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1 12:39:37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1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一种综合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征为教学内容的问题性和教学方法的探究性,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研究性教学作为我国创新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设计类课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具备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而全面的学习过程,设计过程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这门课程讲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文字与标志的历史发展,美学理论以及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提炼、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设置上,要理论联系实际,逐次递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以研究性教学为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2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保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基础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1)适当删减通用设计理论内容,减少不同设计课程对设计理论的重复,用实例验证设计理论。

“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当前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缓慢,在目前课程教学体系中过于呈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多讲授方法学,多门课程之间甚至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专业设计知识理解相对狭窄,也缺乏多学科的交流,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学计划中设计类课程的先后顺序,合理布置其中的设计理论,在基础课程中加强通用设计理论的讲解,在专业课程中强调理论的实用性。在“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中,将理论穿插在文字、标志的设计实例中,例如“对称”规律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用实例来验证设计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应用。

(2)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整合,加强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将教学内容按问题的方式整合,例如“如何在课堂中引入文字?”“、生活中的文字有哪些?”。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将理论的讲解与实际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发现文字一章,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的文字,例如T恤上、建筑物上、标牌上的文字,发现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标志的应用一章,让学生收集某一行业的标志,发现其共同点与变化的地方等,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3)增加案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不仅仅给学生展示最终的设计作品,而是从创意、草图表现、优化、成稿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分析。例如,在标志的设计创作中,选用了杭州市市徽的标志征集活动作为实例,从杭州市的地域特点、标志性建筑等入手,采集创意点,并转化为草图表现,从草图中挑选最具表现力的作品进行优化,制作方格稿。同时对比获奖作品与最终选用标志之间的差别,了解自己的作品与获奖作品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了解一个标志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并且从案例中真正学到知识。

(4)增加主题项目训练。

利用实际设计项目,例如一些文字类、标志类设计竞赛或者教师的设计项目,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带领学生组成设计团队,明确分工,强化团队意识,以设计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主题项目训练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设计情景中,学生按照分工,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起到指导作用,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既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从实践中锻炼了实际设计能力。

(5)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增加文字与标志的设计应用。

文字与标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实现设计的整体性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版面的编排布局、色彩的协调搭配等,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如何将文字与标志应用到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内容,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3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1问题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事先设计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实现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标志设计发展趋势一节中,由平面向空间的发展,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具有空间感的标志设计,并总结空间感的表达方法。这种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一步步把问题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3.2探究式教学

学生在完成一些设计作业或者参与到主题训练项目中设计出作品后,不仅仅是把这些作业或作品交到教师手中,而是可以登上讲台将作品展示给教师与所有同学,同时将自己的创意来源、设计意图以及自己最终表达的设计效果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引导的作用,对于设计想法、创意的提炼以及最终的设计作品,教师以及学生都可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得以成长提高。

3.3讨论式教学

教师预先设定好讨论主题,由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话题、前沿性话题。例如在讲到标志的模仿与抄袭问题时,可通过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两者之间的界限。学生分组后,课下自己查阅资料,准备论据,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讨论问题的完整性、准确性作总结发言。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自己主动学习,能够使课堂教学扩展到更广阔的的地方。

4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取消一次作业定成绩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表现、平时作业、专题论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1)采用阶段性的考察,针对每一阶段学习重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教师按照本阶段教学重点,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也可将作业以展览的方式,让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要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做出好的作品,还要能够准确描述出设计的意图,提交设计作业的同时,提交市场调查、设计创意过程论文等,不局限于平时作业形式。所有课堂教学阶段的设计作品,将成为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2)在教师设计的主题讨论中,充分调研,积极参与,思路清晰,能够明确表达设计观点。该部分成绩将结合学生考勤情况成为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20%。(3)学生的主题设计作品在实际竞赛中获奖,或者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直接申请为课程优秀作品,申优后可颁发优秀作品留校证书,增强学生成就感与参与积极性。主题项目训练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竞赛中来,对于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来说,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发现研究型教学在文字与标志设计课程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继续探索。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2

