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证券范文

时间:2023-10-23 04:57:23

齐鲁证券

齐鲁证券篇1

莱钢入主,度过生死关

对于齐鲁证券公司,可用“生不逢时、先天不足”八个字来概括。公司成立的2001年恰是深沪股市达到历史高点的年度,也是接下来5年大熊市的开始,对于只能做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其经营状况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涨跌密切相关,几乎就是靠天吃饭,市场的低迷严重影响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这种大背景下,刚刚成立的齐鲁证券便开始了数年连续亏损的历程。

外部环境严峻,公司的内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成立后的齐鲁证券长期停留在资产简单相加的层面上。股东出资不实,巨额债权债务不清,应收款高达3亿多元。非证券资产数额巨大,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公司人员达上千名,包袱沉重。

这种内外交困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3年,危机终于爆发。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3亿元,净资本低于最低规定,公司巨额亏损等诸多原因被列为高危券商。无论从监管规则、资本金充足率的法定标准要求,还是现实财务状况,齐鲁证券一只脚已踏入关闭的门槛。

齐鲁证券的危急状态受到山东省政府高度关注,一系列急救措施陆续推出,莱钢集团入主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并于2003年底填补被挪用的保证金。齐鲁证券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暂获新生。2003年7月9日,鲁银投资董事长李玮出任齐鲁证券董事长,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随之开始。

公司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总裁,具有十几年证券从业经历,对金融证券颇有研究的孙国茂脱颖而出。随后,三项制度改革全面铺开。首先,公司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压缩层次、减少岗位,中层以上的干部岗位削减22%,所存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其二,各营业部定岗最多不超20人,其他人员进入经纪人行列,培育经纪人队伍,探索新型的组织结构。其三,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各个分支机构均有明确的经营指标与责任,包括利润总指标以及交易量、佣金收入、市场占有率、费用等单项指标,与报酬进行挂钩考核。最后,考核体系纳入风险控制、制度执行等指标,利用百分考核修正、补充经营指标,进行更科学、合理、全面的调控。

国内券商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控制力明显不足,造成资源整合缺乏有效性,并导致运行中出现巨大漏洞。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形成合力,齐鲁证券在进行三项改革的同时,对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制度建设陆续到位,《经纪业务操作流程》、《差错事故处理办法》、《柜台系统权限设置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相继出台,内部稽核控制和法律监管全部到位。

公司的治理整顿初见成效,齐鲁证券2004年经营状况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年。2004年公司完成证券交易量409.76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佣金收入8652万元,同比增长43%,两项增幅均为业内第一。2004年公司减亏3805万元,扭亏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增资扩股,取得综合类券商资格

2004年,齐鲁证券还做成了一件事关公司长久发展和战略布局的大事:顺利实现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增加到8.12亿元,并获准综合类券商资格。

长期以来,证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超规模进行代客理财、违规进行国债回购等严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涉及的证券公司家数多、资金规模大,在行情持续低迷的催化之下,危机于2003年前后终于集中爆发,一大批证券公司事实上在技术上已经破产。2003年左右,鞍山证券、大连证券、佳木斯证券和新华证券被关闭,富友证券巨额挪用国债回购事发,证券业已陷入信用危机。以2003年8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为起点,历时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工作开始。

在此严峻情形下,齐鲁证券却获得综合类券商资格,在齐鲁证券的历史上留下了一座里程碑。它不但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同时该事件还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2004年时值中国证券业进入严冬季节,也是对证券公司进行大规模治理整顿、关闭重组的关键年份,在大批券商被关闭、托管或宣布破产的同时,管理层批准齐鲁证券的综合类申请,无疑是对其经营状况和经营班子工作的极大肯定。

在对券商进行治理整顿的同时,监管层对证券公司的分类监管也在酝酿改革。

现行证券法出台以前,原证券法将中国的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两类。在整治过程中,管理层将证券公司划分为创新试点类、规范类、风险和高风险4类。规范类券商是被允许生存的一类券商,活下去就有希望。

2005年,齐鲁证券迎来了其成立以来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获得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它意味着公司经受住了证券业严冬的考验和管理层整治风暴的洗礼,齐鲁证券获得了生存的权利。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6年,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上半年共实现交易量482.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盈利4548.97万元,是公司成立以来经营效益最好的时期。在经纪业务稳步攀升的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经过努力,已相继取得承销、自营、投资咨询等业务资格,参股期货公司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公司今后更大更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打好了基础。

同时,证监会部署的自查整改公司顺利完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此项任务的规范类券商。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按计划完成了全部整改任务。自查整改工作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为公司整合山东证券资源,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机遇之门再次向齐鲁证券打开。2006年3月,省政府和证监会决定由齐鲁证券托管天同证券经纪业务。原天同证券是一家大型券商,不但是我们省内规模最大的券商,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经纪业务一直位居全国的前10位。但由于其大规模负债进行股票投资,产生巨额亏损,已经无力自救。在收购天同证券的证券类资产之后,公司将拥有证券营业部87家、服务部20家,实力和规模均在全国券商中居于前列。

齐鲁证券篇2

近一个月A股呈现急速下跌,上证指数从6月12日高点5178点跌至3500多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此次大跌中备受连累,在此期间,近四成集合理财产品收益为负。

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6月15日至7月6日股市大跌期间,有统计数据的3322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有1781只产品收益增长(不包括零收益的产品),占比53%;1285只产品收益为负,占比超过38%,前十位的产品跌幅超过57%,最高达89%。

在目前暴跌调整的市场环境下,抗跌成为衡量产品配置是否合理的“试金石”。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不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采用对冲策略避免了净值损失,财通双季赢2号A2涨幅为118%,成为唯一一个大跌中翻倍的产品。

近四成随大市下跌

进入牛市以来,券商集合理财收益“水涨船高”,今年一季度高达95%的产品飘红。

伴随着市场掉头向下,1285只集合理财产品“应声下跌”,占比超过38%,而跌幅过半的产品有32只。

具体来看,排名后十位的分别是齐鲁锦通2号次级、齐鲁锦通1号次级、长江昆仑8号次级、海通季季升(2015)C、广发恒众众合机电1号次级、中天汇鑫2号次级、广发海大投资3号次级、东证资管汉得1号进取级、广发资管翰宇投资1号B、万联万年红多因子策略2号次级B,在大跌期间,他们的净值大跌分别为89%、75%、69%、68%、67%、67%、60%、58%、57%、57%。

其中,齐鲁资管旗下两只产品齐鲁锦通2号次级、齐鲁锦通1号次级分别以89%和75%的跌幅位居排行榜一、二位,成为最不抗跌的产品,对于这两只产品下跌幅度较大的原因,《投资者报》向齐鲁证券方面求解,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据了解,这两只产品均为去年成立,其中,齐鲁锦通1号次级在今年一季度还以251.82%的收益率成为当季私募冠军。截至4月3日,净值达到1.9322。根据持仓明细,该产品重仓了智飞生物3000万股,属于公司的前十大股东,齐鲁锦通2号次级同样重仓了该公司股票。智飞生物从今年1月份以来,股价从19元飙升至29元,涨幅达50%。

然而,近期智飞生物随行情一路下跌,最低跌至17.83元,并于7月8日起因“重大事项”连续停牌,停牌股价为19.8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中不难理解,这两只产品大跌中表现不佳的原因。

此外,广发证券也有三只产品跌幅处于前十,广发恒众众合机电1号次级、广发海大投资3号次级和广发资管翰宇投资1号B跌幅分别在67%、60%和57%,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多空杠杆上证50指数在本次大跌中取得不错的收益,发挥了较好的对冲作用。“目前有些券商会做一些量化投资,以达到对冲风险的目的,这是很有必要的,否则机构也是大散户,没有多高的抗风险能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表示。

