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1 19:16:51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 计算机编程 自学热情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在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门课程自身又具有内容多、计算量大、涉及相关学科多等特点,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渴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现实的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构件章节都可以编写小程序来计算,作为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曾经尝试鼓励学生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了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的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

效果。

1 钢筋混凝土编程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自学热情

混凝土结构课程应注重结构设计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该课程成绩评定虽然能够对学生所学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核定,但是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该课程结构设计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考试中能取得高分的学生,常常是课后作业或者习题做得好的学生。而课后作业和习题做得好的学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又往往表现一般。另一方面,有很多爱提问、回答问题积极、甚至能提出很有新意想法的学生,设计综合能力很强,在考试中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分数。笔者结合教学是这样制定成绩评定方式的: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20%+程序编写及汇报30%。通过减少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和增加编程成绩比例,使得大多数学生有了课程编程的积极性。由于程序的编写需要扎实的钢筋混凝土基本知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在钢筋混凝土课程中引入计算机编程技术可以改变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学热情。

2 钢筋混凝土编程要区分难易程度,培养创造能力

并不是每个学生的编程能力都很强,不能把编程激励变成课程学习的包袱和负担。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同,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的程度难易程度要有梯度,编程成果的评定要多元化,既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发展优等生的高级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对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任务需进行难易区分,凡能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承载力计算)之一的计算机编程即视为合格,能进行多个基本构件编程即视为良好,能进行结构综合设计计算编程即视为优秀。鼓励有能力的同学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柱下独立基础、刚架和肋形搂盖的计算机编程。对于编程能力偏弱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能力的基本训练获得成绩,对于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能力的提高获得好成绩。通过难易区分,大多数同学都能主动积极的学习该课程,根据自身能力量体裁衣有选择地进行程序编写,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 钢筋混凝土编程要处理好课程教学关系,强调基本知识

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教学环节为主,编程为辅,不可本末倒置。钢筋混凝土课程是以理论分析为依据,注重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的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与前设课程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既有公式、计算,又有规范条文。基本概念必须扎实,教材内容包括基本材料的力学性能,弯、剪、扭、压(拉) 、预应力等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教学内容中基本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配筋构造多。所以,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对每一种结构构件,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条线索来学习:构件在工程结构中的关系、相关概念和构造措施、基本计算理论、实例分析。教材基本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编程训练的基础。因此不能因为课程成绩评定中考试成绩比例的下降就注重编程而放松基本教学环节,结果是程序没编好,课程基本知识也没掌握,处理好课程教学与编程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4 钢筋混凝土编程提倡团队工作,培养协作精神

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编程需要力学、材料学、混凝土结构学、逻辑学、编程语言等多学科知识。团队协作编程,既强调团队间的协作,又强调学生个体间的创造。强调分工协作,学生团队协作是资料共享、创意交流、相互促进。整个过程有分有合,分是体现学生个体创造力,合是集中团队优势力量解决难题。合理的构建团队合作模式编程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及自愿组合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编程能力偏差的与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编程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如将全班分成六至十组,每小组五到六人。随着课堂教学地不断深入,还可以随时进行合理调整。团队合作编程模式给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激情,在课堂教学时的同时很多同学就课程基本知识及编程问题积极地交流讨论,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在课外,各个编程小组的同学积极主动的查阅资料交流编程心得体会,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参与的团队协作核心理念。经过几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团队编程合作模式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完成编程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 钢筋混凝土编程要注重编程成果总结,培养归纳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成果总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学习的一个关键步骤。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才会有进步,从编程个人或小组来说,总结也是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编程水平的一项活动,是混凝土结构编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结束前2周,要求所有参与混凝土结构编程的同学和小组提交混凝土结构编程成果,小组代表在课程结束前课堂上公开汇报交流。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成果可以包含所编程序一份、多媒体演示汇报幻灯片一份、小组分工合作情况、编程心得体会总结等。尤其是编程心得体会总结要体现出收获哪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存在哪些不足,取得什么经验,如何针对混凝土各种构件不同构件的不同受力特点、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编程。编程过程中发现哪些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相关的难题,编程人员如何充分进行分析,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与改进措施,提高今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效率与质量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成果总结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的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文字概括;还可以适当将其做成种种直观、可视的图表。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总结,学生充分整理所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工作材料、熟悉掌握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主要知识,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工作汇总归类和条理化,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结语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机编程,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几轮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引导学生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和规律,将计算机编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该课程中引入计算机编程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热情、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结构[M].河海大学出版社.

