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财产范文

时间:2023-11-12 09:26:13

破产财产

破产财产篇1

福建协胜律师事务所 王新平

破产法律制度以公平清偿债权为宗旨,债务人(破产企业)的哪些财产可用于清偿分配,直接关系到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界定破产企业的财产范围,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将就破产财产的概念、法律特征、现行法律法规对破产财产的规定以及有关破产财产的特殊问题进行阐述、探讨。

一、破产财产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破产财产是指在破产程序中,由破产管理人管理处分的、用于破产清偿分配的、破产企业享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及财产权利。它具有下列法律特征:1.破产财产是破产企业享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及财产权利。首先,破产财产是一种广义的财产,既包括有形财产,也包括无形财产,还包括财产权利。而人身权因与权利主体人身不可分离,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故不属破产财产,如名称权、名誉权等。其次,破产财产由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不属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不应作为破产财产,而应由权利人取回。如他人的定作物、寄存物、寄售物、借用物等。2.破产财产是用于破产清算分配的财产及财产权利。这一特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法律设定破产财产的首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护破产债权人的公平受偿权,这一目的决定了破产财产的特殊用途,即必须用于破产分配。第二,破产财产并不等于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的一切财产。按照法律规定,破产人享有或经营管理的某些财产可不用于破产分配,如破产人的担保物。因此,只有用于破产分配的破产人的财产才是破产财产,而依法不用于破产分配的破产人的财产不属破产财产。第三,破产财产是可以实现的财产,无法实现的财产不应当作为破产财产清偿分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贯彻〈破产法〉意见》)第六十五条规定,确实无法收回的破产企业的财产,不列为破产财产进行分配。3.破产财产由破产管理人管理和处分。我国法律称破产管理人为清算组。破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按此规定,行使破产财产管理处分权的主体既不是破产人,也不是破产债权人,而是清算组;清算组独立于破产债权人和破产人,只对法院负责;清算组行使管理处分权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破产债权人的利益。由破产管理人行使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权,是为了保证破产清算的公正性。4.破产财产具有动态性。这种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时间上,破产财产并不局限于破产宣告时债务人的财产,也包括破产宣告前一定时间内被债务人违法处置的财产,还包括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甚至包括程序终结后追加分配期内发现并追回的财产。在财产数额上,破产财产并不局限于破产宣告时的财产总额,在破产清算期间,其数额可能因某些原因而变化,如清理破产人因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数额变化。在形态上,破产财产也并非静止不变,随着破产清算工作的进行,其表现形态可能相互转换,如破产人所持股权被有偿转让成货币,则破产财产即以财产权利转变为有形财产。

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破产财产的具体规定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破产财产的具体规定,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五条规定外,最高人民法院《贯彻〈破产法〉意见》第六十条、第六十五条和《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破产规定》)的第六十四条至条七十条也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对上述规定的归纳,破产财产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

破产宣告时破产企业享有所有权以及国有企业被授予经营管理权的财产,均属于破产财产。这些财产大体包括四类:(1)有形财产,如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原材料、产成品和办公用品等;(2)无形财产,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特许权等;(3)货币和有价证券;(4)投资权益,如破产企业在其他公司中享有股权。

(二)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清算组可以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并有权决定继续履行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通过清算组的行为所取得的财产本身属法人资本增值的结果,构成法人财产的组成部分,这类财产属于破产财产。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因破产企业的债务人的清偿和财产持有人的交还而取得的财产。这部分财产在取得以前仅仅是破产企业的帐面财产,不具有可分配性,经清偿或交还后,成为可分配的现实财产。因此,从可分配财产的角度讲,由这些原因取得的财产可以视作破产财产的新增加部分。(2)因未履行合同的继续履行而取得的财产。由于这种合同是双务合同,破产财产在接受给付时有相应的对待给付,而且这种对待给付一般是等价性质的。因而,这部分新取得的财产不是价值形态上的财产增加,而是实物形态上的财产增加。从实物形态的角度讲,这可以视作破产宣告后破产财产的收入。(3)由破产企业享有的投资权益所产生的收益,如公司股份的年终分红,在合资企业中的获得的利润分配。(4)破产财产所生的孳息,如房租、银行利息。(5)清算期间继续营业的收益,应注意的是破产宣告后,破产企业在有利于破产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必要的营业,由此增加的营业所得就应归入破产财产。(6)基于其他合法原因而取得的财产,如因他人侵犯破产企业的专利权而获得的赔偿。

(三)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1)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物权,除上述已涉及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外,还有矿业权、占有权、抵押权和留置 权等。(2)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合同债权,如对销售客户拖欠的货款以及因其违约行为所产生的违约金、赔偿金的请求权。(3)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票据权利,如破产企业作为票据持票人所享有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4)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股东权。股东权是一种复合权利,主要包括收益权和表决权。(5)破产企业享有的知识产权。(6)破产企业的开办人注册资金投入不足的,应当由开办人予以补足,补足部分属于破产财产。(7)因错误执行破产企业,执行回转后的财产应列入破产财产。(8)破产企业依法取得代位求偿权的,依该代位求偿权享有的债权应列入破产财产。(9)破产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的债权,并列入破产财产,但应当扣除未到期的利息。(10)权利人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抵押物、留置物和出质物或优先偿付被担保债权剩余的抵押物、留置物和出质物,这些财产也应并入破产财产。

三、关于破产财产的几个特殊问题

在实施破产法的司法实践中,破产财产范围的确定常常涉及到一些特殊问财产或者财产处分行为,还应当结合有关的法律或政策进行具体分析。

(一)关于破产企业以无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否是破产财产问题

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取得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即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第二,以转让方式取得的,即通过买卖、交换、赠与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第三,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实践中对以出让和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破产财产是没有争议的,但对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否作为破产财产却存在严重的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破产财产,但纳入国家兼并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其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办理。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第一条的规定,并认为如果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归入破产财产范围内用于清偿债务,不仅不符合现行的有关土地法律法规规定,而且势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种观点认为,破产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也是依法履行一定手续后合法取得的,应列入破产财产。其理由分别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已逐步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流通限制有所松动;第二,对债权人有失公平,原国有企业划拨的土地使用权是作为企业财产的组成部分,甚至还有许多企业把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其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如果收回土地使用权,就等于抽逃注册资金,这样 ,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八条和其他有关企业法人注册资金的法律规定,而且也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虽然各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所偏颇,从当前破产案件的具体操作上讲,对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采取灵活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凡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的国有工业企业破产,适用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发(1994)59号文件)等政策,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应纳入破产财产。国发(1994)59号文件第二条规定:“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以拍卖或者招标方式为主依法转让,转让所得首先用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与其他破产财产统一列入破产分配方案”。其次,对依法必须由国家收回的土地使用权也不应一律无偿收回,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已作为破产企业注册资金的,政府就应将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减少的注册资金部分给予补足,补足的注册资金部分应列入破产财产;对于破产企业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已经支付了安置补偿费等征地费用的,政府应给破产企业相应的补偿,这些补偿就应列入破产财产。第三,破产企业虽然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但根据城市规划国家无须立即收回的,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应允许破产企业在补交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后,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列入破产财产并用于清偿债务。