正收益产品增长幅度不大

在此轮下跌行情中,虽然有过半集合理财产品还是有良好的抗跌性,实现增长,但涨幅均不大,仅20只产品涨幅超过10%,其中财通双季赢2号A2、华泰紫金泰申1号次级B款、广发多空杠杆上证50指数看跌份额、国泰君安君享重阳和招商汇金之重阳五只产品收益超过20%。财通双季赢2号A2涨幅为118%,成为唯一一个大跌中翻倍的产品。

据了解,涨幅较好的产品多采取中性策略,包括期现套利和阿尔法对冲策略。而阿尔法策略的原理是通过多因子条件选股模型等工具,遴选出一个能够跑赢指数的投资组合,然后通过卖空股指期货,消除大盘涨跌对该组合造成的风险和影响,从而直接获取该投资组合的业绩表现超越大盘的部分――即“超额收益”。

抗跌性比较好的国泰君安君享重阳即采用阿尔法策略,其操盘的重阳资管在4月份大盘涨势较好时一直保持谨慎态度,其认为大盘股的估值修复已较为充分,市场在达到4000点附近时会有回调,并且一直保持少量仓位的股指期货空头,通过对冲来抵御市场可能的回调风险,而近期暴跌行情开始前,重阳逐步降低了其股票仓位,并且保持股指空头仓位来对冲市场风险。

在发产品数量小幅回落

和上半年近千只产品的发行数量不成正比的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8.79%,没有跑赢大盘。随着近期震荡剧烈,千股跌停成常态,火爆的集合理财产品市场也日趋冷静,目前在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小幅回落。

据金牛理财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7月6日至8月26日在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为26只,比前一周减少4只。其中,权益类的股票型、混合型计划数量分别为12只、7只,其中4只为投向新三板的相关产品。

齐鲁证券篇3

一、实习公司介绍

xxx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筹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01年5月18日成立的综合类证券经营机构。2006年度,公司实施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达到155339万元。主要股东有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九龙山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星火有限公司、甘肃祁连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重庆江南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洋浦浦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xxx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公司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杭州、无锡、乌鲁木齐、合肥、西安和兰州等主要城市设有34家经营机构,并在北京设立了投资银行专业分公司,发起设立了华商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甘肃陇达期货公司。公司项目遍布全国,先后成功保荐一汽集团启明信息、北大荒、浙江龙盛、祁连山等十多家大型企业的上市与融资。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公司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拥有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大学本科以上人员85%,硕士以上人员26%,拥有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保荐代表人和专业分析师队伍。公司坚持“借力西部,放眼全国”的发展战略,凭借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诚信、务实、高效、敬业的团队精神,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证券服务业中稳步提升份额。20XX年成功保荐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发行上市,成为首批保荐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全国17家证券公司之一。公司20XX、20XX、20XX连续三年荣获“省长金融奖”。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20XX年6月27日-----20XX年7月24日

乌鲁木齐扬子江路华龙证券乌鲁木齐营业部

三、实习目标

(一)根据学校统一集中实习的安排,完成大四的专业实习

(二)了解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日常业务流程,进一步深化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三)能把课本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能够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

四、实习内容

(一)了解华龙证券概况

华龙证券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证券业中的地位

了解并领悟华龙证券的企业文化

营业部的内部设置,下设客服部、清算部、财务部、电脑部四个部门。客户部的工作包括接待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清算部工作包括柜台业务及其产生的相关客户资料管理,营业部每天发生的资金、股票进出清算;财务部负责会计核算;电脑部则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

(二)具体实习内容

我们每天下午4:00去公司上培训课。每周都会有不同的课程表,安排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如下:

仪容仪表课程

我们的工作时间必须统一着装。一方面,是公司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这样以便顺利地在社区进行营销活动。

证券营销(社区营销和电话营销)

在对社区进行活动时,我们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就让他们在填写市场调研卷的时候留下电话。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比较随意的聊聊现今的证券市场,看看该客户是否可以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客户留下他们的电话。

齐鲁证券篇4

(1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新疆 王家渠 831300;

2兵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3兵团经济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 新疆位于世界两大经济圈(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中间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文章基于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的现状,随着与中亚金融合作进展的逐步加深,从金融需求、金融供给和创新能力三个基本因子对构建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金融合作;区域金融中心

[作者简介]陈文新(1966-),男,河北老河口人,兵团经济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统计、金融理论与政策;马婉蓉(1989-),女,陕西延安人,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统计。

2013年9月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其中加强货币流通,推动金融合作的深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的大通道和交汇之地,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新疆有着重要的地缘经济、交通枢纽、资源集聚、金融支持和文化沟通五项明显优势地位。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通过建成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证券、文化科技和医疗服务五大中心,将新疆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在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利于促进中国西进战略,拓展中西南亚市场;助力于中国经济国际合作,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加速中国形成东部沿海开放与西部陆上开放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新疆正处在发展的重要节点,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城市,具有极高的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文化引领度和社会集聚度。本文基于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现状,详述新疆与中亚金融合作进展,分析构建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的三个基本因子,最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构建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基础

(一)新疆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基础与进展

1. 新疆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动力强劲。2013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60.24亿元,2011-2013年平均增速1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181元,增长9.6%;2013年财政预算收入1128.49亿元,占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9.15亿元;2013年新疆全年实现进出口额275.62亿美元,占全疆生产总值的20.42%,出口额222.7亿美元。同时,新疆金融业总量不断扩大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截至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为420.29亿元,增加了15.2%,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2006年以来,除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新疆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稳定。全区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088.83亿元,增长14.3%。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840.45亿元,增长24.3%。境内上市公司39家,与上年持平,总股本338.61亿股,增长27.0%;股票市价总值2650.78亿元,增长5.2%;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155.06亿元,减少24.1%。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62家,证券交易额7112.32亿元,增长77.8%;期货公司2家,期货营业部9家,期货交易额9871.48亿元,增长11.5%。尤其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十分有利于新疆参与中亚金融合作。

2.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启动,“十关如一关”的通关模式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丝绸之路一体化版块横贯中国东西,从山东济南到新疆乌鲁木齐,货物进出涵盖海运、空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区域内各地区经济、文化甚至作业时间都有很大差异,是目前5个一体化版块中覆盖地区最广、战线最长、内部差异最明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统一作业,消除地区差异,实现道路联通,有利于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金融经济的互利共赢,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经济金融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现状。中亚各国逐渐步入稳定增长、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道路,新疆与中亚国家关系日益密切、贸易往来频繁,在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贸易合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13年,新疆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为 27561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50%,进出口额分别为529211万美元和2226980万美元,其中主要以出口为主,占全疆进出口总额的 69.07%(如图2所示)。哈萨克斯坦作为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最为频繁,贸易额所占的比重最大,2013年中哈进出口总额为 8368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4%,占新疆进出口总额的44.46%,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标国和进口来源地。目前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比较良好,综合实力逐渐加强,中亚各国未来贸易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经济贸易往来的频繁和畅通及其迅速地发展为新疆与中亚各国金融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基础,进一步促进了新疆与中亚各国的经济金融合作,在金融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乌鲁木齐金融中心。

4. 金融机构合作不断加深。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开拓丝绸之路沿线的中西亚市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西亚等国设立了14家分(子)行,2个代表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在国内银行开设了14个人民币同业往来业务。1993年,中国工商银行第一家海外营业性机构——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成立,也是第一家进入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的中资银行。同年中国银行阿拉木图分行 (后更名哈萨克中国银行) 在哈萨克斯坦成立,为中哈双边贸易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国海外业务最大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从2005年年底向中亚派驻第一个工作组起,目前已实现中亚五国全覆盖。不仅如此,民营资本也积极参与了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并购。2012年7月,新疆华凌集团成功收购格鲁吉亚Basis银行90%的股份,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境外收购商业银行的第一案例,标志民营资本在金融领域跨境发展的重大突破。

