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蛋白尿范文

时间:2023-11-21 07:23:17

微量蛋白尿

微量蛋白尿篇1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痰瘀同治;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血管内皮损伤;综述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管方面的病损,这种损害是与高血糖同时发生并进行性发展的,由于血管与体液尤其血液的接触非常密切,任何程度的血糖升高都会首先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启动一系列的并发症机制,尤其首先激活快速反应机制,如自由基的损伤及氧化应激,可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随着病程的延长,蛋白质糖基化、多元醇通路等慢反应机制也被激活。作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血管病变,其发生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17倍,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现代医学在防止这种高糖性内皮损伤方面主要是控制血糖,其它有效的手段不多。而中医药在防治这种糖尿病血管早期损伤方面有其特色。

1 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微球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

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引起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细胞数目和内皮素浓度增高。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黄敬泽等[2]研究发现,患者ET水平升高和其长期糖代谢紊乱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被糖化,使其变形和携氧能力下降;加之血红蛋白内的2、3二磷酸甘油酸降低,使其释氧能力减低,长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并激活凝血系统,糖尿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导致循环内凝血酶增加。说明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损害,而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和平均血糖越高,则血管内皮损害越严重。有研究提示,内皮素参与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尿β2微球蛋白排泄增加标志着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损伤,同时也反映全身血管内皮的损伤,即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微循环动力障碍。微量白蛋白尿,血及尿β2微球蛋白不仅反映早期DN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害和功能异常的标志,而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孙明等[3]在实验中发现,高血压鼠在3月龄仅以尿白蛋白和尿β2MG升高为表现,血β2MG暂未见显著变化,尿生化指标较血指标敏感,说明早期已有肾小管功能的损害;病理结果显示,此阶段有血管内皮的损害,表明尿白蛋白与血管内皮病变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随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及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浓度也增加,说明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

2 中医药治疗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所得出的机体“寒热虚实”主要是体表微血管开放之多少、血流之快慢,或其机能之亢进或低下的表现[4]。内皮细胞不仅是血管的机械屏障,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内皮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以影响血管的功能甚至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血管的损伤,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代谢的异常、就是血管损伤的标志。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基础。中医药可以通过早期介入及时对血管内皮施加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目的[5]。中药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内皮而达到的。有研究表明,三七总苷使试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明显降低。通过观察其24 h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微量白蛋白降低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三七总苷能降低糖尿病大鼠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说明该药对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王滨等[6]通过动物实验及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可通过降血脂、抗氧化损伤、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平衡凝血与抗凝系统活性、抗细胞凋亡等方面,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韩学杰[7]等采用高脂血清24h造成的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运用痰瘀同治方保护损伤的内皮细胞,用高脂血清损伤内皮细胞,再给不同浓度中药血清,观察生化指标及细胞形态。结果表明,痰瘀同治方小、中剂量组明显调节NO、ET、MDA、SOD,TNF含量,抑制细胞过度凋亡。对损伤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 中医干预对血管内皮损伤后果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变在于肾小球血管和肾小球基质中的葡萄糖胺聚糖浓度降低,导致血管内皮和基底膜的通透性发生障碍,使白蛋白漏出,并可产生过多的胞外基质蛋白,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最终发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Parving等[8]曾报道在未充分控制和新近发生严重高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液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待血压控制后又能减少,认为白蛋白尿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信号[9]。人体内血循环中的β2微量球蛋白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其中99.9%以上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分解,正常人血β2微量球蛋白含量极微,成分和分泌量非常稳定,正常尿中β2微量球蛋白含量也甚微。当糖尿病引起肾脏早期受损,即进入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血β2微量球蛋白升高。当影响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时,β2微量球蛋白吸收减少,清除率降低,导致尿β2微量球蛋白明显升高。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量球蛋白都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之一,也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血管损伤的指标。刘贻如[10]运用化瘀解毒泻浊汤对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后检测尿微量蛋白发现,具有化瘀解毒泻浊作用的中药方,能够有效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脏微循环,从而有效保护肾功能,防止微量蛋白的丢失。李华等[11]对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均用滋阴活血治疗取得疗效。如对合并视网膜病变用补益肝肾、活血止血法,以杞菊地黄汤加炒槐花、三七粉、丹参等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补肾活血、利水排浊法,以济生肾气丸加丹参等取效,合并冠心病以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法,用六味地黄丸加瓜蒌、丹参、失笑散为基本方;合并神经病变的肢体麻木等证用补肾活血、养气舒筋法,以六味地黄丸加鸡血藤、忍冬藤为基本方;肢痛加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合并肾盂肾炎拟养阴活血、清化湿热法,用六味地黄汤合滋肾通关散加减。陈根成等[12]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MA与冠心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推测二者可能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内皮功能障碍。文献报道,氧自由基触发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对冠心病形成有重要作用。丘瑞香等[13]研究发现心脉通胶囊有良好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免受缺血损伤。

