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5 22:21:58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软件工程;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22403

作者简介:许永昌(1976-),男,山东安丘人,硕士,山东英才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0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应届类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型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锻炼机会。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革毕业设计, 提高学生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中的软件开发过程,抓好高校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软件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施合适的软件设计具有重的指导意义。

1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历层次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将总结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成果,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职院校软件相关专业组织毕业设计应该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即将毕业离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无疑是计算机软件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等有机结合的途径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1)实践软件工程的相关原理能力。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课题小组从接到开发任务到提交产品和文档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程序打包、编写文档等软件工程具体的各个方面。经过锻炼,学生们对软件工程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会大大加深。

(2)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在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平时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中碰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而克服这些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软件技术和心理素质逐步提高的过程。

(3)团结协作的意识、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学生就会产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思想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包括两方面内容: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其中,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项目管理包括软件度量、项目估算、进度控制、人员组织、配置管理、项目计划。

3高职类学生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选题的盲目性

只是把毕业设计环节作为大学生活的必经环节, 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去做毕业设计, 造成选题的盲目性、有的选题则是陈旧。

3.2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后,几乎不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就立即投入到整个系统的设计中, 一旦遇到了与实际不符的地方, 又重新返回, 对已经做好的设计进行修改。最终导致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 甚至到了最后只能马马虎虎地仓促交工。

3.3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文档不够正规,不够完备

完整的设计不仅包括所完成的可操作的系统,一般的操作帮助,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等一些文字的东西,比如解释清晰、内容全面的数据字典和使用手册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用户会感到使用起来不方便,觉得难于操作。

3.4模糊的评价标准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精确细致的评价体系。

这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并且使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必要的锻炼。我们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个软件过程框架,这个框架主要从需求、测试、集成这3个方面给出工作要点和规范。

4利用软件工程学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本身是个工程,要用工程的方法去处理。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按软件工程学思想展开工作。

图1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各阶段之间的映射

4.1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目

可行性研究,应该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三个方面去研究,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过程中,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开发创新的能力。选题原则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①毕业设计的课题应该能使计算机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深化,也就是说,毕业设计应尽可能包括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综合运用,并且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训练;②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 保证课题的完成质量;③课题要适合于各个模块独立进行,并便于最后统一调试;④课题规模应大小适合,难易程度适中。

4.2需求分析是关键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系统分析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取用户需求,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其中要实现系统的功能。对需求划分优先等级,找出核心需求和重要需求,以保证系统构建的正确性。

在进行软件类毕业设计时,为了保证需求获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可以让项目组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用户需求的获取的工作中来,发挥集体的能力,并由指导教师进行最终的确认。

4.3规范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完成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系统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深入每个函数内部,以伪代码或注释的形式实现整个函数,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

从系统设计开始,学生要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画出DFD图,对输入、输出数据流进行详细的说明,建立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数据字典,根据DFD 图设计出模块结构图。

4.4重视文档写作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软件文档的思想,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了哪些设计,下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及技术手段,这样,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使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

4.5重视测试工作、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软件测试工作也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和测试数据,毕业设计的成效就可一目了然。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是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回顾设计过程,总结劳动成果,这时学生就会对软件开发及必须经历的几个步骤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进行系统的总结,写出毕业论文。

5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的练习,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有效地设置软、硬件的毕业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流行技术、工具的差距,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必须达到培养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目的。

5.1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选题的逻辑重心和学术思路,能够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处理,具有严谨的理论思辨过程,以锻炼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学术探讨价值。

5.2书写和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和做科研开发工作一样,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献资料是很重要的,毕业设计大多数是技术开发型的,其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这些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5.3创新能力

提出创新要求后,带领学生认真复习或补学过去没学过、没有学好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孕育出一些新的思路,将毕业设计推上一个新台阶的方式,与为每个人专门分配某一特定的作业来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方式相比,更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5.4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集体活动和成员沟通培养成员的团体情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毕业设计将一个学生从入学初到毕业前的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链接成线,实现了课程的真正衔接,也使学生在毕业前对软件方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与总结,达到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毕业设计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写和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6结束语

软件工程作为软件开发工程化、规范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将其应用到毕业设计中之后,学生在软件设计的文档书写规范化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将软件工程应用于毕业设计中不仅仅完成了一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将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前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链接成线,完成了前导后续课程的真正衔接,也使学生在毕业前对软件方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与总结,因此,软件工程学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马冬来,宋雨,刘海龙.软件工程思想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李国彬,沈淑清.浅谈软件工程学在软件类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6).

[3]张文静,卢海霞,杨捧.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

[4]洪月华.毕业设计中软件工程的应用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3).