[2] 任凤鸣,袁兵.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3-124.

[3] 蔡健,陈庆军,黄炎生.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5):65-68.

[4] 魏春明,赵星海.开放题在钢筋混凝土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4):83-85.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2

根据国内钢桥与组合结构桥梁建设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现代钢桥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钢桥教学改革的内容。根据实际的钢桥教学改革实践,发现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钢桥与组合结构桥梁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关键词:钢桥;组合结构桥梁;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39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3704

一、钢桥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桥梁建设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各种超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桥梁材料使用比例也在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公路桥梁绝大多数是混凝土桥梁,基本上没有公路钢桥,钢结构桥梁主要应用于铁路桥。而近十年公路钢桥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公路桥梁主跨在500 m以上的桥梁大多采用钢桥[1]。近几年在中小跨径的城市桥梁、跨线桥梁及一些复杂结构桥梁中也开始大量使用钢结构,主要原因在于钢材产量逐年稳步上升,钢桥经济指标不断优化。

单纯的混凝土桥梁在中小跨度下的经济性比钢桥优越,但是随着跨度的增大混凝土桥梁的经济性能在降低,当到达一定跨度时钢桥的经济性要超过混凝土桥。由于单一的混凝土材料或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难以在整个桥梁各个部位完全合理地发挥其材料优势,使单一材料的桥梁经济性不及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通过在桥梁不同部位合理设置钢与混凝土得到的组合结构桥梁在一定跨径范围具有比混凝土桥梁或钢桥更优的经济性,因此,组合结构桥梁在近十几年得到快速发展[2]。

随着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建设的不断增多,设计和施工急需大批的钢与组合结构桥梁专业人才,但由于过去本科阶段的教学对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重视不够,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那样很快适应工作,导致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设计的人才短缺或人才质量不高。现在钢结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造就了钢结构领域很大的就业空间,并且这种空间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断扩展。作为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应该看到和抓住契机,对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的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良好钢结构专业素质、为企业所欢迎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上也需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文章结合同济大学近十年来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教学发展历程,介绍了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的课程建设、内容改革等相关内容,分析总结了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教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新形式下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教学改革的内容。

二、现代钢桥课程体系的建立

由于过去中国钢桥的应用主要在铁路桥梁中,钢桥的内容主要是以铁路桥梁为主,钢桥的结构主要是钢桁梁桥、钢板梁桥和钢箱梁桥[3,4]。近些年随着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扁平钢箱梁、组合结构等一些结构形式新颖的结构引入国内,并开始逐渐在工程中推广使用,传统的钢桥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为此同济大学在桥梁方向的本科教学中除了讲授传统钢桥内容外,开始逐年补充一些新的内容以适应工程实际需求的发展要求。通过对国内外钢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2006年编写完成了《现代钢桥》(上册)[5]作为本科教学参考用书。该教材介绍了钢桥的发展概况、设计要求和计算原则、钢桥的连接、钢桥桥面、钢板梁桥、钢箱梁桥、组合梁桥和桁架梁桥。参照《现代钢桥》一书的内容和以往《桥梁工程》等专业课内容,结合实际的工程发展需要,钢桥课程的教学课时为52学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通过钢桥课程学习,学生对钢桥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和计算要点等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先后培养了600多名学生,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进入了设计单位和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习,这些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钢桥知识,进行一些钢桥相关内容的设计和计算。

随着逐年教学的进行和总结,发现了钢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不够紧密

尽管通过钢桥理论课程的讲解,学生能够熟悉现代钢桥的桥梁结构形式、钢结构的细节构造、主要结构构件的受力特征和计算方法,但是学生真正进行实际的钢桥设计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平时过于注重理论课程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理论基础打得牢,而设计基本流程及相关内容训练较少。

2考研对教学的影响

近些年全国范围随着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考研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同济大学桥梁方向的本科生考研比例达到50%以上。每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在第七学期,而钢桥课程的讲授也在本学期。这学期很多考研的学生,为了确保考研各门课程有充分的复习时间,采取以考研为主、课程学习为辅的策略。很多学生不上课,或是迫于教学纪律的威慑到教室复习考研,有部分学生即使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是课下基本没有时间去复习巩固课上的内容。基于以上原因,第七学期钢桥课程的教学效果远比不上前几学期的教学。另外,每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与期末考试时间相距很近,有时周六、日考研刚结束,周一即是钢桥课程的期末考试,考研学生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完成期末复习,从而造成了考试不及格率高的局面。还有的学生采取了期末考试缓考的方法,参加第八学期开始的补考,但是由于对钢桥课程内容没有好好掌握,导致补考不及格,即使考取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但不能按期拿到学士学位证的情况时有发生。

