单》,内容为:规划初步审定意见:该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擅自进行建设,请依法查处。蹊跷的是,其落款时间显示为“2011年5月5日”。也就是说,在项目刚刚被曝光后,杭州市规划局上城区规划分局就进行了相关查处工作。而自2010年上半年动工至今,该项目已无证施工一年有余。

规划部门并未正面回答该项目为何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只表示“不符合审批条件”。而本刊在5月16日按照杭州市规划局办公室人员告知的电话向该局传真一份相关采访提纲后,至截稿前也未能收到回复。

杭州御园的麻烦并不止于此。媒体还从杭州市建委建设市场管理处了解到,该项目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市建委也已介入调查。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4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是卖地赚钱,还是代表公共利益

远较无证施工问题要复杂得多的,则是关于南宋皇城遗址的争议。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正秋等学者认为,史书记载得非常清楚,南宋皇城遗址就是北至万松岭,西至凤凰山,南至苕埽湾,东至中河这么一个大致的范围。杭州御园项目就处在南宋皇城遗址范围以内。2000年开始修编的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明确规定了南宋皇城遗址范围,御园项目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但对于这一保护规划,开发商声称“不知情”。御园项目经理王晓春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称,招拍挂时相关部门并没有说明这一地块地处文物保护红线内,也没有提及遗址的相关信息。

据悉,从2005年起,杭州市搬迁了南宋皇城遗址保护范围内的一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原杭州米厂,也就是御园楼盘开发的馒头山29号地块,便是在那时被拆迁的。但以保护皇城名义拆迁之后,该地块却在两年前被杭州市政府拿出来进行招拍挂。

2009年8月18日,经过25轮报价,浙江西子房地产集团以7.8亿元拍得该项目用地,折合楼面价24295元/平方米,创下了当时杭州住宅楼面地价的历史最高纪录。绿城集团也参与了这块土地的竞买,在坚持到20轮后放弃。随后不久,绿城受让该项目的8%股权,以代建模式参与到项目的建设当中。

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宣传部门人员表示,该地块从出让到开工建设,事关文物部门的程序该走的都走了,完全符合程序。并称,其不在文物保护红线之内。至于报道画面中出现的所谓出土文物“不能说明问题”,属于“媒体炒作”。而目前要求项目暂停,则是主要考虑到与专家意见存有分歧,希望避免争议。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南宋临安城考古队副队长唐俊杰研究员说,从2001年起,杭州市规定老城区内任何建设项目都必须经过事前的考古发掘,为此,2008年,他们进入杭州御园地块,进行了3个月的发掘,但是由于这一地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作为国家储备粮库,地基挖得很深,对遗址破坏严重,只发现了一小段夯土城墙。所以他们得出结论,这个地块已经没有保护价值。

上述说法与园文局2002年的考古发现自相矛盾。当年,杭州园林文物局考古队在鉴定万松岭路附近的南宋皇城北城墙时,同样将皇城遗址范围认定为:南起苕帚湾,北到万松岭,东沿中河南段的西岸,西达凤凰山东麓。御园楼盘显然在此范围之内。

而开发商一直未获规划部门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也悬疑重重。在外界看来,杭州市规划局深知御园地块拍卖的依据,其仅仅是杭州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一个单位确立的保护范围,这个倾向性明显的结论,在学术上有可能站不住脚。

一些学者表示强烈不满。“仅仅是挖了两个粮库的地下部分,很多地方都没有好好挖,就说这个地块没有保护价值,太过草率。”林正秋说。他的副手周复多称,“为什么轻易采纳对土地出让有利的结论?为什么不开权威专家和机构论证会,这经得起推敲和历史的检验吗?”

事实上,在国内各大城市正在进行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当中,诸多这般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冲突已日益引发担忧。

“地产商看中这块土地的商业价值,再正常不过,”林正秋说,“让人担心的是在管理部门的价值标准中,到底是卖地重要,还是文物保护重要,这将最终决定是古代文明为现代建设让路,还是现代建设为古代文明让步。”