二、教材分析

此课题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设计》第三课。

教材以设计类型划分课题,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本课是第二部分视觉传达设计的开篇;纵观整个教材,本课也是设计实践教学的开篇。因此,如何让学生建立设计意识、掌握设计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材的课题点明标志是象征的艺术,因此,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标志设计”和“视觉识别系统”,从建立设计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两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充分体现了设计教学的特点及目标。“标志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学生关注身边的标志,引发对这一课的兴趣,本节课通过认知、想象、操作、表现的整合实践,贯彻使设计努力贴近学生生活,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所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创作欲望;增加学生的美术综合知识和表现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及美术创作带来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标志”特有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游戏活动、合作探究、动手设计等方法,让学生感知、感悟标志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实战演练,让学生形成设计思维,掌握设计方法、体验创作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班集体的特色,用美术形式表达对班集体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难点:象征性手法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突破:理性分析优秀案例、感性联想操作实践。(具体办法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实战演练评价反思

学法:感知判断联想探究设计创作感悟创新

感受标志、画出标志、分析标志、创造标志、感悟标志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从周一到周日,大家最喜欢哪一天呢?

生:周六周日。

师:我也喜欢这两天,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老师把上周日的一天安排这样来展示给大家,我们一起看:(放映多媒体)

问:大家知道老师都去了哪些地方?怎么知道的?

答:图形符号。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图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标志设计”

(教师点拨)

(一)什么是标志设计

师: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刚才展示的标志图形,得出标志的特点:具有代表性、象征性;简洁,几何图形表现;易懂易识别;美观具有艺术性。

(游戏活动)

(二)标志的类别

画标志:我们生活中见过的有印象的标志有哪些?我们进入一个游戏环节

男生队PK女生队:限时三分钟,多且对者获胜,每队首先派一名代表到前台画,队员可以补充。

一起欣赏、分析大家的杰作,并总结标志的类别。

(深入探究)

(三)标志的组成元素

结合图例分析总结。欣赏孝义中学校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孝中标志的图形文字色彩设计理念象征意义,总结出标志设计的步骤

(四)标志设计的步骤

(联想创意)

师:同学们,我们这个班组成已经一年了,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游戏、互相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班级,说说我们班有哪些突出的优点,有哪些成绩?你觉得最能代表我们班的是什么?今天我们把它画下来,作为我们班的标志,好吗?同学们在脑海中构思出自己心中的班级标志,结合自己的构思绘制创作,设计出自己心中班级标志。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拓展升华)

作品展示交流感受

师:我已经看到了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诞生了,谁愿意上来把你设计的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呢?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作品,与同学共同交流自己的创作感受。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思、造型、表现形式、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赏析,及时表扬构思独特的作品。

(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一起设计的标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其他设计方法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优秀的标志吧,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推销自我形象的。(欣赏幻灯片)相信大家又有了新的启发,课后,有兴趣的学生根据新获取的灵感来完善我们的作品吧,大家课后把作品上传我的邮箱,或者在我们交流群里继续沟通。

七、教学反思

标志涉及的内容很多,影响标志设计的因素也很多,但象征性是标志设计的首要因素,也是标志设计主要的表现手法,所以教学设计围绕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方法打破传授式的讲解,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设计思维形成的过程,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获知识、掌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设计模块更注重学生的能动性,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带领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设计构思是最重要的。教学中突出学科发散性、灵活性、功能性等特征,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从新角度、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留意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独特之处,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3

摘要:标志设计不只是一个图案或文字的组合而已,它是依据企业的构成结构、行业类别、经营理念,并充分考虑标志接触的对象和应用环境,为企业设计的标准视觉符号,包含着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而且还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标志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本文以笔者多年对“双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总结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些许经验。

关键词:标志设计;教学改革;双堂教学模式;综合设计能力

一、引言

标志设计又称logo设计,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标志设计不只是一个图案或文字的组合而已,它是依据企业的构成结构、行业类别、经营理念,并充分考虑标志接触的对象和应用环境,为企业设计的标准视觉符号,包含着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而且还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标志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本文以笔者从事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十余年的经验,谈一下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二、当前标志设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理念陈旧,重结果轻过程

