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9 13:33:20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县直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一)改革领导体制。将县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由县纪委(监察局)和驻在部门、单位双重领导改为由县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

(二)强化监督职能。实现监督主体和责任主体分离,切实加强对所负责监督检查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三)确保工作成效。通过实行统一管理,建立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县直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一)机构设置。按照《》、《行政监察法》和上级纪委的有关要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部门、行业特点,坚持“归口派驻,整合力量”的原则和“编制不能减、人员不能少、职级不能降”的要求,县纪委(监察局)设立6个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监督检查县直纳入统一管理的31个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工委、监察分局合署办公。

实行统一管理后,县纪委(监察局)根据形势的发展或工作需要,对派驻机构及其所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给予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其他没有实施统一管理的部门、单位,纪检监察体制不变。

为加强对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日常管理,县纪委(监察局)增设干部管理室。

(二)编制及人员配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监察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机构设置需要,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增加行政编制4个。县纪委(监察局)派驻的6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单列编制定为30个。以上编制从纳入统一管理的部门抽调或由县编办调剂解决。今后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县纪委(监察局)与县编办协商进行调整。

实行统一管理后,各纪工委设书记兼监察分局局长1名,由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设副书记兼监察分局副局长2名,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配备正副科级纪律检查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其副科级以上成员兼任被派驻部门单位的党组副书记或党组成员。具体人员的收编和配备,由县纪委(监察局)与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协商选调。

三、工作关系和工作职责

1、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受县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对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在部门单位履行职责,主要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纪工委(监察分局)主要负责人定期向县纪委(监察局)述职述廉。

2、县直各部门单位要大力支持、配合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履行职责。县直各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派驻或联系部门单位的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参加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召开的有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会议和有关工作。

3、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的主要工作职责:(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它党内法规,监督检查各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决定、命令的情况。(2)监督检查各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建设的情况。(3)经县纪委(监察局)批准,初步核实所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所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纪政纪的案件,调查所监督检查部门、单位的其他党员、干部和行政监察对象违纪政纪的案件。(4)参加所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召开的重要会议。协助所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5)受理对所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各级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违纪政纪的检举、控告及不服处分的申诉,维护和保障党员和监察对象的民利、合法权益。(6)对所监督检查的部门、单位及所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倾向性或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抓好整改,并及时向县纪委(监察局)报告。(7)承办县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干部管理

(一)县纪委、监察局对机关和各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干部实行统一管理。

(二)各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副科级以上人选,由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委组织部研究提名,并按程序考察报批任免。

(三)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列入县委统一考核范围。

(四)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可在县直各部门单位、乡镇和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内部等范围内进行交流。

(五)各纪检监察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纪检监察专项业务培训由县纪委、监察局负责。

五、后勤保障

(一)各派驻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归属县纪委(监察局)。其办公用房及后勤保障工作由其办公所在部门、单位负责。

(二)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具体实施办法,纪检监察办公经费与统一派驻管理所需经费一并列入县财政预算,预算标准参照县政法机关标准按编制核定,并配齐配强办公办案装备。

(三)各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人员享受纪检岗位补贴。

六、组织领导和实施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2

一、规范职责权限,实现职能定位明晰化

派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驻在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协助驻在部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进一步规范职责权限,准确定位职能,正确履行职责,既要体现“派”的特点,又要体现“驻”的优势。

科学界定派驻机构的职责“边界”。派驻机构负责人原则上不分管驻在部门行政业务工作,不直接负责驻在部门人、财、物等具体行政事项,做到“参加党组会议但不参与业务分工、有建议权但不参与决策”;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业务由专门的处室、人员负责,派驻机构负责人不担任机关纪委书记等职务。

进一步明确派驻机构的相应权限。主要包括对驻在部门重大决策的参与讨论权和建议权;对党员干部任免、调动、奖惩的建议权;对驻在部门干部违纪行为的查处权;对班子成员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直接向上报告权,促进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规范派驻机构协助党组抓系统的职责。明确党组是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派驻机构主要通过当参谋、提建议、勤检查等方式搞好组织协调。原则上,对垂直管理单位,由派驻机构协助党组直接负责;对非垂直管理单位,由纪检组长利用党组成员的身份代表党组抓所属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

二、积极探索创新,实现管理模式多样化

围绕“改革领导体制、强化监督职能、确保工作成效”的总体要求,按照有利于派驻机构监督职能的发挥、有利于用好用活派驻机构现有资源、有利于调动派驻机构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则,不定框框,不限范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积极完善省一级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目前省一级派驻机构管理模式大多数实行的是业务工作和干部管理由省纪委监察厅统一管理,而工资关系、后勤保障等均由驻在部门负责。对此,应主要立足现有模式,重点在改进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构建工作机制方面着力。应尽量扩大统一管理覆盖面,使统一管理逐步覆盖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

加强指导,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结合实际,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尽可能做到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发挥监督的整体合力。从实践看,一些地方的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实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对创新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各地试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分行业派出纪工委的模式。撤销各部门派驻纪检组,按行业分类,相同或相近的几个部门归口设立派出纪工委,由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管理。二是按部门性质派出纪工委的模式。撤销各部门派驻纪检组,按照不同的部门性质,如按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综合执法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等集中设置数个纪工委,工作关系、干部管理、后勤保障全部由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三是松散式分组管理模式。在保留各部门派驻纪检组、维持现有统一管理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把所有纪检组划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整合组内力量,分组开展巡查、办信、查案等工作。其长处是强化了监督权威,提高了监督的独立性,也使监督者从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日常事务工作中超脱出来,实现了监督主体与责任主体的分离。不足之处是容易游离于驻在部门业务工作之外,了解情况不及时,监督难以深入。对此,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的同时,注意加强指导,取优去劣,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监督有效。

