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范文

时间:2023-10-20 21:28:25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温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1954

国内刊号:33-1196/R

邮发代号:32-10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肝胆胰外科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温州医学院、上海市胆道疾病会诊中心主办。是肝胆胰外科专业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方针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肝胆胰外科的新进展、新动向,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我国肝胆胰外科方面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成果的论文,临床病理讨论、病例分析、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以及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述评、专题讲座、文献综述、国外期刊文摘等。

肝胆外科篇2

关键词:肝胆;护理风险;护士

1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1)肝胆外科特有的高风险性

肝胆外科常涉及重大复杂的病例和手术,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多发性腹部外伤,肝癌切除术等。这些病情都比较重、变化快,有些病情还会反复。而且,近年来,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基础危险因素。

(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有些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再加上护理工作比较繁琐,工作环境差,易产生不良情绪,缺乏与病患知觉的沟通,不能理解病人的需求;在工作时存在侥幸心理,不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护理文件的书写不及时、不全面、缺乏真实性,且存在添加和涂改文书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容易引发病人和家属的反感,产生护理纠纷。

(3)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

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如肝胆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时需静脉穿刺,结果由于其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穿刺几次不能成功,延误了抢救时间。有的患者在肝胆手术后有多个引流管,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不熟悉各个管道的作用,接错管道,这样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还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药物知识,不了解药物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只是单纯的按医嘱给药,忽视病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这样也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4)法律意识薄弱

护理人员不熟识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护理工作中不明确自己应遵守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在临床工作中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护理记录语法错误,没能做到及时、准确、客观、记我所做,或者不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随意涂改病历,导致病历失去真实性。

(5)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界限不清;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护士对制度不熟悉,无法遵循,如新毕业护士未经岗前培训,护士调入新科室对专科护理不了解;护士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护士长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护理工作的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实习护生安排与管理不善,使护生在无指导状态下工作;护士长对新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没制定严格完善规范的技术操作流程、工作指引。

(6)病人及其家属方面

现在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行为,会要求院方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两者沟通不好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这也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另外由于患者和病人家属,缺乏医学常识,精神负担过重,担心自己和亲人能否治愈,担心不能得到满意的医疗护理,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不够,这些也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2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护理工作是一份责任心很强的服务性工作,必须对护理人员加强医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护理人员要与病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在做好病人身体上护理的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还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要把治疗过程中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药物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护理人员还要学习一些影响肝胆相关疾病的知识,为临床护理过程中处理的突发事故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防范意识。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应法律法规,学习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风险的各项防范措施。要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对日常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进分析,找出其原因,以便让全院的护理人员吸取教训,防止此类护理事故的再次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要合理确定护理人员的劳动负荷,避免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劳动,降低对病患的护理质量。

(3)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

将制度细化为工作指引,各室统一标识,重要的安全制度标识上墙警示,制定急危重症疾病抢救流程、专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落实交接班制度,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制定了双休日、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范。根据手术患者和卧床患者多、基础护理量大的特点,加派人员协助早、晚班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点患者、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

(4)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及业务综合素质培训

利用每周的护士会对护士、护生进行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条文培训,如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提高全员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另外对新入科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后才上岗,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护士,应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我们的责任心,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同病人和家属的交流,只有这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3:167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法律法规教育对减少护生 实习差错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3):171-173

[3]孙刚.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原因与诊治[J].齐齐

肝胆外科篇3

【摘要】:目的:对胆瘘的诱因和处理办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对治疗方式及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的40例术后胆瘘患者中有38例痊愈出院,2例因晚期胰头癌死亡,治愈率达到了95%,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4周不等,其间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肝胆手术中胆瘘的诱发原因较多,医护人员应在对这些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完善术中、术后的各项操作,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胆瘘的发生。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瘘;外科治疗

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胆瘘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概率约为0.5~2.4%,轻者增加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严重时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次研究以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结合医疗研究的成果和临床诊疗情况对胆瘘的诱因和处理办法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02~2012年处理的40例胆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41~7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56.5周岁。20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4例患者行胆肠吻合术。全部患者胆汁引出均通过腹腔引流管进行。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病史、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伤口、腹腔引流过多异常胆汁,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症状是患者肝胆手术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26例患者经瘘口或腹腔引流管使用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确诊。在胆瘘发现时间方面,30例患者为术后3d内,8例患者为术后4~7d,2例患者为T管拔除后。在胆瘘的发生原因方面,有18例为副肝管、肝毛细胆管损伤,6例为胆总管损伤,4例为胆总管损伤,4例为胆肠吻合术后损伤,T管拔除、早期脱落以及胆囊管残端瘘的患者人数均为2例。

