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范文

时间:2023-10-13 09:02:42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1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国旗下,共同庆祝第32个教师节的到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委会,向辛勤耕耘在讲坛的老师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教师节是平凡的节日,却有着辉煌的内涵;教师节是普通的日子,却有着五彩缤纷的色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艰辛和奉献。当许多人还在甜蜜的梦乡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已匆匆走进课堂;当华灯初上的夜晚,许多人觥筹交错时,我们的老师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刚走出教室;为了学校工作,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每个人都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工作中无论怎样繁忙,生活中不管有多少烦恼,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正是我们的诸多苦心和爱心,使学生的少年乐章更加清新,使学生的智慧之泉更加滋润。

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明亮了别人,确实多少季节轮回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几多血与汗!但他们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

有人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确实多少个春夏秋冬老师把几多小树苗培育成国家栋梁!但他们却不求青史留英名!

同学们,老师为了我们学有所成,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了使我们养成良好习惯,率先垂范,积极帮扶;为了使我们形成健全人格,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无一不伴随着老师细心的教导和悉心的帮助。

同学们,作为学生,我们要感谢学校,感恩老师!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在全身心投入,你在专心致志地听讲,这便是感恩;

下课后,在走廊里遇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

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一声“老师再见”,这依然是感恩;

当然,认真地完成每次作业,积极地举手发言,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理想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更是对老师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最快乐的满足。

最后,再次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为我们付出了无数心血的老师献上我们衷心的祝福: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2

大家好!

在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色九月,我们全校师生在这里隆重聚会,欢庆第xx个教师节。在这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学生向老师们表达最诚挚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是谁,三尺讲台辛勤传授知识播撒汗水?是谁,书籍作业丛中伏案勾画潜心批阅?是谁,教室内外无数次耐心辅导谆谆教诲?是谁,求索路上披星戴月倾心相伴?是你,为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的师长们。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酒中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付出,这份感激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在这里,我只想再次向各位老师们深情地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敬爱的老师,您用毕生的心血,引领我们描绘自己未来的蓝图,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桥梁,我想说老师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是您,用心灵的阳光,撒向每一片新绿;是您,用希望的雨露,滋润每一个蓓蕾;是您,给春笋拔节向上的力量,给雏鹰翱翔蓝天的翅膀;是您,用热情如春风,吹拂每一棵新苗;是您,用挚爱如小溪,流向每个人的心房,给心灵走向远方的勇气,给意志百炼成钢的坚强;是您,用温暖抚慰受伤的心灵,用真情扶起跌倒的希望;是您,用汗水编织美丽的花环,用勤劳奏响美妙的乐章。

当我们面对失败时,您用母亲般的关爱,给我们希望和勇气,让我们走出阴霾,带着自信,重新踏上征程。

当我们有疑问时,您孜孜不倦地为我们讲解,让我们清晰思路,勇面困难。

当我们犯错时,您耐心地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沉稳,多了一份责任。

船帆感恩大海,因为大海让它远航,森林感恩雨水,因为雨水滋润它成长,而我们,要感恩老师。课堂上,一次认真的听讲,一道投入的目光,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遇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我们知错就改,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同样是感恩;我们积极进取,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这依然是感恩。

xx中学,老牌名校青春依旧。她有着着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务实淳朴的学风,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诲人不倦、敬业爱岗的老师;有精神饱满、奋发向上、德行高尚的莘莘学子。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祝贺你们又迈入了人生新的征程。大家要知道:高中的生活不一定是轻松的,但一定是充实的;高中的学习或许是艰辛的,但高考成功的微笑一定是最灿烂的,你们现在正处在人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你们可要努力啊,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继续发扬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勤于思考、总结经验与教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早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而努力。撑开你们坚硬的翅膀,去迎接风雨、展翅翱翔吧吧。

