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范文

时间:2023-12-08 20:43:18

边境贸易

边境贸易篇1

一、边境贸易的界定

国际上,对边境贸易的界定主要是以WTO关于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中的规定为依据。根据WTO的规定,边境贸易是指毗邻两国边境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在距边境线两边各15公里以内地带从事的贸易活动,目的是方便边境线两边的居民互通有无。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现实中有些国家的边境贸易超过了边境线15公里的限制。如在边境线15公里以内无人居住,边境贸易就不可能严格限制在15公里范围内。

我国边境贸易的范围要比这宽泛的多。主要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系指边境地区边民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边民互市贸易由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统一制定管理办法,由各边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从在边境线规定范围内从事交易的规定来看,边民互市贸易的概念接近于WTO的规定。目前,中俄之间的边民互市贸易只存在中国边境一侧,俄罗斯方面并不存在同类的市场。

边境小额贸易,系指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以下简称边境地区)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边境地区已开展的除边民互市贸易以外的其他各类边境贸易形式,均统一纳入边境小额贸易管理,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有关政策。边境小额贸易的管理办法由外经贸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从对边境小额贸易的界定可以看出,边境小额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象是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该企业虽然必须设在边境地区,但范围要远远超过WTO中距边境线15公里以内的规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边贸无边”的现象。目前,通过边境贸易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多数是通过边境小额贸易的形式完成,虽被称为小额,但实际合同金额并不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通过边境小额贸易从俄罗斯进口的多是木材、化肥、矿石等。

在实际边境贸易活动中,还有一部分边境贸易是通过旅游进行的,即中俄双边居民以旅游名义到对方国家购物,然后将商品打包携带出境。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倒包”,或旅游“倒包”。边境贸易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这种形式出去的。在地方调查时了解到,有些边境地区,旅游“倒包”占该地区出口的比重有时高达80%。另外,在我国对俄劳务合作过程中,有一部分劳务输出的回报以实物形式存在。目前,实物回报通过正常进口渠道进入国内。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实际管理中都没有类似我国边境贸易的概念。

二、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特点、历史与现状

中俄边境贸易与西南地区的边境贸易不同,一方面贸易双方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尤其是俄罗斯,其外贸政策多变、经济发展非常不稳定,给中俄正常边境贸易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中俄边境贸易在跨境民族之间展开,双边的语言、风俗、服饰、宗教、肤色等都不同,因此中俄边境贸易不但肩负着发展双边经济的职能,而且还在加强民间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俄边境贸易是中苏边境贸易的延伸。1982年,中国与前苏联的外经贸部正式换文,恢复地方双边贸易。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双边计帐结算。1986年中苏关系进一步好转,地方边境贸易迅猛发展。1987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对苏边境贸易进出口合同金额为15900万瑞士法郎,是1983年的6倍多(薛君度陆南泉主编:《中俄经贸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边境贸易面临新的机遇。俄罗斯远东地区轻工业产品贫乏的弊端在整体经济急剧下滑中更加明显,急需大量价格低廉的轻工业产品,如服装、食品等。而我国沿边开放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又为边境贸易发展提供了动力。我国对俄的边境贸易增长迅速,到1993年达到顶峰。但是,某些参与边境贸易的企业和个人,在暴利驱动下,对俄出口时不注重商品的质量,甚至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极大地破坏了我国产品的声誉。结果,对俄边境贸易开始下滑。近年来,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回升。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根据下表,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在飞速增长,2001年对俄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6.2亿美元,是1998年的2.6倍多,在该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8年的30.15%上升到47.86%。

在对俄边境贸易中,进口远远超过出口。从表中可以看出,黑龙江1998年以来,逆差都在3.5亿美元以上,最高年份曾达到5.3亿美元。中方在对俄边境贸易中保持逆差是与双边贸易的整体情况相一致的。根据中国官方统计,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在对俄贸易中始终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状态,在1996年逆差额曾高达35亿美元。

黑龙江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状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造成对俄边境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中俄边境贸易商品结构客观上造成了中方进口大于出口。与我国边境接壤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能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以上,森林覆盖率高达42.5%。因此,该地区的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主要包括有色冶金业、化学工业、木材加工和造纸业等,而农业、轻工业远远落后于重工业的发展。苏联解体后,随着经济急剧下滑,产业结构比例失调问题更加明显。这些造成了该地区在对外贸易出口方面以燃料、原料、木材等产品为主,进口则以粮食、蔬菜、服装、鞋帽等农产品和轻工产品为主,出口商品的金额一般大于进口商品的金额。由于中俄之间边境贸易的商品结构长期维持这种状态,所以我国对俄边境贸易的逆差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另一方面,统计中的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俄边境贸易的逆差问题。我国对俄边境贸易基本上包括三种形式,在2000年下半年之前被统计在贸易项下的只有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上交易的商品由于都是边民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按照国际惯例不需要统计在贸易项下,但是中俄边民互市并未真正建立,且交易的商品并不是留着自用,许多俄罗斯商人每天早晨过境在互市贸易区内采购商品,然后携带出境到俄市场上进行批发零售,这已经属于商业活动的范畴。旅游“倒包”更是带有商业活动的性质。2000年下半年开始,黑龙江省开始将旅游“倒包”以旅游购物的名义纳入了贸易统计,但其他省区在这方面还存在操作上的障碍。如果考虑到

这方面的因素,中俄边境贸易的逆差就会相应减少。三、我国管理中俄边境贸易的现行政策

(一)边境贸易进出口管理

为了鼓励我国边境地区积极发展与我国毗邻国家间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1996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作了明确的界定,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商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除烟、酒、化妆品以及国家规定必须照章征税的其他商品外,“九五”前三年(1996至1998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通知还就各有关部门对边境贸易的管理作出了规定。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于1996年3月29日了《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管理办法》,着手落实国务院的规定。在该办法中,明确了获得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的资格、条件,以及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经营范围。另外,该办法还就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配额和特定产品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1998年外经贸部又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扩大了边民互市贸易免税的额度,继续延长对边境小额贸易的优惠,进一步明确了对边境贸易的配额管理。按照补充规定,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商品(仅限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3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超过人民币3000元的,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2000年底前,继续实行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政策;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下换回物资的进口,在2000年底前,继续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口税收政策;边境贸易配额的发放实行总体切块、地方分配的方式。

(二)边民互市贸易管理

对边民互市贸易的管理,除上面提到的各项规定外,海关总署于1996年3月29日了《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地方开展边民互市贸易应符合以下条件:(1)互市地点应设在陆路、界河边境线附近;(2)互市地点应由边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3)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应有明确的界线;(4)边民互市贸易区(点)的海关监管设施符合海关要求。

边境地区的居民和对方国家边民可进入边民互市贸易区(点)从事互市贸易。边境地区居民携带物品进出边民互市贸易区(点)或从边境口岸进出境时,应向海关如实申报物品的品种、数量和金额,并接受海关监管和检查。对超出规定金额的部分应照章纳税。海关负责对边民互市贸易进行监管。

(三)小额边境贸易分类管理

外经贸部、海关总署最近联合通知,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海关纳入A类管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有关政策优惠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海关纳入B类管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实行常规管理。对海关纳入C类和D类管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除实施重点监管外,可视情况取消其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

(四)边境贸易外汇管理

我国对俄边境贸易中一直存在收汇不正规,核销困难的问题。为此,200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在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进行了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核销管理试点,对2万美元以下的边贸出口,允许用收回的人民币货款或美元现钞办理出口核销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贸易出口核销难的状况。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了《关于调整外币现钞管理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边境小额贸易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币现钞管理和边境贸易发展进行更加灵活的管理。从贸易结算、出口核销等角度对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边境小额贸易进行了规范:一是鼓励边境地区商业银行积极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建立行关系,开通银行直接结算渠道,为边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二是对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边境小额贸易进口,采取灵活的出口收汇核销政策,放开以人民币或外币现钞进行出口核销的限额控制;三是要求商业银行增加边境地区的结售汇网点,方便个人结售汇活动,同时进一步缩小钞汇价差,引导外币现钞到银行结汇。

(五)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管理

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管理一直沿用1992年的《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范围、依据。按照该办法商检机构在受理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报验和检验时,可根据本地区边境贸易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采取灵活方式及时检验、出证或者办理放行手续。商检机构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后签发的有关证单,需在证单上加盖“边境贸易”字样的印章。“边境贸易”印章,由国家商检局统一规定。另外,该办法还规定了对查出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办法。

(六)对边境小额贸易机电产品进口的管理

为简化边境小额贸易进口机电产品的管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于1996年3月29日了《边境小额贸易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边境地区已开展的除边民互市贸易以外的其他各类边境贸易形式进口机电产品,均统一纳入边境小额贸易管理。该办法对配额和特定机电产品的进口进行了更详尽的规定。如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汽车及关键部件,应凭国家机电进出口办签发的《进口配额证明》向外经贸部授权的发证机关申领《进口许可证》;海关凭《进口配额证明》和《进口许可证》验放。

四、中俄边境贸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俄经济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且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这是我国发展对俄边境贸易最基本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础,借苏联解体之机,在我国沿边开放战略的推动下,对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虽然中间走过一段弯路,但总体势头很好,尤其是2001年中俄双边贸易已超过了100亿美元。目前,中俄边境贸易发展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其中既存在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一)有利因素