杭州文化论文篇8

[关键词] 杭州 会展 旅游 互动发展

一、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意义

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著名的旅游学专家Robert Christie Mill和Alastair.M. Morrison在《The Tourism System》一文中明确指出:商务旅游市场分为三个部分,即一般的商务旅游、同各种会议展示活动有关的商务旅游和奖励旅游。这一结论初步说明了会展业和旅游活动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为两个朝阳行业,会展与旅游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但绝不是简单的等同或者包容的关系。会展业和旅游业都被誉为窗口行业,创造的都是“注意力经济”,往往会展的增量发展就会相应地带来旅游的增量发展,很多著名会展举办地事后成为旅游胜地,如“99昆明世博会”、“2008北京奥运会”等举办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即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性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带动性,这就为两者在具体运作上的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以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与此相适应,以“商业生态系统”的思考方式来应对动态环境的战略管理理论,正在拓展和超越传统的竞争战略分析框架,成为一个新趋势(范保群,2006)。会展企业与旅游业身处这个大环境之中,其间的互动关系也概莫能外。会展产品与旅游产品多要素组合的综合性,决定了他们产业链结构复杂、行业部门跨度大的特点,也决定了只有与各行业部门合作,完整的会展产品和旅游产品才能实现,参展者和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达到。因而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对接、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与行业协会的搭桥功能以及会展企业的主导作用直接从宏观上决定着杭州未来会展业的发展前景,加强会展与旅游的互动性成为了一个现实急需的课题。

二、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2000年以后,杭州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市政府一系列产业整合与变革,旅游环境发生了突变,没有了明显的旅游淡季并随之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2004年底饭店的平均房价达到了310.04元人民币,平均客房出租率也仅次于上海达到了71.64%,有人称之为“杭州现象”。 杭州旅游业以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以产品整合为关键内容,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和保证,实现了以“整合”为特征的旅游发展模式,代替了以“分隔”为特征的就是发展模式,为束缚于制度牢笼中的区域旅游经济松了绑,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截止2007年,杭州市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市民出境旅游为27.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9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2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因而,不论从旅游资本的存量看来讲,还是从旅游业绩的增量来看,杭州的旅游业都是走在全国的前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杭州作为中国会展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29年就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杭州西博会与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1927年的费城博览会一起被称为“四大国际性博览会”盛典,影响极为深远。在发展会展业的客观条件方面,就古代而言,杭州作为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的主要集中地,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七大文化古都之一;就近代而言,杭州拥有中国丝绸博物馆、茶叶博物馆、中药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和印学博物馆等部级博物馆。同时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凭着自身的学术优势和研究能力,在提高杭州城市文化水平的同时,也为杭州会展业带来持久而庞大的高层次客源。可以说杭州的条件适合于举办文化方面的专业性会议和展览,这是大多争做“中国会展名城”的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杭州现代会展业发展实现质的提升始于2000年的西博会,升华于2006年举办的世界休闲博览会,其成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在展览方面,2007年杭州市共举办展览205个,展览总面积达102万平方米。可以说,以杭州西博会为代表的展览品牌培育正日趋成熟,展览项目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已逐步提高。杭州通过会展这个窗口展示了“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的形象,更带动了杭州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协作。

在会议方面,杭州引进福布斯论坛、中国循环经济论坛、全国神经科学大会、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等部级、国际性大型会议。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杭州市举办各类会议达到5239个,同比增长接近30%。吸引了国内外政要、诺贝尔奖获得者、跨国公司领袖、“两院”院士等知名人士与会。

三、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背后的隐忧

1.理论研究上滞后于国内外前沿的研究水平

理论来源于实践,检验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已经成为人们达成共识。虽然早在1983年,浙江省旅游局的翁得哉同志就意识到杭州国际旅游市场以观光游览为主的单一结构带来的弊端,指出杭州开辟“国际业务旅游”为主的旅游市场是发挥杭州优势的必然趋势;1997年杭州科技情报研究所与浙江省旅游研究所联合进行了杭州建设国际会议(展览)重点城市的可行性研究,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是第一次,但是发展到后来却落后于国内外的前沿研究。目前只有几篇探讨性的会展论文,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从而实业界也就缺乏了相关理论成果的指导。

2.系统观念的缺乏

联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任何一个企业或者行业都不可能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谋求发展,但是在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现实发展中,却缺乏这种系统观念的指导。系统观的缺乏在杭州的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中体现为两方面,其一是目前的很多企业的发展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着重探讨政府的宏观规制作用,对于市场主体的企业运行机制缺乏深入地探讨,更缺乏宏观政府、中观的行业协会、微观的企业三个层面的综合考虑;其二是对自己产业链的整体绩效关注度不够,例如展览主办方和承办方只关注作为自己客户的参展商,对作为参展商客户的专业观众的重视程度很低。

3.企业跨越产业边界进行合作的意识比较薄弱

杭州诸多会展与旅游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和尊重直接关系到企业命运与前途的客观经济规律。本课题组对杭州市110余家高等级旅行社和高星级饭店的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在追求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往往采用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边相关企业,表现为针对统一目标群体的广告战、围绕入会费和展位费、团费展开的价格战和促销战此起彼伏,甚至是相同或者类似名称与题材的会议和展览同期举办、旅行社之间互相竞抢彼此的VIP,这样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大量企业由于过度竞争导致资源浪费而进入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那么提升服务质量塑造企业品牌也就无从谈起,这一点已经被若干个产业的发展所证实,例如家电业。

