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2 18:16:18

支架式教学论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1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从不同层次,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水到渠成.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激发起来',因此,创设结构严谨、关注细节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支架就变得非常重要.“脚手架”搭建成功后,教师展示课件,创设情境,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的自由落体现象,让学生总结它们共同的特征.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以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移、时间、加速度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同学到DIS实验室,学生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升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直接的作用.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创设的问题,通过问题支架层层递进,获取知识,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创设实验支架,引领学生感悟探究过程

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对实验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的分析方法,对获取自然规律以及知识的理解都很有帮助.创造良好的实验支架可以使学生原本对实验仪器一筹莫展到积极主动要求上台操作演示实验,而且在设计实验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在分析实验现象时具备判断能力.笔者以探究“楞次定律”的规律为例.交给学生问题支架后,可以创设实验支架,用如图装置来实现实验支架的目标,用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分析.在实验支架的帮助下,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个实验结论与表述更为简洁、对两者关系认识更深刻的“感应电流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再通过进一步协作、交换、探讨,最终肯定能得出结论.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被激发起来,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成功者的乐趣.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协作交流提供极好的平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不再手足无措,借助教师搭建的支架,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中即可解决.

三、创设评价支架,搭建学生全面发展阶梯

创设支架式教学的学生评价,让老师对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功和能》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但那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到了高中物理阶段,功和能的思想则非常重要.在探究功和能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认知水平和物理理论知识出发,主动探究,学生参与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以及小组间的协同讨论,最终得出了功的定义,完成对功这一概念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理念的物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从物理知识的本质上把握问题,从而有效地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支架式教学”理念就是教师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架构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灌输”、学生单纯的依存和模仿,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帮助,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地累积,原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概念框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需要将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其中,为学生搭建有效支架,创造写作契机,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发展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核心教学模式之一(李玉苑,2011),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Vygotsky(1978)提出了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发展水平,指已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此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在这一阶段尚不能独立,但在成人和其他学习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原有能力之间的差异,而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则称为支架(康艳,2011)。根据以上理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直接或间接(包括鼓励有能力的同伴)提供适时的帮助、指导和必要的信息渠道,随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逐步减少帮助,发展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阶段。 基于鲁子问、康淑敏(2008)、嵇敏(2010)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归纳为前后六个阶段。

(1)确定最近发展区。这是实施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的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背景知识、思维水平、兴趣爱好,以确定其最近发展区。

(2)选择学习任务。选择的学习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为达到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提供空间。任务要镶嵌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使学生明确任务的性质和目标指向。

(3)提供支架。围绕当前学习的主题内容和知识,按照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旨,帮助学生建立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是帮助学生发展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文化为一体的支架。

(4)进入情景。基于所建立的概念框架,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景。

(5)合作探究。学生的任务学习和与同伴间的合作学习是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内驱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适时地通过示范、提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积极地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6)效果评价。效果评价不仅针对课堂学习任务的有效性,还要追踪评价学生课后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二、例谈支架式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 8A Unit1 Friends Main task,要求学生Write an article for your school newsletter about your best friend for a writing competition,用合适的形容词描述好朋友的相貌、品质、能力等。笔者结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六个阶段,谈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

1.确定最近发展区。 要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从学习现状分析,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语言知识的感性认识上,缺少语用环境和语言实践,学习策略、情感和文化态度更无从激活。从学习需求分析,初二学生虽已具备一定基础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写作前组织有效梳理还是必要的。据此,笔者确定的最近发展区为:在以语言发展为中心的写作活动中,学生能通过运用性阅读策略,在一定的语境中重组阅读文本的语言,并运用迁移、拓展等手段,充分体现目标语言和话题语言的运用(戴军熔等,2011)。

2.选择学习任务。 在最近发展区的指导下,教师开始为写作教学选取相应的任务。笔者把任务镶嵌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依托本课Daniel's article about his best friend Kate,要求学生Read his article and discuss it with your partner,不仅让学生明确Main task的主要任务是借鉴、模仿和运用课文的语言,而且还能使他们从中学会观察、学会评价、学会做人,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3.提供支架。 支架式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概念框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语言技能分级标准"四级标准描述中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阐述: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五级标准中有: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构建概念框架应着眼于解构阅读文本中的写作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来建构目标文本的框架体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在本案例中,笔者从文章的词汇句型、文体结构等写作要素着手构建概念框架。