三、改进工作方式,实现监督效果最佳化

找准监督切入点。着力协助驻在部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机制。协调、配合驻在部门党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驻在部门健全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协助驻在部门加强预防腐败工作,掌握驻在部门工作流程、熟悉驻在部门各项权力运行轨迹,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监督“盲点”等,制定针对性强的预防腐败制度,协助驻在部门尽快建立符合实际的惩防体系。

创新监督方法。采取各种监督形式,寓监督于日常工作。从有利于整合派驻机构资源、增强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出发,积极探索在派驻部门之间开展交叉巡视,实现派驻和巡视的优势互补。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让派驻机构全面了解掌握驻在部门工作情况的相关制度,包括列席“三重一大”决策会议等制度。建立动态监管机制,确保派驻机构参与驻在部门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重点项目实施、干部选拔考录等重大工作并有效实施同步监督的相关制度。建立问题发现机制,通过个别谈话、办理、征求意见和实时跟踪重大项目等途径,及时发现违法违规和腐败问题。建立有效查处机制,建立派驻机构调查制度,明确调查主体、责任主体、调查权限等,规范对驻在部门的初核和立案检查工作。

四、理顺工作关系,实现履职氛围和谐化

派驻机构在干部管理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理顺各方面关系,营造一个沟通、信任、和谐的环境,才能顺利开展有效监督。

理顺派驻机构与派出机关的关系。派出机关既要赋予派驻机构工作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又要强化对派驻机构的领导。要建立驻在部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凡重要案件线索、重大决策事项、领导个人重大事项、部门及所属系统发生的有关事件等,都要及时报告。要建立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对重大事项,派出机关要及时通报派驻机构。同时,制定配套规定,规范内部运作程序,解决派驻机构可能遇到的多头请示、报告等问题。

理顺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党组的关系。突出两者总体协调的主旋律,与驻在部门党组建立一种和而不同的关系,在尊重理解中监督,在沟通协调中监督,在参与服务中监督。坚持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及所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责任,派驻机构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

理顺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干部群众的关系。畅通驻在部门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派驻机构定期征求驻在部门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制度,完善驻在部门受理、办理和回复反馈制度,最大限度争取驻在部门干部群众的信任、支持和配合。

五、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人才队伍专业化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3

增量改革

三门峡的大纪检组制改革可以归结为增量改革。

2008年9月,三门峡市完成市直单位纪检监察派驻的机构改革。按照性质相近、便于监督的原则,在市委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市人民团体、市人大、政协机关、市政府设党组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等63个部门派驻10个纪检监察组,名称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第N纪检监督组”,俗称“大纪检组”。

与此同时,撤销市直28个纪检组,26个监察室,相应取消原相关局委纪检监察编制及领导职数,核减人员编制59名(其中行政编制48名,事业编制11名)。

“在大纪检组改革中,人员安置是改革能否稳妥推进的关键”。

大纪检组制改革没有触动三门峡市原有各局委纪检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的级别和利益。三门峡市委的基本政策是原属各单位纪检部门的纪检干部、工作人员愿意到纪检组的可以平级调动,纪检组组长,从各市直机关领导职务副处级以上符合条件的干部中选拔。

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一部分为原市直单位纪检组、监察室符合条件愿意到纪检组工作的人员,一部分是按照“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年龄35岁以下在编公务员”的基本条件,由纪委监察局统一组织考核、公开选调的。

最终,大纪检组核定派驻纪检组编制为50名,每个大纪检组编制5名,组长、副组长、组办主任各1名,纪检监察员2名。

派驻的大纪检组成为市纪委监察局下属的组成机构,人员编制、行政关系、党团组织关系以及工资福利、后勤保障都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大纪检组的规格也由原来的副县级提升为正县级,与所驻单位一把手平级。

大纪检组成立以后,派驻机构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开展工作是面临的新问题。

为此,三门峡市纪委边实践、边完善,于2009年4月制定了《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暂行办法》,对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原则和要求、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方式和方法、工作纪律和保障等,都进行了具体规定。

同时,还建立了三大配套制度。一个是派驻纪检监察组专项监督检查制度。一个是派驻纪检监察组办案工作制度。一个是派驻纪检监察组巡查制度。

突破与绩效

三门峡大纪检组制改革的一个明显突破之处在于,增强了派驻机构的独立性,改变了原来“寄人篱下”的派驻模式。

一方面,大纪检组打破了原来的一对一派驻所形成的利益共谋机制。不管是从个人利益还是从单位整体利益的角度,过去的纪检组长和单位利益相关度很高。“有的单位出了问题,纪检组长来回跑,想办法摆平。甚至有的时候摆不平还要挨一把手的训斥。”

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局委一把手监督的可能性。过去一把手和纪检组长的上下级关系决定了一把手监督的困境。“所有工作都得围绕单位‘一把手’转,一些纪检干部想与局长搞好关系,平时在工作上总给领导唱赞歌,领导的旗帜打到哪里,纪检干部的足迹就踏到哪里。现在纪检组也是正县级,和被监督单位平级,完全改变了以往‘看别人脸说话’的被动局面。”

大纪检组长正县级配置以及“居高临下”的体制安排,使派驻机构从不敢监督转变为敢于监督。大纪检组制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来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对所驻单位“不对称”监督的权力格局,变“不对称”监督为制衡监督。

其次,大纪检组制改革,也使派驻纪检组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监督职能得到了强化。

过去一对一派驻,纪检组长主要是配合党委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承担的更多的是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执行相关的行政事务。大纪检组制使纪检组长超脱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监督成为大纪检组主要的职能,由政策执行的行政事务职能转向监督和惩处职能。

当前,三门峡大纪检组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对所驻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权力运行重点环节与部位的监督上。他们工作的方式主要是参加驻在单位研究重大事项、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建设、决定大额资金使用、对违纪政纪人员进行处理等会议,以及每年两次的集中巡查、专项监督检查以履行监督的职能。

