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预习兴趣 提升预习实效

时间:2022-10-09 05:41:17

【摘要】本文提出通过“精心设计预习内容、用心落实预习指导、潜心开展预习检查”三个对策,改变预习的现状,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从而提升预习的实效。

【关键词】预习兴趣;预习内容;预习指导;预习检查

【中国分类号】G791

预习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课文的效率。有效的预习,不仅能使课堂的交流变得更充分,探究变得更深入,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充实、丰满。

一、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预习内容的质量决定着预习质量的高低。一个精心设计的预习内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学之有味。笔者认为,精心设计预习内容,就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预习内容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果预习内容要求太低,学生就会觉得过于容易,不必预习;反之,学生会感到目标难以达成,无法预习,必然也就失去了预习的兴趣。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适宜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所思、有所悟,感受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才能培养预习兴趣,提升预习实效。

2.关注课标的目的要求

有效预习的理想境界是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为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作铺垫,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融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进行了区分,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因此,预习内容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展开。只有准确把握各年段学习目标,才能准确定位预习内容,提高预习效率。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整理,笔者发现在不同学段中,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的学习目标既相互依存,又螺旋上升。因此,在预习内容设计时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低段以自主识字、读通句子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体验识字、朗读的乐趣。中段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初读的感受与发现。而高段的预习要求,除了中段的预习基础,还要求学生能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关注课文的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它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不同的,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独特的地方。笔者认为,作为老师就应该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要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文体,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掌握每一种文体的不同预习方法,从而提升预习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以记叙文和说明文居多,下面我就这两种文体的预习策略进行简单梳理,见下表:

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预习策略

文体 预习策略

常规预习 个性预习

读准生字

读通课文

了解词意 指向课文内容(想、说) 指向写作方法(思、注)

记叙文 1.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说明文

1、课文介绍了什么?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的? 1.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2.课文采用了怎么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二、用心落实预习指导

1.指导多“读”

读,是学生获得课文信息最主要的手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多读书,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法宝。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读书的技巧,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在预习时,我们要教会学生浏览式读、思辨式读、精细化读。

2.指导勤“批”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标记精彩的内容,写简单批注,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学会批注是中高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技能。自然,预习也要把批注落实到实处。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并勤作批注,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批注说说容易做做难。其一很多学生不知道哪些地方有批注的必要;其二,学生批注时应该怎么表达,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拦路虎。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批注时学会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如中心句、过渡句、修辞句及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进行批注。

3.指导善“查”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因此,预习应该让学生学会“查”。

(1)查疑难处。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或不理解的词意,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是其它学习工具书去解决。解决了字词关,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

(2)查拓展处。作者的表达往往是基于其当初的写作背景和心绪状态,具有时代性、时效性、情境性的特点。有时候,为了能全面地获得文字背后的独特意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还原当时的画面、场景等。这时,就需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写这篇文章时的境况、他所写的其它作品、或是别人所写的同类题材的文章等来帮助我们更立体地解读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搜索工具去搜集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潜心开展预习检查

有作业就要有检查,有检查才有评价,有评价才能有促进。但是预习作业不同于其它作业,虽然有些是可以量化的,但更多的还是在于学生学习的态度与习惯等品质的养成上。因此,对预习作业的评价具有模糊性,更多的在于积极正面的引导与鼓励。

1.课前检查促常规

对于预习作业的检查,务必要做到“严”字当头。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通过检查、提问或是抽查的方式进行,并建立赏罚制度,对态度好的学生采用加星制进行表扬,对不自觉的学生也要有适当的惩罚;其次,可以对优秀的预习作业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让其它学生以他为榜样,使预习作业逐渐规范化。

2.课中检查促发展

除了课前的常规检查外,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能促使学生自觉预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课堂也是检查预习的时间。如在课堂上设立“你问我答”环节,把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告诉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回答,就是预习作业认真完成的表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预习,让预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当然,对于预习检查,我们还可以发动学生、家长群体参与,使预习检查落到实处,让学生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

总之,预习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用心落实预习指导、潜心开展预习检查,努力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切切实实提升预习实效。

参考文献

[1]谢纪.预习精彩课堂高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04)

[2]徐春蕾.小学语文预习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3]李霞.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

[4]庄士娴.课前预习之我见[J].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20)

上一篇:语文教师与书法教学 下一篇:变压器教学中的错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