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回扣范文

时间:2023-03-02 00:28:56

药品回扣

药品回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药品回扣; 看病贵; 医院市场化; 标本兼治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23-01

药品回扣,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是医院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毒化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腐蚀了人们的灵魂,严重损坏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害。回扣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其中隐藏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要想杜绝药品回扣,抓好源头治理措施,加强法律监管,加大道德建设力度,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方能标本兼治。

一、医院市场化、管理企业化是“药品回扣”的源头

要彻底解决“药品回扣”就不能回避形成这种特有社会现象的各种原因。就形成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起因在于医院市场化、企业化管理的提出和实施,在这样的机制下,作为有投入、收入的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大量的投入和高额的运转费从那里来,作为医院创造利润的医疗费受到社会的监督和市场经济调节的制约,产生超额利润的可能有限。于是以药养医,通过药品获得最大利润就成为医院不二的选择,药厂把最大利润给了医院,造成药品成本提高。在药品从药厂到医院的工程中,由于市场竞争的无序,药品回扣成为有效的实现药厂、医院、医生利益最大化的链条,在这个隐蔽的链条中,相互之间靠利益的驱使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全国性、行业性的潜规则。

二、心知肚明、明知故犯是药品回扣的主要特点

就“药品回扣”的形式具有涉及面广、手段灵活的特点。在药品流通环节中,药品生产企业与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之间;药品批发企业与医疗卫生单位、药品零售企业之间;药品生产企业、经营(批发)企业与医疗卫生单位临床科室及医生之间;医疗卫生单位与医生之间等存在着给予和收受回扣的现象。在构成回扣的内容上,有以宣传费、广告费、劳务费、奖励费、好处费、辛苦费、促销费、包装费、临床试验费、试用费、质量跟踪费以及折扣、让利、优惠等各种名义;收受回扣的有给现金的;也有给实物如住房、汽车、金银首饰、家用电器、无线移动电话的;还有报销各种费用;还有赞助外出考察、学习、旅游等等。

形式尽管多样,手段尽管五花八门,但是就“药品回扣”的本质特点应该是心知肚明、明知故犯。说到“心知肚明”,无论是药品流通环节中,对于双方的收、送回扣行为虽然从心理上感觉有违职业道德,但认为此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普遍性,所以敢于去做,而且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行为的传染力和影响力远远超乎想像的速度。“心知肚明”为“明知故犯”又奠定了心里基础,大家都在做、大家都这样做,我不做吃亏是小,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是大,于是相互勾结、相互配合、相互隐瞒,一个看不见的经济利益链条,在没有任何组织、制度的情况下,甚至相互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时候,你追我赶、推波助澜,使“药品回扣”之风盛行。例如: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罗耀星利用自己主管全省疫苗采购推广的职务便利,个人收受贿赂高达1118.5万元。罗耀星坦承自己都不知道收受多少贿赂,“收到后来已经麻木了。”卫生部查处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全国卫生系统的医药购销领域案件790件,涉案金额超过5700万元。2011年07月06日浙江在线曝光了省级、杭州市和宁波市共5家医院200余名医生收受“依达拉奉”药品回扣,全市共上缴医药回扣103万元。在2012年第二届中美健康峰会上,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指出:“54%的医生表示曾有过接受药品回扣的行为,还有39%的人说曾接受医药公司的会议资助。”北京东方医院副主任医师尚宪荣组建利益团队,大肆收受医药公司的回扣,短短数月就有60余万元入账。

尽管卫生部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多次下达有关严禁医药工作者在医药购销活动中收受回扣,新闻媒体多次曝光,但也无济于事。近几年虽然采取各种形式方面进行了治理整顿,取得了一些近期效果,但由于从宏观上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从微观上缺乏必要的措施使治理工作收效不大。

三、抓大放小、标本兼治是解决“药品回扣”的根本方法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精神,落实在解决“药品回扣”中就是要抓大放小、标本兼治。

抓大放小就是要抓住事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的大政策、大机构、大药品,采取强有力的手段,确保服务第一、效率第一、安全第一,同时充分利用市场调控的手段对于填补基本医疗的小机构、小区域、小品种,在法律法规的监管下彻底放开,以保证医疗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增加医疗服务的覆盖能力。十报告中慎重的向人民承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提出了这样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对于建立基本的城乡医疗保障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某一区域要确定几个主要医疗机构确保资金的投入,对于人民群众常用的、大量的药品要确定几个生产企业确保资金的投入。通过对于这些基本医疗方面的投入,把医疗费用降低到基本医疗保障的范围,使人民群众在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医治中不花钱或尽量的少花钱,使人民群众的疾病能够安全、有效、短期的得到医治。对于局部区域的小型医疗机构,以及特殊用途、保健类药物采取政府指导,鼓励社会资金投资的方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标本兼治就是要深入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宣传,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到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高度,同时加大对于药品流通的监管法律法规建设,用制度约束所有参于药品流通单位和个人的行为。泓扬正气,打击邪气。要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加强思想教育。一个医药工作者能否做到为药清廉,关键看他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但人的思想品德毕竟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总是同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的,解决医务人员待遇偏低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把净化医药市场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具有示范的单位和个人,逐渐形成一种自觉抵制回扣的社会氛围。

药品回扣范文第2篇

顺藤摸瓜,收受回扣浮出水面

大连新世纪医院是北京凤凰医院集团旗下的5家连锁医院之一,是北京凤凰医院集团兼并原大连钢铁厂医院改制而成的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大连第一家民营医院。

去年凤凰医院集团对各连锁医院的例行质量检查过程中,集团质量管理科发现大连新世纪医院某些药品的使用量迅猛上涨,比去年同期药品使用量高出一倍还多。可是与大连市其他医院相比,新世纪医院的药价并不高,甚至还要低一些,并未出现药价虚高现象。那么,在入院患者人数较为恒定的情况下,药品使用量高只能是一个原因:给患者无端多开药品。在向集团反映了这一情况之后,质量管理人员很快得到答复:抓住此线索,继续深入调查。

凤凰医院集团管理层从集团总部派来调查人员。调查人员发给新世纪医院每位员工一份民意测验表。民意测验显示,医生收受药品回扣是职工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有的揭发某某医生平日和哪个医药代表打得火热;有的指出哪种药使用量不正常;甚至有的医生承认自己拿了多少回扣,表示了忏悔之意;还有人点出了暗送回扣的医药代表的姓名。

根据这些情况,凤凰医院集团管理层主要领导找到几位医药代表。经过交谈,几位医药代表先后将他们向新世纪医院一些医生提供药品回扣的事情和盘托出。调查人员掌握了部分医生收受回扣的第一手证据。至此,包括一名副院长在内的32名收受药品回扣的医务人员浮出水面。一位当初参与调查的管理人员说道:“对于在检查中疑点较多的病历和药房记录,我们找到正在住院或已经出院的病人,详细了解了当时诊断情况及所开出药品的品种和数量,结果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品虚开现象,有的甚至多开的没谱。可以断定,在医院药品采购过程中,有人做了手脚!在随后的一个多月中,我们开始了如警察断案般的半透明调查,并逐渐将怀疑目标锁定在了神经外科主任赵某等7人身上。不久,‘目标’漏出马脚――一名姓周的普内科主任在接受药品推销员回扣时,被我们逮个正着。从这位药品推销员身上,我们了解到竟然有10多名医务人员不同程度地收受过药品回扣,而回扣返还额度一般都在10%~15%。通过该推销员我们又找到几名其他药品的推销员进行调查、举证,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在收受回扣的名单中,一名副院长竟赫然在列。”

挥泪斩马谡,医院向吃回扣者“开刀”

大连新世纪医院部分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的“马脚”被抓住后,凤凰医院集团总裁徐捷从北京飞赴大连,了解了整个事件的详细情况,并作出最终裁决:开除32名相关医务人员,并以文件形式通报全院。大连新世纪医院在《关于收受药品回扣的处理决定》中语重心长地写道:“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圣洁场所,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医务人员应当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但是,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和个人利益的驱使,收受药品回扣的腐败现象像病菌一样渗透到我院,部分医务人员置病人的利益、医院的声誉于不顾,收受药品回扣,如果不及时予以整治将毁掉我院的前程。虽然这些人曾经是医院的技术骨干,也曾经为新世纪医院的发展壮大立下过赫赫战功,但为了净化医疗环境,现决定将这32名医务人员开除出院。"为了让全院职工从中汲取教训,凤凰医院集团管理层还对包括新世纪医院常务院长在内的全院职工分别处以30元到300元不等的罚款。

一个营利性医院,何以出如此重拳整治药品回扣这一顽疾?凤凰医院集团总裁徐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尽管她会为痛失大批优秀人才而落泪,但还是作出了开除决定,因为她始终认定如果对损害患者利益的事不严肃处罚,医院就会逐渐失去信誉,并最终走向衰败,对一个民营医院尤其如此。通过这次处罚,她希望集团所有医务人员都能明白:患者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专家,医院要通过正当途径营利。

新世纪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在《处理决定》下发的当天,自发写下决心书,表示将洁身自好,永远拒绝药品回扣。

新世纪医院出硬招,其他医院怎么办

大连新世纪医院这一举措,或许可以给其他医院在根除“拿回扣”这一医疗痼疾上有所借鉴。如果所有的医院都能洁身自好,发现收受回扣现象及时予以重拳整治,该罚款的罚款,该开除的开除,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处理,彻底敲碎医疗腐败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让老百姓不至于被医疗腐败“谋财害命”。

2001年12月份实施的新《药品管理法》规定:对患者在医院购药时碰到的不合理用药和乱加价行为,医疗机构须向患者提供所用药品价格清单,让老百姓吃上“明白药”。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药品回扣,新法更施以“重拳”:对于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给予、收受药品回扣,轻者由卫生行政部门或本单位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处以1万至2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如果个人收受回扣超过5000元、个人暗送回扣超过1万元、单位暗送回扣超过20万元,构成犯罪的就要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据说7名被解聘的医生没有一人受到行政执法部门的调查及制裁,其中有的医生已到新的医院上班。

据悉,大连新世纪医院曾向当地卫生局领导汇报过医院解聘7名医生的事情,但当地卫生局某领导的一番话却让记者颇感疑惑。他说:“对于院方解聘的这7名医生,我们总体上是肯定的,医生收受回扣是错误的,绝不允许。按照规定一经发现就要罚款、降职或取消行医资格。”但是,他认为,新世纪医院之所以能这样做,第一,它是民营医院,有体制上的优势,人、财、物都是董事长说了算,想开谁就开谁。公立医院如果开除这么多医生,还从院长到清洁工都罚款,大家肯定都去上访了,院长没法当了,卫生局也没法办。民营医院的医生全是聘任的,好多还是退休返聘的,老板把他们开了啥事没有。