笔者了解了多所高校的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作业采用命题设计的方式,老师给出一个虚拟的标志设计题目,学生按要求完成标志设计作业。由于是虚拟的题目,学生们在设计之初无法进行设计的前期市场调查和研究,直接进入设计阶段,导致设计的思路不明确,视野不全面,最终的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再加之很多老师过分的关心设计的结果而忽略设计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大量的抄袭别人的标志设计,表面上看作业做的很漂亮,但是这个设计是怎么来的?他的设计过程是怎样的?却没人过问。

(二)教学内容局限,重理论轻实践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促使艺术设计行业处于不断的变化革新当中,企业对标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较于市场的变化速度,高校标志设计教学内容的变化却要明显滞后。目前我们使用的各种标志设计教材里面,设计理论还都停留在十多年前的状态,关于新技术的内容少之又少。教材的内容结构上也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对于标志设计的实践和实训的内容几乎没有提及,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明显不合时代的需求。

(三)教学形式刻板,重课堂轻课外

受传统课程教学的影响,当下的标志设计教学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每节课45分钟,学生规规矩矩的坐在教室里上课。当然这主要是受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学校的各种检查、考评等体制导致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师没有太多的自由发挥的余地。然而像标志设计这样的课程,课堂内教学显然无法满足需求,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课堂之外的教学才是标志设计学习的重要场所。

三、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双堂”教学模式探索

所谓“双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外教学即“第二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双堂”教学模式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课前准备阶段,通过“第二课堂”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标志设计课程的学习更应突出平时的点滴积累。大多数学生们在上标志设计课程之前,对标志设计的认识和积累几乎为零。笔者从事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十多年,做过很多次标志设计认识和积累的测试。课程的第一节课导入部分叫三个同学到黑板上来,要求分别画出中国移动、中国邮政和中国铁路的标志。这三个标志都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按理说应该能画出来,然而实际每次测试的结果都让人十分失望,几乎每次都是三个零分。这说明同学们对标志设计的基础很是薄弱,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印象模糊,更谈不上有较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因此,想要学好标志设计课程,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需要多种途径开辟第二课堂来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上课的第一天就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每天下载100个优秀标志图片,并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些标志的内涵和特征。学生们对这个看似工作量很巨大的课后作业很头疼,其实完成起来并不难,因为现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每天下载100个标志并非难事,难的是理解和掌握这100个标志。通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学生们对标志设计逐步会产生自己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在课堂外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的“第二课堂”学习习惯。

(二)课程教学阶段,“双堂施教”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课程作业设计两个部分,采用“双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论教学部分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教学来完成,课程作业设计部分则主要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人认为标志设计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图形,很容易就能搞定的。其实不然,标志设计看是简单,却非常考验一个人的ν夹瓮及傅淖酆仙杓颇芰Γ正因为标志小,所以它对造型和创意的难度要求更大。教材上关于标志设计的创意思路、设计方法多有介绍,但是这些创意思路、设计方法等要用到实处却不是难么简单的事。

做设计创意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疼的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创意灵感的激发不象做数学题一样水到渠成,所以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冥思苦想和画大量的草图。标志设计这个创作的过程仅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后的“第二课堂”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条件,上网查阅参考资料,创意构思和绘制草图,作出一套有自己想法的标志设计作品来。是标志设计课程教学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主要是教师的“教”的过程,而这个课后的“第二课堂”创作作品则主要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的过程,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双堂教学”相结合,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三)课后考核阶段,“双项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标准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仅仅依靠短短的几十个课时就要求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技能是不现实的,我们考核的目标不能局限于一个课程作业的好坏,而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创作过程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标志设计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的掌握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以往的标志设计课程考核只注重设计作业的结果的优劣,不是很全面。“双项考核”采用标志设计作业考核加课外设计过程考核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善就可以了。教学改革要从教学理念入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为目标,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手段等全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改革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胡蓉.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装饰,2012(10).