3设计与规范脱离

钢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为了满足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方便使用,各个行业中的相关设计均有合适的规范或规程供设计人员遵守,保证设计内容的完整和结构的安全、经济、可靠。目前中国钢桥设计内容的最新规范是1986年颁布的,距今已有27年之久,规范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的设计需求。尽管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大量的现代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但这些桥的建设不得不参照国外的设计规范。规范和设计相脱节的局面给钢桥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钢桥规范有欧洲规范、美国规范、日本规范等,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不可能对每种规范进行细致

讲解,而且各个规范的设计基本原则不同,对同一构件的设计内容规定也不同,因此无法选取一个合适的规范作为课程教学参考。

4部分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钢桥课程由于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何合理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现有的钢桥教学保证了基本教学内容,满足不同结构桥型中钢桥相关内容都有所讲授。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又不能对一些内容展开讲述,使一些内容讲述太少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组合结构桥梁部分,尽管其中的钢结构部分在相关章节中有过讲述,但是对组合结构的形式、受力特点、计算分析方法和连接件形式及计算等内容不能在6个学时中完全讲授。此外,对于钢斜拉桥、钢悬索桥和钢拱桥而言每种桥型及每一座桥的形式均不同,现有的钢桥内容无法囊括各种各样的桥梁。

三、现代钢桥课程体系的调整

针对钢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2011年教学中进行了较大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以及结合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把原来的钢桥课程调整为两门课程,即钢与组合结构桥梁原理和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2和表3所示。

对比表2、表3和表1可见,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在钢与组合结构桥梁原理课程中以讲课为主,内容主要是讲述钢桥的基本计算理论和结构构造,在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课程中包括了讲课和设计两部分,其中讲课内容主要是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和与设计相关的内容,而设计部分以钢板梁桥、钢箱梁桥和组合结构梁桥为主。

(2)针对考研对教学的影响,提出在钢与组合结构桥梁原理课程进行考试,而在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课程提交设计。在开学之初就给学生讲明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的不同,并且在原理课程结束两周后考试。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钢与组合结构桥梁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优于以前钢桥教学模式,平时学生能主动来上课,而且课堂积极提问,课后认真复习,特别是在学期中考试与考研的时间不冲突,在考试前学生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复习,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的比例大幅减少。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课程的教学在后半学期进行,与日益临近的考研有所冲突,因此,设计课程采用了前三章完全课堂讲授,最后一章半讲授半答疑的教学方式,提交作业的时间也灵活调整,避开考研前后至少一周以上的时间。

(3)针对设计与规范脱离的问题,在钢与组合结构桥梁原理课程中不讲授任何规范的内容,而在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课程中讲授相关规范的内容。其中规范的内容不采用国外任一规范,而是以国内编写的钢桥规范讨论稿进行教学,在讲授规范相关内容时适当介绍规范条文规定来源和方法,教给学生将来运用规范的方法。

(4)针对部分教学内容不尽合理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相关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对组合结构桥梁的教学内容增加了一定的调整,除在原理中讲述组合结构桥梁的构造特点、计算特点、内力调整方法外,在设计课程中对组合结构桥梁的一般规定、板件有效宽度计算、构件应力计算、收缩徐变和温度效应计算、连接件设计计算等内容进行专门讲解,课时数由原来的6学时增加到14学时。对桥梁工程中讲述的斜拉桥、拱桥和悬索桥的内容这里不再讲解。对钢结构的加工制作、焊缝符号表示方法和钢结构表面处理及防腐技术在设计课程中进行讲解。

四、结语

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将来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钢桥和组合结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社会的需求。笔者根据钢桥教学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并介绍了教学改革的方法,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了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造就钢桥专业卓越工程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潘际炎.中国钢桥[J].中国工程科学,2007,9(7):18-26.

[2]邵长宇.城市高架组合结构桥梁国际发展概况[J].上海公路,2008(1):28-31.