(二)关于破产企业对外投资的财产是否应列入破产财产问题

企业对外投资(如联营、入股、建立独资企业等)在资产构成上体现为企业的长期投资,是企业总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在企业破产时,这些投资也应进行清算并列入破产财产,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属于破产企业独资设立的企业,如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应对该分支企业的财产以及债权、债务编制成册,列入破产财产,一并进行破产;如取得法人资格的,应把破产企业对其享有的投资权益进行变价转让,转让所得则应纳入破产财产。第二,破产企业在其他公司的投资或联营的投资,应在明确企业资产状况的基础上将投资的数额、所占比例列入破产财产。第三,破产企业以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方式拥有的股权,以有价证券形式计入破产财产。

(三)关于破产企业的融资租赁物是否应列入破产财产问题

融资租赁是指由出租人融通资金,供货人提供设备(即租赁物),承租人支付租金,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笔者认为,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租赁期间,出租人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破产的,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届满后破产的,租赁物的归属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来确定:若租赁双方约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届满后归承租人所有的,则租赁物属于破产财产。若租赁双方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且无法定的权属变更事由的,则租赁物的所有权仍归出租人,该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

(四)关于无法收回的破产企业的财产可否列入破产财产问题

在清理破产企业的债权中,破产企业的下列债权可不列为破产财产:(1)已超过诉讼时效的;(2)债务人已歇业且无财产可供清偿债务的;(3)债务人下落不明的;(4)追偿费用将超过债权数额的;(5)符合会计法核账原则并经有关部门审批核销的;(6)其它原因导致债权确实无法收回的。

(五 )关于如何界定有关执法机关对土地、房屋、车辆是否已执行完毕问题

破产财产篇2

关键词: 破产法;破产财产分配;清偿顺序;清算

一 、清偿制度概述

清偿制度所讨论的内容无非是围绕债权人在破产财产分配过程中所处的顺序。由于在一个破产案件中,债务人的资产往往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加之又扣除了法院的受理费,管理人的报酬等破产费用,顺序在后的债权人可能分不到任何财产,致使其债权根本无法实现。通常,债权人在债权申报以后,将会根据其债权的性质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法律首先规定各个债权组的排位,顺序在先的债权组优先首偿,剩余的破产财产在下一顺位分配。如果所剩财产不能满足某一债权组,则在该组债权人之间按比例分配。由此可见不同类别债权人在清算顺序中是一种一方得益而引起另一方受损的竞争关系。顺序在先的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将占据优势,如在对财产变价方案的表决过程中,这些债权人会更倾向于对破产财产尽快变现,以便近早实现自己的债权。尽管这种方式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财产的价值以使更多债权人受益,但就其自身利益而言将足以得到满足且风险小。除此之外,清偿顺序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各类债权人对重整或和解方案的态度。因此妥善安排债权人在破产财产分配中的顺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是各国破产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 、新《企业破产法》确立的清偿原则和顺序

新破产法是建立在2004年6月和10月分别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的两份审议稿的基础上,两稿内容基本一致,但就破产清偿顺序中职工的劳动债权和有财产担保的债权谁优先的问题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正是由于这个最根本的分歧,从某种程度上致使二审过后,破产法草案沉寂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最终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了三审。解决抵押担保债权、职工债权以及其他债权在清偿顺序中孰先孰后,要对担保制度、劳动债权、社会福利请求权和国家税收权等各项法律制度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和公共政策在破产法框架下进行综合考量。有人主张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劳动保险费用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一定数额的补偿金等应优先受偿。破产法应以人为本,充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保障社会稳定。此种说法更多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困境企业的实际情况。面对大多数已严重亏损且无挽救希望的国有企业,如果工人们拿不到拖欠的工资和应有的补偿,极易引发社会危机。应该说此主张带有一定的政策性和现实性。有人主张破产清算过程中,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应优先于劳动债权。这样有利于减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降低金融风险,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和建立良好的信贷体系。此说侧重从市场化的角度考量建立持有抵押权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在清偿顺序中优先的原则,建立诚信体制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机制。如果坚持劳动债权优先于担保债权,将会损害市场交易的安全,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相冲突,同时造成银行债权不能收回,把本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银行等金融债权人。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收紧贷款政策,使企业的利益和经济秩序的运转遭受损害。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成为了破产法草案在审议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难以抉择的问题,有人甚至将其上升到了“是要市场经济秩序,还是要以人为本”的高度。有人主张职工的劳动债权应更多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来承担,试图依此来避开争论。笔者认为对职工债权和有财产担保的债权的排序问题是对立法者的真正考验,是破产法必须要正面回答的问题。

新《企业破产法》采用了一审草案确定的清偿顺序。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时间,法律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应认定为债务人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之后,管理人拟定好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之前。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在优先受偿后,未受清偿的部分和放弃优先受偿的债权,一同列入普通债权。在对普通债权进行分配以前,应优先偿付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新《企业破产法》第41条规定了破产费用包括以下三类:(一)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二)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三)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有学者指出破产费用还应包括债权人委员会的必要开支。笔者同意此观点,虽然债权人委员会并不是在每个破产案件中都必须设立,但是一旦被设立将履行监督债务人财产的管理,处分和破产财产分配的职责,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会议委托的其他职责。除此以外,管理人实施新法第69条规定的10种行为时,应当及时报告债权人委员会。

新《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规定了破产财产在优先支付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应当首先清偿职工的劳动债权。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作为第二顺序。由于这一顺序的债权人是社会保障部门和税务部门等政府机关,故笔者将这一顺序的债权统称为政府债权。值得注意的是该项中的税款应明确不包括罚金和滞纳金。对于企业因违法违规行为而被相关政府部门给予的财产上的处罚应作为哪一顺序,新破产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鉴于目前又没有相关的解释出台,笔者认为应置于最后一个顺序。在清偿顺序中处于最后一个顺序的是普通破产债权,其囊括了除前面所述的其他无财产担保的债权。

三、 英国破产财产清偿制度的变革

本文之所以参考英国破产法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英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破产法的改革,每次大的变革都涉及到如何更好的保护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担保债权与职工债权谁应当优先受偿,如何更好的平衡有财产担保和无财产担保债权人在清偿顺序中的利益冲突等问题。英国破产法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式,值得我国立法者深思。首先,改革对处于优先受偿地位的债权进行了调整,废除了政府对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税收的优先受偿权,缩小了可优先受偿的债权的范围,只保留了职工债权、欠缴的养老金和政府对煤、钢铁生产的税收债权。被废除了优先受偿地位的政府债权作为普通破产债权,以保护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的利益,因为这类债权人通常为从事商品生产和贸易的中小规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次,尽管职工债权享有优先受偿权,但英国破产法对处于优先受偿地位的职工债权设定了一个限额为800英镑,超过了这个数额的职工债权作为普通破产债权,以这种方式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达成一种妥协。最后,为了使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在破产财产分配过程中能分到更多的财产,提高普通破产债权的清偿率,改革后的破产法引入了一项新的制度─Top-slicing,该制度概括起来就是先将设有浮动担保(Floating Charge)的财产变现,从所得价款中取出特定份额(20%,最多不超过60万英镑)专门用于无财产担保债权人的分配。这几项变革可看作是牺牲政府债权的优先性,一定程度的限制职工债权的优先性和剥夺一定比例的享有浮动财产担保的债权人的既得利益,以使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得到更多的清偿,促进中小企业的活力,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和破产法律理念。

四、对我国的立法启示

通过对英国破产财产分配制度的了解,使我们在解决担保债权和职工债权谁应当优先受偿的问题时有了新的思路。在债务人濒临破产时财产通常已所剩无几,一方绝对的、全部的优先受偿都会导致另一方以及其他顺序靠后的债权人得不到任何分配。同时对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中处于优先受偿地位的职工债权的范围和数额应作出一定的限制,将超出该范围和数额的职工债权视为普通破产债权,如此可使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得到一定的满足,避免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无财产可分的情况。新《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规定了职工债权包括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笔者认为这是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立法者在充分考虑了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后做出的无奈的选择。职工的补偿金是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本应该由政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但当前仍然要由企业支付,并且在清偿顺序中处于优先地位,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顺序排在最后的普通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完全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最终建立,对新《企业破产法》确立的清偿顺序一定会重新进行思考并进行一定的修改。

作者单位:英国莱斯特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 法学,2005,3:62.