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或许你我已经熟识,或许你我还彼此陌生,但那并不重要,因为我们都怀着相同的理想,朝着相同的方向,我们都是肩并肩作战的同志。走进高三,学习将化为时刻萦绕于耳的音符,时时处处对你的意志进行考验与磨炼。在这里,无数学子,和你一同接受精神的洗礼;“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里,你将为你的人生绘上亮丽的一笔。走进高三,就踏上了用泪水、汗水和青春共同书写的生命征程,在这里,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青春是一首需要用如火的激情唱出美妙旋律的歌曲;青春是一个需要用坚实的足印将她羽化为现实的酣梦。走进高三,就跨上了追寻色彩斑斓的人生的桥梁。在这里,你将明白只有付出,才有命运的恩赐。当数年后的某一天你以成功者的姿态回首这段时光时,你会嗅到这段岁月日志上沁人心脾的青春气息。走进高三,就攀上了不断进取和向上的阶梯,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我们的每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实现,但是,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我们的奋斗和付出。朋友,走进高三,请你牢记:学海无涯,书山有径,艰辛过后便是甜蜜,人生有岸,毅力无穷。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作为高中的学生,我们身上承载了父母、老师殷切的期望,我们会靠自己的执着的努力梦圆理想大学,为校争光。这是对老师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心灵充满阳光,让热情随波流淌,让汗水把收获丈量,让理想托起心中不落的太阳。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又是一年长空鸣雁,又是一年金秋送爽,在喜迎祖国母亲60岁华诞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迎来了第26个教师节,迎来了我校教师节庆祝大会的隆重召开。在这温馨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敬爱的老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并真心地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九月,是收获的时节,又是播种的时节。收获的是上一学年的成就,播种的是下一学年的种子。但不论是收获还是播种,我们始终离不开的还是老师的付出和教诲。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心血育新人。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人们总是用动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赞美。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美丽、淳朴、善良的爱心使者,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每个人。我们总是把老师比作慈爱的母亲,因为她们用温暖的臂膀拥抱我们;我们总是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因为她们用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我们还把老师比作那一块块铺路石,因为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我们铺垫着一条成长的道路。忘不了开学初您的谆谆教诲和关怀,忘不了训练时您的无私关心和帮助,忘不了那三尺讲台上您忙碌的身影,忘不了同学们出现困难时您关切的眼神…… “传道、授业、解惑”使教书育人成为无尚光荣的劳动,使老师在人们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九月的讲台,描绘着憧憬;九月的校园,展示着丰收。为了我们,老师们在付出,家长们在关注,我们自己则更应该抓住时光,科学安排每一天,尊重老师的付出,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脚踏实地,踏实认真,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学风,用顽强的拼搏铸就理想,用无悔的汗水浇灌希望,让梦想在母校开花,让青春在母校写下美丽的诗行,我们有信心以好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有决心成为母校的骄傲!

2012年的9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9月。怀揣着对祖国母亲的祝福,我们与老师们并肩作战,荣辱与共!我们坚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不辱使命,开天辟地!为祖国母亲60岁华诞献上一份诚挚而无上的贺礼!我想这也将是今年教师节,同学们献给老师和母校最最珍贵的礼物!

最后,再次祝福我们亲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运用;课堂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这表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很多教师都是“兼课”的非历史专业教师,对历史课堂语言把握不够,常常把一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讲得索然寡味,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差。教师如何把握历史教学的语言呢?

一、要有历史特色

历史语言不能类比、臆想和夸张,不能改变历史知识的原样性。如把秦朝的太尉说成“国防部长”,把太学解释为“大学”,等等,这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都会有损历史的真实性,把历史混淆成经过艺术手段加工的电视剧,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错误认识。

历史教师为了渲染历史的时代特色,提高学生的兴致,可以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文献原文。如“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体现了元世祖重视农业;“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引用《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原话说明元朝大都的繁荣。

二、 要生动准确

语言通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书面语言换成口头语言。教师也可用比喻、诗歌、民谣、谚语等来再现历史现象,以达到语言通俗化。如四大家族在统治区剥削农民时,有的教师引用流行当时四川的对联“自来未闻粪要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为“民国万税”,通俗形象且入木三分。这里应注意在引用原文、诗歌、民谣等板书时,要让学生看清,听懂,能收到较好效果。

历史课讲得形象生动,可以补充一些与中心内容有关的细节。如讲统治区民主运动,教师可以讲如闻一多、李公朴等人的生平事迹,能够再现这些民主人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教师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上课能让学生感到愉快,发人深省,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历史课有很多幽默题材,如《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这节,可把俄罗斯比喻成北极熊,形象地刻画帝国主义的贪婪野心。幽默的历史题材加上生动的历史语言能够使学生为之一振,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三、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课堂语速快与慢,语调高与低,应与学生心理特征保持一致。对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重锤敲打,节奏分明,使学生感到兴奋;课堂提问语言要简洁明快,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步步深入,且有节奏感,使学生不易疲倦。有时历史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最后一节,此时学生已疲倦。教师应振奋学生精神,可用自然轻松的谈话、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四、要多借助体态语言

