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监测范文

时间:2023-10-10 19:03:28

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篇1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现状;对策

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下,我国水里系统已经建成了地下水监测站24417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地下水检测站网。利用地下水监测工作,避免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的发生,进步科学管理我国地下水资源。在目前的地下水监测工作中,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为科学开采地下水、加快地下水超采整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受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起步晚、借鉴经验少等因素影响,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本文对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以此明确我国新时期地下水监测工作重点与方式,促进我国环保工作脚步的加快。

1 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

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是我国城乡地区及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为了满足我国现代环保工作需求、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我国在2010年开始筹建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我国地下水检测站网已经取得初步成就。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地下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由于我国地下水监测起步较晚,站网建设中仍存在漏洞。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管理与执行也存在不足,造成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为了加快我国地下水监测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加快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我国必须加快地下水监测体系的建立。以完善的地下水监测体系,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 我国地下水监测的对策分析

2.1 加快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完善,提高地下水监测能力

针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现状,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及水利部门应加强沟通与联系。以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完善,提高我国对地下水监测的能力,强化对各区域地下水的监测,避免突发或缓慢污染问题的发生。通过对我国地下水系统的勘探、科学确定监测站点,以此满足现代环保工作需求、满足对地下水监测工作需求。

2.2 强化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放监测,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在现代地下水水质监测中,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是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水质,在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应针对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强化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的排放监测。通过对工业园区、城市污水排放点的监测,规范并指导污水处理及排放工作,为降低地下水污染奠定基础。

2.3 加快农业污染治理,保护地下水资源

在我国现代地下水水质监测中,来自农业、畜牧业生产的污染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针对我国现代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点设置现状及站网完善情况,我国在强化地下水监测工作强化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农业及畜牧业污染源的控制。通过农业、化肥、饲料使用规范的完善,牲畜粪便排放的规范,减少地表化学污染物质等对地下水资源水质的影响,为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奠定基础、为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4 加快地下水监测自动化技术应用,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能力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及科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中,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建设中应加快相关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将各站点监测信息汇总至地下水监测信息中心。通过专职人员对信息的辨别、监测软件中超警戒线数据的设置,及时提醒监测人员水质变化情况,利用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及自动化技术,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能力,为预防地下水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奠定基础。

2.5 建立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防治监测统一监测体系

针对地表水对地下水污染的情况,我国必须加快地表水及地下水同一规划监测体系的建立。通过完善地表水、地下水监测站网及在线信息化系统,加快我国水环境资源监测能力的强化、加快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完善,为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针对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直接、间接污染问题,我国应加快综合水资源现状监测系统的优化。针对地表水流向、流域水资源现状,建立统一的地下水、地表水监测体系,以科学的监测站点设置,强化监测能力及监测水平,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2.6 加快我国地下水监测技术攻关,提高地下水监测能力

在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建设中,一部分监测站点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另外一部分采用国产设备与技术。在对监测站点数据及使用维护情况的总结中,国产设备与技术较国外先进技术仍存在加大的差距。这一差距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开展。因此,我国科研院所、高校应加快地下水监测技术的攻关,加快相关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及技术攻关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我国地下水监测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为我国高新技术国产化、技术先进性奠定基础。

2.7 强化地下水监测设备检修,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

在地下水监测系统中,监测设备的检修与保养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是现代地下水监测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必须加强监测设备的检修与管理。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常见零配件故障,采用预防性养护理念进行地下水监测设备的检修与养护。通过建立维修记录,了解地下水监测设备常见故障及易损部件。根据故障发生周期及易损部件的使用寿命,提前进行养护与维修,避免设备故障对监测工作的影响,保障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加快地下水监测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

受地下水监测设备检修、监控管理等工作地点特殊性影响,许多相关人才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因此,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中需要加强相关薪资福利体系的建立。同时,通过地下水监测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提高地下水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人才引进中,需要明确相关人才的技术要求及基础要求,以此保障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针对一年四季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变化,科学设计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在地下水变化较小时期开展培训工作,为我国现代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环保工作是经济发展及国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起步较晚,我国地下水监测体系及站点建设仍需完善。针对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中地下水资源利用、保护需求,我国必须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以站点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能力。同时加强监测体系、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与执行,以此实现我国新时期环保工作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成辉.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J].水资源监测与利用,2012(11):51-52.

地下水监测篇2

关键词:水质监测 黄河下游 水质预测预警

1、前言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下游地区,黄河水是唯一饮用水源,由于黄河水系存在严重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导致黄河下游取水地区引黄水库具有高藻、高总氮、高有机污染特征,使黄河下游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黄河下游地区水库水质检测数据表明,水源水质存在频繁突变问题,特别是季节性和气候性的水质突变,造成藻类、耗氧量等超标,对水厂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冲击,使得出水水质发生波动,供水水质很难稳定达到新国标要求。因此,在水源地或取水口建立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1],综合利用现代化仪器、自动控制、无线通讯、计算智能、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研制一套科技含量高、适用于黄河下游水质特点的在线水质远程监测及实时预警系统,对于及时发现水质突变、保障生活供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总体情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一些河流上相继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河流水质监测的重要手段,用于国家水资源质量管理。目前各国的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都是根据本国或区域河流水质状况,监测能力和水平,以及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而建。自动站的建设规模、设站数量、参数选择、仪器配置、技术方案、运行方式不尽相同。近年来,利用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最多可达17项参数),建立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发展得较快。这种小型站在水质实时监测,水质预警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它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但测定精度较差。其监测数据在目前阶段很难用于水功能区管理和省界河段水质的管理。