《药品管理法》中明确指出此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违法问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多年来药品购销中的回扣风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正是医生收受药品经销单位的回扣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直接导致了广大患者的巨大损失。大连新世纪医院惩治药品回扣的硬招对所有医院都有同样的启示,他们能办到的,所有的医院也应能办到。

国家药品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回扣成风难取证,医生拿回扣从来没有收据或书面材料,证据难找。而且有的药品临床经常用到,有没有回扣医生都得开,这给监察工作增加了难度。以前有关部门根据举报,到一些医院调查过几次,但很难查出结果,最多是禁止该药进货,但这并非是治本的办法。制止药品回扣,必须加大处罚力度和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对药品购销中给回扣和接受回扣的行为,要按行贿、受贿论处;并且要抓住典型案例,向全社会公示,以起到震慑作用。药品的虚高定价给回扣奠定了商业贿赂的物质基础,不公开的医药采购方式为回扣创造了条件,而医药迟迟不能分家则是滋生回扣的土壤,所以要根本上解决药品回扣的问题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药品回扣范文第3篇

医生一向被认为是救死扶伤的“天使”。“非典”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出的舍身忘己的奉献精神,更使医生神圣的形象深深扎根于老百姓的心里。然而,在老百姓感念的同时,有种痛却始终在他们心中弥漫。因为他们越来越看不起病,医生微笑中开出的“大处方”,掏空了他们的口袋。而这种痛在一起起“药品回扣”案曝光后,才被查出“病源”:医界“腐败”,在掏空他们口袋时也掏干了有些医生的良心。

正如人们所说,医界的“腐败”比起其他腐败来更令百姓有切肤之痛,因为谁没有看病吃药的时候?所以,当医生吃“药品回扣”的黑幕被揭开后,仅仅以口诛笔伐的态势出现是远远不够的,仅仅用禁令的方式警告也是不够的。要剔除医药界这一腐败“毒瘤”,不仅要“开刀动手术”,而且要下“猛药”予以根治。

据悉,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医生收受巨额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案被查证后,竟被当地办案机关认为“无法认定医生收受巨额药品、医疗器械回扣是否构成犯罪”,而使该案处理陷入停顿状态,甚而引发了司法界一场争议。

对于医生收受“药品回扣”是否构成受贿进行一番法律上的争议,本来无可厚非,但因为有争议,就可以对这种行为放任自流,恐怕有些本末倒置。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留下空白,并非惩治不了这种“腐败”。

我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九条对药品购销中账外暗中给予、收受回扣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确定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而我国《刑法》第387条明确了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经济往来中,在账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可按惩处。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早在1996年就专门发出了《关于认真查办药品回扣犯罪案件的通知》。

应该说,刹住医药购销领域的“药品回扣”风,不仅要执法部门依法从严查处医药回扣案件,充分发挥刑罚的一般预防作用,更重要的是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完善相关制度,从源头上刹住药品回扣。

首先,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经费保障体制。要彻底改革我国以药养医的医疗经费保障体制,取消药品“明扣”,实行医药分开。医院除一些急救和临床用药外,把药品经营从医院剥离出去,让药品销售利益和医院的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为有效保障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适当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减少医院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同时提高医院企业化运作的程度,逐步增加营利性医院,减少非营利性公用事业型医院。将营利性医院逐步推向市场,国家可以腾出更多的经费投入非营利的医疗机构。为保障低收入社会成员病有所医,建立贫困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的计划供应,为贫困人员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其次,建立有效的药品定价监督机制,改变药品定价管理失控局面。制定药品价格之前,召开公开的价格听证会,依据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取消药品的虚高定价,定死药品的零售价,从根本上取消药品回扣的生存空间。物价部门要注意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价格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格加强对药品企业、医药公司、医疗机构的发票管理,监督价格的严格执行。

再次,改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成立独立于医疗卫生机构系统之外,由卫生、药监、物价、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医保定点医院的药品招标采购,由相关部门委派工作人员组成临床、药剂、药检三组专家库,名单由监察部门保管,每次药品招标采购前,由监察部门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封闭式评标,整个过程可以吸纳群众代表参加监督。让药品采购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

另外、严格控制药品生产企业的数量,严格管理甚至取消药品的广告宣传。药价降低后,企业必然会改变原来高回扣的低级营销策略,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控制药品营销队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药品质量。通过竞争,一些质量差、效益差的小型药品企业自然会淘汰出局。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普通消费者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能正确自主选择消费的,药品广告往往只谈药品的疗效,不提药品的副作用,极易误导患者。在发达国家,药品是不允许做广告的。

此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对医疗系统的一些关键岗位、热点岗位定期进行轮岗,严禁医务人员私自会见药品营销人员。适当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治病救人的需要出发,对普通疾病患者严格执行《中国药典》、《基本药物目录》的用药要求,也是刹住药品回扣风的必要手段。

药品回扣范文第4篇

问:通过非典,社会对医生和护士评价极高,到底医药行业暴利和医疗机构黑幕是 怎样?有什么感想尽管说好了。

她:我现在从事医药行业三年,职位经理,手下21人,专管医院终端销售,具体负责临床药品推销,现在收入颇丰,我现在收入当然不会透露给你,但我就告诉你一点,我现在下面最好的金牌业务员月收入超过6位数,其它你猜想推断一下就是了!我们这行都叫月做多少,不说年收入的。

我现在在北方一个大城市从事这个工作,负责3等甲级以上6家医院销售,每天和最顶级的专家教授(有的是全国知名)在一起。工作对象都是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一类。我的业务员也负责同样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从医院专家到普通的实习医生,不过,我管他们。

问:医生拿不拿回扣?是部分还是普遍?或是全部?或是变相回扣?

她:反正,我今天在这里告诉你大概有几个方面,你知道大体就是了:

医院领导,具体不详,不过,他们的收入要看职权范围,如果光管行政,就没什么,给了也一般不敢拿,不过,医院领导一般也是专家,这就要看了。总的一句话,太深了,收入肯定是很高的。

拿得最多的,就是最顶级的医生(一般都是知名专家教授和科室主任),最高的达20万/月,收入包括本科室处方用药(数量较大的)大约有100多种是要收取代表回扣的,利大的科主任要收,利小的下面的小医生收。如果是外科医生,一台手术收取3000-5000元病人家属的红包是正常的,收10000元也没什么稀奇了,特别现在上海的大医院,红包费涨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以1-4万元/月的居多,我认识一个才工作两年的硕士,现在80万的房、20万的车都有了,当然,他要例外一点。

就是在这种医院实习的医生也拿到1-2万元/月很正常。

护士辛苦,只能蹭吃蹭喝蹭礼物。但现在也有给护士回扣的了,比如一般的输液(普通的葡萄糖、氯化钠输液),护士长和护士是可以给厂家找不少漏洞和麻烦的,所以厂家也会给护士长一定回扣,但不多,主要是维护好临床。

经常安排他们到国外或国内旅游,还雇佣给他们,这是取名利,是外国公司的操作手法。

请客吃饭太小意思,天天都有,我一般不参加,都叫业务员去!

药品竞争激烈,变化太快,随时都有不确定因素,要维护销售数量,代价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个产品要开发进医院,需要打通医院上下各级关系。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很容易,要做好这样的“高难度”的工作,起码要几年以上,不过,关系培养好后,开发就很容易了,钱能“用出去”的渠道一定要“畅通”。

我们这些做药的还不算什么,听说做大型医疗器械的,30万元拿来的货,卖给医院高达几百万。一年搞定几台就……

我敢说全国现在做药最好的大企业,没有一家不是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发展”的。一个药品的出厂价到最终卖到患者手中,过程太多,所以要满足各方的利益药品价格就要定很高,否则,一盒都卖不出去。举例来说:某上市公司“高科技”的抗癌药品,医院卖给病人的零售价格是2000元一支,每次用6-9支,每月一次一疗程。一次就要病人花掉12000-20000元,几个疗程下来,就7、8万了。其实出厂价才300多元,本来最多几千元的,最后花了这么多。其中有你们外人听不懂的几个价格,如“底价”“扣率”“批发价”“进货价”,花样太多,无非就是分配给各种利益代表的比例。外人根本不会明白的……太多了,你们知道一点就是了。

话题谈开了,她说:“还有个让我看到的惊异的事情,我给大家描述一下,我的代表认识一个“最”有名的专家,一个双博士后学位的教授。他在欧洲留学10多年,对抗生素的了解和研究国内屈指可数,他指导全国范围内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听他说:“抗生素就是以毒攻毒,副作用很大,在欧美,购买抗生素比购买枪支还要困难”,就是这样的一个“专家”,在有一次碰到他患重感冒的时候,你猜他自己吃什么药?!你肯定猜不到,他吃的就是最普通的板蓝根冲剂。因为,他知道用好药,用抗生素对自己身体带来的害处。可是,他给普通病人用抗生素是用得最多的,最好的,因为这一切都说明,在他们的心目中――利益比良心本身更加重要!

问:难道国家制定这么多法规就没用吗?

她说:其实代表也没有办法,代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拉住医生开处方的笔杆,有人说:你们这个代表还有没有良心啊,你既然知道这些,你还要这样做。其实,我告诉你们,这在美国都是一样的,你以为这个行业是中国人的发明啊?!这是引进的“先进”销售模式,其实,医生对新药物知识的了解真的是很贫乏!代表不去推广,它们根本就搞不清楚!换句话来说就是:你不做,我不做这件事情可以,但总有人来做的!总有人来满足医生的这些“需要”的。

国家政策跟不上是必然的,这和我们国家的体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药品推广是个有一定专业性的行业,只有不断的研究和通过新药开发,才能跟上形式需要。外国研究一个新药,投入几亿美元,乃至几十亿美元很正常,中国现在说医药黑幕厉害,其实不然,中国现在都是盗窃国外的技术来造产品,比如国际知名的某医药企业,投入研究了一个最新的抗生素产品,到现在花费了30多亿美元,还没有做完三期临床的研究,推出产品也是有计划的,但中国的同类产品早两年就上市了,现在有几百个厂家在生产。你说奇怪不奇怪?!到底是中国厉害还是美国厉害,技术含量不是惟一的,主要是美国人做事太认真了。中国如此,外国也一样。为什么花这么多钱研究一个药?还不是变相的给医生回扣,有的项目都合法化了。但最终还是要把全部费用转嫁到病人头上。外国有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所以没有中国这样反应激烈。盲目制定些政策,根本不管用的。更说明了管理者的无知而已。

她原来是医药专业毕业的高才生,说话很有水平。

黑幕如此之深!

所以,我说:医生这个职业已经违背了基本道德行业的基本要求,各位都来评价一下吧!

药品是怎么分配回扣的?

