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范文

时间:2023-09-24 14:24:42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篇1

活动共分为“文化参访”、“文化研讨”、“文化联谊”3大板块,包括开幕式、山东文化报告会、齐鲁文化研讨会、两岸联合祭孔仪式、孔子思想讲座、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闭幕式暨欢迎联欢晚会等重点内容。此外,还参观了山东博物馆、孔庙孔府、孟庙孟府、台儿庄古城、齐国历史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等文化古迹及文化机构。

自2001年以来,中华文化联谊会与各地政府合作,先后成功举办了九届“情系”系列两岸文化联谊活动,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

两岸学者同台论道

7月3日,两岸文化界人士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海峡两岸学者同台论道,共同探讨齐鲁文化。研讨会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燕东生教授和台湾苗栗县国际文化观光局局长林明美博士轮流主持。

研讨会首先由台北大学德高望重的荣誉教授辛晚教开讲,辛教授演讲的题目为《孔庙释奠礼乐与其在台湾之传承》。满头白发的辛教授就“历代释奠礼乐”、“台湾清代孔庙及释奠”、“台北光复后之释奠”等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辛晚教在最后的结论中认为,中国原是多元族群的国家,几千年以来,能维系多元又统一融合的大中华民族意识,主要是因有共同的儒家文化基本价值及共同的汉字;儒家文化及汉字可说是中华民族永续的必要条件。他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赞同。

接着,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德龙研讨员就《齐鲁大地的文化名人与圣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程奇立就《齐鲁文化与两汉经学》、台湾德简书院主持人王镇华就《德与道的天人宣言》等,分别发表演讲。他们的演讲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研讨会由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在台湾桃李满天下并著作等身的曾永义教授压轴。曾永义演讲的题目是《我所知道的孔德成老师》,内容讲的是1920年出生于曲阜的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他袭封第三十二代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等,1949年赴台后曾任台湾“考试院长”,并在大学教书,2008年过世。孔德成先生是曾永义的老师,曾永义用饱蘸师生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孔德成老师“从不以道统自居”,终其一生实践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

曾永义充满深情地演讲道:“老师讲书声音洪亮,可以由台大中文系第五研究室传到椰林大道,和傅钟二十二响相为并鸣;老师讲起课来兴致很高,总是忘了下课时间,研究室的灯火也与椰林梢头的星月相为辉映……”

大明湖笔会里面觅知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畔,迎来了海峡对岸的嘉宾。“情系齐鲁”活动的重头戏“两岸文化交流笔会”,就在大明湖畔的山东省图书馆旧址奎虚楼举行。

当来自台湾的文化界嘉宾走进这座由蔡元培提议修建、诞生于民国初年的古色古香的小楼时,只听得传来一阵阵古琴与箫的雅音。原来这是主人的精心安排:为营造笔会现场气氛,特意请来了古琴演奏家高培芬与箫演奏家张富森在笔会现场抚琴、吟箫。

笔会由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孔子第78代孙孔维克,与台湾嘉宾团长林圣芬共同主持。山东画家由孔维克率领4位知名画家挥毫泼墨,台湾书画家由著名书法家、台中市参事室主任陈志声与另两位画家分别笔走丹青。两岸共8位书画家以丹青会友,用笔墨传情;分别展示了出众的书法与绘画功力。

在各自完成了单幅作品后,孔维克又提议由两岸书画家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巨幅作品。他的提议得到两岸书画家及现场观看的台湾嘉宾们的一致称赞。此时,在海峡两岸享有盛誉的国画大师、来自台湾的刘国松先生也兴致勃勃的加入其中。

毕竟两岸书画同源,只见8位画家不用沟通,配合默契,不多时,堪称两岸文化界一桩盛事的两岸书画家的合作画作几近完成,而这也正好体现了大陆与台湾的同根同源。由两岸画家共同完成的这幅巨画上,一串串的葡萄象征着两岸文化交流硕果累累,一簇簇的水仙花和竹子象征两岸交流绵延不绝。

就在台湾书法家陈志声正待补跋时,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古琴的琴韵悠长,让人品味无穷……一刹那,人们发现,原来古琴与书画相通。与会的台湾文化界人士也立刻体会到主人的良苦用心,纷纷不由得暗自赞叹。

恰时,大明湖吐艳的荷花,掩映在湖畔绿柳中古色古香的小楼,还有小楼中两岸书画家合璧的巨幅画作的暗香,以及从小楼中飘扬出的古琴与箫的悠扬,伴着两岸画家的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大明湖畔的上空……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泰山,享有“五岳之首”的美誉,气势雄伟磅礴,不仅是历代帝王所奉为的“神山”,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登泰山之前,嘉宾们观赏了一场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

只见硝烟四起,秦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儒风雅乐,汉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璀璨夺目,唐朝盛极一时;文人骚客名留青史,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清朝八旗军入关,所向披靡,大明王朝覆灭……置身在泰山东麓的天烛峰脚下,舞台周围三面环山,树影瞳瞳,月明星稀,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多达500名的舞蹈演员,长达80分钟的实景演出,在高科技灯光、音响、舞台的配合下,演出了一部美轮美奂的泰山封禅的五朝“纪录片”,既是一场大气磅礴的视觉盛宴,又是一部梳理泰山历代封禅文化的史诗巨作,中华文化的精粹和博大尽收眼底。

一位来自台湾的著名书法家说,在看完《封禅大典》之后,带着对“五岳之尊”文化背景故事的了解去登山,必将更有趣味。

来到泰山,嘉宾们登泰山、观云海,深刻感受流传千年的古诗词中雄伟大气的泰山之美。而台湾文化界人士多数为首次游览泰山,他们为大气磅礴的壮美山河不停地赞不绝口。

嘉宾们先乘坐缆车抵达中天门,而后徒步走上玉皇顶。在登顶途中,可见葱郁群山之间的壮丽云海,雾气缭绕,如坠仙境之中。台湾嘉宾纷纷感慨大自然鬼斧神工,“百闻不如一见”,置身在如仙境一般的名山大川之中,他们感到心潮澎湃,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在登山的人群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尤其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台湾的画家何肇衢先生。“我今年82岁了,如果不爬到玉皇顶,我会觉得很遗憾。”虽然脚有些疼,何老先生还是一步一步前行,坚持登顶,其精神和意志令人动容。据了解,这也是何老先生第一次来山东,“上台之后,我总共来大陆交流了23次。在那之前,没有想过有生之年能来大陆,这也是我第一次踏足齐鲁大地”。

孔子故里追寻精神的故乡

都说鲁地有三宝:“一山一水一圣人”。两岸文化界人士便开始了一场瞻仰先贤的朝圣之旅。

位于曲阜市中的孔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这两处也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孔子为后世留下的有关道德、伦理和教育的思想言论,对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也成为一张中国的“名片”散布到世界各地。

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参访团嘉宾行走在湿润的青石板砖路上,看到九进院落的红漆瓦舍,古朴苍劲的百年松柏,顿时感受到深沉肃穆的古文化脉动。走进圣人孔子生前居住过的府邸之中,一位台湾嘉宾生发感慨:“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沉淀了千年的中华文化,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淡薄,反而如醇酒愈发浓郁,两岸应该一起珍惜维护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这是无价之宝!”

