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2 21:54:48

对话式教学论文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1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在课堂上开展生生互动对话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之间相互没有代沟的隔阂,沟通起来更加有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通有无、借鉴彼此,能够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生生互动对话也是互动对话教学模式下最主要的对话形式之一,在共同探究活动中形成的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关系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锻炼演讲与口才等技能。以地理教学中的水循环为例开展辩论赛,以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题,正方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反方则否认该观点。正方不断用水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的保护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而反方则用水资源供应紧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污染等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互不相让,针锋相对。通过这样的辩论,促进了学生的成长,积累了知识。另外,讨论和问答也是生生互动对话的重要表现形式。

2.与文本的互动对话教学文本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的,主要有教材以及其他现成文本(如课改指导纲要、学科视听资料、学科课程标准等)、教学设计文本(如教案等)、在授课过程中创造的文本、教学告一段落后产生的文本(如作业、教学记录等)。学生实现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主要是指学生凭借自己现有经验、知识和情感去对文本进行体验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文本已经变成了另一个“自己”,是与学生自身平等的个体。通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学生能够不断对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加深理解。

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的经验教训

1.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导致了无效课堂等问题。目前,互动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面临的问题有:首先,为了对话而对话,没有实现精神上的沟通,从而使互动对话课堂流于形式化。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看着西气东输的路线图询问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终点。其次,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缺少自主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形成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问答式教学,曲解了对话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而学生也只有回答“是”、“对”等这样的简单赞同词语。第三,师生对话毫无目的性,将富含知识性的地理问题变成了毫无目的的闲谈。比如昆明发展花卉业的原因,有些学生就会联想到清明节、情人节等节日送花习俗等,完全偏离了地理的学科范畴。

2.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的经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是一项适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互动对话教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使自己不断明确互动对话教学的内涵,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师生实现共同发展,做人性化教学,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尊重和实现。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同时要开展小组对话交流,并制定明确的小组对话原则,教师应该对小组交流积极做出正确引导。

三、结语

学生通过对话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互动对话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教师也从中获益匪浅。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对话理论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37-01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教学中心。这意味着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对话、合作和沟通。对话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对话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教学可以通过对话,对话是一种态度、观点和精神,是哲学观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是学习和教学这种形式的合作伙伴。

在对话理论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平等的、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权利。对话理论不只是专注于对话或沟通,而强调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接受这样的观点,并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对话理论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正确使用对话理论,产生积极影响的对话教学,加快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方法,教学对话可以摆脱语言障碍,有效地使学生学习语文更方便、更快捷并富有成果。

一 对话理论简介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是第一位开展对话理论的研究者。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其他人交流是它的前提。巴赫金的理论虽然没有涉及教育领域,他的思想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价值观的问题,与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巴赫金探索“对话”,“对话”这个词开始被重视,并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大卫・波姆持这样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意义。在大卫・博姆的对话理论中,对话是一个纯粹意义之间的流量,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界限。他强调对话者之间的沟通和创新。最终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了“对话理论”的教学模式。他提出了“哲学的对话”的概念。他认为,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对话理论的核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是对话理论的首要条件,那就是师生关系的最显著的特点。20世纪以来,布伯的对话理论对教育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对话理论研究开始得很晚。对话理论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部门的响应。对话理论的本质是平等、民主、沟通、合作和互动。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需要有一个真正全面的对话理论。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后,教育部门推出了对话理论的研究。但在中国纯粹的理论分析很少,强调教学实践而不太注重对对话理论的研究。

二 对话理论和语文教学

在这里,谈论的对话不是一个特定的交际形式,而是一种连接人们的社会关系。将对话理论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诸多努力。首先,教师必须知道,对话理论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次,对话理论的主题类型可分为引导型和争议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刺激双方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教师选择的主题应该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接近。一方面,这些话题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个人兴趣。最后,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话理论设计的过程。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确保对话理论的环境良好。进行教学的地方、教学设施、组织形式和人际关系都必须是良好的。第二个步骤是引入主题。主题是对话理论的中介,有趣和创新的话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三个步骤是组织学生享受教学的过程中。在此步骤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些问题上。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课堂有序。在课堂上,组织者应使学生积极,但也应控制教学活动。第四个步骤是做一个总结的对话理论。教师需要反映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合适。