[3]周远棣,徐君兰.钢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4]李富文,伏魁先,刘学信.钢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5]吴冲.现代钢桥(上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Teaching reform of steel bridge and composite bridge

SU Qingtian, WU Chong

(Depart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 R.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bridge and composite bridge in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e and shortage of the modern steel bridge course were analyzed. The reformed contents of relative steel bridge course were put forward. Judged by the actual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the steel bridge course,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improved obviously by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bo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sign practice can be fully guaranteed.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海洋工程钢结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22-02

一、海洋工程钢结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

海洋工程钢结构与陆地钢结构有明显不同,体现在钢结构基本构件所受的载荷、载荷效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等方面,其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钢结构所处的环境不同。由于海洋工程钢结构处于复杂、多变的海洋中,海洋环境施加于钢结构构件的载荷也由静力载荷变为动载荷,所以只有应用结构动力学的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海洋工程钢结构的设计。传统的《钢结构》课程与培养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才相适应,而与培养海洋工程设计师的目标有些偏离。因此,教学内容要重组,将钢结构基本原理与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

二、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面

关于钢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这门课程与《工程力学》课程的联系。学习《钢结构》课程要以学好《工程力学》课程为基础,尤其是《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材料力学内容。在本课程的基本构件设计与计算内容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的基本概念都是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在正确识别构件类型的基础上,应用材料力学的相关公式对构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与计算,尤其是角焊缝连接中构件受弯与受扭两种不同受力状态的准确区分。由此可见,加强与《工程力学》课程的紧密联系对于钢结构课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机理,并对构件整个的受力过程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这门课程内容和公式太多、太凌乱、太枯燥。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工程力学》的知识来绘制构件的计算简图,并依据平衡方程建立计算公式,就可以很容易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加强这门课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联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有相同与不同之处。在《钢结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笔者会有意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结构的优缺点。例如:相同荷载作用下,相同类型构件,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这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下,构件计算的相同过程、构件截面的不同选取,由此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钢结构“轻质高强”的突出优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复习之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抓住构件验算时两种极限平衡状态这条主线。钢结构基本构件的验算应抓住两种极限平衡状态这条主线,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学生在做习题和考试过程中,对基本构件的验算往往出现遗漏的现象,尤其是构件刚度和局部稳定的验算。授课过程中,笔者在强化两种极限状态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不同构件的极限状态验算内容进行具体的内容划分,尤其是构件的稳定问题,进而依据每项内容逐一进行验算,这样学生就可以准确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思路。

4.抓住构件连接计算的主线。讲解角焊缝连接与普通螺栓连接的计算时,笔者注重抓住“连接破坏形式―计算公式建立”这条主线,这样便于学生对连接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的理解。例如,对普通螺栓的抗剪计算,先告知学生普通剪力螺栓的五种可能破坏形式,其中两种属于采取构造措施可以避免,而另外三种破坏形式(连接板的截面破坏、连接板的挤压破坏、螺栓杆的剪切破坏)需要进行计算来防止。这样讲授概念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后续的计算公式。

5.抓住钢结构稳定这条主线。钢结构构件“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稳定问题成为钢结构设计应主要考虑的问题。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构件失稳的物理现象、影响钢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等基本概念,继而讲解相关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由于钢结构稳定计算公式比较抽象,因此不应把精力放在公式推导上面。要教会学生基本构件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以及提高构件稳定性的构造措施,从宏观上掌握构件稳定计算的主要思路。

6.总结构件设计的相关专题。在讲授每种基本构件计算的基础知识之后,找出具体过程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例如,对于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要根据稳定性、宽肢薄壁、连接方便、制造省工等设计原则,通过假定构件长细比λ进行截面初选,接着对初选后的截面进行强度、刚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等验算,直至所选截面满足要求。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就可以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为接下来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7.添加与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随着海洋油气工程的迅速发展,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充分了解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的原理、方法与步骤,所以本课程有必要将钢结构的基本理论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结合起来,系统阐述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例如,以构件材料性能、几何尺寸、边界条件为依据,用结构强度与稳定理论分析海洋工程结构物各类简单与复杂的钢构件的承载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进行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表1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三、钢结构教学内容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目前为海洋工程专业开设钢结构课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门课程的开设十分必要,学生对于钢结构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基本达到了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海洋环境与钢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而目前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充分,主要原因在于作用于海洋工程钢结构上的载荷间的效应组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结语

海洋工程专业是一门新专业,为了适应教育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不同需要,要对《钢结构》这门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这部分内容在全国钢结构教学内容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内容,目前只有哈尔滨工程大学有这方面的教材可以参考,因此在教学内容改革中要随时关注相关的最新教学改革成果,及时地应用于对学生的教学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方荣,李海涛.以技能为核心开展钢结构教学改革[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19(4):85-87.