[5]王丽娟,周菁.高职毕业生毕业设计干扰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23.062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是培养学生初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也是大学生完成本科学习、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练,还是学生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毕业设计对工科大学生意义重大,其完成的质量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然而笔者发现,近年来工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甚至有连续下滑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

2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人员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教学管理机构,此三方面人员任何一方出现懈怠,均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1学生方面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者,其态度和投入精力决定着毕业设计的质量。但往往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第一,主观上的不重视。毕业班学生普遍认为,考研和就业是他们在校学习最后一年的重中之重,而毕业设计无足轻重,只要是考上研究生或者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学校不会因为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不让他们正常毕业。在学生心中,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就业协议就是大学毕业的“尚方宝剑”,因此在他们得知研究生录取的消息或拿到就业协议后,处于完全松懈状态。到毕业设计最后阶段,实在完成不了毕业设计任务书上规定任务的学生就会采取抄袭或捏造数据等方式,更有甚者在网络上找“”,出钱为其完成毕业设计。这些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时间上的冲突。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但由于其他原因致使其无法集中精力于毕业设计之上。笔者所在系所2015年指导毕业设计学生共计106人,据统计,参加考研复试、面试的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30.2%;落实工作、跑招聘会或去外地面试的学生15人,占总人数的14.2%;考公务员的学生5人,占总人数的4.7%;准备出国考试的学生2人,占总人数的4.7%。学校实行学分制后,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2个创新学分,能认定为创新学分的包括科技竞赛获奖、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驾驶证等,很多学生在低年级时未参加科技竞赛,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也未能考过,临近毕业只能去考驾驶证,否则不能正常毕业,2015年这部分学生约有10人,占总人数的9.4%。由此可知,毕业设计期间能全身心投入的学生不到40%,毕业设计质量不言而喻。第三,理论知识的缺陷。毕业设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并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有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致使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困难重重,前期进展缓慢,后期任务重,压力大,只能潦草收场。

2.2教师方面

毕业设计普遍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这也就意味着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控制者,如若把关控制不力,毕业设计质量必然出现问题。第一,课题难易程度把握不力。大学本科生在毕业设计实施之前,对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全局来把握毕业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因此指导教师是课题难易程度唯一的控制者。但近年来发现,一些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博士,缺乏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甚至有些教师自己本科所学专业与所教授专业相差甚远,所教授专业的毕业设计自己都没有完整的做过,课题难易程度的把握从何谈起?结果要不就是题目太难,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要不就是题目太简单,设计工作量显得过于单薄。出现这两种情况均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二,部分教师指导不力。学生做毕业设计之前,虽然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也经历了生产实习,但仅凭学生自己的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解决工程问题,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指导非常关键。但是在毕业设计期间很多教师还要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部分教师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安排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的时间就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教师就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指导学生和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只是当学生有问题找上门时才进行指导。勤奋好学的学生会主动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都是放任自流。第三,师资匮乏。自1999年高等院校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以来,很多专业招收的本科生几乎是扩招之前的一倍。虽然高校教师队伍也在逐年扩大,但其增幅远远跟不上招收学生的增长速度,有些专业的师生比可能已经达到1:10~1:15,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严重超标,想在每位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2.3教学管理机构

学校级别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为教务处,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机构一般为教学科,主要负责学校和学院教学日常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控制各教学环节的质量。就目前来看,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实施较好,每门课程上课过程中学校会指派教学督导委员以及同行专家听课打分,课程结束后学生还会对授课教师进行打分,教学管理部门将这些打分统计出来之后,对教师的授课进行综合评定,其评定结果直接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而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拿毕业设计来说,从课题题目的拟定、开题、指导过程、成果控制等环节,对指导教师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规定,只要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即可获得相应的指导工作量,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指导教师没有任何影响。

3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措施

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其质量高低决定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甚至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就业与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主持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式方法。

3.1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一般在第七学期末进行,此时学校和学院应组织即将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召开专门会议,针对毕业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以及毕业设计成果的评定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述,指出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生知识构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实践环节。第八学期开学第一周,系所再次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动员,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学校、学院、系所“三位一体”的强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扭转对毕业设计散漫和被动的态度,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3.2加强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查

课题选择的科学性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毕业设计选题及内容应综合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除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外,还应尽量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且难度适中,工作量饱满。毕业设计课题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而对一些新引进年轻教师来说很难完全把握,这就必须加强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审查。首先应由系所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审查,教学系主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以及系所退休教师组成审查小组,从课题对学生训练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难易程度、工作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结论,对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应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题进行二次审查,确保毕业设计课题的科学性。

3.3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为主导、教学管理机构为质量保障的完整过程,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均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只有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目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缺少完整的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应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课题题目确定、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淘汰与评优等形成明确的文字制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或学院成立专门的督导工作组,深入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按照既定的制度进行督促和控制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和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提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应措施。

3.4多途径缓解师资紧缺

扩招使得高校师资突显紧张,想在短期内引进大批的教师,解决毕业设计师资紧缺这一情况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这一局面。第一,返聘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例如:高校专业课老师,主持过大型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高级技术人员等,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第二,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目前常见的毕业设计都是采用“真题假做”,有的甚至是“假题假做”,在指导教师和学生心目中都是“作业”性质,即设计成果不可能在实际工程当中得以应用检验,因此,从毕业设计之初很多学生对自己成果的态度和责任心就已经出现了放松,达不到实际工程设计的程度。应该鼓励学生到签约企业或“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亲自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或监理之中,保证“真题真做”,一方面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避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实际工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指导毕业设计新模式。

4结语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毕业生最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将对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进行锻炼和检阅。如何抓好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引起工科院校的高度重视,并对其中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毕业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符杰,宋文武.工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49-51.

[2]方曼.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6):70-72.

[3]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5(3):309-312.

