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范文

时间:2023-03-02 16:01:25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颅内肿瘤;护理;放疗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86-01

颅内肿瘤俗称脑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患者除了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伴有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情绪上的临床症状。患者经过颅内肿瘤放疗治疗后,心理和生理出现一定反应,患者放疗后的正确护理对其康复来说非常重要。

1颅内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生理特点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多发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绝大多数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由于其浸润性生长特性,无法完全切除,因此放射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后可导致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出现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反应速度迟钝、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视觉能力及听觉能力下降,并有嗜睡、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临床症状。由于罹患颅内肿瘤,多数患者除了有难以承受疾病及放射治疗所带来的恐惧,猜疑,焦虑及绝望心理之外,还伴有依赖性增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波动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导致患者心理平衡严重失调,机体代谢严重紊乱,从而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

2颅内肿瘤患者护理

2.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颅内肿瘤恶性程度很高,肿瘤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初期往往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悲观绝望,情绪低落,表现出极度恐慌,对治疗信心不足。经相关部门对患者进行调查显示,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存在中重度焦虑及抑郁患者占88.34%,,绝望患者占20.3%,自杀倾向者占3.26%。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自信心进行评估,并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如对恐惧、紧张的病人采取温和、体贴、理解的语言和态度,使病人感受到无形的精神力量;对焦虑的病人,运用学习的医学知识,对其进行科学的解释,讲解颅内肿瘤疾病的一般知识,如引发病因、致病机理、治疗原则、治疗后常出现的正常现象等,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焦虑烦躁;对抑郁的病人,要给予关注,富有同情心,安静倾听,谨慎询问,找出抑郁的原因,给予解释、安慰。同时请已放疗好转的病人现身说法,对调整患者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

针对患者放疗后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的病理状况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激发学习兴趣;重复记忆教育;直观形象教育。

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加上精神焦虑,身体不适,易疲劳等影响其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态及思维活度,以问卷形式了解病人,知道其最关心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从中找到学习兴趣点,以此延伸,慢慢引导,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指导。讲解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突出重点,增强患者学习的信心。

重复记忆教育是针对颅内肿瘤放疗病人较正常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症状进行的护理方式,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人类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根据这一规律要让病人记住要点,进行反复教育,在遗忘线未开始时就进行系统的复习。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厌其烦,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和教育方式,避免患者出现反感现象。

直观形象教育是针对颅内肿瘤病人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下降提出的护理方案,因此需要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为病人准备录像或照片,帮助其理解和记忆。护理时多问病人问题,问题由简到难,逐层递进,培养患者思考能力。

2.2饮食护理

放射治疗期间,由于胃肠道反应,患者常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下降、胃纳差等现象。饮食健康不容忽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高营养的食物。对于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者,可采用胃肠外营养,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水、电解质等。大便干燥者,按结肠行走方向按摩,刺激肠蠕动,必要时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及缓泻剂。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电解质,准确记录出入量,如呕吐量、排泄量,保证机体能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2.3医疗护理

皮肤护理。行三维放疗时常会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常表现为干燥、瘙痒、脱屑等,严重时可出现放射性湿性皮炎,临床表现为水泡、渗液或糜烂为主。避免患者搔抓、刺激患处,禁止使用碘酒及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对于干性皮肤可选用消毒后的滑石粉覆盖表面,暴露局部皮肤,加强护理。

病情的观察和脱水剂及激素的使用。肿瘤受照射后其血管渗透性发生改变及肿瘤细胞的坏死都可引发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不清,伴有呼吸、脉搏减慢及体温、血压升高的症状。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若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立即平卧在床上,将头部垫高,吸入纯氧,20%甘露醇125-250 ml,15-30 min滴完,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滴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保持通便顺畅,使用激素同时给予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甘露醇具有高渗性,每日多次重复穿刺导致对血管壁的损伤,易引发静脉炎,因此,为解除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可为病人实施深静脉置管。静脉导管置入后,穿刺处需每日进行碘伏消毒,使用透气性良好的无菌、黏性敷料覆盖,注意导管的固定,防止滑脱,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防止回血后堵管。

血常规变化观察。每周定期做白细胞检查,当白细胞低于310×109/L,血小板低于810×109/L时,应立即通知医生,暂停放疗。给予全身支持治疗,应用药物,升高白细胞数量,注意保护性隔离,谨防感染。

口腔护理。放射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放射性口腔炎。放疗期间应尽量避免拔牙。若放疗期间引起口腔炎,使用维斯克或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索16万U、维生素B125 mg、地塞米松5 mg、普鲁卡因0.15 g,取上述混合液5-10ml,每日漱口3-4次,促进愈合及镇痛。

结语:

颅内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以及医疗护理对其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护理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种可能发生的急症情况及早期征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艳杰.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6-27.

[2] 吕妍,高静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治疗临床疗效研究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8,17,(9):716.

