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11:46:14

高新技术论文

高新技术论文篇1

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情景,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在高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节省了教师的备案时间。此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其通过学习任务与教案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自我学习,逐渐的挖掘文本知识的深层含义,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1925年秋在写《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当时在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概括了青年时期的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当时的情境,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解读文章,并掌握知识要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

新课改教学中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为学生创设文本外的情境,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把文本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为学生提供很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兴趣,开阔视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在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理解磁通量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的原理,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现过程的哲学内涵,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前提、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磁通量变化的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里,教师已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些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起来也会比较乏味,这就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课堂要求,有目标的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在做喷泉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做实验时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流程,在确定每一位学生都掌握的情况下,为学生布置试验室,并进行分组,在老师不帮助的情况下,学生间互相帮助,安全快速的完成试验内容,给予试验成功且快速的奖励,这样把个人的荣誉转化为机体的荣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制定任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

任务学习即是指为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任务以及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其学习任务的过程,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以分数的形式来衡量完成任务的质量,这种方法被称作为任务型学习。把其应用在高中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记忆,进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如,在讲元素周期率这一章内容是,教师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元素,为其讲解它的特点、化学性质以及作用,并为其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如背诵元素周期表并掌握用法以及规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抽查,任务完成好的适当的给予奖励,如果没能完成任务,教师应该给予合理的教育并惩罚,鼓励并激励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物质,如磷的自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在高中教学中不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是时展需求,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唯有此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高新技术论文篇2