1.2 方法

32例患者首先采用的是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有18例患者因腹腔引流管尚未拔除而继续进行胆汁引流,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抗炎、禁食等治疗。10例引流管已经拔除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进行置管引流,早期采用负压引流,待引流量显著降低后,再换用常压引流。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腹膜炎症状以及引流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4例患者在T管拔除后出现胆瘘,且在重新置管后腹膜炎的症状加重并出现黄疸,因而改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余的8例患者因弥漫性腹膜炎而导致了明显的发热、腹痛症状,所以直接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40例术后胆瘘患者中,38例痊愈出院,2例因晚期胰头癌死亡,治愈率达到了95%,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4周不等,其间未出现其它并发症。

3 讨论

在肝胆外科手术的各类并发症中,胆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工作应坚持的原则为:对于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若胆瘘出现时间为术后1周以上,可于三个月后进行治疗。胆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T管粗细选择不合理,过细容易导致滑脱,过粗容易导致胆总管的压迫和坏死。(2)因胆管、副肝管的解剖变异问题而导致损伤或遗漏。(3)患者的疾病或体质因素。本次研究中,有12例患者的T管放置超过4周,未出现不适或堵塞现象,但是有2例患者在T管拔除后发生胆瘘,估计与患者所患疾病及其自身体质有关。(4)胆管壁愈合能力差。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胆瘘发生在总管空肠吻合术后,因未进行造影检查,所以不能排除吻合口瘘的可能性。胆瘘在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6d消失,估计与胆管壁血供不良、存在炎症、愈合能力差有关。

肝胆外科篇4

[关键词] 胆道术中大出血;出血原因;处理方法;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93-02

肝胆外科手术中胆管大出血因出血部位深、出血量大而处理困难,且胆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较多,术中任何疏忽和失误都可能发生进一步损伤,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1-2]。现对本院收治的15例手术中胆管大出血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行肝胆外科手术、术中并发胆管大出血的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9~65岁,平均(52.4±11.3)岁。术中出血量均≥400 mL,其中400~800 mL 11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出血量少、出血缓慢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非重病患者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出血量大,位置深,药物治疗及接入治疗无效患者转为传统开腹术,并通过胆道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纤维胆道镜等检查方法,对出血区域进行定位和定性评估,选择合适的开腹手术方式:(1)胆道冲洗+局部填塞术;(2)直接缝扎术;(3)肝动脉结扎术;(4)肝段或肝叶切除术。

2 结果

根据出血病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处理后,15例患者胆管出血情况基本得到控制,均达到满意止血的目的。15例患者胆管大出血的原因见表1。

3 讨论

3.1 肝胆外科术胆管出血的原因分析

术中胆管出血是肝胆外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据相关文献报道,70%的胆管大出血发生在胆道术后,出血原因通常以创伤与感染较为多见[3],很少涉及患者自身或医源性出血。分析本组患者术中胆管大出血的原因多为手术过程中盲目使用金属钳,探查不清、操作粗疏,以致于造成胆管壁和血管的人为损伤。其中,4例因探查不慎致胆管狭窄部撕裂出血,3例取石不慎致胆管壁裂伤,人为可控性损伤达46.7%。因此,肝胆外科手术的操作要点为轻柔、细腻、谨慎,尤其在胆道探查、肝内胆管取石及分离细小结石时,应避免用力过猛而引起继发性损伤,从而有效控制术后胆管出血的发生率。

术中胆管大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炎症引发胆管感染,其临床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有3种:肝胆管溃疡型、肝脓肿型、急性弥漫性肝胆管炎型[4]。本组有4例出血与胆管感染直接相关,其中3例由长期结石滞留引发,1例为寄生虫感染。感染可导致胆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一步形成溃疡;一方面,溃疡面血肿胆管黏膜质脆,易损伤,稍有摩擦,即可能大量出血;另一方面,溃疡处破损后,炎性介质大量分泌,腐蚀临近血管,引发血管炎症,进一步加重了出血的倾向[5]。因此,对于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在术前必须给予一定疗程的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采取个体化疗法,待胆管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以此可有效避免胆管感染性出血[6]。