[2]任志福.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76-78.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政策出现了重大转折性变化,由长期实行的“节约钢材”、“合理利用钢材”转变为“积极使用钢材”,这为钢结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快速崛起,钢结构行业需要一大批熟悉并了解钢结构研究、设计和施工的专门人才,而我国这方面人才又相对欠缺.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国家在土木工程上大量应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钢结构应用量极少,导致大家对钢结构的认识严重不足;绝大部分人对钢结构不熟悉,甚至是不懂.钢结构作为一个专业研究方向,近年来仅在研究生层次有所涉及,而对于本科生和高职生而言钢结构只是一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就业后在钢结构专业知识方面严重欠缺,工作能力达不到钢结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钢结构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目前制约整个钢结构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高校特别是土木类高校必须针对当前形势,更新观念,改变思路和方法,改革钢结构教学中不适应钢结构行业快速发展的各种问题,加强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完善钢结构的教学手段,提高钢结构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建设行业培养出一批精通钢结构教学、研究、设计和施工的专门人才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2我校钢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是以土木类专业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既是学校的主干专业,也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效果的优与劣,是衡量我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通常划分为3类,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我校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学、交通工程、自动化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开设和钢结构课程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几乎涵盖了我校土木的所有专业.每学年学习钢结构课程的学生达1300余人,占同期学生总数的40%左右.在理论教学环节,钢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设《钢结构基本原理》;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钢结构设计》.钢结构课程作为建筑学等专业的选修课,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至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钢结构基本原理》部分.在实践教学环节,钢结构课程主要为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和下学期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打基础.

3我校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校钢结构课程教学和建设经过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毕业生就业后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但与发达国家高校以及国内“985”或“211”高校相比,在钢结构课程教学和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钢结构课程教学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仍然停留在混凝土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的时期,学校经过若干次教学改革,钢结构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时数一再压缩,尤其理论教学时数偏低更甚;

(2)有些专业开设的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当前钢结构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钢结构的前沿内容和最新成果,而且不能很好地实现同钢结构行业的适时对接和与时俱进,影响学生就业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4)钢结构课程建设尚不完善,课程体系完整性较差,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完善和补充的周期过长,致使钢结构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5)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理论内容、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薄弱环节;毕业生就业后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不足,无法尽快独立开展工作;

(6)钢结构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采用同一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对钢结构专门技术人才的差异化要求,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7)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钢结构课程教学师生比为1∶25,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4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目前我校钢结构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建议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专业教师素质培养,努力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保证钢结构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拥有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且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刻苦钻研和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认真组织教学,严格执行授课计划.对教材要选用得当,授课内容充实,教学重点突出,强化系统性和逻辑性,增大信息量;其次,教学方法及手段应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有效,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电子教案、课件、模型、挂图、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器具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善于启发,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置钢结构课程,强化理论与实践有机协调,建立专业教学标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课程安排应遵循先公共课,后专业基础课,最后专业课的排课原则,各门课程合理衔接,安排有序,理论课学时和实践环节课学时比例协调.加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及时调整更新过时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钢结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最前沿技术和成果.

(3)打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形成“以德为先,身正为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思路,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与启发和诱导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钢结构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制定长期有效的奖惩制度,大力表彰和奖励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5结语

综上所述,我校应针对当前形势和要求,更新观念,改变思路和方法,改革钢结构教学中不适应钢结构行业快速发展的各种问题,加强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完善钢结构教学手段,提高钢结构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建设行业培养和造就一批钢结构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钢结构行业的研究、设计和施工的专门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5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钢结构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别于职业培训,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建筑施工现场一线技术管理的某些岗位集合而成的岗位群。明确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于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辐射监理员、资料员、造价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群。《钢结构工程施工》属于职业领域中形成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在对实践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得出的,来源于企业实践,符合本专业职业成长过程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钢结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引起业内关注,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合理的、迅速的应用。为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钢结构》这门课程,但涉及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知识很少,而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流程是:施工员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组织各工种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成本,并在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国家有关质量验收标准的施工任务。

课程内容组织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钢结构工程现场施工能力。具体的目标是:正确地识读钢结构工程施工图;会应用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会进行钢结构施工翻样;会编制钢构件的制作工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钢结构的施工准备和施工平面布置,能够根据图纸和现场要求进行施工总体部署、管理与资源配置;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完成从钢结构翻样、钢构件加工与制作、钢构件的涂装、钢结构安装到质量验收的工作过程;能进行钢结构工程的安装方案、质量控制、质量通病防治和安全技术的实施。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室以项目驱动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以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典型分部分项工程——某单层钢结构厂房钢屋架作为课程的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内容,将钢结构工程施工分为建筑钢结构翻样、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钢结构涂装工程施工和钢结构安装4个学习任务。针对每个学习任务,以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标准制定详细的课程单元设计。分析现行建筑施工企业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各个工作环节,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化,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胜任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综合能力。