2.2 采样方式

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采样方式和设备是实现安全可靠、稳定的采集具有代表性水样的首要条件。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河流采样方式主要有:栈桥式采水、桥梁式采水、浮筒式采水,、悬臂式采水及船只式采水方式。

2.3 水样前处理技术和设备

水样前处理技术和设备是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监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国内外水质自动站常采用连续的平流沉淀池,再经过滤装置过滤,以满足在线监测仪器测定的需要。平流沉淀法是利用水重的差异,依靠重力作用使泥沙在缓慢平流的情况下产生沉降来达到去除部分泥沙的目的。但在多泥沙的黄河建水质自动监测站使用简单的平流沉淀法,无法按要求完成对水样的前处理。过滤法是以介质两侧产生的压差为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的固一液分离过程。由于大部分过滤设备主要是靠拦截和吸附颗粒物实现过滤的功能,如滤材堵塞则造成流量减少,压差上升,过滤效率大大降低。为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过滤材料,但更换滤芯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成本上升,也为后期维护和水处理自动化带来很大麻烦。

目前,国内外水质自动监测站,水样前处理构成比较简单,基本是采用先沉淀再使用不同的过滤装置处理水样,此方法仅适用于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河流。目前在黄河已建的几个自动站[2-3],大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或水库出水口、支流等泥沙含量较少的河段。在水样前处理方面,一般仅对样水进行了简单的沉淀,再经滤材过滤送入在线监测系统,当遇到高含沙水流时要关闭自动站,以防高含沙水流堵塞在线监测系统。泥沙含量高是黄河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制约因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亦没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和成套的技术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

2.4 监测技术和设备

国外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器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不断的完善,各类在线监测仪器已经相当成熟,涵盖了多种河流、湖泊主要污染控制水质参数,基本满足了地表水实时监测工作的需要。主要在线监测仪器包括常规五参数、TOC、COD、BOD、氨氮、总磷、生物毒性、总氮等,西欧荷兰等国自动站还可监测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同一种检测参数,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水体以及政府环境管理的需要,又有各种不同型号、不同原理的在线监测仪器。

3、结语

(1)黄河是著名的多泥沙河流,含沙量高,水沙时空分布不均,泥沙颗粒级配变化大;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下游河道宽浅游荡;气温、水温变化明显,夏季受洪水威胁,冬季有冰凌的困扰;下游水污染严重,污染物组成复杂。这些环境条件,决定了在黄河下游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将面临淤积河床水样采集问题、高含沙水样在线水沙分离问题、泥沙对自动监测数据以及仪器测定影响问题、系统安全维护及其自动控制问题、在线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监测数据吻合问题等。

(2)在全国7大流域中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稀少,可开展的监测项目少,且仪器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投资规模较大。目前基本上都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水质自动监控体系,不能有效地实现流域水污染的监控和预警预报作用。

(3)由于自动站组成复杂,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广,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必须熟悉仪器的原理、操作、维护、检修等内容,有分析化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水质自动站建设项目选择和仪器选型时需要慎重考虑,多方研究,尽量选择成熟的仪器,不宜盲目追求过多的分析项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在运行稳定性好的监测项目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性地扩展新的项目,这样更有利于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稳定运行。

(4)水质数据是水环境治理和控制的主要依据,并且水环境的各项水质预测数据,往往比监测得到的实时数据更有意义,因为预测水质数据可以帮助水环境治理防范于未然。因此在日常水源水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有关智能计算方法或先进计算技术,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决策树等技术,建立水质预测模型,预测水质变化趋势,从而为水厂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赵维征.水质自动检测在黄河上的开发应用.水文水资源,2004,7,27-29.

[2]王丽伟.黄河典型河段水质自动监测水样采集与前处理技术研究.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地下水监测篇3

关键词:GSM;远程监测;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P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开发管理水平上讲却十分落后,同时无规则和无节制地开采等行为,带来诸如地面沉降、塌陷、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而且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防止地下水水质恶化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决策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地获取信息。因此,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是掌握地下水动态信息,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科学基础,是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水平的必备手段。目前,地下水监测大多采用人工测量

2 地下水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2.1系统的功能分析

本系统融合了现代检测技术、单片机控制、GSM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器,获取地下水的水温、水位等信息,经单片机处理后,由GSM模块传送到GSM网络,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给地下水监控中心上位机。应用人员利用计算机汇总、分析、建立数据库。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来源。

2.2 系统的硬件设计

2.2.1单片机的选择

本系统采用低功耗芯片P89LV51RD2以满足系统低功耗性能的要求。P89LV51RD2是一款80C51微控制器,包含64KB Flash和1024字节的数据RAM,3.3V工作电压,操作频率为0~33MHz,内部自带可编程看门狗定时器(WDT),P89LV51RD2可通过选择应用程序以传统的80C51时钟频率(每个机器周期包含12个时钟)或X2方式(每个机器周期包含6个时钟)的时钟频率运行,其中选择X2方式可在相同时钟频率下获得2倍的吞吐量,从该特性获益的将系统时钟频率减半来保持特性不变,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EMI,也可降低系统功耗。

2.2.2硬件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地下水检测终端和计算机监控中心两部分。监测终端以单片机为核心,如图1所示,包括前端信号采集、实时时钟、数据存储、A/D转换、TC35i通信和报警等功能模块。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监控中心系统由监测服务器(通用计算机)、GSM通讯模块、打印机等组成。