3.2 肝胆外科术胆道出血的处理方法

临床上胆管大出血的手术处理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法、介入手术法及传统开腹手术法。

3.2.1 药物治疗:对于一般性出血,可以给予抗生素和止血药治疗;本组2例患者经积极用药治疗后达止血目的。

3.2.2 介入疗法: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危重患者可以应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此术式相对微创,无需全身麻醉和剖腹探查,利用肝动脉造影确认出血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的解剖关系,然后超选择插管至靶血管,注入栓塞剂[7]。相比于开腹术,痛苦小、恢复快、临床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都较高;本组3例患者经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2.3 开腹手术:对于出血量过大或经前两种方法治疗均无效患者,可转为传统开腹手术,常用方法有,(1)局部填塞压迫联合胆道冲洗:通常先采用8%的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反复冲洗胆道,刺激小血管收缩,联合局部压迫,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本组中2例患者出血速度较慢且范围较小,应用此法有效止血。另有1例患者采用局部压迫出血胆管,达到止血效果。(2)直接缝扎:适合于出血灶邻近肝表面或伴有肝内胆管扩张者。本组中2例肝脓肿患者应用此法止血效果良好。(3)肝动脉结扎:阻断肝左、右或肝固有动脉常能有效控制出血,特别适合于肝内胆管出血但病灶部位不明确时或出血灶明确但不便切除的患者,操作简便、有效。本术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结扎后应仔细检查相邻动脉的血供与出血点的关系,以免漏扎造成胆道再次出血。本组病例3例左肝内胆管大量出血患者,因结石无法切除病灶,给予左肝动脉结扎治疗,疗效显著。(4)肝叶或肝段切除:该术式的优点是止血的同时能够彻底去除出血病灶,但基于其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仅适用于出血部位较深,且采用其他措施治疗无效的患者。本组2例患者部分切除肝叶或肝段成功止血。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术胆管大出血在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上均具有多样化特征。加之肝胆术中出血的胆管组织大多深埋于肝实质内,管腔小,出血面大,显露困难,处理棘手[8]。对此,病灶的定性和定位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可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等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胆道系统的全面检查,对出血灶做出正确评估;并通过术中胆道镜对肝内胆道是否伴随出血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以保证患者在最佳的收益前提下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林. 胆道手术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67.

[2] 白高余. 胆道手术后胆道大出血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89-190.

[3] 李红根. 胆道手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12,32(3):74-75.

[4] 张楠. 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59-60.

[5] 陈刚强,彭谷. 胆道手术后大出血28例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700.

[6] 黄勇坚,曾芝兰,黄三斌,等. 胆道手术中胆道出血的诊治[J].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2):127-128.

[7] 符方杰,黄科宁,吴亚明. 胆道手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J]. 河北医学,2011,17(8):1062-1064.

[8] 杨晓辽. 胆道手术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0):33.

肝胆外科篇5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2-02

肝内胆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因其分布广泛、病情复杂、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加之肝内胆管解剖位置的复杂性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度,且术后残留及结石复发率较高,因此,给外科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取尽结石、降低残石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预防复发,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外科收治的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术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男63例、女32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3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及黄疸(Charcot三联征),均有反复发作胆管炎病史;术前经B超、CT、PTC、ERCP、术中探查或胆道镜检查、胆道造影、T管造影等证实均有肝内胆管结石,其中结石位于左肝56例、右肝28例、左右肝1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36例、胆管狭窄21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肝萎缩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根据病情给予抗炎、解痉及补液治疗,嘱其禁食、留置胃管以减少胃胀气。手术方法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胆管狭窄程度、肝脏萎缩范围选择手术方式。肝叶切除术+T管引流80例;其中左肝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43例,左半肝不规则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9例,肝方叶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6例,右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7例,右肝后叶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5例,不规则左右肝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T管引流10例;肝叶切除+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15例。

1.3 疗效评价标准[1] 判定疗效采用优、良、差的评价方式,分为①优:无任何临床症状;②良:偶有上腹痛,无发热,无黄疸;③差:明显上腹痛,出现发热及黄疸。

2 结 果

本组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死亡;均行T管造影,发现残留结石11例(占11.6%),其中左肝6例、右肝4例、胆总管1例,术后胆道镜经T管或支架管口成功取石10例。13例(占13.7%)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胆瘘5例,膈下感染3例、切口感染4例、胸腔积液1例,均经药物对症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年,其中优56例(占58.9%)、良37例(占38.9%)、差2例(占2.1%),疗效优良率为97.9%。解除梗阻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均无肝功能衰竭。

