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范文

时间:2023-10-27 10:23:22

兽医学

兽医学篇1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4545

国内刊号:22-1234/S

邮发代号:12-10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兽医学报》(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的学术期刊。《中国兽医学报》现已被 CA 、CAB 、Agris 、AJ 、ZR 以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20多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第4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畜牧、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前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2005 、2006连续2年进入CA千名表。

兽医学篇2

关键词:现代、兽医行业、科学发展、信息化、产业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中兽医只有调整适应当前形式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兽医行业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发展,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当代兽医行业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浪潮将现代人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每个行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潮流,才能在发展中进步,在发展中提升。因此,兽医行业也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行业中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所谓兽医行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兽医行业经济运行效率、兽医行业劳动生产率、兽医行业竞争力,在兽医行业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兽医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完善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兽医行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兽医行业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养殖户是兽医行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过去,以及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兽医的行业要求也逐步提升。而小规模的发展,独立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全局统筹的大方向,“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动作,才能提升全局的“战斗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疫病的发生,也只有资源共享了,才能提升全队的业务素质,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兽医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生畜及人身的健康安全。

其次要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经验。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可以实现整体应对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防治,有利于兽医行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

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兽医体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加强乡镇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大乡镇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完善兽医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动物性食品的检验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执行。不断改进检验手段,研制更先进检测仪器。参与制定更科学规范的检验标准。扩展动物性食品的传统领域,更多地交流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促进兽医管理的和谐、有效、健康发展!

兽医学篇3

考兽医学研究生步骤如下:

1、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具有3年以上在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方面实践经验的可以进行报考;

2、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具有4年以上在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方面实践经验的可以进行报考;3、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6年以上兽医相关实践经验的可以进行报考;4、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

(来源:文章屋网 )

兽医学篇4

1改革培养目标,使之与国家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接轨

为进入国家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培训、考核、认证制度实施的轨道,应使高等农业院校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国家需求相适应。辽宁医学院通过研究将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国家兽医官与执业兽医师”,并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按照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的要求对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革,使之与新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为了更好地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接轨,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教师只有参与到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当中去,才能身临其境,今后讲课也有的放矢。

3立足执业兽医考试大纲,更新教材内容

当前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使用的大部分教材为统编教材,这些教材广泛收集并借鉴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反应了本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使教材更适应执业兽医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应试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考察面广、难度大。由于学时所限,教师只能讲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其他部分需要学生自学才能顺利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立足执业兽医考试大纲,精简教材内容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学时里将更多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4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应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引入实验教学管理。课件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界面为支撑,将临床病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以及外科手术图片和过程等方面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使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感觉获得知识,同时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加深记忆。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教师要形成“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于一体、融知识教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其次,教师应树立全面、正确的师德观,高度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育人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第三,教师不仅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更要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将教研和科研工作当作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素质、推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6建设一批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述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结合临床讲授,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兽医综合知识试题着重考生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的考察,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实例讲授的比重。有效地开发课外教学活动,激发自学兴趣。着力建设以动物医院为基础的校内实践基地,以校企联合为校外实践基地,构建新型教学实践平台。通过建立校内外的综合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兽医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7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首先对考试试题形式进行改革,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配套,注重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进行穿插此种类型试题的测试,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训。

兽医学篇5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变化的一门科学[1]。按照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兽医病理生理学和兽医病理解剖学,前者的研究重点为动物疾病的病因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而后者主要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变化。二者共同的任务是探究动物疾病过程的发生特点、发病本质及规律,并最终为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整个兽医本科教学体系中,兽医病理学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科学。它集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众多基础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对于疾病的认识,同时为药理学及免疫学提供药物治疗及疫苗防治的指导依据。由此可见,兽医病理学是兽医专业本科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

1“对立统一规律”在兽医病理学中的体现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它的核心内容是“矛盾双方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兽医病理学的基础理论核心内容可谓是“炎症”[2]。它是动物疾病中最普遍又是最复杂一种现象,在炎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应该是“致炎因子所引起的损伤过程”与“机体自身的抗损伤过程”。二者在炎症过程中是对立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体现在损伤过程与抗损伤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没有炎症早期以损伤性为主的变质性变化,就不会出现之后的以防御为主的渗出性及增生性变化,同时如果发生了剧烈的渗出和过度增生,又会加重机体的损伤性变化。

2“质量转化规律”在兽医病理学中的体现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矛盾双方的变化一般表现为量变与质变。首先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机体若长期处于致病因素或应激因素作用下,当胃脏黏膜表面屏障系统遭到破坏时,首先会出现浅表性胃炎,这种变化表现为一种渐变性过程,当这种渐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质的飞跃,机体这时可能会出现胃溃疡甚至胃穿孔。另外,在质变的基础上又可以引起新的量变和质变,当胃炎或胃溃疡不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时,可导致胃癌的出现。因此,对于疫病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3“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兽医病理学中的体现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在兽医病理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据,在动物疾病过程中这种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动物机体自身所处的状态;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在疫病过程中这种外部条件主要表现为致病因素的强弱。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过程中,宿主即可以表现为传染病形式的变化,又可以表现为败血症形式的急性病理变化[2]。这种疾病过程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宿主感染病原体时所处的状态。