现在来分析一个药品的利益分配构成,解读医药黑幕。我的分析是建立在第一手资料上的。绝对真实准确。这种分析,医生不懂,他们只知道拼命地开药,然后拿回扣,不懂市场规律的。即便是记者,恐怕也不懂得其中的猫腻,请看:

一个药品,要卖到患者手中的最终价格叫“零售价”,药品的定价是由国家物价部门审批的,同一种药品,销售的区域不同,各地对此的定价政策也不同。比如:我举出具体的――某品牌抗生素属于头孢三代。零售价为168元一针,这就是政府定价,针剂属医生处方用药,比较严格,只有医院能用。168除以1.15=146.08元,这叫批发价,属行业惯例。医院从医药公司进货价叫“扣率”,扣率=批发价基础上的折扣。比如进货价是70扣。那么计算方式就是146.08×70%=102.25元,这就是医院的进货价。也就是说,医院卖给患者零售价168元,进货价是102.25元,中间赚取168-102.25=65.75元,医院是不交税收的单位,这是纯利润。

一个医药代表是怎样分配收入的呢?!药厂一般授权给地区负责人销售药品的权利,也就叫销售政策,涉及到的价格叫“底价”,也就是说,药厂以该产品的底价卖药品,其它就不用管了,由销售人员控制。销售人员一般在所销售的区域内招收临床用药推广代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医药代表”。我们还是以上面这个药品为例子。零售价168元的这个药品,出厂价格可能为12元。这就是“底价”,那么医院“进货价”102.25-12“底价”=差价为90.25元,扣除17%的增殖税为90.25×83%=74.90元,再扣除医药公司赚取4%-5%的费用,医药代表能拿到手的就是70元了。怎么分配,怎么才能刺激医生用药,这就需要给医生根据处方用量发放回扣。回扣比例为零售价的15-25%,上面讲的这个抗生素回扣比例一般为零售价的20%,也就是说168×20%=33元-35元左右。这是给医生的部分。

还有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比如,医院药房要收取3%(不一定),药品开发进医院要花费的费用,最少的不过3、4千元,多的几万到十几万也属正常。药品经销商一般也给代表按比例提成收入。我们可以从列表中看到,这个药品的受益群体:

以168元为例:

医院得到65.75元

医生回扣得到35元

增殖税部分15.3元

药厂12元

医药公司6.5元

开发医院销售费用比例占5元

维护医院销售费用比例占5元

经销商(销售区域主管)5元

其它协调费用5元

医药代表提成12元

所有这些都会发生利益冲突,不是一成不变的,惟一不变的是患者的付出=168元!

所有这上面的,受益最大是医院,其次是医生。分别占受益比例的40%、20%,其它各方相比是小意思而已。这药品毕竟是有成本的,所以,别相信医药降价或返利给患者的谎言,他们降价的都是药店里随便可以买的药品,不是这种暴利药品!!!

这一个药品的价格构成,通过分析就可以看出,医院获利达到40%,医生回扣达到20%。剩下的40%包括了药品生产、原材料、技术开发的投入、国家的税收、医药代表的提成、医药公司的费用、各方面的开支……

药品的出厂价和医院收入医生回扣分析:

中国有8000多家合法制药企业。以前是1万多家,通过国家在全制药行业强制推行GMP达标后,现在淘汰了几千家小企业。8000多个厂家是怎么样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制药企业生产10个产品,那么在全中国就会有8万多种药品!当然,这只是最初级的估计,实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先看药品出厂价格和市场销售相关的几个概念:

底价=批发价×扣率,所谓20-35扣,这个“扣率”就是这么计算的。以零售价100元的药品为例:

批发价=100除以1.15=86.95元,如果这个药品底价是20扣,也是批发价基础上的20%,底价就是药厂药品的出厂价格,也就是说,药厂其实直接获得的利益是很薄的。那么具体的底价就是86.95×20%=17.39元。这是最基本的概念,即药厂的底价(出厂价)。

有医生说现在国内大多数产品出厂的底价都是20-35 扣之间,这是正确的。但现在已经不具有普遍性了。现在的行情是:出厂底价在10扣-35扣之间,其中:

10扣和低于10扣左右的药品主要包括:小厂家生产的抗生素,一般都有很多厂家生产的常用药品。市场竞争激烈的药品。

10-20扣,有相当市场的药品,基本同上。

20-25扣,新药,大厂家主流产品的出厂价。市场前景较好的药品。

25-35扣乃至40扣,一般是独家生产的医保产品,本身就有很大的销量,OTC销售较多,做医生工作发回扣是象征性的。

40扣以上,非常少了,一般是唯一的,独有稀有的特效药品。

医院进药和利益分析:

维持一个医院正常的工作,大概根据医院大小需要1千--5千种药品就覆盖各科各门类的日常用药需要了。那么8000多个厂家生产的这些产品怎么办呢?这当中大多数厂家的产品都是重复的。一个医院要针对自己医院的定位来采购药品。这就引发了各种利益的矛盾。况且现在一个医院的收入中,靠卖药品来维持的比例达到80%是最正常不过了。我们来个假设:以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它现在年收入达到6亿元人民币。那么,靠卖药得到的收入就是:6亿×80%=4.8亿元。这当中,从医院进货价到零售价之间,医院赚取40%的利润:4.8亿元×40%=1.92亿元。这就是医院直接从药品当中赚取的数字。

医生的回扣完全不包括在其中,但是我们通过上面的数字可以分析出一个医院中医生可以拿到手的回扣:医生的回扣是零售价格的10%-20%,就算15%吧,那么一年就有4.8亿元×15%=7200万元。假定这个医院有职称的医务人员为500人。(除掉后勤、管理、护理等普通人员)也就是说,这500人(也就是医生)是能拿到回扣的。平均每个人每年获利7200除以500人=14.4万元,这当中我打个折扣,算平均10万不过分吧?!

当然其中获得高额回扣的是有高级职称的。说他一年得到的50万-100万不算过分!(要知道,这还不包括病人和家属送的红包)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仅仅这灰色收入就有如此厉害。其它还用分析么?!

医药器械怎么销售?

医药器械是怎么操作的?曝光做医药器械的黑幕,这回可是有根有据的,请看:

一台出厂价格为30万的医疗器械是怎样以220万的价格卖到医院的?

现在科学发达,各种带“高科技”名头的医疗器械层出不穷。几十上百万的医疗器械不过是小意思,上千万,整个投资上亿的也有了。大概操作方式有两种:

规范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非常透明,也是我们正常需要的。就是医院和厂家合作。厂家和医院协议,由厂家投资器械,培训人员,医院出场地,出人员。共同经营,并按一定收益按照比例获得利润。厂家看中的有几点,一是医院合法性,二是有市场,三是有技术,四是长期收益,包括器械消耗材料(此项目有惊人的回扣)等等。

医疗器械耗材的使用,这个项目的回扣是惊人的。现在医院里都流传:外科手术是最厉害的。一有病人红包,二有住院用药回扣,三就是外科的耗材了。比如,手术,无论是心内科手术用心脏支架(一个进口支架就上万,一个手术用几个,但进价很低),普外科手术耗材、泌尿外科、乃至最新的微创外科手术都是医疗器械和耗材使用最频繁的。这已经成为医院的潮流。很多耗材都是国外进口,国内经销的,空间巨大,回扣惊人!

就是最黑暗的了,直接将大型器械卖给医院。这当中要做无数的工作,但只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就可以完成这高难度的“不可完成的任务”,说白了就一个字――钱。我来分析:以一个出厂价为30万的器械(譬如某品牌的支持仪,请勿对号入座,就是分析而已),宣称这个器械为高科技,独特的工作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国内惟一。获得什么金奖(一定是金奖!反正外行搞不明白)。优惠卖给医院,政府定价为300万一台,卖给医院只要250万,通过医院一再“坚持”和“节约”,定位220万元一台。好,买完了!赚了220-30=190万元,就这么简单吗?!no!其中的猫腻我来揭穿:

首先,医院领导要搞好,领导同意后,让医院临床科室申请要求购买,然后医院向卫生局等部门打出采购报告和预算,审批同意后拨款“招标采购”。这当中,一定是有个最大的受益者和操作者,就是这个所谓"做"医疗器械的人!这个人姑且在这里叫经销商吧,他可以是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或业务员。这个人要做无数的工作,完成销售这台机器的任务。首先,他会向需要使用这台机器的科室负责人承诺好处,给多少多少回扣,其次找到医院分管器械的领导,同样“做好工作”。再到卫生部门找到审批项目的相关领导,再次“做好工作”。至于是怎么分配利润的,这个家伙可以“协调”好各方的关系。他会给医生说这台机器利润很高,我出厂价格是150万,搞好了除去公司的、国家税收、销售费用、我会给你20万元。好,医生同意报告申请购买了。这是第一关,采用同样的方式和说法,做好院领导和卫生部门领导的工作,就完成了。其实,最终可能的是,这家伙花费上下打点了100万元,做成了这笔生意,自己独得50-60万非常正常!所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穿帮”,首先是生产厂家这里不能穿帮,到时候付款给厂家,厂家再返还回来,需要事前约定。这底价(也就是出厂价)也只能是一两个“核心人物”才知道。可能这个人会叫自己朋友,同事出面去做工作,但他们是不会知道真实价格的。其它环节的人能蒙就蒙,政府定价是最好的“遮盖”。做大型器械的人经常说:一年不开张,开张吃几年。也就是说,一年不用太辛苦,只要能销售个一两台就赚够赚欢了。

药品的定价策略

但凡是医药营销界的朋友都知道一个产品的定价依据和根源。熟悉这个行业久了,光从这个产品的零售价就能判断出这个药品能为各方产生多少利益。

现在都说药价虚高,的确是这样。一个药厂生产开发一个药品,首先就要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位。譬如是专门在医院销售,还是专门在药店(OTC)销售。需要知道的是,凡是现在零售价格奇高的药品,一般都是医生的处方药。非处方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药店,当然医院有一定的销量,这是叫医生起“带动”作用。和OTC销售中利用媒体广告炒作是一个道理。

其实在中国,很多药品是老产品了。销售价格很低,通过换包装,换名称,变了花样在提价销售,不这样,这种药品就会被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淘汰掉。虽然病人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需要的药品,但是,医生的推荐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取到决定因素。

一个产品只要是在医院内部销售,就必须遵守医院的规定。比如:一个医保甲类的品种,零售价是58元/盒,如果医院发现药店有同品牌同样的药品在零售药店只买15元,那么对不起,这个药品立即清理出医院的药房!用同类型名称不一样的药品替代。

所以,很多主流厂家的大产品,是不会去药店零售的。患者可以买到相同类型的其他品牌药品。如果需要解释――就是大厂家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改进了工艺”“使用效果好”,反正外行也不懂,怎么解释都是“合理”的。