图1地下水现场监测终端结构

Fig 1 Underwater local monitoring terminal’s frame

2.2.3远程通信方式的选择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通常采用公用电话网、数传电台或专用微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但是这些传输方式无论在经济、实用性还是可靠性上都存在缺陷。例如:利用公用电话网络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对于公用电话网络尚未建立起来的偏远地区测量井点无法实现;利用数传电台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存在产品硬件部分成本高、邻道干扰、数传可靠性低、维护困难等缺点。所以我们选择基于GSM移动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其它方式相比,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利用现有的GSM网络,无须架设有线线路,也不需要申请无线频点;GSM通信网本身具有较强的数据纠错能力,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利用GSM网络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即数据中心可远离监测区范围;功耗低(小于1W),适合野外使用。因此本系统选用GSM进行远程无线通信。

系统采用TC35i模块来完成短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任务。TC35i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的GSM专用调制调解器,它可在GSM网中完成语音、数据呼叫、短消息以及传真的传送[27]。TC35i具有标准的工业接口和完整的SIM卡阅读器,使用非常简单。

2.2.4传感器的选择和设计

系统需要对地下水水位及其温度进行测量,分别就液位和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进行说明。

系统中测量井口直径只有10~20cm,超生波测量时发射波被井壁放射,严重影响了测量精度,而浮体式液位测量方法给现场设备的安装带了不便,综上考虑,我们选择差压式液位测量方法。

系统要求扩散硅压力传感器采集液位信号,变送器电路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转换成4mA~20mA,采集板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送到TLV2543进行模/数转换。本设计的传感器电路如图4-19所示。

该电路中传感器的供电电源是一个2mA的恒流源,该恒流源是由RTX101的Iref1和Iref2来提供的,Iref1和Iref2各可以提供1mA的恒定电流,共为2mA。LM192提供6.9V的基准电压,为桥路的电压输出提供参考。XTR101内部集成了运算放大器,通过调节Rs1可以调节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电压信号从压力桥出来后送入XTR101放大之后转换为标准的4mA~20mA电流信号。这样运用XTR101内部集成的大量资源,仅使用很少的原件就可以完成双线电流信号压力变送器的设计。XTR101的电压范围很宽,信号和供电均使用两条导线完成。

图4-19液位传感器电路

Fig 4-19 Circuit of water-level sensor

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很多,有热电阻、热电偶、PN结型等多种测温方法。依据不同的温度测量范围和精度可选择不同的温度传感器。由于本系统中测量的地下水往往在地面下10米开外,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综合以上因素,最后选择了10K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来作为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的设计一样,使用RTX101小信号双线变送器,将温度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转换成标准的电流信号。XTR101通过将恒定的电流加载到热敏电阻上来获得与温度信息相关的电压信号,再将该电压信号放大,转换成电流信号,通过双线传递出去。温度变送器电路图如下:

图4-21温度变送器电路图

Fig 4-21Circuit chart of temperature sensor

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制作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安装在同一个金属壳里,共用24V电源。这样只需要一根三芯的屏蔽电缆就能实现信号的传送。其中一芯用于电源,另外两芯分别传送温度和液位的电流信号,这样不仅节省成本而且接线接口更加简洁。

2.2.5系统电源设计

为了避免某些地区偶然停电使地下水监测站不能工作的情况,所以系统采用电源冗余设计。系统中采用双电源供电,当有交流电源时系统使用交流电源为系统供电,并给蓄电池充电。当交流供电丢失时,系统能自动切换到由蓄电池供电,并能够保证在蓄电池供电情况下,工作时间达到24小时。

系统的供电电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分别为:控制板的供电电压3.3V供电,GSM模块4.2V供电,传感器及信号前端电路24V供电。

地下水监测篇4

[关键词]:农用机井 地下水 开采量 动态监测

1地下水开采量动态监测特点

对于地下水的动态监测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部分,其具体的监测内容有水温、水量、水位以及水质等。当下动态监测工作开展顺利,测验的方法以及技术也日益的成熟,其收集的数据数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地下水的管理以及研究需要。但是对于地下水开采量的动态监测工作并不尽如人意,技术方面也不够成熟,数据匮乏很难开展相关的研究。

地下水的动态监测是利用机井来实现的,因此机井的数量、种类以及功能等都会对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地下水的水位、水质以及开采量是地下水研究工作的3个基本的量,无论是在时间以及空间上,水位以及水质都是连续的且不可累计,开采量则正好相反。在一定的区域内,对地下水的水位监测结果可以具有代表性,地下水的开采量监测结果则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地下水开采量的动态监测所设计的技术以及方法都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监测点的布局以及数据的使用上,比如,在地下水开采量的统计和水位、水质的统计在计算方法方面,前者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求和,后者则是求其平均数。

2地下水开采量动态监测的现状

2.1地下水开采量动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首先就是总结出机井开采量的变化规律,其次是对典型机井的年开采量进行总结,最后就是归纳区域内地下水的年开采量。

任务:首先就是检测机井的开采量,其次就是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就是对监测机井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2.2机井开采量监测常用办法

机井开采量的监测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水表法、流速流量计法、电磁流量计法以及耗电量相关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来对机井的开采量进行持续的监测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其动态监测。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工作环境,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经过长期的实践得出,监测工具长期运行困难以及收集数据困难是两大难点。比如在农用机井中,利用水表进行监测,时间一长,不但水表容易损坏,而且定期的收集数据很困难,对水量进行换算的精度掌握也很不容易;而采用流速流量计的话,测量的时间很难掌握,以及需要足够的工作人员;水泵额定出水量测量的话,长时期工作水泵的效率很容易发生改变等等。

