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06 06:54:22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篇1

如果VB2细菌培养阴性,而VB1菌落数明显>EPS和VB3,则考虑为尿道感染。

VB2菌落数超过1000个/ml,而EPS和VB3细菌培养为阴性,属于细菌性膀胱炎。需要药物治疗3~5天后,再重新做此试验。

VBI及VB2阴性,而EPS或VB3的细菌培养为阳性,或者EPS的菌落数>VB110倍以上,则可拟诊为细菌性前列腺炎。1周后再重复检查1次,如果2次结果相同,则诊断成立。

如果4个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则考虑无病或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目前对门诊患者可以采用简化后的“二杯法”,即只做VB2和EPS(或VB3)的细菌培养,诊断方法同前。

慢性细菌性(II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细菌性(II型)前列腺炎的主要症状①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感、尿道疼痛、排尿不畅或尿后滴沥及排尿不尽感。②疼痛症状:疼痛表现为以会为中心的广泛区域,可为下腰痛、耻骨上区痛、腹股沟痛、痛、痛、痛、会阴痛等。以上疼痛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③障碍症状:可减退或消失,伴、阳痿或疼痛,个别病人可出现易于。④精神神经症状;头晕、头痛、乏力、眼花、耳鸣及抑郁、多疑、失眠等症。

直肠指诊 前列腺体积较正常增大或略小,可有两叶不对称,前列腺硬度增加,表面不规则,可触及局限性硬结或局限性柔韧区,并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①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减少,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或见脓细胞。②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大多为大肠杆菌。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应与一些特异性细菌感染相鉴别,如与前列腺结核相鉴别。前列腺结核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如为单纯前列腺结核,则诊断更为困难。因此,鉴别前列腺结核时,应全面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发现患者伴有附睾不规则硬结、皮肤粘连、窦道形成或输精管串珠样改变等征象,或有确诊肾结核的证据,则明确前列腺结核的诊断相对容易。否则,必要时需配合膀胱尿道镜检查,或做前列腺活组织检查,以帮助诊断。

慢性非细菌性(III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非细菌性(IIIa型)前列腺炎的症状和慢性细菌性(II型)前列腺炎的表现基本相同。

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较正常增大或略显肿胀,可有两叶不对称,前列腺质地较软,表面不规则,可有压痛,按摩前列腺时可有较多的前列腺液溢出。

实验室检查①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②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未培养出致病菌。

通过以上检查,可以诊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IIla型前列腺炎需要与II型前列腺炎进行鉴别诊断。主要区别是EPS或VB3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和阳性的不同。而且,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多不合并尿路感染。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IIb型、前列腺痛)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IIb型、前列腺痛)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上述两型类似。通常病人没有尿路感染病史。

直肠指诊前列腺正常,但按压两侧肛提肌及髂外旋短肌时可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镜检显示白细胞不多,细菌培养阴性。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须与膀胱肿瘤相鉴别。浸润性膀胱癌、膀胱原位癌等均可出现盆腔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需要通过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及活检以明确诊断。

此外,还应注意与间质性膀胱炎相鉴别。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非细菌性慢性膀胱炎,以中年女性多见,但青壮年男性亦可见到。其症状表现为尿频、尿痛,盆腔或会疼痛,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均正常。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是在麻醉下做膀胱镜检查和膀胱充水扩张试验,因此需要泌尿外科的配合。

无症状性(Ⅳ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篇2

    传统中医师诊断疾病通常使用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种辩证论治的方法是我国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而检测技术则是引进于西方,尚若将西医师提供的报告单作为中医师诊断的依据,那么所得出的诊断结果就偏离了中医对疾病的了解,而且既然使用西医的诊断,那么中医师就不再是中医师了,因为检测是西医诊疗手段之一,进而导致诊断偏离了中医的本质。许多不知道其中原由的病患也说到:“我们之所以选择中医治疗就是不想去做这样那样的检查,如果中医也这样做,我们何必多此一举呢?”[1]但不可否认的是,临床检测结果的确可以帮助中医分析患者患病机理因。通常中医仅凭四诊法并不能认识到疾病发生的根源,四诊法虽然具备了中医整体性与宏观性的特点,但其为患者诊断得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模糊的框架,同时结果还带有中医师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性,使得疾病与本质的关系未能明确理清。基于上述这种情况,尚若可以利用西方检测技术,可以让中医师客观全面的掌握病患患病机理,然后对症下药,帮助病患尽早康复。比如常见的腰痛,临床诊断结果有肾结石、脊柱疾病等[2]。仅凭四诊法是否能够区分疾病的本质?如贫血,通常贫血的临床特征只有气短、面色苍白等,中医仅称其为“血虚”,然就贫血类型而言,就可分为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只通过望、闻、问、切是无法真正区别开的。而利用西方的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准确的了解病患的患病机理,还便于医师对症下药,使患者尽早得到康复。同时对于中医上的气虚、阳虚、阴虚以及身体器官功能状态如肝上火等情况,临床检测技术不仅可以使患者病因更加明确,还可以为中医师提供指导用药的依据。

    2中医诊断现代化发展

    纵观中医诊断的发展,早在50年前,中医就开始利用西方检测技术来为中医诊断提供患者患病机理的信息。因此可以说,现代检测技术是中医四诊法的补充和延伸。从运用检测技术的情况分析来看,检测技术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以应用。一是检测技术为中医师提供患者病因信息。通常患者器官功能的改变或恢复,都需要西方检测技术去进一步证实,如肝功能异常者,其在经过一系列中医疗程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明显,在这个阶段中,肝中的蛋白质代谢、肝纤维化指标等明显变化为中医治疗的疗效提供确切证明[3]。又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医师在治疗时,多让患者使用抗生剂,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中医在此方面的诊疗原则是活血化瘀以及清热解毒,效果显着,在这个时候,检测技术则可以为患者各项指标如血沉等进行检查,为中医诊疗效果提供确切依据。中西医本质是不同的,而且诊断方式也有所不同,但虽不同宗同源,其目的却高度一致的,那就是使患者尽早康复。