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令人瞩目。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理论基础。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重点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实施知识管理应采取的措施。p【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共享文化1【Title】OnknowledgeManagementof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inChina【Abstract】Withtheapproachofknowledgeeconomic,KMbecomesincreasingImportantinenterprises.ThispaperfirstlyexpoundstheinevitabilityandtheorybasisofKMin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inchina.Meanwhile,itelaboratestheintensionofKMinenterprises.ItisemphasisthatthepaperanalyzestheKMthesituationinthepresentdayandputsforwardhowtoimplyKMin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Keywords】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shareculture【文献综述】知识管理是近些年来的一种新思想,甚至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却得到理论界与实业界的普遍认可。可以说,知识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知识资源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所以,如果说百年前诞生在美国的“泰罗制”开启了企业的“现代管理”之门,从而引发了以“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的企业管理是“第一次革命”,那么为适应知识经济而带来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全球的企业管理正迎来“第二次革命”,以“知识管理”为代表的新时代。我国以经合组织(OECD)1996年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的翻译出版,1997年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报告发表等为标志,知识经济在中国开始发育成长,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即智力资本和企业知识管理。企业界也积极进行探索。2000年,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并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了企业知识管理的高潮。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国科技发展状况及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世纪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世纪。因此,更好的管理好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关系着一个民族生存的问题。随着我国入世的成功,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级跨国公司开展竞争,没有市场竞争的经验,没有能够开展国际竞争的人才,没有先进的竞争武器,是难以取得优势地地位的。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就要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行像知识管理一样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并先于其他企业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深入研究知识管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比其它企业在实行知识管理上也具有其自身的优点:首先,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必备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信息技术的优势,具有知识管理所需的完善的硬件设施。其次,知识是通过人得以传播的,因此人员的素质对于知识的交流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是属于知识员工,较其他企业有利于知识创新。因此有必要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进行研究。二、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1、知识管理的产生及研究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是建立在企业知识理论基础之上的。企业知识理论是探寻企业竞争优势根源及对主流企业理论反判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理论。以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对于某一行业而言,该行业中所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在客观上是一致的。根据这一理论推导出该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赢利状况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而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上述理论的质疑,因为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率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的力量,而是来自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即竞争优势内生于企业。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以来,研究者们将探索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由此产生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该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每种资源都有不同的用途,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而外部环境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然而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或高额利润的源泉。在竞争优势与对大多数企业都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只有隐藏在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深层能源。因而产生了企业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呢?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研究表明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是因为企业的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于模仿,而且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决定的,各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从客观上说是相同的,但由于企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不尽一致,所以它们所发现的市场机会也不相同。这样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即企业知识理论便产生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零散的,对于企业如何获取、传播、创新知识,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这便需要企业加强对知识的管理。企业内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隐性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实现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进而达到知识共享,形成企业特有的隐性知识。建立在企业知识理论基础上的企业知识管理,必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理想的管理范式。2、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尽管知识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和普及,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法拉普罗则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国内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而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目前涌现出一些代表性人物,并形成三个学派。彼得?德鲁克:美国资深经济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在他论著《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中指出:世界处于向着“后资本主义社会”即“知识社会”的巨大转变中。在新社会真正控制资源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威廉?哈拉勒:美国齐治,华盛顿大学管理学教授,在其出版的《无限的资源》中指出,世界企业正经历以知识为基础的“革命”。戴布拉?艾米顿在其著作《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中》认为:随着知识管理概念及其对企业管理意义的被广泛接受和重视,作为创新活动演变的趋势,知识创新正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并在制定企业面向新世纪的创新战略和管理实践中得以贯彻。它通过知识资源的开发,创造新思想并转化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为企业未来持续增长尊定基础。对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简单化为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他们具有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行为学派:他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具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综合学派:综合学派则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他们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3、知识管理实施的条件及方法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个体参与,明确原因和熟悉规则。所谓个集参与,就是指个体主动参与企业或企业内组织的计划或决策过程,并善于发现他人的思维价值,这其中蕴含着企业或组织对个体劳动的尊重。所谓明确原因,是指参加某个项目或者涉及某一计划的人员能够理解上级所做出的最终计划、决策的原因。所谓熟悉规则是指新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后,决策者必须向相关人员说明新规则的所有细节以及奖惩措施,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关于知识管理的方法,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提出了六种方法: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转移的激励措施;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的评估系统。我国学者王如富等人(1999)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六种方法:知识编码化;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学习型组织;设立知识主管;构建知识库;进行基准管理和最佳实践。当然对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模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方法。简评: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还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内容、策略与原则以及能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进行讨论,而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现在还不能给企业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知识管理方案。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企业知识管理部门的职能与定位和组织管理软件的系统分析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1、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本文是在对传统企业管理比较的基础之上采用历史归纳、逻辑演绎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搜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思考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在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之上,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而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管理认识不清,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员工的管理问题等。重点是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实际笔者大胆的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要设立相应的组织结构,以协调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同时随着知识主管(CKO)在知识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设立这一职位,并对CKO所具有的素质、能力进行深入的剖析。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把企业中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企业的隐性知识,这便需要培育企业知识共享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而知识员工对知识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对知识员工进行管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文章提出采用“人本管理”的管理方法。2、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分析了当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不足及其原因(2)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中当然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如CKO,本文对CKO的能力要求、作用、职责进行了全面的研究(3)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如何“实行人本管理”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希望为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王芳华.《知识管理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1版[2]曹心、刘能杰.《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第1版[3]刘吉、金吾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4]芮明杰.《造山:以知识和学习为基础的企业的新逻辑》.管理科学学报,2001.3[5]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的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版[6]何畔.《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革命》.经济与管理,1999.11[7]戎樟榕.《知识管理—新的管理革命》.经济与管理,1999.7[8]王守安、于海江、王洪革.《知识经济与企业革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1版[9]张金昌、侯玮青.《全面知识管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华东经济管理,2002.10[10]吴季松.《论知识经济》.光明日报,1998.2.27[11]王福军.《知识管理已成为热门学问》[J].中外管理,1998.7[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正文】劳伦斯?普鲁萨柯曾说,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就是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快速获取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面临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做出的战略性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的生产、获取、使用、传播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主线。企业知识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生产、获取、使用、传播知识,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为企业了解市场提供窗口,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形成某种竞争优势,同时在为市场提供商品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一、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断有人预期21世纪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世纪,国家的兴旺,民族的生存,在于一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历史已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如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达到40%,贡献了经济总量的23%。在我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多年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迅速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良好发展,为民族经济发展继续做出贡献,这必然要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了。1、知识管理是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作用相对于物质作用而言更加丰富,使人类从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也因此正在依靠知识不断地减少单位产出对物质资源以及时间等的要求,即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正在大大增加。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其产品价值的60%以上来自于知识资源。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为企业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2、知识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商战,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谁获得了市场,谁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机会;谁失去了市场,谁将注定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靠什么也赢得市场?只能是靠不断创。企业创新的源泉不是实物资产也不是金融资产这样的物质资源,而是企业的知识资源。因此,加强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展全方位的企业知识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者意识到的当前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管理问题。3、知识管理相对于其它管理的比较优势促使企业开始重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是建立在物质资源管理基础之上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各类实物或金融资产的配置与优化。知识管理则强调的是企业拥有和内外部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着眼于在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中如何致力于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物质资源无论多么雄厚,但总是有限的,如果不注重知识资源的为之结合,那么通过管理来创造新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有限的。而企业可利用的知识资源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资源来说则是极其丰富的,由于知识的边际报酬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所以企业运用知识管理,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与其它管理相结合,给企业带来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两个理论基础1、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资本理论罗默(Romer)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分析框架,阐述了知识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映了经济增长范式的转变。知识资本理论试图从微观经济层面上阐述企业组织内部知识资本化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帐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间存在的巨大差额。知识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财富》杂志的编辑斯图尔特和瑞典财务服务公司的艾德?文森。前者很早就致力于知识资本理论思想的研究,并在1991年率先提出了知识资本概念,提出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资产。随后又具体到企业,指出知识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将长期以来被人家忽视的知识资本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他认为微软、英特尔等知识企业的价值在于聘用的知识员工,企业内部机制以及这两方面综合形成的独特的识别市场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艾德?文森则从实践角度提出知识资本管理和评估模型。他在1992年提出了第一本资本报告,1997年发表了第一部关于知识资本管理和评估的专著,指出应着眼于顾客、流程、产品更新与开发、人力因素和财力等方面,并将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其他结构资本四类。知识资本理论的提出,为理解企业的知识活动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建立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2、管理学基础: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行为结构和市场机会。随着时展这种理论逐渐暴露其不足。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同样的市场机会,但其赢利能力相差很大,有的相差3-5倍,这个差距还有变大的趋势。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对传统理论修正就产生了资源学派,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能支配的资源,如土地、设备、资本、人力等,不同企业占有不同规模,不同组合的资源,就产生了不同的经营规模和效益,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战略理论的不足。但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在理想的完善的市场中土地、设备甚至人力资源等都可能借助资金通过等价交换获得,由此可见竞争优势和对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透过资源这个表面现象,我们可发现实际上是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能力理论。追踪溯源,企业的能力根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包括发现市场和识别市场的市场知识,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科研开发能力,将个人创新整合产品中去的能力,将企业生产的知识产品推向市场,传播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说,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拥有自己核心能力的企业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从而形成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知识理论因此也对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说,知识管理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因为消费市场多元化和竞争对手日益增加,市场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创新能力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知识无疑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指对企业经营和成长过程中各种知识的管理,目的是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经营及成长的需要,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使企业实现新的成长和发展。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将知识视为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加快企业成长的关键,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包括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这四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而知识集约,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是实现知识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实行了知识管理,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正是区域创新网络使中关村在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上效能很高,使中关村的创新频繁,使中关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然而失败的企业却是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用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并不完善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因特网用户已达到几千万。