随后,两岸文化界人士一同来到孔林,到孔子墓前举行了祭拜仪式,瞻仰中华民族的文化先贤。此时,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仿佛增添了几分肃穆的气氛。穿过两侧的千年松柏,台湾文化界人士来到孔子墓前,时间仿佛凝固。

在司仪的引导下,全体台湾嘉宾庄严肃穆地向孔子墓献花。随后,由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曾永义恭读祭文。

“于皇至圣,诞生阙里;时惟鲁襄,尼丘现异。年十有七,知书讲礼;圩顶长身,相貌孔仪;大夫孟厘,已见达机……”

齐鲁文化篇2

其实,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在民间。就如民俗文化,它深深扎根于民间。专家已有定论,文化是特色的基础,而民俗则是最具特色的文化。因为特色,民俗文化充满诱惑,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就如民俗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它能促进经济的腾飞,并在与经济的碰撞中相得益彰。

2006年6月中旬高调登场的首届山东文博会,全面检阅了山东的文化产业,唱响了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进行曲,也把山东民俗文化产业从幕后推至前台。数千年来,难以计数、绚烂瑰丽并各具特色的山东民俗文化自发分散于民间,静静地流淌,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山东官方承诺:文博会永不落幕。通过山东官方在首届文博会之后的种种举措,也鲜明地彰显,后文博会时代的山东民俗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狂欢,即将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虽然它的盛世还没有到来,但已经雷声隐隐。

齐鲁文化,民俗点睛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乡”的称谓,文化之厚重自不待言。民俗文化是其中极为鲜亮的一笔。在首届山东文博会上,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民俗文化展。民俗文化可谓山东文化的点睛之笔。

山东中部平原农耕文化特色鲜明,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豪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为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民俗文化多彩多样,生生不息。

济南被称为“面塑之都”。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

还有分布各地的山东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任意剪出各种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让人惊讶。山东的剪纸风格简练明快,地域文化性强,技巧性和想象力都风靡全国。

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

除此之外,还有泥塑、皮影、烙画、微雕和脸谱等等,此类民俗艺术早已经叫响全国,成为山东文化的名片。在2006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方面,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和高密的扑灰画就赫然在列。

“山东不缺文化,更不缺民俗文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省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达23个,这在全国是最多的,“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可谓万事俱备”。

民俗,山东文化产业“急先锋”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东官方就提出了“文化搭台,企业唱戏”的口号。与此同时,潍坊开始举办国际风筝节,曲阜开始举办孔子文化节,山东一系列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节会陆续登场。

近年,全国各地普遍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山东,在第一、二产业一骑绝尘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文化产业更是被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而在整个文化产业风帆待举的时候,民俗文化由于其特色优势,往往充当“急先锋”的角色。

青岛田横祭海节近年来风靡全省乃至举国闻名就是鲜明一例。经过3年精心策划,田横镇祭海节这一个小渔村零散的民间活动,快速发展成为“青岛市十大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成为当前中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如今,田横祭海节巨大的人流、物流、商流,产生出巨大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2006年该镇市场化运作资金140万元,3天时间就吸引35万中外游客齐聚田横,即墨东部镇村增收3000余万元。而据即墨方面透露,田横镇最初的构想就是以田横祭海节这个民俗文化为突破口,打造“文化田横”品牌文化,最终带动经济发展。

而临沂市在此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挖掘民俗艺术,弘扬民间文化被临沂认为是做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蒙山根艺、民间印花布、老虎头鞋帽、柳琴戏等民间文艺精品,已经成为临沂独具特色的文化代表。临沂通过开展“民间文化艺术展”、“民间秧歌会”等渗透着浓郁民俗特色的活动,使民间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产业张力逐渐彰显。

以农民画享誉中外的日照,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是1988年被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日照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民画的培植,多次在农村举办培训班,培养农民画的创作队伍。2003年以来,日照农民画逐步走向市场化,市博物馆为此成立了农民画研究中心,对农民画的生产、研发、销售实行一条龙服务。如今,日照农民画多次到国外举行专题展览,在法国、马来西亚、土耳其、墨西哥等国家引起强烈轰动,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出手,民俗盛世指日可待

山东民俗文化是宝贵的资源,一定要让它们走出山村,走出炕头,从而规模化、产业化、形成产业链。为此,山东省决定建立工艺品生产基地,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让这些民间艺术变得时尚化,生机无限,从而使它们的市场更加广阔。

民俗产业的品牌化受到重视。大型戏曲服饰展演《大羽华裳》在首届山东文博会期间横空出世,这是山东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一次创新和尝试。《大羽华裳》是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山东省文化厅和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倾力打造的中国首部原创性大型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展演,省委、省政府对此密切关注。通过市场化运作,《大羽华裳》被锻造为齐鲁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华文化的一个品牌。

与此同时,在2006年9月16日召开的全省餐饮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山东正式启动首届“山东老字号”认定工作,年内认定省级老字号100家左右,以保护和发展山东独特的产品、技艺和服务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

2006年10月10日,山东省文化厅、旅游局等部门积极采纳民进山东省委的建议,出台了具体措施加快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高标准规划,尽快完善、出台《全省乡村旅游发展专题规划》、《山东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宣传,提升传统民俗旅游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注重挖掘保护传统手工艺、地方曲艺和古建筑、古村落等。

齐鲁文化篇3

关键词:体育史;齐鲁文化;中国古代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13-04

中国古代奉行以宗法伦理为主导的政治统治,因而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以众多诸侯国为政治基础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这些地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优胜劣汰,齐鲁文化成为唯一以地域文化形态汇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并成为主干的文化流派,因而中国传统体育发展与齐鲁文化密不可分,形同血肉。