4“部分与整体”在兽医病理学中的体现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领部分,反之,部分也会对整体产生制约作用。在疾病过程中部分与整体关系最突出的体现应该是器官与整个机体的关系,但在兽医病理学中,尤其是兽医传染病病理学中这种关系另外一个层面的体现表现在群发病中不同群体与整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当对群发病进行病理诊断时,不能只看不同群体的发病情况,不能割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有将部分与整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出科学的诊断。

5“因果转化”在兽医病理学中的体现

“因果转化或因果交替规律”在兽医病理学学习过程也同样重要,机体在原始病因的作用下可以出现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可以作为新的原因引起机体发生下一个变化,使因果交替出现。这种规律在休克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当机体烧伤或失血过多时,引起缺血、缺氧和酸中毒变化[3],这些变化又可以引起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从而导致血流淤滞、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发生血压下降和交感神经兴奋,最终使组织灌流量减少并引起休克;而这种休克变化反过来又加重机体的缺氧、缺血和酸中毒变化,最终使机体处于恶性循环,加重疾病过程。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因果交替规律,就可以对结果作出科学的预见,做到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6“发展观”在兽医病理学中的体现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世界,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把事物的发展看成一个变化的过程,同时能够明确事物所处于或即将处于的发展阶段和地位。疾病的经过与转归是“发展观”在病理学中最集中的表现。一般由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经过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在诊断疾病时,我们应该做到客观推测机体与病原之间的平衡变化、抗损伤与损伤之间的矛盾变化,以此为依据对疾病的经过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疾病经过中,转归期又包括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三种,能否对于疾病的转归做出客观的判断,要求对于机体的内环境是否平衡、免疫功能是否稳定、各器官脏器功能是否恢复正常、机体与外界是否协调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很好掌握。

7结语

兽医学篇6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临床兽医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理论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诊断动物疾病所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科学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印象,理解并能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影像技术等相关医学仪器设备,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福利,对动物的健康及食品安全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这就要求动物医学的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学生们能否在未来兽医临床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取决于在兽医临床 诊断教学中获取的技能。

一、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以往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补充修订原有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参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根据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中,增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结合病例教学,增强授课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另外,重点突出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各个兽医学课程中的桥梁作用,尤其是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应用,以兽医临床诊断学内容为核心,加强课程间的联系。

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本校学生来源多为少数民族,由于语言和地区差异,在课堂上单纯采用引进病例教学、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等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以提出问题或引进病例让学生自主回答,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验上学生都不适应。因此,针对本校学生来源及我校兽医临床诊断学课时较少等特点,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方式,教师主动收集包括书本网络等各方面的知识,结合多媒体,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以此转换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书原有的图片,以及采集的图片、影像、声音制作课件,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手段展现出来,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影像更加直观的讲解临床基本检查方法,而且还能展现许多典型的病例症状,如破伤风、狂犬病、新城疫等给学生们建立直观印象,增强感性认识,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互助式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把教学大纲、理论教学教案、教学课件、习题集、作业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助式教学,同时应用交流平台进行答疑,并将收集到的典型病例图片上传,让学生自由讨论,打破教学时间和地点,让教师与学生随时互相沟通,了解学习效果,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坦诚面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现有的实践教学是教师将实践所需用品等准备齐全,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按照要求,将实验所用的设备、实践过程、结果、以及与理论对比情况等整理出实践报告;而不是帮助学生在临床中遇到疾病,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又因学校资金不足、领导重视不足等原因,学生的实践教学越来越难。

1. 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

要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要改变课堂讲授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的状况,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弹性学制,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线,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实践经费严重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兽医临床上看,实践教学更为突出,这就把学生培养成了学科全、单科弱,一般人才多、特殊人才少等等。这就需要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建设校外基地,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

3.建立典型病例症状库

目前,对于动物医学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最难的问题是没有充足的典型病例,在上课时间内病例不确定性很大,往往看不到典型病例,因而造成学生实践的机会更少,而为理论教学、病例教学准备的典型病例没有统一典型症状的标准,不适合实践教学。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标准的病例症状库,收藏贮备大量的典型病例的影像资料,经归纳后建立统一标准进行注解,以此解决病例不足的现象。