4 痰瘀同治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后果的意义

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由于痰浊瘀血互结沉积于脉络(血管)壁形成固定不移有形可循的脉络瘕疵,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闭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因此,活血化痰既是治疗糖尿病,又是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基本治疗法则[14]。如若辨证得当,立法组方无误,可获一般常法难以取得的效果[15]。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可进一步导致全身微血管及大血管的病变,如常见的糖尿病肾损害,心肌损害,大血管损害等。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痰瘀同治法能够有效改善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的病变。彭培初[16]将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用清泻通瘀方和科素亚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发现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25%;观察组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

5 结语

总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至今仍没有某一种学说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机理一定会被进一步阐明,而痰瘀同治法将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开启新的切人点。综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微球蛋白作为血管内皮损伤标志和心、脑、肾等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因此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损害,简化繁琐的检测。而中医辨证论治产生的痰瘀同治方将可能通过祛痰活血来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远,刘 伟,朱 琳.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医药研究述略[J].吉林中医药,2004,24(5):5759.

[2]黄敬泽,张 珍.血管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值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评估[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7072.

[3]孙 明,吴 峻.两类尿蛋白对不同时期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6):1013.

[4]张 涛,穆 祥,黄会岭,等.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5):391396.

[5]朱智德.中医药对心血管内皮损伤干预的研究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751875,1919.

[6]王 滨,周苏宁.中医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28962898.

[7]韩学杰,崔 巍,张立石,等.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清损伤体外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3032,38.

[8]Parving HH,Jenser HA,Mogensen CE, et a1.Increased urinary albuinin excretion rate in benign essential hypertension[M].Lancet,1974:1190.

[9]莫 伟,曾钦凤.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3):272273.

[10]刘贻如.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69.

[11]李 华,黄 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痰瘀论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4):2324.

[12]陈根成,杨志敏,黄培新,等.毛冬青甲素对高血压大鼠脑内血肿及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1997,6(3):127128.

[13]丘瑞香,罗致强,罗汉川,等.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6):342344.

[14]李振中,尹翠梅,郭俊杰,等.痰瘀互结与糖尿病血管病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6):6163.

[15]李连贞.痰瘀同治法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1,21(2):4.

[16]彭培初.清泻通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3):202203.

[17]高彦彬,赵慧玲,关 崧,等.糖肾宁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滞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7):409411.

[18]韩学杰,张立石,沈绍功,等.痰瘀同治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心肌及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5):515518.

[19]尹翠梅,吕 蕾,郭俊杰,等.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3):202204.

微量蛋白尿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62-01

[摘要]尿微量白蛋白是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管损伤及肾脏疾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2007年在我院接受检测人员95人,分为四个组。对照组:健康人25例,均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和肾脏有关的病史。高血压组:30例,血压范围160~190/95~120mmHg,病程2~30年,临床诊断Ⅰ期21例,Ⅱ期39例,其中Ⅱ期患者以眼底动脉硬化或心脏改变为诊断依据,尿常规分析蛋白定性均为阴性。肾病组:21例。心血管疾病组:19例。各组人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检测方法

2.1标本稀释:加入50μl尿液或质控品于装有稀释液R1的试管中,充分混匀。

2.2加样:加入50μl稀释好的标本或质控品于反应孔中,等待标本渗入膜下。加入胶体金缀合物,在反应孔中加入50μl胶体金缀合物,等待其完全渗入。加入洗涤液50μl,5min以内用NycocardReaderⅡ进行读数。