[2]梁玲琳.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构建与实践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3]陈宝菁.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J].科技视界,2016(08).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4

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角色换位,教师为“配角”,学生为“主角”,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以基本技能课程为主线,依托各个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实现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项目”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学互动”的方式。教师通过引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案例讲解,再将一个独立的企业真实或仿真项目布置给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设计制作。学生通过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制作,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则在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中,通过合作、协调,了解工作过程及掌握每一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环节。项目式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分工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将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并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重点。专业基础课着重于“讲、练、评”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着重在各课程衔接上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顺序及所需知识来设计,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实现课程与专业的教学目标。以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及印刷工艺课程为例,按行业、企业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应该是先做标志,再做广告,最后进行印刷等。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先集中安排标志设计课程,再集中安排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待后一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到了要用到印刷工艺的知识了,这时,再集中安排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采用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根据教师设计的真实且有衔接关系的业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融理论于实践,实现“教学做、理实用”的无缝对接与完美结合。同时,笔者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设计有关“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报告共发放调查问卷495份,回收问卷495份,回收率100%。在调查有关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题目为“项目教学法是运用实例解析和项目训练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你对这种教学法的态度是”的问题中,选择喜欢并支持的占73.7%,排在选项的首位;在题目为“你认为项目教学对你的设计能力有何帮助”的问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了“使我在遇到同类型的设计时,能够快、准地进行设计”,有25.7%的学生选择了“只对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的案例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就无从下手”,有6.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帮助”;在题目为“你认为普通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区别是”的问题中,有79%的学生选择项目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设计水平,有16%的学生选择“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有5%的学生选择“二者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在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设计,能亲身体会到设计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的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某项设计任务时,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作品设计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由此证明了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持支持和接受态度的。

二、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考核方式,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并将过程反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点;二是将教师的单方面评价方式改为让学生及团队参与到评价中来。

1.广告设计专业总体考核标准

为了配合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探索相应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30%;专业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60%;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则占总评分值的10%,

2.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考核标准

(1)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目前,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评价手段,以目标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最后考核手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法进行系统的制定,规范了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掌握各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专业技能包括项目制作的过程、制作的效果和目标性的考查结果。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2)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成绩登记标准。结合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编制了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考核成绩登记表,代替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和作业批改登记表。综合考核成绩表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包含: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上课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20%;课程知识(应知部分)、作业、各项目学习成果等过程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50%;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综合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30%,如图3所示。课程综合考核成绩表作为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可作为点名册、课程提问、检查学习情况、检查作业等多项纪录表。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各项考核成绩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3.广告设计专业课考核标准

专业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包括项目制作过程、完成效果和项目拓展情况。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小组互评(40%)+教师评价(6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三、小结

“项目式”教学模式仍是个新生事物,但在笔者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其对调动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确实产生了可以进行系统考察、量化衡量的正面结果,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证明其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项目式”教学模式随着在更多学校、更多专业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变得更加切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惠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5