而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仅仅只有2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和运用信息手段,这与国外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好多仅仅是具备了信息管理所需的必备的硬件,而缺乏的是适用企业自身的软件,更缺乏的是信息管理的观念。2、误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知识主管(CKO)就是信息主管(CIO),这已把知识管理狭隘化了。这是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管理也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主要在于: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信息管理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方式向适当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企业的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所以企业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就必须澄清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3、公司内部未能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其知识含量相当高,其潜力也非常大。怎样让人去公开自己的好点子而不是隐藏起来,让人接受而不是拒绝好的想法,实现公司员工知识的不断交流,达到知识共享,这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4、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性人物最危险的知识管理问题莫过于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人物了。一些企业中,名义上是知识管理,而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只是总裁或少数几个人拍板定钉。因而,如何让员工也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去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5、不知道如何给知识作价不可否认,管理知识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知识是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因此也是很难度量的。我们确实无法知道存在于人脑中的是什么知识,也不知道他或她是否选择共享知识,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因此要想使这些“无形”的可以给组织带来利益的话,就必须想方设法将知识的价值“显而易见”,这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企业中,有些知识管理半途而废就是因为公司没有看到它给公司带来价值,也并未采取一种好的方法来使知识价值明显化。当然这一方法必须切实可行符合公司的实际。五、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对企业来说,要实现知识管理,开发与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就成了必要的前提。因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凭借一系列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与建设这类管理系统,需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1、明确该系统应起到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该系统应起到的基本作用是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服务。2、明确该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从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出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是:要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新知识的生产和既有知识的深层挖掘;要能够为企业与外部的知识交换提供渠道与窗口;要为新知识及既有知识,内部知识及外部知识在同一企业内部的传播,共享及集成提供有效的公共性平台服务。3、提高知识的编码化程度知识的编码化有利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集成与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知识的编码化创造了条件。正是由于知识的编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社会才有了信息社会的某些特征。在知识经济中,既需要人们不断学习编码化的知识,又需要人们具备利用编码化知识的能力。因此,企业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的编码化程度。4、将知识管理落实到人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有效结合,其中人是最为关键的系统要素,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完善及维护,都是要由人来完成。因此,为建设好这类系统,必须选好人、落实到人,并将工作及责任落实到人。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1、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水平目前情况下,企业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我认为,人的观念,认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知识管理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延伸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里有诀窍的人很少,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一个在知识生产方面很好的企业,相对来说是一个传统企业。每一个企业都可能遇到种种问题,每一个人都能够对企业的知识生产有所贡献,而只有到了这种程度,知识共享才是可能的。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对知识管理的了解,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比较有影响的刊物等对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让员工知道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进而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2、加速扩大知识存量在工业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买设备,就可以去招人,就能得到相应的技术。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知识资本的积累。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知识,有了知识,就能吸引来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得到其他的资源。风险投资和一般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去向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企业的知本有多少。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扩大知识存量:(1)大量引进人才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了人才企业便缺少了创新的能力。所以企业要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企业可以与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和国有科研院所合作与联盟,将企业的市场网络、品牌优势与他们的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寻求优势互补。当然企业经营性资产等结构性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动与匹配,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需双方坦诚合作,密切配合。(2)要使企业保持动态的学习能力由于知识日益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优势的关键,因此发展动态的组织学习能力,不断寻求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并通过企业的结构性资本的支持,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的重要表现。而在资产日益无形化的时代,在知识性产品日益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企业的原有人力资源和知识性资产的贬损,造成企业经营优势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发展组织学习能力是实现知识资本持续增殖、经营优势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工具。也必然有利于企业的知识不断积累。(3)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关键是看其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支撑。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保持领先的地位。我们的企业家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以知本的积累作为企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掌握竞争的主动权。3、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实行人本化管理知识管理中,对于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又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人员流动必将带走知识,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把企业作为主体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体制,而知识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是个人和企业两者共同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所以说这个时候管理的调整要更加符合人性,以更加符合人的个性的方式来组织企业,这个企业就可能成功。否则,不能包容人的创造性,就不可能成功。在我国,因为传统的和现实的原因,导致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原则性较少,灵活性较多。企业组织管理者多依靠个人的权威,过分的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严重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主体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这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应从管理到观念上进行更新,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的投入企业运作中去。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具有:巨大资本价值,巨大的创造性,巨大的流动性,巨大的难以监督性,巨大的影响性等特点。这些都给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前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产生一种更高的需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员工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企业要创造条件满足这一需要,才能提高知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断激发其创新能力。这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本管理上更注重“人本化管理”:(1)尊重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精神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利用内部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员工的知识共享提供方便外,还鼓励员工积极奉献自己所具有的创新知识,让奉献出隐性知识的员工觉得,奉献出自己所具有的知识要比让知识永远滞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好得多。比如:某一员工所提出的创新知识得到其他员工的响应或被知识商品化倡导者所确认,他就有权组织一些员工实现其设想,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奖励。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奉献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2)宽容失败: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对员工的知识应用激励不仅发生在员工成功应用知识之时,更应该在员工进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遭到失败时给予宽容,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只有管理人员对失败的高度容忍,员工的知识才能从失败中更新完美。员工在知识创新中害怕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对失败的容忍程度。当然,管理人员宽容态度必须依赖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基金支持,否则一次知识创新失败就可能使企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3)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要使员工能够较好的学习应用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进行不断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使企业人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建立适应自己,适应环境的动态知识结构,能够互动摄取有关知识,开拓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和开发。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有待于企业人才资源素质的提高。有待于员工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员工的培养和知识资源的开发是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的当务之急。(4)宽松管理: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在对企业人才管理中应该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即:在知识创新中,不应强求具有独特思维的员工在提交一份厚厚的创新计划书或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以后,才为其提供创新机会,这种限制创新人才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扼杀许多知识创新行为,企业需对知识创新人员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4、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由于一些旧的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信息管理还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管理部门分立,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等局面,导致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低,这些不利于企业推行知识管理。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应采取措施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任用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运作及应变能力的复合行人才。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益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企业信息资源库,使高新技术企业信息资源的获取、传递、处理、储存、控制建立在全面、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5、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国内外的管理实践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有调查表明,2002年度《财富》杂志评选全球500强企业有20%已设立知识主管职位,预计2-3年后这个比例会超过30%。这样企业管理层开始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主要核心的管理,转变为重点建立一个能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知识管理内容上来。国内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知识组织管理。目前,国外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如微软、可口可乐、诺基亚等都设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知识主管在企业内的地位介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即知识主管接受着席执行官的领导,并有权领导信息主管。高新技术企业CKO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资本;了解企业的环境和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获得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发展企业的知识度做出贡献。CKO的职责及作用决定了他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他活跃、热情,并且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别人。他在开展本职工作的时候表现出好奇,善于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心态。他对知识管理有很强的信念,并且对企业的成功信心百倍。具有韧性,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和任何人合作,只要最终能够推进知识管理的进行。同时,一个出色的CKO还应具备四个关键能力即:此模型指出CKO必须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有主动精神的人,业务的发展和对新事物的创造会使他兴奋不已。然而,只有远见和决心还不够,CKO还必须是一名咨询专家。他必须聆听他人的思想,把它们消化吸收,如果这些思想有意义而且符合知识管理的观点的话,然而没有可操作性的思想和行动计划,知识管理很可能沦为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所以,就像传统的管理咨询业一样,有价值的技巧乃是将新的思想与经理们的业务相结合。这些便是CKO的领导能力;当CKO们鼓励、启动并且管理对信息技术和社会环境投资时同样需要两种能力即技术专家和环境专家。他必须明白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有利于捕捉,存储和开发,尤其是其共享知识。同时强调CKO对于创造社会环境,激发组织的偶发性的交流,组织活动和设计程序,以鼓励更具周密的知识创造和交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CKO的管理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拔CKO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这样才能发挥CKO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发挥自己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其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顺利进行。[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6、建立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管理首要的并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在工作环境中高效使用知识,这样才更有竞争力。问题的关键是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出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没有发展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和制度保证。由于知识通常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员工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在企业扩散和转移,企业不能利用知识的独特价值。有价值的,特有竞争优势的知识在短期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但如果其他企业可以模仿这些知识,那么这些稀有的知识不再能够为企业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发展和培育出难以模仿的资源,即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历史。企业建立知识共享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常用的交流方式,但仅有技术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员工必须具备知识共享意识,这依赖于企业知识共享文化的建立。信息技术和知识共享文化是公司宏观层次上所必备的条件,而在微观层次上则需要解决如何改变员工个人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在知识共享体系中,鼓励员工之间诚恳地交换各自的想法,相互合作,运用集体智慧来进行知识创新,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内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再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将个人私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知识,将共有知识转化为私人知识,这样一种螺旋推进。而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学习,加快企业成员知识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由于技术和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的许多工作既需要团队成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又需要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彼此协调,沟通和交流,将各自所获取的专业性知识贡献出来,为企业创造价值。团队不但需要私人知识,更需要共有知识,这些共有知识是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反复互动而获得和积累起来的管理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这些知识沉淀在企业文化中,通常很难为外部竞争者所模仿,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然而,企业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不是无条件的免费的,企业知识交流与共享需要一个前提,由于知识固有的特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是无形的活动,既不能监督也不能强制,对知识的使用只能引导而不能强制。知识交流与共享需要程序公正和评价的合理。所以,知识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要非常重视团队知识共享文化的建设。7、高新技术企业最高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以管理人员认识到知识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并寻求改革这种状况开始的。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知识管理的意义,并且支持让它成为现实而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知识管理会涉及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程序与政策。知识管理内的很多过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高层人员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安德森公司内部管理的领导者迈克说过,成功地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组织通常都有高层领导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他们应该为企业以及知识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头脑中,使知识管理始终保持明确且正确的方向。其次,他们应该精通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能够具体指导员工,促进他们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知识。再次,高层管理者必须被员工信任,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相互依赖的环境。结束语综观世界历史,英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都是在企业管理技术优先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取得的。如英国斯密的分工理论,巴贝奇的绩效工资制等造就了英国19世纪的辉煌。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斯隆的事业部制等带来了美国20世纪的称霸。日本人的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因此可以说,开展知识管理,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对于当代我国来说,在赶超企业管理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汪大海.《新世纪的赢家》.学苑出版社,2001[2]唐纳?A?马灿德著.《信息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3]吕巍等译.《知识优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4]罗崇敏.《论企业创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6[5]雷家著.《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6]杨梅英.《知识就是力量》.中外管理导报,2002.2[7]许晓明、龙烁.《企业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2001.3[8张小兵.《论企业的知识管理》.商业研究,2000.1[9]齐向.《知识管理》.商业研究,2001.2[10]郁义鸿.《论知识管理的内涵》.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11]周健.《企业最新高级管理职位—CKO》.工业企业管理,1999.7[12]韩富鹏.《再造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经济p2002[13]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4]章榕.《知识管理——新的管理革命》.管理科学,1999.5[15]德鲁克著.《巨变时代的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6]高勇、钱省三、应力.《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实施》.华东经济管理,2001.1[1][2][3]

