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0 19:28:37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1

需考虑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差异比较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原在手工条件下需要由多人不同岗位分别完成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往往只需要一两台计算机即可实现。两种不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比较,就会出现许多本质上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二)平行登账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系统登账时,总账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进行登录,明细账由另一名会计也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进行平行登录,月末校验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录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因此平行登账可以检查错误。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总账与明细账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账和明细账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记账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账数据库和明细账数据库,而计算机的内部运算是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的,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总账金额恒等于明细账金额。因此,平行登账的校验功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已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

(三)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四)账簿格式和簿记规则上存有差异。在手工会计系统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转贴于手工会计系统中账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账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等。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可以不存在纸质账簿,一切数据均以文件形式存在机器内部,登账只是一个沿用的旧名词,而且文件也并不一定按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分别设置,有些系统甚至只设置一个凭证文件,根本就不存在机内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各种财务信息可直接从凭证文件中导出,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根本就不存在,代之的是负号更正法。实际上只要凭证输入正确,机器处理准确无误,即使由于凭证数据有错,导致机内账的结果有错,也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只能通过记账凭证去更正。

(五)会计报表的编制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事项,在手工会计系统中,报表的编制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报表编制人应了解各种报表的结构,报表中各个数据的来源渠道,若数据来自账上的,还应弄清是发生额还是余额,通过何种运算关系取得,若数据来自本报表或外报表中某项目的,应懂得其各种运算关系,同时还应明确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及数据的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开始编制报表。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各种报表的注册、结构描述、格式定义、数据的取数公式定义、报表的审核公式定义、报表的打印参数设置等工作,则作为报表子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在正式编制报表前可预先设置好,而后在月末编制报表时,操作员只需在键盘上轻按报表子系统提供的报表生成命令键,系统即自动根据数据的取数公式取得数据,在短则几秒,长则十几分钟时间内快速生成报表,并且能自动校验报表数据的各种内在关系。此外,还能使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同名报表即时合并。

二、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之间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我们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当评价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劣,可根据系统处理的最终结果,即账簿数据和会计报表数据的是否精确无误、过程控制是否有效来判断。当财务软件本身的程序及控制正常可靠的情况下,数据输出结果的正确与否则直接与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有关。因此,在系统初始设置时,应根据本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正确设置会计科目的级数和位长,建立标准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认真整理和录入最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慎重设置操作员的姓名、用户代码和口令,根据会计工作的分工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合理开放每位操作员的权限;正确设置企业的凭证类型、记账方法、核销方法、外汇汇率的记账方法、自动转账分录、非法对应科目和各种外部设备类型等参数。

(二)科目代码设置应力求精确和完整。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科目代码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代码,处于核心地位,系统内部涉及会计科目的处理几乎都以科目代码为依据,系统运行都是根据科目代码而进行的,为此合理设置科目及代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计算机处理的高速度和准确性,我们可以将会计科目划分到足够精细,特别应根据报表数据取数的需要,应将科目级数和位长设置得恰如其分,以获得更加详细的会计核算资料。但应避免将科目代码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得过多过长,这既不利于记忆和使用,又浪费存储空间,应根据整个科目体系来确定。例如,如果只是个别科目需要划分的级数较多,不防采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而不因为照顾个别科目而将整个科目体系的级数增加;但是,如果同级科目的明细较多,则又不防通过适当增加级数来解决。系统运行后,科目的修改或删除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应在初始化时周密考虑,把科目代码设置完整,一般不要在年度中间进行修改。

(三)正确地修改凭证带来的差错。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因为经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是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各种辅助账和报表数据的数据源,如果发现账簿或报表数据有差错,则可判断必定是记账凭证存在错误。修改错误凭证可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凭证未审核时发现有误,则可由凭证编制员直接修改;二是凭证已审核后发现有误,则应先由审核员取消审核标记,由编制员修改后,再经审核员进行审核;三是登账后发现凭证有误,则再不能修改该凭证,应由编制员先编制一张红字凭证冲销错误凭证,再编制一张正确的凭证,将红字凭证和正确的凭证经由审核员审核后,进行登账,即可达到更正错误凭证和账簿数据的目的。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2