统管以来,三门峡派驻纪检监察组参加驻在单位民主生活会109次,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135次,涉及“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党组会议156次,监督的力度和效果都很明显。另外,大纪检组通过开展每年两次的集中巡查、专项监督检查、设立意见箱、接访等措施,畅通渠道,强化了监督的效果和力度。

最后,大纪检组改革,还使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得到了重大变化,和一对一派驻相比,在监督方式上,大纪检组的惩处功能开始得到有效地发挥,以惩处促监督。

2010年l至10月份,三门峡10个纪检监察组共收到举报案件和案件线索47件次,一一进行调查了解,初核9起,立案9起,办结4起。第六纪检组被称为“重案六组”,该纪检组成立两年来立案6起,办案3起。

各纪检组办案环境、力度和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过去办一个科级干部的案子要征得单位一把手的同意,现在是通报单位一把手。而一对一派驻纪检组基本上多年都没有办过一个案子。

问题与困境

大纪检组制作为纪检派驻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创新,其成效和优势是明显的,但是,在改革与运行中也面临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境。

大纪检组制改革过程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原有体制如何对接。

首先,是改革后的相关的驻在部门和单位如何适应新体制问题。大纪检组改革撤销了原派驻纪检组驻在单位的编制和领导职数,但纪检工作并没有带走。在与相关单位座谈当中,他们也谈到了这一问题,虽然编制抽走了,但没有减少工作,这些单位又分别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对此,该市纪委为了转变驻在单位的观念,从2009年起将每年的纪委全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党风为主要内容,由市委书记和各单位一把手参加,强化一把手的责任主体地位;第二阶段是由纪委书记和大纪检组以及各单位分管党风廉政建设的干部参加,以反腐败为主要内容,在监督和政策执行、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分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其次,是纪委内部机构的整合和优化问题。大纪检组制改革使纪委一下子成了一个庞大的单位,从人员上来看,虽然整体上编制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但纪委的工作人员大大增加了。

在领导分管方面,纪委内部的领导分工是按业务以“条条”的方式进行分管的,成立大纪检组以后,大纪检组是按片进行管理的,如何分管、由谁来分管也成了一个难题。

另外,大纪检组和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各室之间关系也有待于理顺。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各室分别分管某一项工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大纪检组和机关各室的关系不能理顺,就很难树立

真正的权威。在调研期间,三门峡市纪委正在出台文件着手解决这一难题。

这些问题说明,大纪检组制改革不仅仅是涉及到纪检组和派驻单位的问题,也涉及到纪委内部机构的整合和优化问题。

大纪检组制改革过程中另一个问题就是职能定位的困惑。

实行大纪检组制以后,大纪检组和原来的一对一派驻纪检机构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其职能和定位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但从目前三门峡大纪检组的制度规定来看,其职能是全方位的。

从内容上来看,党风和廉政建设都在大纪检组的职责范围之内,从监督手段上来看,教育、制度、惩处都是大纪检组工作的方式方法。这种全方位的职能定位一方面造成纪委监察局科室与大纪检组的职能交叉;另一方面,使大纪检组也面临“如何融入,两张皮”的问题。

虽然大纪检组参加了很多驻在部门、单位的会议,其监督的力度和成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目前,三门峡市纪委就统管后纪检监察组在保持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同时,如何做到对驻在单位监督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建立了巡查制度、参加民主生活会等等,纪检组长的发言也肯定了三门峡在探索中的这些好做法。但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大纪检组的职能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厘清。从大纪检组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和一对一派驻纪检组相比,大纪检组查办案的功能得到了很大强化,日常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改革的方向

大纪检组制改革并不仅仅是纪检组上收的问题,它涉及到纪委内部机构的整合问题、纪委反腐败的专业化问题以及大纪检组的职能和定位问题。三门峡市大纪检组制改革为我们思考中国纪检派驻机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纪检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从三门峡来看,纪检派驻机构改革的关键,应该是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和完善。

纪检委的职能十分庞杂,与之相应的是庞杂的机构设置。除此之外,检察院、审计局也承担着行政监督的职能。

要充分发挥纪检派驻机构的监督职能,一方面,从结构科学配置的角度来看,要提升纪委的监督地位,强化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权,探索对同级党委监督制约的新机制。

另一方面,从微观上来看,要对当前的多头监督机构进行整合。笔者在对派驻大纪检组的调查中发现,当前纪委虽然是反腐倡廉的领导机构,但包括纪委以及派驻大纪检组在内,它们监督的手段很有限,纪委在办案过程中,往往要从外部门抽调人员。另外,纪委和政府审计部门、检察院反贪局也缺乏相互的协作机制。

因此,应该着手从理顺政府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的隶属关系入手,将其作为强化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与任期内定期审计、离任审计等结合起来,将其作为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的重要手段。派驻大纪检组也可以通过对驻在单位和部门的定期审计、离任审计,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纪检派驻机构改革的着力点应当是反腐败的专业化建设。

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国的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领导核心和统筹协调的作用,中国的反腐败职能主要由纪委承担。但由于纪委主要是党内监督机构,因此,它虽然承担了反腐败的领导角色,但一个突出问题是反腐败的专业化严重不足。

一个是在纪委的人员配置中,缺乏专业人员,如来自法律、审计、经济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另外,行业腐败预防体系建设没有落到实处。尽管不同的行业和基层单位近年来都制定了大量廉政建设方面的制度性文件,但是这些制度中有相当一部分仅仅是在复述中央或省里文件的主要内容,而没有针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程序方面的规章制度。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4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创新监督执纪方式,强化法规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员干部在福州市闽清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接受警示教育

深化“三转”,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也对全面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落实中央部署,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随之成立。2014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改革作出明确安排。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规定和中央要求,不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聚焦中心任务,回归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