[2]谢俊林.中国破产法律制度专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30-38.

破产财产篇3

分配方案

,

xxx市人民法院、各位债权人代表:

xxx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因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向xx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还债。xx市人民法院于2005年11月28日作出(2005)耒民二破字第6-1号民事裁定,宣告xxxx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破产还债,并指定清算组实施破产清算。清算组对破产企业的所有财产、债权、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并分别委托x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和x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审计、评估,现清算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二条之规定,特制定本破产财产处理和分配方案,提请人民法院审查和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

一、破产企业现有财产的基本情况

(一)xx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列入破产财产的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部分。根据x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并经耒阳市财政局核准确认的资产评估报告,截止到2005年11月28日,破产财产总计为:462.24万元。

1、流动资产为:55.22万元,包括:货币资金0.41万元,应收账款28.36万元,其他应收款25.95万元,存货0.5万元。

2、固定资产407.02万元,全部为划拨土地上的附着物。

(二)土地已由政府收回不列入破产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58条规定,破产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企业破产时,有关人民政府予以收回,不属于破产财产。xx市人民政府已于2005年8月22日以耒政函[2005]51号通知依法收回了xxx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四宗划拨土地使用权,将依法处置用于安置职工。

二、破产财产的处理方案

在xxx人民法院的指导、监督下,破产企业的货币资金0.41万元已由清算组接管,存货0.5万元拟将进行公开拍卖处理。享有的对外债权已收回4万元,其他款项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清收。

对于破产企业土地上的附着物,清算组将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依规、依政策进行处理变现。

三、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根据x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xxx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破产财产评估值共计为462.24万元,其中:流动资产55.22万元,固定资产407.02万元。另有破产企业在破产清算期间的租赁收入21万元,故纳入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共计483.24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八条、第五十六条规定,提出xxx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如下:

(一)优先拨付破产费用35万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十八条及有关规定,已发生的破产费用如下:

1、案件诉讼费:5万元;

2、审计评估费:2万元;

3、破产清算费:3万元(含公告、工资、通讯、交通、资料、办公、招待等费用);

4、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费:2万元;

拟预提本次债权人会议后将发生的破产费用为23万元:

1、破产期间留守人员工资9.5万元;

2、破产清算费13.5万元(含债权人会议费、资产处置费、遗留问题处理费用等)。

(二)实际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公司破产财产共计483.24万元,优先拨付破产费用35万元后,实际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为448.24万元。

(三)破产企业需清偿的债务总额为4,357.27万元。

1、属于第一清偿顺序的所欠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用等共计1631万元(含破产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补偿金)。

①欠职工工资854.26万元;

②欠职工医药费用19.45万元;

③欠职工集资款38.7万元;

④欠社会养老保险金136.2万元;

⑤欠失业保险金18.19万元;

⑥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应付补偿金564.20万元。

2、属于第二清偿顺序的所欠税款36.66万元。

3、属于第三清偿顺序的经审查认定的破产债权2689.61万元(含已确认的利息)。

从上可见,xxx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破产财产总额为483.24万元,按规定优先支付破产费用35万元后,实际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为448.24万元,明显不足以清偿第一顺序款项1631万元,缺口为1182.76万元,第一顺序债权人受偿比例为27.48%(实际受偿根据资产变现情况确定)。因此,第二顺序企业所欠税款和第三顺序的破产债权,已无财产可供分配,则清偿率为零。敬请各位债权人给予谅解。

xxx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破产清算组

破产财产篇4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重整程序中限制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权利行使的基础,根本在于破产法立法价值的嬗变——个人本位让位社会本位。我国《企业破产法》确立了对担保债权人的限制与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实现担保债权关乎债权人存亡或者担保物对于企业重整已无意义时,应当允许担保债权人解除“自动停止”,恢复行使优先受偿权;目前的强制批准制度对于担保债权人的保护过于周全,使其没有动力参与重整计划的协商,同时又会增加重整的成本与负担,应当适当降低强制批准中对于担保债权人提供的待遇;应当赋予担保债权人参与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利,监督权主要通过行使知情权与异议权实现。

关键词 :破产法;破产重整;有财产担保债权;自动停止;强制批准

中图分类号:DF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15)02-0078-08

收稿日期:2014 -10 -21 该文已由“中国知网”(www.cnki.net) 2014年12月29日数字出版,全球发行

作者简介:杨姝玲(1977-),女,黑龙江望奎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劳动法学。

担保物权与破产重整是相互冲突的两项制度:担保物权所担保的主债权到期而未获清偿时,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可以就担保物拍卖、变卖、折价所得价款优先受偿;而破产重整的目标在于复兴债务人,作为担保财产的机器、厂房、设备、原材料以及知识产权等资产,是企业进行重整的必要物质条件,一旦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实现优先受偿权,可能会导致重整目标落空。因此,进行重整程序需要限制有财产担保债权人行使权利,但是,对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权利行使限制的基础何在?又应当怎么样保护其权利,限制与保护的界限何在?本文讨论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是指在重整程序开始前成立的,在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上享有担保权利的债权。

一、冲突与协调:破产重整程序与有财产担保债权相异的价值目标

重整制度的目的在于拯救债务人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破产清算导致债务人企业主体资格消灭,影响波及破产企业员工、与之有利益关联的企业、国家税收以及社会保障等。从营运价值角度进行观察,作为营运实体的企业财产价值,即在持续营业状态下的企业价值,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营业价值会高于清算价值,或者说高于其净资产经过清算变价所能获得的价值;破产重整的目的在于拯救企业免于清算,恢复企业的经营能力,实现债权人、股东以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多赢局面,体现重整制度价值:即通过挽救债务人企业,实现社会利益的维护。担保物权设定的目的在于维护担保债权人的利益,即主债权到期不获清偿时,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可以就担保物优先受偿,债务人企业发生破产之际,正是凸显担保物权价值之时。

现代经济发展中担保制度的发达以及对融资安全的需求,债务人企业通常会在重要经营资产上设定担保物权,债务人企业继续经营需要担保财产作为物质基础,如果有担保债权人行使权利,会阻碍实现企业复兴的目标,所以,需要限制有财产担保债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这与担保物权设定的目的相悖。重整制度与担保物权在设定目的与价值追求上存在冲突,表现为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解决路径在法律上体现为个人利益让位社会利益。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对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权利的行使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只是在具体的规则上有所不同。

