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图范文

时间:2023-11-25 01:33:53

三维图

三维图篇1

关键词:CAD;设计;图学教育;三维图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96-02

一、制造业中的图学和CAD

1.设计方式的变化。制造产业中,设计者把构思的立体形状按照投影法规律绘制出二维投影图,并用二维投影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这样的二维设计模式曾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相应地,大学教育中,为二维设计服务的课程体系(体系的核心是图学)也一直被实施至今。一般来说,以复杂立体为对象的设计,必须确定各个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立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些信息用二维投影图来表达。简单来说,图学是这样一种学问,设计者把头脑中的三维立体用二维投影图表现出来时,需要用到它;生产者从二维投影图中得出立体的形状信息时也需要用到它。图学是制造业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如图1所示。

1990年初,计算机辅助设计(当时是二维CAD系统)开始引入产品设计并很快普及。1990年中期,三维CAD系统登场,2000年开始在制造业中快速普及。截止至2004年我国的92%以上的中型制造业企业已应用了二维CAD技术,34%的中型制造业企业已使用了三维CAD技术。2009年我国制订了相关的国家标准―数字化产品定义的数据通则。而现行的图学教育,在标准的贯彻方面,已经有点跟不上CAD技术发展的步伐。

2.三维CAD设计的输出的现状。随着CAD技术的普及,产品设计经历了二维工程图、二维工程图加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加简化标注的二维图样这三个阶段[1]。

现在,企业运用三维CAD技术进行产品设计,但制造所必须的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等信息仍旧采用了传统的二维图样来表达。这样的制造信息的双数据源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表达的分散和混乱。

二、设计所必需的图学能力

从制造和图学的关系可以看出传统的二维设计所必需的图学能力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

1.绘制二维图样的能力。

2.由立体绘制二维图样的能力。

3.由构思的立体绘制二维图样的能力。把想象中的立体用二维图样表达出来,通过二维图样正确地传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4.根据二维图想象立体形状的读图能力,其中1和2是绘图能力,3和4是二维三维互相转换的能力。在二维设计中,这四种图学能力缺一不可。

三、CAD系统对于图学能力的支持

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CAD在上述四种图学能力方面给予设计者如下支持:

1.二维绘图能力。二维CAD软件中的绘图命令,包含了作图设计所必须的几乎所有的作图功能,以及丰富的图形编辑功能。因此,作图的正确率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如图2所示。

在三维建模时,通常先绘制草图再进行拉伸、旋转等三维操作来进行建模。这里的草图就是二维图样,而且通常只需要绘制很简单的二维图元[2]。

2.由立体绘制投影图的能力。三维CAD系统软件具有由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投影图的功能[3]。设计者只需专注于图形信息以外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等注释工作。

3.由构思的立体绘制二维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二维设计中必不可少。但是在三维建模时,草图绘制只是建模的一个环节。绘制怎样的草图,进行怎样的三维操作,才能得到目标立体,这种构思能力很关键。这是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在设计方法上的最大的不同点。也就是说在三维CAD中,设计者没有必要为二维表达耗费过多心思。

4.根据二维图样想象立体的读图能力。随着三维CAD软件的普及,设计数据用三维形式进行储存,使用二维图样的机会将会慢慢变少,读图能力的重要性有着被逐渐弱化的趋势。

四、作图的必要性和作图设计能力

在三维设计中,几乎没有必要绘制二维图样。这不利于二维作图能力的维持,从而导致了设计者作图设计能力的退化。事实上,在设计流程已经三维化的设计部门,新进人员的二维作图设计的实际经验几乎为零。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五、关于三维CAD设计的输出方法的构想

目前的三维CAD系统,并没有具备相应的三维输出手段,设计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依赖于二维图样。因此,不依赖二维图样的三维输出手段的开发,以及与此相关的三维输出标准也即三维图样标准的制定已经迫在眉睫。

1.对于三维图样的定义,暂作以下考虑:三维设计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等制造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都在三维空间内表达。在信息表达上达到与二维图样同等的可视性。也就是说,三维设计中的所有信息都在三维空间以可见方式出现[4]。

2.三维图样构想。今后的三维图样可以设想为三维模型以及标注在三维模型上的尺寸、技术要求和其他制造特征等信息的总和。相应地,设计结果的浏览将不依赖于三视图,在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的全过程都能实现产品信息的三维浏览[5]。如图3所示。

3.今后的设计信息的定义和浏览。从前的二维设计,现在的依靠二维图样进行输出的三维设计和构想中的由三维数据进行输出的三维设计,从定义和浏览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六、总结

1.设计所必需的图学能力中,二维作图能力以及立体和二维投影图相互变换的能力是两种核心能力。

2.二维CAD软件的引入,使二维作图的正确率和效率大为提高。

3.三维CAD软件的引入,使得三维建模变得方便而快捷。自动生成投影图的功能把人从枯燥的二维图样绘制中解放出来。

4.设计的三维化,使二维作图的机会减少,二维读图能力的必要性也在减弱。

5.对三维模型的尺寸标注和三维浏览模式的开发将会是个大方向。

6.和数字化产品定义的国家标准相适应,制图教育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七、结语

设计是人的创造,而CAD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利用好CAD这个工具,可以实现更加便捷、优质的设计。希望图学教育的课程体系能够和数字化产品定义的国家标准相适应,在不久的将来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CAD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秋忠,查浩宇.基于三维标注技术的数字化产品定义方法[J].机械设计,2011,28(1):33-36.

