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指导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1 17:08:46

预习指导论文

预习指导论文篇1

【关键词】预习;自主学习;预习指导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一个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可忽视环节,它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良好的预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它虽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进行,却影响着教学的终端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况且课堂上又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课前预习到位、充分准备,不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从而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预习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那么,到底如何预习课文?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老师怎样指导预习?

一、启发方法,培养习惯,为课堂教学埋下慧根

根据预习程度的深浅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可以把课前预习分成由低而高的三个层次。即障碍性预习、感受性预习和发现性预习。

1.障碍性预习指通过运用工具书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文本的字词义和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字词教学也是初中语文双基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写错字用错词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对字的形、音、义的教学力度,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是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之一。我在教学的课前预习的设计中,将重点的字词预习设计为读课文,勾生字,注拼音,找新词,明意义。

(2)审题目,就是根据题目来判断文体,根据题目判断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线索等。识作者,就是依据作者的名(名、字、号等),时(生卒时间、年代、国别等),生(生平简介)、评(社会、时代给与的公开评价),品(主要作品及代表作等)五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积累文学常识。

2.感受性预习指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和借助教师的预习指导整体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脉络

这部分的内容包括:知内容,理结构,析方法,做笔记。如何将各种文体的阅读化繁就简,这也是老师不容忽视的必要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按文体掌握文本内容,并在文本空白处做好笔记或在文本中勾画出来。为解决学生无从下手的局面,我给学生列举了几种常见文体的预习方法。

(1)一般记叙文(含叙事散文)中,我们可以从事情、人物、情理意义几方面来预习,了解文章内容。如《背影》,本文写了什么事?刻画了那几个人物?用什么方法来刻画的?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2)写景散文,我们可从景物特点、方法、抒情来理解内容。如《春》描绘了哪几个景物?有什么特征?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3)说明文,我们可从对象、特征、来了解内容。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本文介绍了什么事物?有什么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4)议论文,我们可从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来了解内容。如《懒惰的智慧》,文本阐述作者的什么观点?用哪些论据来论证的?怎样进行论证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发现性预习指在原有语文素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阅读鉴赏的方法探究文本的语言、主题及写法,表述自己的思考

(1)摘佳句,找疑惑。语文素养离不开日常的点滴积累,预习就是一个有效积累的好机会,主动去摘抄课文中的佳句,既可以深化课文内容的认识,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或范例。摘抄初期可以要求学生先摘抄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句,议论、抒情句,使用了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的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等,并简要进行分析。

(2)明启示,悟哲理。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感悟情理,提升自我生活质量与修养,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担负的责任,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作家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那我们在指导学生如何感悟课文内涵时,就可抓住文章中的人、事、物、景等形象,结合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及认识,来总结生活或人生的启示。

二、重视检查、及时评价,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教师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有认真做的动力。因为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扎扎实实搞好课前预习,把握好预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翠美.《培养预习习惯,促进主动学习》.教育评论

[2]曹新荣.《语文课预习之我见》.河南教育

预习指导论文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节奏也日益加快,因此,关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叶圣陶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给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预习中提示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要使学生领会这些方法,用它们开启知识宝库,指导学习实践。教师可以开设预习课,教会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指导单元导读和预习提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然后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适当加上批注,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良好读书习惯。

二、照抄知识要点,激发预习兴趣

预习中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调动预习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三、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通读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析读课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启迪思维,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了?”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赏读课文。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色。”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草原的美景图,直至成诵。

4.围绕预习重点,设计预习提纲。不少课文在《预习》中涉及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把预习重点贯穿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感。教学《古诗两首》教师可设计以下预习提纲:①读。读《咏柳》。可放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注意句末诗韵。②想。注意对关键词“妆、绿、裁剪”的理解,想想诗句意思,弄清大意。③议。同桌互议,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提出疑难,想象、领悟诗的意境。④诵。朗读,背诵。⑤写。默写。⑥用。回顾预习过程,并用这一过程学习第二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四、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一要引导学生对预习引起有意注意,自觉运用预习提示;二要检查学生读的效果,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否懂得在书上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的学生,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预习指导论文篇3

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们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相互切磋,充分酝酿,这样能使多种意见和信息相互交流,可以达到:充分发挥民主,克服教师唱独角戏的毛病,又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及综合水平,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要真正达到卓有成效地讨论,需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预习,二是引导。

