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08:45:47

关键技术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虚拟数据仓库;数据中心;联邦;信息门户;元数据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已经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的竞争,都在设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寻找新的增长点,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上、中、下游陆续建立了各类信息系统,历经数十年,投资数十亿美金不等。

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油气田,现有的信息系统多为自主开发和部分引进系统。已经完成的各类专业应用软件、专业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等分别建立在不同的平台上,数据源各异,信息标准不一、相互独立,信息来源渠道分散并分别集中在不同的层次,相互间难以实现不同层次信息交换;这些系统不仅各自独立,分散,甚至存在某些数据重复建设的情况,数据冗余严重,同一份数据重复出现在多个应用系统中,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风险。

数据中心(数据融合平台)通过将油田各应用系统有机集成和业务重组,最终构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集成的、能够包容各业务流程的数据中心体系架构和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支持分散的、松藕合的分布式应用集成。大大地避免油田在信息系统方面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为油田节省大量的资金。

然而,各大油田对数据融合平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的理解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技术也是五花八门,这样实现的数据中心往往运行效率不高、对原有系统改动大(有的甚至直接放弃原系统)、难于推广,这势必会严重影响数据中心的全局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影响数据中心建设的若干关键技术因素及解决方案,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先进、高效的数据融合平台架构。

2关键技术因素分析

2.1如何有效整合大量异构、异平台数据源

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大量的信息系统被开发并投入运行,由此而产生出了大量的同构异数据库、异构异平台的不同数据源,在这些数据源中有些是结构化的、有些则是文档、曲线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还包括OA、ERP、纸制文档等一大批数据源。如不能有效整合和管理这些数据,将很容易造成数据遗失和管理混乱。

然而,如何有效整合如此庞大、复杂的数据源呢?是将所有数据集中到一个大库中统一管理?还是采用分布式技术建立统一访问平台?如何在各数据源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分析、挖掘?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油田数据中心建设所面临的难题。

2.2如何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登录及安全可靠的数据访问平台

油田数据中心建设用户提供统一的登录及安全访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1)各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数据信息不能共享。

(2)用户使用不同系统时,需要在不同系统中不停登录切换,效率低下。

(3)管理人员需要记忆一大堆的用户名和密码。

(4)不同系统需要很多不同专业的人员更新维护,维护成本很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行业内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在实施中如何选择最优的方案以解决面临的诸多难点问题:

(1)如何解决灵活性适应性差,花费大量时间建立的信息系统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一旦需求改变,就将不断修改程序甚至全部重建,增加时间和资金投入的问题。

(2)如何建立起全局的安全访问目录,为用户提供灵活、方便、安全的数据服务。

(3)如何有效集成大量图形、图表工具,为不同角色、管理级别的用户提供直观、灵活的查询界面。

(4)个性化服务问题,即为用户定制访问首页及访问内容。

2.3如何有效管理元数据

元数据的定义一般泛称为:Dataaboutdata(管理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的具体定义和应用随学科不同和应用领域不同而异。在石油领域,元数据是描述一个具体的油田数据库数据资源对象(数据集或数据),并能对这个对象进行定位管理,且有助于它的发现与获取的数据。

从元数据的定义可以看出,所谓元数据就是要定义一种管理数据的格式或数据字典,与此同时数据之间的关联也应定义在元数据中。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例如:

(1)在石油领域里需要定义怎样的数据格式?

(2)元数据的规模有多大?

(3)如何将元数据的定义与数据源进行抽取、过滤、转换、映射关联在一起,从而实现元数据定义的自动化?

(4)如何为元数据管理提供完整易用的操作界面(甚至是图形化的界面)?

2.4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硬、软件资源及网络资源

企业现有服务器、网络资源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如何高效的组织企业现有硬、软件环境为生产应用服务,这也是数据中心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包括:

(1)如何评估企业现有硬件、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2)如何根据数据中心运行需求来优化配置企业现有资源?

(3)网络及硬件设备管理规范。

2.5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整理、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仓库模型

建设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决策关键数据。其次是主题分类的问题,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决策数据,需要建立不同的数据仓库模型,这一点不同于研究院现有的数模和建模,需要在庞杂的业务数据中不断挖掘出新的、不同规模的主题和仓库模型,并为这些主题建立起专业分类以方便管理,随着应用的深入能够被发掘出来的主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后,怎样把这样大量的数据转换成可靠的、商用的信息以便于决策支持的问题也是数据仓库建设中必须要解决。

3数据整合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3.1数据融合平台系统设计思想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因素分析,我们明确了所要解决的主要目标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数据融合平台系统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路线。

1)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从上述关键技术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系统建设的三个主要层次,即:首先要完成数据中心所需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从而制度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元数据规范;其次是已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最后建立项目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环境。

2)数据融合平台需要建立在一个高效率、高稳定、高可扩展性以及高安全的运行环境中,因此作为目前技术主流的J2EE符合此类大型系统的设计需要,它具有可靠、稳定、跨平台的诸多优势。另一方面,数据融合平台需要一套完整的而有机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要解决包括异构、异平台乃至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机融合、符合个性化和安全要求的信息门户与数据交换平台的有机整合、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环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有机整合。在众多J2EE平台中,只有IBM方案能够有效满足上述三大结合的需要,其主流产品WebSphereII、WebspherePortal、DW9已被广泛运用于电力、银行等大型企业数据整合系统中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3)针对数据集中还是分布的问题,我们提出的虚拟数据仓库体系架构有效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优点,既能够保证原有系统不会因为数据集中而影响使用,又能够通过ETL从虚拟数据仓库中导出项目数据到项目数据库中。有效满足了用户对数据的各类需求。

