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9 15:51:35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1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问题也被提出,由于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信息化水平不断地的提升,对于档案管理也要有所创新,与数字化模式相接轨。本文就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有建设性的创新性建议,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档案管理 数字化管理 创新性 管理问题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对于人口的管理一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尤其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面,一直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要把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同数字化相结合,采取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新信息,对旧档案整理、归档、上传网络、加入保密管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方便了工作人员办公,又节约了空间,提高效率。

一、数字化管理档案的优势

采取数字化管理计划生育档案是目前较为新颖且较为高效率的管理办法。其优势如下:第一,借助于互联网快速的运行模式,把计划生育档案逐步地更新和整理,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第二,把计划生育档案上传至互联网,更加方便其他部门提取有用信息,改变过去手工查找的方式,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大的方便;第三,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计划生育类活动,而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以后,就可以通过信息查找出所要寻找的人或者事件,便于活动的开展和工作的处理。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也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深入理解创新、全面普及创新

要想真正的把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做到全面数字化发展,就必须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软件方面,工作人员要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操作方式和管理模块,使之得以在软件操作中实施;在硬件方面,单位要提高电脑硬件设施,使之可以承载较为庞大的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确保存储不受影响。

(二)合理管理档案、提高工作水平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一直是一项较为繁冗的工作,也是一项重复性较高的工作,针对这样的工作状态,要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对工作人员普及数字化的优势,把数字化充分的应用到工作中;与此同时,在更新信息时,要不断的合适档案录入是否正确,对特殊标记的事项要做好记录;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删除无用的信息,对已经归档的档案做好保密措施,不能随意的泄露个人档案信息,做好信息的维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工作水平。

(三)全民标准化管理、推进档案管理落实

随着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要普及数字化管理模式。单位要引进先进的操作软件和设备,对过去手工录入和办公的操作予以取缔。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数字化管理计划生育档案的操作方法。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新性的策略或者问题,全民重视数字化管理,查缺补漏,不断的完善管理系统,逐步推进档案管理与数字化操作的完美结合。

三、探讨管理问题、提高数字化效率

(一)处理好保密档案、做好防范工作

我国有很多计划生育档案是不能随便公开泄露的,针对此项要求,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实施数字化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对保密档案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可以采取防火墙等方法对侵略性病毒予以防范。此外,也可以对档案设定二维码管理模式,借助于二维码的复杂结构来提高档案的秘密性。利用此类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护公民的隐私。

(二)网络存储信息与实际档案有效结合

数字化管理提倡把档案信息存入互联网络,从而实现信息的集中化管理,以使得档案可以更加全面和完善的保存。但是,数字化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信息容易丢失或者存储错误之后无法找到原稿进行校对更正。针对这样的问题,工作人员就要做好实际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在数字化信息录入之后,必须要进行认真核对,对于有疑难问题的档案,应该保存原稿,以备后用。另一方面,在查找档案时,要设定一些快速查找检索功能,方便查询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想要的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在档案归档之后,要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档案正确性、办事效率化、管理数字化运行,通过良好的创新性策略使得实际管理与网络管理可以融洽的结合,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迈向新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创新型的管理办法,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与数字化相结合,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不再是一个难题。随着信息不断的更新,计生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更改,紧跟数字化发展的步伐;同时,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化管理,去筛选有用的信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从而全面的提升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提高计生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月香.加强高职院校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3(20):45-47.

[2] 张照余.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J].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08):94-99.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2

以档案用户需求为原则,为档案用户服务,是档案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为此,档案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应做到:

(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原则

要认真了解、研究档案用户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以便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考虑选题和进行选题策划,满足用户在学习、工作、研究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利用需要。档案用户是复杂的社会群体,有年龄、职业和地域等方面的区别。年龄、职业、地域相同的用户,因思想文化素质不同,又分为不同的层次。这些档案用户的工作需要、学术兴趣是各不相同的,设计选题、进行选题策划时,要根据具体的档案用户的实际情况,研究、决定所选档案的内容、层次级别、载体形态、文献类型、数字化成品的类型等。

现代档案馆馆藏建设与传统档案馆馆藏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是“从头做起”,是从浩瀚的档案中撷取符合本馆需要的档案,经加工编写给予档案用户参考利用;现代是“从尾做起”,掉过来操作,“整合”是其要义。换一种说法:前者是以计划为特征;后者则是以市场需求和吸引利用者为特征,*注意力经济吸引档案用户。