5. 人民币跨境结算现状、预期。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为新疆与中亚金融合作带来新空间。截至目前,新疆已与境外49个国家(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新疆辖内银行开立了12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试点工作开始至2010年底,新疆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为45.28亿元,占同期新疆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89%,仅占全国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的0.89%。2011年新疆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比上年增长312%。2012年这一数值增长至历年最高达550亿元,占同期新疆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2.59%,占全国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比提升至1.87%。2013年新疆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较上年有所回落,但总体仍保持增长态势(如图3所示)。不难看出,全国人民币跨境结算处于萌芽期,有着迅猛发展的态势。相较于全国,新疆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中亚五国贸易关系紧密,发展迅速但缺乏平稳增长。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新疆人民币跨境结算逐渐取得新的进展,预期将进入高速发展态势,意味着新疆未来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下投资优势及贸易优势突出,并有效支持新疆资源进口、民生工程建设,加快中亚金融合作进程,为新疆经济增长增添新活力,有效推动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建设。

6. 货币互换协议。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一定地位,且人民币币值稳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使用。截至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包括欧盟在内的23个境外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2.57万亿元人民币。自2008年起中国频签货币互换协议,灵活运用货币互换协议服务实体经济,继续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使用,意味着中国正加快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的流动性和市场认可度的提高,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邻近新疆的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央行和乌兹别克斯坦央行都已与中国签订总金额达77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加之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为新疆与中亚五国的金融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更加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西发展进程,深化中亚经济金融合作,由此在中国西部建立金融中心是十分有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及香港金融中心形成的助推作用

上海和香港金融中心所处的两个经济区是中国目前集聚经济活力和前景的区域,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上海金融中心及香港金融中心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建立向西开放的金融中心形成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第一,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与香港金融中心形成的实力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支持与鼓励;第二,上海金融中心和香港金融中心作为东南亚的两个主要金融中心城市, 合力推进中亚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在地理区位上呈三角模式,有利于稳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第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向西开放的经济步伐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和香港金融中心形成由东到西的经济助力,推动中国与中亚以及欧洲的经济金融合作,形成从中国向外扩散的辐射性经济力量;第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依附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而乌鲁木齐金融中心的建设也依赖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对于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建设来说具备很好的借鉴学习作用;第五,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已日趋完善且实力强大,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乌鲁木齐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持;第六,目前新疆与中亚国家主要是基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国家层面的金融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为新疆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平台,这对乌鲁木齐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了交融互通的作用。作为新疆首府,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借势上海金融中心及香港金融中心经验,乌鲁木齐最有基础和条件率先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三)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互联互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2015年6月29日,已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50个国家正式签署《协定》。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将以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2014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该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一年之内,两大融资平台都将走入运行阶段。丝路基金的成立,将与亚投行一道,打造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高速度,有力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效促进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建设。

二、构建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基本因子分析

金融中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结合中外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众多理论,对金融中心构建的内因可概括为基础因子、政策因子、市场效率因子三项基本因子的相互作用 [7 ] [10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其经济金融指标数据皆居于首位,极具区位优势,因此本文着力分析这三项基本因子。

(一)基础因子:金融需求

金融中心是对经济和金融交易过程中的金融资源实施集聚,有资源配置中心作用。金融需求指在金融市场上获得所需的金融产品并具购买能力的欲望。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金融业不可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真实经济增长将导致金融需求增加,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必然提高社会各界对金融的需求。金融需求作为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因子进行考量,属于第一层次核心因素,是构建金融中心最为基础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乌鲁木齐社会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活力更加凸显。2013年乌鲁木齐市国同内生产总值为2202.85亿元,增长15%。一产增加值26.31亿元,增长6.2%;二产增加值875.10亿元,增长14.8%;三产增加值1301.45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4.7 和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1∶38.8∶60.1。2013年乌鲁木齐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11.86 亿元,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38.42 亿元,增长21.4%。总之,经济发展同时金融需求逐步加深。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不断增加,说明人们急需从储蓄向投资转化,这一转化增加金融需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加则说明人们的资金需求仍然巨大,同样需要金融方式融资。乌鲁木齐不仅有较大经济发展潜力,加之社会进一步发展对金融需求日渐加深,需考虑金融的长期可持续性。迫切的金融需求更证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乌鲁木齐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二)政策因子:金融供给

金融体系和金融资产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满足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需求,有利于储蓄向投资转化,也有利于金融中心在更广范围内实现跨境金融集聚,金融业发展规模说明区域金融供给情况。同时,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直接决定金融发展和供给的方向与内容,由此决定与金融中心形成发展有关的金融变量跨境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同时决定与境外经济金融之间联系的广度与深度。从金融供给角度考虑政策因子,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是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二层决定性因素。

乌鲁木齐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达169.64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15.05%,对GDP增长贡献为1.08%。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增加值占金融业比重分别为90.1%、4.1%和5.8%。金融组织和市场体系不断增强,金融资产规模逐渐壮大。2013年末,乌鲁木齐拥有各类银行机构813家(含营业网点),保险公司179家(含营业部)、信托投资公司2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期货公司2家、证券公司1家,金融从业人员2.41万人。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多种机构并存、功能较为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乌鲁木齐金融业虽有长足发展,但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金融供给明显不足。

随着西部大开发逐步加深,国家对新疆发展政策支持空前,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受益颇多。2010年5月首次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设立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紧接着新疆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获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十八大以来中央已召开至少7次会议部署新疆工作,凸显对新疆以及对外发展的重视;2013年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对外开放进一步勾勒新蓝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迎来新机遇;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召开,提出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接着深入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为新疆经济金融发展增添强大动力;2014年6月在乌鲁木齐举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20多个国家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更好地推动沿途各国人民共享和平、共同发展;2014年11月设立丝路基金直接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5年亚投行国内审批程序的50国家正式签署《协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诸多政策支持为乌鲁木齐金融供给的方向和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力量和基础保障。充足的金融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乌鲁木齐金融中心的可能性。

(三)市场效率因子:创新能力

基础因子和政策因子主要指宏观视角的决定因素,市场效率因子则更多指微观视角决定因素。基础性因子和政策性因子的条件具备后,金融资源就有集聚而形成金融中心的可能。当两个因子同时具备时,创新能力等微观性因素将决定金融中心形成。创新能力决定着金融中心发展活力,将创新能力作为市场效率因子考虑金融中心建设,是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三层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乌鲁木齐金融市场效益不断得到提升,特别是中央新疆座谈会召开后,乌鲁木齐金融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逐渐增强,金融资产规模壮大的同时质量不断提髙。2013年,乌鲁木齐市金融相关比率达到4.34,比上年增长7.6%,人均存款为21.3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4%,人均贷款为14.98 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9%,存贷比达到0.7,比上年增长4.2%。保险密度达到3384.91元/人,比上年增长12%,保险深度达到4.04%,比上年增长4.1%,乌鲁木齐市金融效益得到不断扩张,金融深度和广度同样进一步延伸。但总体而言银行间接融资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银行类金融机构无论从机构数量、资产规模还是提供的服务方面,都远髙于其他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比例较低。这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提供增速可能,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空间充足,互联网金融的使用逐渐普及并不断创新,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提高潜力巨大。潜在创新能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助推力。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思路与措施

