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诗歌范文

时间:2023-11-03 18:00:15

重阳节诗歌

重阳节诗歌篇1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

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

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四首

【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

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风。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重阳日示舍弟

【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重阳日陪韦卿宴

【唐】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抃乐康哉。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重阳节诗歌篇2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重阳节诗歌篇3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人平等,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阅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人平等,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

制作《太阳是大家的》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世界上没有太阳会发生什么情况?是呀!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她可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太阳的诗歌:太阳是大家的(板书)猜猜大家指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课文又究竟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赶紧去读读这首诗歌,第一次读这首诗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大家放声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做到吗?(生:能!)开始!(生自由读诗,师巡视)

2、谁能当小老师带同学读好这些词语:

红彤彤 晚霞 陪伴 趁机 睡觉 睡梦 浪花

3、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请四位学生分小节读一读诗,师纠正字音。

4、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

三、指导精读,积累感悟

这么美的诗文你们喜欢吗?你喜欢哪一小节就多读几遍。

1、第一节:

读、说,你好像看到什么?

交流。

咱们一起来试试!把你脑中美丽用声音送出来!

2、学习第三节:

有太阳的日子是多么的美丽呀!太阳就要从西山上落啦!她要休息了吗?(生:没有)太阳又要上哪?谁来读读这节!你抓住了什么来读?(体会!?)

咱们一起来读读。

3、指导读第四小节:

是呀,他来到了别的国家,在那里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读第四节(交流)

⑴ 他来到了哪些国家?

(指导朗读)

⑵ 等她盼她干什么?──回读(引读第二节)

4、学习第二节:

⑴ (带着想象读诗)同学们再去读读这节,你仿佛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预设:生:我好象看到了太阳照射鲜花的画面!

生:我看到小树在长高呢!小树很高兴!生:我好象看到小朋友在阳光下游泳、玩耍!

指导朗读。

⑵ 品出情感:

同学们,太阳带给鲜花、小树、小朋友的仅仅是快乐吗?他还带来了暖暖的爱呢!这样的爱流淌在细节中,要靠同学们去发现!请你去默读这一节,想想从哪个字,哪个词你发现太阳的这份爱?(生默读)预设1:生:我从陪着感受到太阳就好象大人一样看护着我们,

生:从看字我也感受到太阳对我们的爱护!

生:从洒字看出,太阳对我们很关心!(引导:你的眼光很犀利!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词!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可为什么这里不用照、不用射,不用泼,不用压,偏偏用洒呢?为什么?(均匀、轻轻的体会爱)

(齐读)太阳的爱仅仅给了鲜花、小树和小朋友吗?还给了谁?你从哪里知道?

⑶ 模仿写诗:

(课件显示:省略号变红)

省略号在这表示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没有说完。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

⑷ 读第二、第四节。

⑸ 你有什么话对太阳说吗?

⑹ 太阳也来了,想对大家说,他会说些什么?

(齐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再次诵读

1、同学们!仅仅太阳是大家的吗?还有什么也是大家的?

(生自由说)

2、同学们,我真为你们骄傲!你们不仅走进了诗中,更是走进了诗人的心中!的确!诗人绝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太阳是大家的,而是在以含蓄的却有饱含深情的语言告诉我们世界是大家的,地球是大家的。我不禁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

只有一个地球,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

有一个美丽的地球。

它是人类的家园,

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所有的儿童,

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所有的爸爸妈妈,

都是地球的孩子;

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

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

太阳是大家的,

月亮是大家的,

地球每时每刻都自转着──

哪里的白天都不是永驻,

哪里的黑夜都不能持久;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都有权力分享,

阳光的明媚,

月光的温柔。

海洋是大家的,

陆地是大家的,

地球把海洋和陆地,

送给白皮肤的欧洲、美洲,

也送给黄皮肤的亚洲,

黑皮肤的非洲,

和棕色皮肤的大洋洲。

森林是大家的,

草原是大家的,

荒凉的戈壁和沙漠也是大家的。

地球教导我们:

珍惜生存的家园。

学会爱和奋斗。

重阳节诗歌篇4

关键词: 诗歌 诵读 作家内容 艺术美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以高度的凝练性、优美的节奏与韵律被人们广为传颂,我们学习古诗可以提高人的文化底蕴,陶冶人的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等,每首诗都是诗人苦苦创造得来的,正如贾岛所说的“两句三年得,一语泪双流”,选入中小学课本的诗歌更是难得的佳作,经过历史的传颂经久不衰,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朗读教学尤为关键。诗歌本身讲究韵律节奏,非常适合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朗读中可以再现诗歌意境,突出诗中形象,表现诗的内容,单调的朗读对学生而言确实有些枯燥,所以要改进朗读方法。

