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范文

时间:2023-09-20 11:19:43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篇1

1缺乏保障,可拒绝上班

案例:2011年8月中旬的一天,室外最高温度已达37℃,从事室外作业的李康向公司负责人提出发放降温、防晒、解暑的防护设备及药品等的要求,但公司负责人没有同意,为此李康便拒绝上班。之后公司以李康在工作期间拒不服从公司安排为由,决定解除与李康的劳动合同。李康不服,向法院,最终法院判决撤销公司的决定。

说法:《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鉴于在高温下工作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性,因此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及药品。同时,该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有权拒绝执行。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在没有防暑降温设施或高温防护条件的情况下冒险作业,劳动者有权拒绝,且不能视为违反合同,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处罚员工。

2高温作业,可索要高温津贴

案例:2011年8月底,连续一个月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路明等员工发现,公司支付的报酬中没有高温津贴,便要求公司补发,但遭到公司拒绝,公司的理由是每天已经向员工提供了充足的防暑用品、药物和饮料,这些费用应冲抵高温津贴。对于公司的说法路明等人不服,到法院,法院最终支持了他们的诉讼请求。

说法: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第四条第七项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即高温津贴属于国家规定的劳动报酬范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以货币的形式按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至于防暑用品、药物和饮料的开支,属于防暑降温费的范畴,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防暑降温费针对的是所有暑期在岗的劳动者,而高温津贴则是对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的补偿。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有权领取高温津贴,同时也可以领取防暑降温费,只是防暑降温费既可以用现金支付,也可以发放物品代替。

3缩短工时,不可以降低工资

案例:杨春等3人系室外工作人员,公司与他们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2500元。2011年夏季因连续高温,公司决定自8月1日起缩短杨春等人的工作时间,每天只工作5小时。然而杨春等人在领取8月份的工资时,发现收入少了许多。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工作时间减少了,工资自然也只能按实际工作时间结算。杨春等人不服,向法院,法院最终判决公司向杨春等人足额发放工资。

说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第四条第六项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本案中公司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这一规定。该《通知》第四条第四项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适当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减少高温作业工时是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绝不能以此作为降低劳动者工资的理由。

4高温中暑,可享受工伤待遇

案例:2011年9月1日,由于连日在高温下作业,霍强因严重中暑而昏迷。霍强共住院治疗9天,用去医疗费6000余元。霍强多次要求公司给予他工伤待遇,报销所有医疗费用并给予一定补偿,却被公司拒绝,公司认为在同样环境下工作的其他员工并未出现中暑的情况,因此霍强中暑是自身原因造成,不属于工伤。后霍强到法院,法院根据工伤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判决公司给予霍强工伤待遇。

说法: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病目录》中规定,作业过程中的中暑属于职业病。同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第五条第四项规定,在高温、高湿场所因工作原因引起中暑,并经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工伤认定工作,使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高温作业篇2

评价时差异情况,我们采用两种测定方法同时对某钢铁企业机械厂进行了高温作业检测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某钢铁企业机械厂存在高温环境的生产岗位为调查对象。

1.2检测仪器

分别使用DHM-2型通风干湿表和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仪(WBGT指数仪)对工人作业环境温度进行测定,并使用MR-4[]型辐射热计测定作业岗位单相辐射热。

1.3方法

依据《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934-1989)、《高温作业分级》(GB4200-1984)、《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分别对工人作业环境温度进行测定,判定高温作业岗位及进行岗位分级。

2结果

2.1检测

共对该钢铁企业机械厂18个作业岗位进行了检测(表1)。对两种测定方法的测定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WBGT指数仪检测结果的干球温度明显高于通风干湿表的干球温度,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t检验,P0.05)。

2.2判定

对照高温作业的两种不同定义,分别确定各作业岗位是否为高温作业岗位。结果用WBGT指数判断,18个作业岗位有15个岗位为高温岗位,而用温差判断只有9个高温作业岗位,两种评价方法结论存在统计学差异(配对χ2检验,P