    3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和中医诊断的应用要求

    中医如何利用检测技术来为其补充与延伸呢?检测技术虽然仅仅只能为中医的诊断提供患者病因的基本信息,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检测技术在中医中的应用效果。

    3.1中医不能一贯遵从传统,将人体层次的掌握局限在机体整体上,中医也应当深入到骨髓中去,把观察的层次延伸到人体各器官中去。换言之,就是根据传统的由身体器官功能改变而对外表现的信息,进而找出身体器官活动,转变到由外向内观察,这是中医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个由外向内观察的过程中,检测技术为其发展搭建了桥梁[4];

    3.2中医诊断结果具有模糊性,其没有对定性定量的范围进行认定,这是中医发展的一道障碍,而现代检测技术则是铲除这道障碍的有力匕首。中医诊断既要延续传统的辨证论治,又要利用检测技术为中医诊疗结果提供明确的效果依据,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对自身内容进行完善与补充。

    综上所述,中医有着自己理论指导与想法,在延续传统优势的同时,还需要的本身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尤其是对紧急诊疗而言,因中医的诊断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在应对急诊时无法发挥中医的作用。如在现代医学处理急诊情况时,需要医师熟练掌握肝的形态、盲肠的位置、胃的大小等各个器官的情况,而反观中医对器官的了解,还局限于内经。

    4结论

临床诊断篇3

【关键词】  抽搐 鉴别 诊断快速

        抽搐是一种快速的、重复的、阵挛性的或强直性的、不自主的运动冲动。通常侵犯若干肌肉或肌群,最常开始于面部或接近面部,特别是眼及口的周围,以后扩展到颈、肩部、四肢及躯干。可以是局部性的抽搐,也可以是全身性的抽搐。常有节律性的间歇,但多为频度不等、没有节律、幅度较大、比较单调的运动,常引起某种特殊的姿势。抽搐在有精神影响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有时可随意志而短时间抑制,不如肌阵挛、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等那样影响正常的活动。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9月收治1例抽搐患者,男性16岁,全部症状:发热2天,抽搐1天,下面将临床鉴别与诊断汇报如下。

        1.2临床表现    

        1.2.1功能性抽搐  抽搐至今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6~12岁的儿童最多见,亦可见于成人,其发生可能与精神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抽搐最常见于面部及颈部,在眼部表现为眨眼抽搐,鼻、唇、舌及喉头亦常有抽搐。肩、臂及手的抽搐最常合并有头及颈的抽搐,下肢最常见的形式为踏脚抽搐及跳跃抽搐,表现在咽喉部可发出吠声、嗯嗯声,还可有吞咽抽搐、呼吸抽搐、言语抽搐等。

此种抽搐在病程中常改变形式,个别的运动可由意志暂时控制,病程较短者对治疗的反应较好,病程长久者治疗常无效。

        1.2.2全身性抽搐症(Gilles De La Tourette病)  这一组抽搐多开始于儿童,主要为7~8岁者,亦可见于成年,为进行性病程,有间断及复发。抽搐开始侵犯面、颈部,以及侵及发音、呼吸、四肢的肌肉。因而首先发生的常包括眨眼、嘲笑、吸鼻、咂嘴、面部扭动、头部倾斜等抽搐动作,抽搐侵及呼吸肌、膈肌引起咳嗽、呃逆,并可出现肩的升降、臂的抖动、腿跳动、踏脚、吐唾沫、发嘶声等,有些患者出现模仿运动、模仿语言、重复语言、暴发性语言,甚至污秽的语言,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1.2.3锥体外系病变的抽搐  患者有显著的器质性病因:

        1.2.3.1药物引起的抽搐:酚噻嗪类药物在治疗的初期即可引起抽搐样多动,好发于面部,尤其是口的周围。

        1.2.3.2纹状体病变的抽搐:抽搐样运动能发生在位于纹状体的几乎所有疾病,在颈部的抽搐可表现为斜颈。

        1.2.4离子紊乱引起的抽搐

        1.2.4.1低钙血症:血清钙低于3.5 mmol/L称为低钙血症,低钙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产生神经系统损害,常表现为手足抽搐、惊厥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常见病因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不全、碱中毒等。高磷血症临床表现与低钙血症相同。

        1.2.4.2低钠血症:指血清钠<135 mmol/L,常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大量出汗、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低钠性惊厥,呈阵发性抽搐发作,以小儿多见。肌肉软弱无力,尚可引起骨骼肌痉挛,以腓肠肌和腹肌多见。

        1.2.4.3低镁血症:常见于肝肾功能异常、肠道疾病、长期酗酒、服用利尿剂、原发性低镁血症等,主要表现有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加,肌肉震颤、手足抽搐、反射亢进等,可引起咀嚼肌痉挛和腕指痉挛,手足徐动,少数患者有惊厥和昏迷。

        1.2.5头部的抽搐综合征   快速

        1.2.5.1Meige综合征:或称为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除眼睑痉挛外,常表现为面、下颏、舌肌的反复而非节律性的强直性痉挛,口角牵缩,张口撅嘴、抬眉蹙额等不自主运动。易受情感变化的影响,日内变动可较明显,有的可由阅读、行走、发音等动作诱发。此种抽搐很少自行缓解。

1.2.5.2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既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