(二)注重发挥档案的特殊功能

与其他网站不同,档案网站不仅要传播档案信息,还要积累档案信息。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档案信息载入网络后,便能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可以超越时代、民族、地域的界限,长期流传,造福后代,这是档案的特殊功能。档案数字化的选题,要注意发挥档案的这种特殊功能,多安排一些具有重大文化、学术价值和长远生命力的选题,即使这类档案在经济建设上暂时绩效不明显,也要从社会文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出发,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保证。数字档案馆能及时、准确、系统提供科技知识,它比一般数据库系统提供的检索服务方式更方便自然,也就更贴近用户。例如,数字档案馆的网上专题展览可以使档案馆这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网上活跃起来。

(三)品牌原则

档案馆的品牌原则更多地体现在重要档案主题的专藏上。重要特色档案代表档案馆的馆藏质量和工作成就,反映档案馆的馆藏宗旨和风格特色,对于提高档案馆的声誉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重点档案的数字化选题是选题策划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小馆而言,应把力量集中在强势项目上,实施优势定位,依据档案馆优势资源,全力形成自身的优势形象。一个好的品牌,除了固定用户接受、认可外,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和延续,更易在市场上形成好的口碑,更能吸引广大用户,提高点击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个性化、系列化原则

个性化就是选题的独创性和开拓性。独创性是指在数字化档案的内容、形式、编撰体例等方面的创新。开拓性指开发新的选题领域或者在原有的选题领域中拾遗补阙。每一个选题都应该有新的构思,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和已经成型的网站重复雷同。一个档案馆的数字化选题策划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编辑思路、数字化文献的风格,不能一味模仿别人。系列化也是选题工作的重要要求。由许多单个选题构成的选题计划应该向系列化的方向发展,使原来零散的选题逐步配套,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市场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规律、价值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起作用,档案文献数字化工作与网站建设必然受到市场的制约。因此,选题要充分重视市场作用。设计选题要考虑市场需要和档案信息的供需情况,没有市场需要,一般不宜采用,如果采用,就要使选题有比同类信息更高的质量和鲜明的特色,并要预先策划推销的策略和手段。所谓市场原则,就是让网站建设驶入个性化服务的轨道。对于网络,不仅要把它当作一种新媒体来看,要时刻周密考虑市场的需求,在每一个环节上谨小慎微,从小处着眼,从质量着眼。市场是复杂的,利用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不考虑数字化产品的利用定位,不对市场信息做具体的分析,盲目的追求市场潮流进行数字化,就可能被市场所“误导”,导致产品背离利用者的需求。我们在认识与实践中不能陷入一个误区:把市场潮流等同于利用者需求,因而盲目随大流,忽视了利用者的真正需求。

(六)稳定、可行性原则

选题策划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列入数字化计划的选题要力争能够成功并上网,否则就会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和人力、物力的浪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分析完成数字化工作应该具备的主观条件,如网站编辑力量、数字化与元数据力量、数字化工作及上传的设备条件和启动及后续资金等,都是完成策划方案应该具备的条件;二是充分估计客观情况可能发生的变化,如利用者兴趣转移、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都会影响计划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在策划时应该对未来情况的变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策划指标、完成时间等方面注意留有余地,同时保留一部分机动力量,以便根据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选题,完成新的任务。

任何战略目标的制定,都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就是必须维持最低生存线。如经济学上所说的“短边效应”所言。应以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来制定我们的计划,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强调对大多数档案馆来说,讲特色比讲规模更重要。

成功的数字档案馆与网站建设需要有四个要素:(1)深厚的行业背景。基于档案馆有文化行政系列的有力支持与对各门类档案、多信息与形式有序的行业技能为基础,它一直都有对利用需求研究满足的传统,且已初步配备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2)充分的档案背景。它不仅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性、现实性、独特性提出了要求,而且还对进行数字化的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文献信息的整序能力、数据库尤其是全文数据库的认知能力、计算机应用与外语能力以及对新的知识的学习与转化能力等等。档案馆要想在未来有所作为,现在就必须在较少的馆藏中“活化”出一些具有特色的东西,在原有的馆藏上调整与充实出一些较为强劲的特色馆藏,引进与留住对档案与计算机都很在行的人才。(3)资金支持。能否保证档案经费中有固定的比例来购买现成的数字化产品和将要被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能否从ICP的角度从电信部门那里得到设备与技术方面的支持;能否通过承担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中获得项目与资金支持,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4)协作与协调。CISCO公司总裁说过:你将会看到那些高科技公司,谁懂得如何协作,谁就会成为未来十年的领袖,因为今后没有人能独自获得成功。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如果没有协作的精神,没有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多方合作的话,那么这种数字档案馆具有的分布式的跨库检索方式就难以体现。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3