(一)发展目标

综合乌鲁木齐发展区域金融中心所拥有的各项条件来看,本文将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经济向西开放的脚步,循序渐进逐步建成带动全区,辐射西北,面向中亚及欧洲,服务于亚太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成为与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互补,由上海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中心和乌鲁木齐金融中心形成由东到西的经济助力,区位上呈巩固三角式加速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推动中国与中亚以及欧洲的经济金融合作,形成从中国向外扩散的辐射性经济力量。

(二)总体思路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是:以“规划先行、金融先导”为基本原则,以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和金融“走出去”,统筹带动中国技术、装备、标准等中国因素和企业“走出去”,创新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主导作用,拓展“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布局。反过来说,这也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金融发展的总体方向,并进一步确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乌鲁木齐的经济贸易、地缘经济和地理中心、资源集聚、文化沟通和交通枢纽地位等优势。在关注全球和中国经济走势,保证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维护区域内社会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推动金融市场深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以构建高效、强大的金融合作枢纽为核心,不断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乌鲁木齐的金融中心战略地位,逐步形成促进区域内金融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互联互通中国与亚欧各国经济金融发展与合作,加快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以此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实现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的长远发展战略。

(三)具体措施

新疆确立“金融立市”的战略思想,就是构建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并将金融中心定位为“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区域级、政府主导型、筹资型的金融中心”,走以政府直接推动为主的模式。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工作,以乌鲁木齐会展片区“金融城”为基础,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服务网。在建设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完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的发展目标。具体阶段目标与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十三五时期):目标是乌鲁木齐金融中心的基础功能得到巩固发展,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贸易投融资便利、经济技术合作深化。实施路径为:完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金融体系,集聚金融机构规模,以市场创新和金融产品为突破口,加强与香港和上海金融中心的合作联通,承接其辐射,争取设立“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综合配套创新试验区”,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完成新疆金融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的规划,完善乌鲁木齐金融业发展软硬环境。

第二阶段(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目标是增强乌鲁木齐金融中心辐射能力,形成由东到西的经济助力,功能进一步延伸,与中亚各国经济金融发展与合作互联互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金融枢纽中心。实施路径为:促进乌鲁木齐金融中心运作良好,金融业增加值明显提高,提升新疆与中亚各国金融合作,在香港和上海金融中心的助推力下增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金融机构交流和金融市场合作。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并形成乌鲁木齐、伊犁、喀什为金三角的金融格局、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金融贸易创新示范区,引进国际知名的银行、保险、证券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在乌鲁木齐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行(分公司),培养并吸引专业人才,促进形成多元化、区域化的金融产业格局。

第三阶段(约至2040年):目标是进一步提高金融中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化程度,推动中国与中亚欧洲的经济金融合作,形成向外扩散的辐射性经济力量。实施路径为:通过金融合作多元、往来频繁提高金融中心的区域化程度,增强对亚欧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建立金融监督机制,巩固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开展金融服务协调、对外开放合作、财税体制匹配、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金融改革在新疆先行先试,抢占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制高点。逐步将乌鲁木齐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亚欧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国际性区域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唐立久,穆少波.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9-25.

[2]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60-65.

[3]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31-40.

[4]杜蓓蓓.新疆和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比较以及对新疆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4,(02):61-64.

[5]刘轶,高劲.基于货币互换协议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对外经贸,2014,(03):95-99.

[6]魏东赞,胡江龙,李军.新疆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2):91-101.

[7]惠巧玲.浅析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一般条件[J].时代金融,2011,(9):116.

[8]孙国茂,范跃进.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J].管理世界,2013,(11):1-13.

[9]谌斌.关于中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1,(08):173-177.

[10]王保庆,李忠民.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般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04):63-67.

[11]张春林.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促进新疆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3,(11):16-19.

[12]赵华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27-36.

[13]李雪梅,闫海龙,王伯礼.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的布局和策略[J].开放导报,2014,(04):29-3.

齐鲁证券篇5

各家券商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最终需拿业绩说话,投资管理能力才是支撑公司命运前途的关键。

今年赛程已过半,券商资管们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根据Wind资讯数据及分类,《投资者报》将261只偏股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今年以来(截至8月2日)的收益率,按公司进行平均并排序,得出“券商资管股票投资能力榜”,从一个侧面来考察各券商资管的股票投资能力。

这261只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有185只,剔除只有一只产品符合统计条件的券商,最终有51家券商纳入排名。平均收益率超过10%的有6家,依次是国金证券(18.56%)、国信证券(16.13%)、平安证券(14.87%)、中山证券、(14.57%)、东方证券(12.26%)、红塔证券(10.18%)。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小券商业绩不俗,开始崭露头角。

相对的,有三家券商的平均跌幅大于5%,依次是恒泰证券(6.15%)、方正证券(5.84%)、齐鲁证券(5.01%),成为排名垫底的“难兄难弟”。

国信、东方业绩稳定

综合来看,261只券商理财产品获得了4.62%的平均收益率,同期,上证综指下跌10.56%。一些大中型券商,保持着稳定的业绩。

国金证券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18.56%。其管理的两只对冲策略产品国金慧泉量化对冲1号、国金慧泉量化专享1号的收益率分别为18.72%和18.46%。

记者注意到,国金证券2012年7月才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是目前国内唯一将资产管理产品线定位在量化对冲领域的券商。2012年12月成立了上述两只产品后,今年该公司又成立了10余款新产品。6月“大集合”产品被监管层叫停,“小集合”产品发行掀起风暴,国金证券仅6月就发行了10只产品,为所有券商中最多。

业绩排名第二的国信证券,平均收益率为16.13%,其纳入统计的产品数量为8只,全部获得正收益,收益率最高的国信金理财多策略达到24.26%,金理财6号和4号分别上涨22.42%和21.66%,最低的国信金理财经典组合涨幅也达到7.47%。

一季度金理财多策略减持了海通证券、西南证券,换入了三只创业板股票神州泰岳、和佳股份、劲胜股份,从股价表现看,前两只股票二季度涨幅都在50%,而劲胜股份表现不佳。金理财6号和4号一季度末以来也持有和佳股份、香雪制药等多只创业板个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排在第5名的东方证券,是业内首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公司,截至2013年6月,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400亿元。该公司有多达21只产品纳入统计,依然取得12.26%的平均收益,其产品业绩比较均衡,有17只产品涨幅超10%。

具体来看,东方红先锋2号涨幅最高,为17.61%;其后是先锋3号,上涨16.33%。从先锋系列的重仓股来看,各季度的变化较大,其中甚少出现创业板个股,而是持有了康美药业、国药股份、恒瑞医药等医药股,贡献了稳定的业绩。

其他大型券商如海通、申银万国、光大、中金公司、招商、华泰也均取得了5%以上的平均正收益。其中招商智远成长是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产品,达到34.45%。

小券商频现“黑马”

在前十名榜单中,中小型券商的身影十分醒目,平安证券、中山证券、红塔证券、浙商证券都跻身前十。

平安证券有两只产品纳入统计,平安优质成长中小盘今年以来收益率达29.93%,在全部产品中排名第二。这只集合理财产品去年末一直持有的省广股份、康得新,今年以来涨幅达到248%、76%;但另一只平安稳健资本一号的收益率不太理想,仅为-0.19%。

中山证券同样是两只产品纳入统计,中山金砖1号、中山金汇1号分别上涨26.69%、2.46%。金砖1号去年末持有的杰瑞股份、富瑞特装上半年涨势较好,二季度末调换了多只重仓股,除了继续选择创业板和中小板外,还新进了兴业银行。