一、范读

由于诗歌据现代时间比较久远,有些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或多音字的关系,或学生自身的原因,难免读错音。所以范读尤为重要,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间”是个多音字,这里根据诗歌的平仄变化应读“jiàn”四声,不少同学读成“jiān”一声。

二、领会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注意诗歌节奏,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与友人惜别时的场面,要用一种轻柔、深情的语气才能表达出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深挚的惜别之情。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打破以往送别诗的悲情,“满天都是黄云,把太阳变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落下的雪花中向南飞去,好朋友不要害怕你前去的路途中没有知己,凭你的修养和人品谁都会敬仰你的”。既有依依惜别之情,又表达作者开朗豪迈的胸襟。

三、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要想将作品朗读好就必须理解作品的内容,如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诗人林升在杭州的旅店里写的,当时金兵已经侵占北方的大片土地,而南宋集团却在苟且偷生、花天酒地。林升看在眼里,心里又痛又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杭州如此的美,西湖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暖洋洋的风使那些权贵们沉醉其中,把杭州当成故都汴州。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看见你的表演,在崔九的堂前也经常欣赏到你那高超的艺术,如今在这美丽的江南,正值落后时节我又遇见了你。通过泛读,学生可以领会这种朋友相遇又悲喜交加的情感,喜的是终于与故人相见,悲的是如今各自的境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繁华景象,如今的国事沧桑,人生飘零,不禁让人感慨时代的沧桑、人生的巨变。

四、展现诗歌中表现的艺术美

诗歌是美的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朗读时让学生从中体会出诗歌的美,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诗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美

诗是语言的艺术,凝练、简洁、准确、生动是其特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爱上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自然景物,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落下,滔滔不绝的黄河向东流去,语言朴素、浅显,画面却高远宽阔,后两句写意,想要看得更远,需登上更高的楼层,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更”字用得最巧妙,耐人寻味。

2.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所谓的“诗情画意”,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幅美丽的秋山黄昏图,雨后的秋山,空气是那样清新,皎洁的月光充满了松林,清清的泉水从溪石上流过,竹林深处传来一群少女的欢声笑语,一支小巧玲珑的渔船顺着溪水顺流而下,掀起了一阵阵涟漪,这一切都好像历历在目,让人清晰可见。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在“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我们仿佛真的呼吸到了雨后的新鲜空气,月光照耀在身上的惬意,溪水的流动,还有诗人希望远离尘世、回归乡土质朴生活的心声,这种清新的、明净的暮秋意境,使人禁不住产生心胸荡涤之感。

再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朗读时可以从“风急”、“天高”、“猿啸哀”、“沙白”、“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等词语中读出意境苍凉、悲壮,气势宏伟壮观,还有作者长年漂泊、忧国忧民、老病孤苦无依的景象,让人心中无比悲凉。

3.情感美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诗中蕴含的情感是诗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诗歌不会打动任何人,每首诗表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失地,喜极而泣,眼泪沾满了衣裳,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一点忧愁都没有了,收拾诗书和行李,趁着这美好的时节好返回家乡。全诗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喜”字,作者无比兴奋,可以说是情感的迸发,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这首诗不知感染了多少读者。

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在孤寂荒凉的农村居住仍然不感到悲哀,每天都想着奔波疆场,保卫国家,夜已经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在迷迷糊糊中梦见自己身披盔甲,骑着战马踏过冰河,出征北方疆场。全诗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所以,不管是兴奋的还是哀伤的,沉郁还是激昂,都是作者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创造出来的。

通过诗歌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诗歌,从而对古代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教学中,诗歌朗读尤为关键,从中可以挖掘诗歌蕴藏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爱上诗歌,爱上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玉琴.浅谈诗歌朗读欣赏中的审美因素[J].嘉兴学院,2001.5.

[2]周昌武.谈谈中小学诗词教学[J].贵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2.

[3]李晓明,王喜伶.谈古诗的朗读教学[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8(2).

重阳节诗歌篇5

关键词:文学理论 诗歌创作 平易质朴

欧阳修在文学理论及其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的部分文学理论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过于注重褒贬性。因此,客观评价欧阳修的学术价值,给予他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总之,他的文学理论及其诗歌创作在今天依然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1]。