4.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合作目标不够明确

合作是为了共赢,摆脱保守的传统式单兵作战,目的就是产生协同效应,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旅游企业和会展企业实现了初步对接,主要体现在会展企业与酒店的合作上。旅游企业与会展企业协同效应的衡量应该予以指标进行量化。调研发现,在杭州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期间,居然有57.1%的旅行社和54.7%的酒店都说不清楚是否通过参与会展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杭州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构想

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实质是两个产业的融合以及企业边界的模糊,是以产业构成中的行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组织改造,从而形成跨越旅游和会展的新型产业。从现实发展情况客观来看,杭州旅游业与会展业都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但其二者之间关系十分松散,一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杭州市综合产业效益的提升。下面从产业融合的基础、宏观的政府规制与微观的企业能动三方面进行方向性的阐述。

1.完善会展与旅游互动发展的客观基础

杭州经济目前的发展正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杭州会展发展的基础――场馆也与时俱进在钱塘江畔开辟了新区域。以前杭州会展场馆建设方面,市区的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68万平方米,展出总面积42万平方米,占全市展出总面积的42%。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出,距离杭州成为全国会展中心的建设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新场馆的开辟,从硬件设施上具备了在会展业扩张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为旅游客源增加也提供了可能,此外场馆建筑本身独特的造型也成为杭州都市旅游的一处吸引物。除了场馆本身之外,交通部门、餐饮企业、购物场所、休憩设施也成为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必备的基础条件,必须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

随着会展业和旅游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除了重点加强对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外,还要从法律法规制定和规范市场管理等方面大做文章,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培育、扶持、壮大自己的会展企业和行业协会。

2.加强政府管理的系统性

(1)理论管理与实践管理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践有着天然的联系,政府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例如对理论研究部门,诸如高校、研究所等,可以通过历年纵向课题进行引导“产学研”的开展;对于企业则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税收政策调节等措施鼓励其与理论研究部门进行横向课题的合作。

(2)会展管理与旅游管理的系统性。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效对接,需要政府从管理体制、行业规范及城市会展旅游的形象宣传等方面的系统性的引导。国外会展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均设置了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且大多与政府旅游管理统一管理,如美国的展览旅游局、巴黎的旅游与会议局、日本国家旅游机构下设的会展局及新加坡旅游促进局下设的会展局等。会展产品与旅游产品多要素组合的综合性,决定了他们产业链结构复杂、行业部门跨度大的特点,也决定了政府管理部门只有跨越产业边界的系统管理,才可以为行业的发展充当理想的协调者。

3.提升企业主观能动性实现产业和区域双跨越

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对接体现为旅游企业和会展企业的分工协作,其核心就是二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旅行社在会展业和旅游业分工协作格局中处于重要的节点地位,它将酒店、餐饮、交通部门等企业串联起来,同时在对参展人员与会者及观展者提供旅游接待服务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其长期与境内外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也使其在客源预测及对外招徕会展旅游者方面享有优势。会展部门则在为旅行社、饭店带来高端客源,提前了解客源信息方面具有优势。二者的合作是跨越产业边界的双赢合作,双方应该就合作环节进行开诚布公的商谈,共同把杭州会展与旅游的蛋糕做大。另一方面,企业要走出狭隘的地方视野,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跨区域合作。例如杭州旅游企业与上海世博会的合作、杭州会展企业与上海锦江等旅游企业的合作,都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4.明确目标探讨蓝海战略范式下的企业合作方式

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发生着日益增多的联系,其关系处理的举措直接决定了企业之间产出效率的高低。依据蓝海战略的思维范式,企业可以通过剔除和减少行业竞争中所比拼的因子(例如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和盲目的广告投放)而节约成本;根据自身条件通过增加以前未曾提供的因子(例如会展场外的延伸信息服务以及旅游者对会展场馆的参观与讲解)和一些客户原先不在意但又有潜在需求的因子(例如会展旅游)来提升了市场买方的价值;最后要创造该领域中从没有过的因子(例如与旅游企业在客源预测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渠道的协作)实现价值的创新,在寻求企业共赢的同时实现自己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永海 孔庆馥:杭州会展业的归核化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教育部),2006.3

[2]于永海:商业生态视角下的会展企业关系优化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上一篇: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四风学习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