例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现在国内相关产品不下千种,剂型也包括片剂、颗粒(冲剂)、粉针、液体。片剂和颗粒是医保乙类用药,主要是医生推荐和OTC销售,以前的“维宏”(阿奇霉素片)价格就很高,后来受到各厂家的竞争,现在的零售价不过是以前的1/3了。医院主要用还是用针剂,针剂一般在住院病房使用。这种抗生素临床使用范围很广,用量巨大,国产的阿奇霉素针剂,一般价格在40-120元之间。包装有0.125g/0.25g/0.2g/0.4g/0.5g几种,如果医院通过招标采购,可以定为“0.125g阿奇霉素粉针剂”,招标中标价格为25元。那么,这个医院其实可以不采用中标产品,而采用“0.25g阿奇霉素注射液”,这就在招标的目录里没有了。价格可以卖到100多元。医药巨头辉瑞研究的阿奇霉素,其实在去年才全面完成三期临床研究。最终推出阿奇霉素针剂(希舒美针剂)也是在去年,他们推出一个产品是非常慎重的,反复针对全世界各种人群种族进行了临床研究。所以技术含量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但是这样的好产品却竞争不过国内的同类产品。国内的阿奇霉素针剂早在前年就上市了。黑心的药厂不管这个产品质量如何,早早就占领了市场,且现在国内的阿奇霉素针剂产品就不下3、4百个。辉瑞的希舒美针剂价格很高,是国产同类的2倍以上,除了一些大医院偶尔采用,一般的医院用的就是国内的了。为什么是这样呢?

原因是如果采用这样的好产品,不是病人不能承受,而是医院的收入比例会下降。像辉瑞这样有实力的国际大厂家,产品卖到医院的价格是很高的,可以高到90扣乃至直接的批发价格。而医院用其他产品,特别是国内一般厂家的产品,最低可以低到进货价为50扣!同样是销售100元的产品,医院可以提高20-30%的收入,这就是黑心的医院的黑心选择!

据我所知道,像阿奇霉素针剂针剂这样的产品,国内厂家最低的出厂价格仅仅是0.8扣-10扣,较大的厂家有名的产品,出厂底价是20扣左右,也就是说:病人自己掏钱购买零售价格为100元一支的阿奇霉素针剂,其实出厂最低价格才4-7元!

朋友们可以问:为什么国家定价会这么高呢?!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一个药品从研发到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报批出来。层层环节都要打通,像阿奇霉素针剂这样的药品,厂家购买原料药,到生产包装出来,是个极其简单的过程。况且有像辉瑞的希舒美针剂这样的先例,报批不就有“依据”了嘛!关键就是报批药品这个高难度的环节。现在北京有很多公司就专门为药品和医疗器械报批打通关节,只要有药厂来找,提出50万-500万报批一个产品是很简单的事情,出钱就是了,这是北京,这是首都,没有门路的人的厂家,连门在哪里都找不到!

药厂的针对药品定价策略就是这样的:自己赚取的底价部分要开支包括了:药品研究开发费用、审批申报费用、初期营销费用、原料成本、生产成本、运输、税收、管理成本、利润比例等等。综合上面的开支,药厂就制定出了出厂价格,也就是底价!然后药厂在按照各方分配的比例,来给这个药品定价(零售价格),然后向相关物件审批部门给出定价依据,一般就是,出厂底价的5-9倍!不这样定价,一盒产品都卖不出去!

药厂的依据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药品开发研制费用在成本里非常高,这是因为中国的药厂大多是盗窃和变相采用国外同类产品的开发依据,其实,国内药厂研发费用是很低廉的。我以国内某大医药集团企业为例:他们集团的药物研究所是很厉害的,高薪聘请了40名药剂行业的博士和硕士,专门针对市场上最畅销的药品进行研发,其实,这些都是现成的技术,购买原料药,到生产工艺非常简单,他们以小组进行研发,新产品的开发成功是和市场销售挂钩的,常常药物研究所研究出一个新产品就可以获得40-100万的研发奖励。这对这些药剂专家刺激巨大。他们通过这些变相的盗窃知识产权,按照自己的强盗思维包装工艺流程,新产品就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药厂研发一个产品要上亿美金的天文数字,他们的产品定价昂贵,其中最主要就是包括了研发费用的巨大投入。而国内研发只要几十万就行了厉害吧?!

所以,一个产品的市场综合定价因素是复杂的,也可以说,某些新产品,要是没有国内药厂的研发和偷窃,病人最终只能掏钱购买国外的同类产品,那么,付出的代价将会更高,乃至高达十几倍,几十倍。

一个产品的定价就是这样,合理中存在不合理,其实不是药品价格高,而是药品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合理。药厂出品的产品只占到一个药品销售比例的10%,和医生回扣相比都是很小的。但药厂的成本比例很高,一切原因都是国内药厂恶性竞争的结果。但是没有恶性竞争,一个产品就会被一家企业垄断,病人的最终付出也会成倍增加了。

药品回扣范文第5篇

央视在2016年末放出大招,连续曝光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回扣黑幕,引发医药行业巨幅震荡。

医生情绪冲天,怨气宣泄为:合法收入太低,体制因素作孽,为了养家糊口,吃回扣实属无奈。当然,医界理性的自省之声亦顺势勃兴:无论环境和体制因素为何,送回扣、吃回扣均属非法的商业贿赂行为;无论如何,吃回扣的医生遭到查处,咎由自取,没有任何辩解的空间。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种行业,中国从来都不缺乏浩然正气,医界也不例外。然而,作为一位深受回扣泛滥毒瘤之害的普通患者,作为一位观察国家改革大业的吃瓜群众,也作为一位研究政府行为的专业学者,我的职责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希望能为读者在重重雾霾之中辨析一些不大容易察觉的因素,尤其是体制因素。

我在自己都数不清的新旧媒体文章和学术论文中,将以药养医、药价虚高和回扣泛滥的主要体制因素(注意:并非唯一),归结为政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购销的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世界各国政府几千年来最喜欢采取的管控措施之一,因为其貌似短平快,能快速回应民众的诉求,甚至平息民众的怨气。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早已证明,价格管制无异于饮鸩止渴,管制失灵比比皆是。

中国政府对医药行业几十年来实施了一道又一道管制,却始终无法遏制药价虚高的毒瘤。不仅如此,这些管制措施宛若七伤拳,表面上看刚猛无比,但实则伤人又伤己,不仅扭曲了医院和医生,而且毁了管制者的公信力,甚至一些管制者还跌入了管制措施自设的腐败大陷阱。

既然如此,正确的改革之道不是用新的管制措施来弥补旧的管制失灵,而是应该摈弃这些毁人不倦的管制措施,代之以政府购买。政府通过医保机构对医药服务实施集团型的市场化购买,即建立契约化的新制度,再辅之以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尽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却有极大的可能治愈以药养医、药价虚高和回扣泛滥的痼疾。

以上所述的细节,恕笔者在此文中不再赘述。本文仅关注医生在医药行业大变革时代的境遇。 阳光高收入:从单位人转型为社会人

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医生都属于高收入人群,自然也是阳光收入。如果医生的收入与可比行业(例如教师)的收入相比并不高,那么最终倒霉的是所有民众,即医疗行业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青年才俊加入,到头来普通医生数量不足,优秀医生更加短缺。

笔者是高校教师,自己的家人以及远近亲戚(除一位姨夫早就从企业医院退休之外)无人涉足医药行业。但我以为,如果与我拥有同等学历和职称的医生无法获得高我数倍的合规收入,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极不正常。可是,非常糟心的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众所周知,医疗行业的供给侧由公立医院主导,而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

与国外属于公立组织的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同,中国的公立医院所处的事业单位高度行政化,政府对公立医院运行的方方面面实施自上而下的行政管控。

除了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购销的价格管制之外,政府对公立医院实施人事工资制度。实际上,这是对医疗劳动力市场的一种身份管制、准入管制和价格管制。依照这种制度,医务人员也包括医院管理层,工资都写在窄窄的工资单上。

很显然,工资单上的工资,对于医界的所有人,无论是院士、大咖、院长、主任,还是基层医生、护士、技师、药剂师们,都是不够的。大家所获得的实际收入,也远不止工资单上所载的金额。因此,毫不奇怪,很多人都不会去看那个窄条。现在工资单电子化了,有多少人会登录查询呢?

问题在于,医界人士的实际收入,有多少是阳光的,有多少是灰色的,甚至有多少是黑金呢?关于中国医界的薪酬现状,有不少研究人员企图加以研究,也有不少国内外基金会试图资助这类研究,但是,有靠谱的研究报告吗?

医界对于受到管控的工资之低,不满之声不绝于耳,提高薪酬的呼声此起彼伏。然而,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医界遭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谁来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如果医生依然是事业单位职工,是否能拿比市长工资都高的年薪呢?

事实上,对于医疗技术超群的医生来说,曾经确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研讨是否实施高额年薪制,但经过市级领导们的一番诘问,有关研讨就无以为继了。

在既有的事业单位体制下,医生的工资收入其实已是阳光收入,不过这笔阳光收入委实过低。医生们要想获得阳光高收入,在事业单位体制中是不可能的。 市场机制作用:多元竞争、去编制化

很多人都在批判医疗市场化,医界大咖们(如钟南山和胡大一)对医疗市场化也多次痛斥有加。可是,他们在很多时候或许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市场机制运行在制度混乱的情况下会遭到极为扭曲的现象,而当今中国公立医院的行政型市场化格局,正是此等扭曲的集中体现。但是,由此否定市场机制在医疗行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实属盲目。

其实,让全民医保对医药服务实施集团型购买,也是一种市场机制,在国际上被称为“公共契约模式”。对这种市场机制,难道大咖和群众们都要反对?包括如钟南山和胡大一等在内的医界人士对医生薪酬必须符合其社会价值的呼吁,本质上就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呼吁。无论何种行业,其从业人员的薪酬必须与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相吻合,此等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对这一点,我不知道钟南山和胡大一院士们是否会加以反对。

既然希望薪酬水平提高,关键的问题在于,在事业单位的编制体系内,医务人员的薪酬有无可能提高到他们自己认可,也能吸引足够优秀青年(例如高考状元)加入医界的水平?对这个问题,用膝盖想都能获得答案。

谁都知道,在编制体制内,作为单位人,不可能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工资几倍的高收入。姚明在体制内不可能获得如此高收入。他要获得高收入,必须跳出单位,成为社会人,去当合同工。有一个名唤亚历山大的洋人给了他一个大合同,姚明就成为一位拥有巨额收入的合同工。