4)需要建立一个可扩展的集成数据挖掘、知识管理、OLAP等多种分析工具在内的项目环境为知识发现提供基础运行平台。

5)需要建立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服务器群集环形网络架构体系及数据存储NAS和SAN混合架构。服务器群集环形网络架构体系包含群集件和负载平衡管理,可以定义规则使之在正常工作时和应对故障时自动为每个服务分配处理资源。

3.2虚拟数据仓库总体技术架构

下面我们给出虚拟数据仓库总体技术架构,本架构全面覆盖了五大技术因素,并有机融合了目前国际领先、成熟的技术、产品包括联邦技术、门户技术、元数据管理、数据评分及多维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器群集环形网络架构体系及数据存储NAS和SAN混合架构等。

图1虚拟数据仓库总体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分析:

本技术架构由两大资源管理平台构成:

石油数据资产化管理与应用系统平台

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数据资源平台

(上图中两大平台所涉及领域用白色虚线区分)

石油数据资产化管理与应用系统平台主要内容介绍:

1)目前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勘探、开发、生产调度等)在物理位置上保持现状,但在逻辑上和管理上统一纳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管理范畴。它们的数据源采集流程及数据质量保障则纳入标准化体系,对录入数据进行数据整理、质量审核、数据加载。

2)虚拟数据仓库体系建立在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基础之上,提供索引编目、安全管理、元数据管理、权限管理、空间数据集成、数据抽取等服务。

3)数据中心数据管理门户为虚拟数据仓库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登陆和管理操作界面。

4)企业应用门户提供数据资源需求用户统一的登陆、检索界面。

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数据资源平台主要内容介绍:

1)数据需求者根据需求,通过虚拟数据仓库抽取出所需要的数据建立数据集市。

2)根据以建立的数据集市提供用户数据挖掘、高级检索、OLAP所需的相关工具支持。

3)数据集市还包含地震、测井等大体数据。

4油田数据整合关键技术

4.1联邦技术

联邦是指对跨越多个数据资源的数据关联查询的技术。通过实现该技术从而支持不同数据库表之间(甚至文本文件间)数据的关联查询。整合不同数据(分布式和大型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公共和私有),在处理使其如同是在单个数据源中。联邦技术能够统一地访问以任何格式(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存储的任何数字信息。通过采用数据联邦,可在不影响现有应用的前提下,将各类系统的数据源通过联邦的方式映射到一个逻辑的数据库中。联邦的特性:透明性。所有信息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信息源。

异构性。从不同数据源整合数据。

可扩展性和工具化。可以访问任何数据源。

可以通过标准的分析、报告和开发工具来无缝利用的高级功能。查询接口提供了基于标准的完整功能——包括对后端数据源中缺少能力的补偿。

避免需要对现有数据源和应用程序进行更改的自主性。

其性能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程序和可能应用程序的需要,包括高级查询优化技术、本地数据访问以及透明缓存支持。

联邦的技术组织结构:

图2联邦技术组织结构

图2中:联邦服务器(FederatedDatabaseServer)通过称为包装器(Wrapper)的软件模块与数据源进行通信。对于上述各类数据源,WebSphereII提供专用的wrapper,每个wrapper实现异构数据源的SQL处理,支持异构数据库间数据类型的转换和函数的转换。对关系型数据库数据源而言,包装器通过安装在信息整合平台的该数据库的客户端与其进行交互。对非关系型数据源,包装器直接进行数据访问。包装器从信息整合服务器接受数据访问指令,进行转换为数据源所支持的SQL,通过数据源的客户端提交执行。然后将结果返回给信息整合服务器处理。

4.2Portlet技术

基于IBMWebspherePortal技术实现的油田信息门户平台能够高效地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通用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简单而言,门户平台是能够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使得用户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交互访问相关信息、应用软件以及业务流程的集成平台。该平台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多平台系统的单点登录集成框架

在统一的浏览器环境下,通过一次身份认证,即可按照各自的权限存取不同的应用系统,动态浏览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外部经营管理信息。

多平台系统内容集成框架

在统一的浏览器环境下,通过与原有应用系统(如OA系统、ERP系统、勘探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等)进行集成,在保留现有系统的前提下,使得通过统一的门户能够进入这些应用系统,并可以portlet形式集成原有应用系统的内容。

强大的文档搜索功能

石油行业的各种文档形式多样,格式可能是文本、XML、Word文档、PDF及PPT文件,存储在文件系统、内容资料库、数据库及邮件系统中,并且安全级别各不相同。因此,该系统提供区别于其他搜索引擎的专有引擎来搜索各种文档。

与ERP工作流、原始报表和水晶报表系统无缝集成

在统一的浏览器环境下,在各自的使用权限下通过portlet集成展现ERP工作流的审批过程及各种报表,统计图表。

用于协同工作的信息即时交流平台

在该门户系统上工作的同时,用户可看到其他在线的人员,然后通过内部邮件系统、在线聊天等手段与之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用户的个性化定制

