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范文

时间:2023-09-18 08:40:41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篇1

[关键词]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颅内血肿;脑室出血;外伤性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a)-133-01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因外伤所致,临床少见。该病发病多隐匿,且病情凶险,近年本院仅发现此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男,20岁。因车祸伤后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1 h入院。患者因车祸致伤头部,当即昏迷,伴左侧肢体活动不能,在外未治,急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昏迷状态,右额见头皮裂伤,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4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无,左侧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鼻腔见少量血性液流出,双眼球无外突,未闻及颅内血管杂音。左侧肢体偏瘫,双巴氏征阳性。凝血系统检查正常。诊断: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少量积血,颅前窝骨折,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肺挫伤。给予降颅压补液抗感染治疗,病情渐好转,复查CT示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已吸收。于第14天患者抽搐1次,复查头部CT示脑室积血,予行右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引流5 d积血消失,顺利拔管。第24天常规复查头部CT示脑室内再次出血,量少,轻度脑积水,予暂观察,此时CT片即可见鞍上池右上方有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当作普通颅内血肿,未在意。第28天患者再次出现抽搐,昏迷加深,复查CT示右颞颅内血肿并破入脑室,脑室积血量大,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予再次急症行双侧侧脑室引流术。因患者反复出血,经讨论高度怀疑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为明确诊断及治疗,行脑CTA及DSA检查示: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虹吸段见图1,图2)。限期行右翼点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及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孤立术,术后积极对症治疗,患者颅内未有再出血发生。患者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

2讨论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为临床少见的病情凶险的疾病,且病情多为隐匿性,一旦动脉瘤破裂可迅速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正确,可挽救生命。此病多以额颞部外伤,引起颅中窝前部骨折所致。颈内动脉的岩骨段及海绵窦段最多见,也见于床突上段颈内动脉[1]。蝶骨骨折后,颈内动脉管壁受到损伤,可形成假性动脉瘤,多表现为出血、凝血、再出血、再凝血,顺序进行,或发生难以控制的鼻出血,患者多因一次大出血休克或颅内血肿致脑疝而死亡。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在伤后2~3周破裂,伤后立即诊断动脉瘤者少见。头部外伤史,视力下降,鼻腔出血,动眼神经麻痹及颅内血管杂音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极少患者会出现以上所有症状,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和定位。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自愈的可能性极小,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2]。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3],可脱球囊仍是血管腔内治疗CCF及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4]。该患者合并颅内较大血肿,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孤立术。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798.

[2]乐建新,孔维佳,杨成章,等.外伤性蝶窦内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探讨(附6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8):845.

[3]秦尚振.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6(1):58.

[4]李天晓,白卫星,翟水亭,等.颅底动脉损伤的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8):535-538.

颅内肿瘤篇2

关键词: 升值细胞肿瘤;放射治疗;手术;颅内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类少见、来源于原始胚胎生殖细胞的肿瘤,一般多发于鞍区和松果体区,少发于基底节区。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故死亡率较高,单纯实施外科手术治愈很难。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法治疗该病,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有效改善预后[1]。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采用综合方法对46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经鉴定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共计4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1~47岁,平均22.7岁;发病时间1~52个月,平均12.5个月。肿瘤分布:鞍区14例,松果体区16例,三脑室6例,基底节4例,下丘脑3例,侧脑室2例,四叠体1例。患者临床表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36例,视力衰退17例,偏瘫8例,多饮多食16例,其他有患者记忆力衰退、内分泌症状和肌力下降等。

1.2  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经CT、MRI扫描检查,类圆形肿瘤共计36例,不规则分叶状肿瘤10例,边界清晰。CT检查:12例平扫呈等密度,28例呈稍高密度,6例呈低密度。MRI T1像32例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T2均为高信号,强化不规则。病理检查显示46例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39例,胚胎肿瘤3例,畸胎肿瘤2例,内胚窦肿瘤2例。