    一、财务子系统的模块结构

    财务子系统包括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及财务报表八大模块。总账模块是财务子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支撑和统帅着其它各部分。总账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各个模块之间,通过记账凭证相联系。总账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总账科目、维护分账科目、维护凭证类型、维护财务集成参数、凭证输入、凭证过账、各种凭证及账的查询与打印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等业务在相应模块中处理,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根据已维护好的财务集成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其它未集成的会计业务则在总账模块中输入。

    二、财务集成参数设置

    财务集成是指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要实现采购、销售、库存、生产与财务的集成,必须事先设置好财务集成参数。财务集成参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总账科目,另一类是分账科目。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如采购、销售、生产)、财务事务处理类型(如发料、收货、结转成本差异)、仓库、物料组、物料、成本价构成等项目的组合来设置总账科目;税金科目可以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设置,例如,采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售产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尽管两者的税务代码相同(都是增值税),但前者的业务来源是采购,后者的业务来源是销售,系统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将两者区别开来。为了满足核算的需要,可以将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分成不同的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应收应付及预收预付款总账科目可以根据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进行设置。

    总账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总括核算,分账可以对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分账与明细账相似,但又不同于明细账,因为一个明细账隶属于某一个确定的总账,而分账与总账之间没有这种对应关系,正因为这样,所以分账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和总账相结合使用才有意义。例如,企业有一个产品分账“桌子”,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收入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所取得的收入;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成本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的销售成本。这里使用分账而不使用明细账是出于财务集成的需要,因为分账比明细账更灵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置财务集成参数的工作量。企业可以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建立部门、物料(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统称为物料)、成本价构成、员工等分账。对于每一类分账,要建立集成要素与分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物料分账为例,我们选择物料作为集成要素,为了让系统自动选择分账,必须在物料代码与物料分账代码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按要素设置对应关系,如一个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另一种是按范围设置对应关系,如一定范围内的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

    三、采购集成

    采购订单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采购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采购订单、打印收货票据、维护收货、打印索赔单、维护审批程序、打印退货单、打印存储清单、打印采购发票、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其中,维护收货、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企业的采购业务可能是先收到商品,也可能是先收到发票,也可能两者同时到达,不论哪一种情况,采购业务均分三步进行记录。第一步,在维护收货且采购物料入库时,系统自动生成物料入库记账凭证,记录存货增加。在打印退货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红字记账凭证(用负数表示红字)。第二步,收到采购发票后,在应付账款模块中进行采购发票登记,采购发票经审核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记录应付账款。第三步,将前面两笔分录的中间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公司购买原材料100件,采购订单单价为46.8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该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40元(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不含税价格)。

    (1)在采购订单维护收货且原材料入库时,系统根据收货数量和原材料的标准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根据收货数量和采购订单单价,贷记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两者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其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4000

        材料成本差异680

      贷:暂估应付账款4680

    (2)收到采购发票后,将发票输入系统,发票经审核后,系统根据发票金额确认应付账款,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选择税金科目并计算税额。假设发票金额为4680元,则其分录为:

    借:在途材料4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

      贷:应付账款4680

    (3)在原材料已入库且发票已输入系统并经审核后,必须将采购发票与采购订单进行匹配,如果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之间的差额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批准该发票,并将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与在途材料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本例中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相等,其分录为:

    借:暂估应付账款4680

      贷:材料成本差异680

          在途材料4680

    在以上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分三个步骤进行,如果货先到,则先生成第一笔分录,如果发票先到,则先生成第二笔分录,这样可以实时反映企业的库存和负债情况,对采购业务进行过程跟踪和控制,避免了信息滞后或信息不实所产生的弊端。第三个步骤是为了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只有与采购订单匹配并经批准的发票,才能对其进行付款。在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既是一个差异科目,又是一个中间科目,本例中原材料采购成本等于其标准成本,并无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起了中间科目的作用。

    四、销售集成

    销售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在销售订单的处理过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销售订单根据销售合同或销售报价单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销售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订单回执、打印领料单、生成出库通知单、维护交货、打印装箱单、打印提货单、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其中,维护交货、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在维护交货并下达产品出库通知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产品销售成本按标准成本结转。在打印销售发票时,系统即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确认应收款和销售收入,应收款和销售收入的金额根据销售订单金额和税率进行计算。如果销售收入需要分期确认,则可以通过财务集成参数的设置,借助于中间科目,将收入递延到以后分期确认。