4.4分级(各岗位劳动时间率均>360min,当地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为29℃),结果显示两种分级方法分级级别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χ2检验,P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存在辐射热的高温作业点,WBGT指数仪的干球温度明显高于通风干湿表的干球温度。表明WBGT指数仪的干球温度由于受辐射热的影响常高于实际的空气温度,通风干湿表的干球温度测定的是作业场所实际空气温度,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两种仪器的湿球温度差异很小,表明自然湿球温度受辐射热的影响较小。

用温差判定高温作业的方法,主要强调了生产性热源对工人作业岗位环境空气的加温效果,测定结果受室外空气温度的影响小。用综合温度判定高温作业的方法,主要强调了测定环境状态下工人实际受到的热应激程度,测定结果受室外空气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天气炎热时(如当室外温度>30℃),可造成不受生产性热源影响的岗位也判定为高温作业岗位,高温作业分级甚至可达到IV级。而利用温差进行判定时,可能并非高温作业岗位。两种判定结果形成显著矛盾。我们认为,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使职业病防治与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而现实中存在两种可能造成相互矛盾的高温作业的测定和评价方法,必然造成行政执法单位执法和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职责方面的困惑和混乱。

高温作业测定虽然都是在夏季最热月份进行,但一个月内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气温存在很大差异,对用综合温度判定高温作业岗位的结果将造成很大偏差,由此得出的评价结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我们认为用此结果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不合适。而用温差判定高温作业岗位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反映了生产性热源对工人作业环境的影响,受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气温影响小,结果稳定性相对较好。因此,我们建议用温差作为评价高温作业的常用指标和行政执法依据,对于主要由炎热天气而导致的高温作业,应以高温季节实际出现的高气温为执法依据。

(收稿日期:2006-10-18)文章编号:1004-9231(2007)06-0304-02

高温作业篇3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第三条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WBGT指数测量依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T189.7)执行;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依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执行;高温作业分级依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执行。

第四条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落实以下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

(一)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二)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高温日常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四)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五)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第八条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第十四条 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第十五条 劳动者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合理调整高温天气作息时间或者对有关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调整安排。

第十六条 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者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第十七条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第十八条 承担职业性中暑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工会组织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用人单位整改或者停止作业;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工作时间、工资津贴规定,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摄氏度(℃)含本数,“以下”摄氏度(℃)不含本数。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1960年7月1日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高温作业篇4

关键词:井工煤矿;热害防治;对策措施

0 引言

高温热害不但会危及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同时也是矿井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按照国内外高温热害矿井生产情况统计,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工作效率将下降30%以上,对矿井安全生产极为不利,同时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如在河南平顶山某煤矿,曾出现在采掘工作面高温作业时,先后有35人晕倒在作业地点的热害事故。

1 基本情况

根据《某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全井田49个测温孔,孔底温度达31℃以上的钻孔44个,占总测温孔的89%。地勘结果:本井田有一、二级热害区存在,属地温异常区。同时,根据矿井开拓情况,首采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过程中,风、机两巷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高温显现,实际揭露煤层后的地温情况与地质报告基本相符。结合某煤矿建设期间的实际情况,在热害防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虽然地勘期间对各煤层地温参数进行了测定,但煤层揭露后对矿井热害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影响煤层掘进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未查明;二是依据原有的勘探阶段地质信息,对煤矿开采中的热害问题估计不足,建设施工过程中热害防治工作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对煤矿建设施工接续会造成较大影响。

为进一步摸清井下高温区作业环境温度及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程度,为下一步采取降温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某煤矿对井下工作面环境温度进行了全面检测与分析。

2 检测评估体系的确定

针对煤矿井下高温作业区域,采用以下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井下高温作业环境热害危害程度(见图1)。

3 检测结果

3.1 日常监测

根据井田开拓布置及采区划分,工作面设计最大走向长度为5000m,采用双顺槽布置方式。两条顺槽中一条与主要进风巷道相连,一条与主要回风巷道相连,不满足条件的通过施工联络巷道实现。掘进到一定距离后,两条顺槽通过联络巷相通,实现全负压通风。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配备双风机、双电源并能实现自动切换,局部通风机均设置于进风巷道的新鲜风流中,通过Ф800mm风筒将新鲜风流送入工作面,风筒口距离工作面最大距离为10m,风机配风量450m3/min,通风方式合理。