颅内肿瘤范文第2篇

1.单侧耳鸣或听力下降

听力进行性的减退若无中耳炎或外伤等病史,仅一侧耳朵听力呈进行性减退,伴有同侧耳鸣,应该高度警惕!很可能是由于颅内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由于人是用双耳来听声音的,所以单侧听力下降,因为不影响日常生活,往往不易察觉。如果早期发现,肿瘤很小,则可以行伽马刀治疗,免去开刀之苦。

2.视力下降或伴视野缺损

视力下降很常见,很多老年人以为视力下降就是老花眼造成的,忽视了进一步检查。实际上颅内肿瘤也会造成视力下降,且和老花眼不同。老花眼可以通过配镜来矫正,而颅内肿瘤造成的视力下降不能通过配镜来矫正。此外,颅内肿瘤还可造成视野的缺损(即视力范围的下降),但是很少能够发现,除非用专业的仪器来检查。到了自己能够发现视野有缺损的时候,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3.嗅觉下降或幻嗅

嗅觉下降一般很难发现,如果偶然发现一侧或双侧嗅觉下降,除了去看五官科外,应高度怀疑颅内累及嗅神经的病变,如前颅底/嗅沟脑膜瘤、嗅母细胞瘤,或累及前颅底的脊索瘤等。如果周围本来没有异味而闻到有怪味(幻嗅),可能是一种癫痫的特殊表现,应高度警惕颞叶内侧面的肿瘤。

4.口齿不清

说话口齿不清是典型的脑病先兆信号,如果在努力吐字发音的情况下,仍有70%-80%的字发音不清,就要考虑与脑病有关。此类患者除及时接受治疗外,还要坚持练习吐字发音,防止说话功能的进一步退化。

总之,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除了到相应的科室就诊检查外,建议到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进行检查,最好先做一个核磁共振MRI平扫,如果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再作增强扫描,这样绝大部分颅内病变都能发现。如只做CT平扫,可能会漏诊,因为部分病灶在CT平扫上不能显示,特别是后颅窝病变!

颅内肿瘤范文第3篇

江台 陈小莉

答: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按其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糖。恶性肿瘤大多是转移性癌肿。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颅内蝶鞍部垂体瘤和颅咽管瘤,其次是脑膜瘤。初步诊断脑肿瘤的方法是检查眼底。通过眼底可以了解到脑血管和视神经的状况,而视神经水肿是脑肿瘤的一个主要的客观体征,大部分的视神经水肿是由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头颅X线摄片、脑电图、脑超声波检查来协助诊断。

病人主要症状是:夜间和晨起头痛剧烈,同时伴有呕吐。此外,还会出现视力下降、失明、神志迟钝、昏睡、癫痫、感觉减退、失语、听力下降、神经麻痹等症状。

目前对颅内肿瘤的治疗,尚以手术摘除为主,术后配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抗癌药物治疗。祖国医学对颅内肿瘤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根据活血化淤、祛痰开窍和益肝补肾的理论,结合西医的诊断分类,用中医中药治疗颅内肿瘤,可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调整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这一免受开刀之苦的治疗方法在我院开展多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科研项目之一,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南京市门西医院 王爱玲

阴囊外伤怎么办?

问:我在一场足球赛中任守门员,被有力的足球击中阴囊,顿时疼痛难忍,阴囊也肿大起来。类似情况球友们也时有发生。请问阴囊外伤后应该怎么办?会不会影响今后的性生活及生育?

广东高要周勇

答:阴囊在暴力打击下出现外伤的情况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阴囊骤然增大,阴囊皮肤变得青紫或乌黑,十分疼痛,影响行走。一旦发生阴囊外伤性血肿后,可做如下处理:

1、受伤后的头两天应卧床休息,减少阴囊的悬垂与活动,避免因震荡而加重出血。一定要下床活动时,最好佩戴一个布托带,将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2、受伤后的头两天内,需要用冷水或冰水作阴囊部的冷敷,以让阴囊里的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两天之后改用热敷,加快阴囊部位的血液循环,使淤血尽快被吸收。

3、如果疼痛厉害,可适当服用去痛药止痛;夜间疼痛不能入睡时,还可加用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安眠药。阴囊血肿如果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血药,例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等,以帮助止血。

值得一提的是,严重的阴囊外伤,除引起阴囊血肿外,还会造成破裂。这时所表现的症状远比一般的阴囊血肿为重:疼痛剧烈,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而且阴囊血肿也会越来越大。遇到这种情_况,就要急诊手术缝补破损的。

一般来说,阴囊外伤性血肿不伴破裂者,血肿在1~2周内即可消退。治愈后对以及生育能力并无影响,所以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湖北省襄阳县卫生防疫站潘世雄

婴儿面有青斑是何病?

问:我女儿出生40多天时,左前额出现一块青色的斑块,近来越长越大,延及到了脸蛋。我们作为家长十分着急,烦请解释一下这是什么病?

黑龙江黑河 王栋良

答:根据来信中的描述,我们初步考虑你女儿的情况属“太田痣”的可能性较大。本病多发生于颜面部,常见于上、下眼睑及颧、颞等处,呈斑片状,不高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可为褐、青灰、蓝、黑、紫色,约有2/3的患者同侧眼球巩膜蓝染。发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真皮内黑色素细胞数目异常增多。我们认为,就目前医行条件而言,激光、冷冻或手术都会遗留些疤痕,应当慎重。孩子小时可暂不做处理,稍大一些的时候可以适当化妆一下,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颅内肿瘤范文第4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相应的各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满意率较高。

结论:良好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肿瘤外科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26-01