[2]张立荣.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30(2):16-18.

[3]许沛.基于直接建模思想的参数化模型处理工具――ANSYS SpaceClaim DirectModeler[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1,(07):40-43.

[4]成泽良幸.设计信息的可视化和三维图样[J].Design news JAPAN,2007,(1):18-19.

[5]潘康华,陆江峰,邵兰英.MBD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3,(2):15-17.

三维图篇2

1钻孔数据库

建立钻孔数据库的建立是进行矿床建模、品位估值和储量动态管理的基础[5]。凡口矿原始地质数据管理软件为Geocad,钻孔数据主要存储在“*.gdf”和“*.cod”两个格式文件中,其中“*.gdf”为数据文件,记录钻孔的开口坐标、测斜信息、品位信息等,“*.cod”为格式文件,记录与“*.gdf”文件相对应的矿体编号、岩性编号等,通过研究这些钻孔数据的格式,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钻孔数据库的建立:①结合Surpac软件特点,建立4个数据文件,分别为“开口文件———Collar”、“测斜文件———Survey”、“样品文件———Sample”、“地质文件———Geology”,文件结构参考文献[6],其中样品文件中的区域化变量为Pb、Zn和S;②采用VB开发“凡口矿钻孔转换程序”,该程序主要是将“*.gdf”和“*.cod”两个文件转换成上述建立的4个数据文件;③将转换后的数据文件导入到Surpac中,完成钻孔数据库的建立。创建的钻孔数据库可直观显示矿区不同钻孔上的开口位置、揭露的地层、构造、元素品位等信息,实现了钻孔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如图1和图2。

2矿床三维实体建模

2.1断层与地层模型断层与地层模型的构建方法相同,都是首先提取勘探线剖面图上的断层和地层边界线,再利用实体建模连线框功能实现三维模型的建立。从矿山提供的原始资料可以看出,矿区断层和地层较为复杂,主要的控矿断层有F3、F4、F16和F203,主要地层有D3ta,D3tb,D3tc,C2+3ht,C1,D2db,D3da。建立的断层模型和地层模型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2.2工程实体模型巷道三维模型是根据各中段实测平面图,采用实测巷道帮线法实现,其他工程如井筒、斜坡道、斜井等根据工程设计中线及断面,采用中线断面法实现[7]。图5为-600m中段水平巷道三维模型。

2.3矿体模型矿体三维模型除了能准确反映矿体的三维空间形态和位置,同时也为块体模型估值计算提供必要的约束条件,是品位估值和储量计算的基础。本次凡口矿复杂矿体三维模型采用以矿山地质平面图、剖面图为主,钻孔数据为辅的方法构建,并根据生产探矿数据对矿体进行二次圈定,提高了矿体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如图6所示。需在组合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样的变异函数拟合[8-9]。结合组合样及矿体模型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沿矿体走向、倾向、垂直厚度3个方向对实验变异函数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球状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对其进行空间拟合,获得变异函数拟合参数,结果见表1。

3品位块体模型估值

3.1原始样品组合原始钻孔数据样品长度一般不等,为得到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根据地质统计学原理,所有钻孔样品长度必须相同,为此需对原始样品进行长度组合。通常组合样长度取所有原始样品的平均长度,通过原始样品统计分析得出原始样品平均长度为1m左右,即本次组合样长度取1m。采用长度加权法对钻孔样品进行组合,公式如下:m式中GC为组合样的参数值;Gi为第i个样品的参数值;Li为第i个样品的长度;LC为组合样的长度;m为样品数。通过样品组合分析可知,矿床各有用元素组合样品位整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如图7所示。

3.2变异函数拟合为确定各个样品参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结构性,

3.3交叉验证通过对理论变异函数拟合参数交叉验证检验参数是否可靠[6,10],获得Pb、Zn和S元素的误差均值和标准误差均值接近0,两个标准差范围内误差所占比例均大于95%,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所拟合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可靠,变异函数参数准确,可用于该矿床品位估值和储量计算。

3.4品位块体模型建立品位块体模型是将矿床区域在三维空间内按照设定的边界单元块尺寸和内部单元块尺寸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已知样品的品位对单元块的品位进行推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储量计算[8,10-11]。建立的块体模型根据矿区范围内钻孔、矿体范围来确定,并综合考虑凡口矿现有采矿方法、勘探网度及元素变异函数特征等因素,其基本参数见表2。根据确定的块段模型基本参数,采用Surpac建立块段模型步骤如下:①创建空块段模型,输入模型范围;②确定模型单元块尺寸和最小单元尺寸;③确定模型方位;④创建块段模型属性,分别为Pb_Zn、Pb、Zn、S和比重,完成品位块段模型创建。