课程教学实施进程设计举例

下面以其中一个学习任务——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详见表1、表2)。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各学习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普适性工作步骤来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从而达到培养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是分小组进行学习的,在小组团队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必然会就施工工艺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和施工方案编制方面进行合作,相互交流沟通,会向别的成员表达自己的思路、向教师汇报自己的思路,小组与小组之间也会交流与合作,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了关键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展开,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使学生在工作中掌握知识,在工作中学会工作方法,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OL].(2006-11-16)http://baike.省略/view/5307797.htm.

[2]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6).

[3]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49-50.

作者简介: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但普遍是动作不大,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近几年,特别是教育部实施示范院校建设以后,加上姜大源教授在全国高职院校讲学,大力推行其职业教育理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高职高专专业与课程改革浪潮。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以高职示范专业改革为契机,对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进行了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大胆改革。

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基础。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以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依据。经过我们的大量调查研究,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封市水利建筑勘察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和葛洲坝集团公司二分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对课程内容做深入分析,按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要求,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服务于岗位需求,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主要学习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常用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构造知识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会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常用构件和肋形结构等常用结构的结构设计计算,会绘制与识读钢筋混凝土梁、板、柱、肋形结构等结构图。

据此,我们对原有学科体系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为以构件和结构为载体的行动体系课程内容(图1),并由此设计了课程的学习项目(表1)。前两个学习项目为构件,第三个学习项目为结构,体现了由构件到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思路和认知规律,每个学习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

我们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过程和内容来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单筋矩形截面梁的结构设计过程和内容包括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裂缝宽度验算、变形验算等,我们以此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时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工作过程概念。

课程的理论部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课程内容删除复杂的公式推导,直接给出公式,讲清楚公式的物理意义、符号含义、公式适用条件和公式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讲解构件裂缝宽度验算时直接给出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讲清楚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含义与计算取值方法,然后通过裂缝宽度计算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做相应的计算训练。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保证。没有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我们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实训”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的项目课程。采用“教、学、做”结合的项目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知识、技能与态度的主动构建。例如《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板、钢筋混凝土柱、肋形结构三个学习项目(情境),每个项目的教学均以设计某具体结构构件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每个项目结束时学生要拿出自己的项目设计成果(设计计算书和结构图),设计成果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依据。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为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钢筋混凝土梁板项目中包括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裂缝宽度验算、变形验算等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学习时,以某具体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承载力计算任务为驱动,教师先讲授相应理论,然后进行案例分析,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个具体梁的承载力计算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如果在讲授理论以后马上让学生去做设计计算练习,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而教师讲解案例以后,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刚学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计算训练。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中采用了约二十个案例,大型案例如肋形结构项目中的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案例,钢筋混凝土梁板项目中梁的完整设计案例。在每种承载力计算中均设有相应的小型案例,如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压柱承载力计算等。

4.多媒体教学法

水工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传统的授课方法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进行照片、动画、立体配筋图和录像等演示,把以前传统教学难以在课堂上讲清楚的问题简单化,努力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学生被动的“听”和“记”转化为主动的“看”和“听”,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1)工程照片。为了便于教学,笔者到各种典型工程工地拍摄了大量实际工程照片,同时经常向在工地现场工作的学生收集有关照片,目前已积累实际工程照片几千张,从中筛选能用于课堂教学的照片几百张,在课堂上通过演示相应工程照片。这样做:一是将实际工程搬到课堂,做到教学与工作的结合,解决了以前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二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以前枯燥的理论讲授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三是便于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钢筋的连接方法时,通过演示实际工程中的钢筋绑扎连接、焊接、机械套筒连接照片,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在轻松愉快之中掌握相关知识。

(2)试验录像。课程积累了十几个相关试验录像,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钢筋拉伸试验、梁的受弯受剪破坏试验、柱的破坏试验等。通过播放试验录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播放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试验,让学生了解适筋梁受弯破坏的过程和特征,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3)动画。课程组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了课程相关动画,包括钢筋弯钩、钢筋的冷拔、梁的钢筋骨架组成等。动画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笑声中学习知识,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4)立体配筋图。课程组与学生一起开发了课程中用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柱、肋形楼盖等立体配筋图,以及水利工程中常用结构如水闸、渡槽、桥梁等立体配筋图。通过立体配筋图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结构构件的钢筋布置。特别是单向板肋形楼盖的立体配筋图,可以解决在教学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在建工程,以及实际工程难以符合教学要求的弊端。因为立体配筋图能任意旋转,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配筋情况,弥补了实际工程的不足。