颅内肿瘤包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脑垂体、脑神经等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来自颅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口。手术切除是脑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患者术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愈后[1]。我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行颅内肿瘤切除术32例,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0.5±7.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7.5)年。28例行肿瘤全切除术,4例行次全切术,手术时间4~7h,术中出血150~600ml,住院时间20~35d。术后病理:脑胶质瘤8例、垂体腺瘤10例、颅咽管瘤7例、脑膜瘤6例、脊索瘤和三叉神经纤维瘤各1例。主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听力下降、癫痫发作、多饮多尿和内分泌失调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伤口一期愈合;出现尿崩症10例、电解质紊乱12例、中枢性高热2例和意识障碍1例;31例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脑肿瘤患者一般神志清楚,加上肿瘤部位比较特殊,极易产生心理障碍,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至关重要[2]。护士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开展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其次,介绍主治医生的资历,成功开展手术的经验,消除患者对手术风险的担心。最后,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给患者鼓励、帮助和关心,增加其治疗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①完善术前检查。如常规测定凝血四项、血型鉴定和备血等。②术区皮肤准备。由于头皮的皮脂较多,如果清洗不到位,容易导致术后感染。我们对在术前3~4天对患者进行头皮准备,每日清洗1次;手术前4h备皮后戴无菌帽。前额部手术应将眉毛剃掉,颅后窝手术应将颈部和肩部皮肤清洗。③胃肠道准备。术前1天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便秘发生;术前1天晚食用流食,术前6~8h禁食、禁饮。④其他准备。吸烟的患者,嘱其戒烟,可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入睡困难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2.2术后护理。

2.2.1安置。患者未清醒时,给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防止误吸;患者清醒后,如无禁忌症,则头部抬高15~30o,垂体瘤经蝶手术者床头可抬高40~50o,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可以减轻脑水肿和改善脑循环代谢。昏迷患者,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同时要防止舌后坠,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2.2.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等变化。麻醉清醒前,每半小时观察记录一次,清醒后1~2h观察记录1次。如血压过高、心率快、恶心呕吐等,可能出现颅内压高;神志、瞳孔是反映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状态和颅内疾病的重要标志,如出现意识由清醒转入昏迷、瞳孔不等大等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和渗血情况发生,并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和干燥。

2.2.3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脑室引流管、创腔引流管和导尿管等),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和阻塞,记录引流液量、性质和颜色等。引流管固定通畅,高度为10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手术后1~2天引流的脑脊液为血性,然后逐渐转为无色、透明,如颜色加深,则有颅内出血可能;如浑浊,提示有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2.2.4饮食护理。患者如果能够进食,应鼓励其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先给予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或普食。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应尽早鼻饲,我们在术后3~5h开始。不能进食者,通过静脉给予足够的能量。

2.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①中枢性高热。术后每2h测量一次体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我们一般将室温控制在18~24℃ 。如过患者出现高热,要及时查明原因,体温38℃以上者,给予退热药物、物理降温。神志清楚能自行饮水者,鼓励多饮水,并静脉追加液体。一般不使用冬眠药物,否则可以影响对患者意识状态、咳嗽反射和口渴反应等方面的观察。②尿崩症。准确记录24h内液体出入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测量尿量时应使用硬性容器,每小时尿量不应超过250ml。早期轻度尿崩时,适当补充水分。应用抗利尿激素时,要监测电解质,2~3次/d,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和补充水分的速度。③电解质紊乱。控制水和电解质紊乱是脑肿瘤患者术后的关键。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类型有低钾、高钠、高氯、低钠和低氯血症等,术后每12~24h抽血检查电解质一次,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如低钾时,患者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何腹胀等。如果化验结果出现异常,应全面分析,寻找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3]。

3出院指导

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的情绪,积极面对现实,鼓励重返工作岗位。如果存在有肢体运动障碍,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实现生活自理。定期来医院检查,配合后期治疗,如各种胶质瘤、垂体瘤患者,需放射治疗[4]。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6―267

[2]彭亮.颅内肿瘤83例围术期心理健康教育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09)

[3]鄂昆.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9,11(17):214

颅内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颅内肿瘤术;合并;颅内感染;防治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tumor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effect.Methods In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during the selection of our hospital, 1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 surgery,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9 case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main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tumor were complicated by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cluding operation time more than 4 hours,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time more than 48 hours, tentorium surgery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preoperativ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ll of the patients with CSF cultures, among them 4 cases were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2.5%; Verdigris false single spore fungus (3 cases), accounting for 1.8%;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case (0.6%), E. get bacteria in 1 case, accounted for 0.6%. Cured with antibiotics treatment, 7 cases, 2 cases of death, the case fatality rate of 22.2%.Conclusion Intracranial tumor surgery combined the main inducing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cluding operation time more than 4 hours,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time more than 48 hours,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tent of meeting under operation, etc. For such complications, need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before surgery, the use of antibiotic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whole body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combined use of sensitive antibiotic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nd has larger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Intracranial tumor surgery;Merge;Intracranial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在神经外科中,颅内肿瘤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在颅内肿瘤手术后,容易引发颅内感染并发症,对手术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抗菌素得到广泛的使用,在预防与治疗颅内感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58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其中术后合并颅内感染9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58例颅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其中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有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在6~71岁,平均年龄为(43.6±3.5)岁。幕上手术2例,幕下手术3例,鞍区肿瘤1例,侧脑室内肿瘤1例,大脑凸面肿瘤1例,桥小脑角肿瘤1例。

1.2方法 需要对所有颅内感染患者进行脑脊液培养,并在此之前,需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当培养结果出来后,需要根据药敏实验有效的调整抗生素使用情况。在抗生素药物治疗中,需要选择头孢三代、万古霉素等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在必要条件下需要使用2~3种抗生素治疗。使用单种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有5例,联合使用2~3种抗生素治疗的有4例。同时,需要采用腰穿放脑脊液、抗生素鞘内注射,或者进行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采用抗生素内注射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P