3 讨 论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病理特征是结石沿着肝内胆管树呈现阶段性分布,一般受累的胆管会发生局部狭窄、梗阻及并发感染,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脏实质性损伤及肝脏脓肿,临床上理想的治疗方案是通过手术治疗将结石尽可能多地取出,并积极地处理由结石所造成的并发症[2]。而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复杂,结石数量多,许多结石位于细小胆管因取石钳不能深入而取不干净;胆管狭窄、梗阻不能完全解除、反复感染,手术方法选择不当等原因都是导致术后的残石率高的原因。若术前能获得清晰全面的影像资料,通过严格的定位诊断明确患者结石分布及肝胆系统病理改变,对手术治疗成败显得至关重要[3]。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因B超和PTC检查可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和扩张情况,对确定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宜采用以手术方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原则为尽可能取净结石,解除胆道狭窄及梗阻,去除肝内感染性病灶,建立和恢复通畅的胆汁引流和预防复发,而纠正肝胆管狭窄又是该手术的决定性环节。目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经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有效的手术方案,因受累肝部分切除术既能切除结石,又能切除狭窄的胆管,以最大限度保护病变处肝组织,故施行连肝内胆管结石、狭窄的胆管及萎缩纤维化的肝或半肝组织切除达到了治标又治本的效果[4]。本文笔者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胆管狭窄程度、肝脏萎缩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1.6%,13例(占13.7%)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年,疗效优良率为97.9%;由此说明,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以肝切除是解决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而术后残石是胆道外科的难题,引起残石的原因很多,结石未取尽、胆管狭窄未矫正等仍是主要原因,故在术中及术后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可以协助医生清除结石,同时行肝切除时应仔细探查其它胆道是否存在狭窄,尽量矫正狭窄后建立通畅的引流是减少残石的关键,术后服用利胆药物2-3年帮助排石,以减少结石复发。

参考文献

[1] 曾令敏.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8):36-37.

[2] 付顺军,李绍强,梁力建,等.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5):325-327.

[3] 梁安林,周开伦,郑进方.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0例临床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39-1740.

肝胆外科篇6

【关键词】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愿意;防治临床

【Summar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he specific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linical hepatobiliary surgery bile leakage symptoms were discussed The approach taken is to select the main reason from July 2012 to Nov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hepatobiliary surgical treatment of 30 patients, bile leakage after their symptoms appear,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measures mad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and again treated according to eti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0 cases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after symptoms appear in patients with bile leakage, there are 26 cases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during hospitalization, 24 patients have been cured, the cure rate of up to 9231%, and achieved more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Key words】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Postoperative bile leakage; Willing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35

肝胆外科手术是普通外科手术的常见类型,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肝胆外科手术需要对患者的胆道系统进行手术切开、引流以及缝合等多种操作,非常容易导致在手术后出现胆汁外泄的情况,如果患者胆管没有完全愈合,还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胆漏症状。在临床中,导致胆漏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发生胆漏情况,则应该对患者病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引流处理,就能够有效避免盆腔炎、肠间炎及胆汁性腹膜炎等炎症的出现。本次研究对30例患者肝胆外科术后出现胆漏症状的主要原因及防治临床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7月到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胆漏症状的30例患者,其中有17例为男性患者,13例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集中在41到69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458±43)岁。全部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测确诊为肝胆外科术后出现胆漏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与弥漫性腹膜炎、低蛋白血症,在进行引流处理时患者有大量胆汁出现。

12出现胆漏症状的原因分析: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中,出现胆漏症状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临床医师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失误操作。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时因胆囊管残端部位没有足够的预留长度,结扎线发生脱落而导致胆漏;有5例患者因临床治疗医师在手术操作时动作过于粗暴而造成胆漏。临床医师在对胆道进行探查时形成假道,在对假胆道进行用力盲目扩张时,因探条过细而导致腹膜破裂从而造成胆漏;部分临床医师自恃经验丰富,盲目自信,对可能存在解剖变异情况的胆管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手术小切口与手术速度。在对T管进行拔除时用力过猛,对胆管或者窦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伤,从而大大增加了胆漏发生的可能性。

肝胆外科篇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胆外科损伤患者100例,均为舞钢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Ⅰ期手术(对照组,n=50)与损伤控制性手术(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2%,临床病死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4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肝胆外科严重创伤患者可降低并发症率,防控死亡事件,对保障获得良好预后意义显著。