从有财产担保债权人的视角来看,重整程序并不是最优选择,享有足额担保的债权人并不能从重整程序获得利益,相反会受到更大的损失,其中包括债务人企业对担保物的继续使用而可能出现担保物在物理上以及市场价值的贬损;相较普通债权人,有财产担保债权人负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对于担保物权的限制要有合理限度,否则,有财产担保债权人不能单纯依靠担保财产保障债权的实现,还要持续关注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重整失败,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则要承受巨大风险,因此债权人特别是金融机构,在借款时会慎重考查贷款的用途以及还款能力,而不是把借款的收回完全寄希望于担保财产,债权人可能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借款前对债务人的资信、财产、信用以及经营等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并在借款使用中进行监督;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上述做法可能相应引发如下后果:一是由于审查与监督的成本,债权人会提高借款的利息,从而使债务人负担过重,融资困难;二是涉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即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比如德国法上的主控银行模式( Haubank):企业的主控银行通过提供咨询、派员担任企业监事等方式对企业的决策发生影响。具体到我国实践,如果债权人提高借款利息,会使企业融资困难,而债务人参与公司经营,则涉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无论哪一种后果,都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活力。因此,对于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的限制要有一定限度,对于这种限度的界限,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目标、文化传统与法律体系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进而形成各国对重整程序中担保物权的不同态度。

二、他山之石:重整程序中对有财产担保债权限制与保护之域外法观察

(一)美国对于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的限制与保护

1.“自动停止”制度。自动停止( automatic stays)是指破产申请一旦向法院提出,一切执行债务人财产的行为及其他对债务人的财产构成消极影响的行为均应自动停止的一种制度,其中债权人是否知道破产申请的提出并不妨碍该项制度的生效。该制度在破产重整程序中产生、发展与完善后,在清算程序中得以适用。自动停止适用于所有性质的债权,当然包括有财产担保债权,其目的在于保障破产财产的完整性,防止个别债权人提前实现债权。

自动停止制度限制了担保物权的行使,相应地又有一些规则为担保债权人提供保障,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担保债权人可以在特定情形下请求法院解除对担保财产的自动停止:其一为债务人在该财产上不存在权益,并且该财产并非为重整程序所必需;其二为缺乏充分保护,美国破产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充分保护的内容,依据《破产程序规则》与相关判例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债务人企业是否有再建的合理预期;(2)设定担保的财产是否为企业再建所必需;(3)从担保财产中扣除被担保债权额后是否有剩余;(4)自动停止是否损害了担保债权人利益;二是使担保债权人的利益因自动停止制度受到的损害得到弥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途径:(1)向担保债权人定期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其数额相当于担保财产减少的价值;(2)提供替代担保或追加担保;(3)将有财产担保债权的损失纳入破产管理费用,位列第一顺序获得清偿等方法。

2.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制度。为了使有希望重整的企业获得复苏的机会,《美国破产法》第1129条(b)规定在特定条件下,赋予法院享有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权利,根据公平公正原则,债务人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一,将担保财产交还给债权人;其二,将担保财产在不负担担保权的情况下出卖他方,并且,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对获得的出卖款项享有担保权益;其三,有财产担保债权人仍然保有对担保财产的担保权益,但在重整计划中必须向其至少支付相当于担保债权的款项;其四,以其他方式向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支付等值的清偿。

美国的破产重整制度,以复兴债务人为目标,同时注重有担保债权人的权利保护,在限制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权利的措施之后,几乎都规定有相应的救济措施,在担保财产为重整所必需时,规定替代途径保护担保债权人利益,如果担保财产不为重整程序所必需,或者限制担保权行使损害担保债权人利益时,则允许担保债权人实现债权。

(二)日本对于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的限制与救济

日本《公司更生法》对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的限制主要体现为:在收到更生(重整)开始申请时,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则可依利害关系人申请或依职权,在受理更生申请前的一段期间内,中止依据有财产担保债权对公司财产进行的临时冻结、强制执行、临时处分、执行有财产担保权的拍卖程序,或者涉及有财产担保债权的诉讼程序及执行程序。

限制有财产担保债权行使的同时,还规定了特定情形下,法院可因管理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解除或部分解除对担保权实现的中止,主要包括:一为中止可能会损害担保债权人利益;二为解除中止不会对公司更生造成不利影响;三为当中小企业主的担保债权的中止,对其经营带来“显著障碍之虞时”。

(三)总结

美、日两国对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都规定有限制与保护制度,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一为美国的自动停止制度,只要破产申请一经向法院提起,有财产担保债权的实现“自动”停止,而日本则由法院依有权主体的申请以裁定形式中止有担保债权的实现;二为美国破产立法为担保债权人提供的保护途径更为细致与丰富。

三、现状:我国重整程序中对有财产担保债权的限制与保护

关于有财产担保债权与职工工资等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问题,《企业破产法》确立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以《企业破产法》公布时间即2006年8月27日为基准日,该日期之前产生的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债权,公布之后发生的有财产担保债权优先于劳动债权,现行破产立法确立了有财产担保债权可以不受清偿顺序的限制,有权就担保物优先受偿;《企业破产法》第82条规定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参加重整计划讨论,赋予其参与重整程序的主体资格,我国《企业破产法》对有担保债权在重整程序中限制与保护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确立了自动停止制度及其救济措施

自动停止制度并不是重整程序所特有的,破产清算中的停止,通常始于破产程序开始,终于破产宣告,清算程序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可以不依破产程序优先就担保物受偿,因此,自动停止制度在清算程序中对于有财产担保债权的限制相对较小。但在重整程序中,由于重整计划执行的期限一般较长,使得自动停止对于有担保债权的影响十分深远,重整程序的目标在于使债务人企业能够继续经营,除了普通债权人的权利行使受到限制之外,将“停止”的范围扩大到有担保债权之上,即有担保债权人暂停行使优先受偿权,由于在目前的融资实践中,担保标的物可能涉及债务人企业全部或大部分有形资产,倘若允许有财产担保债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债务人企业可能不具备再建的物质基础。我国破产立法规定了自动停止制度,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5条:“在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同时又规定了救济有财产担保债权人的措施:“但是,担保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担保权人权利的,担保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恢复行使担保权。”①

(二)为强制批准制度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提供相应的待遇

重整计划是指为了维持债务人继续营业,寻求债务人重生并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为内容的协议。重整计划包括债权调整方案、债务人企业的经营期限以及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等内容,只有在法院批准后才能生效,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86条、第87条,法院的强制批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对各债权人表决组均已通过的重整计划草案,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确认;其二是部分表决组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且协商后拒绝再次表决或再次表决也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在法定条件下,人民法院对重整计划草案可以强制批准。强制批准制度体现的是公权力对私法自治的干预,在某种程序上可以认为是对当事人自治的一种否认,在讨论重整计划草案过程中,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表决时可能会投反对票,强制批准则剥夺了这种自我保护的权利,但是,强制批准并未忽视有财产担保债权人的利益,法院适用强制批准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的设定,目的在于为担心重整计划影响自己利益的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法院强制批准重整计划草案,其中有财产担保债权应当符合的条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87条第2款:“该特定财产将获得全额清偿,其因延期清偿所受的损失将得到公平补偿,并且其担保权未受到实质性损害,或者该表决组已经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可以看出,有财产担保债权人能够得到的清偿范围其实没有受到影响。