标志是品牌的核心组成部分,标志设计的变化趋势很大程度取决于品牌的特性,品牌的内涵就是标志设计的根源,从现代品牌的发展探寻标志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标志设计越来越“动态”,然而动是相对于静而言,标志设计由静到动的变化体现在以下:第一,标志图形的动态化。传统的标志设计以图形的造型为主,现代的标志设计则以图形的运用为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过去对于标志的理解停留在“只是一个静止的图形”,设计者对于标志的设计也停留在“如何做好一个图形”,注重标志的点线面的设计元素;注重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的设计表现形式;注重标志所指和能指统一的符号性;注重标志的色彩含义及搭配,普遍认为好的图形就等于好的标志。过去有很多好的图形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如耐克、李宁、可口可乐(麦当劳)、百事可乐(肯德基)、奔驰等这些上个世纪快炙人口的品牌,他们的标志图形简洁明了,识别度高,深入消费者心,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标志,但是这样的标志就像是品牌的烙印,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变化,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标志图形一成不变,仅仅是让人记住了该品牌然而并没有通过标志让消费群体产生对其品牌内涵的理解并认同,甚至没有达到让受众认识该品牌性质特点的作用,时间长了也会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相对于过去的标志设计现代标志的改变显而易见,标志所呈现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固定的图形,而是一组图形或者是一个可变的图形,这种变化不是传统意义上标志的辅助形设计(在标志图形上做简单的变化和提取),而是根据标志所服务的对象的特点进行整体、系统的变化。标志是依托企业、品牌、机构或者是活动而存在的,也是整体视觉形象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标志的设计不再把标志作为一个孤立的图形来设计,不再只是一个静止的图形,而是通过标志的应用与品牌发生联系,更好的展现品牌的差异性,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更倾向于标志在应用中变化的过程。谷歌Doodle就是一个通过变化标志来纪念特定节日而引起受众关注的很好的例子,谷歌Doodle会针对重大节日、纪念日以及重要人物诞辰在谷歌的原始静态标志上加入图形或者动画的设计,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图形变化,但是万变不离“Google”,在图形的设计上都是以组成“Google”的拉丁字母为变形基础,这种系统有序的标志变化让谷歌Doodle成为可以诱惑用户访问一个网站和系统的办法,备受期待。第二,标志传播媒介的改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品牌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较为单一,即通过固定的渠道向普遍的消费群体传播信息,而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更为多样,标志的传播媒介也由传统的纸质媒介、电视媒介转向手机媒介,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之后,手机、平板成为了消费群体使用频率较高的移动终端,线上品牌层出不穷,频繁的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很多传统的品牌也开启了线上销售模式,标志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现如今更多的活跃于网页、手机,甚至是智能手表,标志传播媒介的改变势必会让我们因此而面临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觉动态世界。近期谷歌宣布启用的全新标志就是为了更好的适用不同的媒体终端。谷歌新标志除了在字体上做了变动之外,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如四色的谷歌话筒图标,四色的谷歌圆点和的四色组成的谷歌“G”字图标,这些改变都是针对现在多样不同的屏幕特点来设计的,新元素更有利于用户识别并与谷歌进行互动。谷歌标志的更换以媒介的改变为基础,体现了标志传播媒介智能化和标志动态化的结合。第三,标志设计的动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这也包含了标志的多样化呈现,以概念为主的标志设计就突破了“标志只是一种视觉语言”的界限。在“希拉里重塑2016年竞选总统的个人品牌”案例中,5天时间设计团队用希拉里的声音和脸塑造了一个标志,设计师Shelton说道:“我们不想让这次的作品被称为一个Logo,这并非是因为一个标志不能代表希拉里,而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系统和一个声音来代表希拉里的品牌形象。"标志的不确定性也正是未来标志设计的魅力所在。

二、标志设计教学的现状

从标志设计的动态化发展趋势我们反观标志设计教学,后方的教学和前沿的设计存在一些差距。标志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不仅要做好一个图形,还要有品牌的全局观念,对后续专业课程来说尤为重要,而目前学校的标志设计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该课程的优势和特点,也无法引导学生更好的走向市场。第一,标志设计的教学模式重形式,轻概念。在现阶段的标志设计的教学还停留在为品牌寻找“象征图案”的基础阶段,以解决标志的图形形式感为重点教学内容,继续沿用着过去的教学模式,以点线面,正负形的形式感为训练的重点,以掌握标志的一般规律和表现手法为目的,忽略标志设计的正真目的:即建立一整套的视觉形象,提高标志的识别度。因此,在标志设计教学中不应该把标志当做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图形来设计,更要注重标志的灵活性和在使用过程中的多样性。罗纳德•莎士比亚(阿根廷DiseňoShakespear工作室创始人)曾经说过“灵活性是标志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可以帮助建立一整套的视觉形象。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志设计的高度识别性就是如此。”所以我们的标志设计课程应该注重时代精神,以一种新的标志设计理念适应现如今的多屏时代的需要以及符合即将面临的完全不同的视觉动态世界。第二,标志设计的课程设置问题。标志设计是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承上启下,既让图形设计和字体设计等课程落到实处又是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基础,但是通常标志设计课程的都以承上为主,从课程时间的安排和课程教学的标准看,缺少和后续的品牌形象设计等课程的关联性,无法适应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趋势。其次,标志设计、CIS设计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部分内容重叠。这三门课程的教学理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在标志设计课程中没有解决标志图形的应用变形问题,因此在后续的课程特别是课程练习中要对标志设计的内容进行补充,对课程进度有很大影响。