(一)预习:叶圣陶先生说:“预习的事项,无非调查、分析、综合、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课堂讨论时,“教师犹如集合中的主席,排列讨论程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比主席还多一点责任。学生预习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出来,加以阐发。”叶老的这段话,说明了预习的重要及老师在预习中的指导作用。

首先,预习一定要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指定少量资料。对不同的体裁,要有不同的预习。对议论文、杂文侧重于层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侧重说明方法、顺序和角度。

其次,布置预习要环绕激发思维活动来设计预习题目。要起到:造成悬念,激发求知欲,找出文章的关键所在的作用。

再次,要提供预习的具体方法。大致有这么几种方法,即:提纲法、卡片法、笔记法。

第四,要恰当安排合理的预习步骤:查、看、读、摘、想。

(二)引导:也就是说,在实施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动向,防止偏激、过细、过远。结合预习提示,逐项、逐步,由浅入深地讨论,把学生引入自己所设计的问题之中。当然,对讨论中出现的超出设计范围的问题,教师更应恰当引导,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护学生的热情,不致于打击学生的兴趣,造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二.讨论法的基本类型

1.质疑问难式的讨论。

此种方法多用于课文的疑点、难点、易混点较多或文章内容比较艰涩、典故较多、作者的观点与现实不大合拍、时空距离较远的文章。可发动学生在阅的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行解决。

质疑问难式还适用于单元教学或同体裁、同风格、同题材的文章的教学。尤其是同一单元讲后,结合单元思考和训练,让学生用一节或更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讨论,找出单元教学的要点,从中汲取写作方法及有关知识,这样比教师的直接总结让学生死记,效果是好得多的。

2.评论性质的讨论。

对某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对诗词歌赋的鉴赏,对优美文段的理解适用此方法。课堂上可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好,怎样好。写作时借鉴之处是什么。评论时,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补充。这种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各自专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广泛地发表意见,或谈词语,或谈句式,或谈修辞,或谈逻辑,或谈结构层次,或谈写作有关特色。这样反复谈谈议议比教师讲析更全面、更精辟、更透彻,更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题性质的讨论。

此种讨论难度大,对教师的要求也高。组织这样的讨论,要求选题恰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言可发,言之有物。比如对某一作家的作品学完以后,可组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这位作家的作品全面回顾,总结其写作特点、风格及该作家的艺术成就。教师在这样的讨论中应善于组织和引导,善于归纳学生的各种意见,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使讨论方向明确,并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加深理解。讨论一旦结束,教师要作出小结,使讨论有一个大致统一的结论,有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

三.讨论的方式

1.同桌交换意见。同桌两个同学对某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扩展学生思路。

2.前后桌的讨论。前后桌之间的讨论,可使讨论更热烈,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广泛。

3.全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见解,又能增加其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班级讨论。由各小组选出发言人或自由发言,可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及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培养学生听说思辨能力及综合素质。

总之,讨论法在语文教学中是大有好处的。这正象肖伯纳所说的那样:“每人手中各有一个苹果,两人互换后,每人手中仍只有一个苹果;每个人心中各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心中可有两种思想。”采用讨论法,可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加深,可使每个学生心中对问题的看法变得多种多样。不但会从一方面,而且会从多方面看题;不但会站在自己立场上看问题,而且会换位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效果。

预习指导论文篇4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途径。加强预习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又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在预习上存在着重视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没真正清楚以及学生对预习的消极态度,使得教师对预习的深度、难度和要求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呢?

预习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打破教师独霸课堂的弊端。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自学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这也就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讨论、应用、考察”四步教学法,第一步就主张预习。可见,预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预习是首要环节。“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让学生学会预习,首先,预习不能只停留在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新词上。而是指导学生不仅要读课文,还要查看其他的有关书籍,甚至上网或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知人论世”。其次,要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有意识地圈点批注,适时写出自己的感想。当然,教师布置预习要明确,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为什么要预习。第三,充分读课文和积极思考也是预习的基本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学有所得,必须做到一边读一边思考。教会学生把握“整体阅读”的原则。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脉络,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我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过程中,布置预习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②课文有几处描写风雪?是怎样描写风雪的?③“风雪”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三个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该思考什么,如何预习。让学生从对比学习入手,教会学生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把过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应用到新的课文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自我学习的横向迁移。另外,预习只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效果。

总之,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多在“预习”上下功夫,注重对预习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就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预习指导论文篇5

关键词:语文预习;针对性;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前预习要到位,学会预习方法

1.在教学中,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

2.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n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这种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预习兴趣,培养预习习惯