3.5品位块体模型赋值用于储量计算的块体模型必须对品位属性进行估值。品位估值是根据单元块搜索半径内的已知样品,对该单元块进行估值[12]。目前常用的估值方法有距离幂次反比法、普通克里格法和常量赋值法等。由于搜索椭球体各轴搜索半径的影响,估值时不可避免地在矿化区域以外推估出品位。因此,通常做法是采用矿体实体模型对块体模型进行约束,在约束后的矿体范围内进行估值,图8为约束后的矿体块体模型与实体模型复合显示。采用地质统计学中的一种线性无偏最优估计法———普通克里格法对单元块品位进行估值[13-14]。赋值后的块体模型,可以根据各元素品级、矿岩类型、中段等来计算矿石储量,也可查询各单元块的属性信息,为准确了解矿床品位分布规律和储量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4矿床储量统计分析根据已赋值的矿体品位块体模型,可实现矿床有价元素品位的统计分析。在统计矿床地质储量时,按照不同的边界品位和不同的中段进行统计分析。

4.1按照边界品位进行矿量统计矿山以Pb和Zn品位之和(简称Pb_Zn)作为边界品位,金属价格随着市场的波动,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矿山采用的边界品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为此,按照不同的边界品位对矿量进行统计(见表3),有助于指导矿山掌握不同边界品位情况下矿山储量。目前矿山采取的边界品位为1%,计算得到矿量为2468.81万吨。

4.2按照中段进行矿量统计按照中段选取Pb_Zn边界品位为1%进行矿量统计分析,分别统计了各中段矿床储量、各元素金属量及平均品位等,统计结果见表4。统计结果有助于矿山掌握不同中段矿量、金属量及平均品位分布情况,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

5地质剖面自动出图

为了满足矿山实际生产需要,依据所建立的钻孔数据库、矿体、地层、断层和巷道三维实体模型,在研究Surpac绘图方式基本原理及TCL语言的基础上,采用Surpac二次开发实现了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绘图,其中包含构造、岩性、钻孔、品位、矿体、巷道、坐标网格和标题栏等多种图元信息[8]。图9为凡口铅锌矿-600~-700m中段S8#穿脉地质剖面图。

6结语

三维图篇3

论文关键词:三维模型,工程制图

 

1.前言

《工程制图》作为工科类学生的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技术课和日后工作的技术基础性课程,是每个工科类学生必须学好,并且一定要学好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最基本的学习目的就是要求学习者能读图和绘图,看二维平面投影图能想象出所表达的三维空间形状,同时也要能把三维空间形体用二维平面投影图表达出来,即从图想物,从物画图,分析和想象空间形体和图纸上的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步提高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在是很差,空间想象能力差直接制约影响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具体地就是看图看不懂,画图画不来,要学好本课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关键,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在教学中使用实物教学模型,实物教学模型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效果很好。然而教学模型缺乏,数量、类型较少,是否与教材配套等问题又影响制约教学模型的使用。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高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在运用多媒体投影进行课堂教学时,我想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三维建模,把所需的三维模型都建立起来,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来帮助学生很好的完成课程。

AutoCAD是美国Auodesk公司推出的通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包,具有性能优越、使用方便和体系结构开放等特点,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AutoCAD在我国的各设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成为各工程设计领域中应用最普及的绘图软件之一。AutoCAD具有强大、完善的二维平面图形绘制和三维立体模型创建能力,由于AutoCAD具有强大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用AutoCAD把二维平面投影图所表达的实物用三维立体模型建立起来,把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的截交线、立体表面相交时的相贯线用三维立体模型表示出来,把剖视图、剖面图所表达的实物用三维剖视、剖面图表达出来。这样把抽象的平面图形表达成具体形象直观的三维立体模型,将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

2.在“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截交线的求作”中的运用

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称之为截交线,因为是两个面的交线,截交线是截平面和立体表面的公共线,简单的截交线同学们还是能理解,但稍复杂的情况如:在物体上开槽和穿孔所形成的截交线,由于交线多同学们学习起来感觉上就有些困难,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现场或者事先把所表达的物体用AutoCAD三维建模功能建立出实物模型,在配合AutoCAD视图显示功能从不同方向动态的观察这一物体和这些截交线,对学生的学习理解将有很大的帮助。如图1所示,a图为投影图,b图为对应的三维立体图。

三维图篇4

【摘要】:目的 探讨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与医学影像二维图像形成的原理,认识其彼此间存在的相关性,开拓人们三维立体思维,发挥对二维图像与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紧密结合临床破解不同病灶的三维立体结构所呈现的二维图像表现,为明确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关键词】三维立体;二维图像;立体思维;影像特征;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X线,之后不久即应用于医学领域,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这一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图像已逐步取代模拟图像的今天,医学影像所含盖的面之广,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占比之大,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日新月异,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如: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束CT(EBCT)、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等,使医学影像的内容极大的丰富。 如何提高各种成像技术图像的阅片能力,正确识别正常人体组织器官和不同疾病的影像表现,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鉴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X线诊断及其相关技术为参照,对人体三维立体结构与医学影像二维图像的关系作初步探究,求其抛砖引玉之效。