高新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股票期权股份期权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是人类社会中技术、智力、信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最为密集的产业。当前,我国正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人才激励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人力资源的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稀缺制约着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留人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首要课题之一。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各高新技术企业探索了许多方法,但与之相比期权激励体现出了突出的优越性:

1.期权激励与年薪制相比较。年薪制是一种以年度作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成果和所承担的责任、风险确定其收入的一种激励制度。年薪中既包括了能够维持经营者及其家庭生活的基本收入,更大的部分是与企业业绩挂钩的风险收入,体现了利益、风险、责任一致的原则;但年薪制有几个致命的缺点:年薪定的过死过低,激励作用不足;企业必须每年抽出相当数量的资金作为薪酬,而高新技术企业一般资金较为紧缺,付出较多现金不利于其发展;从企业抽走过高的报酬,这样企业家更关心当年的经济效益,经营政策往往带有短期倾向。

2.期权激励与股权激励相比较。虽然期权激励和股权激励都是将企业的股票或股份作为激励手段的载体,把被激励人和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激励的目的,但二者在本质上、激励目标以及激励力度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期权激励是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约定时间内已约定价格购买企业股票或股份的权利;而股权激励是在对企业经营者及技术骨干实行契约化管理和落实资产责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给与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以产权激励,使其在取得约定业绩的前提下享有本企业的部分产权,并使其权益兑现中长期化的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可见,期权激励在本质上受于激励对象的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对被激励人来说,不承担任何风险,对激励对象来说,期权激励比股权激励更具吸引力。其次,期权激励通过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将具有很高的持有价值,激励力度要远大于股权激励,尤其当资本市场长期处于强势状态时,股票期权能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带来显著的潜在收益。

