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00:09:47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案例 分层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78-0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全国各省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层次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无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得基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无法都得到最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将从多个方面推进,该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校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分层次地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就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1 分层次改革总体思想

我校根据教学现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化了计算机教学。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依据级别的划分进入不同的计算机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据水平测试中的各个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成绩、结合改革后的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教学模块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分层次教学案例库”,即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案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计算机教育,使计算机教学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案例分层次设计

(1)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准予免修该课程。免修的学生虽然可以不必与其他学生同在课堂学习基础内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安排了指导教师,他们需要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会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此层次的教学案例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设计,在该校原则上要求由多年教授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完成设计。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础比较雄厚的学生,如果提供的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直接,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案例必须突出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性。该校是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将很多学生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增添入学习范围,这样可以使该校计算机教学向着“合格职业人”的培养靠拢。例如:Word中的“论文排版”案例,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较厚的学生也对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兴趣度极高,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索引目录、分节符控制、奇偶页页眉页脚控制等问题,但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交流、查阅资料、查询网络等方式解决。Excel部分、PPT部分,指导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列出,要求学生将自己模拟为职场中的特定职业人,自主设计办公案例,数据源、主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定,设计中必须涵盖教师提供的知识要点,增添自我开拓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分,这恰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创新能力,还可以选拔出一些未来在计算机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尖子学生,为其提供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树立学习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驱力。

(2)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未能达到80分的同学,必须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到微机实验室完成该课程的正常学习。这部分必修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这是该项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除了从教学形式上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个层次选拨学习组组长来辅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包,其中的教学案例、办公案例细致地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Word排版中一个经典办公案例“邀请函”设计,在分层次案例设计的方案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仅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请函的简单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厚一些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邀请函;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籍上查询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完成邀请函的批量制作。这种分层次的案例设计,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分层次设计改革实施至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将把课堂教学实践与这项改革工作紧密结合,不断调整完善改革方案,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红照,王爱民.高校计算机公修课分层次教学体系及其实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92-94.

[2] 万德年,熊发涯.我院04级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7(15):86-87.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2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驱动教学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文科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化和多媒体技术使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刻、有效,学生通过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计算机多媒体音乐学习作准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消除学生的基础差异、服务于本专业、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专业该课程改革的重点。笔者结合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来分析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

1 音乐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基础义务教育中信息化技术课程的普及,新入学的大学生基本都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有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和应用系统,甚至懂得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有些学生只会访问网络、打字、使用常见的工具等;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客观条件不允许,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2)对计算机认识有差别。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是来自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个人兴趣。一些学生认识到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如希望掌握文档编辑工具和音乐创作软件等,他们会主动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掌握其他专业计算机工具的使用;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娱乐工具,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

3)和专业课程联系紧密。

音乐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器乐演奏、作词作曲软件和指挥配器等,音乐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突出计算机技术和音乐创作表演相结合的知识。通过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激发其专业创作的灵感,提高计算机基础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2 案例驱动课程改革思路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素养,具备演奏、表演和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能在各级专业文艺团体从事表演、指导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针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状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要制定具有时代气息和专业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提倡用课程案例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素材,提出综合性的案例供学生完成;学生则要自主获得相关的课程信息和知识技能,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完成个人知识体系构建。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完整性、开放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被动受教转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见图1)中,教师是任务的引导者、问题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实践活动的监督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环境,辅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在课程案例的驱动下,通过分析和讨论,梳理知识脉络,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

在高校音乐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是学生、案例和老师,具体表现如下:

1)消除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案例驱动教学大多采用分组的形式,在课程初期可以按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划分等级,然后按等级混合搭配分组。在混合团队中,基础良好的学生可以辅导基础薄弱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师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完成案例。整个团队分工明确,充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2)突出案例的音乐专业特色。

案例是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案例选择则可以根据专业特色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任务除了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把课程内容和其他专业课程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可以安排与音乐专业相关的案例,如在个人作品展示案例中,学生可用计算机音乐软件进行个人作曲,这样学生对电子音乐、乐器工艺、管弦和声等会有更深的了解,能够体会到计算机知识与音乐的融合。

3)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

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专业的特色来安排课程和制定案例,组织形式要灵活有序,教学方法要新颖有效。这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学术创新意识,要明确最新科技的发展动向,可以说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高校音乐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3 案例驱动课程改革实例

音乐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在充分调研行业特色和学院学生背景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能够涵盖教学内容、培养专业综合素质的课程案例,如表1所示。

