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17 07:47:35

心理辅导案例

心理辅导案例篇1

关键词:戒烟 心理辅导 教育案例

吸烟是吸毒的第一步。中学生抽烟现象在学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大多数学校对学生抽烟问题并不十分重视,教育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原因:一是抽烟虽然是个不良习惯,但是抽烟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和强迫症在青少年吸烟者身上表现得明显,导致戒烟这一不良行为的矫正反复程度大,见效慢;二是一些教师和家长有抽烟的习惯,缺乏行为改变的示范性,影响教育的效度;三是主观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人常会认为抽烟仅是学生的一个不良生活习惯,在老师、家长的眼皮底下大多不会抽,无伤大雅。事实上抽烟问题却比较严重地困扰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身体健康和学习进步,也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调查研究,摸清底细

有这样一些情况让我们感到学生抽烟问题必须进行教育。一是宿舍管理人员反映有学生在宿舍抽烟,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在厕所中发现了烟蒂,让我们感到学生在厕所抽烟容易将大肠杆菌等细菌吸入消化道,在健康方面有较大问题;三是社会人士反映学生在大街上吸烟,让我们感到抽烟学生在思想品德修养上存在问题。因而必须对学生进行戒烟辅导。

为了切实掌握实情,我们进行了两个层级的摸底调查:

层级一,调查目的――了解哪些学生有抽烟习惯,以便于有具体的辅导对象。为了取得信任,保证辅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告知家长、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抽烟是一种不良习惯,学校计划对抽烟学生进行教育(不处分),给予帮助,希望他们提供名单。我们在全校获得了有过抽烟历史的43个学生的信息。因而召集了这43名同学的会议,简单告诉他们抽烟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戒烟实际上是我们共同的心声。采取策略性提问:你们第一口烟是怎样吸上的?许多学生都谈到是社会上的朋友或同学给的,于是我们让他们提供目前在校生中给他们抽烟的学生名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掌握到学校中有抽烟历史的学生78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4%。将这些学生都作为辅导对象。

层级二,调查目的――了解抽烟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有过抽烟历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抽烟的缘由、抽烟的历史、抽烟的地方、资金来源、对身体、学习的影响等。

二、辅导原则

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教育原则、尊重和理解学生原则、个别教育与整体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等,在辅导对象中按照自愿要求成立了由10名学生组成的研究性学习小组。

三、辅导方法

1.自我暗示法

这10名学生,对他们谈话,主要是利用自我教育与自我暗示的方法,对他们勇敢承担这项课题表示称赞,有勇气戒烟表示赏识,戒烟行为给予充分的信任,坚定了这些学生的戒烟信念。至此“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式开始工作。

2.自述法

让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回顾自己所吸第一口烟的情景,并对吸烟历程进行反思,总结第一口烟给自己带来身心、学习诸方面的影响,并撰写对吸烟同学的“劝诫信”。通过自述,使他们比较真实地认识到自己抽烟的危害,内心开始走向阳光。

3.查询学习法

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上网和到图书室进行资料查询,了解吸烟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大家逐渐认识到吸烟室等于坟墓,吸烟埋葬前程、断送生命。就资料进行共享,制成讲座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怎样合作,也逐渐认识到通过集体的力量可以达到戒烟的目的。

4.讲座法

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作为主讲人开展了“吸烟有害健康”专题讲座。讲座分三部分,一是以数字、图表等形式阐述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对环境、自身经济等方面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吸烟有害有了清晰的认识;二是公布调查问卷分析意见,就我校学生抽烟现象进行剖析;三是公布研究性学习小组几名同学的“劝诫信”。通过讲座,奠定了戒烟的认知基础。

5.角色扮演法和行为处罚法

戒烟主要靠坚强的毅力,为了增强戒烟的决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医生边抽烟边给患有感冒的同学看病;老师边抽烟边给同学讲题;父亲教育孩子戒烟,但是孩子口是心非;“三岁孩子劝诫父亲戒烟;模拟在厕所抽烟等。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普遍认识到抽烟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教师、医生在工作场合抽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父母让其戒烟,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父母很伤心;抽烟的学生往往结交行为不轨的人;为了后代也必须戒烟,不能不如三岁的孩子;在不卫生的地段抽烟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等。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同时采用了行为处罚法,用别人抽烟的不良行为刺激他们加深对抽烟的厌恶感,激发戒烟的情感。

6.讨论法

在学生对抽烟危害有清醒认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探讨戒烟的办法。比较一致的看法:一是不去想;二是不带烟;三是不带买烟的钱;四是别人给的时候一定想抽烟的危害,从内心中拒绝烟,并学会拒绝抽烟;五是在家中明处不放烟;六是当想到抽烟时学会转移注意力;七是可以适当准备一些替代品;八是戒烟后不能二次吸烟;九是拒吸人生第一口烟;十是要有感恩之心。