1、 三维立体

三维立体即由点、线、面所构成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物体。也可理解为由长宽高组成的几何体。从解剖学的角度看人体结构,无论从大体解剖或局部解剖,从运动系统或神经系统,从动态或静止,从宏观到微观(从组织胚胎或细胞结构),从正常生理状态或疾病的异常状态等全方位观察,无不体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三维立体。在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个问题,针对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用视角观察活体体表及不同部位的解剖标本,借助显微镜观察不同组织器官的细微结构时,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所能看到的轮廓和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其结果明确告诉我们,人体组织器官不仅是地地道道的立体构架,同时还存在着前后、左右、上下、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

2 二维图像

二维图像即能显示不同黑白灰阶或者是彩色的平面图。在医学影像摄影技术中,其成像的原理是当X线束穿过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时,根据其相应部位的不同组织结构对X线的吸收不同,即形成所谓的具有X线“对比度”的剩余射线,这部分射线带有被检组织的信息,当作用于荧光屏就可直接显示出图像,即临床上的透视,当作用于胶片(IP板或者FPD)经过暗室处理(或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X线照片,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结果,无论是透视或照片包括所有的影像图片,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图像均为二维平面图像,虽然目前的成像新技术在不断发展,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立体图像还不到2%。

3 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叫三维思维,针对医学影像的二维图形,如何用立体/三维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二维图形的结构,是一名影像工作者时刻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考量一名影像医生能否通过平面图,正确认识人体正常组织和判断病理组织相应图像表现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分析思路作一简要的探究:

3.1 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了解和掌握,是认识影像二维图像的首要任务,具体思路,根据解剖学的形态特点;从各个系统一一分析掌握相应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组织成分、生理功能及比邻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人体解剖学的方位、基准轴、基准面及体表标志,其中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不同断面的解剖结构图所对应的组织器官必须准确无误。

3.2 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相互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限度,是认识影像二维图形的重要环节,因为每一帧图都是通过不同成像技术手段,将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经过不同的处理环节转换而来。每一帧图是否能如实反映相应组织器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即同样的组织器官,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手段,可以得出不同的影像结果,如:透视只能显示组织较薄的部位,且细微结构不宜观察,腹腔脏器平片检查却不能显示相应的组织器官,然而,CT平扫就能将脑组织显示清楚,MRI却不能将骨皮质和钙化灶显示清楚。当然,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相同的组织器官,不同的检查及摄影条件同样决定着不同的影像结果,不同的检查技术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也同样影响着影像的效果。很显然,医学影像二维图像的形成,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可变因素。要做到正确无误判断医学影像二维图像的每一细微变化,必须做到长期不懈的努力学习和源源不断的积累进取。

三维图篇5

一、优化教学,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案

运用传统方式备课,一节课的详案往往可以写好几页纸,既费力又费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不仅比传统的备课方式节省时间,而且思路更清晰,教师还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课堂内容,梳理重难点,进一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集体备课时,教师通过导图形式绘制出的教案可以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明了化,有利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传统的教案相比,利用思维导图设计的教案减少了文字的篇幅,更加简洁,而且容易修改,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

应用结论:教师借助预设的思维导图建立系统完整的授课框架体系,对所授内容进行形象的资源呈现,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的需要作出具体的合理调整,将学生的精彩生成与预设相结合,形成以思维导图为重要工具,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力的新型课堂。

二、改革传统,利用思维导图记录笔记

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也更关注鲜明的表象。思维导图形式的课堂笔记不仅突破了传统线性笔记的限制,也突破了学生根据传统笔记死板记忆的局限。思维导图利用知识的焦点(中央图文)和结构将知识点连接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发挥将课堂知识和师生思维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基于思维导图形成的笔记自然地形成整体知识框架,且通过图画的形式提高自主记忆效果。思维导图还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作用,解放学生的双手,开发其左右脑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应用体验、交流评价、反思感悟,能够极大地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笔记是一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工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策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效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复习

教师普遍认为复习课“难上”,学生大多对此也感到“没劲”。开展有效、有趣的复习课一直是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在主动参与中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个性,将所学内容进行同化、重组、筛选,从中提取关键词并且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使得重点知识得到有效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清了思维的脉络,掌握了知识的架构,提高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开展个体展示、小组互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肯定、质疑中发散思考,在辨析、矫正中完善知识网络,使三维目标和学习能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应用结论:利用思维导图的复习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型课堂秩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习效率。教师利用思S导图,使复习课具有了可操作性。

四、创新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教育实践中有助于学生进行可视化的思考,它通过关键词、符号、颜色等视觉感官刺激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依据图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形象思维训练方法,构建形象思维训练模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机械记忆的弊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在研究问题时拥有一个系统的、全局化的观念,理清与核心主题有关联的内容,并展示其层次关系,呈现思维过程,增强学习的逻辑性,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结论: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和工具,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和成绩。