1.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在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萧条中仍维持了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中共十六大顺利地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确保了我国政治稳定,这是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中俄边境贸易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2.俄罗斯经济恢复已初见成效

2000年初普京就任总统后,经济连年快速增长,GDP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5%。2002年上半年俄罗斯GDP的增长率为3.8%,外贸总额达到89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了400亿美元。有预测指出,俄罗斯经济全年预计增长4%左右,高于原先预计的3.6%的增长率;外贸全年将超过170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据统计,2002年1~7月,人均工资增长38.3%。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俄罗斯居民的消费能力将继续提高,这将构成对中国商品的潜在需求。

与我国接壤的地方各州由于当地经济对我国的依存度不断增大、行政长官的更迭等原因,这些地区对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的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积极支持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3.俄罗斯积极申请加入WTO,为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俄罗斯相继对现行政策法规和税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开始着手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如简化海关手续,降低关税并规定通关手续费每次最多不超过500欧元。平均关税已由原来的25%降到20%,并将最终降为5%;按世贸组织的要求,全面修订和完善各项经济法规,增加透明度,严格按国际惯例组织经贸活动。这些措施势必会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现存的通关效率低、关税壁垒等问题,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大发展。

(二)不利因素

1.目前,中俄边境贸易中有些做法不适应WTO的要求,需要改进。在WTO规则中,边境贸易被作为特殊经济区提出。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4—1、4—2、4—3条款都提到了边境贸易地区,包括贸易制度的统一实施、特殊经济区、企业关税和进口税减免三个方面:(1)贸易制度的统一实施: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适用于整个中国关税领土,包括边境贸易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中央及地方政府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2)特殊经济区:有关特殊经济区(即在关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的法律和法规等须向WTO进行通知。特殊经济区内应遵守非歧视原则。对于自特殊经济区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产品,包括物理结合的部件,中国应适用通常适用于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进口产品的所有影响进口产品的税费和措施,包括进口限制及海关税费。(3)企业关税和进口税减免:对于1996年4月1日前用于外资企业、国内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于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用于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的进口设备和材料的关税和进口税减免应予终止。

我国目前实行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政策显然不太符合议定书的相关规定。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一些在产品上与俄出口产品有竞争关系的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对我国的边境贸易政策提出质疑。如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矿业公司RioTintoBorax在美国的子公司在2002年4月份指出,俄罗斯出口至中国的硼酸只需缴纳一半的关税,而Borax的产品每年却需要多交纳约100多万美元关税,因此中国的边境贸易政策有利于俄罗斯出口商,从而违反了中国对世贸组织作出的平等对待所有贸易伙伴的承诺。加拿大和美国的木材出口商也表示中国的边境贸易政策影响了其竞争力。

2.由于俄罗斯多年来经济形势不佳,在改善边境贸易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俄罗斯市场的争夺。在我国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在同步进行着对俄罗斯市场的争夺,如韩国、日本。而且由于这些国家的产品的商誉要好于我国的产品,因此比我国的产品更容易在俄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在家用电器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我国的家用电器虽然品牌众多、质优价廉,但在对俄罗斯市场的开发上却远远落后于韩日。

五、中俄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势头比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有些问题是对俄边境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中俄边境贸易的问题既有俄方的问题,也有中方的问题。

(一)俄方的问题

1.中俄通汇渠道不畅,多数交易的结算是以现金,或第三国银行完成,严重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通汇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俄方银行的信誉不好。另一个原因在于中方银行出于成本效益考虑,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营业网点较少,无法满足边境贸易的需要。目前,我国边境省区都在积极推进中方银行与俄方银行建立关系,以解决通汇问题。黑河在通汇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多数地区的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

2.俄方设置高关税壁垒。俄罗斯对进口的商品普遍征收高关税,尤其是对从我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如纺织品、鞋、皮革等。俄罗斯的关税有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三种形式,俄海关在征收时往往并不按规定,而是按高的征收方式计征,如对皮革的进口,如果按规定应按价格20%的比率征收从价税,但却经常按照从量税征收,中方企业纳税的金额大大提高,相当于从价税的200%。另外,俄对某些大量出口的我国的商品开始恢复了出口税,如木材;有些商品则准备恢复,如石油。

3.俄方经贸政策不统一、不规范、不透明。与我国接壤的主要是俄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包括阿尔泰、赤塔州、滨海边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等6个联邦主体,这些州区在对外贸易政策实施方面并不一致,如按规定从我国进入俄的旅游者携带的包裹不得超过50公斤,但在执行时,各地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地区将货物严格控制在50公斤以内,有些地区则根据携带者是不是俄罗斯人进行区分,俄罗斯人有时可以携带80公斤以上的货物。另外,俄罗斯的经贸政策非常不透明,中方企业只能从贸易实践中了解到某一类商品的税收、管理政策,对其他商品则无法知道。俄罗斯政策多变,一旦政策改变,企业往往措手不及,给正常的经贸活动带来困难。

4.出入境手续复杂。在1994年之前,我国公务人员持因公护照赴俄罗斯是可以免签证的,但由于当时地方对因公护照的管理不严格,造成因公护照泛滥。从1994年1月开始,俄方取消了签证优惠。现在去俄罗斯的公务签证不但费用较高,而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个月,而且到了俄罗斯必须在3天之内到警局注册,如果是从发出邀请的地方转去其他地区,在另一地滞留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天。有时商务人员只有办理旅游签证出境,这些都给正常的商务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

5.俄方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低下。中俄边境通关效率非常低,每天的过货量很少,中方放行后,因在俄方口岸过不了关又返回的现象时有发生。俄方通关效率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俄方通关手续复杂,有的关口要经过5道检查;俄方海关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向过关人员索要财物的现象非常普遍;俄境内的通关设施落后;俄方铁路运输秩序混乱,车皮贩子较多,运输效率低。而且俄方口岸收费远远高于中方。如每过境1台10吨车,中方收费是180元人民币,而俄方则收250元人民币。

(二)中方管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1.对边境小额贸易配额管理有时限制了边境贸易进口。按照规定,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原产于毗邻国家的属国家实行进口配额和限量登记管理的商品(除汽车及关键部件),外经贸部每年从年度进口计划总量中切块下达进口配额或限量登记额度,并授权边境省、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签发进口许可证和进口商品登记证。这种做法使得企业在进口配额和限量登记管理的商品时,往往因为配额没有下来或无法领到配额而遭受损失。如有些企业反映,对俄贸易中,有时俄方无力支付货款,提出以实物偿还,但由于该实物是配额产品,中方最终只好放弃,损失巨大。

2.对边境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现在存在的专项资金多是支持境外加工贸易的,而缺乏对纯贸易行为的支持。

3.外汇管理虽然放开,但在执行中仍有障碍,企业核销依然困难。

4.有些政策已过时,如1992年的《边境贸易商品检验》,如果按照新的《商检法》,对边境贸易商品的检验就会无法正常进行,现在边境口岸的做法是以《商检条例》为基础,灵活掌握。

5.边境地区领导的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有些领导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

六、规范并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一)组织力量,切实落实双边已达成的共识。自中俄建立战略关系以来,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好转,且总理领导下的经贸分委会也就提供贸易便利、提高通关效率等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可以考虑成立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议的落实。

(二)做好预研工作,争取通过俄罗斯加入WTO的谈判,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要求俄罗斯承诺增加经贸政策的透明度,为中国企业、产品进入俄市场提供平等待遇等。(三)为了增加政策的可靠性,应规范统计工作,丰富中俄边境贸易的统计资料。目前,除黑龙江省以外,其他省区对外公布边境贸易数据中没有将中俄边境贸易区分开,对总体掌握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状况造成困难。另外,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各地区不统一的问题。如旅游“倒包”纳入统计问题。

(四)调整政策,及时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短期内存在的问题。如在边境贸易配额分配上,考虑到通过边境贸易进口的多数是能源、矿产、木材,非常有助于弥补我国自然资源的不足,在配额分配上应给予边境贸易企业一定的优惠。目前,中央切块、地方分配的方式无法做到对边境贸易企业的倾斜,可以考虑由边境贸易企业直接向外经贸主管部门申领配额,主管部门在发放进口许可证时对边境贸易企业实行同等优先的原则;在加大对边境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边境贸易发展基金,帮助其开拓俄罗斯市场。

