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范文

时间:2023-10-31 06:09:50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篇1

(一)房地产投资对实业投资的“挤出效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社会对于钢铁、水泥等几个行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存在很强的共识,各地出现了竞相投资建设项目的现象,带来史无前例的工业扩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出版的《中国住房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研究》专门论述了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偏高的问题。2003年前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大致在20%左右,与大多数工业行业相差无几。但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房地产利润率明显上升,2007年之后年均达到30%左右,超出工业整体水平约10个百分点。

(二)税收优惠刺激私营工业企业过度投资地方政府迫于行政压力、辖区竞争和政绩考核,具有强烈的动机干预企业投资。因此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以显示其政绩。为了吸引投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纵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进行投资和产品生产,甚至提供各种税收优惠、压低电价等来鼓励企业投资,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投资。

(三)财务杠杆抑制私营工业企业过度投资Fazzari等(1988)认为当企业不同来源资金成本有差异时,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自有资金充足时投资成本最低,即使有少量缺口需要从外部借款,但由于其自有资金的比例较大会降低总的资金加权平均成本。Myers(1977)认为,过高的财务杠杆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为未来的投资项目募集到资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如下假设:H1:当房地产业平均净利润率超过私营工业企业越多,私营工业企业脱离实业,过度投资固定资产的比例会越大H2:企业利税总额占主营业务比例越小,表明税收优惠越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H3:财务杠杆与企业的未来投资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2006~2011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相关数据来研究2007~2011年5年间38个行业的过度投资情况。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同时采集2007至2011年5年间浙江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8个行业数据。全部数据来自浙江省统计信息网中的统计年鉴。对于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考虑到计算模型相关变量所需数据的限制(年鉴对于分行业明细报告数据从2009年开始公开),选择2009~2011年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并按以下顺序进行了筛选:剔除数据缺失的行业样本;剔除净资产为负的行业样本;剔除相关变量缺失的样本;剔除固定资产净值增长为负的行业样本。筛选后最终样本观测值为41个。本部分研究数据除了房地产业年均毛利率来自2012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其余数据均以浙江省历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计算取得。

(三)模型构建(1)过度投资测度模型。借鉴Richardson(2006)投资方程,拟合值为预期投资水平,残差部分为非预期投资。非预期投资中,投资模型正残差表示实际投资超过预期投资的部分,即过度投资,而负残差则为实际投资低于预期投资水平的部分,即为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与过度投资统称为非效率投资。构建的企业过度投资测度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a为截距,b为相关系数;e为扰动项;Invest为投资水平,以固定资产投资净值除以总资产表示;鉴于所统计的样本大部分属于非上市公司,所以不选用托宾Q值反映企业的投资机会,采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salegr、总资产增长率tagr作为企业投资机会的度量;Lev为资产负债率;Cash为行业资金来源总额的对数;Labor为吸纳劳动力人数;Ret为净资产增值率;Scale为公司规模;t表示时间;Year为哑变量。(2)投资效率估算模型。边际资本-产出比率(ICOR)是度量投资效率的一种方法,理论基础是:资本相对于产出增长的速度表现为资本的边际效率或者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体的ICOR越高,其投资效率和生产效率越低。如果投资是有效率的,ICOR将保持相对稳定。边际资本-产出比率等于年度增量投资与当年增量产出之比。(3)投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参考Fazzari等(1988),Lang等(1996)的研究,本文构建如式(2)面板模型来考察浙江省私营工业企业投资的影响因素。其中,a为截距,b为相关系数;e为扰动项;Invest为投资水平;Profitr为房地产平均毛利率与私营工业企业当年毛利率的比率;Taxr为产品销售税金及其他税金比率;Lev为资产负债率;it为第i行业第t年的相关数据;其他变量含义同式(1)。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私营工业企业投资行为扭曲测度根据预期投资模型式(1),残差估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浙江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2008、2010、2011这三年间出现过度投资,其中2008、2010尤为严重。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从2007~2011年均出现了投资不足,其中2007、2009、2010年最为严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投资不足主要原因是浙江省以私营企业为主,产值占比较低。无论是在政策支持还是经营自由度上远远比不上私营企业。资金来源一方面来自国家预算,更多来自银行贷款,因而其投资方向受到很多限制。再加上节能降耗宏观调控,关停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生产线,使得国有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背道而驰,前者投资不足,后者出现过度投资。

(二)私营工业企业投资效率估算由于边际资本-产出比率等于年度增量投资与当年增量产出之比,年度投资来自浙江省历年统计年鉴“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的年末减年初数,当年增量产出用“增量工业总产值”测算,来自浙江省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数据及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2007~2011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比浙江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ICOR普遍偏高,但整体趋势一致,即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说明投资效率最差,而前者高达2.7,说明私营工业企业投资效率不尽理想,意味着投资效率下降了。2010年年末显现的浙江省民间借贷危机引发的多起“老板跑路”事件同时波及私营和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净额均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同时工业总产值虽有小幅上升,但并不说明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增加工业总产值,而是固定资产减少有滞后效应,再加上技术以及人力资本对工业总产值的促进作用,使得工业总产值并没有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减少而减少。表2的数据显示,浙江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和浙江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之间的资本边际产出差异在2007年和2009年比较显著,但是2008、2010、2011年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与私营工业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本过度配置,而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投资不足正好契合。

(三)私营工业企业投资影响因素分析表3为投资影响因素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浙江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的自然对数是20.46171,从其他各变量的均值、最大、最小值及标准差来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采用模型(2)对H1、H2、H3进行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回归,模型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4。方程的显著性检验P=0.0000,自变量中除taxr影响效果不显著外,其他自变量P值均小于0.05,所以显著性较强,故随机效应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确认拟合效果,利用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是随机效应,检验结果的p值为0.9137,接受随机效应模型拟合变量的假设。从表4可以发现,profitr与因变量相关系数达到0.788551,且显著正相关,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确实吸引了实体经济不景气的私营工业企业,并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资产负债率与私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系数为-6.742262,且显著负相关,这与Lang等(1996)经验研究的结论一致,即高的财务杠杆抑制了私营工业企业的过度投资,说明债务治理的有效性在约束私营工业企业的过度投资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增长机会和投资支出正相关:即增长机会越多,投资越多;公司规模与私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也显著正相关;结果显示税收比率与因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表示浙江省2010~2011年针对私营工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没有真正起到让私营工业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作用。

