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4 20:23:08

会计工作计划

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三级审计; 村级财务; 规范化对策

“三农”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9亿农民生活福祉,牵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必须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财务收支管理混乱、干群矛盾复杂、群众向心力低等现实问题,不断提高村干部涉财工作规范化水平和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健康和谐发展。审计监督作为改进和规范村级财务与会计工作、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公信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营造良好的村级财务管理环境的重要工具,对这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但限于当前乡村财务人员数量少、业务水平低的现实,需要尽快通过制度创新构建适宜我国广大乡村审计监督实际的村级财务审计监督体系,针对时弊进行综合监管,堵塞村级财务工作漏洞,使之走向规范,为维护农村经济秩序提供有效保障。

一、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现存问题及成因

受村级财务资金量小、涉及财产属于乡村集体财产、被审计人员处于最基层的草根农民的传统观念影响,村级财务审计一直被相关部门忽视,致使无论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审计监督体系构建方面均不完善。

(一)财务审计制度建设滞后,缺乏独立性

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推行“村账镇代管”模式。虽然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取向正确,对于从程序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一模式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尚待完善。它在延续过去村级财务坐收坐支、包包账、断头账、财务收支科目设置不科学、民主理财仅局限于形式等基础上,还衍生出了某些新问题:一是镇政府将村财作为财政备用金,在本级财政出现资金支付困难时,挪用、借用村级资金用于办公经费支出或发放工资等临时性应急支出;二是巧立名目“借鸡生蛋”,利用管理村财便利条件,将村财作为启动资金发展乡镇经济实体,搞创收,谋取经济利益;三是部分乡镇干部以帮助村级发展为名将自己开销的发票作为村级财务支出,让村干部通过乡镇农经站报销。这种借“村财镇管”之机侵蚀村级经济利益的问题之所以产生,关键是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现行的村级财务审计是依据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建立的乡镇经管站审计模式。乡镇经管站既村级财务日常记账,又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审计人员身兼记账和审计监督双重职能,乡镇农经人员自己审计自己的村级账目,操作程序违反不相容职务分设原则,没有可以依据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定位不准、缺乏独立性。

(二)财务审计工作执行力度低,村级资产管理薄弱

乡镇经管站作为乡镇政府直属机构,人权和财权均归乡镇管理,随着人事制度和财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权上收和事权下放问题愈发突出,在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和工作任务繁多的双重压力下,农经站一些工作年限长、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聘用人员被辞退,部分能力强、懂政策的农经在编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专职不专责,易受到乡镇行政干预和其他因素制约,缺乏独立性,村级财务审计执行乏力。农经站工作侧重于“账面”,而忽略实质性“审计”,致使村级财务除资金往来之外的资源性资产管理处于“空白”状态:一是包括耕地、森林、草场、菜园、滩涂、水面、建房用地、“四荒地”和房屋等的村级资源性资产未纳入资产账簿委托乡镇代管,没有设立相应的村级资源性资产管理台账进行统一管理;二是上述未纳入乡镇代管的村级资源性资产出租、转租等经营行为人为操作空间较大,违规操作和暗箱操作现象严重;三是村级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毁损情况普遍,账实不符问题突出。乡镇政府对审计发现的村级资源性财务问题处理形式化,甚至不处理,束之高阁,无法实现审计的监督审查作用,无形中进一步助长了村干部的贪腐习性。

(三)财务监督职责不清,财务审计不规范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组应“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村务工作监督法定机构,其工作重点是财务公开,财务事项的审查监督只是村务工作监督的必要前提条件,并不是其专职工作。由于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责规定不清,多数村级组织成员自身素质不高,对自身职责理解不够,监督意识薄弱,致使其监督职责履行时带有较大主观随意性。部分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受制于农村宗族利益及村干部利益交错的现实复杂性,监督过多会受到既得利益主体的干涉,削弱其监督权限和降低其监督功效,因此,村级内部财务监督成效高低也不是监督委员会成员一方努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在村级内部监督乏力的情况下,依靠乡镇外部财务审计监督成为现实选择。而当前多数乡镇农经站在人数少、业务技能低、工作量大、常规工作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无暇对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制定合理的审计工作计划,偶尔开展的村级财务审计仅限于财务收支,没有将资源性资产、基础设施、村级集体资产增值和农民关注的热点事项纳入审计范围。审计过程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审计后没有规范的送达文书和健全的审计档案记录资料,审计程序极不规范,严重削弱了审计监督的功效。