总之,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话理论可以营造一个友好的氛围,促进相互了解,并帮助完成语文教学改革。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对话理论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本文只谈到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囿于笔者的学识和经验,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瑜.妇女教育与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之兴起[J].西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2]肖菲.超越疯狂与死亡的“自由”浅析十九世纪女性文学对男权的反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4)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人本式”话语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向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主渠道,它的教学效果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90后”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在全球化条件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滞后性使其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地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时所进行的演绎、推理和叙说的过程。作为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它具有时代鲜明、意识形态突出、价值导向鲜明、受众对象特殊、形式多样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应当承担起为主流意识形态辩护、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学生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功能。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它的发展延伸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话语空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优势的丧失,凸显了传统教学话语的单一匮乏,暴露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低效,并引发了教学话语权的转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领域逐渐产生了新的矛盾,即当代“90后”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滞后之前的矛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内容主要由教材决定,四门课程都有各自的概念和体系框架。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上是通过为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诠释,从而塑造认同主流价值的社会成员,造成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从而共同实现国家目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在话语内容上具有浓重的政治性或者意识形态性。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经常性地使用政治话语、宣传话语、文件话语和权力话语,难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契合,导致教学话语生动性和生活性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入耳难、入心更难,同时直观上感觉在接受“政治说教”,久而久之,抽象的话语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话语方式即“话术”上明显具有授课教师“独话式”的问题,教师占据话语的中心,而相比之下学生处于话语的边缘。教师是课堂话语的组织者、控制者和实施者,虽然在课堂上也广泛采用问答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互动,但是学生的发言还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到预设答案上来。这种“独话式”(“独白式”)教学话语影响了师生之间应有的有效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思想僵化,最终师生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共鸣。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是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也是与学生交流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以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否在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既能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又符合大学生情感需要、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话语,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作为高等院校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因此,加强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提高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新手段。同时也体现出高校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呼唤,寻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给予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深层次、多角度的结合,以更宽阔的视野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引导大学生步入至善境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原有的灌输的“文本式”话语向对话的“人本式”话语转换,这是进行教学话语改革创新的灵魂。“人本式”教学话语坚持以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解并尊重学生观点,平等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预期效果。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新媒体语境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影响,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接地气”,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本”式话语体系:

要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高职学生的话语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平等对话意识,变“独白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关注“对谁说”,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师生平等对话和思想碰撞中实现师生对接,进而实现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

要关注生活维度,熟练运用生活话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向高职学生现实生活的回归。教师要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话语来表达教学内容,教学话语只有切实满足学生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的需要,才能被学生理解并接受。

大量采用时代话语,适当借用网络话语,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资源。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话语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网络生活,适当运用健康尤其是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话语,有助于师生间的对话。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素质,增强话语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打牢理论功底,提高说透理论、“讲道理”的能力。教师只有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的思想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说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活情感话语,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感召力。

【参考文献】

[1] 梁家峰,亓振华. 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3] 杨礼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交往[J].思想教育研究,2013(8).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英语;初中;话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94-01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冀教版初中英语,这套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内容来看,每个单元的话题不仅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有很强的时代感。因此,话题式教学在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什么是话题式教学

话题式教学是由教师精心设置某一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话题,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探讨热,从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境界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堂课最好只设置一个话题,这一话题贯穿教学始终,总体上按“话题引入――话题展开――话题结束”三个环节进行。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讨论交流式。

2 话题式教学的特点

2.1 人文性:话题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它不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它往往是将人文精神铸炼于阅读教学中。

2.2 民主性:话题式教学,其课堂形式是讨论交流式,是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交流,其间心灵之泉在自由的奔泻、流淌,对学生极为尊重,对其“主体”地位默默承认,充满了民主性。这里没有话语霸权,这里没有教学独裁,师生是平等的。