四、私营工业企业投资效率提升建议

(一)微观层面(1)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可解决目前“用工荒”窘境。大力发展校企合办某些专业,或者大力推动企业办学,开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学生以私营企业为实习基地,可以在节假日亲临实践,了解实务知识。在校生以学得本领为宗旨,用工成本下降,既可以解决私营企业的“用工荒”问题,又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结合,提高了就业能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档次。(2)与地方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有望突破技术瓶颈。对私营企业而言,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困难,与大学合作是明智的选择。对地方院校来讲,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是目的,因此引导和支持大学的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教师的项目研发要充分结合企业实践,教师的研究团队可以大批量引入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这样的团队与私营企业相融合,不断解决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的技术难题。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因为盲目选择科研项目而使成果束之高阁的问题,又能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可见,校企合作是实现双赢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二)宏观层面(1)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房地产调控关键要解决供需矛盾,即供给的有限性和需求的刚性,供需一旦平衡,房价自然会回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推进小产权房交易的合法化,增加城市房屋供给。一方面,城中村改造闲置大量小产权房,由于缺少产权证不能进入市场交易,人为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买不起房、无房可住。问题的关键在于集体土地小产权房没能得到合理解决。一旦小产权房买卖合法化,房屋的供给就会增多,农民工在出售农村住房后,也能实现在城市居有定所。二是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房价的不断上涨使购置房屋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大负担,大力发展廉租房,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2)大力推动金融制度改革,缓解私营实体经济融资困境。浙江省是民间资本富集的地区,除了国有金融机构要取消信贷歧视以外,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将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吸纳进实体经济生产部门。第一,允许民间办银行。“十”提出的稳增长的政策与以往保增长的政策有所不同,特别提出“民富优先、创先驱动”。居民的闲置资金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但却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如果允许私人开办银行,进一步将利率市场化,则有利于提高居民储蓄意愿。对于如何防范私人资本建立银行可能产生的关联交易等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法律监管到位,使违规成本远高于违规收益,就能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使银行规范运作。第二,允许私营企业引进民间资金。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可以在经济主体自主性市场决策的引导下进入具有获利机会的产业,在繁荣市场供给的同时也不易引起经济过热风险。因此金融政策应该为引入民间资本提供条件,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让实体经济发展主体免除后顾之忧。要以市场调节为主,让更多民间资金流向发展有潜力、有活力的实体经济,减轻过剩的流动性带来的通胀压力;以调控为辅,严厉打击远超银行贷款利率的高利贷,让资本有序流动。

私营企业篇2

第二条《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私营企业雇工,是指投资者外的受雇于企业的人员。

第三条《条例》第十一条所列人员中:

(一)农村村民,指农民个人,不含农村中的非农业居民。

(二)城镇待业人员,包括城镇待业青年和其他无业人员。

(三)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指个体工商户业主,含个人合伙的合伙人。

(四)辞职、退职人员,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辞职退职人员。

(五)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主要包括:

(1)离退休科技人员;

(2)停薪留职科技人员;

(3)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

(4)符合国家规定的党政机关、团体离退休人员。

第四条《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二人,是指资产独立的两个投资主体。

第五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私营企业可以经营的行业,还包括营利性的文化、艺术、旅游、体育、食品、医药、养殖等行业。

私营企业可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

第六条私营企业可以设立分厂、分店、分公司等,投资者可以到异地办企业。

第七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第八条私营企业登记管理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九条凡符合《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人员申请开办私营企业,申请人应当向办理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有关证件:

(一)申请人身份证明。

独资企业申请人是指投资者本人,合伙企业申请人是指合伙人推举的负责人,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人是指投资者推举的企业负责人。

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登记时,除提供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外,还应当提供其他合伙人、其他投资者的身份证明。

(二)场地使用证明。

(三)验资证明。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数额按照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数额的规定执行。

(四)申请从事资源开采、建筑设计、施工、交通运输、食品生产、药品生产、印刷、旅店、外贸、计量器具制造等行业生产经营的私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有关部门的审批证件。

(五)合伙企业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供合伙人的书面协议。

合伙人的书面协议应当载明合伙人的出资形式、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

(六)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供公司章程,章程内容应当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

第十条申请开办私营企业,申请人应当在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经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后,始得营业。

私营企业申请开办分厂、分店、分公司的,应当在分厂、分店、分公司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经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后,始得营业。

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超过三十人的,应当经地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

第十一条私营企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应当包括企业名称、企业负责人、经营地址、资金数额、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种类、雇工人数以及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姓名、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者姓名等。

私营企业的名称应当按照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办理。

企业负责人:独资企业是指投资者本人;合伙企业是指合伙人确定的负责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姓名须与身份证相符,不得使用别名。

经营地址,指企业所在市、县(区)、乡(镇)、村、街道、门牌等。

资金数额,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和自有流动资金。

经营范围,指经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项目和商品类别。

经营方式,指自产自销、代购代销、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零售、批发、批零兼营、客运服务、货运服务、代客储运、装卸、修理服务、咨询服务等。

企业种类,指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审核决定。符合条件的,经核准登记后,发给营业执照;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私营企业凭营业执照刻制图章,开立银行帐户,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私营企业改变企业名称、企业负责人、经营地址、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种类等主要登记事项,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私营企业因分立、合并而保留的企业应当办理变更登记;因分立、合并而新办的企业应当办理开业登记;因分立、合并而终止的企业应当办理注销登记。

私营企业转让时,转让方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受让方应当办理重新登记。

私营企业迁移到原登记管理机关管辖区域之外,应当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原登记管理机关根据企业申请,收回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撤销注册号,开出迁移证明,并将企业档案移交企业新址所在地登记管理机关。企业凭迁移证明,向新址所在地登记管理机关重新申请名称和注册号,领取营业执照。

合伙企业增加或减少合伙少,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私营企业办理变更登记时,应当提交申请书及有关证件。合伙企业的申请书应当经合伙人签署,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书应当经董事会签署。

第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受理私营企业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做出审核决定。

第十七条根据《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私营企业歇业,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资产清理和处分证明、债务清理证明、完税情况证明,经核准后,收缴营业执照及其副本、图章,并通知其开户银行。

合伙企业歇业时,应当提交合伙人的歇业申请书。有限责任公司歇业时,应当提交董事会决议或其他有关证件。

第十八条根据《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私营企业破产时,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破产证明、资产清理证明、债务清理证明,经核准后,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因行政处分、法院裁决而终止营业的私营企业,应当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私营企业遗失营业执照,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挂失,并申请补发。