7.行为塑造法和代币奖励法

从讨论中大家普遍认识到,戒烟是个心理问题,最大的困惑是一旦意志力不强,当别人给烟的时候,容易诱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认为可以请人来监督,以便于培养毅力,因而我们采用行为塑造法,一是动员有戒烟欲望的同学都签订戒烟承诺书,用信誉管理;二是每个抽烟者确定1~2名同学作为监督者;三是通过周记的形式,来说明戒烟后的感受和取得的进步。周记我们亲自过目,在与学生交流中同时还解决他们存在的焦虑、抑郁问题和交友问题,使其体会到戒烟的幸福,我们将取得的进步用代币做记载,并作为进步学生评选的依据,让正确行为给予强化塑造。

8.成果展示法

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扩大戒烟的成果,我们让有志于戒烟的同学劝说其他同学戒烟,在学校举行禁毒教育的时候,提出禁毒从戒烟开始,并组织了各班级的戒烟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有的老师在班会课上做出了和香烟决裂的决定,同学们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做出了“禁毒从戒烟开始”的研究性学习展板,展出了他们的承诺书,以接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展出了他们对抽烟危害的认识和戒烟的必要措施。

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对待学生心理问题,只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按照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规律,就一定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心理辅导案例篇2

1案例介绍

薛某,男,16岁,职中高一年级1203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智力较好,对学习不感兴趣。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没有办法。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头仰得很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家长和老师十分无奈。

2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2.1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薛某的父亲是某工地负责人,工作忙,由于和孩子沟通少,任其自由发展,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斥责、谩骂,造成孩子任性放纵。而他的母亲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对孩子的教育两人意见不一致。

2.2老师教育和处理方式不当。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缺少与学生心理沟通,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使师生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

2.3中职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一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拒绝一切批评,所以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

3辅导方法

3.1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其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其二,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赚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且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其三,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引导、处理和治疗,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3.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3坚持疏导教育,保护自尊心。教师要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薛某的优势成立一个兴趣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

3.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薛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3.6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

3.7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薛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4辅导效果

通过两年跟踪辅导,薛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比以前缓和多了。学习比以往有信心了,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下课问老师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各科成绩很快就跃到了60分,老师都夸薛某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5反思

顶嘴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

心理辅导案例篇3

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会形成学生不同的心智发展水平,有时也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产生矛盾和斗争甚至偏差,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作为学校心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十分重要。此外,在利用自己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如何配合家长、班主任多方力量,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仅从一例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刚刚上班,学校宿舍辅导员老师,急匆匆来到心理辅导室:“周老师,您可来了。男生宿舍有个学生要自杀,都闹腾一宿了。昨晚,我们把他班主任、学校保安都请去了,在宿舍看了他一宿,班主任和他谈了一宿,他就是不吱声,我昨晚就要找你,可他的老师说他是同性恋,心理老师来了也解决不了。”

看得出,因为以前帮助住宿生解决心理、情绪问题时,经常与宿舍辅导员有接触,对我的工作实效,她们是信任和肯定的。

从宿舍辅导员、班主任处我了解到,男生小G从高一刚入学就和他同桌、同寝的小D相处十分融洽、形影不离,可寒假过后一个月,小D有意躲着小G,并与班主任提出调座,问小D原因,吱唔不清,只说别问了,就是不和小G同桌、同宿舍了。老师没在意,给他们调了座位,还未说调寝之事,昨晚小G从四楼窗户爬上临近食堂三楼楼顶,大声喊叫,并扬言:如果小G再不理他,他就从三楼跳下去。宿舍辅导员听闻,及时赶到,一边安抚一边找了保安、班主任。

我征得班主任同意,先找到小D,问他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小D很痛快地说了他和小G的事。高一开学第一天,他与小G同时报到,又被分到同一寝室。学习成绩都是中上游。小G数学好,小D英语好,正好自己弱的一科、又是对方强的一科。他们每天在一起上课、吃饭、运动、讨论功课。慢慢地,小D发现,小G除了自己,不接触任何同学,每天所说的话,80%~90%是自己,而且小G要求小D也要像他一样,除了自己不许再和任何人做朋友。偶尔小D与同学打打球,小G就不高兴,回到寝室就怄气,小D要是被别的同学拉去一起吃饭,小G就不吃饭,并对小D说:“我除了你,不和任何人交朋友,替你叠被、打饭、洗衣服,我对你那么好,就不许你再和别人好。”看到小G对小D过分依赖,寝室同学和小D开玩笑:“你俩同性恋吧?怎么天天粘在一起。”小D听了觉得刺耳,有意躲着小G。越躲小G越追,昨晚小D未上晚自习,小G心神不安,回来找小D,小D抱被褥去其他寝室住了,小G就上了楼顶……