五、别具一格,利用思维导图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给学生布置“思维导图式”的作业,要求学生用个性化的图形代替传统的烦琐的文字表达来整理和理解学习内容。这种作业形式能将无趣的作业变得有趣,使作业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作品”,明显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作业,能明确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既能从知识的角度进行补充与修正,还可以从思维能力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真正将做作业变为促使知识内化的过程,成为培养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实践中教师以绘制思维导图这个独具创造性的作业代替部分传统的周末作业和寒暑假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效果获得了一致好评。

应用结论:将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个性化作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变通性,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六、个性评价,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个性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思维导图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并鼓励其形成个人风格。学生制作的具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将颜色、图形、结构、关系与联想等学习信息组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增加感受量,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并不断增强个体的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能力发展程度指导、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应用结论:思维导图采用简笔画的方式表达知识内容,此传统的文字说明更加有效。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教师对待学生制作的每一张思维导图,都要采用赏识化的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激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点燃其无限的创作灵感和思维火花。

三维图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设计;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63

0 前言

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并且在实际设计环节中能够根据设计原则知道设计思路。具体三维虚拟模型库设计内容比较多,既涉及到了电脑动画的制作,也包含了Flas的演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几何造型的应用。这类型机械制图无论在构图上还是设计技术上与传统的二维虚拟图形相比,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1 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设计原则与总体思路

1.1 设计原则

在进行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的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首先就是模型库的实用性,既能够保障系统的应用,也能够实现系统的应用目标。其次就是将模型库打造为的有效的认知工具,模型库能够为创造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工具以及信息资源,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再者是虚拟模型库设计环节中的可扩充原则,在教学要求、教学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虚拟模型库的设计需要不断的增加其数量与种类,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1.2 设计总体思路

要想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机械制图虚拟模型库系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建设与到管理维护、系统功能实施的整个过程。在具体的系统设计中,更加注重的是对于零部件的调用,模型的浏览以及远程用户的查看。在机械制图虚拟模型库设计中,主要包含以下字模块:立体、组合体库;表达方法库;标准件、常用件库;零件库;部件库等。这些子模块,在具体的应用包含了不同的内容,如在立体、组合体模块中,涵盖了基本立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画法、组合体补漏线、组合体二补三。基本立体中需要注重平面立体、曲面立体、平面切割体、曲面切割体以及组合体的尺寸等内容[1]。

2 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设计内容

在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三维电脑动画的制作,然后进行Flas的制作与演示,最后需要重点研究三维造型。

2.1 三维电脑动画制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渐成熟,三维电脑动画制作成为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设计中重点内容之一,三维电脑动画又被成为3D动画。三维动画软件的应用,首先需要在应用界面上建立起一个虚拟的环境,然后在该虚拟的环境中按照机械制图对象的尺寸设定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以及动画参数。最后在此基础上,为动画模型增加特殊化的材质,并且打光。在进行三维电脑动画制作环节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设计:几何造型、表面材料编辑、动画O计、图像生成、图像编辑、后期制作。其中几何造型主要是借助具体的造型工具创造出系统所需要的实物。表面材料编辑能够对几何造型中所设计出的实物进行着色、设定纹理以及进行光照等,在进行表面材料处理编辑的图形,其成像效果更加的真实。动画设计布局,能够设定实物的位置、方向、大小、形状等。图像的生成采用的光照模型,在具体的应用中设计好动画图像的处理过程。

2.2 Flas制作与演示

实现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的设计,还需要增加Flas的制作。逐帧动画制作比较关键,具体的操作中需要讲不同的效果分布在不同的帧上,然后添加方法按键盘F6。在形状动画制作环节中,需要绘制原始图形,如,绘制一个普通的圆时,不能进行群组,而是需要将其转换为元件。按键盘上的F7 ,在时间轴上添加空白关键帧。在运动动画制作流程中,首先需要创建元件Crrl+F 8,打开控制面板F11,将元件拖拽到真实场景中。接下来进行截交线的动画制作,当立体图形被切割环节中,能够在立体表面上产生截交线。当立体图形为的回转体时,那么对于截交线的形状设定,需要根据截交平面位置的不同进行设定。用Flash制作圆锥截交线动画过程中,1)制作圆锥切割三维立体图;2)建立默认场景;3)将多个图片导入到多个元件中;4)设置运动动画;5) 绘制二维平面图[2]。

2.3 三维造型

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中应用到很多的建模技术,建模技术实际上能够将真实事物属性转换为计算机内部的数字化,并且控制模型图形的输出。对于三维虚拟库的三维造型,需要应用的建模技术之一就是CAD,可以说CAD是几何造型系统的核心。三维几何形体在计算机中的真实表达就是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其中几何信息中包含线框模型的设计,该种模型能够直接表达出物体的几何形状,其边缘可以是直线、曲线、二次曲线、Bezier曲线等,线框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结构比较简单,所占有的的内存空间小,可生成三视图和是轴侧图。表面模型也是几何信息的一种,表面模型是对于物体各个表面的形态表达,是在线框模型的基础上所增加的拓扑信息。表面模型具体的特点就是能够可消隐、渲染等。其不足之处就是缺乏一定立体信息,不便于进行物性计算分析。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思路进行介绍,分析三维虚拟模型库设计的内容。在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三维电脑动画的制作,在应用界面上建立起一个虚拟的环境,然后在该虚拟的环境中按照机械制图对象的尺寸设定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以及动画参数。然后进行Flas的制作与演示,最后需要重点研究三维造型。

参考文献:

[1]金乐.机械制图三维虚拟模型库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10.