边境贸易篇2

一、防城港市边境贸易的优势 1.地缘优势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和海岸线的最南端,南频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一座新兴的海滨港口工业城市,人口约80万,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和桥头堡,与越南山水相连,地理相邻,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通的城市。 2.人缘优势 防城港市与越南的边界线从竹山的北仑河口至峒中的北岗隘,全长230多公里。两地边民习俗相似,语言相通,民族相近,文化相融,朝去夕回、赶圩购物,经商买卖,走亲访友,谈情说爱,通婚生子,自古往来十分频繁。 3.资源优势 防城港市的海洋、矿产、旅游、农林资源十分丰富。拥有4万多平方公里海域,是中国沿海最干净的海域之一,海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拥有丰富的锰、钛、锡、铝、锌等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集“山、海、边、港、民”于一体,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滨海风情、边关风情、异域风情、民族风情浓郁;森林覆盖率高达59%,拥有世界上唯一的部级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湾红树林,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全球GEF①红树林国际示范区。 4.港口优势 防城港市拥有5个部级口岸,防城港、东兴、企沙、江山是国家一类口岸,峒中是国家二类口岸;拥有东兴、杨屋、垌中、滩散、里火5个边民互市点,白沙万码头1个海关临时监管点。防城港是我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我国西部第一大港。 5.政策优势 防城港市是我国连接东盟的主门户和桥头堡,是我国西部省区的重要城市,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还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城市,可享受自贸区、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等多项优惠政策。 6.后发展优势 近年来,防城港市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全市有23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多项经济指标总量或增幅全区第一。全市GDP高达317亿元,增长20%,增速居全区之首。人均GDP高达3.7万元,居全区首位。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高居全国294个地级市之首。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已成为广西第三个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地级市。 二、防城港市发展边境贸易的措施及成效 1.用足用活政策 ①关税政策调整。国家规定从2008年11月1日起,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调整为8000元人民币以下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我国与东盟贸易90%以上进出口商品享受零关税待遇。防城港市边民从关税政策调整中获得了实惠,从事边境贸易的热情空前高涨。②人民币跨境结算。199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越南国家银行签订双边结算与合作协定,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实现了人民币跨境结算。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结算范围从边境贸易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目前防城港市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重达95%以上。③人民币结算全额退税。2011年3月,财政部、国税总局下发《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补充通知》,规定边境地区出口企业以一般贸易或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从海关实施监管的边境口岸出口到接壤毗邻国家的货物,采取银行转账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可享受应退税额全额出口退税。人民币结算全额出口退税解决了边境贸易无退税、比例低问题,刺激了防城市边贸小额贸易企业从事边境贸易的积极性。④政策支持资金。防城港市积极发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边小企业扶持资金、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资金,将扶持资金及时兑现给企业。2010年,共有72家企业申报226个项目。经自治区商务厅下达核准,年度中小国际市场资金使用额度460万元,经防城市财政局审核,同意62家企业申报的185个项目。2011年上半年发放边小企业扶持资金105万元。此外,防城港市将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扶持企业部分尽快全额返还企业,减少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2.开辟边民互市贸易区(点) ①东兴互市贸易区。东兴互市贸易区位于东兴市中越界河北仑河东岸,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隔河相望,于2011年3月正式建设,总用地77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它是中越边境最大的互市贸易区。②里火互市贸易区。里火互市贸易区位于中越边境广西1344号界碑处,与越南广宁省河海县北风生口岸隔江相望,占地面积130亩,总投资约6500万元,于2009年12月封关运行。③垌中互市贸易区。垌中互市贸易区位于防城区西南125公里处的垌中口岸,是个老互市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防城港市把峒中口岸1平方公里范围都划为互市贸易区。④杨屋互市贸易点。杨屋互市贸易点位于东兴镇楠木山村,占地66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992万元。2011年3月底和6月初,通过了防城港市商务局、口岸办组织的预验收。待通过广西商务厅、海关和检验检疫局的正式验收后便可投入使用。⑤恢复滩散互市点。滩散互市贸易点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隔河相邻,于1979年因边境保卫战中断。目前,防城港市相关部门正在协调该互市点恢复使用的各项工作。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防城港市通过积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口岸建设资金、本地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驻企业融资等途径,加大对防城港、东兴、企沙、江山、垌中5个口岸和东兴、杨屋、垌中、滩散、里火5个边民互市点及白沙万码头1个海关临时监管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通关环境。重点建设联检大楼、专业边贸市场、码头、货场、仓储、物流中心、码头监控系统、道口、堆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独立封闭监管区域和安全保障系统、出入通关卡口、电子监控系统。加快广西电子口岸海运物流服务平台(防城港)的建设进度。积极与航监、渔政、海事、交通等部门协调研究解决航道狭窄、港池较小等问题,理顺各方关系,为边境贸易开辟“绿色通道”。#p#分页标题#e# 4.鼓励边民从事边境贸易 防城港市出台地方性边境贸易扶持政策,吸引企业落户,鼓励边民特别是返乡边民从事边境互市贸易。2010年下半年以来,防城港市新增200多家边境贸易私营企业。目前常住东兴从事边境贸易的外来人口超过6万人。每天从东兴口岸出境到越南的“跨国经商族”有6000多人次。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企业100多家。直接从事互市和为边境贸易提供劳务的边民超过20000人。 5.口岸升级及搬迁 ①口岸升级。峒中口岸是国家二类陆路口岸,与越南平辽县横模口岸仅一河之隔。防城港市千方百计将峒中口岸建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升格材料已报国家口岸办。②口岸搬迁。江山港边地贸口岸位于防城区江山半岛,是广西最大进口煤炭集散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加快,江山港边地贸口岸与越南鸿基等地的煤炭贸易不断升温。由于码头规模小、监管设施落后,该口岸已不能满足货物进出口卸装的需要。2008年底防城港市决定将江山港边地贸口岸搬迁至江山乡珍珠养殖联营场,距现址3公里。 6.建设经济合作区 ①边境经济合作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它的开发建设扩大了边境互市贸易规模,提高了出口加工水平。②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市与芒街市是中越边境线上两座距离近、交往密切、发展快的边境口岸城市,共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越“两廊一圈”②海陆交汇点,是中国与东盟“一轴两翼”③区域合作的核心地带。为了主动融入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和多区域合作,发挥两市独特的地缘优势,防城港市积极推动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2010年9月,东兴市与芒街市签署《共同推进建立中国广西东兴-越南广宁省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协议》。 7.建设国家重点试验区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加快及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2010年6月,国家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1年1月,东兴市出台《关于先行先试推进东兴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对外贸易、产业布局、制造加工、融资、投资等方面鼓励大胆先行先试。 8.发展边境加工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数千种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加工贸易比单纯的边境贸易利润空间更大。防城港市因势利导,调整企业角色,以口岸建设为中心,以沿边公路为依托,合理布局和发展边境贸易、出口加工、口岸物流和旅游,对接东盟产业开发,形成新的加工出口基地,实现由通道型贸易向加工型贸易转变,涉及服装、海产品、工艺、塑料制品等领域。目前,仅东兴市就有70%左右的贸易企业实现了向加工出口贸易业转变。 9.加强部门协调,营造宽松环境 防城港市加大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调力度,主动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边检、边防、航监、海事等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边贸工作的作用;坚持“抓大不放小”管理理念,加强对鲜活海产品的管理;强化服务边贸意识,实现部门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努力实现贸易便利化。10.加大管边控边力度,维护良好贸易秩序防城港市积极配合边防、海关、边检等部门加大管边控边力度,按照“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原则,引导边民既积极又合法地从事互市贸易;采取“堵”与“疏”结合办法,协助边防、边检、海关加大对非法通道、口子的打击力度,对乱开码头、通道的不法分子进行有力的打击,防止走私行为的发生;及时出台优惠政策、管理办法,大力整治和规范边境贸易经营秩序。 三、关于防城港市边境贸易的几点讨论 1.政策是基础 防城港市边境贸易要发展,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好政策是前提基础。防城港市边境贸易企业应加强政策研究,吃透政策实质,用足用活国家、自治区和本地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先行先试出台大胆优惠政策。尤其要把《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自治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加快重点边贸市场建设工作方案》和东兴市《关于先行先试推进东兴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和措施贯彻到边境贸易实际工作,把潜在的政策叠加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防城港市应尽快出台全市性鼓励边境贸易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人才是关键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防城港市边境贸易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随着科技进步,技术和技能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被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劳动技能是人力资本,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劳动技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则能提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率,提高投入与产出比率。防城港市的边境贸易需要大批拥有技术和技能的人才。解决人才问题需要引培并举,双管齐下。引进是解决人才问题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高薪是成功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只有高薪,才能吸引人才。双聘制(多头打工)是解决高薪的有效措施。人才的取得还靠培养。防城港市的大中专学校乃至整个广西的大中专学校,应开设边境贸易或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关课程、班级、专业或方向,尽快设立防城港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边境贸易研究所、东盟研究所,大力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多方培养边境贸易人才。政府应以提供资金和师资支持方式鼓励企业培养人才。可与越南边境省市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共同设立人才培训机构,跨国合作培养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应先行先试,打破常规,在创业、就业、户口、待遇、编制、升迁、流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大胆的照顾,大胆选拔优秀人才并委以重任,满腔热情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服务和保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p#分页标题#e# 3.服务业是方向 服务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晴雨表。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产业结构决定贸易结构。贸易结构变化会改变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分配,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经济转型升级。国际贸易最直接接触世界市场,能最先体察到世界经济的转型升级。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轨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重心必然转向服务业。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服务业产值就超过了工业产值,这是世界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中,服务经济支配着整个市场经济,一些国家服务经济所占的比例高达80%。在目前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据60%以上。我国服务业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到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7%。防城港市是广西第三个进入到工业化中期的地级市,要实现边境贸易的转型升级,必须优先发展服务业。防城港市应发挥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利用大通道和大物流定位,继续发展建筑、运输、旅游、饮食、酒店、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讯、文化、计算机、信息、金融、保险、会展、专利使用、特许经营和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壮大服务贸易,转变边境贸易增长方式。 4.加工贸易是突破口 2011年越南人均GDP为1300美元,2011中国人均GDP高达6000美元,2011年防城港市人均GDP也高达5830多美元。越南的改革开放起步晚,工业化程度低。越南经济落后于中国经济30~50年。防城港市与越南北部边境广宁等省份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在资源、产品、技术、消费上优势互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零关税的实施,国家农产品加工贸易扶持资金和边小企业扶持资金的申请,不仅使得防城港市边境贸易经过加工增值后利润空间更大,更使得越南北部边境省份成为防城港市边境加工贸易的资源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要做大做强防城港市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加工贸易无疑是突破口。利用从越南进口的农林、矿产和海产等资源,在防城港市各口岸及互市区(点)相近相邻之地,重点建设橡胶、松脂、水产品、矿产品等专业加工贸易基地,大力发展化工品、纺织品、机电产品、农产品为主等出口加工业,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土地使用规划,建设一批集内外贸一体、投资贸易一体的边境贸易专业加工市场,发展边境加工贸易。加工成品一可返销越南,二可远销欧美等国。可成立边境小额贸易集团公司或边境互市贸易合作社,抱团作战,走集团化道路,不断提升边境加工贸易档次和实力。 5.效益为先 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经济效益而进行。赚钱才是硬道理。利润最大化是商人的共同追求。近两年防城港市边境贸易增速均超过了20%,但效益偏低。防城港市应适当放缓边境贸易增速,稳中求进,坚持效益为先,努力提高贡献率,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建设专业出口加工基地,通过深加工,使产品升级增值,是提高边境贸易质量和贡献率的最有效途径,可提高价格和利润率,带动就业,推动城镇化进程,调整边境贸易结构,转变边境贸易增长方式,使边境贸易真正起到“富民、兴边”作用。 6.三管齐下 边境贸易包括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集服务、技术、资本、劳务和设备材料输出为一体。多年来,防城港市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高速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却十分有限。作为带动资本、设备、劳务、技术输出的综合载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若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增加1亿美元,则中国GDP增长3.15亿美元,即对外承包工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度为3.15。以边境贸易形式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向越南市场输出劳务,积极承包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空间也很大。