貌似有一位央视名嘴透露,有市长对姚明的高收入表示不解,对自己的低工资表示委屈,平日里能说会道的姚明对此诘问也顾左右而言他。其实,事情非常简单,姚明的大合同是那个亚历山大自愿提供的,而中国市长的工资是由中国的纳税款付出的,如果该市长嫌这笔工资水平不高,他大可以离职,想干他这份工作的国人多了去了。

很多人也认同医生高收入才正常的观点,但却总是喜欢问医生收入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高多少倍才最科学,也有很多“医改专家”试图解答这个问题,在三倍、四倍、五倍之间费思尽虑。在他们的心目中,冥冥中存在着那么一些人,能够科学计算出医生收入的最优水平,然后便可以由政府下发文件,确定出最优医生薪酬了。

我的回答是:不存在最优倍率,也不存在经过科学计算出来的最优薪酬。

无论什么人,其最优薪酬是受薪者和付酬者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不是什么领导或专家计算出来的结果。

至于研究者,只能对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结果进行分析,以考察是否符合社会最优,学术术语是帕累托最优。

这类考察,基本上是事后诸葛亮,仅对我们认识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运行状况以及改进相关的影响因素是有用的,但绝对无法服务于政府对整个社会某类人群的薪酬状况进行指导、管控甚至命令。所以,医务人员欲获得与其劳动价值相称的收入,必须呼吁政府让市场机制在医药行业发挥积极作用。

其中的一个方面是,医疗供给侧必须走向多元竞争,让不同技术水平线上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充分显示出来。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还要走向去行政化,使之成为独立于政府机关单位的公法人,落实其管理自,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自。只有在法人化的公立医院中,人事工资制度才有可能废止。

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最重要是去编制化。推进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已经纳入了政府医改的议事日程。可行的具体措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可选择。

对于法人化公立医院的所有新员工,一律不设编制。已有编制内职工,无论是老人还是中人,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要么跳出编制,在劳动合同制的新体制中领取经过谈判达成的月薪或年薪;要么留在编制中,继续享有旧体制的好处,但也必须忍受旧体制的坏处,例如收入不高。

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早已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但有关政府部门在落实上,真可谓牛步缓行。

如果相关部门能切切实实落实党的精神,在提高医保支付水平、改善医保支付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尤其是编制制度的改革上下一番功夫,以药养医和药价虚高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回扣空间就会自然消失。医生们不可能吃到回扣,医院和地方政府也无需挖空心思去搞一些“回扣合法化”的名堂了。

药品回扣范文第6篇

一、文献综述

王列军等认为,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目标从单一的“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扩展为“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药品价格、纠正医药购销的不正之风、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等多重目标,并将降低药品价格作为首要目标。安彬等认为,无论是药品采购行为,还是政府的价格调整行为,影响的都是药品的价格水平,而不是临床医生对药品的选择和合理应用。于培明等认为,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旨在剥夺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权,但公立医院依然保留着相当的控制权。必须对药品实行彻底的政府采购,才能实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目标。李浩娜等认为,医院路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充分的竞争使药店路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较为正常。杨鸿章等认为,药品招标并未起到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的作用。增加投标人的数量和降低中标者的数量,能够降低药品的均衡价格。陈文玲认为,对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国产普药和廉价药,应该实行招标定点生产,实行集中采购和直接配送,对生产厂商实行免税或直接补贴等财税政策,保障这些药品的供给。郭春丽认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药品实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但由于以药养医的补偿体制和公立医院垄断药品销售等体制约束,其作用难以发挥。曹阳等认为,如果一味降低制药公司的成本,压低药品价格,有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合理用药需求,甚至会危及药品最低质量和药品安全,同时影响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上述文献,有的指出了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必要性和副作用;有的认为若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目标多元化,必然无法同时兼顾;有的建议以政府采购替代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完全剥夺医院的药品采购权力;有的认为药品市场的充分竞争以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力平等,是降低药品价格的必要条件。但什么因素奠定了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买方垄断地位?为什么公立医院高价买进的药品不会遭遇销售困难?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低也增强了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的市场势力,但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因素阻碍其兼并和联合?本文认为,现行的医疗服务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是药价虚高和药品回扣产生的根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无法杜绝药品回扣现象,也无助于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药价虚高。

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目标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目标,也就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药品回扣现象愈演愈烈,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药品回扣是医药领域主要的腐败现象,也被认为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为解决药价虚高、药品回扣这一社会强烈诉求,各地方积极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有益探索。

河南省率先试图建立公开透明的药品采购机制,以纠正医院自行采购药品中的不正之风,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尝试。1993年,河南省通过竞争方式筛选出7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定点企业。河南省卫生厅发文规定,省直医院必须在定点企业采购药品,定点企业承诺让利销售。它控制了药品回扣,医院也降低了药品采购价格。卫生部表彰了河南的做法,并于1998年低开始着手制定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

由此观之,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目标,是试图根治公立医院药品购进环节回扣成风的现象。但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要采取带金销售药品的方式?公立医院为什么采取高价购进药品并索要回扣这一似乎多此一举的策略?药品回扣以及随之而来的药价虚高现象,衍生于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事实也证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这一治标之策,不是着眼于消除这些体制障碍,也就无法实现根治药价虚高、药品回扣的目标。

在充分竞争的医疗市场,医疗机构在药品购买和销售环节,无法形成其市场势力。因此,医疗机构具有降低药品采购成本的内在动因。医疗机构对专业的药品采购服务有强烈的需求,必然促使专业化的药品集中采购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医疗机构将日常的药品采购工作外包,可以减少内部采购机构和人员,并获得专业化采购的高效率。

美国药品集中采购组织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药品集中采购组织之间兼并,其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集约化发展的态势。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美国医疗机构通过药品集中采购组织节约的采购成本为总成本的10%~15%,大约为257亿美元到387亿美元。

从美国药品零售渠道看,连锁药店、独立药店、食品店等占59%的市场份额。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诊所等医疗单位占27%的市场份额。医院在药品购买环节没有明显的市场势力,无法影响药品价格,也无法索要药品回扣。

美国医院在药品销售环节,也缺乏垄断地位。截至2008年11月,美国注册医院5708家,私立医院占73%左右,其中私立非营利医院2913家,占注册医院51.03%。大量的私立非营利医院,既保证了医疗市场的充分竞争和医疗服务效率,又通过非分配约束机制,有效地遏制了医生的大处方等道德风险。医生无法从医院增加的药品收入中获得个人利益,药品无法成为其牟利的工具。

既然美国医院在药品购销环节没有市场势力,也就无法取得药品回扣。相反,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医院需要千方百计地降低医疗和药品成本。美国在药品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充分竞争的状态下,药品回扣没有生存土壤。美国医院通过将药品采购业务外包给药品集中采购中介组织,来降低药品的采购成本和医疗机构内设采购部门的管理费用。

三、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与药品回扣

时至今日,我国公立医院依然长期实行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掌握着行医执照的行政审批权,既办医院又管医院。在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卫生部门与公立医院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公立医院通过寻租,竭力维护其在医疗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政府卫生部门利用行医的行政审批权抽租,并人为地阻挡外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需求由于居民收入增加,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而快速增长,但相对需求,医疗服务供给增长异常缓慢。医疗服务供给缓慢地增长,确保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医疗供给没有对医疗需求快速增长和价格迅速攀升,及时而有效地作出回应。这说明在医疗需求已经市场化的同时,医疗供给没有实现市场化。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医疗供给的市场化?卫生行政部门拥有行医执照的行政审批权,为保护公立医院利益,不顾医疗服务市场中医疗服务供求缺口不断拉大的现实,人为地阻挡其它所有制医疗机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在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下,公立医院取得了在医疗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我国药品零售额80%又是通过医院来实现的。因此,在药品市场上,公立医院取得了在药品购进环节中的垄断地位。同时我国实行以药养医的政策,政府对药品价格实行加成率管制。在缺乏监管的制度环境下,医院和医生偏好高价格药品。高价格药品不仅能实现更多的药品进销差价,更由于利润空间大,可以给予更多的药品回扣。医院和医生作为拥有支配权力的市场主体,具有推高药品价格的内生动力。

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在药品市场中处于劣势。为满足医院和医生对高价格药品和回扣的偏好,不得不通过虚报药品生产成本,改头换面地申报“伪新药”,人为地增加药品流通环节等措施,抬高药品价格,以支付高额的药品回扣。

被抬高价格的药品能否顺利地销售出去?在医院医药合业的经营模式下,医疗服务与药品实行捆绑销售,医生承担着药品知识顾问和销售者的双重角色。受药品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激励,以及药品回扣等利益驱动,医生沦落为药贩子。他们向患者推荐价格高、回扣高的药品。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药品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医生推荐的药品。

药品回扣与虚高药价,根源于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显然,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无法消除药品回扣与药价虚高的现象。只有改革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多种形式办医的局面才能出现。一旦形成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购销双边垄断地位就会土崩瓦解。失去市场权力的公立医院,就无法倒逼药厂、药商抬高药品价格。

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与药品回扣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药厂实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医药总公司既办药厂,又管药厂。1952年,我国建立了由国有企业垄断、以调拨为主、统购包销的三级医药批发体制。药品产、供、销的价格和数量,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国家规定从药厂到一级批发渠道的价格差率是5%,一级到二级是5%~8%,二级到医院、药店是15%。也就是说,总的药品价格批零差率是25%~28%,不存在药价虚高和药品回扣现象。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各级地方政府追求GDP和财政收入最大化,纷纷上马制药厂。一拥而上的结果是,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过小,产品同质化。药厂重复建设,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异常激烈。如2000年中国药厂数量为6700家,美国为600家;中国药厂利润率为10%左右,美国药厂利润率为30%~70%。药品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药品销售而不是药品生产,成为药厂的核心业务,维系着药厂的生存和发展。

药厂不仅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药厂利益,往往以行政区域为界,形成地方割据的药品市场。地方政府要求凡地方能生产的药品,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地方制造的药品。由于各地纷纷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对药品市场进行地区封锁,以邻为壑。药厂呈现出小而全的特征,无法长大。受地方市场规模狭小的限制,药厂无法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地方行政干预下,药厂也无法进行横向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药厂被迫实施以药品回扣为“武器”的销售策略。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问题,突出表现于流通主体过多,流通链条过长,流通效率低下。我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呈现“多、散、乱、小”的特征,既缺乏规模效应,也无法在药品市场上取得与公立医院平等的交易权力。地方政府还通过准销证、药品检验与药品价格备案等行政措施,阻止外地药品进入本地市场。如办理准销证,每个品种收取管理费500—800元,检验费用每个品种收取800—1000元。行政干预导致无法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批发市场,也无法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适度市场集中。在药品市场上,面对公立医院强大的市场势力,只能在内部展开药品回扣战。