2.3机井的种类对地下水开采量动态监测的影响

机井按照其用途分类,可以分为企业生产用机井、农业灌溉类机井、渔业生产机井以及农村生活用机井等等,这些机井用途不同,其运行工作的环境以及管理的措施也不尽相同。这样不仅会对机井开采量的测量方法的效果产生影响,还会使收集数据的质量以及数量产生偏差。

对于企业用的机井,通常使用的是普通的水表以及远传水表等,但是由于机井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好,再加上还有专人进行维护管理,水表的运行寿命较长,数据的精度也较高,能够满足实现长期的开采量监测。但是不排除此外的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水表工作时间短,水表还需经常更换。总体来说,企业用机井已经很好的形成了对地下水的动态监测。

农用机井涵盖灌溉用机井、渔业生产机井、农村居民生活用机井等等,机井安装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用于测量的工具安装困难、极易损坏以及数据的收集工作量大,这些问题都限制着农用机井地下水开采量的监测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的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京,形成了完善的农用机井的开采量的动态监测工作。

3农用机井地下水开采量动态监测方法建议

3.1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完善功能

调整地下水监测网站的规划,加强监测的力度,重点抓地下水超采区、供水水源区以及水资源重点保护区的监测工作,把地下水开采量的监测重心向城镇等地下水使用力度大的地区移动,并且要加强山区地带地下水开采量的监测力度。把地下水的工作内容由水位向水量、水文、水质以及开采量方面扩展,完善检测的工作内容,充分的实现其监测效能。

关于机井的布局,主要由监测的目的来决定的。设置初期可以只作为其开采量动态监测的实验阶段,目的就是掌握设置的工作运行情况以及其效果,总结典型的机井工作的规律变化,掌握典型的工作过程一年的用水量。此外,在选择地点的时候,可以就近选择合适的农田或者是水塘养殖的地方,以此作为示范点来进行地下水开采量的监测;选择的机井数目不应过少。

3.2装备地下水的专业检测设备,完善硬件设施

着力建设地下水的监测专用设备,以此来替代那些农用、工业以及生活用的机井,避免因过度使用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不稳定的现象,此外还可以很精确的呈现地下水的动态监测的数据等。利用先进设备,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的远程操控系统,向自动化转变,积极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力求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稳定。

3.3定期进行培训,加强相关管理

要想提高地下水开采量监测效果,简便相关过程,不可或缺的就是增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使用。此外还需要定时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督促其尽快掌握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日常的维护,全面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地下水的开采量监测工作作出贡献。

3.4增强内部宣传,提高认识

地下水开采量动态监测是地下水中的基本工作,通过一定手段及时的收集并反映情况,获得地下水的动态,来分析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前景,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尽力完善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现代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加强宣传,深入了解地下水工作的重要性,更好更便利的为地下水的监测工作作出贡献。

4结束语

现在关于目前的农用机井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情况,其监测的方法措施也有待完善,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仍然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杰.沧州市实施地下水压采措施效果简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12).

[2]姚永熙.地下水监测方法和仪器概述[J].水利水文自动化,2010(01).

地下水监测篇5

【关键词】电水平尺;岩壁梁;监测;应用

1 概况

本监测专为棉花滩水电站发电厂房岩锚梁在发电机大修时,受起吊转子等工作荷载时垂直方向变形的自动化观测而实施。棉花滩水电站发电厂房的岩锚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根)长126m,用锚杆固定在厂房两侧的岩壁上。沿梁的纵向在梁顶铺设桥机行走钢轨。桥机的额定起吊重量为500t,预计单次起吊的最大重量为370t(转子)。桥机的自重荷载、起重荷载以及行走时的冲击荷载最后均由该固定在厂房上下游侧岩壁上的岩壁梁来承担。配合2号发电机组大修吊运发电机转子(单个重量370t)时,对上下游两侧岩梁因受力而产生的垂直变形作与加载同步观测。结合从国外引进的高精度电水平尺的使用经验,使用基于电水平尺自动测量的岩壁梁垂直变形观测方法,并组织实施。

2 电水平尺和自动测量

2.1 电水平尺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电水平尺(EL Beam)是用于观测结构物微小的倾斜或结构物上指定两点间的高差(垂直变形差)的灵敏仪器。将一个电解质倾角传感器固定在一根刚性金属梁内就构成电水平尺。这种倾角传感器是一个精密的水泡式水准仪,由于水泡内安装有电极,所以能象电桥一样工作。电桥电路据传感器的倾角变化输出相应比例的电压信号。梁一般长2米,牢固安装在作为观测对象的结构物上。安装完毕后,将此倾角传感器初始位置调零,并锁定,然后就可以开始观测。当结构物发生倾斜时(或其上某两点的垂直位置发生变化时)会改变梁的倾角,梁两端的垂直位移差就是结构物(在观测范围内)的垂直变形。该垂直位移差可按公式L(sinq1- sinq0)计算得到,L是梁的长度,q1是现时倾角值,q0是初始倾角值。