2.3标本:接受检测人员均留取新鲜晨尿测定,以微量白蛋白(mg/L)报告。

3结果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为5~20mg/L,在20mg/L以内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为20~200mg/L为增高,尿中血红蛋白浓度大于0.5mg/L时,因血尿中的红细胞引起的人血清白蛋白增加将发生假阳性性质的结果升高。对照组,健康人25例其均在

4讨论

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改变了肾脏的微循环,代谢紊乱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和选择通透性使大分子的白蛋白渗出、持续的高血压引起肾小球的囊内压增高毛细血管内益出蛋白如白蛋白[1]。肾小球的损伤使其自动调节功能失调,造成其流体静压力增高,使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形成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出现表示肾功能减退,是诊断早期肾脏损伤的重要临床指标。肾病是糖尿病、高血压糖最常见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发现(诊断)早治疗可以终止或逆转肾病的进程。而血清肾功能检测出现异常时肾病已持续一定的进程;尿试带法(或尿蛋白定量法)远不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敏感,当化学试带法出现尿蛋白阳性时患者已经是大量白蛋白尿症和临床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一项筛选早期肾病的高危人群的诊断工具,而糖尿病(1型、2型)高血压糖都应作为主要的被检人群。此外微量白蛋白尿症还是进行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可靠指标[2]。尿微量白蛋白的降低亦表示治疗有效。

大量的临床研究与观察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明显增高,主要与收缩压相关,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必须强化高血压治疗,其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3]。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是随着病程延长,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一般患糖尿病5~10年后可逐渐发生微血管、神经等病变,出现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病程越长,肾脏病越重。因此,早期测定可充分了解其病情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蛋白尿是肾病的重要临床症状,微量白蛋白的控制对于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有更大的临床参考价值,尿微量白蛋白分子中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不被肾小球滤过,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尿微量白蛋白即升高,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特别在慢性肾功能损伤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通过研究糖尿病患者,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时间较早,且病变程度较严重,另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相关,临床上对阳性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尿微量白蛋白的存在代表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等老年病自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它反映人体内存在广泛的血管损伤,是肾脏早期损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良好指标,及时的治疗干预可降低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原发疾病的预后[4]。

5小结

微量蛋白尿篇3

材料与方法

仪器与方法: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试剂盒,肌酐测定试剂盒均购于中生公司。仪器应用瑞士产Cobas MIRA plus全自动人工分析仪。尿白蛋白测定,取标本10ml,1500×g离心10分钟,取上清10μl,加缓冲液250μl,抗血清规戒律50μl测定波长340nm,反映温度37℃,测定时限300秒,5点定标,范围5~200mg/L。肌酐采用jaffe′s法,尿标本预先用生理盐水30倍稀释测定。

对象:对照组,健康人70例(男4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2岁(22~54岁),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和肾病有关病史。糖尿病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2岁(34~72岁),病程2~20年。高血压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4.5岁(31~71岁),血压范围160~190/95~12OmmHg,病程2~27年。临床诊断Ⅰ期21例,Ⅱ期41例,其中Ⅱ期患者以眼底动脉硬化或心脏改变为诊断依据,尿常规分析蛋白定性均为阴性。

标本:对照组均分别留取24小时尿和随机尿,测定24小时白蛋白和每升白蛋白及白蛋白/肌酐比值,并以不同方法计算正常值,患者组均取随机尿测定白蛋白及肌酐,以白蛋白/肌酐比值报告,以上标本均当日测定。

结果与讨论

不同计算方法尿白蛋白正常值:以mg/L计算,范围2.2~41.7mg/L,均值12.7mg/L;以mg/gCr计算,范围2.7~26.1mg/gCr,均值8.1;以mg/24小时计算,范围2.4~34.3mg/24小时,均值11.4mg/24小时。因尿拆蛋白值呈非正态分布,低值无临床意义,在建立参考范围是面分位数法按单测值95%上限确定。从以上结果可见,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正常值范围有明显差异,尤以每升结果报告时,由于受尿影响较大,正常范围较宽,这亲易使部分异常标本落入正常范围而延误诊断。