三、标志设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的课程教学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设计趋势才能更好的回馈社会更多的设计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找准落脚点,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第一,在标志设计的教学大纲中应该侧重标志设计的概念性问题,培养学生重视概念的思考模式,用动态的思维思考标志设计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适合现代标志设计发展趋势的设计思维方式。第二,与标志设计相关的课程也需做相应调整,在平面设计的专业基础课如图形设计、字体设计、三大构成等课程中解决学生图形设计的形式感问题,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标志设计、CIS设计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形成系统课程教学,在课程时间和教师的安排上一致,让学生由点及面对标志设计有整体的认识。标志设计的动态化趋势是当下网络时代品牌形象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不是单独存在,标志设计也不是单一而为,标志设计要跟上品牌的发展,满足品牌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标志设计一直都是动态的。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同样需要保持一种动态教学,结合市场的设计需求进行教学大纲的设定,做相应的教学安排,而不是唯一的,一层不变的教学形式。总的说来,标志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把一种动态的教学思维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培养中才让学生更好的学为所用。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有效性教学;教育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职美术设计教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就需重视画稿设计与版式图文布局的教学。只有掌握坚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利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构思。但当前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不能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能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的现象,因此课堂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美术设计教育的有效性,要求当前中职美术教师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真正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一、当前中职美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除了要完成当前沉重的学习任务还要考虑将来的就业问题,因此很多学生的思想处于焦虑状态。由于很多学生不具备美术基础知识,绘画能力较差,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自信心,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同时,受当前社会上关于美术设计专业不良言论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思想更加焦虑。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师都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大多接受传统教育模式,因此设计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一味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速写表达能力,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应付状态,根本不能掌握教师讲解的专业知识。

二、提高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当前美术设计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不但要讲解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前中职课堂教学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与启发的作用,要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提高,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中职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才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中职课堂教学要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标志设计一节时,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大街上,利用确定标志、研究标志、总结标志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先确定标志,接着研究标志表示的意义,依据标准进行分类。最后要求学生总结标志,提交总结报告。学生在此活动中充满兴趣,可以主动投入探究当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转变教学理念

中职教育与特定岗位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中职美术教育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中职美术教师要深入研究当前社会需求,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训练,要善于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美术设计教学。当前美术设计教学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将过难、过繁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形象直观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与精神感受,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应用“先试后导”的教学手段,师生互换角色,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性思维。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美术专业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美术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再有,还应该认识到知识传授的实用性,要在深入研究当前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坚实的美术专业知识与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水平。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引进新型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才能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邱洁.提高中职设计专业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4(6):55.

[2]李飞.提高中职美术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俪人(教师),2014(23):113.

[3]赵路萍.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1(9):206.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励志课程;励志课堂;励志活动

近年来,山东省宁阳县泗店镇大孟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抓住素质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机,倡导“学会做人,励志成长”的办学理念,按照“先做人,再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办学思路,以培养“朝气蓬勃,举止文明,富有爱心,志存高远,学识渊博,彰显特长”的栋梁人才为育人目标,凝心聚力实施“励志教育”,多措并举打造德育品牌,彰显了办学特色。

1.开设生本化励志课程, 搭建学生励志成长的广阔平台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为将课程育人落到实处,学校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把“开设生本化励志课程”作为学校实施励志教育的切入点,开设德育校本课程《童心启航》,从“礼仪、修养、求知、成才”四大方面共二十五小项具体诠释了“认真学做人,勤奋求学问”的校训内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发了校本教材《励志扬帆》,从励德、励智、励身、励心、励行、励能六方面把励志教育加以细化,每一个方面又分别包括六项主要内容,诠释了“学会做人,励志成长”的办学理念。

2.构建生命化励志课堂,畅通学生励志成长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主要途径。积极打造小目标、小努力、小收获的励志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活化目标引领、融入小组合作、实施励志评价,让学生带着目标、信心走进课堂。

(1)活化目标,体验成功。课堂教学目标梯级细化,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学生不断在成功中进步成长。一是把教学目标分类细化,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目标,使学生在最大层面上都能轻松地完成课堂任务。二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结合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由学生立足个人实际,自主制作“课堂表现励志卡”。