小D说,和小G做朋友太累了,每天做什么事都被他缠着,凡事还得听他的,多几个朋友玩,聊天不是很正常吗?可小G,别人写作业,他放随身听,声音还很大;别人睡觉了,他想洗头了,脸盘弄得叮当响;星期天,同寝同学聊天讲笑话,小G自己看书不抬头,突然喊一声,“别吵了,都出去!”把大家吓一跳。而有时他又莫明其妙买点吃的,什么也不说分给大家,弄得谁也不敢吃。我试探小D:小G是否有过格举动,莫明暧昧的语言。小D表示从未有过,只是同寝同学看他俩在一起呆得时间过长而开玩笑才瞎传的。

我试探班主任,看小G是否愿意与我谈一谈,小G同意了!

我走进小G寝室,他蜷缩在床角,一副疲惫、茫然、无助的样子。冷峻的脸,呆滞的目光,我走近他,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取得了他的信任,给予他信心,相信我能帮助他,并会坚守秘密。看得出,他渴望真诚的支持与帮助。我问他,他告诉我他还没吃早饭,我让辅导员为他打了稀饭,并洗了条热毛巾给他。利用心理咨询师初次会晤的技巧,我同他谈着,探知着他的痛苦。慢慢地,小G的心窗打开了,原来在他孤僻、异样冷漠的性格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成长的痛苦经历。

小G家在偏远农村,风景秀丽的小村旁有一条小河,刚上小学的那年夏天,他与同村其他同龄的3个小伙伴去河里洗澡,2个小伙伴溺水了,另一个小伙伴去救他俩时同样卷进漩涡,他站在河岸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3个小伙伴被河水卷走的情景,等他回过神来去村里找大人,一切都晚了。从此他失去了可以游戏的同龄伙伴,在失去孩子的家人鄙疑的目光中长大。他从小到大没有朋友,也害怕与人接触,童年的记忆就是孤漠、独处。他把时间放在功课上来排遣成长的烦恼。在教育落后的小山村考上了我们省级示范高中。

自从上高中认识了小D,他体验到了友谊可贵,找到归属感。可他又怕小D与更多人接触。因为他觉得自己说话、处事都格格不入。而小D性格率真、不斤斤计较,又欣赏他理科才能,错过他,小G怕再也找不到能相处得来的同学了。所以,小D与别人接触多了,他就怕,也嫉妒人缘好的同学。小D不理他时,他觉得自己要崩溃了,一度想离开这里,打电话向父亲说想不念书时,父亲不问青红皂白,说了他一顿,最后说:“看你那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实在不想念,回来和我去三江种水稻吧!”小G说,有时真想找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放纵自己大喊大叫,来回奔跑,昨晚就是,不知不觉就上楼顶了……

小G告诉我,想起儿时伙伴溺水一事,心就一阵阵抽搐,像吸虫一样紧紧吸在身上。他有时觉得自己像一棵小草、一粒尘埃、不被人注意,于是他沉默寡言、怕别人看出自己的想法,不敢与人接触,他说:“我知道这是一种逃避。我感觉他们都鄙视我、厌恶我,我被折磨得快崩溃了,我努力压抑自己。我只想做一个正常人,平安度过自己一生,您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了解了小G的故事,我反复琢磨,我觉得他非健康心理有几个症状:①缺乏温情,童年经历,让他畏惧与人相处,同学觉得他高傲、冷漠。②行为怪僻、性格内向,很少与父母交心,不被人了解,封闭自己,独来独往。③他毫无道理将一些无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觉得别人对付他,觉得同学鄙视他、厌恶他。④他有一些奇异的想法,对周围一切接受不了,有时脑子产生不相干片断。

心理辅导案例篇4

石某,男,11岁,4年级的一名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家由内蒙古迁移到哈尔滨市某农村,租房子生活。母亲无工作,多年一直身体不好,父亲靠拾废品卖钱维持生活,生活较贫困,没有钱给他买新衣服,他的衣服多数都是缝缝补补的。

问题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因为父亲靠拾废品养家糊口,刚转来我校时同学得知后,都不跟他玩,离他很远就捂住鼻子声称他身上有味。因此他存在着较强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同学,在同学面前自惭形秽。经常招惹同学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脾气暴躁,经常说脏话。他不合群,与同学保持距离,每天自己在一个角落活动,在集体活动照相时,总是躲在角落里,或者只留下背影。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中下等。有时下课就找一些比他小的外班不知道他家境的同学玩。