1.引入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如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预习生字词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字词,优胜者可获“智多星”称号。

2.及时表扬和鼓励,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我总是认真检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3.开展有效预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形成自学的风气。很多同学为争取到交流的机会,在预习时格外用心,良好的预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课内外预习相结合,培养预习能力

1.注重课内外预习的结合。在中、高年级语文预习过程中,所设计的预习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人、事、景、物、地点等内容,如果课内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我就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或相关资料。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激发课内阅读的兴趣。

2.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性。 差异性是一个客观事实,在预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的做法是:首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按学习优差搭配,在预习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要求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和督促基础差的同学,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先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预习中的问题,从中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并给予弥补,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最后是鼓励,学生只要能写一个字、一个词,能开口讲话,就要给予表扬鼓励,不训斥学生。

预习指导论文篇6

一、注重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独立寻疑

[案例]

(课前,教师先提出预习要求:1、尝试从音、形、义入手,自学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4、试着围绕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生齐读课题。

师:(“盗”字下加上“”)“盗”是什么意思?

生:盗就是偷得意思。

生:盗就是窃的意思。

师:“盗”在字典里的解释为“偷”,上部的“次”古义为“涎”,意为垂涎别人的器皿,因此去偷,去抢劫。那么,见到这个“盗”字,你会想到些什么?

生:见到这个“盗”字,我觉得讨厌。

生:见到这个“盗”字,我觉得痛恨。

生:我为这些人感到可耻。

师:在这里,作者将普罗米修斯与一个偷窃者相提并论。我们再看这个课题,你的脑海里会产生那些疑问呢?

生: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

生: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

生:普罗米修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师:学贵有疑!有了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书吧!

学生练读后,讨论交流解释: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本没有火种,那时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生:我知道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

生:我知道了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路上,当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扎实有效地课前预习既为学生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哲理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预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有效地预习指导。

学生如何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是每个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的,也是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预习的。这个过程因为不同的班级、不同学情,不同的学习内容而不同。因此,好的预习指导应该因生不同,因学习内容不同。

2、及时的预习反馈。

有了预习就必须有检查。可以说,学生的预习质量决定于教师的检查质量。有效、及时、准确的检查,是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有效预习、形成预习习惯的保证。因此,我认为,凡是布置了学生课前预习任务的,在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就必须是检查显示的预习情况。例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学伊始,教师从“盗”字入手,引起学生的价值冲突,交流自己的疑问,指明读词语,读课文,都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教师在检查预习的时候也是调整自己教学预设的时候,也是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的时候。这样,教师才会成为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着;学生才会真的成为主体,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案例]

师:课前郭晓冉同学问我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去向主神宙斯说明情况,恳求主神赐火,而要偷呢?小组读课文,讨论交流。

生:因为宙斯不肯给他火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宙斯是主神,人类因为没有火种,生活非常困苦,他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宙斯肯给的话,早就给了,为什么还会让人类受这么多苦呢?

师:有道理!你能联系上下文,很会读书。

生: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盗走天火后,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师:宙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宙斯是个残忍而没有同情心的暴君。

生:宙斯作为主神,看到人类生活在黑暗与寒冷中,不但毫无同情心,还惩罚帮助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所以我认为他是很冷酷的。

生: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能过上光明和温暖的生活,但宙斯却狠狠地惩罚他,珍视是非不分,心狠手辣。

师:宙斯会如何惩罚普罗米修斯呢?谁来读一读第六节?

指明朗读第六节

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让学生疑。阅读教学中,教师紧扣题眼,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同时,要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中,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释,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预习指导论文篇7

一、在预习中启发学生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知时,往往都是用旧知来描述新知,学生对旧知不能记住和理解,就不能正确理解新知的内容。所以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学生找出新知中用到哪些旧知,并复习和记忆。

二、在预习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对教材的文字及图片理解来实现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首先,指导学生从节标题看出本节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其次,再从小标题上看出是从什么方面讨论中心问题的;第三,看是用什么方法或事例来研究或说明中心问题的;第四,看通过什么作业来帮助解决中心问题,尝试求解这些作业的答案,从求解中寻找自己阅读中未解决的问题。

三、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探究的活动,要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方法设计或改进、实验过程等方面进行预先考虑。如,在“探究斜面”的活动预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机械省力就费距离,这是上一节的现象,为什么还要做这个探究活动呢?为什么要计算FS和Gh?怎么去测量这四个物理量?为了使教材的结论更可信,如何对实验进行改进?