优点:高分辨率、可靠的测量数据、安装简单、简单且牢固、遥控测读。

1)高分辨率:电水平尺能观测到小至1秒的倾角变化,相当于一根2米梁两端发生0.01mm的高差(垂直位移)变化。

2)可靠的测量数据:当电水平梁的长度确定后,其倾角的变化量就可简单且精确地换算成梁的毫米

级以下位移量,而与结构物本身的刚度无关。将多个电水平传感器梁首尾相连组成“尺链”,则能计算出并绘出垂直位移曲线。

2.2 技术指标

传感器:电解质倾角传感器;外型尺寸:长度2m ,横截面40x40 mm;量 程:±40分;

分辨率:配备合适的数据采集器可达1秒(角度),此数值相当于一根2米梁两端发生0.01mm的高差;

灵敏度:±1秒(0.005mm/m);工作温度范围:-20至+50°C。

2.3 自动观测

电水平尺中的电解质倾斜传感器能根据倾角的变化输出相应比例的电压信号。将“尺链”上各个电解质倾斜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均接到一台CR1000型数据自动采集器(图3)上,就可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可调整的范围为几秒到几小时)对所有接入的传感器进行一次采样读数。每次采样读数所得的数据通过电缆直接从采集器输送到观测计算机中,在计算机内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将电压信号换算成倾角角度,再根据尺体的长度(L)和尺的组合情况计算出并绘出垂直变形曲线。

3 基于电水平尺的岩壁梁垂直变形自动观测

3.1 电水平尺的布设

在长72m的岩壁梁上,按轨道铺设的范围,沿其纵向用首尾相接的布置方法布设36支每支2m长的电水平尺,形成一个长72m的“尺链”。采用图2(中)所示的计算方法,从尺链的一端(即岩壁梁的一个端点)出发,连续计算岩壁梁上每隔2m的共73个指定点的垂直位移,将这些数据连成一条曲线,就可得到读数时刻沿岩壁梁纵向连续分布的垂直变形曲线。上、下游岩壁梁采取相同的方法布置电水平尺。

3.2 自动观测系统的构成

安装在每根岩壁梁上的所有电水平尺的信号电缆汇集到就近的CR1000型数据自动采集器。数据自动采集器可按预先设定的循环读数时间间隔(1分钟)自动对所有接入的电水平尺进行一次读数,并记录在暂存区中。左右两根岩壁梁各使用一套CR1000型数据自动采集器。两套数据采集器各用一根RS232接口的电缆与一台观测计算机联接,以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送。观测计算机安放在吊装现场试验指挥席处。

下图岩壁梁垂直变形电水平尺自动观测系统的构造原理框图。

4 简要分析

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后,按照试验时间分别绘制出了变形曲线。

4.1 上游岩壁梁试验情况

共分8个时间点进行试验监测,分别出现变形曲线图,其中第四个时间点的曲线图如下:

结合荷载试验的过程和分析数据后可以认为:

(1)在桥机吊运过程中总体呈现下沉趋势;

(2)在转子下放荷载释放后变形有所反弹,短时有0.05mm的上抬趋势;

(3)在岩壁梁荷载完全释放,经过应力重新调整后,在观测区内有局部下沉,但量级上很小;

(4)吊运过程时,岩壁梁抵抗垂直荷载所致的变形的能力很强,因此相应的垂直变形很小。岩壁梁本身的构造及它与洞壁的联接形式是决定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整体来看,岩壁梁的稳定性很好,在吊运转子过程中对其影响甚微,可以进行安全使用。

(5)由于选用了灵敏的电水平尺,并用“尺链”的布置形式和采用了自动读数等先进的仪器和方法,所以才能测得如此微小的变形和观测到变形的区域。

4.2 下游岩壁梁试验情况

共分8个时间点进行试验监测,分别出现变形曲线图,其中第四个时间点的曲线图如下:

同样下游岩壁梁在吊运过程中呈现相同的趋势,最终变形在0.12mm的范围内。

5 结论

地下水监测篇6

【关键词】多源信息;水资源立体监测;水资源管理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监测技术以地面监测技术为主,很难完成水资源的精细化监测。但是通过构建地面监测体系、卫星遥感系统、陆面同化系统的水资源监测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水资源监测质量。因此,有必要对以多源信息为核心的水资源立体监测技术展开分析。

1水资源监测方法

1.1地面监测

通过地面监测得出的水资源监测结果可以用作遥感反演以及建模模拟结果的监测数据,所以地面监测数据具有一定准确性。我国拥有完善的地面监测网络,比如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就能够提供多个区域不同时间节点的气温、湿度等数据,而国家地下水监测网络则可以完成对不同城市地下水水位以及温度等参数的采集与传输。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地面监测网络的普及度虽然越来越高,但是在部分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的城市地区,地面监测站点的数量密度却略显不足,而且得到的监测数据依然存在误差,所以为了保证水资源监测质量,需要研究水资源立体监测技术,图1为水资源流量监测系统。

1.2遥感监测

在不同平台中,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分为星载监测、机载监测等,在面对不同的监测任务时,遥感监测技术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电磁波段以及传感器来完成监测效果,提升监测质量。而且遥感技术在进行水资源监测过程时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的监测数据,并找出监测区域内的空间部分特征。除此之外,因为星载遥感同时兼具了周期性与灵活性,所以在进行水资源要素时间变化数据监测时,相比地面监测,遥感监测能够在保证监测范围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很难铺设地面监测设施,而遥感技术则不会受到地面自然环境的限制,所以遥感技术在信息数据的获取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遥感技术测量时得出的数据精度非常依赖传感器、反演算法等外界因素,所以遥感技术应用是需要选用其他检测技术来对其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结果验证[1]。

