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07:55:35

公司会计工作计划

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COSO报告认为,强调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而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是会计工作的职责之一。会计监督的完整含义是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指导、控制和促进,调节和指导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经济活动方法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按照合理、合法的轨道进行,促进与控制则是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给予直接的支持和制约。会计人员的受托责任来自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方面,既要对所有者负责,也要对经营者负责。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确认、计量、记录,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营者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最大效率地达到经营者所要求的经营目标。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三类:与营运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以及与法令的遵循性有关的目标等,而这三个目标也正是会计工作的三个目标。财务会计控制活动是指公司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工作规范,明确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最终实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目的。寿险公司财务会计控制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监督体制、财务处理系统、财务信息报告、会计基础管理、收入、支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税务管理等控制点。

一、财务管理体制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存在于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及组织分工等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第五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逐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即总公司为一级法人,对省级分公司实行授权管理,省级分公司对地市级分公司实行转授权管理。在寿险公司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总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财务管理制度,省级分公司或支公司可根据总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保证公司各项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公司经营活动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的保证,是促使公司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体制一般包括财务机构设置、预算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控制内容。财务机构设置是指为建立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而设置的会计机构并配置一定的会计人员,明确各自的岗位、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其在组织系统中的位置和上下层级关系,是会计组织控制的重要内容,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经营规模来设置。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基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各责任中心年度工作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涵盖了费用预算制度,还包括业务收入、业务支出、现金流量等所有领域。它不仅是根据责任中心的工作计划来编制预算的事前策划,更侧重于工作计划的执行即事中监督和工作计划的考核即事后评价,是一个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控制的目的就是强化预算观念,明确和突出责任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评价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评价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落实责任。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核机制。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必须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鞭策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与否决定了公司各项财务活动能否有序运转,公司的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否不断提高,公司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或执行不力,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甚至会给违法违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账外账、假报表、假数据等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影响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我国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内控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各寿险分支机构财务主要实行财务经理委派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分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但就目前各寿险公司实行委派制的效果看,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各公司采取的委派做法大多是由分支机构在当地自行物色,其薪酬待遇由分支机构确定发放,且对其考核以分支机构负责人评价为主,这些都削弱了被委派人行使委派职责的能力。二是在一级法人体制下,总、分、支机构本应是自上至下目标一致,全国系统一盘棋。而事实上,各总、分、支机构却存在着各自的利益,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总、分、支机构之间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分支机构管理层迫于短期的经营费用压力作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甚至还会出现其他的道德风险,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从预算与考核机制上看,寿险公司普遍实行分险种费用率包干制,对分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度,对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考核办法从标准保费、增长率、续期继续率、费用节余等方面加权综合计算等,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约束问题,但并非十分理想。如简单的分险种费用率包干,分公司只对“费差”负责,会导致总分公司利益的不一致,则在总公司期望减轻资金运用压力和防止利差损时,分公司却基于费用最大化动机扩大投资型和高预定利率产品规模。同时,由于地域经营成本不同,会导致各分公司费用管理不均衡。又如管理层的年薪制多是采用当年综合绩效考核的结果,对短期利益关注较多,会导致寿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短期经营管理行为,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公司必须严格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建立符合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制订公司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按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四级财务机构体系。各级机构应配备专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从业资质。总公司设立财务部,负责组织全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省级分公司设立财务部(财务中心),负责所辖地区财务工作;地市级分公司设置财务中心,负责所辖地市公司财务工作;县支公司设置记账员,负责记账和定期报账。各级公司会计机构接受本级公司负责人及上级公司会计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

对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本机构内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业务,实行双线负责制,即一方面要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地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地机构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又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保证其运行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负有向上级财务领导人报告本机构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任。分支机构财务主管由上级财务领导人任命和考核,其升迁将部分参考当地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实行任期制,由总部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调动和安排工作;薪酬由上级总部管理,而部分奖金由上级总部在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决定。

建立完善的预算的编制、汇总、报批、执行和控制等制度。有条件的公司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各级公司成立由总裁室或总经理室成员和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决策委员会,作为预算控制主体,负责指导本级公司及所属公司各项预算工作的开展,审核批准年度预算方案、分解落实各项指标、批准预算调整和追加、听取预算控制执行部门的预算差异分析等工作。各级公司所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执行委员会,在预算决策委员会授权下进行预算控制的执行,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编制、汇总、报批、执行和控制等工作。各级公司的计划财务部门为预算管理部门,对本级公司预算决策委员会负责,负责全辖预算的汇总、编制、调整和报送,预算执行和日常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执行结果的奖惩兑现等。整个预算管理工作划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差异调整、预算差异分析、信息反馈等环节。

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达到自动调整业务结构,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目的。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包括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考核,又要包括分公司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在对分公司的考核方面,除对业绩数量指标考核外,还应对业绩质量进行考核,如各项业务的理赔率、投诉率等,也应包括风险管控和其他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指标。在对业务人员的考核方面,针对不同级别的晋升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既包括业绩又包括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将考核与公司的发展经营战略、目标与质量控制结合在一起,注重长效。考核机制尽可能量化到公司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使各项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对机构的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可变薪酬挂钩,以激励员工共同促进机构发展。

加强激励投入,制定科学的激励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计划和福利计划,关注长期利益,保持分公司经营政策的稳定性和发展策略的持续性。

二、财务监督体制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监督体制是指对公司各个层次的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盈利性进行分析和跟踪,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准确,确保股东利益不受损害、公司资产得以保全、盈利能力得以保证。监督的重点在于持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并强调问责和责任。财务监督按监督的依据分为预算监督和制度监督,预算监督是指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对各预算主体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调整的一种监督形式。制度监督是指以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依据约束公司各责任中心财务收支活动的一种监督形式。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监督体制有效与否决定了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决定了公司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整体框架和实施效果。公司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会导致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流于形式,会计活动不能严格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出现越权审批、会计岗位间职责不清、公司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最终损害被保险人利益和股东利益。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应建立与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相对应的财务监督体系,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实行监督,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为公司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在审计中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定期监督检查制度流于形式。总公司虽设立了独立的稽核部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以及组织、人事制度和权限等方面的原因,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相对比较少,仅仅从事一些必要的离任审计和常规审计,没有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总公司对省级分公司、支公司财务监督不力,造成基层公司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水平不高,部分机构会计报表严重失实,使国家或股东利益严重受损,使领导决策产生偏差。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监督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包括外部监督、日常的会计监督、复核监督、财务内部稽核监督、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监督等在内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监督奖惩等内容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督管理办法,使财务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总公司设独立的审计或稽核部门,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工作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权限的控制和执行情况、各职能部门执行指定职能的履行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从而保证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建立上级公司对所辖公司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重要业务或岗位采取不事先通知或随机查询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稽核,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与审计,并严格执行。

建立严格的财务人员岗位牵制制度、复核制度。

建立财务报告分析制度,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月度监控和指标分析,分公司按月上报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定期聘请外部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对公司财务的整体运作和管控情况进行外部审计。

三、财务处理系统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合同是大量的个人保单,寿险公司财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反映每张保单的状态。由于合同数量繁多,分类繁杂,手工处理数据几乎不可能,因此,寿险公司必须依赖功能强大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财务处理系统是实施有效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一个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处理系统完善与否决定了公司各类财务信息处理的快速、准确、高效。寿险公司信息量大,公司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大量的有关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来实现的,因此寿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对系统化要求非常高,而由于历史原因,寿险公司的财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和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仍存在不一致情况,这直接影响了会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别是准备金提取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得基于负债期限和结构进行的投资管理丧失了数据基础。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应建立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保证系统内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使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可获取实时会计信息的事中动态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和会计报告信息质量。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从各寿险公司财务处理系统的演变看,基本上都经历了由纯手工到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由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发展到与业务处理系统、精算系统相连接的财务处理系统。目前,各寿险公司的财务处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仍是独立的两个系统,通过“桥梁”对接,财务系统在生成业务类会计凭证时可通过“桥梁”从业务处理系统中提取数据,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经历了多次系统升级后,一些公司财务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准备金提取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除在系统升级转换中数据遗失、缺漏外,一些公司仍存在的系统外出单、净保费入帐等违规行为也是造成财务业务数据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处理系统目标的实现: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严格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和风险控制制度。

开发并建立稳定、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建立财务业务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与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全面对接。

集中系统管理权限,建立完整的数据修改流程。建立定期数据核对制度,对涉及预收保费、保户质押贷款等科目的数据定期清查核对,及时发现问题。

严格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标准、分级权限和密码管理制度,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真实和完整。

定期进行财务数据备份,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公司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

四、财务信息报告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信息报告是综合反映保险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报告,也是保险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法》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信息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编制真实、准确、及时、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报告有助于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帮助债权人了解公司偿债能力的相关信息,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被保险人在充分了解公司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投保决策,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有助于强化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监管提供依据。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础或根本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即为当前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被保险人制定合理的投资、投保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财务信息报告提供的信息虚假或没有有价值的信息,会失去其报告的相关性,会使广大信息用户对财务报告的作用失去信心,或者他们在决策的过程中无法通过报表分析获得令人满意的信息,那么财务会计的重要地位将会不断削弱,投资者、债权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将遭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公司声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一定诚信风险。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的财务信息报告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公允地反映经营活动中所有重大方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确保形成准确的财务记录,以实现财务报告质量目标。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各寿险公司都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按期编制财务信息报告,但财务信息报告质量高低不一,尤其在基层公司,报告多内容简单,流于形式,分析不深入,侧重三大财务报表数据及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分析,对表外项目不予重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机会与风险对公司的潜在价值揭示不充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广大被保险人由于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公司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公司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都急需了解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而目前除上市公司按要求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外,其他公司对未来发展状况预测不够,不能满足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信息需求。此外,仍存在一些机构财务信息报告不真实,对内对外信息披露不一致等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信息报告目标的实现:

明确各级报告编制机构责任,建立科学的报告编制和审核汇总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恰当性。

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般包括:①公司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②公司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③前瞻性信息,即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④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⑤背景信息,包括公司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公司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可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建立财务信息报告预测制度,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其作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信息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信息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五、会计基础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会计基础管理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会计基础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将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等等。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公司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公司经营管理、防范保险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正常有序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需要。会计基础管理一般包括岗位制约、会计记录处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会计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决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寿险公司会计工作岗位间缺乏有效制约、会计记录处理流程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混乱。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3、控制目标

(1)岗位制约。目标是在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的前提下,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会计记录及处理。目标是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公司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规定,规范会计处理流程,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如实记录和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完整、真实、准确。

(3)会计档案及其他管理。目标是按照安全谨慎原则管理会计资料,防止会计数据和资料散失以及印鉴管理中出现道德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各寿险公司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寿险公司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会计基础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记账随意、为完成任务指标任意调节会计科目现象。三是仍存在手续不清、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会计基础管理目标的实现:

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禁一人独岗,独自操作全过程。重要岗位必须有强制休假、突击检查制度。建立并执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或交流制度。

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处理方法和会计科目体系,明确规定有效原始凭证的要素,建立完善的凭证审核传递程序,执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对会计事项处理实行分级授权操作管理,建立严格的复核程序。对会计处理的程序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及内外账务核对相符。

制订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明确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及归档、立卷要求,建立会计档案编号制度,制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及销毁流程,严格会计资料的调阅手续及交接程序,强化对财务票据和印鉴的管理、监督。