1 齐鲁文化是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渊源

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是以黄河、济水、淮河、长江为基本坐标的,在这4条大河流域,曾经诞生了3大势力集团,即西部河洛(黄河、洛水)流域的华夏集团、东部济淮(济水、淮河)流域的东夷集团和南部的江汉(长江、汉水)流域的苗蛮集团。这3大势力集团当中,东夷集团和华夏集团开化较早,苗蛮集团到了商周之交才发达起来。3者不断的相互碰撞交流,逐渐混而为一,迭次出现了夏、商、周3代王朝,真正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整体。夏、周代都是以河洛文化集团为主导而形成的,只有商代是由淮济文化集团为主导而形成的。周代建立以后,大批分封诸侯,齐、鲁两国就是在这时得以封邦建国的,齐鲁文化的逐步形成,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从这一意义上说,齐、鲁文化都应当是东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广泛的同源性。但是,齐、鲁封邦建国以后,齐文化依托于东夷文化而吸纳商周文化,鲁文化依托于周文化而吸纳商文化,加之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性、治国理念等众多不同的原因,两国逐渐地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齐、鲁文化既有着广泛的同源性,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先秦时期众多地域文化中秦汉以后,唯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文化体系。中国古代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齐、鲁文化与古代体育发展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

周代开始兴起的齐、鲁文化,总体上看,齐文化的发展,不管是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在汉代以前都要大大超前于鲁文化。鲁文化优胜于齐文化的突出点,除在周代“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的宗法统治环境下政治地位要高于齐文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春秋末期孔子在鲁文化背景下创立的儒学。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儒学等学术流派社会地位的飙升,却又不能不感谢齐文化这一沃土滋养起来的稷下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汇聚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中心,造就了先秦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体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正如刘秉果。引所说:“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百家争鸣的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生理学、养生学的研究,使体育锻炼理论有了新的提高。”

而齐鲁文化实际的历史状况,在我们数千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无疑是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遮掩。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的原因就是以《春秋》三传和《史记》为代表的历史文献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万世一系皆黄帝”的历史观念。秦汉以来,人们言华夏而忘却了东夷,言孔子而忘却了“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②的文化总结真谛,言齐鲁文化实则张扬的只是儒学。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中国早期体育的发展状况,很自然的就会发现,忽略早期齐鲁文化发展对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贡献,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2 齐鲁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的突出贡献

齐鲁文化对中国早期体育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体育娱乐活动,二是传统体育精神。

就体育娱乐活动而言,战国以前齐鲁地区就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首先在《诗经》中已经多有反映;其次,在《史记・苏秦列传》和《战国策・齐策》里边,都记载了战国时期的苏秦见到的齐国都城临淄城内的体育娱乐活动状况,谓“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期间提到的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应当都是当时临淄城内非常盛行的体育娱乐项目。有些活动项目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斗鸡、走狗之类则属于市井娱乐活动,《庄子・达生》记载,纪渚子为齐王驯养斗鸡,40天才完成,驯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没有任何反应,“望知似木鸡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鲁国“季、邱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邱氏为之金距。”早在春秋时期,齐都养狗之俗就非常盛行,齐景公殉马墓中曾发现殉狗30只。六博、蹋鞠以现在的观点来说则完全属于体育活动的范畴。六博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中的一种,与围棋并称为“博弈”。《论语・阳货》篇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又记载说:齐宣王问匡倩:“儒者博乎?”匡倩作了否定的回答,曰:“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杀枭者,是杀所贵也,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博也。”这里所说的“枭”、“杀枭”均为六博专业术语。我们且不管儒家学子对六博的理解如何,这段史料起码可以证实,齐宣王当年曾亲自关注六博游戏。踏鞠又称蹴鞠,世界足联和亚足联已经宣布,齐国故都临淄就是世界足球起源地。此外,据《荀子・议兵》的记载,齐国还有“隆技击”的传统。技击,就是人与人搏斗的技巧。齐国的这一传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教训成俗,这一传统在战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比如《汉书・刑法志》说:“齐闵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王赛时总结道:“齐国首创技击以后,开创了以技巧胜勇力的武事新领域,改以力御敌为以术制人,灵活多变的技击开始在武事活动中大显神通。两千多年来,技击更新变衍、增多益补,最终汇成现代蔚为大观的中华武术。武术的精髓在于技击,而不在套路和表演。至民国出现‘武术’名称之前,‘技击’始终是中华武术的代名词。”养生与长生不老术的出现与这一地区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按照《史记・封禅书》的记载,长生不老术也是由齐地的方仙道衍生出来的。以上所举,只不过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众多体育娱乐活动中的九牛一毛。中国古代的体育娱乐活动隐身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在横向发展上与此起彼伏、五彩缤纷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在纵向发展上又与跌宕起伏的时代潮流和当权者的喜恶爱憎密切相连。就现有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体育娱乐活动就已经非常发达了,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区域性体育娱

乐活动中心。这又恰好是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折射。

尽管春秋战国之际,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潮头可能也是伴随着霸主地位的转移而不断变化,但从纵向上看,齐鲁地区对于中国传统体育精神的贡献则是无可与之匹敌的。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体育精神的贡献,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

首先,是“与时变”、“与俗化”的变革进取精神。齐国在西周建立之初就有了“因其俗,简其礼”④的文化特色,到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桓公治齐的时候,形成了“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⑤的文化观念,以至于实现了首霸春秋的宏伟目标。齐文化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当中重要的文化因子。由于这种实事求是变革精神的主导,齐国以军事思想为代表的智谋文化也就凸现出来。

其次,与齐文化重功利、尚变革、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相对应,鲁文化尤其强调“尚中贵和”的道德要求。周代是以宗法统治为基本统治秩序,维护这一统治秩序的基本手段便是礼、乐之类的道德教化,孔子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鲁国向以“宗周”为己任,《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国建国初期便有“变其俗,革其礼”的做法,《论语・颜渊》中说,直到春秋末期的时候,孔子还在大喊“克己复礼。”但是,孔子创立儒学,根本上是对西周以来礼乐治国制度的理性升华,因而,儒学思想在孔子以后广为传播,实际上是社会道德体系失去行政强制约束力以后走向人的自身行为规范的自然需求。儒学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社会道德意识,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社会道德应有的基本标准。儒学主张的外在行为准则是“礼”,内在行为取向是“仁”。“礼”所强调的是行为要合乎特定的规范,“仁”所强调的则是行为取向要“尚中贵和”。恰如《论语・八佾》中孔子所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儒学对于这种社会行为道德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的传统体育精神来说产生的影响是双面的,正面的影响是为体育娱乐活动注入了强烈的道德动能,负面的影响是阻滞了竞技性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郭绍虞先生说,中国数千年之学术,儒家重礼义,道家尚无为,此则学术足以阻体育之发达者也。