2 结果

2.1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颅内肿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超过4h、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48h、幕下手术与脑脊液渗漏,而术前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见表1。

2.2治疗效果分析 所有患者通过脑脊液培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例,占2.5%;铜绿假单孢菌3例占1.8%;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占0.6%;大肠挨希菌1例,占0.6%。通过抗生素治疗后,治愈7例,2例死亡,病死率为22.2%。

3 讨论

在颅内肿瘤手术中颅内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感染的概率通常为2%~6%,再次手术感染的概率会增加3%~5%。该并发症主要是发生在颅内肿瘤手术后的3~7d左右,通常起病比较急,针对该并发症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其病死率较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与改进,新型的抗生素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促使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得到较大的进展。在对该病的防御与治疗的时候,需要对其诱发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4]。

针对颅内肿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本研究9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分析,表明手术时间超过4h、幕下手术、脑脊液渗漏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48h等因素明显增加颅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在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其中,手术时间越长,会增加脑组织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从而会增加污染的概率,同时,手术操作增加,对脑组织的损坏也随之增加,影响到局部抗感染的能力,并且手术医生长时间的进行手术,会容易感受到疲劳,可能会出现疏于无菌操作的情况,从而会极大的增加颅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48h,其颅内感染的概率会随之增加。由于引流管属于异物,是脑内与外界的连接介质,会增加感染的概率。如果其留置的时间较长,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并且,更换引流袋的操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的机会。此外,脑脊液渗漏也会显著的增加颅内感染概率。脑脊液渗漏会促使脑内与外界直接联通,细菌容易通过该渠道侵入到脑内,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如果采用幕下手术,由于其暴露比较困难,操作复杂多样,且手术时间长,会极大的增加颅内感染的概率。同时,这种手术治疗容易导致脑脊液渗漏,也会显著增加颅内感染的可能性[5]。

在颅内感染的预防中,需要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及时清理切口,正确做好术前备皮准备,以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选择手术时机与类型,缩短手术时间,可以显著降低颅内感染的的发生率。当患者颅内肿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时,需要及时给予综合治疗,对致病菌进行分析,使用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例如罗氏芬等。并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与药敏实验结果来适当的调整抗生素使用情况。并且,需要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的解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颅内肿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超过4h,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48h,术后脑脊液渗漏,幕下手术等。针对该类并发症,需要在术前进行有效的预防,采用抗生素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全身与鞘内注射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控制颅内感染,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瑞娟,张征军,魏明,等.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25(14):325-326.

[2]白刚,罗林.颅内肿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7例原因分析[J].云南医药,2015,26(16):519-521.

[3]沈伟锋,王雪新,王洪正,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分析[J].中外医疗,2023,28(09):217-218.

[4]江玉泉,徐卫萍,吴承远,等.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1(16):689-691.

[5]张文奇,雷晓丽,王茂德,等.颅内肿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防治[J].现代肿瘤医学,2013,32(18):127-128.

颅内肿瘤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颅内肿瘤、CT检查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颅内肿瘤又称脑瘤。该疾病致残、死率远远超乎其他脑病且临床十分常见大部分好发于20-50岁左右[1]。现如今对该病诊断效果相对较好的辅助检查为CT检查。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准确率,并针对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大小位置与颅内组织上的关系都作出极高的判断[2]。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来本院治疗颅内肿瘤疾病患者56名进行CT检查并作出研究分析。现将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我院临床诊断为颅内肿瘤56名患者进行研究并作为研究对象,该56名患者中神经胶质瘤29名、脑膜瘤21名、垂体瘤6名,并对其进行检查研究。其中患有神经胶质瘤患者中,男18名,女11名,年龄在(31±12.5)岁;脑膜瘤男患者11名,女10名,年龄在(45.5±2.3)岁;垂体瘤男患者4名,女患者2名,年龄在(36.8±1.2)岁。所以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发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CT 机对56名患者进行检测,将每位患者进行平扫后再注射造影剂,从而选择最佳层面进行颅内扫描。并对该56患者肿瘤的进行定位、定性。了解患者颅内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频率、边缘界限和属于何种肿瘤的判定。

2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见表

对56名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分析研究发现,根据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明确肿瘤病变密度高低如钙化、新鲜出血、富血管组织、胆固醇物质、囊液、液化坏死、脂肪,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边缘大小位置形态和占位效应、骨变化、瘤旁水肿情况,直接有效的对颅内肿瘤进行直接有效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通过检查56名患者中有52名患者明确诊断疗法,其准确率高达92.86%。

3讨论

作为中枢系统常见疾病之一颅内肿瘤,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远远高出其他疾病,该疾病正在一步步侵蚀着人类的健康生活[3]。颅内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有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脑内脑外、神经胶质瘤和非神经胶质瘤等不同类型。现如今临床上检查颅内肿瘤手段有CT和MRI[4], CT扫描有迅速价格便宜且对大部分肿瘤的判定有很好的诊断等优点。颅内肿瘤诊断中需要明确该肿瘤的定位定性[5],而CT诊断可以迅速安全可靠的诊治出颅内肿瘤,它既能对该肿瘤进行定位显示,有能对该肿瘤的密度面积径线等方面进行测量。一般来讲,CT诊断颅内肿瘤分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密度、数量。形态大小、边缘及造影增强,而间接征象包括瘤旁水肿、占位效应和骨质变化三种。其中最为常见的肿瘤为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内转移瘤等。国内有相关研究表明[6],针对15例颅内肿瘤患者应用CT诊断,其中10例患者明确肿瘤性质,其准确率高达66.7%,此数据说明CT 检查对颅内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明显优势,它作为普通放射线和脑点图的辅助手段既可以对良恶性肿瘤作出诊断,又可以清晰的显示该肿瘤大小密度形态和与颅内相关组织的关系。