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严肃处理,确保制度落实的有效性。

六、收入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保险公司的收入是保险公司早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与之相关的服务,以及运用保险资金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主要包括销售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资金运用取得的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各寿险公司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寿险公司的收入管理主要包括保费收入、利息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三方面控制内容。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寿险公司在获得保费收入后,意味着将随时履行保险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收入是引起负债的主要原因。虚增或虚减保费收入,将直接影响到责任准备金的提取,进而影响偿付能力,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3、控制目标

(1)保费收入。目标是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保费收入,确保真实的反映公司保费收入情况。(2)利息收入。目标是确保按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及时、准确计算利息收入。(3)营业外收入。目标是确保列支内容的真实、合理,列支手续完备、依据充分,账务处理合规,会计披露恰当。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收入管理不规范,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较弱,存在问题:一是长期险保费收入确认缺乏真实、合规的保险交易内容,为完成保费任务指标以贷款虚增保费或出于洗钱的目的确认保费收入;二是短期险保费收入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坐支保费、支付退费后以净保费入帐,甚至截留保费。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收入管理目标的实现:

建立保费收入监控和预警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外部检查和内部监督,保证各级财务机构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保费收入,规范账务处理。

据实核算利息收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控制列支内容,依据、手续,并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对营业外收入的列支内容、核算范围进行规范,严格控制列支内容、依据、手续,规范的账务处理;建立营业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将其作为决算审核时的重点内容。

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和处罚办法,严格惩处任何形式转移、截留、虚增保费收入的行为。

七、支出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保险公司的支出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发生的与保险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支出即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由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收入补偿,因此支出管理的好与否,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对此循环进行控制,必须规范各项业务支出的手续和管理程序,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寿险公司的支出控制主要包括各项业务支出和给付、佣金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其他支出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寿险公司支出管理与核算不规范,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影响公司利润,进而影响投资人和被保险人的根本利益,加大经营风险。

3、控制目标

(1)各项业务支出和给付。目标是确保支出和给付依据充分,财务处理真实合规。(2)手续费支出。目标是确保手续费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节约成本,防范经营风险。(3)佣金支出。目标是保证佣金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个人人业务健康发展。(4)营业费用。目标是严格合理控制开支,保证费用核算的真实性,在保证完成保险业务任务所必须的正常费用开支的前提下,要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5)营业外支出。目标是确保支出项目真实、合规,账务处理及时规范。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目前部分寿险公司支出管理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赔款支付对象和方式不合规,如团险保单赔款支付给个人或通融赔付与大额赔款支出没有经过相应的授权批准;二是通过制造假赔案套取资金;三是退保金给付对象和支付方式不合规,长险短做,存在洗钱目的;四是以退保方式转保虚增保费,退保金未按现金价值进行结转;五是超标准、超范围支付手续费,或通过违规支付手续费套取资金。六是没有依据真实的业务计算佣金,通过支付佣金套取资金。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支出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赔款、给付、红利、退保金等支出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记账,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业务的规定及标准支付手续费,除个人人外,手续费支出严格按转账方式进行。

严格按照人基本法对佣金支出进行正确的计提与使用。建立佣金代扣代缴税款和调整纳税管理办法,保证佣金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个人人业务健康发展。

合理编制费用预算,建立严格的费用开支和审批流程,保证费用核算真实性,及时分析费用开支情况。

严格控制营业外支出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及支付手续的规范性,以及会计披露的恰当性。营业外支出不得随意列支,必须按有关规定列报,具体项目应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八、资产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寿险公司的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由于在内部控制活动中专门有章节描述资金控制活动,因此这里描述的资产管理主要指保险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基建投资项目控制、低值易耗品、长期待摊费用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公司资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资产管理控制不力,账实不符,将造成公司资产流失、账外资产等问题,对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不规范会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控制目标

(1)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是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确保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完整性。包括1.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2.保证固定资产计价的正确性。3.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的保养维护。4.保证折旧、损耗和摊销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保监会2003年1号令中对固定资产投资认可规模设有上限,即为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三项之和的50%。(2)基建投资项目控制。目标是确保基建投资项目真实合规,会计处理及时准确。(3)低值易耗品。确保物资安全完整,核算及时准确。(4)长期待摊费用。确保核算真实准确,列支依据规范,手续齐全。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资产计量不真实,机械执行历史成本原则,没有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会计期末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高估资产价值,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对开办费与在建工程支出归属界限不清,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政策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前后期不一致,存在调节利润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支出预算,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要事先加以计划,根据需要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

严格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程序和授权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经办人及规定购置权限进行控制,实行大宗物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定期抽查盘点,将实物盘点清单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确保账卡相符。

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和核算资产的增减变化,在登记资产明细账时,应建立适当的复核程序来验证各种应计入资产价值的费用成本,防止多计或少计。

建立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程序。编制财产报废清理通知单,报废按性质和金额,由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审批,财务部门审查,及时注销帐面记录。

建立规范的项目立项程序,严格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大型项目招投标制度,已竣工的在建工程及时转为固定资产,建立预决算的审计制度。

对低值易耗品购置手续、验收保管、增减变动、记录及账务处理进行控制,定期盘点,确保物资的安全完整。

长期待摊费用应单独核算,并在受益期限内分期摊销,报表中应加以单独说明,恰当披露。

九、负债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公司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寿险公司的负债不仅在整体上具有长期性,而且在未来偿还负债的时间和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使得寿险公司的负债管理成为其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寿险公司的负债管理要以偿付能力管理为首要目标,即以稳健原则为基础,准确、完整的反映出保险公司的所有负债,使它的偿付能力得到真正的保障,最大限度的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偿付能力是寿险公司的“生命线”,充足的偿付能力是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负债项目中,准备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般的寿险公司中,总资金的85%以上都用于准备金负债。寿险公司负债管理包括偿付能力管理、负债评估、各类责任准备金、各种应付款项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保险负债受风险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由于保险公司本身的存在就是针对风险而言的,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风险,使得其负债较其他类企业风险大。保险负债的计量主要建立在大数法则原理上,在此基础上,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一些保单长期性的特点,使负债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特殊的精算方法和精算假设才能进行,不同的会计方法对负债的计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当期不同的损益结果。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要求不同,使得保险公司负债的计量要运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对责任准备金计量的不同要求上。由于保险准备金是保险业务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责任准备金计量过高或过低,或数额的剧烈变动,都将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当期损益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寿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会导致公司面临虽拥有丰裕的资产却不能履行对客户的到期责任,或因为要履行到期责任而不得不出售未到期资产,将面临收益丧失得可能。

3、控制目标

(1)偿付能力管理。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并进行恰当的信息披露。(2)负债评估。负债评估即责任准备金评估,主要是对寿险公司已经销售的有效保单进行评估,计算出公司对这些有效保单应承担的责任作为公司的负债。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负债评估体系,确保业务数据采集准确完整,精算参数和计算方法科学合规。(3)各类责任准备金。确保准备金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负债评估体系不健全,各项准备金计提标准、方法等不科学合理,导致准备金提取不充分,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偿付能力。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负债管理目标的实现:

设立专门部门全权负责偿付能力的分析和管理,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要求,建立专门的统计系统,对各种偿付能力指标进行定期统计、收集和分析,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并进行恰当的信息披露。在重大业务或财务决策前,预测偿付能力指标的变化,避免偿付能力不足风险。

建立科学的负债评估体系,建立数据审核与修正机制,及时、准确、足额的提取各种长期责任准备金,定期开展费用调查,保证准备金提取参数恰当性。

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提取和计算未决赔款准备金。

严格控制核算程序,确保其他流动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核对财务和业务数据,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十、股东权益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股东权益是指所有者在公司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在数量上等于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余额,即保险公司净资产的数额。股东权益是公司对投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是投资者对其投入的资本所产生的盈余或亏损的权利,在公司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一般不能收回投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层之间明确合理的权责划分和科学有效的协调制约机制是有效保障出资人权益的前提。股东权益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股东权益是公司对投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股本是保险公司正常经营的本钱,是保护保险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经济基础,股本反映不真实,资本公积未按法定程序转换为资本金、盈余公积未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将直接损害股东的合法权益。

3、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权益形成及其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保证其会计记录和披露的合规性,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1)股本。控制目标是准确及时反映股本的增减变动,实行资本保全原则。保证股本增减变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完整,披露恰当。(2)资本公积。确保按法定程序转换为资本金,在转增资本时,按投资者在股本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正确计算。(3)盈余公积。确保按规定正确提取和使用。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目前寿险公司都按照公司法和保险公司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股东权益的增减进行会计处理,但也存在股东权益记录不完整,未按规定正确提取盈余公积等问题。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股东权益的实现:

股本增减变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须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之后,再进行相关处理并进行披露,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外以协议方式购回股份时,还需事前取得股东的同意。

股东权益记录应完整。

十一、税务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寿险公司税务管理是指依法准确计算税款,及时申报、交纳、清算,规范账务处理,自觉接受财税机关检查和监督,严禁偷税漏税,防止可能出现因追缴税款或受处罚而导致承担损失。公司应缴纳的税金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

2、控制点风险分析

税务风险就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公司被税务机关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等。作为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到税务问题,因此税务风险不可回避。公司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与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之间天然存在矛盾,公司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事后的控制,规避纳税风险、避免税务处罚,并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税负,即“税务风险控制”已越来越得到企业决策管理层的重视。而税收的固定性也让税务风险控制成为可能。超级秘书网

3、控制目标

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税收负担(不多缴税);第二层次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税负,即所谓的纳税筹划。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对税务风险观念薄弱,公司重经营,轻税务,税务管理不完善。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税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总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处,有专门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各级分公司财务部设置税务管理岗,有专门或兼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

聘请审计事务所对公司应纳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进行审计。

建立纳税监督检查制度,保证依法合规纳税。

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会计 监督体系

一、前言

会计监督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保证。对于会计监督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会计监督的不足,并且会计质量保证对于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对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国有企业的改制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基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为研究重点,找出当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不足以及造成失败的原因,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建立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从而才能在企业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国有企业会计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要满足运营商对经营者和管理的需求,还应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保护自己的利益以及对经营者监督的需要。

二、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现存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的三个方面是公司资产的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平衡。在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基本建立,但新的管理系统要经历所需的时间是短暂的并且基于已经过时的传统管理模式,所以在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很多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会计监督体系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构,根据公司的不同目标和“业内人士”的信息优势,业主运营商不到位,存在问题急于追究业主、运营商,而内部人对问题的解决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公司自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尤为突出,表现在:国有独资公司的股东,通常通过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一些股东行使进行改变。所有者不到位,必然导致“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所以必须对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行运行机制整顿,规范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而股东和董事会之间是信任关系,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是委托关系,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董事会,它们构成了现代公司的基本法律框架。如今虽然是进行公司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但是董事会仍然继承了传统决策系统:董事会的任命通常由主管机关投票,流于形式;而为了使得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使用虚假会计报表。种种迹象表明,国家会计监督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有着严重的问题存在。

2、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企业领导身兼数职,交叉任职,功能置换的形成,主要在董事长,总经理的两级;甚至还有党委书记这一个“三级”存在,董事长和总经理属于一个权利执行者,这导致没有约束的权力扩张。交叉权力高度集中,同时为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对领导的违法行为埋下伏笔。事实上,国有企业的会计违规行为通常是大量的龙头企业根据其优势和企业的权利,迫使会计人员进行非法操作。另一方面,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在行使权力时往往导致在其依赖的会计工作过程中充满了焦虑,会对公司造成损失。在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报表的综合性能进行研究表明:会计是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的变化,例如虚假会计报表、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隐藏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行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缺乏绩效,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操纵会计工作,为了自己的利益,屏蔽真实的会计信息,改变和制造虚假会计报表;或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会计绩效评价实现要求;为了得到一些政治待遇,通过会计报表提高工作绩效。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影响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很多会计信息的失真是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