三、教学反思

笔者对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支架搭建进行了如下反思:

1.保证写作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是支架搭建的基础。在支架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概念框架为基础,然后再设置情景,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

2.把握支架搭建的适切度。教师的支架搭建若不足以激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势必会影响书面输出。目标文本应体现具体的、多维的学习目标,包括语言、文体、情感等,教师可以明确围绕哪些要素来构建概念框架,从而把复杂问题分解,而不是仅仅给出几个关键词或句型,让学生做机械的造句练习。

当然,支架搭建不宜过多过细,而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空间。例如,在解构文本时,教师应当在互动中渗透自己的教学目的,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理解活动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四、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 支架教学 英语教学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Vgostskv提出的构建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1]。支架理论是指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达成的任务或实现的目标;让教师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以达到帮助学生独立学习的目的。在现代的语言教学中,根据支架理论设计的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2]。由于英语阅读是大学英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将以大学英语阅读的具体课程为示例,研究并阐述支架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设置

根据支架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将学习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搭建支架。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帮助学生和推动学生独立学习,并在这两个方面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3]。教师为学生提供最小化的必要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并不需要为学生讲解全部的语言知识和信息,而是教授学生如何去学习和使用语言。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吸引和鼓励学生自主地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发言。如果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比较犹豫,那么老师需要耐心地进行引导;如果学生出现忘词或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那么老师可以给出提示。教师应该着眼于让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旦学生具备了这一能力,不仅在他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2.情景教学。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程有关的热门话题,以便放松和活跃课堂的气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例如宣讲、讨论、复读和角色扮演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情景和角色。

3.独立探索。在这一阶段,前期起到支架作用的教师的地位将逐渐弱化,学生可以独立地探索问题。在探索过程的开始,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随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帮助。

4.合作学习。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平均每个小组4~5人。每个组员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所教授的内容,还要帮助其他组员进行学习。组员之间有机会进行协同工作、互相帮助,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更为高效的学习效率和愉快的学习过程。在一个互相协作的小组里,每一名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组员们轮流交换角色。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变得更为全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5.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由于教师的评议尺度相对更为客观和准确,因此教师评价显得非常重要。在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们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

学生们的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重要。如果学生们被鼓励和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那么此时的评价就变得更为有效,并且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我评判能力[4]。此外,自我评价还可以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相互评价为学生们提供了对其他人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监控和评估的机会。在进行相互评价时可以由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恰当的评判标准。由于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来自内部而非老师的批评,因此相互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相互评价还可以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其他人的长处,通过合作进行取长补短。

三、支架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实际应用

本节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Unit6 Section A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为例,给出支架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示例。

1.教师搭建任务支架

本课程的任务支架为:1)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教师搭建课程设置支架

通过预先给出课程设置支架,学生可以获知自己在课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保持对课程的关注。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课程设置支架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表现进行评议。

按照课程进行的顺序,课程设置支架构成如下:1)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为学生介绍关于地震的背景知识。2)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3)围绕课文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并给出正确的答案。4)鼓励学生对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5)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总结或复述某些段落。6)用自己的话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7)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与地震主题相关的宣讲。8)完成书后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巩固课文中的语言点。9)进行教师评议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议。

3.教师搭建课程背景支架

教师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震的危害、地震的成因、地震预测的研究进展以及最近发生的地震活动(例如中国汶川地震、日本福岛地震等)。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教师搭建问题支架

在引领学生阅读全文后,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

What’s an earthquake?

What’s the effect of an earthquake?

What will you do when there's an earthquake?

Have you ever been in an earthquake? What do you think you would do first if the room started to shake?

How should we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If you were going to rent an apartment, would you like to live on the top floor or on the first floor? Explain your choice.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Write an essay of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st passage.