2.3 交际性:话题式教学,非常注重言语交际活动,“听”与“说”是其形式。作为一种交流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可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会得到提高。

2.4 合作性。由于话题教堂强调小组讨论和组间的交流与互动,所以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主要的组织策略。教师评价学生行为时,不是只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2.5 广泛性。教学话题是一个容量较大、能激发学生讨论欲望的教学中心议题,容量太小就与提问没有多大差别了,缺乏创意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话题的广泛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 如何实施话题式教学

3.1 话题式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课文的话题。冀教版英语中所包涵的话题十分广泛,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思考空间,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对这些现实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例如,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Unit 2 Colours and Clothes 学生除了谈论课本中人物衣服的穿着,可以根据自己的或同学的穿着进行自由的交流。

3.2 话题式教学的话题设置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发人深思。课堂上的这种讨论不是对课文所提及的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5 Family and Home介绍自己的家人情况,学生可以在理解书中人物Li Ming和Jenny家人情况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谈论自己的家人,父母工作的辛苦,爱父母,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在“话题式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3 话题式教学的话题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各种信息,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由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或是采用辩论的形式,也可以写下自己观点,以课件展示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看法,因此讨论不必每堂课都有,最好是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对这个单元的话题有个整体的认识后再进行讨论,并且最好给学生有个比较充分的思考过程和讨论过程。话题的深度、广度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而定。

4 在采取话题教学的时候,针对学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1)学生词汇量贫乏,在话题表述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生词,而生词一多,就影响他们表述的兴趣,也很难让其他人弄明白他所描述的内容。

(2) 班级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好,能参与话题讨论当中,但也有少部分基础差的同学,在别人讨论时他不愿参与其中,无所事事,被老师逼急了,随便敷衍一下了事。

(3)话题的拓展步子和范畴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可操作性,如果设计的活动没有衔接好,教学上就会有“跳跃式”的脱节效应――冷场,学生难以开口、表达。

(4)班级人数过多,时间有限很难顾及到每个人。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准备采取以下一些策略,争取使话题教学取得实效性:

1)关注学生的需求。就英语学科教学来说,学生的需求就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需求,具体体现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需求。话题范围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控学生地谈论边缘;话题要有创意,激起学生地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话题时,要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适当挖掘教材地深度、拓宽教材地广度,把对教材地应用建立在学生地“兴趣点”和“实际点”上。

2)单元组合话题形式。教师在教学时,要有目的地使学生围绕本单元数个子话题展开教学讨论,注意话题之间地相关性、整体性,因为冀教版教材的课文内容都是连贯地,故事始终时围绕几个中心人物展开。

3)开发学生搜索无限话题“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谈论话题与所需词汇的必然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收集、整理和话题有关的词汇,为学生针对某个话题发言打下基础。

4)营造和谐地教学氛围。一切的教学活动没有良好的学习场景是无法进行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师生、生生之间要互助合作。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做到取长补短,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英语话题式教学营造了生动自然的交际课堂,使学生敢想、也敢于表达自己;体现了语言丰富多彩的特色,给学生营造了广阔地交际背景,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话题中习得的语言形式多样、真实自然,使学生能够流畅的表达自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2] 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 (英)马丁•韦德尔,(中)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 “话题式”教学 建构对策

一、“话题式”教学的优点

1.开放性

话题式教学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进行设计,课堂不是僵化与固定的,而是开发和多元的生成性过程,在动态中使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活跃和积极。话题式教学应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探究话题,师生共同围绕话题完成和深化文本。教师能良好掌控课堂进程,根据学生对话题的讨论情况灵活调整话题走向和生成。

2.自主性

“话题式”教学能很好地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产生可以交流的话题,并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话题交流,从而培养自主性,发展自主能力,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

3.可操作性

教师精心设计的话题要求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范围,要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通过思考,在适当的时间内能够解答,并能有效利用“话题式”教学完成对文本的思考。教师需特别注意要面向全体学生,话题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