【关键词】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效果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临床普外科一项新的手术模式,在机体危重创伤救治中广泛应用,旨在通过对创伤早期的患者实施简单控制手术,避免损伤进一步发展,降低并发症率,并规避死亡事件[1]。肝胆外科损伤为常见损伤性急症,本次研究选取相关案例,采用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肝胆外科损伤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23~53岁,平均(26.8±6.7)岁。致伤原因:坠落摔伤24例,利器损伤10例,交通意外伤66例。创伤种类:胆囊损伤32例,胰破裂38例,肝破裂30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病例常规行Ⅰ期手术,手术结束后关闭腹腔,实施腹腔引流,在ICU监护观察,安排接受恢复治疗。

1.2.2观察组本组病例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方案,具体操作:①术前准备:开展控制性手术前先行剖腹手术,对断裂血管细致修补,行包扎操作,并填塞腹腔,控制血液流出。掌握患者出血、体质、病情情况,确定可对控制性手术治疗要求满足后,制定手术方案。②术中操作:损伤部位不同,手术操作也存在差异。肝胆破裂者,需对入肝血管快速控制,清除受损组织,应用阻断或结扎法止血。肝外胆管损伤者,需积极修补,行T管引流。若脾脏破裂较严重,需行脾脏切除,达到积极止血目的。对于胃肠器官破裂及空腔脏器破裂者,需快速对破裂部位进行结扎,避免出现外渗,患者骨盆有损伤时,需对腹腔内动脉控制,使出血量最大程度减少。③术后干预:结束手术后,关闭腹腔,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在复苏阶段对病症处理,行生命体征监测,纠正代谢中毒情况,病情平稳后再完成后续确定性手术。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率,临床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定性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肝胆外科病例并发症率、临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在救治肝胆外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时,应用常规术式效果通常欠佳,高病死率为肝胆外科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2]。常规手术治疗肝胆外科严重创伤的不足之处为手术时,患者通常有休克和大出血症状伴发,且若操作不当,易引发其他创伤合并;同时,因手术时间过长,有较高的肺部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现阶段,损伤控制性手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从本质上而言,此术式是对自身损伤的控制和处理,进而使并发症率降低,防范死亡事件发生。损伤控制性手术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Ⅰ期简化手术,以快速及时对出血和污染处理为主,加快了进一步手术治疗进程;其次为复苏措施的应用,包括血容量修复、稳定血流动力学、纠正凝血机制、降低死亡率;再次为Ⅱ期确定性手术,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体温、血流动力学恢复后,进一步对损伤脏器实施的确定性修复术。此种手术通常在首次手术后1d或1d后开展。手术内容包括清除填塞物、探查损伤情况、关闭胸腔及腹腔等。上述三个部分有效完成,才可保障损伤控制术取得最佳效果。在肝胆外科重症病例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为患者救治争取时间,且明显缩短了手术用时,使并发症率显著降低,进而规避了死亡事件,患者有较高遵医依从[3]。另外,为保障预后,临床需严格对手术适应证把握,除主要适应证致死三联征外,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血流动力状态稳定性不佳、同时有多处损伤合并、同时有多脏器严重腹部血管伤合并等,也可行损伤控制术,以提高整体救治质量[4]。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并发症率和临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肝胆外科严重创伤患者可降低并发症率,防控死亡事件,对保障获得良好预后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熊少刚,周大文,刘波.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2):68,70.

[2]宣恩胜,卢志坤,张权锋.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8(22):125-126.

[3]张罛,樊小伟.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9-50.

[4]王永忠.肝胆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1(8):66-67.

肝胆外科篇8

3月5日下午,在等待了一个半小时后,记者终于见到了吴孟超院士。他的秘书笑着抱歉道:“吴老一到病房看病人就忘记了时间。”

洪亮的声音、有力的握手、轻快的步伐,使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已至鲐背之年的老人。特别是,当他谈到工作和病人时,他的表现像极了一个正值壮年的外科医生,思路清晰,动作干练。

吴孟超恐怕是世界上年纪最大的医院院长,也可能是目前全世界仍活跃在手术台前的最为年长的外科医生。他有着诸多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然而,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却像年轻人一样带着大家开始追逐新的梦想――建设世界一流的肝胆外科中心!