辅导对策及详细过程

对策:通过观察、分析以后,我发现石某的问题主要是人际交往障碍,出在自卑心理,因为他自卑,所以不想去学习,不想做作业,上课不听讲,成绩不好,但他又非常好强,在好的方面他比不过其他同学,因此他选择在差的方面去超过其他同学,在行为习惯上也就表现得差,其实他非常想成绩好、表现好。所以我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矫正,同时,注意改变他的认知水平,调动其情感因素,以巩固辅导效果。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和成就感,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石某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石某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

辅导过程:

(一)矫正他的错误想法,消除他的戒备心理

我在石某又一次招惹同学后,与他谈了一次,告诉了他我对他的想法:“我觉得你非常聪明、有能力学好、做事积极,有很多方面做得非常棒,但是用这样的方法引起他人注意好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好方法?”并告诉了他这样做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使其正确认知自己,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鼓励他以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重新开始。

(二)正确对待父母,正确分析自己的家庭环境

第一次谈话

师:“你觉得你的妈妈怎么样?”

生:“我的妈妈很好,妈妈非常爱我,她身体不好,总有病,我很担心。”

师:“是吗?”

生:“她每年都要打两次点滴,爸爸总向外面借钱。”

师:“妈妈身体不好,你很担心。还需要钱去治病是吗?”

生:“是的”

师:“你是个很孝顺的孩子,能替妈妈担心,我很高兴。”

师:“妈妈这么爱你,你每天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生:“我不知道。”

师:“好了,今天咱们就谈到这里,回去后请你想一想你能为她做些什么。”

抛出问题,使其自己思考应该怎样做。

第二次谈话

师:“听你爸爸说,你每天回家都能帮助妈妈端碗筷?”

生:“是的,妈妈做完饭,我就帮着她端上来。”

师:“你做的真不错。”

(生不好意思低下头。)

师:“妈妈最近身体怎么样?”

生:“还可以。”

师:“看来妈妈心情好了,身体也健康了,不是吗?”

生:“是的。”

师:“这一点,你比你的同学做的都好,你觉得呢?”

(生面带微笑。)

肯定他的做法,帮助其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客服自卑心理。

第三次谈话

师:“你的爸爸最近怎么样?”

生:“爸爸每天捡垃圾,每天回来很晚。”

师:“是吗?”

生:“每天我们都睡觉了,还没看到他的人影。”

师:“你的爸爸真的很忙。”

生:“我也知道爸爸很辛苦,有时看到他这么累,心里也很不好受。”

师:“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生:“我不知道我能为他做些什么。”

师:“你能这样想,很好。”

生:“我想帮助他捡垃圾,但是,如果让同学看到我和爸爸是捡破烂的他们会笑话我,说我是卖破烂的小孩。”

师:“那你怎么想的,你想帮助爸爸是吗?”

生:“是的。”

师:“爸爸为什么卖破烂?”

(生无语。)

帮助石某摆正心态,正确面对自己所处的家庭环境,尊重爸爸。

(三)帮助他矫正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1.定矫正目标。

(1)不再招惹同学,与同学融洽相处。

(2)改正说脏话的习惯。

(3)上课认真听讲。

(4)帮助爸爸妈妈干活。

2.矫正准备。

(1)五角星——用吹塑纸制作。

(2)强化物——选择石某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换取这些强化物所需的五角星是根据石某对强化物的喜欢程度来决定的,有一定的层次性。

(3)交换系统——制定逐步达成矫正目标的子目标,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奖惩。

3.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周)

(1)交代辅导的目的,教师、家长双方与石某签定协议,此协议是奖励制实施的保障。每天招惹同学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说脏话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上课不影响其他同学。回家后能帮助父母干一件事。

(2)取得同学(班干部)、科任老师的支持,请他们帮助记录石某的表现。

(3)矫正目标的子目标可依据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初次实施此方案,可适当降低要求,以使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

(4)在矫正期间,石某每天得到多少五角星,扣除多少五角星,石某和老师都要记录。

第二阶段(第二三周)

提高要求,每天招惹同学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说脏话次数控制在1次以内,上课基本能专心听讲,回家后能帮助父母干两件事。

第三阶段(第四五周)

再次提高要求,全天不招惹同学,不讲脏话,上课能认真听讲,回家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帮助父母做两件事。

第四阶段(第六七周)

巩固前3个阶段的成果,鼓励石某主动帮助同学,进行测验,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四)创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减轻石某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步与前者同时进行。尽量排除石某的自卑心理,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

1.全班上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课,使学生们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不要用有色眼光看人。