5.教师搭建合作学习支架

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让每个组员都发挥各自的作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与地震主题有关的宣讲。小组讨论可以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宣讲的内容可能较为广泛(从近期中国和日本发生的地震灾害到地震的预测、预防和自救等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6.教师搭建评估支架

根据课程设置支架给出的标准,要求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在本次授课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并说明评分的理由。最后教师结合同学的意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出建议。

四、支架教学模式注意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可以把这一难点问题融入支架教学模式的各个步骤中,使自我学习支架成为大学英语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支架教学模式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支架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支架的设置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更加多样性的支架教学,例如团队合作支架、学习策略支架和互相评估支架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如果学生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加强后,那么教师设置的支架可以相应地减少和调整,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支架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在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上会有所差异,因此相同的支架教学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5]。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做出调整,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结论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将学习任务分解为搭建支架、情景教学、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价。各环节中以师生互动为背景,构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通过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支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大部分学生对支架教学模式表示欢迎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麻彦坤.维果茨基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

[2]石景秀.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海外英语,2010:54-55.

[3]万霖,李小莉.阅读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2).

[4]贾光茂,方宗祥.激活最近发展区: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及同伴支架作用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3):84-88.

[5]陈瑜.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索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

作者简介:于菲(1982- )女,辽宁沈阳人,辽宁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 支架理论 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标对英语写作的要求。在新课标框架下,要求学生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并具备能独立起草短文、广告等能力,而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的词汇、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由此看来,新课标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要求较为系统,也对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们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致力于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初中英语写作现状。当前教育模式下,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不高,其中主要有教学方法不当和学生自身两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词汇量严重不足,而且一些基本的语法、句式结构、时态等也没有掌握,存在“Chinglish”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按照汉语写作的习惯去拼凑、转译文本意思。

(2)学生写作缺乏结构性和系统性,由于之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英语写作训练,因此许多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完全没有结构性可言,进而导致写出来的英语文章缺乏条理性、结构混乱、逻辑不明。

(3)学生学习态度问题。笔者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的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单词就用汉语拼音来代替,例如学生想表达“The way to sucess...”时,“sucess”不会拼写,就用“chenggong”来代替,这从本质上讲是学生英语态度不端正、想要鱼目混珠骗过老师,这样的学习态度难以学好英语写作。

(4)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不当、教育理念没有转变等问题。首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自身要首先认识到英语写作对学生日后英语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重要性,进而才能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创新和应用;其次,传统的“抄-记-背-写-改-背”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过于单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d趣,也使得学生写出的文章缺乏结构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亟待广大英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掌握基本英语问题的框架和写作技巧为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3.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核心教学模式之一,源于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发展水平,指已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此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在这一阶段尚不能独立,但在成人和其他学习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Scaffolding理论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突破点,从英语写作教学的多个方面入手(问题提出、词汇掌握、知识结构、课堂情境活动、教学评价等),并遵循教学中“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适时的帮助、指导和必要的信息渠道。常用的支架模式主要有:Listening for speaking 的听力文本支架、Question for interests的问题支架、Reading for learning的英语阅读支架、Video for learning的视频支架等,分别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总的来说,支架模式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类,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系统性的知识梳理为学生的英语写作搭建“支架”,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以笔者聆听的一堂公开课为例,简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为Go for it!教材七下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B2a―3b写作主题为―Write a description of a panda or write about your favorite animal in danger.

1.搭建问题支架(Question scaffold)。在课堂初始,许多学生的思维模式依旧停留在上节课堂上,所以课堂教学不能“开门见山”,而要“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比如可以采用Question scaffolding的模式,利用引导式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感官系统,提示学生“Class ig beginning!”。例如,教师可以课前把需要学生讨论、或者本节课的导学内容通过PPT、WORD文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导入新课时,执教老师以自由谈论的形式,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了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1)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2)Why do you like them?这一“问题支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放视野,不要仅限于小狗、小猫等动物,可以讨论一些诸如恐龙(dinosaur)、蜥蜴(lizard)等不太常见的动物,更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喜欢的动物以及与其相关的有趣故事。如此一来,课堂气氛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们沉浸在愉快的交流和讨论中,并不时地向老师询问自己喜欢的但是不知道英文名称的动物。