边境贸易篇3

摘要: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对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中越边境——东兴口岸的物流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现状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东兴口岸物流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口岸物流;边境贸易;物流信息平台

1东兴口岸物流发展现状

东兴罗浮国际物流园区,由广西区道路运输管理局、东兴市政府、东兴市交通局共同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占地40亩,于2002年底建成。罗浮国际物流园区提供海关、检验检疫和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的办公场所。园区内的东兴口岸进出口货物报检大厅,是广西率先实现大通关的口岸。联检部门集中进驻办公,大大加快了通关速度,为口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交易平台。目前,东兴口岸正大力修建、改扩建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发展的硬件环境。东兴市临岸工业发展迟缓,进口原料和初级产品落地加工的力度不足,本地化出口产品比例比较小,社会化物流需求释放缓慢。要让东兴地区的口岸物流实现快速发展,来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抓住目前面临的机遇期,加快发展步伐。

2东兴口岸物流发展优势分析

2.1口岸发展基础优势

东兴口岸位于我国西南陆地边境线与大陆海岸线的汇合处,在中越边境的最东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自然资源丰富。东兴口岸位于东兴市繁华市区,通过中越北仑河大桥和越南芒街口岸连接,使中国东兴市和越南芒街市连成一体。东兴口岸是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通往越南和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出入境人员位居全国陆路边境口岸前列,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着的边境一类口岸。

2.2经济政策优势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越经济关系日益密切。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沿边开放城市优惠政策、边境经济合作区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优惠政策、侨务优惠政策和边境贸易优惠政策外,东兴市还根据实际情况还制订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多重优惠政策叠加,使东兴成为中国开放政策最富集的经济区域,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投资的热土。种种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大大促进了东兴市经济贸易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发展又需要边境口岸物流的大力支持,此时,经济的发展就带动了口岸物流的发展,口岸物流发展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又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必将为东兴市的发展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2.3贸易互补优势

东兴市位于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以东兴市为中转,向境外输出货物的主要是四川、广西和广东;尽管目前东兴的经济仍然欠发达,但内陆腹地各省份特别是广东省与接壤的越南各省市经济梯次明显、市场分工差异较大、经济互补性强,这必然带动区域内生产资料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同时工业制成品由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目前越南的经济正逐步好转,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需求结构也在稳步攀升。广西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方面,都居于中间地位,这使得东兴市在作为各层次经济区域交流的连接纽带的同时,必然会促使我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间国际物流加速,为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

3东兴边境口岸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东兴口岸着力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各项物流发展的硬件环境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例如口岸现场查验区域过于狭小,口岸管理区内没有人车集散地,造成了车流和人流的交叉,不便于查验业务的开展,给口岸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查验大厅狭窄,缺乏旅客侯检区,各查验单位之间没有工作缓冲区,不便于查验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影响了通关速度;查验大厅和中越北仑河大桥过于靠近,没有给入境车辆留下侯检场地,致使入境候检车辆要停在桥上,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中越北仑河大桥设计的过载量太低(20吨),货柜车不能安全通行,直接遏制了口岸物流的发展。

3.2城市经济支撑作用不足

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原因,东兴市区经济规模较小,第

二、第三产业不够发达,还无法像规模较大的城市那样产生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及较大的经济扩张效应。与我国经济发达省市的城市相比,不少经济发达省市的乡镇经济规模甚至都已经超过东兴市。要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城市规划和建设经济开发区,在小城镇附近的农村规划与建立工业小区,带动第

二、第三产业的聚集、人口的聚集,推动城镇边缘的新兴产业群落快速崛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有利于口岸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3.3边境口岸的功能定位层次较低

对于边境口岸发展而言,广西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东兴乃至整个广西通过边境口岸渠道进行的对外经贸合作规模依然较小、合作层次较低,而且缺乏产业支撑,边境口岸仅仅起到“通道”的作用。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生产”的缺失,以及边境口岸与广西内陆中心城市及县(市)经济关联度不高,区域经济分工不明确、定位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目前边境口岸对外贸易主要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而东兴对外经贸合作的地理区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得边境口岸的物流发展缺乏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相应的产业支撑。从贸易结构上看,东兴市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存在商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进出口的产品以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贸易货物种类,以及贸易结构失衡严重制约着东兴口岸物流的发展。

3.4缺乏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运作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信息对物流的带动作用是很突出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口岸物流平台建设的基础,也是物流平台的组成部分。东兴口岸物流平台的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物流技术和信息平台之间还有较大缺口。供应与分销之间存在时间差,存货成本较高,商流、物流、资金流速度显慢,口岸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电子口岸、边检、检验检疫、运管等信息系统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中越双方的物流信息对接、共享也不充分。

4促进东兴口岸物流发展的对策

4.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服务周到的物流体系加快口岸的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中越北仑河大桥口岸区的交通、水电等设施和物流配套设施等硬件的完善和改造建设,提升口岸功能,提高“大通关”能力。进一步完善谭吉港、京岛港、竹山港和边贸互市码头的口岸建设,使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加快电子口岸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口岸数字化管理。强化“大通关”体系,建立口岸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努力把东兴口岸建设成为设施完善、路网通畅、装备一流、环境优美、通关便捷的一流边境口岸。加快完善物流流通体系。大力扶持大型的跨国联运企业,构建跨国联运网络;充分发挥地方港口码头的作用,拓展海上运输。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设施,基本形成

公路、水路、出入境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推介顺畅、运转高速快捷的物流体系,使东兴成为对东盟的重要交通结点。加快物流配套产业的建设,推进口岸物流与工业加工一体化进程。

4.2大力培育各类市场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内外贸易流通格局,增强贸易对工业、农业经济的拉动能力。整合、完善、扩大各种专业市场,建设工业消费品交易市场和中草药市场,推进专业市场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增强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镇、村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加快农产品市场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步伐。还要进一步拓展会展业。现在通过东兴口岸到越南办展或参展的企业逐渐增多,会展物流有着不同于其他出口商品物流的特点,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也是口岸可以重点发展的专业物流。进一步完善会展设施,定期举办具有东兴特色的各种展会,力争使一年一度的“东兴中越商品交易会”升格为省级交易会,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分会场。以会展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提高东兴的知名度。

4.3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近年来越南的国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开始逐步减少了一些消费品、小型机械等产品的进口,对商品的需求向高级化、多样化发展。我国对越边境口岸应根据与越南经济互补的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应充分利用中越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增强其外引内联的吸引力,与越方合作进行资源的深度开发。合作的重点应在纺织、食品、轻工等基础产业上,同时也要加强在第三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使边境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形成牵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鼓励外地有条件的企业到边境口岸投资设厂,拉动和带动边境地区工业和工业经济。充分利用边境口岸的区位、政策优势,加快边境互市贸易加工区的建设,以此作为集聚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

4.4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强化流通管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流通要素的作用,通过加快创新促进新型组织与经营方式的发展,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具有更高流通效率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通过健全与完善流通机制,形成统

一、公平竞争的市场流通秩序。鼓励多元化流通主体之间,不同区域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批发、零售与外贸等不同环节流通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与联合,营造新型流通组织规模与大型流通企业,逐步形成企业间优势互补、互相依托、共同发展的局面。

4.5推进口岸物流信息化

建设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应当包括以下信息:口岸物流配送信息、口岸物流加工信息、口岸物流仓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口岸物流金融结算体系(网络银行、短期资金拆借、中长期资金信贷、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等)等。东兴市政府应当把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纳入信息化工程之中,建立物流全系统的标准化体系,提高物流各个领域之间的互容性,提供条形码、无线射频系统应用的技术支持,完善EDI、GPS等构筑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系统。特别是东兴市中小企业众多,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这就尤其需要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力量,形成规模优势,加速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农立夫.关于中越口岸经济合作的建议[J].东南亚纵横,2004,(11):2-3.