再者,战国稷下百家争鸣构筑了中国古代体育史的首个发展高地。战国时期齐国创办稷下学宫是伟大的创举,由于这样一个平台的建立,荟萃了当时散布于各个诸侯国的思想文化精英,比如孟子来自邹鲁,荀子、慎到来自赵国,环渊来自楚国,屈原这一时期也来到了齐国,其他诸如苏秦、张仪等纵横游说之士大多都来过齐国。郭沫若称此“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体系大都在这一时期发展成型;另一方面,这些来自异域他乡的稷下学者,同时带来了众多的异域风味。齐国在这一时期成为大量外来思想文化精英的集散中心,类似于形成了一个大熔炉,《战国策・齐策》中所谓齐国临淄城中“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蹁踟者”,可以说是融合于来自于八方诸侯国境内的民风习俗的缩影。战国末期稷下学宫衰败后,稷下学者四散,秦并六国以后,秦相吕不韦编辑《吕氏春秋》,一些稷下学者又云集到了吕不韦的门下,“进入秦国的稷下后学参与了该书的编写,书中保存了稷下诸子的一部分文献资料,反映了稷下学的一些重要成果。”《吕氏春秋》中的“贵己”、“养生”、“适音”等体育思想,可以说是战国稷下学中体育思想的发展,集中总结了战国及其以前体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

3 齐鲁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影响深远

齐鲁两国分处泰山南北,山水相连,习俗相通,自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齐鲁之间极其便利的交流条件。但是,由于早期文化基础的差异和交流条件的限制,又自然地形成了横向的不同文化圈和纵向的不同文化传承。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风云跌宕的诸侯争霸斗争的滚滚狼烟,诸侯间的文化交流日渐加深,齐鲁文化同时也开始了深度交融。战国末期,齐鲁两国作为周代的诸侯国虽然相继走向了灭亡,但作为文化流派而言,却在秦汉之际逐渐地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坚,由此而对于后来的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3方面:

第一,体育活动。周代齐鲁地区一些活跃的体育活动,在秦汉乃至以后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比如战国时期齐国盛行蹴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有淳于意诊治因参加蹴鞠这样的剧烈运动诱发“牡疝”的病例。蹴鞠运动后来虽然历代盛衰不一,但一直延绵未绝,清代的《红楼梦》、《聊斋志异》一些民俗描写中仍然生机勃勃。格斗技巧是武术的重要特征,春秋战国之际的齐国非常重视格斗技巧的训练,在《管子》和银雀山汉墓出土《孙膑兵法》中都有齐国人关于格斗技巧的文字描述。汉代格斗的技巧已经非常成熟,《汉书・武帝纪》记载说,汉武帝时期曾经举行过两次“角抵戏”表演大会,《汉书・艺文志》中还记有“手搏”6篇。武术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其它诸如博戏、棋戏、剑术、养生术等等,春秋战国之际齐鲁地区盛行的许多体育娱乐活动项目都在汉代开始被继承了下来。

第二,智谋策略。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说齐地“其民阔达多匿知”,这一特征在体育娱乐活动中同样多有所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孙膑赛马故事中,孙膑就是靠调整组合方式而取胜的。齐国的军事智谋思想后世不仅在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军事领域得到了充分的传承,而且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应用。

第三,价值取向。儒学道德至上的思想观念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从而把齐文化中的功利性特征渐渐地遮掩了起来,弱化了中国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发展,造就了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健身为突出特征的发展脉络。我们往往说中国古代的体育不发达,实际上说的只是竞技体育的一面,中国古代的健身体育非常发达。由此我们会更清晰地发现,中国传统体育浓厚的泛道德色彩同样是来自齐鲁文化。

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流向上看,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是很重要的课题,有必要作深入研究。比如,从源头上廓清齐鲁地区的古代体育的发展状况,可以弥补现有体育史研究以炎黄文化为主导的一些不足;又如,齐鲁地区在整个先秦时期都是非常发达的,尤其在春秋战国之际更是引领诸侯风云,这一地区孕育和流行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这些历史体育资源尚有待于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相信这一工作对于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会大有裨益;再如,先秦诸子的体育思想也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板块,希望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以期推动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并贡献于现代体育产业。

参考文献:

[1]傅斯年,夷夏东西说[G]//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59

[2]于孔宝,论稷下之学与战国文化中心[J],中国史研究,1998(2):13-22

[3]刘秉果,中国古代体育史话[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3

[4]王京龙,《诗经》所见早期体育娱乐活动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3-26

[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及大型殉马坑的发掘[G]//齐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齐文化丛书:考古卷,济南:齐鲁书社,1997:339,346

[6]张军,陈赢,布拉特宣布淄博为足球起源地[G]//解维俊,足球起源地探索,北京:中华书局,2004:295,296

[7]王京龙,《管子》对中国古代体育教育发展的三点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51-54

[8]王赛时,齐国的武技[J]文史知识,1989(3):62-64

[9]司马迁,史记・封禅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480

[10]王京龙,战国体育中心蠡测[J],社会科学战线,2007(6):169-171

[11]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八年:5

[12]郭沫若,十批判书[G]//郭沫若全集:历史编,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57

齐鲁文化篇4

关键词:齐鲁文化;交通文化;山东;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07-02

交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围绕交通工具、对象、服务等方面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地域文化,它所蕴含的超越历史、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思想文化精华,对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世界的发展进步仍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山东交通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一、弘扬齐鲁文化中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建设“以人为本”的山东交通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道”是相对于“神道”来讲的。“神道主义”以神为本位,把人放在被神支配的被动地位,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位,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独立品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人道精神是齐鲁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如管、晏主张富民、利民、顺应民心,因民之俗,从民之欲。墨家的兼爱、非攻、非命、节葬、贵义、兴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非乐上》),无不从“人”出发,为人谋利益。当然,人道精神体现最突出、理论最系统的还是儒家,孔子那“仁者爱人”的命题,是人道精神的最高体现,他突破了阶级的、种族的、国家的、地域的局限,把“人”作为一大类来看待。他的“爱人”,是“人类之爱”,这和他的“有教无类”是一致的。发现人、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身心内外、人的地位、人的发展,是齐鲁文化中各家各派思想家理论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通过弘扬这种齐鲁文化中厚德仁民的人文精神,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努力增强行业软实力,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交通行业特色的各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始终坚持尊重、关心、爱护干部职工,特别要更加关心下岗职工、困难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构建和谐行业营造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内部环境。

二、发掘齐鲁文化中崇尚节气的正义精神,激励涌现更多的交通文化模范人物

气节即志气和节操,指的是为坚持正义和真理,宁死不向邪恶屈服的品质。在这一点上最突出的还是儒家。孔子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的名言,孟子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公孙丑》)的壮语。孔、盂是说到做到的。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穷于宋、困于郑、呃于陈蔡之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继续弹琴唱歌。在面前,孔子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如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齐有司黎弥以献舞乐为名,欲劫持鲁君。在千钧一发之际,孔子“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以礼严辞痛斥齐国君臣,挫败了齐人的阴谋,保卫了鲁君安全,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史记・孔子世家》)。孟子则善养“浩然正气”,以充塞天地的气概,推行其王道主义,把治理天下作为己任,提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五下》)的主张,为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可以舍生忘死。