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要求存储介质能够在信息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系统中兼容,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可读,这就要求必须采用统一标准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更新换代能够实现前后协调,消弭冲突。

二、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相关标准研究的现状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推进,需要严格遵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可参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有:1.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各单位在配备档案软硬件基础设施时,必须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尤其是保密单位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其软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更要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以上安全保护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GB/Z24294-2009),该标准对于我国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及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建立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系统分类分域防护机制。《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GB/T24363-2009),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隐患包括电力中断、载体损坏、自然灾害、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数据篡改、操作失误等等,应当高度重视档案数字化加工和电子文件接收等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同时应当根据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制订应急预案,完善灾难恢复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该标准明确了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等全过程实现管理与监控,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的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求,保证了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2.行业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GA/T671-2006),该标准规定了对终端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所需要的安全技术要求,并给出了每一个安全保护等级的不同技术要求。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应该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配置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策略,正确设置数据库管理系统归档模式,制定适宜的数据库维护和备份计划,及时验证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数据的正确性。《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评估准则》(GA/T672-2006),终端计算机系统承担着大量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的工作,该标准主要对各个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中终端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测评方法,保证了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和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该标准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适用于采用各种设备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DA/T43-2009),该标准通过对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的检查、整理、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同时提出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各省、市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标准,比如《青岛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试行)》、《上海市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元规范》等。

三、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上面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的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些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相关的标准规范,但从整体来看,尚不能解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复杂问题,标准规范的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标准体系过时。数字档案信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特点,比如异构性、多维性等特点。而我国数字档案信息标准规范还处于传统的对同构数据、二维数据的安全保障。2.针对性较差,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标准规范,大多数规范只可以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提供借鉴、参考作用,或者只是针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某些方面提出标准规范,缺乏完整、全面、系统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标准体系。3.国家标准较少。档案信息从采集、处理到存储、利用各个环节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明细的今天,不可能由一家单位单独完成,更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共享。4.借鉴吸收国外相关规范经验较少。欧洲、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在信息安全保护领域制定了一些国际标准和规范,我们在制定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时,不应该闭门造车,而应该在充分借鉴国际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和扩展本国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规范。

四、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1.明确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化的研究方向,扎实推进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与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针对不同级别的档案信息,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推进信息安全认证,确保档案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保密;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确保从采集、处理到加工、利用的安全保密;完善档案信息灾难备份工作,制定档案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标准体系建设要有前瞻性,并不断调整变化。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不应仅仅是被动地适应形势的需要,更多地还应“表现为对技术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预留空间,提高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3.从国家层面明确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人员组织,尽快启动覆盖各个业务层面、管理层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并将标准体系的研究纳入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长期规划任务中,使标准体系建设纳入有序化、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发展的新阶段。4.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要积极地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做法,注意和国际接轨。我们不仅要积极主动地采用国际标准,转化国际标准,更重要的是还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参与到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的起草中。同时,应该加大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力度,凡是有利于提高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质量、保护国家利益的标准都应该加速促使其为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化服务。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档案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涉及到档案信息化各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体系建设问题更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中的基础问题。只有建立全面、系统、先进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保护,避免标准保障成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阿喀琉斯之踵。”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4

一、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概述

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是指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北京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首先,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是一个整体,体系内各项标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其次,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组成单元是“标准”,标准体系通过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表的形式反映该标准体系的概况、总体结构以及体系内各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标准体系框架可简单地看做是标准体系表的结构性框架,主要是对现有相关各级各类标准进行系统梳理与概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分类依据,形成条理明确、层次清晰的标准组成架构,以方便全面、系统了解标准体系。

二、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作用

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是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北京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作用如下:

一是促进北京市档案局(馆)与各区档案局(馆)以及各移交单位档案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利用标准化手段,增强文件归档及整理、编目、管理、移交接收等业务的统一化,促进不同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规范化,促进信息共享。