[2]张长虹.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J].北方经济,2005,(3):1.

[3]赵艳,张文杰.依托口岸优势,发展物流中心[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2,(7).

边境贸易篇4

一、边境贸易的界定

国际上,对边境贸易的界定主要是以WTO关于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中的规定为依据。根据WTO的规定,边境贸易是指毗邻两国边境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在距边境线两边各15公里以内地带从事的贸易活动,目的是方便边境线两边的居民互通有无。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现实中有些国家的边境贸易超过了边境线15公里的限制。如在边境线15公里以内无人居住,边境贸易就不可能严格限制在15公里范围内。

我国边境贸易的范围要比这宽泛的多。主要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系指边境地区边民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边民互市贸易由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统一制定管理办法,由各边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从在边境线规定范围内从事交易的规定来看,边民互市贸易的概念接近于WTO的规定。目前,中俄之间的边民互市贸易只存在中国边境一侧,俄罗斯方面并不存在同类的市场。

边境小额贸易,系指沿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以下简称边境地区)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边境地区已开展的除边民互市贸易以外的其他各类边境贸易形式,均统一纳入边境小额贸易管理,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有关政策。边境小额贸易的管理办法由外经贸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从对边境小额贸易的界定可以看出,边境小额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象是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该企业虽然必须设在边境地区,但范围要远远超过WTO中距边境线15公里以内的规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边贸无边”的现象。目前,通过边境贸易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多数是通过边境小额贸易的形式完成,虽被称为小额,但实际合同金额并不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通过边境小额贸易从俄罗斯进口的多是木材、化肥、矿石等。

在实际边境贸易活动中,还有一部分边境贸易是通过旅游进行的,即中俄双边居民以旅游名义到对方国家购物,然后将商品打包携带出境。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倒包”,或旅游“倒包”。边境贸易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这种形式出去的。在地方调查时了解到,有些边境地区,旅游“倒包”占该地区出口的比重有时高达80%。另外,在我国对俄劳务合作过程中,有一部分劳务输出的回报以实物形式存在。目前,实物回报通过正常进口渠道进入国内。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实际管理中都没有类似我国边境贸易的概念。

二、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特点、历史与现状

中俄边境贸易与西南地区的边境贸易不同,一方面贸易双方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尤其是俄罗斯,其外贸政策多变、经济发展非常不稳定,给中俄正常边境贸易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中俄边境贸易在跨境民族之间展开,双边的语言、风俗、服饰、宗教、肤色等都不同,因此中俄边境贸易不但肩负着发展双边经济的职能,而且还在加强民间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俄边境贸易是中苏边境贸易的延伸。1982年,中国与前苏联的外经贸部正式换文,恢复地方双边贸易。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双边计帐结算。1986年中苏关系进一步好转,地方边境贸易迅猛发展。1987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对苏边境贸易进出口合同金额为15900万瑞士法郎,是1983年的6倍多(薛君度 陆南泉主编:《中俄经贸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边境贸易面临新的机遇。俄罗斯远东地区轻工业产品贫乏的弊端在整体经济急剧下滑中更加明显,急需大量价格低廉的轻工业产品,如服装、食品等。而我国沿边开放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又为边境贸易发展提供了动力。我国对俄的边境贸易增长迅速,到1993年达到顶峰。但是,某些参与边境贸易的企业和个人,在暴利驱动下,对俄出口时不注重商品的质量,甚至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极大地破坏了我国产品的声誉。结果,对俄边境贸易开始下滑。

近年来,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回升。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根据下表,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在飞速增长,2001年对俄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6.2亿美元,是1998年的2.6倍多,在该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8年的30.15%上升到47.86%。

在对俄边境贸易中,进口远远超过出口。从表中可以看出,黑龙江1998年以来,逆差都在3.5亿美元以上,最高年份曾达到5.3亿美元。中方在对俄边境贸易中保持逆差是与双边贸易的整体情况相一致的。根据中国官方统计,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在对俄贸易中始终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状态,在1996年逆差额曾高达35亿美元。黑龙江对俄边境贸易的发展状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造成对俄边境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中俄边境贸易商品结构客观上造成了中方进口大于出口。与我国边境接壤的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能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以上,森林覆盖率高达42.5%。因此,该地区的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主要包括有色冶金业、化学工业、木材加工和造纸业等,而农业、轻工业远远落后于重工业的发展。苏联解体后,随着经济急剧下滑,产业结构比例失调问题更加明显。这些造成了该地区在对外贸易出口方面以燃料、原料、木材等产品为主,进口则以粮食、蔬菜、服装、鞋帽等农产品和轻工产品为主,出口商品的金额一般大于进口商品的金额。由于中俄之间边境贸易的商品结构长期维持这种状态,所以我国对俄边境贸易的逆差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另一方面,统计中的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俄边境贸易的逆差问题。我国对俄边境贸易基本上包括三种形式,在2000年下半年之前被统计在贸易项下的只有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上交易的商品由于都是边民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按照国际惯例不需要统计在贸易项下,但是中俄边民互市并未真正建立,且交易的商品并不是留着自

用,许多俄罗斯商人每天早晨过境在互市贸易区内采购商品,然后携带出境到俄市场上进行批发零售,这已经属于商业活动的范畴。旅游“倒包”更是带有商业活动的性质。2000年下半年开始,黑龙江省开始将旅游“倒包”以旅游购物的名义纳入了贸易统计,但其他省区在这方面还存在操作上的障碍。如果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中俄边境贸易的逆差就会相应减少。

三、我国管理中俄边境贸易的现行政策

(一)边境贸易进出口管理

为了鼓励我国边境地区积极发展与我国毗邻国家间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1996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作了明确的界定,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商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除烟、酒、化妆品以及国家规定必须照章征税的其他商品外,“九五”前三年(1996至1998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通知还就各有关部门对边境贸易的管理作出了规定。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于1996年3月29日了《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管理办法》,着手落实国务院的规定。在该办法中,明确了获得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的资格、条件,以及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经营范围。另外,该办法还就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配额和特定产品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1998年外经贸部又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扩大了边民互市贸易免税的额度,继续延长对边境小额贸易的优惠,进一步明确了对边境贸易的配额管理。按照补充规定,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商品(仅限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3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超过人民币3000元的,对超出部分按法定税率照章征税;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2000年底前,继续实行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政策;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下换回物资的进口,在2000年底前,继续执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口税收政策;边境贸易配额的发放实行总体切块、地方分配的方式。

(二)边民互市贸易管理

对边民互市贸易的管理,除上面提到的各项规定外,海关总署于1996年3月29日了《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地方开展边民互市贸易应符合以下条件:(1)互市地点应设在陆路、界河边境线附近;(2)互市地点应由边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3)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应有明确的界线;(4)边民互市贸易区(点)的海关监管设施符合海关要求。

边境地区的居民和对方国家边民可进入边民互市贸易区(点)从事互市贸易。边境地区居民携带物品进出边民互市贸易区(点)或从边境口岸进出境时,应向海关如实申报物品的品种、数量和金额,并接受海关监管和检查。对超出规定金额的部分应照章纳税。海关负责对边民互市贸易进行监管。

(三)小额边境贸易分类管理

外经贸部、海关总署最近联合通知,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海关纳入A类管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有关政策优惠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海关纳入B类管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实行常规管理。对海关纳入C类和D类管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除实施重点监管外,可视情况取消其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

(四)边境贸易外汇管理

我国对俄边境贸易中一直存在收汇不正规,核销困难的问题。为此,200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在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进行了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核销管理试点,对2万美元以下的边贸出口,允许用收回的人民币货款或美元现钞办理出口核销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贸易出口核销难的状况。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了《关于调整外币现钞管理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边境小额贸易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币现钞管理和边境贸易发展进行更加灵活的管理。从贸易结算、出口核销等角度对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边境小额贸易进行了规范:一是鼓励边境地区商业银行积极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建立行关系,开通银行直接结算渠道,为边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二是对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边境小额贸易进口,采取灵活的出口收汇核销政策,放开以人民币或外币现钞进行出口核销的限额控制;三是要求商业银行增加边境地区的结售汇网点,方便个人结售汇活动,同时进一步缩小钞汇价差,引导外币现钞到银行结汇。

(五)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管理

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管理一直沿用1992年的《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范围、依据。按照该办法商检机构在受理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报验和检验时,可根据本地区边境贸易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采取灵活方式及时检验、出证或者办理放行手续。商检机构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后签发的有关证单,需在证单上加盖“边境贸易”字样的印章。“边境贸易”印章,由国家商检局统一规定。另外,该办法还规定了对查出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办法。