三、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1、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系统是确保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所以需要遵循财会部门的工作守则和会计监督的标准体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对会计监督的缺乏进行加强改正,对于会计监督的差错、会计监督监管政策的漏洞进行加强改制,从而可以减少很多企业通过会计报表虚假账户等方式逃税的机会。国家通过提高相关部门的执法水平,对会计监管的力度和执法人员的水平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加强。而执法人员存在监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人情关系和产生情感的行为让企业进行逃税等不良行为,所以需要国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执法监督培训;所以在完善会计监督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从实际出发,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设和在国家的经济实践中逐步上升,还有社会经济结构的政府监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改革使得中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发展更好的前进。中国必须适应新环境的会计监管政策,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2、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人口,教育水平不均衡,公民的道德水平不高。在监管方面,公民意识的监督还停留在旧观念上存在人治而不是法治这样的一种想法,甚至有些人认为逃避税收的行为是不存在违法的,整个社会存在对会计监督了解不足的问题。在会计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自身存在不积极、懒惰、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等严重的问题,所以会计监督部门应在增加人员数量的同时要对执法人员素质进行培养,企业必须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

3、加强监督

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的现存的一大问题就是:会计为企业通过账户逃税以及糊弄等严重违法行为。所以国家应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制止这种非法行为的发生。现在有许多公司会计逃税现象,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加强对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还应加强会计监督。当企业发生逃税的会计案例时国家应对企业进行重罚,让他们知道钻国家的法律空子自己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所以说合理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可以促进国家的会计监督工作顺利进行。在对会计监督教育和企业培训时国家希望企业能够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不从事逃税等不法行为。针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无视法律制造各种虚假账户以减少税收的情况,会计监管部门进行实时验证和监控企业的财务信息时,将国家税收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四、企业会计监督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这促进了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不仅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为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企业会计监督和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适应中国的能力。此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会计管理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企业会计的监督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管理的会计监督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依然存在不足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一些政府部门采取处理项目和资金的方法。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可以为企业解决更多的困难。

在思想和实践上,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助于确保在企业会计监督管理中国企业健康发展。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展现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工作:一是工作计划,如何确定目标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与决定的实施。二是组织工作,即企业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摆脱随心所欲。权力与责任自上而下逐级递减,同时为了确保操作员管理,建立渠道管理措施。三是指挥工作,采取具体的措施通过调动和协调企业的人事管理和会计管理。四是控制工作、监测措施,控制和调整。目前在中国,企业会计监管采取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和行政手段、计划、组织、指挥、经理或主管管理相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有序的整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生产和经营企业,从而确保顺利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标。

五、结语

由于中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好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所决定的,因此,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管也应该能够满足国家所有者监督的需要,本文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模式的结构、国家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分析如何改善外部环境,使我国能够建立完整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夏冬林:充分披露、完全信息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J].会计研究,2013(11).

[2] 张玉林: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J].对外经贸财会,2012(5).

[3] 刘忠熠:浅析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9).

[4] 李永魁:探讨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J].中国外资,2010(12).

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澳大利亚的会计准则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就有了会计准则。但当时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不严密,缺乏法律效力。随着民间会计团体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学会(ascpa)的成立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架构逐渐清晰,会计准则也日益完善起来。

20世纪80年代末澳大利亚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改革,使得公营部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psasb)与主要负责制定私营部门会计准则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合并,建立了改组后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aasb从此负责制定和发展适用于澳大利亚国内一切报告主体的会计准则及澳大利亚的会计原则,并受直属于财政部的财务报告委员会(frc)的监督。但是frc无权干涉a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属于技术性方面的工作,保证了aasb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独立性。在aasb下,还设有一个紧急事项工作组(uig)和一个非常设机构——协商小组(cg),分别负责对紧急的财务报告问题提供适时的指导性意见和就aasb在制定会计准则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工作计划、研究项目的先后顺序以及其他与aasb和uig行为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澳大利亚会计规范体系

澳大利亚的会计规范体系层次分明,主要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1、《公司法》。《公司法》是澳大利亚会计方面的最高法律。《公司法》对会计管理仅作原则性的规定,其有关会计管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公司法》的第3章第6节和《公司法实施细则》的第5条中。对《公司法》确定的会计原则,所有公司必须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1991年,澳大利亚联邦国会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该法292条和293条规定,公司的经理要向社会和有关部门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客观、真实、公正地评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这些报表的填制方法、报送时间,由aasb‘s会计准则规定);第297条规定,公司实体必须保证财务报告符合有关要求,包括《公司法实施细则》和aasb’s会计准则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强制性的,必须遵守。1994年的《公司法》改革法案,修改了公司实体在报送财务报表上的一些规定。特别要求公司实体要每半年报送一次财务报表,并须在半年期限后的75天内报出,附上法定代表人的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复议。如果是年度财务报表则须附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与审议复议有很大区别,前者是对公司实体整个财务状况客观、真实、全面的审计报告,后者则是对公司财务的一些突出问题作出的审计意见,只需指出公司财务报表中应予注意的问题,而不需面面俱到。澳大利亚会计年度是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1995年提出了简化公司法的方案,并于2001年又重新颁布了《公司法》。

2、澳大利亚证券委员会法案。1989年,国会通过了证券委员会法案。此法案的目的是监督《公司法》有关会计管理规定的具体落实和建立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法案规定,通过建立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制定和适用于公司实体的会计准则(aasb‘s),这一会计准则是对《公司法》有关会计制度的具体补充,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执行力,所有公司实体必须遵循。法案赋予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以行政执法的权力。证券委员会法案决定成立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对公司实体的会计工作进行指导。

aasb依据证券委员会法案进行准则的制定工作,并受frc的监督。aasb颁布的会计标准体系,依据法律效力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aasb负责发展并颁布aasb会计准则和准则(包括aasbs和aass)的修订和维护。aasb‘s的作用和权威由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法案(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 act)(2001)227号规定授予。公司法赋予了会计准则以强制性的法律地位。由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一直由aasb和psasb两个机构制定两套准则,因此他们制定的大部分准则,即公司制企业适用的aasb准则和非公司制报告主体适用的aas大都沿用至今。2000年后新组建的aasb的准则则适用于澳大利亚境内所有类型的报告主体。以前psasb颁布的aas将逐渐被aasb的新准则所修订或替代。aasb’s会计准则如果与《公司法》有关会计规定相冲突时,执行《公司法》的规定。

第二层次:uig会议摘要(uig abstract)。uig作为aasb处理紧急问题的一个委员会组织,经uig一致同意的观点会在uig会议摘要(uigabstract)中公布。ascpa和icaa的成员在提供通用财务报表时,必须在他们的权限之内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他们所服务的主体遵守uig通过的一致意见。uig的一致意见对于澳大利亚国家会计学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accountants)的成员具有强制力。此外,其他机构或团体,例如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isc)、联邦财政和管理部门等主要政府机构,也给予uig会议摘要一定的权威性。aasb有权否决uig的意见。当uig达成一直意见之后,被提议的会议摘要会公布在网上。如果被aasb否决的话,就会成为无效意见。

第三层次:会计概念和政策公告(accounting concepts&policy statements)。aasb的职责之一是发展建立会计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不具有会计准则那样的强制力,根据cpaa和icaa的联合声明“关于会计准则和uig会议摘要的遵从”,澳大利亚会计职业界的会员也不必在财务报告的提供或审计过程中遵从会计原则公告的内容,但它的职能是评价帮助会计准则的制定。a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考虑由前aasb和psasb制定的会计概念公告。政策公告则是对多种关于准则制定程序和国际协调化进程的政策的说明。

澳大利亚的概念框架也是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会计理论结构之一。迄今为止,了四份会计概念,其分别为关于财务报告主体的定义、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要素的定义和确认。

第四层次:会计指南和公告(accounting guidance&bulletins)。前aasb和psasb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指南和会计解释,其中有许多直至现在还在运用。其目的是对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运用提供指导。aasb将来可能会继续颁布会计解释。aarf的成员为前aasb和psasb提供技术支持,提出了很多会计公告,详细阐述了有关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公告反映了aarf的成员在准则时对准则的观点和意见。

3、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制定和股票上市的规则,包括有关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报送、财务资料披露等会计管理原则。这些规则的执行,是通过上市公司实体和股票交易所共同签订契约协定来实现的。不执行上市规则的公司,可能失去上市资格。这些规则是对《公司法》的补充,适用于上市公司。作为澳大利亚的公司实体,既要执行《公司法》有关会计的规定,又要执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的会计准则(aasb‘s),如果是上市公司,还要执行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会计规则。

二、与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比较

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会计规范方面的法律。现阶段主要有《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会计法中对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的规定属于基础性的。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主要是由国务院颁布的会计法规,其法律效力仅次于会计法律。现阶段主要有《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

第三层次,部门规章。此层次的会计规范主要是由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对外报告财务报告应该遵守的具体标准。这一层次的会计准则、制度还包括三个等级:基本会计准则,这是对财务会计原则性的规范,是准则的基础;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指南。

第四层次,规范性文件。目前主要有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财政部,属于政府部门,民间会计团体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很小。这是由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国家是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国家对信息的需求,而在我国这个注重集体主义的国度,由国家来制定会计准则,从而赋予准则以强制力也许是最佳的选择。值得深思的是,信息的使用者自己来制定会计准则,就如同游戏者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这是否欠缺独立性呢?澳大利亚虽然也是政府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但是直属于财政部的frc不能过多干预aasb的会计准则制定工作,财政部不能直接对会计准则制定实施影响,从而保证了aasb机构的独立性。

从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制定的改革历程来看,在1987年改革之前,澳大利亚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层次复杂,机构重叠,有时重复、矛盾,甚至受阻,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与效果,从而于1988年开始对整个会计准则制定体系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直至现在在国内形成一套统一的会计准则。尽管澳大利亚也有不同层次的会计规范,但是都不得违背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成了会计规范中的“宪法”,同时公司法只作原则性规定,而将具体的会计准则制定权授予aasb,aasb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法律效力。澳大利亚会计规范体系在国内达到统一后又逐渐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我国目前除了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之外,还有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一些规定,会计法尚不能成为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大法,统领整个会计规范体系,而且,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之间以及与一些规定之间还不乏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所以更有必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进行规范,澳大利亚的会计准则制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简介

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08年11月12日,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09年4月23日,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未来5-10年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此前,我国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或者形式上的系统改良、功能升级,已难以适应提高信息质量、满足信息需求、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监管效率的新要求。这两座里程碑,指明了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满是希望,挑战也无时无处不在。

大型企业:起步早制度完备

武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钢集团)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称为财务信息化,这一“非常可怕”的趋势从1985年起步,几乎与我国会计信息化启动时间同步,至今进行了20余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5年,武钢集团启动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的工作。当时由于受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限制,由财务人员用BASICA语言自行开发的凭证汇总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手工记账、汇总的工作。实现了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由于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财务信息化将财务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传统的财务工作获得了一次真正的飞越。