(三)规定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主体为管理人

重整程序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重整计划对于债权人所做的承诺能否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合力,其中对于债务人的约束及对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至关重要,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8条:在重整期间,债务人存在经营状况和财产状况继续恶化,缺乏挽救的可能或者债务人存在不当行为时,经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对于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根据《企业破产法》第90条,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在监督期内,债务人应当向管理人报告重整计划执行情况和债务人财务状况;根据第91条,:监督期届满时,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重整计划的利害关系人有权查阅。现行《企业破产法》规定了重整计划的监督主体为管理人,在监督期满管理人提交的监督报告,利害关系人(当然包括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有权查阅。

四、借鉴与完善:我国重整程序中对有财产担保债权限制与保护的路径选择

我国的破产立法,在重整程序中对有担保债权的态度是限制权利的行使,而不是削弱权利本身,在这一点上是值得肯定的,而要实现权利的内容不被削弱,则必须在规定了限制措施的同时,还需确立充分的救济手段,美、日两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规则。目前我国对于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的限制有余,保护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完善相关制度。

(一)完善解除自动停止制度的情形

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暂停行使权利,在担保物价值减少的情形下,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行使权利,’对于债务人企业与有财产担保债权人的保护都是不周全的。完善解除自动停止制度的前提应当是保证债务人企业重整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即最大可能地保证债务人企业使用“必需”的担保物,同时兼顾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利益的保障。

1.允许债务人提供替代担保与合理补偿

我国《企业破产法》仅规定了担保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担保权人权利时,担保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恢复行使担保权,这一规定排除了债务人提供其他补偿或担保继续使用担保物的可能。根据美国破产立法,在破产程序中,如果担保物缺乏充分保护,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解除“自动中止”。我国《企业破产法》可以考虑在重整程序中作以下规定:担保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担保人权利时,除债务人提供补偿或替代担保外,担保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恢复行使担保权。既保证债务人企业实际实用担保物,又保护了有财产担保债权人的利益。

2.担保物不为债务人企业重整所“必需”

实践中,不是所有的担保物对于企业的重整都有价值,比如某纺织厂有500台织布机,在其进入重整程序后,需要缩减生产规模,只需300台织布机,在其余200台织布机上设定的有担保债权,其债权人可以行使优先受偿权,否则,纺织厂还需支付保管、维修200台织布机的费用,而有担保债权人由于“自动停止”制度的限制,承受着债权暂停行使的损失,使债务人企业与有担保债权人陷入“双输”境地。其中,证明担保物对于重整是否必要的,应当考虑该财产是否为重整程序所必需或者直接产生收益,证明重整成功具有合理的可能性,应考虑市场条件、资金周转、过去的经验以及未来的趋势等因素,如果某一担保债权人欲以担保物对企业没有意义为由行使优先受偿权,若债务人企业反对,债务人或管理人要对担保物对于重整程序的必要性进行证明,至于何为“必需”,可以依照担保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无直接关联进行判断。

3.有财产担保债权的实现与否事关债权人存亡

根据《日本会社更生法》第112条第2款规定,以公司为主要交易对象的中小企业,女口不取得其所有的更生有担保债权的偿付,有给事业的继续带来显著障碍的危险时,法院可根据财产管理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许可其行使担保物权[10]。目前,无论立法还是理论上,关注的重心在于债务人企业的需要,而有担保债权人的处境则被忽略,比如,有担保债权人同样是有破产能力的企业,出现经营困境或者破产原因,则应允许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实现债权,此时有担保债权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应当“救谁的命”是利益平衡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此时应当允许有担保债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不能完全“牺牲”担保债权人利益而去挽救债务人企业,况且担保债权人的破产清算同样关乎社会利益。

此外,债务人是否有权放弃主张自动中止的权利,我们认为,重整制度的价值目标是通过复兴债务人,着眼于全体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保证债务人企业重整的经营财产,不应当赋予债务人企业放弃主张自动中止的权利。

(二)削弱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程序中对担保债权人的保护

为了实现企业复兴,美国破产法确立了强制批准制度,对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债权人在该债权得到承认的额度内,保留其担保权,无论该财产是由债务人保留还是转让他人,并且该债权人所得到的延期支付不少于他对该财产所享有的权益,或出卖担保财产而将其在该财产上的利益对其支付,或者该债权的持有人明确无疑地实现了其担保权[11]。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重整程序的强制批准制度,第87条第2款规定了担保债权应当满足的条件,其中担保债权因“延期清偿所受的损失”将得到公平补偿,这种损失通常被理解为利息损失。担保债权人债权的受偿范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规定除了使债权人没动力去与债务人企业协商之外,还会增加重整成本。而根据《企业破产法》第46条第2款:附利息的债权自破产申请受理时起停止计息。这一规定当然适用重整程序。有担保债权在重整期间是否计算利息,适用上述两个法条将得出不同的结论。

根据美国相关破产立法:对于有充分担保的债权人而言,只要担保物价值大于担保债总额,主债权的利息即可就担保物的剩余部分优先受偿;而对于担保物价值小于或等于担保债总额的债权,其利息则不受保护[12]。如果向担保债权人支付重整期间利息,则会增加重整成本,并且对无担保债权人也是不公平的;如果担保债权利息受偿以担保物的剩余价值为限,则可能导致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提供超额担保,从而影响债务人融资。强制批准制度是在特定情形下运用的,确立的条件应当是债权人待遇的最低标准,如果债权人不满意债务人企业提供的待遇,就应当通过与债务人企业进行协商,实践中,担保债权人一般为金融机构,他们有能力通过协商争取自己想要的条件。因此,应当明确规定在重整程序中,有财产担保债权应当停止计息,至于债务人企业承诺对于担保债权人债权在重整期间的利息予以支付或补偿,法律不应干预。

(三)赋予担保债权人监督重整计划执行的权利

《企业破产法》规定了重整计划的监督主体为管理人,在监督期限内,债务人应当向管理人报告债务人财务状况与重整计划执行情况。管理人应当在监督期限届满后提交监督报告,利害关系人有权查阅监督报告。监督报告是在监督期限届满后由管理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有问题的是,在监督期限内,债权人(包括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债务人企业的经营情况、重整计划的执行情况,法律规定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在特定情形下实现债权,比如担保物的价值明显减少的情况,若不赋予其对于债务人经营状况的监督权,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如何能够了解担保物的使用情况,从而向法院提出解除自动停止的申请呢?虑及管理人的职业能力与道德风险,人民法院又不能时刻关注重整企业的经营,此时应当考虑赋予债权人一定的监督权利。

首先,债务人企业应当向债权人报告债务人财产状况与重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具体形式不必采取召开债权人会议或者设置债权人委员会,这些方式都会增加破产费用,实践中可以考虑通过信件、传真以及邮件等便捷方式通知全体债权人;其次,赋予债权人对重整计划执行情况的异议权。考虑将债权人区分为有财产担保债权人及普通债权人,分别规定单独或合并享有一定比例债权的债权人可以查阅债务人企业的会计账簿,发现异常,有权提请人民法院作出处理。与普通债权人相比,有担保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较大,所以,在确定债权比例时分别规定:普通债权人单独或合并享有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1/3时,担保债权人单独或合并享有的债权额占有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1/10时,可以通过行使查阅权及异议权参与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

结语

破产财产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破产兼并;财务问题;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58-02