二、以审计制度创新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的对策

(一)构建健全的村镇县三级村财审计组织体系

鉴于多数乡镇经管站人员少、村级组织数量多、日常工作和记账任务重,县级地方政府应在将县农业局所属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编制上收基础上,统一建立县村级财务审计监督中心作为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统一受理各村组财务审计任务,同时由人事局、审计局按照“公平、公正、竞争”原则择优招聘录用审计人员,经审计机关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任用为乡镇审计站审计员,归属审计机关编制,负责组织所在乡镇村级财务审计,以有效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在各村组则建立健全村财务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履行所在村组的日常集体财务监督和审计职责,对村级资产存量少的村组,监委会和民主理财小组进行内部清理后,将结果直接向农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乡镇审计站负责对村级资产存量较大的村组逐一进行审计,并出具书面审计报告对农户公布;县审计站主要针对乡镇审计站审计发现的突出性问题和各村组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民反映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严重问题,要及时协调纪委监察、司法部门开展责任追究,增强审计深度和广度,加大审计监督的威慑作用。县、镇、村三级审计组织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组成村级财务监督监控网络体系,做到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县,村组集体资产清楚、产权明晰,让农户放心、乡镇安心,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秩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立统筹兼顾操作规范的审计组织实施方案

现行村级财务审计主要面向村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向农村干部换届选举。村级财务三级审计组织体系建立后,为适应村级财务审计由单纯的责任审计向事项审计转变,县镇审计站要统筹安排、综合考虑,精心做好各项审计计划和方案实施工作:一是制定详尽的审计工作计划。县审计总站和各乡镇审计站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汇报审计情况,互通审计信息,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统一定性,对“个性”问题要在深入探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原因,然后提出富有针对性的详尽审计工作计划。二是制定翔实可行、富有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县和乡镇审计站开展的每项审计都要在明确审计目的、对象、任务、依据、组织领导、人员分工、时间安排和实施措施等内容后,及时向村组发送审计通知书,召开包括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干部、记账员等在内的审计动员会议,以便全面整理资料,做好配合支持工作。三是创新审计组织模式,提高审计质量。县审计总站要在综合考虑被审计村组业务量及复杂程度的基础上,按照不同乡镇审计人员对调原则,抽调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村组记账员组成审计小组,由县乡审计站专职审计人员担任审计组长,到异乡镇村组轮流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实施过程中重点突出效益和监督的结合,提高评价监督的科学性和责任界定的客观性。审计报告初稿经与被审计村组沟通后,经审计站初审、复核,发送被审计村组落实整改,各村组要将整改措施及效果及时上报审计站。对未按期整改的村组,审计站要进行跟踪落实,同时,审计站还要积极与农经站会计中心沟通,通过日常村级财务检查核实整改成效。

(三)建立健全内审与外审相结合的三级控制监督体系

一是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村组内部监督作用。民主理财小组来自村组,贴近农户,了解村情,是村级财务内部监管的常设组织。为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促进村级财务规范化,要在以制度措施明确理财小组的地位、职能、职责权限和组织保障基础上,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举公正、负责、财会知识丰富、公信力强的村民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认真审核村级财务账目,行使村级财务审议、监督和检查的权力。对违反规定的财务收支事项和有疑点的问题,村委会和有关当事人必须给予答复并解释清楚,对疑义较大、问题严重的可直接提交县乡审计站作为审计要点监督,切实把好村财监督的首道关口。二是强化乡镇会计的业务监督。村财镇代管后,乡镇农经站作为村级会计机构要对村组记账员交来的票据,实施严格的“三审”制度,即审核员初审——出纳复核——会计全面审核,任何一层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票据均作清退账处理,手续不符合要求的票据,退回村记账员补正,补正后经重新审核合格后作账务处理,乡镇以严格的业务监督把好村级财务监管的第二道关口。三是强化县乡两级审计监督。县乡两级审计站要在对乡镇农经站账目进行经常性抽查审计,并对村级财务收支提出审计监督建议的基础上,重点对村组工程建设项目、农地征用补偿费分配、资源性资产管理及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做好村干部离任责任审计监督,并监督落实执行,促进整改。