一、文学理论

(一)现实与真实――文学与生活的思想

欧阳修文学理论中的“自然”并不是单纯指某种物质的自然,也并不是将美丽风景与人们的心情明确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自然”首先指的是一种超脱自然原则的“理”,即自然界的某一种发展中的理性原则。其中,大部分宋代作家常常将自然理性原则融入到作品创作过程中,这对于这部分作家来讲主要指的是“变”的原则,而另一部分作家创作则是以“不变”为原则。苏轼认为理就是变与不变的原则,其写作的《赤壁赋》正是按照自然的变与不变的双重透视理论进行创造的。然而,欧阳修在文学理论创作过程中并不喜欢讲述超自然的理,而是宁愿深入感受大千世界中的物质变化现象中所蕴含的“理”。因此,欧阳修文学理论与创作过程中,格外注重“有形可触”,即一个“实”字,以便使所有人都能够完全理解。正如他所说的,一部优秀经典的作品并不会抽象和模糊地表达“理”,而是将本质意蕴藏匿于经典文学作品中。“譬如金王之有英华,非由磨饰染灌之所为,而由其质性坚实,而光辉之发自然也。”除了讨论风格之外,还坚持将“客观真实”作为一种主要的价值标准,这是欧阳修深入思考中国古典思想而引申的道德意义。因此,在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创作中,“客观真实”是主要的标准原则,又是充分突出生活饱受时间考验的实际现象[2]。

(二)事信与言文――责实与简法的意蕴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也坚持“事信”的原则,立足于“责实”。其中,在《与曾巩论氏族书》中,明确质疑了曾巩对自己祖先是“曾元的曾孙”的观点,坚持认为“考于史记,皆不合”,又“整合姓名,却不见于《年表》。”因缺乏相关的证据资料,而不愿意按照曾巩的意愿更换家族谱系并且写入碑文。

有时为了能够全面弄清楚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在考核典籍的基础上却依然难以判断的情况下,欧阳修又仿照《春秋》中所涉及的“求情责实”的方法,严格按照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准确判断事件的真相[3]。例如:欧阳修深入研究了《周世宗实录》,并利用其中所描写的降书充分辩解了关于刘仁赡是否进行了投降的问题。经过研究欧阳修发现刘仁赡投降的这个观点可信度较低,其理由如下:第一,刘仁赡通过杀害自己的儿子来证明清白,哪有畏死而投降的道理?就在周世宗攻打李y时,刘仁赡奉命坚守寿州,他的儿子趁他生病之时,意图率领众将领投降。当刘仁赡知道情况之后,便立马将自己的儿子斩首示众。通过分析这个事件,欧阳修便认定刘仁赡并不会临近死亡而投降;第二,当周世宗得知王环为蜀守秦州之时,为大军所包围,最终由于寡不敌众被擒,欣赏他的赤胆忠心,便将其封之为右骁卫将军。但是,世宗却将刘仁赡封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并封其子为怀州刺史。分析两人的待遇情况,刘仁赡高出了王环,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刘仁赡并没有投降的举动,因为如果刘仁赡做出了投降的举动,是不会受到这样的尊重的。从以上两点便可以清晰地看出欧阳修的“求情责实”主要是根据实际情理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的,所以按照“事信”的原则便能够达到为人物“辨诬”的目的[4]。

其次,欧阳修认为,当事实情况难以准确辨明时,不能够随意妄加揣测、乱下定论,而是应该坚持保持“疑者存之”的态度。例如,在《新五代史・张宪传》中载:唐明宗期间,张宪在奉命讨伐叛军赵在礼的过程中,为赵在礼诱降,张宪直接将信使斩首,并将信件不启封而上奏。但是他最终却因兵乱出奔,被朝廷追究以失城之罪,赐死在沂州。作者便在最后的评论中说:“予于旧史考宪事实,而永王存霸,符彦超与宪传所书始末皆不同,莫得而考正。……然要其大节,亦可以见也,宪之志诚可谓忠矣。当其不顾其家,绝在礼而斩其使,涕泣以拒昭远之说,其志甚明。至其欲与存霸俱死,及存霸见杀,反弃太原而出奔,然不知其心果欲何为也。而旧史书宪坐弃城而赐死,予亦以为不然。予之于宪固欲成其关志,而要在宪失其官守而其死不明,故不得列于死节也。”通过从以上几段文字中,便可以清晰地看出欧阳修非常重视史实材料,从而其所作的《新五代史》与《旧五代史》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旧五代史》单单因为张宪出奔便果断地判定为“坐弃城而赐死”,而却根据他斩信使的行为断定他的本意是忠诚的,但是却又难以弄清楚为何弃城而逃。虽然欧阳修猜测这与其“成其关志”存在一定联系,但是又缺乏信息资料进行考证[5]。针对这种疑点较多的事件,欧阳修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张宪放入到《死节传》中,而是保持审慎的态度分析史料,并将其放置于《唐臣传》中。欧阳修这种严格遵循“事信”的原则,是一种对历史资料负责的态度,是值得人们肯定的。

欧阳修针对行文之法,还提出了“隐而意深”的看法,主要是指用简洁的语言,全面表达深刻的内涵,并且其中的内涵并不是通过作者传达出来的,而是通过读者的细嚼慢咽感受出来的,具有思想情感溢于外表的意味。通过采取这种方法,有利于达到下列的效果:从简短的话语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形成无穷的。