        1.2.5.3特发性睑痉挛: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

        2  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

        2.1病史:起病缓急,有无进展性。 发生抽搐的部位,全身性、部分性,是否伴随意识障碍。有无腹泻、呕吐、慢性肾炎、使用利尿剂、大量出汗、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以往有无类似发作。 是否服用过某些药物。有无诱因,睡眠时是否消失。有无智力障碍、产伤、遗传病史。

        2.2体格检查:有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

        2.3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选做下述检查:脑电图检查。血钾、钠、氯、钙、磷、镁、肝肾功能等。肌电图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

        3  鉴别诊断   

        3.1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蹈病  发作形式不同。

        3.2癫痫发作  表现为运动障碍的部分性发作及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3.3痉挛性斜颈  颈肌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抽搐可发生于不同的疾病。并且可以由完全不同的部位引起,可分为以下几类:

功能性抽搐:至今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

        全身性抽搐症:引起的器质性病因未能得到充分的证实。

        锥体外系病变的抽搐:如脑炎引起的抽搐、药物引起的抽搐、其他纹状体疾病的抽搐,证实锥体外系有器质性病变。

        离子紊乱引起的抽搐:低钙血症、钠代谢紊乱、氯代谢紊乱、低镁血症、高磷血症均可引起抽搐发作。

去脑强直:是因病变损害,使大脑与中脑和桥脑间的联系中断,影响了上部脑干的功能所致。

        周围运动神经元引起的抽搐:主要包括面肌痉挛、特发性睑痉挛等。

        参 考 文 献快速

        [1]王喜林,王秋娟.35例面肌痉挛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1993年02期.

临床诊断篇4

胃癌(stomach cancer)发生于胃部的癌病类疾病。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我国胃癌死亡率为25.2/10万(男性:32.8/10 万,女性:17.0/10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男性是女性的1.9倍)。随着胃病检测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胃肿瘤的诊断和鉴别,由于实时超声的问世以来,为食道、胃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工具,撬开了超声不能窥视空腔脏器””的大门。

1解剖概要

胃是消化道最大膨大的空腔器官,分贲门、胃底、胃体、幽门 四部分。胃的形态、大小和位置随胃容量多少、、体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贲门和小弯的位置比较固定,而胃大弯及幽门则随胃的充盈程度与的改变而变化。卧位时,贲门、胃底、胃小弯和部分胃体被肝左叶、胸骨、肋骨所遮盖。站位时,贲门和胃底仍为上述组织遮盖,而胃小弯和胃大弯、胃体直接贴近腹壁。

2探查方法

2.1仪器

一般采用实时二维超声显像仪(以下简称B超),频率以3~3.5兆赫(MHz),超声窥镜所用频率 5~10MHz仪器,灵敏度与检查肝脏相同,以图像显示清晰为准。

检查前准备:于检查前一天晚餐应进易消化软食,餐后至翌日检查前禁食10~12小时以上。

2.2检查方法

①体表直接检查法:受检查者取仰卧常规先扫查肝、胆、胰、腹主动脉周围及空腹胃区有无异常,然后饮胃透声剂(如显得清、胃快胃液或水),因肿瘤患者胃粘液多,粘膜层显示不理想,为了增强胃粘膜微细结构的显示,降低胃液粘膜稠度及声阻抗,有利于肿瘤的显示。所以胃癌者受检前应顿服”显得清”。饮量视情况而定,一般在500ml左右,服后略停3-5分钟。取抑卧位、左、右侧卧位及坐位,行多切面详细观察胃腔充盈后的形态;胃壁层次结构构厚度及胃壁蠕动和排空等情况。

②超声内窥镜法:检查方法与一般内窥镜方法相同,但在检查时当内窥镜达到目标位置时,即注入脱气水于水囊中即可进行检查。(超声内窥镜前端装有一小型超声探头,在探头前端有一囊)。近来又有凸形探头并配有组织钳装 置。所以内窥镜法不但可排队气体和骨骼对超声探查的干扰,同时可以取组织活检。

3正常胃声像图

正常胃的声像图受胃内容物影响较大。空腹时,胃内含少量气体,回声图呈多次反射不易观察。这了获得满意的胃声像图,需口服胃透声剂,见胃内有漂浮游动有强光点,逐渐减少消失,胃壁各部层次结构清晰可见。

①贲门声像图

大多数人于空腹时可见。一般在剑下偏左,纵切 面(探头略向左倾斜)位于肝左叶之后,腹主动脉之前显示椭圆形,管壁厚度均匀为低回声区,中心为强回声呈”靶环状”如果饮水时可见液体通过。

②胃体、胃窦声像图

正常胃体、胃窦块像图

正常胃体、胃窦位于上腹部,胃体于剑下可见,胃窦位 于正中线以右。饮透块剂后,胃壁呈强弱相间的五层纤细 光带回声,由内向外,第一层为强回声带,第二层为低回声带,组织学上 共同代表粘膜层;第三层为强回声,第四层为 低回声,第五层为强回声,分别代表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胃壁厚薄受胃充盈膨胀程度影响,饮透声剂后一般胃壁厚3~5cm。超声 可动态直观胃壁蠕动情况,正常胃壁由胃体向胃窦幽门方向有规律地蠕动,前端为 舒张波,后端为收缩波。收缩时,胃壁向胃腔突起,横切而胃体,呈”∞”字形,层次分明,回声光带纤细完整,连续性好。正常胃内液体约1小时左右排空[1]。

4胃癌的声像图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好发年龄40~65岁之间,它可以发生在胃的 任何部位,但以胃窦、小弯和贲门区常见。

贲门癌:贲门部增大,管壁局限性或全周性增厚、僵硬,前后径均超过3cm,以上,呈”偏心靶征”。根据胃癌声像图的特点大体分为三种: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归纳起来 有以下特征。