高血压组:诊断Ⅰ期、诊断Ⅱ期高血压的标准是以是否累及血管、脏器为依据,我们测定的41例Ⅱ期患者中,常规尿蛋白定性均未发现肾脏损害,诊断是以眼底改变和心电图改变为主。我们将测定结果依据高血压病期、病程、舒张压水平分组进行统计。结果,Ⅰ期21例,范围4.6~38.2mg/gCr,均值17.8mg/gCr;Ⅱ期41例,范围5.1~62mg/gCr,均值29.7mg/gCr;舒张压95~105mmHg34例,范围4.6~43.4mg/gCr,均值16.4mg/gCr;舒张压106~120mmHg28例,范围5.0~62mg/gCr,均值31.2mg/gCr;病程2~10年19例,4.6~40.2mg/gCr,均值13.1mg/gCr,病程11~15年,28例,范围4.6~54.2mg/gCr,均值19.3mg/gCr;病程16~27年,15例,范围5.1~62mg/gCr,均值37.2mg/gCr。上述结果中以正常值<mg/gCr为界,Ⅰ期高血压中有4例超过正常值,Ⅱ期高血压中有14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尤其Ⅰ期高血压中有1/5的患者出现尿白蛋白异常,尿白蛋白的值与病程及血压水平相关。

糖尿病组:42例糖尿病患者按子病程分组,2~10年28例,尿白蛋白为5.2~39.6mg/gCr,均值21.2mg/gCr,大于25mg/gCr13例,11年以上组14例,结果为10.4~68.1mg/gCr,均值29.4mg/gCr,大于25mg/gCr8例。通过了解病史并分析结果,坚持长期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者与不经常治疗两者结果间有明显差异(P≤0.01)。肾脏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增大以及血小板粘附等原因造成肾脏损害,这种肾脏病变在早期往往还可逆转,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则很易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时,肾小球基底膜上硫酸肝素合成减少,使滤过膜上的两个屏障发生改变,形成了微量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液中白蛋白含量超过健康人参考范围,但常规尿蛋白试验为阴性的低浓度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为20~200μg/分),主要以尿白蛋白排泄率来表示。尿白蛋白测定敏感性明显优于尿总蛋白测定,可用于早期肾损伤和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预测和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相当数量的高血压患者都有肾脏损害,而常规的实验检测仅有一部分尿分析异常。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mAlb的检测成为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灵敏指标,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白蛋白呈亚临床性升高,而尿常规检查蛋白为阴性的一种病理现象。尿mAlb的检出对高血压肾损害引起的肾小球的早期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尿mAlb的分子量为6.9万,带负电荷,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但EH引起的小动脉病变遍及全身,常累及肾血管,使肾小球滤过膜损害是造成尿mAlb排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患者mAlb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主要机制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另外尚可能有弥漫性血管病变等其他机制作用参与,其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不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其发生率为5%~40%。

微量蛋白尿篇4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微量蛋白;糖尿病肾病;测定;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医疗技术条件是测定肌酐、尿素氮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这些指标一旦超出正常值,患者一般已经达到中晚期的病程,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是预防糖尿病肾病进一步损害的关键[1]。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在糖尿病的器官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2008年1月以来,笔者通过临床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测,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现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以来,随机抽取我院的2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了患者的其它心、肺以及肾脏慢性疾病。依据患者的病程,将患者分为3组,分组为1年以下的80例,1年-6年的患者80例、6年以上的患者81例。对照组患者80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胶乳凝集反应,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2结果

将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值与糖尿病组患者的值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糖尿病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值,并且我们发现随着患者糖尿病病史的时间越长,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拜旦巴的值也越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值呈现相关性,即糖化血红蛋白的值越高,尿微量白蛋白的值也越高,肾脏的损害越严重。同时作者在单项检测中还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查率更佳。