(六)对边境小额贸易机电产品进口的管理

为简化边境小额贸易进口机电产品的管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于1996年3月29日了《边境小额贸易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边境地区已开展的除边民互市贸易以外的其他各类边境贸易形式进口机电产品,均统一纳入边境小额贸易管理。该办法对配额和特定机电产品的进口进行了更详尽的规定。如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汽车及关键部件,应凭国家机电进出口办签发的《进口配额证明》向外经贸部授权的发证机关申领《进口许可证》;海关凭《进口配额证明》和《进口许可证》验放。

四、中俄边境贸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俄经济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且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这是我国发展对俄边境贸易最基本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础,借苏联解体之机,在我国沿边开放战略的推动下,对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虽然中间走过一段弯路,但总体势头很好,尤其是2001年中俄双边贸易已超过了100亿美元。目前,中俄边境贸易发展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其中既存在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一)有利因素

1.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在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萧条中仍维持了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中共十六大顺利地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确保了我国政治稳定,这是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中俄边境贸易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2.俄罗斯经济恢复已初见成效

2000年初普京就任总统后,经济连年快速增长,GDP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5%。2002年上半年俄罗斯GDP的增长率为3.8%,外贸总额达到89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了400亿美元。有预测指出,俄罗斯经济全年预计增长4%左右,高于原先预计的3.6%的增长率;外贸全年将超过170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据统计,2002年1~7月,人均工资增长3 8.3%。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俄罗斯居民的消费能力将继续提高,这将构成对中国商品的潜在需求。

与我国接壤的地方各州由于当地经济对我国的依存度不断增大、行政长官的更迭等原因,这些地区对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的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积极支持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3.俄罗斯积极申请加入WTO,为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俄罗斯相继对现行政策法规和税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开始着手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如简化海关手续,降低关税并规定通关手续费每次最多不超过500欧元。平均关税已由原来的25%降到20%,并将最终降为5%;按世贸组织的要求,全面修订和完善各项经济法规,增加透明度,严格按国际惯例组织经贸活动。这些措施势必会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现存的通关效率低、关税壁垒等问题,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大发展。

(二)不利因素

1.目前,中俄边境贸易中有些做法不适应WTO的要求,需要改进。在WTO规则中,边境贸易被作为特殊经济区提出。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4—1、4—2、4—3条款都提到了边境贸易地区,包括贸易制度的统一实施、特殊经济区、企业关税和进口税减免三个方面:(1)贸易制度的统一实施: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适用于整个中国关税领土,包括边境贸易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中央及地方政府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有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2)特殊经济区:有关特殊经济区(即在关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的法律和法规等须向WTO进行通知。特殊经济区内应遵守非歧视原则。对于自特殊经济区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产品,包括物理结合的部件,中国应适用通常适用于输入中国关税领土其他部分的进口产品的所有影响进口产品的税费和措施,包括进口限制及海关税费。(3)企业关税和进口税减免:对于1996年4月1日前用于外资企业、国内技术革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于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用于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的进口设备和材料的关税和进口税减免应予终止。

我国目前实行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政策显然不太符合议定书的相关规定。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一些在产品上与俄出口产品有竞争关系的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对我国的边境贸易政策提出质疑。如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矿业公司RioTinto Borax在美国的子公司在2002年4月份指出,俄罗斯出口至中国的硼酸只需缴纳一半的关税,而Borax的产品每年却需要多交纳约100多万美元关税,因此中国的边境贸易政策有利于俄罗斯出口商,从而违反了中国对世贸组织作出的平等对待所有贸易伙伴的承诺。加拿大和美国的木材出口商也表示中国的边境贸易政策影响了其竞争力。

2.由于俄罗斯多年来经济形势不佳,在改善边境贸易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俄罗斯市场的争夺。在我国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在同步进行着对俄罗斯市场的争夺,如韩国、日本。而且由于这些国家的产品的商誉要好于我国的产品,因此比我国的产品更容易在俄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在家用电器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我国的家用电器虽然品牌众多、质优价廉,但在对俄罗斯市场的开发上却远远落后于韩日。

五、中俄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势头比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有些问题是对俄边境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中俄边境贸易的问题既有俄方的问题,也有中方的问题。

(一)俄方的问题

1.中俄通汇渠道不畅,多数交易的结算是以现金,或第三国银行完成,严重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通汇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俄方银行的信誉不好。另一个原因在于中方银行出于成本效益考虑,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营业网点较少,无法满足边境贸易的需要。目前,我国边境省区都在积极推进中方银行与俄方银行建立关系,以解决通汇问题。黑河在通汇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多数地区的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

2.俄方设置高关税壁垒。俄罗斯对进口的商品普遍征收高关税,尤其是对从我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如纺织品、鞋、皮革等。俄罗斯的关税有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三种形式,俄海关在征收时往往并不按规定,而是按高的征收方式计征,如对皮革的进口,如果按规定应按价格20%的比率征收从价税,但却经常按照从量税征收,中方企业纳税的金额大大提高,相当于从价税的200%。另外,俄对某些大量出口的我国的商品开始恢复了出口税,如木材;有些商品则准备恢复,如石油。

3.俄方经贸政策不统一、不规范、不透明。与我国接壤的主要是俄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包括阿尔泰、赤塔州、滨海边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等6个联邦主体,这些州区在对外贸易政策实施方面并不一致,如按规定从我国进入俄的旅游者携带的包裹不得超过50公斤,但在执行时,各地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地区将货物严格控制在50公斤以内,有些地区则根据携带者是不是俄罗斯人进行区分,俄罗斯人有时可以携带80公斤以上的货物。另外,俄罗斯的经贸政策非常不透明,中方企业只能从贸易实践中了解到某一类商品的税收、管理政策,对其他商品则无法知道。俄罗斯政策多变,一旦政策改变,企业往往措手不及,给正常的经贸活动带来困难。

4.出入境手续复杂。在1994年之前,我国公务人员持因公护照赴俄罗斯是可以免签证的,但由于当时地方对因公护照的管理不严格,造成因公护照泛滥。从1994年1月开始,俄方取消了签证优惠。现在去俄罗斯的公务签证不但费用较高,而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个月,而且到了俄罗斯必须在3天之内到警局注册,如果是从发出邀请的地方转去其他地区,在另一地滞留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天。有时商务人员只有办理旅游签证出境,这些都给正常的商务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

5.俄方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低下。中俄边境通关效率非常低,每天的过货量很少,中方放行后,因在俄方口岸过不了关又返回的现象时有发生。俄方通关效率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俄方通关手续复杂,有的关口要经过5道检查;俄方海关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向过关人员索要财物的现象非常普遍;俄境内的通关设施落后;俄方铁路运输秩序混乱,车皮贩子较多,运输效率低。而且俄方口岸收费远远高于中方。如每过境1台10吨车,中方收费是180元人民币,而俄方则收250元人民币。

(二)中方管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1.对边境小额贸易配额管理有时限制了边境贸易进口。按照规定,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口原产于毗邻国家的属国家实行进口配额和限量登记管理的商品(除汽车及关键部件),外经贸部每年从年度进口计划总量中切块下达进口配额或限量登记额度,并授权边境省、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签发进口许可证和进口商品登记证。这种做法使得企业在进口配额和限量登记管理的商品时,往往因为配额没有下来或无法 领到配额而遭受损失。如有些企业反映,对俄贸易中,有时俄方无力支付货款,提出以实物偿还,但由于该实物是配额产品,中方最终只好放弃,损失巨大。

2.对边境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现在存在的专项资金多是支持境外加工贸易的,而缺乏对纯贸易行为的支持。

3.外汇管理虽然放开,但在执行中仍有障碍,企业核销依然困难。

4.有些政策已过时,如1992年的《边境贸易商品检验》,如果按照新的《商检法》,对边境贸易商品的检验就会无法正常进行,现在边境口岸的做法是以《商检条例》为基础,灵活掌握。

5.边境地区领导的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有些领导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

六、规范并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一)组织力量,切实落实双边已达成的共识。自中俄建立战略关系以来,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好转,且总理领导下的经贸分委会也就提供贸易便利、提高通关效率等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可以考虑成立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议的落实。

(二)做好预研工作,争取通过俄罗斯加入WTO的谈判,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要求俄罗斯承诺增加经贸政策的透明度,为中国企业、产品进入俄市场提供平等待遇等。

(三)为了增加政策的可靠性,应规范统计工作,丰富中俄边境贸易的统计资料。目前,除黑龙江省以外,其他省区对外公布边境贸易数据中没有将中俄边境贸易区分开,对总体掌握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状况造成困难。另外,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各地区不统一的问题。如旅游“倒包”纳入统计问题。

(四)调整政策,及时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短期内存在的问题。如在边境贸易配额分配上,考虑到通过边境贸易进口的多数是能源、矿产、木材,非常有助于弥补我国自然资源的不足,在配额分配上应给予边境贸易企业一定的优惠。目前,中央切块、地方分配的方式无法做到对边境贸易企业的倾斜,可以考虑由边境贸易企业直接向外经贸主管部门申领配额,主管部门在发放进口许可证时对边境贸易企业实行同等优先的原则;在加大对边境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边境贸易发展基金,帮助其开拓俄罗斯市场。