【参考文献】

[1] 王金生.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浅谈[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

[2] 王满荣.困境与反思:村监督组织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2(3).

[3] 东莞市常平镇审计办公室.开展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11(8).

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以发展为主导,进一步创新和理顺集体资产管理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经济实力保障,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理顺发展机制,是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农经工作中迫切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1、加快资产融合,凸现规模优势。在全区8个镇(街道)的68个实行分级核算的村全面开展资产整合工作,要求今年90以上新村完成资产融合的目标,充分发挥村规模调大的优势作用。大力开展宣传活动,统一各级干部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局意识。要根据细化的工作任务,列出工作计划,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确保融合的进度。加大考核力度,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参与资产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班子成员联片联村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积极引导和督促各村开展资产融合工作。要深入调查各村资产状况、经济政策、群众意愿等因素,对各个方面进行认真客观的比较分析,找出合并村的共性和差异,确立资产融合的工作思路,加强指导,攻坚克难,采取直接融合和股份制融合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彻底改变这些村资产难整合、人心难集聚、财务难运作的现状,真正实现“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实力调强、班子调好”的目的。

2、推进股份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继续以明确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依法规范运作、强化民主监督为核心,大力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革作为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工作来抓。今年全区村级股份制改革的目标是30个村。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重点对规模调整后资产未融合的村、撤村建居村、新农村建设优胜村和群众有要求的村实施改革。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明确工作目标,把股份制改革列入对村的考核内容,继续实施改革奖励政策,使村级股份制改革与村干部报酬挂起钩来,调动改革的积极性。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改革政策,破解改革难点,解决好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协调好群众的利益关系,规范改革程序,增强改革的公正、公平和合理性。要深化运作管理,完善改革章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产的运行质量,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要切实抓好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工商登记工作,确立法律地位,要规范股权管理,深入探索执行好股权流转政策的措施和载体,着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3、化解村级债务,减轻集体负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旧债,坚决抵制新债,是释放集体经济活力的一大重要举措。一是进一步扣清债务底子,对村级账内账外债务情况全面清理核查,搞清村级债务规模和结构,掌握村级债务的实际情况,建立债务管理台账。二是积极化解旧债,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采取削减高息减负、清收债权还债、结对抵冲销债、盘活资产偿债等方式,减轻债务负担。加强对村级减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债务问题。三是继续加大以村级负债“六不准”为核心的债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加强对村级负债行为的监督,坚决抵制村干部随意举债的行为。四是建立健全村级债务管理考核机制。逐步把化解村级债务纳入对村干部的考核,直接与村干部的个人利益挂钩,奖优罚劣,强化村干部化债的责任意识,树立“化债也是政绩”的观念。要本着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债务管理责任制。

二、以和谐为中心,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

继续大力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监督力度,规范村干部财务行为,创造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

1、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村级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做到年初有预算,年中有检查,年末有决算,村级各项收入支出要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超预算的支出,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可实施。规范村级货币资金管理,全面实行大额转账和取现审批制,严禁公款私存、设账外账、搞小金库等,严禁擅自出借集体资金,严禁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经济担保。规范资产发包及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做到公开招标、程序合法、合同规范,要加强对完工项目的检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并严格按区有关文件精神支付建设资金。严格合同管理制度,村级各类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签订规范合同,并报会计服务中心备案。要进一步严格村级财经纪律,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村干部,各镇、街道要予以严肃处理。