所谓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就是教师借助手势、躯体的姿态、面部的表情等来修饰特定的语言内容。历史教学如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则能生动、具体地描述历史现象。如讲述中国近代史林则徐虎门销烟中鸦片对人的危害时,笔者让一个学生表演一个人吸食鸦片时的情景剧,吸食者吸鸦片时的亢奋情景、吸食者缺烟时那种痛苦表情,让学生知道了鸦片的危害。笔者也顺理成章地指出当时鸦片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危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虎门销烟大多内容和理解和领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时应像一名演员,如表演呆板、生硬,则这节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表演生动、形象,则这节课就会事半功倍。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5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政治课教学 作用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能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该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使讨论课获得成功呢?笔者想就“讨论式”教学法模式的几个环节即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来分别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务必要精心拟出讨论问题

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讨论题,这是一堂成功的讨论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讨论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2)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无从答起。(3)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4)要结合课堂实际,适时使用。如果讨论是在讲授新课前使用,那么讨论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堂新课的兴趣;如果讨论是在讲完新课后进行,那么讨论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如果是专题讨论,那么教师应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社会调查,准备好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

二、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流于形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拟出过于简单,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以外,还表现在没有真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时间上没有给予充分保证,讨论题一出示,有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已宣布讨论结束,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中较常见,由于教师没有合理掌握时间,所以使讨论流于形式,走过场。另一种情形是在讨论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答问,而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提问的。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被认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问并展开讨论。

三、要注意发言对象的选择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滞后的学困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要总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优等生,而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学困生”发言,并且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防止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放松思维的紧迫感,随便“安全休息”,降低听课效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另外,学生代表在发言时,教师应提出要求:必须运用书本中的政治术语,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记忆、钻研教材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表达能力,这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四、教师要充分做好总结发言的准备

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提出的讨论题自己心中无数,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的总结发言语无伦次,主次不分,条理不清、思维混乱。这样的后果往往会导致挫伤学生下一次讨论的积极性甚至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所以教师在课前设计讨论题时一定要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甚至还要设想好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作总结时要突出重点,思路清晰、表述规范、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听了以后能够对本堂课讨论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真正感觉到讨论以后经老师总结点拨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样的讨论课才会深受学生喜爱。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6

关键词: 语音修辞 韵律 节奏 音节 语调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作为信息的载体和符号,正是借助语音,才使得内部信息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传递。课堂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因素,在教师的口语表达中,一些辅的、非语词方面,如声音的大小、音量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停连、语调的升降等副语言,虽不是言语本身,却作为言语表达的一部分参与到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同样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在语音方面有显著的特点:汉语的音节结构简单、清晰,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的韵母多为元音,元音是乐音,在音节结构中占主要地位,这就使得汉语音节的声音响亮悦耳;汉语语汇里有很多双声叠韵、两两相对的词语;汉语是声调语言,有阴阳上去四声的变化,等等。这些特点都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配合和调整语音形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语音修辞,就是自觉地利用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这个要素,通过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音节的配合等手段,使语言通畅顺口,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具体说来,教学中的语音修辞,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韵律:和谐自然,悦耳动听

韵律一般用来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在汉语古典诗歌中,平仄、排偶、押韵等都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押韵、对偶、回环等手段,使教学语言听起来气韵顺畅、和谐自然、悦耳动听,以语言的韵律美打动和感染学生。

押韵的语言会让听者感受到语言的回环美,好听易记,儿歌、谜语等都能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例如语文中的生字教学,教师如能运用儿歌、字谜等帮助学生记忆,就能极大地强化识字效果。有的教师结合字形、字义给“默”字编了这样的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朗朗上口,易记好懂。

口诀(顺口溜)作为教学语言使用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概念和解题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有的老师在讲完“因或分解”内容后,运用修辞的谐音“同字”格,编成口诀,总结解题方法: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十字相乘试一试,分组方式要合适,各种方法反复试,结果必是分解式。”[1]

教师运用口诀,使学生在解题时方向明确,解题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记得清,记得牢。