二、农村小学语文“话题式”教学的构建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上结合教材文本与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话题,提高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效率,为学生打造积极参与话题交流的环境,真正还原语文作为语言工具学科和人文主义教育载体的功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愿意诉说、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1.围绕教学关键点制定交流话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话题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既可以针对教材的章节或者单元主题确定,又可以自主结合社会热点或者具有某种文学、人文、教育意义的题材设定话题,话题应该为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服务,但又不能拘泥于知识本身,要注重给小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和表达的舞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把备课关,对教材中的知识性内容和人文性的渗透都熟练于心,能够驾驭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产生疑惑的内容充分考虑,对文本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能够深度挖掘。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文本相关信息与资料的掌握和搜集情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抓住上述关键切入点,设置有讨论价值的话题供学生思考。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课堂,教师可以围绕矛和盾的关系,提出启发式话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矛和盾结合在一起没有自相矛盾而是发挥巨大的优势?”学生在话题的生成和感悟中明确了多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谁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谁才能取胜。提高教材的教育深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教育。

2.创造和谐的课堂探究气氛

话题的讨论和阐释是一种生成过程,需要进行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与深刻的感悟,教师必须组织好课堂,创造和谐课堂氛围,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采取合作探究方式,在小组合作中针对中心话题进行交流、辩论,形成小组结论后在全班范围进一步互动、讨论。例如《秋天的雨》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创造秋雨情境,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和教材之间能够充分对话,学生相互纠错和汲取优点,促进不同思想、语文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的学生都取得进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话题的认知和沟通得到心灵和智力的升华,并活跃课堂气氛。

3.教师精心设计、点拨话题讨论过程

小学语文“话题式”课堂教学中,因为农村小学生的信息量比较小,知识结构和文学素养不高,教师必须对话题的开展进行精心设计、及时指导,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为更多教学话题和活动的设置创造机会。教师在小组合作时,应该走下讲台进行巡视,视实际情况参与、指导各组讨论活动中,发现话题谈论出现方向性偏差和原则性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教师应该灵活掌控话题讨论时间,让话题围绕教学内容服务,交流时对学生充分鼓励和表扬。教师能深化和提升话题,引导学生挖掘出本文隐藏的作者创作意图、情感,体会人文精神和人性的闪光点,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小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和学习能力。

4.科学评价话题探究结论,调动小学生语文对话积极性

语文教师针对话题交流过程和对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观察,灵活调整语文话题设置板块,对小学生的表现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素养、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分层评价,提出差异性的要求和评价,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话题发言中展示自己、评价自己、提升自己。

教师在话题教学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对学生的评价,引导更多学生真正参与话题讨论,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质疑、思辨的探索精神。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6

那么,中职语文教师究竟该怎样有效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法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当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对话。首先,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参与对话,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激励学生,如果学生的观点存在显著偏见,教师应当用诚恳的态度,选择合适的方式指出来。再次,教师应当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教师应当布置舒适的教室环境,构建健康的教室文化,为对话教学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沉醉在对话的魅力中。

2科学设置对话主题

课堂对话主题应该是具有引导性、争议性或发展性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先,教师应当基于教学内容,设置对话主题,使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其次,教师应当在课前做足准备,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利用资料设置话题,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教师应当设置贴合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对话主题,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3采用提问对话式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优化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其次,教师应当掌握提问的艺术,提出既贴合教学内容,又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当把握课文的中心和主旨,据此设置一个中心问题,再围绕中心问题设置环环相扣的小问题,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4采用辩论对话式教学方法

辩论对话式教学是对话式阅读教学法的主要方法之一。首先,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辩论能力,设置合适的论点。其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分组,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和小组之间实力平衡,从而使辩论更好地展开。最后,教师可以举行课堂辩论赛,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活动辩论赛,使学生在辩论的乐趣中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科学合理地评价对话

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对课堂对话进行总结和补充。首先,教师应当允许并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能力,激励学生参与对话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应当结合对话过程和结果,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推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再次,教师应当通过总结师生互动的对话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对话,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保持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进步。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释义