[4]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2):51-53.

[5]刘华新,焦学英,郭秀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7(5):102-104.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应用性人才培养;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毕业设计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系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备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结构抗震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够在设计、施工、地震工程研究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专门人才,这是防灾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防灾科技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毕业设计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知识重新梳理、综合应用的过程,是由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太单一,缺乏创新,与工程实际脱节。毕业设计通常是教师分组自拟若干题目,以工程设计居多,大部分为办公楼、教学楼、医院以及住宅等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大多数题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形式单一。学生设计出来的建筑大多四方块,毫无美感。结构计算就参照已有模板改数据,计算方法相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约束,没有创新。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城市设计及建设者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也应随之变化。通过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发现和提炼,在毕业设计中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以及筒体结构等,它们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中,毕业设计选题时也可以考虑这些结构形式。

2.学生忙于找工作和考研,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的关键阶段放在本科教学计划的第8学期,这个时期一部分学生在找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在准备考研复试,因此他们没有心思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投入的时间太少。现在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重要,认为找到工作才是关键,加上学校对毕业设计要求不严,做得好坏都能毕业。因此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没有独立钻研的精神,只是机械地照着模板改参数,毕业设计质量无法提高。

3.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实际的经验欠缺。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还有教学及科研任务,这使得指导教师精力分配不足,再加上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指导次数很少,对学生要求不严。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指导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参加过实际工程,缺乏对工程设计整个过程的认识,也不了解新的规范、新的计算方法以及新的施工技术。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时难以正确指导,这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时间太短,学生企图蒙混过关。毕业设计周期长,内容多,学生还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工作面试等,因此没有把心思放在毕业设计上。前期不做,拖到后期连夜赶工,这种前松后紧的做法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不合理。我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分三部分: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成绩。答辩成绩起决定作用,这种评定方式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设计不认真,但答辩时发挥较好,其成绩就会偏高。而有些学生平时勤勤恳恳在做设计,但是答辩时发挥不好,其成绩就会偏低,因此不能单独依据最后的成果及答辩,也要考虑设计过程。

二、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1.结合实际,选题多样化。指导教师应结合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精心选题,使学生真正了解、参与工程设计。对于已确定工作的毕业生,在选题时尽量选择与其将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设计题目,一方面使学生尽快熟悉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有目的性地去设计,提高学生设计的兴趣。我校学生在第6学期进行生产实习,可以鼓励学生从生产实习接触的实际项目中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学生就能更有目的性地去实习,看图纸,了解施工工艺,找出设计以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充分结合。指导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选择一部分对教师科研课题感兴趣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带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锻炼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提高学生素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他们对专业以及就业的认识,提高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前期要进行毕业设计动员,安排一些毕业设计及就业的讲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明确毕业设计与就业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3.加强监督,提高指导教师素质,与校外工程师联合指导。学校可以成立本专业毕业设计督导组,要求指导教师一周至少指导两次,并要求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手册,并随时抽查,督促教师对学生要全面的指导,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建设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让青年教师脱产进修,鼓励他们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尽快提高指导教师的工程设计经验。也可以建立多个产学研基地,跟校外的生产、设计单位合作指导学生,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聘请进来,或者将学生送到这些校外单位去,使学生的设计更具有实践价值。

4.提早布置、定期检查。毕业生在第7学期只有前8周有课,除了考研的学生在复习考研外,大部分学生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因此可以将毕业设计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收集资料,熟悉有关的规范、规程等,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然后分阶段布置设计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与考核细则。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分阶段设计工作,并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定期检查设计成果,让他们利用剩下的时间以及寒假完成一定的工作量,这样即使第8学期有事情耽误,也能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

5.最终成果与过程控制综合评定。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周期长,前后有14周,时间跨度大,因此一定要加强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学生的设计态度、出勤次数等应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因素。因此,应将过程控制与最终成果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总之,学校要通过毕业设计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及运用,使他们具备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群,彭亚萍,于华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剖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21-123.

[2]冯郑红.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68-70.

[3]郝哲.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0-104.

[4]徐岩.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425-427.

[5]史文海,杨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36-139.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201106)。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成本核算;专业核算法;约当毕业生法

我国高校目前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只计算支出,不计算成本,无法通过核算资料或会计报表直接提供教育成本信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成本核算的实践,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的特征,提出以高校所设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成本费用和计算高校教育成本专业法核算的方法。本文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专业法核算的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涵及原则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一定时间内为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高校在校学生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高校的教育成本从教育服务所耗费的人力资源主要有教师、教辅人员、为教学服务的行政工作人员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日常教学中消耗的物料用品和教学用的固定资产。从价值形态上看,主要由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构成。从教育成本的负担者来看,主要由政府、社会、学校和受教育者个人承担,因为教育服务支出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学校自筹与创收、社会捐助和学生的缴费等。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

高校必须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在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时,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2.联系性原则。凡与高校教育无关的收支活动,一律不能计入教育成本。为避免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相关性原则相混淆,笔者称之为联系性原则。

3.分类核算原则。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按学校性质分类核算,并逐步过渡到按专业分类进行核算。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高校在核算教育成本时,应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核算教育成本。

5.简便性原则。高校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形成成本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制度若搞得过于冗繁,会增加高校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不便于推广实行。