表1展示了一个音乐大赛案例,从中可以看出,课程知识点安排要循序渐进,案例安排要涵盖课程知识并形成一个系统。音乐大赛案例从赛事组织、个人报名和参赛等角度展开,难度适中,逐步深入。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独自或分组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尽快转换观念,充当引导和协助学生的角色,在完成课上授课后,让学生自我建构完成案例。教师要在案例教学中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通信工具来指导学生和答疑解惑,学生则要把案例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定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向教师汇报。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案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案例作品展示和评价,具体形式是队内自评和团队间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计成绩。队内自评可以准确地评价团队内单一成员的参与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主要考察点是参与程度、参与角色、合作能力和工作量。团队互评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针对案例的设计和实现成果来评价团队的完成情况。队内自评和团队互评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会参与和指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教师根据团队作品和成员构成,针对某个案例的创意设计、技术难度、完成效果以及创新程度等量化标准进行最后点评,为每个学生打分,这个分数体现了团队的优秀程度和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

4 结语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趋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从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职业学院通常都设置为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时数偏少、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资源不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规律,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趋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从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本文详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与高职教育的同行交流。

1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1规范课程管理,明确教学目标

规范课程管理,保证教学指导的有效性。课程管理包括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资料、考核方法等。规范课程管理有助于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及教学质量偏低的局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⑵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从2016年开始,全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名更改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将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为“1+N”方案,“1”为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给2至3个学分,完成计算机理论知识、Windows与Office应用基本模块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需求有所侧重地选择内容,如工科类专业偏重于硬件方面的内容,文科类专业偏重于应用软件的内容等。“N”是根据专业和职业岗位需求开设的信息类课程,如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C#程序设计或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等课程;机械、建筑工程、设计类专业开设AutoCAD等课程;管理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或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电脑美术设计等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⑶规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及时修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保证了教学指导的规范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1.2优化课程内容,保证教学的实用性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遵循先进性、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及系统性原则,优化课程内容。⑴课程内容选择较新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软件,使教学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适应。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如计算机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功能与应用、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知识等;操作应用,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和办公设备的使用等。⑵选择适用的教学资料。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该教材理论篇介绍了核心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篇以案例的具体解决方案的分析与实现,归纳与总结计算机基本操作。任课教师还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开发教学项目,编写适用的教学案例,例如:用Word编制会议通知;用Excel做企业工资数据处理与分析;用PowerPoint制作宣传片等等。编写的案例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趣味性。通过讲解案例发生的背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⑶教学内容模块化,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2]。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基础理论、应用操作、综合应用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按内容设置若干个子模块,在应用操作模块的每个子模块中至少设置三个由浅入深的案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设为必修模块,综合应用设为选修模块,这样可以基本满足各类专业、各类学生的需求。第一,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专业开设该课程教学时数,灵活选择相应的模块和案例进行教学。第二,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如:信息类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得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会计专业学生需重点掌握Excel的使用;会展、酒店专业学生会用Word制作宣传海报,学前教育的学生会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不同专业可以选用不同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使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各层次学习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在一个班级学生中,基础较差者可选简单的案例进行练习,基础较好者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案例甚至综合案例进行练习。在学习时间有限、基础有别的前提下,帮助“底子薄”的学生“能消化”,让“底子厚”的学生“吃得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我们从社会需求出发,从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出发,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从教室转移到计算机房进行现场教学,老师采用教学控制软件边讲授边演示操作,学生边听课边操作实践。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既缩短了教与学的时限,又增加了学生操作的时间,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1.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边讲边练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辅以项目教学法等。具体做法如下。⑴案例教学法是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教材为依托,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缩短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知识,而且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Office软件操作,通过分析案例具体解决方案,广泛而深入地剖析和演示计算机应用操作,将计算机最常用、最实用和最通用的操作方法融入到实践之中。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职业岗位实际需求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在上课前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带着问题去讲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全面提升。例如:向学生提出“编排毕业论文”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用Word编辑文档,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达到“做中学”的教学目的。⑶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互动,“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项目教学法主要用在综合应用模块训练中,结合专业需求开发教学项目。学生在学完一个应用软件后要完成一个项目,对学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次综合检验。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Excel后,完成“企业工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项目,采用小组研讨法,几个学生一起学习、讨论,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起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优势互补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4]。随着教育现代化,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从最初的教室内“粉笔+黑板”手段,改为机房内“计算机+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已改为“计算机网络+大屏幕”一体化的机房中教学手段,每个学生一台电脑,讲练结合,边学边做。为解决教学内容多、任务重、班级学生多、课堂师生互动的时间少等问题,将教学拓展到课外,以网络平台为主,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学手段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的网络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6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完善教学资源库