4.1正常胃壁结构破坏

癌肿沿胃壁浸润生长,常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层次模糊不清,粘膜面粗糙、不光整,㈠如隆起型胃癌,肿瘤由胃壁间突 入腔内,表面凹凸不平呈菜 花样,图像酷似”戒指样”改变。㈡溃疡型胃癌、因病变区表面有污浊或出血点,故回声较强,而且癌瘤常达 肌层形成大 而浅的盘状溃疡,其边缘有一圈堤状隆起,中间凹陷,常见回声失落现象,酷似”火山口”或, “弹坑样”图像改变。㈢浸润型,因癌肿浸润生长累及胃壁各层,使胃壁局限或弥漫型性增厚,界线不清。

4.2胃形态异常,胃动力学发生变化

因上述原因肿瘤侵犯胃壁造成胃壁不规则增厚,致使胃腔狭窄变形。而且因癌肿生长,胃壁僵硬,蠕动减低或消失导致胃排空缓慢,胃液潴留。

4.3胃癌的转移表现

胃癌转移分直接扩散、血行、淋巴转移及种植方式转移。直接蔓延主要因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常常波及邻近脏器。而且胃癌蔓延也有一定规律,如贲门癌向食管下段蔓延或直接侵犯邻近脏器如肝脏、大网膜、横结肠、胰腺及腹壁等;幽门部癌一般向十二指肠 扩散。这些被侵犯的组织图像表现为:胃与周围脏器原清楚的界线被破坏,形成边界模糊不清或使受累呈”假肾形”改变。若胃癌沿淋巴管转移,常在肝门或腹主动脉周围见到圆形或类圆形肿大的淋巴结,为低回声、结 节或肿块。所以胃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和典型的肝转移征象是超声提示胃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同时有利于对肿瘤分期的判断。

5临床意义

5.1在胃部肿瘤的诊断方法中,以往常用X线双重低 钡造影、纤维内窥镜,尤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此方法可靠;超声检查胃炎较胃镜逊色,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5.%左右,大部分为中晚期胃癌;据统计及国内外报导超声对胃炎诊断不如胃镜,但对中晚期胃癌检出率为90%左右,对胃癌的动态观察,判断癌肿浸润胃壁程度以及有无邻近器管的转移有独道之处,并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晚期癌肿介入性导向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的随访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5.2虽然胃癌发病率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胜瘤首位,但早期无明显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只能诊治那些症状明显而前来求 医的患者,然而有症状却不明显及亚临床患者及健康的人群疾病,应由普查来发现确定。所以作者认为利用B超检查,方法简便易行,对病人安全无损、图像清晰、重复性强、检出率高;利用它不仅能动态观察胃粘膜层微细结构的变化,而且可以弥补胃镜无法窥视肌层以外病变及判断有无 邻近脏器转移等优点,可作为诊断胃癌和普查筛选胃部疾病的无创首选新方法,为胃癌患者争取”三早”做出贡献。

6 胃癌超声诊断适应证:

6.1有症状的胃癌患者。

6.2无症状的早期胃癌患者。

6.3胃癌前期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细胞不典型增 生等)。

参考资料

[1] 林海宾.医药世界[J].超声诊断新应用杂志,2002,42(6):77.

临床诊断篇5

关键词: 肺脓肿 诊断

        肺脓肿(1ung abscess)是由于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上以高热、咳嗽、咳大量臭脓痰为其特征,X线检查显示含气液平面的空腔。根据发病原因,可将本病分为经气管感染型、血源性感染型和继发脓肿及肺癌等堵塞所致的三种;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病原进行归类,有葡萄球菌性、厌氧菌性或曲霉菌性肺脓肿等。广泛应用抗生素后,大部分(约90%)肺脓肿可在急性期治愈。下面将临床诊断分析如下。

        1 病因

        肺脓肿发生的因素为细菌感染、支气管堵塞,加上全身抵抗力降低。原发性脓肿是因为吸入致病菌或由肺炎引起;继发性脓肿是在已有病变(如梗阻)的基础上,由肺外播散、支气管扩张和(或)免疫抑制状态引起。

        1.1 吸入口咽部细菌。

        (1)牙及牙周感染:神志不清、滥用乙醇或镇静药、癫痫、头部创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衰竭导致咳嗽反射消失而误吸。

        (2)吞咽紊乱:食管良性或恶性狭窄、延髓麻痹、贲门失弛缓症咽囊存在导致误吸。

        1.2 各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坏死性肺炎。

        1.3 远处血行播散  如尿路感染、腹部盆腔脓肿、左心心内膜炎、身体各种插管所致感染、感染性血栓性脉管炎。

        1.4 原有的肺部病变  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堵塞(肿瘤、异物、先天异常)。

        1.5 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  能引起肺脓肿的细菌很多,且多为混合感染,一般与上呼吸道和口腔常存细菌一致,包括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细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厌氧菌有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坏死梭形杆菌等。近年来,由于培养技术的进步,经检查发现吸入性厌氧菌感染率可高达90%。

        2 生理病理

        2.1 吸入性肺脓肿  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入为肺脓肿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呼吸道有灵敏的咳嗽反射,可以防止误吸。但当有扁桃体炎、鼻窦炎、齿槽脓溢或龋齿等脓性分泌物及口腔、鼻、咽部手术后的血块、齿垢或呕吐物等,在神志昏迷、麻醉等情况下,或由于受寒、极度疲劳等诱因的影响,全身免疫与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而易在深睡时将各种污染物经气管吸入肺内,造成细支气管阻塞,促进病原菌繁殖而发病

        2.2 继发性肺脓肿  由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症继发感染所致的继发性肺脓肿;或肺部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如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脊柱脓肿或食管穿孔,感染穿破至肺所形成肺脓肿。

        2.3 血源性肺脓肿  由皮肤创伤感染、痈疖、骨髓所致的败血症、脓毒菌栓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坏死而形成肺脓肿。