二、教育成本专业法核算的含义与假设前提

(一)专业法的含义

具体来说,专业法核算教育成本,要按月归集各专业实际教育费用,但由于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每年七、八月份或十二月份才有学生毕业,所以高校的成本计算期为年。一般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若高校学年与公历年度相差较大,也可按学年核算成本;专业法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可以不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每年的七(八)月末或十二月末,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算毕业生成本和非毕业生成本。

(二)专业法的假设前提

高校教育成本受高等学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事无巨细地考虑每一因素的影响,则教育成本核算将无法进行。因此,必须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假设前提。

1.权责发生制假设。我国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将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全部反映在收支报表中,不能正确地反映当期的实际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情况。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义务)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便于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

2.毕业生质量同一假设。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如果考虑毕业生质量等级的差异,这种成本核算很难进行。所以,必须以合格毕业生质量同一为前提,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3.物价相对稳定假设。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灵活多变的,若考虑每一时点的价格变化,成本核算将很难进行,假设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在成本核算期内不发生明显变化,便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4.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假设。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学年通常是每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8月底。而财政拨款及高校会计核算都是采用的公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它们的时间差异不便于正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为了便于准确核算高校的成本,必须假设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专业法核算程序的探讨

专业法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成本核算程序如下:

(一)设置有关教育成本核算账户

根据高等学校教学的特征和管理的需要,设置“教育成本”、“学生事务费用”、“教育辅助费用”、“教管费用”等总账账户。

1.“教育成本”账户

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与培养学生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各项实习实验费、教材费、资料讲义费等直接费用,以及教育辅助费用、行政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等间接费用。教育成本总账可按学生类别、专业设置明细账。“教育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由“研究成本”、“教育辅助费用”、“学生事务费用”、“教管费用”等账户分配转入的费用。贷方登记结转合格毕业生的教育成本,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在校生教育成本或者未完成学业学生的教育成本。

2.“学生事务费用”账户

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与学生事务管理有关的费用,如学生活动费、招生就业费、学籍管理费、勤工助学基金净支出等费用项目。该科目所汇集的费用应在期末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后结转到“教育成本”总账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3.“教育辅助费用”账户

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辅教育费用。如教育水电费、教育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维修维护费、劳保用品费、体育维持费、图书资料费、二级学院(专业系)的教学管理费等。该账户每月所汇集的费用,期末应按一定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到“教育成本”总账以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4.“教管费用”账户

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管理教育的费用,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及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公安保卫费用、行政办公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维护费用、通讯费、车船费等。该账户所汇集的费用应在期末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后,结转入“教育成本”、“研究成本”等总账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二)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成本费用总账及明细账

依据各项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如教材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等,根据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教育成本、科研成本、学生事务费、教育辅助费、教管费用等总账和明细账。

1.教材、资料费用分配

每学期各专业学生领用的教材、教辅用书、实验、实习资料等费用,可以直接根据各专业学生领用的各种教材或资料的数量及其单价计算分配,记入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

2.工资费用的分配。

(1)若某教师在一定期间只从事一个专业的教学工作,则该教师的工资可直接计入该专业的教育成本明细账。

(2确定教师给不同类型学生上课的工作量折算系数,简称学生类别系数。设专科生的类别系数为0.95,本科生的类别系数为1,硕士生、博士生的类别系数分别为1.2、1.5。另外,计算教师实际工作量时还应考虑班级系数,如:单班上课班级系数为1,两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1.4,三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1.8,四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2.2,等等。

(3)若某教师不仅从事教学工作,同时还从事科研工作,则其工资费用就应按其实际工作量大小分配计入教育成本和科研成本。这时首先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折算为标准工作量,然后再进行分配。

教师参与立项支助项目的研究,可以按其获得支助经费的多少、项目级别、项目研究期限及本人排名顺序等折算实际工作量。将科研项目每万元支助经费折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假设为A),项目级别系数可设为:校级1,院(处)级0.8,市厅级1.5,省部级2,部级2.5。

(三)计算分配各项间接费用

对于间接费用,应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专业的教育成本明细账中。高校的学生事务费、教育辅助费等间接费用可按学生类别、学生人数及各专业学生本学期完成学分比例等计算分配,并转入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

1.学生事务费的分配。学生事务费用可按学生人数比例分配。

2.教育辅助费用的分配。

(1)标准学生人数比例分配法。教育辅助费用可按标准学生人数比例分配。首先应确定各类学生的类别系数,这里的学生类别系数与工资费用分配中的学生类别系数不一定相同。如:专科生、本科生的类别系数可设为1、研究生(硕士、博士)类别系数可设为1.2。

(2)标准学分比例分配法。教育辅助费用也可按各专业学生所完成的标准学分比例分配。

(四)计算分配各专业毕业生教育成本

每年七月末(八月末或十二月末),根据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成本费用,计算各个专业毕业生应分担的教育成本。各专业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可采用约当毕业生法计算分配。

某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各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人数×该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完成学分比例)。

某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完成学分比例=该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已完成学分数/该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完成最低学分数。

某专业约当合格毕业生总数=该专业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

某专业某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该项目期初余额+该项目本期发生额)/该专业约当合格毕业生总数。