3讨论

3.1糖化血红蛋白是由人体体内的红细胞与血糖进行结合形成的,两者之间发生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其在人体血液中的存活时间约为120天,所以利用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①能够反应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与与血糖值相平行。②可以在进食后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每次抽血检验患者的血糖时,只能代表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患者以前的血糖变化,然而糖化血红蛋白这能够提示患者8周甚至12周以前的血糖。③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2]。

3.2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液中,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可以出现很少的白蛋白,如果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明显增加,说明患者的肾脏出现蛋白质渗漏现象。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3],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

总之,在常规尿蛋白出现阳性之前,监测尿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早发现患者肾微血管病变,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纠正脂代谢紊乱、低蛋白饮食等,能延缓和阻止DN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

[2]赵丽珍,卢向红,冯燕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浙江临床医学,2005,7(9):913-914.

微量蛋白尿篇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其生物活性下降,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初发肾病出现mAlb,远早于尿常规的改变和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升高,及时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肾损伤是可逆的,早期检测mAlb对阻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60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

1.1.1 实验组(糖尿病组)32例,均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71~81岁,平均76岁。

1.1.2 对照组(非糖尿病组)28例经检查无糖尿病及肾病、高血压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3~87岁,平均74岁。

1.2 仪器 日本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20 Automatic Analyzer)。

1.3 方法 液相免疫沉淀透射比浊法检测mAlb。

1.4 统计学处理 mAlb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 P

2 结果

32例糖尿病患者和28例非糖尿病患者mAlb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按1989年Mogensen提出的标准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1]: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内压增加;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多数在正常范围,或呈间歇性增高(如运动后、应激状态);Ⅲ期为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持续在20~200 μg/min之间或30~300 mg/24 h;Ⅳ期,临床肾病,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于200 μg/min或尿蛋白排出量超过300 mg/24 h,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 g/24 h,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伴有浮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Ⅴ期,即尿毒症期,多数肾单位闭锁,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压升高。

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是肾脏早期损伤的标志,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导致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改变使阴性的电子屏障丢失被认为是产生mAlb的主要原因,足突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在尿微量白蛋白产生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旦肾小球的完整性受到损害,Alb漏出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尿中白蛋白即增加而出现白蛋白高于正常,但常规方法尚无法检出白蛋白尿。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尿蛋白试带,其检出限(LOD)约为200 mg/L,尿蛋白浓度低于此限时结果为阴性报告,实际上健康人也有极微量的Alb排出,肾小球损伤的早期尿中Alb浓度已经增加,但如果不超过尿试带LOD时通常不能被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方法的改进不断发现过去被当作尿蛋白阴性的人实际上有相当比例的病理性蛋白尿患者,Alb的检测作为早期肾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2]。由于尿白蛋白的排出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的、运动、血压、蛋白摄入量、发热、精神紧张可使mAlb分泌增加,某些药物可通过生物学影响使其排出增加[3]。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在非尿路感染、非酮症状态、非月经期以及血压和血糖控制良好的状态下,6个月内测定3次,2次或2次以上为阳性方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3]。因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的增加并非糖尿病肾病特异的,尤其对病程较短的糖尿病患者,诊断时还需除外其它肾病的可能。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mAlb的测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延荣,张萍,徐勇全.38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2007,14:45.

[2] 翁建平.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50.

微量蛋白尿篇6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67-02

2型糖尿病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得慢性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2.9亿的人患有糖尿病,并且以每年新增700万人的递增。糖尿病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已经成为肾功能衰竭和成人发生失明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肾损伤时,临床症状不明显,起病十分隐匿,尿常规检查常呈阴性,尿素肌酐检查也在正常范围内,非常容易被忽视,但是一旦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就不可逆转,最终将导致肾功能衰竭,所以能够早期发现,控制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联合检测HCY、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探讨HCY、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健康对照组100例均选自本院健康体检人员,经详细询问病史并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各项常规指标均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检查和临床生化指标等),近6个月无心脑血管病症状者,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其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2-68岁。(2)糖尿病组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T2DM的我院住院病人,共183例,其中男101例,女82例。以上病例无其他原因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及服用肾毒性药物史。另根据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将其分为3组。无肾病糖尿病组(DM1):malb200,共 11 例。