2.给他安排了一项工作,使石某认识到自我价值。根据石某性格特征,脾气较暴躁,不会与其他学生正常交往,给其创造环境,安排他管理作业本。每天在核对作业本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接触他人,并且帮助他树立自信,提高他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

3.石某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下水平,关键是石某的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在班中我开展了多次心理辅导课,目的是让他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

(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种关系

1.与班主任沟通,多关注。

2.学生之间要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他人,正确看待石某父亲的职业。

3.全班进行感恩教育。

(六)为石某申请贫困生补助

学校在申报贫困生津贴时,各班要将贫困生信息上报。衡量全班其他学生的家庭状况,综合条件,申报贫困生补助。使石某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

辅导的初步效果

矫正前,石某每天招惹同学在3次以上,甚至出现打架现象。矫正后,石某没有了打架行为,不再故意捉弄同学,还主动帮老师做事,积极参加劳动,上课能不说话,认真听讲,成绩明显有提高等,表现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在家里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体看,石某还是比较懂事的孩子。老师们看在眼里,都说石某确实变了;同学们也不再害怕、讨厌他了,说他身上有味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他的喜爱。有一次同学摔倒了,他赶紧将同学扶起来送到校医室,并且安慰他说:“坚强点,没事的。”还有一次,一位同学生病在教室里吐了,其他同学有的在埋怨,有的捂着鼻子,只有石某主动去拿扫把将呕吐物扫走,同学们对他都竖起大拇指。

石某的爸爸告诉我,石某现在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就主动帮爸爸干活,给垃圾分类,数矿泉水瓶。到了周末,他还能主动和爸爸一起去捡垃圾,收废品,俨然是一个小大人。

现在石某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同学当中小有威信,自己申请体委岗位,并且成功地被选,每天他都会为自己制定计划,都说:穷人家孩子到当家,在他身上明显感觉到他比其他学生成熟、懂事。

心理辅导案例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问题学生;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商,男,大一学生,来自新疆,独生子。新生入校后该生的出勤情况就很差,辅导员通过向班干部了解到他逃课在寝室打游戏。小商父母均是当地政府机关人员。于是,辅导员约他谈心,他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不断反驳辅导员的观点,为自己辩解。

小商在初三与他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初中阶段成绩优良。然而当父母利用自己的关系将他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进入尖子班后,几次排名不理想的模拟考后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家庭关系中,他和父亲是对立的,会故意违背父亲的意愿,与母亲也很少讲知心话。他的两个表哥的生活状况使他觉得读书无用,认为没有文凭的人照样能挣大钱。

谈话犹如两个人在进行谈判,看到他如此顽固难以说服,辅导员本人也感到非常失望,也想按照他的父母对他的底线要求一样,只要不做出违法的事情就随他而去。辅导员正犹豫不决时,看到小商起身去关没有关严的办公室房门,这一举动让辅导员眼前一亮。辅导员感到不能放弃小商,需要一段时间让他得到教育和历练。

二、案例分析

对发生在小商身上的沉迷网络、厌学、人际交往障碍、难以融入新环境等情况,辅导员进行了深入了解,经常保持与他联络、谈心,并找班干部了解并讨论解决办法,及时把握小商的思想与行为动态。

1.家庭因素

小商是典型的90后,而且还是隔代教育的产物。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对小商的成长教育,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三口之家因为小商沉疴已久的问题而争吵不休,小商处处与父亲作对,叛逆倾向严重,母亲在一旁无能为力。

2.中学教育因素

原本成绩优良的小商转学进入尖子班后,一方面他面临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心理落差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家长为了小商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联合班主任向小商妥协,降低要求,导致他更加无组织、无纪律,性格自由散漫。

3.自身因素

小商学习基础差,生活习惯与其他学生有差异。自身不良行为和习惯加上刚进入大学的种种不适应,导致他更加迷茫。懒惰是学习的最大杀手,大一期间小商连通过难度较低的体育课都不及格,更不用说其他文化课了,以致大一学年结束后他面临着留级的危机。

三、解决方法

1.平等对话

辅导员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情感上相互爱护,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讨论问题。当小商知道辅导员是报以要与他结交朋友的态度进行交流后,他开始逐渐向辅导员讲述他的成长经历、生活故事、学业担忧等问题。而辅导员回馈给小商的是耐心与包容,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用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感染小商。在潜移默化中辅导员与小商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引导,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日常关注

辅导员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必须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需要用爱去呵护,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时刻被关注。辅导员通过查找小商的学籍卡信息,联系到他的父亲,说明了他的在校情况;同时了解到了更具体的信息,并与他的家长互通信息,保持联络。辅导员还通过小商的室友了解、把握他的日常表现,并让班干部协助他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小商的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改变他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在日常点滴中向他传授良好的价值取向。一条QQ信息或微信询问下他的近况,能让他感受到被辅导员时刻关注着、鼓励着。