在各掘进工作面掘至800m左右时,通过正常生产条件下环境温度监测,干球温度在28.1℃~29.5℃之间,均超过了《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的规定,属高温作业区。

3.2 不良作业条件

对某煤矿井下四个高温作业区域的环境气象条件在正常施工作业条件下,按照检测方案的布点原则,分别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现场检测结果见表1。

3.3 职业危害程度调查与检测

对某煤矿井下四个高温作业区域的环境气象条件及WBGT综合指数分别在停产检修期间和正常生产条件下,按照检测方案的布点原则,分别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4 原因分析

4.1 地温背景

某井田煤系地层可采煤层较多,总厚度较大,而上覆岩层多为热导率较小、热阻大的粉砂岩和泥岩类,不能为区内地热的运移和散失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该区地下水迳流较弱,循环交替较弱,地下水与围岩热交换已达平衡。

4.2 煤层氧化产热因素

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实际现场条件下的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当巷道的顶煤或侧壁破碎后,存在煤岩破裂过程中的热效应,在掘后短期内会出现CO气体和煤温升高现象,是煤层氧化自燃的初期信号。根据对该矿井下首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四个煤巷掘进工作面空气采样分析,各工作面空气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CO,说明煤层揭露后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由此可见,煤层氧化散热也是掘进工作面环境温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4.3 设备布局及散热情况

机电设备运转时产生的辐射热是高温作业环境热源之一。由于井下作业空间相对封闭,高温作业环境热量散失主要是通过加强通风等降温途径来实现。

4.4 通风技术条件

某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通风。根据实测,各掘进工作面通风距离最短831m,最长2366m,随着掘进巷道延伸,局部通风距离将越来越大,根据各掘进工作面迎头风速测定,风速均在0.3m/s左右,接近《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限值(0.25m/s),就解决工作面高温问题的角度考虑,风速普遍偏低。在未采取其它降温措施之前,加强通风管理作为解决工作面高温的主要技术手段,对工作面散热降温至关重要。

4.5 其它因素

此外,影响井下作业空间气温升高的其它因素还有:地表入风状态参数;井下风流位能变化引起压缩或膨胀;其他热源,如人体散热、散湿、地下水散热等。

5 结论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及原因分析,某煤矿井下开拓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热因素,根据《地质报告》勘查结果及地温梯度预测,随着矿井开采的深入,地温将有升高的趋势,其次在矿井建设施工、正常生产期间井下作业空间热源补充为煤层氧化放热、机电设备散热及其他因素。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家及行业限值标准进行分析评估,作业环境温度均超过了规定限值,存在较大职业危害性。

6 对策措施

6.1 一般性降温措施

(1)通风降温: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缩短工作面的入风流程,加大风速和风量,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或改U型通风为Y型通风等。

(2)减小井下热源:入风巷道尽可能布置在温度较低,无氧化发热的围岩内;在地温较高巷道掘进,围岩放热量大,可用隔热材料或及时喷浆成巷,减少煤层暴露时间,降低氧化放热程度;温度高的压气管或排水管应尽量设在回风流中;尽量利用压风动力设备替代机电动力设备,可适当减少机电设备散热率;

(3)选择适宜的开采顺序:综采工作面提高循环次数,增加产量,比提高工作面长度要好;采用双巷布置掘进有利于降低井下气温。

6.2 特殊降温措施

高温作业篇5

湿热炎夏的来临,伴随而来的是企业生产一线员工职业性中暑的易发与高发。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了解并掌握突发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原则,是夏季企业做好职业病预防、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完善本单位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

在夏季三伏来临之前,企业安技部门应当提前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

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以及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还有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在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时,企业安技部门不能仅仅靠照搬照抄上述文件标准,而必须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特点、作业人员的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各作业现场的高温高湿环境与通风情况等实际,来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

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的实施

企业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应主要包括: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部分规定。

在高温中暑气象等级方面,应根据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结合本地区气候背景资料、高温持续时间,以及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环境的监测数据、劳动条件与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等,划分为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4个等级。