今天,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继承弘扬齐鲁文化中这种崇尚节气的正义精神,就是要在交通行业推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为实现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先进典型要给予重奖,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通过培养宣传先进典型,注重发挥示范导向作用。要更加尊重、更加关心、更加爱护先进典型,在全行业树立起崇尚节气讲正义的观念。

三、认识齐鲁文化中敬业乐群的奉献精神,把山东交通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群体主义精神,是齐鲁诸子、各家学派的又一共同主导精神。管仲及管仲学派对合群、团结、同心同德是十分重视的。他们认为合群、团结、万众一心是力量的源泉,克敌制胜的根本。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利他”、“利人”、“无我”为极限,可说是大公无私的典型。在群体主义理论构建方面贡献最大的还是儒家。首先,孔子把“和”、“同”分开,强调:“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其次,孔子在总结前人关于群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并绘制了他那理想社会的蓝图,即《礼记・礼运》所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种理想社会,自然是空想的,但它却把“大公无私”的群体主义精神发挥到了一个高度,使人们向往,并把它作为一种高尚的追求。继孔子之后,另一位集大成儒学大师荀子把群体主义提到了人类理性的高度。《苟子・王制》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日: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要把山东交通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就是要通过弘扬敬业乐群的奉献精神,提高行业服务质量,精心打造服务品牌,增强山东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岗位行为规范和考核机制,逐步实现全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大投入,改善窗口单位的服务条件,营造功能完备、整洁美化、舒适便利的交通服务环境;要加快建设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为龙头,以管理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交通信息系统,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成果,改进交通管理、服务手段和方式,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弘扬齐鲁文化中的一诺千金的诚信传统,大力提升交通行业的信誉度

礼治与农耕,造就了以崇尚伦理道德为特征的鲁国文化。而诚信是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这在《论语》中有充足的反映。如: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孔子看来,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论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献典籍,“行”制社会生活实践,“忠”即忠诚,“信”即诚信。在孔子教育学生的四项内容中,诚信占了两项。庄子本人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为将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孙膑则进一步提出“素信者昌”(《孙膑兵法》)的战争输赢规律。

加强交通诚信建设也是交通行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任务之一。要积极利用齐鲁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强化广大交通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使诚信成为全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广泛开展“共铸诚信交通”实践活动,以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失信问题,带动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要着力解决交通建设转借资质、随意违约,交通客运倒客、宰客,货运车辆大吨小标、擅自改装、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维修乱计工时、以次充好等问题,努力做到诚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违法者受惩。

五、继承齐鲁文化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发展山东交通文化的创新行业建设

齐鲁文化中的勤谨睿智精神不仅表现在先秦齐鲁诸子百家,而且表现在史前东夷人的发明创造,史前东夷人的发明创造很多,小至弓、矢、舟、车的发明,中至鱼、猎、农、牧、酿造、冶炼技术的创造,大至天文、地理、律历、礼乐制度的发现和创建,据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大多出自东夷。春秋战国时代,齐鲁地区似乎再现了史前东夷文化繁荣的时代,管仲是伟大的政治家,管仲改革,就是一次宏伟的创建工程,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到军事等,都有重大的创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齐国兵学独树一帜,孙子集其大成,著成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兵典――《孙子兵法》。在科学技术方面,春秋战国时代的主要成就也多出齐鲁。鲁班被尊为土木工匠的祖师。墨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工程学、机械学、化学、光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等许多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在天文学方面,齐人甘德的天文著作与魏人石申的著作合为一本,叫《甘石星经》。在医学方面,神医匾鹊――秦越人出于齐地郑阳,在当时也是无人可与他比肩的。

把齐鲁文化这种创新精神引入交通文化建设,就是要围绕建设创新型行业,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展现有制度的清理工作,完善交通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标准等。既要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又要体现交通行业自身的特性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要求。要逐步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努力将各项制度转化为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齐鲁文化篇5

烟台苹果

烟台苹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可是响当当出了名的,烟台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烟台被誉为“苹果之乡”,烟台苹果则被誉为胶东水果家族的“皇后”。

烟台苹果除了含有丰富的糖外,还含有苹果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以及钙、铁、锌等多种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咳、健胃和脾的功效。

龙山小米

龙山小米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被誉为“龙米”。相传乾隆皇帝出巡,路经章丘,西关高如恂接驾献“龙米金汤”,甚得乾隆称赞,被封为贡米。龙山小米米粒圆大,色泽金黄晶亮,出米率高,一般在80%以上。营养丰富,较其他品种养分含量高。在煮稀饭时,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油,食之香味可口,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

潍县萝卜

有言道:“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潍县萝卜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俗称高脚青或潍县青萝卜。潍县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味美。最新研究表明,潍县萝卜中含有木质素,能使人体的巨噬细胞活力提高2~3倍,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防癌的作用;同时含有一种能分解亚硝酸胺的酶,可减少亚硝酸盐的致癌作用。

胶东刺参

自古以来刺参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人们作为“海产八珍”之首。

胶东刺参含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食用刺参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对人体生长、治愈创伤、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独特疗效,是老少咸宜的医疗保健食品。胶东刺参历史上就是贡品,现在仍然用来招待国宾。 .

泰山灵芝

泰山灵芝又名泰山赤灵芝,是泰山四宝(泰山参、赤灵芝、何首乌、穿山龙)之一。泰山灵芝,有治耳聋、利关节、益精气、坚筋骨、疗虚劳的非凡效果,是泰山的珍贵特产。

相传神农尝百草,在泰山发现此药,因此称“神药”。至今泰安民间视灵芝为珍宝,泰山一带有民谣:“吃了泰山灵芝草,返老还童人不老。”

东阿阿胶

东阿阿胶汉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贡品,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誉为“圣药”。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

生产阿胶主要原料是驴皮,配以冰糖、绍酒、豆油等十几种辅料,用东阿特有的含多种矿物质的井水,采取传统的制作工艺熬制而成。阿胶的功效主要有补血止血,润肺滋阴;美容养颜,调经安胎;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健脑益智,提高免疫力。

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作为山东美食的一道名片,源于明代,始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吃。

数百年来,经过十几代扒鸡艺人艰辛的经营发展,德州扒鸡逐渐由地方名产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华名吃,在色、香、味、形、质、养和包装诸方面更臻完美盛名天下,被誉为“神州一奇”、“中华第一鸡”。