第二十一条私营企业与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第二十二条私营企业申请承揽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从事补偿贸易,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与外商签订合同,经有关部门审批,报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三条私营企业与香港、澳门、台湾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承揽来自这些地区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从事补偿贸易,可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及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私营企业经批准使用的经营场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需要拆迁的,拆迁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承担拆迁费用,并合理安排迁移地址。因侵占造成经济损失的,由侵占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二十五条私营企业开业、分立、合并、转让、迁移、歇业,均应当在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或注销税务登记。

第二十六条根据《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私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不得瞒报收入,乱摊成本费用。

第二十七条私营企业不得抽逃企业资金,转移资产,隐匿财产,逃避债务。

第二十八条私营企业的外汇收入和支出按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按照《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私营企业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

(二)监督私营企业依照登记事项和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三)制止和查处私营企业的违法经营活动;

(四)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经营,制止对私营企业的摊派;

(五)指导私营企业协会的工作;

(六)国家授予的其他管理职责。

《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私营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和管理的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是指工业、矿产资源、建筑、交通运输、商业、能源等部门。

第三十条私营企业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内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呈报上一年度生产经营年检报告书、资金平衡表或者资产负债表。年检报告书式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三十一条根据《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私营企业的下列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的;

(二)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超出核准登记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重新登记和注销登记的;

(五)出租、转让、出卖、伪造、涂改或者擅自复印营业执照的。

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超过一定数额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审核批准。具体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数额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决定。

第三十二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阻挠、抗拒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私营企业违反财政税务管理规定的,按财政税务管理规定处罚。

第三十四条私营企业违反劳动管理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按有关劳动管理法规处罚。

第三十五条根据《条例》第五条规定成立的私营企业协会是由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协会可以有团体会员、个人会员。

成立私营企业协会,经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按有关规定办理社会团体登记。

各级私营企业协会接受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

第三十六条私营企业职工成立工会组织,依照中华全国总工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私营企业的劳动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私营企业篇3

[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控制;社会审计;会计责任主体

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拟从私营企业的性质和实际状况出发,就如何实现有效的会计控制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约束失败

1. 各级政府部门缺乏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动力。政府公务员不是企业的出资者,其收入与私营企业业绩没有任何联系,当政府对其是否正确履行职责缺乏有力约束时,他们不可能真正代表国家正确行使监督权利,他们并不具备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积极性。

2. 监督成本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身处外部的政府部门不可能对企业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另外,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使得这种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有企业更加明显。要获取监督所必需的、充分可靠的财务信息,提高事后监督的有效性,政府为此而支付的监督成本会很高,较之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来讲是很不经济的。

3. 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的合谋。这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约束失败的重要根源之一。税务、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公务员与企业合谋作假帐、随意减免税收,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审计证据的获取相当困难,使得对这类腐败现象的查处(监督监督者)变得更加困难。反过来又使得这种串通合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政府用于监督“监督者”的成本将非常高,而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 缺乏社会审计监督

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目前尚未全面涉及到私营企业,还不是私营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一是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方能报出;二是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很不完善,经营活动中违规违纪现象较为普遍,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会有很高的执业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愿从事私营企业的审计。目前,仅在政府需要时或有民事纠纷时以及产权变动时,才不得不涉及。因此,私营企业目前尚未被纳入社会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对其约束的防线只有一条——政府监督,而且是失败的。

(三)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及内控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在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控制度很不健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对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与内控制度的建立,没有严格履行其监督职能,疏于指导和监督。我们认为这是主要原因;二是私营企业一般受业主一个人支配或几人支配,从对管理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讲,都不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或不遵守业主自己建立的控制;三是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说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经营管理不规范,员工社会保障上缺乏安全感等,使之不愿招聘或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并且很难留住优秀的财会管理人才。

这种状况既损害了私营业主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又致使外部监督困难重重。零散混乱的会计资料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和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认定事实真相,无法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

二、 加强私营企业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 导入社会审计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私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

1. 建议国家应尽快从法规上做出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必须实行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来讲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目前私营企业普遍处于无外部监督约束的状态;二是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达不到基本要求,有的企业则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不是一日之功。因此,目前来讲,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私营企业进行外部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监督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且审计效果最优的外部监督约束形式。一些规模较大、会计工作较为规范的私营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主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说明私营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有内在的要求。

2. 引入社会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其智力优势,主动服务于私营企业,在帮助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记帐、税务、培训财会人员及对重大经济决策和主要投资项目、生产项目等的实施进行论证诸方面为私营企业提供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对规范私营企业会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 财政部门应下大力气,真正抓好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1. 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私营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帐簿体系。财政部门首先可依据有关法规规定,要求私营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帐簿体系。其次,在注册会计师对私营企业审计中如果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报送财政部门严肃处理。再次,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私营企业依法建帐。

2. 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3. 财政部门对暂时无法达到规范化要求的私营企业可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或要求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记帐。

(三) 完善政府对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约束,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1. 健全法制

(1) 我国1999年10月修订了《会计法》,按照“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就会计责任主体、会计监督体系建设、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2) 深化会计改革。财政部已陆续颁布了一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这对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起重要作用。但现在只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中实行,应尽快扩大到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不要总是强调条件不成熟,只要加强财会人员培训,配套其他措施,在私营企业中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很有必要。

2. 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

正如以上我们曾论述过的,让政府部门如税务、财政、工商、主管部门等直接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督成本很高,监督的有效性较差,且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当前已经实行或正在实行的改革措施有:

(1) 1998年取消了实行多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国有企业从1998年起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均应在年度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

(3) 1999年4月1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暂行规定》,明确了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依据、对象、方法、程序,这对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职责,规范社会审计机构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措施均尚未涉及到私营企业,使得私营企业要么处于政府部门独家行政控制下,要么处于监管的真空中,这非常不利于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进行,应尽快将上述措施实施于私营企业。

(四)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1.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会计控制薄弱,造假严重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法律责任不清、惩治力度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原《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一章,既未列明违法行为,又无详细的罚则标准,造成了违法难究,执法难严。1999年10月修订后的《会计法》对此有重大突破。

(1) 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解决了多年来会计责任多重化和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问题,有利于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2) 修订后的《会计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具体列举了各种违法会计行为及惩治的形式和手段,同时对触犯刑律的会计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在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中,将增加打击会计犯罪的相应条款。

私营企业篇4

[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控制;社会审计;会计责任主体

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拟从私营企业的性质和实际状况出发,就如何实现有效的会计控制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约束失败

1. 各级政府部门缺乏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动力。政府公务员不是企业的出资者,其收入与私营企业业绩没有任何联系,当政府对其是否正确履行职责缺乏有力约束时,他们不可能真正代表国家正确行使监督权利,他们并不具备实施有效监督的内在积极性。