    五、生成集成

    生产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包括生产领料、工序成本核算及产品完工入库业务。这些都是在生产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生产订单一般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生产订单、下达生产订单、生产领用物料、工时核算、报告工序完工、报告订单完工、产品入库、结算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存档等。erp系统的成本核算都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并且按生产订单进行核算。生产领料时,按材料的实际领用数量和材料的标准成本计算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实际耗用材料数量×材料标准成本,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在报告工序完工时,系统自动计算工序成本,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工序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部分,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实际工时×标准人工费率;制造费用又分为设备成本和间接费两部分,设备成本=实际机时×标准设备费率,间接费=实际工时或实际机时×标准间接费费率。在产品完工入库时,系统按产品的标准成本结转生产成本,并结转生产成本差异。但这里生产成本差异只有数量差异,没有价格差异,因为以上生产成本是按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人工费率、标准设备费率及标准间接费费率计算的。价格差异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来,并通过成本分摊模块来处理。

    六、库存集成

    采购、销售及生产活动产生的物料入库和出库业务已在前面讨论过了,并且都是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维修设备领料、物料的盘盈与盘亏业务,因为不涉及到任何订单,所以不能通过订单来处理,而通过库存调整来处理。我们根据业务的性质,事先维护好各种库存调整原因,并建立好库存调整原因与总账科目的对应关系,在进行库存调整时,输入库存调整原因,系统根据库存调整原因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并根据物料或其它项目自动选择分账。

    七、集成会计业务处理的特点

    财务子系统作为erp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财务子系统与erp其它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是我国财务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总结一下集成会计业务处理的特点。

    1、通过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存储,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统一,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2、在集成环境下,对其它子系统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其它子系统的数据,如pbom(生产物料清单)、人工费率、物料数量、工时等直接影响财务子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3、在集成环境下,财务集成参数对集成会计业务的处理结果起关键性作用,要求系统能提供灵活的财务集成参数设置功能。既要减少设置财务集成参数的工作量,又要使设置的财务集成参数能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要。同时要确保集成总账科目、分账科目、集成关系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4、通过分销、制造等子系统与财务的集成,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银行会计 核算方法 特点

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推进,行业会计制度逐渐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行业间会计核算的差异逐步缩小。银行会计是专门针对银行这一特殊经济组织的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遵循的会计一般原理,如基本职能、目标、前提假设、记账基础、基本的核算程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与一般企业会计都是相同的。但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从事资金融通的经济实体,各项业务均以货币资金形态存在,其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综合核算等方面,有别于其他企业会计,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会计科目的特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进一步分类的标志或项目。它是会计人员设置账户和登记账簿的依据,它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了条件。与非银行会计相比,银行会计中使用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是普遍现象。

(一)大量使用共同类科目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按照归属的会计要素,将会计科目分为六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和共同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是所有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都会使用的,而共同类会计科目则是针对银行等少数金融企业设置的,涉及面很小。它反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具有资产负债双重性质,其性质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定。对于银行而言,共同类科目主要用于核算银行间往来、系统内联行往来、同城票据结算等业务。比如,清算资金往来就是银行专用的一个典型的共同类科目,用于核算银行间业务往来的资金清算款项。另外,采用分账制核算的银行,通常会设置“货币兑换”这个共同类科目,来核算由于外币交易所产生的不同币种之间的兑换业务。

(二)普遍设置表外科目

银行为了准确地反映其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可能导致银行在未来某个时期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和其他不影响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业务,通常都设置了表外科目进行核算并加以披露。银行的表外科目反映不引起银行资金增减、但需记载实物库存数量变化和备忘登记的重要业务事项,其余额无需纳入资产负债表进行资金平衡。比如,由银行印制、无面额的、经银行或单位填写金额并签章后即具有支付效力的空白凭证,包括空白支票、银行汇票、不定额本票、联行报单等,需要通过设置的表外科目“重要空白凭证”来核算。而银行待发行的、印有固定面额的存单、票据,如未发行的国库券、定额本票等,则通过设置的表外科目“有价单证”来核算。非金融企业也可能会设置一些表外科目,譬如已摊销完毕的低值易耗品、担保等,但不如银行设置表外科目那么普遍。而且相比之下,银行表外科目隐藏的潜在风险较大,所以必须自成体系单独核算。表外科目的记账金额一般为业务实际发生额或凭证票面金额。