莱芜香肠

莱芜香肠,旧称“南肠”,是山东名吃之一,有近200年的历史,是口镇的一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莱芜香肠以莱芜黑猪精肉为原料,这种猪通体乌黑, 特别好养,吃糠咽菜也能长得一身好膘,因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同时配以丁香、莳萝子等中药材,使莱芜香肠味道香醇,回味悠长,而且有增强食欲之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

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仁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

周村烧饼制作历史悠久,几经工艺改造,如今已是驰名中外,家喻户晓,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高唐驴肉

民间有谚曰:“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是对驴肉的高度赞誉。高唐特产驴肉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名吃。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早在乾隆年间就曾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

齐鲁文化篇6

关键词: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体育必要性

一、文化体育中心概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体育中心坐落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延伸区,东临喀什西路中段,北至规划纬二十九路,南至规划纬三十三路,西至经三十路。二期延伸区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侧,与开发区二期隔铁路及二工车站相望,总用地5.51万平方公里。文体中心所处地质地带沉积层单一,层位稳定,场地土按先后揭露顺序划分为:表土、卵石层。场地地形坡度较大,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最大坡降4%。无需考虑地下水影响。该文体中心以大型文化和体育公共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整体平面采用长椭圆形,总建筑面积约48711.5平方米,建筑总长近260米,整个建筑由左侧的运动馆兼文化中心和右侧的游泳馆两个建筑物组成,两建筑中间相隔近90米,遥相呼应。

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8月25日,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部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轻重工业发展均衡、具有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的产业体系。随着乌鲁木齐“南控、北扩、东沿、西进”和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发展优势更加突出。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二期建设用地已基本开发完毕,但由于前期土地面积的限制并没有形成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地区中心;没有形成规模大、关联度高的产业体系;没有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为了拓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结构,经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批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利用开发区二期用地南侧的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延伸区。延伸区的功能定位为具备科技研发、商务配套协调、现代生活配套、都市旅游等功能的城市商务副中心和高端生产业核心区,规划利用其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超出鲜藕开发区产业结构的金融、总部、科研、会议、信息、咨询、中介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从而带动整个开发区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型和提升。

三、建设文化体育中心对开发区的必要性研究

1.提升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体育形象

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延伸区的文化体育中心坐落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喀什西路于经三十路和纬二十九路、纬三十三路所围合区域内,南侧是维泰广场。在经济开发区二期延伸区内重要的景观主轴线上。区域规划设计合理,环境优雅,事业开阔,是开发区群众文体活动、展示自我、招商引资、发育经济的重要前沿,非常迫切的需要建设一个高品质、具有时代前瞻性的文化体育中心来提升开发区的文化形象和时代体育精神。建成后会成为本市新的领军型建筑,并能带动周围建筑共同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群[1]。

2.满足开发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的需要

目前,开发区占地面积36.5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14.4万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明显不足,伴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群众健康文化意识增强,将使开发居民群众享有便利的,高品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文化体育中心是一项大型的公益性的建设项目,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3.有利于推动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

开发区以经济发展为主,不仅是指开发区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心,与母城区相互连接,形成更大、更强的辐射能力,以开发区为中心向外辐射,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2]。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营成本指数畏惧全国开发区第二位,体质间色和指数位居细部开发区第三位,发展与效益指数位居西部开发区第五位。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实践表明,文化体育中心建筑工程建设如同一条经济链,将迅速拉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这不仅加快了周边土地的开发速度,而且促使其进一步升值,引导用地性质与开发区定位,全面提升开发品质。

4.对构建开发区二期延伸区景观格局十分必要。

根据《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延伸区城市设计》中关于延伸区景观结构的设计和风貌区、街道空间的设计,喀什路是南北商务景观轴线、文化体育中心和维泰大厦是景观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她们与维泰广场共同组成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延伸区的标志性景观空间。这一景观格局的构建,对与其相关联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时尚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将发挥触媒效益。

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开发区以经济发展为主,不仅是指开发区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中心,与母城区相互连接,形成更大、更强的辐射能力,以开发区为中心向外辐射,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延伸区文化体育中心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5。

齐鲁文化篇7

在北京,在齐鲁会馆的品牌连锁店,把齐鲁文化元素和中国餐饮美食文化有机结合、完美互动。许多人感慨,终于有了这么一家精心打造的会馆,代表齐鲁风范,传承齐鲁文化!

齐鲁会馆自2006年开办第一家餐饮企业至今,呈阶梯式发展,现有齐鲁会馆、观山歌岳两个品牌,三家分店,拥有员工260余人,年接待客人约20万人次,实现营业额年收入1.5亿元,创利税近1000万元。逐渐形成了以鲁、粤、湘等菜系为主体的菜品体系,打造了以融合齐鲁文化及中国传统书画、古董鉴赏文化为内涵的餐饮文化品牌。

齐鲁会馆特聘顶级设计师团队设计,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主线,整个会馆豪华尊贵而不失雅致,大气而不失细致。会馆致力于弘扬齐鲁五千年文化,以各种馆藏文物展现出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内涵,从东夷文化到儒家文化,从远古辉煌到当今盛世,都在会馆交融。会馆花重金打造文化会馆氛围,馆内珍藏当今书画界领军人物的各类书画作品百余幅,定期举办的书画展、摄影主题展、创意文化展更是锦上添花,还有各种陶瓷、琉璃、鲁青瓷、茶艺、名家名品展示,给会馆的文化增光添彩。

会馆的包房分别以齐鲁大地圣贤名人、名著、山水等命名。“诗经”、“礼记”、“羲之”、“孔子”、“孟子”、“墨子”、“泰山”、“沂水”等等包厢名称及其配套的装修装饰,让人随处都沉浸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中,儒家文化在这里被浓缩、被延伸,也被放大、被分解、被整合,同时又被凝聚。

齐鲁会馆董事长岳诚博,创建齐鲁会馆伊始,便尝试致力于建立人、建筑、文化与饮食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各路精英人士提供一种资源交流平台。在齐鲁会馆五棵松店的筹备阶段,岳诚博曾当场作了一首藏头诗:“齐家治国平天下,鲁韵颂德儒子家,会凌绝顶众山小,馆藏盛世大中华!”