3.结对帮带

小商有网瘾、厌学、人际关系障碍和难以融入大学生活等问题,辅导员以活动为载体,以宿舍为中心,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他实施结对帮带。比如搬入新校区的寝室调整问题,因小商在班级的不良表现,导致没有学生愿意接纳他为室友,班长就主动与其他学生沟通,帮助其与室友建立关系,成功解决了小商的住宿问题;同时,建议小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使他用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四、案例启示

1.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心理适应情况不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向新生深入介绍大学生活,M行细致的人生理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生活指导、思想教育和常规教育。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或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向新生介绍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让他们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个人计划。

2.培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自理能力较差、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提升他们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性格特点,指导他们在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辅导员要让学生在沟通、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坚持查课

查课是辅导员的例行工作,也是基础性的工作。辅导员通过查课不仅可以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而且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可以掌握哪些学生经常旷课或只上某门课程,哪些学生上课积极,哪些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查课还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学生的异常情况。小商就是辅导员在查课过程中发现的一名问题学生。查课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

4.提供平台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发挥优势,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学生富有创新意识,可塑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很强。有些学生自己创建社团、协会,也有学生自主创业,这些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提倡。此外,辅导员要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考取专业证书,为未来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专业引路人,面对问题学生要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用耐心和策略化解问题,用真心换来问题学生的洗心革面,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付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前沿,2006(5).

[2]胡卫新,王伯平,王震威.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5(4).

[3]岳海晶.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探析[J].科教导刊,2012(7).

心理辅导案例篇6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突发事件 预防 应急

大学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紧急的危及到在校大学师生的身心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影响到大学校园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各类事件总和。[1]它是大学发展航道中暗樵,具有复杂性、突发性、隐蔽性、强危害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事件越来越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因此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是指高校为了防止或应付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它是一项系统工程,由高校各部门共同合作完成,旨在降低大学校园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最低影响的工程,应包含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笔者试图基于辅导员视角,以身边所发生的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为案例,探究辅导员应在大学突发事件中的预防及应急中的作用和做法。

一、案例分析

大学突发事件是某些社会问题在大学校园内的反映,形成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有外在环境、内部管理和学生自身心理等多种因素。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从类型上看,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政治事件、意外死亡、意外伤害、自我伤亡和他害伤亡。[2]本文以近来笔者身边所发生的几个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为典型案例。

案例1:2009年4月某晚,某男子从广州市某高校教学楼跳楼自杀身亡,留一遗书,因找不到工作,一时压力巨大,无颜见父母,以此了生。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刻封锁现场并核实死者身份,该校区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所负责学生逐个进行排查,及时向学生处及保卫处汇报学生情况并做好同学的情绪安抚工作。后经证实,此男子非该校在校学生,是长期租在该高校校区附近考研和找工作的已毕业它校学生。

案例2:2009年7月底,某高校一名少数民族同学期末考试完后,在宿舍上网,因看到某汉族同学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评价少数民族生活习性言论之后,便一时激动,与他人在网上发生对骂事件。事发之后,该校论坛网络管理人员迅速汇报学校有关部门,通过追查IP地址和论坛实名找出事件的双方。双方辅导员及时了解事情原委,并安抚双方情绪,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事件双方都深深认识到不理智的错误,作了自我检讨,并达成了和解。其后,辅导员均在大班进行思想教育大会,号召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尊重,共创和谐校园。

案例3:2009年9月初某晚,某高校一大二学生在开学第一天未经请假私自回家,与父母一起到亲戚家参加宴席。席后,该生因刚刚学会驾车,一时兴起,便独自驾母亲小车出去办事。途中,因驾驶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当,引发了一起伤亡惨重的交通事故,该生也当场被交警拘留。亦日,班上考勤干部及时向该生辅导员汇报了该生旷课情况,该生辅导员与该生连续联系多次未果,故与其家长联系,方得知此事,先做好该生的家长的情绪安抚工作,同时立即汇报给该高校学生处及保卫处。同时该生辅导员立刻深入该生宿舍和班级,向学生说明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并以此为反面教材,对同学们进行深刻的现场安全教育大会。