1.3  方法:本组患者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法。手术入路根据患者病情与自身状况锁定,鞍区肿瘤患者行翼点入路,三脑室肿瘤患者行Van Wagenen入路,松果体区肿瘤患者行Poppen入路,基底节区肿瘤患者行Brunner-Dandy入路,小脑肿瘤患者行后颅窝入路。31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其中24例采用直线加速器或60钴治疗机行放射疗法,另7例行γ-刀治疗。6例患者术后行放疗后再行化疗,采用阿糖胞苷化疗2例,甲环亚硝尿化疗4例[2]。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行手术切除患者38例,其中行肿瘤全切除24例,行大部分切除10例,行部分切除4例,8例行单纯活检术。综合治疗2周后,本组患者均进行CT、MRI复查头部。肿瘤阴影缩小患者达2/3以上或者共计29例,阴影消失患者14例。1~5个月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40例,症状体征无变化6例。46例患者中,4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5个月~5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3.1年,详见表1。2例术后复发后经再次放疗后,肿瘤消失且症状得到缓解[3]。剩余患者经CT、MRI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状况,患者恢复良好,生活正常。

表1  患者预后情况(例)

治疗方式例数随访例数恢复正常症状改善症状加重患者死亡单纯开颅手术1414104

开颅手术加放、化疗24221482

单纯活检加放疗8642

3 讨论

一般来讲,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比较少见,仅占颅内肿瘤的1%甚至更低,大多数肿瘤病发于鞍区或者松果体区。在生殖细胞迁移和胚胎发生过程中,部分生殖细胞被吸引至下丘脑、鞍区或者松果体区等其他部位。细胞局部环境的改变使得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方式发生改变,且残存细胞易受促性腺激素、类固醇性激素等激素的影响。因此,一般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多发于松果体区、鞍区等中线结构。在本组病例中,患者肿瘤也是多发生于上述部位,与文献报道吻合。目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多以放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在临床治疗中,患者肿瘤的病理性质与病发部位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些病例,全切除术并无必要,因为该类肿瘤对放化疗高度敏感,采用适当的放化疗就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4]。而采用手术辅助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手术获得肿瘤病理诊断,并可直接消除肿瘤对患者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压迫,减少物理损伤。

本组的研究表明,对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采用放化疗结合手术的联合疗法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一些病例,单纯采用放疗就能取得良好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颅内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多发于青少年,且男性患者一般多于女性。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时就诊。

4 参考文献

[1] 甲  戈,罗世祺,李春德,等.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198.

[2] 邱晓光,罗世祺,马振宇,等.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剂量的初步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3):396.

[3] Maity A,Shu HK,Janss A.Craniospinal 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iopsy proven intracranial germinomas:twenty-five years cexperience in a single center[J].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4,58(4):1165.

颅内肿瘤篇3

江台 陈小莉

答: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按其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糖。恶性肿瘤大多是转移性癌肿。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颅内蝶鞍部垂体瘤和颅咽管瘤,其次是脑膜瘤。初步诊断脑肿瘤的方法是检查眼底。通过眼底可以了解到脑血管和视神经的状况,而视神经水肿是脑肿瘤的一个主要的客观体征,大部分的视神经水肿是由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头颅X线摄片、脑电图、脑超声波检查来协助诊断。

病人主要症状是:夜间和晨起头痛剧烈,同时伴有呕吐。此外,还会出现视力下降、失明、神志迟钝、昏睡、癫痫、感觉减退、失语、听力下降、神经麻痹等症状。

目前对颅内肿瘤的治疗,尚以手术摘除为主,术后配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抗癌药物治疗。祖国医学对颅内肿瘤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根据活血化淤、祛痰开窍和益肝补肾的理论,结合西医的诊断分类,用中医中药治疗颅内肿瘤,可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调整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这一免受开刀之苦的治疗方法在我院开展多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科研项目之一,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南京市门西医院 王爱玲

阴囊外伤怎么办?