某专业合格毕业生应负担某成本项目的金额=该专业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该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某专业合格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合格毕业生应负担各成本项目的金额。

某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该专业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某专业某年级非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该年级非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参考文献:

[1]石金明.高等学校成本会计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64-194

[2]何小平.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高校成本核算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10):118-120

[3]王德春.高校教育成本与核算方法[J].中国农业会计,2007(1):18-20

[4]梅强,吴婧,陆玉梅.关于高校成本核算的会计学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5(2):27-30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5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类学生的毕业论文普遍缺乏新意,多数是一些常见或者在学科发展中已经没有应用价值的课题。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发展没有充分的理解,缺乏新的思想、论点以及事实依据,一般都只是理论概念的罗列,没有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体系结构。因为成教学生没有能够享受与全日制学生共同的学习资源,同时由于学习方式的限制,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文献的查阅,部分学生缺乏文献查阅的基本技能。总体而言,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对于文献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

(一)学生投入精力较少,抄袭现象较为明显成教学生一般学习能力较差,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比较少,因此毕业设计工作一般都有抄袭的现象。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为发达,不少成教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往往采用从网络上下载资源并直接进行粘贴的方式进行论文的抄袭,一般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重合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成教的毕业设计,目前没有严格的文章相似度的检测以及论文的答辩工作,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二)学生缺乏基本技能,毕业设计不规范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成教学生对于完成综合性的毕业论文缺乏相应的知识以及能力,在论文的选题、文章的结构安排、课题的论证、事实依据的选取等多个方面都不规范,有部分学生甚至都不具备从事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修改的基本技能。从开题报告到设计安排,从论文参考资料的选取到形成论文观点等,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都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

(三)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论文答辩及评审环节存在问题一般而言,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在学校进行设计,且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忙于全日制学生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科研、教改工作,因此,对于成教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在论文答辩评审时,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毕业率,一般都降低了答辩的难度,同时,在论文的评审阶段也存在着资料不齐全、操作不规范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二、改进成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方案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使毕业设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意识到毕业设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能够认识到毕业设计是教学整体环节中必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自我检测并自我提升的重要依据,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到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都要能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要形成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范,落实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明确各自的义务以及承担的责任。规范毕业设计管理主要涉及毕业设计的总体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否切合学生的能力以及行业发展的方向、毕业设计是否具备一定的监督机制等内容。

(二)强化毕业设计指导继续教育学院要能够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相关专题讲座,强化对于毕业设计的相关指导工作。要使得学生知晓毕业设计的意义、学术研究的规范步骤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本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合理化的安排、毕业设计中所需要文献的查阅方法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等。要能够通过这样的主题讲座,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知识,对于减轻指导教师的负担以及提升毕业设计的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三)建立毕业设计评分标准和质量监控措施对于毕业设计质量,学校要能够切实提升过程性质量监控的理念,要具备中期检查等环节,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要形成较为严格且可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以及规范。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应从论文的难易程度、工作量以及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来衡量,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来划分,并用百分制来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平时成绩、指导老师审阅成绩、评阅教师成绩、答辩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出该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评审环节对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方面的促进作用。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6

(一)学生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不够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课题开设时间较短,学生对此课题难易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学生更易于选择常规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课题。为提高学生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对多届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现总结出学生不愿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如下:(1)与传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相比,学生直观地认为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但其结构形式复杂、多样,简化力学分析模型困难,结构受力分析难度大,难以应用所学知识顺利完成此类型的毕业设计。(2)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钢屋盖需应用有限元设计软件进行受力分析,此部分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学生担心最终计算书没有完全反映出自己的工作量,影响最终答辩成绩。(3)部分学生认为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钢屋盖设计,而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得到有效训练。(4)学生认为大跨空间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少,对以后工程实践帮助不大。

(二)题目设置不当,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为使毕业设计选题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院鼓励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设计院的工程实际,拿来“真题真做”。但是大跨空间结构类型的工程实践一般为奥运场馆、大型会展中心、剧院、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复杂建筑工程,若直接“真题真做”,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其难度及工作量过大。因此,实际的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没有从设计院拿来就“真题真做”,而是选择性地删掉一些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将导致此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目前,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内容多为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建筑选型、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这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内容新、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但是局限于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考察不够全面、系统综合性不强,且主要计算工作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实际中,另一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删掉的设计内容较少,接近于“真题真做”,但学生普遍反映此类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过大。通过调查分析,得知:(1)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学生在建筑选型时耗费大量时间,且后期结构设计方案很难满足前期选择的建筑造型,因此,学生返工现象较为普遍,增大了毕业设计的工作量。(2)为满足大跨空间结构建筑要求,学生偏向选用玻璃幕墙体系作为维护结构,但是学生对玻璃幕墙及其支撑钢结构体系的设计较为陌生,此部分设计难度较大。(3)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受力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很难简化出合理的力学分析模型。(4)学生普遍认为钢柱脚的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是对底板上加劲肋的计算方法理解困难。