国家“顺加作价”的药品政策,激励过多的药品流通企业参与到药品流通领域,也刺激了流通环节随意延长。从药厂到消费者,我国往往有6—9个流通环节,国外一般为2—3个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形成药品价格虚高。如一瓶200毫升的氟康唑出厂价4元,药品中标价25元,零售价76元。

五、进一步市场化以根治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顽疾

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根源在于现行的医疗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在现行的医疗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下,试图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来降低药品价格,以遏制药品回扣这一商业贿赂,必然遭遇医生的策略性反击。医生摆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束缚的办法是,通过多开非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如进口药品、非基本用药目录药品、非招标采购药品,轻松地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效果化为乌有。要根治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的顽疾,只有改革现行的医疗供给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

深化医疗供给体制改革,就要破除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消除外资、社会资本办医的歧视性政策。外资、社会资本办医难以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在非公立医疗机构注册审批、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流动、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等方面,采取厚此薄彼的态度和行为。在几乎进入全民医保的今天,最核心的歧视是政府部门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将非公立医疗机构排除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外,使其无法立足于基本医疗服务市场,这无异于将非公立医疗机构限制在市场份额很小的高端医疗服务领域。不能参与可竞争的医疗市场,非公立医疗机构焉能发展和壮大?只有消除现行的歧视性政策,外资、社会资本办医大门才能洞开,医疗服务供给数量才能扩大,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才能形成。只有在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的顽疾才能不治而愈。

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就要改革以GDP为主考核地方政府绩效的指标体系,改革涉及药品生产、流通的财税政策。通过设计科学的财税政策,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做强做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提升药品卖方市场权力;通过设计科学的财税政策,引导药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流通效率和规模经济,减少流通环节,提升药品卖方市场权力。只有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院在药品市场上权力趋于平等,无法在药品购销环节进行价格操纵时,各自才能眼睛向内,持续地提高药品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医疗服务效率。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顽疾,才有治愈的希望。

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来解决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问题,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进一步抬高已经虚高的药价,即恶化要解决的问题,并产生新的问题。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医院药品采购权的上收,是侵权行为,医院进一步失去了独立法人资格;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典型的权力寻租行为。政府卫生部门官员也是“经济人”,试图从收入最大化和监管成本最小化等途径,追求制度租金最大化。如果在药品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医院相关人员会索要药品回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组织的相关人员难道就两袖清风,不会索要药品回扣吗?显然,这一幼稚的想法,是建立在政府工作人员是“道德人”这一缺乏现实基础的假设之上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行为的复活。政府管了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只招标,不采购。中标企业不得不对医院进行“二次公关”,才能获得采购合同。这些费用势必要进一步抬高药价,转由患者承担;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导致“中标死”现象屡屡出现。低价普通药品由于无法支付医生对高额药品回扣的需求,基本消失殆尽。卫生行政部门要做的事情,不是去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而是要对医院用药规范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管住“医生的手”。

总之,试图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根治药价虚高、药品回扣顽疾,不仅是幻想,还会进一步使问题恶化。只有破除管办不分的医院管理体制和现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才能彻底治愈药价虚高与药品回扣的顽疾。

【参考文献】

[1] 王列军等: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背景和演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4).

[2] 安彬、吕庆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分析[J].理论探索,2007(1).

[3] 于培明等: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制度缺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4).

[4] 李浩娜等:从药品的流通特性看药品中间流通环节改革[J].中国新药杂志,2011(13).

[5] 李浩娜等:我国药品价格机制存在的缺陷与修复重建[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1(1).

[6] 李银才:价值链与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J].现代经济探讨,2013(2).

[7] 杨鸿章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均衡价格及优化[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8] 陈文玲: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基本框架的思考与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8(7).

[9] 郭春丽: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物价,2013(7).

[10] 曹阳等:我国药品价格管理体系的问题与优化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0(6).

[11] 沈冲:美英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模式概述[J].环球视野,2009(24).

[12] 马海英:美国药品流通模式分析与启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5).

[13] 曹建军:药品市场地方分割状况分析[J].中国物价,2001(2).

药品回扣范文第7篇

结合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的工作实际,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合并成立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同志任组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联络员,认真上报工作报表,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按照纠风办、区卫生局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将本次自查自纠工作列入当前两个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区卫生局党委的指导下,积极做好两个单位药品、试剂、以及器械购销相关人员的动员,切实传达区卫生局两次会议精神和有关政策,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任务予以落实。以廉洁管理、廉洁执法为重点,将整治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第一、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抓好中心、监督所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廉政教育。积极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防止职务犯罪报告会,参加重庆监狱的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抓好动员工作,使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第三、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做到逢会必讲,警钟长鸣,形成了党风廉政与行风建设大宣教格局,营造了整治医药回扣的良好舆论氛围。第四、坚持抓龙头、抓重点。在整治方面以自查自纠为主要形式,把自律与专项治理、群众监督、建章立制等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了药品购销行为,增强了职工的遵纪守法、严格自律的意识。

在单位开展以“诚信服务,拒收红包”为主题的诚信教育活动,同时建立了警示标志,公布了投诉和举报电话,“卫生监督所六条禁令”及“医务人员八条规定”制度上墙,接受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增强职工的自律意识。

三、建立采购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督查。

针对目前医药购销活动中的各种不良行为,我们坚持关口前移,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方法、新路子。进一步落实药品和其他物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责任制,通过一把手亲抓,分管领导专抓,各有关科室互相配合,具体落实,使药品和其他物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落到实处。两个单位分别成立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采购工作制度以及工作责任制,全面规范物资采购、验收、保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务求建立防止医疗用品和其他物资采购过程中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四、通过上下努力,自查自纠工作圆满完成。版权所有

通过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增强了职工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使各干部职工得到一次警示教育,认识到必须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制度开展采购工作和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必须接受政府和群众的监督,收受“红包”、“回扣”是不正之风,是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截止2004年4月18日,自查自纠领导小组未接到一起自纠报告。

药品回扣范文第8篇

10年前,他也收过回扣,并认为医生拿回扣是应该的。7年前,他向《人民日报》举报该医院医生收取药品回扣成风等事实,成为安徽省医疗卫生系统的焦点人物、医院的“叛徒”。2003年,他重新接受回扣,并开始用化名“李存田”,将所收全部回扣陆续捐给了安徽省妇联或其下属机构,用于救助失学女童等。

沉寂了7年之久,安徽省某著名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再次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今年年初,他向媒体讲述了自己把4.5万元药品回扣捐给慈善机构的故事。他的故事是否值得我们思考?

身材瘦小,语速极快,嗓音洪亮,一双露出脚后跟的破袜子并没有给他带来窘态。谈起回扣,现年51岁的情绪激动。

从认可、厌恶、举报个别人、沉默、反思、再拿回扣、媒体亮相、举报整个医疗系统,说,他经历了对药品回扣的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对回扣根源和现行的医疗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研究。

合理用药拿一点回扣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拿回扣开药方就有点过分

出生于皖北农村,年少家贫,1982年医科大学毕业。

1993年,药品回扣悄悄潜入医院。此时的只是听说,没有见过。1996年,他所在的急诊科出现了药品回扣的踪迹,他也接到医药代表“挣几个零花钱”的善意提醒。

“当时我觉得医生很辛苦,工资又不太高,风险大,拿一点回扣也是应该的。”说。

那时有回扣的药品少,回扣也低,是药价的5%。一盒药的回扣不过一两元。医生们在开药时不会注意哪种药品有回扣,哪种没有。有回扣的药品都贵,医生们在开处方时会尽量选便宜有效的药品,没选择余地才会开贵药。即便开了有回扣的药,医生也不会主动找医药代表,都是医药代表主动将回扣送来。

当时医院明令禁止拿回扣,提倡学习白求恩,发扬奉献精神,只有少部分医生拿回扣。对乱开药拿回扣的医生,许多医生都很反感。

偶尔拿一点回扣,每月一二十元,开始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但逐渐他发现,一些医生开始积极开有回扣的药,不该用的药用了,不该做的检查做了,有的医生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元回扣。

面对个别医生的出格行为,其他医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有人羡慕,有人默许,有人反感。而在看来,合理用药拿一点回扣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拿回扣开药方就有点过分了。

他开始在公开场合和一些非正式场合谴责这些医生,认为他们丧失了医生的职业道德。

回扣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

1998年,药品回扣已经涨到了10%,有回扣的药品种类增多,拿回扣的医生数量增多,乱开药现象开始泛滥,有的医生每月可拿到2000元回扣。

在拿了两年回扣后,1998年年初,逐渐意识到了回扣的危害,退出了拿回扣的行列。

当时他看到,很多农村人本来就无力承担医药费,而有些医生为了拿回扣乱开药,使病人的处境雪上加霜,许多人只好强忍病痛,离开医院。

发现,此时的医院正从一个承担公共卫生社会责任的事业单位变成了一个追逐利益的企业,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了第一位,救死扶伤的职责不再是医院的主要任务。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大量投入设备,加大病人的检查费用。

“回扣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说,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行为对他震动很大。

就在1998年夏季某天,接诊了一位病人,便血、呕血,病危,检查后得知,病人患有心脏病和胃溃疡,病人在就医时也明确告诉了医生,但医生却开出了明确标明“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的药品,造成病人便血、呕血。

了解到,给这位患者治病的是该院的一位老教授,技术过硬,曾正直清廉,很受大家尊重。他开出的这种药品,一支有10元的回扣,他共给这位病人开了10支。

判断,这绝对不是技术失误,老教授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是回扣让人丧失了本性。

说,这位老教授一直很清贫,他能理解老教授的苦衷,辛苦了一辈子,还不如一个一般的医生收入高。

举报后,医院认为其搞坏单位名誉,同事在背后咒骂他

1998年,开始向医院举报个别医生,但举报并没有得到结果。“医院领导觉得好笑,别的医院比我们更严重,我们医院的情况不算什么。”说,最初举报的目的主要是反对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求医院领导改善医疗管理,方便病人就医。

1998年10月,又向安徽省卫生厅投诉医德医风问题,次月又向安徽省监察厅投诉。但这些举报信不是没有下文,就是转了一圈又回到医院“自查自纠”,而后不了了之。

1999年1月,向《人民日报》和卫生部实名举报。《人民日报》在了解情况后,刊发报道,引起轰动。

但医院并不认为当时反映的问题是事实。1999年3月,在医院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医院当时的纪委书记称,某人向媒体反映的问题,没有事实根据。

1999年4月,又将回扣问题反映到了安徽省委有关领导处。之后不久,该省卫生厅两位负责同志和医院主管单位的领导分别找张谈了话,希望他不要再向上面反映问题了,“个人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人民日报》刊发的举报信后,医院领导认为他搞坏了单位名誉,致使当年参评“全国百佳医院”落选,有同事认为他损害大家的利益,在背后咒骂他,个别人甚至叫嚷着要报复他。

被曝光的当月,医院药商活动减少,虽然回扣照给,但比较隐蔽,医院门诊病人少了一大半。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尽管此事被曝光,但因为查处难度大,最终并没有人受到惩处。不久,药商又回到了医院,病人也回到了医院。既然每个医院都有回扣,为什么不选择技术、设备好的医院看病?