1.2 检测方法 清晨抽取病人和体检者空腹12h静脉血3mL,即离心3000转5分钟分离血清,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HCY、HS-CRP、Cre、G含量。抽取EDTA抗凝血3ml,在糖化血红蛋白仪上进行测定。留取晨起第2次尿10ml. 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malb含量。所有患者正常饮食。

1.3 仪器和试剂

1.3.1 仪器 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2 试剂 HS-CRP试剂由OLYMPUS公司提供,malb试剂由芬兰Orion公司提供,HCY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Cre试剂由柏定公司提供.G试剂由利德曼公司提供,HBA1C试剂由日本TOSOH株式会社提供。

1.3.3 测定方法 HS-CRP、malb为透射比浊法,HCY、Cre为酶法,G为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为高效液相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文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出现明显的肾脏受损的临床症状之前,极易被忽视,所以发现早期的肾脏损伤指标,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显示在肌酐指标未出现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液已经出现了malb,DM2组与DM3组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4 结论

综上所述,HCY、HS-CRP作为慢性炎性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监测意义,联合检测HCY、HS-CRP、malb,对早期监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早期治疗,延缓肾功能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阻断HCY升高,可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灵丽,卢纹凯.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11(4):265.

[2]罗蓉,李卓成,阎德文.多项尿蛋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J]检验医学于临床,2008,5(5):271-272.

微量蛋白尿篇7

【关键词】 微量蛋白尿;益肾降浊汤;疗效观察

微量蛋白尿为各类慢性肾病早期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若蛋白尿持续存在,肾病患者的病情将会日趋严重,导致肾功能渐进性恶化,形成肾衰。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益肾降浊汤治疗微量蛋白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7~79岁;病程4个月~8年;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18例,气阴两虚11例,肝肾阴虚5例,脾肾阳虚5例。

1.2 治疗方法 39例均予益肾降浊汤加减:黄芪、 当归、山萸肉、菟丝子、杜仲、山药、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芡实、金樱子、炙大黄、丹参、益母草、水蛭。湿毒重者加黄柏、泽泻、蒲公英;阴虚者加炙鳖甲、炙龟板、生地;阳虚者加肉苁蓉、炮附子;便秘者去炙大黄加生大黄;水肿明显者加云苓、车前子(包煎)、葶苈子(剂量随患者的体质、年龄而定)。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尿蛋白阴性或减少≥1g/24h,肾功能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尿蛋白阴性,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减少1/2以上,肾功能有所改善并稳定在一定水平;无效: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2 结果

39例中显效32例(82.05%),有效6例(15.38%),无效1例(2.56%),总有效率97.44%。中医各证型中气虚血瘀和气阴两虚证疗效较好,肝肾阴虚证疗效次之,脾肾阳虚证疗效最差(p<0.05)。见表1。表1 中医证型与疗效

3 讨论

微量蛋白尿是各类慢性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不大于200mg/24h,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定量大于200mg/24h时,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 这是由于患者肾脏内发生了免疫反应,由此而引起肾脏内的肾小球滤过和黏膜屏障被严重破坏或丧失基本功能所致。

中医认为,此病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标实以水湿、瘀毒为主。且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脾主运化,肾主封藏,可见脾肾为人体精血化生之源,而蛋白质正是形成精血的基本物质。脾脏不仅为肾脏输送水谷精微物质,以加强肾的封藏作用,而且本身也有固摄精微物质和升清降浊,助肾通调水道的作用。肾主气化,司开合,开则泄浊毒,合则固精微,故治疗蛋白尿当以固本为主,以健脾益肾为主要原则,同时兼顾化瘀解毒以治标。益肾降浊汤中菟丝子、杜仲、山萸肉益气健脾补肾; 黄芪、益母草益气活血,且有改善血循环,抑制肾脏肥大,保护肾功能的作用[1];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解毒利湿泄浊;丹参、当归养血活血,行气开郁;芡实、金樱子补肾固摄;炙大黄既通便解毒又化瘀通络;水蛭具有缓解肾小球蛋白尿和减轻肾实质损伤的作用[2]。全方补泻并用,温清并举,扶正与祛邪兼顾,共奏健脾益肾,降浊化瘀之功,对于微量蛋白尿的治疗,取得了标本兼顾的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苏支亮.固肾胶囊治疗实验大鼠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代中医,1998,(1):29.