运用对偶、回环等辞格,也会使语言产生韵律美。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常用韵语对童蒙进行教育,而学习对偶(即对对子)就是常用的方法。对偶音节匀称齐整,节律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非常切合汉民族语言的特点和诗文阅读写作的需求。有的老师非常注重有意识地以对偶的语言形式进行教学。钱梦龙先生教《捕蛇者说》,在比较分析本文与《苛政猛于虎》篇立意相同的基点上,让学生进行对偶形式的言语训练,最后归纳出这样的对偶句:苛政猛于虎,赋敛毒于蛇。这种以对联艺术形式概括课文单篇或双篇的做法,既完成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又让学生实际感受了汉语之美。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的语言磕磕碰碰,平淡生涩;有的教师的语言则如山中流泉,涓涓有声。好的语言,如音乐回荡,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文字,似低回、舒缓的旋律回荡在读者的耳际,用的是重字叠音的语言形式。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拟声词。双声的如:空旷、滔天、悠远……叠韵的如:明星、、缥缈……叠音的如: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红彤彤、绿油油……拟声的如:沙沙沙、咚咚咚、乒乒乓乓、稀里哗啦……古人云:“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婉转。”王国维说:“双声宜促节,叠韵宜荡漾。”教师在选择词语时有意识地选用前述这些词语形式,有助于形成口语表达的韵律美。

二、节奏:疏密相间,快慢适宜

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被视为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当音乐节拍的强弱或长短的交替以一定的规律出现时,就会形成节奏感。

教学语言同样要有节奏,长短结合、张弛有度、疏密相间、快慢适宜、有板有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语言运用中的节奏变化,能不断保持声音对人听觉器官的刺激,容易使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随着教学语言的声音节奏变化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相反,如果教学语言平板单调,缺少节奏的变化感,总是在一个平面上滑动,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节奏具有表情的作用。一般说来,紧促的节奏,传递的感情强烈、高亢、兴奋、激昂;舒缓的节奏,传递的感情沉静、从容、悲伤、凝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通过句式的选择、语速的快慢、话语的停连、声音的大小等调节变化,控制节奏。比如:讲到重要的地方加大音量放慢语速;讲到快乐的地方语气轻快愉悦;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低沉缓慢;讲到愤怒的地方激昂高亢……

影响节奏的因素有:语速、停连、句式等。

语速指的是朗读或说话时的快慢速度。我们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所表达的音节数量判定语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说出的音节越多,节奏越快,反之节奏越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情感表达等实际需要合理决定自己的语速。教学内容有难有易,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语速要放慢些,甚至反复讲解;对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部分,语速可加快些。若教室大、学生多,教学节奏可以放慢些,音量可以提高些;反之,可以适当加快节奏,放低音量。讲述庄重、严肃、悲痛的内容,情感沉重、悲伤,语速要慢些;叙述或描写紧张、急剧变化的事情或场面,表达急促、轻松、愉快、活泼的感情,语速可快些;话语内容和情感没有明显的变化,客观地说理、平静地叙述,这时的语速就要保持中速,不快不慢。

停连即词句间的停顿和连接。停连是控制语速、调整语句节奏的重要手段。

恰当运用停连会造成话语节奏的变化,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除语法停顿外,根据内容需要,在某些必要的地方作一些带有目的性的停顿,也可以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一个短暂的悬念,形成一种听觉期待,使他们对下文产生特别注意。同样的话,一口气匀速直线地叙述和中间作适当停连,在学生的听觉和心理上所产生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例如,有的老师在导入《荷花淀》时有这样的节奏处理:

在现代文坛上,小说出现了/三大流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派”,以欧阳山为代表的//“岭南派”,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荷花淀派”的突出特点是//语言/简洁鲜明、朴素细腻、自然隽永,具有/诗的意境,散文的自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荷花淀》[2]。(斜线表示停顿,其中“//”表示停顿时间稍长,“/”表示停顿时间稍短)。

这样的开场白,如果完全按照语法停顿处理停连,那么显然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会使学生连哪三大流派及它们的代表人物都来不及听辨清楚。但是教师做了上述的停连处理,话语快慢适度,节奏富有变化,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在客观上对所讲内容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句式的长短、紧松、整散的变化会影响到话语的节奏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一是要注意不同句式的交替使用,二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句式。以句式长短为例,句式的长短指的是每个句子所包含的音节数量。一个句子包含的音节越少,节奏越快,反之,节奏就越慢。长句表意严密周详、准确细致,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活泼有力。教学中,应根据表达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三、音节:匀称均衡,严密工整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彩,从音节角度划分,可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三类。在组词成句的过程中,适当地讲求音节的组合搭配,会使音节匀称整齐,使语流听上去顺畅悦耳,使语言表达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对称均衡之美。例如: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这一句中“宽、窄、缓、急”就是利用单音节词构成了音节匀称整齐,如果把其中的某个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就不会有这种匀称整齐的美感。