   

[1] [2] [3] 

;     临床表现

        . 症状  肺脓肿大多急性、亚急性起病,起始症状有畏寒、高热、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痰。如炎症波及胸膜,则有胸痛;病变范围广,则中毒症状重,呈全身衰弱,有气短、心跳快、出汗、食欲减退。~周后,脓肿破入支气管,表现为突然咳大量脓痰,每日可多达数百毫升。因有厌氧菌感染,痰有臭味,静置后分为层,由上而下为泡沫、黏液及脓渣。脓排出后,全身症状好转,体温下降。

   . 体征  早期病变范围小,无特殊体征,可发现肺实变体征(如呼吸音减弱、叩诊浊音、支气管呼吸音、吸气捻发音)以及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肺水肿、脓气胸体征(如叩诊浊音、纵隔对侧移位、积液处呼吸音减弱),瓮状呼吸音罕见。病程较长者多有杵状指,胸廓塌陷畸形、活动差。有脓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者检查可见相应体征。

        检查

        . 实验室检查  急性肺脓肿血白细胞计数达(~)×/L,中性粒细胞在%~%以上,核明显左移,常有毒性颗粒。慢性患者的血白细胞可略升高或正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 痰细菌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对肺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均十分重要。经口咳出的痰很容易被口腔常存菌污染,应及时做培养,否则会使污染菌在室温下大量繁殖,而难以发现致病菌。此外,痰接触空气后,厌氧菌消亡,也会影响细菌培养的可靠性。因此,急性肺脓肿的脓痰直接涂片染色可见很多细菌,如α-溶血链球菌、奈瑟球菌等口腔常存的不致病菌。即使发现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源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绿脓杆菌等,也不一定就是肺脓肿的致病菌。

        . 胸部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吸入性肺脓肿早期为化脓性炎症阶段,X线表现呈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或为团片状浓密阴影,分布在一个或整个肺段。此表现与细菌性肺炎相似。脓肿形成后,脓液经支气管排出,脓腔出现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其四周被浓密炎症浸润所环绕。吸收恢复期,经脓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后,肺脓肿周围炎症吸收,逐渐缩小至脓腔消失,最后仅残留纤维条索状阴影。

        .. 胸部CT检查:可更好了解病变范围、部位及空腔情况。患者多有浓密球形病灶,其中有液化;或有呈类圆形的厚壁脓腔,脓腔内可有液平面出现,脓腔内壁不规则状,周围有模糊炎性影。伴脓胸者尚有患侧胸腔积液改变。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最好在患者情况较稳定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尽量不在高热及呼吸道炎症严重时检查。

        . 支气管造影  肺脓肿的支气管改变是相当明显的。支气管造影可了解病变部位及范围,发现影像检查未见到或不明确的病变,对确定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有帮助。造影能见到扩张的支气管,充盈的脓腔,支气管的扭曲变形、狭窄及支气管胸膜瘘

        诊断

        对口腔手术、昏迷呕吐或异物吸入后,突发畏寒、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的患者,如有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及X线示浓密的炎性阴影中有空腔、液平,则做出急性肺脓肿的诊断并不困难。有皮肤创伤感染和疖、痈等化脓性病灶,伴发热不退、咳嗽、咳痰等症状,加之胸部X线检查示两肺多发性小脓肿,可诊断为血源性肺脓肿。痰、血培养,包括厌氧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确定病因诊断及指导抗菌药物的选用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

  &n

临床诊断篇6

关键词:床旁超声;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心血管危重疾病,一般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钙化、马方综合征等患者中,进展快病情凶险,一旦破裂可出现主动脉大出血,危及生命。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不断广泛应用,为AD的快速诊断提供了简便、准确、快捷的方法。现将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及住院疑似AD的患者经急诊超声检查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疑似AD患者62例。其中女22例,男40例;年龄26~70岁,51例伴有高血压病史,48例伴动脉粥样硬化,1例伴马方综合征,2例伴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胸背部疼痛者41例,有胸闷、呼吸困难者3例,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并向腰背部呈放射者3例。我科均在接到急诊电话后10min内速到床旁检查。

1.2检查仪器 使用迈瑞M-7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心脏检查探头,心脏探头频率3 MHz、腹部探头频率3.5 MHz、颈部血管探头频率5~7 MHz。

1.3方法 取常规切面:胸骨旁切面、胸骨上窝切面、心尖部切面,颈部动脉、腹部动脉及髂动脉切面。测量心腔内径、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内径、心包积液情况,注意观察主动脉内膜情况,有无血流信号、血栓形成情况,并注意观察内膜剥离的范围及程度。床旁超声检查结果与CT、MRI所见对照。超声诊断采用DeBakey分型法。根据其解剖学特征,DeBakey分型法将AD分为3型:①I型:AD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②Ⅱ型:AD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且夹层累及范围限于升主动脉;③Ⅲ型:AD内膜裂口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a型;累及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甚至髂动脉为Ⅲb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本组62例患者中,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43例,经CT或MRI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50例。其中超声检查发现DeBakeyI型24例,DeBakeyⅡ型10例,DeBakeyⅢ型7例。超声检查漏诊的9例病例中,其中4例为DeBakeyⅡ型,另5例为DeBakeyⅢ型。急诊床旁超声与CT/MRI诊断情况见表1,急诊床旁超声的灵敏度为82.0%,特异度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即表明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与用其它方法诊断主动脉夹层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主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①升主动脉内径增宽。②主动脉内见内膜撕脱,有的呈螺旋形上升,把主动脉分为真腔和假腔,有时在假腔内可观察到血栓。如果动脉壁部分剥离,则在横切面及纵切面均显示一侧动脉壁分离呈双层,随血流摆动。③真腔中血流颜色鲜艳,假腔中血流颜色暗淡,通常收缩期血流从真腔进入假腔,舒张期由假腔再返回真腔,破口位置的发现有利于指导介入治疗中支架的选择。部分患者还可见多个破口。④大多数患者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本组62例患者中,其中4例DeBakeyⅡ型患者漏诊可能因升主动脉未见明显增宽,肺内气体干扰及胸壁较厚,床旁超声不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弓,且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较轻,导致漏诊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另5例DeBakeyⅢ型患者漏诊可能因当时检查的医生扫查范围不够,未能扫查腹主动脉至脐平面甚至脐平面以下,导致漏诊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误诊的2例患者升主动脉增宽,受到主动脉管腔旁瓣效应、部分容积效应的伪像干扰,似见主动脉内剥脱内膜回声。其中1例患者在主动脉夹层假腔内发现血栓,入院时症状不明显,但病情进展快,在入院2 h后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