通过上述比较,“期权激励制度”被认为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进行长期激励的最佳方式。它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主人翁,更愿意为企业的成功付出努力,从而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这一点对于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增长尤其重要。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期权激励制度方式的选择

期权制度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人才的长期激励最佳方式。但在具体实施中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股票期权和股份期权。股票期权是指给予员工在未来确定的年份按照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股份期权是指给予员工在未来确定的年份按照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份的权利。两者在公司以后年度的发展中如果升值在约定的期间内就可以选择行权,而如果业绩不理想也可以放弃;最大不同在于:股票期权的固定价格通常是在授予股票期权时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股份期权的股份价格是按照每股净资产值为主要依据进行计算,而不像股票期权价格那样按照公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

股票期权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美国得到广泛而迅速地发展。纵观西方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和推行激励制度的实践,股票期权激励已成为众多激励理论制度中最富成效、操作性最强的激励制度之一,尤其对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据资料显示,在2002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企业500强中,89%的公司已在高层管理人员中实行这种制度,而在高技术公司,美国上市公司几乎100%的实行了期权激励制度;虽然日本企业实施长期期权激励只占所有企业的2%,但在高技术公司中实施长期股票期权的企业却占到了15%。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股票期权激励已成为高新技术行业的一种通用的激励模式,因此有着很多经验可以借鉴。目前我国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和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值得注意的倾向:第一,研究介绍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多,但我国国情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截至到2008年上证深证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仅为162家,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成规模的有1.91万家,上市公司占其不足1/100,只在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激励制度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也与非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非上市公司占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创造了大部分的产值和利润,最活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大多在我国都是非上市公司。因此,研究讨论如何在非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第二,我国研究大多集中在上市公司及经理层两个层次上,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激励研究较少。第三,股票期权制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我们目前资本市场缺乏效率,投机易仍然很多,股价不能真正反映企业价值;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还不完善;在股票的来源、股票的可流动性等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有待商榷。因此就我国建立期权激励制度而言,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应选择实施股份期权激励制度。

三、股份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前景分析

实行股份期权计划的公司一般应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出于创业阶段或成长初期,公司规模较小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人力资源因素(特别是创新型人力资本)能够主导公司的发展前途。而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最适合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长期激励模式是股份期权激励,尤其是对于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

股份期权激励作为当前最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一种激励模式,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法律和政策的障碍。选择股份期权激励,激励对象(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获得的是购买股份的选择权,这尤其适用于非上市公司,而且无论规模如何,处于那个发展阶段,只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只要有股东承诺出让股份,实施起来就没有任何障碍,包括法律障碍和政策障碍。公司的企业激励计划只需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讨论通过即可实施,无须政府部门审批,因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这是我国现阶段实施股份期权激励的一个突出优点。

2.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原则。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在选择中长期激励模式时必须体现零成本、高风险和高回报的原则。股份期权激励制度恰好能满足这一原则,因此是高新技术企业一种比较理想的激励方式。股份期权激励在激励对象行权之前都不需要做任何投入,激励对象能否获权主要取决于激励对象的业绩考核,而能否行权获利取决于企业将来的发展状况。对企业而言,无须支付现金,这有利于减轻企业沉重的财务负担和员工报酬成本,是一种低成本的激励方式。同时,一旦公司得到发展,其速度和成绩将非常显著,且回报较高。由此可见,股份期权能够充分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

3.股份期权与股票期权之间存在良好的“接口”。从定义可知,股票期权与股份期权的重要区别在于二者的行权标的物和行权价格确定上。虽然二者存在差别,但二者在基本思想、设计要素、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上却是基本相同的,存在着良好的“接口”,可以在条件成熟时顺利将股份期权激励转换为股票期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可先实现股份期权激励,在公司以后上市或法律、法规完善后再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在美国,许多未上市的新创企业(Startups)也重视实行各种股票激励制度,他们大多把股票上市作为中长期目标,但常常在未上市的几年前就开始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这里的股票期权实际上就是本文探讨的股份期权。

参考文献:

[1]王少豪: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信出版社,2002

[2]张旺军:浅谈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商场现代化,2008(3)

[3]邓丽丽: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主要问题及对策.理论界,2007(1)

高新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一、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只重视改善大型企业的生存环境,而对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主要表现:一是以银行信贷为依托的间接融资渠道存在较大障碍。在西方国家,银行信用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如美国,37%的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其余资金的供给者是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和其他非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方面存在较多障碍。主要原因有:首先,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一次性贷款的数额较小,与银行对大型企业或项目的贷款业务相比,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会明显增加银行的业务量和经营。其次,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大,资金占用时间长,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承担此类贷款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贷款需要严格的担保程序,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往往资产质量不佳、负债率高,难以提供合适有效的担保方式。二是政府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西方国家政府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有贴息贷款、政府优惠贷款、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等。我国政府为了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些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力度相当有限。一方面,针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贴息贷款、优惠贷款有限,另一方面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也显得滞后。

二、中外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比较

(一)贷款援助政策

在西方国家,政府帮助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优惠贷款等。美国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主要由小企业管理局(SBA)负责实施。其主要政策内容是: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和提供少量的直接特别贷款,并负责管理政府其他部门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目前,SBA担保的最高贷款额为25万美元,担保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最高可达90%,期限可长达25年。日本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制定了独特的以政府金融体系为主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日本解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不足的独特做法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建立专门的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政府金融机构。主要有:国民金融公库(1949)、中小企业金融公库(1953)、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1963)和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1967)等。