音节匀称整齐要在音节的搭配、排列、对应上下工夫。搭配协调:一般情况下,单音节与单音节词配合,双音节与双音节词配合,多音节与多音节词配合。排列协调:在句子内部,音节连接要匀称稳定,不可忽长忽短。即单音节靠近单音节,双音节靠近双音节,先单后双,先多后少,依次排列。应对协调:在对应位置上安排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形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整齐句式。

例如,在一次歌咏比赛中,有一个班获得全年级倒数第一,学生很失望,情绪低落。这个班的班主任说了这样一段话:“名列第一,当然欢乐;名落孙山,当然痛苦。欢乐有欢乐的滋味,痛苦有痛苦的思索,都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我们会品尝欢乐,还要学会品尝痛苦。多一份经历就少一份平庸。无止的欢乐使人浅薄,忍耐痛苦使人深刻,深刻就会有所突破。我们再不要沉着脸,叹着气,皱着眉,把这次倒数第一作为一种体验,让我们在痛苦中奋起,让我们在向过去告别的时候新生!我们要在最后较量中微笑!”[3]

这样的语言,音节匀称整齐,气韵生动,令听者动容,比起那些干巴巴的说教式语言,说服力自然强得多。

四、语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语言中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可以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在口语表达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讲话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变化,形成语调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它可以避免用语的单调刻板,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使教师的口语表达有一种抑扬美。

语调会影响教师口语表达的含义和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是作文之道,语调要富于变化则是讲课之道。平淡而低沉的语调易使听者产生沉闷之感;声音过大,语调高而尖利,易使学生烦躁或厌倦。教师语调的抑扬顿挫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自然起伏,教师语言要有真情实感,语出自然。悲伤的语调应该低沉哀婉,激昂的语调应该高亢明亮,欢乐的语调应该活泼轻快、讲解重点、难点可慢些,语调高些,遇到关键词发音的力度和强度要加大……

在教师口语运用中,影响语调的因素主要有:句调、声调、轻重音、语气词、儿化韵等。

普通话句调大致有升调、降调、曲折调和平调四种类型。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语气的变化,注意区分和使用各种不同的语气,选用不同的句型。首先,语气要运用准确,肯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否定什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其次,要交叉运用升调、降调、曲折调和平调等语气类型。表惊奇、疑问等用升调,表肯定、感叹等用降调,表惊奇、含蓄等用曲折调,表平淡、庄重等用平调,切忌一味地平铺直叙,否则课堂就会死气沉沉,缺少生机和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甚至可以通过对某种语调适度的变异和夸张,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如一位老师讲力学中的摩擦力时的课堂讨论:

师:把一只一吨重的铁球放在地下,一只蚂蚁能否推动它?

生:(笑了,齐声回答)推不动。

师:如果地面非常光滑呢?

生:也推不动。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铁球太重。

师:因为铁球太重?(此句话老师在语调上做了夸张的上扬)

(忽然有同学醒悟过来,站起来响亮地回答)

生:推得动推不动,不是看铁球的重量,主要是看与地面的摩擦力有多大……[4]

在这段对话中,对学生开始的回答“因为铁球太重”,教师没有直接做出评判“不对”,而是用了一个语调夸张上扬的句子。一方面,它暗示了答案的错误,另一方面起到了引起学生特别关注的作用。

声调是指一个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是高平调,发音时高而平直;阳平是中升调,发音时直线上升;上声是降升调,发音时先降再升;去声是全降调,发音时高起低收。普通话四个声调在调值上有明显的区别,声调本身就有抑扬顿挫的变化,使得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但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口语交际中,普通话声调以连续形式出现,音节声调之间相互影响,会带来声调的变化,如上声的变调、轻声、“一”和“不”的变调等。这是掌握普通话腔调的难点,要多加练习,培养普通话语感。否则,说出来的普通话怪腔怪调,就谈不上声音的抑扬顿挫之美。

轻音和重音是普通话语音的重要韵律特征。教师的口头言语表达应有轻有重,通过轻说或重说,显示出语调变化。轻音和重音的恰当运用有重要的修辞功能:传递感情,确定语义,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恰当地使用轻重音可以传递出说话人的情绪和情感。例如,“盼望”,在词语中,“望”应重读,可是,在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散文《春》)这句话时,“盼望着,盼望着”应轻读,传递出春天到来的那种企盼、惊喜、轻快的心情。轻重音还有确定语义的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对话语的错误理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术语、关键的字词,皆应用重音表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其思考和重点记忆。

儿化韵是普通话的重要语音特色,它可以表示一定的感彩,可以表达小巧、细微、喜爱、亲切等感情。如果再配合语气词的使用,就可以使老师的语言多一些口语化少一些书卷气的色彩,显得亲切、自然。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语言运用同样是艺术,教师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才会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镜清.运用修辞知识改进数学教学的尝试.修辞学习,1997(4):47-48.