我们利用数字化校园环境,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网站,制作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完善教学资源库,面向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同功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微课、作业、实验指导与素材、网上讨论、自测练习、考试题库等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1.7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置一个好的考核方式[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需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制订了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考核(占50%)和终结性考试(占50%)相结合的方式。①制订形成性考核的实施细则来规范考核过程,老师对学生的上课、作业、实验等各个环节都要客观评价,并记录为平时考核成绩。②建立无纸化考试系统和标准试题库,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考试采用全程在线实现,随机生成测试卷、实时评分等功能。考试评测软件个人版也可以单机使用,方便学生课后练习与自由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动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5-36

[2]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82-88

[3]黄宏伟.项目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J].品牌,2014.12:226

[4]龚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6.12:81-83

[5]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4:243-244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4

关键词: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材

1课程建设背景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简称武警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为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的现役本科院校,培养具有较高水平、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要求的边消警部队专门人才是其主要职责[1]。随着公安部“金盾”一期工程的顺利完成和二期工程的实施,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化迅速发展,对公安现役院校学员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有效解决公安现役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培养适应公安现役部队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边消警部队人才,笔者与课题组同事自2007年开始着手,历经近三年的时间,在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2]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理论指导下,在对入学新学员计算机基础水平、高年级计算机基础学习情况和边消警基层部队计算机能力需求等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武警学院自身教学特点,于2009年顺利完成了“武警学院‘1+X’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教改项目,提出了符合武警学院教学发展实际需求、具有公安现役院校特色的“1+X”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构想,并于2010年在武警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正式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1+X”课程体系中的“1”,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与以往“三层次”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相比较,大学计算机基础有了明显的变化:(1)教学内容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教学内容上除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所有教学内容外,还增加了算法和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内容,理论知识的比重从原来的20%提升为50%;(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成分离,教学模式强调学员的自主性。实践教学不再和理论教学发生交叉,所有实践操作都不进行集中讲解。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学内容通过上机实践完成、掌握,教员只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员计算机基础能力差别很大。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下,部分学员自主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存在很大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除了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外,还需要一本适宜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以作为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辅助学员完成预习、练习、复习等学习过程。

2教材定位和主要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是在公安现役院校“1+X”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再次改革,主要以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效果。

该书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操作、Excel电子表格操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Internet漫游和电子邮件几部分。全书除实验指导外,共包括14个基础实验、14个巩固实验、4个综合实验、5个课程设计和数套模拟题。

3教材特点

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不仅仅有“量”的需求,更要求有“质”的保证。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4-5]。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配合公安现役院校“1+X”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需要,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操作的概念、知识和技术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从而切实提高公安现役院校学员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3.1注意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协调,广泛性与精简性相统一

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教学对象面向公安现役部队院校全部本、专科学员,包括普通本科、战士本科和战士专科,学员计算机基础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差别很大,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能力的需求也会有一些差异。因此,为了使教材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应采用“广度优先”的原则,从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和全面,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然而,对于大部分公安现役院校学员来讲,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最终也只是他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已,没必要要求他们在各方面有深入的掌握。从教学的角度讲,利用授课时间让学员掌握所有知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中有一个公认的2/8定律:80%的人只使用计算机软件功能的20%。因此,在教材中要对经过提炼最基本、最有应用价值的这“20%”的教学内容从深度方面着手,进行深入阐述,使学员能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样,教材不仅满足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要求的普遍性,又可以便于学员根据自己兴趣或专业需要,有选择的对高级操作技巧进行学习,满足学员个性发展的学习需求。

3.2教学知识点按难度分级,从教学要求上实现“因材施教”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涉及多个软件的操作,知识点繁多,部分学员存在学习困难。教材中将教学知识点按照难度分为三个级别,对于不同难度级别的知识点和不同基础的学员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员:难度级别为Ⅰ的知识点必须熟练掌握,难度级别为Ⅱ的知识点基本掌握,难度级别为Ⅲ的知识点有选择的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员:难度级别为Ⅰ和Ⅱ的知识点必须熟练掌握,难度级别为Ⅲ的知识点基本掌握。这样,学员可以根据不同基础和不同教学要求,有选择地、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不同基础的学员都有了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平衡了学员基础和能力差异,有效解决了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吃不了,吃不饱”现象,使“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得以实现。