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方面,参考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将预警分为4级。一级预警(红色预警)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提示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企业在职业性中暑应急预案启动实施时,除了应依据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联合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的同时,还应当考虑本单位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环境监测,各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分级,各作业场所高温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等具体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保障措施方面,安技部门应通过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积极协调企业分管人、财、物,以及生产与维修等职能部门,做好通风降温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高温中暑防控药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为高温中暑的预防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职业性中暑的现场处置

现场初步判断

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总是维持着动态平衡,以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职业性中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高温、高湿与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内的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出现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的结果。当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4℃时,作业人员就有可能发生中暑;有时虽然作业环境温度未超过34℃,但湿度高达60﹪时也极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又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

卫生部的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规定,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该标准还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划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观察对象);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重症中暑发生时,一般都以单一类型出现,有时亦可几种类型同时并存。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主要症状为: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是由于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时,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的水、盐大量损失致使肌痉挛。其特点是有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体弱或年岁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其特点是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现场应急处置

对于先兆中暑患者或轻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首先应迅速将其移离高温场所,松解衣扣,放置荫凉处休息;如果患者清醒,无恶心、呕吐,应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如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胶囊)。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一般多在30min至数小时即症状减轻并逐渐好转,休息1~2天即可康复;如上述患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或怀孕,或年岁大一些,在进行上述现场处理措施的同时,应转入附近有条件的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需注意的是,对于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患者的现场处置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因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自觉症状稍有缓解,就又立即安排其回到作业场所进行高温作业,这是现场处置的误区。因为如此处理,有些患者会进一步向重症中暑方向发展。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应迅速用救护车转入附近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在等候救援期间,如果现场有条件,治疗原则是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措施分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纠正其体内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促进酸碱平衡,积极防止其休克、脑水肿等。

高温作业篇6

高温季节是事故易发、高发季节。公司总经理要求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生命和健康的理念,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单位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汇报一

一是健全应急机制。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__乡高度看重并订定了《__乡2019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应急预案》,要求各村子、各企事业单位遇到突发变乱时,必须第一光阴启动预案,严格落实各项掩护步伐。

二是普遍鼓吹教导。

应用集市、黄昏群众乘凉、跳广场舞等光阴段鼎力鼓吹夏季防暑降温小常识,进步群众防暑降温自我掩护意识和警备才能,号召群众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尤其是食品饮食平安,防止食物中毒和肠胃道感染病的发生。目前,全乡累计发放防暑指南1500余份,电视滚动字幕20余次。

三是强化卫生平安。

组织乡食药所、卫生院等单位专业人员对街道餐馆、农贸市场、超市等进行“拉网式”卫生大反省,敦匆匆这些场所按期消毒杀菌,增强农村子“流水席”厨师日常治理和教导,防止呈现食物中毒;要求乡卫生院、各村子卫生室、敬老院贮备充沛的`防暑药品,例如板蓝根、人丹、风油精等,确保群众呈现中暑后可以或许实时获得救治;乡农业中心深入各养殖场(户),从细节入手对养殖场(户)的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管和指导,警备动物疫情。

四是严防平安事故。

一方面通过短信平台、微信群等方法实时宣布高温预警,提醒室外施工人员避开高温时段;另一方面支配派出所巡逻车对加油站、老旧小区、村子组柴垛等容易有火警隐患的地方进行巡查,同时,着力抓好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在危险水域、部位设立夺目警示标牌,在事故易发地段设立专(兼)职巡查监管人员,实时打消平安隐患。

五是全力保障供电供水。

要求供电所增强电力供需预测阐发,优化电力调整,落实错峰避峰步伐,包管电网平安运行,严防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施负载过大而引发火警、停电等事故;乡当局增强水厂运行治理,增强输配水管网反省维护,依照“老师活、后生产”原则,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六是增强应急值守。

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各村子、企事业单位切实做好高温期间的平安生产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各种平安生产事故信息申报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的通顺。

