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你重视了吗?

时间:2022-09-15 07:22:18

又是一年金秋季,又是一年开学时。新的学期,很多同学会遇到成绩下降、心生厌倦的问题,在分析困扰自己的原因时,你是否注意到预习对你的影响了?你习惯预习吗?

学习环节包括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有的同学讲,这些环节我们天天做、年年做,还用讲吗?虽然天天做,可还是有同学不会做,或者说做得不规范。为什么同样听课,别的同学能当堂理解掌握,你却做不到呢?为什么同样的复习时间,别的同学能考得很好,你却考不好呢?就是因为这些学习的基本功你没有掌握好。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学京剧要练唱念做打,做厨师要学煎炒烹炸,我们学生学习也要学会学习的基本功,其中,预习就是首先要重视的环节。

1.预习的意义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毕业时因数学不及格没有考上中学,他在补习班的半年中改进了学习方法,其中一条就是抓好预习,养成自己钻研的习惯,这是他走上成功之路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也证明,加强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进行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具备心理优势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亦即具有心理优势才能取得好成绩。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往往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而失去自信心和充满自卑感,进而一蹶不振,在课堂上如坐针毡。如果我们在课前能进行预习,找出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那就如同进行了“火力侦察”一般,做到心中有数,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2)形成有益的思维定势。

课前预习,初步消化新教材,为以后的听课活动形成了思维的准备性、方向性,这种准备性和方向性是一种思维定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能使你在听课时的感知觉更具有选择性、理解性,记忆、思维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有利于你抓住重点,理解难点,也有利于你减轻记忆负担。

(3)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自学能力的高低,从长远看决定了一个人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效率,从当前看则直接决定着中学生的学习质量。预习作为一种自学活动,它包括复习旧教材、独立阅读新教材、动手完成预习提纲、查阅工具书等。一个学生能自觉而不是被迫地、长期而不是短暂地坚持预习,就能养成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通过预习,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也能得到锻炼,还可以从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探索意识,主动追求学习上的更大成功。

(4)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上课往往听不懂,或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内容。通过预习,排除听课中的知识障碍,就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乐在其中,不断增强信心,提高成绩。

(5)提高听课质量。

通过课前的预习,初步理解了教材,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做到了心中有数,在上课时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集中注意力。同时,预习也会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对于书上有的内容可以少记,集中精力听课。

(6)发现以往学习的漏洞。

在预习时,你会发现有些知识不能透彻理解的主要原因就是先前的知识没有真正掌握住,如果你此时回过头去,将知识缺陷补上来,那么在听课时就会减少障碍,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7)节省学习时间。

预习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是上课时能听懂,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掉的时间,并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听懂之后,下课复习的时间也会比原来减少,做作业的速度也会加快。有人说每节课预习10分钟可以节省一小时的复习时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预习可以帮助你了解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预习起到的效果更明显。

2.预习的种类

根据内容和范围,预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课前预习。在前一天或上课之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先大体上看一遍。

(2)单元预习。提前预习完下一单元的内容。

(3)整册预习。在学期开始前,把整册的内容预习一下。

3.预习的方法

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预习的层次

一般来说,预习有粗读、精读和解决疑难等三个层次。但是在实际预习时,并不是每门学科都需要经过这三个层次,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科来讲,预习的时候就应按照这三个层次进行,以尽快改变基础差和学习困难的局面。而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科,达到精读就可以了。

(2)掌握预习的基本步骤。

预习分阅读、摘记、质疑、求解四个过程。在实际预习中,一方面,每一个环节还要具体展开,另一方面,也要与具体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即将要在课堂学习的内容相结合。

(3)把握预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在预习时,要研究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确定自己在听课时关注的重点,保证听课有针对性,便于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4)对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学科知识有不同的特点。在预习时要结合这些特点来进行。比如在预习外语时,应该侧重于单词的记忆;预习语文、政治时,应该侧重于理解;在预习历史、地理时,应该侧重于理解和记忆等。

(5)不足的知识要及时补上。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有所遗忘,就应该及时补上,而不要等到最后总复习的时候再去补。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保证自己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最后复习的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4.注意事项

(1)从弱势科目开始,不必全面铺开。

实践表明,对自己的弱势科目,预习的作用更大。

(2)预习时间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

有时间可以多预习一些,没有时间可以少预习一些。不必强求,贵在坚持。

(3)要因人而异。

并不是所有的同学经过预习都会收到明显的效果。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提前知道了要讲的内容,上课失去了神秘感,反而影响了学习,如果属于这种情况,也可以不预习。

(作者: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教师)

上一篇:高考之后,家中“硝烟”怎消散 下一篇:又羞又怕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