三维图篇7

少年儿童分级阅读的概念在美国有几十年历史,产生了多样而详尽的方案和标准,如蓝思分级法(Lexile)、A-Z分级法、阅读发展评价体系分级法(DRA)、常识媒体评级等,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而分级阅读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较为知名的专业阅读研发推广机构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等,此外还有一些出版机构和儿童阅读推广人。尽管我国的政府、图书馆、教育机构、出版机构、读者等都在呼唤、探索、实施分级阅读,但已有的分级阅读模式的影响力都很有限。

笔者认为,少儿分级阅读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选书参照系,让读者能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到更加适合的图书。因此,要深刻认识我国少年儿童图书的出版和阅读现状,跳出国外分级阅读的固有模式,探索科学、有效、包容性强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并公开,推广使用方法,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系统,让出版者、发行者、读者、图书馆、学校等各方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一、“三维分级法”的构想及依据

阅读涉及读者和图书两个主体,阅读分级也应充分考虑这两个主体。少儿图书种类较多,为了便于分析说明,现就科普/百科类图书进行论述。

少儿科普图书是提供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商城等电商网站的图书分类中,在童书或少儿大类下专设科普/百科类,可以认为这是专门对应少年儿童的分类。例如,当当网在童书大类的科普/百科类,又分为科普、百科、历史读物、数学、生活常识等;亚马逊网在少儿大类中有科普百科,下设百科全书、动物、植物、历史、人文地理、天文海洋、航天航空、人体奥秘、数理化、科学技术等子项;京东商城在少儿版块下设科普/百科,科普类又分为数理化、宇宙探索、生物世界、人文地理、人体奥秘、历史读物、科学技术、生活常识、百科全书等。这些分类方式与各网站对成人科普图书的分类类似,都是依据科普图书讲述的内容来划分,便于读者查找。

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有着不同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少儿科普图书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有深浅难易之分。因此,可将图书对读者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要求、图书内容的深浅难易,以及图书内容所能传递的知识层级,作为三个维度来设定分级标准。笔者姑且称为“三维分级法”,三个维度的分级依据阐述如下。

1.我国教育部颁布标准的教育目标

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行的教育改革,建立了一整套课程体系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制定了课程目标,包括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前者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面,后者分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个层面。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三个层面。各学科课程标准还详细规定了不同学段的知识点以及对该知识点的目标要求。

我国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科学学习提出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大方面的目标。科学探究的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数学认知目标分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该《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根据科普图书的定义和传统的分类可知,科普图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自然科学知识,也有社会科学知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科普图书中所传达的知识内容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到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可以将我国教育部颁布标准的教育目标作为图书对读者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要求的分层依据,按年龄的四个分段,将此维度分为0~2岁、3~6岁、7~11岁、12~16岁四个层级,大致对应婴幼儿、幼儿园、小学、初中四个阶段(16岁以上基本处于高中阶段,不再考虑)。

2.图书内容的图文性质

纸质图书的阅读内容主要是图像图形或文本,阅读则包括读图和读文。

图有图形和图像之分。图像能直接而准确地再现具体事物的外形或结构,如照片、房屋结构图等。图形能呈现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独特的涵义,打破语言隔阂,如城市供排水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等。图形图像的优势是直观形象,色彩丰富,结构清晰,简洁易懂,从图像到图形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相对而言,图形图像更能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文本可分为描述性、说明性、论述性文本。故事类主要是描述性文本,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和接受;科普知识类主要是说明性文本,准确、平实,比较枯燥无味;议论、评论类主要是论述性文本,思辩性、逻辑性强,枯燥无味,初中以下的少年儿童接触较少。文本的优势是能够表达抽象的概念和事件等,有利于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读文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不识字的少儿大多是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进行,识字以后,逐步开始独立阅读。

几个月大的婴儿就有读图能力,不满2岁的幼儿就有读文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读图能力和读文能力都逐渐提升,且年龄越大,读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可以将图文的性质和比例作为图书内容的深浅难易的分层依据,也分四个层级。

3.DIKW金字塔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米兰・瑟兰尼、管理思想家罗素・艾可夫提出了“DIKW Pyramid”理论模型(如图1),该模型建立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人类的认知大体分为四个层级: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数据指的是最原始的客观事实,不能提供信息或增长知识,也不能帮助人做出判断已解决问题,如3.75仅仅是一个数字。信息是对数据的简单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3.75厘米就是一个信息。知识则是一种综合运用信息和数据的能力。信息可以回答“when”“where”“what”“who”,而知识可以解决“why”和“ how”,即知识是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慧是基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积累的一种主观性、前瞻性、非确定性的对未来的判断。智慧可以创造知识,具体到图书内容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传递了一些价值观念和判断力。