兽医学篇7

关键词:中兽医学;实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7-0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素质化”教育,高校教育质量日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兽医临床教学,包括中兽医学出现了因学时被压缩而形成的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现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兽医人才,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畜、禽病证防治问题的能力,能应用中兽医理论和病证防治技术,开展相应的畜牧生产服务和科研活动,发挥中兽医学的实践医学特点,是临床兽医学及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课程要求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并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及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1]。我校作为应用性的本科院校,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兽医学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和诊疗规律及基本技能,便于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中西兽医诊疗的配合,为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兽医职业发挥作用。中兽医与西兽医是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去理解中兽医学中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学习过西兽医理论的学生,习惯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容易对中兽医学产生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的感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难度。笔者认为,若能把相对枯燥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将临床实例引入教学、带入课堂,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中兽医学概念不再感到抽象,理论教学也会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中兽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服务于兽医临床,并植根于临床实践之中。作为一门实践医学,从前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起就要引入临床意识,让学生及早地形成中兽医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受到中兽医学总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学时不足是个现实问题。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课堂讲述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在中药材的识别上,采取开放中药标本室,将中草药在野外的生长形态制成系列图片等,供学生学习和鉴赏;对中药的炮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单个验证性实验的过程,采取播放录像、教学片等多种形式配合教学,让学生能以很少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的操作规程。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教学效率高、成效显著,有效弥补了总学时的不足,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临床教学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加强实践、促进教学,利用我校兽医院的有利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出我校的资源优势:一是结合理论课教学,有针对、有选择地把校附属兽医院的门诊病历介绍给学生,并且多渠道、多形式地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诊疗现场观摩、病历回访。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会去验证课堂学习的理论,再把临床中的现象和疑问带进课堂。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兽医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历经几届,学生反映乐于接受这种现身说教的教学方式,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说服力,可增强记忆、拓展思路,有效提高对中兽医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中兽医学能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生产的信心。

三、实践中实事求是,施教时有的放矢

中兽医学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兽医临床。中兽医的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中兽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临床,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要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有人提出:临床实践与中兽医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2]。运用中兽医从事临床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兽医理论、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处方用药。在开展中、西兽医配合时更需要两种医学知识的兼备,只有在中兽医水平和西兽医水平都很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取得理想的配合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配合。有些人也曾学习过一些中兽医理论,临床上却不会用,不按中兽医原理进行思维,只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功效感兴趣。如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习惯于把几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合用或在使用西兽药的同时配合使用些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提取物,误认为这就是中兽医,就是中西兽医结合。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兽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临床实践的环节,或是这一环节教学过程草率、缺乏实效,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理清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兽医学的优势,否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1.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中兽医与西兽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临床上两种医学均能通过诊疗有效地为动物防病治病,显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两者各具特色,共同成为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依靠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教学,临床上诊治动物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兽医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也可以作为辅例证为中兽医的诊断、推理和临床效果提供验证,有助于中兽医的临床教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兽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兽医所阐述的观点、概念以及解决兽医临床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遵循着自身理论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因此不需要处处得到西兽医的验证和解释,否则会对中兽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兽医临床与中兽医教学。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是一个理论用于实际的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过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病畜和动物疫情,运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法分析疾病、防治疾病,培养学生用中兽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兽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应有适当考虑,病例的选取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病例选取得比较典型、得当且适合于中兽医技术的运用和发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畅,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中兽医临床水平的限制,临床上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兽医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和解释,应当主动放弃,实事求是,不能勉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综上所述,中兽医实践教学是中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重在保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形式特殊,任务重、难度大,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特别要求:除具备中兽医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丰富的中兽医临床经验和能力。实现中兽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更应重视中兽医学教师自身的实践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葛铭,于文会,王海彬.中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68-69.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X201033,X201080);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JPKC200705);重点建设课程项目(ZDKC1130)

兽医学篇8

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必修课,是研究家畜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兽医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临床诊断、防治原则及措施,了解动物和宠物新型突发疾病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1]。传统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一般以系统地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各种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成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其笔试成绩虽然很高,但实践能力差,遇到现实的临床案例不知所措,不会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且内科疾病主要按各个系统器官疾病各章节讲,各个疾病又包括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造成学生普遍感觉内容复杂繁多,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尽管配合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仍难以系统掌握[1-2]。兽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实验课程则是关键环节,实验课程的学习对于掌握疾病临床诊断要点,培养学生对兽医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基本操作技能和病例书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与临床实践相差甚远,不能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临床实习具有诸多优点,如结合临床实际,时间充裕,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近年来由于招生人数多、实习经费少、实验条件差、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兽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3]。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兽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对CBL与PBL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2CBL教学模式及其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是在可控环境中对现实世界的部分模拟,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其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在实际案例场景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综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决策。CBL教学模式具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信息,提高临床实际操作的技能;二是由教师或学生设计、提出病例或问题,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查找资料获得答案,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为了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阅读大量资料、充分备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该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四是增强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4]。在兽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从3个方面进行CBL教学的探索应用[5]。一是多媒体演示病例,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病例图片、录像、化验单、诊断步骤、治疗方法等演示出来,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科疾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课堂讨论临床案例,在基本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采用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得出准确结论,最后教师作归纳总结;三是现场学习临床案例,先与学校动物医院取得联系,然后组织学生现场观摩临床病例,学习临床兽医如何与畜主交流询问病史,怎样做临床检查,如何分析鉴别症状,如何正确合理地诊断和撰写处方等,结束后,组织学生谈体会,进行总结点评,以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如果学习效果良好,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临床病例的实践,使其真正体会到临床兽医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3PBL教学模式及其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疾病问题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讨论及自学式教学方法。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University首创了PBL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团队精神、与人交往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上一篇:兽医专业范文 下一篇:家居色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