对于肥胖及肺气肿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弥补经胸检查不足。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9%,特异度为97%,它的主要优点是对降主动脉、主动脉主要分支及冠状动脉受累显示清楚,特别是对降主动脉非典型夹层(壁内血肿和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后者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的前期病变,亦是急性胸背疼痛和主动脉破裂的主要原因[1]。本组病例未经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亦是漏诊及误诊的原因之一。目前,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的最好方法,但无法在床旁实施,检查时间长,费用高。CT对主动脉累及血管及分支显示清楚,2D图像见真假腔同时强化或假腔排空延迟,内膜片为中等密度线条影,内膜中断处为破口。但CT亦无法在床旁实施,不能显示主动脉关闭不全。

目前,急诊床旁超声已成为临床筛查、初步诊断AD最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应用床旁超声检查主动脉夹层时应注意:①扫查范围应足够大,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应扫查至脐平面以下。②检查肥胖或肺部气体多的患者,可考虑行床旁食道超声检查,以提高检查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及特异度。③对于升主动脉未见明显增宽的患者,在标准的左室长轴切面的基础上再扫查上一肋间,注意观察有无剥脱内膜回声。④发现主动脉夹层时,同时观察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冠脉是否受累,结合心脏探头、腹部探头、颈部血管探头检查的结果综合考虑。⑤提高对不典型的主动脉夹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6-561.

临床诊断篇7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先天性心脏畸形; 超声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prenatal diagnosis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Method: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heart malformations, cardiac malformations, and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features in CHD fetal of 61 pregnant women diagnos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fetal clinical data in 6982 pregnant women. Result: Th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was highest proportion accounting for 44.3% in 61 CHD fetal. Followed by the pulmonary stenosis (13.1%),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TGA) (11.5%) and right aortic arch (9.8%) law network of Fallot (8.2%) aortic atresia and stenosis (8.2%) aortic coarctation (6.6%), etc. 11 cases with cardiac malformations single, accounting for 18.0% in 61 case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20 cases with recurrent cardiac malformation, accounting for 32.8%. The combined cardiac abnormalities were 41 cases, accounting for 67.2%, the combined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28 cases, accounting for 45.9%; 61 cases of CHD contained 56 cases with fetal abortion consent of their families, and to track higher hospital autopsy results or postpartum and prenatal diagnosis in full compliance with 54 cases, accounted for 98.2%, two cases of suspected aortic coarctation postnatal fetal autopsy confirmed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accounting for 3.6% of the 5 cases of newborns born three cases in line with prenatal diagnosis, ultrasound diagnosis rate was 93.4% in full compliance with (57/61),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6.6% (4/61). Conclusion: Fetal CH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ther cardiac malformations, malformations and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ultrasound and high accu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cardiac CHD, there is an important value.

【Key words】 Prenatal diagnosis; Congenital heart malformations; Ultrasound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518115,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38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CHD)是原发性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差错所引发的心脏及胸内大血管结构异常[1]。CHD可为单发性心脏畸形,亦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心外畸形及染色体缺失等存在[2]。心脏畸形是胎儿畸形中预后最差、最常见的一种,且常累及心外,死亡率及残疾率极高[3-4]。产前超声检查已被证实是筛检胎儿CHD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查利用高分辨率的超声图像对诊断复杂心脏畸形具有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高、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6982例孕妇胎儿超声筛查中61例确诊为CHD胎儿诊断的异常情况,期望为临床超声医师正确诊断CHD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的6982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产前诊断后共61例符合心脏畸形的诊断标准,61例孕妇中孕期18+4~36+6周,平均(24.3±4.2)周,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6.9±5.1)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 S2000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胎儿心脏检查条件,调整仪器获得满意的二维多普勒彩色超声图像后,采用常规5.0 MHz探讨频率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对腹壁较厚的孕妇采用3.5 MHz探头。检查中若由于胎动及胎儿因素无法获得满意的图像,则嘱咐孕妇稍加休息或择日重新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切面包含胎儿腹部横切面、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上下腔静脉切面及动脉导管切面,对伴有复杂性胎儿心脏畸形选择非标准切面,以实现更好对大血管的畸形诊断。

1.3 胎儿心脏畸形诊断标准 参考李胜利主编的关于《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5],将心内畸形诊断数目为单个的定义为心脏单发性畸形,将心内畸形数目为多个的定义为心脏复发性畸形。

1.4 追踪及随访 对经由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后明确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由超声检查及妇产科医务人员向孕妇及家属详细说明情况,充分尊重孕妇及家属的最终选择权,对终止妊娠的胎儿进行追踪上级医院尸体解剖结果,非终止妊娠孕妇胎儿出生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了解胎儿心脏结构,验证产前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所有确诊孕妇均经上级医院由超声引导下进行羊水穿刺,抽吸胎儿羊水行染色体检查。