(三)参考资料缺乏,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能力有限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是近几年新增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学校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中关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较多,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匮乏。学院图书馆的规范及标准图更新速度太慢,尽管学院加大了对图书和资料的投入力度,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总觉得可利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较少,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刚颁布的规范和规程。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查阅各种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及其他工具书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想到询问指导教师某个系数的取值,而不是系统地查阅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内容,也不深究其使用条件、使用范围是否满足设计题目的要求。在标准构件的选型上更是不问出处,拿来就用。大跨空间钢结构的构造节点较多,其节点形式要和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相一致,学生在这方面的结合能力也较差。

(四)学生软件应用能力欠缺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院提倡学生在手算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电算,鼓励学生利用C语言或FORTRAN语言对部分计算进行编程,在计算中采用表格Excel进行重复计算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学生平时虽有接触常用的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绘图软件AutoCAD、工程设计软件3D3S等,但是没有经过实际锻炼,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Office简单认为就是打字,而Word中的排版、长文档处理、公式符号输入等都不熟悉,对Office中其他几个软件的了解更少。工程设计软件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与手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学生对此理解并不深刻。

(五)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等工作。由于大跨空间构的屋盖结构形态呈三维状态,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且构件呈空间工作状态,在屋盖结构计算部分需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如3D3S软件)。因此,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还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熟练应用工程设计软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并扩大教师队伍,许多硕士、博士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了一线教学岗位,没有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许多青年教师因缺少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题目设置、难度及工作量的控制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六)研究生复试、找工作等占用毕业设计时间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受到研究生复试或找工作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优秀学生虽然重视,但精力有限,尤其是达到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学生,整日忙于面试、调剂等事情。部分学习认真成绩良好的学生,到5月份才开始应付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毫无思路,且不熟悉办公软件、绘图软件、工程设计软件,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参加求职面试、公务员考试等,频繁往返与学校、家和各用人单位。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不得不罗列的大量数据,绘制不算规范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表达也不够完全和规范,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

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一)大跨空间结构理论教学方面为提高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质量,学院现已开设《空间结构》等相关课程,但课时有限,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熟悉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安排学生参观典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实地讲解钢屋架(网架或网壳)、钢柱、钢梁、钢支撑以及节点、柱脚、预埋件的连接构造形式,使学生对大跨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构件类型、受力特征、截面形式、尺寸、材料等有进一步理解,对钢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跨空间结构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设置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为了保证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设置的题目应该是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全面、工作任务圆满、系统综合性强、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此类题目的任务书开始便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此类毕业设计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网架或网壳结构选型、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此部分设计工作主要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并辅以相应的手算校核,包括钢构件强度及稳定验算、螺栓球节点和支座节点设计复核。(2)钢刚架的设计,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钢柱、钢梁、柱脚、梁柱节点设计。(3)混凝土框架设计。实际大跨空间结构下部多设置两、三层的框架结构作为办公区域,框架顶部设置钢柱支撑上部网架、网壳结构,既能满足建筑功能,又能节省建筑成本。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框架梁、框架柱、楼板、楼梯、基础、雨篷、预埋件设计。

(三)加强毕业设计资料库的建设高校普遍存在设计资料陈旧和数量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大跨空间结构方面的设计资料更少。学校应增加投入力度,尽快更新规范和规程及标准图集。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资料库的建设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可以尝试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网站,收录各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实例,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构计算手册和构造图集等。此毕业设计网站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信息更新速度快,查阅方式比传统方式便捷。

(四)完善指导教师分组制度根据专业方向、新老教师搭配、自愿组合等原则,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小组,每组推荐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对年轻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指导水平,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定期考核年轻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处理机制。

(五)强化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效果、质量与指导教师采取的管理、指导密切相关。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特别要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进度检查和答辩前的检查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路,采取讨论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提倡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多种结构方案的比较,建立优化设计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在校期间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钢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对“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参加实际工作前,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大跨空间结构工程设计。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7

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不足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致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¹教辅模式的局限性。实行单个教师独立辅导多名学生的教辅方法,虽然这样做明确了责任,但也存在单个教师专业知识面欠缺的问题,如勘测设计的老师对路线比较熟悉,路基路面的老师对路面结构、挡墙比较熟悉,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º学生过分依赖计算软件。目前道路设计的一系列过程均可以软件实现,很多学生为了减少工作量,先用软件实现,再抄描手工图,而不是自己计算。而且在软件应用时也不求甚解,致使很多设计细节错误甚至和原设计要求有较大差异。»学生出勤率较低。很多学生在辅导时间内不能参加,当然也有单位实习、找工作等原因,但有一部分同学平时不做,最后2周左右时间内突击完成,往往是参考别人的成果或找人,当然也是错误很多。¼设计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找到工作的同学应付毕业设计,只求过关;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忙于应聘而不安心做毕业设计。另外,在教辅的过程中,也存在不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就毕业设计而设计,完成图纸了事,很少去深入地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

毕业设计的目的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¹科学逻辑思维能力。这点尤其重要,这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就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去思考面临的问题。º专业基础能力。毕业设计是对以往专业课的总结、融汇和运用,不论毕业后是从事管理、施工、监理、检测等工作,都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一个工程的设计图纸如果了解得不够深入,必然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查找文献能力。遇到问题应该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在哪里可以找到参考的相关文献,如何查找,怎么做到更全面、严谨等。¼绘图能力。包括手工和计算软件,手工绘图就需要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各种曲线在图纸上如何确定;计算软件如何使用,各种参数的设置,遇到错误怎么修正等。½沟通、合作能力。这点在将来的工作中非常重要,个人的能力是局限的,如何充分地整合资源、高效地完成任务是将来要面对的问题。¾写作能力。往往理工科学生对这点不重视,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应用很多,如施工日志、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通过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内容进行训练提高。