[2][4]骆宝臻.关于教学语言中的突出和强调.山东教育,1998(Z4):41-43.

[3]郭启明,赵林森主编.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98.12:175-176.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7

一、苏派名师课堂用语的共同特色

语文从来都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语文的讨论始终热闹中带着浮躁,百家争鸣中带着个人色彩。不同的教学主张、各异的教学风格、独特的课堂语言,构成了精彩纷呈的小学语文教学特色课堂。如何去看待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如何去学习和继承这些代表人物的教学主张,借鉴他们的课堂语言教学风格,一线教师又该如何上好一节节语文课,又如何透过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的名师成功的教学案例中寻找正确而有效的途径,在名师智慧的教学设计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方向,在名师理答的精彩中寻找语文课堂评价的方法。

(一)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

教学风格来源于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用语的特点,也离不开他们的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具有江苏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一方面是他们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又是个人语言智慧的积累和吸收学生生活印象用语,渗透本土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具有江苏文化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他们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既有我国教育前沿的教学理念,又有独自的个人特色的地域教学风格和语言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是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第一个共同特点。苏派小学语文名师是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形成的具有江苏特点的教学名师,他们是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苏教版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根植江苏大地,潜心钻研教学,注重经验积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堂中有着深深的江苏痕迹、江苏味道,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

(二)教学语言的声情化

教学语言的声情化是苏派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普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去直接代替教师的语言教学,但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水平和语言风格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教学用语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语言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声情化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形象,把科学严谨的书面语和灵活生动的地方口语高度统一起来。他们的教学语言既是书面语言的声情化,又是地方语言的规范化。

二、薛法根与孙双金课堂用语的比较

长期以来,对于苏派的研究近九成停留在理论分析与方向指引上,专家学者领导对苏派发表的言论占据所有苏派言论的绝对统领地位,鲜有一线教师对苏派发表言论,也鲜有教师对苏派教学对一线教师的平常课堂教学引领方面的研究。

对于薛法根和孙双金两位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师的课堂用语特点和风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课堂用语特点

中国知网主题上搜索“薛法根”,共显示34条有效信息。薛法根崛起于近十年间,是苏派语文名师中最为年轻的代表之一,也是目前苏派小学语文名师中教学成果最高的代表之一。近几年,对他的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用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风格、个人的成长经历、教学案例分析等三个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还是教学语言风格。

薛法根的教学主张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典型的课例有《哪吒闹海》等,个人的主要著作是《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等。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是名师各自教学特色的关键性标志。薛法根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善于联系教学实际去加以创新,用薛法根自己的话来说,模仿、融合、创新是他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境界。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模仿更有创新。继承和模仿不是照搬,要有一个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融合,有一个创新的成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之所以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苏派”名师的典型,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结果。

薛法根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有人曾问过薛老师,在课堂中教学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他总是说,课堂语言是课前精心准备和课中灵活表达的结合,教学内容不变,但课堂是生态课堂,课堂的学习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精心设计 ,学会引导和课堂活动的组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运用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

语言的简约之美是薛法根老师语文教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人民文学》专家评介栏目中阐述薛法根的教学风格是“务实、求活、拓宽、创新”,在不断积累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训练,二是语感培养。其中又以语言训练为重。

一是重视字词教学与语言训练研究。绝大多数老师在分析薛老师教学实录时都绕不过词语教学,这也是薛法根语文教学呈现给大家的最大特色。听过薛老师课的人都反映,薛老师的课堂用语是简约之美,朴实而精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真谛――“读中感悟,品中深悟。”如在《九色鹿》一课的教学中,薛法根老师设置了 “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三个学习板块,他安排的学习重点是写一写。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模式。但再好、再先进的教学模式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作为农村学生的学习就不能照搬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四个学习板块。教学安排过程既借鉴了薛老师的教学模式,又从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增加了练习检测的学习环节,对农村学生更为实用。

(二)孙双金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用语的特点

2008~2012年,共搜集到研究孙双金老师的文章近50篇,这50篇文章涉及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实录的整理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孙老师的教学分析占重点。