1994年10月,武钢集团财务信息化已经由简单记账朝业务核算方向发展。企业选用了当时较为成功的“远方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在公司财务部建立微机局域网,采用NOVELL网络操作系统,统一制定会计科目编码,规范会计处理流程,统一制定报表格式和数据来源。实现了财务部会计核算从凭证制作到明细账、总账到会计报表全部上机,数据有权共享。经过调试和试用,于1995年初手工记账被完全替代,实现了会计核算手段的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分工、会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人员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自动由记账凭证产生明细账,由明细账汇总产生总账,根据统一定义的报表格式和数据来源,由科目汇总表自动产生报表。因此,只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就不会出现账证不符、账表不符的错误,会计基础工作明显加强。

2001年,武钢集团进行整体产销资讯系统的建设,与台湾中钢合作,在钢铁主业范围内开发了整体产销资讯系统。这一系统由财务管理、销售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出货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及工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储区优化、企业决策支持、信息门户管理、信息作业管理、能源计量电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十五大专业系统构成,使钢铁主业信息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武钢集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中,各专业系统向财务系统收集账务处理信息,并执行自动抛账作业。财务人员全程主导开发武钢集团ERP系统。其中,整体产销资讯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普通会计、成本会计、副产品存货、厂务会计、销售结算、报支、应付账款管理、材料备件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子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分级处理,逐级上抛的模式,形成了整体产销资讯信息平台,达到了信息系统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的目标,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满足集团公司对财务信息实时性、准确性、真实性的要求,武钢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从股份公司的ERP(整体产销资讯系统)和集团集中管理两个层面推进。一方面在钢铁主业各单位实施产销ERP系统,另一方面以集中财务核算为主线,建立一个集中式、网络化的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2005年。武钢集团从管理目标和实际应用出发,充分考虑管理需求,搭建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实现多会计实体的“一个账套”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建立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是数据集中,所有核算单位的业务数据统一存放在总部的数据库中,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维护,集中进行数据备份,减少安全隐患,集团下属的核算实体通过网络联接数据库进行日常业务工作。二是核算集中,下属各单位都在一个账套中进行核算。通过对各单位操作员职责和权限的统一分配。既满足各核算单位日常的账务处理要求,又满足总部对标准数据、标准流程、职责、权限的统一设置和管理,以及总部对所有核算单位的实时查询分析的要求;真正实现集中核算、统一管理、实时查询分析。三是决策信息集中,由于信息系统的良好支持,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实时获取各产业单位的真实业务数据,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撑加以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就可以在整个公司层面进行企业战略规划,进行集中决策。

未来武钢集团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将完善集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集团预算管理功能。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监控的核心之一。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两个层次,即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和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从宏观上对公司总体以及各下级单位运营状况进行控制和协调;各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则是在总公司总体预算计划下对本单位的资金、成本、收入等进行预算控制。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多版本预算管理,支持两种预算的编制方式,既可以在总公司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由总预算分解形成下级各单位的预算,也可以由下级各单位的预算汇总形成总预算,应提供多种预算分析和预算控制。决策支持实现管理驾驶舱,采用集中式集团财务管理后,随着集团财务数据的不断积累,集团数据仓库的建立以及在数据仓库基础上建立管理驾驶舱,实时准确地挖掘企业业务数据,构建实时关键数据指标,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形象标示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状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进行预警和挖掘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另一大型国有企业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下称中远集运)也较早感受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往年年初的时候,企业全球E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项目经理陈怀海所在的中远集团计算机中心总是处于紧张待命的状态。业务部门在前方接订单,IT部门则在后方忙着修改IT系统。“新客户对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老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陈怀海说,“总是在不停地修改系统。有时候需要组织突击队,连日连夜加班。如果不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重要的订单就飞走了。”

陈怀海所在的计算机中心承担着整个中远集运公司的IT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任务。陈怀海的上级领导马涛主管信息系统研发工作。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开拓,系统越建越多,马涛的IT队伍已经沦为“救火队”,忙于应付随时出现的“险情”。最惊险的一次是在“9・11”之后,美国海关要求其他国家的运输船在本地港装货前再

提前24小时进行反恐报关,而以前则是货到美国港口24小时前报关。这就意味着,有些数据还没到达相关信息系统时,就要被抽取出来,那么信息系统必须做修改。IT部门得到的需求是在2001年11月中旬,实施完毕的最后期限是2002年1月1日。“当时运气不错,实施过程还算顺利,要是出点问题或者中间需求稍有变化,错过时间节点,我们的损失就大了!”马涛说。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出现了。自从2005年7月成功实施基于SOA(服务导向架构)的EDI平台一期后,陈怀海和同事们可以更轻松地对系统进行修改或者新建。往常2~3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基本上2天就可以完成。

中远集团主要从事海洋运输,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银行、海关、港口、码头、商检、卫生检疫等部门和单位,货物的流转和信息传递息息相关:如果采用纸面文件形式进行信息传输,工作量之大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从80年代初中远集团就开始了EDI方面的研究,当时研发出的EDI标准后来成为了中国海运界的通用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把会计信息化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起来,并逐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石化、五矿集团等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管理;宝钢集团、中化集团等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用集团、一汽集团等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神华集团、中石油等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中海油、航天科工集团等加强了内部审计,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石治平指出,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国家竞争力的主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型国有企业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需要,也肩负着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光荣使命。

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伟说,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精细化、产品研制数字化、生产控制智能化、信息共享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方面,达到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他强调,“实现这一目标有一定难度,却是大型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

同时,石治平指出,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不平衡,首先与重视程度有关,也和行业差异有关,有的行业实行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必须从第一步开始打好基础,而部分行业的管理虽然和其他企业类似,但生产方式却有其特殊性,在这一环节要做好信息化工作就有些难度,信息化水平相对发展较慢。

中小企业:基础工作千头万绪

我国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大多以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主。占我国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经理人褚智青常年奔波于江、浙两省,在当地民营企业任高管,负责企业的各项制度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他曾任职的企业多从小作坊、小工厂成长起来,依靠家族管理、企业主的努力与能力,达到过亿资产的规模。

他目前所在的公司主营电机的生产与出口,全厂员工400余人,资产总规模24Z多元人民币,财务部包括部门主管在内,会计、出纳共有8人,其中成本会计两名,分别负责原材料和费用核算;销售会计两名,分别负责往来账和销售回款;出纳两名,一人负责银行的进出款项,一人负责报销、发放工资。

整个财务部门每人均配有电脑,但仅限于用EXCEL表格编制会计报表。“因此,与企业规模相比,财务部人数偏多,但工作还是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从事过企业财务工作的褚智青认为,财务部门人员配置臃肿而工作效率过低。据他介绍,企业每个月的财务报表至少要在下个月中下旬才能编制完成。“部分年龄偏大的会计,连基本的电脑操作也不会。”仅有的报税退税软件,还是在税务部门要求下购买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企业扩张步伐加快,生产经营上规模,企业曾希望购买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ERP软件,但各部门和环节的基础工作薄弱,使这一计划至今未能付诸实践。褚智青将企业管理软件结构比喻为“分门别类的格子”,将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数据放入这些格子中。就需要进行数据初始化工作。数据初始化是一项内容浩大的工作。若实行外包,几乎没有软件公司愿意接手此类“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且对方不了解企业内部情况,极易出现数据输入误差,而影响软件使用的效果。若由企业各部门联合完成,却难以找到能熟练使用软件的合适人选,且各部门所报的物流、材料、产成品、半成品、报废品、次品、库存、发货、代销等数据要么不齐全,要么与财务部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加之财务部门手工台账缺乏系统性、分类繁琐,企业的“ERP计划”最终搁浅。

同时,中小型企业的领导层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和认同度并不高。一家小型生产企业的董事长告诉记者,包含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企业管理软件并不适用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企业。“在我们这样不到100人的单位,出门拐弯到隔壁办公室就能说清的事情,没有必要投入数百万装软件,利用不好,反而用大炮打了蚊子。”

“现在主要负责仓库物料出入库的凭证审核、内部投入产出汇总结算和材料成本的核算工作,尚未取得技术职称,计划明年参加考试。不会考到会计信息化吧,单位的注意力放在销售、产值方面,把电算化做好就不错了。”供职于一家中型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记者说。

在褚智青眼中,他所走过的数十家民企均有实行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和必要,却缺乏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究其原因,褚智青认为:

其一,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财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地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

其二,财务软件开发人员会计知识贫乏,导致软件开发不到位,很难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的需要,这使得有些核算还需手工完成。

其三,商业软件具有通用性,而对某个行业、企业来说,缺乏针对性,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无法满足需要。

其四,盲目引进,无视企业实情,不惜巨资盲目采购国外财务软件,而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其五,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单机版或网络版其价格在几千元到数万元。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流数量有限,企业主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急需的地方,使得会计信息化的时间向后推迟。

其六,软件市场不规范,部分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卖了软件就大功告成,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

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出故障频率高,或者技术服务跟不上,用户操作中有问题,要么找不到技术服务人员,无处问,没人管,要么技术服务人员解决不了软件应用问题。故用户始终不敢甩掉手工账,严重地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

其七,企业管理由于缺乏规范性、标准化,没有严密的制度和过程控制,生产、销售、财务、仓库保管等基础性工作环节的数据失真或缺失,导致财务软件“有力没处使”,形成资源浪费。

其八,会计人员素质影响会计信息化进程,大部分民营企业会计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老化,难以彻底更新、学习新的知识,客观上形成了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阻力。“好比WORD软件的使用,使用者得具备识文断字、会打字等基本素质。”

在褚智青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写下如下解决方案:

第一,配备和培训专业人员使人员配备和系统建设同步进行,以便系统一旦建成即可投入运行。

第二,整理手工账,包括整理所有的手工单据、凭证、卡片、账簿、报表,并核对无误,保证账单相符、账证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并保证单位内部、本单位和外单位之间账项核对无误;根据已生成的会计科目体系及单位核算和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和辅助核算科目体系;结合有关职能部门和内部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会计报表体系;全部数据准备完毕之后,逐笔进行正确性、合法性校验,为将手工会计核算资料输入计算机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进行总会计师、会计主管、数据操作录入员、出纳人员、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数据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不同类别的人员分工。

第四,进行财务数据初始化,这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第五,人机并行,在甩掉手工账之前,手工会计处理和计算机会计处理的并行时间至少需要3个月且两者结果一致。……

“上面的道理老板都知道,但很多企业往往走到第一步,最多到第二步就打了退堂鼓。在第一步买软件、电脑、铺设局域网,企业还踌躇满志,到涉及到基础性工作时,千头万绪消磨了企业最初的热情。”褚智青告诉记者,曾经任职过的一家企业投入数百万元购买财务软件后,由于数据缺失与前后矛盾,“愣是把计算机弄傻了”,不久这项投入成为闲置的“沉没成本”。

褚智青告诉记者,大部分民营中小型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前,“得解决千头万绪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再上马”,但等待问题全部解决后再开展会计信息化,也不现实。可以在条件成熟6~7成时着手会计信息化,在尝试中逐步完善企业基础工作,使两者相得益彰。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廖联凯,从事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战略管理会计、ERP、管理创新,他向记者介绍说,我国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有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和一定的软件基础。若推行会计信息化,应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即先“电算化”,再“信息化”。同时,在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获取和继续教育中补充会计信息化内容并做出具体考核要求。这样一来,作为“信息化”基础的“电算化”就可以先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实现,并且随着“电算化”的逐步深入逐步迈入到“信息化”。