在该门户系统上工作时,可自定义页面,在自己的页面上添加经常关注的信息,或经常要使用的集成的各种应用系统。

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

在基于LDAP的技术上,提供基于角色的用户安全管理功能,使得各级用户只能浏览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整个系统,只需要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有具有权限的信息和功能。用户口令实现集中管理。

4.3元数据管理

首先,油田各类数据库可以利用元数据技术规范化其现有的数据资源。每个专业领域建立自己的元数据标准,各专业子库按照这种标准的格式向外数据。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标准提高数据查询和使用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这些元数据将记录有关于数据的所有上下文资料,数据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元数据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数据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这些元数据了解数据资源的背景资料等信息。最后,元数据的使用能够进一步的消除各个数据资源之间的语义的独立性和异构性,能够达到一定限度的数据整合和交换。

图3油田元数据管理

油田元数据网格服务包括三个主要过程:用户通过元数据网格服务到元数据库中检索元数据;用户根据元数据到网格应用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数据;网格应用数据库中新增数据库、表、字段、某些特殊记录时,向元数据网格数据库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

4.4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

总体框架中描述的专业应用及综合应用平台需要包括从后台数据整理、分析到前端图形图表展现的全面技术支撑。

IBMDB2DWE(DataWarehouseEdition)是面向商业智能应用的软件产品包,它包含十多个工具,给商业智能提供了全面、坚实的支持。其中,DB2Alphablox是新版DWE的亮点,它是一套基于Java开发的分析组件。

图4IBMDB2DWE产品分布

DB2Alphablox支持标准的J2EE应用程序开发模型,从而提供了可实现应用程序交付的全面开发范例,这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定制用户界面和添加自己商业及应用程序逻辑的灵活性。通过DB2Alphablox,用户将获取功能强大的报表生成、图形化分析、无限制的信息“钻取”等多种体验。DB2CubeViews是DB2通用数据库的附加功能部件,它增强了DB2,使DB2作为开发和部署商业智能产品和应用程序的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DB2CubeViews有助于加速位于DB2上的OLAP解决方案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管理。

该技术主要特性包括:

DB2UDBV9.1中的DataWarehouse特性包括:

用于大量可伸缩性的DatabasePartitioningFeature。

用于提高DBA效率和所有规模的数据库的自动管理。

多维数据集群--在OLAP和其他查询中使用的数据的优化存储选项。

为仓库查询提供Cube似的性能的具体化查询表。

帮助维护实时仓库的OnlineUtilities。

DesignAdvisor,使得易于为高性能的分析工作负荷设计优化的一组仓库对象(包括MQT、索引、分区和MDC)。

用于高级分析的内置功能,包括回归、协方差、柱状图和移动窗口。

5总结

本文针对五大关键技术因素提出的油田异构数据源整合虚拟数据仓库系统,使得企业能够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多种异构数据源并存,实现异构数据源的动态及时互访,以及信息的挖掘与综合利用,既保护了企业的原有信息化投资,又提供了应用系统由旧向新、系统平台由低向高平滑过渡,能够满足企业低成本、阶段性、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长清,等.异构平台的数据仓库与数据开采技术DB/OL;http://

[2]仇丽青,等.面向Web的数据仓库体系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MobasherB,JainN,HanE,SrivastavaJ.Webmining:PatterndiscoveryfromworldwidewebtransactionsR.TechnicalReportTR96-050,UniversityofMinnesota,Dept.ofComputerScience,Minneapolis,1996

[4]IBM,IBM联邦数据库技术.

http://www-/

[5]IBM,WS技术白皮书.

ttp://www-/developerworks/

[6]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科学出版社,2000,1.20-28

[7]毛锋.数字油田的理论.设计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5-106

[8]罗广华,熊华平.油田开发数据仓库的建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02).34-35

[9]赵蕴冬.数据仓库及其建设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02).73-74

关键技术论文篇2

由于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也是有所区别的,笔者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分成两类:一类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另一类是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优化技术。其中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不仅包括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更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而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优化技术则主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决策问题,从而实现对供应链管理的更换应用。具体如下:

1.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即根据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相应的管理系统。在供应链管理诞生的初期通常使用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技术来实现,这种技术很好地满足了当时供应链管理的需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已经逐渐地开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来进行构建,比较有名的管理系统如SAP公司的等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与传输,从而实现各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完成协作。目前,专家学者们将目光瞄向人工智能技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自主决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技术不够成熟,无法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二是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研究。严格的来说,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并不属于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但是由于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重要前提,因此笔者才将其视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

1.2供应链管理的决策优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生产决策、产地决策、运输决策、合作伙伴的选择决策等,决策的好坏与否决定了供应链的效率高低,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各个企业的重视。而供应链管理决策优化技术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的一种技术。例如产地决策主要包括生产位置、仓库和货源三个内容,其对供应链的效率、企业的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如果仅仅依靠管理者的主观经验来进行决策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失误,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线性规划、启发式算法或者仿真等方法来进行求解,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此外,合作伙伴的选择决策可以通过招标法、直观法、数学规划与统计概率法来解决,生产决策可以通过排队论模型、网络流模型或者流体近似法来求解等。

2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逐步的开始进入知识经济与电子经济并存的时代,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了主流商务模式。所谓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生产、营销、销售等经济活动,其并不仅仅指依靠互联网技术来进行的商务活动,还包括利用其他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商务活动。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在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如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原材料的查询和采购,对产品信息的展示等。