2、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强化会计监督,完善村会计委托制,建立健全中心工作规范,落实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会计与村的日常联系制度,确保工作质量。健全村级账务处理流程,坚持标准,严格审核,把好票据入帐、收入监管、货币资金、支出限额四个关,坚决抵制不符合制度规定的经济事项,及时处理退回票据,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开展“百村审计”工作,结合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区、镇(街)联动,扎实推进“三年一轮审”工作,做到应审尽审,完成年审计160个村的目标任务;继续执行两月一报制,及时掌握审计工作动态;不断规范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

3、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继续深入抓好财务公开,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公开质量;继续健全长效的公开机制,有效加强财务公开检查监督,对不公开、假公开、少公开的村实行

通报批评。全面推进村级重大经济事项民主议事制,对村社年度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资产租赁发包、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在经村三委集体讨论,交社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能实施,保证重大经济事项在实施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规范民主理财活动,提高理财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提倡理财意见和整改结果上墙公开,坚决抵制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更好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4、加强农村财务监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改善现有硬件环境,改进和升级现有监管软件,加快数据传输速度,提高查询和监控效率。逐步开展区、镇(街)、村三级联网,把出纳现金帐、存款账和各业承包合同、土地承包权证等纳入网络监管范畴,拓展网络监管的范围。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提高核算和监督的时效性、联动性,充分发挥网络监管系统的效用。

三、以调研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围绕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农村改革的难点、农村工作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探索新思路,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

一是结合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认真开展调查,扣清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从管理机制和内在动力等各个方面,客观分析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政策、资金、管理、资源等各个方面研究适合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利用通过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制订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好点子。研究提炼强村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大力宣传和推广发展集体经济的好经验,树立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典型。

二是结合农经统计工作,落实好农经农产量记账户工作,切实加强对农经记账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记账户记载质量,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搜集、整理记账户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分析农村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征,分析农民增收的特点和难点,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三是结合抓好日常工作,要在改革中不断研究,研究如何规范股份经济联合社的管理和运作,如何发展壮大股份经济,如何加强股权管理,促进股权内部流转和股权继承。要在管理中不断探索,探索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农村财务监督、制约干部的违规现象的方法。要在融合资产中不断思考,提出平稳有效地推进村规模调整后的资产融合的政策意见和合理建议。

四是结合当前农经管理热点,对村集体举办的实体和村集体公车进行摸底调查,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

四、以队伍为基石,进一步提升农经工作战斗力

继续围绕提高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拓意识,抓好农经队伍建设。

加强镇街道农经队伍,在镇(街)机构改革中,确保农经力量不削弱,根据区人事局20__年3月下发的《关于镇街机构改革中各部门职(岗)位设置的补充意见》,配齐配强专职的农经干部,保证农经工作力量。要加强农经干部的培训,拓宽知识面,更全面地掌握农村工作政策,提高开展管理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专职会计队伍建设,加强考核,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肃纪律,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专职会计,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不履行职责,违反工作制度的,要严肃查处。加强专职会计的培训和教育,组织开展会计服务中心专职会计的业务轮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取得专业学历证书,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适当提高专职会计工作报酬和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要注重调动专职会计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感,发挥专职会计在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近年来,广州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呈多元发展态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导致城市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对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疏导,趋利避害,有控有序,促进社区综合效益,实现社区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研究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问题,利用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财务管理理论推动社区财务管理建设。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许多不同之处,如国外学者认为,政府应负责宏观调控,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社区财务管理趋向市场化的同时立法保障社区建设,非政府、非盈利组织成社会主体承担社区中介机构,进行社区财务管理。国内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体制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行政组织的角色及力量过于强大,社区自治组织的角色及作用过于弱小,一定程度上处于自治缺位的状态。所以社区财务管理只能通过完善社区内部制度规范业务的自身方面出发。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决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的概况