本研究中,对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我院临床诊断为颅内肿瘤的56名患者进行研究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CT检查及结果分析研究发现, 56名患者中星形细胞瘤16名、少突胶质瘤7名、室管膜瘤6名、脑膜瘤21名、垂体瘤6名,且均发现不同密度异常现象,包括钙化、新鲜出血、富血管组织、胆固醇物质、囊液、液化坏死、脂肪,且该现象由高密度向低密度发展。肿瘤大致出现边缘清晰24例、边缘不甚清晰者32名,并且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在56名患者中有52名患者明确诊断疗法,其准确率高达92.86%。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可见本次讨论具有可信度。

总之,CT诊断对颅内肿瘤的判断分析病情及治疗有极大帮助,并且提高对病变位置、性质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医务人员可系统分析患者病情和肿瘤特点,减少误诊漏诊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为治疗方式拓展思路,更为患者带来健康及福音。

参考文献:

[1]柳德峰.柳桂英.50例颅内肿瘤临床治疗分析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94.

[2] 征锦.姜岸秋.吴志远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3).188-191.

[3]周仲辉.徐坚民.龚静山.CT导引下三维立体定向术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2):321.

[4]闫婧,卢洁,李宝生,李万湖,侯栋梁,刘娟. CT与MRI图像融合在颅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2007,12:935-937.

[5]李 皿 .11 例脑脓肿误诊为脑肿瘤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2):53.

颅内肿瘤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颅内肿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手术为颅内肿瘤首选治疗方式,手术难度系数大,风险性较高,手术室护士承担着重要角色,行术医师与护士间良好配合为手术顺利开展重要保障,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则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重要单元。颅内肿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是一项繁琐且具有较高精细化要求工作,为提高我科颅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工作质量,选取我院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护理资料做为分析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为本次临床探究对象,将接受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另将50例未接受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仅接受颅脑手术常规护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08±7.33)岁,GCS评分9~11分,脑膜瘤23例,胶质瘤16例,颅咽管瘤1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08±7.15)岁,GCS评分为9~12分,脑膜瘤25例,胶质瘤17例,颅咽管瘤8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呕吐、头痛、神经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中最大肿瘤为7cm×7cm×6cm,最小肿瘤为1.8cm×1.5cm×0.8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案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颅内肿瘤术后常规护理,引导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术后监视患者病情,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接受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具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配合 对病患进行全面评估,设计并制定围手术期访谈记录,在手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作常规性评估,鉴于颅内肿瘤患者均存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故完善术前访问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术前访谈与评估与可及时了解患者皮肤与肢体状况、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为搭建静脉通道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并可对患者家属进行颅内手术围手术期健康知识宣教,主动介绍本院地治疗水平与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疑虑与担忧,对于缓释患者负面情绪亦有一定作用;保持正确的:取头高脚低位;给予足够营养支持建议,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维生素与蛋白质;叮嘱患者保持足够睡眠,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前5d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方法,痰质浓稠且不易排出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术前做好皮肤等准备,术前1d剔除头发,行皮试与配血准备,术经鼻蝶窦者还应进行胡须与鼻毛清理,保持口鼻清洁与卫生。

手术物品准备:根据患者手术方式提前备好颅脑手术常规物品,如高频电刀、电动吸引器等,提前做好相关手术器械调试,以保证术中仪器高效率运作。

1.2.2 术中护理配合 巡回护士配合:搭建静脉通道,因脑部为人体关键部位,血供丰富,开颅手中出血量较多,宜选用18G型静脉留置针于肘正中静脉或大隐静脉处穿刺,可保证输血与给药顺利进行,对于穿刺条件较差者,可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处实施穿刺,根据手术进程与患者耐受情况调整给液速度,行有创动脉测压;因颅脑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大、麻醉吸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体内血压易发生波动,血压波动可影响到脑部血供与颅内压,因此,术中除了要开展维持脑循环稳定性护理配合外,还需保证脑部良好血流灌注,如此才可保障脑部正常新陈代谢状态,稳定大脑功能,桡动脉穿刺有助于连续性测压实现,但应避免在此处给药,护理人员应配合手术医师完善好各个环节,如患者、眼部保护等,颅脑手术耗时相对较长,因此,在摆放患者时,不仅要保证手术部位充分暴露,还应考虑到呼吸特征与循环系统特征,以患者舒适为前提,且符合手术操作习惯,手术时间较长者,可遵医嘱对患者皮肤进行相应按摩,但以不影响显微镜下手术视角变化为度,麻醉完成后,由巡回护士于患者眼部挤入适量金霉素眼膏,并使用无菌贴覆盖眼部,避免冲洗液渗入眼中,巡回护士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并记录导尿量、出血量、肤色等症状,输液、输血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应立即告知行术医师,巡回护士还应检查术中用电安全,避免将可相互影响设备放置在一起。

器械护士配合:熟悉手术流程与行术医师习惯,器械护士应在切开头皮时,提前备好头皮夹止血,翻转头皮、帽状筋膜瓣时用头皮拉钩牵引,备好骨蜡与开颅机,及时更换已使用的钻头、铣刀[1],以浸有盐水纱布保管游离骨压板,在切开硬脑膜时,备好脑自动牵开器、脑压板、显微手术器械,并熟练传递手术用具。