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针对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中的不足,结合毕业设计的目的,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要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问题的构成、要素、达到目的有什么方法,如何评价结果,如何改进等。这个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在毕业设计之前让学生思考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如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舒适、安全、节约、环保等,知道这个目标之后,在选线的时候就要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得设计方案更符合目标,高填深挖不符合节约、环保的目标,应尽可能避免等,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每个目标都最优,还要有个平衡、协调的过程。又如在涵洞设计时,要让学生明白涵洞的作用是什么,设置的原则是什么,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以往有些学生的图纸上,地面线在涵洞出水口以上,根本就无法排水,这样的涵洞设计即使各部分细节设计得再完善,也没有价值。有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后,设计时就可以考虑得更全面、客观,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根本性错误。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研究,和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相比在具体项目设计上还是缺少经验,设计水平还是有差距,所以对于指导教师,学校应积极地鼓励或者是给予政策支持,让教师到一线的设计岗位上去实践,当然也可以去项目管理、监理岗位等,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的问题不一样,这样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就可以贴合实际,游刃有余。还可以聘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校外人员与在校老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对于双方以及学生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机会,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更好地融合、贯通。

3.提升专业实习锻炼。如果对工程现场、工程结构不熟悉,在设计时就会感觉很抽象,很难入手。一方面在以往相应专业课时加强专业训练,以便和毕业设计相衔接,如在小桥涵课程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提供对应的地形资料,进行涵洞和小桥的设计,设计深度要求相同,这样在毕业设计时很快就可以上手;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前的现场实习时,要让学生全面、详尽地了解施工现场,认真检查实习报告,对于学生的疑问,尽可能对照现场实物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施工单位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要尽量做到多与施工技术员沟通。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教师应准备多种图片、视频或动画等资料,包括内部结构,学生遇到疑问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问题所在,更方便理解和应用。

4.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指导。实行教师联合指导,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根据毕业设计的进程分别进行重点辅导,实行几个不同专业老师一个小组的模式,可以克服单个教师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学生的受益也更多。另外,目前实施的方式只是指导教师在固定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很有可能出现学生有问题时找不到教师,而没有问题时刚好是见面时间。所以,指导教师可利用校园局域网、工nternet上的专设BBS以及E一mall甚至视频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

5.实行阶段任务答辩。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前期不干,后期突击的现象,应实施阶段任务答辩,每个阶段的答辩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认真地对待毕业设计的每一个过程。具体可以分平、纵、横断面;涵洞、小桥;挡墙、路面;施工图预算等几个阶段,分别由相应的专业教师负责阶段答辩。经过几个答辩回合后,在最终答辩的时候学生的设计成果会更加完善、规范、合理,答辩时的准备也会更加充分。

设计行业毕业没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毕业设计;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得到对其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检验,是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由于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各高等学校对此都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各自比较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措施。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问题和因素不断出现,影响了毕业设计工作。主要表现为:

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

就业与考研对毕业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两者时间上的冲突,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找就业机会或考研上,还有少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将精力放在了就业单位的实习上,这些都造成了毕业设计实际有效时间缩短。二是部分学生由于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考取了研究生,对学习放松了要求,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明显减少。

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学生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存在“做好做坏都能毕业”的错误思想和突击完成毕业设计的侥幸心理,把毕业设计作为毕业前的放松时间,甚至少部分学生进行抄袭。

3、选题问题

部分毕业设计题目不够科学,没能起到综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有的题目过于困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难以完成任务;有的题目过于简单,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完成了任务;有的题目结合科研项目,过分偏重于实用,对学生起不到综合训练的作用。

4、指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教师过分结合自身科研项目,选题较偏,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对学生没有进行综合的训练。有的教师对学生长时间放任不管,或安排给自己的研究生进行指导。有的教师没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答辩时给分随意,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二、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为解决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我们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管理机制,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毕业设计工作的制度化与程序化管理

(1)组织管理体系。为做好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规章制度,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实施细则,重点抓好落实,并成立以学院教学副院长为首的院级领导小组;系里负责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工作。

(2)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补充规定》,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选题工作、对指导教师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时间安排、监督与检查、答辩工作、评分与评优、存档等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学院和各系将结合自身每年的具体情况制定院级的工作安排,具体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3)程序化管理。 每年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学校都要进行集中的统一布置,明确各项规定并逐一落实到各个基层单位。各院系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并通过动员会的方式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熟悉各项规定,做到有章可询。整个工作权责分明、环环相扣、依次进行。

2、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选择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设计或研究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原则基础上,我们提出下列要求:

(1)课题难度要适中、工作量要饱满,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提倡“真题真做”。选题要结合生产、科研或其他实际任务,优先选取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的实际课题。结合实际课题应达到课题总数的80%以上。