案例4:H1N1甲型流感自墨西哥爆发以来,以惊人势态迅速扩散到全球,并呈现出向学校和社区扩散之趋势。2009年9月中,某高校某生突然发高烧38度以上,并持续几日,后送到某三甲医院诊治,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被暂时隔离。事件发生后,该校学生都感到非常惊慌。该校辅导员首先出来稳定大学校园内人人自危情绪,向学生说明甲型流感的预防方法以及甲型流感的的临床表现,并引用许多被治愈的甲型流感事例使学生充分相信现代医学是完全可以治愈甲型流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该生的辅导员组织同学们去看望该生,给他支持和关心,帮助他消除心理惧怕,配合医生,战胜流感。

二、辅导员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以上案例虽为典型的个案分析,但从其原因和特点上都呈现出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共性来。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果都是深远的,其代价也是惨重的。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是多部门共同合作的长期任务,辅导员在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大学校园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实施的主渠道。辅导员在预防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途径:

1.完备的信息网络。辅导员必须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让各种有效信息保持通畅,以便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及学生干部的情况汇报是辅导员了解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有效引导,以便使学生干部从“关心同学”为宗旨,及时将学生中异常情况报告老师,从而能及时的、主动的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辅导员信息网络,不仅是包括学生干部队伍,同时也包括普通同学。在宿舍设立心理安全和消防安全委员是建立辅导员信息网络有效模式,能减少上报环节,缩短上报时间,达到有效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有效的安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提高防火、防盗、防骗意识,防治传染性疾病,提高自我保护应急能力,同时结合一些安全事故对学生过行案例或视频资料教育,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紧急救护和消防灭火的知识竞赛,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同时也要形成有效的安全工作机制,成立安全工作小组,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的用电用火安全、防盗工作等。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3.健康的心理辅导。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心理因素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仅是预防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压力、提高自信的重要方式。辅导员应通过信息网络,密切关注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同学,时常找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生活上有困难、交往上有困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4.灵活的反馈渠道。对于一些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消防漏洞,学生身体状况等易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因素要做好跟踪服务,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反馈进展情况,有便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辅导员不仅与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困难学生、问题学生等群体进行交流,同时辅导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与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等。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关注对象,更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5.丰富的专业知识。辅导员是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渠道,对于大学生在防火、防盗、防骗、防止传染性疾病、进行心理辅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的宣传教育正确与否对预防大学校园的突发事件有着重大的关系。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应付的策略,才能科学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因此,对辅导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突发事件的能力,讲解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应付策略也是预防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辅导员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有其必须性和偶然性。尽管做好了很多预防措施,但仍不能绝对保证没有突发事件的发生。从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辅导员第一步工作的妥善,对于整个突发事件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大学校园突发事件担负着排头兵和桥梁的角色。辅导员在应对大学校园内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措施:

1.第一时间的信息上报。辅导员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也第一时间汇报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辅导员个人的能力及职权是有限的,在汇报后,在能力和职权允许范围内开展相关工作,一切听从指挥,并配合学校积极行动。

2.有效进行家长沟通和安抚。在日常的工作中,,家校互动是大学生教育体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增进双方的友谊,一旦发生突况,也能使家长保持对学校的基本信任,而不至于走向极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及时向直接当事人的家长通报情况,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一同做好危机的善后处置工作。

3.准确的信息。突发事件常会以小道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甚至引起恐慌,任其发展将会影响大学校园的稳定。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辅导员要在上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问题实质,拿出有力措施,及时反应;要通过召开年级大会、党支部会议、学生干部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的方式;同时利用QQ群、飞信等网络载体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辟开谣言。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知情权,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4.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对事件当事人会带来惨重和难以承受的代价。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因此,危机之后,要采取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安抚其情绪,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同时也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和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沈燕.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预防及应付[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心理辅导案例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挑战越来越突出[2],思想政治教育的粗放型、经验型管理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3],新形势下,迫切要求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做精、做细、做实”,针对90后的学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高校必须以人为本,瞄准学生需求,将精细化管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案例的概况

某学院2009级女生黄某,于2010年元旦放假结束后未返校,辅导员通过联系其家长,得知该生元旦放假并没有回家,当即跟黄某的家里以及有可能去的亲戚、朋友、同学联系,同时让他们不间断打黄某的手机;与此同时,辅导员通过其舍友、高中同学以及当晚打通的几次电话,判断黄某和陌生人在一起且其人身自由已经受控制了。学院据此情况及时向公安局报案并提供很多相关信息,警方根据调阅黄某手机的通话记录,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初步判断黄某在湖北被非法传销组织所控制。最后,经过学校的再三努力,警方及时会同校保卫处、该生的辅导员赶往武汉,于1月9日通过用技侦手段在湖北孝感江北找到非法传销窝点并救出黄某。