欧阳修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就是“简而有法”。“简而有法”虽然是欧阳修对尹师鲁文章的评价,却在其编写《尹师鲁墓志铭》中也充分体现出了“简而有法”的特点。欧阳修并不以文学理论语言的多少进行评价,也不以内容的细致与否进行判别,而是注重文学理论的褒贬或者感情的融入[6]。

二、诗歌创作

(一)欧阳修诗歌创作背景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指明了宋代之后诗歌发展的方向。众所周知,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家作品的创作。欧阳修身处的北宋中期,正是中央高度集权,而国家机器较为庞大的时代。虽然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较为稳定,但是却存在较为突出的阶级矛盾,呈现出国弱民贫的局面。同时,伴随着人民负担过重、阶级矛盾越来越突出,外部侵权现象也非常严重。但是,朝廷却依然非常重视文治,这是因为宋代重视文人的政策为当时的文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宋太祖曾经立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的人,并且宋代扩大了科举的范围,增强了科举的职能,提升了当时文人的政治和生活待遇[7]。此外,在宋代还派文人出掌武职,大幅度增强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宋代的文人有了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欧阳修早期诗歌创作

1.注重咏物描写

早期欧阳修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方面注重咏物描写,如:《夕阳》、《月夕》、《帘》等。其中,在欧阳修的《柳》这首诗中,“绿树低昂不自持,河桥风雨弄春丝。残黄浅约眉双敛,欲舞无夸手小垂。快马折鞭催远道,落梅横笛共余悲。长亭送客兼迎雨,费尽春条赠别离。”又在另外一首同名为《柳》诗中写道:“雨阔堤长走画辕,絮兼梨雪坠春烟。东风苑外千丝老,犹伴吴蚕尽日眠。”

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两首咏柳诗,可以发现它们都是描写柳的外型和体态特征,使用措词较为相似。同时,在欧诗中涉及的“快马拆鞭”“长亭送客”等句,均是描绘的是送人惜别的情景,以物传情[8]。

2.烘托流连光景

欧阳修与西昆诗人都创作了部分流年光景的诗作。尤其是以西昆体创作的此类诗歌,充分表达了单调的馆阁生活,所作的主要是《直夜》、《夜燕》、《别墅》等一类的咏物诗。例如杨亿的《直夜》二首,主要描写得是秋天深夜入宫时的所见所闻,感叹光阴飞逝。同时,在欧阳修早期创作的诗歌中,也有少部分烘托流连光景的诗作,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伤春》:

“蕙兰蹊径失芳期,风雨春深怯减衣。卷箔高楼惊燕入,挥弦远目送鸿归。蜂催酿密愁花尽,絮扑暄条妒雪飞。欲识伤春多少恨,试量衣带忖腰围。”这首诗歌则主要表达了失却良辰,惋惜美景消逝的情感。再例如《倦征》:“沈约伤春思,嵇含倦久游。帆归黄鹤浦,人滞白苹洲。乳燕差池远,江禽格磔浮。物华真可玩,黑鬓恐逢秋。”则主要传达的是害怕萧瑟和飘零的秋景,感叹春光流逝,盼望归期到来的情怀。最后一句“黑鬓恐逢秋”,便充分表达了作者悲秋和珍惜时光的感情。

3.凸显“出昆”风格

欧阳修的早期诗歌具有“出昆”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议论化”风格,早年欧阳修与理学先驱人物胡瑗、孙复、石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往。正如张文利在《理学、禅学与欧阳修诗》中所认为的,欧阳修为宋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先路的贡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欧阳修早期创作的部分理趣诗歌,如:《庭前两好树》、《远山》、《仙草》、《颜跖》等,充分表现出了宋代诗人对理学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欧诗早期的诗歌创作中更是出现了议论化的倾向,所以可以将欧阳修看作为宋诗“主理”思想的引路人,从而为“唐音”转变为“宋调”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欧阳修贬谪后诗歌创作

1.外界“穷困”环境渲染,发之为诗

在欧阳修的观念里,当处于仕途和生活穷困的环境下时,内心的悲愤情绪很容易受到自然山水的激发而寓情于诗中。如他在《梅圣俞诗集序》中就明确指出了文人的抱负理想难以在社会中得到施展,所以常常寄情于山水之中,让情感在自然景物的影响下,发而为诗。同时,在《薛简肃公文集序》中又写道:“盖遭时之士,功烈显于朝廷,名誉光于竹帛,故其常视文章为末事,而又有不暇与不能者焉。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因此,当作家越为穷困时,与百姓生活接近的机会也就更多,所接触的社会阶层更加广泛,这样更容易创作出传世佳作。反过来,仕途较为通达的人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深入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的机会也就随之较少,从而导致缺乏文艺创作的源泉。此外,这部分人也由于事务丛佣无暇于文学创作,就算偶尔涉及还常常受到自身的才学的限制。因而从这点进行分析,在欧阳修的理念中,所谓“穷”,并不仅仅只是指经济方面,更侧重于仕途和政治抱负上的不如意。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身体力行的践行了“穷而后工”的理论内容。其中,在欧阳修的一生中,被贬两次,而在第一次被贬的时间是在景枯三年,这一次被贬主要是因为范仲淹被贬而欧阳修仗义执言,结果自己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到峡州夷陵令;第二次被贬发生在庆历五年。这一次被贬主要是因为他多次上书直言,所以引起了众多反对新政推行者的不满,并恰巧遇到其外甥女张氏触犯了法律,所以又被弹劾被贬到滁州。通过调查分析他被贬时期内的诗歌创作,便可以清晰的看出“穷而后工”理论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细致入微刻画情思,自然而“工”