问:我在一场足球赛中任守门员,被有力的足球击中阴囊,顿时疼痛难忍,阴囊也肿大起来。类似情况球友们也时有发生。请问阴囊外伤后应该怎么办?会不会影响今后的性生活及生育?

广东高要周勇

答:阴囊在暴力打击下出现外伤的情况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阴囊骤然增大,阴囊皮肤变得青紫或乌黑,十分疼痛,影响行走。一旦发生阴囊外伤性血肿后,可做如下处理:

1、受伤后的头两天应卧床休息,减少阴囊的悬垂与活动,避免因震荡而加重出血。一定要下床活动时,最好佩戴一个布托带,将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2、受伤后的头两天内,需要用冷水或冰水作阴囊部的冷敷,以让阴囊里的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两天之后改用热敷,加快阴囊部位的血液循环,使淤血尽快被吸收。

3、如果疼痛厉害,可适当服用去痛药止痛;夜间疼痛不能入睡时,还可加用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安眠药。阴囊血肿如果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血药,例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等,以帮助止血。

值得一提的是,严重的阴囊外伤,除引起阴囊血肿外,还会造成破裂。这时所表现的症状远比一般的阴囊血肿为重:疼痛剧烈,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而且阴囊血肿也会越来越大。遇到这种情_况,就要急诊手术缝补破损的。

一般来说,阴囊外伤性血肿不伴破裂者,血肿在1~2周内即可消退。治愈后对以及生育能力并无影响,所以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湖北省襄阳县卫生防疫站潘世雄

婴儿面有青斑是何病?

问:我女儿出生40多天时,左前额出现一块青色的斑块,近来越长越大,延及到了脸蛋。我们作为家长十分着急,烦请解释一下这是什么病?

黑龙江黑河 王栋良

答:根据来信中的描述,我们初步考虑你女儿的情况属“太田痣”的可能性较大。本病多发生于颜面部,常见于上、下眼睑及颧、颞等处,呈斑片状,不高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可为褐、青灰、蓝、黑、紫色,约有2/3的患者同侧眼球巩膜蓝染。发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真皮内黑色素细胞数目异常增多。我们认为,就目前医行条件而言,激光、冷冻或手术都会遗留些疤痕,应当慎重。孩子小时可暂不做处理,稍大一些的时候可以适当化妆一下,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颅内肿瘤篇4

中枢性性早熟以女孩多见

儿童性早熟的病因多样,根据是否有性腺轴的启动,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或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而导致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

该病的发病率为1/10 000~1/5 000,以女孩多见,其中6岁前出现性发育的中枢性性早熟女孩中,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比例约为20%,且年龄越小,影像学异常的可能性越大。男孩性早熟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50%左右的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性性早熟可导致性发育过早,引起女孩早初潮;导致骨骼成熟较快,骨龄超过实际年龄而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患儿的最终身高;导致第二性征过早发育及性成熟,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或社会行为异常。

应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常见的引起中枢性性早熟的肿瘤有下丘脑错构瘤、生殖细胞肿瘤等。鞍区、下丘脑其他病变如颅咽管瘤、视交叉神经胶质瘤等大多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也有部分患儿有性早熟表现。

下丘X病变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是该部位的肿瘤对下丘脑形成刺激,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不受正常反馈机制的抑制,导致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另一方面,由于肿瘤对下丘脑组织的压迫,使下丘脑对垂体-性腺轴的抑制解除,使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的量不断增多,导致第二性征过早发育及性成熟。

就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而言,研究发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是患儿出现性早熟的根本原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种由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在结构上与黄体生成素高度相似。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增高,刺激黄体生成素受体,促使间质细胞分泌睾酮,且睾酮水平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正相关,进而促使患儿出现增粗、增长,第二性征早现。松果体区、基底节区肿瘤导致的性早熟多见于男孩,女孩较少见。