今年10月,占地400亩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由国家发改委、上海市政府共同出资4亿余元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也将落户安亭新院。届时,安亭新院与国家肝癌中心将组成“超级舰队”,成为肝胆外科的治疗中心、国家肝癌研究中心、国家肝癌研究优势资源产业平台、高层次肝癌研究人才培养基地,为实现“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给后来人搭建一个攻克肝癌的平台”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成立“肝脏外科三人研究小组”开始,到1978年组建国内首个肝胆外科,再到一手创立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带领该院成为亚洲唯一、世界最大,集医教研为一体、“院所合一”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

站在人生巅峰,吴孟超并不满足。他知道中国集中了占全世界半数左右的肝癌病人,每年有新发肝癌病例近40万。尽管我国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已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5%提到了今天的50%至60%,但仅靠手术和各个单位的分散工作,发病率的下降和治愈率的提高仍然十分有限。

“肝胆医院虽然大,但还不能算是世界第一流的,把‘肝癌大国’的帽子摘掉,仅靠目前的格局是不行的。”吴孟超思维总是惊人的超前,“我从医70余年,其中有60多年是和肝癌打交道。我一辈子就想干一件事,就是想把肝癌这个顽疾攻克掉,做世界一流的肝胆医院。如今,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给后来人搭建一个攻克肝癌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

“我们建议,以‘两弹一星’和‘神舟六号’攻关精神和运行机制为榜样,组成打破部门界限、学科界限的肝癌攻关协作组……”2006年春天,已84岁高龄的吴孟超联合6位院士向国家有关部委呈送报告。此时,他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站在人生辉煌的顶点上,他牵挂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报告引起重视,时任国务院总理亲自批示。2010年的最后一天,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正式落户上海,成为继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之后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审批的第二个部级科学中心,将“集国际领先性、不可替代性和高度开放性于一体”。

前人搭台,后人唱戏。医院政委张全民说:“安亭新院工程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理想是全院同志的心愿所系。而今,这份使命和理想有了实实在在的归属和寄托。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们医院在吴老的带领下又踏上了新一轮的征程。”

“要把肝癌的研究尽可能的前移”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东方肝胆人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扩大规模、改善环境,在吴孟超的带领下,开始了全新的、史无前例的设计。

吴孟超说:“我们面对的不光是肝脏这个器官,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肝脏手术涉及的不仅仅是肝胆外科,而是包括内外科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因此,在安亭新院的学科设置上就不能单纯地按照以前的思路。”

这一切不仅有以吴孟超为代表的五代肝胆人作为支撑,更有着与安亭新院同期建设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的完美配合。在他们的梦想里,这个中心将与安亭新院比翼齐飞,形成基础、临床、应用“三位一体”的全球最大的、第一流的肝胆外科“超级舰队”。

采访中,吴孟超一再提到“预防”的重要性,“今天下午,我看了两个病人,他们都是肝癌晚期,肿瘤很大,很可怜……”记者注意到,“很可怜”这个词他说了不下3遍,“人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总结了9个字,‘管住嘴、迈开腿、勤体检’。同时我们也要建立起一个让病人提前预防、提前发现的机制,这才有可能把肝癌消灭!”

“作为肝癌研究的国家队,肝癌中心必须冲到最前面!”吴孟超坦言,“但这条路还很远,真正把‘肝癌大国’的帽子摘掉还需要数年的努力,这毕竟是世界级的难题。不过,我们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团队,很多年轻人非常出色,我相信这个梦想肯定会实现。”

坚持顶层设计,打造“超级”人才梯队

2013年1月18日,以医院为主体申报的“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获2012年度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成为总后和上海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团队。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团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是吴孟超亲自带出来的弟子,或者是吴孟超亲自挖过来的人才。

作为“超级舰队”的“总司令”,吴孟超爱才是出了名的。医院副院长沈峰是吴孟超的学生,当年他留学回国时正是冬天,他怎么也想不到年过花甲的老师会在早晨5点到机场接他。后来,沈峰破格被评为教授和任命为科主任时年仅37岁,一度引起一些人的非议,说他是沾了吴孟超的光。沈峰一时情绪低落,吴孟超发现这个情况后,鼓励他不要被这些闲言碎语影响,要用更突出的成绩证明自己。沈峰不负众望,针对外科治疗后极易复发和生存期短的难题,他在临床上建立了3种新的抗复发综合治疗技术,被中华外科学会和中华外科杂志评为“50年来我国外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上一篇:实训课教学范文 下一篇:反馈机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