(2)小组合作,共同成长。励志课堂注重小组合作与竞争,建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协作小组。教学中通过目标激励、小组竞争、小组评价等措施,最终实现组员共同成长。

(3)励志评价,激活动力。生动有趣的评价,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和人文关怀的幸福中快乐前行。学校设计了一整套有趣的励志化图文评价体系,“金星”“银星”“ 乐学之星”“ 励志标兵”等称号使评价更直观,作用更明显。

3.开展生活化励志活动,激活学生励志成长的原动力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学校通过开展生活化励志活动,激活学生励志成长的原动力。

一是举办艺术节活动。以“传承民族精神,艺术励志人生”为主旨,举办每年一届的艺术节活动,引民族精神之源,育自强自主之人。二是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通过吉尼斯争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让每一个学生在吉尼斯精神的熏陶和引领下,健康成长,励志成才。三是开展民俗文化畅游活动。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向善向美的优秀文化传统。四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感恩教育”等,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教育学生认识生命,懂得尊重和热爱生命。

4.创建生态化励志校园,构筑学生励志成长的绿色家园

德育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学校创新励志校徽、校训、校长寄语;利用古诗长廊,选取从古至今的励志诗词,让每个孩子在吟咏“古诗”、欣赏美画中体验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精美绝伦,对实现“中国梦”充满自豪感和自信 心;利用宣传展板、壁报栏,让学生从小浸润在中国浓厚的文化气息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5.实施发展性励志评价,激励学生励志成长

一是实施全员育人导师评价。学校要求每位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从“思想、学业、心理、生活、人生规划”等方面,以“辅导、谈话、家访”的方式,通过发放励志卡片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励志成长。二是建立励志少年成长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手册”。在评价主体上,形成学生自评、导师点评、家长督评、学校总评相结合的全员性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从学生的“德、智、体、身、能、行”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在评价标准上,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纵向进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经不断探索和扎实实践,学生在励志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热情,走进校园,张张笑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善言善举中呈现的是素质教育的足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校将与时俱进,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目标,着力深化励志教育活动,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8

心理辅导课有时也叫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心理辅导课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因此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近几年,除了心理辅导教师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也渐渐开始尝试开展心理辅导课。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又发现很多教师的心理辅导课设计缺乏系统性,辅导主题分析不到位或不透彻,辅导过程脱离辅导目标,辅导步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等特点。基于这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心理辅导课要以目标为导向,系统地设计辅导过程。

一般情况,心理辅导课的辅导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是指对有关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态度与情感目标是指形成对社会、自然、他人以及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情感。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是指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三个目标层次明确,清晰易懂,在当前心理辅导课设计中较为常用。在确定三个层次辅导目标的前提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就需要围绕辅导目标而设计,然后选择合适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材料来设计辅导步骤或环节。因此,一般情况下,辅导过程可以根据三层次辅导目标设计三个步骤,分别针对和实现三个目标。

关于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钟志农提倡“起承转合”的团体动力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的过程包括暖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四个阶段。曹梅静、王玲等人提出“导入―展开―结束”的三阶段教学模型。笔者结合他们的辅导设计思想以及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简称“三阶五步”。三个阶段是“导入―展开―结束”。导入阶段对应的是暖身步骤;展开阶段占据了整堂课的大部分,包括与三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三个教学步骤;结束阶段即课堂总结环节。因此将辅导过程概括为“三阶五步”。

一、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即暖身步骤,是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开始。心理辅导课需要学生心灵的敞开,当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存在焦虑与阻抗,这阻碍了学生心灵大门的开放。暖身步骤正是学生心灵之门打开的钥匙。

钟志农特别重视心理活动课的暖身阶段,认为暖身对团体动力起着开启的作用,是整堂课前进的动力保障。笔者赞同其观点,认为暖身阶段不仅暖身更要暖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要启发学生心灵;不仅与下一环节密切衔接,更要对整堂课充满意义;不仅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经验开放。