2. 监督成本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身处外部的政府部门不可能对企业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另外,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使得这种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有企业更加明显。要获取监督所必需的、充分可靠的财务信息,提高事后监督的有效性,政府为此而支付的监督成本会很高,较之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来讲是很不经济的。

3. 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的合谋。这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约束失败的重要根源之一。税务、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公务员与企业合谋作假帐、随意减免税收,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审计证据的获取相当困难,使得对这类腐败现象的查处(监督监督者)变得更加困难。反过来又使得这种串通合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政府用于监督“监督者”的成本将非常高,而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 缺乏社会审计监督

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目前尚未全面涉及到私营企业,还不是私营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一是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方能报出;二是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很不完善,经营活动中违规违纪现象较为普遍,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会有很高的执业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愿从事私营企业的审计。目前,仅在政府需要时或有民事纠纷时以及产权变动时,才不得不涉及。因此,私营企业目前尚未被纳入社会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对其约束的防线只有一条——政府监督,而且是失败的。

(三)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及内控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在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控制度很不健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对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与内控制度的建立,没有严格履行其监督职能,疏于指导和监督。我们认为这是主要原因;二是私营企业一般受业主一个人支配或几人支配,从对管理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讲,都不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或不遵守业主自己建立的控制;三是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说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经营管理不规范,员工社会保障上缺乏安全感等,使之不愿招聘或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并且很难留住优秀的财会管理人才。

这种状况既损害了私营业主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又致使外部监督困难重重。零散混乱的会计资料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和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认定事实真相,无法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

二、 加强私营企业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 导入社会审计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私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

1. 建议国家应尽快从法规上做出明确规定,私营企业必须实行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来讲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目前私营企业普遍处于无外部监督约束的状态;二是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达不到基本要求,有的企业则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不是一日之功。因此,目前来讲,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私营企业进行外部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监督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且审计效果最优的外部监督约束形式。一些规模较大、会计工作较为规范的私营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主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说明私营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有内在的要求。

2. 引入社会审计后,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其智力优势,主动服务于私营企业,在帮助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记帐、税务、培训财会人员及对重大经济决策和主要投资项目、生产项目等的实施进行论证诸方面为私营企业提供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对规范私营企业会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3. 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1)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与监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2)建立行业质量监管体系。一是加强内部监督;二是与中国证监会、审计署、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总署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企业审计进行重点检查监督;三是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完善举报制度,欢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让全社会共同监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3)加强执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4)初步开放中国的会计市场,完善《注册会计师法》,真正做到依法执业。

(二) 财政部门应下大力气,真正抓好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1. 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私营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帐簿体系。财政部门首先可依据有关法规规定,要求私营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帐簿体系。其次,在注册会计师对私营企业审计中如果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报送财政部门严肃处理。再次,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私营企业依法建帐。

2. 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业主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惩罚业主。在大量大中专经济类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情况下,此项工作实行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方面规范私营企业,大中专毕业生是愿意到私营企业去工作的。(2)定期对私营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3. 财政部门对暂时无法达到规范化要求的私营企业可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或要求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记帐。

(三) 完善政府对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约束,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1. 健全法制

(1) 我国1999年10月修订了《会计法》,按照“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就会计责任主体、会计监督体系建设、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2) 深化会计改革。财政部已陆续颁布了一批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这对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起重要作用。但现在只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中实行,应尽快扩大到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不要总是强调条件不成熟,只要加强财会人员培训,配套其他措施,在私营企业中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很有必要。

2. 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加强对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

正如以上我们曾论述过的,让政府部门如税务、财政、工商、主管部门等直接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督成本很高,监督的有效性较差,且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当前已经实行或正在实行的改革措施有:

(1) 1998年取消了实行多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国有企业从1998年起不再实行财政审批制度,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均应在年度结束后的规定时间内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

(2) 1999年2月25日财政部了《关于对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中央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质量进行抽查的实施意见》,由财政部监督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按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原则开展。

(3) 1999年4月1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暂行规定》,明确了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依据、对象、方法、程序,这对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职责,规范社会审计机构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措施均尚未涉及到私营企业,使得私营企业要么处于政府部门独家行政控制下,要么处于监管的真空中,这非常不利于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进行,应尽快将上述措施实施于私营企业。

(四)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1.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会计控制薄弱,造假严重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法律责任不清、惩治力度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原《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一章,既未列明违法行为,又无详细的罚则标准,造成了违法难究,执法难严。1999年10月修订后的《会计法》对此有重大突破。

(1) 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解决了多年来会计责任多重化和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问题,有利于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2) 修订后的《会计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具体列举了各种违法会计行为及惩治的形式和手段,同时对触犯刑律的会计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在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中,将增加打击会计犯罪的相应条款。

私营企业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__工商局、__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__区现有私营企业会员2458户,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家为__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全区的私营企业协会,努力为广大私营企业服务,做了及所能及的工作,受到大多数会员的肯定和好评。一方面,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每期印刷一万余份,及时送到每个会员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区协会聘请四川海峡律师事务所为协会法律顾问,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460余人次,大型法律讲座6次,利用法律服务,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区私协,会同消协,在美家居倡导并开展了争当“诚信经营户”活动,从一点一滴进行规范要求,市场被评为“成都市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协会组织私营企业家为贫困大学生捐款14万元,组织简单仪式,由企业负责人直接将款,捐给受助学生,许多都表示,你们毕业后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实习、来工作,充分体现了广大私营企业家的关爱之心。

今年,是__区起飞之年,为此,我们私营企/,!/业协会、广大私营企业家,要积极行动起来,要抓住这一发展的良好机遇,企业发财,政府发展,协会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广泛动员会员,提高对__区发展机遇的把握和认识。俗话讲得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__区面临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沙河整治已初步完成,东郊大片国有企业陆续在搬迁,腾出了大片可利用土地,还有数十条铁路专线交通,再加上市委市政府向东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些机遇,是几十年来都难得了,广大会员一定要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自己的企业。

二是协会要尽力从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为会员做好服务工作。要注意收集项目信息,及时传达给会员,可以开办企业服务网站,将重点信息及时放在网上。协会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对各部门的信息,也及时传达给会员。在资金方面,要主动协调银行部门,要求他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畅通的信贷渠道。

三是加强__区情和__区私营企业的宣传。我们一些私营企业家,很多原都是国有大企业的骨干,他们有很多优势,协会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四是协会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对各部门的信息,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也及时传达给会员。对会员反映的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主动协调配合,尽力为企业排忧争难。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传统春节很快就要到了,祝您们新年好,工作好,身体好,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私营企业篇6