(二)信贷决策方式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时的指导思想是自主的谨慎实施策略,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时受政府干预较多。由于决策方式的不同,从而构成决策效果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银行在信贷决策时通常采取三种有效方式,即:集中化决策、分散化决策和一体化决策。无论哪种决策方案,当贷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就由精通各项金融业务的员工任项目经理,对决策的全部实现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提供服务,包括对贷款的运动轨迹、使用效率及回流渠道,抵押物品的保管、核查与监督等,尽可能防止信贷风险产生。

我国信贷决策人为因素较多。因此,我国银行的信贷决策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信贷决策有所不同,并实行利随本清的清偿方式。我国的信贷决策的特征是指令性、长官性决策行为较多。当国家出台一系列金融法规后,各家银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办抵押,换借据。由于对抵押物品的有效性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致使抵押贷款手续要素残缺,造成信贷资产的大量损失。

(三)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是政府或民间创立的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其中欧美等国家多由民间创立,而日本等国主要为政府设立。

美国的风险基金最为发达,遍及全国500多个小企业投资公司,其中大部分主要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投资资金。1995年共有7万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总共110多亿美元的风险基金。

日本的风险基金也很发达。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开始实施中小企业现代化政策,进一步提出了中小企业要实现知识密集化、高技术化的政策,同时鼓励政府金融机构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目前,日本风险企业已达2万多家,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处于发展的初期,风险投资规模小,加上法规的不健全以及风险投资缺乏完善退出机制等原因,难以满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对风险资本融资的需求。

(四)信用担保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通行作法,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改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中,最早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于1937年成立了东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公库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有机结合的信用保证体系。

美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来实现的。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在全国有2000多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我国目前一些地区进行了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探索,但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改善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诚信系统,有效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

中小企业的群体信用较差,是阻碍银行信贷资金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可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诚信信息库体系。任何企业只要从该体系内任何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融资,该企业的资产、经营、诚信记录等重要信息会及时登记入库。若企业法人或企业经理诚信状况不佳,任何商业银行将停止其提供融资。同时具有良好诚信纪录的企业将会更便利的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的问题,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特别严格;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通过构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程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的探索。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担保和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以省为基础。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般由信用担保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与地方政府、咨询机构等组成,体现新型的银、企、政关系。为了完善我国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保证担保基金有长期稳定的补充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使信用担保机构有法可依。

(三)加快风险投资业发展,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西方国家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发达的风险投资业和充足的风险资本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风险资本规模偏小、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缺乏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改善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当务之急。其核心工作包括:一是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业扶持力度。例如,政府通过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财政税收信贷优惠政策等工作,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扶持风险投资的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健全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为风险资本建立顺畅的退出渠道。三是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基金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及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与一般的投资基金相比,风险投资基金是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基金,实行“共同投资、专家经营、组合投资”的运作方式。我国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具有基金管理公司的雏形,可先通过这一载体募集各类风险投资资金并加以运作,待条件成熟后,按规范的要求改组为基金管理公司。

(四)提高担保抵押制度效率,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通过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金融缺口模型和银企信贷博弈分析可知,政府信贷支持和高效的司法体系对缓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缺口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具体措施来完善抵押担保制度、提高抵押担保效率。为此,政府部门要完善管理制度,待条件成熟时,建立起按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同时政府每年要将当年税收增长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存,以增加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放大能力,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在抵押方面,要降低各项手续费用,提高抵押办理效率;同时,要提高抵押物品担保的司法效率,对抵押制度进行创新,以推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服务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扩大中小高新技术的直接融资渠道

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以来,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股票市场,难以满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融资的要求,因此,发展面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势在必行。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现有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建立我国的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板市场;二是选择性地恢复地方性证券交易中心,新的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应该既面向大型企业,又面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股权融资渠道;三是完善我国的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与IPO相比,产权交易具有门槛低、限制条件少、交易方便灵活等诸多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可以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三板市场,并与主板、二板市场相互配合,逐步构造完善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韦曙林。论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制度创新[J].经济纵横,2002,(3):25-27.

高新技术论文篇5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下列特点,下文是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为您提供的企业成本管理特点的论述。 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成本管理理念不同。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主题是控制,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要求,对各项资金耗费进行事前预计,确定控制的标准或目标,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旨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主题则是创新,即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尤其是对取得突破可能性较大的专项技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局部压强,使其能够在该点上实现突破,形成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来谋取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回报。可见二者的区别是,一个侧重于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另一个则侧重于保证实现战略经营目标。 二、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同。在传统工业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传统工业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差异比起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往往要小得多,这就决定了传统工业企业不得不把成本作为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来对待。邯钢人在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管理制度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费用,保证经济效益。这表明对于传统工业企业,选择低成本战略是其成功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企业更注重于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和焦点集中战略,旨在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以克服其人力资源高成本和销售、研究高费用的劣势。 二、对成本形态核算与控制的需求不同。传统工业企业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著名的泰罗制和标准成本系统皆源于此。这不仅由于制造成本是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费用汇集的结果,而且还由于它在企业的总费用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决策当中所需求的成本形态也集中体现为制造成本。即使在市场条件、技术水难、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已今非昔比的情况下,传统工业企业仍然把对制造成本的核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高新技术企业核算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主要目的是对外编制损益表、评价会计期间经济效益,由于这两项在成本费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低,所以对其加强控制的要求比传统工业企业要弱。而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物耗成本以及质量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高新技术企业对其需求强度日益加大。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核算需求强度加大,不仅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寿命周期短而在核算上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而且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产品 经济效益的模式也要求对其进行核算与控制,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在产品的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方面有相当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又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有较大的投入,同时还要承担比传统工业企业更高的产品降价风险,所以仅仅遵循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传统工业企业会计实践而制定的会计准则来计算产品成本,就会扭曲产品成本信息,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因而不能正确地评价产品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谋求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对物耗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需求,更多地是出于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方面制度创新的考虑。这个意义是很深远的,不仅对于企业的微观管理是这样,而且对于国家的宏观管理也是这样。党的十五大确认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知识资本化”和“知识经济”问题,从成本信息服务的角度,需要对此作出必要的响应。近年来时兴的作业成本法和制造资源计划(MRP)等全新的核算与管理方法,都是针对这一变化趋势而出现的。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下列特点,下文是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为您提供的企业成本管理特点的论述。 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成本管理理念不同。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主题是控制,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要求,对各项资金耗费进行事前预计,确定控制的标准或目标,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旨在保证