3.3运用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现有实践指导教材大都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逐步骤的讲解。虽然讲解步骤比较详尽,但是缺少了操作对象,看不到直观的效果,容易使学员觉得空洞、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突破原有的教材组织形式,将案例教学法体现在教材的实验指导中。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融入到丰富的案例之中,对案例处理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进行知识的扩展,并及时给出特殊操作的应用技巧(如少量文本的分栏、Word表格计算的简便方法等)。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员的应用能力。

3.4精心选择案例,寓教于乐

案例的选择关系着教材设计的成败。首先,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符合知识讲解的需要。其次,案例应该与学员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紧密相连,使学员能够有认同感,体现案例的趣味性。教员是智育兼德育的工作者,在对学员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兼有对学员进行德育的责任和义务。德育并不一定需要非常高调的喊口号,我们可以选择具有德育意义的文章作为案例进行操作的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员,寓教于乐。

3.5基础实验与巩固实验结合,循序渐进

结合案例的实验指导主要用于学员课下预习,而实践课程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基础实验和巩固实验。不同于实验指导部分,基础实验不再针对具体的操作题目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而是只提示学员基本操作方式[6],为学员留下思考的余地。巩固实验操作题目的知识点与基础实验基本相同,但是不再给出任何提示,可用于学员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自测。从详细操作步骤到基本操作方式再到无任何操作方式,通过顺序完成实验指导、基础实验、巩固实验,学员在循序渐进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巩固。

3.6采用模块化教学,重视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

为便于实施分层教学,解决学员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教材按知识单元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不同专业不同基础水平学员可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各模块有所侧重[7]。采用模块化教学增强了教材使用的弹性,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材的适用范围。

模块化教学使得原本就繁杂的知识点相对更为分散,彼此之间缺少直观联系,容易导致学员掌握知识不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在几个关联比较紧密的教学模块后添加了若干个综合实验,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系[8],以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我们结合学员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在实践指导教材的不同位置设置了多个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为学员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4结语

教材改革和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对于公安现役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指导教材的建设也仅仅是刚刚起步,还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和认真锤炼,才能使教材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志. 公安现役院校“1+X”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20):157-16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吴功宜,奚春雁,郭小明. 关于计算机教材建设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1):5.

[5] 李灿辉.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改革策略[J]. 硅谷,2010(3):174.

[6] 张春英,赵艳君,谷建涛.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五位一体的教材建设[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5-117.

[7] 黄英铭.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建设的若干问题[J]. 计算机教育,2006(7):59-60.

[8] 陈翠松. 高职期待“全新案例教学”计算机教材[J]. 出版参考,2006(31):12.

Research about Experimental Guidance Materials’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LI Zhi

(Fundament Department, The Chinese People’ 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the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has made a lot of change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completely separat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completed almost by students’ self-study. Teaching materials is the main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 beneficial supplement for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is more important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effect for teaching, our team began to research experimental guidance materials’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 the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The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explained about the material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学习兴趣;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20-01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校,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则尤其有必要。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而且为以后更好地专业学习,职场工作,提供了帮助。教师如何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是中职校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融理论、操作技能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软件的使用,这门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用的计算机常用软件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同时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与计算机相关联的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掌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后,为以后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1、教材建设与选择:我校依据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我校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立足基础,采用了不同的教材。有的专业使用省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的计算机教材,有的则使用本校教师所编的校本教材,比如学校的幼儿师范专业,考虑到学生就业方向,需要自己独立制作教具和电子教案,所以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幼儿师范专业相结合,把EXCEL的大部分内容,作了简化,而幼教工作中所设及的电子教案部分,则通过强化PowerPoint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进入职场后,可以独立制作电子教案。还有文秘专业,教学中则加大了输入法训练,以及Word内容的强化学习。为学生的职场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2、分层教学:在当今的中职校,由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城市学生,初中就学过计算机课程,对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较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大多数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当地教育条件等原因,接触计算机只限于玩玩游戏,练练指法、输入法等简单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偏重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中,包含基本知识训练和强化技能训练两部分,尽量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和提高。

3、强化上机操作实践: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尤其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上机训练时间。并与相关企业联合,探究学生提高训练的相关软件,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有的企业在我校开设五笔输入法比赛,从中挑选合适的企业工人,因此,强化训练让中职校的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更好、更快地融会贯通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基本素质。