纵观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的破产兼并活动,发现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处于资不抵债、资产为负数的情况。在市场竞争急速加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对自身的破产兼并的财务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破产兼并活动,使企业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1 中小企业破产兼并简介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破产兼并,按照我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破产是指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当导致经济严重亏损,并且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按照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1]其中,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主要包括资产、信用、时间及空间等界限,在资产界限中,主要包括资不抵债、偿债资产小于应偿债务两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落入破产界限。然而,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当面临破产问题时,需要进行破产清算,清算流程为破产申请、和解整顿、破产清算三个步骤。因此,一些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往往通过破产兼并活动进行生产经济活动,所谓企业兼并,是指两家及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2]从企业兼并的情况来看,主要目的是通过合并获得协同价值和重组价值,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基于企业兼并的效应,主要包括兼并的协同效应、重组效应、企业发展的战略效应及市场份额效应。其中,企业兼并的协同效应,其原理是两家企业兼并后的价值要高于企业未兼并前所创造价值的总和,可以以VAB>VA+VB公式来说明。其中,VA、VB表示A家和B家作为独立公司时的价值,VAB表示两家公司兼并后的价值,VAB与“VA+VB”之差就是协同作用效应所产生的增量价值。

2 中小企业实施破产兼并活动中所遇到的财务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况的比例较大,有的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大多数企业已达到了破产界限。如果中小企业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政府就必须出面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为此,大多数部门都不想轻易地让企业破产。在破产兼并活动中,主要以兼并为主,破产为辅,当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时,其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两家企业都有权利通过谈判来解决各种财务问题。但是,纵观近几年企业的兼并活动,大多数企业并未充分发挥破产兼并的优势效应,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都忽视了破产兼并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导致企业兼并后出现诸如营运资金不足、资产存量庞大和呆滞与结构失衡等大量后遗并发症。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企业实行了破产兼并活动后,兼并企业需要对被兼并企业的债务进行彻底清理,并且兼并企业要承担起被兼并企业所有的债务,做好被兼并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资产评估工作,在确保两家企业利益不变的情况下,对被兼并企业的债权进行查清,加大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实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使被兼并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针对企业破产兼并过程中的价值评估方法,企业兼并的行为实质只是一种投资行为,主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由于不同企业兼并的目的和动因有所不同,兼并企业对被兼并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兼并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途径常见的有收益、资产、市场三部分,而评估方法包括现金流量贴现法、市盈率乘数法、资产基准法、市场比较法四种。其中,现金流量贴现法,是指根据被兼并企业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资产折算的一种方式,计算公式为:

其中,PV代表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F代表预期现金净流量,n代表预测期限,i代表折现率,t代表年份,Vn代表预测期末第n年的终值。针对这种计算方法,实质上就是资本预算问题,从公式中可以得出:在没有经营风险的情况下,被兼并企业未来生产的现金净流量越多,企业的经营价值就越高;相反,在被兼并企业未来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风险越大,折现率就应越高,从而企业价值也就越低。因此,针对兼并后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确定企业的评价价值,选择正确的计算公式,充分考虑影响目标企业评估的各种因素,如兼并后管理效率的提高、撤并企业与新设企业费用等,以保证目标企业评估到位。据调查了解,在资产合并活动中,被兼并企业在资金周转上存在较多问题,如营运资金不足、财务危机严重、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存量庞大及结构失衡等情况;针对被兼并企业在资产管理中所出现的财务问题,加强兼并资产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3 中小企业破产兼并后的财务管理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破产兼并后的财务问题,加强企业兼并后的财务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无论是在财务组织机构,还是在财务管理制度整合上,都必须遵循有效性、成本收益、整体协调、分工合作、弹性等原则。除此之外,兼并财务整合时,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应遵循效率原则;在财务责权利分割上,应遵循权利对等原则。分析企业的破产兼并行为的发生,即是兼并方获取被兼并企业可用资产的目的所引起的,也是被兼并方企业试图走出财务困境,调整资本结构,减少负债而引起的。由于双方的这种财务动机,破产兼并后,可能造成企业资产和负债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面对这种现状,兼并后进行财务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资产负债整合

在资产整合中,首先,进行固定资产的整合,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出发,采取剥离出售的方式,但是,剥离出售的资产管理不适用于企业长期战略。因此,在剥离经营性固定资产时,应充分考虑长期未产生效益的固定资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用于生产及性质管理结构运营的资产、兼并后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所剥离的一部分固定资产等内容。其次,流动资产的整合,通过流动资产的整合,以达到流动资产质量得以控制、流动资产结构得以改善的目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质量普遍不高,当破产兼并后,优势企业去兼并劣势企业,可能并入了劣势企业的不良资产,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不良资产的整合。从流动资产情况来看,并入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资产存量和应收账款上;其中,应收账款主要体现在坏账、账龄长等方面,针对应收账款的处理,可以采用让售变现,债权转股权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存量主要体现在过时、过旧、变质等方面,对变质的部分,可剔除出来,而其余的可采用拍卖变现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存货资金占用量,也改善了存货质量。再者,对无形资产的整合包括企业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体形式,但对于企业而言,其有相当高的价值。[4]因此,财务整合中,对无形资产的整合仍需重视。例如在商标权整合中,兼并企业对被兼并企业的资产并入后,应将商标权归兼并企业使用,主要因为商标权的价值与被兼并企业的形象、产品质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最后,负债的整合,实行财务重整,兼并企业对合理解决被兼并企业的债务,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注重对资产存货价值的重新调整,按照被兼并企业的资产结构状况重新调整和安排债权与股权,为了减轻兼并企业的债务负担,可以采用负债转股权的方式,降低企业的负债率,使企业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5]

3.2 财务管理整合

在财务管理整合中,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的整合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其中,在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整合上,尤其是财务部门,兼并后,应充分划分各财务部门,明确财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在财务人员调整上,应坚持“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效率,以保证财务人员安排合理。然而,在财务管理制度整合上,首先必须对兼并前双方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将有效的管理制度移植到兼并企业,对不能满足企业兼并后的制度,应予以摒除,重新制定相应的制度,使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4 结 论

面对企业破产兼并后的财务问题,加强兼并后的财务整合,包括负债资产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越.中小企业破产兼并实践中的财务问题及改进设想[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

[2]李嘉强.河南凯威公司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破产财产篇6

关键词:爆破器材;财务管理

一、公司背景分析

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的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生产企业,是集民爆器材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股份制上市公司,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目前国内民爆器材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能为用户提供民用爆破的所有服务。未来中、西部地区仍受益于资源性产品大开发及基建投资的拉动,对民爆需求快速增长。

二、财务分析

(一)流动资产分析。由于应收票据是流通性较强的票据;

13年的应收账款净额几乎为09年的14倍,说明久联发展在流动相对较弱的应收账款上实行了从宽的信用政策,也说明应收账款对主营业务收入影响很大;在09年以后,久联发展的存货净额也是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和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相比较缓慢。

(二)流动负债分析。短期接款在12年有大幅增长后在13年有小幅的减少,但是相对于09年来说,短期借款在10年到13年间增长较快,说明久联发展发展迅速,企业处于成长时期,在过去的四年里,久联发展主营业务增长迅速,为了满足生产,也为企业赢得了现金流,公司从13年开始增加应付票据,增加货币资金,满足公司发展对货币资金的需求。

(三)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分析。久联发展在09年到13年的五年里不断扩建工程和经营规模,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都增加,说明企业资金占用大而通过增加负债来解决资金困难。

(四)盈利能力分析。

(五)偿债能力分析

在久联发展与竞争对手的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中可以看出,其处于中间位置,每1元的负债有1.37元的流动资产(1.30元的速动资产)作为支持,这个结果还算相对可靠,而盐湖股份在这一方面就显得比较劣势,支持其流动负债的速冻资产只有0.94元,这似乎有点太小。

从资产负债率看,久联发展的长期偿债能力是比较强的,原因是其负债的数额比较小,而相对与资产也是最小的,每1元的资产只有0.66元的负债与之对应,偿债能力强。

三、前景分析

破产财产篇7

【关键字】控制董事会 现金导向 集团化经营

安然(enron)公司令人瞠目的终结了,由此引发的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应该是刚刚开始。人们有必要对美国公司制度、会计制度、证监会、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媒体在美国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公众的责任重新审视与思考。本文仅就安然破产给公司内部财务经营、决策管理理念带来的反思发表看法。

一、治理结构:董事会控制还是控制董事会?