二是确保北京数字档案馆各个子系统之间、北京数字档案馆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北京数字档案馆与其他数字档案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按照统一标准开发建设数字档案馆及其子系统,整合现有应用系统,开发开放性的对外接口,实现全方位的互联互通,避免系统孤岛、信息孤岛。

三是确保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安全可靠。数字档案馆建设,无论在管理制度还是在技术手段和措施方面,都要求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标准化,可以规范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规范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数据、业务活动的安全等级要求,统一安全技术措施,保障系统正常运转以及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安全。

四是规范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营。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大型信息系统工程,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管理要求,可使整个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有章可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北京数字档案馆有序、高效地建设和运营。

五是服务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工作。通过构建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能够全面梳理当前现行相关标准,分析确定数字档案馆所需标准的类目和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为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

根据北京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充分遵循现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档案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涵盖数字档案馆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标准体系,并通过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相关标准规范的贯彻和实施,进而确保数字档案馆规划科学、设计合理、运行规范、管理有序并具有与其他数字档案馆或其他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的能力。

四、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

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借助信息技术对档案数字资源进行全程管理、高效管理和便捷利用。按照这一本质特征,可以提炼出数字档案馆涉及的三个主要研究对象,即:信息技术、档案数字资源本身和档案数字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就应涵盖此范围内涉及的信息技术、档案数字资源本身和档案数字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所需要的所有标准。在建设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过程中,主要遵照以下建设思路:

(一)注重现有相关标准的借鉴和引用

在建设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时,要注重借鉴和引用档案信息化领域现有有关国际、国家、行业及其他标准,要充分研究现有标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中的可用性,并将现有标准融入到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因此在建设数字n案馆时,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念,为今后档案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和广泛深入应用打好基础,避免走回头路和不必要的重复投入。

(二)注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是由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动态性、指导性的文件整体。数字档案馆建设既要遵循电子政务相关标准要求,又要遵循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要求;既要考虑档案的需求,又要兼顾文件的需求;既要考虑电子档案的需求,又要考虑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副本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的需求。因此,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要整体考虑,统筹兼顾,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三)注重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的相互作用

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两者密不可分,互相促进。标准制定给信息化建设起指导作用,同时信息化建设又反过来验证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两者相辅相成。

(四)注重不同标准间纵向和横向的逻辑关系

在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标准,需要顶层设计,既要考虑横向分类,又要考虑纵向兼容,还要综合分析每个标准所要管理的方向和侧重点,将各个标准纵横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这样才能完整地覆盖整个数字档案馆标准规范建设需求,使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

(五)注重档案数字资源的特点和生命周期研究

数字档案馆管理的对象主要为档案数字资源。相对于传统载体档案,档案数字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检索方便,易复制,能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二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具有易共享性;三是易被修改,真实性存在考验;四是技术依赖性强,随着软硬件环境的改变及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档案数字资源的可用性需重点关注。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电子文件在形式上模糊了各阶段文件的界限,实质上其实是更密切了各阶段文件的管理。档案数字资源是整个标准体系的核心,标准体系内各项标准的最终服务对象都是档案数字资源,因此,应注重研究档案数字资源的特点和生命周期,为建立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五、北京数字档案馆的业务逻辑架构

数字档案馆的标准规范,归根结底都是为业务服务的,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数字档案馆的具体业务,因此,就很有必要分析提炼出数字档案馆的业务逻辑架构。

结合北京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根据档案数字资源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综合管理、业务需求、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按照“抓住主线、多维度分析”的思路构建北京数字档案馆的业务逻辑架构。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综合管理。综合管理包括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行政指导意见、管理过程和相关技术的评价和评测等,这些都是数字档案馆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是档案数字资源业务。按照档案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划分,主要包括档案数字资源的收集归档、移交接收、保管维护、利用销毁等管理过程。

三是档案数字资源实体。作为被管理对象,是指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副本,主要包括文书、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是整个数字档案馆管理的核心。

四是信息技术。即档案数字资源管理所用到的装备和系统,装备(硬件)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销毁设备等,系统(软件)主要包括:生产软件、管理软件、备份系统等。

五是安全。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因此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也是档案数字资源管理领域中必须考虑的要素。

据此,我们可以建立北京数字档案馆业务逻辑架构图。如下图:

六、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北京数字档案馆业务逻辑架构,结合标准体系建设的特点和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框架具体设计见下图。

(一)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是整个档案数字资源的基础,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或简化。本部分应包括元数据标准、编码标准、封装标准、数据格式标准、目录标准等。

(二)业务标准

业务标准从档案数字资源管理角度应分为电子档案管理和档案数字化两类。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包括收集归档、移交接收、保管维护、存储备份和利用销毁等。档案数字化标准与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差异在于其需要有数字化加工的过程及相关标准。

(三)系统标准

系统标准从软件和硬件两个角度划分。软件标准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等标准。硬件标准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安装部署、测试、实施标准以及系统评估测评等。

(四)安全标准

安全标准是保障档案数字资源本身和数字档案馆系统安全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用于规范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建设。安全标准分为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其中,安全技术标准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标准。

(五)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可分为政策法规、通用管理标准和评估评测标准等,具体如下:

1.政策法规。北京数字档案馆的系统运行、业务开展和数据管理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政策法规(特别是档案和信息化有P政策法规)的宏观指导,都需要在这些政策法规规定的框架之内运转。

2.通用管理标准。数字档案馆管理的事项很多,涉及的标准也很多,但各个事项对应管理要求中的一些基础性要求却是相同的。为此,有必要从全局出发,根据这些共同要求,专门制定通用管理标准,服务于数字档案馆各个事项管理,服务于数字档案馆整体管理。

3.评估评测标准。若要实现对数字档案馆的有效管理,需明确标准体系内各项标准是否齐全,相关管理措施是否得到落实,设备设施和机构人员是否到位。为能够全面了解以上事项并进行有效考核,应规定详细的管理指标项和考核办法,用来对数字档案馆进行评估评测。

七、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表

有了标准体系框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标准体系框架进行逐步细化和完善,进而形成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表,再根据标准体系表制定相应的标准制修订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落实各个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最终构建完成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在制修订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中的各个标准时,可以按照标准的紧急程度、重要程度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紧急的、核心的标准要优先安排制订修订,其他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后续逐步补充完善。在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建设中,根据项目情况并结合北京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优先完成“一个体系”和“八个标准”。其中,“一个体系”为《北京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八个标准”分别涉及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电子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档案数字资源管理、元数据、目录数据库、编码、数据接口和数字档案馆的使用管理。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5

一、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四种情况

1、档案工作的计划、总结短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中,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没有正式的年度计划、总结。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在年底对基层单位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有30%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没有列入机关或主管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基层单位专职档案员中有80%的人没有制订正式的全年档案工作计划,95%的专职档案员中以年底执法检查自查报告作为档案工作年底总结。

2、档案交接手续短缺。这里指的交接手续有两种,一种是档案员调整交接工作时的手续,另一种是业务科室向档案室交接档案材料的手续。第一种手续全部有,但不规范,手续内容和样式不统一;第二种手续,多数基层单位缺少或不正规。据平谷区档案局年底档案执法检查第二组统计,第二组共抽查了17家单位,其中有三家单位更换了档案员,且全部做了交接手续,但只有民政局一家交接手续上有交接两人签字和领导作为见证人签字。另外第二组检查发现,20%基层单位专职档案员收集业务科室档案材料时给对方写张收条留给对方;50%档案员直接拿走不给办手续,只是在自己的本上做个总数记录;30%档案员既不给业务人员办手续,自己也不记录。

3、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八防”工作、安全检查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室中,经常出现日常管理工作或记录不齐全或内容不完整或形式不正规的现象。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在年底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只有15%的基层单位有投放鼠药、防虫药的记录,但不规范,有10%的基层单位有安全检查记录,但其内容记录不详细。基层档案室全部有温湿度记录本、借阅登记本、利用效果登记本,但完全按要求作记录的只有50%的单位。

4、档案宣传工作记录短缺。档案宣传可以通过会议学习、组织档案知识答题、档案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展览、展示的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专项活动的形式进行。基层单位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时,极少有文字记录、声像记录齐全的。例如,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85%在党委会议或机关全体会议上学习过档案法律、法规或有关档案文件,这些单位中,95%会议记录上有记载,98%没有声像记录。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40%组织过档案知识竞赛或答题,但它们只保留试卷或文字记录,全部没有声像记录。平谷区基层立档单位20%举办过档案展览或展示,它们中有90%文字记录,但全部没有声像记录。