[关键词]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调节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6-0023-03

[作者简介] 赵翠萍,广东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广东 广州 510320)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在私营企业内部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直接关系到它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据调查显示,目前私营企业内部劳资关系问题较多而且复杂。在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主体因为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雇员与雇主之间客观存在着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矛盾和纠纷。那么,对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应该给出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是“基本稳定和谐”还是“趋于恶化”?其内部有没有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可能?联系实际,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应措施?这是目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主要表现

从我们现在掌握的各方面相关调查资料看,我国不同地区的私营企业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劳资矛盾和冲突,许多处于隐形、半隐形状态的劳资矛盾已开始显性化。劳资关系中的劳方(雇员)在地位、身份、权力和利益等方面与资方(雇主)出现巨大落差,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甚至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在政治上,农民工干了工人的活,却没有得到工人的身份;在经济上,农民工和正式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在社会上,农民工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承受着来自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歧视。劳资纠纷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

1.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在经济上的表现。雇员工资偏低,并严重存在拖欠、克扣工资现象。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相应地,包括公务员、企业主在内的生活都大大改善。可是,有调查数据表明,珠三角农民工月工资12年来仅仅增长68元,如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是负增长。同时,许多企业还自定许多规矩恶意克扣员工工资。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仅广东省东莞市企业主因欠薪逃匿已公开的事件竟有300起左右,许多农民工辛辛苦苦一年后,只能失望地空手而归。2003年10月,陕西省总工会对132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2531名职工中,月工资600元以下者1385人,占54.6%,职工人均月工资大约420元,远远低于全省2002年职工月平均860元的工资水平。不仅企业雇员的工资低于全省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克扣工人工资的现象。职工的实际收入比名义工资更少。克扣工资的事由包括迟到、早退、任务完成不好、顶撞领导、说企业坏话、工作台面卫生不合格等。在调查的员工中被变相克扣过工资的大约占一半左右;几个纺织企业几乎人人都被扣罚过;某服装厂工人月工资400元左右,有的人扣罚后仅领到80多元,不够交纳厂食堂月100元的伙食费。

2.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用工单位拒签劳动合同,或所签劳动合同经常出现与《劳动法》相违背的条款,合同执行难。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定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确定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一些私营企业为了减少负担,逃避责任,把农民工视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劳动工具,没有技术培训,没有稳定的工作岗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陕西省总工会的调查表明,虽然有66.7%的私营企业与劳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合同形式和签订程序不规范,大多数企业的合同文本由企业一方制定和出示。劳动合同就是企业一方制定的“单边条款”,类似于“霸王条款”。劳动者只是在文本上签字画押,根本不进行协商。由于大多数职工(雇员)不了解《劳动法》的具体内容,也不知道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因此,业主与雇工、雇员的劳动合同一般内容简单、粗糙、不规范。许多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中都没有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条款,相关的诸如发生工伤后的工资发放、医疗、抚恤等内容,经常出现与《劳动法》相背的违法条款。有些条款的表述很模糊而且很不公正,如雇员进企业工作要交押金,企业规定拖发三个月工资,员工辞工提交申请待批准后45天才能离厂,辞工理由不充分,视为放弃押金和拖发的三个月工资,企业每天可延长劳动时间3-5小时等。还有些合同只讲对员工的要求,不讲企业的义务、职工的权利。就是这样,多数职工手中也没有劳动合同文本,一旦发生劳动争执,劳动者很难讨回公道。

3.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在社会上的表现。农民工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承受着来自多方面有形和无形的歧视。作为劳资关系主体一方的私营企业主是指占有生产资料并以此获得纯利润者。私营企业主阶层是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贡献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排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私营企业主的政治社会地位伴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提高而提高。私营企业主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作为劳资关系主体另一方的雇员,其社会地位与雇主比较则落差巨大,与原有的城镇职工相比,受到经济歧视、非经济歧视、基本人权歧视和政策歧视等。雇员是不占有生产资料,受雇于雇主并依靠自身的体力、脑力劳动获取工资者。私企的雇工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社会分化中产生的农民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许多农民工虽然在城镇务工多年,但由于没有城市户口而不被城镇所融入,处于城市的边缘状态。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脏、累、险、重的粗活;许多农民工在劳动环境很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他们的身心往往受到很大伤害,并且经常发生工伤或者重大伤亡事故;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恶劣,农民工由于收入较低,普遍经济拮据,绝大多数农民工的衣着都极为简朴;他们往往居住在郊区的简陋民房和工地的简易工棚内,居住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潮湿、蚊蝇滋生,卫生状况恶劣;为了减少支出,农民工的饮食也很简单,并且卫生条件也很差;农民工子女读书、就医都存在很大困难等。

二、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产生的直接诱因

在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导致上述种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其直接诱因在于:

1.资本短缺、劳动力过剩的基本国情,导致劳资双方地位不对称。目前,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困难。据有关专家推算,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的真实失业水平可能在8%-17%之间。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4.8亿,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转移了约1.8亿人。据测算,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可以容纳2亿劳动力就业。还有大约1亿多农村劳动力要找出路,这还不算每年要新增的800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凸显资本的稀缺性,因此,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资方处于强势地位,与劳方形成不平等的地位关系,资方处于主动的、有利的地位,而劳方却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

2.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私营企业内部雇用关系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增加了触发问题的可能性。由于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安排,农民工进城打工,不论时间多久,农民工总是保留着对土地的经营权、使用权,这一安排使农民工具有“两栖人”的特点。如果他们在城里能找到一个稍好一点的职业,拿到一份稍高一点的收入,他们就是留在城里的“农民工”;如果在城里变成“候鸟群”,间歇性工作且效益较差时,他们则选择返回农村,重操旧业,成为一个农民。企业主由于职工的可替代性强、雇用期短而忽视员工的正当利益要求,在工资方面往往能少给就少给,能不给就不给;另一方面,员工也认为不会长期在一个企业做,签不签合同无所谓,高兴就留下来,不高兴则往往采用过激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而增加了劳资冲突的可能性。