    “范式”(Paradigm)一词,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共同显示”,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在拉丁语中它有“典型范例”的意思。1962年,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理论。尽管库恩在使用“范式”一词时,前后常常有差异,但他仍然表达了一个基本思想:范式主要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手段、方法、标准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就此而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疑有其自身所关注的“元”问题与“核心”问题,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也有其学科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价值、目标、技术与方法论等,这些要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特有的基本范式。基于对库恩范式理论的理解,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界定为:由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质、规律、体系等方面共同约定或者全部承诺构成的整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共同的目标和规范、共有的信念。具体地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是指一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联合状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有支配地位的看法,包括对“为什么说”、“说什么”、“如何说”等根本问题的比较一致的看法。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都以其独特的形态存在,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涵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即具有理论与实践两种品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并不仅仅只是形而上层面的思想观念、理论和规律,还蕴含形而下的应用操作层面,具有实践指向性的内涵和特征,所以能够成为联结、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与话语实践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范式变化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彰显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因为理念是主观观念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性反映,包括对事物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等核心问题的理性认识。形而上理念层面的主要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价值观念和标准所形成的信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功能、作用、目标以及发展理念和价值诉求等宏观的问题。理念受观念的制约,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形而下的操作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指涉实践层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话语传播、话语形式、话语交往、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权分配等微观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两个层面中,理念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易发生变化。一旦理念发生变化,那么,整个范式便发生一次“格式塔转换”。范式是理论的灵魂,理论是实践的指针。只要实践在变,理论就得变,只要理论在不断创新,范式就得不断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的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观点、理论体系和总体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性变革,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重构。需要指出的是,范式的转变绝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是一系列范畴的转变问题,而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转变,是整个思维模式的变革,它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不同的范式之间拥有不同的前提假设、概念体系、理论方法和社会背景。因此,范式的转换是哲学观点、理论体系和总体方法的整体性的革命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的主要内容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常常困绕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是:他们发现用自己的职业话语与受教育者对话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他们还在不断言语,但无人聆听,没有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陷入失效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失效消解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根据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科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既有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时,就必须进行概念、方法和理论的重新整合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催生其范式的转换,重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诉求必须通过创新实现范式转换,以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范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转换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话语理念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观念起统领作用的核心观念,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理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事物本质的厘定问题,也就是确定、指认、廓清其本体的问题;而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传统的超越和对现实的反思,是以其对“本体”的寻求来实现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厘定是建立在对本体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原追问的基础上。从本体来看,人是语言的存在物,“惟语言才使人能够成为那样一个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体”1,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逻辑起点和归宿都是人。显而易见,无论是话语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本体都是“人”。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原来看,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本原的直接体现。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本原的话语指向终端,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由其社会职能决定。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相关。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的原点。理念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创新必须反映和符合时代特征及社会背景,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为支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转换应确立以实证方式关注个人的现实生活需求与理想的方式关怀人生终极意义相统一的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彰显“平等”“和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人文情怀。要把话语创新置于真实的人和社会生活背景下,以引领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话语创新的终极目标,设置符合受教育者接受规律和心理、情感、利益需要的话语体系,在融合“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上,拓宽主体间的对话语境,从而向受教育者说出可理解和信赖、能听懂和信服的语言,实现主体间自由交流的可通约性,最终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视界融合”。