软件行业:亟待提供统一、专业的服务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区组织的成立大会上提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任务主要是“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培育一个产业”是要培育一个为相关单位提供软硬件产品供给、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服务质量上乘、社会声誉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推动我国会计信息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会计信息运用的自动化、集成化,会计信息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会计行业的智能化、现代化。

关于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志勇提出分级响应、标准规范的建议。他认为,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应用各种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用户不断增多,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大,作为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的厂商或者会计信息化推广机构,不仅需要建一套专业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要本着如何为广大最终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方式、统一标准的服务的理念,在全国各地发展服务中心,并辐射到每个重点市区县。然而,目前能提供会计信息化服务的各地商或培训机构很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不能让用户获得专业的服务,并将软件效能应用得更好。因此,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商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体系,让信息化应用者能获得更为专业的服务。要想实现统一、专业服务,需要完善统一服务管理平台、统一的服务流程和规范、统一的现场服务记录单、统一标准的服务产品以及统一的能力提升与管理体系。

曾志勇表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面对各种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时,不仅需要对自身和各级机构进行服务质量要求,还需要对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及交付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收费原则,以便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产品。在一些常规的服务项目上,可以实现定制服务,那就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结合用户的业务需求及阶段会计信息化实施进程安排,协助用户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岗位设置等,帮助用户成功应用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人员还需要为用户确定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计划等。同时,后续需要给提供客户培训和一些热线服务、现场服务及各项预警服务。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理事长许建钢表示,我国的会计信息服务产业还处于幼芽状态,需要进行培育。虽然已经有好几家软件商提供各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数据库,但是大多仅仅停留在提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以及一些加工程度较低的初级产品,“更广泛的会计信息服务很少见”。

许建钢认为,在信息化咨询方面,部分软件商和咨询机构也开始注重对企业信息化各个阶段提供咨询服务,但是还没有脱离软件商品的销售利益,仅仅是把它看成一种促销手段或业务拓展的辅助手段,这种带有一定私利咨询服务的质量“不敢恭维”,客户也不愿意支付咨询费用。另一方面,目前客户接受咨询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由于文化和体制背景的影响,往往很少有企业会认真地花钱买专家的咨询意见,企业更多的是听上级的政策和指示,如上级领导提了信息化的要求,就一窝蜂地象搞运动一样的投资,而不考虑企业的实情。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甚至根本就没有接受咨询服务的预算。

至于,目前信息化服务产业与市场的需求还有多大距离,许建钢认为,从供应商的竞争激烈程度看,似乎供给很大,但在企业需要服务时常常又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关键是个性化服务不足,供应商没有考虑企业的具体需求。

他也同时指出,我国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面临的问题是政府的支持和认识不够。“从《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看出,只有一处谈到这个问题,而且没有相对具体的要求。把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仅仅定位于技术支持,也不利于这个

产业的发展。政府和协会在发展我国会计信息服务产业方面,应该多开展一些有益的工作”。

会计业界:行业拐点渐行渐近企业、会计人员需适应

“按照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大型企业的传统会计工作将消亡,这是非常可怕的。在这20余年的财务信息化进程中,采购原材料不需要财务人员做账,进入仓库保管就自动抛账,制作凭证的工作由系统代替了……传统会计核算逐渐消失,各分厂的财务工作逐渐集中到集团总部,大型企业的会计工作职业定位已转化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映的分析能力方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信息部部长、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授刘勤说,“从这一角度而言,财务信息化改变了大型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定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这一状况,他们预测在中国未来10年,也将如此,如何适应、能否适应,是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考验。”他认为,会计信息化无疑是对财会从业人员影响很大的一项IT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IT技术的发展,仅仅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工作要求。针对每个从业人员个体,由于其具体从事的工作性质、所处的岗位层次、所服务的行业等因素的不同,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IT知识也会呈现较大的差异,这就是研究会计从业人员Ⅱ知识结构的难点所在,也是目前一些会计类证书考试选择模块的根本原因。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管一民说,中国1200万财会人员中,中高层次、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却很少。其中,了解IT技术的发展,以及真正了解IT技术对会计行业影响的财会人员就更少了。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的,一切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人才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熟悉国际会计及商务惯例,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和专业知识背景。

“我们在从事培训的工作中发现,会计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之外的技术了解不多”。他认为,会计岗位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组织等经济体中都存在着。企业经营中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都与会计人员密切相关。当企业经营越来越借助于信息的时候,IT技术也越来越影响到了会计人员。因此,作为符合会计信息化需要的会计人员的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IT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回到十多年前,会计电算化都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手工记账普遍,那时候的财务软件公司还处于艰苦的创业阶段。”高级会计师、证券特许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张连起认为,时至今日,掌握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已经是会计人员的一个基本技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有一个既定的审计标准和审计程序,审计比照这些标准执行后,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审计责任。这在“不作假账”的舆论压力下,如何遵守准则尤其显得重要。对于执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了解ERP知识是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个例子也可以提醒IT公司,在培训客户的时候,不仅要包括客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考虑到客户的审计师的IT知识更新的需要。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廖联凯认为,会计信息化给会计工作内容、职业定位带来的变化,应从多个角度看。从核算角度而言,会计人员依然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按照以往的方式方法和流程制证登账做表。从XBRL的目标来看,不管是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或者通过互联网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相关性,还是可自动交换并摘录财务信息而不受个别公司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限制、减少为了不同格式需求的资料而重复输入的问题、解决由互联网上获取的HTML格式的财务信息不能直接用作分析、比较的困难等,这些都是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功能来实现。会计人员只是“使用”这个软件或借助这个系统而已,此时,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并没带来多大变化,对其职业素养也没提出新要求,相关的软件功能使用,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学会。

但是若从管理的角度看,工作内容变化、职业素质要求变化相当大。因为XBRL还有一个目标是为投资者或分析者使用财务信息提供方便,即会计信息化的结果是不仅要让投资者或企业决策者看到“记录账”,还要看到“分析表”。会计人员如果只具备核算知识就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因此,在会计教育方面,适应这一趋势的调整就显得迫不及待,现在的专业教育,更多的是在强调系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而这动手能力又集中在财务会计即核算上,会计专业都有模拟实习、企业实习(核算型),却没有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充其量就是做习题”。所以,多从经济活动分析、预测决策控制、投融资方面做训练,增强学生能力应该是调整的方向。

公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职务犯罪是最严重、最典型的腐败现象。财会人员作为专司财务会计工作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务犯罪不仅违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廉洁性、侵犯国家廉政制度,同时也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加强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对促进财会人员奉公守法、廉洁从业和保护国有财产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浙江省检察机关近十年来查处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为例,对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并研究提出预防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对策建议,以服务和促进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现状、特点

2003年以来,浙江省检察机关根据中央部署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查处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和侵犯“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等专项工作,着力查处一批妨害发展、危害民生、影响稳定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其中也有不少财会人员被查处。现分别对2003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全省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发案数、案件类型,主体年龄、性别、学历、职务、行业分布、犯罪部位、犯罪手段、犯罪危害、刑罚处分等进行分析,说明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特征和危害。

1. 从查处案件的总体情况看,总数较多,但近年来有所下降。十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1003人,占同期查处职务犯罪人员总数的6.27%。其中贪污贿赂犯罪947人,占该类犯罪总数的6.91%;渎职犯罪56人,占该类犯罪总数的2.44%。说明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在全部职务犯罪中占较大比重,是案件多发易发的一个行业和群体。其中2003年至2006年立案查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均在110人以上,2007年开始有所下降。说明2006年以后随着国家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内控准则等的实施,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有所减少(见表一)。

2. 从查处案件罪名分布看,主要是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查处的贪污贿赂类犯罪主要集中在贪污、受贿、行贿和挪用公款罪四种,其中贪污462人,挪用公款349人,合计占81%,这一情况与全部职务犯罪中贪污、挪用公款只占25%相比有很大不同;私分国有资产15人,占全部职务犯罪中私分国有资产的12.1%;受贿108人、行贿10人、单位受贿2人和介绍贿赂1人,合计121人,占12%,与全部职务犯罪中受贿、行贿等占60%以上也有明显不同。说明财会人员职务犯罪以利用管理职权直接侵占挪用和私分国有资产等为主,为他人谋利进行权钱交易为次。渎职类犯罪中,21人,33人,其他2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1 人,徇私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1 人)(见表二)。

3.从查处案件行业分布看,发案领域、环节相对集中。财会人员发案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财税、国有企业、电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教育、医疗、农村基层等行业、领域(见表三),发案环节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出纳保管等环节。其中国有企业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金管理过程中发案尤其明显,如中国远望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某某在转让下属技工贸公司持有华远公司的40%股权中,伙同长兴利源污水处理厂会计韩某某分别贪污700万元和760余万元。

4.从查处人员群体情况看,呈现“三多三少”特点。“三多”是女性较多,农村基层人员较多,年龄较大。其中,按性别分,男653人,占65.1%;女350人,占34.9%;这一比例与全部查处人数的中男占93.1%、女占6.9%相比明显不同(见表四);农村基层组织财会人员338人(兼任村两委领导71人),主要是在协助政府从事土地征用补偿工作中利用管理资金、分发款项的便利实施贪污挪用犯罪,在村土地征用、村集体资产出租、生产经营承包等环节收受土地使用企业、村民、承租及承包经营者的贿赂,在协助政府从事土地整理管理工作中收受施工方的贿赂;年龄大于60岁49人,大于50岁265人,小于30岁93人,小于25岁23人,与全部查处人数比偏大(见表五)。“三少”是学历较低,党员较少,担任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较少。本科以上学历105人,占10.5%,专科(高职)245人,占24.4%;高中(职高、中专)358人,占35.7%;初中以下295人占29.4%,这与全部查处人数中的本科以上占24.9%,专科(高职)占27.5%,高中(职高、中专业)占22.9%,初中以下占24.7%,相比学历偏低(见表六);党员共496人,占查处财会人员总数的49.45%,与查处总人数中党员占63.36%相比偏少;兼任单位领导34人,财会部门负责人172人,会计人员272人,出纳人员409人,收费报账等人员116人;处级干部24人,科级干部80人,科员办事员62人,未定级无职级人员837人,说明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比较少而科级以下比较突出。其中查处县处级财务会计领导干部24名,占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总数的0.19%;查处科局级以上财务会计领导干部104人,占查处科局级以上总数的10.37% 。如2004年查处宁波机械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管财务处处长郑某某受贿12.5万元、宁波市水利局计划财务处处长戴某某受贿11.2万元,衢州市交通局计财股处长黄某某挪用公款罪1100万元;2007年查处杭州电连接器厂财务处处长夏某某贪污6.9万元,浙江省体育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何某受贿688万元;2009年查处巨化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杨某某62万元;2010年查处巨化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部长蒋某某受贿11万元,等等。