边境贸易篇5

关键词:广西;越南;边境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008-01

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是水陆交界的邻国,自古以来,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频繁,而且历史悠久,在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的边境地区有13个跨国民族的居住,两国边境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十分密切。广西与越南边境交界,有着与越南经济贸易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十年来,广西与越南在农业、机械、服装以及电子产业访友的贸易额不断提升,经济上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盈。

一、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一)边境贸易政策在逐步落实

自2000年,中越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基本上解决了两国陆地和水上边界划分问题;2002年3月中国宣布给予越南 MFN (最惠国 )待遇;2002年朱F基总理在金边与东盟十国首脑签订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2004年始提出的“两廊一圈”战略构想,这一系列措施掀起了广西与越南边贸的又一轮高潮。从2010年以来,广西对越贸易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3年广西对越南贸易顺差为3.8476 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117.20%。2008年的进口增长率比上年增长了128.4%。

(二)边境贸易管理体制在不断完善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口岸中,特别是一些小的边境口岸办事效率低,商检、防疫、海关相互协调少,通关时间相对比较长。此外,边境贸易管理体制中,特别是结算方式的管理不是十分完善,在贸易过程中,越南与广西的边境贸易方式通过银行结算的只占到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总额的6%-8%,大量的边境贸易结算通过“地摊银行”以人民币现金操作交易,无银行担保,商业风险大;在出口收汇核销的管理方面,特别是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过程中人民币现钞结算的核销难度大,容易产生假结汇情况。

(三)边境贸易产品结构多元化

广西与越南边贸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贸易额迅速增长上,而且在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方面变化也很大。目前广西向越南出口的产品主要有五大种类:第一类工业系统设备:水泥生产线、制糖生产线等;第二类机器设备:医疗设备、农用机械等;第三类原料:石油化工产品、水泥、钢铁、建筑用玻璃、农药、化肥等;第四类粮食食品:水果、植物种子等;第五类日用品:微电子产品、服装、玩具等。近几年以来,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广西的许多产品在价格以及性能方面都比较符合越南市场的需求,所以从广西的进口增长较快,而且边境贸易的产品结构还在不断的多元化。

(四)边境贸易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广西大部分口岸均属于老口岸,建设和使用时间长,大多数还是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这些口岸的边境贸易设计在规模以及硬件条件等方面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广西与越南通关需要,制约了物流人流的快速通关作业。近年来,越南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边境发展,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措施,对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的生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边境地区的国土安全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针对这样的情况,广西自治区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设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市场机制不完善,边境贸易政策不规范

中越两国边境贸易政策的调整有时不规范也不固定,影响了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企业作长远经营的打算,变相鼓励边贸企业实施短期经营行为。国家的边贸优惠政策目的是让边境地区和边民通过灵活优惠的边贸,尽快脱贫致富,减轻国家扶贫攻坚工作的难度,弥补过去国家对边境地区建设投入不足的遗憾。但从目前边境贸易的实际看,广西与越南边境的某些地方把边境贸易等同于国对国的贸易管理,卡得比较死,灵活性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越南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贸易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相比于中国,越南贸易立法落后,经济政策受到国内形势的影响波动比较大,经济法律法规也不太健全,现有的立法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是60年代双方签订的一些协定还没修改,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双方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有的法律、法规过于简单,内容空泛或不统一,有许多规定执行有困难,对于广西的企业无法进行保护,出现企业不敢或者无法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贸易的情况,这种分散吸收式的立法模式,必然带来法规内容不完整的弊端。

(三)贸易结构简单,高附加值产品少

从过去十多年以来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结构来看,双方的贸易主要以农产品、机械产品以及电子产品为主体,总体来讲越南与广西边境价值增长幅度低,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广西的出口主要以自行车、布匹、鞋类、啤酒及电池等低附加值以及市场容量相对饱和的产品,越南向广西出口的主要是大米、腰果、原油、橡胶、矿产品、木器和水产等初级产品和农产品,轻工业和深加工产品出口比例很小,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甚少,总的来说科技含量较低,影响贸易的效果和层次,增加经济融合的难度。

(四)口岸和边境贸易设施不完善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岸设施陈旧。尽管广西的边境口岸建设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大部分还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通关能力弱。条件比较好的有东兴、凭祥两个口岸,但与国内其他规模比较大的口岸相比较,存在着比较大差距,既影响口岸形象,制约了通关作业,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三、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东盟贸易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要充分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双方带来的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和越南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广西和越南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越南是东盟的年轻成员国,它需要通过东盟的发展来获得经济利益和贸易创造效应。广西与越南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天赐良机,加强双方的边境贸易,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

(二)国家调整和放宽边贸政策

边境贸易的政策与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广西与越南的经济发展同样也受此影响。中国也在进一步调整对越南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简化有关进口手续,取消原“三检”重复交叉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缩小商品检验范围;鼓励边境地区设立主要面向毗邻国家的边境出口加工区、保税工厂。同时还可以放宽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

(三)开展多种贸易,实现边境贸易多元化

长期以来,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主要还是以易货贸易为主,这种僵化的、单一的贸易形式导致了很多双边贸易机会的丧失,不利于边境贸易的发展,广西应该在一般的易货贸易基础上,大力发展异地加工贸易,产品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旅游购物贸易,劳务输出等多种边境贸易形式。边民互市市场要形成规模,起到龙头作用,并形成更多的专业市场。

(四)加强边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

改变广西边境贸易环境可借助于西部大开发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要加强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国内外大公司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扩展广西地区的国际国内贸易通道,以适应对外运输的新需求。同时大力加强现有通商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境贸易服务设施。改善边境贸易交易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现有通商口岸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总体来讲,广西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出口政策的同时根据广西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就边贸合作签署了许多协定,此外还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速度,积极参与泛亚铁路网和中南半岛高速公路网外,发展江海水运,这些举措将促进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历史、现状与展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5).

[2] 杨小娟.我国边境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区域格局[J].改革,2013(6).

[3] 卢品慕.中越经济贸易合作SWOT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4] 李继云.基于SWOT分析的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3(3).

[5] 周 威,张 坤,周 忠.中越边境贸易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J].中国外资,2011(22).

边境贸易篇6

【论文摘要】 中越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交往比较频繁,贸易额也在不断地增长,对两国的经济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越边境贸易的一些特点、目前面临的困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不稳定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 广西 越南 边境贸易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中越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的传统友好、平等、互利、互信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双方都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两国的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不断增长。尤其广西具有中国联系越南最便捷的地理优势,与越南的经贸将更为密切,经济合作也将更加广泛。广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对越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一、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现状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越南政府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积极鼓励企业增加进出口,大胆革新法律法规,为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产品结构具有互补性。广西出口到越南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品、日用消费品等,越南出口到广西的商品主要以农、林、水产品为主。三是边境贸易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贸的过程中,交通便利的优势促使双方可以采用很多渠道进行贸易,双方的贸易层次也很明显。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集体、个人参与的多元化的小额贸易和易货贸易;家口岸、地方口岸、过境、转口口岸一起的边境贸易;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三种边境贸易形式并存,但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发展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2年9月~1988年9月)。我国有组织、有控制地先后开办了9个贸易点,允许越南边民前来参加集市贸易。这些贸易既起到了宣传作用,也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启动,改善了边民的生活。(2)快速增长阶段(1988年9月~2002年11月)。自1989年初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大力搞活、拓展边境贸易,并提出了“通贸兴边”的战略。自此,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商品成交额每年成倍增长,商品品种也由以前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向工业制成品和生产资料发展。边境贸易也逐渐向越南内地的河内、海防以及胡志明市延伸。(3)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四次东盟和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开始启动,广西边境贸易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广西边境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额达24.6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87.1%。200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为28.15亿美元,增长14.2%,其中中国出口18.05亿美元,增长17.4%,进口10.1亿美元,增长8.8%。2003年中越贸易总额达到46.34亿美元,增长42%,占越南贸易总额的10.34%。据越南海关统计,2011年中越贸易总额达71.9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68%。与此同时,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基本上呈现出一种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贸易结构逐步改善的态势。越南已连续5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南宁海关的统计资料,2011年广西与越南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广西对东盟贸易总额的55%。 2005年广西与越南的边境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1042万美元, 而2006年双方贸易额约15亿美元。占中国与越南贸易总额的近六分之一,增速高达50%。 二、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双方在边境贸易口岸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双方管理部门采用一般贸易的管理手段对待边境贸易的管理;在通关手续方面,程序烦琐、费用高,使得很多企业或个人因难以达到要求而被迫放弃;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给商品用户造成巨大损失。 2.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落实。税务部门对待税收使用的政策是“征多少抵多少,征得少抵得少、缴得多。”这样,国家给予的减半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实际就无法落实。中越两国边贸结算绝大多数为人民币,税务机关无法给予边贸出口企业退税;财政部相关文件有:自2011年1月1日起,广西口岸 从越南进口的蔬菜水果类产品,已停止执行关税和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由于此类产品是广西自越南进口的大宗产品,关税的提高使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进口量减少,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必须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引起越方众多不便。 3.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些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口岸没有国门、验货场、储货仓,口岸功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整体效用,远远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互市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仓储装卸能力低,旅馆等服务设施还不配套。 4.配额管制限制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在广西,边境贸易的多种商品受进出口配额的管制。越南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热带产品、矿产原料等,在国内有较大市场;而我国的轻工日用品在越南也有较大需求;双方由于受配额的限制,无法进行自由交换。 三、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越边境地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发展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制定和规范边贸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加快通关速度,中越边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针对当前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状况对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所做的建议有: 1.加快交通建设。加快交通口岸的建设步伐能明显出促进双方物流规模化发展。广西与越南要更好的开展边境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双方之间的桥梁建立起来,修路建桥是很必要的,为双方进行多边、多形式贸易打下坚实基础。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 2.利用边境贸易积极构建广西—越南跨国产业链。广西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已经为广西与越南形成良好的一体化经贸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构建双边国际化产业链和扩大进出口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双方具备了组合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出口的条件,具有海陆相连的跨国贸易优势。 3.双方加大经济合作。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广西和越南的有关决策者都应具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加强广西与越南合作,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 4.改良小额贸易退税政策。由于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境贸易时是以人民币结算为主要方式,边境贸易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因此,要通过多方政策联动,把边贸优势转化为税收优势,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以此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对边贸中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货物给予退税,这样既鼓励边贸多出口,也有利于巩固人民币的信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5.放宽政策取消部分限制。国家应该给予边境地区贸易长期稳定的政策,鼓励边民积极参与边贸经营。放宽边民互市贸易商品的限制,给予参与边贸经营的边民以一定的扶持,适当放宽对越南大宗进口商品的限制,减少中越贸易顺差,促进边贸健康发展,边境贸易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6.推行外贸制。要加快双方边贸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改良目前的贸易制。在双方推行制,不仅可以使边境贸易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而且可以转移部分风险,缓解当地的财政压力。 7.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中越双方都应该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强双方在关税和非关税等方面的贸易门槛。 8.大力挖掘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广西与越南的边贸资源具有互补及竞争性,因此双方都应该大力挖掘自己国内的资源,产品应该扬长避短。越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提供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广西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向越南提供生产、生活的工业制成品。双方互惠互利,前景大好。