3.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政府部门对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不够。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一整套的劳动法律体系,如《劳动法》、《工会法》、《就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基准法》等,不仅制定了劳资关系的各种标准,如最低工资,工作时间等,而且确定了有关劳资关系调整的机制或方法,如集体谈判的代表权的确认、劳资关系调整机构的职责和运作方法等。在我国,虽然《劳动法》已经付诸实施,但由于颁布的时间长,它在许多方面都不适应已发生重大变化的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而且,可操作的与《劳动法》相配套的法规还远不完善,特别是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立法则更加显得滞后。与农民工维权工作息息相关的《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监察法》、《劳动市场管理条例》、《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均未颁布,这就使劳动者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再加上我国目前全国劳动监察人员甚少,只有3-4万人左右,有些地方还没有省一级的劳动监察队伍,同时,由于我国的司法环境较差,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也缺少有力的手段。目前,现有的劳动仲裁的一裁两审体制弊端非常明显,由于劳动仲裁走的是“调解――仲裁机构――法院”的程序,先调解,如不成由仲裁机构处理,当事人不服再上诉到法院,导致劳资双方在人力、财力、时间上的支出大量增加。资本一方凭借其强势地位,明知仲裁机构做出的是合法、公正的裁决,仍以不服裁决为由,上诉至法院,使劳资纠纷的解决旷日持久,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劳资冲突和劳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

4.私营企业家族化管理,导致企业劳资关系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信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新产生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化管理,也就是以血缘关系和亲朋关系为纽带的控制。家族化管理在利用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方面明显存在缺陷,本应该引入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但又缺乏可信赖的职业经理人,因此,从目前看,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仍然是家族化管理。家族化管理导致企业内部劳资关系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信赖,容易引发劳资冲突和矛盾。这种家族化管理方式,一是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非制度化特性,企业主对企业的管理往往随心所欲、独断专行,甚至缺少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和成文的规章制度。在人事安排和收人分配上取决于企业主当时的心情,心情好时,尚能善待企业职工,心情不好时,对员工往往粗暴、蛮横,不兑现当初的承诺。同时,常常把家族成员和其他员工进行严格的区分,使非家族员工低人一等,导致个别职工和家族成员的私人矛盾恶化,有的甚至演化成企业矛盾。二是由于企业主法制观念淡薄,为了节省开支,往往不按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做事,厂房建筑不符合标准,职业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火设施缺乏,更有甚者,为了防止员工因工资低下而辞工,就采取扣发押金、拖发工资等手段,甚至紧锁大门,进行人身控制。三是我国中小型私营企业大都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有工会组织的发挥的作用也有限。雇员在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中普遍处于弱者地位,只有组织起来形成整体力量,才可能与企业主抗衡、谈判。但由于工会组织的缺乏或无力,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增加了劳资矛盾激化的可能性。

三、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调节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总量上持续快速增长,企业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企业行业和地区分布呈扩张态势;同时,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也不少,其中,企业内部劳资关系双方的劳动争议正进人多发期,劳动争议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集体劳动争议持续上升,劳动争议日趋复杂和激化。可见,要保证我国私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构建。当然,近年来劳资纠纷事件的绝对数量增加并不能简单地得出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恶化的结论。因为伴随私营经济发展,私营企业规模、员工基数的迅速扩大,也会增加劳资纠纷绝对量;另外,私营企业员工维权意识的提高会促使劳资矛盾显性化,虽然这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处理,那就有可能造成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恶化。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构建私营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不仅关系到私营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从国外劳资关系调节的实践经验看,建立劳资双方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可能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已全面介入对劳资关系的调节,在实施充分就业政策、调节国民收入的税收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同时,特别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了一整套关于企业劳资关系与劳动保护的规定或管理办法,全面具体地实施了对劳动权益的保护。资本与劳动“战后初期紧张的社会对立被化解为一种社会凝聚力”从而使社会矛盾趋于缓和。在企业方面,随着企业竞争力的转换,“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开始日益受到欢迎,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劳资矛盾极大缓和,团队精神充分显现,劳资间呈现出一种和谐稳定的关系。

2.从我国建国初期对劳资关系调节的成效看,建立劳资双方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可能的。解放初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全国各地劳资关系普遍紧张,“出现过三次劳资冲突的高发期”,因国家对私营经济有着正确的认识,强调发展私营经济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确定了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采取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劳资政策,从而使劳资关系极大缓和。一是对劳资双方进行发展生产、劳资两利的政策教育。二是建立和健全调整劳资关系的具体规范。包括解决劳资争议的程序,订立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对劳资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等内容。三是建立劳资协商机构――劳资协商委员会,使劳资关系的协商,劳动合同的签订、监督、检查,有了具体运作的机构。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劳资争议案件减少,而且使劳资关系朝着合作性方向发展。

3.从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出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构建新型的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引发私营企业劳资矛盾和冲突是多种因素的结果,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它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建立健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律法规,使解决劳资关系的纠纷和冲突有法可依。二是建立严密的劳动监察体系,改变目前劳动监察仅停留在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开展执法检查的被动方式。三是加强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工会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功能。四是加快解决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鼓励雇工参与企业管理。五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在调整劳资关系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汝贤.对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初步探索[J].生产力研究,2005,(4).

[2]吴德辉.新形势下的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1)

[3]雷云,吴娅茹.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私营企业篇7

[关键词]私营企业;治理结构;演进;人力资本

企业治理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其核心命题是如何通过一个财产(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权利的契约安排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应安排以提高组织效率。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逻辑主张企业治理结构的单边性,并认为“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优所有权安排。但“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导致企业内部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严重不对称,不利于充分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

纵观企业制度的一般历史过程,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权在企业契约中具有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并在与非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多样化的企业制度安排。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并不存在唯一或单一的不变定式,而是随不同的契约条件在企业成员(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互动博弈过程中不断变迁。在人力资本非常稀缺和重要的情况下,私营企业极有可能突破家族控制,向其他治理结构演进。

一、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之一——两权集中对称(业主制)

私营企业创立之初,企业规模很小,多为个人或家族所有。企业主既是创业者,又是实际经营者;企业管理人员也主要以家族成员为主,表现为家族企业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其产权结构基本属于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直接统一集中于业主或其家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企业治理结构——业主制。这种结构安排,在处于市场体制发育时期的企业小规模、单品种经营阶段,表现出私有产权显著的绩效,显示出了这种“原子型”的单一结构的高效率优势。首先,剩余索取权的独享使得所有权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动力,给企业主以充分的激励,并且这一时期物质资本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企业规模很小,企业主或其家族有充足的人力资本来实施对企业的控制和进行有效的决策;其次,单一的产权结构和单层次的治理结构保证了经营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自,这时让渡控制权和所有权反而会带来低效率,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再者,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统一,所以,在剩余索取权与经营控制权之间基本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和“成本”等。