于是,回扣成了药商们的竞争手段,有回扣的药品也越来越多。医生们又开始开大处方,开回扣多的药品。而不拿回扣的反而成了少数人。

举报没有遏制住回扣之风,回扣反倒愈演愈烈。也因此情绪低落。

回扣已遍布全国,开始怀疑自己,“我真的错了吗?”

1999年年底,医院派去北京学习,他也想借此机会离开医院,换个环境,躲避回扣的困扰。然而事与愿违。和来自广东、四川、、新疆等全国各地的医生交流后他发现,回扣已经遍布全国,一些地方的回扣风更厉害,品种更多,数额更大。

在心血管科学习的了解到,一个心脏支架,在国外的价格是300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元,而在国内的售价却是2万元。在北京,使用一个支架,医生得2000元的回扣,有的医生一年可安装100多个心脏支架,仅这一项回扣数额就达到二三十万元。

通过交流讨论他发现,大多数医生都认可回扣的合理性,大家都认为他的举报行为是错误的,有的医生甚至很羡慕北京的医生。

大家认为,医生学历高,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全年365天都要上班,还要终身学习提高。同样是博士、硕士,在别的行业可以轻松工作,拿到很可观的收入,而医生拯救人的生命,凭什么只能得到这么少的报酬?再说,别的行业也都有灰色收入,医生为什么就不可以有灰色收入?

“我真的错了吗?”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做法。

“一条鱼死了是鱼的问题,一塘鱼都死了恐怕是塘有问题。”开始反思医疗现行体制,并认为他反对回扣没错,但矛头对准医生不对,举报个别人是错误的。

选择继续留在医院。他觉得,全国都是这样,调到哪里去都逃不过回扣,还是安心工作,不再管闲事了。只要自己不开有回扣的药品,不拿回扣就行了。

本想清者自清,但最终没能逃出药品回扣网,竟然给自己亲属开了回扣药

按照用药原则,选用有效的药品、副作用小的药品、价格便宜的药品,按照自己的方式给病人看病,试图摆脱药品回扣。但是,“回扣已经让我无处藏身。”说,尽管想清者自清,但他最终没能逃出药品回扣网,还竟然给自己亲属开了回扣药品。

2002年年初,给其亲属看病,开了处方,但在交费时发现:明明是他开的处方,交费清单上的处方医生竟变成了“戚德如”。医院里根本就没有“戚德如”这个人。其后,开始留心,发现自己所开的每一张处方都打印着“戚德如”的名字,他想了想,“戚德如”不就是“吃得有余”(当地方言)的谐音吗?

“这是医院专门编出来对付像我这样‘不可靠’的医生的,这些医生所开处方全部被计入‘戚德如’名下。这样,药商就找不到处方医生,回扣的事也就不会被我们发现了。”

事发后,经过和医院的理论,2003年2月,所开处方得以恢复真名。次月的一个傍晚,收到了他的“第一个信封”。

说:“我还得站出来举报回扣,我已经无处可逃。”

他开始收回扣,搜集证据,调查回扣网络,大量搜集有关医改的相关文献,他发现整个医疗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回扣网络。

他发现,尽管药品回扣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开始实行药品招标,但事实上,这给回扣药品披上了一件合法外衣,使回扣药品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医院。目前医院有回扣的药品达400多种。

随着药品回扣品种增多,一些本来质量过关很好卖的药也卖不出去,一旦某种药品通过降价中标,那就意味着陷入绝境。上海生产的一种抗生素“浦虹”,以前每盒56元,医院每月销售7000盒,后来降到了5.5元,销售量已不到300盒。

安徽省淮北市药业公司生产的华蟾素注射液,每盒原价3元都卖不动。2004年3月,该公司总经理尹西才被判刑后接受《安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为了让这些药品得奖,能挤进医保药物行列,要去打通关键环节人物。后来成功了,结果同样的药品卖到了288元一盒。”目前,华蟾素注射液经过招标、降价,现售价为266.8元。据说,现在一盒的回扣是50元。

说,他是严格按照病人的病情需要来开药的,就这样,一个月下来也有1000元~2000元的回扣。“在院里,一般临床医生每月收取的药品回扣在1000元~5000元之间。狠一点的医生,一个月超万元很容易。而医院极少数掌握药品购销权的人,回扣只能用巨额来形容”。

他认为,在收取药品回扣的利益链条上,医生是最后一个环节,但医生直接面对病人,医生成了矛盾焦点,这对医生是不公平的。“回扣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应该跳出医院看回扣,跳出医疗系统看回扣。”

与其让回扣被其他人吃掉,不如用在合理的地方

2003年5月的一个傍晚,收受了装有回扣的一个信封。此前,他极力反对收受回扣,此次则让他的同事十分惊讶,认为他也成了“自己人”。

5月16日,安徽省妇联接待了一位捐款者,他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不愿拿走捐款收据,最后只留下了“李存田”的名字。

然而,让医院的同事没有料到的是,这位“李存田”就是。他将所收回扣捐给了安徽省妇联,以帮助安徽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中即将失学、辍学的儿童完成9年义务教育。

3年来,守口如瓶,忍受了同事的挖苦、讥讽和不理解。

安徽省妇联儿童工作部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3年期间,“李存田”共捐4.5万元,捐助贫困失学儿童近百名,他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来捐款,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千元。

说:“我收回扣是为了掌握证据,捐给慈善机构是把钱交给可靠人,用到合理的地方。”把回扣捐出去,并不是他高尚,这笔钱是灰色的,不干净的,是带血的,他只想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向记者出示了30张捐款收据,共计金额4.15万元,他同时向记者出示了200多个信封和300多张名片。

信封是医药代表们装回扣用的,每个信封上写着药品名称、7×5、6×10等数字,以及“急内张主任”等一些字样。

说,这些都是医药代表写的,前面的数字代表药品数量,后面的数字代表回扣数额。

信封上的统计数字都是医院内部的人统计的,医生开了多少药,有专人统计处方,每个月月底都按药物的种类打印出清单,然后提供给药商。

说:“医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回扣网络。药品回扣已经让医生无处藏身。只要你开药治病,就会有回扣,与其让回扣被其他人吃掉,还不如用在合理的地方。”

药品回扣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回扣;销售;医疗耗材;采购方式

2016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经过了8个月的暗访所发现的医院回扣泛滥的明细,成为了新旧媒体的新热点,曝光了医疗耗材回扣的“内幕”。但实际上,中央电视台所曝光的这一新闻根本算不上新闻,这一内幕也根本不算内幕了,在医药界可谓是人尽皆知的现象。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目前“以药养医”是普遍的现象,当然还有“以器养医”或者“以财养医”的问题。在对于医疗器械、药品以及耗材进行购销的过程中,医生或者医疗机构“吃回扣”的现象十分地常见。“医疗耗材20%的回扣”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行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医务人员拿这些回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当前医疗回扣不但存在,并且以让大众认为是合情的方式存在着,这不由得发人深思。

1 医疗耗材回扣的现状和成因

1.1 医疗耗材回扣现状

“医用耗材20%回扣是业内潜规则”,说明这种现象已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些医用耗材要进入医院,必须给院领导送回扣,进了医院要多使用,还得给科室主任和医生送回扣。有了回扣,那些吃回扣的医务人员自然想方设法把上升的成本转嫁到患者身上,为了多拿回扣,医院就会疯狂地进药品和医用耗材,医生就会疯狂地乱开药,乱用耗材,高起的药价和大量的耗材费无疑让患者来埋单。

据了解,随着药品零差价实施,涉医腐败利益链条被重构,一些医院和医生变换手法,从医用耗材上以“行规”之名攫取利益,手段更为隐蔽。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对于医疗耗材采购工作中商业贿赂问题的打击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医疗耗材回扣之风得到遏制,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当前医疗耗材回扣的现象依然是屡禁不止的。

医疗耗材回扣的行为存在对于患者的利益产生严重的损害,同时也对于公众的生活产生影响。而根治医疗耗材回扣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只有找出了医疗耗材回扣的复杂的成因,并且找出了如何进行医疗耗材综合智力的对策,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医疗耗材回扣的成因

之所以当前医疗耗材户口的现象这样的猖獗,并且屡禁不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医疗耗材回扣得到了某一些人的默许和肯定,从而导致大多数人认为医疗耗材回扣的现象较为合理,医疗回扣的成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当前体制的利益驱动。当前我国“以药养医”的这一医疗体制促使我国很难在根本上来遏制医疗耗材回扣的现象。政府补助、药品销售和医疗服务收费是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补偿的主要的来源。对于医疗的投入不足使得诸多的医疗机构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行,而为了对于医疗服务收费的不足进行弥补,医疗机构在对于医药和医疗器械进行购销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对于本医疗机构的切身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虑,追求短期来产生医疗机构的效益。并且当前医疗器械或医药在采购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参与到这一招标中的医疗器械的数量和品种是十分有限的,常规的药品或者医疗器械大部分还是需要由医院直接提供的,从而使得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些可乘之机。所以说,在当前我国“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之下,对于医疗耗材回扣的现象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杜绝。

(2)当前药品或医疗器材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从当前我国药品生产的大型企业来看,大约有6000余家,中小药品生产企业也有1000余家。医疗相关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只有能够找到有效的出路才能够对于医疗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起到维持的作用。而只有当药品或医疗器械能够进入到医院的时候,患者对其进行了消费才能够对于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生存以及运营进行保证。

(3)失灵的行政管理和失控的价格管理。医疗耗材回扣的重要的生长土壤在于药品价格虚高。政府直接定价、政府指导定价以及市场调节价格是当前我国药品价格定价的三个方式。但是从当前的实践可以看出,政府对于药品定价的机制不够完善,药品价格的监测体系也不够完善。

(4)不断淡化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牡鼻拔夜的医疗服务机构来看,实际上90%以上都是属于公益性质的。但是,我国对于财政方面存在着投入的不足,政府对于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从而使得目前国内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开始逐渐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转变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模式,通过对于社会公众收取医疗服务费用来对于本机构的发展和运作进行维持。

2 医疗耗材回扣的危害

医疗耗材回扣是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的现象,对于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市场秩序起到了严重扰乱,损害了患者的相关利益,恶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从当前的医疗耗材回扣产生的原因中可以得出,医疗耗材回扣的存在存在着许多严重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使得国家利税流失