2水资源立体协同监测

2.1立体协同监测机理

我国部分地区的地形以及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地面监测站覆盖范围不足的问题,而且即使是地面监测站相对比较密集的地区,在个别区域以及时间段依然会出现水资源信息监测质量不足的问题,而结合遥感技术之后,就能缓解地面监测技术存在的监测范围问题。地面监测技术、遥感技术以及模型模拟技术的监测机理具有非常大的差异,三种监测技术有不同的技术优势与技术缺陷。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时,通过三种监测技术的协同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水资源监测质量,在开展水资源协同监测之前,需要发挥出遥感监测技术的潜在价值,因为遥感技术是协同监测技术中的基础核心。遥感技术中的数据融合技术作为协同监测技术运行时的支撑手段,其包含了单一卫星平台的数据信息融合以及多个卫星平台的数据信息融合。协同监测技术则包含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协同监测、再分析—地面监测站协同监测、卫星遥感—再分析协同监测、卫星遥感—再分析—地面监测站协同监测、多元素协同监测,五种不同的监测手段涉及的核心算法包括降尺度、数据信息融合等。

2.2水资源立体协同监测

2.2.1不同监测方式的协同监测卫星遥感—再分析协同监测在实践过程中会通过多时相重建来对监测区域内云覆盖量不超过15%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进行恢复处理,并将重建后的温度数据与再分析地表温度进行结合分析,以此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获取空间完整。通过将得到的数据作为关键变量运用在每天空间完整的1km分辨率的土壤水分计算中,就可以实现对应的协同监测。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站协同监测能够提升监测时的数据精确度与监测范围。通过这种监测方式能够完成对植被指数、反照率以及其他数据参数的采集,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来完成对大面积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动态监测[2]。通过再分析—地面监测站协同监测能够协同较低空间分辨率对土壤水分产品进行再分析,通过协同检测能够获取每天连续不断且空间完整的1km分辨率的土壤水分含量,相较于卫星遥感—地面协同监测而言,这种监测方式测得的土壤水分其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卫星遥感—再分析—地面监测站协同监测具有非常强的监测能力,因为这种协同监测能够在监测过程中结合不同监测方式各自的优势,相比其他监测方式,这种协同监测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水分的监测质量。

2.2.2多要素协同监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循环、水资源要素监测都围绕着降水、土壤水分等单要素进行监测,所以反演、监测得到的数据在精确度、连续性、监测成本等方面很难达到最佳,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多要素协同监测。土壤水分—蒸散协同监测,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非常大的差异,蒸散受到能量、土壤水分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水分与能量对于蒸散的影响各不相同。比如在半湿润、半干旱以及干旱区,地面蒸散就会受到土壤水分含量的限制,所以在制定估算模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土壤水分给蒸散带来的影响,据研究表明,通过土壤水分数据可以提升阴天条件下蒸散模拟的数据精确度。除此之外,通过土壤湿度指数等数据,同样可以提升蒸散的模拟精确度。土壤水分—降水—蒸散协同监测,通过水量平衡方程构建出的降水模型可以利用对土壤水分以及蒸散估算来完成对降水数据的反推,而且这种反推估算方式具有相对较高的数据精确度。除此之外,通过SM2RAIN模型,协同遥感技术、蒸散产品、土壤水分等数据通过能够完成对降水的模拟,并得到较为准确的降水信息。土壤水分—蒸散—地下水协同监测,采用遥感技术能够丰富水资源的监测信息,为各个区域提供长期、稳定的水资源监测数据。遥感技术中的数据同化也能够作为多要素协同监测技术,将监测到的径流量等数据同化到相应的模拟模型中,大幅提升水资源监测数据的精确度[3]。水资源立体监测能够作用于水量、水质等多方面水资源的数据监测,比如在农业用水效率监测中,传统的灌溉用水效率可以通过农作物根系层中的灌溉水量与饮水量的比值来得出,但是农作物根系层中的灌溉水量通常很难监测出来,所以传统水资源监测方式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其监测质量并不高。然而通过水资源立体协同监测则可以采用遥感蒸散发模型来完成灌溉渠的蒸散发估算,并在蒸散发量中去掉有效降水量来得出水资源的消耗量,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更高的精确度。通过遥感监测能够完成对小时降水量以及累计降水量的同时监测,当降水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形成径流,此时同时地面协同监测能够了解到径流汇集状况,水面蒸发时,则可以通过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来了解水文数据。降水、径流、蒸发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直接从水文监测数据中反映出来。

3案例分析

采用水资源立体监测能够有效提升监测质量,例如,GRACE卫星发射之后使人们能够正式进行陆地水储量TWS变化空间探测。通过从GRACE卫星中提取监测区域的降水、径流、蒸发数据时,能够了解到监测区域的水资源变化趋势。Rodell等人通过GRACE卫星监测了水储量变化又通过GLDAS模拟了土壤中的水分情况,通过两者结合对印度西北部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亏损情况进行了量化。而Ran等人则在2016年结合了GLDAS以及GRACE卫星专门反向推演了由2004—2009年之间长达72个月的海河流域地下水变化。虽然GRACE卫星观测时的数据分辨率偏低,但是在水资源监测中依然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作用。Long等人将用水空间分析信息加入GRACE卫星的水资源储量反演中,使地下水储量变化的空间分辨率得到大幅提高。