三、教育教学方法的思考

1、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兴趣

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方法。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实践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事先设计好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有代表作用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Word的图文混排教学,让学生学完基础操作后,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有一定深度的广告案例,让学生选择最愿意完成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一起完成案例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不断地从教学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项目教学法,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零散的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学完一项较完整的章节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与该部分知识有关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该任务,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学完Excel的排序和筛选后,可以让学生完成班级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统计和排名等工作,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还有在Word的图文混排内容学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节”主题的电子报刊、学校的校刊自我设计、环保主题的电子报刊等任务,每一小组任命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事务。从网上信息收集、制定计划、选择图文混排的方案、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学生向准职业人迈进了一大步。

四、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6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案例教学法;Authorwar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1 前言

计算机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时代。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电脑办公在全球很多地方已经普及。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学早已将计算机基础设为公共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向大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式落伍、教学理念陈旧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下面,本文就对案例教学法在Authorware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供各位教师参考。

2 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于上世纪起源于美国,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主要用于商业管理一类的课程教学,该教学方法从出现以来,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后来逐渐被推广,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应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教学方法传入我国。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若干不同的地方。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传道解惑,学生负责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只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不仅老师传授知识,同学们之间也会相互学习,同学还会自己学习;在学习内容方面,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陈述性知识,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程序性知识在学习效果方面,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决策模式是非程序化决策,而案例教学中学生决策是程序化决策。

3 Authorware课程的特点

Authorware是一款应用非常广泛而且非常方便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它是由美国著名的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Authorware软件高效的多媒体管理系统和丰富的交互方式,使其特别适合多媒体的制作,该软件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好的适用于开发因特网和教学应用多媒体的软件平台。作为一款基于流程线和图标的软件,Authorware不仅允许用户使用声音、图片和动画来创造一个交互式应用程序,而且还具有以下特点:(1)Authorware有着丰富的函数、变量和程序控制功能,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2)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有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丰富的媒体素材的使用方法;(3)高效的多媒体集成环境,并融合了编辑系统和编程语言。

鉴于Authorware的优点,我国许多师范类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往往把Authorware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要求学生既要掌握Authorware课程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 案例教学法在Authorware课程中的实施

4.1 学习者分析

在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已经学习过Office办公软件,会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并且学生都有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经历,这就有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道如何用这些手段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此前提下,我决定将案例设置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即每个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案例来完成,这些案例可以是广告设计、景点介绍,也可以是商业宣传片或者一个课件,等等。

4.2 制定教学策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Authorware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用Authorware进行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教学,让学生们在应用中学习。

下面来谈谈笔者的教学策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界面布局及设计、界面切换、媒体素材的添加、交互的设置、打包发行五个模块,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对这五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一方面指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完成自己的案例。所以在讲解知识点之前,笔者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并强调主题一旦选定,这个主题将一直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同时告诉学生,他们本门课程的成绩,有相当一部分将决定于他们最终上交的作品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讲解和案例制作同步进行,每讲解一个知识点,便要求学生想想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可以完成自己案例的哪些部分,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加工制作。五个模块的知识点讲完以后,学生的案例也差不多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用图1来表示。

4.3 教学效果评价

知识点讲解完成以后,笔者再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其完成案例制作,并给予适当的知道,最后,要求每个学生都交一份最终的案例作品,然后再由笔者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笔者主要从作品的科学性、流畅性、艺术性、一致性等方面进行。

5 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将案例分析教学法用于Authorware课程的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班上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制作了非常好的作品。不仅学会了Authorware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应用,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学会了用Authorware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大部分人提交的作品完成得都非常好,只有少数人的作品不尽如人意。

6 结束语

目前高校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开设的计算机相关课程,都是一些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注意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而案例教学法,其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在应用知识中进行学习,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应用,一举两得。该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海燕,袁国武,张泽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与教学案例的的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

[2]胡洪都.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3]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7

1 计算思维简介

自从2008年美国部分高校已经在大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思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英国计算机学会的相关专家和学者也对计算思维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讨。在我国,2010年7月,教育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组织九所首批“985”学校举办了“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并发表了“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的会议决议。此次会议报告中明确表示引入计算机思维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并对计算思维进行详细解读,深入研究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契合点,分析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方法与具体应用,成为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关键[1]。

著名学者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及你想那个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理解人类行为等涵盖计算机科学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CMU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enter认为计算思维意味着通过创造和使用不同层次的抽象以有效理解和解决问题.;计算思维意味着算法化思维(thinking algorithmically),通过应用数学概念(如归纳)寻求更高效、公平和可靠的解决方案;计算思维意味着从效率、经济和社会等角度理解规模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不仅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而且影响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创造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需求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常用软件操作的一门课程”等观点,老师也主要讲解常用办公软件的具体操作,而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没有引起关注;教学内容采用模板式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未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专业紧密结合,为专业提供服务;教学方法也只着重重要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养成训练。