红塔证券2009年将资产管理总部设立为专门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上海分公司,近年来发展较快。两只产品红塔登峰1号、2号今年以来分别获得9.98%和10.37%的收益率。

浙商证券有8只产品纳入排名,平均收益率8.17%,其中浙商金惠3号收益率达21.89%。但该公司旗下有两只产品均为负收益,金惠1号和金惠领航分别下跌0.95%、3.17%。

恒泰跌6.15%居倒数第一

恒泰、方正和齐鲁证券,成为跌幅垫底的“难兄难弟”,平均跌幅均超过5%。这三家券商分别有3、3、2只产品纳入统计,这些产品都是全军覆没,没有一只正收益。

恒泰证券前身为内蒙古证券公司。2008年9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增资改制并更名为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呼和浩特市。

2011年4月,恒泰证券首只集合理财产品获批。去年,其资管业务还名不见经传,今年却突然发力,成立了40只新产品,产品总数达到44只,数量和规模已在业内领先。

尽管步子迈得很大,但三只偏股型老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却相当惨淡,恒泰先锋1号、2号、3号分别下跌-6.24%、-6.95%、-5.28%。

重仓金融等大盘股或许是其业绩不佳的原因。三只产品今年以来一直持有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金融股,没有及时转换风格、分享到小盘成长股的上涨盛宴。

方正证券三只产品金泉友2号、金泉友3号、金泉友灵活配置分别下跌1.24%、6.2%、10.07%。金泉友灵活配置的跌幅排在所有产品的第三位。

齐鲁证券篇6

8月23日-29日,沪深两市共发生大宗交易190笔,较上周增加32笔,其中沪市仅54笔,深市达到136笔,总成交量4.93亿股,成交金额43.19亿元,与上周相差不大。

本周从单笔成交金额来看,金额最多的为中弘股份(000979),8月28日公司发生两笔交易,其中一笔成交4585万股,成交金额1.89亿元,卖出方为国泰君安交易单元(010000),买方营业部为华泰证券上海打浦路营业部。成交量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为日海通讯(002313)和三友化工(600409),分别成交1.85亿元和1.17亿元。

这些交易中,折价率最高的为15.86%,较上周折价率最高的华峰氨纶的18.25%的折价率回升了2.39个百分点。该笔交易发生在8月23日成交的数字政通(300075)上,当日数字政通成交40万股,成交金额1430万元,卖方营业部为华泰证券南京高淳宝塔路营业部;买方营业部为西南证券上海黄陵路营业部。此外,折价率超过10%的股票超过20只,包括东吴证券、龙宇燃油、南方泵业、天玑科技、国腾电子、日海通讯、科华恒盛、上海辅仁、建研集团和新华保险等。

此外,本周有*ST联华(600617)发生大宗交易。8月23日该股成交434.47万股,成交金额6460.57万元。卖出席位为中信证券南京高楼门营业部;卖出方为华泰证券南京中山北路营业部。

这些交易中,以下交易值得关注:

机构卖出九州通:8月26日、28日和29日,九州通(600998)共发生9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900万股,成交金额1.06亿元,成交折价率最高的为10.03%,最低的为3.72%。卖出席位中有9笔均为机构专用,其他一笔是中信证券海门人民西路营业部。买入席位则比较散乱,分布在安信证券、齐鲁证券、华泰证券等营业部,另有一笔为机构专用。

九州通于日前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预案,公司拟向云南白药、齐鲁证券、华安基金和建信基金4家公司以11.01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89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82亿元。定增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公司意在做大医院产业,同时发力电商B2C业务。

二级市场上,九州通股价自4月底以来逐级走高,目前股价逾12元,较定增价超过近10%。在此时间点上机构卖出九州通意味深长。

九州通历年年报显示,2010年—2012年每年年末的应收账款分别达到5.56亿元、9.27亿元、16.8亿元,到了2013年中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更是攀升至42.64亿元。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也在放缓。有业内人士指出,九州通上市时强调优势是分销,但上市后反而加强了医院直销业务,公司战略似乎已经迷失。

齐鲁证券篇7

悲剧的背后,就是过度使用杠杆。在上证指数7年来再次突破5000点后,围绕着加杠杆与去杠杆的博弈,一些原先隐匿的场外资金入市的渠道和路径也渐渐浮出水面。市场上包括银行、券商、担保公司等机构的配资业务也大行其道。

始于2014年的本轮大牛市时,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第一次“杠杆牛”,由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放开,券商无疑成为此次牛市资金加杠杆的重要来源。2014年6月,融资融券余额仅为4000亿元,截至2015年6月15日,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23万亿元,是一年前的5倍。

不过,在券商融资融券业务之外,还存在着诸多资金入市的灰色渠道,它除了银行贷款变相进入股市以外,银行资金还绕道券商、信托等机构以配资的形式流入股市,民间配资更是以较高的杠杆助推资金入市,这其中部分资金最终也是来自银行。由于上述业务缺少严格的监管,钻政策空子等违规现象层出不穷。

相比于券商融资杠杆一般只能做到两倍左右,场外各种机构的配资业务最高可以将杠杆做到7、8倍,风险极大。近期,证监会不断发文要求券商自查配资业务,部分券商证券投资结构化配资业务的杠杆现在只能做到1:1。另一方面,银行股票配资业务也在逐步收缩,但银行以消费贷款和理财产品的形式入市仍在继续。

除了存款变股票、融资加杠杆这些公开的秘密外,银行的信贷也在变相流入股市却较少知。近几个月,此前备受银行冷落的个人消费贷又开始兴起,就是最明显的证据。

消费贷悄然入市

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并非新业务,在经济下行趋势未好转、企业贷款需求不足的前提下,多家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个贷业务上狂飙突进。2014年以来,恰逢资本市场新一轮牛市来临,银行趁势推出各种便捷措施大力推进消费贷业务。

问题是,在个人消费贷业务推进的同时,此类贷款的资金流向难以把控。事实上,在上一轮牛市当中,在股市走势被市场普遍看好之时,不排除有一定数量的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流向了股市。

据了解,目前办理个人消费贷最便捷的方式是只要有一张信用卡即可,一般银行可把用户的可用信用额度直接转化为消费贷额度,用户还可以办理分期还贷,大多数银行的分期数在3个月到24个月不等,月利率约在0.72%左右。

而且,通过信用卡办理个人消费贷分期只需要通过网上申请即可,省去了柜台办理的种种繁琐之处。还有一点是,网上申请通过之后,贷款资金能即时到账客户相应的借记卡,一般是本行借记卡,但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也逐渐认可其他银行的借记卡。

当然,也有一些银行比较激进,如中信银行在办理消费贷分期业务时,最高额度可以达到客户可用信用额度的3倍,但这在银行业中并不普遍。

由于国有大行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及较优质的信贷资源,大行对个人消费贷类业务并不热衷,难以满足众多客户的需求,也给了中小银行抢夺细分市场的机会。于是,一些中小银行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惜代价抢夺大行并不很看中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据了解,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在内的股份制银行都有相应的信用消费贷款业务。有的银行甚至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群及少数优质企业员工推出了额度高达100万元的个人授信业务,年化利率7%-8%,申请人只需提供身份证明、收入证明即可,如果有房产证明复印件还可提高额度。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业务可全额提取现金,不限制使用用途。

如,以零售贷款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则推出了线上的“闪电贷”业务,专门针对在招行有工资账户的客户服务,提供最高50万元的信用额度。据介绍,通常审批下的额度不超过30万元。该项业务的放贷权归属于总行,由后台设定的信贷模型根据客户的工资流水及其他信息综合得出授信额度,再交由柜台发放。