5.从犯罪危害和后果看,金额较大、损失较大、判处刑罚较重。犯罪金额大于1亿元1人,大于5000万元4人,大于1000万元22人,大于100万元140人,大于50万元248人,大于5万元755人。造成经济损失125991万元,占全部损失的10.2%;挽回经济损失33711万元,占全部挽回损失的11.03%。其中贪污贿赂涉案金额11687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3266万元;渎职犯罪造成损失911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46万元(见表七)。被判处死缓2人,无期徒刑11人,10年以上徒刑104人,3至9年徒刑215人,3年及以下徒刑433人(其中缓刑376人),拘役15人(其中缓刑11人),免于刑事处分40人,罚金4人,其他179人(见表八)。说明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数额和损失比其他职务犯罪大,大案比例高,危害严重。如2011年查处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财会处长王某挪用公款7874万元和原财务处处长陈某某参与私分国有资产9131万元,浙江漓铁集团有限公司出纳高某挪用公款26500万元、受贿20余万元,巨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某某(副厅级)伙同华东巨化公司财务部经理田某某等共同挪用公款4000万元用于个人注册公司,萧山第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陈某某贪污768万元;2012年查处原海宁市供销总社财务基建科科长沈某某挪用公款5330万元,杭州市拱墅区康桥镇谢村村委会社区会计王某某挪用公款1785万元,等等。

6.犯罪手段多样、日趋隐蔽。贪污犯罪中,直接侵吞125人,收款不入账72人(其中少入账19人),涂改伪造报账20人,虚报冒领94人,骗取25人,盗窃10人,私分51人;挪用公款犯罪中,直接挪用244人,以借为名挪用44人、斡旋挪用4人;贿赂犯罪中,收受84人(其中家属收受2人),索取现金21人,主动给予9人,被勒索给予1人。渎职犯罪中,不履行职责15人,疏于履行职责11人,其他167人(见表九)。如2011年查处的温州龙发运输有限公司主办会计沈某贪污1355万元案,沈采用在自己保管的现金支票上擅自加盖公司法人章、财务章等方式大肆贪污公款,作案131次,竟长时间无人察觉。

(二)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制度不完善和滞后性,职务犯罪在向多个领域渗透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行业性、系统性和群体性特征。与其他职务犯罪一样,总体上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

1.部分传统案件多发易发行业系统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得到初步遏制。城建交通、机关、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含电力、邮电)、农村社区等行业系统是传统案件多发易发行业系统。从2010年以来发案走势看,这些传统多发行业、系统的财会人员贪污贿赂发案数有所回落(见表十)。

2.部分行业系统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增多,并向以往不被关注的行业领域渗透。2010年以来,我省国有事业、教育、医疗卫生、文体新闻、乡镇街道等行业、系统财会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发案数明显增加(见表十一),并向以往不被关注的社会保障等行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财会人员参与贪污挪用私分相关社保资金的职务犯罪问题屡有发生,有的数额巨大,造成了极坏社会影响。如2011年查处的宁波鄞州区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杨某某贪污养老保险金案、宁波保税区社会保险管理处工作人员马某贪污失业保险金案、余姚市马渚镇医管办工作人员施某某贪污合作医疗金案等系列案件,有的虚构养老保险账户,冒领养老保险金;有的以伪造身份、虚增人数、虚假入账的方式,骗取失业保险救济金;有的秘密复印本辖区内病人住院发票等资料、伪造他人住院发票及资料等手段,骗取合作医疗金。其中杨某某利用办理养老保险金发放工作和职务便利,自2005年始虚构了35个养老保险账户,逐月冒领养老保险金,至2007年辞职后仍继续冒领直至2010年,贪污养老保险金高达380余万元。

3.国有资产、社保福利、涉农资金管理等领域的财会人员渎职犯罪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财会主管人员对下属财会人员监管不严,造成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如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局原收费员蓝某某利用收费职务之便先后挪用水电费管理费计130余万元,用于个人购房、购和清还债务。局长徐某某主管财务,对蓝的票款长期不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给国家造成了112万元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也被以涉嫌罪立案侦查。二是财会人员受单位领导指使协助虚开发票、编制假账,骗取项目资金。如浙江石练菊米有限公司出纳蓝某某在实施遂昌县菊米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在明知项目未真正实施的情况下,仍然虚开项目开支发票、编造虚假账目,帮助周继长等骗取项目资金,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三是财会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行会计核算职责,违反规定处理财务,或疏于监管,致使造成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如陈某某在担任奉化市供销合作社会计时,直接管理下属进出口公司退税工作,由于其工作极不负责,致使出口退税未在规定期限内办里,导致120余万元的出口退税款无法退税,给本单位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金某某在担任浦江县供销社财务基建科科长期间,不正确履行职责,超越职权,在供销社改制时为他人办证牟利,给浦东供销社造成资产损失约40余万元。四是财会人员不认真履行互相牵制、监督职责,导致其他财会人员骗取、侵吞、挪用公款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如蒋某某在担任湖州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财务科科长期间,在其兼任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工作中,违反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市社保中心《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职责要求,在审核在职死亡人员一次性支付业务时,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严海明通过伪造《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审批表》骗取养老保险基金的犯罪行为屡次得逞,给国家造成 66万余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李某某、叶某某在受聘担任云和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期间,未认真履行核对职责,致使中心出纳蓝某某数十次私自篡改银行存款对账单、长期挪用村集体资金,至案发前仍有150余万元不能退还,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阮某某在担任椒江区下陈街道办事处财政所会计期间,违反规定,未履行好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将本应分开保管的印鉴一并交由出纳潘某某保管,致使潘多次私自从办事处银行账户提取现金共计58万元,供个人挥霍,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瑞安市移民安置办公室出纳吴某某,不正确履行资金的支付、对账和印章、支票保管等出纳岗位的职责,致使会计陈某某分30余次挪用温州珊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共计259万元用于,案发后尚有155万余元国家资金未追回。五是财会人员集体失职。如路桥区人民法院会计卢某某和出纳徐某某不认真保管空白的电汇凭证和印章,不进行及时的核算和有效的监督,导致林某某先后盗用他人印章虚填转账支票5次、电汇凭证101次、伪造解款回单1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00余万元。

二、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职务犯罪普遍性的原因是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够有力。财会人员职务犯罪也不例外,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不到位等客观因素。具体有以下原因。

(一)主观方面

国有单位的财会人员长期以来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被称为“铁算盘”,一般来说能严格自律、严格把关。但也有的财会人员由于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长期不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教育,思想素质出现偏差,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不强,自律性较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是他们走上职务犯罪道路不可忽视的心理原因。

1.心态失衡,贪欲膨胀,不讲奉献讲享受。有的财会人员在成绩面前,放松了思想改造,开始与同行攀比,与外商、私企大款攀比,心态失衡,私欲逐渐膨胀,损害企业利益。有的个人享乐主义抬头,从吃喝玩乐开始,到后来接受他人送的财物。有的认为自己为国家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如今都快要退休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在临退休前大捞一把。有的在国企改制等改革过程中,存在“改制必须花成本”、“改制是个人致富机遇” 等错误的思想认识,对国企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往往持悲观、消极的心态,加速短期行为的发生,“吃、拿、卡、要”,甚至侵吞公款走向犯罪。如杭州市余杭区塘栖粮油公司(转制前为余杭塘栖粮管所)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某某,在明知粮管所转制后,自己个人拥有新公司较大股份的情况下,伙同公司会计王某某,通过虚列开支的方法,隐匿粮管所国有资产104万余元,然后直接转入改制后的股份制公司。杭州桐佳毛纺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某某,在公司改制和增资扩股中,授意财务人员将公司的资金缴纳其个人的投资款,涉案金额257万元。绍兴市机床集团财务科长汪某某眼看企业改制在即,不知自己何去何从,前途难测,就伙同该公司原总经理鲁某某等四名企业主要领导采用虚开杂工发票、运输发票、工程发票等形式,合伙贪污公款50余万元。

2.不学法、不懂法,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一些财会人员长期没有接受良好的法制教育,对法律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对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概念模糊,对罪与非罪的界线认识不清,特别是对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了解不够,对于社会上收受回扣费、好处费、劳务费等名目繁多的贿赂,没有意识到是一种犯罪行为;对于把公司的资金借给别人使用或把产品销售款长期占用,觉得很正常,认为最多不过是违反了财经纪律。有的错误地认为利用工作便利“拿点、占点、捞点”都是正常的,有的重“朋友义气”,多次挪用资金给朋友经商或还贷,个别综合素质不高的人走上重要岗位后,更会置法律于不顾,、假公济私甚至化公为私。比如2005年查办的海宁丝绸公司茧库保管主任沈某贪污案,沈就是利用管理蚕茧仓库的职务便利,乘仓库无人之机,把仓库中的茧子卖给茧贩子,涉案金额达到53万余元。

3.文化水平较低,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从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情况分析,其文化水平总体上说比其他职务犯罪人员低。由于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自身不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自己行为是违纪还是违法分辨不清,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如2003年以来,临海市主要几家国有医院连续发生了7 起收银员职务犯罪案件。7名收银人员中,大专文化只有1名,其余均为高中文化。其中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银员宋某某是单位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先进者”,工作勤勤恳恳,经常加班加点,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以此为掩护,利用办理病人入院时收取预缴款的职务之便,从试探开始到隔三差五将黑手伸向公款,采用“大头小尾”的方法,共作案311次,贪污公款613300元后携款潜逃。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种严重的侥幸心理。

4.热衷投资、炒股、等不良爱好。不少财会人员为了投资、炒股、而大肆挪用、侵吞公款。如天台县检察院2011至2012年以来共查办财会人员职务犯罪4件6人,多属投资、炒股。其中自来水公司出纳杨某某于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取部分单位或个人现金交纳的水费共计1035882元后未交入公司账户,其中有550000元被分三次投资到其朋友开的煤矿里,其余被用于个人日常生活开支,直到审计部门要来审计才被发现,2012年以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绍兴市检察院立案查办的绍兴市进出口公司下属香港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徐某某挪用公款案,徐先后在四年时间内多次挪用公款100万余元,用于自己炒股和借给别人炒股,并独自侵占股息以及接受他人所赠股息,给国家和集体资产造成极大的损害。巨化集团公司金华巨金化工有限公司会计金某在2002年12月至2007年7月长达5年时间内,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480余万元用于炒股,造成经济损失278万余元,公司对其犯罪行为却丝毫未察。从性质来看,财会人员参与更是容易诱发职务犯罪。如泰顺县仕阳片乡镇财务管理中心会计吴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从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连续以备用金、借款、支付工程款等名义私自开具现金支票,提取公款869971元,归个人使用,至今未退还,被以挪用公款罪判处十年以上徒刑。

5.重业务轻管理。对财会人员管理不力、教育不严,造成财会人员工作拖拉、纪律松懈、作风不实,以感情代替原则,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如台州市各大医院的原行政领导人员大多是医药卫生专业出身,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视医疗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医疗仪器和药品的采购与管理,而轻视对医院财务收银人员的管理。调查发现,医院的收费人员大多是临时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医院在使用临时工时,没有严格审查把关,聘用以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后续的专业技能培训,平时又缺乏相应的思想教育,致使多数收银人员在不具备财务资格应有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在收银岗位工作多年,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职务犯罪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二)制度和管理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税制改革的深入,财务会计制度也经过了几轮相应的改革。特别是2006年以来财政部对《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进行修订,又分别制定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内部控制规范和标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减少了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机会。但仍存在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严密,执行不严格、不规范、不透明,以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成为发生职务犯罪的温床。