2.搭建词汇支架(Vocabulary scaffold)。通过思维导图法、归类法和提问法等为学生提供词汇支架。下面以课本中2c的思维导图为例:

思维导图(Mind map)中的小标题和中心句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写作框架(包括内容框架和结构框架),而且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可能会用到的重点词汇和常见句型。Mind map的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形成自己的框架,然后根据自己设定的框架利用储备的英语词汇、句式结构等搭建内部细微的构造。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替换思维导图中的短语、词句等,例如可以用football代替soccer、用acknowledge代替remember等,让作文的词汇量提高一个档次。

3.搭建结构支架(Structure scaffold)。在学习阅读材料时,教师注重分析课文的篇章和段落结构,给学生提供了范例,有利于学生搭建写作框架。

针对2b阅读材料的第二段,教师设计了排序的任务。排序使得学生对第二段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让学生找中心句和例子,使学生了解了中心句的特点和写法,掌握了“主题句+支撑细节”的段落结构,为后面的写作练习打好了基础;另外,要鼓励学生多使用从句的形式,使文章结构更饱满和充实。通过找过渡词,使学生知道句子之间要通过过渡词承上启下,从而使逻辑更严密,结构更完整,常用的过渡词有: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otherwise、although、all in all等。在排序练习中教师细心地把生词和重点短语标注出来,为学生的后面的写作练习提供了词汇支架。

针对阅读材料的第三段,教师提供的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的结构分析图,向学生介绍了另一种段落结构,即“问题+解决方式”结构,丰富了学生的结构支架,在解决方式的写作时,可以利用“The best way to solve this question is ...”的简单形式来完成。通过复述第三段,有利于学生通过口头训练,进一步掌握@种结构模式,并运用到后面的写作练习中。结构分析图中被标注出来的生词和重点短语,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词汇支架,也即词汇支架使结构支架更加完整和丰满,也是文章显得更有“档次”。

4.搭建活动支架(Activity scaffold)。课堂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Activity scaffold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探讨;②注意活动时间的把控,不能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③在学生讨论、思考时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的交谈中。

以本节课为例,教师要紧紧围绕在Vocabulary scaffold搭建的Mind Map中大象的重要性、居住地、能力、面临的危险处境以及解救措施,并让有其他想法的同学模仿大象的Mind Map或者根据自己的想法搭建Mind Map,进而展开相关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答疑、辅助的作用,而将真正的讨论过程教给学生自己完成,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消化英语写作的流程和框架搭建的技巧。

5.搭建评价支架(Evaluation scaffold)。教师在课堂写作环节后,提供了写作分档次评价表,让学生与同桌交换作文批改。通过写作评价表,学生能够相互了解写作水平,并相互学习作文中应用的优秀的词汇、句式结构等,进而明确写作目标、内容、语言等的要求。

在学生的互评阶段完成后,教师还要进行再评定,找到学生认为正确但实际有语法错误或拼写错误的地方(常见的如except写成expect等),让学生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注意此类错误。

在学生互评和教师再评阶段完成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写作水平的文章以及学生常犯的错误整理出来,让学生们学习文章中好的句式结构和词汇应用,而对于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找优点,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学到了佳作完整的结构、严密的逻辑、自然的过渡和优美的语言。通过找错误,学生在找和改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写作修改能力。

三、结语

实践表明,支架式模式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通过提供问题、词汇、结构、活动和评价支架,不但为学生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环境,而且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当然,搭建支架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支架,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最终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举.例谈支架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3,06:2-7.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脚手架;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65

一、引言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自身的主导性,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输入,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接受能力,跳出学生本来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英语语言学习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参与和练习。因此,针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拓展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势在必行。

“支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根据这个建筑隐喻,心理学家Wood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后经Bruner等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模式,用来形象地说明教师为学习者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是学习者掌握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建构平台。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发挥英语教师的“脚手架”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英语的学习。

二、“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1. “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有学者将 “scaffolding”译为“扶助”,认为其有两种意思:一是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对学习者进行帮助,像大人带孩子走路一样,可谓之“扶”;另外是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可谓之“祝”。

教育学家Nancy Balaban认为,“支架”指的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来引导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方式”。