安然破产的罪魁祸首当属该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道是: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需要制度来规范。美国公司秉持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董事会是监督公司经理及财务报告过程的主体,集最高决策机构与监督机构于一身。而且这一结构中,ceo(首席执行官)个人处于一种对公司的支配地位。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机理,主要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前提:①由于股权分散,个体法人持股比例较小,而且在资本结构中负债率也较低,债权人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基于谨慎行事义务和诚信义务,董事们会强调维护股东权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②股东寄希望于资本市场的完美无缺和长期稳定,能够利用对称信息,可以通过“用脚投票”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实现自己的权力;③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共同组成,并设置多个委员会,独立董事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行有效的监控。

但是,安然公司董事会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不断走高,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非经证监会批准,不能买卖本公司股票;至于独立董事,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而且亏损额巨大,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并从中牟取私利,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当属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偿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价值已经趋零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普通投资者肯定是血本无归。在此事件中,安然的客户和债权人也不可能幸免于难。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uke)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安然的债主还包括德意志银行、日本三家大银行等。不少退休基金也损失几十亿美元,多家与安然有牵连的银行的信用评级大跌。

坦率地说,美国的资本市场是最为成熟的市场,安然的问题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赖以存在的假设前提遭到破坏:①美国公司对董事的勤勉、诚信等道德约束受到极大挑战,将“谨慎”、“诚信”作为公司经营的惟一原则是不可取的。惟有健全的制度才能消除“道德约束”的不足,有效消除“信任”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②信息不对称仍然是美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顽症;③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缺陷:治理结构中股东监督苍白、外部市场体系对董事的监管脆弱与滞后。试图在公司内部寻求制衡各相关利益主体权责利机制,并强化对董事会的监控成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的焦点。

二、公司实力与价值:收入、利润标准还是现金标准?

《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企业排序历来被全球公认为是世界各公司实力强弱状况的一个晴雨表。这个排序看来受到挑战,首先这个排序的依据是截至某年某月某日的会计统计数据;其次它利用单一经济指标,如营业额、利润、资产总额、成长性等指标。2000年安然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过去10年来,它一直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在其最辉煌的年代,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天然气交易。安然在整个航运业衍生出来的能源市场上约占1/2的市场份额。而就是这样的公司似乎瞬间从顶峰坠落,这种现象也决不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此,我们除了要剖析这些“巨人公司”坠落自身原因外,还要反思《财富》所采用的排队方法的弊病。可以肯定地说,《财富》所列示的500“强”充其量是500“大”。“强”和“大”决不能同日而语,因为“强”是一个综合性的结论,它不可以仅仅用某一财务统计指标简单排列。另外,由于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企业对《财富》500强中排列名次的追求会异化公司的决策,极易导致公司“虚胖”,而经不起市场的风吹雨打。这一点对于把挤入“500强”作为战略目标的中国公司来说,切莫忽视这种战略的潜在风险。

安然等一大批“巨星”的坠落都是从“巨额收入、利润”开始的。做“假账”肯定要受制裁。但是有些帐务处理按理不能归为“假账”之列,比如,安然的大多数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现时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这就让我们必须思考相关的一个问题:我们的价值导向、经营标杆是否过分依赖账面利润指标了。安然倒闭再一次提醒我们:以历史信息和单一会计盈利数字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现。由于经营业务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在现有的会计原则下,账面利润的人为可控性因素实在太多,职业判断的空间很大。何况安然还有不少虚假收入和利润。我们不能怀疑虚假收入、虚假利润的频繁出现与收入、利润导向的相关性。为此应该淡化利润性指标对公司价值判断的影响,大力提倡“经营性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指标。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投资者决策都要大力强化“现金至尊(cashisking)”理念。这一点在财务理念上要明确的是:投资者投资的是一个公司的未来,而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公司内含价值的基本决策变量决不是账面盈余,而是公司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看来财务理念在价值导向、信息披露上运用的迟缓是一种客观事实。价值导向的失误或偏差必然出现无效运用资源以及各种寻租行为。可以说缺乏现金支撑的账面收入、会计利润是“劣质商品”,而通过虚假记录出现的收入、盈余是“假冒商品”。无论是“劣质”还是“假冒”都不能提升公司价值,而且资本市场上的“劣质、假冒”比商品市场的“劣质、假冒”更应该受到关注和谴责,受到的惩罚也应该是毁灭性的。公司实实在在的获取现金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资本风险回报的前提。笔者的观点是“现金导向”会极大抑制“利润操纵”问题,也使公司决策层、经营者着力为股东、社会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三、投资战略定位: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安然在投资领域、战略发展上定位于“分散化”。

其首席执行官(ceo)杰夫瑞·斯基林曾认为,随着企业业务的重新整合、自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介费用的进一步降低,传统型企业那种综合集成的模式将被迅速瓦解,公司的战略定位决不是要做资产庞大的传统能源公司,相反,是要成为世界各个商品市场推广“分散化”的先锋。安然这种分散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产业与产品领域的分散。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其业务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煤、化学药品、广告、纸业、木材和保险等等,经营的产品超过了1500种,该公司在美国控制着长达32000英里的煤气输送管道,并且提供有关能源输送的咨询、建筑工程等服务。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二是经营在地域上遍及全球,它拥有2.5万英里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从美国得克萨斯通到佛罗里达、中西部各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波多黎各和委内瑞拉也拥有输送管道;安然的电厂遍布大半个世界,在拉美、加勒比许多国家以及印度、中国、土耳其、意大利和波兰独资或合资经营电厂;安然也是电信业的巨擘,光缆长达1.8万英里,向美国大部分城市、欧洲一些城市以及日本东京提供宽带和电信服务。

安然公司分散投资经营战略,在经营范围、投资领域不断盲目扩张,不断涉足对自己而言是陌生的领域,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或“亮了东方还要亮西方”的经营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仅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各行业竞争局面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尤其是不相关多元化的盲目扩大不仅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资金分散,也将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化、多元化决不是企业风险“防火墙”,恰好是风险的“导火线”。换言之,专业化经营、致力于培植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公司战略、投资安排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四、公司决策:集权体制还是分权体制?