暖身阶段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身体略微活动,从而促进放松,也可以是对心理有启发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领悟道理;可以是需要团体间个体相互合作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不需要合作个体独立的活动。但无论如何,暖身步骤的基本原则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不能只让个别同学参与,其他学生观望,如此起不到整体暖身的作用。另外游戏结束时,适当地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启发,教师给予引导和小结,并自然地引出题目和过渡到下一环节内容。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之,暖身阶段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和戒备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堂课打下了基础。

二、展开阶段

暖身后应该是进入正式的教学与辅导,但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设计。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密切地联系辅导目标,以辅导目标为指引设计步骤。因此,根据三层目标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阶段也基本上可以设计为三个步骤,以对应三层辅导目标。

步骤一,What&Why。该环节主要是认知目标达成环节,认知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简单地说是学生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因此这个环节可以采用认知法教学,包括故事法、讨论法、艺术欣赏法等,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学生相互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原理和意义。选用的素材可以来自名人故事、经典寓言,也可以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对学生有很强的励志作用和榜样作用,后者来自实际生活故事,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对学生的启发更大。一般情况,可以先呈现名人故事,再呈现实际案例,从远到近自然过渡。在故事呈现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可以讨论故事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反馈、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二,Who。该环节主要是态度与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学生作为自主、独立的个体体验和探索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体验“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在不断和反复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个环节学生明白了一些现象和原因后,开始试图分析和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在上个环节我们明白了别人身上的一些现象,那么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写在纸上,写好之后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情况和感受以及原因。也可以使用想象技术,即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状态(也可以说是催眠),并跟着教师的指导语回忆过去或者想象未来,在想象中体验各种感受。在想象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想象的内容以及体验到的感受。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学生当事人扮演具体生活事件,重新经历生活事件和感受;也可以改编生活故事,体验积极的情绪。此环节的学生讨论尤为重要,同伴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体验感受,有助于当事人形成积极全面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三,How。该阶段主要是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环节,是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思考“怎么办”,领悟问题解决方法。上一环节学生已经体验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明白了原因,这一环节学生迫切想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采取讨论法,比如脑力激荡法,即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位学生的问题,让大家齐心协力出点子,帮助问题解决,因为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经验对同伴之间有更好的借鉴作用。教师也可以总结概括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各种办法写在黑板上,并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方法,总结成一套问题解决方法集,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的方法不能由教师直接呈现和说教,而是由学生讨论、领悟和相互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总结学生讨论。然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并设计如何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示范训练和行为训练。最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堂课的收获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应对。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5分钟。

三、结束阶段

一个好的收尾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情况在结束阶段,教师对整堂课作总结,对学生的反应作总结,并给予学生祝福语。也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作总结。

有些人认为结束阶段可以包含到上一个步骤里面,笔者并不赞同,因为通过整堂课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依依不舍,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使师生渐渐为课堂拉上序幕。在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心理辅导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送给学生一首与辅导主题相关的歌或者诗,以温馨而舒缓的方式给课堂渐渐画上句号。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

总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设计基本理念是以目标为导向,即辅导过程围绕辅导目标而展开,“三阶五步”辅导过程的具体设计则是根据三层次目标而展开的。对一般的心理辅导课设计,“三阶五步”均适用。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来说,如果辅导目标层次有所变化的话,那么“三阶五步”的辅导过程设计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要灵活运用“三阶五步”辅导过程设计,不能生搬硬套。(稿件编号:090906004)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2]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J]. 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7(1).

[3]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电邮: )

封面人物档案

张璧宏, 1957年生,河南温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的办学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许衡中学在六年多的时间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校,被教育专家誉为“建国以来学校发展史上的三大奇迹之一”。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考察过许衡中学后,称赞“许衡中学素质教育开展得好,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先生这样说:“许衡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是全国最好的素质教育创新的楷模”。

他上任之初,就率先建立起全市初中学校第一个心理咨询室,他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提出要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的乐园。有人说,许衡中学的成功得益于推行“8+14”素质教育模式;有人说,许衡中学的辉煌是因为贯彻了不分重点班、不许补课,允许学生不做教师超量布置的作业、允许学生随时进入图书馆等教育方针。而张璧宏则说:“我们所做的大家都能做,只不过我们比别人做得更细心、更持久罢了。”

上一篇:社交礼仪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应用文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