尽管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银行都会提示个人消费类贷款的用途不能流向房地产投资、炒股、等高危领域,但在牛市及其他投资领域红火的情况下,以银行目前的监控制度设置,很难防止客户挪用贷款资金入市。

目前,银行在个人消费贷业务上列举的用途主要包括装修建材、旅游消费、家具家电、助学进修、购车消费、婚庆服务、医疗消费以及百货消费等。但在监控资金用途时,银行只是规定办完贷款的客户自己准备好相应的消费服务的发票,以备银行随时检查。

但这一措施更多时候在资金用途的监督上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基本不能防止部分资金流向的偏离。因为相对于个人消费贷款10%左右的年化利率而言,在资本市场向好的情况下,将该笔资金挪用投资于股市的收益足以覆盖贷款成本。

虽然也有银行表示,其后台的大数据系统可以跟踪客户的贷款资金流向,每个月都会进行风险排查,如果出现资金疑似违规使用就会对客户提出警告,甚至停止贷款。但实际上,这恐怕只是银行一厢情愿的想法,消费贷资金的流向不仅很难把控,而且客户规避资金监控的方式也有很多。目前,银行最多只能监测到客户在本行的资金流向,客户如果将资金转到其他银行,发放贷款的银行就没办法掌握更多信息。

其实,银行也有难言之隐,关键是现在银行内部的考核标准主要在于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和不良水平,最重要的是看该笔贷款能否收回。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只要客户的资金流不出现大的问题,贷款能按时还上,银行只能要求客户做到表面合规。

2015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大的风险尚未显现。随着近期市场波动幅度加大,未来银行可能会加强客户资金流向股市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把资金直接转到股票账户是明确禁止的,但其他方式目前很难完全规避。

配资杠杆不断收缩

在这一波牛市中,加杠杆对市场行情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银行贷款资金变相入市外,证券投资结构化资管被认为是目前市场中最为典型的银行配资业务,也是银行资金入市的主要通道之一。银行理财资金作为资管计划的优先级,投资收益固定且风险可控,而券商及券商客户则通过银行资金增加投资杠杆,放大投资收益。

近期,银行配资业务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在于监管层不断释放出要对市场配资业务进行检查和规范的信息,这表现为银行、券商和其他金融机构最近不断在规范相关业务和调整杠杆标的和比例。尤其是配资比例,一些机构从最初的1:5调整到之前1:3,后来又从1:2.5,甚至有部分银行现在给出的配资比例只有的1:1。

当前股市已经上涨到5000点左右的高度,与一年前和半年前的市场形势已经不同,因此,银行对股票配资杠杆不断进行调整也是顺势而为。从管理层的角度看,尽管中长期的牛市是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市场各方乐见的,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由于资金入市过猛,场外配资乱象较为严重,“慢牛”的预设目标使得监管层对股市上涨太快心存担忧,于是启动对券商违规配资的检查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样一种市场背景下,各家银行对股票配资业务的认知出现了分歧,在具体操作上也有了差异化的表现,这表现在银行给券商的额度、利率、杠杆的不同。

据了解,2015年4月至5月,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对股票配资业务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把资金杠杆从1:3调整到了1:2.5。进入6月,部分银行的股票配资业务再次收紧,杠杆比例也进行了调整,太高的杠杆比例很难通过总行审批,证券投资结构化配资业务的杠杆现在只能做到1:1。

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此前都是把股票配资业务定位为一项全国性业务,但目前该业务已经在各分行逐步收紧,绝大部分资金杠杆现在只能做到1∶2,而且还需要单笔单议;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几家银行的股票配资业务眼下资金杠杆尚能做到1∶2.5,1∶3的杠杆银行已经很难获批。相较于股份制银行,由于市场风控能力的差异,部分中小银行及城商行甚至暂停了股票配资业务。

据了解,银行调整配资业务的杠杆可能与业务结构有关。在理财资金中,银行配资业务的比例需要有总体上的把控,以防范该项业务的风险集中爆发。一般来说,银行投资该项业务的收益大致确定,即在市场风险高的时候,利率会上涨,而杠杆却会相应下降。

实际上,2014年至今,央行连续降息并未让银行股票配资业务的利率有所下降。相反,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火爆,这项业务的供不应求让利率甚至出现小幅上升。据了解,券商5月在证券投资结构化资管计划中的配资利率最低能做到年化7%,6月以后,该利率还微涨0.2%-0.3%。

目前,由于经济形势不稳,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仍处高发期,使得银行发放信贷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即使是过去经济形势向好时相对比较安全的抵押贷款,在当前的情况下,其资产处置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相对于直接贷款业务的收缩,银行股票配资业务能形成较大规模而利率并不低的特点决定了其目前是银行一块较好的业务。

此外,银行股票配资业务已非常标准化,止损线、补仓线等都能明确规定,银行资金收回的安全性也能得到较大的保障,毕竟股市仍处于牛市中,风险相对贷款也小,银行没有理由去拒绝做股票配资业务。

按照现行规定,由于银行资金不能直接入市,目前只能通过结构化资管产品或信托渠道实现间接入市,因此,监管层重点关注的是银行给客户的贷款资金入市和直接给炒股客户做配资,这与作为优先级银行配资的结构化产品有明显区别,它不但可能涉及违规,而且银行也不能完全控制潜在风险。对于那些依靠银行配资业务的机构而言,利率并非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银行的额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银行收缩配资业务的额度,一些渠道的资金就会紧张。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仅6月1日-5日一周,A股证券账户净转入近万亿元资金,其中仅6月1日一天就净转入2337.99亿元。截至6月5日,2015年以来证券账户净流入已高达3. 33万亿元。海量资金不断推升A股,在近一年内上证指数已涨150%,而个股暴涨三四倍的比比皆是。

各路资金仍在源源不断流入股市,资金入市最直观的便是银行存款搬家,股市赚钱效应诱使居民不断加大投资,存款流失不可避免。

央行6月11日数据显示,4月、5月份住户存款两个月内减少了1.49万亿元。这些减少的存款流向了哪里?一方面以飞快的速度通过银证账户转入股市;另一方面投资股票型理财产品或基金,间接参与股市。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资金都流入了股市。

此外,民间配资也值得关注,由于不少民间配资机构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而民间机构仅仅充当过桥角色,并从中收取不菲的中介费。银行对这类资金的监管可能也存在一定疏漏。如一家担保机构向银行以年化7%-8%的低价获取贷款资金,一转手将资金以年化17%-18%的利率贷给客户,中间赚取10%的套利。

在资本市场向好的时候,由于证券收益率的保障,可能问题不会马上浮出水面,但一旦市场走势发生变化,波动幅度加大,那就意味着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配资业务的风险开始露出真实的面目。

存贷款同时趋弱

齐鲁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11月底以来,央行共实施了三次降息、两次降准,其中降准政策分别于2月5日与4月20日开始实施,力度分别为0.5与1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讲,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将带来准备金的减少,即准备金增速的变化滞后于准备金率的变化。这点可以从历史数据得到验证。

但在2015年的两次降准之后,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似乎并未出现明显减少。齐鲁证券认为,原因之一为当前观察的数据仅仅截止到2015年4月,尚不足以反映当月20日以来降准政策实施的影响。即使如此,本次降准的效果也似乎并不明显,从2008年11月与2011年11月的两次降准来看,准备金存款增速下降的幅度远远强于2015年。

于是就出现了资金无处可去的结果,由于银行间资金淤积,银行开始主动申请正回购或缘于流动性过剩。

5月28日,有报道称,央行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总操作量逾千亿元人民币。这也从侧面证实4月份降准后资金暂无处可去,在2014年底首次降准政策实施后所释放的资金已经尽可能地向实体信贷、债券配置等方向进行最大限度地流动,再次释放的资金对银行来说已略显多余。而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明显不如3.5%的正回购利率具有吸引力,无处可去的资金只得向央行申请正回购。

在信贷投放方面,降准政策亦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银行向企业及个人投放的贷款增速于2015年2月份起都出现了下滑。从历史上看,由于企业贷款多为生产性贷款,对利率的敏感性高于住房等消费贷款,因此,其相对于个人贷款具有3-4个季度的增速领先作用,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现象上的此消彼长关系。但自2015年2月降准实施以来,这种关系被打破,企业与个人的贷款增速不但未能先后上升,反而出现同时下降。

从历年贷款增长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仅仅在2011年时出现过,但当时存准率处于不断调高的状态。在降准政策持续出台的过程中,个人与企业贷款反而增速同现低迷的现象,近年来尚属首次。

在存款与贷款同时走弱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供求关系究竟孰强孰弱?