2.1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将逐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自动处理商务操作和工作流,同时增加对重要系统的数据的存取,以便于企业内部之间能够共享信息,共同解决客户问题。同时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还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最及时的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2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在以往,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通过工作人员来进行联系,而这也导致了信息的延后性。而将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一方面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在商务处理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虚拟企业,共同为整体供应链提高增值服务。

2.3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供应链管理目前,企业在网上开店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和客户之间关系纽带已经不仅仅限于产品的销售,更多的是以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需要供应链管理来进行相应的变革。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产业,构建一个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网络,消除传统供应链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

关键技术论文篇3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速,导致电力供应再度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全国目前已经有22个省市相继“拉闸限电”,一些地区的企业不得不采取“停四开三”,直接影响到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电力供应短缺,对于电力改革的实施计划产生了不利影响,供应不足造成“电力市场”无法按期建立。老的垄断管理体系解体了,新的市场体系建立不起来,2011年电力行业将会出现非常复杂的局面,电力改革何去何从成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忧虑。 曾经被寄以厚望的新一轮“电力改革”,正在因为全国性缺电遭遇空前的尴尬,由于权利的重叠和体制矛盾,新成立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新改组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于电力改革具体措施上出现了政令不协调,让电力企业感到无所适从。改革的前景陷入迷茫,连最权威的改革者们也无法预测这一改革将会产生如何的结果。在电力改革的乱麻中,老百姓直接的感受除了“拉闸限电”,就是电价上涨,还有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指责,难怪老百姓发牢骚:电力改革越改越乱。电力改革会不会真的“越改越乱”? 作为电力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的“解体原国家电力”的任务已经完成,然而结果却是一个老老虎顿时裂变为12个新老虎,形成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集团,以及5大电网集团公司,还有5大发电集团公司。在实际生产能力没有相应扩大和执行层也没有加强的前提下,领导机构聚增,使得已经极低的电力行业资产利润率进一步下滑。人们看到的是:办公大楼越来越多,老总副总越来越多,工资待遇越来越高,拉闸限电越来越频繁,电力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还不如改革之前。 实际上电力改革早在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时就已经开始。然而,改革的进度和成效都令人“沮丧”,国务院不得不推进新一轮的电力改革。电力是一个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业,需要很强的公共意识,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两者存在非常大的矛盾,让一个企业去承担公共义务是没有道理的,将公共利益简单地交给一个利益集团的“改革”就更是个问题。电力部企业化后,垄断经营等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许多方面的弊病更加变本加厉,公共意识完全被“商品经济”意识淹没了。欺行霸市,腐败奢华,占据了近两万亿的国有资产,最后只给政府100多亿的“利润”,最终犯了众怒,使得一些领导同志不管电力改革应该如何实施,采用什么方式,非要将国电公司先解体不可,实际上整个中国社会对于电力改革感情因素超越理智。 电力改革所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协调。问题是我们可不可能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我们的意识可不可能去改变已经存在的“现实”。电力工业的生产方式已经延续了100多年,新中国的电力生产供应体系从1945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东北至今,也已经建立了近60年。它的管理体系是与其生产方式共同生长起来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基本上还是平衡的。今天,我们打破这一平衡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希望重新划分利益格局,引进竞争机制,从而打破垄断,增加政府干预权威?还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供电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使电力能够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国家电力公司这样规模的垄断企业,在世界上任何国家政府都是无法容忍其存在的。但是,我们通过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最关键的因素。 目前正在实施的“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主要为解决发电和输配电之间的问题,可是发电环节的垄断因素有限,垄断在输配电环节更为突出,而这一垄断是现有供电方式和技术决定的,目前的改革措施能否在不改变生产方式的条件下,改变电力垄断的本质?“厂网分开”虽可以使各大发电企业向电网“平等”送电售电,避免歧视,增加一些企业投资建设电厂的积极性;“竞价上网”也可能增加电网的收益。但凡事都是有一利必

关键技术论文篇4

>> 论第四代移动通信(4G)关键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浅析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展望 浅谈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实际应用探析 浅析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五大关键技术与展望 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船舶安全应急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 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探索 浅析第四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LTE概述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探究 刍议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浅析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王建峰,黄国策,康巧燕, 4G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与3G系统的比较研究,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 .9

[3] 赵亚男张禄林吴伟陵.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无线电工程.2005.2

[4] 李世博.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网络结构.广西通信技术.2007.12

[5] 刘丽 刘世忠 郭燕飞4G通信系统核心技术M I M O - O F D M 研究.移动通信.2009.2

[6] 张献英.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浅析.数字通信世界.2008.6

关键技术论文篇5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里的现象(或问题)所进行的科学分析、综合研究和详细阐述,并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在具体实践中,科技论文除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和应用性外,还要注意其规范性,即撰写科技论文时应把标准化技术引入其中。规范化的科技论文不仅可以反应作者的基本功,而且还会减少编辑加工的时间周期和编审工作量。

下面结合上述有关标准着重谈一谈科技论文撰写中应注意的几个有关标准化问题。

一、编写格式的标准化

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对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作出了具体规定。所谓格式,即一定的规格式样。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就是撰写和编排科技论文时应满足的规格和式样方面的统一要求。因此技术监督科技论文的编写格式也应遵从这一标准。

一般来说,技术监督科技论文与其他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基本相同,包括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而前置部分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等,主体部分依次为引言、正文、结论(和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二、论文题名拟定的标准化