高新技术论文篇6

1.产品先期投入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传播、运用速度快。以运用新知识、提供知识含量高的产品(服务)为己任的高薪技术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使产品更好地服务顾客。在产品的开发和研制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期某项技术能够实现突破,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在生产制造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广泛使用先进技术生产。如,CAD、cAM和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以期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成本数额小于开发费用,产出知识含量高的产品.鉴于产品的特殊性,企业在销售环节需要大力推介产品,使顾客认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售出产品,企业关注其售后服务和指导,以实施顾客化经营,获得高回报。

2.产品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企业兴衰迅速

科技进步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企业不断研制新产品,从而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促使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企业亦会随产品的研制、推介成功而迅速壮大。

3.企业经营风险大,对市场反应灵敏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推销费的大量投入造成期间成本高,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在经营上需要密切注视市场动向,重视企业的经营战略,使之与外部市场环境相协调,保证企业迅速服务顾客,适应市场变化。

二、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

传统成本管理即为广义的成本控制,其重点在于控制,在其他环节成本管理可操作性不强,成本管理演化为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成为狭义的成本控制。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的耗费,进行计算、限制、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预算,计划范围内,井分析差异,寻找原因,采取对策,以降低成本的活动。这种重在控制生产成本的成本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科技技术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成本管理局限于简单执行功能,不利于高技术企业迅速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

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敏反应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有效的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应付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适应性。成本管理需要具有一定决策功能,为企业战略服务,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不能仅发挥执行指令的作用。传统成本管理却仅注重本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仅发挥执行、控制职能,与企业战略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调整,会产生为降低成本而偏离战略的现象;成本管理仅关心本企业的产品成本,未能分析竞争对手成本情况,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2.成本管理注重生产费用,忽略研发费用和售后服务费用

传统成本管理关心的是生产环节中料、工、费的形成和控制。此类成本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而设计、销售环节的研发费用、推销费用、售后服务费用占的比重较大,传统成本管理的作用空间大为缩减而意义不大。若仍按照传统成本计算法分配期间费用,会扭曲产品成本信息,对决策形成误导.同时,企业的生产发展、市场开拓、整合程度等因素也未能在传统成本管理中予以考虑,而这些一旦形成将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影响。

3.成本管理着眼企业内部成本的降低,忽略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

传统成本管理虽然从材料采购着手,但是已经开始晚了,忽略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企业易丧失一些向前整合的机会,如向前整合时,通过向供应商提合理化建议来降低成本。成本管理结束于销售,使传统成本管理因结束太早而不利于企业获取准确的产品信息,无形中增加了分销和售后服务成本,不利于企业向后整合。

4.传统成本管理不注重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快,需要正确计算评价产品成本,对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需求强度大,同时其产品寿命周期短,使得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可操作性增强。按照传统成本会计方式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易扭曲产品成本信息,难以正确评价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无法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不利于企业谋求竞争优势。三、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推行战略成本管理

鉴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必要采用更能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战略成本管理是把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以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成本管理。它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更好的解决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

1.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差异,有助于企业突出竞争优势

企业是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而产生价值的。企业的供应、生产、储运、营销、服务等主要作业活动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管理职能这些辅助作业活动共同组成了使企业产生价值的企业内部价值链.在企业从事价值链的活动中会发生成本,亦会从顾客手中取得收益,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就会获利。

高新技术企业有必要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来认识企业特点,构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链,明确每项作业活动对降低成本和实施竞争战略做出的贡献,消除不增值作业,更为全面积极地进行成本管理。这样能够避免传统成本管理仅注重生产环节的局限性和成本管理的呆板性,做到积极费用多用、用好(如设计环节实验费,甚至实验失败费),消极费用少用、杜绝(如生产环节产品次品损失)。

在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时,除了分析企业价值链,还需要关注行业价值链和价值链之间的联接关系。行业价值链分析,可使企业明了自己在行业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和市场份额,有助于管理者更客观地评价企业竞争优势和劣势,制定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对企业与供应商价值链接分析,能帮助企业寻求降低供货成本的途径,如通过洽谈降低供货成本:企业与顾客链接的分析,可使企业提高产品性能,更好的实施顾客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2.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把成本管理同企业战略密切联系起来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指的是以产品寿命周期为会计期间,计算产品寿命周期内所有的成本。它包括研究和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分销成本、顾客服务成本。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销售费用高而制造成本占的比重小的特点,使得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变得具有重要意义。研发费用、推销费用通过一定方法被计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而得以体现,避免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呆板运用的缺陷。按每种产品分类计算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报告,使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每种产品相关的收入和费用,为决策者提供真实信息。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包括的内容多,其影响因素也多,它既受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又受市场经营周期的影响。我们知道,在产品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营销策略不同,定价策略亦随之变化,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快,管理层在确定竞争策略、制定产品定价策略时,需要获得准确、及时的产品成本信息,力求产品在不同阶段的总收入能弥补整个寿命周期成本,使企业获利,此时寿命周期成本联系战略,更有效服务决策的价值便体现出来。

3.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可找出对企业的成本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因素,并予以控制,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降低成本

适时生产系统与自动化生产在高科技企业中的运用,冲击着标准成本法,产生了成本动因分析(即ABC法)。此法以成本为决策服务的“决策相关性”为理论基点,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为其思想,对生产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利于查明真实的执行性成本动因,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从微观层次上解决标准成本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把ABC法运用到战略层中,即为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它有助于从宏观上查出导致成本发生的另一类动因一结构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涉及企业规模、企业纵向整合深度、价值链每一环节的技术含量、产品复杂程度、经营同类产品的经验这五方面。它们与企业战略定位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数量取决于企业的战略选择,会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科技企业先期投入大,要求企业要采用降低成本、提高差异的竞争策略。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也应从宏观层次上来寻求降低成本,影响、改变上述五方面的成本,以突出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具有注重外部环境的外向性、注重竞争优势、成本管理长期、全面的优点,适合高科技技术企业特点,克服了传统成本管理法的局限,更利于企业突出竞争优势,实施顾客化生产。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宽云编著.战略成本管堙[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郑小平.高薪技术企业的经济学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摘要]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和传统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运用中的局限,阐述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