因此,可将DIKW金字塔理论作为图书内容所能传递的知识的分层依据,鉴于任何一本科普图书都不可能停留在数据层面,将这一分类维度设为信息、知识和智慧三个层级。

二、“三维分级法”分级标准的设定

按照三个维度,可以设定各维度的层级以及对应的简要标准(如表1)。

将上表三个维度的不同层级进行组合,共有48种,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将各维度的系数相加,得到3~11共9个数值,我们将其定义为9个等级。这9个等级所对应的,不单是少年儿童的年龄,还有少年儿童的文字水平、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等,因此能提供给读者一个更加科学的指导――毕竟,年龄并不能完全代表阅读能力及认知水平。有些分类在实际操作中不会出现,如A1-B3、A1-B4、A2-B3、A2-B4、A1-B1-C3、A1-B2-C4等。把这些组合去掉,将剩下的组合重新排列,可以得到大致与年龄对应的分级表(表3),用来指导出版机构分级图书、读者选择图书。若进一步,还可编制一张“三维等级检索表”(表4,局部),将维度组合与读者年龄相对应,让读者更易理解图书分级体系,更高效地使用分级体系指导阅读。

图书出版时,出版机构在封面显著位置注明阅读等级及维度组合代码。读者对照分级标准和阅读等级分布表、“三维等级检索表”,通过等级或维度组合代码,可以快速了解该书的特点。例如,两本科普图书的等级同为7,其中一本的维度组合是A4-B2-C1,另一本是A2-B2-C3。两本书虽是同一个等级,但前一本书的特点是信息丰富,内容细致,专业性较强,适合对该领域知识特别感兴趣、愿意深入学习研究的读者,适合11岁以上的少部分儿童阅读;后一本书图多文少,内容有趣,知识浅显易懂,适合年龄4~8岁的儿童阅读。

同理,读者找书也很方便。比如,要给2岁以下幼儿找书,以等级分值为关键词搜索,或以A1或B1任意两个搜索即可。随着少儿阅读能力的提高,根据“三维等级检索表”按图索骥,可从不同维度选择更高等级的图书,起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若要使“三维分级法”更科学有效,还可以将每个维度的层级增加,例如部颁标准的教育目标中,A3还可细分为两层或三层,即分为1~3、4~6年级,或1~2、3~4、5~6年级。

三、“三维分级法”的优点

“三维分级法”和国内外现有的分类法或标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让三个维度在三个方向上形成不同组合,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架构,这一架构和我国教育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中的目标体系是一致的,和少年儿童学习成长的基本规律也是一致的。归结起来,“三维分级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1.三个维度同时呈现,能更科学地指导图书分级和读者选书。

少年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同,成长发展过程不同,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因此阅读需求不同。呈现一个结果的阅读分级方式,就像阅读等级分布表(表3)一样,不能科学区分,也无法直观呈现。三个维度同时直观呈现(表4,三维等级检索表),能更科学地指导图书分级和读者选书。

2.简单易懂,包容性强,便于图书分级,也便于推广使用。

此方法三个维度的分层标准相对宽泛,包容性强,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很易掌握,并对图书分级。读者利用三维分级等级检索表,也很容易知道自己适合读哪几种等级的图书。图书电商用三个维度设置检索关键词,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图书。因此,“三维分级法”非常便于推广使用。

3.对出版机构研发少儿科普图书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此方法三个维度目标清晰,定位清楚,都是对具体内容的描述。出版机构从分级标准即可判断什么样的维度组合更适合少儿的阅读和发展。进行市场调研时,也可从不同维度组合类别图书的受欢迎程度,判断选题的开发方向,以及图书内容该在哪个维度上加强。

4.更有利于引导少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此方法提供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架构,有利于读者更具针对性地选书,并可按照少儿阅读水平,有目的地、有序地选择更高级别、更好维度组合的图书,引导少儿不断挑战自我,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诚然,由于笔者能力及精力所限,仅对“三维分级法”提出了基本观点和初步构想,对三个维度的分层标准的描述也很粗放,还不能作为一个真正科学、可行的标准和分级方案来指导阅读分级的实施和推广。笔者期待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能认可“三维分级法”的观点和构想,继续深入研究,研制出更详细、更科学、更简便可行的分级标准和实施方案,广泛进行推广应用。

三维图篇8

关键词:三维图像;节奏;韵律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56-02

三维图像艺术是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传媒迅速发展的浪潮中伴随着媒体艺术发展的兴起应运而生的,是数码设计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三维图像艺术的美,一方面体现在对客观社会的反映,一方面又体现在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又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而这些正是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与二维图像相比三维图像携载更多信息,而由于一切复杂的视觉形态都是由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所构成,从三维设计软件输出原理可以看出三维图像最终是二维的(三维软件设计的原理是根据人类眼睛的视觉原理是通过大脑将二维图像映射到视网膜上,三维软件就是同时向每只眼睛呈现一幅二维图像让产生的视觉印象使大脑误以为这是三维图像),其本质是平面的。