论文题名,又叫题目、篇名等,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GB7713-87中规定: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对于用作国际交流的技术监督科技论文,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其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在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论文若分册出版,或是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者。同时要求题名在整本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 论文题名拟定中作者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作者常出现并应引起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1、题名反映的面大,而实际内容包括的面窄;

2、标题一般化,不足以反映文章内容的特点;

3、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拔高。

三、论文摘要编写的标准化

GB7713-87中指出论文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技术监督科技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

摘要的写作及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可归纳成如下几点。

1.作为一种可供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

2.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200~300 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精练,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摘要应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3.格式要规范。尽可能用规范术语, 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术语。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罗列段落标题来代替摘要。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分段。摘要段置于作者之后,关键词之前。

4.文字表达上应符合“语言通顺,结构严谨,标点符号准确 ” 的要求。摘要中的语言应当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修辞规则和逻辑规则,不能出现语病。

5.要采用标准化的名词术语。尚未标准化的,以采用一次文献所采用的为原则。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不要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在摘要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7.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号、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等。

8.必要提及的商品名应加注学名。

四、论文关键词编写的标准化

相关标准指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按照要求每篇论文选取应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综合性主题词表(如《汉语主题词表》和专业性主题词表(如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 )词表、INIS(国际核信息系统)词表、TEST词表、MeSH词表(美国《医学主题词表》)等)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

五、论文正文编写的标准化及注意事项

GB7713-87中指出: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撰写技术监督科技论文要实事求是,不要求有华丽的辞藻,但必须思路清晰,合乎逻辑,语言通顺,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2.必须使用规范化语言,特别是涉及名词术语,决不能随意采用习惯用语和方言,同时,论文写完以后,一定要多看几遍,检查完善,首先应做到对自己的文章质量负责把关。

3.当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必要时用彩图)来陈述。表或图要具有自明性,即其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够说明欲表达的问题。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防止错引或重引,避免用图形和表格重复地反映同一组数据。资料的引用要标明出处。其表达方式应严格遵守GB7713-87的要求。

关键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必要性

从本质上看,世界各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起因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恢复、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而提出来的。其共识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率先走出经济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1]。而历史经验也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例如,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 156亿日元。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0 000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另外,还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英国、法国相继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还计划十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这比英国以往任何时候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都要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在2009年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2009年底,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工作启动,当时初步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文件起草组也相应成立,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先是从原本的七个领域扩展到了九个领域,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两大领域。2010年年初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经过半年的意见征求,主要领域从七个扩为九个,现在又改为七个,但前后七个领域的产业内容已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定为七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做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但是,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而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1]。例如,美国有极为严格的高科技出口制度,有20个大类的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并动辄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拒绝向中国输出技术。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我们的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才能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现状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它既涵盖了“战略”本身的重大性、长远性和未来性,也涵盖了“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作用的特征[1]。例如,温家宝总理(2009)在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时则指出,“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特征。同时,从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看也体现了“新兴产业”的特征(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1]。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表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2]。 赵刚(2009)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其次是着眼未来,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2]。王勇(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1]。中国部分媒体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1]。

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与关键核心技术相联系的。对二者关系的解释可从20世纪世界各国关于国家关键技术的规定中得到认识。例如,美国在1991年3月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指出“国家关键技术”是对“对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如先进技术计划(ATP)、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I-I),生物技术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技术和环境保打技术计划的清洁能源及清洁车辆计划技术等,把关键技术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德国技研部委托弗朗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与七个研究管理局合作提出的《21世纪初的德国关键技术》报告认为,所谓“关键技术”指的是“对国家经济有决定性影响;欧盟制定的《第四次研究、技术开发示范活动总体规划》把“关键技术”定义为:“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通用技术”;韩国政府制定的“高度先进国家计划”(又称HAN计划,c-7计划)认为,“关键技术”是“能够给经济带来最大潜力,并对社会有综合效益的基础性通用技术和应用性产业技术”。这些规定都把关键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联系了起来。

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起来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他在2009年9月21日和22日面向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召开的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选择关键核心技术,确定新兴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就会贻误时机。新兴战略性产业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其后,他又在2009年11月3日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强调,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也是与自主创新相联系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就必须加快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如果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他还指出,中国要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着力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2]。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评述

从以上理论讨论的状况看,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其重要手段。同时,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使中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要意义。就整体来讲,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当然,从这些理论讨论的情况发现,尽管各国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得较多,但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自主创新路径,就相关的概念都还处于争论之中,例如,什么是战略性新产业?什么是关键核心技术?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究竟能够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有哪些?都还没有作出完整回答。因此,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相关问题,形成明确、具体的研究路径是必要的。

1.可形成的具体研究路径分析。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势:(1)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和目的,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究的逻辑起点。(2)为了有利于问题研究的深入,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明确,将奠定继续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3)为了明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可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例如,关键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及关系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形式分析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详细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通过自主创新形式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为了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效应,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产业市场效益、产业技术效益、产业带动效益、产业优化升级效益进行分析。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从理论上清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效益,也可为后面的研究内容提供直接的参考标准。(5)为了更深入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可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进行分析。例如:技术知识聚集、资金保障体系、畅通的技术推广路径和产品销售市场等。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提供逻辑参考。(6)为了能够探究出对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办法,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例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有效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配套技术使用体系的建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建立等。这部分的探究,可实现课题研究达到的实践指导意义的目的。

2.研究路径的结果分析。从以上研究路径看,可达成的预期结果有:(1)研究中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这不仅构成了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还丰富了新兴产业理论,也拓展了“战略”理论的范畴,具有研究理论上的创新结果;(2)该研究根据关键技术理论和核心技术理论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关键技术”理论的和“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结果;(3)该研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条件,探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路径,形成的完整的自主创新路径和研究体系,对中国有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一定实际指导作用,具有实践上的创新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勇.战略性新兴产业简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2]万钢.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求是,2010,(1).