5.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到比较典型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程环境中,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认识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钢筋骨架。通过现场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课堂讲授配筋构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6.模型教学法

为了解决无法经常到工程施工现场教学的矛盾,我们制作了钢筋混凝土梁、板、柱、肋形结构、渡槽和水闸底板钢筋骨架模型。通过配筋模型,让学生直观学习结构构件的配筋情况,现实感更强,有利于学生对配筋构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互动法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应是基于主动、自我调节、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教师应是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启示意义的教。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足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使教学活动重心发生转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

三、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评价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果,需要通过考试予以检验。

本课程改革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其中过程性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结果性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价以项目(表2)为单元来进行。结果性评价通过学期末的集中考试(开卷)进行,考试包括选择题(30分)和小型结构设计计算题(70分),重点考查学生的结构计算、绘制识读配筋图和编制钢筋表的岗位工作技能。

项目中的知识考核包括课堂提问(占50%)和项目知识考试(占50%)。技能考核包括作业(50%)和项目成果(50%)。态度考核包括出勤和课堂表现等,学生无故旷课1次,从态度考核成绩100分中扣除30分,旷课3次(含3次)以上者,本项目的考核成绩为零。抄袭他人作业或项目成果者,本项目的考核成绩为零。

通过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可以给学生增加平时学习、训练的压力和动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现象。

总之,我们通过基于岗位工作的教学内容选取和编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的课程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趣味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于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部级精品课程。今后,我们会继续将本课程的改革深入进行下去,将该精品课程建设好。

参考文献:

[1] 张国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考核方法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29-30.

[2] 马英玲,曹书阁,韦春义.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37-38.

[3] 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76-77.

[4] 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37.

[5]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8.

[6] 胡兴福.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0-31.

[7]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8.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 钢结构 教学

一、钢结构及钢结构教学的发展现状

近二十几年来,随着钢结构技术和我国钢材产量的提高,钢结构工程也逐渐增多,在规模和产值上都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同时一大批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建成,这些建筑大部分为钢结构形式,这些都给钢结构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是,与钢结构行业快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这已成为目前影响整个钢结构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或工民建)专业,同时开设了《钢结构》课程,在目前的钢结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这一培养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导致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够,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无法达到我们的要求,造成理论知识没学精、实践能力不达标的情况,模糊了自己的目标定位,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注意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多媒体教学、实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和方法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小,无法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3.教学内容不完善,缺乏丰富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太单调,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讲解,而没有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介绍。

二、《钢结构》课程的特点

《钢结构》是建筑工程专业最为主要的专业技能课,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钢结构》的学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而影响到社会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校的声誉。

《钢结构》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建筑结构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1.综合性。《钢筑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同时融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技术性。高职院校的《钢结构》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各专业课,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建筑业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应该更侧重与技术和技能教育,在内容上与行业内的先进技术接轨。

3.应用性。在高职类院校,我们开设《钢结构》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结构设计等的工作,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各种结构形式的原理和功能,以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活应用。

三、《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形式及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高职专业课的教学由着重知识的传授向着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转变。因此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互相团结、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成为专业课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专业课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因为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实际应用。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前体验,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也能激发学生探索、自我超越的激情,同时和实验实训老师协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之后能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践促进理论知识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实习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国家规范等强制性标准的讲授,将规范意识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技术规范作为国家的强制标准,是在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理论总结,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在《钢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规范意识。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制性条文和技术术语、技术符号等专业知识与规范。

2.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增强课程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都是采取了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板书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的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模型、图片和板书等相结合。譬如在讲解《钢结构》绪论时最好采用多媒体授课,把一些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等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钢结构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总之,我们要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社会技术突飞猛进,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技术产生,因此,在授课时要尽量做到课程的内容更新,尽量地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讲解授课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要求专业教师要具有开拓精神,不断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扎实地专业功底,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与结合,两方面需要密切配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思想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思想决定了其学习态度,学生思想工作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任课教师的工作,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其进行鼓励或教导,促进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对厌学的学生要耐心说服,了解学生生活的环境,对症下药;对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多给学生一些答疑时间;鼓励学生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提出意见和见解,可以让学生用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和疑问。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对课程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小结

教育教学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我们应该把握教育活动的规律,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邓宇.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初探.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6).