海珠区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33.71万户,总人口为96.72万人;常住人口为156.63万人,区辖内有18个行政街、25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1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17个社会福利单位及共计床位1797张。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广东省居民个人生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55个县(市、区)中,海珠区居民幸福感最高。同时,全区已形成“社区牵头、物业配合、分类管理、居民自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2.2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现状

海珠区社区经费来源有三个部分:一是政府拨付,其所占社区收入比例最大,主要用于行政性开支,由海珠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可知:全区全年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安排街道各项经费60169万元。主要安排了居委会专职人员经费7789万元及居委会办公经费759万元,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支出6470万元等。政府拨付数额仍每年递增,但在日常运作中切实分配和用好这庞大的资金对本地社区财务管理发起更大的挑战。二是向本居住地区的居民和单位筹集,主要用于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三是社区居委会兴办的服务事业。

调查发现,从居委会的社区事业收入和经济收入中所收取的经费占总经费比重不大,但是分项多而零散,很难做到全区统一管理。这部分资金的收支是否合法合规,从收取的资金能否循环用到群众所需的地方,还有对这两笔经费的合理监管一直饱受争议。

2.3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专项资金缺乏整体规划

近几年,市、区一些部门把部分社会职能剥离给社区,导致社区工作加大,专项资金需要重新规划。但是大多数社区在专项资金的整体规划上,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分配常常与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部门之间不均。为了弥补专项资金不均的情况,有部门会以发展部门社区服务为由,获取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正常经费不足;而可留用结余资金的不成文规定,使结余专项资金偏大的部门容易出现公款私存等情况。

(2)社区费用支出缺乏控制

社区日常费用开支包括社区人员工资补贴、环卫保洁工作费用、办公开支(含文印、水电、通讯等费用)、党报党刊征订、为群众办事(如更换路灯、维修下水道等)以及行政工作招待。而社区财务工作原则上要求行政零招待,杜绝香烟、礼品、礼券等支出。非行政性招待要注明招待理由,并做到限额控制,逐笔公开,接受居民监督。但实际上,能按要求做到的却少之又少。对于社区的费用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表彰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导致这部分支出每个月浮动性过高难以控制。

(3)社区自收资金收取随意性大

某办公楼前公共用地长期停放着私家车,附近有两个老旧小区并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私家车则由一名居委会雇用的“看车人”保管,每辆车每月收费300元,虽然没有超过物价部门的有关收费规定,但是该收费行为是否得当,没有发票只有一张停车卡和一张盖有居委会章的收据是否会导致合法税收流失。个别社区还有以精神文明赞助费、社区服务管理费、户籍管理费、计生管理费等趁机“创收”现象。

(4)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对口分级管理

社区日常使用固定资产数量不多,流动性低导致资产被疏忽管理。在一社区固定资产账簿中,仅仅简单地登记了固定资产名称、购置年月,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进一步的资料描述现实状况,造成会计数据不实。同时存在固定资产支出私有化现象。固定资产也没有按照实际需要分耐用程度和价值高低进行盘点和定期维修管理,久而久之造成资产的流失。

3.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一方面,从定义上看,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日常业务操作不像国家事业单位有具体、统一的办理口径,也不适用事业单位和独立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日常工作中依照更多的是业务建议和服务指引。

另一方面,社区没有建立起细致规范的经费资金划分制度、费用支出审批报销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而且社区之间也存在各层面差异,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进程存在深浅不一。日常工作仅靠以往粗糙的处理方法必然会模糊职能,错乱岗位间的责权利,不利于社区对资金资产进行监督和服务业务成效考评。

因此,有理由认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是引发社区财务问题的根本原因。

3.2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

从社区一致的管理基调上没有配合制度执行监督或执行控制不严,延伸出业务操作不合规、控制不得力问题。区内只有少数社区居委会会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日常会计工作外,开支坚持主任“一支笔”审批制不利于他们在处理好社区多项职能的同时做到财务工作细致化、标准化。费用支出在审批过程没严格经讨论征求多方同意,居民理财小组监管度不高。社区没有完善内部审计,有关部门在检查时只针对制度的制定情况,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这样加剧了问题产生后无人改进的恶性循环境况。