在欧阳修一生的穷境中,写下了《仙草》、《江行赠雁》、《琵琶亭上作》、《千叶叶红梨花》、《古瓦砚》、《黄牛峡祠》等诗歌。例如:《黄溪夜泊》:“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在这首诗歌的开篇中便全面描写楚地环境的极度惆怅,虽表现出不堪之意,而却在结尾之处转换了笔锋,使用乐观且超脱的笔法写出了:“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这句诗歌恰当地将不堪之情转换成为了对美好的江山的欣赏之情。

欧阳修一生都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一句“开口揽时事,议论争BB”便将内心的志向全面充分的表述了出来。虽然欧阳修合理地将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合理融入到山水之中,但是却并没有因此而忘记关心国家和人民,利用对自然景象的感情来激发他对国家的关心之情。正如景枯四年,也就是欧阳修被贬到夷陵的第二年中,作者内心孕育了浓厚的悲愤之情,但却依然将自己的感情寄情于景中,借物抒情。例如:在《千叶红梨花》中,利用“钱叶红梨花融入到辟谷中”来比喻自己,将自己内心满腹的思想情感寓于诗歌中:“可怜此树生此处,高枝绝艳无人顾,春风吹落复吹开,山鸟吃来复吃去。”不但充分表现出了孤独寂寞的思想情感,而且还全面表达了孤芳自赏的意味,从而将真挚和浓郁的思想情感浸透到诗歌中。再例如《金鸡五言十四韵》,则主要描写的是金鸡自身因为美丽而遭受迫害,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发出作者对范仲淹被贬事件感到的愤愤不平。以上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来源于生活,而发之于自然。其所创作的诗歌情感与基调和其他文章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在淡泊名利的思想中透露着情味,情感真挚而又深密。

三、结论

总而言之,欧阳修在文学理论中坚持“自然”“责实”,立足于简洁质朴,反对部分怪奇而又鄙俗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中,不论是语言的应用,还是诗歌结构的安排都充分地体现出这种精神,显得通俗明了。同时,欧阳修诗作的“穷而后工”的理论,主要表现在政治仕途非常不顺的情况下,反而常常因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以此宣泄内心的情感,大力批判社会现实生活。但是,由于欧阳修长时间受到儒家敦厚诗教思想的影响,主张在抒感的过程中表现出节制性,避免采用牢骚式的发泄方式。因此,欧阳修常常将自己在仕途中的困境,以及不满情绪,采用写景和咏物的借喻形式将其朦胧地表现出来,具有意到言止、自然贯通的特点,为在他之后的诗歌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红.从交游看欧阳修与宋学发展的关系――以北宋至和至治平年间为考察对象[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55-160.

[2] 顾玮雯.晏殊欧阳修词作比较谈[J].青年文学家,2015(8Z):38-39.

[3] 洪锴.从宋初士风新变看欧阳修诗[J].卷宗,2015(6):552-553.

[4] 刘海燕.欧阳修的公文写作理论及其指导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11-114.

[5] 李光生.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的成书特色和文化内涵[J].甘肃社会科学,2015(3):27-30.

[6] 欧阳修之誓[J].理论与当代,2015(5):53-54.

[7] 崔铭.欧阳修与宋代戏谑诗风的兴起[J].江西社会科学,2015(12):65-70.

重阳节诗歌篇6

开场 2.

工会诗歌新春祝辞(第八届工会委员会)。 3.

潘书记新春祝辞 4.

艺体:主持:马顺裕。节目:全体歌+朗诵(小城故事),胡利华歌+朗诵。 5.

校务办:主持:周增为。节目:全体诗朗诵(绿叶对根的情意),杨烨独唱。 6.

抽三等奖 7.

高三:主持:张强。节目:顾坚勇独唱 8.

食堂:主持:孟庆济。节目:潘志新、付建芬恰恰舞表演。 9.