中央纪委调整内设机构,在行政编制、领导职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设纪检监察室,新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执纪监督部门数量和人力进一步加强。省级纪委也相应完成内设机构和人员调整,并从90%的议事协调机构中退了出来,把更多力量投入到党风廉政建设“主战场”。

――抓住“两个责任”,形成党委纪委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首次明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体制和责任主体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

――落实“两个为主”,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纪检监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7.2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2万人;2014年,立案22.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2万人;2015年,立案33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6万人;2016年,立案41.3万件,处分41.5万人。

5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结案数量、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人数等,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立足全面,创新监督执纪方式

7月20日,中央纪委通报2017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情况。通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49.2万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27.8万人次,占56.6%;第二种形态占33%;第三种形态占5.7%;第四种形态占4.7%。

按照“四种形态”的分类对纪律审查情况进行通报,这是2017年以来的新做法。把纪律挺在前面,探索实践“四种形态”,是各级纪委创新监督执纪方式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以来,立足于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推动党内监督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

推进派驻监督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

2014年12月,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为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2015年1月,中央纪委在中办、中组部、等中央和家机关首次设立7家派驻机构。同年11月,中办印发方案,明确中央纪委设置47家派驻纪检组,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派驻机构全覆盖。在47家派驻机构中,27家为综合派驻。综合派驻“吃一家的饭,管几家的事”,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派驻监督的“探头”作用充分彰显。实现全面派驻后的2016年,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共谈话函询2600件次,立案780件,给予纪律处分730人,分别增长134%、38%、56%。

将巡视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

从探索巡视工作“三个不固定”,到常规巡视的同时又着手开展专项巡视,到开展巡视“回头看”和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再到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中央巡视工作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向纵深发展,新思路、新打法层出不穷,定位越来越明确,站位越来越高。

以中央巡视带动省级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和市县巡察工作。

截至目前,12轮中央巡视共巡视277个单位党组织,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各省区市党委顺利完成8362个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任务,实现了一届党委任期巡视全覆盖。已有62个中央单位探索开展了巡视工作。市县巡察共巡察党组织14万多个。

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愈显锋芒。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60%的问题线索来自于巡视。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厅局级干部1225人,县处级干部8684人。

着眼长远,强化法规制度保障

7月14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正式。这是2015年8月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之后再次修订。条例修订吸收巡视工作最新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成果,为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指引和保障。 2017年3月9日,厦门

市思明区委巡察组工作人员在一

处被巡察单位查阅相关财务资料

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

将改革的成果通过党内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通过法规制度的保障推动改革不断前进,是党的十以来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重要特征。

5年来,纪律检查领域的党内法规制度密集制定或修订出台,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不断推动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明确监督执纪的“尺子”。2016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把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六大纪律,画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为监督执纪工作提供明确遵循。

打造问责的“板子”。2016年7月,第一部规范党的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印发,实现了党内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

构建起系统完备、职责清晰的党内监督体系。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及相应监督制度进行清晰界定。

用制度回应“谁来监督纪委”之问。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首次对纪委监督执纪工作的全流程、各环节进行明确规定。

实践不断发展,认识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深入。

2016年11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拉开帷幕。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将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O察全覆盖。

目前,北京、山西、浙江3个试点省市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国家监察法草案也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5

2018年,派驻第**纪检监察组在区纪委监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纪委六届三次全会工作部署,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核心,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充分发挥“派”的权威,“驻”的优势,努力当好“哨兵”和“探头”,不断推动驻在单位党组织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现将今年工作情况及2019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18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融进来,调整思维角度

今年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第一年,我组人员既有检察院转隶干部,也有原纪委转岗干部。监督对象和工作程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组人员既要适应新岗位,又要熟悉新政策,为此,我们调整思维角度,全面提高融入效率。

一是关心关怀促人员思想融合。我组高度重视团结一致、形成合力的思想工作。生活上,经常开展谈心交心,从个人成长经历到家庭规划,从孩子教育到孝敬长辈,深入交流,坦诚相待;组内哪位同志身体不适,我们及时家访慰问;组内哪位同志家庭成员生日,我们及时送祝福。工作上,充分考虑原纪委干部和转隶干部的工作经验、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工。组长负责组内全面工作,组内同志设AB角,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坚持每周召开工作例会,通报上周工作情况,研判问题线索,确定下周工作重点;坚持民主集中制,遇到问题一起理思路、谋方法、找对策,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充分发挥了组内同志的工作能力。通过生活和工作上的互相关心关怀,促进了感情深度融合,增强了组内同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夯实了团队合力,实现了思想、情感、工作全方位融合。

二是注重学习促业务融合。为更好适应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创新学习方式,利用每周组务会,指定一人领读方式,深入系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会议精神,学习掌握《监察法》、《监督执纪工作规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和规程,努力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组内制度建设,根据相关工作规程,建立了《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日常工作制度》、《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初步核实工作流程》、《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管理的办法》、《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流程》、《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谈话函询制度工作流程》、《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问题线索处置工作制度》等组内制度,努力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三是摸清底数促单位融合。年初,为力求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我们拟定走访工作方案,对重新调整的 家驻在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听取各单位工作汇报及相关意见建议,初步了解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并向各单位介绍派驻纪检组的工作职能权限,阐明派驻纪检组与驻在单位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并对今后如何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要求。搭建了派驻工作沟通联络平台,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和QQ工作群,每个驻在单位指定两名工作人员(互为AB角)加人微信工作群和QQ工作群,让他们成为派驻监督执纪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强化与驻在单位的日常沟通。设计下发了领导班子成员和监察对象摸查登记表,要求驻在单位认真统计上报本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监察对象基本情况,及时掌握领导班子成员和监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担起来,拓宽监督广度