在这一阶段,家族企业多采用“关系式治理”模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的关系主要靠血缘、亲情来维系,对自己人多以人治进行管理,正式的制度往往失去效力。这种治理模式在企业创立之初,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但家族内外部所面临的利益冲突一旦冲破家族成员的“心理契约”,这种缺乏正式的契约联结的治理结构将会使企业面临危机。一方面,家族内部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企业内家族成员在传统的分家之后不满足于现有股份,自己想成为企业的老板,导致了家族企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外部的利益冲突则集中表现为私营企业的非家族成员,在企业发展中逐步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以离开企业相威胁,动摇着家族式的企业模式。如果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不足以阻止企业分裂的上述趋势,家族式企业便再难以维持下去。这也就意味着,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经营品种的多样化和市场范围的拓展,人力资本的作用随之日益突出,其谈判力日益加强,表现为两权集中对称的业主制单层治理结构将面临着或正接受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内部的管理分工、分权、层级化和制度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的演进趋势。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家族企业能延续至第二代的,仅为39%;能延续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更是只有15%。很多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陷入困境,难以继续发展下去,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企业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超过了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决策能力所能够控制的范围。由此看来,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型将是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之二——两权分离(科层制)

在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人力资本(尤其是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现实状况却是企业主或其家族的人力资本供给极为有限,这种有限的人力资本供给状况会导致企业主或其家族管理和决策幅度受到限制。家族企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需要通过外部(社会)的人力资本供给来解决企业中人力资本的缺乏,并要求企业主及其家族让渡出部分控制权,让外部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体现了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思想。这就导致了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形态——科层制的出现。

科层制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理的”制度权威为组织管理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并且科层制这种治理机制在私营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高效率。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其名著《看得见的手》中,分析了从1840年到1940年一百年间美国家族企业的演变历程。他指出,由家族式管理向规范的科层制管理的转变是美国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最主要动力和源泉,也就是使企业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家族集团的限制,而成为经理式企业、现代化的大企业,使之成为支配主要经济部门、甚至改变整个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从钱德勒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种转变过程将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起初的家族小企业在各种压力下,自身的财务资本不足,不得不通过兼并、合并的方式扩展企业规模;二是引入非家族的专业经理人员进入企业,逐步使他们掌握经营控制权,使企业成为支配美国主要经济活动的现代意义上的经理式企业。因此,这种转变的实质内容主要就是家族企业与社会财务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等因素融合的过程。家族企业与社会人力资本的结合反映出私营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安排的演变。

企业治理结构本质上是关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合约,其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恰当的契约安排来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以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由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本的专用性逐渐加强,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实践中,许多企业主也认识到这一点,慢慢让渡部分控制权,让权于比自己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协助经营企业。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企业组织的复杂化,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日益分离,控制权逐步从企业所有者即创业者手中向经理人员集中。控制权转移具体体现在企业内各种管理岗位对非家族经理的顺序开放上,而这种开放也同时导致了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的改变。

在一定范围或在一定历史时期,所有权与控制权适当分离的治理结构比高度集权的家族式治理结构更有效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历史上发挥了或者现阶段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两权的过度分离就会使得经理人员拥有很大的企业控制权,对企业具有很强的操控能力,而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却很不匹配,这就可能会导致经理人员的效用函数与企业的利益和股东的效用函数将存在很大分歧,甚至经理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所以,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分离的产权结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成长。两权分离严重不对称的所有权安排则会陷入困境,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在所有权安排方面进行创新。三、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之三——两权分散对称(分享制)

在科层制阶段,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专业经理人员的加入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对剩余有正的贡献,而剩余又被所有者独占,这种两权严重分离的产权制度安排一方面会妨碍他们积极性和协作主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得他们利用很强的企业控制权操作能力扩张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企业与股东的利益,导致组织的低效率。并且,随着人力资本重要性的递增,高组织效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经理人员的投入,还要靠企业全体成员的努力。显然,为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就要求在科层制的基础上进行体制的创新。对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分离阻碍私营企业成长这一问题,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企业主或其家族慢慢收回控制权;二是企业主或其家族让渡部分所有权,让员工分享企业剩余,参与企业管理。第一种方法将导致古典式企业的复归,显然行不通,由此看来,第二种解决办法分享制成为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选择,是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不断演进和优化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MartinWeitzman)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分享经济》一书中就提出了让员工分享利润的意见。魏茨曼提出的“分享经济”并非真正让工人去分享利润,而是为缓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所开的药方,这种分享制是不彻底的。日本的分享制较为成功,“日本企业的特征是契约的不完全程度较高,并且,其剩余控制权也不尽归雇主一方专有,它具有在从业人员中广泛分散、分享的倾向。”我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思想。

分享制的企业制度,是员工与资方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的制度安排,即劳动报酬与企业剩余相关联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利润分成、经理人员持股、全体员工持股、EVA分享、股票期权以及其他股权激励等类型。这一制度的核心是让员工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它改变了科层制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状态,使得所有权与控制权又慢慢趋向于对称,但这时的对称是分散对称,也就是企业主与员工分享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对称。

实行分享制的企业制度安排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员工)共同治理企业提供了制度保证,可以很好地缓解企业内部劳资矛盾,使资本和劳动由对立走向合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绩效。同时,这一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让员工分享企业剩余以形成员工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能够大大降低高昂的成本。通过分解剩余索取权,委托人将剩余索取权部分转让给人,使人的收益与企业的绩效相对应。委托人由于分享而造成的剩余损失可以从企业绩效的提高中得到补偿。因此,分享制可能为其所有者带来更多的剩余,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所有权安排。

我们可以用下图对上述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路径作一简单的概括。

上图中,横坐标代表所有权维度,纵坐标代表控制权维度,45°线OA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对称线,曲线OB为不同治理结构形态下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曲线,OB越靠近OA表示所有权与控制权越对称。在业主制阶段,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企业主或其家族,图中表现为OB与OA几乎重叠;到科层制阶段,所有权与控制权趋于分离;到了分享制阶段,所有权与控制权又慢慢趋向对称,这时的对称是分散对称,也就是企业主与员工分享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对称。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私营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私营企业的所有权将进一步趋向分散,所有权分配制度也将逐渐由原先古典式集中对称的所有权安排向分散对称的所有权安排演进。以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对应程度为依据,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可以概括为:集中对称—两权分离—分散对称。通常情况下,这三种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这一演进过程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重要性的不断增加,谈判地位的日益加强。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7,(1).

[2]许峻,郭峰.家族企业要过坎[J].投资与证券,2001,(6).

[3]王利平.管理过程中制度权威的确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3).

[4]小阿尔弗雷德·钱德勒.重武,译.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6]杨瑞龙,周业安.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J].经济研究,1998,(6).