集权体制与分权体制是现代公司管理中最大“盲点”,“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似乎成为决策体制选择的两种必然结果。但是这两种结果在现实中绝对有轻重之别。“创新想法的可行性不应由管理层来决定”曾经是安然董事会一条重要的经验。安然金融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曾经说过:“共同远大抱负的集体领导意味着,我无须老是去过问每个下属有多少工作,也无须总要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可以让我解脱出来思考下一次挑战和下一个领域的问题。”外界多少人曾对安然公司内部决策权最大限度的下放大加赞赏。现在看来,经验恰好变成了教训:在分权体制下,拿着“奶酪”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外部人,而是自己的部下或子公司。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公司好比一个球场,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必须分工明确,不能越位。一个公司包括集团公司也必须清晰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监督层的各自的权限和责任。在这个基础上决策权尤其是财务、战略安排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是不宜放权的,决策权的下放必然导致诸侯现象、控制失灵,决策权上的集中体制是公司制度下的理性选择。

五、集团化经营:是“利益纽带”还是“多米诺骨牌”?

从理论上分析,集团经营区别于非集团经营的最大特点是:业务上的关联交易和财务上的“金字塔”型财务结构。这些特点有利于实现集团的规模经营,增进成员企业的“团队作业”,降低营业成本和总体税负;“金字塔”层层连锁控股使其可依据同样的股权资本、不动产等取得不同的借款,从而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并因有限责任制度决定了任何单一子公司的财务危机都难以对控股集团造成致命的打击。但是我们决不能低估集团化经营取得效率的条件和由此潜在的巨大风险。从财务杠杆的角度看,只有控股公司多层控股并能够利用负债融资,控股公司才能得到高的期望回报率,同时也承担了很高的财务风险。所以控股集团在业务上的关联交易和财务上的高财务杠杆是“既能载舟也能覆舟”的。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括了3000多家关联企业。通过这些关联企业的“对倒”交易创造了神奇的收入和利润。由于安然子公司之间繁杂的关联交易使他们“紧密连接”,其突然陨落必然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安然总部4000名雇员面临失业,分布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的子公司也面临倒闭的风险,在短时间里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其破产前的资产规模为498亿美元,并有312亿的沉重债务,过度膨胀的快速发展使其无法应对经济环境的逆转,导致经营运作状况的恶化,以破产结束企业。从这方面分析,安然破产是控股集团的经营风险(过渡膨胀的资产规模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杠杆)、财务风险(其负债规模过于庞大,债务结构也异常错综复杂,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杠杆)和管理风险(数量繁多的子公司、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使集团的账目不清、监控失灵)的综合结果。这种综合结果使控股集团公司的总风险一旦市场稍有波动就必然迅速放大。安然事件告诫人们: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环境决定着公司的风险,而且无论何时财务体制也绝不容许有丝毫漏洞。

六、财务的首要功能:是确保稳健经营还是大胆财务创新?

有人说美国文化是善于创新的文化。安然的财务以创新为主体特色,它最主要的创新成就来自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性运用。安然不仅使用了期权、期货等,也使用了最复杂的、被称之为spe(特殊目的主体)的金融工具和其他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根据现行规则,提供融资的公司可以保持这些spe的资产和负债不进入公司财务报表,尽管这些资产和负债包含了大部分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安然是能源交易这项新的金融业务的创造者和最大使用者,该种生意是建构在信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达成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安然利用这种“中间人”的身份,经营业绩迅速上升。另外,安然还是大胆推行资产证券化的高手,即通过某种信托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将一系列不动产打包抵押对外发行流通性证券或债券,使不动产“流动”起来。从理论上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源于规避风险,事实上它们经常是制造风险的“罪魁祸首”。即使在美国,驾驭衍生金融工具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这种工具“不好玩”。

安然的财务不仅是不断“创新”的,也是特别激进的,具体体现在这些年来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不是以“百分数”增长的,而是以“倍数”高速增进,而且这种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大借债。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安然的债务额与日俱增。安然公布的债务超过310亿美元,另外还有数十亿尚未报告的账外债务。据报道,这次“出事”的导火线是有30亿美元的到期债务,而安然手中拿不出现金担保,无法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支援,又没有公司愿资助安然渡过危机。

看来,稳健经营是公司经营永恒不变的法则,财务创新和高风险金融工具的运用必须以一定的现金能力作后盾,并牢记“有理、有利、有节”。公司的负债规模一定要由其自有资本、还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担保决定。恰当的决择、处理债务问题是公司财务的首要责任。正如《财富》杂志最近指出,如果投资者不能从安然破产案的一团乱麻中汲取其他教训,其中一条必须谨记在心:不管华尔街多么宠爱某家公司,如果这家公司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的债务问题,那必然走向失败。

小结:写作本文,绝无幸灾乐祸和以点代面之意。本人十分欣赏一位同行的观点:正如美国9.11事件是恐怖主义对全人类生存权力的挑衅。安然破产、安达信面临诉讼是全球经济发展和整个会计职业的悲剧。我们应该也必须做的是理性提炼悲剧发生的缘由、认真梳理本案中的启示。平心而论,安然事件决不能动摇我们的基本判断:美国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还是比较成熟的。综合全文观点,在全球化、国际化的浪潮中,任何一种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战略决策、组织结构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陈志武,杨林 2002 谁揭穿安然 财经,1

陈志武,岳峥 2002 安然之谜 财经,1

李维安 2001 国际经验与企业实践 南开管理评论,1

2002年1月份《中国证券报》、《参考消息》等报刊对“安然事件”的相关报道

破产财产篇8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本罪是从修订前的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破坏集体生产罪演变而来的,修订后的刑法对原文修改后,从原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归入侵犯财产罪。

    本罪构成的要件是:(1)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生产经营的正常活动。生产经营,就其范围而言,非常广泛,如工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这些产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建筑业、运输业、第二产业、商业等。就性质而言,既包括国有的,也包括集体的,还包括个体的、私有的、外资的等。只要属于生产经营,不论其属于何种性质,对之加以破坏的,都可构成本罪。(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其他方法则多种多样、如切断电源,破坏锅炉、供料线,颠倒冷热供给程序、破坏电脑致使生产指挥、工艺流程产生混乱,以影响工业生产、破坏农业机械、排灌设备、农具,毁坏种子、秧苗、树苗、庄稼、果树、鱼苗等,毁坏农业生产;破坏运输、储存工具,影响商业经营,等等。至于其方式,则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如砸碎、烧毁,又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如明知有故障而不加排除。但不论方式如何,采用的手段怎样,破坏的对象都必须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联系,破坏用于生产经营的生产工具、生产工艺、生产对象等。如果是毁坏闲置不用或在仓库备用的机器设备、已经收获并未用于加工生产的粮食、水果,残害已经丧失畜役力的待售肉食牲畜的行为,则由于它们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不能构成本罪。(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其他个人目的,一般是指出于个人恩怨而产生的不正当心理追求,如憎恨、厌恶、不满等,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因受到领导或他人的批评而产生不满,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不满,嫉妒他人的成绩而心怀不满,与他人发先冲突而心生不满,以及厌烦工作而产生不满,等等,行为人只要出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给生产造成较大破坏的,即构成本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修订前的刑法第一百五十六作了规定,修订后的刑法对原文作了修改,增加了“数额较大”的这一犯罪构成要件。

    本罪构成的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物,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等。(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毁灭,是指用焚烧、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坏,是指使物品部分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毁坏公私财物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目的不是非法获取财物而是将财物毁坏。犯罪动机各种各样,一般是出于个人报复或妒嫉等心理。

上一篇:离婚后财产分割范文 下一篇:夫妻共有财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