[2]王燕等.钢结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国冶金教育,2006.

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篇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专业全体学生。即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和用人企业对学校或专业所提供服务的认可程度是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指标;(2)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即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依据毕业生的工程素质要求、核心竞争力,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3)持续改进,建立健全全过程的有效评价体系,强调合格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提高。针对上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关键是深化教学改革,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逐步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从句号课堂向问好课堂、从灌输式课堂向讨论互动式课堂的转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2本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电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现行规范紧密联系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弯、压、拉、扭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所学的工程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该课程教学目标包含以下几点:(1)掌握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熟悉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2)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当今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了解其发展趋势。(3)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适用条件及构造要求。熟练掌握弯、压、拉、扭四种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与步骤(包括承载能力计算、变形及裂缝开展宽度等验算)。能依据设计计算结果及规范要求,正确选择和配置构件中所需的各种钢筋并绘制相应的施工图。(4)具有从事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的能力,熟悉结构选型、结构平面布置方案、构件截面形式和尺寸选择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我院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水利水电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关于毕业要求有12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对应其中的毕业要求1和毕业要求3.

3水利水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3.1设计院、施工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我院针对水电行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岗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要求的开展了调研,先后走访了近20家设计、施工单位。通过调研分析得出,设计、施工企业看重具有较强专业综合素质方面的人才。

3.2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设计院、施工企业一直是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方面通常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强工程结构设计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或具有一定工程施工经历和经验的人才。因此,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3.3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工程结构设计大多是利用设计计算软件来完成。许多用人单位把对应聘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察作为一项基本条件。一般要求掌握的设计软件有pkpm、Autocad等,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这些设计软件进行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

3.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任何一项优良的工程结构设计都是项目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结果。很多用人单位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要求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因此,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执行力强的人才备受欢迎。

4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4.1改进课堂教学模式(1)注重该课程与相关课程联系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概率论》、《水利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材料力学》以及《结构力学》等,因此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关课程知识。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一章学习时,重点讲授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规范采用的以可靠度为基础的实用设计表达式以及荷载和材料强度取值等,均以《概率论》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再如在讲授第一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时,提前让学生们回顾《建筑材料》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教师课堂引导学习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2)预习引导、重点突破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很多,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掌握,在每一章、节学习之前预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授课过程中当讲述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时有意识地放慢节奏、加重语气,并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必要时重复讲述。我们在每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对重点、难点及带规律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每次上课前都针对上节课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复习。(3)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一般说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当然越详细越好,但受教学时数(64学时)所限不可能做到如此。因此教师应采取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重点难点及相关的规范要求作详细讲授。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2重视实践性教学为加强学生工程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1)重视实验教学,实现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传授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必须借助于实践性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除了观看试验录像、工程录像和计算机模拟动画外,还应重视现场实验教学,应充分利用结构实验室进行素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试验教学,让几个同学一组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制作试验梁,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试验,让学生认真观测试验过程中有关现象,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统计、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目的。(2)重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现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课程设计是继理论教学后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环节。该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肋形楼盖的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通过调整活荷载大小、主、次梁跨度设置若干个题目,做到单人单题。从材料选择、截面尺寸拟定、计算简图、荷载统计、内力计算及结构构件设计一直到最后绘出梁、板配筋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设计。在辅导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如利用结构力学的知识计算出连续梁板的内力之后,再利用该课程第三章、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知识进行梁板的配筋计算,最后结合工程制图及相关的构造知识绘出施工图。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及相关的基础设计知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3)重视现场教学,实现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转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机会,强化学生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参观学习已建成的或正在施工的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使学生对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有所了解;另外,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到施工现场看一看,观察结构形式,量一量基本构件尺寸,分析一下梁、板、柱的受力和传力关系,以及实际工程中钢筋弯起、截断、搭接、锚固等构造要求,以此激发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兴趣。(4)重视课堂笔记、例题、作业题为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同学们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认真标注重点、难点。在每一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安排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作业题,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熟悉一般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进一步巩固掌握。在第三章、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讲述完后布置一次大作业———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设计。对学生完成的作业都全批全改,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评,促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建立正确的工程设计理念。

4.3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工程师进课堂进行案例教学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数量学时(预留8学时),聘请工程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进课堂授课,依据他们从事的实际工程进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他们的工程经验重点强调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拓展学生的工程视野,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提升。

5结语

上一篇:减速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嵌入式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