4结论

地下水监测篇7

关键词:含水层;结构;水位;监测

1 煤矿采掘对含水层的破坏

1.1 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

煤炭采掘煤炭采掘造成煤层顶板围岩冒落与裂缝破坏,从而引起地表变形-沉陷,其冒落带、导水裂缝带和保护层带(即“三带”)的高度发生变化。而煤层采掘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也不会造成新生界松散层下部含、隔水层(组)结构的破坏,不会导致新生界松散层上、中部含水层(组)的水位降低或疏干,更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影响。而煤层开采必然会破坏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的结构,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结构破坏较严重,因为主要煤层的开采使岩溶裂隙水的顶部隔水层受到破坏,使得隔层水进入到煤层中。

1.2 对含水层水位的破坏

1.2.1 对松散岩类孔隙水的破坏

该矿井主要可采煤层的顶板岩性均为中硬,煤层倾角≤55°,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采掘规程》,导水裂缝带和上部保护层高度计算模式为:

导水裂缝带高度:

HI=100∑M1.6∑M+3.6=±5.6

保护层带厚度:

Hb=6×AA=∑Mn

式中,ΣM为累计采厚,m;n为分层层数。

计算的导水裂隙带计算高度与设计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比照。由计算结果可知,该煤矿各可采煤层在采掘上限时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加保护层厚度之和均小于设计留设的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该井田新生界松散层厚度在197.9~467.8m之间,煤层埋深一般在380~560m以下,煤炭采掘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发育不会达到新生界内,且新生界各含水组基本无水力联系。因此无论是受采掘影响的基岩裂隙水,还是由地面供给井下生产用水和消防洒水等井下排水,均不会造成对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影响,也不会造成地表浅层民用井水的干枯,更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1.2.2 对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的破坏

煤系砂岩分布在煤层和泥质岩石之间,砂岩厚度小,分布不稳定,又有煤层和泥岩相隔,断层带一般含水性弱,导水性差。将含水层按煤层划分,本次方案主要考虑主采煤层C1、C5、C11、C13、C17顶板含水层。

利用“大井法”计算影响半径。以矿坑为中心形成的地下水辐射流场基本满足稳定井流的条件。矿坑的形状极不规则,尤其是坑道系统,分布范围大,构成复杂的边界,在理论上可将形状复杂的坑道系统看成是一个大井在工作,而把不规则的坑道系统圈定的面积,相当于大井的面积,整个坑道系统的涌水量,就相当于大井的涌水量,从而可以近似应用裘布依的稳定流基本方程。

根据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按C1、C5、C11、C13、C17煤层进行计算,渗透系数取0.02/d,代入裘布依稳定承压井流公式:

Q=2.73Tsω1gRrω

经过计算得出:影响半径R=276.18m,对含煤段含水层水位影响严重。

1.2.3 对岩溶裂隙水的破坏

灰岩距C1煤层平均16.60m,正常状态下无水力联系,但第一水平—600m的灰岩水头压力约62.5kg/cm2,超过C1煤层底部岩层允许承受的最大水压值8.3kg/cm2,因此,灰岩是C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尤其是煤层与灰岩对口的断层破碎带,是C1煤层底板进水的直接通道,所以C1煤层的采掘将会对岩溶裂隙水产生严重影响。根据邻近煤矿水位监测资料可知,C1煤层底板的突水对岩溶裂隙水的水位下降影响较大。

2 防治措施

2.1 含水层结构、水位防治措施

本方案对含水层的保护主要以矿山采掘阶段保护为主。矿山采掘过程中,对主要可采煤层顶板均要留有足够高度的防水安全煤岩柱,其留设高度应大于导水裂隙带高度加保护层厚度。防水煤柱的留设可阻隔下部松散层孔隙水受采动影响而下泄充入矿坑,有利于减轻矿坑排水对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的破坏。在煤层底板也要预留足够高程的保护煤柱,防止采掘1煤层时,下部岩溶裂隙水突入矿坑。

2.2 含水层水质防治措施

受到矿业活动影响水质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保护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水水质,要加强对煤矸石污染的保护,需要采用完善的防渗,对矸石淋溶水进行重复利用,防止渗入松散层内,影响松散层类孔隙水水质。

沿矸石临时堆放场地修筑排水沟,引往淋溶水循环利用池,水渠总长3125m,防止淋溶水污染松散岩类孔隙水。

排水沟设计顶宽2m,底宽1m,深1m,利用浆砌石对沟坡进行防渗,砌石层厚0.2m。

2.3 含水层监测

2.3.1 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矿山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和矿井水均衡变化状况。

地下水水环境监测重点是采用水质监测、水位监测、水量监测3种方法。

水质监测是通过矿山总排水口等处定期采取水样,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监测,重点对污染组份进行检测。

水位监测是对第四系含水层、煤层顶底板含水层及岩溶水的地下水水位进行监测。地下水水位监测是测量静水位埋藏深度和高程。

水量监测是对生活废水总流出量进行监测,对地下水的矿坑排水量和采掘量进行监测。生产井水量监测可采用水表法或流量计法。自流水井和泉水水量监测可采用堰测法或流速仪法。当采用堰测法或孔板流量计进行水量监测时,固定标尺读数应精确到毫米(mm)。水量监测结果(m3/s)记至小数点后两位。