颅内肿瘤篇5

【关键词】 神经导航;颅内肿瘤;手术;肿瘤切除

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传统的开颅手术已经不再适用于临床治疗颅内肿瘤,尤其对肿瘤位于颅内深部的患者,开颅手术定位困难,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且并发症较多[1]。目前临床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对患者辅助治疗,已经逐渐在临床开展,其不但能够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定位,还能够使手术切口缩小,避免对重要脑结构损伤,临床价值较大[2]。我院为分析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的应用效果,以更好地使用此技术,现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颅内肿瘤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在14~74岁之间,平均(38.76±6.28)岁。肿瘤部位:胼胝体6例,鞍区10例,基底节4例,侧脑室内7例,第三脑室4例,丘脑6例,颞骨岩部5例。肿瘤大小(直径)在2.21cm~7.02cm之间。患者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头痛37例,头晕26例,恶心呕吐10例,视力下降12例,视水肿9例,偏瘫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手术使用神经导航。在手术前1天对患者头部进行备皮,随后将头皮粘贴好标记物(6~8个),要求标记物的覆盖范围与病灶层一致。使用MRI对患者进行扫描,增厚选择2mm,从鼻尖到颅顶。将扫描出的影像范围传输到计算机导航工作站。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的头颅进行立体的模拟,使其显示出肿瘤的三维形状、方位以及周围组织和结构。对肿瘤的中心进行标记,划定肿瘤范围,确定患者最佳的手术切口。根据影像所得信息,确定手术的计划。

手术采用全麻,并根据需要摆好。使用Mayfield头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3],并将患者头皮的坐标与影像资料进行准确匹配和注册,要求误差在2mm以下。使用探针对肿瘤体表的投影进行确定,以分析手术皮瓣的切口大小和位置。在手术中,使用导航棒随时反映手术进程,对操作的方位和深度跟踪,以决定手术切除的范围。以能将患者的肿瘤部位全部切除为最佳。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例数所占百分比,结果使用%表示。

2 结果

42例患者均通过神经导航系统成功寻找到病变,成功率为100%;患者病灶的定位误差在0.5~1.4mm之间,平均为(0.92±0.11)mm。37例患者通过手术将肿瘤全部切除,达88.10%;其余6例患者达到次全切,占11.90%。36例患者出院后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明显改善,占85.71%,5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经分析为患者病变为脑胶质细胞瘤IV级,并位于脑干处。除死亡病例外,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神经导航技术史1986年Robers首先运用到临床中[4],进而改变了传统的开颅手术,使颅内手术更为精确,进而减少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大的创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神经导航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大型的综合医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是医生根据患者的MRI、CT等影像对肿瘤进行定位,确定手术的切口和术中切除的骨瓣,术中需要较大空间寻找肿瘤。而神经导航系统则避免了此盲目性,其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患者切开的组织,避免脑部的过分暴露和发生医源性损伤。同时,神经导航还为医生提供了肿瘤周围结构的情况,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尤其对深部的复杂肿瘤,神经导航的优势更加明显,其不但能够设定出最佳的手术路径,还可以为医生提供曲线轨迹[5]。

我院的本次实验中,收纳了42例采用神经导航切除颅内肿瘤的病例,在手术中,不会出现找不到肿瘤或者肿瘤切除时损伤重要颅内结构的现象。术后仅1例死亡,88.10%的患者肿瘤全部被切除,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保存良好。

医生在使用神经导航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标记物要固定在不容易被移位处,且至少有6个,保证不在同一个扫描平面上进行薄层扫描。其次,扫描中需要对患者的头部固定,避免移位,扫描的时间与手术的时间要尽量缩短。第三,手术开颅前,要使用探针定位注册,避免由于各种因素移动出现误差。第四,在手术中要求入颅在最高点,病灶在正下方,更加便于手术的操作。最后,医生在手术中要求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做到将所有肿瘤均切除。

总之,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其需要医生不断完善对此项技术的操作,使其能够更好低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静,王喜花.神经导航指引下切除颅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4):535-535.