2 结果

61例孕妇胎儿产前诊断异常情况中,房室间隔缺损占比最高,为44.3%(27例)。其中,主动脉瓣闭锁或者狭窄占8.2%(5例),肺动脉狭窄占13.1%(8例),右位主动脉弓占9.8%(6例),法洛四联症占8.2%(5例),大动脉转位(TGA)占11.5%(7例),主动脉缩窄占6.6%(4例),心肌病占6.6%(4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占4.9%(3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占3.3%(2例),左心室双出口占3.3%(2例),右心室双出口占3.3%(2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占1.6%(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占1.6%(1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占1.6%(1例),TAPVC占1.6%(1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占1.6%(1例),主动脉弓中断占1.6%(1例)。

61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11例为心脏单发畸形,占比18.0%,20例为心脏复发畸形,占比32.8%。合并心外畸形41例,占比67.2%,合并染色体异常28例,占比45.9%。见表1。

61例CHD患儿中,家属同意引产56例,5例出生,引产及出生的胎儿经由上级医院尸检解剖或产后与产前诊断完全符合54例,占96.4%,2例疑似主动脉缩窄胎儿产后尸检证实为主动脉弓中断,占3.6%。5例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1周、1个月及3个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后3例符合产前诊断,1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误诊为永存左上腔静脉。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93.4%(57/61),误诊率为6.6%(4/61)。

3 讨论

3.1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类型及预后 CH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文献[6]显示其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5%~1.0%,死胎中的比例高达3%。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6982名孕妇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61例胎儿出现CHD,占比为0.87%,61例孕妇胎儿产前诊断异常中,房室间隔缺损占比最高,为44.3%,其中严重的心脏畸形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闭锁或者狭窄、肺动脉狭窄、右位主动脉弓、法络四联症及TGA共31例,占比50.8%,提示CHD胎儿确诊为CHD后,严重CHD占比例较高。本研究中单一心脏畸形占比较低,仅18.0%,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比例为32.8%,合并心外畸形比例为67.2%,无论是单纯的心内畸形,还是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心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CHD患儿的预后均较差,致死率极高,因而对CHD早期诊断,有助于孕妇及家属对妊娠结局选择,有助于提升我国优生优育水平[7-8]。

3.2 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心外畸形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有67.2%的CHD胎儿合并有心外畸形,心外畸形中以房室间隔缺损、右位主动脉弓、法络四联症、TGA及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为主要类型,合并的心外畸形中多以双手姿势异常、唇腭裂、持续性右脐静脉最为常见。国外学者Kim[9]的研究发现,伴有右位主动脉弓、法络四联症及TGA常广泛的合并心外畸形。Tegnander[10]的研究发现,CHD胎儿中合并心外畸形比例高达66.0%,房室间隔缺损胎儿合并心外畸形占比高达86%。文献[11]发现CHD合并心外畸形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异常最为常见,但具体各种不同类型的CHD合并上述系统异常的程度及比例并不一样,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本研究中61例CHD胎儿合并心外畸形的类型及比例与文献报道并不一致,这可能与多数文献选择的为高危CHD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有关,本文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产前诊断为CHD的胎儿。

3.3 胎儿心脏畸形合并染色体异常特点 胎儿CHD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中以非整倍体、染色体结构畸变及染色体微缺失为主要表现。文献[12]发现CHD合并染色体异常的比例约为22.0%~33.0%,本研究中61例CHD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的比例高达28例,占比45.9%,要远高于国外的报道[10]。分析原因可能为:(1)地域及种族性差异,不同种族、低于人群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并不一致,亚洲人群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要高于欧美地区。(2)选取的对象,本研究中选取的对象为已确诊为CHD胎儿,文献中选取的为高度疑似CHD胎儿,并未完成最后的确诊过程,存在着一定的CHD假阳性情况。胎儿染色体异常中以非整倍体为主要表现,主要为21-三体、18-三体综合征。徐红兵[13]的研究发现,胎儿心脏畸形中染色体非整倍体比例高达29.3%。国内学者朱丽娜[14]对CHD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研究发现,伴有CHD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高达64.0%,其中21-三体检出率占比32.0%,占染色体异常的比例高达50.0%,提示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中国人群CHD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常见类型。本研究中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闭锁或者狭窄、肺动脉狭窄、右位主动脉弓、法络四联症及TGA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59.3、20.0%、25.0%、33.3%、80.0%及42.9%,提示房室间隔缺损、法络四联症及TGA可能为染色体异常CHD胎儿的高发类型。

3.4 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 本研究中采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61例胎儿中57例完全符合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3.4%,4例胎儿出现误诊,误诊率为6.6%,提示胎儿产前诊断对CHD胎儿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李辉[15]对高危胎儿CHD进行超声检查后发现,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阳性率为4.7%,产前诊断与尸检的符合率高达93.8%,诊断敏感性为92.0%,特异性高达96.0%。提示产前超声诊断可有效提升CHD胎儿的诊出率及符合率,文献[16]发现多普勒超声多次检查诊断CHD胎儿中若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超声检查医师进行双盲、多次诊断还可更好地提升超声检查对CHD的检查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查长松,黄月红,戚丽,等.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36例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9):810-811.

[2]邓翼业,韦德湛,李静,等.142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156-157.

[3]卢洪涛,郑学东,韩颖,等.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四维时空关联成像在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77-80.

[4]常惠婷,李辉.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近远期预后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1):950-953.

[5]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2,214-223.

[6]胡秋云,陈常佩,邓小艳,等.产前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2):343-346.

[7]任金河,梁淑霞.胎儿单脐动脉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8):463-465.

[8]丛娟,程国梅,吴娟,等.永存左侧上腔静脉的产前超声诊断及畸形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6):776-780.