文化成就了“齐鲁”,“齐鲁”传承着文化

岳诚博是山东人,有着丰富的商业成功经验,眼光敏锐。他在大学毕业后曾和朋友合作做房地产销售,1998年他在青岛成立房地产经纪公司。他酷爱文化和文化产业,曾在山东有限电视台工作。25岁时自己创业,在青岛成立山河文化传播公司,并在两年内成立了山东济南等地三家分公司,并成为山东省十大影视传媒公司。在他做传媒的阶段,对品牌和文化有比较深入的梳理,这为他以后做齐鲁会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积累了众多人脉关系。岳诚博是位才子,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也是岳飞后裔联谊会的副会长、北京淄博商会副会长。他为齐鲁会馆创作了《齐鲁会馆赋》、《藏头诗》等。他对中国各大菜系美食也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朋友们称他为 “舌尖上的思想家”。他有很多收藏,如书画、陶瓷、石雕、木雕、琉璃等。他关注人性、哲学和生命意识,在上初中时便看完了哲学原理自学丛书。创业五年后,他决定进一步深造,去清华读了EMBA。

2003年初来北京时,他瞄准的是创建北京地铁的传媒电视网络平台,但是苦于审批播出渠道的垄断,进展并不顺利。后来在一位做总厨的好友建议下,他选择做餐饮行业。刚开始他在六里桥,开了家1000平米的中档饭店,旗开得胜做得很成功,开业后的第二个月就开始盈利。他渐渐地喜欢上这个行业。他发现要想在餐饮行业有所突破,最好要有自己的特色,将文化融入餐饮就是不错的选择。把中国传统的大家喜欢的东西融入到文化里面,把文化注入餐饮品牌。

岳诚博深入研究了整个会馆的形象设计、装修体系,寻找中国文化具象化的案例和要素,像齐文化中的陶瓷、琉璃,东阳的木雕,此外还去大理、丽江等地寻找一些很古朴的东西。他还拜访了齐鲁文化研究院、孔子基金会、孙子兵法研究会等机构的专家以及一些大学同学、朋友、客户、山东老乡等,得到很多支持,开启很多思路。岳诚博认为开创第一个会馆决策思路一定要稳,定位一定要准。

其次是选址方面及选择合作方面,新店的地址都是选择比较有文化特点、能承载历史的地点,比如古建筑、民俗风格的四合院或知名山水。2007年创立第一家齐鲁会馆(香山店)时,选择香山这个位置,是因为他看到玉泉山、看到西山,就写道:北望西山林、南观玉泉顶、东踏昆明湖、西顾香炉峰。当时他感觉三山统归西山,西山又归燕山,热爱山水和齐鲁文化的他,认为这里是个富有文化底蕴和生态品位的风水宝地。

2011年,齐鲁会馆第二个门店(五棵松店)开业,该店层高8米,局部分了两层,形成一种围合的四合院的风格,当时有句广告词叫“西长安街上的空中四合院”。占地面积6000平米,后来做到了接近8000平米。在2011年被北京市海淀区商委和餐饮协会评为“饮食文化突破奖”得主。五棵松店附近云集着北京比较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店,如湘鄂情、金悦、顺峰、静雅等。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齐鲁会馆五棵松店在开业之后实现了当月盈利,这在同行业中创造了奇迹!五棵松齐鲁会馆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喜获双丰收。文化成就了“齐鲁”弘扬着文化!

“以人为本”的齐鲁会馆管理之道

古时赵括,“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岳诚博将整个齐鲁文化的精髓融入自己的管理中。民本文化、人本文化,是齐鲁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岳诚博认为要做事先做人,然后才是专业的问题,职业、技巧的问题。他的团队把他把握齐鲁人本文化制定的经营哲学、做人做事的原则、做企业的原则,都贯彻落实传承下来,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公司的管理上,岳诚博除全面领导外,主要抓案头工作,如企业战略、文化创新、出品总控。总经理、总监、运营经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全面的管理运作,企划总监负责公司的品牌打造和文化渗透,总厨们负责菜品的选料与出品创新。

岳诚博早期在山东创办山河文化传播公司时,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风格?怎样才能做一个员工满意度最高的公司、建立最好的团队?后来他从许多创业者的成败得失中悟出:必须从建立公平竞争、公平激励制度入手,形成良性的人才选拔机制和良好的效益分配机制,培训人才,留住人才,从而创造一个好的品牌、信誉。2012年,齐鲁会馆因装修停业五个月期间,仍发全额工资给所有员工,这不是所有餐饮企业都能做到的大气!

齐鲁会馆的领导团队、服务管理团队、厨政管理团队都训练有素,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归功于齐鲁会馆的人才选拔体系、培训体系。齐鲁会馆在员工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投入比同行业偏大,齐鲁会馆的员工持股方案也让有些员工实现了高收益。岳诚博和他的企业发起成立了爱心互助基金。齐鲁会馆有专门的员工餐厅,员工餐都是三菜一汤。齐鲁会馆每年新员工培训费投入几十万元。他们和某部队集团军和航空公司合作,把员工放到军营里面集训,进行极限训练,提升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同时针对环境、菜品和服务的实操训练,打造团队执行力。

他们对员工的挑选也比较严格,员工考试内容包括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齐鲁文化,备考资料很厚。正是通过这种严格的培训,促使每个员工深刻了解贯彻企业文化。

岳诚博的以人为本的做法给了员工信心和勇气。有个员工说:“如果没有岳诚博公司这个好平台,他早就自暴自弃了。”好多员工已追随岳诚博五六年之久,有些员工甚至辞职后发现还是这里好,又回到齐鲁会馆工作了。从高管到普通员工都认为跟对人做事很踏实。

“烹小鲜,如治大国”

齐鲁会馆融博大精深的中国珍馐、聚异域风情美食于一体。聘请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名厨、齐鲁厨艺大师,精心料理美食,推出齐鲁会馆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鲁菜、粤菜、湘菜以及齐鲁会馆特色的养生菜、创意中国菜,满足并挑战着食客的味蕾。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东方的口感,且融合了西式佳肴的口味,鲜美之极,宛如天物。

齐鲁会馆的鲁菜以咸鲜为主,突出本味,擅用葱姜蒜,原汁原味,以“爆”见长,注重火功,精于制汤,注重用汤,丰满实惠。粤菜讲究鲜、嫩、爽、滑、淡、脆,夏秋力求清淡,冬季略偏浓醇,调味有五滋六味之别;擅长煎、炸、烩、炖、煸等,口味淡雅。湘菜擅香、嫩、清、脆,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以腴滑肥润为主,多将辣椒当主菜食用,既有北方的咸,兼得南方的甜,更有本地特色之辣与酸。

岳诚博一直非常重视食材的安全性。为了保证食材的安全与绿色来源,齐鲁会馆与一些可靠的食材基地有合作,如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产品培育中心、国防大学农场、武警总队有机蔬菜基地、湛江长山(深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山东长岛野生养殖圈等。此外,齐鲁会馆使用原产地食材,使用当地的土特产,如潍坊的萝卜、马家沟的芹菜等。有一道菜叫带皮驴肉,其实只要驴的两个部位,但是为了确保顾客吃上不注水的驴肉,他们从河北买整头驴,然后把其他部位卖给驴肉馆。后来他们想了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和肉联厂合作,以比市场价高30%的价钱买入需要的上等驴肉部位。