四、在预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预习,具备了学习新知的基础知识,知道了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提前为本节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而且在自己已有能力的基础上解决新的问题,为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准备了素材。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力逐渐提高,在自我能力的基础上收获了“跳一跳”能得到的“桃子”。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对学生预习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针对学生实际组织学生探究和讨论,指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完成在外部条件帮助下的“跳一跳”。学生有成功感,学习热情会得到激励,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又不多,学生会感觉到学习不太累,印象更深刻,理解和记忆效果都会好。

预习指导论文篇8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疑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呢? 

 

一、在预习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英语阅读课程是自习性较强的学科,预习得法,对于学生的自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问题教学法来预习学习内容,主要有两种方法: 

1、指导性预习,这种方法用于篇幅长,难以理解的文章。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中的阅读文章新颖而有趣,且篇幅较长,阅读量明显加大,课文长度从第一册1200个词增加到第四册2000多个词,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3-5道引悟性的预习问题,用以指导学生明确开展该单元内容学习的主要思路。例如:《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一GeniusandtheCraftsman,在上这课书前,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预习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1)Why does the writer thin kitnecessarytothecreativefunction? 

(2)Howisastoryconceived? 

(3)Whatistheprincipleofastory'slife? 

(4)Whatarethefunctionsofthecraftsman? 

(5).What'stherelationbetweengeniusandcraftsmanship? 

(6).Howtounderstandthesaying“Practicemakesperfect.”? 三、拓宽阅读、深化问题 

 

创造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由争论,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怀疑精神和发散思维,最终解决问题,把课堂教学逐步引向深入学习、思考与研究。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回顾反思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本节课或本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的简要总结,归纳所学内容的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提高的能力。接着由本单元内容延伸、联带,设计更深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外的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积极感悟作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发现社会、发展自我,使学生通过课外的大量阅读,增加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例如:《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课文SevenWaystoBeatShyness.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为害羞者提供的克服害羞的方法,问题如下: 

(1)Whatisthemainideaofthearticle? 

(2)Howmanykindsofshynessmentionedinthearticle? What are they? 

(3)Whichofsevenwaysisthemostworkable to you? 

(4)Doyouthinkfemalesareshyerthanmales? 

(5)Whatphysicalsymptomsthatashypersonwillshowwhenhe/shespeaksinpublic? 

然后鼓励学生课后作进一步的相关阅读,探寻更多的方法来克服害羞,并列出一些书目供学生参考和阅读。这些书是: 

PhilipZimbardo,Shyness:What It Is,Whatto Do A bout It Christopher Mc Cullough,Alwaysat Ease: Overcoming Anxiety and Shynessin Every Situation Jonathan Cheek,Conquering Shyness:A Personalized Approach Arthur Wassmer,Making Contact:A Guideto Overcoming Shyness Jona than Berent,Beyond Shyness:How to Conquer SocialAnxieties 

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克服害羞的方法帮助自己或帮助别人,最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讨论: 

Ifyouareashyperson,howwillyoudo?Doyouhaveanyothersuggestiononhow to over comeshyness?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发展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形成学生的知识建构,促进其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问题成为贯穿英语阅读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是教学的灵魂和精髓,而不是如平常一般教学中仅仅是教学的一根线索,一个引入点,或者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性的手段或形式。问题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机的结合,打破长期以来受灌输式教学影响而形成的惰性实践、线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发现问题,通过课堂启发学生、交流讨论、整合知识、解决问题,使师生双方真正成为学习与研究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蔡梓权,《新课程新成果精粹》,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陈幼美,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基础教育研究》2005.10. 

〔3〕刘乃银,《英语泛读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2、自主性预习。自主性预习是指不设计具体的问题,由学生自己通过自主预习,认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新词,对文中的优美语句,重要语段,进行适当记录和摘抄,通过其它书籍或网上查阅初步了解作者作品,文章的背景;以及对篇章结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思考和领悟,用笔记本记下预习中的收获,把对预习内容的疑惑,自己整理成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提问老师和同学,通过大家的讨论,探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教学以问题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阅读文章后,总会对文章的某些方面有所感受,或者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判,或者对文章的一些事实和内容进行补充。针对那些内涵丰富、有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和联想的文章展开讨论,最能触发学生的精神世界,使阅读达到高层境界。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主要是课堂交流、讨论问题。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堂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科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