[7]王宣喻.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

[8]马丁·魏茨曼.分享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

[9]青木昌彦.日本经济中的信息、激励与谈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0]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5,(8).

私营企业篇8

一、全面规划,分类实施抓建会

近年来,我们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工作重心和着眼点投入到企业改制和新建企业建会上来,通过对全局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摸底,开展资产评估工作,选择了*、*、*、*、*这五个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进行企业改制和工会组建工作,局党委用下发文件的形式对建会的意义、目的及具体操作方法做出了认真慎重、全面细致的部署,并成立了新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抽掉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到改制企业中讲解党的政策、讲清企业改制组建工会是《工会法》的规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百事通在改制企业组建工会工作中,我们坚持改制与建会同步进行的原则,做到企业改制进行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整体过渡。*、*这两个单位属于承包经营性质改制企业,*改制后实行了股份制经营性质,职工队伍构成没有大的变化,我们仅对工厂和车间(工段)两级工会组织作了相应的确认;二是重新组建。针对*厂和*厂实行股份制和租赁经营改制后,职工队伍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在*厂(车间)和*成功开展了由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工会主席的有益偿试工作。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中,我们采取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办法,对生产规模较大、职工人数较多的私企民营企业联宇有限责任公司单独组建了工会组织。在*社区内,根据私营个体工商户较多,规模小、员工少、流动性强,工会组建难度大的情况,依托社区组建了社区私企工会联合会,每个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一个联合会分会或一个工会小组,定期开展工会工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社区管理优势,而且还有效地破解了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建会难题。在工会主席的选用上坚持了“三不用”原则,即“与经营者沾亲带故的人不用,政治业务素质不高的人不用,不能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人不用”。目前,全局新建改制企业已基本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的建会工作体系,从业人员25人以上的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由局工会负责,25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工会组建由社区私企联合会负责,从而确保了了全总提出的“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工会”的目标要求在新建改制企业中得全面贯彻落实。

二、积极指导,精心扶持抓建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私企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私企和个体工商户分布区域广、规模差异大、人员构成杂的实际情况,为了全面贯彻全总王兆国主席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把私企民营员工和个体工商业户组织到工会中来,我们本着“先上路,后规范,重实际,不求全”的原则,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积极宣传,依法建会。《工会法》、《劳动法》、《中国工会章程》是我们开展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法律武器。近年来,针对一些私营企业者在建会上存在观念淡薄的现象,局工会指导组多次深入企业做宣传教育工作,争取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给每家新建企业准备建立工会的企业发放一套《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对经营者普遍进行工会知识培训和法制宣传,端正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从“要我建”逐步转为“我要建”,变“不愿为”为“主动为”,增强经营者支持建会工作的自觉性,为在私企民营和个体工商业户中开展建会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局员工人数最多的私营企业,也是我们在私企建会的第一家,在筹备组建工会工作过程中,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同志对组建工会认识明确,态度积极,积极配合局指导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公司工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今年的7月28日是公司工会成立的日子,省*、*和我局党政领导亲临大会,省*不仅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而且还为公司工会的成立揭牌,提升了私企建会知名度。二是加强了组织建设和会员管理工作。对在私企工作的下岗职工,原是会员的,给予及时办理会员关系转递,同时做好积极发展新会员工作,今年在新建企业发展会员189人,入会率达73.5%,在新建企业建立了17个工会小组,为新建企业做好组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面对新建企业工会刚刚组建,工作基础差的实际,我们采取有力措施抓巩固,抓提高。按照新建企业工会的实际需要,分别为他们制作了工作图板和门牌,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责任制度,完善了各种薄册卡片,实现了工会组织门前有牌子,室内有图板,会员有登记,活动有记录,会议有档案,办公有场所的“六有”工作标准。四是积极对新建企业工会进行扶持,首先请新建企业的工会主席参加局工会组织的全局各项活动,使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如:在今年召开的局工会十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有二个新建改制企业工会主席被增补为局工会委员。其次在评先选优上向新建企业倾斜,按比例分给他们一定的名额。在今年局工会召开的“三优”竞赛活动表彰大会上,全局最大的新建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被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再次,全局每年举行重大活动我们还邀请私企经营者参加,鼓励他们重视支持工会工作,如去年国庆节我们举办的“颂祖国建小康”大型歌咏比赛,在颁奖晚会上我们让*公司董事长为优胜单位颁奖,使他们从内心感激工会组织,也使他的企业提升了知名度。五是加强了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提高了工会干部素质。按照黑龙江省总工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大力度,对新建企业工会干部进行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不搞一种形式,针对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大部分是兼职,离岗培训难以实现,采用以会代训,知识答题和走下去以企业和街道为单位的办法组织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培训,使私企工会干部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工会业务,提高了他们政治素质和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

三、履行职能,依法维权抓建制

改制和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完成后,为了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力度,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我们重点在改制和新建企业集中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员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召开员工代表大会的形式,使员工的知情参与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否决权和依法监督权落实到位。二是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保证了员工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三是在实行股份制经营的*厂和*厂分别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组织,工会主席和员工代表分别进入了“两会”,确保了工会组织和员工直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渠道的畅通。四是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立厂务公开栏,把生产经营、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卫生保护、职工工资等情况及时向员工公开,使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如*改制后实行了个人承包经营,但工会作用并没有减弱,凡属*重大基本建设工程的发包,合同签定,资金来源,工程结算及工人工资支付等重要决策都要坚持从源头参与,做到优先安排本单位职工,使工程每个环节都受到了工会和员工的密切监督,防止了个人行为和暗箱操作,维护了员工利益。*厂工会组织在企业改制后发动职工围绕经营找市场,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外向型经济,使企业改制职工收入不减,同时利用生产淡季鼓励职工走以户自立道路,支持各车间搞起了*生产,2004年全厂创收近80万元。新晨

四、强化载体,完善规范抓建家

为了保证新建企业工会作用的充分发挥,推动工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我们注重找准启动点,通过不断强化载体,坚持在全面提高新建企业工会整体水平上下功夫,抓了各种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结合新时期形势任务需要,在全局新建改制企业中广泛开展创优争先达标竞赛活动,为提高新建改制企业工会建家水平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建立了新建改制企业工会季度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了目标管理,对新建改制企业工会从建会率、入会率、职代会建立、集体合同签订率、女工委员会组建率,劳动争议调解率,安全生产达标率等七个方面都进行了量化,明确了任务和责任,从而使我局改制新建企业在建家上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推动了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商贸物流发展范文 下一篇:绿色物流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