对于国家来说税收是主要的来源,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利润,而销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而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相关生产销售企业来说也是这样的。但是医疗耗材回扣的存在使得企业销售的收入直接降低。从当前相关的资料来看,回扣使得我国税收流失达到60亿元/年,国家的损失与回扣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2.2 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

在进行药品或者医疗器械销售的时候,为了能够在诸多的企业中能够被医疗机构所选择,从而能够最总使用在患者手中,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销售者门常常会通过高额的回扣来进行销售,通过提高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价格。这样的现象就导致了患者需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高于患者医疗服务的价格,加重了患者就医的负担,对于患者的利益有所侵害。

2.3 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这一市场机制的运行之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从当前的医疗市场来看,由于医疗耗材回扣的存在使得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易变得较为晦涩。医疗耗材回扣的存在对于市场机制的平等性进行破坏。

2.4 医疗人员受V导致医务人员形象受损

从当前医疗行业来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认为收取医疗耗材回扣实际上是一个不合理但是却合情的一种行为。从相关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其固定的工资是十分微薄的,不能够对于家庭的整体的消费指出进行支撑,收取医疗耗材回扣虽然说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但是却是医务人员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数,这一行为于理不合,但是却也能被原谅。再加上当前我国不健全的医疗机制,从而使得医疗耗材回收的现象越发地猖狂,而这样的行为对于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有所淡化,对于白衣天使的形象有所破坏,使得医患之间不信任出现。

3 医疗耗材管理的对策

长久以来,医疗耗材回扣一直对于医院的管理者和管理层产生着困扰。我们都知道,医疗耗材回扣存在危害匪浅,其存在的形式也是十分隐蔽着的,但是对其进行治理和管理并且能够取得实际的成效绝不是一件易事。

3.1 逐步实现医药分离,减少药品或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医疗卫生领域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决定了医疗卫生系统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国家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首要是实现真正医药分家,切断医生收入和药价之间的直接联系。只有真正切断医生收入和药价之间的直接联系才能医院避免药品或医疗器械企业恶性竞争对医院的影响,真正根除药品或医疗器械回扣的源头。

3.2 对于有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定价监督机制进行建立

药品和医疗器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不能够由市场来进行定价,需要对于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定价体制来进行建立。需要对于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价格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需要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变政府定价的方式,需要专家来进行评审制度,来对于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行规范和审批。

3.3 对于医疗耗材回扣加强处罚

在《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医务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来收取贿赂谋取利益,数额比较大的话,那么将以非国家工作人员来进行定罪和处罚。并且,需要对于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的打击力度进行加大。不仅仅医院以及上级相关纪检监察部门,需要介入检察部门和公安,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3.4 对于医务人员待遇进行适当提升

对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实行医务人员岗位绩效工资的制度,对于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地调动。对于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进行尊重,落实并且加强对于医务人员的按工资和按绩效分配的薪酬制度,从而使得收入和绩效之间形成挂钩。对于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遏制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医疗机构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有关人员“吃回扣”肥了自己,瘦了百姓,害了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要破除“医用耗材20%回扣”这个行规,一定要像惩治腐败那样惩治医疗“回扣”,必须改革药品、器械采购不够公开透明,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加强销售价格监管,压缩医用耗材的畸形利润,使价格回归合理本位。同时加强对于医疗耗材回扣行为的处罚,提升医务人员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医疗管理,从而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尔慧,叶引弟,尹铁芬. 从医疗回扣现象看加强医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J].当代审计,1997(4):34-34.

[2] 张建龙,狄小华,蔡道通,徐承业,张寿祥. 医务人员收取医疗器械销售“回扣”如何定性[J].人民检察,2014(18):41-46.

[3] 沫沫,文达. 药品回扣内幕揭秘[J].中华养生保健,2004(12):2-5.

[4] 戚风燕. 医用耗材超市化财务管理模式初探[J].医疗装备,2005, 18(6):28-29.

药品回扣范文第10篇

患者:“药品回扣便宜了医院和厂家,却使患者雪上加霜。”

一位患者在某医院住院,每天的医疗费用好几百元,其中用的不少是新药,他既说不清药名,也搞不清价格。有天夜里医生开了盒用于止痛的叫“倍平”的药,每盒只有6粒,药价30余元。他在交钱时犹豫了一下,正巧碰到医院的一位熟人,于是便换了每粒仅5分钱的“去痛”,也一样缓解了疼痛。

记者曾打电话给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问及收费问题,他们说医院等级有别,收费也有较大的不同。如常见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在乡镇卫生院需1000元左右,而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要2000~3000元。在二甲医院开一例白内障,只要住3天医院,花费便在2000~2500元,其中包括手术费在内的诸多费用,国家有明文规定,医院不会乱收,费用高的原因,就只能出在药品和医院有关内部规定上。某些新药乍一看名称挺长,其实只是几种药品的重新组合,如“阿莫西林”、“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等,虽然功效多少有些不同,但说到底都还属于抗生素类药。药品回扣如不根治无疑对患者是雪上加霜:一方面,药品回扣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加上专业性因素,患者在医院很难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药品回扣导致医生不合理用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还有,药品生产厂家把大量经费用于这种不正当的药品推销上,从而无力更新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

医生:“一味‘对症下药’,怕完不成医院下达的任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曾三令五申,严禁医疗卫生机构搞药品“回扣”和开单提成,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向上汇报时绝对“遵纪守法”,可在某些医院内部,职工工资仍然要与每月的业务收入挂钩,完不成规定任务,别说奖金,连基本工资也要按比例被扣掉。有的医生也知道基层群众手中的钱不多,为他们看病不应该开许多新药,可如果一味“对症下药”,只开便宜的药,他的“任务”便完不成。

同时,不少医生认为自己是被“逼良为娼”。他们并不愿意拿回扣,他们希望光明正大、心安理得地挣到劳动所得,但是目前医院所需要的物品都已商品化,而医生的劳动仍是计划体制的定价,他们又用什么来抵御涌入医院的医用商品的竞争手段的诱惑?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医家现在就是这种难堪的马儿”。有位医生感慨地说,现在医生挺难做的。现在医院既要生存又被要求体现社会福利,如果来了一个病人,身无分文,是救还是不救?不救,全社会都来谴责你;救了,治疗、检查、医用材料和药品的费用由谁来出?要知道,医生的劳务成本国家定得很低,可是医疗仪器、医用材料、药品都是商品,谁也不会便宜卖给医院。医院得到的拨款连医生菲薄的工资都不够发,还被要求承担各种社会义务和功能,这是不是太奇特了?

举一个例子,一个外伤病人,没有一分钱,医生付出艰苦劳动给他做了手术,不但得不到收入,反而赔进去各种治疗和医用材料的钱,最后还要扣掉自己的奖金。退一步讲,这样的病人抢救一个两个还尚可,常有的话医生靠什么活下去?医生一直在遭受指责,而问题的根源在社会保障。

医药代表:“给回扣,真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不久前,一位自称看不惯医药购销黑幕、再也不能昧着良心赚钱的医药代表向媒体透露:给医生回扣也是想将产品推销出去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手段,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按照行规,每种药进医院前都要交纳“进院费”。一般的三甲医院在1.5万至2万左右,二甲医院是1万元。一般院长不大敢收钱,他们会一本正经地对医药代表说:“这个事你们找药剂科主任谈。”等医药代表把钱给了药剂科主任,药剂科主任自然会把大头贡献给院长,一般在8000―10000元左右,余下的则塞进自己的腰包。药品交完“进院费”,进了医院,并不表示就能卖出去了。药剂科主任拿钱后,会立即把该药品的销售情况和自己的责任“脱钩”,对医药代表说,“底下的工作你们自己做,别卖不出去来找我”。这底下的工作就是指给医生回扣。搞定了医生,也并不表示万事大吉,医院里要用钱打发的地方还多着呢。药房管仓库的得“孝敬”上一盒5角的回扣,不然他会假称没货,不给患者拿这个药。药房做电脑统计的,也要给5角一盒的回扣,只有这样,他才能给你统计本周或本月这个药一共开了几盒、是哪些医生开的。财务科负责结账,也要“孝敬”上1元1盒的回扣,否则老会说账上没钱,拖着货款不给你。当然,除了给回扣,还得和医生“处感情”。你想,同类产品那么多,不把“感情”处好了,药品销量也不会大。

专家:“关键在于体制,不搞回扣医院无法运转。”

法学专家方教授对记者说:药品回扣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医生绝不是始作俑者。关于药品的价格,医院和医生都没有权力来定,这是物价部门的事儿。药品的虚高定价,给药品回扣以回旋的余地,也是医药批发经营单位多得惊人的原因。

方教授认为,药品回扣是医用物品市场化而医务劳动仍然处于计划体制中这个矛盾的结果,同时药品的虚高定价为药品回扣提供了条件,也是商人纷纷瞄准药品中间环节批发有利可图的原因。因此,解决药品回扣问题及医疗行业出现的其他问题,医疗体制的彻底改革是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许多医院都是靠卖高价药支撑着,不卖药医院难运转――医药分家不易。“不靠药品收入医院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山东省立医院纪委副书记寇凤生坦言,国家财政对医疗事业的补偿机制还不畅。“以往是按床位数补贴,三甲医院每张病床每年补贴4000元;现在则是按医院的课题和科研项目补贴,如果没有这些项目,一分钱补贴也没有,远远达不到医院运转和发展的需求”。卫生部门和不少医院院长也都认为,如果国家能将国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健全,使医院不再依赖药品收入发展,医院药价必然能降下来,回扣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领导:“与市场整体大环境有关,现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回扣。”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于明德说,医药企业应加强自律制止药品回扣。近几年,药品流通领域活跃着一支人数可观的医药代表队伍。据于明德副局长介绍,医药代表制度是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外企业带来的营销环节中的一种新形式,其原来的内涵是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向医生讲解新药的性能,指导正确用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一部分人在药品销售中采用回扣贿赂医生,存在“开单提成”、“统方费”等不正当行为,扰乱了药品流通秩序和医院的秩序。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医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国家经贸委再次提出要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抵制药品回扣不正之风。并指出,靠给回扣只能促进产品一时的销售,解决不了长远生存问题,企业的长远发展,最终要靠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加强管理、降费增效。

谈及药品回扣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于明德副局长认为存在个中原因很复杂。首先,与市场整体大环境有关,现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回扣。从医药行业来看,企业重复建设、产品供大于求等都是滋生药品回扣不正之风的条件。这一问题的产生与目前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也有关。在医疗机构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要生存发展,医生要提高收入,索要折扣、回扣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了。此外,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也难以解决虚高价格和药品回扣问题。

上一篇:麻醉药品处方范文 下一篇:药品招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