1)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片面认识

大多数人存在计算机只会常用办公软件操作就可以,计算机就是一般程序设计等不全面的观点,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视,学时一度被压缩,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配置,其次,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态度也不重视,觉得可学可不学,有的学校教师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有可无。

2)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知识体系庞杂,内容更新快

当今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知识构成庞杂,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更新变化非常快,这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对有限的学时和有限的教学目标形成了矛盾。

当前形势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多样化要求,和计算机技术内容新颖化也提出了更鲜明的要求。基于此,我们不需转变以前的观念,需要选定相对合理、能够体现计算机本学科核心思想及方法的重要内容,更加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用以满足有限的课时应对教学改革的压力和不断更新的技术,摆脱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更好地诠释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好地体现计算机基础教育特征。

3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重组设计[2]

为了更好地将“计算思维”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遵循教学内容要“再组织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增加计算理论基础的教学、加强算法与程序课程讲解、计算机系统基础突出重点,例如重点讲解计算机组成、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等,进行典型案例设计、进行符合思维习惯的教学内容重组。兼顾原有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具体见如下表所示:

4 以“二进制计算”教学内容为案例设计

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中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为主,增加少量的问题求解,通过对传统框架下进行改革与提升,通过案例、研讨、活动等手段推进计算思维的改革。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3]:

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不同的观点并得以进行知识的碰撞,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参与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以团队协作的方式,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来完成任务。

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引入相关单元的核心问题和基本思路,讲解讨论核心内容,自学拓展知识内容,让学生融会贯通。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第一,进位制的概念及各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第二,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及二进制表示方法;第三,二进制计算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教学难点我们设定为数的表示范围与计算思维的培养

3)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中具体教学过程:

① 提出问题:以“二进制计算”教学内容为例,提出问题。例如:什么是进制的概念?同学们了解过二进制的概念吗?

② 明确教学目标:掌握二进制与计算。

③ 学情分析:提问评估学生学习本知识的背景知识。

④ 案例剖析:引入案例,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参与式学习,以“二进制数值表示的范围和换算”为例,课堂可以设置数模转换、进度管理、CPU工作方式等任务驱动。学生在这个环节为主体地位,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进来。

⑤ 问题求解:重在算法和程序的体验

⑥ 总结反思提高: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布置课后作业拓展提升。

课堂主要教学片段设计思路如下[4]:

5 小结

计算思维是人类三大科学思维方式之一,它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有效工具,正在改变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5]。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篇8

1新时期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各地区具有不同的差异,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和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学生处于比较发达的城市,已经掌握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而还有一些学生来自比较偏远的地区,甚至没有开设过计算机课程,因此,他们对计算机十分陌生,所以,这就增大了教学的难度,也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1.2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课时数减少

计算机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的内容也会逐渐增加,知识点也划分得更为细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课时数却在减少,这对教学质量无疑是一种挑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内容,就必须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向学生讲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课堂模式单一而僵化,由于知识点增多,所以,教师会更多地倾向对知识点的讲解,相对忽视上机操作的水平,压缩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导致学生操作能力的下降。

1.3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尚待提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时,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操作上机相结合的模式,通常,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教师开展理论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为同学们展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知识点,但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点的增加,教师为了追赶教学的进度,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因此,教师一味灌输给学生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而在上机操作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缺乏对明确任务的理解,学生也已经习惯教师驱动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上机操作课堂上,往往效率不高,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考试系统本身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创新

2.1重组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原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多媒体技术和网页的制作与设计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知识点将更加细分。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重新梳理知识点,将知识点细分,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划分。还要适当减少和删除一些可以忽略的部分,在保证学生学到适用的知识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2.2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负责向学生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在授课时,要在讲课时要对思考的重点进行引导,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的引导,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要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案例,还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案例的讲授时,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使其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有着更好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还可以施行个别教学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同时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4完善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自评、小组互评、他人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不再一味的采用传统考试的方式,加大实践操作得分和自主表达得分的比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获得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从而来弥补考试的缺陷。

3结语

目前,我国处在一个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以不断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目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课时数减少;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尚待提高;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所以,要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

作者:刘萍 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参考文献:

[1]高林.论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2,11:98~103.

[2]邹霞玲.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6:9571~9572.

上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119消防宣传活动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