因此,有理由认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审批过程不严,内部缺乏有效检查是严重制约社区的内部控制执行和资金实施效率的主要原因。

3.3 资产管理方法欠佳

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社区没有针对使用周期长短不一,维护保养需求不同的设备和资产进行点对点分级管理,做到动态变化能在固定资产账簿中予以披露,固定资产像房屋、院落等建筑物还好说,对于轻便的灵巧物品就不好去管理,造成资产管理漏洞导致资产流失更加普遍。

因此,有理由认为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缺失,是由于没有应用合适的资产管理方法和遵循应有的资产分级对口管理。

3.4 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设立民主理财制度和开展社务公开化的社区,其目的在于使社区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社区关系。但监督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普遍表现为:一是作为监督主体的民主理财小组业务素质偏低,存在无力按规定要求开展监督工作。二是许多居民参与意识淡薄,不少地方的社区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政府发动、组织、安排的状态,没有调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广大居民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三是社务公开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必须公开什么,什么时候公布,没有征求居民代表意见,社区间公布信息可对比度不高。

因此,有理由认为社区财务管理不仅内控重要,外在切实的监管机制更是发现社区先存问题,促进社区良性循环的重素。

4.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4.1 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

海珠区街道社区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针对社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操作、运行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完善相关财务管理规定。

有专业会计处理能力的社区,可实行独立核算和“钱账分离、日清月结、项目审批、定期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能力配备的社区可以联合邻近社区实行会计业务,社区所有财务活动必须遵守有关财政法规、行政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和费用支出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规范财务手续,社区经费原则上实行先商议、再审批、后使用。各类报销单据应写明用途,并有三人签字(即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严禁先支后批、白条报销。固定资产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申购的原则,规范固定资产制度。

4.2 责权利结合执行内部控制

执行社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到位,减少业务误差。采取方法是依据内部控制的内容确定关键控制点。

社区财务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经费资金,二是费用支出,三是固定资产。执行步骤可有:社区内部控制的起点可以从主动依法维护居委会财产权,保证经费来源开始。财产进入社区后,通过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具体细分为:经费资金的划分,调度,使用环节;社区的经费支出审核和报销环节;固定资产的购入、报废手续及清查环节。以固定资产为例,各社区财产负责人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在购置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购置申报表,审批后由街党政办按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进行购置。社区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每两年由社区财务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小组成员由街纪委、社区负责人、财务人员等组成。清查结果要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行政主要领导。对在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对权利责任实施控制,居委会可以针对岗位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这两点开会讨论并制定《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对管理不善、使用不当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由财产使用社区及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说明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并处以损失价值的10%-30%罚款。

4.3 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考评

社区财务管理绩效考评是通过把财务工作量化后评级定性,根据考评后反馈的结果优化财务处理流程,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开源节流形成良性工作成效。建立的步骤可有:由居民委员会开会征求意见,起草《社区财务管理考核细则》、《财务管理工作奖惩办法》等规定。

现以居委会主任的绩效考核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做法可以从规定绩效考核的时间间隔和考核内容开始,分为月度、年度考核,月度考核由关键业务绩效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出勤三个要素构成。这三要素一方面会呈现居委会主任工作成效并能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然后主任应根据关键业务绩效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和指标方向,考核指标主要为:财务规划、调整按时开展及完成率,各项费用支出合理性、准确性,固定资产管理满意度等。

考核由自评、内部人员环评和上级评价组成,审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审查各部门指标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月度考核平均分数为60分及格,要求达到80分及以上评为工作优良才符合评优发奖要求,不及格者要书面报告情况,各月分数组成年度积分,从量化数据转化为定性评价的年度财务工作分析报告,反馈问题到个人,提供问题存在的关键点和改进方向。最后考核结果将影响年度奖金发放构成和岗位升迁。考核指标可制作成表格形式,既方便列项评估,又宜存档备查。

上一篇:外勤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应收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