    (二)话语内容的创新话语内容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的核心。从逻辑本源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从学科设置的宗旨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指向而展开,体现出其意识形态性。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有非意识形态的属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过去的政治话语、文件话语、权力话语纠缠中超越出来,其非意识形态的一面凸显出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必须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要围绕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要求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把政治性内容的教育纳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轨道上来,使政治性话语与生活性话语相融合,把整体性、全局性的宏观话语内容与个别的、具体的微观话语内容结合起来,以扩大和融合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共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命力在于“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为此,要结合当今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问题,善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网络、生活等领域的话语资源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话语,在坚持主旋律的基础上,拓宽话语内容的外延,使每一个新生的领域都能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推进其现代性转换的同时,要不断拓展其内涵,延长其概念的解释链条,在此基础上创构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创新还要注重吸纳非本体的话语资源,以世界眼光和科学态度,充分借鉴和吸纳其他学科直接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概念,将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适性范畴和话语具体化、学科化,使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耦合和对接,以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三)话语方式的创新话语,在哲学意义上可以作为主体实践的一种形式。既然是一种实践形式,那么话语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关系范畴。因此,从逻辑根源上讲,它从哲学范畴的主体间性那里获得了存在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要立足于关系性和共时性的视角,使之走向多元对话和开放建构的新范式。话语理解的过程不仅指向规范意义的澄明,而且涉及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因其不同的社会角色、地位以及对文化资本的占有程度不同,教育者的话语处于强势地位,受教育者的话语则处于弱势境遇,由此形成的劝导式、控制式的话语方式内在地彰显着主体地位的不平等,言说者与听话者无法进行平等的话语交流。由于主体间缺乏真诚的交往意向和理解与沟通,导致师生间关系的隔阂与隔膜,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目标不是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基础上形成“强迫的共识”,而是在平等对话交流的基础上的达成“协商的共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在的价值诉求是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在这一价值目标下催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应该充分契合道德发展的科学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价值,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合理分配话语权,避免话语霸权和对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假性赋予”;要从传统的单向度的权力格局走向网络状的新型权力格局,从教师独享话语权力到师生共同拥有话语权;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和他们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开放式的、自由平等的话语交往激发个体的道德理性。因此,创设一个平等对话、互不排斥、兼容并包的教育学术生态,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创新的应然诉求。只有在这样一种理想的话语情景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实现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对话式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化学;对话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1-001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对话作为人类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和百家争鸣都是以对话为基本特征。对话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是人与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在对话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实现师生精神的相遇和经验的共享、师生双方达到认识共振、情感共鸣、思维同步,它植根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学交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理论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话教学是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形态。

2 化学对话教学的设计策略

2.1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2.1.1 “问答”式对话教学

问答式是在教学中运用频率最高的师生对话的策略,也是最容易普及推广于课堂的教学形式。其操作程序简单浅显,一问一答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借助这种问答方式,引领求知者找寻答案。问答式对话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能够设计出引导学生探求真知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有的放矢。

如:在“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中,教师先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通过投影仪放大,可就如下问题:钠块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为什么可用小刀切割钠块:小钠块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小钠块为什么能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迅速滚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了大量的气体:预先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了。和学生展开一问一答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得出钠的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和水反应剧烈,有氢气产生并生成氢氧化钠。

2.1.2 “启发”式对话教学

在启发式对话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扮演一个点拨者的角色。不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而是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广阔空间和充足时间,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并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解决疑惑。攻克难关,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同样得到了许多启迪,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案例: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望无垠的蔚蓝色海洋,它以海纳百川的博襟蕴藏了丰富的人类所需的资源,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对话交流,达成共识,发现和提出一些新问题:如怎样合理有序地开采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若从海水中制得食盐、烧碱、氯气、漂白粉、镁、溴、钾、铀和重水及其化工产品有何方法?怎样开发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怎样用低成本的方法制取淡水和使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在环保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启发等手段。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进行探究和对话。它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研究这程中兴趣浓厚。主动探究。

2.1.3 “讨论”式对话教学

讨论式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依存于和谐、民主及宽松的讨论氛围。讨论的主题通常由教师启动。向学生辐射扩散。尔后由师生共同深入探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使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又能活跃思维,借鉴思想,使具有创意的观点启迪更多的学生,因而这一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扩展思路。培养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问题的习惯。

如讨论:“哪一只蜡烛先熄灭”,点燃桌面上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用透明玻璃罩罩住,问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学生热烈讨论后动手做实验,结果是长蜡烛先熄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推论的关键是看CO2气体是上升还是下降;查阅密度表,得知CO2气体密度大;推出,蜡烛燃烧时产生CO2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得多,热气体上升,因此长的蜡烛先熄灭;有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玻璃罩的大小和蜡烛的长短是否影响问题答案?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布置同学们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究和讨论。