根据《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支架”指的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和学生合作参与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由教师提供例子、支持、指导和输入,然后随着学习者逐渐独立,教师再逐渐撤出。

目前,“支架式教学”比较流行的定义为:在教学中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

2. “支架式”教学设计的环节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与“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已开发出的,基于支架理论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指示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该理论,目前已开发出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即包括: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和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2. 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建构主义心理学家Vygotsky提出了“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这一重要概念,是“儿童的实际认知发展水平与潜在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儿童在承认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他的社会历史文化学说中,就明确提到了“搭建脚手架”。

“支架式”教学正是根据该理论形成了自身的学习体系,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把较为复杂的问题和任务加以分解,以便学习者通过“支架”的辅助,逐步加深理解,从而完成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合理搭建“脚手架”,是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支架”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基于对自身教学工作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或信念,反映了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的基本看法。当代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将“支架”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激发自身的创造性。Holec曾指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学习。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助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有关animal的单词时,教师可以给出与animal相关的大体分支,像fish, bird, cat和bear等,让学生自己发挥联想,延伸出各个分支下类属的具体词汇,比如cat可以延伸出tiger, puma等。

2. 转变教师角色,注重合作学习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而更多的是发挥 “脚手架”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监控者、参与者、协调者和信息提供者。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当以扶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提醒。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运用各种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辅助工具,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3. 找出最近发展区,合理搭建教学“支架”

最近发展区强调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英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自身状况、学习特点、英语水平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搭建适用的教学“支架”。

要找出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私下交流、布置任务等方式进行了解,保证所搭建的“支架”或分配的任务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的。另外,在进行debate或者cooperation时,教师应注意将最近发展区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一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

五、结语

“支架式”教学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符合当今的教育理念,克服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它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到许多教学活动的实际特点和情况,很好地做到了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杨廉珠,现为南宁市爱华学校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 Cazden, C.B. Adult Assistance to Language Development: scaffolds, models, and direct instruction. In R.P.Parker & F.A.Davis(Eds), Developing Literacy: Young Children’s Use of Language[M].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3.

[2]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 Balaban, N. Seeing the Child, Knowing the Person. In W.Ayers, To become a Teacher[M].New You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5.

[4] 理查兹等.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K].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5] David Jonassen et al. 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95(9).

[6] 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 MA; Haw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7]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1981.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论文摘 要: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的合理性,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原则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实施课例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我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老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tear,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老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境,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6):2.

[3]何鸣,薛欢.英语商务课程中语言与内容的协商——以一堂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科教文汇,2010,(19).

支架式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支架理论;初中英语;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英语能力的直接表现方式。为了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应用的意义

“支架”的实质是建筑行业在施工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支架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支架”是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是推动学习的外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对英语写作的练习,过分强调语法句法的学习,英语写作作为一般的课时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初中生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交流,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老师的帮助,无法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在英语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厌倦烦躁。而“支架”理论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导,创建学习小组,英语写作逐渐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死板的语句拼接,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到很多写作技巧,实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将“支架”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就要求老师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可以选择“我喜欢打篮球”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挑选经典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积累大量的素材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写作的信心,继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2.独立思考

“支架”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在“支架”理论应用初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解文章结构,在创设真实情境之后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简要的作文提纲,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简要的说明。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在简述思路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许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学会了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交流合作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人员的讨论和分析确定写作内容,根据不同的意见对作文整体进行调整,通过集体思考的方式,巩固写作思路,让学生对英语作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为小组人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代替老师起到“支架”作用,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加强自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继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建议,对英语作文提纲进行修改和补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培养英语语言环境,减少学生对于英语的恐惧感。

4.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作文初稿进行评价,修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在自己无法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换作文进入互评阶段,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文章。作文互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整个评价过程就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将一部分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同时老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阅,肯定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同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进行总结性的说明。

综上所述,“支架”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也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支架”理论教学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大量英语作文练习经验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之前就题目进行独立的思考,准确地把握作文主题,汉语式英译的现象也少了,真正实现了英语知识的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康慧.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01):26-27.

[2]樊玉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73-76.

[3]王炳萱.探索当前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应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164.

上一篇:教学计划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学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