重阳节诗歌篇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大家好: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

今天,恰好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从此,将告别冬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这个吉祥喜庆的日子,咸阳市作家协会、咸阳市文化促进会、几于道茯茶共同携手,在这里举办《春在咸阳》诗歌朗诵会。

这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活动,也是认真贯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文化下基层的具体措施。

今天到会的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骏民、市文联主席王民安、市作协主席杨焕亭、几于道茯茶董事长李玉生。欢迎你们!

有咸阳市各位作家、诗人、朗诵家和文学爱好者,欢迎你们!

有咸阳师范学院和陕西中医学院文学社团的师生们,欢迎你们!

今天,是《春在咸阳》诗歌朗诵会。我们欢聚一堂,歌颂祖国、歌颂青春、歌颂春天。

首先,请欣赏诗朗诵《致春天》,作者杨焕亭,朗诵江河。

春天,是心的梦想;春风,是季节的骚动;小草绿了,听见春的脚步;花儿开了,闻到春的气息;蝴蝶来了,唱着春的歌谣。请听诗朗诵《踏着春天的舞步》,作者董信义,朗诵王静。

母亲,是伟大的,她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哺育我们成长;太阳是伟大的,它给了万物生命,并且让万物生长;母亲,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太阳,始终是万物的自豪。感恩他们,就要爱他们,爱,就要大声的歌颂。请听诗朗诵《太阳,我的母亲》。作者陆子,朗诵陈芳。

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最美的是母亲,最亲的是故乡。忘不掉的故乡人,剪不断的故乡情。如果说文字,是诗人的春天;那么故乡,就是游子的春天。请欣赏我市著名诗人宁颖芳的诗歌《故乡》,朗诵霍小平。

一支新绿悄悄走过窗前,一道印痕是那远去的爱恋。不要你成就时的桃红杏黄,只要你未嫁时的一抹新妆。盼你再次走过我的窗前,驻足回眸那怕一瞬。请欣赏诗朗诵《春》,作者吴晓琴,朗诵李卉。

是的,春天应该有花,有新芽,有绿叶,以及暖暖的风。它是播种和希望,它是孕育和喜悦,甚至可以是婴儿的哭声和哭声里满满的清泉。请欣赏诗朗诵《在春天》,作者胡伟群,朗诵胡伟群。

春天是迷人的,她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谈笑风生。咸阳湖是迷人的,她像一个美丽的女神,静卧在渭水之滨。讲不完千年秦都的神韵,道不尽渭城朝雨的深情。咸阳湖的春天,就是咸阳的春天,长在北国,却是秀美的江南。请欣赏诗朗诵《咸阳湖的春天》,作者赵博,朗诵赵淑红。

春天来了,春风吹过,绿了田野、清了渭河。它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它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让我们敞开胸怀,拥抱春天,让我们抬头仰望,放飞梦想。请欣赏诗朗诵《春在渭河岸边走过》,作者郭忠凯,朗诵刘铭。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咸阳,有这样一位小女生,8岁开始发表作品,12岁加入省作家协会,14岁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在《诗刊》《美文》《绿风》《延河》等发表作品100多篇,多次荣获全国征文比赛大奖。她就是渭城中学学生高一宜,请欣赏她的诗歌《知名不具》,朗诵者高一宜。

如果说咸阳是美丽的,那么咸阳湖便是美丽中的美丽。她就像城市的眼睛,晶亮的眸子波光一闪,便有燕子飞来,在我们心里掠起绿盈盈的美艳,醉了你,醉了我,醉了咸阳,醉了春天。请欣赏诗朗诵《咸阳湖》,作者王新琳,朗诵周晓倩、尚文宇、焦钰雯、朱紫焓、程睿孜。

重阳节诗歌篇8

摘要:约翰・多恩和艾略特是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阅读他们写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的生动画面。本文选择约翰・多恩的《太阳升起》和托马斯的《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通过比较和分析两首诗的主题以便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

关键词:《太阳升起》 约翰・多恩 托马斯艾略特 对比

1.约翰・多恩简介

约翰・多恩是17世纪“形而上学流派的领军人物”。他的诗给人一种固有的戏剧性,展示一个看似零散多样的经验,态度,自由的感觉和情绪。诗歌的模式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智慧的演讲,生动的意象和有活力的节奏,展现出与伊丽莎白时代的纯洁、宁静、与谐和平稳流畅的抒情诗歌明显的对比。

2.《太阳升起》简介

在这首诗中,爱是最强大最炫目的理想。在文字层面上审视这首诗时,每一行都有其表层价值,诗作者对太阳,爱以及其他各种目标做了评论。然而,当读者从整体上评论这首诗的时候,并考虑到其他相关的部分而不是独立的评论时,就可以看到真正传达的消息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严肃和关键,而是批评和评论就像运输的车辆使其观点更加深远。演讲者使用撇号,以及他在诗中所说的内容,都展示了他的地位,那就是爱是最强大的力量,甚至超过了太阳的力量。