齐鲁证券考察了银行放贷情况的关键性指标――存贷比,贷款考虑居民与企业部门贷款之和,而各项存款余额的统计口径于2015年1月起发生变化,即将非银机构的同业存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内。为了保持口径的前后一致,将除去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部分之后的各项存款之和作为存贷比指标的分母。可以看到,自2014年三季度起银行的放贷意愿显著增强,2015年2月降准实施后存贷比维持继续增长的势头。这也符合存贷比与存准率基本上同向变化(尽管幅度未必相同)的规律。也就是说,尽管贷款增速低迷,但相对于更加疲弱的货币供给来说,增长势头尚属强劲。

同时,为避免引入误差项,齐鲁证券还消除了2015年以来央行对“各项存款”口径调整的影响。齐鲁证券将存款增长的情况作为直接观察对象。由于央行于2015年起调整了存款与贷款的口径,将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纳入各项存款与贷款,导致2015年前后的信贷收支数据不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研究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变化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口径调整以保持前后一致性。

对各项存款项的调整较为简单,仅需将“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项”剔除即可保持前后口径一致。剔除该存款项之后,“各项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即企业与个人存款,但该项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增速出现明显下降,而这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的最重要事件就是股市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上证综指在三个季度内由2050点攀升至4月末的4400点。

由此,齐鲁证券推测,股市的收益率猛增吸引了大量企业与居民资金进场,存款搬家现象已非常明显,其力度远远高于2013年中期兴起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产品对存款的吸纳程度。

在本次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这种存款向股市的“搬家”现象甚至超过了2006-2007年的一波牛市。2007年股市的上涨虽然使存款增速有所下降,但幅度较为微弱,与2014年三季度以来的存款增速的迅速下跌明显不可同日而语。

齐鲁证券表示,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 2007年的牛市存在着基本面的支撑,GDP增速达12%-15%,房地产业、制造业投资如火如荼,当时的资金除了投向于股市外,亦可投资于楼市及实体经济。但当前经济增速正处于下台阶过程中,尽管政策不断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但由于经济仍在探底,房地产业投资属性已越来越弱,在看不到明确的投资收益前景的情况下,资金缺乏其他的投资渠道,而在股市上涨势头迅猛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流入股票市场。

二是当前的全社会资金量与2007年已不可等量齐观,即使是股市达到最高点的彼时,上市公司流通市值也仅为9.3万亿元,3万亿-4万亿元的股票月成交金额便足以支撑股市飙升到6100点。而截至2015年4月,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已高达46.7万亿元,月成交金额也达到了空前的30.1万亿元,股市的证券供给与资金需求与当年相比已出现了几何级的增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本轮牛市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先后三次降息政策的除引导社会利率下行外,其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存款资金向股市腾挪,以支持直接融资,助力经济复苏。而2007年的牛市伴随着加息等政策的收紧,存款资金难以出现本轮行情中的大规模单向流动。

股市资金去向踪迹

央行自2014年12月以来频频出台降息与降准政策,意在促进直接与间接融资,刺激实体经济。但信贷支持实体的力度实际上不及政策预期,而相当规模的资金通过银行的 “股权及其他投资”项进入非标资产,以间接获取股市投资收益。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加速增长说明银行亦通过配置债券交易盘获取收益并推动短端债券利率不断下行。

民生证券最新报告称,流动性陷阱会持续较长时间。从央行5月金融数据来看,新增社融1.22万亿元,社融余额继续放缓至11.8%(前值12.1%),表内贷款较4月上升但同比减少281亿元,表外除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均收缩。银行间流动性虽然持续宽松,但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加杠杆主体,社融向上拐点难现。

数据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存款3.23万亿元,但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居民存款减少441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4万亿元。股市上涨必然导致一般性存款向证券保证金存款分流。

齐鲁证券表示,牛市中的“存款搬家”要考察的不仅是企业与居民存款的减少量,还须验证这部分存款是否确实进入股票市场。首先从银行信贷收支表的资金来源项来看,一般存款的减少极有可能导致其他分项的增加,可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项入手进行分析。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应归 “资金来源-其他”项。“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项仅仅从2015年开始形成单独的统计口径,那么在此之前该项藏身何处?由于“资金来源”各项中“其他”项含义最为模糊,更重要的是自2015年以来该项指标出现了一个断崖式的下跌,这很有可能是统计口径的调整将“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剔出该项所致。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将“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复原到“其他资金来源”中,该指标在复原前后的走势基本一致,未出现明显的偏差。因此,基本可以认定该假设是正确的。

2015年以来,“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项的异常增长是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的最有力证据。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与其他残差项一起构成了金融机构“其他资金来源”项,由于残差项占比较小,大致通过“其他资金来源”观察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变化。

2014年三季度以来,随着股市走出一波行情,在非银存款的强势带动下,“其他资金来源”项出现迅速增长,三个季度内资金增量达12.6万亿元。而其中仅仅证券市场交易资金余额增长就达到2.6万亿元。

齐鲁证券认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速强劲符合它与股市走势增长正相关的历史规律。当股市不断上涨的时候,资金将从个人、机构手中源源不断地涌入股市以谋求更高收益,而被推高的股市指数又再度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形成一个封闭循环。而资金无论是通过居民直接炒股,还是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方式进入股市,其初始来源都是居民资金,而最终去向则是证券公司通过各种账户,以“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形式进入托管银行。

直观来看,M2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消长也能够反映这种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对企业与居民存款的挤占作用。从广义货币量构成来看,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M2中“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项与“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项出现了明显的此消彼涨,尤其是进入2015年一季度后这种挤占尤其严重。这也反映了在牛市行情下由居民与企业部门向股市的“存款搬家”现象已经表现得较为明显,不考虑口径调整的因素,居民与企业存款在M2中的占比达到了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内需疲弱、实体经济低迷的境况下,政策层多次出台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这些政策未能助力实体信贷增长,反而促使居民、企业乃至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向股市与债市交易盘,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堰塞湖”情况越发恶化。

齐鲁证券认为,目前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但若就此不再进一步宽松,经济将更加缺乏复苏动力。政策处于“骑虎难下”的窘境,其走向唯有继续宽松一途,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虽差,在流动性全面宽松的情况下仍将受益。

齐鲁证券篇8

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一方面可满足我国当前对金融与财务管理领域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学科融合发展的需要。我国相关学科设置中,金融学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财务管理则是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面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方向。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建立,金融改革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金融市场已密不可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齐鲁工业大学开展了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这将有利于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学科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培养合格的金融与财务管理领域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国外相关学科发展模式分析