孙双金老师的教学主张是情智语文,典型的课例是《走近李白》等,个人著作是《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等。孙双金老师之“情智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从孙双金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孙双金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形成了 “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严谨而又灵活的教学风格。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在全国广有影响,因此,许多研究孙双金老师教学理论的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他提出的“情智语文”的解读。

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中,孙双金老师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是先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著作的背景,而是把学习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作者和著作《水浒》的背景。课堂上,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棒打洪教头的几个打的环节去理解林冲的人物性格。通过“说一说,议一议”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这一教学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却体现了新课程很重要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己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孙双金老师作为情智语文教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去感悟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学习。他的教学语言简练而深刻,上课时他自己讲得少学生讲得多,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堂教学用语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重要表现。学者们对课堂用语重要性的认识虽有所提高,对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用语问题虽给予更多的关注,但就其总体来看,课堂用语问题的研究仍处于零星自发的状态,在学科体系中仍处于教学法附庸的位置。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课堂教学用语虽然有不同的风格,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科学严谨的书面用语和表达灵活生动的口语高度的统一。它既是书面语的声情化,又是口语的语法逻辑规范化。严谨也好,风趣也罢,都是建立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基础上的启发性声情化语言。

教师节学生代表发言篇8

关键词: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课堂观察;定量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0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师生语言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占到全部课堂教学行为的80%左右,因此,美国学者弗兰德(Ned Flanders)认为,对课堂内师生的语言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就能把握课堂教学的实质。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vstem,简称FIAS)是弗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运用FIAS,可以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语言互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

1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介绍

1.1编码系统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是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它依据师生的言语互动,把课堂言语活动分为10个类型,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如表1所示)。FIAS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每隔3秒钟,观察者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代码,并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分析。这样,一堂课大约记录800-1000个编码,它们表达着课堂上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占有一个小的时间片断,这些事件先后接续,连接成一个时间序列,表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行为模式和风格。

图1中横坐标每格代表3秒时间,30格即记录了30个观察行为,因此每一排即代表了90秒钟的师生互动情形。纵坐标为10种行为分类。为了节省空间和分析的方便,教学风格相同的某些行为类别共享一行,如第1类与第2类记录在同一格,而以数字区别(如图1第二排),第6类与第7类也是如此;第10类行为(为简单起见用0表示)在纵轴上没有相应的行,而把它记录在方格下方。

对于能够熟练运用FIAS的观察者,也可以把课堂上的行为代码直接以阿拉伯数字形式按顺序记录下来,比如随堂记录在笔记本电脑的EXCEL表中,以供课后统计分析。

2 课例分析

本文选取一节高中化学课“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探究”作为研究课例,以阐述FIAS在中学化学课堂观察中的应用。本课例从师生合作演示“蓝瓶子”趣味实验导入,通过从反应速率角度的定性探究,从化学平衡常数角度的定量分析,中间以制造认知冲突作为穿插过渡,师生合作共同探讨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课例时长43分钟,观察素材来自课堂现场记录及录像资料。

2.1时间线标记分析

时间线纵轴上的每一行代表一种或两种行为类别,中间的横行代表教师提问(第4类行为),间接教学风格(第1、2、3类行为)在上半部,属于较开放性的行为,此种教学风格能引起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第9类行为);直接教学风格(第5、6、7类行为)在下半部,属于结构性的行为,这种教学风格会限制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变成有问才有答(第8类行为)。对图1所示的本课例时间线标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图中大部分都填充在中间位置之下'表示出在此3分钟内所观察的课堂,使用的是直接教学风格。

时间线标记将代码数据以图形的方式加以呈现,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课堂上语言行为的类型。但是它只能用于按时间顺序记录教学语言行为和粗略地估计教学风格,要具体分析就需要使用弗兰德互动分析矩阵。

2.2矩阵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先对表2矩阵中单元格的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作简@-47绍。例如,记录课堂中某时段师生语言行为的代码依次为6、10、5、1、4、8、8、2,相邻两个代码所表示的语言行为间隔3秒,这8个代码用序对表示为(6,10)、(10,5)、(5,1)、(1,4)、(4,8)、(8,8)、(8,2)(注意其中第二个10需重复使用,即除第一个数据和最后一个数据外,所有的数据都要被用到两次);这样,n个代码就可以得到n-1个序对,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行的序号(序号与代码类别对应,下同),后一个数字表示矩阵中列的序号。(6,10)就表示由语言行为构成的10×10阶矩阵的第6行第10列单元格,同一序对每出现一次计数1。将全部序对分别计数,就形成了弗兰德矩阵。矩阵中每个单元格中的数据表示同一“连续课堂语言行为”出现的频次,如表2所示的矩阵中(4,8)的频次为40,表示这堂课记录的从“教师提问”到“学生答问”的行为共出现40次。依据矩阵中各种课堂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矩阵中的分布,可以对课堂教学状况做出有意义的分析。而且,在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所以弗兰德互动分析矩阵具有较强的诊断性。