一是全面监督。自今年3月初新的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人员正式到位以来,根据工作要求,认真领会市、区文件精神,积极谋划工作思路,主动对接,拟定了走访驻在单位工作方案,力求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分别对家等驻在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传达区纪委全会精神,听取各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及相关意见建议,结合每家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工作特点,提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建议。纪律教育月期间,再次全面走访驻在单位,检查各单位纪律教育学习月工作,督促落实好规定动作,开展好自选动作,推动驻在单位扎扎实实做好纪律教育学习月工作,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建议。注重抓早抓小,推动谈话提醒常态化。要求各驻在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出台完善谈话提醒工作制度,逐级开展谈话提醒活动,做好谈话安排和记录,及时上报谈话提醒数据,形成一级谈一级,级级有计划、有部署、有责任、有落实的工作格局,促进谈话提醒常态化。同时,坚持列席驻在单位“三重一大”会议。今年我组共列席相关会议次。对驻在单位的重要文件及“三重一大”事项执行情况及时监督,共收集驻在单位备案党委会、班子会会议纪录、纪要等文件共 份

二是重点监督。按照委领导提出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我组通过调研,拟定 局的“五权” 监管平台建设作为我组年度重点工作。会同选定区 作为试点,督促、指导和推进“五权”综合监管平台的开发建设。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试运行,构建了职责清晰责任体系,避免了权力行使随意性及违纪违规的行为,实现了“用权留痕”。

三是节点监督。一方面,紧紧抓住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通过电话、微信推送等方式,及时提醒驻在单位做好廉洁节日工作。另一方面,对涉及“四风”问题的举报和舆情第一时间现场督查、第一时间跟踪督办,确保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没有静默期、纠正“四风”一刻不停歇。对市纪委联合暗访组跟踪暗访长途大巴不按规定线路行驶以及违规停靠等问题,我组要求龙岗交通分局当天晚上作出书面说明,对反映的问题马上整改,并举一反三,确保春运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进行。

(三)严起来,加大处置力度

一是严格依法依纪核实查办各类信访件和案件线索。我们始终把信访核查和案件问题线索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依纪依规,从速从严,第一时间分析梳理,第一时间启动调查,明确责任人,认真核查,确保按照办理时限进度落实。截至目前,我们共承接办理信访及问题线索*件,已办结*件,办结率*%。其中,运用“四种形态”初步核实*件、谈话函询*人,转立案*件*人,给予党政纪处分*人。

二是严格从严从实调查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我们坚持公开公正、实事求是和尊重科学的原则,积极参与辖区范围内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截至目前,我们共参加了*宗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已完成调查*宗。其中,我组参加了市安委办牵头成立的******事故调查组,配合市监察委共同开展调查公职人员的失职渎职情况,形成的调查报告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表扬,并根据市监察委和区纪委的要求,对四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谈话提醒。

三是继续开展廉情分析工作。今年4月开始,通过现场走访、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分析工作,系统梳理了三个单位领导干部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成“两个责任”重点工作等方面情况,总结了工作成效,分析了评估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求驻在单位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全面梳理汇总街道领导班子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人员短缺,亟待充实。我组目前共*人(其中一人长期请休病假),共有**个驻在单位,除了对驻在单位的日常监督、执纪办案外,我们还要抽调巡查、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专案调查等工作,监督战线“点多面宽”,工作任务大,在日常监督和执纪办案工作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导至监督深度和广度不足。二是监督的单位较多,各单位会议不能统筹安排。每个单位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会议比较多,有时驻在单位临时召开紧急会议,会前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我们不了解具体情况,会措手不及,不能充分发表意见。另外,驻在单位的会议有时扎堆召开,同一天安排几个会议,我们往往是分身乏术、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三是业务素质有待加强。监察体制改革后,从人员到政策法律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除了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外,还要有较丰富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平时事情一多就手忙脚乱,蔬于业务学习,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执纪办案程序容易错漏。

二、2019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不放松

深入学习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级纪委全会精神,积极掌握其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强化组员的党性观念、纪律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适应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推进各类信访案件线索核查的工作中,不断归纳总结办案经验,组员之间对照条例、法规学习讨论,深化对纪检监察工作常用法律法规和信访案件线索初核基本业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加强作风建设,带头执行各项工作纪律,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接受驻在部门干部群众的监督,以严谨的学风、务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履行好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做好党的忠诚卫士。

(二)落实监察权限,突出日常监督

按照《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求,推动驻在部门党组织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建立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线索联合排查、联合监督执纪等机制,为党组(党委)主体作用发挥提供有效载体,形成同向发力、协作互动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监督这个第一职责,加强对驻在部门党组织的监督,重点检查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等情况。根据赋予派驻机构监察权,既要依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又要依照宪法和监察法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行监察全覆盖。积极当好委领导参谋助手,及时向驻在单位传达委工作信息,向委领导报告驻在单位工作动态及意见、建议,做到上传下达不走样,起到委机关和派驻单位之间桥梁、纽带作用。

(三)坚持问题导向,擦亮派驻监督“探头”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6

根据省市纪委年初的工作安排,市纪委研究决定召开市直派驻(出)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述职述廉大会,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市直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全面推进全市反腐倡廉工作平衡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在家的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市纪委各室负责人和市直派驻(出)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负责同志。本次述职述廉会议共开两天,即18-19日,每天上午8:30开始,中午12:00结束,下午2:30开始,下午5:30结束,请同志们按时参会,不得有误。单位在区的同志中午在市委机关服务中心就餐和休息。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听取市直派驻(出)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然后由委局领导进行集中点评,从而达到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找出不足,改进工作的目的。会议的议程有三项:一是市直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负责同志述职述廉。二是委局领导进行集中点评。三是蒋书记作总结讲话。为了提高会议效率,注重会议效果,在此统一要求每个述职述廉同志的发言时间为10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进行点评发言的同志发言时间为10分钟。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市直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述职述廉。