[2] 周椿,许民辉,邹咏文等.502例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幕上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J].重庆医学,2009,38(18):2326-2328.

[3] 孙效刚,余军武,陈继锁等.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154例[J].山东医药,2007,47(33):53-54.

[4] 罗昱,阮玉山,肖绍文等.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分册,2009,1(1):41-43.

颅内肿瘤篇6

【关键词】神经导航;颅内肿瘤;显微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82-01

通常来说,脑肿瘤大多数因为其发病部位较深,使用传统的手术将肿瘤全部切除面临的难度很大。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在神经导航系统提供的辅助下进行显微手术被普遍地应用在颅内肿瘤临床治疗上,该方法不仅创伤小,并且能增加全部切除肿瘤的几率,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出院[1]。本院近3年来在神经导航系统的辅助下对6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对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前往我院就诊且进行治疗的60例颅内肿瘤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30岁;患者的患病时间最长可达6年,最短为2个月。按照肿瘤位置划分:处在小脑桥脑角的患者有10例,处在脑干的患者有12例,处在侧脑室内的患者有8例,处在胼胝体的患者有4例,处在基底节的患者有6例,处在鞍区的患者有15例。常规检查后确认患者病灶的直径范围在4~9cm。根据症状划分:出现头痛症状的患者有19例,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有11例,出现反胃呕吐症状的患者有20例,精神与意识模糊的患者有10例。

1.2手术方法事先做好头部备皮工作,同时选择酒精脱去头皮油脂。选定好手术部位后,在其附近每个层面记上6个标记,且在附近描绘出一个轮廓。选择仰卧将患者稳定在扫描床中,开展MRI不间断的轴位薄层扫描检查。将所扫描的资料全部输到导航工作计算机中,对头颅肿瘤以及每个组织结构开展三维重建,然后对引导棒进行注册,并且在头皮标记处做好配准工作,对肿瘤与脑内比较重要的结构进行勾划,最后才确定最合适的手术切口。使用显微手术进行开颅,手术过程中采取引导棒将皮层切口地点确认,找出肿瘤且马上分析引导棒在脑中的具体地点、肿瘤切除量与附近神经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如果对患者不造成伤害,可以将肿瘤完全切除。手术结束后再把资料存储在导航计算机中。

2结果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研究产生具体误差只有1.5~2.5mm,全部患者的肿瘤都正确定位同时进行术。肿瘤全部切除的患者有54例,占90%;再次手术后才全部切除的患者有6例,占10%;显著好转的患者54例,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6例;没有1例患者死亡,术后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神经功能未受到损伤,无1例患者因为神经导航而出现并发症,临床症状获得有效的控制。

3讨论

由于颅内肿瘤的发病率提高,外科医生们越来越重视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的情况,如果在手术过程中病灶位置模糊不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神经导航系统因其技术先进,可以对病灶进行精准的定位,并且实时地将病灶切除领域给完全显示出来,而被普遍地使用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

过去医生主要按照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以及术前常规的颅脑影像学检查确定手术入口与病灶位置,存在很大的误差,所以,为了确保手术空间以及找到肿瘤,其需要合适地将入口以及骨瓣张开。传统开颅手术具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可以对病灶精准定位,医生主要依据经验以及抽象的判断开展手术,极其造成定位错误的现象。二是手术非常容易导致附近组织受到创伤,这是因为缺乏图像反馈的数据对手术进行指导造成的,进而影响手术的效果,阻碍患者的预后情况[2]。而神经导航系统却可以有效地处理上述缺点,和传统手术相比,在经导航系统提供帮助的前提下开展显微手术可以取得三方面的优点:一是即使属于位于脑袋深部且情况比较复杂的肿瘤,其也能够正确定位,辅助医生拟定最适宜的手术方案,同时还能够供给医生曲线轨迹,确保比较重要脑组织不遭到破坏。二是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切口,降低患者脑袋的暴露情况以及出现医源性脑损伤现象的几率。三是可以对肿瘤部位进行正确的定位,甚至连其附近的重要结构也可以清楚定位,确保能够将肿瘤完全切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组患者中,在神经导航系统提供的帮助下开展显微手术,产生的具体误差只有1.5~2.5mm,将肿瘤全部切除的患者有54例,占90%;再次手术后才全部切除的患者有6例,占10%。由此证明,将神经导航系统应用在颅内肿瘤显微术中可以增加对病灶定位的准确性,为顺利手术提供保障,进而显著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因为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到脱水剂以及对脑脊液开展大量的引流措施等,会导致脑移位现象的产生,从而造成导航显示的结构和解剖位置存在差异,最终影响导航的正确率,使其呈现降低的趋势。