二、造成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原因

1、思想不重视,档案意识淡薄。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些领导没有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按时归档。不丢档案不少档案,检查时不出问题就行,档案工作不计入年底考核。这种态度直接造成机关或主观部门工作计划、总结内容没有涵盖档案工作,机关从不宣传档案工作。档案员没有按要求开展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员频繁变动没有办交接手续。所以出现档案工作记录短缺的现象。

2、档案员兼职太多,变换频繁。基层单位档案员兼职过多,没有时间、精力按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频繁变换档案员,新档案员缺少系统的上岗培训,导致新档案员不熟悉档案工作,多数业务没有开展。这两种情况造成基层档案工作记录记录短缺。

3、档案工作规范标准不完善。档案工作规范标准多年没有改动,原有的档案工作规范要求不严,工作记录没有统一的全面要求,已经不适应当前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所以导致基层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4、档案员业务素质限制。有些基层档案员没有按时参加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业务知识仍然保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平,所以按以往要求开展档案工作,造成档案工作记录短缺。

三、解决的方法

1、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完善本地区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标准,明确规定基层单位每年要形成正式的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基层单位计划、总结内容要涵盖档案工作。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标准,如档案室要严格执行“八防”要求,“八防”措施要有规范的文字记录,要规定定期对档案室安全检查的时间和不定期检查的次数,安全检查要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标准要规定档案宣传的基数、基本的方式和方法,宣传的文字和声像记录要齐全、完整。

2、建立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制度。制度要有前瞻性,随着网络的发展,要求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记录随时通过网络传输给本地区的档案局。制度应规定记录产生的程序和报送的程序,即档案工作记录必须是在工作中产生的,是档案工作的真实记录,不允许出现假记录即杜撰的记录或者集中补充的记录。现阶段基层单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电子的档案工作记录,当档案网络完全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档案工作,当时形成档案工作记录可以在档案管理部门保存。制度中应规定记录的方法和形式,针对不同的档案工作规定记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档案宣传工作既要有文字记录也要有现场声像记录,而档案工作计划、总结只要求文字记录等。制度也应规定记录内容要求,如交接手续要有双方当事人签字和领导见证签字、档案的数量等内容,档案安全检查记录要有参加人员签字,检查发现的问题等内容等等。

3、基层单位报送档案工作记录渠道畅通。现阶段可以申请专用的大容量电子邮箱,供基层单位报送电子档案工作记录。将来应全面使用统一档案专用软件,基层档案工作可以全部在网络进行,形成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例如平谷区档案局已经开发出档案办公专用软件,在本区选取试点单位开始使用,经过修改、完善,成熟后将在全区全面推广,到时可以实现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全部在网络上进行。档案工作记录自动保存、传输到区档案局服务器上。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6

在确定纸质档案数字化范围时当时有几种想法:

1.将档案全部数字化。这种全部数字化从理论上来说是理想的方式,但文档管理中心接收的档案文件在保管期限上与档案馆不同,短期以下的档案都保存在文档管理中心。这些档案有的利用率低,保存价值不高,而且重复档案文件多。将这些档案文件数字化会增加档案人员对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的负担。从保密和经济的角度考虑,此方法不能采用。

2.选择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数字化。文档管理中心代管45个部门单位的档案文件,各部门单位所产生的文件内容不同,利用需求不同,在范围和程度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利用的频率也不同。如果依据使用率来确定档案数字化范围,只强调部门单位的使用需要,而不考虑档案文件存在的价值、档案重复问题会提高扫描的成本。

3.以档案移交进馆范围确定档案文件范围。文档管理中心若干年后要将具有长期以上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件移交进馆。这样既能保证移交进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一致性,也减轻档案馆日后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量。

通过分析,确定从实现网络全文查询检索和向档案馆移交档案范围两个方面考虑,将档案数字化范围确定为:45个部门单位文书档案凡是保管期限为30年以上(涉及个人的,的档案除外)的全部扫描。在完成这部分扫描后将短期档案也进行数字化扫描。截至2006年6月已扫描挂接档案2406件,18965页。

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应该明确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目的,明确档案数字化对象选取原则,文档管理中心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方面虽然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对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显得无规则。主要表现在:

1.档案数字化范围宽泛。在划定档案数字化范围时,只是从实现网络查看原文和向档案馆移交档案范围两个方面考虑的。虽然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但缺乏全面性。在档案价值、档案保管、资金投入与产出等方面缺乏考虑。范围的宽泛致使在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2.数字化完毕的部分档案保存价值不高。文档管理中心档案数字化范围确定,凡是保管期限30年以上文书档案全部数字化。由于各部门单位兼职档案人员更换比较频繁,划定档案文件保管期限困难大,档案文件保管期限划分普遍过高。导致数字化的部分档案价值不高。例如,有些部门单位将一般性的单项工作(计划生育)总结作为长期保存。又如,有的部门单位将一次会议形成的文件全部划分一个保管期限,使保存价值不高的文件占据数据库空间。

3.数字化的档案重复较多。重复文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此问题不解决给后期档案数据备份、系统维护增加很大工作量,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例如,区政府办归档的区长办公会纪要文件。文件内容其中包括:讨论各部门单位重要工作的实施方案、重大问题决策、职能局形成的重要文件。会议讨论通过的这部分文件,政府办一并归档保存。但是作为文件形成部门单位也将这部分会议讨论通过审批的文件保存。双方保存的期限都在扫描范围内,造成扫描数据重复。增加了档案人员对数据库管理和备份工作量。也增加了扫描档案的数量。

4.同一类型的问题前后处理不一致。

在档案数字化扫描过程中,出现很多具体问题。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员统计年报表。文档管理中心代管的45个部门有36个部门单位有《党员统计年报》表,一份报表有68页,但部分部门单位报表内很多项目是空白的,空白页最多的是37页,最少的是17页。如果按照20页计算,36个部门单位就是720页。扫描前期为保证报表的完整全部扫描了。后期认为长期下去年复一年,大量空白表占据数据库空间,是一种浪费,采取空白页不扫描。

文件批办单和发文稿纸。前期从利用者查阅档案角度考虑,认为利用者查阅文件多数只查文件具体内容,至于文件谁批办的利用者不关心,只将正式文件扫描,文件批办单和发文稿纸没有扫描。后来从发文角度考虑,发文稿纸反映了一份公文流转过程;从文件归档考虑,公文正式形成后,文件与发文稿纸一并归档保存,体现一份文件的完整性应该扫描。

由以上问题看出,档案数字化范围的确定是其工作的关键点。无效数据占据数据库大量空间,是一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文档管理中心档案数字化出现的问题,必须研究制定档案数字化工作方案,特别是档案数字化范围研究的确定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核心。

宣武区文档管理中心档案数字化范围的确定应本着安全第一,利用为本原则。并结合以下几个原则确定档案数字化范围。

年代就近优先原则。文档管理中心每年接收机关各部门上一年形成档案文件。这部分文件处于半现行阶段,利用率相对较高。为保证机关各部门利用档案的方便、快捷,当年接收档案文件优先扫描。

档案价值原则。文档管理中心代管的档案在中心满十年后,根据档案文件的保存价值,将保管期限在30以上的档案文件向档案馆移交。为减少日后档案馆数字化工作量,将每个单位符合进馆范围的档案扫描。

公开档案文件优先原则。档案文件保密期限标识为公开的档案文件优先。机关各部门在著录文件时将文件的密级及保密期限一同标识,将这密级标识为公开的档案作为数字化对象优先条件,有利于网上查阅档案,并减少提供利用中的中间(授权)环节。

系统原则。以部门为单位,对45个部门单位档案逐一分析,确定解决各机关单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的原则及办法。确定详细的扫描范围。保证一个机关或一个单位档案数字化范围的一致性、连贯性、系统性。

服务利用原则。文档管理中心直接为机关提供高效快速的服务。在确定档案数字化范围时,既要从文档中心职能上考虑,也要考虑如何发挥文档管理系统网络查询的优势,在保证档案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扫描范围。保证机关各部门档案利用的方便、快捷。

效益原则。在档案中保存着各种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在档案利用中利用率很少。本着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原则,各中统计报表不作为扫描范围。(或报表扫描,空白表格不扫,减少无效表格占用数据库空间)。

职能原则。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四套领导班子产生的全部文件扫描。四套班子产生的文件是区档案的核心全部扫描。

