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支架

时间:2022-10-04 05:32:04

青春的支架

1 京城北郊,一片荒地。

1987年,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来到这里,两年后,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群落辉煌地出现在北郊。

这就是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

无论你对亚运会持有什么看法,当你来到这里,你无法不为这里一座座气派、独特的建筑而惊诧。在这种惊异的感觉中,你肯定可以体验到一种骄傲的情绪—一为中国而骄傲。

2 看一眼就不会忘记,这样的现代建筑总使人先想起悉尼歌剧院。那是在澳大利亚。

国际游泳联合会主席在参观了一座建筑后评价道:“它是21世纪技术和中国民族风格的完美结合。”他说的是一座游泳馆,当然,这座游泳馆在中国。

北郊游泳馆,如一本集藏着知识倒扣着的图书,如一只在锣鼓声中竞渡的龙舟,如一座风雨中坚稳的桥梁,那两端高耸的塔筒和线条流畅的凹曲形两坡屋面,又使人想起我国辉煌于世千百年的古老建筑中的雕梁画栋,斗拱飞檐……

看一眼,你便不会再忘记。

这座内部技术设施先进,外部造形简炼、独特,在现代气息中又体现着民族神韵的建筑,使人不难断定它势必成为中国建筑史中的又一经典之作。

3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一代人心灵和精神的记录。

北郊游泳馆,它凝固了中国人今天和明天的骄傲。

在这部优秀作品的创作中,一群年轻人将一段美好的年华交付给了它,于是它也凝固了一代人不会凋残的青春。

在这群普普通通的人中,有15个普普通通的青年架子工。他们的头儿叫贾全书,一个火爆脾气、热情宽厚的小伙子,他的队伍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贾全书青年突击队。

贾全书青年突击队是北京市建筑总公司第三建筑公司的骄傲。三建的骄傲很多,其中最让人称道的是三建出了两位市长,这便是当年的突击队长李瑞环和张百发。今天三建人一提起这两位市长,总透着一种自豪。

贾全书和他的伙伴们为三建创造着新的骄傲。

游泳馆,这是亚运工程中耗资最多、施工技术重复杂的项目,当其它亚运工程项目各有其主时,最后只剩下了游泳馆。按国际惯例,场馆需提前一年建成试用,才可用于国际比赛。按常规,建造这样的游泳馆工期需4年左右,而现在实际工期只有两年多时间;该馆采用的“斜拉索技术”在国内外大跨度桥梁中早有应用,而在国内用于建筑却是首次;主钢粱承重架的支搭,在我国建筑史上为首次运用,在国外也是少见,为亚运工程七大难点之首;50米长的游泳池,其长度误差必须小于3毫米……急、难、新、险,谁来承建,谁都知道要担多大风险。

工程总指挥张百发最后把它留给了三建。

打虎还须亲兄弟。

4 如饿虎扑食,贾全书和他的伙伴们闯进北郊的荒野。

架子工是建筑行业的先头部队。初到北郊,这里是一片泥塘。天寒地冻,喝的是从泥塘中澄出来的水,从基地送来的饭到这里早已没了热气。苦,不叫唤是假的,可叫唤归叫唤,贾全书和他的伙伴们用电线、麻绳扎紧破棉袄,一鼓劲从天亮干到看见月亮,每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第二天爬起来依然如猛虎下山。主梁架打底时,小伙子们天天趟在烂泥里,队员孙志士被钉子扎破了脚,在泥里一泡,很染肿烂,可他不吭声,依然和别人一样猛拼猛干。

这一干,就是两年多。

5 1988年6月一天上午,突击队的小伙子们正在塔简架子上施工,这时有人在下面喊队员张文龙,告诉他他的小孩在家里烫伤了。大伙闻讯都为他着急,架子工最需要讲安全,心情不好,工作就容易出危险,队长贾全书和工长亲自把张文龙送下架子,让他赶快回家。

张文龙家离工地有四五十里。

下午一上班,贾全书竟发现张文龙又出现在工地上。

“怎么样,孩子呢?”

张文龙一摆手:“没事儿,放姥姥家了。”

“你不在家陪孩子,还来干什么?”

“你们哥儿几个在这儿甩着膀子干,我一个人在家,呆得住吗?算了吧,还是来一起干吧。”

贾全书心中一热。

6 去年6月13日,家在密云的队员孙志士接到家信:母病危。此时正赶上东西塔简二次生根下钢梁重新支架,任务重,人手少,小孙想过几天再回家,队员们说:“走吧走吧,你的活有我们呢!”贾全书问:“谁有钱?掏出来。”不一会儿,100元钱递到了小孙手里,小孙含泪告别了伙伴,回家安慰了病重的老人,第4天就赶回了工地。可他刚上班,便又接到了“母病危”的电报,队员们又递给他200元钱,小孙怀着焦急和感激的心情回家为老人送了终。

小孙说:“我是农民合同工,可我在队里没有合同工的感觉,师傅待我像兄弟。凭心眼说,架子工苦,别的组有轻闲活,可是要让我走,我不愿意。”

贾全书说:“咱在一起干,都是弟兄,谁跟谁呀。”

7 1989年5月,游泳馆主钢粱提前完成,需拆除馆内支搭主钢梁架子组合钢管并运出馆外,以便让下一道工序及时完成。此时共有370多根长9~13米、重700多斤的钢管和40多根在泥水里泡着的枕木,要从游泳池和跳水池中抬出来再运到馆外,必须20天完成,这是个费力不出活的工作,谁来干?

外包队不愿接,费工多,挣钱少。

贾全书和他的弟兄们心里直痒痒。

在工区例会上,工区主任胡加林看着手下发愁的干部们说:“你们这些大笨蛋,守着现成的人不用,还要给外包队,外包队不干拉倒,就给咱突击队!让人看看,咱们的青年突击队到底是啥样子!”

15个小伙子来到了游泳馆。

满满两个池子的钢管横七竖八地堆着,小伙子们喊声“走哇”,上去就搬了起来。可是一天下来,只运出十几根,贾全书和副队长马青庭急了,这样干下去,非30天不可。

怎么办?贾全书说:“得,还是用钢丝绳往外拉吧,这样可能快点。”

马青庭沉思不语,半晌,他一笑说:“算了,你还是听我的,咱在馆里拉一根钢丝绳,再用两个倒链滑轮,把钢管从两头吊起然后送出去。”

贾全书心中一亮:“你真行,这叫什么呀?”

“不知道,反正好使。”

贾全书开玩笑说:“就叫‘走线滑车’得了。”

上一篇:谱写知识分子的人生之歌 下一篇:亚运期间文展活动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