1.2.3 术后护理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营养和输液,待患者吞咽、咳嗽反应、肠鸣音恢复后可酌情进行流质食物,并逐步过渡至普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力、颅内压,早期术腔引流瓶应置于头旁略低位,观察引流液性状;并发症护理:术后3~7d为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峰期,亦为护理关键期,此阶段易发生脑水肿,应给予严密的观察,遵医嘱进行脱水治疗,手术1w后,若患者恢复良好则可拆线,对于颅压未回归正常、伤口张力大、体质虚弱者应分次或延期拆线,且注意有无脑脊液渗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状况 接受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成本、预后效果上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各组数据比较显示(P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护理体会

颅内肿瘤术具有操作复杂、风险系数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特点,因此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于围手术期对颅脑手术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与评估,远比单纯依靠先进监护设施可靠[2],此外,完善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各司其职,与行术医师密切配合,术中严密监测为手术顺利进行关键,术后持续性监护与各类并发症预防性护理为保证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缩短康复进程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杨洁,陈喜珍,黄创理.颅内肿瘤手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9(18):78-79.

颅内肿瘤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颅内肿瘤;临床效果

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 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 肿瘤将会恶化 [1]。近年来, 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至于颅内肿瘤的治疗, 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 不可能像其他肿瘤手术那样将其切除, 通常情况下, 采用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有报道指出,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颅内肿瘤疾病, 其手术方式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本次研究特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颅内肿瘤患者,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 共同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治疗效果, 为今后在临床中治疗颅内肿瘤提供些许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颅内肿瘤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28例, 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47.1±6.3)岁, 经CT检查发现, 患者颅内肿瘤直径2.0~4.4 cm的有59例, 颅内肿瘤4.5~6.4 cm的有29例, 颅内肿瘤在6.5 cm及以上的有12例;各个患者的肿瘤位置均不相同, 胶质瘤22例, 脑膜瘤16例, 动脉瘤28例, 垂体瘤19例, 神经鞘瘤10例, 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颅内肿瘤的相关标准, 同时排除了患有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检查和术前准备, 患者在术前进行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等措施, 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制订不同的手术方案, 确定患者的术中和头位, 头皮切开后, 注意保护重要血管、神经等, 慢慢将脑脊液进行引流, 降低颅压, 便于暴露术野。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进行治疗, 进行常规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 对患者头皮进行常规缝合, 不置引流,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手术完成后, 约7 d左右, 对患者进行CT复查, 针对患者颅内有无出血、脑水肿、肿瘤切除情况等进行详细检查,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治愈, 经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肿瘤切除;有效, 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恢复, 肿瘤切除明显;无效, 病情未得到改善或患者术中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0.2±3.8)min, 观察组为(55.9±3.1)min;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0.5±9.8)ml, 观察组为(210.8±7.6)ml;经治疗后, 观察组中治愈32例, 有效17例, 1例无效, 总有效率98%, 对照组中治愈26例, 有效17例, 4例无效, 3例死亡, 总有效率为8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内肿瘤多因动脉的先天性肌层发育薄弱、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诱发[2]。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不太理想,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是在降低患者颅内压的情况下进行的, 利用脑室中的自然缝隙和显微镜将肿瘤切除, 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且治疗效果显著。这是由于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能够随着手术的深入扩大手术视野, 清楚掌握肿瘤的具置, 在显微镜下对肿瘤部位进行彻底切除, 且对其他重要血管不会造成损害, 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次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实行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其治疗后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 而实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86%, 远低于观察组, 充分说明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所需要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 其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 疗效确切,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切实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贺军.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 23(6):2942.

[2] 邢春阳, 杨海城, 蒋传路, 等.显微镜下锁孔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34):6761-6763.

颅内肿瘤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眼部病变;症状;颅内肿瘤;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8-02

许多颅内肿瘤早期时会出现眼部的异常症状表现,由于缺乏典型的颅内肿瘤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和误诊。出现症状时,这部分患者往往会首先就诊于眼科。如何准确、快速地诊断疾病,做出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是眼科医师特别是神经眼科医师的工作重点,颅内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常以眼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特别是鞍区肿瘤,肿瘤生长容易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减退,如果处理不当,延误治疗,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现将本部近4年来眼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经CT、MRI证实的23例颅内肿瘤眼科首诊患者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治疗并确诊为颅内肿瘤的2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65岁,平均32.5岁,平均入院治疗时间为35天,最长1年,最短20天;住院患者8例,门诊15例。颅内肿瘤类型:颅咽管瘤4例,垂体腺瘤11例,脑膜瘤3例,其他颅内肿瘤5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科治疗并确诊为颅内肿瘤的23例患者,收集并整理上述23例颅内肿瘤患者眼部病变情况,并排除可能引起眼部病变的其他眼部疾患的可能。

2 结 果

2.1 眼部疾患表现

2.1.1 视力疾患 在23例颅内肿瘤患者中,发生视力明显减退者18例(78.3%),其中双眼视力均明显减退者7例(30.4%);双眼视力均正常,但会出现阵发性视者4例(17.4%);上睑下垂2例(8.7%),眼球胀痛2例(8.7%),上眼睑下垂并眼球胀痛者1例(4.3%)。