边境贸易篇7

一、概况

边境贸易是指毗邻两国边境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在距边境线两边设定的公里以内的地带从事的贸易活动,其目的是方便边境线两边的居民进行互通有无。我国边境贸易主要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是指边境地区居民在边境线上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集市进行商品交换活动,它是由原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统一制定管理办法,由各边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边境贸易除边民互市贸易以外的其他各类边境贸易形式,均统一纳入边境小额贸易管理,执行国家有关边境小额贸易的优惠政策。边境小额贸易的管理办法由原外经贸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目前,我国黑龙江通过边境贸易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进口的商品多数是通过边境小额贸易的形式完成的,虽被称为是小额,但实际合同金额也很大,这源于我国通过边境小额贸易从俄罗斯进口的多是木材、化肥、石油及其制品、煤炭及煤层气等重要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以边兴贸,以边兴业”的战略方针后,边境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快了全省对外经济的发展步伐,同时向高科技和深加工领域拓展。

二、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边境贸易在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省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成为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窗口。

1.架起国际经贸的通道,促进了全省对外开放。1986年以来,黑龙江省陆续开放国家一级口岸25个,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了基础。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累计完成较高,同时对俄贸易额占全省进出口额不断增加,成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和“富民兴边强省”的推动力量,而且为我国开拓俄罗斯市场建立了平台,成为推动中俄经贸关系纵深发展,促进两国政治互利关系日益加深的桥梁和纽带,大大加深了两国的合作关系。

2.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发展具有较强互补性,黑龙江省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本地长线生活用品及服装等,用以满足俄罗斯市场的需求;而其进口商品是资源性和生产资料商品,国内市场对其需求量比较大,这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国家财政收入得以提高。

三、边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潜在效益和整体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弱小。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企业在整体结构上不能适应对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形成一定的整体优势,目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大部分由个体商贩实现的,还有相当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承担的,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跨国生产经营能力的市场主体,对俄市场竞争力强度不够。

2.基础设施还需加强,运输瓶颈问题明显。目前黑龙江省很多口岸基础设施陈旧,相应配套的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大通关的需要。另外,黑龙江省几个公路口岸由于运力有限,限制了过货量,不能促进其发展。同时,国内运输也存在,交通不便利,运输成本高,路况差,这些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3.贸易层次仍较低。几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主要以原木、废钢、水果、蔬菜等低值地税大宗货物为主,服装、日用消费品也以中低档为主,利润空间比较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所占比重不高,仍停留在低层次的贸易往来,这使边境贸易的发展很容易受到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市场负面波动的影响。

4.缺少名牌创汇产品。黑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与俄罗斯趋同,俄市场大量需求的商品,如:服装、鞋帽、家电和其它日用消费品,黑龙江省在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比较薄弱;对俄出口商品中,黑龙江省地产品所占比重仅为20%左右,特别是口岸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本地区名牌产品,使口岸变成了主要出口外省商品的口岸,只起到了“通道”作用,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不强。

四、对策及发展建议

在对俄贸易的发展中黑龙江省占据了地缘优势,因此黑龙江省要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潜在的优势,大力发展对俄贸易,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

1.加大对俄市场的开拓力度。充分利用俄罗斯广阔的市场空间,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积极向俄罗斯腹地延伸,并逐步向独联体国家的市场发展。有计划并有步骤地开通、外高加索市场、乌克兰市场、波罗的海沿岸市场和中亚五国市场。进而形成以俄罗斯市场为中心,覆盖整个独联体国家的对外合作大市场,形成市场网络。同时还必须把扩展市场与内建基地有效地结合起来,两者起到相互沟通和促进的作用。

2.调整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在巩固传统进出口品种的基础上,加大特种钢材、机械设备、原煤、有色金属、原油、纸浆、化肥、化工产品、合成橡胶、矿产资源、高新技术、精密仪器的进口,扩大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设备的出口。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效益上增加力度,扩大地产品出口,拓展地产绿色、特色产品出口,提升本组织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3.培育扩展外经贸经营主体。在继续大力扶持本土企业的同时,加大与外地企业的联营合作,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吸引外地大企业到黑龙江省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大“南联”力度,以“南联”促北开,将国内外企业大财团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同黑龙江省的资源、市场优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对俄经贸合作主体的本地化和产业化,创造互利多赢的有利局面。

边境贸易篇8

论文摘要:中越邦邦交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针对中越边境贸易的现状,在客观的多元化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越贸易走向繁荣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井对中越边境贸易的前景作了概括性描述。

1 基于比较优势论的分析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资本已有一定规模,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在资本与技术方而,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WWw.133229.CoM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2 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应进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市场要素生产的产品。

中国不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而是劳动丰裕型国家,但相对于越南,中国还是应侧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毕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中国的优势并不比越南强多少。而且一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素的丰裕度应与一国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资本不足且技术较落后。但劳动充裕,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商在越投资建厂,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无更大发展的潜力,中国无效率地使用资源,已经让中国走进了资源进一步匮乏的困境,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此,若想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大力发展高科投产业,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国,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基于中越地理区位的分析

一国地理区位的分布,会影响该国工农业的布局,从而制约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国际贸易具有经济地理效应,即:当一个国家通过国际分工而参与国际贸易时,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集聚到离国际市场最近的边界地区,也即所谓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的具体表现是:假如该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并且有良好的港口条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向国际运输成本最低的沿海地区集聚;假如该国是一个内陆国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在靠近邻国的边界地区大规模集聚。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有许多对开的口岸和通道,包括两国已经开放的七对部级陆地边境口岸。漫长的边界线、跨境而居的多个民族、人文、亲缘等关系,为中越双方开展边境贸易,抑制屏障效应,发挥中介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越边境充分发挥边界的正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中越两国加强对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无疑会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加速经挤的集聚效应。这不但有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也有利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基于政治因素的分析

政治从来都是为经济服务的,没有无政治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政治。中越两国邦交时好时坏,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目前,中越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疆土广阔,边境安全问题自然变得复杂和棘手,积极发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加强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同时,中越都是杜会主义国家,加强两国的政治亲密关系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需要越南,团结起来一起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越南也需要中国,挖掘中国的市场,促进自己经济的腾飞。总而言之,中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经济共生体,实现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5 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景

互动性是边境贸易长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前提,中越边境贸易需要两国的积极配合、交流与合作。因此,了解和掌握越南的有关情况,并对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越方的交流与合作,是决定我国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边境贸易的相关资料,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资料的共享,及时、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提高互动效率,促进和推动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要实现中越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5.1 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法规

制度是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中越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才能给中越两国的贸易合作创造最大的便利,中越贸易才会走向繁荣。

5.2 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实现海陆联运便利化。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越南首都河内最大和最主要的出海大道。海防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其吞吐能力的增加必将使其充分发挥越北出海门户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与我国各港口的业务联系,扩大贸易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运力。可以预想,随着海陆联运的便利化及泛亚铁路的完善和发展,中越边境贸易在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5.3 改善边境口岸管理体制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更多的专业化市场,放宽出入边境地区的限制,提高边境管理水平,加快中越边贸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将中越口岸建设成装备现代化、服务态度文明、管理水平高、专业化的友好通商口岸。

5.4 加强文化的融合

上一篇:经济贸易范文 下一篇:贸易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