关键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热点;冷门;趋势

中图分类号:G8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03-0141-04

The Spotlight Issues and Trends of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ity'sTraditional Sports

JI Shang b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 ang 471022, Henan China)

Abstract: By som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keyword searc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logical analysis, the essay has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focus, dark horse andtrend of the research of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sports. It finds that the n ationality’s sports, Taijiquan,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re three spotlightissue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ity’s sports studies. In the ethnic traditionalsports classification study, the hot topic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national ity traditional sports, Sanda, martial arts teaching, martial arts set patter ns, minority sports, Qigong and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martial arts patte rns’classification study, the topic is the 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 ns of martial arts set patterns; In Quanshu classification study,the hot topicmainly lies in Taijiquan,Xingyiquan, Baguazhang, Shaolinquan,Changquan, a 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health of sports will gradually become a topic of conc ern; The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ivil martial arts and excellent types ofQuan may be neglected in the study of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Key words: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focus; unexpected; trend

近年来,电子文献检索法逐渐成为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本文运用关键词检索法对200 2-2008年间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进行检索与分析。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选择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 为信息源,并通过检索民族传统体育类文章关键词来了解其出现的频率,然后根据关键词出 现的频率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热点、冷门与趋势,以求探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工 作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2-2008年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

1.2 研究方法

1.2.1 关键词检索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与研究的需要,预先设计出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31个, “北京奥运”和“奥林匹克运动”类论文关键词2个(用于比较),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信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 数据库中,检索出2002-2008年间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25 771个次,根据检索结 果分类统计和排序,并依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一般情况下,频率出现的越高与其有关的主 题就越可能是研究的热点)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点、冷门与趋势。

1.2.2 数理统计与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 ffice Excel进行统计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根据文献资料、标引关键词的年份和频率及其数据处理结果,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热点 、冷门及趋势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发现,有关民族体育类论文的研究数量遥遥领先,7年间总计达4 076篇,其次是散 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

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它们均在1 000篇以上; 民间体育、武术理论和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都在100~400篇之间,而武术器 械方面的研究最少,总计19篇。另外,从表1中还发现,2002-2007年间,序列1至11的关键 词,其出现频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到了2008年,除了“气功”关键词仍呈上升趋势外, 其它均出现陡然下降现象(表1)。

通过对表1中关键词总量的综合分析,近7年间,以民族体育、散打、武术教学、武 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为关键词的文章,共占民族传统体育类文章总 量的93.9%。从以上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关民族体育方面的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热点中的热点,它同散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等方 面的研究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6个民族的国度里,民族体育的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它做 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它的大众性、区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及文体交融 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健身、娱乐、竞技、教育、经济等功能,因此,民族体育 在整个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这句 富有哲理 性的名言肯定了民族文化的大众性、时效性、流通性及其生命力,而对于民族体育而言,同 样具有这样的魅力,所以,民族体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研究的热点是不言而喻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散打这一技击 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众多体育院校和民间都争相开展了这一体育项目,《武林风》栏目 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散打在这种形势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是必然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跆拳道在我国开展得也很普及,它以其健身、竞技和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与百折不 屈的跆拳道精神[2]令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该项运动,大有超越我国民族传统的散打 运动之势 ,尽管该运动源于我国,但是,我国的散打运动在培养练习者的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等优良 品质和礼仪等方面做得不如跆拳道,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其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该方面的问 题还需要研究者认真思考。

在武术教学研究方面,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中小学、高中和大学不同层次的武术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就武术教学方法而言,特别是在电子化教学时代,如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 础上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来有效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内容,因此, 随着武术教育理念的更新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改善,武术教学方面的内容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之 一。

另外,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花园中是一束绚丽的奇葩,其中,武术套路的教学、 训练、表演、竞技及其“商业化的发展”[3]等方面的研究甚是突出,它和少数民 族体育、 气功、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它们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研究的热点。

通过表1我们还可以看到,序号8至11的关键词出现频率相对较小,这说明民间体育、武 术理论、传统体育养生、武术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热度相对较低。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 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开展的体育[4],民间体 育正是由 于缺乏这种组织化、专业化和制度化,其受关注程度也相对较低,因此与其有关的关键词出 现的频率相对较低,然而,民间体育内容十分广泛,并在日常生活中为大众的健身、娱乐及 休闲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对民间体育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武术理论与武术器械方面 的研究热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者的研究范围相对较窄。而作为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 研究,尽管该关键词排列在表1的第10位,但它作为传统体育养生的主题,可以预见,随着 健身气功的大力推广和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健身气功大赛的举办,其影响力将大大提升,因此 ,在健康理念逐渐增强的今天,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素材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2008年是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年,正是这种重大的世界性运动会的举办,掀 起了关于奥林匹克研究的热潮,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8年,以“北京奥运”和 “奥林匹克运动”为主题的研究骤然升温,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 126和906篇,净增百 分比分别高达250.9%、214.2%,正是由于“北京奥运”这种特殊原因,导致了民族传统体 育 类研究(除气功研究)普遍下降的结果。但我们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还会以其特有的生命力继续呈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气功方面的研究在2008年没有 出现下降情况,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气功研究者没有受到北京奥运的影响,另外,更重要的原 因还在于,人们通过健身气功来追求旺盛生命状态的愿望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2.2 传统、竞技、学校及民间武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2数据显示:2002-2008年间,表2中各关键词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有关传统武 术 方面的论文总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达2 842篇,仅次于太极拳类和民族体育类论文数量 ,其次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和民间武术类论文数量(表2)。