单位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汇报二

针对近几年夏季温度持续居高不下,中暑事故易发、高发,防暑形势严峻的情况,我公司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公司总经理的关心支持和各部门主管的协调指挥下,通过积极开展深入有效的防暑降温工作,确保了职工人身健康,保证了公司的正常生产,实现了高温中暑事件零发生的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认识,强化管理 ,完善防暑制度

高温季节是事故易发、高发季节。公司总经理要求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生命和健康的理念,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各部门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修订与完善了各自的劳动保护与防暑降温工作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了防暑降温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强化统筹协调和部门合作,确保了平安度夏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落实。

二、宣传教育,增强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使每人都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充分利用会议、板报、宣传栏、厂报、广播等形式,教导工人正确的施救方法,在发生中暑等情况时,及时进行急救,增加作业人员对这种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急救箱配齐各类防暑降温药品,要求现场施工人员随身携带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品。同时,针对高温天气易引起火灾的特点,为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安全防火意识,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及遇到火灾时自救逃生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预控能力和处置能力。

三、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做好健康保障

一是领导重视,各生产部门把防暑降温工作作为当前保障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员工进行慰问,并及时送上防暑降温用品。 二是从基础抓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将下午上班时间改至13:30,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在车间关键部位安装电风扇,并确保电扇的正常使用,做到随坏随换,保证了车间内部空气流动。三是从细节着眼,切实关爱员工,公司食堂在每日10:00—15:00为每位员工免费提供绿豆汤等清凉解暑饮品,预防持续高温引发的中暑现象。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发放落实高温补贴。我公司根据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在七、八、九月份给每位职工发放高温季节津贴,进一步加大员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投入。

在公司总经理领导和各部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公司近三年防暑降温工作卓有成效,整个夏季劳动安全形势良好,未发生一起职工中暑等意外事件,各项生产任务正常有序开展,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更为之后的防暑降温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措施。在以后的防暑降温工作中,我公司一定汲取近几年的经验,改正过去存在的不足,把之后的防暑降温工作做的更好。

单位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汇报三

目前,我市进入高温酷暑季节,加强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已刻不容缓,全市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做好今年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提高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明确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的重要性

(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履行协同参与职责。将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列为当前工会工作的重点,是法律赋予工会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职责,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督促企业行政、单位上级主管等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积极配合企业行政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防暑降温和夏季劳动保护工作。

(二)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高温季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片区服务站、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的作用,认真履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职责。要针对夏季劳动保护工作的特点,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通过组成联合检查组等方式,重点加强高温作业、露天施工、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品储运等危害因素较大的作业场所,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督促企业行政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职工安全和健康。

(三)发挥平台作用,履行宣传教育职责。全市各级工会要加大对职工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要注重运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寓教于乐等职工喜闻乐见的'防暑降温和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做到工会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宣传教育“进企业、到班组、在岗位”。要指导职工掌握防范高温中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尤其要提升高温作业职工(含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职工观看防暑降温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让每一个职工直观了解高温危害、后果和防护方法,切实掌握自救和互救的能力。要教育引导职工(重点是农民工)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牢固树立“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的理念。

二、增强关爱意识,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的实效性

(一)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组织基层单位,结合“安康杯”竞赛和“隐患排查随手拍”等活动,广泛组织职工立足岗位查找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和问题,要进行分类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发生,对一些隐患严重又整改不力的企业,各级工会应及时向上级工会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反映,必要时应提请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处理,也可借助于媒体和网络对其曝光。

(二)组织开展高温“三送”工作。高温期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筹划和组织开展以“清凉一夏、幸福安康”为主题的夏季“送清凉、送安全、送法律”高温慰问活动,积极协调企业主要领导主动关心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农民工以及中小非公企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慰问奋战在高温作业、高温场地、高温岗位的职工,认真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诉求,及时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使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能真切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确保广大职工平安度夏。

(三)组织开展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在高温来临之前,各级工会组织要按规定配合企业行政认真组织开展高温作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及时了解掌握高温岗位职工健康状况,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患有心、肺、脑血管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高温禁忌症不适应高温作业环境的职工,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四)组织开展急救技能提升和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各级工会可依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根据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组织开展高温急救技能培训,让职工了解高温危害、后果和防护方法,掌握自救和互救的能力,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人员和急救药品。并积极针对高温季节易发事故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广泛组织职工开展演习、演练,熟悉应急流程,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三、强化过程管控意识,积极落实要求,进一步体现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的保障性