讨论式对话教学对教师的组织、监控能力要求很高,因为当讨论内容不断扩充膨胀时,讨论容易出现大相径庭、对立相斥的情况,走向避重就轻、偏离主题的误区。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能虚怀若谷、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观点,并及时引导学生回归主题。

2.2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生生对话教学是指学生之间围绕某一共同主题所展开的讨论与交流。由于学生在年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在共同对话、探究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心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能使他们没有了跟教师对话时的那种紧张和拘束。学生更容易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贡献自己的智慧。在交流、对话和研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学会了跟同学分享研究的成果。学会了欣赏、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了与他人进行辩论,学会了交流沟通、演讲与口才的技能,学会了化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了客观地分析问题和辩证地思考问题。

2.2.1 “活动”对话式教学

这种教学形式是在课堂教学中以角色扮演、讲故事、化学魔术表演、主题班会、演讲会和辩论赛等形式出现。

如在“改善大气质量”一节的教学中,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煤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等。然后,学生分组开展实验(见表1),并讨论下列问题:①S02对“雨水”的酸度有什么影响?②根据模拟实验结果,推测酸雨对雕塑、建筑、森林和水稻等会产生哪些影响?

2.2.2 “问题”对话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从选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一般都由学生自己操作。通过生生问的互动对话,学生与社会、生活问的对话来完成,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对话空间,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课题:“湘江河水的水体调查和污水处理”

首先分小组制订调查方案和研究步骤:通过查阅资料,掌握相关水质测量的项目(如水温、pH、溶解氧、微量元素种类、各种盐、悬浮颗粒、细菌含量、微生物种类等)、污水处理的方法(如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等),访问环保部门、自来水公司、科研所和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取来湘江河水,进行水质测量和污水的简单处理:在讨论中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提交改良水体水质的报告:教师依据学生在研究中的表现及报告给予评价:最后将报告寄给市环保部门,还可对校内师生、附近工厂和社区居民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2.3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地深入到文本之中,用自己的心真正独立地感受、体验和解读文本。从整体上理解化学课程内容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的关系,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对话的主题。教师要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除了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化学知识会通过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各种媒介传播开来。学生获得的各种化学信息也会在课堂中反映出来。使教师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另外,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课程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学习更多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如:在“纤维素的水解”中,酸的浓度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但是,当硫酸达到一定浓度后,温度过高又易造成炭化现象。教师在预备实验室中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作出如下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首先,以一定量的浓硫酸溶于少量水中(在3-5滴水中加入10滴浓硫酸)。这样既达到了水解所需的硫酸的浓度,又保证了水解所需要的温度(约为60℃,避免了炭化)。另外,在浓硫酸溶于水后再加脱脂棉还可避免脱脂棉被局部炭化,通过调节水和浓硫酸的体积比,选择最佳实验条件,得到满意的实验效果。

2.4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生本对话指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学生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情感把握文本的意义,在和文本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文本意义的世界,这个过程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预习。这种对话有三方面的价值:第一,调动了学生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情感。通过与文本对话,将学科知识与认知结构尽量的融合。如果涉及到化学实验,应尽可能通过课本、教学光盘和上网浏览、思考,熟悉实验原理、仪器的安装、操作步骤、条件的控制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放化学实验室。供学生做些相关的预备实验。当课堂交流讨论的时候,如果自己的理解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正好相吻合时。便会有独创成功的愉悦感;若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思索: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之处。对不理解的学习内容作好标记,到了课堂对话和讨论时,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愉悦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大大地增进化学对话教学的效果:第二。便于教师以学定教、重导精讲,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以纠正、补充和阐发。唯有如此,学生在预习阶段既锻炼了自己看书、从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对话、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能保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化学教学高质量的展开。