3.托马斯・斯登艾略特简介

托马斯・斯登艾略特(1888 - 1965),诗人,剧作家,评论家,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就读于哈佛大学,在那里他受到了新人文主义学者和评论家,欧文・巴比特(1865 - 1933)的影响,派生出反对19世纪浪漫主义的态度。然后去欧洲,在牛津大学及巴黎学习,在那里他熟识了象征主义诗人。学习期间,他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和英国文学,以及古代印度哲学和文学。他可能是他的时代最博学的诗人。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站在20世纪诗歌最重要的位置。

1911年,他完成了《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个显著的现代情感色彩的一首诗。1917他首次出版了诗歌集《普鲁弗洛克及其他》;之后1919年和1920年另外两个小诗集也随后出版。

4.《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介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最引人注目的早期成就,虽然这首诗写在他的职业生涯的开始,但它显示了艾略特在诗中已使用主题和象征的特点。它描绘了一个胆小的中年男子想要向一位女士求婚但总是犹豫不决。它以独白的形式像布朗宁风格的内心独白来展开。这个人是否真的离开他的地方仍然是一个问题。很有可能是他一直呆在那里,让他的想象力自由驰骋。

Ⅰ.主题比较

两首诗的主题都是关于爱情的,但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太阳升起》的主题是独立存在于或高于物质世界。此外,诗人嘲笑太阳未经他和他的爱人许可进入他的房间。而《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主题有点忧郁,展现肮脏的城市设置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无聊以及没有能力去爱等艾略特所嘲讽的对象。

首先,《太阳升起》整首诗中,演讲者在嘲弄太阳和权威,实际上根据作者来说只是一个入侵,拥有的一种感觉,一直在用爱的敬畏来验证荒唐。尽管在第一节中诗人承认太阳支配地球并对地球有某种权威,如:

“Chiding late school boys and sour prentices”(6)

并告诉农民和同胞们何时行动,他暗示太阳没有权力支配爱,他说爱是永恒的,同时不受时间或季节的影响(时间和季节由太阳所控制)

“Love,all alike,no season knows, nor clime,”(9)

“Nor hours,days,months,which are the rags of time.”(10)

在第二节中,演讲者问,

“Thy beams, so reverend and strong”

“Why shouldst thou think? ”(11-12).

演讲者解释说除非他的爱人的眼睛瞎了,否则他是不会通过无视并抹去太阳的光辉的。

“…both the Indias of spice and mine”

“Be where thou leftst them (the sun’s eyes)” (17-18).

诗人把太阳作为一个人并责备它,是因为太阳把他和他的爱人从睡梦中唤醒了。他要知道为什么情人应该遵守时间。他还把对太阳的支配,称之为一个“漂亮的迂腐的坏蛋”,告诉太阳不要打扰别人,比如那些上学迟到的孩子或恳求能更多时间睡觉的工人。他告诉太阳找到王室的人们及农民,让他们开始他们一天的新生活,而不是掌控他们的爱人,因为时间并不像季节,气候或太阳那样,时间不存在于爱中,爱是不会改变的。几小时、几天、几个月只是愚蠢的,毫无用处的措施。诗人挑战太阳的强度,太阳并不高和强大,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眨眼让它消失,除非他不想忘记他的爱人。如下几行所示:

“I could eclipse and cloud them with a wink,”(13)

“But that I would not lose her sight so long:”(14)

他调侃太阳,他的爱人的眼睛是如此美丽和明亮,它可以遮挡太阳的光芒。诗人巧妙地把太阳拒绝转变成显示其慷慨和光辉的一面,把它都集中在他的爱的房间里,所以他们是太阳,宇宙的中心。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多恩的时代,当时人们敢于爱与被爱。因此,诗人称,他的情人是“所有国家”,事实在整个世界上,他统治中的“王子”,没有别的其他的东西存在。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中心思想。在这首诗中,有爱另一个人并有对爱的前景担忧害怕的表现。这首诗的主题可能是最使人感到疲惫的诗歌主题。重新打开这个话题,艾略特冒险去模仿几乎不可避免的这种爱情前景。给他留下的新的领域似乎在治疗中。因此,艾略特的夜晚并不是美丽,平静,自由浪漫的,而是像桌子傍边坐着的病人一般。除此之外,它还表明普鲁弗洛克认为自己是无助的手术台上病人。“街头,像一个乏味的论点”反映了普鲁弗洛克的长期矛盾的心态:事实上,他是没有和别人而是和自己在争论去哪里以及如何提出了“压倒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看到艾略特所强调的东西。通过晚上(诗意浪漫的主题)这样的暴力,艾略特做了一个决定,主张新事物只是那简单的一行,为了结束这一切,他唤起了对所有的浪漫夜晚的联想,。他的手臂,显然戴了白色和肉色的手镯,,在台灯下与浅棕色的头发相映,让他如此离题。这真正是他恐怖的奢侈的爱。恋爱绝不是出路的困境。因此,他显示已经坠入爱河,但他不断地否认。他渴望爱,但在他的世界里找不到满意,尤其是在性。真实对象的欲望是盲目的沉默的祝福。这意味着,实际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导致普鲁弗洛克疼痛并阻碍他的行动。此外,只有当我们记住这一点,我们才可以完全理解为什么表达爱对普鲁弗洛克是这样一个痛苦的任务。