(一)工作部署到位。各级工会组织要依据国家和我市防暑降温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在高温来临之前,积极协助行政制定工作方案,尤其是要制定防暑降温的应急预案,认真部署,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前期的各项工作。

(二)经费投入到位。各级工会组织要在确保防暑降温经费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善作业条件,特别是要在露天和高温工作场所配置通风、隔热和降温等设备,生产作业场所如有条件要设立高温作业职工的工间休息室,作业现场必须提供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和药品,各级工会要督促行政按照规定按时发放防暑降温劳动防护用品和足额发放高温津贴,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三)管理措施到位。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督促企业行政科学合理安排职工作息时间(露天作业要避开烈日高温时段),实施高温错时作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和避免超时劳动,严防职工中暑事故发生。各级工会要加强对职工食堂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加强对食品采购的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控,防止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等疾病的发生。

(四)情况报送及时到位。各地区、各企业工会要及时总结防暑降温和夏季劳动保护先进经验,解工作难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请各地、各产业、各直属工会于xx日前将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防暑降温工作总结和夏季安康“三送”活动统计表报市总工会经济技术与劳动保护部。

高温作业篇7

及时通过电视台、手机短信平台和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向社会高温天气预警信号,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提出预防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和建议,适时启动应急预案。重点要加强对卫生、教育、交通、农业、电力、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部门的气象服务。

二、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

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实际情况,各乡镇。立即组织开展夏季高温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效果。安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消除高温天气下存在各类安全隐患。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娱乐场所、车站、商场宾馆、地下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未经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公共聚集场所,一律责令停业整顿。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监管,切实防止在高温天气下发生突发事件。

三、加强供电供水管网监管。确保居民用水用电安全

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停电等事故,电力部门要防范因用电量过高。切实维护电网安全,保障高温天气下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城乡居民、公共场所的用电。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针对持续高温可能引起的旱情,及时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城乡供水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供水管网监管,消除隐患,保障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广大群众的生活用水需要。

四、改善高温作业工作条件。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确保劳动者相应权益得到保护。化工、建筑、电力、燃气等生产施工企业要坚决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高温作业场所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按规定调整高温、露天和高空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对高温岗位采取降温措施,改善劳动条件。特别是各建筑施工、监理企业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及时检查从事高温露天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对不适应日晒、高温作业的人员合理调换工种。同时,要落实好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的供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备足防暑降温急救药品。

五、加强高温天气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卫生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暑期高温天气医疗服务工作。认真部署,做好医务人员调配和门(急)诊工作安排,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对中暑患者的医疗救治,保障患者安全。做好急救药品储备,确保急救设备和设施处于完好状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中心)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合理安排人员、设备、药品和车辆,保证急救电话畅通,及时接警,迅速出警,妥善处置和及时转运患者。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提醒、监督餐饮单位切实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高温天气下车辆运行安全

防止车辆因为高温、雷电发生自燃、爆燃等事故;车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检查灭火装置,公安部门要做好各类运输车辆安全状况检查工作。保证处于良好状态。同时,要加强治安巡查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交通部门要切实做好客运中的防暑降温工作,保证饮水、消暑药品的供应。同时,要做好高温下车辆安全运营工作,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督促其加强对车辆的安全保养,并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七、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高温作业篇8

关于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分(子)公司,项目部,本部各部门、事业部:

为了加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等各项权益,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人社明*[20xx]26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集团下属各单位、直管项目部防暑降温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工作。针对今年夏季极端高温天气,要严格执行高温条件下的劳动禁忌标准。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即:重劳动、中等劳动、轻劳动分别为20、30、40分钟),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 35℃以上、37℃以下时,各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各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积极改善作业场所的工作条件;要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二、各单位要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要深入作业场所实地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督促项目部及时整改。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防暑降温工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企业关爱职工推进“双爱”活动的重要举措,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送清凉送健康”等活动,切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把“双爱”活动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xx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寒假作业范文 下一篇:写作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