首先,请市政府办纪检组长同志述职述廉。

……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7

“在派驻监督工作中收集到的材料,每一份都很珍贵,为我们之后开展政治生态分析,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精准‘画像’提供了依据。”黄浦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各被监督单位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督促其从相关制度规定上予以完善。为厘清执纪监督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进一步形成执纪监督工作合力, 2月28日,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方萍组织召开执纪监督工作分片座谈会,讨论《市纪委监委2018年执纪监督工作要点》,研究分析县区和派驻机构驻在单位政治生态情况。

就如何深入开展好执纪监督工作,会议给出了“七字诀”:教、会、谈、询、查、交、改。

1.抓好“教”。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以案说纪、典型案例剖析等为内容的警示教育。

2.参好“会”。主动参加监督单位的党委(党组)会、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会等会议,就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等提出要求。

3.搞好“谈”。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例行的谈心谈话、任前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警示谈话、诫勉谈话,及时咬耳扯袖。

4.用好“询”。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谈话函询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深入开展谈话函询。

5.抓好“查”。通过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治理、日常考核、年终考核、干部考察考核等活动来实施常态监督;采取对问题线索进行审查,抽查核实函询情况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等方式来实施重点监督。

6.做好“交”。办好问题线索移送交接手续,根据不同情形做好相应处理。

7.督好“改”。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加强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就如何发挥执纪监督部门和派驻机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会议强调:执纪监督部门和派驻机构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整合力量,实现同步、同向推进的“监督一体化”模式。

当前,监督已作为纪委监委的第一职责,但实践中有的地方监督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问题的症结之一就在于不会监督,缺乏监督的本领。如何在实践中开展好监督工作,切实发挥好监督作用,笔者认为,要运用好“四盯”法,即对监督对象做到“盯全、盯紧、盯近、盯微”,切实提升监督实效。

“盯全”,即做到监督全覆盖。“盯全”就是从空间上全覆盖,盯住全部的监督对象,也就是盯住人;盯住全部的监督内容,也就是盯住事。要盯住的人主要指的是党员干部和监察法规定的六类监督对象。要通过建立廉政档案、走访、谈话等方式,把每个监督对象的情况搞清楚,做到知己知彼。在盯住人上,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既要把“关键少数”作为重点,又要对党员干部和其他监督对象都管理起来、监督起来。盯住的事主要是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遵守党的纪律等情况和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及道德操守等情况,把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就是该地或部门的政治生态总体状况。监督的“事”上的全覆盖不是什么都管,而是要紧紧围绕和依靠党章和监察法开展监督工作。在“盯全”上,涉及的人员多、事情多、范围广,所以要大力加强各监督主体的建设和力量调配,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四个监督全覆盖。

“盯紧”,即做到监督常态化。盯紧就是时间上全覆盖不留空隙,要突出监督的日常性。不能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监督,杜绝“运动式”“一阵风式”的监督,要针对监督内容综合本地或部门政治生态状况,从年度总目标到季度部署,从每月安排到每周开展再到每日实施,列出详细的监督计划,画出日常监督的“施工图”。要对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建设、纪律执行情况、重点岗位风险防控、“三公”经费支出、“三重一大”制度落实等关键事项以及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要盯紧监督对象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情况,让监督对象养成经常受监督的习惯。

“盯近”,即做到监督要深入。“盯近”就是要近距离盯,要短兵相接,要深入一线去监督,强调的是要接地气,有效杜绝监督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按照“盯紧”的任务安排,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组、群众中间或者隐蔽场所、宾馆、饭店、私人会所等特殊地方,走访了解、实地查看,真正地访民意、听民声,找问题、挖线索,寻病根、开良方,亮利剑、出重拳。让监督对象时刻意识到监督就在身边。在“盯近”上,要做到“四个经常性”,执纪监督部门要经常性深入联系地区和部门,派驻机构要经常性深入被监督单位,基层纪委要经常性深入村组和群众,巡视巡察机构要经常性做好对地方和单位的巡视巡察工作。各监督主体之间要厘清责任和关系,建立健全线索移交、定期会商、协作联办、日常联络、督查督办等制度,形成联动监督合力,使党内监督、国家监察有机统一。

“盯微”,即做到监督要盯早盯小。“盯微”是对“盯近”的进一步深化,“盯微”的过程也是发现和找出苗头性问题的过程。做好“盯微”工作,首先要树立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态度,而且要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来体现政治态度的坚定性,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就是在开展监督过程中处处留心,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开展监督。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疑问,仔细查阅档案材料,实地观察工作落实情况,认真倾听党员干部和群众心声,并做好记录,学会将看到的、听到的综合分析研判,在分析研判中发现苗头性问题。最后,要用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谈话提醒,克服好人主义,防止对问题放任不管,随波逐流。

“盯全”和“盯紧”是制度层面的要求,监察法有明确规定,监督要全覆盖,突出日常性;“盯近”“盯微”是落实层面的要求,是方法措施,而我们目前工作中的短板主要是后两个,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弥补加强。近距离的检查监督,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能形成有效震慑。监督“四盯”工作法是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运用,把学与思、知与行进一步统一起来,切实发挥监督的重要作用,体现监督的实际成效。

既得“拔烂树”,又得“护森林”。过去,纪委给人的印象主要是反腐败、抓大案,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执纪监督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监察体制改革后,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分设,从抓“关键少数”向管住全员延伸、从“查违法”向“盯违纪”前移,监督,作为纪委监委的第一职责得以强化。2018年1月,市纪委监委新增5个执纪监督部门,围绕推动执纪监督职责“破题”,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推动党内监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作了一系列探索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统一步调,探索创新精准监督

每年第一季度,结合部署当年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深入到部门单位,对部门单位制定的(一张)年度主体责任清单进行审核,并对市管干部集中收集一次廉政档案资料、开展一轮“交心交底”廉政谈话,指问题、提建议,签字背书后将主体责任建议清单、廉洁自律清单、发现问题清单交给部门单位;第二、三季度开展一轮例行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在面上部署开展一次专项治理,对问题突出单位开展一轮廉政教育和一次约谈;第四季度结合总结报告工作,到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一轮班子成员向派驻机构述责述廉,并进行一次考核测评,就部门单位政治生态情况向市纪委作一次总结报告。——这是市纪委监委为破解监督步调不一致、执纪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据时间节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的“十个一”工作计划。