2.3.2 监测方法

水位监测与水量监测采取简易测量工具或仪表进行量测,水质监测采取采样分析测试。水位监测井的起测处(井口固定点)和附近地面必须测定高度。可按《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93)执行,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监测。水位监测每年2次,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的地表水体的水位监测,应与地下水水位监测同步进行。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水位监测井,监测日期及时间尽可能一致。有条件的可采用自记水位仪、电测水位仪或地下水多参数自动监测仪进行水位监测。手工法测水位时,用布卷尺、钢卷尺、测绳等测具测量井口固定点至地下水水面竖直距离两次,当连续两次静水位测量数值之差不大于±1cm/10m时,将两次测量数值及其均值记录。水位监测结果以米(m)为单位,记至小数点后两位。每次测水位时,应记录监测井是否曾抽过水,以及是否受到附近井的抽水影响。

水样采方法与要求按《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和《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条件》(GB12999)的相关要求执行。

本矿山含水层监测点选择9个,井下水坑进、出口各1个,总排水口1个,第四系含水层2个,煤系含水层2个,岩溶水2个,松散岩类孔隙水监测孔2个,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监测孔2个,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监测孔2个。

2.3.3 监测频率

水位监测每月测量一次,水量与水位宜同步监测;水质监测频率每半年测一次,即枯水期、丰水期各检测一次。

3 结语

煤矿采掘对地下水的破坏日益严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地矿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煤矿采掘对含水层的破坏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武强,刘伏昌,李铎.矿山环境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矿山地质手册》编委会.矿山地质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地下水监测篇8

关键词:地下水;水位;远程自动设备

一、引言

地下水监测,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并对地下水进行长期监测及达到对地下水的监测保护作用。

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是采用地下水音响仪作为主要监测测具,对地下水动态变化资料进行长期监测。但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监测地下水动态变化,必须建立建全监测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今,吉林省正加快加紧建设专用井地下水监测工程,部署配套高效、可靠、完善的设备,并能够实现网络通讯的地下水专用井自动测报系统。

二、自动测报系统概述

自动测报系统是收集、传递和处理地下水实时数据而设置的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接收处理装置的总体,由地下水专用井站点、信息传递通道和接收处理中心三部分组成。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测中心通过监测仪器能够及时、准确地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远程监测。监测的所有数据进入数据库,生成各种报表,最终通过共享方式对地下水数据进行实时存储、整编数据,并实现各地区基础信息收集和地区的资料目录索引收集。

三、自动测报系统设备构成

1.一体化压力式水位、水温自动测量记录仪器,产品是一个整体。用专用线缆吊挂在井中水上,自带内置电源,具有长期固态存储功能,能自动测温,具有标准输出接口,可以读取存储数据和连接数传仪遥测。

2.浮子式水位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加主机。浮子式水位传感器适用于地下水最大埋深小于15m的站点和不需要自动测量水温的站点;压力传感器加主机的产品适用于地下水最大埋深小于20m的站点和不需要自动测量水温的站点。

3.通信、传输及电源设备。信息传输方式可采用公共通信网、超短波和卫星。

4.防雷设备。因为位于地面上的传感器、数传仪、通信设备、天馈线、电源等设备以及较高的站房需要避雷设施,主要是通信天馈线等高处设施易受雷击,故需采用防雷设备。

四、自动测报系统设备的功能

能定时自动测量地下水监测井的水位(埋深)和水温。水位测量误差10m水位变幅内不大于±0.02m;超过10m水位变幅时,不大于±2‰水位变幅;水温测量误差在±0.2℃以内。

具有监测数据的长期自记、固态存储功能。监测时间间隔以小时为单位,可自行设置。对一般的存储要求,要求存储周期大于400天,能够方便地从固态存储器中提取数据。

数传仪应该具有标准串行输入、输出接口,能够定时自动测取、发送数据至地市级信息站(分中心)。可暂存前一天至数天的监测数据,并供一次性传输。

如采用浮充直流供电方式,应能保证仪器不间断正常工作。优先采用直流电池(不浮充)供电方式,供电能力应能保证监测站发送数据1000次和相应的存储记录需要。

地下水监测站点到地市节点或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一般采用公网无线通信方式,可根据所在地区的网络情况具体选择采用SMS(短消息)、GPRS和CDMA等方式。遥测数传仪的功能应具备SMS(短消息)和另一种以上的通信方式。

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超过25000小时,复杂设备可按16000小时要求。工作温度、湿度等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

五、采用自动测报系统设备优势分析

传统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监测手段落后、信息传输时效性差、分析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以水资源可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因此,开展地下水专用井监测并采用自动测报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有其自身的优势。

1.地下水网络自动测报系统有其特有的经济灵活性,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与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管理信息化存储采集资料功能,能够真正实现网络通讯。

3.具有选择设备功能灵活性,可根据不同要求、不同观测项目灵活选用相应的配套设备,用于满足不同专用井的监测要求。

4.能够实现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处理和信息服务系统一条龙服务。

5.能够实现信息同步同时采集,具有高标准的时效性,这是人工监测无法做到的。

因此,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采集的地下水数据资料,将会对今后的地下水环境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无论从监测精度准确时效性,还是从监测方法省时省力科学性,都会在未来一定程度上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六、结语

地下水资源较地表水资源复杂,这是因为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缓变的,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不可逆的破坏。要做到保护开发地下水资源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监测。因此,采用先进的地下水自动监测测报设备和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对能够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姚永熙.水文仪器与水利水文自动化[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02).

[2]张文,姚欣真.ASP中ADO技术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1(03).

[3]商书会,吴跃.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1996(05).

上一篇:监测卵泡范文 下一篇:环境监测仪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