(一)国外金融学培养的两种模式国外金融学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面,存在所谓的"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即学术性学位模式与职业性学位模式。在两种模式的选择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张亦春、林海(2004)的总结,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强调经济学院模式,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部分大学;二是强调商学院模式,大多数的美国大学,一般将金融学专业安排在管理学院、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三是两者的结合,即不少西方大学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由经济学系与管理学院联合开设。

(二)经济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经济学院模式下,金融学教学相对更多地强调宏观层面的分析。在课程设置方面,经济学院模式的金融学专业的重点是: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宏观经济政策,博弈理论,经济史等为其普设课程;强调数学工具与实证分析,重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开设;兼顾微观金融(佘德容,2010)。[2]澳大利亚各大学的金融学课程设置具有经济学院模式的特点,如西悉尼大学的金融学硕士专业,设置的课程包括:FinancialModelling(金融建模),FinancialInstitutionsandMarkets(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FundsManagementandPortfolioSe-lection(基金管理与投资组合选择),Derivatives(金融衍生品),SecurityAnalysisandPortfolioTheory(证券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CorporateFinance(公司财务),FinancialInstitutionManagement(金融机构管理),CreditandLendingDecisions(信贷决策),LawofFinanceandSecurities(金融与证券法),RealEstateFinanceandInvestment(房地产投融资),MarketingofFinancialProducts(金融产品营销),StrategicBankManagement(银行战略管理),InternationalFinance(国际金融),Economics(经济学),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yEconomics(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学),等等。该课程体系中包括微观金融、宏观金融以及经济学等各类课程,整体上与我国金融学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同。

(三)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商学院模式的金融学教学相对更多地强调微观层面的分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侧重于微观金融、金融市场、投资学、公司理财、证券分析与组合管理等,重视开设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佘德容,2010)。[2]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提供的金融学硕士课程相对较多,包括:AdvancedCorpo-rateFinance(高级公司金融),AppliedQuantitativeMethodsinFinance(应用金融定量方法),Behavior-alFinance(行为金融学),BusinessEconomics(商业经济学),CapitalMarkets(资本市场),Continuous-TimeFinancialEconomics(时间序列金融经济学),CorporateFinance(公司金融),CorporateValu-ation(公司价值评估),EmpiricalMethodsinAssetPricing(资产定价实证方法),EmpiricalMethodsinCorporateFinance(公司金融实证方法),FinancialDerivatives(金融衍生产品),FinancialEconomics(金融经济学),FinancialEconomicsUnderImper-fectInformation(不完全信息金融经济学),FixedIncomeSecurities(固定收益证券),InternationalBanking(国际银行业务),InternationalCorporateFinance(国际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国际金融市场),IntertemporalMacroeco-nomicsandFinance(跨期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InvestmentManagement(投资管理),Macroeconom-icsandtheGlobalEconomicEnvironment(宏观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MethodsinFinanceTheory(金融理论方法),MonetaryEconomics(货币经济学),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RealEstateInvest-ment:AnalysisandFinancing(房地产投融资分析),SelectedTopicsinEmpiricalCorporateFinance(实证公司金融专题),TheFinanceofBuyoutsandAcquisitions(收购和并购),TopicsInAssetPricing(资产定价专题),VentureCapitalandtheFinanceofInnovation(风险资本和金融创新),等等。可以看出,该课程体系主要以证券市场、投资分析等微观金融的课程为主。

(四)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国外金融学培养的两种模式与我国的财务管理学科是何种关系呢?肖鹞飞(2005)认为,美国金融学科的发展主流在各大学的商学院,金融学和财务学合二为一,公司财务被称为企业金融,金融学科归属于管理学科,以公司财务学、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机构学、国际金融市场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为核心。公司财务学和投资学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并成为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3]孙建强、罗福凯(2008)则指出,欧美国家只有一个finance,我国则被解释称为财务学和金融学,我国的金融学是西方的货币经济学(monetaryeconomics),而我国的财务学即欧美国家的finance。[4]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即可认为基本等同于我国的财务管理学(FinancialManagement)。

三、我国高校相关专业设置比较

(一)金融学科发展与课程设置在我国,金融学科长期以来都是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肖鹞飞,2005[3]),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黄达,2001[5])。但是,对于"金融"涵盖的范围、金融学的学科建设等,一直存在争论。这种争论主要是金融学应该以传统的宏观货币银行学为核心,还是以现代微观金融理论为核心。强调现代金融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方面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国外学习商学院金融学科的人员回国,带来了国外微观金融学科体系设置的理念。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各高校金融学科课程体系安排,主要是以宏观金融学为主要内容:一是金融学专业公共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计算机信息、数学、外语等课程;二是金融学专业基础课,通常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三是金融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政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四是金融专业选修课,一般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三个方向。与此同时,当前也有部分高校强调微观金融的教学,向国外商学院模式靠近。根据戴晓凤(2006)搜集的资料,北京大学已开设有时间序列分析、动态优化理论、博弈论、随机分析、固定收益证券、信息经济学等较前沿的课程,上海财大设有数值方法、金融期权与期货等课程,厦门大学则有财务报表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随机分析、金融中介理论等新兴课程。

(二)财务管理学科发展与课程设置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前后为分水岭(刘淑莲,2005):在此之前,财务管理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之后财务管理从会计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7]就本科层次的的课程设置而言,我国一般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差别不大,曾富全(2010)指出,该专业培养目标来源于会计专业,缺乏清晰定位,课程设置与会计学专业课程重复严重,特色课程并不明显。[8]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李连军,2006)。[9]在硕士培养层面,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方向。同时,部分高校则自主设置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或者在经济学硕士下面设置相关方向。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金融与财务管理方向课程体系中,学位课包括: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选修课包括:高级公司理财、金融市场、财务管理实务、公司理财与项目融资、财务报表分析、高级税务筹划、固定收益证券产品分析、投资银行经营与业务、金融投资分析与实务。

(三)国内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改革设想关于我国财务管理与金融的关系以及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如何改革,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刘淑莲,2005),[7]即财务管理学科应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与微观金融中的公司金融相一致,而不包括金融市场和投资学,如范从来(2004)认为,[10]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公司金融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金融学体系,公司金融是从金融体系运行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融资行为。关于财务管理的课程设置,徐焱军(2012)指出,财务管理专业应围绕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资本运作等内容开设相应的初、中、高级课程。[11]上述观点基本都认同,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清晰地区分,与微观金融学课程设置内容相一致,即与国外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一致。

四、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在分析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发展模式基础上,借鉴我国高校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齐鲁工业大学在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优化研究方向,确定课程设置,以体现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与相近专业的区别以及本专业的优势。

(一)研究方向结合对国内外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科的讨论,齐鲁工业大学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为四个方面:1.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决定因素等相关问题,资本市场效率、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定价、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2.金融市场与公司筹融资管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公司筹融资行为、风险、影响因素、效率,融资约束、融资政策,资本结构,收益分配,金融市场与公司筹融资之间的关系,营运资本管理;3.投资管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兼并与收购,资本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基金与风险资本,金融市场中介机构,投资项目评价,创业融资、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与投资决策;4.行为金融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司证券相对收益偏离与风险的关系,投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非经济因素影响资源配置等等。

(二)课程设置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构成,其中学位公共课包括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专业英语等,课程由学校统一制定。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学位专业课包括: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公司财务)、现资理论(资本市场投资、公司财务与估值、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基金管理和投资组合选择)以及学科前沿专题。专业选修课包括:创业投资管理(风险资本和私人股本、风险投资)、公司治理、固定收益证券、衍生证券、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市场)、货币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实证方法(金融建模、资产定价实证方法、企业融资实证方法、金融计量学)、企业财务战略、行为金融学。在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培养方案,以实现培养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现代金融与财务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目标。

上一篇:证券交易范文 下一篇:证券分析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