微量蛋白尿篇8

[摘  要]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尿微量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Lb)、IgG,空腹血糖(FBG)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310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HbAIC、FBG、NAG、IgG、mALb进行联合检测。其中不伴DN者140例,伴DN者170例。结果:HbAIC有DN组较无DN 组为高(P<0.01),HbAIC水平越高,NAG、IgG、mALb水平越高,DN的发生率越高(P<0.05),而FBG水平有DN组与无DN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AIC与NAG、IgG、mALb联合检测可作为监测早期DN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尿微量蛋白;糖尿病肾病

The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Lovel of Glycated Haemoglobin and Miero Protein in Urine in Early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and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in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bA1c and FBG and NAG mAlb,IgG of 310 ca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have been measured.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HbA1c in DN groups (n=170)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DN groups (n=140,P<0.01) Along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HbA1c risen,the co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DN enhanced (P<0.05),But the concentrations of FBG between DN groups and nonDN groups had no significi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rt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DN.

Key words:Glycated haemoglobin;Glucose;The micro protein in urine;Diabetic nephropathy

    HbAlC可用于监测患者过去4周~12周血糖总水平,可检测出轻型及隐型糖尿病(DM),2002年美国DM协会(ADA)已将HbAlC作为监测DM血糖控制的金标准。HbAIC的升高还可预示着微小血管的并发症,而肾脏微小血管损伤的检测指标又以尿微量蛋白NAG、IgG和mALb为佳[1],因此本文通过同时测定HbAlC、FBG与尿微量蛋白,探讨其在DM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310例DM患者,男164例,女146例,平均年龄(45.1±15.4)岁,DM诊断综合1985年WHO标准。

1.2  实验方法

1.2.1  HbAIC  采用Nycocard READERⅡ仪器检测,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提供。

1.2.2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  mALb、IgG:采用酶免法(ELISA)测定,NAG:采用终点比色法。试剂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以上三项正常参考上限各为:mALb<19 mg/L,IgG<5.0 mg/L,NAG<18.5 U/L,测定结果高于上限视为阳性。

1.2.3  各组间采用t检验,HbAIC于DN间关系用χ2检验。

2  结果

表1  HbAIC、FBG与DN关系(略)

表2  DN组HbA1C与NAG、mALb、IgG的关系(略)

3  讨论

本组病例DN发生率为54.7%,说明DN是D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DM并发DN的死亡率为并发肾病者的30倍[2],一旦发生临床DN,则缺乏有效方法制止其发展。故早期诊断DM和DN,对DN的防治和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发现患者中有DN者HbA1C 水平较无DN患者高(t=4.167,P<0.01),并且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尿微量蛋白mALb、IgG与NAG的水平夜呈增高趋势,同时HbAlC越高,尿微量蛋白的含量也越高(χ2=37.62,P<0.05)。

本组病例中有DN组的FBG水平与无DN组的H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82,P>0.05),原因是HbA1C是葡萄糖与蛋白质以不可逆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反映较长时期以来的血糖水平,在血中下降缓慢。而FBG反映近期血糖水平,易受患者用药、饮食等影响,因此几次FBG不能反映DM病情,也不能反映DN的并发情况。

DM患者早期肾损伤发生的机制是高血糖刺激机体产生氧化应激产物ROS,并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间基质增殖等[3]。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P选择素等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变化[4],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小球处于高过滤状态引起肾损伤。

HbAlC不但有利于DM的早期发现,更有利于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对DM并发症有敏感、特异的作用,而FBG不适合作为监测DN发生的指标。DM患者应定期检查HbAIC与尿微量蛋白水平以监测DN的发生与发展,提醒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代谢控制,防止或延缓临床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德平,严冲.尿微量蛋白联合尿酶测定对糖尿病肾损害的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3.

[2]  万长春.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3.

[3]  王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

上一篇:人文主义范文 下一篇:微量白蛋白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