他知道了女士们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包括虚伪和八卦,当然对普鲁弗洛克来说是不够的。普鲁弗洛克渴望更令人满意的东西。他坠入爱河为了找到出路。普鲁弗洛克,在这些女士中找不到理想的爱情是当然的了。他是注定要失败的。艾略特的整个艺术在于他呈现的能力和控制负面经历的能力:普鲁弗洛克所体现的尴尬,失败,荒唐。诗的机智和喜剧,异想天开是影响呈现的方式,这种控制,允许作者进入普鲁弗洛克的经验中,但仍保持分离。

“With a bald spot in the middle of my hair-”

(They will say: “I-Iow his hair is growing thin!”)

My morning coat, my collar mounting firmly to the chin,

My necktie rich and modest, but asserted by a simple pin-

(They will say:“But how his legs are thin!)”

在这里,我们看到普鲁弗洛克的热情,当:

“If one, settling a pillow by her head”

Should say:“That is not what I meant at all”

That is not it at all,

That is not what I meant, at all."

他的激情不是一种,但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满意;这是一个没有爱另一个人的人能完成的激情。普鲁弗洛克自己对此很明白。

“That is not at all.

That is not what I meant, at a11.”

他渴望爱并渴望对恐惧的完善:这就是普鲁弗洛克的眼泪。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问题从他的内心深处出现了。他知道的太多了。如果他能回到低水平的进化和低水平的意识,那将会更好的使他减少疼痛。我们现在可以理解更多的诗行:

“I should have been a pair of ragged claws”

在这样的诗句中,有没有丁尼生的风格和浪漫的色调? 没有。相反,我们看到Laforgue和其他法国符号学派对;我们看到了玄学派诗人。在这些榜样的帮助下,艾略特做了一个与传统疗伤的爱清诗相比决定性的突破。第一,那种许多传统的诗人都以为荣耀的高贵的感觉,这里被认为是不够的。此外,通过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和具有讽刺意味的方式处理。艾略特避免了以前很多的爱情诗里所体现的伤感主义。

普鲁弗洛克总是分离,总是从外面看自己的感觉:

“I have seen my head (grown slightly bald)

brought in upon a platter.”

这个典型的Prufrockian幻想,他看到自己变成了施洗约翰。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是演员并且也亲眼看到了自己表演这个角色。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的可贵精神和诗歌复杂的现代主义的经验可能性。

对两首诗的主题的比较可以看出,,约翰・多恩看重探索思想的方式,一些读者发现这种思维方式也就是不断的使用玄学派自负的方式以及采用直接的和个人或上帝对话的形式,使读者找到了对抗和启蒙的思想。此外,多恩用他那精心设计的爱的方式面对并开启了十七世纪的读者之心。同时,让我们把20世纪的镜头拍向《,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遭受了痛苦的精神危机。尽管《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的情歌》“爱无能”的主题,它使世界本身也呈现出了其碎片,它触摸到了抒情意象的气氛,这些可以从“猫―雾”,“裸臂”、“枕头”这些意象中看到,这些表明作者对激情的渴望,以及看到的主题,所有这些表明自己对激情的渴望。

两首诗的主题是相似的,都是说爱,但爱在本质上不同。与多恩的时代不同,人有心情坠入爱河并充分享受它。然而,在20世纪初,这是战争的第一个字,人精神遭受了很多打击。他们过着悲观的生活,并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军事和政治剧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欧洲的生活状况。

Ⅱ. Conclusion

革命时期是文学上的困惑之一。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当时玄学派诗歌表达人类共同感受和经历的强烈意识。(常耀信,p105 - 106)而现代西方文明带给人类大规模的破坏和屠杀变性。因此,在他的诗歌精神和文化中,艾略特旨在为人类寻找再生,在这个意义上,诗歌在西方世界的否定和寻求救赎中有其不可否认的意义。所以他认为救恩的规则,等级制度和秩序为最重要的事情。

调查了两首诗的主题元素之后,我们对当时人们的所想和社会的现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能为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这首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Bibliography:

参考书目:

[1]常耀信.2006.《精编美国文学教程》(中文版),南开大学出版.

[2]吴伟仁.2006.《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John Xiros Cooper.2008.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T.S.Eliot.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刘炳善.2005.《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老师寄语范文 下一篇:高中英语语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