例如:学生在预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发现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就可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觉得这比初中所讲的得氧和失氧来判断方便得多,教师就接过这个话题让学生继续看书,启发从四个层次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①得氧或失氧的化学反应分别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③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④有电子转移(得失和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使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

2.5 教师自我反思对话

怎样开展教师自我反思对话呢?首先。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实际接受状态等方面及时反省。界定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教学问题。可采用三种方法:①自传法,包括回忆自己当学生时对化学老师教学的体会以及当教师后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②叙事法(教师之间的反思),即向同事讲述自已的教学故事,在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③观察实况。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带。也可以和同事相互观课、切磋和批判性对话,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应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针对症结主动跟学生沟通、交流,从中寻找线索,启发思路,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第三,教师要经常反问自己,我是否认真上好了每一堂化学课。我是否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我是否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我是否尽到了一个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职责等。这样经常反省自己。便一定能在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上进步得更快。第四,教师对感觉很成功的课要找出成功的原因所在。以教学案例研究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为自己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它包括对自身教育理念、教学工作诸方面的总结与分析和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课堂教学后记反思也是总结评价的一种好的策略。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每节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

如:在讲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教师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围绕教师转、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主参与探究。第二次上课,教师吸取经验教训改变了教学方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此时,学生都表现得非常激动:人人都争着做实验,有取试剂的、有洗试管的……,教室里乱成一团糟,在急忙中,下课的铃声就响了,结果是学生、教师都一脸无奈地抱怨时间太短,最终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后通过自我教学反思,教师终于认识到:教学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次上课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的进程:分组设计实验组内讨论交流给每组布置项探究任务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一全班交流探究结果教师评价。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且教学的效果很好。

2.6 学生自我反思对话

学生是自觉的主体。是内省自我的主体,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可以使主体形态更加成熟和完善。学生在同教师、同伴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内心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正是这些矛盾和困惑促使学生去思考、去追问、去感悟,也就是去跟另一个自己进行对话,在对话中缓解矛盾、澄清困惑,自身也就得到了发展。在自我对话中。学生超越跟他人、文本的不和谐,积蓄维系对话平衡的力量。走向下一轮新的对话。

例如,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了弱电解质的定义,知道弱电解质主要包括弱酸、弱碱和水。这其中弱酸的种类很多,但它们的相对强弱不很清晰。课后,教师经常发现一些爱思考的学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请教教师,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参考课外书藉,启发学生用弱电解质的第一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弱酸酸性的相对强弱。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研究,总结出了弱酸酸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的顺序为:H2C2O4、H2SO3、H3PO4、HF、HNO2、HCOOH、

C6H5COOH、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HCN、C6H5OH,这样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精加工能力。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收集、家庭实验、网络对话、社会调查、完成“日记”式作业等方式获取信息,为“反思性对话”留足空间。记化学课堂笔记也是一种好的自我反思策略。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回忆上课的过程,总结得失。从而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逐步养成独立的思维习惯。

3 结语

在现实中。教师理论上的探讨与实践中的行为总存在一些裂痕。表现在化学课堂对话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有些教师深层意识中的师道尊严观念,没有真正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学习伙伴,使对话教学难于开展:第二。与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矛盾,很多化学教师对教育的改革有顾虑主要是来自于考试的压力,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尽管有理论和实践证明,对话教学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之间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心灵积累的过程。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能显现出来。第三,对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和知识积累、文化底蕴要求更高,对话教学中教师要面对更多的不定因素:如性格各异的学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提问、还涉及到教师没有掌握的知识积累、知识点的迁移、文化底蕴等。而这些恰恰是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所欠缺的。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处在探索的阶段。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范例可资参照。在叙述上,如何区分和兼顾作为目的的对话与作为手段的对话。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怎样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小学教师的将对话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对话教学方式,是人们面临的又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0,(11):65.

[2]杜惠蓉,论化学学科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8.

[3]靳玉乐,对话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杨生春,对话阅读式教学的建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8,

[5]任辉,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给对话教学的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7,(5):32.

[6]高文,教学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海外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