2.1.2 视野疾患 23例颅内肿瘤患者中,出现生理盲点扩大的患者4例(17.4%),同向偏盲患者4例(17.4%),双颞侧偏盲患者3例(13.0%),单侧眼失明并伴另侧眼颞侧偏盲患者5例(21.7%),视野向心偏盲患者5例(21.7%),不规则视野改变患者5例(21.7%)。其中存在视力及不同的视野损害中,脑膜瘤患者2例(8.3%),垂体腺瘤患者5例(21.7%),颅咽管瘤患者1例(4.3%),其他的占位颅内肿瘤患者4例(17.4%)。

2.2 其他疾患表现 23例颅内肿瘤患者中,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19例(82.6%),头痛呈剧烈疼痛、钝痛;出现脑出血现象的患者10例(43.4%);胃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例(34.8%);出现轻度昏迷的患者5例(21.7%);听力下降的患者2例(8.7%)。耳鸣、肥胖、失语、月经不调、泌乳、减退、舌下神经麻痹、肢端肥大患者各1例(4.3%)。

2.3 影像学结果 23例颅内肿瘤患者中,进行头颅X光片检查者6例,其中2例为阳性结果,阳性率为33%。颅内CT检查23例,出现动脉瘤的患者11例,阳性率为46.7%。MRI检查23例,有动脉瘤表现者8例,阳性率为33.3%;DSA检查14例,其中12例有阳性结果,阳性率为85.7%。

2.4 病变误诊情况 在23例颅内肿瘤患者中,对病变误诊诊断情况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患者9例(39.1%),视盘炎患者5例(21.7%),球后视神经炎患者5例(21.7%),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2例(8.7%),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例(4%),青光眼患者1例(4%)。

3 讨 论

由于颅内肿瘤生长容易压迫视神经,造成脑部相应区域供血障碍,进而导致视野改变和视力减退。颅内肿瘤经常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常以视力减退、视野和眼底的改变为主,还经常有其他症状,如肿瘤向海绵窦及鞍窝等处发展压迫诸神经引起的眼肌麻痹、眼痛、复视等。常会误以为眼部疾患,在肿瘤生长早期,可能出现特征性视野缺损,双颞侧偏盲,常不易被患者察觉,限于某些医院不能检查视野,往往造成漏诊医师未再进行进一步检查而造成误诊、漏诊。例如,颅咽管瘤常被误诊为弱视,对屈光异常的病例也容易停留在原诊断上。另外颅内肿瘤的眼部首发症状还有可能被误诊为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疾病,影像学检查后发现肿物方可确诊。大脑后动脉瘤会压迫视束而导致相应的视野改变。视皮质、视放射外侧、膝状体虽然未直接与脑动脉相邻,因此脑动脉瘤一般不会直接压迫上述部位,但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则可引起脑血肿、脑组织破坏、脑血管痉挛、颅内高压而损害这些结构产生视觉症状,即视力、视野等改变[2]。

颅内肿瘤生长早期,可能会出现双颞侧偏盲,特征性视野缺损,不易被患者察觉,且一般医院无视野检查项目,不易确诊。直至颅内肿瘤发展到中晚期,开始出现明显的视野和视力障碍时,方察觉病情。另外,肿瘤的生长位置不同,造成的眼部症状也不同。因此,无论是单眼颞侧偏盲或者双颞侧偏盲,只要出现视野缺损,且呈垂直分界线即可为视交叉病变的有力证据,因此视野检查对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通过X线CT、MRI扫描能对肿瘤的检查,加之近年来临床采用的数字减影法、放大法和不同角度的快速连续摄片等方法,不仅能显示颅内肿瘤的存在,且还能确定其部位、形态、瘤颈宽窄、瘤体大小、颅内肿瘤的数目、扩展方向、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有无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血肿以及是否合并其他颅内异常等。颅脑平片只能在颅内肿瘤存在钙化甚至引起了周围颅骨骨质的改变才显现这些继发性的症状,而不能直接显示颅内肿瘤的存在,因此单纯采用颅脑平片对颅内肿瘤检出率较低。例如,仅约15%的动脉瘤在X线颅脑平片上能显示出动脉瘤的钙化影[3]。CT扫描及MRI成像在确定颅内肿瘤的存在、位置、大小诊断效果不如脑血管造影,但诊断方式迅速、安全,且不会给病人造成痛苦,不影响颅内压,可以随时采用,且能多次反复随诊观察。CT扫描较难发现较小的颅内肿瘤,可观测确诊较大的颅内肿瘤。注射造影剂后将使CT值增高。CT扫描诊断颅内肿瘤方法的另一特点为可发现诸如动脉瘤破裂所形成的脑室内出血、脑内血肿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4]。尤其是少量出血或小规模血肿,血管造影常常不易显示。MRI成像检查可显示小的颅内肿瘤脉瘤及少量脑室内出血。在临床诊断中,眼科医师务必要重视对患者的视功能检查,对于临床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视盘炎、视神经萎缩以及麻痹性斜视的患者均应考虑到颅内肿瘤的可能,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结合全身情况,尤其对长期治疗无效者伴或有全身症状者更应慎重考虑,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其后应做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做到准确诊断,确定是否存在肿瘤,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英奇,赵亮,主编.现代眼科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63-671.

[2]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8.

[3] 刘玉光.脑动脉瘤[A].见: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6-488.