表1 银行会计科目的分类

二、同时采用复式记账法和单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如何将其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按照发展轨迹,记账方法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而复式记账法则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非银行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而银行会计在日常核算中则同时采用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对涉及表内科目增减变动的业务事项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对涉及表外科目增减变动的业务事项则采用单式记账法。银行会计中的单式记账法以“收入”和“付出”为记账符号。“收入”表示表外科目涉及的业务发生。“付出”表示表外科目涉及的业务注销或冲减。余额则反映结存或未结清的业务事项。因为银行普遍设置了表外科目,所以在银行会计中使用单式记账法很常见。

例:某商业银行受理客户王红代保管有价单证业务,票面金额为100万元,已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该商业银行登记代保管有价单证表外科目的会计分录为:

收入:代保管有价值品——王红户 1000 000

王红到期提取代保管有价单证时,应办妥各种提取手续。同时,该商业银行应销记相应的表外科目。此时的会计分录为:

付出:代保管有价值品——王红户 1000 000

三、会计凭证的特点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登账依据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银行的分工细、柜组多,业务种类复杂,在手工处理业务的情况下,一笔业务必须通过会计凭证在有关柜、组和人员,甚至在异地不同银行之间传递和处理才能完成。所以在银行内部,会计凭证俗称“传票”。银行的会计凭证不同于非银行企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凭证的种类多,格式各异

从凭证分类来看,银行的会计凭证除了按照凭证用途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以及按照凭证形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分类标准,即按照凭证的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基本凭证又称为通用凭证,是银行根据有关原始凭证及业务事实自行编制,并具有统一格式的凭证。该类凭证仅适用于银行内部,不对外销售和传递,适用于未设专用凭证的一切现金收入、付出和转账业务。基本凭证按格式和内容又分为:现金收入传票、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转账贷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特种转账贷方传票、表外科目收入传票和表外科目付出传票等10种。其中,现金收入传票、现金付出传票属于复式凭证,其余8种属于单式凭证。特定该凭证又称为专用凭证,是银行根据特定业务的需要统一印制的,具有专门格式和用途的凭证。这类凭证有些是由客户填交或联行寄来,比如支票、现金缴款单、存款凭条、各种结算凭证等。有些则是由银行填制凭以办理业务,比如联行报单、定期储蓄存单等。

(二)以单式凭证为主,兼用复式凭证

由于国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只要经营就必须将其货币资金存入银行,需要的时候再到银行支取,这就使银行集中了社会上大部分货币款项。而单位之间的支付结算清偿也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使得银行与社会上所有单位都有密切的联系,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银行业务的涉及面广、量大,岗位分工比较细,这就要求会计凭证能及时传递,便于记账和分类汇集。在银行会计采用手工核算,甚至人机兼用的情况下,采用单式凭证可以方便会计凭证的传递和按照会计科目汇总轧账,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凭证的装订和保管。银行使用的基本凭证中除了现金收入传票、现金付出传票属于复式凭证,其余8种均属于单式凭证。

(三)大量采用原始凭证代替记账凭证作为记账依据

银行的业务量大,会计凭证的传递环节多,会计凭证填写得正确与否直接涉及到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因此,银行为了分清经济责任,减少重复劳动和在凭证复制过程中所造成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银行的临柜业务大量采用由银行统一印制的、具有记账条件的原始凭证代替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这些原始凭证有的是银行对外办理业务时所受理的,比如支票、现金缴款单、存款凭条、借款凭证等;有的是银行根据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比如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等各种结算凭证、利息存款通知单等。银行在审查无误后直接用其代替传票并据以记账。

四、综合核算的程序不同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一个会计循环中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二者根据同一会计凭证进行平行登记、分别核算。明细核算对综合核算起着补充作用,综合核算则对明细核算起着统驭作用。根据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即综合核算的依据和方法不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分为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等。