新增执纪监督部门成立后,虽然职责上作了具体规定,但是具体怎么干,没有经验可以遵循借鉴。为此,市纪委监委多次专门召开专题座谈会,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监督方式。

“通过创设‘十个一’这一‘规定动作’,将廉政谈话、建立廉政档案、述责述廉等党内监督制度有机融合,坚持把监督作为基础性、日常性的重要工作,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各执纪监督部门攥紧拳头,步调一致,增强监督合力,发挥整体的作用。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十个一”工作方式,截至目前,市纪委监委建立了涵盖全市13个县市区、76个市直部门单位及其下属单位25000余名市级监督监察对象的廉政档案。

通过建立廉政档案,摸清了监督监察对象的“家底”,档案涵盖被监督监察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曾经受过的组织处理、党纪政务处分、谈话资料等情况。“廉政档案为市直部门单位廉政情况‘画像’,便于对部门单位整体政治生态全面掌握,找准病灶,对症施治,从而实现精准动态监督。 ”市纪委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孙立宁介绍。

出去走一圈很容易,但如果只是汇报一通,表扬一顿,有什么效果?在不少执纪监督工作人员看来,执纪监督如若方法不当就易流于形式。既用足用好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又勇于打破惯性思维,围绕监督如何更好更准发现问题,市纪委监委创新探索了一系列工作方法。“七问七查”例行监督检查是其中之一。

这一工作方法从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7个方面,对26个方面具体问题统一步调进行监督检查,采取进驻检查、随机检查和交叉互查等方式,每年开展一轮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检查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步骤,让例行监督检查有了抓手。截至目前,通过开展“七问七查”例行监督检查,已检查部门单位77个,初步发现问题线索16件,面上问题369个。

此外,市纪委监委积极运用自上而下监督、热点跟踪监督、“科技+平台”监督、会议监督、“三重一大”监督、借势借力监督、“交心交底”监督、“一案四查”监督等监督方式,努力在发现问题上下足功夫、积极探索监督方法路径,拓宽监督视野,延伸监督触角,消除监督盲区,实施精准监督。

制度是保障,是工作的规范、提升。工作中,市纪委监委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去年以来,制定了包括“交心交底”廉政谈话、“七问七查”例行监督检查、“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等履职规范类、管理运行类、保障机制类三大类18项制度,让监督部门在一个标尺下比学赶超、推动工作、干出成绩,同时填补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的制度建设空白,使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全面“体检”,推动系统化整改

不出事都是“好同志”,一出事皆成“阶下囚”,这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市纪委监委执纪监督部门充分发挥“一线监督”“贴身监督”的优势,结合发现的行业性、系统性问题,督促主责部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做到既管“树木”又护“森林”。

前不久,市纪委监委召集各县市区纪委、“两办”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通报对各县市区开展例行检查的情况,并督促整改落实。

“在对陵城区城管执法局、乐陵市财政局、宁津县发改局、庆云县国土局进行例行检查时,我们发现不少违反有关规定突出问题,违纪人员得到纪律处分,相关问题得到整改,制度得以规范。 ”市纪委监委第八纪律监督室赵彦冰说,此次通过对陵城区、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的例行检查共发现137条问题,指导督促查处案件110余件次,还将发现的相关线索交给县(市、区)纪委。

据介绍,今年的例行检查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对市管干部有关部门进行压茬检查,一方面对已经检查过的单位进行“回头看”;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积累的监察经验对未检查的部门进行细致检查。

“执纪监督不是找茬、挑刺,而是像‘体检’一样,是为了帮助党员干部减少失误、及时纠偏,凝聚合力干工作。通过及时抓早抓小,‘红脸出汗’,防止他们酿成更大的错误,这其实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 ”赵彦冰说。

去年全年,通过统筹执纪监督部门、派驻机构和县市区纪委监委力量从市直和县市区同步推开集中察访,发现问题线索277条、面上问题128个;市级执纪监督部门自办问题线索100件,督办问题线索949件。

严管即是厚爱,约束亦是激励。执纪监督发现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推动整改,建立长效机制,才是真正的目标,不能“割一茬长一茬”。“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之后,问题较为突出的,可以搞一轮廉政教育、约谈、专项治理,哪个系统问题比较突出就督促哪个系统;对面上苗头性、普遍性突出的问题,我们督促地方党委政府或者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封堵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发挥监督效果,切实管长远、管全面、管根本,达到治本的目的,切实发挥‘护林员’的职能。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协作联动,构建大监督格局

2018年7月,市纪委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在办理一起省委巡视组交办的问题过程中,发现庆云县某单位问题线索,随即,他们将该问题线索转有关部门调查。查实该单位虚开发票、套取资金违规发放补贴问题,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给予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2人、诫勉谈话4人。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第十纪检监察室指导联合派驻机构开展重要节点集中察访3次,自办问题线索49件,督办问题线索300件,与派驻机构联合办案29件。通过充分发挥执纪监督室的协调、指导、服务、监督作用,形成了执纪监督、派驻监督“一盘棋”。

强化整体监督合力,提高全面监督质量,市纪委监委着力构建大监督格局。“大监督的内涵在于从打通协作联动路径入手,积极探索不同监督之间、执纪监督与审查监督之间相互配合、互相补充的有效方式和工作机制,实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市纪委监委借执纪监督挺直腰杆,借派驻监督找准抓手,发挥执纪监督、派驻监督一体监督优势;巡前沟通、巡中协作、巡后运用,推进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相互借势借力;以廉政档案为载体,打通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工作的关节,建立执纪监督、审查调查联动机制。此外,还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起各监督主体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机制。“通过建立监督协调统筹、监督审查联动、指导融合、协作办案4项保障机制,建立各监督部门单位之间的大监督信息沟通共享常态化机制,逐一打通协作联动的工作环节,形成监督链条,实现监督同步、同向推进。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