高新技术论文篇7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我们往往重视招聘、培训、考评、薪资等各个具体内容的操作,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其实,每个企业在人事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技术骨干突然离职等等,这些事件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如何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人的依赖更大,所以更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指在招聘、工作分析、职业计划、绩效考评、工作评估、薪金管理、福利/激励、员工培训、员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进行风险管理,防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发生。

一、风险分类

一般我们可以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环节内容对风险进行分类,如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工作评估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等。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显得更为重要。

另外我们也可从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不可预知风险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对于已知风险和可预知风险我们要采取积极地措施进行防范。

二、风险识别

要想防范风险,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识别风险就是主动的去寻找风险。比如员工管理中,技术骨干离职风险可能会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1、待遇:他是否对他的待遇满意?

2、工作成就感:他是否有工作成就感?

3、自我发展:他是否在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4、人际关系:他在公司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公平感:他是否感到公司对他与别人是公平的?

6、地位:他是否认为他在公司的地位与他对公司的贡献成正比?

7、信心:他是否对公司的发展和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8、沟通:他是否有机会与大家沟通、交流?

9、关心:他是否能得到公司和员工的关心?

10、认同:他是否认同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11、其他:他是否有可能因为结婚、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等原因离职?

人事经理要根据认真了解客观情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这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评估:

1、根据风险识别的条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

2、根据调研结果和经验,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用百分比表示发生可能性的程度;

3、根据程度排定优先队列。比如说,人事经理可以通过与当事人交谈、发调查表等形式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经验,确定该员工在各风险识别条目中离职的可能性。结果如下:

(1)10%(2)20%(3)10%(4)0%(5)50%(6)20%

(7)0%(8)30%(9)0%(10)0%(11)0%。

优先队列是:(5)、(8)、(2)、(6)、(1)、(3)、(4)、(7)、(9)、(10)、(11)。

人事经理可以发现,该员工对公平、沟通较为不满,由于公平问题而离职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沟通问题。

四、风险驾驭

风险驾驭是解决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从而消除预知风险。它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针对预知风险进行进一步调研;

2、根据调研结果,草拟消除风险方案;

3、将该方案与相关人员讨论,并报上级批准;

4、实施该方案。

人事经理可针对公平问题和沟通问题,进行专项交谈或调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草拟相应的方案。如解决公平问题的方案如下:

1、在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时,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没有参与制度的制定,误认为制度本身不公平)

2、向各部门发放公司制度合订本,方便员工了解公司制度;(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对某些制度的细节不很清楚,误以为制度执行不公平)

3、将工资晋升标准公开,使工资晋升透明化;(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公司工资晋升标准不明确,容易产生待遇不公平感)

4、增加部门间交流。(通过调查发现,误认为其他部门工作轻松,而自己是最辛苦的,也容易产生不公平感)

人事经理可以将上述建议与大家讨论,最后由办公例会或总经理批准通过。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可能会增加大家的公平感,具体效果如何,还要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五、风险监控

当旧的风险消除后,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风险,所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驾驭这几个环节要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高新技术论文篇8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和传统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运用中的局限,阐述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 【论文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 当今世界,企业国际化趋势加快,市场需求多元化,信息瞬息万变,竞争加剧,形成了企业经营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产中,形成了高度电脑化和自动化的新型制造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新型企业步步崛起,向世人展示了其强健的生命力,逐步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高薪技术企业的特点 1.产品先期投入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传播、运用速度快。以运用新知识、提供知识含量高的产品(服务)为己任的高薪技术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使产品更好地服务顾客。在产品的开发和研制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期某项技术能够实现突破,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在生产制造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广泛使用先进技术生产。如,CAD、cAM和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以期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成本数额小于开发费用,产出知识含量高的产品.鉴于产品的特殊性,企业在销售环节需要大力推介产品,使顾客认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售出产品,企业关注其售后服务和指导,以实施顾客化经营,获得高回报。 2.产品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企业兴衰迅速 科技进步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企业不断研制新产品,从而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促使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企业亦会随产品的研制、推介成功而迅速壮大。 3.企业经营风险大,对市场反应灵敏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推销费的大量投入造成期间成本高,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在经营上需要密切注视市场动向,重视企业的经营战略,使之与外部市场环境相协调,保证企业迅速服务顾客,适应市场变化。 二、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 传统成本管理即为广义的成本控制,其重点在于控制,在其他环节成本管理可操作性不强,成本管理演化为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成为狭义的成本控制。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的耗费,进行计算、限制、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预算,计划范围内,井分析差异,寻找原因,采取对策,以降低成本的活动。这种重在控制生产成本的成本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科技技术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成本管理局限于简单执行功能,不利于高技术企业迅速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 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敏反应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有效的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应付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适应性。成本管理需要具有一定决策功能,为企业战略服务,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不能仅发挥执行指令的作用。传统成本管理却仅注重本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仅发挥执行、控制职能,与企业战略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企业战略的调整,会产生为降低成本而偏离战略的现象;成本管理仅关心本企业的产品成本,未能分析竞争对手成本情况,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2.成本管理注重生产费用,忽略研发费用和售后服务费用 传统成本管理关心的是生产环节中料、工、费的形成和控制。此类成本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而设计、销售环节的研发费用、推销费用、售后服务费用占的比重较大,传统成本管理的作用空间大为缩减而意义不大。若仍按照传统成本计算法分配期间费用,会扭曲产品成本信息,对决策形成误导.同时,企业的生产发展、市场开拓、整合程度等因素也未能在传统成本管理中予以考虑,而这些一旦形成将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影响

上一篇:中医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网络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