银行会计综合核算的具体程序如下:1.根据同一科目的传票编制科目日结单,轧平当天所有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额;2.根据各科目日结单借、贷方发生额的合计金额登记各科目总账,结出当日总账余额;3.根据总账各科目当日发生额和余额编制日计表。从上述程序可用看出,银行会计的总账是根据科目日结单编制的。科目日结单是反映各科目每日传票张数和借贷方发生额的汇总记账凭证,类似于非银行会计核算中的科目汇总表。所以,银行会计的综合核算类似于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但它多了编制日计表的工作。日计表是反映当日全部业务活动情况的会计报表,也是轧平当日全部账务的重要工具,而且需要每日编制。银行综合核算通过当日记账、当日结账、试算平衡制度、按日提供报表等,做到账平表符,保证了银行会计账务核算准确无误,避免银行资金安全遭受损失,防止差错和舞弊,大大提高了银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张凤卫.金融企业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M].2008.10.

[2]温红梅,马俊,刘毅.银行会计(第三版).东北财经出版社[M].2010.7.

[3]傅伟.银行会计与企业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之差异.财会月刊[J].2011.3(中旬).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会计核算;转变;创新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2.3 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5

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计算机,被人们通称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被称为财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或电脑会计。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容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一、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主要联系

(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请记住我站域名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主要差异比较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崐码同时显示。

(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4)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二、结语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国际化竞争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成为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 术是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6

一、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本质区别

(一)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不同。因为在传统会计条件下,从经济业务发生到填制或取得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要由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输入会计凭证,计算机系统即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编表等,使复杂的会计核算变得简单、迅速。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面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账簿与科目设置不同。传统会计条件下将账户设为总账和明细账,同时还设一些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上的需要。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除外商投资企业外,一般都是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相对应的科目代码,只要输入某一科目代码即可将中文科目和与之相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出来,操作简单便捷。

(三)账簿格式不同。传统会计条件下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所有账页都是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

(四)核算形式不同。传统会计一般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避免差错和舞弊。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取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有效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使他们从简单重复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为重要的管理和决策之中,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

二、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改变了会计数据和账务处理方式。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进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都大大提高,财务处理程序也很简便。

(二)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加强。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原来账簿之间互相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

(三)使财务会计工作统一规范。企业单位可以轻松实现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避免了传统会计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工作中标准模糊以及主观人为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各财会岗位的资源共识,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会计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加及时、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为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情况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应注意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和审查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并实行各级领导审查制度。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大部分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审查、复核等控制制度被削弱或取消,原来由几个部门按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由一个人完成,这就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这一情况,必须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计算机病毒防治控制、系统权限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注重会计处理的审核。在手工操作中,财会人员要进行、账证、账账、账表的核对才能报送报表。因此,一般非人为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而在计算机环境下,只有凭证的录入需要核对,而账证、账账、账表不再需要核对,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对一些串录或非金额性错误只有在对账时或再次检查时才有可能发现。因此,应加强对凭证录入的审核,不仅要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审核,还要在计算机上结合明细账进行审核,以防止串录现象发生。

(三)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目前市场上会计软件繁多,水平参差不齐,软件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存在诸多问题,使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方便地从外部打开和修改,特别是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还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

(四)档案管理不容忽视。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如一个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从而脱离计算机系统的会计资料。按有关规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坚持每天备份,且要求双重备份,将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以防止出现意外,造成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同时,按照《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要打印输出。为了保证财务数据安全,要求所有财务会计资料全部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并装订成册,随电算化备份资料一并保存。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要求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7

1.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2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1.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1.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1.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1.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

2.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权限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初始余额的输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设置到6级以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2.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2.4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

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和会计软件商家应联合起来,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摘要】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联系与区别的进一步分析,总结出应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容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代理记账会计工作总结篇8

所谓的会计行为,指的是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也就是会计数据与信息的生产活动和分配活动的总和。换言之,会计行为就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记录、核算、报告以及传输等行为的总和。会计行为主体就是会计人员,所以对会计行为主体的规范,除了制度约束之外,职业道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计算机,被人们通称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被称为财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或电脑会计。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容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一、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关联与区别

1.主要联系

(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差异对比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4)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三、结语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国际化竞争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成为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上一篇:会计工作划范文 下一篇:杭州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