2.2.1课堂语言结构

该课中教师语言比率(1-7列次数/总次数)为64.77%,学生语言比率(8-9列次数/总次数)为29.65%,教师的语言行为占较大比重,但是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安静及混乱的时间占全部教学时间的比例(第10列次数/总次数)为5.58%,这主要是因为化学演示实验时师生注意观察现象而保持沉默的原因。

表2中对角线(左上到右下)上的各个单元格叫做稳态格,代码落在这些格里,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3秒钟,表明持续地做某事。稳定状态区比率是指师生言谈停留在同一话语类别达3秒以上的话语时间占全部教学时间的比率,常模约为50%。本节课稳定状态区比率为82.21%,表明师生间的交谈互动比较稳定。

2.2.2教学风格和倾向

教师的课堂语言可分为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比率反映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倾向。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课堂上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但基本上是稳定的。该课例中间接教学与直接教学的比值(1-4列次数/5-7列次数)为86.91%,数值小于1,表明教师在这节课中倾向于对学生施加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直接的指导。

2.2.3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气氛

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浅灰色)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此区域记录次数密集,则反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气氛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矩阵中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深灰色)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课堂上应注意避免的缺陷。从表2中可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11.3%,而缺陷格记录频数仅为1,可见教师与学生情感气氛较为融洽。

2.3课堂行为曲线分析

课堂行为曲线是根据FIAS代码记录,运用统计软件绘制的表示师生语言比率在时间上的分布图。纵坐标代表每一分钟内师生语言行为比率,横坐标代表时间,此坐标系中的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师生语言行为持续、衔接和变化情况。

对图2进行分析,整堂课中教师的语言比率相对较高,形成了10次高峰。进一步分析发现,基本在教师每一

语言比率高峰后都会有学生较小的语言比率高峰出现,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较为积极的反应,师生间的互动情况较好。在第8分钟、16分钟、26分钟左右各有一个学生较高的语言比率高峰,对照录像可以看出,第8分钟对应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第16分钟高峰对应小组实验探究和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第26分钟高峰对应小组讨论和汇报“蓝瓶子”实验中平衡移动的原因,说明学生对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都有很积极的反应。整堂课中,沉默、怀疑或暂时停顿的情况很少,在第37分钟和41分钟各出现一次师生语言低谷,对照录像可知,这两次分别对应学生到黑板板演和教师做演示实验。

2.4本课例的思考与建议

从总体上说,本课例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师生互动良好,体现出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建议做进一步改进:

2.4.1重视了问题解决,缺少学生的提出问题

课例中,问题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回答问题。特别是在‘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与“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教学中,教师控制得比较紧。在“汇报实验方案”中出现了学生的发散思考,教师也是一见就收。建议有些问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提出。比如在“制造认知冲突”这一环节中:加水稀释硫氰化铁溶液,化学平衡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可以请学生提出运用经验规律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而不是由教师道出。

2.4.2关于教学风格的建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奇(N.Gage)在《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一书中指出:在中学阶段,间接教学比直接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例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直接教学方式。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增加接纳、鼓励性的语言,以恰当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扬,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内在动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并用积极的方式给予回应,这样更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评价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为人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不但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教学行为,更可以通过分析,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行为模式和风格等,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其次,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化和科学化。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将课堂观察的重点放在师生语言行为上,使用“编码”客观记录下课堂内的实际情况,能充分反映课堂的原貌,在处理方法和结果使用上,它使复杂的课堂教学简单化,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像所有的量化研究方法一样,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也有其不足:首先它只反映重视口语行为,不能反映出实验、板书、教学媒体的使用等非口语行为,而忽略了许多重要信息;其次,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有7个类别),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只有2个类别),这样我们就无法全面地了解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再次,分析系统所转化后的变量数据,虽然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做各种广泛的比较研究,但是无法回溯分析是因为哪些具体的话语而得到此数据的。

上一篇:遨游汉字王国作文范文 下一篇:老鹰抓小鸡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