构建最具齐鲁特色和中国创意的美食文化会馆

随着餐饮管理公司总部和品牌文化运营中心的成立,岳诚博目前正在筹备哈尔滨、北京金融街(西四)店两家齐鲁会馆连锁新店。计划2013年9月开业。此外公司计划2014年在济南或青岛开设连锁新店。

岳诚博说:“有生命力的企业品牌需要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规模化发展,我们将定位在中档餐饮。全国的城市中,有文化品位、有特点的会馆现在还比较少,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成功地进行品牌和文化的输出,因为齐鲁文化和孔子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们要借助齐鲁文化和孔子的知名度、美誉度,把齐鲁会馆连锁餐饮做成最具齐鲁文化特色和中国创意的餐饮文化基地,价格定位中档,品味文化超值。今年主要是把文化再往深里做。我们比较求实,要先把自己的基本功做扎实,文化做深,餐饮服务和管理做好,性价比更高。我们还在路上,向同行学习,向顾客学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齐鲁文化篇8

关键词:必要性;开发现状;研究对策

1 乌鲁木齐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因素,知识和人力资本是促进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因素。我们要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依靠农村人力资本,推进乌鲁木齐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乌鲁木齐县劳动力的转移至 2002 年才初步形成规模,在乌鲁木齐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就业能力差,知识水平低,因此开发他们的潜力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意味着这部分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要有效地实现这种转移,就必须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使他们较快的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正有效地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使其掌握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乌鲁木齐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2 乌鲁木齐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乌鲁木齐县不断加大经济投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近些年乌鲁木齐县开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对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不明确、村民虽具有主动性,但发展意识不高,这些矛盾对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构成越来越明显的影响。

2.1 乌鲁木齐县农村劳动力状况

乌鲁木齐县统计年鉴,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94535,其中乡村总人口为66065,占总人口数的85.6%;农村劳动力资源数43760人,占乡村总人口的66.2%,乡村劳动力为43760人,乡村从业人员为40937,男性从业人员为21871人,女性为19066人。农村劳动力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农业从业人员为32739人,占农村从业人数的79.97%;从事工业的729人,占农村从业人数的1.78%;从事交通运输和计算机信息传输的1512人,占农村从业人数的3.69%;从事批发零售餐饮业的2336人,占农村从业人数的5.71%;其他从业人员为3621人,占农村从业人数的8.85%。

2.2 乌鲁木齐县农村土地拥有情况

2004年末乌鲁木齐县耕地面积19.82千公顷,农村人口为65801;2010年末耕地面积增加到21.2千公顷,农村人口为66065,2004—2007年农村人均年耕地面积是呈上升趋势的,在2007—2010年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趋于平缓,2011年末,乌鲁木齐县农村实施休耕的政策,农村有3.7万亩的土地要实施休耕,耕地总面积的减少,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2.3 乌鲁木齐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

乌鲁木齐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状况:将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不识字或少识字的劳动力即文盲占劳动力总人数的4.32%;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7.70%;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人数的52.88%;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人数的10.43%;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人数的4.67%。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牧区,文化素质和汉语水平低。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农民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素质、开放的思维意识和市场化的竞争观念。但目前乌鲁木齐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数的近60%,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能单一,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民的整体素质明显偏低,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乌鲁木齐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

2.4 乌鲁木齐县高素质的人才流失严重

乌鲁木齐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依托乌鲁木齐市的带动发展,但是通讯工具、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发展,导致大量的农业科技人员流失。尤其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农村地区是他们发挥才能最佳之地,但是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待遇,他们宁可改行或继续深造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即使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但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他们大多数不能长期工作在农村地区。人才大量的流失,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乌鲁木齐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3.1 积极稳步地推进乌鲁木齐县剩余劳动力转移

乌鲁木齐县人口众多,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收益率也较低,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当地的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大力调整工业的产业结构,健康平稳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因为第三产业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而且受客观环境影响较少,受外界干扰程度低,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乌鲁木齐县现有企业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更能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就是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乌鲁木齐县剩余劳动力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突破口。

3.2 加强发展乌鲁木齐县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国家应当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国家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者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基础教育在全面提升农村未来人口素质的同时,也在把一大批农村青少年不断的通过高考、中考等途径由农转非农业,由农村迁移到城市,这无疑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最直接办法。目前新疆乌鲁木齐县的劳动力文化素质还处于初级阶段,积极发展高中教育的同时乌鲁木齐县的义务教育应当结合乌鲁木齐县的实际施行基础职业教育,九年级以上的学生应该开设农村基础职业技术教育,使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能够掌握初步的农业生产技能。与此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优化农村师资结构,全面提高教师待遇和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这是迅速提高新疆乌鲁木齐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乌鲁木齐县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

3.3 重点发展乌鲁木齐县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把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建立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乌鲁木齐县职业技术教育,这是有效地开发乌鲁木齐县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要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应充分发挥新疆现有的农业大中专院校,职业中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类培训、教育基地,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定期与不定期培训或短训,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教育,构筑农民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同时搞好中职、高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4 政府做好“投入”,发挥其主导作用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要以农民为主体,动员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信息投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加快,乌鲁木齐县的农民必须与全疆、全国的农民平等竞争。地方政府须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站质量,扩充农业信息量,让农民与时俱进;加强信息标准建设,构建智能化乌鲁木齐县社区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全面、高效、快捷地为农民、农业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促进乌鲁木齐县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把政府上网工程的重点放在村组两级,不断提高农村基层适应市场的能力。

2.资金投入。目前,新疆虽将“人力资源开发”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乌鲁木齐县政府对农民科技和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成人教育的投入仍是少之又少,使许多应该做的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建议地方政府在花巨资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对于乌鲁木齐县的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工程也应加大投入,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3.5 政府充分利用政策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进行

要实现乌鲁木齐县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长效发展人力资本就要创新各项机制,首先,充分利用政策投入。地方政府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各种有利于乌鲁木齐县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吸引各类教育资源向开发农业人才投资。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有志之士投身于农业发展,真正把人才引到农业教育、生产的第一线,给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确保农民的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其次,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系,即从基层的乡镇到各级相关部门都要建立和完善乌鲁木齐县人力资源的开发、流动和使用的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从而带动乌鲁木齐县人力资源建设,建立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体系,促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树花.中职教育在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21-24.

[2]熊磊.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生产力研究,2009(12):38-39.

[3]张丽.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新型农民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7-88.

[4]李全胜.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75-78.

[5]李德强,李学军.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423-427.

上一篇:英国文化范文 下一篇:公司企业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