来源原则。按照文件的来源区别档案的价值,以我为主。本机关形成的档案优先外机关形成的档案扫描的原则。上级文件、下级文件及相互往来文件不作为重点扫描范围。避免重复。

依法原则。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法律规章进行档案数字化对象筛选研究工作,在工作程序上、方法上杜绝主观随意性。严格遵守法律规章。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把档案看成文件库的传统认识正在被记忆库和知识库的认识所取代。档案在被社会各界的利用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它的潜在价值。做好档案工作,不再仅仅是保持档案资料的齐全和安全,更要做到资料的完整性、管理的规范性、利用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1.档案信息化概念及涵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主要包括:

1.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重新进行系统组织,形成便于利用的档案数据信息库。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1.2档案数据库和网络建设

将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全部纳入档案数据库中,并且通过网络能够提供资源共享利用。档案数据库和网络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档案提供利用的重要方式。

1.3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数字化档案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远程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

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信息社会的建设环境下,档案的载体需求已经从传统的纸质转变为电子化载体、网络化载体、数字化载体,档案信息内容的需求更加趋向于综合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档案资源信息化是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档案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工作。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3.1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为:将现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采集、接收的各种形式的电子文档,集成到统一的档案数据库中。

3.2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

3.3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

3.4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3.5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青年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 这是档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4.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4.1加强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支持,要逐步研究和完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4.2制定信息化标准体系,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有利基础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软件程序,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工作规程。

4.3建立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业务工作信息化的前提是建立起资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只有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尽快形成数据规模,使计算机检索系统实用化,才能把馆藏档案信息进一步深入开发出来,使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4.4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各项档案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并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为此要进一步增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投入,购置设备。

4.5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把档案信息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管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泄密和丢失。

4.6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人材队伍建设

培养大量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队伍,优化人员结构,这是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人力保证。

5.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并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还应注意的问题

5.1制定计划,避免重复建设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转换等现象发生,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有计划分步骤地分期实施。

5.2突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5.3加强协作,确保建设顺利

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档案人员或计算机技术人员,独立完成这些项目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5.4注重实用,满足利用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坚持实用的原则。

数字档案工作计划篇8

众所周知,国土资源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是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的权威数据源。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部门要将自己定位于整个社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员。而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质量管理是国土资源档案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支撑要素。正确认识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面临的质量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是发展国土资源档案事业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顺利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

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项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其数字化质量管理应按照全称管理、前端管理、文档一体化等先进的文件与档案管理理论的要求,合理组织和控制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有序流动。目前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特征主要包括:

1.促进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进程,提升数字档案标准建设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应以人为本,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优化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的流程,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检索效率。通过信息系统规范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业务各环节的管理,提高国土资源档案质量管理。以数据集成共享为重点,对国土资源档案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支持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完成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

2.优化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用户服务水平

目前,国内许多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已建立多种形式的国土资源档案自动化系统。其服务系统包括:国土资源档案信息采集系统、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国土资源档案全文检索系统等。通过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内部局域网、互联网,实现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并建立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统一展示国土资源档案的职能,营造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的社会服务窗口。

3.整合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制定国土信息资源保障机制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有效减轻了国土资源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通过整合国土资源档案资源信息,为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和领导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支持。由于数字档案文件具有容易被修改和窃取等特点,因此对国土资源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立海量存储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确保网上国土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三、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的对策

作为国土资源档案部分的服务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用户所需要的国土资源文档信息,还应包括优质的国土资源档案服务。因此,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笔者认为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对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控制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资源质量

在这里,资源的内涵主要指国土资源档案文档信息资源。为了形成较好的国土资源档案文档资源优势,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应按照全程管理、前端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实现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现代化管理。与此同时,应考虑将国土资源档案文档的筛选标准嵌入相关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从根本上控制国土资源档案资源库中的国土资源文档信息的质量。

2.注意增加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产品种类

目前,一些国土资源档案部门开展的根据一定工作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任务需要,将已有的国土资源文档数据加工整合成数据包、信息包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土资源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因而,笔者认为提供国土资源文档数据只是我们的一种初级“产品”,而根据用户需要将有关文档数据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种“知识产品”,才是我们提供给用户的高级“产品”。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我们所提供的产品质量。

3.注意创造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PDCA管理机制

针对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质量管理,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PDCA循环方法,使任何一项活动按照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有效进行。其中P为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为执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为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A为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将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国土资源档案单位应按照PDCA基本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并通过持续的改进来实现为国土资源档案用户提供满意的文档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上一篇:档案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档案专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