政治生态是衡量一个地方、一个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重要指标。工作中,市纪委监委把政治生态评价作为推进大监督的一项“龙头”工作,专门成立政治生态建设课题组,建立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下设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正风反腐、法制建设和服务能力、社会满意度等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并赋予相应分值。“通过对各部门采集的一些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看哪些地方总体比较好,哪些部分还有欠缺,有针对性地提出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让他们补齐短板、弱项,有的放矢地开展政治生态建设。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职能的思考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一是加强示范引导。持续释放监督工作是首要职责、第一职责的强烈信号,始终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推动各层各级监督工作机构和人员形成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的思想共识,促进监督检查工作与审查调查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二是检查督导。党风政风监督室、各监督检查室要加强对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各县(市、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调研督导,督促其正确履行监督首责。三是制度传导。一方面,做好对上级纪委相关制度的承接;另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为监督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完善例会制度。各监督检查室要定期组织联系地区、部门召开监督工作例会,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党风政风监督室要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室召开分析总结会议,总结监督工作经验,研判监督工作形势,推动监督工作落实。对于阶段性监督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要视情以座谈会、汇报会等形式向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及时汇报。二是完善联动制度。全面厘清纪律、监察、派驻和巡察监督之间的共同点和侧重点,界定各自职责定位,让监督主体把握好各自监督的侧重点。监督检查室要建立与巡视巡察机构、派驻机构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其他内设机构的信息报送沟通制度。三是完善交办制度。对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交办的监督事项,要由相关指定部门统筹进行先期研判,结合工作内容特点并报经分管监督工作领导同意,交由相关监督检查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具体办理。四是完善督办制度。对于上级纪委监委和同级党委交办的监督事项,党风政风监督室应当及时跟踪掌握各监督检查室的工作进展,必要时采取电话催办、发函督办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完成。五是完善通报制度。以适当形式通报各监督检查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时指出监督工作中的共性或个性问题,为各单位开展自我监督提供借鉴和指导。

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总结篇8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兴办奥运之年,又是打造“廉洁*”和“国内最清洁城市”,又好又快地推进“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一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城管执法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至关重要。20*年,市城管执法局的反腐倡廉建设要以党的*、*中纪委二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廉洁*”和“国内最清洁城市”的目标任务,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努力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城管执法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之中,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和具体要求之中,以构建惩防体系和作风行风建设为重点,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积极推进“廉洁执法”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城管执法特色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机关清廉、干部勤廉、系统崇廉、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为城管执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证。

一、进一步做好惩防体系构建工作

坚持把构建惩防体系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逐步完善制约有效、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一是要全面回顾20*—20*年构建惩防体系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二是要按照上级新要求,结合城管执法新形势,制定《市城管执法局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三是要认真做好20*年惩防体系构建的各项工作,完成年度构建任务。四是要加强对构建工作落实情况和已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五是积极探索与区、县(市)执法局协同构建,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技促建的方法和途径。

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按照局《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20*年反腐倡廉建设意见》,将20*年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各单位。二是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制度,局党委书记与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各单位负责人分别签订《20*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检查督促,结合局机关文明处室评比和直属单位党建目标进行考核,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落实。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以构建惩防体系为主线,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受理中心、信息中心、直属大队及其下属中队的党风廉政建设。

三、继续强化反腐倡廉教育

紧密结合党的*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打造廉洁*、共建品质之城”廉政教育活动。一是以理念信念、党风党纪、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经常性廉政教育。包括开展一次形势任务教育、一次法纪集中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廉政辅导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讲一次廉政党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参加廉政教育登记制度、驻局纪检组负责人与除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处级领导廉政谈话制度、新提拔局管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三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读书思廉”活动,积极参加党纪政纪知识竞赛、廉政故事征集演讲比赛、廉政格言警句创作征集等活动。四是继续开展“访贫促廉”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

四、着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树立“监督是爱护、制约是保护”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权力运行环境,通过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市委“10+1”配套制度,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进一步健全局相关制度,确保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监督的落实到位。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市党务公开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党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表达权,推进“阳光执法”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立案监督、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和音像监控等制度,加强检查监督,严格考核,努力规范行政处罚权运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局会议制度、议事制度、报告制度、干部制度、财务制度、内审制度等规定,定期总结通报制度执行情况,规范机关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工作秩序。开展“两规范、两检查”专项活动(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为目标,开展行政处罚行为专项检查;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为目标,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以参照公务员登记、街面保序、工程和信息化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化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实施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五是做好纪检举报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一案两报告”制度,认真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

五、进一步加强作风和行风建设

加强城管执法队伍管理,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以过硬的作风创一流工作业绩,以优良的行风树一流队伍形象。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八项制度》和《20*年全市作风建设工作要点》,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作风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活动,巩固“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在局系统开展以“思想认识是否到位、工作措施是否得力、工作成效是否明显、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主要内容的“评政风行风、促七难破解”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涉及我局职能的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以良好的作风行风促进“七难”问题的破解。结合星级中队和规范化中队创建,进一步推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和基层站所(办事窗口)规范化建设活动。三是按照局《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的意见》和《20*年城管执法工作考核办法》,坚持健全体制、完善机制,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切实加强城管执法行风建设。高度重视群众意见,认真负责办理投诉,加大市局行风办直接调查处理投诉的力度,坚决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四是继续做好《民情热线》上线和城管执法“进社区”为民服务工作。五是继续开展“行为不廉洁、作风不检点”问题整治工作。

六、支持和加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建设

上一篇:纪委廉洁档案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业园区纪委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