1.会计、报账和“财务一支笔”等制度不完善。为规范行政机关和农村基层财务活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近年来浙江全面推行了会计集中报账核算制度和“村账乡(镇)制度”,应该说这些制度在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体制不顺、监管不力的问题。其中会计集中报账制度的问题主要是报账不及时,缺乏监督。如安吉县审计局会计朱某某在2002年至2005年担任局报账会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采取非法截留罚没款不上缴财政局专户、编造支出用途套取公款、伪造虚假缴款书和有关凭证应付、蒙骗单位监督检查和财政部门核销票据等手段,非法占有公款共计人民币1353527元,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991192元,所得赃款用于、炒股、借给他人、个人开支等,被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制度的问题主要是会计不熟悉村务,对村提供的财务单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完全鉴别,致使会计核算不能反映真实财务收支,白条报账和账实不符等问题突出。[1]如天台县坦头镇政府会计曹某某和三合镇政府出纳陈某某挪用公款案,都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将镇里收取的社会抚养费、土地出让金用于个人炒股,其中曹某某仅以“镇里急需用钱”这样一句话,就轻易从出纳手中支取现金15万元,完全看不到有任何制度可以约束。特别是对有些经理以“财务一支笔”为由随意支配公司资金难以抵制,容易出现虚报冒领等贪污行为。如云和县云圣轴承实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董事长孙某某,伙同会计钭某某共同侵吞职工养老统筹费94万余元,孙还单独侵吞国有资产16.8万元,挪用公司资金95万元,用于个人的经营性活动。

2.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规范、不透明。国家对所有单位都制定有严格的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但从我省查处的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看,真正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的并不多。存在票据、现金、账户、收入、支出等财务管理混乱,给财会人员利用财务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侵吞、挪用公款等留下了空间。一是票据管理混乱。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规费收入等收费十分混乱,征收标准不明确,票据使用及管理不规范,存在多种发票混用,开票、报结不及时等问题,使大量规费和专业市场收费等长期处于失控状态,任其截留下来归入小金库而被私分、侵吞、挪用。如东阳市工商局商城工商所从专业市场收取的工商行政管理费(规费)、执照工本费、年检费、摊位费和卫生费等随意性很大,没有建立收入台账,厘清应收、可收、实收、未收等情况,只要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就行,2008年楼某某、王某某就分别从公款私存账户里挪用了83万元和19万余元用于炒股被查处。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下设交易发展分公司,在负责向渔贩收取市场管理费的过程中,采用收款不开具发票的手段,截留市场管理费并予以私分,占到了上交公司总额的三分之一,涉案人员多达13人,其中9人被立案侦查。有的随意侵占单位和客户资金。如犯罪嫌疑人陈某利用担任普陀区信用社半塘分社出纳员的职务之便,采用虚开储蓄存单、偷支储户存款、伪造账务、存款不入账等手法,侵吞该社资金43.5万余元,被以贪污罪处十年以上徒刑。二是现金管理混乱。主要是现金收入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公款私存等问题屡禁不止。有的违反了财政部《关于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的规定》,关于“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应当三日内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截留、坐支、挪用、私分”的规定,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和收取的水费等未及时介入财政专户,大额现金滞留个人手中。有的单位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的规定,大量现金长时间集中在出纳手中保管,公款私存,赚取利息或存款积分,为挪用公款犯罪提供了条件。如天台县白鹤镇白岭村村委会主任孙某某,将其保管的104国道改建工程征地款各50万元存入本村村委会副主任孙某某、村委会委员徐某某的个人银行账户,用于孙、徐为经营活动贷款之需存积分,还将其保管的104国道改建工程征地款20万元借给王某,用于王某个人经营。三是账户管理混乱。主要是以个人名义开户、多头开户,造成资金监督失控。如金华市石门农场出纳赵某挪用公款一案,赵某之所以能轻易将公款挪给他人经营之用,根本原因在于农场对其下属的农贸综合市场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农贸综合市场的公款存放在以赵某名字开立的账户上。有的还利用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趁机设立多个账户或设立“账外账”,从中浑水摸鱼。如林某某任宁波市北仑区财政局白峰镇财政所会计、所长时,将镇土地整理工程指挥部、开发办、预算外资金、土地整理资金等款项多头开户,并多次从新开设的账户中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由于这些多头开设的账户游离于监管之外,因此,出现了部分款项挪了用、用了还、还了再挪用,时间跨度长达6年而未被发现的情况。四是收入管理混乱。有的国有企业财会人员多收少开发票,如余杭临平供电所营业厅、临安藻溪供电所等分别发生的100万元以上特大贪污案都发生在用电管理中帮助企业虚报电表数、多收少开电费发票等环节。有的医疗、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财会人员隐瞒收入严重。如宁波市海曙区西门医院衡某,利用担任出纳的职务之便,采取私自截留本院门诊款收入,不缴或少缴银行等手段,先后多次侵吞人民币计60万余元。杭州市农科所财务科科长胡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承接农科所有关工程项目的包工头所送的“好处费”共计8.2万元,并采取收入不入账等手段,多次挪用公款计8.4万元。五是支出审批管理不严格。主要是虚报冒领、重复报账等。如张某某在担任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关服务中心出纳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于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采用重复报销与私自截留的手段,挪用单位公款21万余元归个人使用。赖某某在担任泰顺县价格事务所副所长兼出纳期间,利用其收款的职务便利,采用开“大头小尾”发票的手段,于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计91次贪污其单位的公款77080元。尤其是在单位采购过程中,抬高价格赚取差价成为贪污公款常用的手段,如胡某某在担任宁波市康宁医院膳食科副科长期间,于1998年至2003年7月利用经管本单位食堂对外采购的职务之便,在采购猪肉的过程中,先后多次采用虚开发票、在发票上抬高采购数量的手段非法侵吞公款,共计人民币60万余元。

3.“小金库”是滋生财会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的温床。目前由于政府行政开支上的不足和“商业回扣”等问题,一些单位或部门自收自支、非法收支现象普遍存在,使“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从查处情况看,一些单位对“小金库”危害性认识不足,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知违纪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暗地里私设,不少财会人员伙同其他人员以截留收入、虚报支出、私设私分“小金库”等作案手段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如新昌县食品总公司城关分公司经理盛某某伙同会计李某某、出纳员徐某某采用收入不入账的手段截留并私分公款6.5万余元。原杭州闸口发电厂财务科副科长吴某某,利用其管理单位小金库资金的职务之便,将小金库资金310万元借给他人进行赢利活动。一些上级主管部门,对“小金库”现象睁只眼闭只眼,监管不力,处罚不严。多年来因“小金库”引发职务犯罪被查处的,往往来自单位职工的举报或侦查其他案件中发现,由主管部门或审计、财政等其他职能部门移送的极少。如上虞市新港农垦场作为上虞市海涂围垦管理局直属的自收自支全民事业单位,其所有土地收益按规定均应上交局财务,但局每年对其的财务检查中均未查到“小金库”,甘某某等三人私分“小金库”共同贪污达30万余元的案件发生后,2004年上虞市纪委对相关责任人也仅作了党纪、政纪处分,直至2006年10月,在绍兴市纪委调查其他领导干部受贿案时,该案才被移送检察院。有的甚至故意销毁会计资料,掩盖“小金库”的存在。如太平洋保险公司金华支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经理鲁某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小金库”资金,非法占有公共财物30.2万元,挪用公款3666728元,同时还为逃避检查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被数罪并罚。

(三)内控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落实、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财会人员牵制不够、制约不力,缺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监督机制,职务犯罪的机会较多。主要表现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等方面。

1.机构不健全,任用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财会人员。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应当设立会计机构(或会计主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但有的单位应当设立而不设立财会机构,没有具体、明确地规定财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任用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致使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操作程序,出纳与会计之间失去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如温州市广播电视局董某某任市广播电视大厦筹建处、市广播电视学会、市广播电视局工会出纳员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1634721元,全部用于个人挥霍。同时由于会计程某严重不负责任,违反国家《会计法》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导致董的贪污行为愈演愈烈,给国家造成了140多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又以涉嫌罪对程某立案侦查。在查办出纳董某某贪污案、会计程某案过程中,发现该局没有设立专门财务机构,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应有财务监督制约机制,难以对重大的基建项目、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董自1999年至2003年间一直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却长期从事财会工作,缺乏必要的业务素质;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中,会计账面始终未能反映出单位实际资金情况,账实不符,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会计程某更是盲目相信他人,对现金支票的购买、使用严重失控,监督乏力,客观上给董的贪污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2.内部分工不明,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务之间的互相牵制制约不够。根据《会计法》的要求,管钱、管物、管账人员要相互分开,票据、印鉴要分开保管。但检察机关查处的乡镇、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普遍存在所长、主任、会计、出纳一肩挑,票据印鉴一人管等现象。如宁波市北仑区财政局白峰镇财政所原出纳周某某挪用公款案和原所长林某某受贿、挪用公款案,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其主要原因就是财政所内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财务职责不清,导致了部分人员身兼数职,甚至出现了个别不相容岗位相互兼职的情况,缺乏对财务支出的有效监督制约。所长林某某同时又兼任开发办账户的会计和出纳,还出现了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章均由林某某一人保管的情形。在一些财务流程中,从支票加盖财务专用章、法人章到审批全部由林某某一人完成,导致了林某某的挪用行为轻而易举,随心所欲,有时只以周转金为名即将大笔公款支出。甚至在2007年还发生了与出纳周某某相互勾结,共同将100万元公款转入周某某个人户头进行炒股的情况。又如2012年查处的慈溪市匡堰镇财政所会计戚某某挪用公款案,戚负责保管单位财务章,另一名会计掌握单位法人章,形式上做到了印鉴分离和互相制约,但在实际操作中,戚去盖法人章的时候,另一名会计很少过问用途。有时,戚还兼做出纳,自己提取现金,自己做银行存款日记账,严重违反财经制度,并直接导致犯罪行为发生。

3.财会人员兼职过多,有的兼任下级单位会计、出纳,有的越权处理其他部门事务,使上下左右监督也失去作用。如周某某在担任杭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计财处处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将该局应支付给浙江国际大酒店的欠款13064元故意虚报成231064元,从中骗取外经局公款21.8万元。另将有关人员退缴局财务的2007年度赴日招商外汇结余款项共计约67万日元私自截留后,个人隐匿侵吞。在受该局委派负责杭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伙同协会出纳王伟,利用职务便利,于2007年6月将协会账上资金22万元以出国招商经费的名义虚列支出后共同侵占,用于其个人和家庭开支。又如杭州市电力局财务处会计仇某利用负责大修技改、掌握巨额工程款的职务之便,采用伪造的工程合同,在工程款支付单上仿冒相关处室领导签字等作案手段,贪污本单位公款449万元用于个人炒股。本案中作为技改项目执行的局生技处虽然将每个合同编了号,但对财务处的工程款支出无法进行监督跟踪,因此当仇伪造生技处的工程合同将资金打出时,生技处却无从知晓。仇还利用兼任杭州电力局科技协会出纳的职务之便,自1998年起,先后20余次挪用科技协会公款1363万元用于个人炒股。等到电力局进行全面审计时,仇感觉害怕,不辞而别才被发现。