综上所述,对颅内肿瘤患者在神经导航系统提供的辅助下实行显微手术,能开展精准度极高的定位,帮助医生制定相关的手术方案,实时地显示手术具体情况。另外该方法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极小,降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地增加手术临床效果,属于治疗颅内肿瘤比较合适的方法,值得各大医院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权.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34):125-126.

[2]周椿,许民辉,邹咏文,等.502例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幕上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J].重庆医学,2009,25(18):256-257.

颅内肿瘤篇7

【摘要】 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病变,其治疗以手术为主。颅内肿瘤在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会直接导致手术的效果,因此加强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术后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心理护理、呼吸道通畅、神经损伤、血肿并发症、高血压控制等方面重点护理,确保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康复护理 护理体会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手术治疗是目前颅内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颅内肿瘤在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会直接导致手术的效果,因此术后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及重症监护,重点加强生命特征、意识的观察,早期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良好的术后护理能够让患者防止不必要的感染和并发症。

1 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动作护理。

1.1 心理护理。术前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可请手术成功的患者谈切身体会,使其增强信心,勇敢接受手术。术后及时提供病情好转的信息,鼓励患者正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挫折。另外,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心理感受,因为每一位患者所应当享受的医疗权利都是平等的,任何护理人员不应当让患者感到任何的恐惧心理。在语言和行为上,护理人员应当做到尽量不与患者发生争执,要关心体贴患者。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1.2 安全护理。由于麻醉未完全清醒以及不能忍受气管插管和伤口的疼痛,患者可能会表现得比较暴躁,他们自己可能会采取拔除气管插管以及各种引流管和输液管,此时护理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比如使用约束带对患者进行约束,同时应注意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另外,必要时可使用镇定剂对患者进行镇定,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血压变化等等。对于伤口渗血、渗液以及尿量的变化要在15到30分种观察一次。对完全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到体贴、安慰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病痛的自信心。

1.3 动作护理。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不良及长期不活动会影响身体局部细胞氧供,是引起疼痛和不适的原因。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每2h就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并给气垫减压,患者能自动翻身的,应鼓励患者自己翻身,身体各部分处于符合解剖生理的正常功能位置,以消除长期维持一个姿势而产生的疲劳。

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由于颅底肿瘤可累及多组颅神经,易导致吞咽、呼吸困难。通过鼻腔入路的患者可出现手术侧鼻咽组织黏膜损伤、肿胀、渗出,加上需鼻咽填塞等因素,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除,极易导致通气不畅;部分患者也可由于喉头水肿,深度昏迷导致舌根后坠,消化道分泌物误吸或返流均能导致通气不畅;必要时尽早做气管切开以维护呼吸道通畅。双鼻腔填塞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给氧3~5l/min。同时,应给予雾化吸入,3~4次/d。术后24h生命体征平稳后应翻身、轻叩背,必要时协助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有无胸闷、气促等表现,使血氧饱和度在97%以上。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当对病人每半小时吸一次痰,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呼吸一分钟左右,以减少由于吸痰引起的缺氧。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少量进行稀释痰液后再吸出。过程期间还要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量、颜色。要经常观察供氧情况,有时供氧管脱落,病人及护理人员也未察觉,而影响供氧效果。可采用鼻塞和面罩雾化同时供氧,可以改善患者的缺氧。