[9] Kim N, Friedberg M K, Silverman N H.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fetuses with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J]. Prenat Diagn,2006,26(8):740-745.

[10] Tegnander E, Williams W, Johansen O J, et al. Prenatal detection of heart defects in a non-selected population of 30,149 fetuses-detection rates and outcome[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6,27(3):252-265.

[11]钟世林,邓玉清,石宇,等.115例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10):810-812.

[12]秦凤真,李胜利,华轩,等.VACTERL联合征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7):546-551.

[13]徐红兵,漆洪波,张建华,等.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筛查和诊断模式的临床评估[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5):619-621.

[14]朱丽娜,杨晓,马宁,等.100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早产儿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4):312-313.

[15]李辉,张玲,杨中华,等.超声检查在胎儿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2):89-91.

[16]张丽娜,裴秋艳,杨雪,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6):461-464.

临床诊断篇8

【关键词】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51-02

宫颈病变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为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大约是10年,所以干预和治疗成为可能,关键是通过普及规范的子宫颈癌筛查和随诊,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随着宫颈细胞学现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定位活组织病理诊断,即三阶梯式诊断方法(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学活检)是筛查宫颈病变的程序[1]。可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我院妇科运用该技术对252例患者宫颈病变进行诊断,现总结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52例患者,患者均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9±5.26)岁;所有患者自愿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患者均为非妊娠期,无宫颈手术史。

1.2方法

1.2.1TCT检查 取材时间为非月经期,取材前24h内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用药,取标本的用具必须无菌、干燥,用干棉球轻轻试去宫颈表面的黏液及血液,将特制的细胞刷,细胞刷中央较长的刷丝置于宫颈管内,其周边刷丝在宫颈外口及宫颈表面,包括鳞柱交界部及部分颈管顺时针方向轻柔旋转5周,立即将细胞刷采集到的脱落细胞转移至标本保存液中,标本在自动制片系统上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两次后自然沉降,并采用电荷捕获技术最大限度收集病变细胞,巴氏染色等程序化处理后制成薄层细胞涂片。

1.2.2阴道镜检查 检查部位出血或急性炎症不宜进行检查,检查前24h内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或上药、宫颈刮片和双合诊,先用棉球拭去宫颈表面黏液和分泌物做初步观察,然后用3%的醋酸棉球浸湿宫颈表面,数秒后可以清楚观察病变,必要时用绿色镜观察血管形态,更精确的血管检查可加用红色滤光片,复合碘溶液涂宫颈检查宫颈是否着色,于碘不着色区取组织活检。若镜下未发现可疑部位则常规在移行带3、6、9、12点做活检。分瓶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后做病检。

1.2.3病理学诊断 慢性宫颈炎、宫颈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宫颈中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及鳞状细胞癌(SCC)。

2结果

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中252例细胞学异常的患者: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84例,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78例伴有反馈性高危型HPV阳性或接触性出血,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度病变(ASC-H)8例,鳞状上皮细胞内低度病变(LSIL)94例,鳞状上皮细胞内高度病变(HSIL)58例,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8例,鳞状细胞癌(鳞癌)6例。

3讨论

CIN经过较长时间才发展为宫颈癌,平均大约10年[2],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开展三阶梯式诊断技术,专门用于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经宫颈细胞学筛查和阴道镜的检查,以宫颈锥切标本或宫颈多点活检做出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作为“金标准”。

表1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n(%)]

TCT n 慢性宫颈炎 HPV或CIN1 CIN2~CIN3 浸润癌

ASC-US 78 14(17.95) 60(76.92) 3(3.85) 1(1.28)

ASC-H 8 1(12.50) 2(25.00) 4(50.00) 1(12.50)

LSIL 94 10(10.64) 54(57.45) 26(27.66) 4(4.26)

HSIL 58 4(6.89) 4(6.89) 42(72.41) 8(13.79)

鳞癌 6 0 0 0 6(100.00)

AGC 8 1(12.50) 1(12.50) 4(50.00) 2(25.00)

宫颈细胞学筛查使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但它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阴道镜作为一种临床诊断技术,为了保证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获取活检标本,其局限性是评估者的主观性以及不能评估宫颈管内的病变,据有关统计,阴道镜检查在评估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意度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9%、77.7%和84.5%。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可靠不可缺少的方法。阴道镜与细胞学联合应用时,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正确率高达97.5%~99.4%。2001年ASCCP对于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异常和经组织学确诊为CIN的妇女,提供了一套具有循证医学基础的统一管理规范,借鉴ASCCP循证医学指南中的资料,ASC-US有5%的机会经活检检确诊为CIN3,ASC-H有24%~94%的机会经活确诊为CIN2~3,细胞学结果为LSIL经活检大部分为CIN1及(或)HPV,有15%~30%被确诊为CIN2~3及少数的癌,细胞学结果HSIL其组织学诊断中有70%~75%为CIN2~3,1%~2%为宫颈浸润癌,细胞学结果AGC经宫颈活检确诊:宫颈鳞状上皮的病变多于腺上皮病变,9%~54%为CIN(高级别多见),0~8%为宫颈管内原位腺癌,低于1%~9%为浸润癌。本院252例细胞学异常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2001年ASCCP循证医学信息基本一致的。对于宫颈细胞学筛查阳性病例,特别是对于伴有高危HPV阳性病例,临床医生不能仅凭细胞学检查结果给患者提供治疗方案,须经阴道镜检查验证宫颈病变是否存在,并在其指引下取宫颈活检确诊,为了更好地对宫颈病变诊治,应将三阶梯技术在临床广泛运用。

可见,三阶梯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扬长避短减少漏诊,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达到有效预防宫颈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雪芳,毛玲芝.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68-l669.

上一篇:沥青混凝土范文 下一篇:ui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