学生黄某一是由于在传销窝点限制人身自由近十天了,内心有恐惧感;二是由于受到非法传销组织洗脑,上当受骗,羞于和同学见面,思想情绪不稳定;三是时间紧,已经是接近期末复习考试了。学院综合分析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决定:一让黄某暂时请假一段时间,接受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二督促其家长配合学院努力安抚黄某的情绪,尽快让她恢复平静;三在学生黄某返校后,视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办法,帮助她尽快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在那一段时间,辅导员为学生黄某办理期末缓考手续,经常打电话了解黄某情况并做她的思想工作,鼓励其树立信心尽快摆脱非法传销的影响,走出阴影,争取早日返校学习。

辅导员考虑到学生黄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法传销组织的“洗脑”,认为应该争取各种办法,耐心细致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尽快帮助黄某走出阴影,勇敢面对过去。一是在黄某返校前,辅导员首先深入黄某所在宿舍、班级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多给予同学黄某帮助,不要在背后议论其被非法传销组织所骗之事,做到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二是要求同学们在黄某返校后,不要看不起而疏远她,要帮助她树立信心,早日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三是为黄某安排专门的补考时间。在黄某返校的当天,学生科长和辅导员一起到宿舍看望她,并鼓励她勇敢走出这起事情的阴影、积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该班安排一次专门的班会,让黄某以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向同学们揭示非法传销组织欺骗大学生的伎俩和惯用手法,通过亲口讲出受骗经过和悔悟,更好的消除自己内心种种顾虑,以平常心态去面对今后的生活。同时也让全体同学通过这一实际案例,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三年来,在学院领导、辅导员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黄某不仅走出心理阴影,而且对生活充满信心,比以往更加勤奋学习,学习成绩不断取得进步;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衷于社团活动,担任校商务协会团支书、宣传委员并荣获校“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积极参与个人创业计划大赛并荣获 “二等奖”;获校“就业与创业训练营优秀团长”称号,其带领的团队赢得了“优秀团队”称号;同时,珍惜课余时间,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英语专业四级、省计算机一级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成绩合格证等技能证书。

二、案例分析

学生黄某被非法传销组织所骗,限制人身自由近十天,通过辅导员及时了解情况,向警方提供诸多可靠信息,为黄某得以从传销窝点救出提供条件。该生所在学院正确分析了学生黄某被非法传销组织“洗脑”和救出后存在思想情绪不稳定这一事实,从而作出了“暂时休息一段时间,接受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的正确决定。

为了帮助黄某做好心理调适,尽快融入集体,辅导员耐心细致的做了思想政治工作。黄某返校前,辅导员深入黄某所在宿舍,班级要求同学们在其返校后尽量帮助她,避免以异样的眼光、态度看待她,帮助她早日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为了做好黄某的思想转化工作以及通过这一案例教育周围同学提高安全意识,辅导员特地精心安排了一次特殊“班会”;为了让学生黄某尽快忘却这段经历,辅导员讲究工作方式方法,避免与其频繁接触,交待身边同学暗中关注她的情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及时和她谈心,化解其心中疙瘩,同时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

三、案例点评

学生黄某受非法传销组织蒙骗,学校认为把黄某从非法传销窝点救出来固然重要,但是如何通过教育疏导让黄某正确认识这段被骗的经历,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走好今后人生之路更重要。为此,学院制定了正确的帮助教育转化方案。辅导员在帮助教育学生黄某过程中,及时联系沟通其家长,让他们主动配合学校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辅导员适时的做好黄某的心理疏导,把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和加强思想教育相结合,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建立健康的心理。

在该案例中,学生家长、普通同学、班级干部、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书记以及学校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很好地化解了受蒙骗学生的危险,同时做好其教育转化工作。该案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整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细心教育、辅导和服务,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具体、做扎实、做出成效。

通过帮助、教育、转化受非法传销组织蒙骗学生这一例子,我们从中得到启发:新时期大学生既渴望走进社会,接触新事物,又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高校政工干部在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案发后的教育转化上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要本着人文关怀,做到严和爱相结合,规范管理和教育引导相结合。此外,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政工干部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在工作中要具备“四心”,即“责任心”、 “爱心”、“细心”、“耐心”,才能更好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讲究精细化,用心挖掘,寻找亮点,做大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心理辅导案例篇8

论文摘要: 在药剂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剂学理论教学效果,符合当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我校药剂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可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临床用药奠定基础,但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药剂学教学中采用运用案例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1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详言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案例1:2006年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时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案例2:2005年,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0。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竟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10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5)药用辅料的分类?

(6)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807班是我校高中专药剂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作出总结。

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1)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二甘醇作为溶媒。

(2)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3)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4)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5)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6)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④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0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逃避人卖弄、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7.

[2]高宏.药剂学(第二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上一篇:财务分析案例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