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管纪委?

时间:2022-07-01 04:52:49

《南风窗》杂志2007年6月上期消息:2007年4月1日,湖北省监利县召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室外春寒料峭,县委书记余日福的讲话却令室内与会者浑身躁热:“县纪委机关现有职工40人,在岗33人,去年总开支竟达310万元,人平均近8万元,其中用于招待费用近百万元,人平均近3万元,单位每天平均4000元。一个知情干部发信息给我说,纪委在管我们的公款消费,谁来管纪委?我今天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县委在管纪委!如果纪委机关今年不加大力度,解决招待费居高不下的问题,县委将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这条消息吸引眼球,这位县委书记讲话掷地有声。当今,县纪委监督县委书记不是新闻,而县委书记监督县纪委却肯定是新闻。余日福,名不见经传,县处级干部,在老百姓眼里,官职不低,但在整个官场上也算不上大官,不过他能鲜明地提出“县委管纪委”,确实令人振奋,他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应该说,他提出的不仅仅是监利县的问题,而是中国式的问题,算得上是振聋发聩,勇开先河,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是县委书记第一人。纪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律检查监督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的反腐败领域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查处了一大批大要案,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起到了教育、监督、防范作用,这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纪委工作的特殊性,纪委无形之中似乎成了一个特区、、盲区。长期以来,其工作及人员处于一种无人监督,无人过问的真空状态。办公超支,公款吃喝,超标接待,这还是轻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纪检监察人员居然把纪律监督的利器变为自己牟利的工具,如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就是这样一个反面典型。他以纪谋私,胡乱采用“”措施,迫使党内干部甚至是非党人士、民营企业家在他面前俯首称臣,交钱纳贡,在党内外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随着我国反腐斗争的深入,关于纪委体制问题,理论界甚为关注,为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有的提出,纪委可实行双重领导,即上级纪委与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也有的提出可实行垂直领导,即下一级纪委接受上一级纪委的领导,保证查处案件不受地方干扰;还有的则提出可像香港廉政公署一样,中纪委下面不再设立下级组织,直接对公众负责。

地方领导也好,垂直领导也好,不设地方纪委组织也好,但有一条必须落实,就是纪委必须有人监督。这种监督必须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实质性的,除一些在办案过程中尚未定案,不便公开的内容需保密外,纪委的工作制度、办案程序、办案结果、人员经费等俱应公开化,透明化,公布于众,取信于民,要彻底打破不必要的容易产生弊端的神秘化、特权化。如果体现公正,主持正义,维持纪律的部门办事都不能公开化、透明化,其他部门就更难实行了。应当看到,失去监督的权力会产生腐败,失去监督的监督同样会产生腐败。倘若监督机构本身产生腐败,其社会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摘自《杂文报》)

上一篇:“政治高度”是什么高度? 下一篇:九博士后入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