颅内肿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颅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临床护理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来自脑组织、脑膜、血管、颅骨及其他颅内组织的原发性肿瘤及身体部分转移或浸润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力障碍性发生改变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少数患者有情绪的变化。脑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绝大多数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由于其浸润性生长特性,无法完全切除。因此放射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1]。自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对收治的89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了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组89例患者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9~70岁,平均45.5岁,其中胶质瘤55例、垂体瘤5例、淋巴瘤3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恶性脑膜瘤10例、颅内转移瘤14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前,先行 CT扫描,然后将 CT片通过数字化仪传入(TPS)其周围组织形成三维图形,通过系统的图像信号,制定出与瘤形状完全一致的放射治疗照射野。再利用多叶光栅,使钴-60发射出的光子射线与肿瘤高度适形,从而达到对肿瘤准确无误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5000~6000 cGY,每周5次,单次剂量200 cGY。

2 结果

89例颅内肿瘤患者经过必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整个放疗,其中出现放射性湿性皮炎2例,颅内压增高13例,放射性口腔炎5例,白细胞降低12例,上述病例经过及时护理发现及处理后痊愈出院。

3 护理

3.1 放疗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颅内肿瘤恶性程度很高,肿瘤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初期往往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悲观绝望[2],情绪低落,表现出极度恐慌,对治疗信心不足。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自信心进行评估,并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并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暗示、引导,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调动患者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及时向患者说明放射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在放疗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放疗的方法、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配合放疗的方法,重点讲解放疗中引起颅内压增高、放射性口腔炎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3.2 照射野的皮肤护理 行三维放疗时常会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常表现为干燥、瘙痒、脱屑等,严重时可出现放射性湿性皮炎,临床表现为水泡、渗液或糜烂为主。放疗中保持照射野部位清洁、干燥,指导患者局部避免搔抓,避免刺激,禁用碘酒,酒精等消毒剂,夏天戴透气性好的太阳帽,防止日光对皮肤的直接照射引起损伤。对于干性皮肤反应可用消毒的滑石粉撒扑,尽可能暴露局部皮肤。放射性湿性皮炎用庆大霉素与金因肽联合创面换药,1次/d。

3.3 饮食护理 放射治疗期间,由于胃肠道反应,患者常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下降、胃纳差等现象。饮食要保持色、香、味美以刺激食欲,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饮食。同时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尽量多进食,保证充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者,可采用胃肠外营养,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水、电解质等。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电解质,准确记录出入量,如呕吐量、排泄量,保证机体能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3.4 病情的观察和脱水剂及激素的使用 放射治疗期间,当照射剂量达到1000~1 500 cGY时,脑组织由于受到放射线的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脑水肿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同时肿瘤受照射后其血管渗透性发生改变及肿瘤细胞的坏死亦可产生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患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力障碍,肢体抽搐等症状。少数患者有情绪的变化,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不清,伴有呼吸、脉搏减慢及体温、血压升高。因此,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并注意语言及肢体情况。特别是在放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神志淡漠、小便失禁,需注意颅内压增高,脑疝前兆的可能。及时汇报医生及对症护理。做到及早判断,及时处理。对防止脑疝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下肢低位,保持病房安静。给予氧气吸入,20%甘露醇125~250 ml快15~30 min滴完,地塞米松 5~10 mg静脉滴注。暂停放射治疗,20%甘露醇125 ml每日4~6次静脉滴注,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诱发颅内压增高。使用激素同时给予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停药时要逐渐减量,防止长时间使用激素而引起消化道出血。无法进食患者采用鼻饲胃肠道内营养支持处理。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后再放射治疗。

3.5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由于甘露醇的高渗性以及每日需多次重复穿刺对血管壁的损伤。常常引起静脉炎,护士穿刺时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加强巡视,发现药液外渗或穿刺处红肿、胀痛,立即停止输液,用50%硫酸镁湿敷,能起到好的效果。为解除每日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脱水药物及其他药物按时、有效地应用,笔者为患者实施了深静脉置管,穿刺前向患者讲解静脉置管的优点、操作步骤,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静脉导管置入后,每日穿刺处用碘伏消毒,用透气性强的无菌、黏性敷料覆盖,注意导管的固定,防止滑脱,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防止回血后堵管。如果护理得当,一般可留置至整个放射治疗结束。

3.6 口腔护理 放射治疗期间保持口腔卫生,积极防治放射性口腔炎。加强口腔护理,每日要用软毛的牙刷刷牙,每次进食后用清水漱口。放疗期间避免拔牙,若有也应该在放疗前拔掉。用芝麻油外涂口唇及口腔黏膜,防止口唇皲裂及口腔感染,对放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炎,用维斯克或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索 16万U、维生素 B125 mg、地塞米松5 mg、普鲁卡因0.5 g,取上述混合液5~10 ml含漱每日3~4次,能促进愈合并有镇痛作用。

3.7 注意血常规变化 每周定期检查白细胞,当白细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应立即通知医生,使患者暂停放疗[4]。给予全身支持治疗,应用升高白细胞药,注意保护性隔离并谨防感染。

3.8 出院指导 颅内肿瘤经过手术及放射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出院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注意事项,提醒患者按医生的医嘱来院复查和治疗。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平时加强营养,合理膳食,禁烟酒及刺激性饮食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4 体会

三维适形放疗是根据肿瘤的形态,进行精确的放疗靶区定位,准确的杀伤肿瘤细胞,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颅内原发和转移的肿瘤。颅内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89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颅内肿瘤患者临床护理的回顾性总结,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护理质量。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必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降低放射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泰福.现代放射治疗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590.

[2] 王艳荣.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初期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护理学 杂志 ,2005,20(3):14.[3] 孙艳杰.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121 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6-27.

上一篇:消化道肿瘤范文 下一篇:骨肿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