(四) 监督意识不强,监管机制滞后,导致问题反复发生

1.监督意识不强,监管机制滞后。很多单位“一把手”权力膨胀,态度强硬,重大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决定,个人说了算,其他干部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不愿监督;分管领导业务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不能行使有效的监督;其他人员对单位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财务不公开,群众看不到、看不懂,难以发现漏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不到落实。从台州医疗机构财会人员发案情况看出,一是轻视监管。各家医院都没有对收费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有些医院甚至没有进行年度核查。如原临海市中医院张某某和董某某都是采用将保存的发票存根事先撕下,待财务人员核查日报后再粘贴的作案方法作案近五年,竟然未被发现。二是缺失监管。由于案发医院监督机制不到位,使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执行脱节,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便利。如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临海市中医院规定收费人员领取的发票存根按规定应由医院财务人员统一存档保管,但实际上由收费人员自行保管。在日常工作中,医院从不将电脑账目与手工账目进行检查核对,也不核实住院总收入与住院预交款情况,这为犯罪分子的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还让收银人员参与科技改造过程中一些系统的秘密和相关的流程,却最终导致隐患的发生。如原台州医院收银员章某就曾参与医院电脑系统的安装工程,在此过程中获知了新电脑系统的密码,为其事后作案提供了方便;原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卢某某曾是医院里的主办会计,对该医院的财务工作流程一清二楚,非常清楚管理制度的漏洞所在,为其作案提供了便利。三是不愿监管。从领导到普通职员都碍于情面,不愿认真监督,监督工作往往走过场、摆形式。如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0年到2003年一直对医疗收费账目进行例行清查,但工作不够认真仔细,给两名犯罪分子留下了继续成功作案的机会。

2.纪检监察、审计和主管部门监督急需加强。纪检监察、审计和主管部门在处理违纪违法的案件中心慈手软,有的对财务人员的经济问题处理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以保护干部的名义刻意隐瞒;有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给予及时纠正,审计出来的问题在下次审查中仍然存在;有的长期在同一岗位任职,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离任时又没有及时移交工作和办理离任审计,造成问题迟迟不能发现和纠正。如林某某从1999年11月开始至2008年10月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白峰镇财政所“一把手”兼会计,掌握实权。2008年10月转任该所出纳,在其办理工作移交过程中只将部分账目进行了移交,而相关部门工作疏漏也没有及时履行监管职责,督促其移交全部账目,更没有及时跟进对其进行离岗离任审计,致使林在离任5个月之后再次发生了挪用公款8万元的事实。

3.社会审计的公允性受到怀疑。有的审计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审计、评估过程中,依据的账册资料不实、不全,发现疑点也不深究,如原浙江省水产供销公司上虞市公司经理沈某某,在该公司定向转制给公司原经营人员时,故意隐瞒公司设立在宁波办事处房产已经签订拆迁赔偿协议的事实,后又采取开具抽芯收据等手段收取拆迁赔偿款73.88万余元,将其中的63万余元国有财产非法予以侵吞,在转制审计中均没被发现。有的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办事,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的不规范,造成不少国有资产的低估、少计的现象。如绍兴县科盛饲料公司原经理高某某贪污案,也是利用改制过程中财务审计的漏洞,将103万余元国有资产隐瞒,用于改制后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的还存在资产评估不规范,评估人员不按法律办事,高值低估,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落入个人腰包。如原绍兴市机电设备总公司机械分公司经理周某某,利用负责产品进货及销售的职务之便,擅自将销售压铸机的货款据为己有,在公司改制之时,谎称“存放在隆华机器厂的机器,由于该厂已经倒闭,2台125T压铸机无法收回”,而资产评估事务所未做核实便将该资产进行核销做了减值处理。

三、预防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企、政事分开,行政审批已大为减少,公共权力得到限制和转移,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已深入人心,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制度机制逐步完善,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职务犯罪的上升势头逐渐得到遏制。浙江各级检察机关在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立足职能优势,在坚持不懈抓办案的同时,积极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预防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方面,根据以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需要采取加强教育、改进制度、改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等预防对策,减少和遏制财务会计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一)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构建思想防线

腐败都是从思想开始的,职务犯罪要先有动机。各种职务犯罪的产生,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与犯罪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教育,在广大财会人员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

一是广泛开展“爱岗敬业、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抵御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促使财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情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引导教育职工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意识,不要在人情和利益面前失去原则。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提高守法意识。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学法、知法、懂法,普及惩治职务犯罪的法律政策规定,把握法律底线,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典型案例作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有计划地开展以案释法的活动,不断增强广大财会人员预防职务犯罪的能力。

三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管理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养成细致、缜密的工作作风,努力培养一支懂政策、守规矩、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将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纳入干部日常学习计划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学习使他们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区域财务管理活动的新需求、新变化。当前尤其要加强对电脑操作人员在电脑安全防范管理方面的培训,确保电脑操作的安全和高效是防腐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日常和年度考核,在考核中应对其绩效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促进源头防治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对于预防财会人员职务犯罪十分重要。当前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有的是制度本身不完善造成的,如会计、报账制度、“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等,但主要还是违反了一些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财务会计制度,如《会计法》有关规定和内部控制制度等。为防止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产生,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系统和单位自身特点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是健全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制度。从国企的购销、质检、过磅、财会和事业单位收费、开支等环节入手,帮助建立原料采购制度、成品推销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检验制度、监磅制度、出入库验收等制度,形成生产、经营流程制约机制。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报账制度和农村基层组织会计制度,有条件的应当恢复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开展独立核算,加强会计监督,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会计主体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改变单纯强调“财务一支笔”审批的做法,实行重大事项会签制度,以适应民主理财的需要。

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票据、现金、账户和财务收支等管理,做到收支真实有效。各企事业单位应使用统一印制的发票、收款收据和付款凭证,加强现金管理和金融监控,严格执行存款实名制、“公务卡”、商业预付卡等管理制度,统一开设存款账户,杜绝滥用票据、多头开户、截留资金和“白条”报账等现象。建立详细的收入、收费台账,并将收入、收费项目、规模、标准等内容公开,实行阳光收费,确保收费公开、公平,有效地防止暗箱操作。加强支出管理,完善经费报销制度。严格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的变更、调整方案要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三是加大“小金库”治理力度,着力健全机制,构建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无论对于单位还是对个人来说,“小金库”都是引发职务犯罪的重要诱因,必须坚决予以取缔。要加强收入、支出、购进等环节的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全面从财务账上体现,坚决摒弃“小金库”行为,禁止资金的体外循环。

(三)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制约

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但能规范财会人员的行为,也便于财务主管人员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是预防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关键。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重点环节、要害岗位上建立健全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运作有效的现代内控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选拔、任用、管理机制,严把财会人员的准入关口。会计、出纳等财会人员的选用非常重要。要严格按照和坚持“德才兼备,择优选用”的原则,选拔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业务水平高、能力强的人员从事财会岗位的工作,单位领导不得兼任财务人员,通过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保障人员的素质和单位财务活动合法运行。

二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制约机制。要按照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需要合理设置财会机构和工作岗位,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严密的划分,明确会计、出纳的岗位职责、业务范围和权限、责任,确保会计、出纳、内审等应有的岗位不缺岗,从而形成岗位职责分明、互相监督制约的内控管理运行模式。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经纪律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账目,规范资金收支和会计核算,实行“钱、账、权”相分离,账款、印鉴分人保管,杜绝不相容岗位的兼职情况。对重点岗位的人员应安排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交流,避免因长时间的工作协作而弱化相互间的监督制约。

三是强化案件易发环节的防控制度建设,对投资、生产、经营等重大事项要实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原材料供应、财物管理等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流程管理,坚持以事前监督与事中控制为中心的财务控制机制,规范大额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结账对账管理制度,杜绝随意开支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加大惩治力度

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便只能流于形式,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制度的保障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建立内部财务管理、监督、稽核制度,形成内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财政监察审计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等严密、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督。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重点审核大额资金的来源去向,对资金的非合理流失要特别引起重视。如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审批权的管理,协助医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抓好落实监督工作;医院要着手处理好住院与收费的关系,在认真执行账目日清、月结,账款相符的检查制度的同时要坚持做好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核查制度。对收银人员要实行岗位轮换和离岗审计监督制度,从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上堵住医院收银岗位腐败的“黑洞”。

二是加强财政部门的检查监督。要开展财政资金专项检查,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过去每年开展财务大检查效果很好,现在许多工作被审计监督代替,但针对财政资金进行专项检查仍很有必要。对各级财政下拨给有关主管部门和基层乡镇、街道和农村的资金开展财政资金专项检查很有必要,通过自查、抽查活动,切实发现一批管理上的漏洞,然后建章立制予以堵塞,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是加强纪检监察,认真查办违纪违规行为。要严格按规定办事,强化监督机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对监督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开展认真调查。要加强对单位“一把手”执行“四不”(不直接主管财务、不直接主管人事、不直接主管工程建设项目、不直接主管物资采购)等规定的检查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案件。要把纪检监察与监事会工作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落实稽查特派员制,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设置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等独立于经营之外的监管类高层岗位,加强财务监督,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四是加大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和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很多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是由外部审计发现的,如温州菜篮子集团公司一案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审计部门对菜篮子集团公司和菜篮子发展公司进行联合审计时,发现了主营业务经营收入的不正常转移,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而进一步引起党政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果没有审计,或者审计不及时、不彻底、不全面,则本案犯罪事实的发现或许还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审计频率、审理力度是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犯罪危害的有力措施。要开展经常性的财务审计,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是预防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有力保证。认真执行企业领导人和财会人员的离任审计制,查清国有公司(企业)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要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审计机构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

五是加强司法监督。检察机关要加强举报宣传,维护职工对职务犯罪有举报权利,建立快速接报的通道。要按照“苍蝇老虎一起打”的要求,对涉及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一经发现要一查到底,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严肃处理,对主管部门领导导致国有财产重大损失的,也应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手软。要重点查办那些利用国企改制之机侵吞国有资产,引起企业亏损破产的“富了方丈穷了庙”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深挖串案、窝案,把案件办深办透,以发挥刑罚的威慑作用。审判机关也要严格依法办案,明确法律界限和标准,对贪污贿赂犯罪尽量慎用少用缓刑,增加罚金和资格刑的运用,以形成检法两家共同打击职务犯罪的合力。

六是加强民主监督。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杜绝“一言堂”,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努力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对重大决策、发展规划、人事制度、财务会计等建立公开制度,增强财务透明度,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积极实行政务公开,推行 “阳光工程”,摒弃暗箱操作。对单位的重大事项必须公开,特别是涉及大额资金进出的行为,要向全体职工公开,并广泛听取意见。

(五)落实《条例》规定的预防职责和措施,加大依法预防力度

2006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措施、监督保障及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法律依据,要把《条例》规定的预防职责、措施等落实到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一是在落实《条例》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单位内部预防为主,检察、监察、审计负责监督、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预防职责、措施贯穿于单位各项管理的全过程,逐步推进单位管理人员依法预防的意识。要建立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运作、物资采购及其他重要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注重发挥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广大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民主、公正与科学。

二是有效运用警示教育、预防调查、犯罪分析、预防咨询、检察建议、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专业措施在源头预防中的作用。要结合行业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规律,针对财务、采购等重点岗位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刑法讲座、参观监狱、廉政图片展览、服刑人员“悔罪说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警示教育,使财会人员学法、畏法、守法;要积极发挥警示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警示教育资源,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遵纪守法观念,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通过对财会人员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发现制度、管理上的漏洞,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要充分发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作用,对有行贿等不良记录的财会人员限制在一定时期内担任国有单位会计出纳等职务。

三是检察、监察、审计机关要依法履行监督、指导职责。根据《条例》的规定,要充分发挥检察、监察、审计、税务、工商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国有单位财务会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发现有职务违法犯罪嫌疑和隐患的应向检察机关有关部门移送或报备,从而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上一篇:电力企业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结算中心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