3 神经损伤的护理。

神经功能障碍是颅底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手术中,神经监护、神经保护及神经重建技术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一棘手难题。据临床调查,有一部分患者手术后分别有视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肢体运动神经等神经障碍。颅底肿瘤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中,以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功能障碍尤为重要。对后组颅神经损伤导致声嘶、呛咳、吞咽障碍, 此类患者均应给予鼻饲,以防止吸入性肺炎。对不能恢复有效自主呼吸者,可考虑用人工呼吸、同步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施行气管切开术。合理给氧,以低流量持续给氧的方式为佳,维持血氧饱合度在97%以上。手术所致的神经损伤,数月内可恢复;恶性肿瘤而作神经切除者,则可能发生永久性神经损害,术后应及时与参加手术的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情况,以便掌握神经损伤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和心理护理。

4 血肿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术中止血不彻底是形成颅内血肿的主要原因。另外,颅内压降低过快,颅内压短期内降低过快,邻近或远隔部位出血等诱因也可导致颅内出血。应特别注意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无法解释的神志变差,瞳孔不等大,偏瘫或颅内压显著升高,引流液鲜红等,应及早做CT复查。对颅内出血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嘱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适量进行静脉滴注。另外还有配血,应当与手术室及时联系,准备紧急手术止血。

5 高血压的控制与护理。

高血压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当血压超过基础血压25%~30%、血压≥160/100 mmHg时,根据医嘱给患者降压药物如尼莫地平50 mg静脉注射,持续静脉输注降压药,根据患者的血压,用微量泵随时调节降压药的流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高血压引起的术后出血和脑水肿等。

6 撤离呼吸机和拔除气管插管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未醒、自主呼吸未恢复,带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当患者麻醉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呼吸平顺,监测血氧饱和度>95%,有良好的吞咽和咳嗽反射时,报告当班医生,遵医嘱撤离呼吸机,给予氧气吸入。在撤离呼吸机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撤机后患者自主呼吸1h,并可根据指令睁眼、握手,有呕吐、吞咽反射,通知医生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首先嘱患者咳嗽排痰,咳嗽反射弱时,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早拔管技术,患者在一定麻醉深度拔管,拔管前吸净患者口腔内及气管内的分泌物,观察潮气量达到8ml/kg 拔管,拔管前保持呼吸道畅通,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青兰,齐树伦,唐飞.恶性颅内肿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杂志.2001(02)

颅内肿瘤篇8

【关键词】  脑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快,术后常出现癫痫发作、脑水肿、焦虑、抑郁、偏执、情感障碍及人格改变等表现,易发生意外,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文对颅内肿瘤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232例,其中男123例,女10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3岁;格拉斯哥评分12~15分,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例,其中试验组男60例,女56例;对照组男62例,女54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wWW.133229.CoM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加强药物知识培训,进行用药安全知识学习,熟练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③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④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⑤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理纠纷处理3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01例(87.07%),试验组为113例(97.41%),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3]。本研究表明确保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常出现焦虑、抑郁、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日常自理能力下降等表现,存在严重的护理安全隐患。余银枝[4]调查发现各类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护理人员安全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其认清自己的职业责任,尊重患者,减少纠纷,最终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加强语言修养,使护理意外事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助于构建和谐、平等、信任的护患关系。

3.2 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5],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够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6]。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主编.现代护理管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廖蜀宜.临床护士对护理记录认识状况调查.护理研究,2002,16:641.

3 孟娣娟,绳宇.患者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42945.

4 余银枝.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211122.

5 杜丽辉.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河北医药,2008,30:18181819.

上一篇:骨肿瘤范文 下一篇:消化道肿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