表2内各数据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类的 研究,一是没有受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赛事的影响,二是该领域内的研究处于持续升温态势 。

传统武术方面的论文关键词总量之所以处于领先地位,占据着武术类论文关键词总量的 60.2%,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传统武术是武术文化的根文化,也是现代竞技武术的源 泉,没有博大而丰富的传统武术做根基,现代武术不可能有发展的素材和动力,如果现代武 术脱离传统武术的根本,那么,现代武术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传统武术具有极 高的历史学价值,它是历代宗师代代传承而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其价值正如邱丕相 [ 5]教授所述“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不仅具有历史‘沧桑’的价值感,更在于后人可以去 探索它、研究它、发展它”。

关于竞技武术类的研究虽然没有传统武术类的研究火热,但在近几年超过了学校武术与 民间武术类的研究。这一现象说明了竞技武术在当前走势良好,已逐步走向成熟,武术从民 间的最低层走到学校,成为一项体育项目,从中国东方式的文化形态走向中西文化的结合, 成为一项竞技体育,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发展。

相比之下,学校武术类的研究尽管没有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类研究一样的强势,但有关 学校武术类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学校武术不仅是学生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方法,也 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武术也 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热点而持续下去。

至于民间武术,虽然表2中所显示的论文关键词检出量没有前三项多,但民间武术仍然 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民间武术是武术研究的源泉之一,学校武术与竞技 武术的原始素材皆来源民间武术,因此,民间武术类的研究大有文章可做,个别研究会对丰 富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可能会成为该领域内研究的冷门话 题,例如,对民间将要失传的武术拳种研究、促进民间武术文化交流研究、民间武术对丰富 人民文化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挖掘与整理民间武术文化研究等。

2.3 武术套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3数据显示:有关武术套路教学、武术套路训练、武术套路竞赛方面的文章检出率相 对多于武术套路创编与武术套路裁判方面的文章;2002至2008年间,除了武术套路训练和武 术套路裁判类关键词处于微量不定态势外,武术套路教学和武术套路竞赛类关键词总量呈波 动上升趋势(表3)。

根据表3数据的横向比较: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与竞赛方面的研究数量差距不大,分别 占武术套路类文章总量的37.8%、31.1%、26.7%,说明该方面的研究力度相近;武术套路 教 学、训练与竞赛方面的研究总量共占武术套路类文章总量的95.6%,说明武术套路教学、训 练及竞赛是武术套路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在中小学、大学乃至民间、部队等不同层次和不 同领域内,有关武术传承的方式都离不开套路的形式,以套路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和竞技以 及表演是武术传承、发扬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另外,随着武学研究的深入,武术套路的价值 趋向于多元化,除了原有的技击、健身、竞技、娱乐等价值外,其教育、美学及其商业化的 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也逐步受到重视。

对于武术套路的创编而言,其研究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武术套路的创编存在一定的难 度,包括动作质量高低的把握;动作路线与内容的设计;不同拳种的风格、特点以及表演性 、欣赏性等因素都要考虑,同时,现代武术套路的创编主要目的是为了竞技比赛,而每年的 武术赛事中所比赛的又基本上是规定套路与传统套路,自选套路则相对较少且创意不多,基 于以上种种原因,武术套路的创编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创新,只 能原地踏步,其相应的文化也只能守旧如初,因此,从事武术套路创编的研究将对竞技武术 及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武术套路创编虽不能称为武术套路类研究的 热点,但它将成为武术界有志之士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对于武术套路裁判而言,其研究数量 少的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变动性太低,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也自然为少。

2.4 拳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4所反映出的信息主要表现在: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研究在拳术类文章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整个31个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中,以太极拳为关键词的论文检出率最高,达4743 篇;在100至400篇之间的有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共计1156篇;南拳、 螳螂拳、通背拳、劈挂拳、戳脚共计265篇;2007与2008年相比,除了少林拳、螳螂拳、通 背拳,拳术类论文关键词总量微有升高和截脚处于微量不变的态势外,其余关键词总量呈微 量下降现象(表4)。

在6 164篇拳术研究领域里,有关以太极拳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占拳术类论文总量的76. 9%,有相当高的比例。太极拳运动以其健身性、欣赏性、大众性的优势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国内各大高校几乎都把太极拳作为体育必修课程,且在大众体育中,太极拳的开展也十分广 泛,有很坚实的群众基础。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应日本友人邀请题词“太极拳好” ,自此以来,太极拳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太极拳运动已成为当今国内大众体育场上最 亮丽的一道风景之一,同时,它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十分强烈,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运动 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目前,还有学者极力呼吁将这一运动引入孔子学院,使 国外朋友通过这一载体了解东方文化,这种高屋建瓴的举措既可以扩大其发展空间和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以其本身 的魅力拥有了自身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生存力。我们充分相信,在重视提高“体育文化 力”[6]和世界普遍关注健康话题的今天,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研究将成为人们长久 的研究热 点,还可以预见,广大科研人员也会将如何提高与增强太极拳的文化力作为研究趋势之一。