(3)根据环境工程的专业性质,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分为工程设计类和科研类两种,其中工程设计类要控制在70%以上,且保证6 张A1号图纸的绘图量。在科研类题目中建议适当添加所研究内容的技术经济分析。此外,我们明确提出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不能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

为保证毕业设计题目的不断更新,避免学生的抄袭行为,我们还要求连续三年时间内的所有学生设计题目不能有重复。

在选题时,由教师提出相应数量的题目,并对学生公开,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所提供的备选题目要多于设计学生人数。在日程安排上,我们把选题工作提前到大四第一学期的下办学期进行,给予老师和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题目收集和选题,选题后的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课题,对做好开题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

(1)我们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和培训。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助教和博士后经过培训,由主管院长批准,也可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实验系列技术人员不得独立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只能作为第二导师,指导纵向项目配套实验,并仅限1人。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方单位和学校均派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但外单位指导教师需要接受培训,熟悉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规定。(2)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处理好“培养人与出成果”的关系,不应只强调任务,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要防止片面追求成果,把学生单纯当作劳动力的现象。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并签字批准,按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对经常不到岗、工作不认真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并上报学生所在学院。

为保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应定期安排时间与学生见面,进行指导。每周不能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在毕业设计(论文)期

间一般不得外出,特殊情况必须外出者,须经主管教学院长或学校教务处批准。指导教师外出期间,系里将安排其他教师帮助进行指导。

4、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督导与检查

检查工作主要由学校和各院系的教学督导组负责,其中学校检查为抽查,各院系检查为普查。检查工作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程,重点检查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质量、出勤、纪律等情况。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几个阶段,其中前期侧重于选题、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等内容,中期至少有2次,侧重于具体的毕业设计内容,后期侧重于答辩前的资格审查和答辩后评分情况。通过检查,对毕业设计不努力、表现消极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警告,指名努力方向,对于优秀学生给予鼓励并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潜能。对于指导工作不负责的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对违反规定的教师要按照学校规定给予处罚,严重者剥夺其指导教师资格。检查的结果与最后的评优工作挂钩,并可以将检查评分按一定权重列入毕业设计的总分。

5、安排毕业设计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前期的不同阶段,我们安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集中专题讲座,如资料查询与数据库的使用、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创新思想培养、国内外水处理的进展与现状、工程制图的绘制、科研论文的撰写等。主讲者包括我系熟悉主讲题目涉及领域的教授、副教授们,还有聘请于各设计院的知名高工们。这样的专题讲座与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使学生们快速地进入毕业设计的工作状态,避免了很多弯路,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6、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评分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答辩是否科学、严格、公正对毕业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我校在《条例》中对毕业设计的答辩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对答辩成绩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等级额度。在答辩前,各系要将答辩的分组情况、答辩时间、地点、委员名单及时上报学校并公布,全校师生可以自由参加。

按照程序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要经过2次评阅和2次审查方能进行答辩。指导教师在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基础上从开题报告、设计或研究内容、外文资料和译文、工作量、工作态度、设计或论文质量、创新性、应用性、论文写作、文本规范、存在的不足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写出客观评阅意见并给出评阅分数,然后该论文需要提交给系里指定的评阅教师进行评阅,也要给出评阅原件和评阅分数。在两次评阅完成后,经系里的检查组集中审查合格后提交给学院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具有答辩的资格。审查的内容重点侧重于毕业设计的图纸和论文是否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是否有十分严重的错误,工作量是否符合学校要求等。

答辩过程中给予学生至少20分钟介绍其工作内容和成果。答辩后,答辩委员会(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从设计(研究)内容、工作量、设计(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并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包括开题报告评分、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的综合评分,其权重分别为5%、25%、20%和50%。全体学生的成绩应按正态分布,获优秀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

7、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抽样评估工作

为加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抽样评估制度。抽样评估分学院自评和学校评估两个阶段进行。各学院在毕业答辩结束后要聘请专家在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对本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估,抽样比例为本学院毕业生人数的15%~20%,按《天津大学毕业设计质量检查标准体系》(另发)进行。学校在各学院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学校专家组对全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样评估,抽样比例原则按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由学校抽取,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学校专家组通过抽样检查,将集中对毕业设计和论文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并向学校提供总结报告,学校将在下一学期通报评估结果。

三、毕业设计问题与思考

尽管大部分毕业设计题目是实际课题,但由于部分教师存在工程经历不足的问题而造成学生缺少充分的工程实践锻炼。此外,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其接收的毕业生提前进行实习,或要求在该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因此,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其他单位进行实习不失是一个好办法。以前,我们曾经采取过这样的做法,但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学生成为外单位的廉价劳动力,虽然在工程训练方面得到了加强,但缺少了全面、系统的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虽然学校并没有禁止学生到外面进行毕业设计,但考虑管理和安全上的隐患,广大教师对此都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尽量避免。

今后,我们将采取必要措施适当鼓励学生到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为减少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上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加强以下几点:

(1)规范选题内容和范围,认真审查其工作量和深度是否符合学校规定;

(2)完善双导师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和指导工程师的管理和监督;

(3)加强中期检查,严格审查毕业设计进度是否按照预期计划执行;

(4)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解决,避免影响或延误学生的毕业设计;

(5)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法规,避免出现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的事件和安全事故。

四、结束语

上一篇:旅行毕业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文