正是因为其平面的特性,我们如果将三维图像艺术中一切元素看成点、线、面,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三维图像艺术中蕴藏着的点、线、面组合的有规律的美。

以点为例,在三维图像中点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点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不同的面积,两个以上的点,可以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如并列、上下重叠、大小不同对比等,各有各的视觉感受。点可以是画面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图片1中一样营造一种视觉中心,用以吸引观者视线集中。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点主要进行的是通过对位置的摆放来达到对观者视觉牵引的实现。由于点本身就具有集中、吸引视线的功能,而与二维图形不同,在三维图像中,点即可以是位置变化的组合,也可以是集合产生面,还可以是自身就呈现一种深度感,这原本就是三维图像本身的特性,但正是这种特性本身赋予了构成以新的内容,使点在三维图像中加强了其本身具有的内在的张力和扩张感,更加强了其视觉引导作用。点的性质是不同的,典型的点是小而圆的,如图1中给人以饱满、充实、运动的感觉,而图片2中方形点给人稳定、静止、坚实的感觉,而由于其位置的摆放还是人产生自由、轻松、随意的感觉。

三维图像中点主要还是强调位置与摆放,可与之相比线更强调方向与外形,不同的线的排列与外形产生的审美感觉完全不同。而且在三维图像中,线不仅有了长度、方向和位置,还有了宽度和厚度,这些都加强了线在三维图像中的视觉表现力,使一些平行的线条不仅体现一种平面效果同时具备了更深层次的视觉延展感;而一些交叉线条不仅会有前与后的层次变化还会有更深的空间重量感和存在感;而深浅对比使线条产生前驱或后缩更加强了三维视觉错觉的深度。而且在视觉心理上,图片3这种由点的连接形成的左下角至右上角的对角线,再画面布局中它的生成方向指向上方。使之产生了向上、起飞等积极的含义。而线的排列离了水平或垂直两种稳定的状态,使画面更富于深度与动感,并在空间中加强了透视的空间感与深度的延展。

与图片3不同,图片4中是对于具有女性化特点的具有柔软优雅感觉的线的运用,它不仅具备了上述三维图像中线的特点,还通过对具有力度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的线的对比,形成了空间中优美的旋转交错的线的姿态,在这里,线的特性在借助三维图像赋予了更多的细节与写实性的特点得到了更好的表现与视觉体现。

在几何学中,面是线移动的轨迹,而面与点相比,在平面中它是一个平面中相对较大的元素,点强调位置关系,面强调形状和面积,包括画面中不同色彩间的比例关系,点、线和面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但是在三维图像中,点、线的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发生变化,相应的面的特点也得到了充实与提升。在三维图像中一大堆的,数量较多的面再通过其中的点、线进行组织可以排列出具象而有丰富内容的有美感的画面。同时在一个定格的二维画面中点、线、面的组合的过度的因素较多,点、线、面之间不会孤立地存在,彼此之间以不同形式的过渡相互连接着,并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图5所示,面在其中的量感大大加强,点与点之间通过线相互串联并形成面,点、线、面在图中的审美构成和谐,画面中以点排成的面与留白一起产生平面上的空间感,既让人产生具象的直观感受,又通过这种视觉上的整体感与块面感,充分体现了线的面化带来的视觉美感。

点、线、面在画面空间的交织或通过连续的重复运动中的分节才产生了韵律与节奏。三维图像正是因为其工具与载体是原本为平面上的内容―点、线、面拥有了更多的细节与视觉特点,点、线与面的组合或长与短或多与少或大与小或直与曲或明与暗等。由此,视觉产生了强与弱、轻与重等心理感受。这与音乐、诗歌中节奏产生的感受是相通的。而这种节奏与韵律使观者产生了平缓、激烈、轻快、沉稳等心理感受。不同的组合规律,不同的运动节奏,各自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视觉从中体验到多姿多彩的审美情趣。而这些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波浪的运动、四季的变化、植物的生长、星辰的运行等等形成了生命中美的韵律与艺术的根源。图6中正是利用对车上的叶子的投影这个点的大量重复与有规律的组合来表达作者对于光与影的交错表现阳光的明朗这个创作主题。光影在画面中错落有致的布局,点与面的交错,不仅使画面显得轻快沉稳,也使画面视觉感受有节奏与韵律自由随意。

三维艺术的创作者们利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在三维图像中创造出具有幻觉性的,并不是实际意义上视觉的的立体和空间。他们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塑造形象的大小、方向、位置、投影、透视关系等关系使观者在实际是平面的载体(例如电视、电脑屏幕、投影屏幕)中使人产生立体的幻觉,从而导致幻觉的空间感,让人的视觉跟随点、线、面的组合流动凸凹起伏,在平面上巧妙创造出的三维的体积感。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论形与它的要素[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3]邹北骥.图形图像原理与三维动画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三维激光扫描仪范文 下一篇:三维全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