与有关太极拳为主题的研究相比,以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等为主题 的研究相对较少,这说明该类拳术的影响力与太极拳相比要小得多,其研究的总量也自然相 对少得多,而对于南拳、螳螂拳、通背拳、劈挂拳、戳脚等方面的研究则更少,该现象说明 ,一些传统拳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其传播力度小、群 众基础薄弱;二是其文化影响力小、发展速度慢;三是受现代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制约;四 是受传统拳术自身特点的制约,如,传统拳术的套路内容较为简朴,且多有重复,基础动作 单调枯燥,且短期内难见实效,不如练散打或拳击、跆拳道来得快速实用;五是传承方式较 为闭塞。以上原因构成了部分传统拳术研究总量不多的重要原因。

运用同样的检索方法,对四季拳、梅花拳、汤瓶拳、弹腿、凤阳拳、绵拳等拳种进行检 索,结果显示:有的检出率极低,有的为零。这种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传统拳术作为一 种文化形式,其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像四季拳[7]、梅花拳[8]等许多拳种 都濒临着失传的危 机。诚然,由于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变迁,一些优秀的传统拳种正面临着流失的命运,这是民 族文化的巨大损失,这种民族文化流失的境况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不能不引起武术界乃至 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高度重视。因此,目前那些虽不盛行但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武术拳 种将是人们研究的冷门话题,这也是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与价值所在。为使濒临 流失的传统拳术发扬光大,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还要探索传承 之道,理论研究应充分宣扬传统拳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彰显其文化蕴含与教化功能; 实践研究应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例如,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记录与保存;成立协会、组 织;举办比赛,扩大影响等举措。

3 结 语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是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体育、太极拳、传统武术 类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三大话题,同时该研究领域中也存在一定的冷门 素材,尽管2008年民族传统体育类部分研究出现陡然下降现象,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优 秀的民族文化还将保持上升的研究大趋势。为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民族体育文化之林 中崛起,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力,应看清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全面而科学地 对其进行广泛细致的研究,让热点研究持续,让冷门研究充满价值,让整个民族传统体育研 究朝着良性趋势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李磊,祝伟明,古信.儒佛思想对跆拳道精神影响之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24(5):133-134.

[3]邱丕相,初学琳. 武术套路商业化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1,8(3):49-51 .

[4]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概念再探讨[J].武汉体育学 院学报,2009,43(11):27-33.

[5]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0-224.

[6]张建华,陈青,钟全宏,孟峰年.体育文化力的内涵及其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 学报,2006,(6):50-52.

[7]何喜林.四季拳――一门濒临失传的拳种[J].精武,2003,12:29.

关键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早在1963年,美国Chemical Abstracts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提供快速检索文献资料主题的途径。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几十万篇科技,学术界早已约定利用主题概念词去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或叙词 ,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此类文章,读者就检索不到。关键词选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1 关键词分类

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 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2 关键词标引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GB/T 3179—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或叙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 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 ;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自由词)。

所谓标引,系指对文献和某些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是为了从内容复杂的文献中通过分析找出构成文献主题的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标引所需的叙词。标引是检索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标引,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检索。科技论文应按照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并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为叙词。

3 标引关键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专指性原则

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为专指性。只要在叙词表中找到相应的专指性叙词,就不允许用词表中的上位词(S项)或下位词(F项);若找不到与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 叙词,而上位词确实与主题概念相符,即可选用。例如:“飞机防火”在叙词表中可以找到相应的专指词“专机防火”,那么就必须优先选用 。不得用其上位词“防火”标引,也不得用“飞机”与“防火”这两个主题词组配标引。

3.2 组配原则

叙词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2种类型:

交叉组配。系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 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喷气式垂直起落飞机”,可用“喷气式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这2个泛指概念的词确切地表达叙词表中没有的专指概念;“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 ”这2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

方面组配。系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 “稳定性”组配,即用事物及其性质来表达专指概念;“彩色显像管荧光屏涂履”,可用“ 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电子束管)”和“涂覆”3个词组配,即用事物及其状态、工艺过程3个方面的叙词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在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参与组配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的概念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如果无法用组配方法表达主题概念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词 或相关叙词标引。

3.3 自由词标引

下列几种情况关键词允许采用自由词标引。

a.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概念词。

b.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出现的概念。

c.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 转贴于

d.某些概念采用组配,其结果出现多义时,被标引概念也可用自由词标引 。自由词尽可能选自其他词或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工具书,选用的自由词必须达到词形简炼、概念明确、实用性强。采用自由词标引后,应有记录,并及时向叙词表管理部门反映。

4 关键词的标引步骤

首先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该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对所选出的词进行排序,对照叙词 表找出哪些词可以直接作为叙词标引,哪些词可以通过规范化变为叙词,哪些叙词可以组配成专指主题概念的词组;还有相当数量无法规范为叙词的词,只要是表达主题概念所必需的 ,都可作为自由词标引并列入关键词。

在关键词标引中,应很好地利用《汉语主题词表》和其他《叙词表》,标引过程应该查表;切忌主题概念分析和词的组配有误;要控制自由词标引的数量。

上一篇:模块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造价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